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行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3:56:25

投资行业

投资行业范文篇1

一、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是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首要行业。这个行业门类众多,辐射面广,对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并且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因而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而言,将制造业列为境外投资重点行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制造业生产规模已很可观,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次,我国制造业拥有大量成熟的、标准化的适用技术,符合发展中国家小规模、低成本的生产需要,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仅容易找到立足点,而且能带动本国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充分发挥我国在技术方面的相对优势,获得比较经济利益;再次,目前国际上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限制日趋严格,依靠扩大出口来发挥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潜力有很大难度,而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在国外实现就地生产和销售,有利于绕过国际贸易和关税壁垒,扩大在东道国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我国制造业中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滑坡,通过境外投资将其转移到国外,既可使富余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延长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又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境外投资不仅规模偏小,而且层次偏低,主要集中于技术简单的初级加工制造行业,这与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和庞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很不相称。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对制造业的境外投资进行重点扶持和政策引导。尤其是在机械加工、轻工纺织、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领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相对优势,扩大其对外投资规模,并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以家用电器为例,目前我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产品制造技术已进入成熟期,其在国内的市场已趋饱和甚至生产能力过剩,亟须拓展国外销售渠道。然而,由于这些产品直接出口受到其他主要出口国(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供给竞争和进口国贸易壁垒的双重限制而不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利用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就成为这些富余的生产能力谋求实现的最佳形式。当代国际投资经验表明,这类投资不仅能获得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而且也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二、有选择地投资于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业

资源开发业投资是用于上游部门的投资,故又称为前向垂直性投资,其目的在于生产和输入那些国内人均占有量不足的资源,从而替代该资源的进口贸易。任何一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资源约束的问题。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发生短缺,或由于数量、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不能保证供给,而进口资源又在成本及稳定供应等方面受到限制时,在资源所在地直接投资办企业就成为弥补资源缺口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某些资源短缺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制约整个经济的增长。单纯着眼于国内,这些资源的供求矛盾将难以解决;而大量进口又面临外汇紧缺、国外供给渠道不稳定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等问题。因此,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开发我国急需的资源就成为现实的出路之—。

根据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及境外开发的可能性,今后应将境外资源开发的投资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矿业。我国矿产资源总储量固然较大,但许多矿种的品位较低。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铁矿资源中,贫矿高达95%以上,平均含铁率仅为30%,加上交通和开采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铁矿资源却相当丰富,供过于求,利用直接投资开发国外铁矿资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经济、合理的。二是石油业。我国石油资源比较匮乏,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而我国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发挥这种能力优势,在境外投资开采石油,既可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留较多的不可再生资源。三是林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林木资源受到了过度的开采和破坏,使本来就不丰富的林木资源进一步锐减,现有人均林木蓄积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为了弥补国内林木资源的不足,很有必要增加这方面的境外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开发型项目所需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较大,一旦东道国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投资不易转移,因此对这类投资项目应加强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风险预测,同时要有雄厚的资金和政治上的保证。

三、适当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

所谓高新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一个新兴技术群,包括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目前,这些高新技术正在呈现产业化趋势,在发达国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了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国家纷纷向技术先进的国家投资,在那里新建高新技术子公司或收购兼并当地的高技术公司,借以进行科研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设计,实现高新技术的输入和回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

我国目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虽然已经起步,但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大。为了提高我国境外投资的技术水平和层次,很有必要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首先,我国已有较强的高新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在微电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超导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境外投资;其次,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很畅销,其附加值也相当高,对该领域投资不仅有利于获得丰厚的收益,而且能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这符合我国境外投资的战略目标;再次,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境外投资,能打破国外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和垄断,获得一般的技术贸易、技术转让许可协议及其他方式得不到的高级技术和最新科技信息,从而加快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技术回流为主要目的,即针对高科技发达的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举办合资合作企业和参与科技联合开发等,从中学习和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然后将技术传输回国内运用;另一类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目的,即在国外组建高科技产品开发和经营公司,就地生产和销售,或者将开发的新产品交给国内企业生产,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四、逐步提高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投资比重

最近十多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用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和旅游等服务业的投资额大幅度增长。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直接投资存量总额中,服务业约占25%,到8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接近40%,到90年代初期已提高到50%左右。迄今为止,用于服务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仍呈现增长趋势。国际服务业领域投资之所以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国际分工日趋精细,要求把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若干职能分离出来,实行专业化。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反过来又方便了资金的融通,加速了信息和商品的流通,有利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也有利于产品、人员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从而大大促进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从东道国来看,在第一、二产业发展到相当程度后,会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增加这部分项目和设施,提高金融服务、咨询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效率,因此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取消了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外国投资的限制,这也促进了服务业国际投资额的增长。

在我国非贸易性境外投资中,目前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仅为19%,这一偏低的比例与国际投资发展潮流不相吻合,因而需要逐步提高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服务业投资风险较小,投资回收期较短,而且资金有机构成较低,劳动力容量较大,发展服务业的境外投资适合我国现实情况。同时,只有加快对服务业的境外投资,才能配合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强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特点,目前应大力对外开拓发展的行业有:一是金融保险业。它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上融通资金,增加境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资金来源,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对我国境外企业的成长发展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二是建筑承包业。它是建立在人力资本输出基础上的,既能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又能带动国内设备和材料的出口,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三是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餐饮服务业。在这些行业领域,我国不少企业已拥有一定的境外投资经验。其中远洋运输已在不少地区取得了较为巩固的市场地位,以我国传统医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疗保健服务业也受到不少地区居民的欢迎,而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服务业则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已扎下了根。因此,继续向有关国家的这类市场发展,是有深厚基础和较大潜力的。

在制定我国境外投资的行业战略时,不仅应考虑各行业本身的特点及其发展程度,而且应该与投资区位战略结合起来考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技术层次与特点、外资政策与法规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国境外投资行业选择的重点亦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业选择应以制造业为主,向其提供适用技术,这对双方均有利。与此同时,注重开发这些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的不足。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东国家)具有广阔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我们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务输出型的建筑承包活动。在发达国家,我国投资行业选择应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旨在获取其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回流,而利润目标退居其次。我们还应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投资,以便利用发达国家广阔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此外,在独联体和东欧国家进行投资,可以选择的主要行业有资源开发和消费品行业等。尤其是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少开发资金和技术,而我国的资源开发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完全有能力与其共同开发当地自然资源。至于消费品行业,目前正是这些国家的“瓶颈”环节,产品严重短缺,这为我国企业在该行业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以上是就我国现阶段境外投资行业的总体战略而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境外投资行业战略亦应适时加以调整与完善。我们应把境外投资行业选择战略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制定紧密结合起来,使境外投资的行业选择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及时制定和颁布《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便加强对境外投资活动的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使境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了确保境外投资行业战略的有效落实,国家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对鼓励发展的境外投资项目在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允许其按国际惯例在境外以灵活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其创造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同时应建立健全各类行业协调和咨询组织,对属于同一行业内的境外投资进行统筹协调,避免投资分散和内部过度竞争,以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高我国境外投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廖民生.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程惠芳.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3]俞灵燕.开展海外投资需要政府支持[J].国际贸易问题,2001,(8).

[4]卢进勇.入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1,(6).

投资行业范文篇2

一、重点生长具有比力上风的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是今世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这个行业门类浩繁,辐射面广,对经济生长关连重大,而且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因而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珍视。搪塞我国而言,将制造业列为境外投资重点行业具有特别紧张的意义。首先,我国经过几十年的配置和生长,制造业生产范围已很可观,其技能水温和产物质量显着前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肯定的竞争本事;其次,我国制造业拥有大量成熟的、尺度化的适用技能,切合生长中国家小范围、低资本的生产须要,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光容易找到驻足点,而且能发动本国技能配置、原质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充实发挥我国在技能方面的相对上风,得到比力经济优点;再次,现在国际上对劳动麋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产物的入口限定日趋严酷,寄托扩大出口来发挥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潜力有很浩劫度,而议决境外直接投资要领在外洋实现就地生产和贩卖,有利于绕过国际商业和关税壁垒,扩大在东道国的市场占据率。另外,我国制造业中某些产物的生产本事已经过剩,并已出现差异水平的生产滑坡,议决境外投资将其转移到外洋,既可使富余的生产本事得到充实使用,延伸这些产物的生命周期,又有利于国内财产结构的调解,促进财产结构向高级化偏向生长。然而,现在我国制造业的境外投资不光范围偏小,而且条理偏低,主要会集于技能简略的低级加工制造行业,这与我国制造业在黎民经济中的财产职位地方和巨大的经济技能气力很不相称。因此,国家应该接纳有力步伐,对制造业的境外投资举行重点扶持和政策引导。尤其是在机器加工、轻工纺织、化学产业、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领域,我们应该充实发挥技能上的相对上风,扩大其对外投资范围,并渐渐由劳动麋集型财产为主向资本和技能麋集型财产为主过渡。以家用电器为例,现在我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产物制造技能已进入成熟期,其在国内的市场已趋饱和乃至生产本事过剩,亟须拓展外洋贩卖渠道。然而,由于这些产物直接出口受到其他主要出口国(主要是新兴产业化国家)的提供竞争和入口国商业壁垒的双重限定而不易生长。在这种情况下,积极使用境外直接投资要领就成为这些富余的生产本事钻营实现的最佳情势。今世国际投资履历评释,这类投资不光能得到辽阔的国际生长空间,而且也有利于得到较高的投资效益。

二、有选择地投资于入口替换型的资源开发业

资源开发业投资是用于上游部门的投资,故又称为前向垂直性投资,其目的在于生产和输入那些国内子均占据量不够的资源,从而替换该资源的入口商业。任何一国或地域在经济生长历程中都市差异水平地遇到资源束缚的题目。当一国或地域经济生长所需的资源孕育发生短缺,或由于数目、质量、资本等方面的缘故原由导致国内不能保证提供,而入口资源又在资本及稳固提供等方面受到限定时,在资源所在地直接投资办企业就成为增补资源缺口的一定选择。我国在实现今世化的历程中,某些资源短缺将在一个较永劫期内制约整个经济的增长。单纯着眼于国内,这些资源的供求抵牾将难以管理;而大量入口又面临外汇紧缺、外洋提供渠道不稳固以及市场价钱颠簸幅度大等题目。因此,议决境外直接投资要领,开发我国急需的资源就成为现实的出路之—。

凭据我国经济可连续生长须要以及境外开发的大概性,以后应将境外资源开发的投资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矿业。我国矿产资源总储量虽然较大,但许多矿种的品位较低。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铁矿资源中,贫矿高达95%以上,匀称含铁率仅为30%,加上交通和开采条件的限定,难以餍足国内生产的须要。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铁矿资源却相当富厚,供过于求,使用直接投资开发外洋铁矿资源不光是可行的,而且是经济、公正的。二是煤油业。我国煤油资源比力匮乏,人均煤油可采储量仅为天下匀称水平的1/9,而我国在煤油勘探开发方面已形成了较强的技能本事。发挥这种本事上风,在境外投资开采煤油,既可以餍足国内经济生长须要,又能为我国经济可连续生永生存较多的不行再生资源。三是林业。在已往一段时期内,我国林木资源受到了太甚的开采和破坏,使原来就不富厚的林木资源进一步锐减,现有人均林木积贮量仅相当于天下匀称水平的1/6。为了增补国内林木资源的不够,很有须要增长这方面的境外投资。值得细致的是,资源开发型项目所需投资额大,投资接纳期长,受地理位置的限定较大,一旦东道国政治和经济形势孕育发生重大厘革,投资不易转移,因此对这类投资项目应增强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危害预测,同时要有富厚的资金和政治上的保证。

三、适当扩大对高新技能财产的投资范围

所谓高新技能是指以微电子技能为代表的一个新兴技能群,包罗信息技能、宇航技能、生物工程技能、海洋开发技能、新质料和新能源技能等。现在,这些高新技能正在出现财产化趋向,在发达国家渐渐成为支柱财产。为了在世界高新技能财产竞争中占占有利职位地方,一些国家纷纷向技能先进的国家投资,在那里新建高新技能子公司或收购吞并当地的高技能公司,借以举行科研开发和引进新技能、新工艺以及新产物计划,实现高新技能的输入和回流,促进国内财产结构高级化。

我国现在对高新技能财产的境外投资虽然已经起步,但投资范围显着偏小,对国内财产结构升级的发行动用不大。为了前进我国境外投资的技能水温和条理,很有须要扩大对高新技能财产的投资范围。首先,我国已有较强的高新科技研究开发本事,在微电子技能、宇航技能、生物工程、超导研究等领域具有肯定上风,我们应该充实使用这种上风,生长境外投资;其次,现在在国际市场上高新技能产物很畅销,其附加值也相当高,对该领域投资不光有利于得到丰盛的收益,而且能前进我国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据率,这切合我国境外投资的战略目的;再次,生长高新技能领域的境外投资,能突破外洋竞争对手的技能关闭和使用,得到一样平常的技能商业、技能转让允许协议及其他要领得不到的高级技能和最新科技信息,从而加速我国科技生长和财产结构升级的进程。

思量到我国现在的情况,可以将高新技能财产的境外投资大要分为两类:一类以技能回流为主要目的,即针对高科技发达的东道国举行直接投资,举办合资相助企业和参与科技团结开发等,从中学习和罗致对方的先进技能,然后将技能传输返国内运用;另一类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目的,即在外洋组建高科技产物开发和谋划公司,就地生产和贩卖,大概将开发的新产物交给国内企业生产,然后再将产物销往国际市场。

四、渐渐前进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投资比重

近来十多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一个显着厘革是:用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和旅游等服务业的投资额大幅度增长。据团结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20世纪70年月初的天下直接投资存量总额中,服务业约占25%,到80年月中期这一比例靠近40%,到90年月初期已前进到50%左右。迄今为止,用于服务业的外洋直接投资仍出现增长趋向。国际服务业领域投资之以是迅速生长,基础缘故原由在于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生长,国际分工日趋精致,要求把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几多职能疏散出来,实验专业化。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生长,反过来又方便了资金的融通,加速了信息和商品的流通,有利于生产技能、产物质量的革新和前进,也有利于产物、职员和技能的国际交换,从而大大促进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从东道国来看,在第一、二财孕育发生长到相当水平后,会对服务业生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增长这部门项目和措施,前进金融服务、咨询服务和旅游服务的屈从,因此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取消了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外国投资的限定,这也促进了服务业国际投资额的增长。

在我国非商业性境外投资中,现在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仅为19%,这一偏低的比例与国际投资生长潮水不切合合,因而须要渐渐前进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与第一、二财产相比,服务业投资危害较小,投资接纳期较短,而且资金有机组成较低,劳动力容量较大,生长服务业的境外投资适当我国现真相况。同时,只有加速对服务业的境外投资,才气配合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强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综合竞争气力。凭据国际履历和我国特点,现在应大肆对外开发生长的行业有:一是金融保险业。它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上融通资金,增长境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资金源头,警备和化解境外投资危害,对我国境外企业的生永生长起到重大的支持作用;二是修建承包业。它是创建在人力资本输出基础上的,既能充实使用我国富厚的人力资源,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又能发动国内配置和质料的出口,得到更多的外汇收入;三是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餐饮服务业。在这些行业领域,我国不少企业已拥有肯定的境外投资履历。其中远洋运输已在不少地域取得了较为牢固的市园职位地方,以我国传统医学技能为主要手段的医疗保健服务业也受到不少地域住民的接待,而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服务业则险些在世界各地都已扎下了根。因此,连续向有关国家的这类市场生长,是有深厚基础和较大潜力的。

在拟订我国境外投资的行业战略时,不光应思量各行业自己的特点及其生长水平,而且应该与投资区位战略团结起来视察。由于列国经济生长水平、自然资源条件、技能条理与特点、外资政策与规则均有差异水平的差异,因此我国境外投资行业选择的重点亦应有所差异。一样平常而言,对生长中国家的投资行业选择应以制造业为主,向其提供适用技能,这对双方均有利。与此同时,看重开发这些国家富厚的自然资源,以增补我国人均资源的不够。有些生长中国家(如中东国家)具有辽阔的外洋工程承包市场,我们可因地制宜地生长劳务输出型的修建承包活动。在发达国家,我国投资行业选择应以高科技财产为主,旨在获取其先进技能,实现技能回流,而利润目的退居其次。我们还应积极生长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投资,以方便用发达国家辽阔的市场和富厚的资金。另外,在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举行投资,可以选择的主要行业有资源开发和斲丧品行业等。尤其是俄罗斯拥有富厚的自然资源,但缺少开发资金和技能,而我国的资源开发技能已到达肯定的水平,完全有本事与其配合开发当地自然资源。至于斲丧品行业,现在正是这些国家的“瓶颈”要害,产物紧张短缺,这为我国企业在该行业投资提供了难过的时机。

以上是就我国现阶段境外投资行业的总体战略而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厘革,境外投资行业战略亦应适时加以调解与完满。我们应把境外投资行业选择战略与国内财产政策的拟订细密团结起来,使境外投资的行业选择成为国家财产政策的紧张组成部门,并实时拟订和发表《境外投资财产引导目录》,以便增强对境外投资活动的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使境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形成一个有机的团体,相互增补,相互促进。为了确保境外投资行业战略的有用落实,国家应团结财产结构调解的现真相况,对勉励生长的境外投资项目在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容许其按国际老例在境外以机动的要领筹集资金,为其创造相对宽松的投资情况。同时应创建健全种种行业和谐和咨询构造,对属于统一行业内的境外投资举行统筹和谐,制止投资疏散和内部太甚竞争,以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眼前进我国境外投资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2-01-14

【参考文献】

[1]廖民生.中国跨国公司的生长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书社,2001.

[2]程惠芳.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生长[M].上海:天下图书出书公司,2000.

[3]俞灵燕.开展外洋投资须要政府支持[J].国际商业题目,2001,(8).

[4]卢进勇.入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商业题目,2001,(6).

投资行业范文篇3

一、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是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首要行业。这个行业门类众多,辐射面广,对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并且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因而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而言,将制造业列为境外投资重点行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制造业生产规模已很可观,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次,我国制造业拥有大量成熟的、标准化的适用技术,符合发展中国家小规模、低成本的生产需要,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仅容易找到立足点,而且能带动本国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充分发挥我国在技术方面的相对优势,获得比较经济利益;再次,目前国际上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限制日趋严格,依靠扩大出口来发挥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潜力有很大难度,而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在国外实现就地生产和销售,有利于绕过国际贸易和关税壁垒,扩大在东道国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我国制造业中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滑坡,通过境外投资将其转移到国外,既可使富余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延长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又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境外投资不仅规模偏小,而且层次偏低,主要集中于技术简单的初级加工制造行业,这与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和庞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很不相称。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对制造业的境外投资进行重点扶持和政策引导。尤其是在机械加工、轻工纺织、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领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相对优势,扩大其对外投资规模,并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以家用电器为例,目前我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产品制造技术已进入成熟期,其在国内的市场已趋饱和甚至生产能力过剩,亟须拓展国外销售渠道。然而,由于这些产品直接出口受到其他主要出口国(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供给竞争和进口国贸易壁垒的双重限制而不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利用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就成为这些富余的生产能力谋求实现的最佳形式。当代国际投资经验表明,这类投资不仅能获得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而且也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二、有选择地投资于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业

资源开发业投资是用于上游部门的投资,故又称为前向垂直性投资,其目的在于生产和输入那些国内人均占有量不足的资源,从而替代该资源的进口贸易。任何一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资源约束的问题。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发生短缺,或由于数量、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不能保证供给,而进口资源又在成本及稳定供应等方面受到限制时,在资源所在地直接投资办企业就成为弥补资源缺口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某些资源短缺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制约整个经济的增长。单纯着眼于国内,这些资源的供求矛盾将难以解决;而大量进口又面临外汇紧缺、国外供给渠道不稳定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等问题。因此,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开发我国急需的资源就成为现实的出路之—。

根据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及境外开发的可能性,今后应将境外资源开发的投资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矿业。我国矿产资源总储量固然较大,但许多矿种的品位较低。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铁矿资源中,贫矿高达95%以上,平均含铁率仅为30%,加上交通和开采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铁矿资源却相当丰富,供过于求,利用直接投资开发国外铁矿资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经济、合理的。二是石油业。我国石油资源比较匮乏,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而我国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发挥这种能力优势,在境外投资开采石油,既可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留较多的不可再生资源。三是林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林木资源受到了过度的开采和破坏,使本来就不丰富的林木资源进一步锐减,现有人均林木蓄积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为了弥补国内林木资源的不足,很有必要增加这方面的境外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开发型项目所需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较大,一旦东道国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投资不易转移,因此对这类投资项目应加强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风险预测,同时要有雄厚的资金和政治上的保证。

三、适当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

所谓高新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一个新兴技术群,包括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目前,这些高新技术正在呈现产业化趋势,在发达国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了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国家纷纷向技术先进的国家投资,在那里新建高新技术子公司或收购兼并当地的高技术公司,借以进行科研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设计,实现高新技术的输入和回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

我国目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虽然已经起步,但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大。为了提高我国境外投资的技术水平和层次,很有必要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首先,我国已有较强的高新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在微电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超导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境外投资;其次,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很畅销,其附加值也相当高,对该领域投资不仅有利于获得丰厚的收益,而且能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这符合我国境外投资的战略目标;再次,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境外投资,能打破国外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和垄断,获得一般的技术贸易、技术转让许可协议及其他方式得不到的高级技术和最新科技信息,从而加快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技术回流为主要目的,即针对高科技发达的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举办合资合作企业和参与科技联合开发等,从中学习和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然后将技术传输回国内运用;另一类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目的,即在国外组建高科技产品开发和经营公司,就地生产和销售,或者将开发的新产品交给国内企业生产,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四、逐步提高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投资比重

最近十多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用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和旅游等服务业的投资额大幅度增长。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直接投资存量总额中,服务业约占25%,到8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接近40%,到90年代初期已提高到50%左右。迄今为止,用于服务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仍呈现增长趋势。国际服务业领域投资之所以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国际分工日趋精细,要求把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若干职能分离出来,实行专业化。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反过来又方便了资金的融通,加速了信息和商品的流通,有利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也有利于产品、人员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从而大大促进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从东道国来看,在第一、二产业发展到相当程度后,会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增加这部分项目和设施,提高金融服务、咨询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效率,因此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取消了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外国投资的限制,这也促进了服务业国际投资额的增长。

在我国非贸易性境外投资中,目前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仅为19%,这一偏低的比例与国际投资发展潮流不相吻合,因而需要逐步提高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服务业投资风险较小,投资回收期较短,而且资金有机构成较低,劳动力容量较大,发展服务业的境外投资适合我国现实情况。同时,只有加快对服务业的境外投资,才能配合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强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特点,目前应大力对外开拓发展的行业有:一是金融保险业。它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上融通资金,增加境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资金来源,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对我国境外企业的成长发展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二是建筑承包业。它是建立在人力资本输出基础上的,既能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又能带动国内设备和材料的出口,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三是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餐饮服务业。在这些行业领域,我国不少企业已拥有一定的境外投资经验。其中远洋运输已在不少地区取得了较为巩固的市场地位,以我国传统医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疗保健服务业也受到不少地区居民的欢迎,而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服务业则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已扎下了根。因此,继续向有关国家的这类市场发展,是有深厚基础和较大潜力的。

在制定我国境外投资的行业战略时,不仅应考虑各行业本身的特点及其发展程度,而且应该与投资区位战略结合起来考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技术层次与特点、外资政策与法规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国境外投资行业选择的重点亦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业选择应以制造业为主,向其提供适用技术,这对双方均有利。与此同时,注重开发这些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的不足。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东国家)具有广阔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我们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务输出型的建筑承包活动。在发达国家,我国投资行业选择应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旨在获取其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回流,而利润目标退居其次。我们还应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投资,以便利用发达国家广阔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此外,在独联体和东欧国家进行投资,可以选择的主要行业有资源开发和消费品行业等。尤其是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少开发资金和技术,而我国的资源开发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完全有能力与其共同开发当地自然资源。至于消费品行业,目前正是这些国家的“瓶颈”环节,产品严重短缺,这为我国企业在该行业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以上是就我国现阶段境外投资行业的总体战略而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境外投资行业战略亦应适时加以调整与完善。我们应把境外投资行业选择战略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制定紧密结合起来,使境外投资的行业选择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及时制定和颁布《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便加强对境外投资活动的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使境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了确保境外投资行业战略的有效落实,国家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对鼓励发展的境外投资项目在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允许其按国际惯例在境外以灵活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其创造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同时应建立健全各类行业协调和咨询组织,对属于同一行业内的境外投资进行统筹协调,避免投资分散和内部过度竞争,以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高我国境外投资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2-01-14

【参考文献】

[1]廖民生.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程惠芳.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3]俞灵燕.开展海外投资需要政府支持[J].国际贸易问题,2001,(8).

[4]卢进勇.入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1,(6).

投资行业范文篇4

参展的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梁博士说:“近两年,企业效益不是很好,销售企业管理软件比较难。并且,政府的定单数额都比较大,企业的一笔生意大约100万元左右,而政府的项目往往是一两千万。这也是吸引软件企业开发电子政务软件的一个原因。”依托于快速增长的政府信息化需求,电子政务软件会成为2003年整个软件行业的增长点。

政府正计划通过电子政务来提高效率,甚至改变政府工作模式。比如,过去夫妇生了小孩,要去社保医疗、民政、计划生育、公安局等不同部门办理手续或开具证明。目前,科技部提出了“一站式”服务框架,就是要在一个地方解决问题。中标公司已经开发出了相关的数据交换平台。因此,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信息化的规划,大规模采购电子政务需要的软硬件。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软件采购仅占我国软件市场的14.1%,而世界上一些国家政府的软件采购占到1/3。从各级的政府的信息化规划看,2002年还只是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据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三年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软件市场规模将以33.9%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到2004年将达到96亿元。

2002年,电子政务软件已经对一些综合性软件企业的良好业绩做出了重大贡献。清华紫光在电子政务领域营业收入2亿7000万元,软件占35%。公司凭借其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多方面业务的综合实力,在公、检、法行业信息化领域和政府办公自动化方面开发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另外,还涌现出了相当数量专注于电子政务的企业,比如,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厦门市巨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这些专业的电子政务软件公司规模还很有限,在新的市场机会面前,如何跨越规模门槛,一举做大?被访的业内人士都谈到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模式。实达电脑2002年在电子政务领域营业收入6亿元,软件占2%,这是实达从硬件向软件扩张的开始。电脑及外设产品,加上软件组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实达公司“软硬兼施”的思路使之成了独树一帜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但是,别忘了电子政务软件投资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最主要的就是政策风险。目前,软件开发往往基于不同的系统和开发平台。比如,微软的NET系统和由IBM、惠普支持的G2E系统,办公自动化的开发平台有DOMINO和数据库平台。对企业客户而言,软件公司比较容易说服决策者哪种平台更适合企业,而政府必须遵从统一的政策规定,没有回旋余地。

制药之中药

浙江商人汪力成通过一系列收购,在中药行业建立了一条从青蒿素种植、提炼生产到国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青蒿素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研究人员还在开发其他的用途,其中,抗艾滋病药已进入人体实验阶段。汪力成看准了这种药物,他的华立集团先是控股了以青蒿素提炼为主业的武陵山制药厂和湖南吉首制药厂,最近又收购了以青蒿素成品药生产见长的昆明制药厂。

这样的故事2003年还会陆续上演。关于中药现代化的机遇,也许是呼吁太久而始终未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业外似乎已经疲惫。但近年来,中药在标准化和产业化上的努力,事实上正悄悄取得成果,类似青蒿素产业链的药品产业化例子也有不少。政府也意识到了标准化对发展中药产业的意义,近日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制定了很多详细的产业标准。2003年中药产业化的速度也将随之加快,有更多的中药产品通过药店送达消费者手里。

“中药将成为2003年医药行业的最亮点。”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罗先生说。国家医药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2003年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18.2%的快速增长。而化学原料药经历了2002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表面上一直红火的生物制药因为投资量大、周期长、技术垄断性不高,也不大可能在2003年获得重大突破。

新药申请难度的加大,可能会导致部分行业内资金从化学原料药流向中药生产。2002年12月1日开始生效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原来的5个品种缩减到“新药”和“仿制药”两种,并且严格了新药的标准,加大了申请新药的难度。仿制药可以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激烈。比较而言,新药受保护的程度较高,获利的空间也大一些。化学药开发新药的难度比中药大,这样,很可能会有部分化学原料药的研发费用转向中药新药开发。

中药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高,企业市场营销运作的空间大,有利于中药企业的发展。我国实行医药分离的制度,新规定处方药不能做广告,而中药多属非处方药,用药人群广泛,价格限制也少。近日,同仁堂“感冒止咳颗粒”上市,实行全面市场化运作,公司一改过去药品大流通的方式,全部采用独家的模式。

中药企业多属中小企业,并且效益较好,是投资公司入主的目标。总体来说,我国医药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新增投资,建新药厂的可能较小,应该说并购已成为医药市场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2002年已经出现这种苗头,太太药业入主丽珠集团,华源集团重组上海医药,先吃了螃蟹。业外资本要想进入中药领域,购买现有企业同样有效。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经理梅建说,“在管理层收购渐成风气的情况下,我们愿意收购那些不一定有多高技术壁垒,但有良好的管理层的国有中小型企业。”

金融之金融新品

美国键侨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朝晖日前来上海,筹备一家专门致力于金融产品设计的公司。这并不是陈回国伊始的想法。在不久前的一次研讨会上,陈朝晖与广州开发银行长长坐在了一起。广发行行长说,他们想招聘金融专业的洋博士来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身为洋博士的陈朝晖想到,招来的博士有时候会水土不服,不如我们来做个专门的公司,为银行来设计新的金融产品。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允许的金融产品有30多种,但很多并没有被开发利用。金融产品创新专业性强,细节复杂,人才成了制约的瓶颈。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金融机构不断介入,加上金融人才的陆续回流,金融产品的创新越来越切实可行。

杭州市为解决市政建设的融资问题,咨询了陈朝晖。他的思路是,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风险收益组合卖给不同的投资者,搭起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桥梁。当前,由于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并不多,老百姓购买国债很踊跃。这表明,如果市政建设项目推出比银行利率销高,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是会受到百姓欢迎的。另外,也有部分国际投资者愿望投资中国的市政建设项目,但苦于没有渠道。一旦把市政建设项目分拆成不同风险层次的金融产品,融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需要金融产品创新来解决问题的不单是融资方,银行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同样需要开发新金融产品。目前,中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已经起步,将来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提前还贷或还不起贷款,中途要把房子变现的情况。一旦有房子变现,银行的现金流就会发生变化,影响整个风险控制系统。这曾经是制约美国房地产信贷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后来,金融产品创新解决了问题。美国的银行根据历史数据,把不还款的那部分做成类似担保的产品卖出去,这样,银行的风险就分流到资本市场中去了。随着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扩大,中国的银行需要类似的金融产品来管理风险。

另外,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着银行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比如,招商银行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在世界范围内适用。随着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的准入,银行还会继续在涉及外汇转换的服务上做文章。一张信用卡,看似简单,背后却需要多方的合作,以及配套的软硬件来管理新业务,为专门从事金融产品软硬件开发的公司提供了机会。

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有这方面经验的金融机构或咨询公司已经跃跃欲试了。以提供个人信用资料为主业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2002年与加拿大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目前,风险评分产品已经投入使用。风险评分是信用评估中的一条产品线,称为"FICO",授信机构通过评分判断客户的风险度。在台湾以金融产品设计著称的UNISYS公司也已经登陆北京,准备把在台湾的经验带到大陆。2002年,国内的一些投资银行也开始为客户提供一些新产品,只是由于风险规避失利,获利不多见。

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跟西方国家的金融环境有很大差别,市场发达程度较低,政策限制也较多。因此,金融创新需要更多的技术成分,一对一的服务会多于大规模交易的标准化产品,这恰恰为更多的公司提供了机会。

汽车之汽车信贷

汽车信贷在国有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了。在国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设置中,车贷一直是与其它业务统一归属在个人金融部下面的。2002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却史无前例地将车贷专门辟出,成立了建行汽车金融服务中心。

2002年1~10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263.1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4.85%;销售汽车266.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5.55%。销大于产是2002年汽车市场火热的重要标志,很多新车型都是先交款,等一段时间后才能拿到车。随着市场营销手段日益成熟,人们收入平稳增长,2003年的车市会进入一个持续增长期。

随着车市的火爆,银行发放的汽车贷款额也大幅上升。截至2002年8月底,北京市各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83亿元,比去年增长3.28倍。目前,我国购车人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仅占总数的10%,但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美国,贷款购车的比例高达80%,在德国为70%,即使在印度,也超过了60%。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任何一家国内、国外提供汽车消费贷款的机构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但过去由于政策限制,汽车信贷还只是银行的独角戏。

现在,情况不同了。2002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了《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集意见稿)。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国内和国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均可发起设立汽车金融机构,提供汽车信贷服务。目前,征求意见的工作已经结束,有意于此的金融机构和汽车厂家正在急切地盼望着央行敲定具体的细节,它们好大刀阔斧地实施商业计划。国家金融研究局局长谢平预言,办法一旦生效,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汽车金融服务将由此上一个大台阶。

其实,早在1996年,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就进驻了北京,等待时机。大众、通用等汽车金融公司也早就在中国设立了自己的代表处。

独立的汽车金融信贷机构对中国来说是全新的。而在西方,汽车厂家拥有庞大的汽车金融服务部门是惯常之事,甚至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是通用汽车最赚钱的一个部门。因此,我国的汽车信贷业务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合资是一条双赢的途径。通用汽车公司已率先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成立合资汽车融资公司的申请。通用电气旗下的金融服务部门近日也宣布,正与民主银行就合资成立汽车融资公司事宜进行磋商。

专业汽车金融机构一般都依托于汽车制造业,与纯金融机构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旦专业汽车金融机构发展起来,银行与其投入大量成本一笔一笔地做业务,不如对汽车金融公司做批发生意,为它们提供结算、资金支持服务。

对国内汽车经销商来说,《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集意见稿)规定的80亿元总资产,5亿元注册资本金的准入门槛有些高了。他们希望最终出台的办法会做适当的调整。目前,国内汽车经销商多附属于汽车厂家,还没有发展出类似家电流通领域“国美”那样的销售公司品牌。无论如何,经销商已经获得了准入的机会,如果能跨越门槛,就能分享这块蛋糕。

房地产之商业物业

随着中国各个产业开放步伐的加快,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规模和数量将快速增长,对于高档商业物业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来自香港的开发商黄世达说:“看看香港有多少栋楼是外资银行、保险公司的,你就知道WTO对于中国高档商业物业意味着什么。”

海外零售、商务、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大型公司的进入,对于商铺、学校、厂房、医院、高尔夫等各类商业房地产的需求将快速增长。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北京新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认为,这是未来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但是现有的产品根本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品类别和内涵是企业应该研究的内容。

现在,商住两用楼的持续畅销仍是写字楼市场不佳的主要原因,这类物业在2003年仍将大行其道。虽然商住两用楼一直备受争议,但由于写字楼销售方面的银行按揭尚未放开,所以商住两用楼现在仍有市场。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北京的CBD还没有写字楼敢正式开盘销售的主要原因。

在比较好的地段、单价为10000元左右、公寓产权、但具备写字楼的配套要求的商住两用楼将受追捧。权威市场调查机构预测,2003年北京这类物业供应量不会少于80万平方米。

在住宅市场方面,位于南城、主打小户型市场的“非常男女”虽然饱受业内非议,但却在2002年的北京楼市出尽风头。业内人士认为,位置更好、品质更高的升级版小户型将在2003年的北京市场出现。

二环路地铁沿线、长安街、国贸商圈附近,都将会出现升级版小户型。资深地产销售顾问童渊认为,建外SOHO、北京富力城、苹果社区等大盘的出现将会让CBD地区的住宅市场面临很大压力,CBD市场的大户型销售会越来越困难,小户型的出现是必然趋势。

2003年地产商面临的最大变数是土地出让政策的改变——停止协议出让土地,全部实行拍卖方式。虽然从2002年7月1日就开始执行新政策,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地方都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现在,所有的开发商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新政策的执行力度、范围、幅度;土地供应量;拍卖外其他方式获得土地的可能性;拍卖价格等等。

新华远总裁任志强了解到,新政策实施后北京提供的上市交易土地,大概有11幅,共175万平方米。他认为挂牌出让的土地至少要有6000万平方米,才能保证2000万平方米的开复工。几乎所有的开发商们都认为,新政策执行初期,地价有可能出现高幅上升,并进一步推动房价上升。

投资行业范文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大意义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投资行业范文篇6

关键词:新兴行业;风险投资;机遇与挑战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我国要建设创新型经济,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受到资本的关注,我们几乎每周都会看到某某初创企业获得风投机构数百万美金融资,风险投资也逐渐被大众所熟悉。创新型技术有着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决定了其需要有资金、资源、风险承受能力强的风投机构的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的加入往往导致一家初创企业的研发和专利数大大增加,风险投资也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驱动力之一。2014年《私募股权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出台使得风投行业更加规范化,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助力新项目加速落地。未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风投的支持下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2新兴行业风险投资发展情况———以互联网行业为例

美国新兴的20家IT类和生物技术巨头的营收在20年增加了近百倍,而这些巨头中的大多数都得到了风投的支持。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受到资本追逐的高新企业成长远远快于完全内源增长企业。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以下以互联网为例阐述新兴行业风险投资发展情况。互联网企业为了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用户和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初期投入往往巨大,而且几乎都是亏损状态,显然不适合内源融资;同时,互联网企业高风险、轻资产的特征使得其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得外源融资。但互联网行业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却符合风投机构的偏好,也正是有了风投机构才让我们在短期看到众多的互联网巨头的诞生,这些互联网巨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和便捷。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风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期间经历过互联网泡沫和金融危机,风投热情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目前风投还是很看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

2.1投资规模不断上涨

近年来,我国风投规模整体处于上升态势。2011年的巨大金额主要是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的几个大案例所致,2012年、2013年有所回落,2014年再次涨幅巨大,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红利带动投资者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

2.2风投机构不断增加

投资互联网行业的机构不断增多,本土机构表现更活跃。外资由2009年的12家上涨到2014年的28家,以IDG资本、红杉资本、经纬中国、淡马锡为主要代表;本土机构由2009年的10家上涨到2014年49家,涨幅巨大。随着政府对本土风投机构的扶持,未来的风投将更为本土化。

2.3细分子行业分化加大

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子行业持续增加,2014年占比超过40%。此外,网络教育、网络旅游、网络服务也有所增加,但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却在下降。

3新兴行业风险投资的机遇和挑战

3.1新兴行业风险投资的机遇

3.1.1时代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的业态更加细化,移动互联网业务仍在快速增长;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P2P、区块链等新兴方式接踵而至;而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也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有创意的项目大幅增加,风险投资家可以投资更多的项目。另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蓄势待发,物联网将带我们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未来会有众多好项目值得期待。

3.1.2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2014年8月21日,《私募股权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出,促使风投行业向规范化发展,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明确认可,投资者热情高涨,进而使得2014年的风投金额和数量迅速增加。2014年12月15日,《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的下发,明确了险资可以投资创投基金,丰富了风投的资金来源。

3.1.3退出渠道逐渐畅通

除了有主板、创业板,还有新三板转创业板的机制,为风投退出提供新的渠道。另外,IPO不久实现注册制,风投退出的程序将更为简洁,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投资项目数也能增加,给初创的高新企业更多机会。

3.2新兴行业风险投资的挑战

3.2.1税收负担加重

深圳市率先取消合伙制PE区域优惠政策,取而代之的是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而风投的投资时间相对较长,退出时将适用很高的税率,会使投资回报率大打折扣。

3.2.2搭便车现象严重,投后管理不够重视

虽然风投行业逐步规范,但一直以来投资人将更多精力置于筛选项目以及退出套现上,而对投后管理的重视不够,对管理层的监督不够,搭便车现象严重,将使项目的风险增大。

作者:饶建 刁节文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晓灵.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企业家,2007(5):32-36.

[2]李德焱,徐光远,孙斌昌.我国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及回报分析-基于创业板市场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27-30.

投资行业范文篇7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投资行业范文篇8

关键词:行业协会监管模式监管主体优位地位

AnalysisonSuperiorityofProfessionalAssociationn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TheStockInvestmentFund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theactualsituationsofdifferentcountries,throughcomparativeanalysisondifferentorderofsubjects(includingstatesandprofessionassociation)amongdifferentmodeoffund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thisessaytriestoprovethatprofessionassociationshouldbecomethebasicallysubject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inthesystemofthefund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thestockinvestmentfund.Meanwhile,fromtheangleofjurisprudencetheassayshowsthiskindofsystemdesignhasitsinevitabilitytheoretically.Thenthearticleputsforward:duringtheprocessourcountryperfectsthe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stockinvestmentfund,tofoundthemode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nthebasisofthe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stockinvestmentfundhasagreatimportanceonthedevelopmentthestockinvestmentfundofourcountry.

Keywords:professionassociationmode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subject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superiorityposition

一、世界各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主要模式及其运作机制分析

美、英、日三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其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体制相对比较完善,所以其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制度对于其它试图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国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而相信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体制的完善也必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英、日三国监管主体的对比分析。

从监管主体来对证券投资基金监管进行分类,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基金行业自律”监管模式;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法律约束下的企业自律管理”模式;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严格管制”模式。

美国的监管模式是在严密法网规制下的国家机构与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如图二所示)。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The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①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主体负责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工作,行业协会——全国证券商协会(the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等多个自律性组织作为监管的辅助机构。这种国家机构为主行业协会为辅的监管可以确保证券投资基金处于层层把关、处处防守的严格监管之下,有助于监管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及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基金经营中的风险,确保其谨慎稳健经营。

英国实行的是以制定法为后盾、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自律性监管体制(statute-backedself-regulation,如图一所示)。早期由证券与投资局(theSecuritiesandInvestmentBoardLimited)以半官方性质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监管,后该机构为金融服务监管局(The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所取代。但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服务监管局的职能主要集中于负责制定基金监管方面的大政方针并不负责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具体工作。即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自律监管维持不变,自律性的行业协会是英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实体(它们包括基金管理人协会、投资顾问协会、投资信托协会等等)。与美国相比较而言,英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监管体系较为宽松,以行业自律为监管体系的中心,强调“从业者自我管理”(Practitioner-basedSelf-regulation)。

日本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处处都留下了政府的影子,可以说日本证券投资基金是政府积极倡导和努力支持、培育的结果,其迅速发展与政府的严格管制是密不可分的。日本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一级,形成了监管的一级格局(如图三所示)。根据日本1951年《证券投资信托法》,日本的“政府严格管制”是由大藏省(财政部)证券局负责证券投资信托公司的审批和监管。②尽管日本投资信托协会在1957年经大藏省批准成立,且其宗旨是通过自我管理,实现投资信托业务的公平合理,确保受益人与公众的利益。但由于是在“政府严格管制”的监管模式下运作,所以其活动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尽管后来的法律明确了其独立团体资格,作为行业协会其被授予了更大的监管权力,但该协会始终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该种形式的明显弊端,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进行了改革,以期能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更大的自由活动与发展空间。

对比美、英、日三国监管主体的体制设计模式可知:世界各国在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监管中,基本上都确立了国家与行业协会的监管主体资格。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监管主体在实际监管中的作用却有很大的区别。在英美的监管体制中,行业协会(自律性组织)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在日本的监管体制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政府是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主导力量。

2、国家与行业协会作为监管主体的位次分析。

法律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必须根植于其所赖于存在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其制度设计也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只有把客观经济规律上升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才能准确地表现社会经济条件,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如前面所述,证券投资基金作为金融创新的结果,其顺应了资本寻找投资途径的需求。而在对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制度设计时,必须注意其作为金融产品自身的运行规则对于法律的制度设计的必然要求与限制。应该说证券投资基金是市场激发的产物而非人为主观创造的结果。因此其在运行过程中作为一种市场的产品有其自身特征,而在制度设计中这些特征必须予以考虑。因此,在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中,基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自身特性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应处于基础性地位,而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应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监管主体存在。

二、行业协会在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中优位地位的法哲学分析

法哲学作为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对于各个部门法学的研究都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在我们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体制模式时,其亦应成为指导我们进行制度设计的一个标准。由于法哲学所研究的范围及内容极广泛。笔者仅选取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理论来分析行业协会在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中优位地位的合理性。

1、从法的作用看行业协会优位地位的制度设计。

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法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首先表现为对于社会主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在法的指引作用发挥的过程中,法可以使用不同的制度设计来实现其指引作用。法治社会条件下,体现在国家对于经济生活干预不同方式中,可以看到不同体制下不同的制度模式。

法在对经济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个别性指引;亦可使用规范性,即一般性指引。法的个别性指引在法律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为国家对于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但不同的指引方式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不同时期内会有所不同。在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早期,国家是较多地使用个别性指引。应该说这种做法在我国建国初期为我国恢复及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全面向前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主体的复杂化及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我们发现个别性指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使个别性指引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状态的弱点充分暴露,而市场经济主体独立自主性要求在心理上又不愿接受个别性指引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规范性指引由于其符合市场主体“倾向于过一种合乎理性的、比较稳定的、个人有相对独立性的生活,而反对生活在一个变幻莫测的、完全受他人支配的环境中。”③由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及其它落后观念的影响,尽管在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指引过程中,已注重法的规范性指引的作用,但是对对规范性指引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能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量的行政命令、领导指示等充斥于经济生活中,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因此,法在对市场经济进行正确引导的过程中,应逐渐改变指引方式,应注意“从台前退到幕后”,注意还权于市场主体。而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中行业协会优位于国家的制度设计恰当的体现了市场经济对于法的指引作用的转换要求。

2、从法的价值看行业协会优位地位的制度设计。

我们通常可以认为法的价值本身具有多元的特点,古今中外思想家、法学家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法所促进的价值,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正义和利益两大类价值。”④证券投资基金法作为对于一种金融产品正常运行的规制法,笔者认为从法哲学的角度分析,其制度设计中同样应该体现法的正义与利益价值。

首先,行业协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其作用本身就是正义的体现。当代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将“法治”称为是一种正义。一个国家达到了法治的状态至少实现了形式上的正义。而要实现法治,必须民主先行。民主作为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内涵,不但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之中,亦应体现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之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在经济生活中的民主色彩逐渐体现(例如:在产权结构中,我国建立了多种产权主体并存的结构,从而打破了公有制经济的单一产权主体格局)。古典民主理论通常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现代社会的民主观则强调以自由来平衡传统的人民主权说,精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强化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现代法治只能以民主制度为基础,是对由国家占主导的传统法律制度和法律理念的否定,也是各国主流法学思潮的看法。”⑤在经济民主的建设过程中,行业协会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及作用发挥着推动经济民主的作用。其即不同于简单市场交易主体又不同于拥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在对经济生活的调整过程中,使用的手段通常具有一定的融通性,从而在相对融洽的气氛中将经济冲突消弭于无形,而同时又给予经济主体以较大的活动空间,充分体现了其经济参与的民主性。在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主体的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行业协会作为一极监管主体将其优位于政府的位次设计本身就体现了民主的要求。

其次,行业协会主体的优位设计也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全新的利益分配理念。耶林认为,法律的目的是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利已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结合。从而建立起个人与社会的伙伴关系。而在法律具体的制度设计中,其通常是通过权利(权力)义务的分配来实现利益的分配。权利(权力)的基础是利益,权利是实现利益的手段。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同样应该是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来完成市场中利益的分配。而这种利益分配则表现为权利(权力)的分配。在一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国家权力无疑要对本国经济进行相应的干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国家是否要对经济进行干预,而在于国家应该在多大的邻域与强度范围内对本国经济进行干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模式,自身的特点要求给予经营主体以较大的自由度,由其作为市场的主体以市场的运动为导向、经济规律为原则自主进行经营。而经济主体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其对于以自由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其对于权利也会产生不断膨胀的需求。从最终目的上讲,国家权力与经济主体权利都会致力于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但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两种权力(利)的膨胀倾向必然会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的实质为相关利益的冲突。为此,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市场主体权利之间就产生了衡平的要求。行业协会作为监管中的优位主体制度的设计改变了传统制度设计中国家优位的模式,应该说是法律制度设计中的一个进步。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中行业协会的缺位及完善

1、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立法发展。

我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最初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专管。1992年,国务院对基金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国务院证券委为国家对全国基金市场进行统一宏观管理的主管机构,中国证监会为证券委的监管执行机构。但由于国务院规定:“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基金证券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批”。事实上形成了证券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多头监管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体制。1997年11月,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了中国证监会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机关,中国人民银行除了对作为基金托管人的商业银行进行监督外,基本上退出了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2003年10月28日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延续了《暂行办法》的规定,仍然由证监会负责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监管。

2、现行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的缺陷及修正。

2004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生效,其成为我国有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核心性法律规范。从该法规的内容来看,其所建立的监管模式秉承了《暂行办法》关于由证监会负责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监管一贯作法。⑥只有一条提及行业协会在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过程中的监管作用,即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业自律问题。并且从相关立法的强制性上讲,其对于当事人而言也仅仅是一种选择性规范,没有强制适用的效力。⑦尽管早在2002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委员会成立就已经成立,专门负责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自律管理。但在我国这部有关证券投资基金的核心性法律的相关内容中,并没有为其“正名”,不能不说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立法的一个缺憾。

有人提出,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不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土壤中自发孕育而是由以政府作为主体催发而成,所以这种情况下必然形成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应该说这种说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其忽略了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制度的构建或变迁有“强制型”与“诱发型”。我们不能否认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在构建时是一种“强制型”的构建模式。因此,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其当然是主导性的。但即使的“强制型”的制度构建,当其制度已经构建之后,在具体的运行中,必须遵循其自有的规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当然认为英、美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就必然是对所有市场形式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都是一种最佳模式,也不能就认为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模式就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以日本为例可以看到,日本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在形成机制,是以政府催生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但在日本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由于政府在基金发展与监管中起主导作用,不仅有关基金发展的方针,而且具体的实施办法等都由政府部门制定,从而造成在这种统管制度下,基金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行业自律性差。而同时也由于政府干预过多,基金企业的市场竞争空间很小,使得市场竞争不充分。此外,由于政府的严格管制,基金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均会受到较大的约束,不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基金人才,也不利于一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而且,该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和计划色彩,容易滋生腐败与官僚主义。⑧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现实来看,日本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过程中所出现在问题也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行过程中出现。

通过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前世今生”来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模式的理想设计,应该说在发展与完善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应建立一种在法律框架下的综合、多层次的监管体制。

首先,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体系。我们经常说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制土壤不健康。应该承认,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都制约了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于经济健康运行的应有作用的发挥。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无论其从业者还是参与者,应该是熟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的“高手”(而且通常情况下,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玩家”都是市场规则的熟练运用者,但在有些情况下,由于不健全的法律环境,被扭曲的市场规则往往成为他们中一些人获取暴利的手段)。所以,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必要的行为规制是不能或缺的,而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由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是政府催生的产物,所以政府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其本应作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监管主体。但需要再次指出的是,我们在设定政府的监管主体资格的同时,必须看到这种金融产品自身的特性,即其本来应该是市场经济自发孕育的产品,运作具有很强技术性与时间紧迫性要求。而在政府作为主要监管主体的情况下,政府的行政管理很难达到其较高的技术性要求(我们也不能对政府也这么高的专业性要求),同时,由于政府权力受到多重程序的制约,其亦难达到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对于时间的效率性要求。所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健康运行就显得十分突出。而且从监管的位次上讲,其应该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监管主体。进而国家(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政府负责事前行为模式的制定与事后出轨行业的纠正,而在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过程中,行业协会起到基础性的监管作用。

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组织结构是根据其职能划分的,各部门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对证券投资基金(共同基金)的具体监管工作由投资监管部(DivisionofInvestmentManagement)负责。

②1998年6月5日,日本通过了《关于金融体系改革相关法律的调整等事宜的法律》,根据该法,日本单独设立了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监督厅,将金融监管职能从大藏省分离出去,实现财政与金融监管业务的分离。从性质上看,金融监督厅作为总理府的外局直属中央官厅,但有很强的独立性,统一检查监督金融机构的活动。原本属于大藏省及其它各省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权集中交由金融监督厅行使,现有的金融监管机构也相应划归金融监督厅领导。因此,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相应的也由大藏省转移给了金融监督厅。

③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重排版,第83页。

④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重排版,第51页。

⑤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77页。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章以一章的内容以唯一监管主体的形式规定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主体所涉及到的职权及职责问题。

投资行业范文篇9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法;纯技术效率;规模报酬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上海市的行业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有着指导作用。根据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这六大产业占上海市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的64.5%,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5.3%。上述这六个行业也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六大重点行业。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型和集约型的转变,传统的以简单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换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非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科研要素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每年的R&D投资经费与日俱增,科研人员的从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上海市科研投资经费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0年的3.2%增长到7.2%。学术界对R&D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市六大重点行业科研投入与相关新产品产出与销售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2009年上海市六大重点行业的科研投资效率。

1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分析法,是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分析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DEA方法中运用较多的是C2R模型。设存在有n个决策单元DMUi,i=1,2,…,n,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输入和p种输出,其中第i个决策单元DMUi的输入表示为xi=(x1i,x2i,…,xmi)T,输出表示为yi=(y1i,y2i,…,ymi)T,权重表示为v=(v1,v2,…vm)T,u=(u1,u2,…,us)T,并且xsi≥0,yti≥0,其中s=1,2,…,m;t=1,2,…,p;i=1,2,…,n。

为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效率评价指数。

对DMU0进行效率评价,总可以选择权系数u,v,在各个DMU的效率评价指数不超过1的条件下使h0最大,于是有如下优化模型(即C2R模型)

C2R模型的线性规划形式是基于凸性、锥性、无效性、最小性等生产公理体系假设得到的,通过Charess-Cooper变换,C2R模型的分式规划形式可以等价的转换为线性规划形式,为便于计算,常采用线性规划形式。基于输入的C2R模型的线性规划形式为:

其中。其对偶规划模型为:

引入新的松弛变量s-≥0,s+≥0,可将上式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θ是决策单元的有效值,当θ介于0到1之间时说明决策单元是非有效的,只有θ=1时决策单元才达到最优状态。

2数据分析

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六大行业科技人员的数量、R&D投入经费、新产品研发经费为投入变量,这些变量可以反映出目前上海市科研投入的力度。新产品产值、新产品的销售额为输出变量。将六大行业中的每一个行业列为一个个决策单元,进行DEA分析,数据来源于2009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我们运用DEAP2.0软件处理数据可得出分析结果。

表12009年上海市六大行业科研投入产出指标

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六大行业DEA值

由表2可以看出目前汽车制造业在六个重点行业中是最优的,其综合技术效率值(CRS)为1,所谓技术效率就是指在既定的投入下可以获得的最大产出,而纯技术效率(VRS)是指在考虑规模报酬的前提下的技术效率。综合技术效率则未考虑规模报酬这一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综合技术效率值为纯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报酬效率值(SCA)的积。综合技术效率值为1表明汽车制造业与其他五个行业相比,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产出。汽车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是最优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较低,这说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成套设备制造业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存在投入冗余或者说是在既定的投入下未获得最大的产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的规模效率接近于最优,生物医药制造业与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的规模报酬较低,此外除汽车制造业外所有行业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IRS)的阶段,这表明目前上海市六大行业普遍存在科研投入较少的情况,未达到规模报酬最优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产出不足的情况,应该相应的增加投入,才能使产出快速增长。结合表2进行逐个行业的分析。对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来说,它们的纯技术效率值较低,规模报酬效率值接近最优,这说明对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成套设备来说,通过扩大投入来增加产出使得本行业提高科研投资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要从技术层面上提高效率,也就是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要提高在现有科研投入水平下的产出量。对于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来说,纯技术效率值为1,但规模效率值较低,这就要求上述三大行业要扩大目前的科研投资规模,以求达到规模报酬最优的情况,提高科研投资的效率。

具体投入与产出状况见表3:

表3规模报酬可变下六大行业松弛变量

表3中S1、S2、S3、S4、S5代表规模报酬可变下的松弛变量(其中S1、S2、S3为投入要素冗余S1、S2、S3代表的要素分别为科技人员数量、R&D投入经费、新产品研发经费;S4、S5为产出不足,S4、S5代表的要素分别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额)。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目前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是最优的,科研投入的效率最高,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成套设备制造业的科研投入存在冗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劳动力和R&D研发经费冗余,成套设备制造业是劳动力投入冗余。

当以规模报酬不变为前提,分析投入与产出情况时,如表4所显示,只有汽车制造业处在最优的情况,说明汽车制造业是纯技术效率最优的,其它行业都存在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情况。其中电子信息产品、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都存在劳动力投入冗余的情况,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的R&D投入经费冗余,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新产品研发经费冗余。相关数据见表4,S1、S2、S3、S4、S5代表规模报酬不变下的松弛变量(其中S1、S2、S3为投入要素冗余;S1、S2、S3代表的要素分别为科技人员数量、R&D投入经费、新产品研发经费;S4、S5为产出不足,S4、S5代表的要素分别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额)。

表4规模报酬不变下的松弛变量

投资行业范文篇10

一、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投资

制造业是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首要行业。这个行业门类众多,辐射面广,对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并且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因而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而言,将制造业列为境外投资重点行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制造业生产规模已很可观,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次,我国制造业拥有大量成熟的、标准化的适用技术,符合发展中国家小规模、低成本的生产需要,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仅容易找到立足点,而且能带动本国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充分发挥我国在技术方面的相对优势,获得比较经济利益;再次,目前国际上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产品的进口限制日趋严格,依靠扩大出口来发挥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潜力有很大难度,而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在国外实现就地生产和销售,有利于绕过国际贸易和关税壁垒,扩大在东道国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我国制造业中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滑坡,通过境外投资将其转移到国外,既可使富余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延长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又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境外投资不仅规模偏小,而且层次偏低,主要集中于技术简单的初级加工制造行业,这与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和庞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很不相称。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对制造业的境外投资进行重点扶持和政策引导。尤其是在机械加工、轻工纺织、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领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相对优势,扩大其对外投资规模,并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以家用电器为例,目前我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产品制造技术已进入成熟期,其在国内的市场已趋饱和甚至生产能力过剩,亟须拓展国外销售渠道。然而,由于这些产品直接出口受到其他主要出口国(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供给竞争和进口国贸易壁垒的双重限制而不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利用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就成为这些富余的生产能力谋求实现的最佳形式。当代国际投资经验表明,这类投资不仅能获得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而且也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二、有选择地投资于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业

资源开发业投资是用于上游部门的投资,故又称为前向垂直性投资,其目的在于生产和输入那些国内人均占有量不足的资源,从而替代该资源的进口贸易。任何一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资源约束的问题。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发生短缺,或由于数量、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不能保证供给,而进口资源又在成本及稳定供应等方面受到限制时,在资源所在地直接投资办企业就成为弥补资源缺口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某些资源短缺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制约整个经济的增长。单纯着眼于国内,这些资源的供求矛盾将难以解决;而大量进口又面临外汇紧缺、国外供给渠道不稳定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等问题。因此,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方式,开发我国急需的资源就成为现实的出路之—。

根据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及境外开发的可能性,今后应将境外资源开发的投资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矿业。我国矿产资源总储量固然较大,但许多矿种的品位较低。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铁矿资源中,贫矿高达95%以上,平均含铁率仅为30%,加上交通和开采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与此同时,国际市场铁矿资源却相当丰富,供过于求,利用直接投资开发国外铁矿资源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经济、合理的。二是石油业。我国石油资源比较匮乏,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而我国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已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发挥这种能力优势,在境外投资开采石油,既可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留较多的不可再生资源。三是林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林木资源受到了过度的开采和破坏,使本来就不丰富的林木资源进一步锐减,现有人均林木蓄积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为了弥补国内林木资源的不足,很有必要增加这方面的境外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开发型项目所需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较大,一旦东道国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投资不易转移,因此对这类投资项目应加强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风险预测,同时要有雄厚的资金和政治上的保证。

三、适当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

所谓高新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一个新兴技术群,包括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目前,这些高新技术正在呈现产业化趋势,在发达国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了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国家纷纷向技术先进的国家投资,在那里新建高新技术子公司或收购兼并当地的高技术公司,借以进行科研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设计,实现高新技术的输入和回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

我国目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虽然已经起步,但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不大。为了提高我国境外投资的技术水平和层次,很有必要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首先,我国已有较强的高新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在微电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超导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境外投资;其次,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很畅销,其附加值也相当高,对该领域投资不仅有利于获得丰厚的收益,而且能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这符合我国境外投资的战略目标;再次,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境外投资,能打破国外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和垄断,获得一般的技术贸易、技术转让许可协议及其他方式得不到的高级技术和最新科技信息,从而加快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情况,可以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境外投资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技术回流为主要目的,即针对高科技发达的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举办合资合作企业和参与科技联合开发等,从中学习和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然后将技术传输回国内运用;另一类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目的,即在国外组建高科技产品开发和经营公司,就地生产和销售,或者将开发的新产品交给国内企业生产,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四、逐步提高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投资比重

最近十多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用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和旅游等服务业的投资额大幅度增长。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直接投资存量总额中,服务业约占25%,到8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接近40%,到90年代初期已提高到50%左右。迄今为止,用于服务业的海外直接投资仍呈现增长趋势。国际服务业领域投资之所以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国际分工日趋精细,要求把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若干职能分离出来,实行专业化。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反过来又方便了资金的融通,加速了信息和商品的流通,有利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也有利于产品、人员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从而大大促进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从东道国来看,在第一、二产业发展到相当程度后,会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增加这部分项目和设施,提高金融服务、咨询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效率,因此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取消了对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外国投资的限制,这也促进了服务业国际投资额的增长。

在我国非贸易性境外投资中,目前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仅为19%,这一偏低的比例与国际投资发展潮流不相吻合,因而需要逐步提高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服务业投资风险较小,投资回收期较短,而且资金有机构成较低,劳动力容量较大,发展服务业的境外投资适合我国现实情况。同时,只有加快对服务业的境外投资,才能配合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强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特点,目前应大力对外开拓发展的行业有:一是金融保险业。它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上融通资金,增加境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资金来源,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对我国境外企业的成长发展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二是建筑承包业。它是建立在人力资本输出基础上的,既能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又能带动国内设备和材料的出口,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三是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餐饮服务业。在这些行业领域,我国不少企业已拥有一定的境外投资经验。其中远洋运输已在不少地区取得了较为巩固的市场地位,以我国传统医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疗保健服务业也受到不少地区居民的欢迎,而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服务业则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已扎下了根。因此,继续向有关国家的这类市场发展,是有深厚基础和较大潜力的。

在制定我国境外投资的行业战略时,不仅应考虑各行业本身的特点及其发展程度,而且应该与投资区位战略结合起来考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技术层次与特点、外资政策与法规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国境外投资行业选择的重点亦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业选择应以制造业为主,向其提供适用技术,这对双方均有利。与此同时,注重开发这些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的不足。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东国家)具有广阔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我们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务输出型的建筑承包活动。在发达国家,我国投资行业选择应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旨在获取其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回流,而利润目标退居其次。我们还应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投资,以便利用发达国家广阔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此外,在独联体和东欧国家进行投资,可以选择的主要行业有资源开发和消费品行业等。尤其是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少开发资金和技术,而我国的资源开发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完全有能力与其共同开发当地自然资源。至于消费品行业,目前正是这些国家的“瓶颈”环节,产品严重短缺,这为我国企业在该行业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以上是就我国现阶段境外投资行业的总体战略而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境外投资行业战略亦应适时加以调整与完善。我们应把境外投资行业选择战略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制定紧密结合起来,使境外投资的行业选择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及时制定和颁布《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便加强对境外投资活动的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使境外投资与国内投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了确保境外投资行业战略的有效落实,国家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对鼓励发展的境外投资项目在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允许其按国际惯例在境外以灵活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其创造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同时应建立健全各类行业协调和咨询组织,对属于同一行业内的境外投资进行统筹协调,避免投资分散和内部过度竞争,以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高我国境外投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廖民生.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程惠芳.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3]俞灵燕.开展海外投资需要政府支持[J].国际贸易问题,2001,(8).

[4]卢进勇.入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