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5:39:44

拓展业务

拓展业务范文篇1

1.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目前,我国的GDP总量为1万多亿美元,按照“十六大”确定的小康目标人均3000美元,到2020年我国的GDP总量将达3万亿美元。同时我国的城市化率也将由2001年的37.7%提高到2020年的50%.这个过程的实现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将得到结构调整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理财方式发生变化,必然给商业银行提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刺激国有商业银行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速度,带来中国金融业的繁荣。

2.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流动趋势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城乡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的客观存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资金流动的特点是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财政部门、工农业产品的价格、邮政储蓄、农村税费征收、户籍迁移等多种途径向城市流动。据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组提供的数据,1996年我国农村净流出的资金为1278亿元;1997年农村净流出的资金为1439亿元;1998年农村净流出的资金为1361亿元。这一趋势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如“七五”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43.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193.8元,城乡收入比为1:2.20:“八五”时期,两者分别为1042.6元和2816.8元,城乡收入比为1:2.70:“九五”时期,两者分别为2128.3元和5511.7元,城乡收入比为1:2.59,基本与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1:2.57持平。根据农村资金向城市流动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客观存在的现实,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和市场定位上,必须把重心放在城区市场上,尤其是地市级以上的城区。同时个人银行业务目前各商业银行之间差距不大,国有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3.社会财富分配原则的多元化带来个人资产的多元化,对个人资产的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效益的增长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8万亿元人民币,但是63%以上的储蓄存款是由10%的人掌握的。个人金融市场资产也由过去的储蓄存款向拥有外币、股票、基金等多样化发展。截至2002年11月末,中国居民的个人金融资产总额高达12万亿元人民币,略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个人金融资产也由过去的单纯保存、保值型向综合理财、增值型转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正逐渐由生存型消费、数量型消费向发展型、质量型、消费型转变,居民正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借款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业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4.个人业务增长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国有银行传统的公司类批发业务获利空间逐步降低,信贷风险不断聚集,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拓展零售类个人银行业务去化解。据不完全统计:银行提供公司类批发性业务,只有2%-4%的利润空间。而提供零售类个人银行业务,则有5%-8%的利润空间。个人银行业务具有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和个性化以及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也是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香港恒生银行个人业务对该行赢利的贡献率已达48%;个人业务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业务中占30%-50%左右,而国内银行都在10%以下。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抢占中国个人零售业务已经到来,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威尔说:“对于花旗的个人银行业务和公司业务来讲,中国不仅是亚太地区的重点,而且是花旗全球业务的‘重中之重’”,其在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2001年已向央行备案,预计2003年推出;汇丰银行已在中国的上海、北京等地开设了3家“卓越理财中心”,这三家“理财中心”的软硬件都很先进,和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间“卓越理财中心”的设计完全一致。“卓越理财中心”为个人提供每周7天,全天24小时的个人银行服务,客户可以接受全球电话个人理财服务。国外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在发展战略、市场细分、科技运用、创新机制和产品、营销管理、人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比我国都具有明显优势。国内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其全新的经营理念、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战略、高素质的人才与科技支撑、较强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等比国有商业银行在个人业务上也已遥遥领先。如招商银行以其著名的个人储蓄产品“一卡通”风靡国内金融业,随后又推出了以“易贷通”、“投资通”、“居家乐”为主打产品的个人金融服务品牌——“金葵花理财”,提供“一对一”的理财顾问服务。截至2001年底,“一卡通”发卡1668万张,卡储蓄存款638多亿元,占其储蓄总额的80%以上,卡均存款3880元。招商银行借助“一卡通”推动了个人消费贷款、外汇、证券、基金、收付等多项业务,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构建了包含个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综合性个人银行业务构架。中国民生银行在国内组建了从事个人银行业务的专业银行,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作为老牌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从2000年开始,在个人业务上推出了以“金融超市”为品牌的个人业务窗口,推出了“金钥匙”系列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陆续在全国建立了100家金融超市,农业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到2002年9月达476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37%,位居全国各家金融机构的第一名。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银行业务过程中必须消除“三个误区”

1.在短期内靠个人业务改善财务包袱的思想误区。在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阶段,个人银行业务产品的研发、营销到被市场和客户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这一过程可能比较长。在个人业务的管理上,额度小,笔数多,利率偏低致使管理成本较高,经济收益相对较低。因此,在发展的初期不可能迅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长远考虑效益是比较高的。因此,现在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业务,及时培育市场,积累市场营销经验,制订发展战略。

2.国内个人银行业务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相互模仿带来的误区。目前,存在着严重的金融产品同构化现象。国有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基本上是四大类:一是传统业务上的储蓄存款及小额质押贷款;二是以银行卡为载体的产品;三是汽车消费贷款产品;四是住房类按揭贷款。国有商业银行之间金融产品相互模仿,缺乏明显的差异性,加剧了同业间的盲目竞争,不能满足广大客户和金融市场的实际需要,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繁荣。

3.国有商业银行过分追求贷款余额增长的误区。国有商业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初期,各级决策者往往过分追求贷款余额的增长,利用贷款余额的占比来考核市场占有份额,忽视了对个人银行业务产品定价、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缺乏经济效益的观点。而成品定价和成本控制才应该是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开发和分销的出发点。

(三)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1.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服务。目前,我国消费层次已经出现分化,家庭收入在中等水平以上(以月薪5000元人民币划分)大约有3000多万户,这其中家庭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中高层富裕家庭占4%.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客户有更强的不忠诚度,有73%的富裕客户表示他们要选择外资银行或国内的优秀银行。对这批客户的服务将是未来银行间竞争的重点,而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必然是主要的竞争策略,这些做法在国外银行已经非常成熟。比如汇丰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新加坡20万新元是界限,20万以下是一般的零售客户,20万—100万是优惠客户,而200万新元以上就属于私人银行业务。渣打银行在上海的个人业务,客户根据资金量和自身服务需要,自己选择一般服务或贵宾服务,渣打银行称为“综合理财”或“优先理财”。“综合理财”每季收150元人民币服务费,但当存款达到3000美元时,服务费全免。“综合理财”的客户可享受每月收到对账单,可以到大厅的理财顾问处接受咨询服务:“优先理财”每季收250元人民币服务费,存款达到10万美元,可免去服务费。“优先理财”的客户可到VIP贵宾服务区的小房间内接受客户服务经理提供的一对一服务。

2.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银行业务须做好“四个联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销由临柜人员负责,缺乏整体协作和产品创新能力,要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必须做好“四个联动”。

(1)个人银行业务与公司类批发业务间的联动。过去,比较注意以贷款为主的公司类批发业务,对个人业务仅关心储蓄存款。其实,批发业务包含很多个人业务商机,如代收代付业务、金穗卡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国际结算、保险、代售基金业务等等。事实上,有时公司类批发业务和个人银行零售业务在很多时候也可以互相转换,如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就可以互相促进。只有两者一起营销,才能取得综合效益。

(2)强化前台部门与后台部门的联动。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牵涉到全行很多部门和很多业务环节。比如资金计划部门、信贷管理和科技部门、法律部门,他们分别在规模管理上、授权及贷款审查上、金融产品创新上起着重要作用。而营业网点的会计人员要及时向他们提供客户的真实信息,并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业务发展。

(3)强化上、下级行之间的联动。在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总行和省分行的主要职能是个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分步实施、金融市场信息的收集与、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营销宣传、金融产品定价、对下级行适时适度授权等。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及营业网点的主要职能是客户的选择与管理、金融产品的分销、风险控制等方面。

(4)加强个人银行业务与社会中介机构的联动。商业银行在拓展个人银行业务时,必须有社会中介机构如保险、律师、评估机构、产权登记等的参与支持才能完成,同时也能帮助商业银行降低和转移金融产品的风险。

3.紧跟国内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速度。目前,金融市场上需求多元化趋势已非常明显,由于金融产品无专利权保护,所以金融产品相互引进、相互模仿的现象比较普遍。国有商业银行应重视金融产品创新。(1)总行和省行要专设金融产品研发机构,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制定个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收集市场信息,研究新的产品,制定产品定价,设计金融产品的业务流程等。(2)研究国外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金融产品的市场反映情况,根据本行的金融资源优势加以改造利用,加快本行推出金融新产品的频率和速度。(3)随着人民银行“金卡工程”的普及,商业银行需以银行卡为载体,加快个人银行业务新产品的研究,注意把银行卡与存款、个人信贷产品、支付结算、代收代付等业务相结合,推出联名卡、专用卡、积分优惠卡、不同年龄层次和性别的特色个性卡等。(4)建立多载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分销渠道,全员营销个人银行业务产品。像新加坡和香港银行除有非常完善的传统的营业机构直接面对客户开展个人业务营销外,还有理财中心、房贷中心、汽车贷款中心(专卖店)、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很值得我国国有银行仿效。

4.个人银行业务产品营销的重点要向社区金融服务转移。经济越发达,人们的文化素质越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越强。对以居住社区为单元的形式,商业银行应把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作为机构网点调整的重点。根据2000年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ndependentCommunityBankersofAmerica)统计,目前美国有8300家社区银行,在全美有36803个网点,其中54%分布在农村,29%分布在城市的郊区,有17%分布在城市。美国社区银行在对客户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贷款主要面向存款者及中小企业和农户,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收费较低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贷款产品、收费较低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服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要主动融入社区生活,按照社区居民需求开展代收代付、储蓄、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理财、个人贷款和外汇等业务,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社区类别以及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对产品进行组合,形成科教文化区、行政事业区、综合商务区、物业管理小区等不同类型社区的产品组合,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网络化的金融需求。

5.加强对个人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由于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在积极发展个人业务的同时,须避免盲目扩张,加强风险控制。(1)加强个人信用风险控制。在个人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整体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利用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逐步建立本行的个人信用档案。在个人信用不明确的情况下,提供金融服务时,可要求个人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将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等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2)加强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控制。在市场开发、营销、合同签订、业务决策等环节上,建立监督制约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对操作人员的能力风险、道德风险加以控制,保证个人银行业务良性发展。

拓展业务范文篇2

一、与知名电脑公司及公司合作进行运维服务

因为我们公司与IT行业内众多的品牌厂家和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经销的IT产品品种繁多,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优异,价格优惠和货源稳定,并能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我们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采购、实施、运维、咨询、培训的整体服务,通过基于ITIL规范的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传统IT服务的更全面、更规范的完美、高效率交付。在IT运营外包服务模式下,客户只需负责使用,也仅只需为使用付费,是最大程度简化IT管理难度,节约客户成本,提升IT专业化的一种先进的服务。

二、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

我们公司可以利用与海关的良好关系,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与IT厂商合作报关,打造国内外客户全方位的国际贸易及物流综合服务的提供商,我们的服务宗旨定为根据客户不同的行业领域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深入分析,运用多年在国际贸易及物流领域的经验,为客户设计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专属性的国际贸易、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

我们的使命是为提供给客户更简单,更快捷,更经济的国际贸易与物流服务。提高客户体验服务满意度是我们持续努力追求的目标。在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制的贸易及物流解决方案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并成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凭借我们公司与海关的关系,根据每一个客户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为客户节省在贸易及物流环节中产生的额外费用,整合供应链及贸易流程,显著缩短操作时间,从而满足、支持国内外客户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供给客户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市场分析,供应链分析及管理,以及对整个贸易、物流流程时间和费用的分析把控,协助国内外客户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其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上,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我们在贸易、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核心能力,与客户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多赢的目标。通过多年和国内外贸易商合作,海纳可以完全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操作流程,同时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降低在贸易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从而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全程贸易解决方案。通过海纳在海外的支付中心,有效提高客户资金的流转,从而提高整体国际贸易操作和后期跟进的速度。

三、开展海关系统外业务的拓展、加入政策采购名单

拓展业务范文篇3

关键词:金融市场;银行产品;国际业务;拓展研究

面对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银行地方分行要不断创新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积极拓展国际业务。2017年,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国际业务部(金融市场部)根据绍兴市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优化多种业务资源,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促进了全行的国际业务转型。同时,通过提升国际业务对全行贡献率的有益尝试,为2017年晋位“二类行”夯实了基础。笔者将以此为例,通过归纳与梳理,由点到面,对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如何拓展国际业务作一番探讨。

一、服务外向型经济有新举措

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的国际业务通常会受到地缘关系的严重影响。绍兴的外向型企业众多,进出口业务量很大,尤其是绍兴全市上下持续增强的“以开放促发展”的共识,为绍兴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近几年来,绍兴市外贸出口总量一直稳定在250亿美元~300亿美元之间,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77只,同比增长41.3%,新批境外投资企业56家,企业增资14家,全市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近1.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近2.43亿美元,同比增长29.4%。2017年,进出口总额又居浙江省第五位。对于国有银行地方分行来说,客户是开拓国际业务的重要源头。只有时刻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外向型经济相关政策的走向、当地进出口数量的增减,才能有针对性地开拓国际业务。(一)凸显竞争优势。建设银行作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在拓展国际业务方面具有其他中小商业银行无法匹敌的独家竞争优势。地方分行要凸显这方面的优势,就必须加强对当地外向型经济的深入了解,努力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通过分析客户的数量、需求、发展前景,实行多模式营销。尤其是对大客户,还可以实行从贸易结算、授信,到信贷、外汇保值的一站式服务。截至2017年年底,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对公外汇日均存款达2.21亿美元,比2017年年初新增600万美元;国际结算量30.1亿美元;对公结售汇交易量19.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7%;表内外贸易融资余额折人民币11.85亿元,比2017年年初增加2.5亿元;外汇贷款2,132.61万美元;贸易融资不良余额为零。(二)谋求业务增速。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使境外投资者纷纷进入国内市场,这在客观上也增加了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的国际业务客户源。像绍兴这类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就为建设银行绍兴分行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提升国际业务对全分行的价值贡献度,2017年年初,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制定出台了《加速推进国际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有序推动转型业务的落地。截至2017年12月月底,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对公外汇中间业务收入8676.32万元,同比增幅为81.49%,省行计划完成率146.01%。(三)强化合规管理。为了强化合规管理,建设银行绍兴分行一是开展银监“三三四十”系列检查、贸易融资业务自查、国际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大检查、国业条线安全生产大检查、年度国业条线内控评价、外币存贷款业务定价自查等内外部各项自查和检查,以排除风险隐患,保证业务有序合规开展;二是做好全行外汇业务牵头管理工作,设置对公外汇政策专员,明确岗位职责,有效传达外管局、人行和上级行的方针政策,落实外汇自律机制;三是重视日常外汇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逐笔进行OFAC和联合国安理会名单查询,配合纽约分行反馈RFI调查25笔,退汇4笔,金额总计11.45万美元;四是结合反洗钱执行、案件防控,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与合规意识的“双达标”;五是组织全市外汇政策考试,外汇从业人员全部通过考试;六是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做好员工行为的管理,强化职业规范要求。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复杂,银行间国际业务的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国际业务部(金融市场部)在紧紧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通过合规经营,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努力来防控金融风险,效果明显。

二、产品创新和业务优化有力度

国际业务与传统的存贷业务与人民币业务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高收益产品,是提升国有银行金融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领域。(一)以产品促业务。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热情的高涨与国际结算的频繁,为银行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了更大市场,也使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增强创新产品的推广有了动力。以前那种打包贷款、贸易贷款、票据贴现等传统贸易融资方式虽然风险较低,但形式单一,已很难适应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束缚了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国际业务的拓展。只有根据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不断开发新产品,并以品种促业务,才能确保银行功能的超常发挥。通过创新产品的应用来推进国际业务,能有效增强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的发展后劲。而丰富国际业务品种,不断推出特色产品,既可以对业务结构进行优化,还能够吸引大量的优质客户,平衡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建设银行绍兴分行正是通过向客户提供特色金融产品,实行差异化优质服务,才使得客户规模不断扩大。(二)以客户为中心。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研究他们对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国际业务的新需求,不断增强产品的创新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特色产品推广,拉动业务量的增长,如外汇理财产品与贸易融资组合、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国内贸易的个性化供应链融资和融合国际产品等。以客户为中心,推介特色明显的新产品,能有效提升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国际业务的客户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优化服务,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帮助客户通过网络提交结汇申请,并借助行和海外的一些机构,把服务客户的手段延伸到境外,以开辟中间业务增收渠道、健全合理定价机制,通过考核和引导,凸显国际业务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价值。(三)以服务赢客户。目前,我国已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限制措施,银行间国际业务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就要以服务赢客户。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支配下,根据客户的多方面需求,通过打造富有特色的金融创新团队,对不同客户进行定位与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业务,并在服务中实行动态金融创新。分行领导和国际业务部(金融市场部)的员工认为,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客户源,还可以在实行精准营销的同时增强国际业务的品牌效应。

三、队伍建设与基础管理有实效

银行的国际业务既包括传统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又存在法律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其他风险。银行的国际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业务,同业竞争的焦点主要在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等方面。银行国际业务中的贸易融资业务又涉及国内外两个市场,专业性要求很高,离不开一大批精通金融、国际贸易、外语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我国的银行业却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制约了银行对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从事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员工,除了要熟悉有关国家金融法规与管理条例外,还必须了解这些国家银行的金融能力及贸易往来等方面的惯常做法。为了确保国际业务的顺利拓展,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十分注重抓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一)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人才是国有银行地方分行拓展国际业务的有效保障。除了要根据国际业务发展的现状引进人才,还应该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与国际业务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更加熟悉业务流程,同时还必须提高他们识别国际业务风险的能力。当前的金融产品本来就大同小异,而且单一,加上近年来银行行业的快速发展,相继组建了很多地方商业银行,又缺乏拓展、创新新品种的人才,从而加剧了金融产品雷同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环境。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带动国际业务市场的拓展,实现人才与业务、效益的有效促进。在队伍建设方面,建设银行绍兴分行一是组织人员参加省行魔法训练营,组建团队参加省行“3536”特别行动,扩充新知识,完成目标任务,并在实践中提升学员能力;二是鼓励员工通过网络学习、行内外考试,进一步掌握和提升技能,目前外汇条线多人通过CDCS、国际保理等专业证书考试;三是每次部门例会均安排业务学习,学习最新文件和产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升业务素养;四是维护更新国际化人才库名单,普及基础知识做好人员储备;五是组织新入职员工、新客户经理到市分行国业部跟班学习,指定专人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员工向上级行跟岗学习,向下级行顶岗交流,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二)基础管理。在基础管理方面,建设银行绍兴分行一是制定条线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处理好抓基础、强合规与拓客户、增收入的关系,推动国际业务“两全三化”战略转型;二是加强管理,落实效,2017年度,绍兴分行外汇政策执行考核为A档,已连续两年被评为A档,同时下辖三个强县支行均被评为A档,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三是组织参加绍兴外汇局2017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知识竞赛,荣获团体知识竞赛三等奖,绍兴分行被评为2017年度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优胜银行;四是举办2017外汇形势分析会和本外币跨境业务政策宣讲会,邀请总行省分行、外管局专家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的走势,巩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银企粘合度;五是全市对公外汇业务集中上收工作于2017年9月月底完成,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及企业网银国际结算功能于2017年12月17日成功上线。

四、结语

国际业务是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的重要经营领域,也是增强国有银行地方分行自身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争夺之地。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的国际业务要进一步拓展,就必须迎合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趋势,在内容机制、产品品种、金融工具、服务手段等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以支持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壮大自身为着力点。建设银行绍兴分行在拓展国际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无疑为同行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许程丽.开放发展的绍兴胸怀———我市践行新理念、适应新常态特别报道之四[N].绍兴日报,2017-02-20.

[2]毛愫璜,何涛.金融市场学[M].科学出版社,2011.

[3]王顺.金融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朱吉权.试论商业银行的特性及公司治理对策[J].经济师,2011(04).

[5]赵琦.关于商业银行拓展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思考[J].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08).

拓展业务范文篇4

关键词:互联网新时代;非国有经济审计;电子货币审计;云监察审计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新时代进程的脚步加快,行业界限模糊化,跨行业多边融合趋势逐渐显现,未来的国家审计发展需要各级地方审计机关主动打破行政边界,发挥多边协调机制,配合国家审计署响应中央提出的“审计一盘棋”的号召,共同完成重大国家审计项目。从理论上讲,这是以规范文件的形式赋予审计机关充分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审计机关保持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全覆盖至各个领域;从实际来看,这是时代所趋,以审计署为主的国家审计机关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站在更高层次来认识和把握审计大局,不辜负国家对落实好审计监督的殷切期望。现如今,民营经济飞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线上第三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便捷性,非国有经济中以外资企业阿里巴巴、民营企业京东等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它们的崛起不断冲击着线下实体产业,国民经济活动在线上日渐活跃起来,庞大的互联网消费人群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综上所述,国家审计如何在经济变革时期突破传统的审计思维,拓展新的审计业务类型,协调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显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分析我国国家审计业务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阐明我国拓展新型审计业务类型需要逾越的鸿沟,并提出实质性建议。

二、国家审计的局限性与新旧审计业务类型比较

我国传统国家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以公有经济为主,按审计类别大致分为一般审计与专项审计。一般审计主要是指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长期以来,对大型国有企业传统的进行线下财务报表审计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就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审计而言,国家审计的“双手”依旧未能触及线上非国有的互联网企业、投融资平台。面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的现状,国家更应该参与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非国有经济审计中,明确监管职责,协调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两股力量。从审计对象看,我国以往的专项审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政策落实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货币的深度融合,电子货币的出现在极大地提升资金运营效率的同时也暗含一定的风险,例如电子货币流通私人化,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逐步替代将影响货币的流通。如果商业银行对电子货币没有一定的监管措施,这些电子货币就能脱离银行体系自我运转,这将给正规的金融渠道造成冲击。因此,从货币安全角度考量,国家审计参与电子货币领域的审计,也是维护经济稳定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审计方法与审计工具看,我国传统的审计工作大多为线下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相比之下,GAO(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ffice)审计业务主要通过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Fed等部门业务评估方式来关注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云平台开始在审计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从抽样审计迈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化审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虽可大大缩短审计工作时间,提高审计效率,但仅依靠社会审计不足以真正预防审计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云监察审计,可以形成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协调配合。见表1。

三、国外经验借鉴

与我国相比,美国政府问责局(原美国总审计局,以下简称GAO)审计起步较早,对现阶段拓展我国国家审计业务类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审计工作主要是由国家审计署牵头,地方审计机关配合,形成多方协调机制共同完成;美国则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实施,GAO则是对SEC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区别于我国,GAO审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GAO作为监管者,对民间的社会企业的财务舞弊等问题进行关注监管,但却不直接参与到具体的审计项目执行中,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进行监督,对强烈影响社会经济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开问责,并呼吁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其二,GAO关注视野广泛,近些年来,GAO将关注的视野涉及到“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量子信息”、“加密货币及区块链”等领域,不再局限于政府,而是更多关注社会发展。因此,以国家审计署为代表的国家审计可合理吸收并借鉴GAO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特色,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拓展新型审计业务类型。

四、国家审计业务类型的拓展研究

(一)以互联网企业为重点的非国有经济审计

非国有经济审计是指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对除国营及国有控股以外的所有经济成份的企业进行审计。非国有经济的范畴十分广泛,不仅限于民营经济,还包括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合作的外资经济和集体经济等。1.非国有经济中互联网企业存在的风险类别。以互联网线上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的财务舞弊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平台企业不论从技术含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越。这些企业虽所处行业不尽相同,但都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中拥有大量的客户与供应商,不过因交易信息不对称,也不可避免存在舞弊风险。其次,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轻资产模式、收入来源分散、盈利指标核实难度大、过度重视运营指标等特点,一旦出现舞弊,涉及面更广,审计难度将加大。因此,国家针对现今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需关注重大风险点,防范企业财务舞弊。互联网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是否受国家筹融资政策的监管问题。“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原本的线下交易逐步转变为新型线上交易。随着互联网和网上交易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将部分资金投放到互联网金融的理财理念。但互联网投融资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存在着监管不足、行业透明度低等问题,它们向社会广泛吸收投资与融资时,也在面对巨额利润的诱惑,单靠传统的事务所进行社会审计难以完全防范金融风险。长此以往,众多缺乏监管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将会产生叠加效应,从而严重危害投资者的资金安全。2.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审计的实施建议。多方式防范财务舞弊。首先,国家审计署可运用多维度数据交叉匹配来推绎数据的精准性,研判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其次,采用大数据分析,关注异常用户的非财务信息,研判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最后,利用第三方平台对流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对企业数据进行采集和关联分析获取流量异常的实时信息、实现更精准的质量评估。除此之外,应鼓励企业建立以实现企业目标为主,结合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反馈建议为辅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关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原则,向各级人员阐明具体执行的措施以及相关考核奖惩,从企业内部防范财务舞弊。合作互助,共治市场。加强银保监会、国家审计署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三方合作,宏观审慎监管互联网金融市场,降低非法集资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首先,由银保监会收集互联网金融企业发行金融产品的需求以及相关集资活动的财务信息;其次,国家审计署对集资活动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评估其偿债能力,并将审计结果转递回银保监会;再次,银保监会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审批,并将审批后的金融产品信息移交给互联网金融协会,由其后续监管相关的集资活动全过程,严格把关各环节和惩处非法集资活动。

(二)电子货币审计

电子货币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通过电子信息的交换进行存储、交易的,能够以法定货币单位为计算单位的反映商品价值的货币进行的一种审计。1.电子货币审计存在的风险类别。电子货币监管不足,存在潜在的金融或信用风险。随着电子货币逐渐活跃在国民生活中,一些互联网企业变相充当着商业银行向社会发放贷款,其发放信贷的行为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控,信贷行为是否规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货币政策是否受《巴塞尔协议Ⅲ》的约束等问题尚未明确。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高融资性,这些“影子银行”没有在央行储存一定比例的存款保证金,难以受到央行有效监管,这将对正规的金融投融资渠道造成巨大冲击。电子货币系统安全性风险及电子货币法律法规亟需完善。未来电子货币极有可能成为支付结算的主要工具,由于我国电子货币的部分发行主体(如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强制性的技术安全标准,这使得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因此电子货币支付结算系统的技术安全尤为重要。同时,互联网支付的隐蔽性、快捷性和跨国界性使电子货币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洗钱的非法工具,因此我国急需完善有关电子货币的法律法规。2.电子货币审计的实施建议。扩大监管范围,防范互联网信贷产生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除对四大行及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外,应扩大监管范围,监管在互联网发放信贷的相关平台。央行可界定清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实施严格的准入审批制度,对其信用评级、信贷政策进行专项信贷审计,约束其风险资产比例,实时监督银行的授信评级的准确性,重点审查授信归类的划分,落实央行信贷政策,预防信贷资产泡沫化。提高电子货币支付系统的安全性能,及时完善有关电子货币的法律文件。国家可借助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信任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金融大数据公共“大账簿”,解决系统不对称的问题,消除单方面系统技术问题。同时,明确电子货币涉及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建立损失分担机制,将电子货币纳入存款保险或担保体制中,对电子货币系统存在的多种风险进行监督与控制,预防相关法律风险。最后,国家可加快推进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发,以维护我国的金融经济稳定。

(三)云监察审计

云监察审计是指以审计署为主的国家审计机关依托大数据,以云平台为载体,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共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1.云监察审计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别。审计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风险。在互联网环境下运用云计算技术所收集的数据大多为电子数据,电子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存储,散落在互联网中进行流动,使得追查电子数据的来源变得十分困难。即使追查到该电子数据,由于电子数据本身十分复杂,其真伪的判断也颇费时间和精力,其可靠性无法确保。同时,我国的云计算技术现大多由个人公司所提供,其数据的存储和维护都由该公司负责。由于目前法律未对云审计数据的安全性进行明确规定,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非法收益可能选择铤而走险,攻击数据库,窃取数据进行售卖,审计数据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审计人员的专业性风险。科技革命为社会带来崭新的技术,也推动着财务工作者的思想和方法不断创新。云监察审计平台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也需要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加入。目前,云监察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审计信息化正在建设当中,相关的专业人员稀缺。由于培养掌握相关云平台操作技术的审计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真正掌握云技术的计算机人才不一定懂得相关的财务知识,专业的审计人员也不一定会操作云审计平台,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高低也是一个风险点。2.云监察审计的实施建议。建立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协同合作的“云合审计”模式。由于审计资料趋向电子化,审计范围广,审计难度不断提升。因此,仅凭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单方资源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进行有效审计。审计署可整合我国审计资源,推动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深度合作,由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基础的实质性程序,而国家审计在其基础上开展分析性审计程序,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同时,推动国家授信数据库及诚信分数体系的建立,由国家安全部门介入云监察审计的安全建设,集中计算机、互联网、审计等领域专家跨行业协作,不断完善相关建设,保护数据,安全备份。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信息时代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审计效率,审计署可出台相关的招揽公告,吸引相关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以及审计人员主动加入。除招聘人才之外,也应加强对在岗人员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内部交流会等,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降低审计软件的技术壁垒。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信息安全,防止国家、企业、个人的数据泄露,审计署应设立相关审计监管部门,增设“网络警察”职务,对整个审计环境进行监管,评估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确保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认真分析审计数据,削弱审计风险。

五、结论

十八大以来,国家审计在实现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重视。本文从我国当前在互联网新时代下所面临的审计问题出发,提出国家审计应牢记维护国家金融经济稳定的使命,有职责将国家审计工作拓展到互联网的相关审计中来。通过研究我国现有审计业务模式,本文针对传统审计业务类型的不足之处,就新的风险变化需要涵盖的新领域提出三种新型审计业务类型。理论上,为我国在互联网新时代下拓展了审计业务类型,尤其为国家审计在互联网领域创新业务类型的尝试与突破提供一定的参考;实践上,有利于国家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风险,促进国家审计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经济政策得以有效落实,消除和防范国家审计在互联网领域的监管盲区。

参考文献:

[1]王波,郑联盛,王兆斌.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1):77-80.

拓展业务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存款;电子化建设;业务创新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舞台上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邮政储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农村后,相继出现了农村基金会,近年又推出了村镇银行。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主要由农信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成三角之势遍及各乡镇。这些机构在分割乡镇金融服务这一业务板块中由于在业务种类上近与趋同,而服务功能上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信用社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银行逐渐收缩了对农村基层的信贷投入,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扮演了‘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信贷主力军’的重要角色,然而信用社由于功能上的劣势,存款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成了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制约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认为金融同业的竞争、城乡差别、政策体制和信用社内部建设是影响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1.金融网点竞争的影响。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乡镇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开展的业务种类与信用社趋同,在网点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和服务功能方面都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农村居民在储蓄观念上对传统的专业银行认可程度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仰仗几十年的经营和管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已经深入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竞争储蓄市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金融企业的综合优势,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意识和文化领域得到了综合认可、接受,农村信用社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

另外,近年来邮政储蓄业务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付给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高于现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个多百分点,在利益机制驱动下,邮政储蓄业务迅速向农村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渗透,甚至不惜采取非法竞争手段,争夺农村资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抽走了大量的资金,每年有近7000亿元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流失。对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城乡货币供应量差别的现实格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办法》关于货币总量层次划分的标准以及各层次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知道M1和M2的构成。

Ml=M0+企业活期存款十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业存款十信用卡存款;M2=Ml+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十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从上面的构成分析:由于我国的乡镇大部分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和机关职能单位设置对配套功能的要求。现实的企业布局和机关部队的驻地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城市的中心或城市边缘地带,他们所掌握的大规模货币总量M1、M2中的企业存款和机关部队存款又以货币存款的形式集散在他们的布局地和驻地。因而他们的货币存款大多集中在城市的银行。加之在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的相对落后,国有银行的服务优势已经得到扎根,农村信用社在这块业务上明显失去了先机。截止2007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382981.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和机关存款为533937.94亿元,占44.98%;农业存款8680.98亿元,仅占22.66%。

3.财政资金分配的制约因素。在政策方面,我国许多现行制度不利于银行间公平竞争。如国家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财政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的有关款项不允许存在农村信用社。再如在近年地方政府推行的地方财政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要求地方所有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由地方财政核算中心核算,资金帐户统一在指定银行开设,更加加速了区域存款货币总量的集中。为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发展又增加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4.电子化建设的影响。在电子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信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业务电子化处理的推广,紧随其后邮政储蓄也完成了电子化建设。快捷的服务、方便的通存通兑结算,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而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改革的探索中,业务核算电子化已远落后于他人了,电子化进程滞后,结算渠道不畅,成了阻挡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最不和谐的因素。

5.业务创新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国内金融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国外银行业进入的冲击,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客户需求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业务类型,例如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顾问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个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有一部分已经通过其他金融企业进入到了农村金融市场,影响到了农村信用社存款资金的组织。

6.农村农民理财意识的提高。随着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农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认知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却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能着眼于农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出发,开发出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理财产品,致使农民朋友参与基金买卖、期货交易、股票投资等相关产品的几率不断攀升。全国股票交易统计数据显示,受我国股市行情连续上涨的影响,2007年1至9月沪、深二市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就达371168.32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了280699.41亿元,增幅为310.27%。从某种程度上也分流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储蓄存款。

二、做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对策

怎样突破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是解决我国农村信用社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要从职工思想作风的提高、涉农管理体制的理顺、信用社竞争手段和工具的完善入手来得到破解。

1.提高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改进支农作风。认真领会和宣传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为“三农”服务的方针,在员工的思想上树立“存款立社”的经营理念,改变工作作风,做好柜台服务,同时鼓励员工跨出大门到家庭院户,田间地头宣传,与农民促膝谈心交朋友,动员群众把有限的钱存到农民“自己的银行”来。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推出流动储蓄、汽车储蓄、电话预约存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吸储手段,把聚财生财的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把储蓄业务办到农民兄弟的身边。改变坐等送钱的看门生意及“死”储和靠制度措施的“硬”储,将主动上门精心“揽储”、上门热心“劝”储和尽心开源“活”储同电子信息化相结合,解决农民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推行客户经理制和联络员制度,培养信用社的“黄金客户”,使之成为信用社的生息基地。注重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从而达到存贷两旺的良好境界。

2.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城乡差别对农村资金的分流效应日渐明显,企业、机关和财政在资金的再分配过程中有形或无形的引导着大量农村资金的分流。首先,政府应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乡镇城镇化的建设步伐,着力解决乡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问题,为企业的落地扎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部分企业能扎根资源地;其次,政府还应减少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直接干预,应当建立以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的资金管理办法,允许农村信用社办理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的存款业务,而不是简单的上收、下拨,让农村资金能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适当的形式返回农村金融市场。借此,增加农村企业、农村机关团体和农村预算资金形成的存款货币总量在M1、M2中的占比,促进资金回流农村。公务员之家

3.加快发展电子化建设。目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子化建设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同业相比已明显滞后,因而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既是适应同业竞争的需要,也是金融业自身行业升级换代的需要。从现实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上看,更要彻底解决结算渠道和通兑问题,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管机构来组织领导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制特征,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和培养自己原有的人员相结合,统一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在引进设备方面,既要讲究先进性又要兼顾实用性和效益性。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统一各地主机型号、软件版本、网络平台,尽量避免软件开发管理及费用的重复投资所造成的巨大浪费,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4.加快业务创新步伐。要引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金融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消除业务发展的技术约束,健全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户,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要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来稳定和扩展客户群体;迎合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推出全新的业务种类,如开办预约存款、基金存款、养老金存款、学生储蓄、住宅储蓄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在农民理财方面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开发培育真正适合农民工的银行卡产品,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的覆盖面。以达到增加信用社存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克华.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姚小军.农信社应对农村储蓄变局的思考.财经界,2006,5.

拓展业务范文篇6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影响;策略

一、前言

今年以来,在“美国优先”政策的指导下,美国政府对多个贸易伙伴相继抡起了大棒,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进行“301”调查为导火索,继而引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更是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毕竟中美两国这种体量的 “神仙”打架,全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在如今已拥有世界贸易组织等争端解决机制成熟的平台的情况下,美国为何回归单边主义的“旧路”,与贸易伙伴进行贸易摩擦?这类摩擦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有何影响?中国又该如何应对?下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谈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无非不是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经济因素。首先,中美两国基本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而这种政治领域的不同很容易延伸到包含经济在内的各个领域。同时,作为稳坐世界“头把交椅”近一个世纪的美国,通过各种手段维持其“一哥”的地位,应该是其意料之中的国家战略;而中国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国际获得了极大提升,对美国的地位客观上构成了一定冲击。综合中美两方面的情况,至少从政治上来讲,中美经贸摩擦不可避免[1]。从经济上来看,受两国的文化传统影响,中美两国人民的储蓄、消费观念均有较大不同,中国人重储蓄轻消费,讲求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而美国人则讲求消费,甚至热衷于超前消费,因此,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可避免;同时,长期以来,美国处于全球经济链条的顶端——以最小的代价赚最多的钱,而如今,中国正以自己的实力在悄然改变这一情形,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从经济上看,中美两国也“必有一战”。

三、贸易摩擦对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影响

(一)政策上受阻。由于美国会以种种诸如“影响国家安全”之类的借口出台各类限制性政策,中国企业在进入特定国家的特定领域时,可能会面临极为严苛的政策环境。例如,因为涉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民营通讯企业华为,在进军美国通讯行业的过程中,就遭受了难以想象的阻力。而且,不仅仅是在美国市场,因为美国的“带头效应”,这种政策上的阻力还可能会蔓延至其它国家的市场。(二)经济上受损。对于企业来讲,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影响。比如在本轮贸易摩擦中,中美双方均将关税作为了有力武器,毫无疑问,沉重的关税将直接转嫁到企业的成本上,对于企业来讲,利润将极大减少,甚至可能出现无利可图的情况。(三)品牌上受伤。因为在贸易争端双方进行“贸易战”的过程中,总要炮制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如“涉嫌不正当竞争”、“涉嫌威胁国家安全”等,这在事实上对这些公司的口碑和品牌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

四、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要加强与双方政府的沟通。此举是为了争取双方的理解。与我国政府沟通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此可以最大限度获得我国政府的支持,虽然中美两国因为贸易问题爆发了摩擦,但与全面敌对还是有很大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双方仍有谈判回旋的余地,获得了我国政府的支持,就使得我国企业在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安全系数。除此之外,也要加强与美国政府的沟通,防止误解误判,尽可能降低贸易摩擦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二)企业经营要加强自律。尽管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处于争端的状态,但美国政府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对我国企业进行制裁,哪怕是“鸡蛋里挑骨头”,美国政府也会通过炮制些许理由为借口,对中国企业“下黑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做到自律,不给人留下口实。(三)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创新力度。其实这一条才是使我们的企业在国际业务拓展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性因素。当然,我们这里的实力提升,绝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数量提升,而应该侧重于质量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将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高度,对于一个企业,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人才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后期培养力度。

五、结语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似乎无法从根本原因上避免,但作为两个负责任的大国,两国可以共同努力,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以平等协商的方式,缓和双方矛盾,将贸易摩擦的影响降至最低,毕竟,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贸易摩擦后续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也正考验着双方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丁佳慧,侯冰心,焦蒙丹,刘甜.中美贸易摩擦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1):57-58.

拓展业务范文篇7

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自身在资金、技术、机构、人才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服务性业务。根据1998年《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中间业务分为四类,即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利用银行信誉和贷款优势产生的各种担保业务,贷款承诺业务,利用银行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服务性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业务,如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逐步登陆,外资银行将以其先进的经营观念、高超的营销策略、优化的服务水平、成熟的金融产品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平等竞争。本文就国有商业银行就如何拓展中间业务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一)拓展中间业务是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经济的进一步活跃,无论是一般个体客户还是法人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汇款服务,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客户理财的一种社会经济需要。而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电子计算机、通讯自动化、电子银行等在国内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为银行开拓代收代付、信息咨询、项目评估、代客理财等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发展平台。可见,当前和今后,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而且,金融改革诸项措施的实施到位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已使中间业务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夺未来发展空间的又一焦点。(二)拓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功能的需要中间业务是接近客户、争取客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行整体服务水平的标志。国有商业银行应把拓展中间业务作为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拓展盈利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发展各种形式的中间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争取到更多的客户。通过拓展借记卡、信用卡、代收代付、办理结算、电子商务、基金、国债销售等业务,进一步取得成本低、稳定性强的存款来源,从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稳定的业务收入,增强同业竞争能力。(三)拓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与传统业务相比,中间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对资金无要求、风险低、盈利高、服务性强等特点。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业务单一、效益低下的状况,提高经营效益,必须把发展中间业务摆上重要位置,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使中间业务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新的效益增长点。(四)发展中间业务是与国际金融接轨的需要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改革浪潮,使银行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银行不断突破传统业务领域,具体体现是存贷业务萎缩,收费性业务所占份额日益增大。中间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长足发展,品种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生产力的发展,给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影响。现阶段,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领域越来越广,有关资料统计,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最低的已超25%,大银行已超60%。从业务范围看,在信托、租赁、结算等传统的中间业务基础上,拓展了综合理财、担保、贷款承诺、回购协议等业务。可以说,金融业务的中间化已经与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证券化一样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参与国际金融竞争,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日趋缩小,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奋起直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逐步缩小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末和八十年代初恢复重建和新建,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业务的需要,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特别是商业化改革以来,中间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外商业银行和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经营观念和业务发展思路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需要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思想的束缚,员工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业务经营上,把中间业务看作附属业务,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在开办过程中,缺乏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对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总体规划,导致中间业务的发展十分缓慢。(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规划和宣传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地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中间业务缺乏短、中、长期目标和规划。中间业务还局限于现有的业务,中间业务的现实空间没有被拓展,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确定中间业务发展思路。在中间业务的宣传上,因为对每一项中间业务的具体内容和优点宣传不够,导致社会公众不了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使有些已开办的中间业务,未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有效推广。(三)中间业务品种档次和收益水平低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中间业务的品种和范围大多局限在传统业务上,如收付款、结算、汇兑等一般性业务。近年来,尽管陆续开办了信用卡、证券买卖、信息资询、租赁、保管箱、保险、基金和国债销售等新的中间业务品种,但业务面狭窄、功能欠缺,发展不规范,规模小,质量差,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而在承诺性业务、期货、期权、利率互换、产权交易等业务方面基本上是空白。从中间业务收入看,有资料表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银行中,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构成现代银行的三大支柱,其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左右。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收入仅占10%至13%左右。(四)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无法规范中间业务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其管理内容更广泛、更复杂、管理难度大。从中间业务管理的整个大环境看,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刚起步,缺乏明确的长远规划,其内部机构是围绕着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存贷职能为中心来设置的,作为银行管理协调部门的中央银行至今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制度不健全。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尽管成立了中间业务管理部门--业务部,但各级省、市、县等分支机构还没有相应的人员和机构,开展中间业务的难度较大,中间业务还处于分散性和盈利性较低的初始状态。有些中间业务只是以无偿服务的形式作为吸收存款的有效竞争手段,而不是出于改革收入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忽视了中间业务本身收益。而对开展中间业务的有关规定也是散见于有关业务规定中,不够系统全面,中间业务的运行程序不规范,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五)发展中间业务的现代化水平低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在银行中的应用,拓展中间业务需要进行高科技投入。国有商业尤其是农业银行由于点多面广、营业机构遍布城乡,基础条件差,设施装备比较落后,电脑覆盖面小,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开展。有些有条件的行,尽管配备了先进的电脑及科技设备,但由于设备故障多,软件程序开发不足,专业性少等原因,导致利用率很低,使设备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只能应用于应付日常业务,很少对外服务。(六)中间业务人员素质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专业性强,技术含量较高,它的运作既需要先进的科技投入,又需要懂业务、会管理、具有理论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人才。而各级国有商业银行中,科技人才、国际金融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外语人才等还相当稀缺,缺乏专门人才,员工整体素质也不高,这也势必影响到中间业务的开展。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战略对策中间业务的拓展是事关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形象的树立、业务长远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服务社会经济生活和与外资银行抗衡的大问题,必须树立长远发展观念,为中间业务的稳健高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更新思想,树立新的经营观念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经营思想观念,提高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拓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把拓展中间业务提高到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正确处理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关系,把提高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市场份额当作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的重要指标来考核。总之,要把传统业务优势带到中间业务发展中,把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领域延伸和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中间业务的不断发展,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二)制定统一规划,明确中间业务发展思路发展中间业务,涉及面广、操作复杂、推广难度大。因此,需要周密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远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发展与效益相统一,逐步把发展中间业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使中间业务走上正轨。考虑到各国有商业自身情况不同,自身的现实条件和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现就农业银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间业务拓展的近、中、远期三个发展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1、近期目标(2000-2005年)是农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初始阶段,这阶段中间业务收入目标是达到总收入的5%。主要是构建中间业务的基础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中间业务的研究开发、寻求合理的经济规模,为进一步发展中间业务做好人才、技术、信用的准备工作,初步建立起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与资产负债业务紧密结合,适应不同层次客户需要的、共同发展的中间业务体系及业务经营机制;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优化负债结构,进一步推动负债业务健康发展;努力增加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提高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这时期业务开展的重点应放在巩固和开展各类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结算业务、信用卡业务,有计划的开办信息、咨询、评估、租赁和担保业务等。2、中期目标(2005年-2010年)是农业银行中间业务成长阶段,这一时期,中间业务的收入目标是达到总收入的15%。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常规经验,推出一系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理财需求的金融新品种,提高中间业务的占比水平,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农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这一时期中间业务的重点是,信息、咨询、评估等中间业务达到全面发展的成熟期。同时,积极开办已经进行市场调研的新产品。3、远期目标(2010年以后)是农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中间业务的收入目标是达到总收入的30%。全面推开各项中间业务,农业银行将与世界银行完全接轨,世界金融商场任何一种金融产品,我行都可经营。尤其是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中占比较高的衍生金融商品,将成为农业银行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将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逐步取代传统利息收入,成为盈利的主体。同时,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垄断地位,竞争势力增强,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三)规范传统中间业务,拓展新业务领域1、拓展结算类业务。结算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这类业务是由银行存款业务衍生而来的,具有潜在的收益,这些业务在我行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逐步成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银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结算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重大业务之一。结算业务不仅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服务性收益,成为扩大经营收益的支柱性业务,而且能够通过运用全面、方便、快捷的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吸引更多的客户,组织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提高资金创利水平。现阶段农业银行拓展结算业务应抓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巩固发展汇兑、支票、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传统业务,增加收入。二是积极稳妥地改善和创新结算业务种类,大力开拓借记卡、信用卡、业务,积极开办商业汇票、贴现业务和银行汇票承兑等,进一步扩大支票使用范围,允许个人办理支票业务。三是发展国际结算业务,扩大国际结算业务的范围,尽快同国际商业银行接轨。根据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外汇结算量的大小,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支行开办外汇结算业务,在满足企业国际结算需要的同时,争取更多的外汇结算中间业务收入。2、全面推进业务。业务是指国有商业银行接受委托人委托代为办理指定事宜的中间业务,其主要特点是银行与客户不是债权与债务的关系,而是一种委托与的关系,商业银行既不承担经营风险,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现有条件、风险程度看,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适宜大力开展业务。一是开展银行业务。首先继续做好农业发展银行不设机构地区的业务。其次,要以国家开发银行委托贷款为主攻方向,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业务。另外,要充分利用农行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开拓其他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二是开展收付业务。广泛地为地方党政部门、事业服务部门、大中型企业办理代收、代付业务,包括劳务费、水电费、租金、学杂费、书本费、电话费、罚没收入等款项的收付工作,债权债务清偿,发行股票,有价证券买卖,发放股息等。三是基金、凭证式国债和保险工作。当前,农业银行应根据自己具有较大优质客户群体、具有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员工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通过整合营销资源、整合产品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加大考核力度等举措,加大基金、凭证式国债和保险工作的拓展和营销工作力度,将基金、保险和凭证式国债做大做强。四是开展保管业务。即受客户委托对贵重物品、有价证券、房地产契约、遗嘱等重要文件保管的活动。可分为委托保管和出租保管箱给客户两类,在开办这项业务时,要注意对所保管物品合法性认真审查,保证具备法律效力。五是开展融通业务。融通业务是指应收款的综合管理业务。包括代买或代收应收账款,对商品买方的信用调查、对债权的管理,催收以及对卖方的周转性融资等。相对来说,融通业务有一定风险,它要根据赊账顾客的资信调查研究后才能确定,一旦定了,就好比是一笔贷款,银行要承担风险,但收益高,这将是农业银行的一种长期的中间业务。3、迅速开展咨询、评估类业务。咨询评估业务是农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又一广阔领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评估业务市场越来越大。农业银行可利用自己的优势,办理房地产评估业务,加强与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联系,把房地产评估业务同房地产信贷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银行和企业的特殊关系,为企业办理企业资产评估业务。而商情调查、资信评估、会计、财务分析、业务中介、国际咨询等业务也具备一定的潜力,我行也应该抓住机会,使咨询评估业务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4、稳健地发展担保业务。国有商业银行的担保业务,是指国有商业银行以证人或保人的身份接受客户委托,凭借自身的信誉,对债务人的履约能力提供担保,如投标担保、质量担保和预付款担保。与其他业务相比,担保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当前,可积极慎重地开办一些监督付款、保证付款等担保业务,对信用证这类风险较大的担保业务,可积累经验后,再加以推广。(四)注重营销,加快发展速度每一种新的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出来以后,都存在着市场营销问题。在中间业务市场拓展中,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促成各种中间业务产品迅速为市场所认识和接受。一是要用足现有的存、贷、汇业务关系,向广大客户积极推介中间业务新产品,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扩大客户群体。二是要挖掘现有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员的同学、亲戚、战友等社会关系,进行全员促销和上门促销,发展新客户。三是要发挥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以全新的现代商业银行形象,进行门市促销。四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力宣传、推介各类中间业务产品,让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中间业务产品让全社会的人士了解、认知、接受。五是可以聘请一些资历深的人士,担当业务顾问、公关员,深入机关、事业、企业实施公关和促销。六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措施,广泛向社会各界宣传营销自己的各种中间业务品种。在营销中一要注意营销对象,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营销不同的产品,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注意营销方式,既可以采取上门营销,也可以采取柜台营销,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柜台营销为主要营销方式。同时,强化各种中间业务的宣传,使广大客户了解中间业务产品功能和服务手段,尽快把中间业务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由于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银行的任何一种业务营销活动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各级行必须随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变化情况,调整其经营内容和服务项目,在服务手段上,不能仅局限于微笑服务、限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浅层次劳务性服务上,要尽力创造服务新品种,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类服务,让客户实实在在感受到现代商业服务的优质、全面、便捷、高效。在品种创新上,要不断推出适合各种社会层次需要的中间业务产品,并根据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改进,以优势高效和良好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忠诚度,扩大市场占用率。(五)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服务设施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前提,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和规范程度。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结算速度慢、效益低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同国内外银行的合作,依靠他们的经验来提高结算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投入,增加设备、改善设施,加快现代电子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步伐,提高应用层次。同时,要吸取以往盲目上项目、上规模而不管水平高低的教训,做到高起点、高水平,要善于运用于现代化的手段,建立多功能的服务和业务管理信息网络,提高电子化应用水平。(六)规范管理,确保中间业务稳健发展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较强的现实,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应制定全行的业务经营管理战略,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使中间业务在全行形成开发、运作和管理相结合的系统网络,促进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各分支行应根据当地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尽快建立中间业务的协调和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中间业务的开发、推广和具体操作。在大力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要加强和防范中间业务的的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七)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中间业务涉及面广,技术性、专业性强,且是一项依托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要把一大批掌握会计、外语、计算机、法律、资产管理、外汇、理财等多方面知识和那些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同时,要强化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人才库,实施培训战略工程,通过开办中间业务培训班、选送国外培训和各大院校代培等形式,尽快提高中间业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他们具有调查、开发、协调、实施及解决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遇到的困难的能力,以适应中间业务拓展的需要。

拓展业务范文篇8

引言

中间业务的英文原名是“IntermediaryBusiness”,意为居间的,中介的或的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过后,西方国家吸取教训,普遍推行极其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明确划定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业务发展区域等。在严格的金融管制环境下,西方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其发展的主方向,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很少。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的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管制放松,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非银行中介的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差异日益缩小,传统上的不同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相同的金融服务。共同基金、投资银行、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均成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面对竞争更为激烈的新环境,西方商业银行着力从两个方面对中间业务进行拓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要涉及到利率或汇率相关的项目,(包括金融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诸多金融创新产品)和表内业务表外化,主要是变实际资产和负债为或有资产和负债,甚至使其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彻底消失,以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以来,战略和业务调整后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种类成倍增加,业务量也直线上升,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的比重,由30%升到38.4%;日本由20.4%上升到35.9%;英国由28.5%上升到41.4%。2000年末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为17%;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农业银行则不足4%;四大银行平均仅8.5%左右。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国际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当今世界银行业正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这一总体潮流趋势。它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尤为重要。本文试通过反映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由浅入深逐一分析造成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在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机制、管理、人才、风险防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最终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

拓展业务范文篇9

[关键词]网上银行;个人业务;发展;问题;对策

1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户数量激增,产品也日益丰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4亿关口,较2009年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网上支付交易额连续五年增速超100%。

1.2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

一是网上银行业务将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网上银行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的业务,而且会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创新业务方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二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将会推动金融市场网络化发展。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深入开展,迫切需求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网络化长足发展。三是网上银行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将主要靠网上银行的发展来增加客户,扩展业务范围。因为网上银行的发展使整个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它缩短了国与国之间遥远的距离,业务的竞争将变为信誉的角逐和技术装备水平及服务质量的竞争。

2我国网上银行个人业务发展的问题

2.1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在中国,网上银行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尚无明确规定。对于消费者保护法如何适用于网络银行还不确切,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法律有效性的具体问题尚未解决。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确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这就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

2.2安全问题

银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国内网上银行的技术设计是借鉴并引进国外网上银行的技术设计标准的,这种技术标准在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及应用,不存在大的设计及管理上的缺陷。但在具体业务应用细节及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漏洞。

2.3服务有待提高

以产品为导向,忽视客户需求。目前,国内网上银行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缺乏根据互联网特点的金融创新,不能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策略,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客户自助服务和产品选择,所以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弱。

3我国网上银行个人业务发展对策

3.1完善监管机制

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部门,既要认真研究网上银行开展的业务种类和特点,尽快制定网上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原则,又要针对现有的相关金融法律规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和措施,加强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有效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3.2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建议强化网上银行的安全防范措施,为之建立起一套集保护、监测、反应为一体的动态自适应的安全监控和预警体系,以有效监管自身安全漏洞和来自外部的攻击,并事先制订出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二是加强用户安全教育。网上银行是一个新兴的事物,银整理行作为网上银行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广大网民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然而目前广大网民对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市场的认知程度还很有限,银行在对用户进行网上银行安全的宣传、推广和教育上应承担相应责任。

拓展业务范文篇10

一、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纵观发达国家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历程,不难发现其个人金融业务虽然起步较早,但真正快速的发展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金融状况的较大变化,推动了个人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

一方面,各国的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较快,各国企业的资金筹措逐渐由过多地依赖从银行借入的间接融资型转向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从金融市场筹集的直接型,使得资本市场的资金调度成为企业融资的中心,而银行借款则只是作为一种对直接金融的补充。在这样一个金融变革的过程中,以传统存贷款为中心的银行业功能逐步发生转变,银行不再仅仅是从前单纯的存贷款中介,而是提供范围广泛的各类服务的金融服务企业,或者说是一种帮助进行资产风险控制的风险控制企业、资产经营企业,这是一种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迫使银行努力探索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开拓个人金融方面的业务,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领域,也是发挥自己网点网络优势的主要领域。

另一方面,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并改变着世界,也促进和加强了金融领域的改革。高速通信网络和运算速度极快的个人电脑等使消费者个人水准的信息通讯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在瞬间完成双向信息情报交流,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以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了。这场技术革命,使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的金融服务具备了操作技术的可行性。在这两方面主要原因的促动下,发达国家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随着发达国家银行业功能的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开始逐步表现出如下趋势:

一是服务方式的电子化趋势。过去个人金融业务服务方式比较简单,主要采取的是营业柜台服务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不断应用,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各银行纷纷开设网络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安装ATM机等,在银行和广大个人客户之间架起了桥梁,成为传统营业柜台的有力补充和服务的重要手段。电子化的进步,实现了从传统银行到现代银行的重大变革,银行也一改以往单纯靠机构扩张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模式为多渠道服务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除了现金业务,几乎所有的私人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电话解决,网上银行业务也已发展成熟。随着服务渠道的增多,近年来,一些银行开始撤并网点、收缩机构,利用新的更经济的渠道向客户提供服务。

二是组织机构的专门化趋势。传统银行对私人客户的服务由多个部门分开经营,导致信息无法沟通,资源不能共享。为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世界上著名的商业银行都纷纷成立个人金融业务部门,集中设计、开发和办理私人客户的金融服务,为私人客户提供全面、广泛的服务。

三是业务重点的多元化趋势。个人金融业务最初发展集中在消费信贷方面,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90年代以来,在个人住房和耐用消费品需求逐步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向股市、外汇、保险和基金寻求新的投资渠道,但由于市场的风险性及人们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有了发展的契机。针对市场的需求,个人金融业务从单纯的消费信贷扩大为包括结算、担保、投资管理、个人理财、咨询等广泛内容。随着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日益丰富和规模的迅速扩大,个人金融业务收入成为各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转向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

四是金融产品的个性化趋势。9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保险、基金行业的兴起,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能有效吸引客户,各家商业银行开始绞尽脑汁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业务范围因个人需求的不同逐渐涵盖社会生活各层面,如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税收、代收工资费用等,同时通过网络进一步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传统的存贷款服务,也开始根据客户的需求重新设计、包装。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明显滞后。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对个人金融业务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滞后,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只注重对大企业、大客户的金融服务,而忽视了对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拓展,这也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几乎是空白,市场需求处于极大的压抑状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就是指单一的居民储蓄业务。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家银行开始逐步认识到个人金融业务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纷纷成立个人业务部,以加大个人金融业务开拓、管理力度,制定了以储蓄业务为重点,卡业务为龙头,代收代付业务为依托,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为突破口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理念、营销战略、科技支撑、业务创新、人员素质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对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商业银行仍忽视个人金融业务,对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理论上没有做好大力开拓个人金融领域的充分准备,缺乏科学的长远的规划,措施不完备,工作中盲目性较大,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及个人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单一、规模有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仅仅是以储蓄为主体的单一产品形式,与发达国家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另外,就规模上来看,其他个人金融业务指标如代收付业务结算量、个人消费信贷总量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在现有的产品构成中,结构也不尽合理。例如,在各项中间业务产品中,成本高、收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中间业务如代收代付占比很大而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比例很低。

第三,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一些商业银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无人问津。此外,虽然商业银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但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第四,技术手段落后,电子化及网络化程度低。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电脑网络和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一些先进的自助银行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电话银行还不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目前我国个人金融业务中90%以上仍由柜面人工办理,许多简单的存款支取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完全可以采取机器处理或客户自助的方式解决,却往往集中在柜台办理,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成本和柜台压力,挤占了其他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造成业务处理速度低,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第五,人员素质尚需提高。个人金融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

第六,开展个人金融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造成银行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过程中难以对借款人信用的真实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为保证贷款质量,降低信贷风险,银行在办理消费信贷过程中从受理客户申请,到调查、签合同、办理公证,手续繁琐,步步谨慎,费时、费力,大大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现实意义

个人金融服务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和潜力,使得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拓和占领。同时,就基础条件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也已经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社会财富格局的改变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一方面,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截止2003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了10万亿元,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60%多,并还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国内个人金融资产这块“蛋糕”中,资产集中化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的人掌握着80%的金融资产,目前在国内资产超过100万元的家庭已经超过了1000万户,一个稳定的高收入富裕人群层次已经形成。此外,可以说,社会财富格局的改变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地催发市场对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

其次,个人金融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个人金融服务市场需求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老百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人金融资产由过去单纯的保存保值型向综合理财、增值型转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正逐渐由生存型消费、数量型消费向发展型、质量型、消费型转变,居民正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借款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尤其是那些拥有富裕资产和稳定高收入的个人群体,尤其需要有专业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以确保私人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值,这就为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再次,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分业管理的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公司类批发业务获利空间逐步降低,信贷风险不断聚集,迫使商业银行必须拓展零售类个人银行业务去化解。据不完全统计:银行提供公司类批发性业务,只有2%-4%的利润空间。而提供零售类个人银行业务,则有5%-8%的利润空间。个人银行业务具有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和个性化以及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也是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重点。从利润贡献上来看,香港恒生银行个人业务对该行赢利的贡献率已达48%,个人业务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银行业务中占30%-50%左右,而国内银行都在10%以下,但这也正说明了个人金融业务的拓展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最后,入世后金融市场的开放迫切需要国内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个人金融业务。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抢占中国个人零售业务已经到来,国外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在发展战略、市场细分、科技运用、创新机制和产品、营销管理、人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比我国都具有明显优势。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客户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以下三类:一是公司客户,重要行业内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有规模的民营企业;二是机构客户,如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三是个人客户。对商业银行来说,20%的客户往往可以带来80%的利润或市场份额,而中国66%的储蓄额正掌握在10%的人手中,因此基于此规律,外资银行开拓在华业务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发达地区的重点客户,其中就包括这些富裕的“尖端客户”。因此,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如果不尽快拓展个人金融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就很有可能面临失去这些客户的危险。

四、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策略选择

借鉴发达国家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战略。经过2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已经具备很强的现实条件,个人金融业务将成为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因此,各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第二,加强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对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推动个人消费、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收付、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要做好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工作,包括对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替、包装、重组,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合作将更加密切,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创造了条件。各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因为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最能反映和体现其形象,银行也只有通过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获得忠实的客户群,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做好品牌的定位和形象设计,努力推出能代表本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银行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第三,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银行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近年来,我国银行的电子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对个人客户所提供的网络化服务大多处于试运行阶段。要想使我国银行能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发展我国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利用网络技术,向个人客户提供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投资、咨询、评估、理财等业务,真正为个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第四,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银行营销就是指银行在国家法律和金融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运用金融中介机构及其功能,实现货币的聚集和重新配置,使货币资金在银行和客户之间有序运行,创造出客户满意的服务并取得经济效益的经营行为。银行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时,营销策略和手段的选择会变得更加重要。我国银行要想把个人金融业务真正很好地开展起来,也必须确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必须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只有采用了适当的策略和手段,才能缩短个人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增强银行与个人客户之间的联系,在客户与银行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把我国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应该说,目前各银行所开展的客户经理制是强化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管理的有效途径。

第五,加快培养和引进个人金融业务专业人才,努力提高个人金融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秀的决策管理人员、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和优秀的一线操作人员是保证个人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其中,决策管理人员要负责研究市场需求、开发新型产品、实施管理控制;市场营销人员负责宣传策划、推销产品、拓展市场;一线操作人员负责客户的接待、产品的前台推广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每一层次、每一岗位的人员均需具备相应的业务及管理水平。为此,商业银行要尽早培养或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努力提高个人金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未来竞争打好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绩效挂钩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分配比重,体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分配差距,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激励员工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与企业相比,个人搬迁、工作调动频繁,流动性大,不易管理。拿个人贷款业务来讲,银行很难了解借款人的信誉、品德、收入水平和还贷能力,很难确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另外,目前我国银行缺乏一套系统地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技术手段,也没有像对企业那样的资信评估方法,并且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债务追索、托收机制。面对个人客户大量的借款申请,银行不得不提高借款的门槛,增加审批手段,延长调查时间,提高担保的要求。消费者个人则因手续繁杂、长期等待和收费过高而望而却步。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像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一样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机构,在法律的保护下,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在客观、公正、中性的原则下评估个人信用程度以促进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我国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之探讨》,任碧云,《金融研究》2001年第7期

(2)《有效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姜志强,金融时报(2002年09月09日)

(3)《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讨》,李恒光,《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