外出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0:02:36

外出企业

外出企业范文篇1

首先,我非常感谢部里领导给我这次企业实习的体会,说实在的,这是我1992年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外出企业实习,由于毕业后一直在学校当老师,从未在中实践过。故此,授课时总觉得缺少素材,对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也缺乏了解,所以教学时总觉得略欠空洞,不够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对于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机会,我非常珍惜。

本次外出实习,部里安排我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主要任务是协助各注册会计师到各街道进行查账,主要工作有编制工作底稿,查阅凭证,帐簿,报表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进行现金盘点,资产清查,编制审计报告等。

本次外出实习,我感觉收获特别大。第一:收集了很多教学素材案例,在审计过程中,一旦我发现有对我以后教学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故此,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我做的笔记就有3本。我相信这些素材将会对我以后教学提供很多帮助。本学期我讲授企业单项实训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审计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第二:了解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以及他们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种种舞弊现象。第三: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都会虚心地向会计师事务所的老师询问,对于我提出的各种"轰炸式"提问,他们都很耐心地给予回答。第四:近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及要求,为我以后在讲授课程时对于授课内容如何有所侧重更有帮助。本次发言,张部长主要让我谈一谈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帐,而且大部分企业公司都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做帐,少部分采用用友软件做帐。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2个财务软件.既然是用电脑做帐,对打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学生每分钟要达到40-50个字左右。

二,税务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很多公司因为规模较小,只设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一名多面手、做帐、报税等均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会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三,出纳方面知识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同学毕业后只能担任出纳,故此,对于出纳工作主要职责(如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发票、支票印章)以及应具备技能(如点钞、计算器、辩别真假钞票)等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外出企业范文篇2

首先,我非常感谢部里领导给我这次企业实习的体会,说实在的,这是我1992年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外出企业实习,由于毕业后一直在学校当老师,从未在中实践过。故此,授课时总觉得缺少素材,对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也缺乏了解,所以教学时总觉得略欠空洞,不够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对于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机会,我非常珍惜。

本次外出实习,部里安排我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主要任务是协助各注册会计师到各街道进行查账,主要工作有编制工作底稿,查阅凭证,帐簿,报表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进行现金盘点,资产清查,编制审计报告等。

本次外出实习,我感觉收获特别大。第一:收集了很多教学素材案例,在审计过程中,一旦我发现有对我以后教学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故此,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我做的笔记就有3本。我相信这些素材将会对我以,后教学提供很多帮助。本学期我讲授企业单项实训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审计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第二:了解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以及他们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种种舞弊现象。第三: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都会虚心地向会计师事务所的老师询问,对于我提出的各种"轰炸式"提问,他们都很耐心地给予回答。第四:近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及要求,为我以后在讲授课程时对于授课内容如何有所侧重更有帮助。本次发言,张部长主要让我谈一谈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帐,而且大部分企业公司都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做帐,少部分采用用友软件做帐。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2个财务软件.既然是用电脑做帐,对打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学生每分钟要达到40-50个字左右。

二,税务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很多公司因为规模较小,只设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一名多面手、做帐、报税等均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会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三,出纳方面知识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同学毕业后只能担任出纳,故此,对于出纳工作主要职责(如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发票、支票印章)以及应具备技能(如点钞、计算器、辩别真假钞票)等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四,财会法规知识

本次外出审计,我发现目前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财会法规知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款项收付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财经法规,财务制度的收付业务没有拒绝办理。做帐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单位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支,《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以上,用于业务招待的费用不得超过其收入的5‰,经营收入低于1,500万元的不得超过其收入的3‰。但很多会计人员却不知道这一规定,甚至有一个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为200多万元,当年支付业务招待费却为30多万元,占该年经营收入的的117‰,而当年的营业利润却为-30多万元。很多单位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的情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单位间的各项经济往来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转帐结算开户银行支付给个人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等有关规定。

还有很多单位存在白条抵库问题,我到一个单位查帐,出纳有一张借条,金额为32万元,只有董事长一人签字同意,没有写明借款理由,时间已长达5年,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关于不能白条抵库等明文规定。再比如现金盘点,很多出纳人员对于我们提出现金盘点,非常不配合,竟然说出“多了也是我自已的,少了也是我往里贴。”这样的话来,竟然把单位现金与自已钱包混在一起严重违反财会法规的行为来,有些固定资产业务没有工程合同,有些记帐凭证没有附原始凭证。比如我查到有一笔购买食品的费用7万多元,既无食品名称也无食品去向,无法证实该费用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这门课程讲授,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树立起法律意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公务员之家:

五,会计基础知识

外出企业范文篇3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选择组合

国际结算是指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由于各种经济交往而产生的以一定货币形式表现的债权债务关系,并通过一定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进行偿付和清偿的行为。在国际结算的研究领域中,主要包括国际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单据、以及国际结算惯例。其中,国际结算方式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所谓国际结算方式是指收付货币的手段和渠道,同时,国际结算条款也是进出口买卖合同中最为重要的条款之一。因此,对于广大的出口企业而言,如何正确认识各种结算方式,并根据自身需要作出适当选择,以及利用各种国际结算方式的优劣进行不同组合,是企业降低收汇风险、减少结算成本、扩大利润,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主要国际结算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国际结算起源于国家间的商品买卖,并随着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交往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国际结算经历了从现金结算到非现金结算,从直接结算到间接结算,国际结算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目前,根据国际结算方式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结算方式,另一类是从属性结算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主要结算方式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1.汇款(Remittance)

汇款又称为汇付,是指进出口双方交易达成以后,买方主动通过银行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汇款结算的特点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手续简便,费用低廉,但是资金风险负担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汇款的应用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情况。如果使用预付货款方式,即进口商先将全部或部分货款通过银行支付后,出口商按合约备货发运,此种方式对出口商最为有利,因为进口商的资金被占用,还承担了出口商不按时按质按量发货的风险。另一种是货到付款,即出口商先将货物发出,进口方收到代表物权的单据或货物后再付款。很显然,出口商若选择这种结算方式会非常被动,需承担货物已经出运,且货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鉴于汇款结算属于商业信用,银行只按汇款人要求传递款项,不承担任何担保付款或担保发货的责任,因此,在进出口双方资信良好,相互了解,互相信任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汇款结算方式。

2.托收(Collection)

托收是指出口商(委托人)在货物装运后,开立金融票据或商业单据或两者兼有,委托银行(托收行)通过在国外的联行或行向进口商(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出口企业使用的跟单托收根据交单的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付款交单(DocumentsagainstPayment,简写为D/P)和承兑交单(DocumentagainstAcceptance,简写为D/A)。总的来说,对出口企业而言,选择托收方式能通过控制单据来控制货物,以交付单据来代表交单,而交单又以进口商的付款或承兑为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风险,但是托收结算方式仍然属于商业信用,出口商资金负担较重,特别是如果进口商不付款或不承兑,或承兑后无力支付货款,出口企业损失会很严重。因此,在对进口商资信状况、进口地贸易政策及交易习惯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出口商可适当考虑此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LetterofCredit)

国际商会在UCP600中,对信用证的定义是指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简单而言,可以理解为银行应开证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第三者(出口商)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文件。信用证与前面两种结算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的就是以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这使得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优先选用此种结算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出口商凭收到的信用证出运货物后,只要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及相关惯例一致,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责任。

二、影响出口企业国际结算方式选择的因素

通过以上论述,汇款、托收、信用证这三种基本结算方式对出口企业而言各有利弊,没有所谓最完美的结算方式。因此在每一笔交易中,出口商必须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交易对象进行全面衡量,做到既要发展业务,争取市场,又要保证收汇安全。出口企业对结算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进口商的资信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首先应根据交易对手资信状况选择支付方式。一般而言,在签定合同时,必须首先作好对国外客户的信用调查,交易对手的资信情况对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选择结算方式成败的关键和基础。如果对进口商信用不了解,如初次交易,或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其信誉不佳时,出口商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支付方式,如预付货款,信用证结算方式,或多种方式并用等。而当对方信用好,交易风险较小时,即可选择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手续少、费用少的方式,对于加强和巩固老客户的关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合同中的贸易术语

在国际商会编写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共例举13种贸易术语供交易当事人选择。每个术语都有各种的特点、适用情形,特别是涉及风险、费用、责任的划分差别较大。我们可以按照交货条件的不同将贸易术语分为两大类,象征性交货和实际交货。如果使用实际交货的术语,卖方以直接向买方交付货物的方式来履行其交货义务,买方只有在实际收到货物之后才有义务付款,这种情况并不适合托收或信用证这种凭单付款的结算方式。若使用象征性交货术语,转移货物所有权以单据为媒介,出口方可以选择信用证,若进口方资信好时,也可考虑托收。

3.运输单据

运输单据是承运人收到货物后签发给出口商的重要单据。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下,运输单据的性质不完全相同。由于有些运输单据是物权凭证,而有些运输单据是非物权凭证,所以运输单据的性质对于结算方式的选择也产生的影响。如果货物通过海上运输或者多式联运,出口商装运货物后可得到海运提单或可转让的多式联运提单。只要出口商能控制单据,货物所有权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选择信用证和托收方式结算货款。如货物通过航空、铁路邮包运输时,出口商得到的单据一般为非物权的航空运单、铁路运单、邮包收据。在这种情况下,不适用选择托收结算方式,即使是选择信用证,大多规定单据直接向开证行或指定银行提交,以便银行能控制货物。

此外,在选择结算方式时,还应考虑进口国国家或地区的商业习惯、商品竞争情况、交易数额大小、货币因素、出口方在销售地点是否设有代表机构等因素,以减少风险。

三、结算方式的组合使用

在国际贸易中,一笔交易通常只选择一种结算方式。通过以上分析,没有任何一种结算方式是最完美的,都存在利弊。因此,出口商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有时应该合理运用不同的结算方式组合,确保安全收汇,加速资金周转和达成交易,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典型的结算方式组合形式。公务员之家

1.信用证与汇款相结合

这是指部分货款用信用证,余款用汇款方式结算。采用此种结算组合方式,主要适用于允许交货数量有一定幅度的某些初级产品的交易,如粮食、煤炭、矿石等。在具体操作中又可以有三种形式:①信用证与装船前汇款相结合;②信用证与预付款结合;③信用证与装船后汇款相结合。对于出口方而言采用第②种形式最为有利,因为买方部分预付款可以有利于出口商的资金周转,另外,买方预付款后,往往由于担心收不回此笔款项而不会故意挑剔单据的不符点。

2.信用证与托收D/P相结合

这是指部分用信用证支付,部分用托收方式D/P结算。此种结算组合方式的通常做法如下:出口商发货以后开立两张汇票,属于信用证下的部分货款凭光票付款,托收方式下则随附全套单据,在进口方付清发票的全额后才能交单。此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光票信用证和跟单托收的组合形式。对于出口商而言,因有部分信用证的保证,且信用证规定单据跟随托收汇票,开证行须等到全部货款后才能交单,所以收汇比较安全。

3.跟单托收与汇款相结合

这是指在跟单托收方式下,出口商要求进口商以汇款方式支付一定金额的预付款或押金作为保证,在货物装运后,出口商可从货款中扣除已预付的货款,剩下的金额委托银行找进口商给付资金。此种结算方式的组合,能大大降低在托收交易下出口商交易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因为,买方已经支付的订金,多数为20-30%,一般不会拒付托收项下的货款,否则,订金将无法收回。再者,如果由于买方自身的经营状况下降或进口国的法律政策风险导致被拒付时,出口商可以将货物返运回国或另卖他国进口商,订金将用于支付往返运费。

总之,在国际贸易中,结算方式的选择和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交易各方的利益,也关系到交易的成功与否。不同的结算方式涉及不同的信用,对双方当事人的风险有明显的区别。出口商在选用结算方式时,如前文所述,应在贯彻我国外贸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外汇资金安全、有利于扩大贸易和资金周转的前提下,结合费用负担、汇率风险等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使各种结算方式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也才能对交易当事人真正有益。

参考文献:

[1]华坚.国际贸结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外出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对策

一、汇率变动的概述

(一)汇率重要性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国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表现

汇率变化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对贸易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从微观上讲,汇率变动会改变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利润的核算;从宏观上讲,汇率变化因对商品进出口产生的影响而使贸易收支差额以至国际收支差额发生变化。汇率变化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而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后,则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因而会减少贸易顺差或扩大贸易逆差。

(三)以本币贬值为例

本币贬值后,对出口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等值本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会折合比以前(贬值前)更少的外币,使国外销售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二是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则本币贬值会使等值外币兑换成比以前(贬值前)更多的本币,国内出口商品的出口利润增加,从而促使国内出口商积极性提高,出口数量增加。也就是说,本币贬值或者会使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或者会使出口商品利润提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都会使出口规模扩大。如果出口数量增加的幅度超过商品价格下降的程度,则本国出口外汇收入净增加。

本币贬值对进口产生的作用与出口正相反,贬值后,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时折合的本币价格比贬值前提高,进口商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进口数量相应减少。如果维持原有的国内销售价,则需要压低商品的外币价格,这又会招致外国商人的反对,因此,本币贬值会自动的抑制商品的进口。

二、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原因

(一)国际因素

虽然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压力得以缓解,但并未彻底消除。我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年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尤其是随着美元贬值和强势美元政策的调整,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美元贬值压力并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的要求更加迫切。近年来日本经济衰退,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是我国周边国家大部分越来越信任人民币,从而对日本的地位造成威胁,所以日本为降低人民币的有时,确保日元地位而要求人民币升值。

(二)人民币值长期被低估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相对美元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发行不受约束以及采取的低利率政策,致使美元在全球的供给过剩,给美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人民不但币的高利率及外贸优惠政策,大量的海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在经济形势中,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投资者可以享受优惠的政策和人民币低估,获取更多的人民币利益。

(三)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甚至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还在不断攀升,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的国外需求增加。2006年顺差为1775亿美元,2007年达到2600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0%,成为世界最大顺差国。顺差的急剧增大给人民币带来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此外,美国的赤字经济和贸易逆差一直得不到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双顺差是美国赤字的主要原因,中国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随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我国内外部经济失衡的风险不断加大。最后在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对外贸易正面影响

(一)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出口产品效益

在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中,主要为加工贸易。长期以来,低技术含量产品一直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致使我国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大力推进其产品的升级换代,而人民币的升值恰好冲击国内企业传统的出口方式,争取在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用高科技含量来获取优势。从而调整我国的贸易结构,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我国出口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二)缓解贸易顺差,改善和各贸易国的贸易关系

我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进口总额,减少贸易顺差数值。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近年来,由于人民币价值低估,与我国出口产品有关的国际贸易磨擦也在增多,一些产品过于低价的倾销,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顺畅流通。因此,人民币合理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使国际贸易更为顺畅,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三)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投资,从事跨国经营。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获得价格低廉的生产物料,扩大海外市场,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四、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对外贸易负面影响

(一)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市场发展

人民币升值,使国内大量相关企业面临优质进口产品的更大冲击,同时,出口企业在价格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导致自身贸易条件恶化和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

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比重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以占我国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我国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就缺乏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成本提高,一些弱小的依靠规模扩张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不利于扩大海外市场,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被淘汰。

(二)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三)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

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而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增加进而对部分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并且会抑制或打击出口,使中国的工作岗位减少,最终影响到就业。公务员之家

五、面对人民币汇率上升应采取的对策

(一)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依赖

在过去很长时期内,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扩大出口贸易,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努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我国地域辽阔,消费人口多,国内需求巨大且市场潜力更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也很大。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下,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企业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经济战略转型和政策选择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应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合理控制、适度利用外汇储备,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的观念,加大进口力度。

外出企业范文篇5

当前,国内建筑业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建筑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建筑市场的目渐规范,在全国形成了大市场、大建筑的局面。从市场形势变化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批新兴市场(如中西部和东北市场)正在崛起,建筑市场实现了空间上的转移,为企业走出去,求生存、谋发展,抢占外部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创造了条件。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态势下,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建筑强省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膨胀。据了解,山东、湖北、四川、湖南、河北、河南等建筑业后发省份,不断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近年来这些省份的外出施工产值快速增长,为我国更多的建筑业企业走出家门、跨省跨地区、乃至跨入国际建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宝贵的外出施工经验和增强了外出施工的信心。

建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

各建筑业主管部门,通过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和资质调控手段,培育和组建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性的建筑企业集团,增强了现有骨干企业实力,搞活了中小企业,形成了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企业群体,构筑分工明确、配套协作、整体优势明显的队伍结构,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另外,我国建筑企业也高度重视企业信誉建设,拥有了一定的建筑市场信誉,国人朴实、讲诚信,值得信赖,这是我国建筑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创建出许多精品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完善与键全,使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态势,这也是我国建筑业综合实力发展壮大的体现和未来更多建筑业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可靠保障。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些建筑业主管部门管理服务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二是一些国内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场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敢试、敢闯和自强息、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三是多数国内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发展后劲,国内多数建筑业企业不注重长远发展战略,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国内建筑业企业内部机制、体制不灵活,缺乏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外出企业范文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全面总结近几年我省外出施工成绩和经验,分析形势,研究今后工作思路和措施,促进我省外出施工再上新台阶。刚才,大会举行了颁奖仪式,对外出施工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代表省建管局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省建设厅、省外经贸厅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我们与省外经贸厅多次联系,交流意见,外经贸厅领导对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非常关心,抓得很紧,相关处室对我们非常支持。全省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与外经贸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我们也给省建设厅作了汇报,万厅长、曹厅长今天欣然前来参加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全省建筑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把“走出去”作为做大做强建筑业的一项战略举措,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出省出国施工和劳务合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外出施工规模与范围不断拓展。出省施工规模持续扩大。自2003年以来,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累计达150万人,完成施工产值852亿元。2006年我省成建制外出施工达20余万人,完成省外施工产值200亿元,外出施工范围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重点施工区域是北京、上海、天津、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海南等地。今年上半年出省施工119亿元,同比有新的增长。出国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了良好业绩。非洲和拉美国家已成为我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据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全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定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个,合同额2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新签合同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3倍,占总合同额的57.3%。

(二)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脱颖而出。目前,我省取得对外合作经营权的建筑业企业4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1家,市政施工企业5家,建筑设计单位12家,为全方位、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威海国际合作公司、烟建集团公司、泰安建筑工程集团、山东三箭置业集团、诸城建筑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崛起,经营业绩不断扩大,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骨干力量。青岛建设集团作为我省最早打入国际承包市场的外向型企业,先后在中东、非洲、大洋州和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在19个国家设有22个境外机构,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8亿美元,连续四年进入“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苏丹阿富拉电站项目、尼日利亚奥贡联合循环电站项目,威海国际合作公司刚果(布)机场建设等过亿美元大项目,带动了我省对非洲承包工程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外出施工承包方式和经营形式多样化。过去,我省开拓省外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分包工程、单纯劳务承包。目前,我省外出施工经营模式已趋多样化。一是工程总承包和联合承包已进入成熟阶段,像青岛建设集团、威海国际合作公司、滕州雄狮集团等,在国外市场独立承揽了很多大工程项目。二是一批企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与中央级大企业或国际大承包商开展多领域、多行业、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把单纯的“对抗性竞争”变为互动的“合作性竞争”,以互利共赢的竞争进行市场扩张和资源配置。三是经营模式由过去单纯施工转向开发、施工一体化,以投资带开发,以开发带施工,积极拓展新疆、内蒙、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等新兴省外市场。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奉贤投资开发了碧海金沙嘉苑项目,开发面积为600多亩,总投资额高达16亿元。四是市场经营范围也逐步由单一的土建、安装向路桥、市政、水利、电力、钢结构、装饰装修等多专业、多类别工程项目拓展。

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外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年来,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对外出施工非常重视,切实加强政策指导,充分发挥各地驻外办事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鼓励大企业外出施工,为外出施工队伍提供咨询、管理和服务;地方各级政府也把发展外出施工和劳务输出作为振兴当地经济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青岛市建委和外经贸局出台了《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外出施工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鼓励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目前,青岛市外出施工企业已达70多家,省外市场遍布北京、上海、江西、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市场在非洲的博茨瓦纳、莱索托、塞舌尔、阿尔及利亚,中东的以色列、科威特,太平洋的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亚洲的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开展了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业务。临沂市建设局设置专门的外出施工管理机构,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引导、帮助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外出施工,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阿尔及利亚、日本、阿联酋等国家打响了“沂蒙建筑”牌。2006年临沂建筑业共实现成建制劳务输出19万人次,承接外出建筑工程任务50亿元,完成外出施工产值32亿元。莱芜市政府和日照建委也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建筑业企业拓展外地市场的意见,引导、督促企业开拓外地市场。济宁、淄博、潍坊、枣庄、菏泽等市主管部门,对外出施工也非常重视,对外出施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及时跟踪服务,随时随地为企业解决难题,外出施工成绩显著。

二是企业自我加压,开拓外部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增强。多年来,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始终存在,建筑业生存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走出去”已成为我省不少企业的共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宝。山东迪尔安装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市场开拓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建立企业与个人风险共担制度,选派优秀经营人员开拓上海、新疆、内蒙、云南等地市场,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去年,公司完成建筑业产值近20亿元,其中省外施工产值占了六成。胶州建设集团适时制定了“以开发带施工”的拓展省外市场的战略方针,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优惠鼓励政策的契机,积极拓展内蒙古等西部市场,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现在出省施工产值达到3.2亿元。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提出了“以内养外,以外补内,实现整体和谐良性循环发展”的思路,先后在苏丹、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承揽工程;常年向以色列、日本、韩国、塞舌尔、博茨瓦纳等国家输出技术劳务,年平均派出人数达到500人。企业市场意识的觉醒,带来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制度创新,为我省开拓国内外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

三是市场信誉和品牌优势,已成为我省开拓外部市场的利器。工程质量是开拓市场的信誉保证,我省不少企业在外出施工中创出质量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成为开拓外部市场的“敲门砖”和“名片”。肥城市素有“安装之乡”和“抹灰之乡”的美称,安装业成为肥城开拓外部市场的重要品牌。目前肥城在北京从事安装作业的达2万余人,活跃在2008年奥运会场馆多个建设项目的工地中,在山西也有2万多人。桓台县充分利用“建筑之乡”这一品牌,在陕西、广东、山西、河南等地和俄罗斯开拓市场,取得了良好业绩。去年完成的106亿建安产值中,外出施工产值就占了96.61亿元。滕州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推介力度,积极打造劳务队伍品牌,常年外出作业人员保持在8万人左右。山东德信建设集团、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多次荣获“白玉兰杯”奖和上海市“金钢奖”、“钢结构金奖”等,为他们长期站稳上海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在开拓外部市场实践中,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优势,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已成为我省建筑业开拓外部市场的通行证。

二、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面临的形势

当前,建筑业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业绩,但与建筑业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不适应,与建筑业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首先,从市场形势变化看,国内北京、上海等热点市场将会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来临,以及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影响,出现一个较大的变化。一批新兴市场(如中西部和东北市场),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建筑市场会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山东市场临近饱和,我省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主动“走出去”,求生存、谋发展,抢占外部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其次,兄弟省市已形成强劲竞争态势。在目前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态势下,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建筑强省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膨胀,给兄弟省市带来了巨大生存压力。去年,这两个省的建筑业产值均突破5000亿元,其中出省施工产值均达到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浙江建筑业在上海、江苏和安徽三个市场超过百亿元,在江西、湖北和山东三个市场超过50亿元。据了解,四川、湖南、河北、河南等建筑业后发省份,不断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近年来外出产值份额快速增长。这需要我们集聚力量、振奋信心、知难而上,努力开创外出施工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这几年我省建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一是一批大企业崛起,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特级资质企业已达13家,一级企业由185家增加到317家。一批劳务企业也形成了独特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二是通过多年的出省出国施工,我们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锻炼了队伍,结交了很多朋友,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局部地区呈辐射性、扩张性发展态势。三是我省建筑业有着较好的市场信誉。山东人朴实、讲诚信,值得信赖,这是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多年来,我省创建出了许多精品工程,安全生产也稳居全国前列,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声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实现工作指导上的转变,把支持和推进外出施工、扩大市场份额和空间,作为指导全省建筑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力争外出施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规模与目前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建筑业主管部门管理服务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解决建筑企业外出施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赖于各级政府与建筑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为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省里与一些市县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过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外出施工的政策措施,但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些市建筑业主管部门在外出施工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激励机制与措施,企业外出施工缺乏动力和政策、信息支持。二是一些企业开拓市场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敢试、敢闯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有些企业对外出施工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看不到当今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省外、国外市场研究不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和勇于开拓的魄力,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状态,缺乏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企业对外出施工心存畏惧心理,缺乏大胆尝试的气魄和勇气,宁可在家门口与兄弟企业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开拓外部市场寻找出路。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已成为制约我省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三是多数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发展后劲。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企业能否在省外市场开辟一片天地,靠的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江苏、浙江相比,我省建筑企业的“弱点”突出表现在:很多企业不注重长远发展战略,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企业内部机制、体制不灵活,缺乏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企业资质偏低、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技术进步投入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执行力不强,施工方法、经营管理方式粗放,企业之间低层次、无深度、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突出,难以形成集群优势,向国内外建筑业市场纵深发展。由于长期受工程款拖欠和垫资施工等因素的困扰,企业资本积累不多,再加上金融部门信贷授额有限,企业资本运营能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外向型复合人才严重匮乏,导致我省企业在省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阻碍了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的步伐。有些企业进行的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改革,将劳务层剥离后,企业内部缺乏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自有劳务队伍,搞挂靠,甚至出借资质,贴牌生产,只能使用外地劳务队伍,丧失自营能力和主导权,形成企业边缘化、空壳化,也造成我省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战略重点和主要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总体思路是:围绕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和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和“大市场”战略,大力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国外重点是开拓中东和非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以工程换资源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向经济正在起飞或将要起飞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利用先发优势向后发地扩张。继续重点开拓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区域,着力开拓陕西、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建筑市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超过30万,完成外出施工产值超过500亿元;积极帮助外出企业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问题,争取更多的企业获得对外合作经营权,完成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0亿美元。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内,政府主导、组织资源的作用必不可少。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外出施工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政策、体制和环境条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和措施。各市(县)建筑业管理部门要把外出施工工作纳入行业管理,尽快建立相应的外出施工办事机构,确定目标责任制,健全专门的部门和负责人员,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一些市(县)以往出现的外出施工工作无人抓、不知道怎么抓的问题。要立足各地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做到外出施工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案、有结果。二是加强宣传和推介,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建筑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身体力行,要经常“走出去”,加强与省外建筑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帮助我省外出企业解决矛盾与困难,积极推介、宣传我省企业。对外出施工成绩突出的企业,在招标投标和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与外经贸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广泛搜集省外、国外政策与工程信息,搭建一个权威、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建筑企业准确、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开拓外埠市场。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对外经援工程项目的信息,多与有关部门、有关机构、有关组织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积极参与投标竞争。各级主管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协商解决银行授信额度偏低、出具融资保函困难、保函风险抵押要求过高等困难,为企业解决市场开拓的后顾之忧。

(二)积极培育外出骨干企业,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大企业对于提高产业外向度、带动中小企业拓展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省缺少一批竞争力强、资本雄厚、人才聚集、科技领先、管理过硬的大型总承包企业。在外出施工时,难以强强联合,形成集群优势,“版块式”推进开拓市场;难以独立承揽科技含量高、利润丰厚的大型工程项目。要按照“市场需求、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自愿、各方协作、齐抓共促”的原则,鼓励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和融资等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建设部最近出台的《特级企业资质标准》,在营业税、银行授信额度、科技进步、设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门槛大为提高。我省已取得特级资质的企业要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在三年过渡期中,进一步增强科技含量,提高专业设计能力、专有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航空母舰”和产业巨子,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引领、带动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三)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是转变产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我省建筑业要逐步从注重产业规模、从业人数和企业个数等数量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益、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努力提高外出施工的档次和质量。一是企业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省市外出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和水平。三是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利润、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四是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投资顾问类业务,拓展建筑业产业链上游的设计、咨询和项目开发和投融资业务,向勘察、咨询、设计、采购、试运行等非施工业务价值链延伸。五是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专有工艺、专有工法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

(四)加强外向型人才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市场,面对工程管理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人才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关键。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我省外出施工的主要障碍,也是我省与建筑强省外出施工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整合教育资源,依托行业协会、各类培训机构和省内高等院校,建立各类人才培养数据库和绩效考评体系,重点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吃苦、善外战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要培养或引进一些富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和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的核心管理人员,以及通晓国际工程法律、项目风险评估和国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大型企业可以选派一些素质过硬、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到国外学习、锻炼,建立高端人才储备库,形成企业的人才高地。

(五)明确市场定位,有效选择对外承包方式。外出施工是企业间人才、科技、管理与资金的较量,企业必须充分熟悉了解国内外市场、自身实力和其他企业竞争情况,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业务领域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外出施工工作。一是对外出施工经营主体进行优化,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对外承包方式。通过优化和规范我省外出队伍,鼓励合作共赢,避免恶性竞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朝着项目总承包方向发展,进军建筑高端市场和能源、交通、通讯等高附加值领域,以管理、技术、资金、知识、品牌等优势为基础,为项目业主提供整体综合的工程服务,在工程项目总承包层次上进行规模竞争。中小企业应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其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围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专业工程分包层次或劳务分包市场上展开竞争。二是抓住“走出去”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根据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方式变化,研究利用“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更大范围以工程换资源循环、更多参与国际合作,跟踪联合国援助项目、非洲国家战后重建,着力开拓国外市场。在这方面,我省的大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力争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三是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外出施工工作。在开拓外部市场过程中,我省建筑企业要善于干分包,在分包中长见识,在分包中逐渐积累干总包的经验;要善于承包单项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自身具备的专业技术实力,争取一批施工难度较大、专业化较强的单项工程承包项目,在单项工程承包中发挥特长,确立竞争优势,并逐渐积累综合工程承包的经验;要善于承揽一些中小项目,通过与当地承包商联合投标,合作承包中小项目,逐步尝试独立参与投标承包项目。

外出企业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结合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在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驻外党支部,以驻外党支部为载体,实施“金桥工程”,加强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吸引和凝聚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增加**与外出务工人员及所在地方或企业的联系,实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和产品销售的双向互动,使外出务工人员和驻外党支部更好地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吸引和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到**投资办实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早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下岗职工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创办企业,流动党员日趋增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探索建立驻外党支部,实施“金桥工程”,搭建外出务工党员与党组织联系的桥梁,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实施“金桥工程”,建立驻外党支部,延伸了党的基层组织。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实现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纽带。

2、实施“金桥工程”,以“桥”为媒,搭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地和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外出到在外所建支部的企业或地方锻炼,是培养锻炼干部,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促发展的人才队伍的重要措施。

3、实施“金桥工程”,畅通劳务输出渠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门路,帮助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是增大劳动力转移,组织劳务输出,推进城市化、非农化的有效途径。

4、实施“金桥工程”,宣传**,推介**,帮助外界认识**,是树立**形象,加强对外联系的窗口。

5、实施“金桥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回归绿色通道,吸引和争取**籍在外事业有成的人士回乡办企业或投资兴办公益事业,是实施“回归工程”,加快家乡发展的重要依托。

6、实施“金桥工程”,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对接,实现**与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共享,实现双向互联互动,有利于引进人才、资金、项目、技术,收集市场信息,向外推销产品,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改革,扩大开放的媒介。

7、实施“金桥工程”,发挥驻外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好后盾,做好维权工作,最凝聚人心,促进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创业的组织保证。

8、实施“金桥工程”,通过驻外党支部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优秀务工青年入党、加强流动党员党费收缴、组织流动党员过好组织生活等,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破解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的疑难问题,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创新。

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实施“金桥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实际出发,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出成效。

三、主要方法

建立驻外党支部,实施“金桥工程”,是县委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建制、加强指导、优化管理”原则,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办法,认真抓好驻外党支部建设。

1、在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企业中建立党支部。要加强与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党组织的联系沟通。在外地企业中设立驻外党支部。

2、在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党支部。从目前来看,**在外务工的党员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要加强与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地方党组织的联系和协调,采取适当方式,建立驻外党支部。

3、在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行业建立党支部。近年来,**的劳务大军在外形成了几个主要行业,如市政工程、建筑建材、产品销售等行业,可以以行业为主,建立驻外行业党支部,加强行业党员的管理。

4、以村为基本单位向外延伸。以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的村为依托,以集中地为单位,建立驻外党支部,隶属党委管理,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

5、以乡镇为单位向外延伸。由乡镇或企事业单位党员组织牵头,打破务工人员的原藉地限制,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地方或企事业单位建立驻外党支部,并以驻外党支部为桥梁,与其所在地方或企业党组织共建友好党委,加强交流。

6、在**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创办的民营企业中建立党支部。以外出创业成功的人士或民营企业家为依托,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加强在外成功人士与党组织和家乡的联系。是党员的成功人士,经一定程序,可以选拔担任支部委员或支部书记;不是党员的,通过组织培养,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

四、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实施“金桥工程”的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实施“金桥工程”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县委成立了实施“金桥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和有外出务工党员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都要成立实施“金桥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做好具体工作。要实行党组织一把手负责制,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具体抓,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上下联动,抓好落实。

2、解放思想,积极探讨,认真实施。各级党组织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胆探索,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驻外党支部的具体办法和管理措施。积极鼓励乡镇机关和站所人员外出锻炼,对外出人员以自谋职业为主,组织委派为辅。今年上半年各乡镇党委在建立驻外党支部上都要有所突破,每个乡镇都要建立1个以上的驻外党支部,年底总结经验,完善规范。同时,县委要求年底前乡镇机关和乡镇直站所外出锻炼的人员要达到总人数的5%以上。

3、加强教育引导,抓好典型。驻外党支部的管理以负责建立该支部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为主,同时接受驻外党支部所在地基层党组织的指导。要加强对驻外党支部班子的教育管理,必要时,选派乡镇机关或站所党员干部到驻外党支部任职,边挂职锻炼,边做好支部工作。鼓励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或企业锻炼。外出锻炼时间一般为两年。锻炼期间,职务和职级不变,行政和组织关系不变,工资待遇和评先不变。外出锻炼期间,一切费用自理,劳动报酬归干部个人所有。外出锻炼的干部要及时转换角色,在外出务工的同时,处处时时广交朋友,宣传**,招商引资,了解和学习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好思路、好办法、好经验,在外出锻炼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本领,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为机构改革和干部分流作出示范。县委组织部和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外出锻炼干部的跟踪管理,以派出单位为主,定期了解外出锻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表现。外出锻炼期满后,愿意继续留在当地创业或工作的,可以办理停薪留职手续;愿意回原单位工作的,仍担任原职务;为**引进资金、项目、人才等,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表彰奖励;表现特别优秀的,按照规定程序,给予提拔重用。

4、坚持项目联动,注重实效。驻外党支部在加强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培养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入党,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每个驻外党支部每年要培养2名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1名以上积极分子入党。要利用驻外党支部的优势和条件,积极收集信息,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带动劳务输出,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家乡与外界的联系,当好家乡的宣传员、推销员、信息员、联络员,为家乡发展和建设作贡献。

外出企业范文篇8

一、*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状况

1、*省劳务输出现状。*省国土面积17.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9%,属高原山地、丘陵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1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7元,全省劳动力资源2460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000万人,约有360万人在外务工,每年劳务输出约80万人,主要劳务输出市县有贵阳市的开阳县、修文县、熄烽县,黔东南州的天柱县、黄平县、锦平县,毕节地区的金沙县、威宁县、黔西县等,如开阳县有43万人,外出务工有12万人;修文县有32万人,外出务工有8万人;黄平县有36万人,外出务工约10万人。*省劳务输出的主要特点:一是从分布看,到沿海及大中城市打工者居多。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如广州、深圳、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年龄多为40岁以下。*外出务工人员吃得苦,不怕脏、不怕累,只要工资待遇能上,对工种不挑剔,因此,不少沿海地区的市县由市长、县长带队到*省考察劳务情况,搭建劳务合作平台。二是从工种看,技术含量较低。*外出打工人员中,约有55%的人员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如电子、制衣、纺织等制造业,约有40%从事建筑业。三是从收入看,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上的打工者居多。具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务工人员,从事建筑业的人均年收入在1*元以上,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年均收入约为8000元。四是从组织形式看,外出务工渠道主要有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输出、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三种类型。劳动保障部门有组织输出的较少,通过能人带动和自发外出的较多,劳动保障部门每年组织输出约占20%,能人带动约占30%,自发外出约占50%左右,他们靠“亲帮亲,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打工。

2、*省劳务输出现状。*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3.4%,属高原山地,*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2元,劳动力资源2980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100万人,约有160万人在外务工,每年劳务输出30—50万人,主要劳务输出地有昭通市、大理州、保山市、丽江市、楚雄市等,如保山市人口300万人,外出务工的有30多万,大理市人口400万人,外出务工约20万人,昭通市的镇雄县人口132万人,外出务工约19万人。*省劳务输出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丰富,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吃苦能力不强,气候要求较高,既怕热又怕冷,走出去、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二是在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等邻省务工的人员比重较大,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毗邻省份较近且生活环境相近。三是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工业和餐饮服务等行业。四是男性外出务工比例较大,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比例占80%左右,女性比例占20%左右。五是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引导不够深入。该省劳动保障部门基本上是*年才开始组织劳务输出,组织输出量极少,不足总数的10%,大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出去的,打工场所不固定,收入不稳定。

3、*省劳务输出现状。*省国土面积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750万人,属高原和盆地地貌。*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劳动力资源5890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2600万人,约有1200万人在外务工,每年劳务输出120万以上,主要劳务输出地为达州市、南充市、广安市、资阳市、金堂县等,如达州市人口640万人,外出务工约100万人;南充市人口720万人,外出务工约110万人;金堂县人口84.5万人,外出务工约16万人。*省劳务输出的主要特点:一是起步早,提升快。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跨省输出,90年代初劳动部门就派人到广东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与用工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劳务合作关系。二是规模大、分布广。常年有1000万以上人员外出务工,全国各地均有*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北京、新疆、吉林、江苏、上海等地,同时还有外派到韩国、日本、德国、沙特等国务工。三是情况明、信息畅。该省大部分县已开展劳动力的就业实名制调查,将劳动力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务工状况、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信息分类造册,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四是重培训、强素质。注重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新增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向前延伸至初三、高三毕业生,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展缝纫、家政、电子等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因此,不少沿海地区到该省招工的月薪报价在1000元以上,有的达1500元,甚至*元以上。

二、外出打工人员的愿望和要求

通过与三省部分劳动保障部门及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的座谈、交流,他们普遍反映,外出务工者打工存在“五怕”,哪个地方能解决他们的“五怕”,哪个地方就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这“五怕”是:

1、怕工资待遇低,打工无钱可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是打工者外出打工的根本动力。随着物价上扬,生活上升,一些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打工者,认为每月工资六、七百元,除生活开销外,几乎无钱可赚,因而造成打工不稳定。他们希望工资待遇适中,打工有钱可赚,能养家糊口。

2、怕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合法权益无法保障。据了解,*、*外出打工人员中,60%以上的人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资纠纷逐年上升,工伤事故、领不到工资等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打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他们迫切要求用工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依法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3、怕社会保险不落实,有后顾之忧。据就业部门反映,外出打工人员多数享受不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社会保险,有后顾之忧,难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有些用工单位不解决住宿,租房住又太贵,子女求学、医疗保健等又不能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也影响着他们打工的稳定性。他们要求用工单位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享受与本厂职工同等待遇。

4、怕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由于农村外出打工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又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因而大多从事“苦、累、脏、险”工作,且劳动时间长,加班加点多,安全、卫生状况较差,所得报酬又低,因而“人在曹营,心在汉”,有机会就想跳糟。他们要求用工单位在劳动时间、劳动环境等方面按照劳动法规定执行,保障他们的安全健康。

5、怕企业不讲信誉,不兑现承诺。据*省劳动保障部门调查,外出打工人员反映,有的企业招工时讲得很好,工资高、福利好,但进厂后却与实际大相径庭。有的企业以按件计酬为由,基本达不到原来承诺的工资待遇。有的企业还扣压身份证,阻止人身自由。有的地方治安不好,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外出打工人员要求招工单位讲信誉、讲诚信,说到做到,不要开空头支票,欺骗外地打工人员。

三、做好我县劳务输入的工作措施

这次赴*考察是我县在外省开展劳务输入工作的探索和尝试,虽然时间较短,但收获颇多,尤其是该地区外出打工者的愿望和要求,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从根本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县劳务输入工作顺利开展。

1、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首先是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目前,劳务输出已由原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无序输出转为有序输出,劳动者不仅是为了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还更注重打工赚钱,实现自我价值。国家劳动保障部调查证实,员工月薪低于700元的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因此,我们建议针织、缝纫、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月薪应不低于750--800元(正常工作日),如生产旺季加班(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10小时,每月不超过26天)月薪不低于1000元,生产淡季无订单和检修停产时,有保底工资,且工资发放准时,不得借故拖欠、克扣工资。要改善务工人员居住环境,丰富员工生活,建立娱乐室,组织文体活动,让务工人员真实感受到企业有家的温暖,增强企业对务工人员的凝聚力。

2、保障用工者合法权益。企业招收外来工,应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及劳动报酬等都要按照劳动法规定执行,不得以任何借口要打工者缴纳保证金、抵押金、培训费、扣压身份证等。要对外来打工者实行贴心式管理,为他们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实现企业和务工人员双赢。

3、给外来打工者市民待遇。劳务输入直接关系到我县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生存,而劳务输入不单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由当地政府统筹协调。要消除一切阻碍劳务输入的制度性壁垒,制定吸引劳务输入者来我县打工就业的综合性优惠政策,给他们市民待遇,解决他们子女的求学、就医等实际困难,使他们融入当地居民,让他们“乐不思蜀”。

外出企业范文篇9

一、多策并举,构建组织管理新机制

首先,树立外出务工党建观念。长垣地处黄河滩区,素有外出打工经商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出人员急剧增加,而且党员比例很高,其中领办企业的大部分是党员。这些外出党员大多数年富力强,见识广,有市场经济头脑,是基层党员队伍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长垣的形象,是推进长垣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是长期以来,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相对薄弱,客观上存在着“三难”: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20*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县委把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意见,做到了由被动抓为主动抓,无人管为合力管,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次,构建外出务工党建机制。县委实行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外出务工党建工作纳入全县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到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分包重点企业,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工作。建立了以组织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党委设立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教育管理工作,为基层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实现就业、劳动致富等提供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了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协同抓,组织部门具体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三、加强外出务工党建工作指导。县委多次组织外出党员党建工作考察组,到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考察,现场研究党组织设立的形式,解决党组织组建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形成的新鲜经验,积极开展外出务工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选择外出务工党员较多的企业进行试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20*年底,县委在党员冯明亮在北京领办的河南新蒲建筑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外出务工党支部,党组织的设立,不但使党员教育管理有了阵地,党员活动有了舞台,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现在公司已发展成为上亿元资产的大企业,冯明亮本人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二、分类指导,创新党组织组建新模式

1、建立外出务工党员信息库。外出务工党员流动性强,外出人数、外出地点、外出时间变化大,给加强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掌握外出务工党员情况,长垣县委扎实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台、长垣党建网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组织找党员”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各种渠道发出通知,号召党员找组织,动员外出务工党员做好组织关系转移工作或主动与原党组织联系;采取电话联系、寄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公开信”等方式,千方百计寻找“流失党员”。同时,建立了《外出务工党员登记制度》,对流出和流入的党员逐人建立档案,给每个外出党员建立一张跟踪卡,掌握外出党员各方面情况。在摸清外出务工党员的数量、分布、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在党内基本信息库内增加了外出务工党员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外出务工党员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从事工作等详细情况,实现了动态管理。

2、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我们按照党章规定,实践和探索出了“建、联、挂、派”四种组建模式,合理设置党组织。“建”,即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都单独建立党支部。“联”,即对只有3名以下党员的,按照就地就近就行业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挂”,即对仅有个别党员的,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把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在原有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党组织。“派”,即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采取“两个专人联系”的办法,选派党建联络员:在外出务工党员中选政策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党员作为专门联系人,负责组织当地长垣籍外出务工党员的学习教育;在基层党支部中明确一个专门联系人,负责外出务工党员的联系和教育管理。

3、规范活动阵地。党组织建立后,我们加强了外建党组织的阵地建设,要求外建党组织在阵地上要达到“七有”标准,即:有党员活动室、有党组织牌子和党旗、有党员登记卡和党员花名册、有规章制度、有工作计划、有学习材料、有活动记录。东方防腐有限公司党委下辖10个外建党支部,在资金、房子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千方百计解决了党员活动室用房问题,购置了桌、椅、电视机等现代化学习设备,购买了党的知识、企业管理等方面光碟和党建读物、培训教材。

三、努力探索,拓展教育管理新路子

1、多种形式抓教育。在外出务工党员教育上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思想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集中轮训相结合。对外出相对集中的党员由所在基层党组织派专人携带录像带、书刊等学习材料巡回教育、辅导;对相对分散的党员邮寄有关资料。20*年以来,县委组织部设立了“长垣党建”网站,有条件的东方公司、卫华公司等5个企业党组织也在本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党建网页,形成了以“长垣党建”为网络信息中心站,支部、外出务工党员为网点的党建网络,构筑了“党员网上之家”。外出务工党员通过网站和家乡党组织进行思想交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外的情况,实现了外出党员和企业党支部互动、快捷的联系,做到了“党员千里走,组织一线牵”。

2、开展“五个一”服务。一是“一人一证”,县委发放了《党员活动证》,既解决了外出务工党员流动性强、管理难的问题,又增强了外出务工党员自我约束、发挥先锋作用的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一委一联”,根据就近原则,挑选素质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支委成员或党员骨干与外出党员结成帮扶对子;三是“一季一访”,外出党员所在党支部至少每个季度要到外出的党员家中走访一次,跟踪了解外出党员家属的思想、生产、生活等情况,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做细做好;四是“一年一问候”,每逢“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外出党员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与外出党员取得联系,向每名党员邮寄一封慰问信,送去节日祝福,传递组织关怀,提醒党员时刻不忘自身的责任;五是“一年一评议”,每年春节期间,各外建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民主评议。通过开展“五个一”服务,及时跟踪掌握外出务工党员的动态情况,外出务工党员也深深体会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积极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

3、探索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外出务工党员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每月10日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二是建立外出务工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对外出务工党员流动期间,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特别是发挥党员作用等方面情况跟踪考察。以问卷形式向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及周围群众调查外出务工党员思想动态、现实表现、经营作风、职业道德等,对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新乡市矿山起重机械厂党支部,每年对完成目标较好的党员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奖励。三是建立外出务工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由基层党委组织召开党员会,每年对外出务工党员集中评议一次,对评为“优秀”的给予表彰,对评议“差”的,区别不同情况提出批评教育、限期整改。

四、注重实效,搭建流而有为新平台

1、发挥作用,推动所在企业发展。外出务工党组织通过组织技术攻关和各种劳动竞赛,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做表率,重要任务带头干,关键时刻冲在前,激发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东方防腐公司驻昆明市分公司组织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活动,要求党员必须挂牌上岗,让每个党员都认识到“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更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更主动了。该支部党员王金峰刻苦攻关,自行开发研制出了耐酸、耐碱、耐强溶剂的“东方—1号”高科技防腐涂料,被有关专家广为推介。

2、回村帮扶,带强农村基层组织。外出务工党员发挥思路新、见识广、办法多、能力强、信息灵的优势,大力开展“传帮带”,为我县培养了一大批政治高、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人才,强化党员干部自身的“造血功能”,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苗寨乡杜寨村党员贺宝印在宁波务工多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投资近百万元,相继建成了教学楼、硬化了街道、改造了农村线路,全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了两番,成为全省“五个好”党支部。

外出企业范文篇10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常抓不懈。积极在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大批规模企业来投资建设。等企业相继落户。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农业开发、石材、工业加工、旅游开发等企业85家,这些企业的引进为我县农村劳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760余人。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开辟农民劳务空间。我们把特色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狠抓了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按照抓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了等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已成为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企业与农户之间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全县以葡萄、番茄、辣椒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8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1.7%。带动农户986户,吸纳农村劳动力235人。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努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输出渠道。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做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今年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总量将达到20.2万头(只),同比增长6.82%,年内出栏牲畜10万头(只)。肉类总产3390吨,增长17.43%,奶类产量600吨,增长40.85%,禽类产量898吨,增长10%,各种禽类出栏30万羽。农区牲畜达11.66万头(只),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24%,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增收的30%以上。通过畜牧业发展,为全县1546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四)依托旅游、石材等新兴支柱产业,拓宽农民外出劳务收入。随着我县旅游业、石材业的迅速兴起,围绕旅游业、石材业参与二三产业经营的农民越来越多,对吸纳转化农村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加工销售、储藏保鲜、运输、餐饮娱乐、社区服务等渠道,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达到2511户,从业人员3127人,其中54%来自农村;私营企业31户,其中26%来自农村。总收入达到40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1元,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1.1%。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文化普及的投入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和适应能力。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村青年经纪人,把先进的技术、实用的技能以及新观念、新意识送到农民家中。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下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使全县农村青年受教育面达80%以上,为农民掌握新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我们虽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无法吸纳数量众多的富余劳动力。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三是农民就业观念尚未转变,习惯于传统农业的粗放耕种。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在农村闲着也不愿外出寻找就业出路,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程度不高,劳动力市场发展迟缓。大部分农民外出都是自发的,处于无序状态。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和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五是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农民外出打工,也常常出现拿不到工资,不给签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没有劳动保障等问题。六是劳动者素质较低,缺少外出就业的手艺。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有些只具备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无专业技术特长,难以向非农领域和第三产业转移。七是培训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农民增收渠道,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大量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富民强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是:实现200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00元,其中外出劳务增收85元,富余劳动力转移40%以上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工作,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新兴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领导,成立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来创办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盘活现有企业存量资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镇的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等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三)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要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及时了解劳动力需求情况,建立密切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各乡(镇)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库。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四)鼓励兴办农村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在完善现有劳务服务机构基础上,支持涉农服务部门、各类经济实体、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兴办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输入中介服务机构,结合机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农村劳务中介机构,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五)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劳动力市场已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企业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逐步提高。加大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技能培训力度,成为劳务输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对民工的技能要求,投入必要的资金,依托县农广校、示范户、致富能手、经纪人等,积极创办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基地,突出加强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外出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其在短期内获得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