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7:30:37

塑造

塑造范文篇1

从价值上看,品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在2007年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中,Google以664亿美元位居榜首,而中国移动也以412亿美元进入前十的排名。这些抽象的高品牌价值,为企业带来了几十甚至几百倍于产品制造价值的品牌附加值。因此,出色的品牌,对于国家、城市或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就中国的市场来看,目前品牌发展却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品牌的理解上。什么是品牌?有人认为,做销量就是做品牌,只要市场销售量上去就行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数据的多少就代表了品牌价值的大小。显然,这是没有真正认清品牌价值的观点。品牌价值高,一般能带来好的销售状况,但一时火爆的销售局面并不意味着品牌的增值。也有人认为,品牌就是一个名称、一个标识,或者一个商标。一部分企业错误地认为只要为产品设计起一个名字,设计一个图标,然后注册商标之后就成了品牌。殊不知,商标只是企业掌握在手中的一个工具,一个法律的概念,它只是品牌内涵的一个层面。还有一些人认为,名牌就是品牌,名牌是一个企业战略发展的最高目标。只要一个企业拥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名称,消费者就会认同。于是,“一个代言人+一句广告口号+几则广告”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便看到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宋丹丹的“克咳,专业镇咳大品牌,ohyeah”……如此广告,不胜枚举。

2品牌的内

对于品牌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要做的首先是明确品牌的含义,才能正确地开展品牌创建活动。

品牌“brand”一词来自于古挪威语“brandr”,意思是“打烙印”。斯堪的纳维亚人给他们的牲口打上烙印以示区别。著名的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给了品牌这样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全球最大的朗涛品牌顾问公司的艾伦•亚当森认为,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头脑中的某些东西,是与消费者紧密相连的产品或服务的承诺,无论是文字、形象或情感,抑或三者结合,品牌是一种精神联系。从品牌一词的来源,以及品牌专家给出的相关定义,不难看出,所谓品牌,实际上是一个企业或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的一种认知和认同。品牌的建设也就是在消费者脑中打上一个烙印。而要打上这个烙印,企业要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一个商标或是几则广告这么简单。要打造一个品牌,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信息传达,在消费者心目中创立一个联想、形成一个形象,从而帮助他们对产品作出选择,并使他们产生对企业产品的认同和忠诚。3建立品牌体系

建立品牌体系,就是在综合分析目标市场与竞争情况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符合产品的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对品牌的整体形象进行必要的设计、传播,使其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独具价值的地位。这个过程要重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其途径是对品牌整体形象进行设计,实质是依据目标消费者的特征,设计产品属性并传播品牌价值,从而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形成该品牌的独特位置。具体来讲,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确立关联性的品牌观点。品牌的观点如果不能够体现所能满足的消费者的需求,或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那么观点就与消费者缺乏关联性,品牌就失去了吸引力和生命力。

很多成功的品牌,不论选择的是什么样的消费者群体,它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针对这个群体,提出相关的品牌信息。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LV,就算是不知道这个品牌的名称,但也肯定看过最典型的交叉LV缩写,星星、四瓣花组合成的Monogram图纹。品牌创始人路易威登在19世纪时让LV一问世,就以顶级皮件品牌的姿态,影响当时的时尚界,成为名流绅士出门旅游必备的装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焠炼,LV以一致的风格、不变的品质向世人传达一个信息:LOUISVUITTON的所有设计,不仅是一件一件商品,更是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观点只是针对企业所精选出来的消费者,只是让这一部分消费者觉得有关联,并能够使他们偏好甚至忠诚于品牌。也有很多面向大众的品牌,比如宝洁公司旗下的众多品牌也非常成功。洗浴类产品、洗涤类产品、沐浴类产品、美容类产品等都分别根据细分市场提出相应的品牌观点。“飘柔”是“自信”,“海飞丝”是“清新潇洒”,潘婷是“靓丽”,沙宣是“时尚”等等。在推广形式上,他们针对不同的产品和目标人群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诉求,使品牌观点都与自己所设定的群体特征保持一致,在这样的品牌观念传达基础上,宝洁公司也塑造出一个专业化的日化类超级巨人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目标消费者群体相关的品牌观点是品牌最初吸引消费者并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前提。因此,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提出一个与消费者相关的观点,引导消费者的偏好,是企业在创立品牌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2)建立差异化的品牌联想。随着消费者的日趋成熟和理性,在选购产品时也更趋向个性化和差异化,而不仅仅关注价格。对于企业而言,塑造一个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是品牌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种差异就体现在该品牌所塑造的形象以及建立的品牌联想上。

塑造范文篇2

握手礼仪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

电子邮件礼仪在今天的许多公司里,电子邮件充斥着笑话、垃圾邮件和私人便条,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反而不多。请记住,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的内容应是严肃的。

传真礼仪传真应当包括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手机礼仪手机可能会充当许多人的“救生员”。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机,你多半不在办公室,或许在驾车、赶航班或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打手机找你的人不一定对你正在干的事情感兴趣。

塑造范文篇3

书中表述,所谓细节处理,就是要从自身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流程着手,通过抓好过程,导致好的结果;通过评价结果,不断改进过程,形成处理事务的良性循环。想过之后颇多感慨,回看今天我们身边,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似乎仍然还是不绝于耳。而与“差不多”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好小事。汪中求先生在书中尖锐地点中要害:“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例如三株管理上的混乱和大肆铺张浪费,凯玛特高层管理者对小问题的熟视无睹和推诿扯皮,拥有百年基业的巴林银行对违规的账户事权划分的漠视,等等,终于使他们在市场的大海中翻船落马,折戟沉沙!

由此看来,狠抓细节管理,刻不容缓。

我想首先,我们要做好服务规范和人力资源中的细节管理。注重服务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种客户挖掘维护工作,做好细节服务文章。细节其实最能体现工行员工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技巧,也最能让客户感受服务的优劣。因此,让客户对工行的服务满意,必须从服务的细节入手,站在客户的角度审视和查找服务的薄弱环节,逐个问题、逐个细节加以持续改进,切实促进网点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细节上不断磨练。还要重视产品的后续服务,使我们的金融产品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同时对人员实行细化管理,经常进行思想上沟通交流,掌握行为动态管理,合理调整劳动组合,切实做到人岗匹配、人事相宜,不断培养积聚人才。适应前台综合化、后台集中化的改革,通过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组织机构、操作流程的有效整合,挖掘潜力,促使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员工结构的优化,同时抓好执行力的约束力的强化。强化员工岗位职责落实。促使网点人员自觉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强化员工沟通和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切实提高员工严格执章、严肃执纪的意识。以人为本,塑造辉煌。

塑造范文篇4

握手礼仪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

电子邮件礼仪在今天的许多公司里,电子邮件充斥着笑话、垃圾邮件和私人便条,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反而不多。请记住,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的内容应是严肃的。

传真礼仪传真应当包括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手机礼仪手机可能会充当许多人的“救生员”。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机,你多半不在办公室,或许在驾车、赶航班或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打手机找你的人不一定对你正在干的事情感兴趣。

塑造范文篇5

(一)旅游形象的形成旅游地形象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其他因素。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对旅游形象认知的影响最大,因而可以说旅游地形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旅游地本身的各种感知元素和特色是否明显。保定自然地貌的复杂性和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决定了全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与人文并存的总特点,为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塑造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同时旅游地形象的形成和外来游客的旅游喜好、旅游后的感受也密不可分;景点的宣传力度,旅游景区的开发、管理、保护等都是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因素。(二)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对旅游业影响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以品牌为核心的竞争阶段,旅游地品牌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资产,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当今旅游开发新的趋势和必然选择。而在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旅游地形象的构建一定要突出品牌的主题。保定以“山水保定”“长寿之城”等宣传口号向公众传递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独特魅力,唤起特定市场的旅游欲望而做出旅游决定,也使人们对保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外来游客产生吸引力,促进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旅游主题形象设计旅游主题形象的设计是对旅游地整体形象的浓缩,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保定市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要紧扣“京畿重地,魅力保定”“文化古城,山水保定”这些形象定位,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旅游行业的各个环节、旅游景点的游览等。旅游者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都会和该地的旅游形象结合起来,因此旅游形象在突出特性的时候应该注意整体性,旅游主题是一个综合而又多元的整体,是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对景区的综合印象。

二、保定市旅游主题形象塑造

旅游主题形象是在固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的再塑造,可以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这三方面对保定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结合市场调查情况,表明保定在进一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同时,要深入挖掘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潜力,开展深度开发。

(一)旅游理念形象塑造即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发展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同时,理念形象塑造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保定应当用悠久博大的文化精神来塑造不断创新、奋发向上共同发展的形象和展现山川秀美的新形象。把建筑、教育、文化艺术、经济实体等融为一体,以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来吸引游客,塑造保定的旅游形象。

(二)旅游行为形象塑造旅游从业人员的讲解和接待服务是行为形象的关键部分,它是旅游者了解和认识保定的窗口。旅游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旅游形象和城市风貌,保定的旅游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展现的是保定的整体风貌,也是外来旅游者对保定的第一印象,因此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这对保定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民形象是城市旅游形象最客观真实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居民的言谈举止、文明素质、旅游意识、整体精神风貌等。居民应友好、热情地与游客进行交流,真正做到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在外来游客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的主人形象,人人都成为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载体,真实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特性和城市精神。政府形象也是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旅游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旅游活动的宣传与推广、旅游市场的调查与研究、政府的工作效率等方面。由此政府部门应逐步建立并完善旅游活动的管理体制,树立起“公正、廉洁、高效、务实、敬业”的政府形象。政府可以督促景区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制定旅游计划,加强对旅游业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视觉形象塑造视觉形象泛指一切最直观最容易被感知的看作城市旅游形象载体的物品与符号,被称作“城市形象的面孔”。视觉形象别的基本要素包括城市视觉景观和城市视觉标志两个部分,视觉塑造具体体现在建筑形象和城市格局上。第一,城市视觉景观。在城市建筑设计上应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例如城市广场、主题公园、公共文化设施、城市灯饰工程和城市雕塑等,都是城市物态文化特色的直接体现,应避免简单的模仿、重复。保定市要做好适宜的规划,突出城市景观特色,给外来游客以新的视觉感观,让人们更加喜欢这个城市。第二,城市视觉标志。街区名称、城市徽标、城市标准字体、城市象征性吉祥物、城市户外广告等都是城市的视觉标志,如保定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是保定对外展现的很好的窗口,在规划和建设中应整体把握这些标志之间的和谐和特色,形成城市独有的风格。第三,城市旅游节事。旅游节事是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它以节日的庆祝及重大活动为主题而举办,是城市旅游形象表现得好时机。这些节庆活动、体育盛事、娱乐演出、重大庆典等可以产生某种光环效应,把保定市宣传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保定还可以举办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保定美食旅游节等展现与推广自己的旅游形象。

三、保定市旅游形象传播

(一)广告传播策略电视广告:在宣传旅游形象时应加大电视媒体的宣传力度,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旅游形象广告片,在公交车或其他公共场合的屏幕电视以广告短片的形式插入,即使乘客休息放松也使游客了解了保定市的旅游景点,进而提升保定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平面媒体广告:知名的刊物、报纸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这类刊物的内容或形式有较高的认可度,将旅游形象广告刊登在这些刊物上既能获得较大的阅读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定旅游形象的认可度。

(二)公关传播策略建立信誉类,设立保定旅游主题口号,可以设立一个展现保定旅游服务和游客对各个景点满意度及感受为一体的广告。尽可能地在火车站候车室、公交车等人口流动量大的场合播放,宣传保定的城市风貌和旅游景点来吸引旅游者。节日问候类,通过在各大节假日时向公众发出真诚的问候,但不要明显的涉及旅游,从而引发公众好感和对该地的好奇心。这样也会有助于以后旅游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公益活动类,开展一些诸如道路上提醒行人注意交通安全、公交车上宣传旅游景点的同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善意的提醒人们一些注意事项等公益活动,提高美誉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旅游景点了解保定,同时也宣传了旅游形象。

(三)其他策略通过营销策略、网络媒介、亲友、旅游书籍、旅游工艺品等方式对保定旅游进行宣传,让人们以简洁快速的方式了解保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例如参加中国旅游产业节暨北方旅游交易会等活动。也可以开发展现保定景点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和城市纪念品,使旅游者把游在保定存入美好的回忆里,并能时常联想起保定这座魅力城市。这不仅有助于城市旅游形象的保持和传播,也能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促进保定旅游业发展。

四、总结

塑造范文篇6

一、公司品牌内涵

公司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单元或集团,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系统。对企业而言,产品品牌和公司品牌的塑造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有许多公司是以公司名称作为产品的品牌,如微软、长虹、TCL、金利来等,公司对以公司名称命名的产品品牌的塑造并不等于对公司品牌的塑造。公司品牌是指公司在组织层次的名称、标识等品牌元素以及经由营销活动在多重利益关系者(顾客、投资者、员工、商业伙伴等)心中建立的联想与认知的总和。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主要区别见(表1)。相对于产品品牌的内涵,笔者认为公司品牌具有如下特点:

(一)公司品牌构成要素更广

公司品牌应该潜在地包含丰富的传统、资产、能力、人、价值、优先权、本地或全球导向、公民计划和业绩表现。一个成功的公司品牌形成是基于公司愿景、公司文化、公司形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司从构成要素上是人、财、物的组合;从运行流程上有资金流、信息流、权力流、制度执行流程、业务运行流程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是广泛的,包括供应商、中间商、社会公众、投资者、消费者;从与消费者的关系上,组织是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机构,是产品或服务品牌质量的保证。

(二)公司品牌目标受众更多

品牌是扎根于顾客脑海中对某些东西的感知实体,根源于现实,却反应某种感知,甚至反映顾客的独特性。该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品牌是消费者的,借助品牌可将消费者区分开来。故而产品品牌的塑造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情感等特征而展开的品牌战略规划,如产品品牌核心价值的确定是基于消费者对品牌利益的渴求,而一种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品牌个性,要么是与消费者个性一致,亦或是消费者欣赏的个性。那么公司品牌是谁的呢?公司品牌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对公司形象的认识,还帮助公司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员工、投资者、供应商、伙伴、特别爱好者、当地社区等)形成对公司形象的认识。根据Aaker对公司品牌的界定,公司品牌的受众除了消费者,还包括与公司相关的多重利益关系者:投资者、员工、商业伙伴、社会公众等。公司品牌受众的广泛性,也使得公司品牌的塑造包含了比产品品牌更多的要素。

(三)公司品牌作用更大

公司品牌最重要的是起到了旗舰品牌的作用,公司品牌是所有产品品牌的解说符、背书人,它提供了消费者对公司所有产品品牌的信任,特别是对新产品的信任。相对于产品品牌而言,公司品牌的效用体现在它对所有产品品牌的辐射性和包容性上,中国消费者产品品牌“联想”的重要维度是企业形象。在产品品牌越来越多的今天,公司品牌是消费者信任公司所有产品或服务品牌的基础和平台,基于这种信任,公司品牌能提高产品品牌延伸的成功率,降低公司新品牌进入市场的风险和成本。即便是在快速消费品行业,许多公司在强力塑造产品品牌的同时,都会在产品品牌的传播中明示公司品牌名称,如“宝洁”所有产品品牌广告的最后都会出现一句让消费者不能忘怀的话:“宝洁公司优质产品”。

二、公司品牌个性解析

品牌个性概念的提出源于消费者将品牌拟人化。万物有灵论表明,人们为了加强自身与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存在着一种使物体拟人化的需要。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品牌领域,即是说消费者出于自身的需要,能够轻易的赋予无生命的品牌以人类的品质,并愿意将品牌视为关系圈中的重要成员,对品牌个性的评价成为消费者是否与品牌建立关系的重要依据。几种典型的从产品品牌视角对品牌个性的定义是:品牌个性是一个理想的自我;品牌个性是与品牌有关联的一整套人性化的特征;品牌个性即整体品牌形象内在的联系,它包括(但不限于)与品牌特色、标识、生活方式及使用者类型的联系,这些品牌个性联系创造了品牌的综合形象。尽管学者们对品牌个性内涵的表述不同,但我们不难总结出品牌个性的本质:从厂商的视角来说,品牌个性是指通过营销组合对品牌名称和标识,品牌文化、使用者形象、产品本身等品牌要素的价值进行提炼,使品牌具有人性化的魅力;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个性的感知、内化则建立在消费者自我概念的基础之上。厂商视角的品牌个性设计和品牌行为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个性感知往往不一致。公司品牌个性是对由高层管理者和面对消费者的雇员组成的公司整体的感知,公司品牌个性反映了价值、行动、公司员工的语言。公司品牌个性的本质与产品品牌个性并无差异,但由于公司品牌的构成要素更广、目标受众更多,与产品品牌个性相比,公司品牌个性具有一些相对独立的特征。

塑造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地铁公共艺术

根据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的《2018全球城市报告》,广州“全球城市综合实力指数”连续四年维持在71名,“全球潜力城市指数”跃升至59名。广州在多个权威榜单上的不俗表现,反映了国际排名机构对广州这座城市的价值以及发展潜力的认可,以及全球政商精英对广州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共治理效果的肯定,更意味着广州在全球舞台上的无限可能性。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如何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全方位地宣传城市品牌,进一步提高广州的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成为广州发展道路上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基于此,该文从广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地铁公共艺术。

1城市品牌形象概述

品牌是一种可视性标志,一种无形的资产与象征,具有识别、增值、促销等功能。基于美国品牌研究者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LaneKeller教授的理论,城市品牌与产品品牌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一个城市的旅游文化、地理位置、空间区域等均可塑造成品牌。就众多城市的实践经验来看,打造城市品牌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城市的知名度以及竞争力,增强市民的荣誉感与自豪感。而城市品牌的打造,是城市可视化的重要表现,在传播城市形象、弘扬城市精神、发展城市内涵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讲,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性格、地理资源、经济形态、城市景观等要素被公众与社会广泛认知、认同病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印象与象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品牌作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无形资产。打造适应城市发展的、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城市品牌形象,不仅能够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还能置换出更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效益。虽然我国的诸多城市在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城市品牌打造也逐渐得到了地方政府以及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我国城市在塑造品牌形象以及创意设计等方面仍然有不少误区,与国际城市品牌横向比较,专业水准以及技术层面均存在不小差距。鉴于此,结合城市品牌形象打造的成功案例以及城市自身的特点,开展城市品牌形象创意设计,是当前阶段城市品牌打造的重要方向。

2广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

2.1背景。广州作为我国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以及首批沿海开发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从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到IAB产业计划,广州正在全球超级城市赛道上加速快跑,成为世界聚焦创新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创新与开放是广州的城市基因,优良的环境以及庞大的市场,是广州的魅力所在。未来,广州将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借助“IAB”计划的实施,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创新集群。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该以何种城市形象完成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打造“世界的广州”,是广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2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品牌化城市是将城市的特征意象进行提炼、凝固,转化为独特的符号语言并在大众的记忆里形成固定印象标签的重要体现。如艺术城市巴塞罗那、浪漫之都巴黎、电影之城好莱坞、历史文化城市北京、园林城市苏州等,不仅增强了城市的认知与识别度,还体现着城市的内在精神品质。就城市品牌形象的宣传途径来看,公共交通设施、道路景观、建筑、街道装饰等基础设施,都是展示城市面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公共艺术下的城市品牌打造,积极探索全球语境中的城市形象推广新方式。公共艺术被誉为“城市名片”,以传统文脉作为依托,以城市环境为背景,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以马来西亚的乔治市为例,在其核心区域,星罗棋布的壁画,呈现出了独特的公共艺术,为这座安逸的小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特色,不仅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喜爱,还成为整座城市的重要文化品牌。在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承载、传播城市地域文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即是地铁公共空间与艺术的结合,如伦敦、巴黎、莫斯科等国际城市,借助地铁公共艺术,开拓了一条体验、接触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性,开始将地铁空间视作城市坐标体现的基点。2.3城市品牌塑造视角下的地铁公共艺术。作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历史名城、山水之都,要打造与经济快速发展趋势以及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的城市品牌,就必须重视公共艺术这一重要的载体。当下的公共艺术,在要求“艺术性”与“公共性”并存的情况下,对“公共性”也做出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即强调公共艺术作品与人的活动之间的互动性。换言之,公共艺术的艺术价值体现应当更加地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而地铁则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国内外的诸多城市在探寻地铁公共艺术与城市品牌塑造之间的平衡点这一问题上做出了诸多的尝试,如北京地铁站点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在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交通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杭州地铁站点的饱含艺术气息的石凳,给市民、外来游客展示了一幅幅杭州美景;莫斯科地铁站点中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艺术宫殿,集中体现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风貌。面对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文化中心这些标签,广州该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地铁公共艺术,传播其城市品牌形象,是当前形势下广州发展与城市品牌打造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认为,虽然广州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如千古商都、海上丝绸之路主港、花城等,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以及激烈的竞争态势,广州的城市形象品牌塑造与推广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处以及新旧时代转折点的广州,很难用一个响亮、简洁的城市形象品牌概括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虽然与北上广深同列,但提及广州,人们印象最深的,大多是广州的美食。北京有政治中心,上海有时尚大都会,深圳有年轻的高新技术,而广州的名片,仿佛并不清晰。在2017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上,奥姆尼康集团前副总裁蒂姆•洛夫坦言,广州的名片,就是这里鼓励商业发展的环境。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不得不去的理由,这个理由,即是这座城市的名片,而广州的名片,就是融入城市血液的商业文化。而广州的商业文化,亦是这座城市始终保持其竞争力、跻身国际城市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来看,商业文化或许可以作为广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一大主题。在全球的所有城市中,广州是唯一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型城市,而作为时尚大都市的上海,开埠时间也不过一百余年。论地域特色,商业文化无疑是广州这块土地的最大特色。倘若在地铁公共艺术中,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广州的商业文化,无疑是这个千年商都最好的诠释。在繁荣的商贸业下,广州的第二产业同样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多个风靡市场的汽车品牌,已试验完成的亿航无人飞行器与马智行无人驾驶汽车,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都展示着这座城市持续繁荣的第二产业,而“IAB”产业发展计划的与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广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讲,创新是广州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关键词。在党的的报告中提到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与广州城市形象塑造以及城市品牌传播的定位、发展之间有着极高的契合度。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国际交往史的名城,广州的创新始终融于这座城市的血液和基因之中。基于此点考虑,地铁公共艺术的创新,是能体现广州“基因”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宜居”仿佛是广州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代名词,作为一座沿海的港口型城市,广州拥有最好的地理环境,甚至放眼全球,广州也是少有的“福地”。众所周知,台风、地震是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可让一座城市多年积累的成果毁于一旦,尤其是沿海地区,面临极大的风险。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台风的侵袭,而广州却很少受到台风的直接侵袭。两千余年来,广州一直处于三角洲的中心枢纽位置,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水系以及独特的河口系统,背靠宽厚的山体、陆地,面对广阔的海洋,同时坐拥我国第三大河流珠江出海口。背靠大山,面朝大海,中拥珠江,是广州优越地理位置的真实写照。除了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广州的强大还源于生命力极强的草根文化。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一个广州人,而广州骨子里的包容,更是深藏于民间。广州开放、包容的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广州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方式。作为广州与生俱来的文化,广州的开放、包容与优越地理条件的综合作用,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宜居之城。基于此点考虑,将广州的开放、包容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之中,体现广州的宜居性,似乎也是广州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广州的商业文化、创新意识、宜居特性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特色,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广州今日的发展以及繁荣。而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更是离不开这些重要的因素。从这一点考虑,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广州鼓励商业发展的商业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及舒适宜居等主题,将为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以及传播提供重要动力。

3结语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是当前形势下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尤其是针对广州这类国际化城市。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掘城市自身的特色与魅力,借助地铁公共艺术等承载形式,实现品牌形象的打造与传播,对城市的发展与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张婷.当代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形态发展及演变[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7,33(2):6-10.

[2]孙佳娜.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塑造范文篇8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营销陕西安康

一、引言

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项目进行评价,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了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都是知名度高、评分赋值大的“特品”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开发,对不属于传统观念中“优质”旅游资源及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然而,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积极进行旅游开发。那些相对来说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尚未被开发或只是“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缓解珍稀自然、文化遗产遭受的旅游压力,丰富旅游产品品种,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一、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适宜的,不最满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许春晓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定义为“在特定地区内,没有部级和世界级的知名风景名胜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的丰度和密度均不够,难于形成优秀旅游产品的现象”。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属性,马耀峰等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体要素,是地貌、气象、水体和生物中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部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而人文旅游资源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事物。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特定地域内的分布是不均等的,存在优弱丰疏的差异。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存在这样一大批自然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比较明显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我国西部很多贫困地区,长期交通不便,区内工业发展缓慢,人文遗址遗迹较少,但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这是其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属性,本文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定义为,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条件所限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不同,拥有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人文旅游资源特征不明显、优势不突出,暂时难以形成特色旅游形象及产品的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相对性、普遍存在性和可演变性的特征。随着当地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科学的旅游规划导引下,凭借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创新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经过成功的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也可成为旅游资源优质区。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旅游目的地形象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对于正待开发或已在开发中的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更需要以真实、独特、充满感召力的旅游形象驱动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区域文脉、地脉是区域自然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鲜明地展现了区域旅游的特色,旅游形象也会因区域文化差异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匮乏和特色不鲜明,难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深刻人文内涵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文化资源具有延续性、动态性、可创造性、非独占性的特点。MommaasHans从增强地点的身份、吸引力和市场地位,进行革新和创意,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民族主义探讨了文化产业集群策略,对文化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基于工业遗址改造利用而兴起的北京798艺术区,现已成为京城令人瞩目的新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可通过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结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将其融合进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发展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旅游营销,并逐步向旅游资源优质区演进。

四、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发展策略——以安康市为例

1、安康旅游发展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在秦巴山地之间。秦巴山地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山地垂直高度大、气候复杂多变,森林垂直带谱明显,汉江从西向东纵贯全市,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格局使这座山水之城独具特色。长期以来秦岭巴山阻隔造成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目前仍为部级贫困地区。与分别以秦汉唐历史文化遗迹著称的近邻西安、咸阳等和以楚汉文化历史遗迹见长的湖北武汉、荆州、陕西汉中等地相比,其“秦风汉韵楚文化”的自我文化定位形象相形见绌。1983年安康曾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几乎摧毁安康古城,原县城内历史文化遗迹和陕南小城建筑格局饱受灾难。然而其山、水、林特色突出,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原旅游形象模糊,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链短。2007年国内游客为206万人次,旅游收入7.21亿元,国际游客8000人,旅游外汇收入144万美元。在周围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汉中等具有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屏蔽下,亟需独特的旅游形象和产品发展。

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并非旅游发展的唯一保证。目的地可进入性、交通容量、空间节点分布同样重要,而旅游开发反过来也会促进目的地交通环境的改善。如与安康毗邻的汉中市,在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获得了旅游发展的良机,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5.9%。安康旅游面临的机遇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康高速(包北高速川陕段)、十(十堰)天(天水)高速、襄渝、阳安铁路将相继建成和安康至湖南常德铁路专线、西康二线铁路也已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这将会有力地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整合、创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氛围是蕴涵在一切环境与气氛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特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城市文化氛围是某种城市心理的形成并起作用的过程,是弥漫于城市空间的社会气候。与西安、汉中、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相比,安康可供旅游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安康这所陕南小城具有浓郁而独特的茶文化、酒文化、娱乐休闲文化;多元、移民文化融合形成兼容并蓄以及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下安于现状、淡定悠闲的城市气质;汉江穿城而过的浪漫氛围等因素交织出安康特有的休闲旅游文化氛围;“灯红酒绿”的汉江两岸将成为最令休闲度假旅游者留恋往返的景观和旅游亮点。要力争塑造出区别于忙碌、拥挤的现代大都市的独特旅游形象——保留小城市素有的恬美、浪漫和独特魅力,承袭传统地方文化渊源,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化符号。如以传统的汉剧、陕南民歌、陕南民俗、文学、书画等艺术创作、文化元素打造陕南风雅之城;修建或修缮各类博物馆、电影院、剧院、名人故居、地方传统建筑民居、画廊、特色街区等使之成为这座风雅小城的文化标志,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在这座素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中交汇融合,通过休闲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3、旅游形象塑造

旅游形象指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得到的,目的地旅游资源、服务产品与项目、管理体制与水平、设施体系、交往经历与态度的综合感知,是吸引旅游者做出前往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者所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对他们的质量感知、游后评价、口碑宣传和重游意向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旅游形象策划的关键在于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文脉、地脉的准确把握和提炼,对旅游者的需求、购买决策、消费行为等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意境地图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提炼目的地旅游特质并从周围旅游竞争对手的同质旅游产品和形象屏蔽中脱颖而出。以语言口号、理念、行为和视觉等形象设计表达出来,由理念内涵、行为系统、传播感觉系统、风情塑造、核心区塑造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复合形象系统。通过旅游形象口号向公众传递,向旅游市场宣读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独特魅力,唤起特定市场的旅游欲望进而做出旅游决定。

在缺乏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形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制胜之道是“串联”目的地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组合旅游产品,塑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形象,提高目的地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如新西兰成功塑造的“100%纯净的新西兰”(100%pureNewZealand)和“世界探险之都—皇后镇”(World’sAdventureCapital)的独特形象。安康形象塑造基础是秦巴汉水在安康境内构造了良好、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汉楚等多文化、多地域移民文化大融合的人文底蕴。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安康旅游总体规划》,将其形象定位为“水舞秦巴自然安康”,一个宜游、宜居、自然,兼具优美山水自然风光和休闲格调的旅游胜地呼之欲出。根据这一旅游形象定位,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横向串联起来,形成纵、横交错而又相互关联的立体的旅游产品网络结构。自然真山水的安康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为安康从周围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汉中等旅游形象屏蔽下突围。

4、营销策略

RyanandGu认为在旅游景区私有化发展趋势下,旅游形象已成为目的地营销者的首选产品和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需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统一的独特形象。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旅游营销更应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营销合作,建立紧密的营销网络,统筹构建、运行,由形象塑造、产品设计、包装、传播与管理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协调、整合旅游地营销要素,培育统一和谐的形象系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佳营销传播影响力。

安康旅游营销可采用“旅游整体营销+核心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模式,将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通过广告、公关和形象推广活动、销售奖励、节庆活动、事件营销、网络营销、面向旅游市场和旅游中介商的直接营销等,针对特定目标市场,宣传真实、独特、充满魅力的亲山近水、自然健康、浪漫休闲的旅游形象,传达一致的旅游产品信息,实施对目的地的全方位推销。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安康、汉中两市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与旅游合作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8JK001。)

【参考文献】

[1]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1).

[2]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依附式开发”论[J].旅游学刊,2005(1).

[4]罗艳菊: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9).

[5]罗艳菊:城郊型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探讨[J].江苏商论,2006(4).

[6]唐文跃: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初探[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

[7]隆学文: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12).

[8]李东和、赵玉宗: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

[9]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1).

[10]ChrisRyan、谷慧敏:旅游业对北京互通的社会影响—以环境变化为例[J].中国旅游研究,2007(6).

[11]崔晓明、ChrisRyan:安康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6).

[12]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与开发[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3]王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4]雷国雄: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5]MommaasHans.CulturalClustersandthePost-industrialCity:TowardstheRemappingofUrbanCulturalPolicy,UrbanStudies[J].2004,41(3).

[16]孙根年:安康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商业研究,2005(18).

[17]http:///Article/ndgb/200804/825.html

[18]王伟年: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9]沙莲香:北京人文环境与城市文化氛围[J].北京社会科学,2004(1).

[2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1]崔晓明、张红:安康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1).

[22]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4).

塑造范文篇9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还可以称之为文化管理。因为今天的员工思想意识活跃,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员工用头脑去工作,创造性地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不断优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外,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

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用权整个企业上下团结;

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

5、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底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我国企业文化常见错误有:

(1)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优患意识,严重者可能离心现象严重。

(2)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领导人的噤若寒蝉的情况。

(3)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种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笾的工作精神。该类企业员工表现多数都激昂澎湃,但可能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另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抑制了人的个性,在企业中只重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生产观念下产生的“集体主义”,难以形成企业的内聚力。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急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二、我国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按行业划分,可分为攻坚型文化,强人型文化、过程文化和拼命干、尽情玩文化等四种,各自特点如下图所示:

高风险,反馈慢(攻坚文化)石油、航空仔细权衡、周密策划、深思熟虑、有远大志向高风险、反馈快(强人文化)广告、影视、出版坚强、乐观、进取心强

低风险,反馈慢(过程文化)银行、保险、公共事业注意过程和细节、遵纪守时、谨慎周到、稳定保守低风险,反馈快(拼命干、尽情玩文化)房地产、批发、餐饮服务周到

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如低风险、反馈快型行业中的企业文化要体现服务周到的特点,像商场则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再如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应不一样,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过程。因此,企业在选择核心价值观时,应认真分析研究人的因素。

再次,是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例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并非主观有意决定,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企业员工和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

2.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

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

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4.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塑造范文篇10

一、实用性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大多孕育于民间艺术,是在生产、生活等民俗活动之中孕育产生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最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对传统造型元素的衍生发展形成了双重制约。中国传统造型元素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其衍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机的将意象内涵、表象形式和制作表现技法等因素与造型元素的实际运用联系在一起,它的实用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得到较为突出的表现。这一特征不仅仅表现在造型元素形态上,在造型元素的风格上实用功能倾向也十分强烈。以剪纸为例,民间剪纸的艺术造型元素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表现出受存在目的制约的依附特性,不同的用途以不同的形态出现。窗花是剪纸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实用性特征要求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形式上必须适合窗格的形状,必须考虑到透光性的功能需求,从而形成了剪纸强调适合、镂空的造型的形式意识特征,在视觉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的审美效果,造型元素虚实相生、阴阳互补,给人错落有致的视觉审美享受。团花则是剪纸艺术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适应窑洞顶部的造型的实用性特征影响下,其造型采用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表现形式,从视觉上给人营造饱满灵活的视觉感受,更显构图上的装饰性。从总体上来看,传统艺术的诸多造型元素中,许多造型的形式样式都被打上了实用功能的价值烙印,在造型过程中受到实用性功能制约。

二、完美性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崇尚完美。中国传统的朴素哲学观形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造型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完美呢?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完,即是指外在视觉表象形式的圆满、完整;美,即是指内在蕴涵的意象境界的美好、美满。对于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从现有的发掘出的原始艺术造型中我们可以发现,崇尚完美的造型观念在原始先民们创造的造型艺术中就被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原始先民的艺术审美观念中,人的造型不论正面侧面,双手、双腿、五官等,都应该要完整的表现出来。这种对传统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艺术追求,在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传统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上,民间艺术家利用“互不遮挡”的艺术造型法则来进行艺术创作,追求对人物、动物等造型元素的完整结构的完美表现。不同于西方的造型表现理念,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观念,在追求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民间特有的时空观念为基础的特殊造型手法。民间艺术家们通过对创作对象的长期接触观察,形成了对物象的全面深刻的认知,在二维的画面上通过特殊造型手法表达对物象的由表及里的多维的感性理解。传统造型元素对完美性的追求,不仅仅表现在对造型视觉表象的求全,同时对于美学价值在造型元素中的体现也有执着的追求。在传统艺术元素的创作上追求完整与美好的有机结合,在外在视觉表象形象与内在意象境界上达到审美观念的和谐与统一境界。这种质朴的哲学观念、内在的思想蕴涵和直观的审美需求,在传统造型元素中被以独特的手法表现塑造表现了出来。如在民间剪纸中通常在水果中把籽剪出来、在动物身上装饰花卉等。但是,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对于完美性的追求,从不拘泥于一般的生活现象,更不是对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刻。传统造型元素的创作者在追求完美的造型效果的过程中,不断突破常规,不论是外在的表象形式还是内蕴的意象境界,创造出独特的造型艺术符号,形成了传统艺术博大的造型元素库。

三、象征性特征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象征性是传统造型元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象征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在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中被广为运用。在传统造型元素中的象征性的表现手段,主要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具有一定指向特征的具体形象,用来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造型手法。象征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它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意象境界隐藏在一定的物象后面,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知性和共通性,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所共知的指向性外部特征。荣格在《分析心理学集》第二卷中曾经指出,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的方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域之中的现象。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中,造型元素的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的造型元素在其外在的表象形式背后,都有深刻的象征寓意蕴含着,这些具有明确的符号化特征的造型元素,借助比喻、暗示的手法深刻诠释了其内在蕴涵的象征意意。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象征表现的手段有很多种,谐音手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象征手段。在传统造型元素中通过画面的构成元素组成的吉祥寓意的谐音,来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用三只羊和太阳的组合来表达三阳开泰的吉祥寓意,用喜鹊站在梅花枝梢的组合表达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等。在我国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元素宝库中,像这样的利用谐音来表达对吉祥愿望的象征寓意的例子还有很多,形成了传统艺术造型中的独特元素符号。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喻意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象征手法,如用石榴喻意多子,用并蒂莲等喻意夫妻恩爱等。传统造型元素的象征性还通过一些独特的符号加以体现,利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固化的形象符号来表达象征,如梵文的万字符号、佛家的盘长符号以及方胜、古钱、如意头等。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传承发展的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传承衍变发展的过程中中,人们借助谐音、喻意等象征手法来表达对吉祥愿望的向往,从而创造出了众多的具有深刻内涵的象征性造型元素。这些造型元素蕴藏的深刻内涵,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寓意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传统艺术造型中重要的造型元素。

四、概括性特征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概括性。以概括性的手法进行元素造型,展现物象造型的自然本质,塑造质朴的审美风貌,是中国传统造型元素最常见的造型手段。概括造型元素最突出的造型手法是对原始物象的大胆取舍。“所谓取:即夸张、提炼;所谓舍:即省略、简化。”传统造型元素造型活动中的“取”,主要是指在造型活动中通过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充分利用夸张变形、提炼归纳等造型手法进行造型元素创作的过程。夸张在传统造型元素是最常见的造型表现形式之一,是传统造型元素重要的塑造物象特征的造型表现手法之一。传统艺术家们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理解,提炼出造型元素的原型符号,利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对这些原型符号加以改造、修饰,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规范的有意味的造型元素的形式。比如武强年画对于门神造型的创作,在参照现实人体结构比例的基础上,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将人体比例进行缩减变化,在身体结构上进行横向拉宽的夸张,使得人物变为四头身。夸大的人物头部造型突出了人物的粗眉大眼的神形特征,厚重的身体又能够营造出厚重如山的力量感。同样的造型手法也出现在剪纸、布偶等传统造型中。而“舍”作为传统造型元素造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造型活动中对造型元素符号细节的精简省略,通过对结构的简化表现来塑造物象形态,着重于对造型元素内在的神韵气质的追求,而在造型上的形似则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舍”的造型手法从其外在视觉表象来看,主要表现在造型物象主体的突出,而对物象的繁琐细节则有选择的进行了省略处理。在传统艺术剪纸中表现尤为突出,只注重大轮廓而省略细微部分。

五、抽象性特征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特征还表现在造型的抽象性上。在我国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元素艺术宝库之中,有许多的造型元素都是用抽象性的造型手法来进行视觉表象的塑造的,尤其是在传统的纹样主题中,很多都是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的。这里所说的抽象与西方当代的抽象艺术表现不同,我国传统造型元素的抽象性表现是建立在实际客观生活的基础上的,是在对实际的造型物象进行深入观察研究的前提下进行的再现性造型表现活动。这种抽象性表现形式在造型元素中的应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不论是在原始的彩陶上,还是在留存下来的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都出现了大量典型的抽象性造型元素,比较典型的诸如圆点纹饰、三角纹饰、旋涡纹饰、网纹和绞索纹饰等,这些现存的大量的几何纹样纹饰都是抽象性的造型表现。景颇族的织绣图案、苗族的织花、土家的织锦、木刻年画等都有大量的抽象几何形纹样造型元素。以抽象几何方式造型,是原始心态与造型观念的消化与潜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