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4:30:10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范文篇1

随着数字信息的激增、数字化环境的形成,广大用户日益依赖数字资源和网络化服务。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日益受到重视,是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应用性部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200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对于推动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问题分析

2.1标准问题

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数字信息被非法变更与破坏,另一个是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真实可读。前者,IT界极为重视,国内外已开发了不少技术产品来防范非法变更与破坏数字信息,只要技术措施与管理手段科学地融合,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然而,对于维护数字信息长期有效读出,全球范围都在研究与努力,但至今仍在探索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涉及的问题太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标准问题。标准是缓解技术更新与数字信息读出矛盾的一剂良方,但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某些标准,特别是行业标准严重滞后;二是完全按照标准操作,目前还有难度。制定标准应当广泛地征求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意见,但现在有些行业标准的制定,仅仅是少数人在撰写,有些甚至是闭门造车,使指导与规范大家行为的标准严重滞后于国际发展水平。三是现实工作中存在标准兼容与选择的问题,如甲软件与乙软件都是符合标准的,但甲与乙又各有特点,这个特点就不在标准范围之内了,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应当以哪个软件为主。如果以甲软件为主,则乙软件形成的非标准数据,或另类标准特色信息就要向甲软件形成的平台上迁移。因此,作为被保存的数字信息应当采用最稳定的技术与通用的标准归档,与相关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相互兼容,这也是我们首先应考虑解决的问题。

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标准化试图以某一为公共接受的标准来进行数字资源的存储、描述、组织与检索,其中OAIS参考模型是一项重要内容。OAIS是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与美国太空数据系统委员会(CCSDS)联合制定的标准,规定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术语、概念和参考框架,确定了一个存档系统的基本功能,提出了一个管理数字对象和信息包的信息模型。在一致性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了众多存储项目遵循的标准,被广泛的用于开发保存工具和存储系统。

2.2管理问题

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管理是从整体上进行宏观规划、组织和控制,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基础与保障。内容主要包括:保存政策、责任体系及合作机制、知识产权等。保存政策是有效实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管理上的保证,内容应该涉及技术、组织、人文、法律、权益管理等方面,还应该包括国际国内合作、商业运作、相关者培训、质量管理和审计策略等内容。对于保存目标,许多专家认为基本的选择标准是首先保存那些容易丢失的、与未来有关联的、有重要价值的数字资源,保存重要的科学数据,特别是“原始数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不仅仅是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献机构的职责,内容创造者、出版商等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有效实施长期保存,需要数字对象生产者(如科学家)、提供者(如图书馆)、传播者(如出版商、网站)等之间相互合作,需要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需要国家、国际层面上的合作。另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还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在制定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时不仅要考虑版权法,而且还要考虑相应软件版权保护问题。目前数字资源所有者主要通过许可方式授权合法用户使用数字资源。如果我们希望长期保存这些数字资源,就应当在协议中增加“永久保存”条款。进行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如果未获得版权所有者的许可,也没有法律“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条款的支持,就很容易触犯知识产权法。如何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种值得推荐的管理模式是合作管理。其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助于从长期保存协作网整体上协调组织,形成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布局的合理性。具体来说,在学科内容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保存,避免因信息缺乏造成某些内容方面的遗漏;在地理分布上,避免造成服务提供的死角;在经济和技术保障力度上,避免长期保存责任者与数字资源对象组配的失误等。其次,借鉴以往和他人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尽可能使自己在长期保存决策制定和方案实施中避免某些失误。第三,展示数字资源发展现状与动态、长期保存发展现状与动态,帮助管理协调者、具体责任者等进行对策研究和制定等。合作管理的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数字资源管理流程来实现。

2.3数字资源存储介质的选择问题

数字媒介的倍增性使信息时代的数据量成倍增长,而数字媒介的高创新性却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不断涌现。这使得数字信息存储的热点将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选择存储介质高效地对存储资源进行管理。存储媒体的好坏是影响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一大因素。因此要保证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就必然涉及到存储媒体的选择问题。

目前,我国仅有一个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对长期归档保存的文献媒体选择进行了推荐,“本标准推荐采用的媒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式光盘、一次写入光盘、硬磁盘、可擦式光盘等。禁正使用软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媒体”。除这一标准外,国内尚无其他有关数字存储媒体选择的推荐意见。然而,这一标准仅仅只是对长期归档保存的数字对象的媒体选择进行了推荐,对广大数字信息产生部门和文献保存部门保存各类数字信息资源的媒体选择尚无参考意见。而且在现实工作中,存储媒体种类纷繁、标准不一的现象较为严重,存储媒体的质量也难以保证,这势必影响到数字信息的保存与有效读取。

选择数字信息存储媒体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相关的国际、国家标准或推荐意见、数字信息的生命周期(产生、利用、归档、删除或永久性归档保存)、存储媒体的自身因素(媒体寿命、存储容量、系统独立性、成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如保存目的、效益、经济承受能力)。笔者认为,媒体选择标准不是绝对的,机构在选择存储介质时,既要考虑到符合标准的数据保存要求,也要权衡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基于以上考虑因素,参照1999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政府颁布的有关数字介质选择的指南,提出如下参考选择方案:

(1)直接存储器介质直接存储器介质是数据产生后直接进行记录的介质。这类介质极多,应视数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加以选用。对于重要业务数据,5.25英寸的MO光盘,记录数据比较稳定,更适于作为这类重要数据的存储介质。目前,我国金融、保险、电信与政府部门等广泛使用MO光盘库进行重要数据的存储。WORM光盘适于数据量不大的记录的录入,WORM磁带适于数据量很大的记录的写入。对于普通业务数据,硬盘、MO盘都可以作为记录介质。

(2)备份介质对于海量数据备份介质,磁带存储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易使用和相对投资小的备份方式,其容量大,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备份大容量的数据,并可十分简单地对原有系统进行恢复,因而磁带是备份大容量数据的理想介质。对于数据量较小的文件备份,自动光盘机、自动光盘库以及硬盘等存储设备都可用来备份数据量较小的、访问频率较高的文件。与硬盘备份相比较,光盘能提供比较经济的存储解决方案,并且容量相对较小。备份大容量数据时,所需的光盘数量极大,将增加存储费用与管理难度。活动硬盘作为备份介质使用的较多,它比光盘具有更多的有利于活跃数据的读写的优势,如读取数据更快等。我国军队、金融等几个较大的需要保密的行业,对于重要的核心数据均使用可移动硬盘备份。可移动硬盘易丢失数据的弱点使它不能用作长期存储数据的介质,只适合于备份当前重要数据,并短期保存。对于档案数据的备份,可考虑使用WORM磁带或WORM光盘。对于部门数据的归档备份介质,MO光盘、CD-ROH光盘以及可擦写磁带都可以考虑。(3)档案数据存储介质WORM盘、WORM磁带都可以考虑作为档案数据存储介质。

(4)用于数据交换的临时存储介质一般说来,软盘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便于携带的特点,可作为普通计算机用户交换数据的介质,但其不稳定性,不适于作为重要数据的交换介质。相对而言,CD-ROM、活动硬盘以及U盘等更合适。

2.4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技术问题

对于数字资源,必须采取积极的维护和保存措施,否则等到媒体开始老化或技术已被淘汰再去恢复将为时已晚,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保证数字信息的长期读取涉及到很多方面,既有技术因素,也有非技术的,如政策、标准、资金、人员、管理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整套保存数字信息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保存数字信息的关键技术方法主要有:

(1)迁移(Migration)迁移是目前实际运行中使用比较成熟和频繁的方法。为保证当前存储的数字信息总能被当前系统读取,采用数据“迁移”的方法,持续地将数字信息从旧的软硬件环境转换到新的计算机环境,是一种随着技术变化定期改变信息格式的处理过程。例如,把Wordstar文件转移到WordPerfect格式,再依次迁移到Word3.0、word5.0、word97、word2000、word2003格式,这样随着软件版本的新不断地进行迁移。迁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字信息从种类繁多的格式下迁移到当前广泛使用的几个标准格式中。二是将数字信息从稳定性低的媒体迁移到稳定性更高的媒体上,从对软硬件环境依赖强的格式迁移到对软硬件环境依赖程度低的格式下。但在迁移中可能会破坏文件的原貌、格式、结构、甚至是内容,所以在迁移过程中要格外小心。

(2)仿真(Emulation)仿真与迁移都是为了解决数字信息的读取问题,但与迁移不同,它不是着眼于信息的格式,而是关注读取信息的应用软件环境。所谓仿真就是制作一个仿真器,模仿数字信息产生时的软硬件环境,使数字信息能够以原始状态重现,而不管现在的技术环境如何。仿真法不仅能使在过时系统上形成的数字信息以原始面貌(初始格式、版面与内容等)显示出来,其功能性也随之得到保护。因而仿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有助于保护、辨认那些极大依赖特殊硬件与软件而又无法在新、旧技术平台间进行迁移的数字信息等(如超文本、多媒体等复杂文件)。仿真被视为理想的保存策略,但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仿真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没有真正的可操作的系统能投入使用。

(3)数据再造(Resume,数据恢复或数据考古)是从原始的字节流中恢复数字资源的原貌,并保证数据资源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数据恢复包括数据灾难恢复、数据格式恢复等。数据恢复是具有技术挑战的技术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经无法获取数字资源的原貌,就无法评估数据恢复的成果。因此在正常的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过程中,不赞成使用这种方法作为长期保存的技术方法,而是采用更为实际的运作方法。该方法仅在其长期保存方法无法发挥作用时使用。总之,确定某种方案是否适用,需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实用性和合理性。

2.5数字信息的安全问题

数字信息日益增多,较易受到干扰和攻击,给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带来严峻的安全问题。具体实施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采用社会法律、法规手段,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和规则。(2)加强用户认证。用户认证在数字信息的安全中属于技术措施的第一道大门,主要目的是提供访问控制和不可抵赖的作用。用户认证方法按其层次不同可以根据用户持有的证件、用户密码、用户特有的生物特征三种因素提供认证。(3)授权,这主要为特许用户提供合适的访问权限,并监控用户的活动,使其不越权使用。(4)加密,加密是信息安全应用中最早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数据通过加密可以保证在存取与传送的过程中不被非法查看、篡改、窃取等。(5)审计、监控和数据备份。保证数字信息的安全,重要的是国家或部门应当制定一个备份机制与规范,对记录的备份规范时间要求、格式要求与份数要求予以规范,并给予财力的支持。备份规范也要考虑不同的工作环境,例如信息中心就应当要求进行时时备份,以防当前数据的丢失。对于数字记录保存部门,应当规定定期备份。

数字资源范文篇2

教学点是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的缩影与结果。教学点不是建制小学,成建制小学是一至六年级,如果只有一至三年级或一至四年级就是教学点了,现在很多村小就是如此。因而,笔者认为,教学点亦即不能形成完全建制的小学,它仅具有小学若干年级的不完全小学。教学点是农村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与中心校、完小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学点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我们应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它、引导它,让它为农村教育出力。

二、什么是数字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多样性———多媒体/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工具性———可以作为认知工具,探究知识、构建知识。

三、教学点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资源匮乏。英语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电视机与DVD机、录音机(配套磁带)。远程教学点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语音室。2.师资紧缺。根据资料显示农村中小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师不到25%,教学点的英语教师师资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英语教学只能采用:一是中心校或相邻教学点的教师蜻蜓点水式地“走”教;二是非英语专业教师兼职,兼职英语教师一般都担任一个班级的“包班”教学,教学任务极其繁重。3.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当前,农村教学点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一名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进教室上课的“古老”模式。只注重知识灌输,死记硬背,缺乏英语这种交际语言的交际场合和情境,忽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这种“哑巴”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是“不喜欢”或“厌恶”。教学点的英语教学质量低下,严重制约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数字资源在教学点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数字资源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信息技术;数控加工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先进制造领域大国工匠的摇篮,数控加工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中一个常见专业,主要为社会输送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等方面的人才。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都将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为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而我们今天想要科学地引入这些教学方式,就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能够从新的教学方式中有所收获。

一、传统课堂对教学的限制

(一)纯粹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是有关数控专业理论的重要教学。学生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对其以后专业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纯粹的理论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过于抽象,让学生难以直观地去把握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挫甚至放弃学习。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中直接进行理论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加重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抵触心理。(二)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的接触是比较有限的,虽然学生的实践课,可以通过进入一些企业进行参观或学习来实现,可是这样的学习是蜻蜓点水式的,不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这会造成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不能看到更多更广阔的企业实际操作情景。如果学生一直以一个狭窄的视野去看待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那么其职业发展也不会走得长远。

二、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新型数字化资源的一大特征,就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将许多信息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应用数字化资源,我们可以将教学的范围扩大,拓展学生的认知疆界。(一)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接触到实操。在数字化资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创造出许多可以与现实进行交互的软件。这其中就包括虚拟仿真技术所衍生出的软件。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会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使得理论与实践被时间和空间阻隔。然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在理论课堂中听取了理论知识后就直接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同时,在这种虚拟仿真技术下,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进入学校的设备加入虚拟仿真软件中,让学生同样也能够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运用数字化技术模拟数控机床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图1数字化模拟数控机床实操教学这样做一方面,我们可以提高学生操作的频率,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杜绝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实践操作中会带来的一些危险。(二)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如今我们教学中的电子设备早已接通了网络,这使我们的课堂不再孤立,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进行连线。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便利,我们可以为学生开拓视野。如图2所示为通过网络技术把工作现场引入课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与一些企业进行联系,每当上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企业的生产流程,让教师直接通过网络直播来为学生讲解生产流程中的具体内容。当教师遇到一些教学上的难点时,还可以直接邀请企业相关员为学生进行连线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视野将被打开,不会仅限于学校教学小天地,而是将自身的眼光放到整个行业、社会中去。(三)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课堂互动。在我们理论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会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加强课堂互动。为了丰富课堂互动的内容,加强课堂互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运用多方面的材料印证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与其他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的学习氛围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学习,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

数字资源范文篇4

关键词:国土规划;数字档案;数据挖掘;创新改革

数据爆炸和知识匮乏逐渐成为了目前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动产登记业务的持续性增加,使得国土规划档案方面的数据也呈现出海量增长的趋势,而原有的数据库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全新的数据容量,会出现检索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1]。而为了进一步优化档案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源的价值,则务必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其中,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作为可以有效提高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的重要技术水平,可以提高其规划的文档信息服务质量,并有效改善用户体验效果。

1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的形成

基于全国范围的角度,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兴起以来,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果,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阶段,首先是档案管理启用阶段兴起于新世纪,当时是采用计算机操作,能够取代传统手工操作方式,也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的雏形。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有效减低,更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目前数字的安管发展中相对前期的阶段。开始于2007年,在这一时期,随着土木工程土地调查和矿产资源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再加上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推进,使得国土管理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档案数据。若是仍然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会加大难度和人工力度,而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国土部门也建立了集中管理分散应用信息共享的管理机制,打造了现代化的数字档案馆,实现了数字化资源共享化传输网络化等一系列的发展模式,从此有效开展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总的来讲,由于当前许多地区政府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视程度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有所提高,也说明了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规划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2]。

2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发展可行性

2.1基于技术角度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发展势在必行,语义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也为国土规划的数字的按资源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3]。其中,语音技术作为数据挖掘可视化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类型,能够方便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的数据变得更加丰富开拓,并且进行万维网环境中大数据的处理,基于文本数据的角度,这种数据挖掘的方式也能够有效提取独立于用户信息需求的一系列档案以及其中隐含的知识内容。出厂格式化的体系基于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等一系列先进的手段,可以将非空间非数值等信息加以转化,形成具有交互类型的更加丰富的视觉形式过程。而截至目前,关于语义技术数据挖掘信息可视化等一系列内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并且逐渐成熟。也产生了相应的成果。而目前我国国土规划数据档案资源方面的语义分析数据挖掘和可视化仍然处于起步的角度,但是有着较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4]。

2.2基于资源角度

由于目前我国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与日俱增的数据说明了,若是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不可行的针对这一需求,在地理信息获取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深度挖掘现有档案管理储存空间的空间,数据深度和广度至关重要。由于数据量激增,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爆炸时期,而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具体来讲是指国土规划部门给予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图片文字声音实物等一系列的历史记录。Er市级的国土局档案资源会分为文书档案专业档案科技档案等,不同的类型截止在2018年12月份已经有许多城市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中数据呈现出明显发展的状态,也为档案资源的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5]。

2.3基于思维角度

由于互联网思维来积极推动国土规划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升级和重塑至关重要,在当今,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的体验为主,在资源上以凤玉来代替稀缺。基于传播的角度上,会以互动来代替单项和传统的模式,基于互联网和档案管理相结合的成熟体系下,助力档案管理服务理念的革新,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抓住机遇,致力于推动用户体验的优化和升级,对现有的国土规划档案管理结构加以全新的优化和调整[6]。

3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设计

3.1设计思路

为有效地实现我国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挖掘和可视化进程的又好又快发展,则务必要率先完成原始数据方面的挖掘和分析关联等一系列的工作,确保后续工作有效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除此之外,一空间可视化的技术内容,对于所检测到的国土规划资源进行重新的梳理分类,更能够有效察觉数字的安装出现中各种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例如采用用地描述关键特征快速识别等,更能够建立起基于主题分类典型问题,以明确的案例方式进行模型的描述,或是充分利用其数据挖掘技术聚类分析技术也能够实现对于。国土规划方面的数字化分析提高了。规划和档案资源管理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国土规划数字档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采用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等技术予以解决[7]。与此同时,由于国土规划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语义组织,知识提取等一系列的角度可以充分实现。以图像处理语义抽取模块等一系列的方式,可以对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再次的完善。还能够进行语义重构,将其转化成有着具有价值性的语音结构信息。除此之外,对于数字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内容,或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件转化,也能够在现有的本体建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基础或是知识图谱等形式。展现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的按资源管理中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更能够对相关概念进行高效的关键词搜索查询。

3.2平台架构

首先是数据层,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平台结构中,数据服务层会包括档案数据。工作流流转数据空间数据等一系列的内容,其中,档案数据是指有着技巧性和专业性质的文书档案,使得工作流的数据可以更加明确,清晰,也更能侧重于对于现有用户管理以及流程实例的数据构建。与此同时,由于数据接口层会根据当地的国土资源规划的相关主题词进行关联和挖掘,也会形成更加完整的数据检索体系,更能够为数据的档案可视化管理提供明确的思路依据,其次是系统服务层,具体来讲是指基于应用服务程序的一种集成化,通过了解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中的相关内容,将其分为数据挖掘和知识化这两方面的体系。与此同时,可以实现一种更加高级的搜索服务以及文本挖掘处理等形式,而上述所涉及到的两个模块会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彼此之间共同协作,也能够为国土规划数字的档案资源管理提供明确思路,依据和可视化的效果。

3.3功能介绍

第一点是档案文件的管理,目前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中,无论是数据挖掘或是可视化,都会应用到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对PDF文件进行图像识别中文字的提取和处理,也能够有效地修正一些错误的内容,并且提高识别的精度和效度。更能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文本挖掘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其中文档文件管理中会包括档案,PDF上传和文档的查询加工等功能。解锁列表中也会给出所需要查询文档的文档编号中文名文档内容等一系列内容,通过点击可以查看文档的元数据和相关的关联数据内容。第二点是国土规划档案的术语管理,这一功能模块中可包括增加删减改动查询等一系列的功能。第三点是国土规划档案流程关联,这一功能更加侧重于对于国土规划档案流程特征建设的开发,根据业务流程,管理逻辑的关系来建立流程的规则库和流程管理项目,实现国土规划档案流程可视化。

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今开放且多元的网络环境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的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的创新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由于国土规划档案室极具现实意义的档案资源也会与许多国土规划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更是需要在海量数据趋势下,加深对于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并有效实现知识管理来充分发挥出数字档案的最大价值。因此,今后也需要充分提升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部门的参与力度。还要与智慧城市相结合,打造具有生态化系统的整体开放性档案管理模式,更要真正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多样化功能,真正推动档案管理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婷,杨帆,王恒.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资源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J].兰台世界,2019,000(0z1):191-192.

[2]李丛林.武汉市国土局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武汉大学,2017.

[3]季梦佳,王裕明,俞皓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新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20,No.314(02):121-122.

[4]柯燕萍.地理信息数据档案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0,No.349(20):197-198.

数字资源范文篇5

论文摘要: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改变传统学校专业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与学生学习兴趣和工作经验、职业生活的联系。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应坚持集成化、标准化、共享化、网络化四个维度,遵循“数字化教学资源规范—引用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成长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优化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引领—推动课改”的行动策略。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课件,甚至不限于视听媒体,新技术、高技能培训的视频资源,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数字化专业使用手册、工程案例、虚拟技能训练的软件等数字化资源需求成为趋势。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性维度

(一)集成化

集成化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以课程或专业课程体系为单位进行整合,借助数字化的集成中心,形成系列化的资源库,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集成化是教学资源建设的平台基础。职业学校资源集成一般包括三层系统模型,具体见表1。

(二)标准化

学校各专业、各课程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各自需求开发课程素材或讲义,比较单一分散,由于规范不统一,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同时,

由于缺乏专家层面的标准支持,未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难以形成科学的体系,因而无法有效支撑教学与促进课改。标准化是指为不同教师提供的、易于操作的使用环境标准、开发技术标准和资源分类标准。学校可根据教育部学科专业及资源建设规范,对学校教学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规范开发和有效管理,以期实现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化,提高教学资源的组织性、合理性和利用率,从而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服务。标准化是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质量的关键。

(三)共享化

数字化所自然生成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共享与互动。共享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网上分布的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营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质的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

从共享的角度来看,教学资源本身应支持在线问卷调查的制作与反馈;支持针对知识点进行作业、网络考试、答疑、自测、成绩分析等互动教学内容;支持页面批阅主观题作业;支持加权设置的成绩管理;支持针对不同角色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支持资源的共享与积累等。共享化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价值取向。

(四)网络化

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该具有上传、下载、检索、维护、设置、更新、审核、管理等功能,通过灵活的权限设置满足师生的个性化要求,支持教学资源的动态建设与维护需求。这样可以有效改善过去分散制作、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和共享。网络化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策略。

二、系统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数字化资源规范—引用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围绕“突出职教、面向学生、突出专业、贴近教学”的原则,引用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方案和标准。为了系统推进建设工作,学校应组建信息资源中心,统一负责协调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然后由信息资源中心牵头,组建由企业与行业专家、学校各系专业与课程负责人以及全体教师组成的数字化标准引用与再研发网络,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三层集成化模型,着重在集成化系统的资源开发层进行具体研发。在研发过程中有意引人一些成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撷取精华。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成长教师

长期以来,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误区是把资源建设和资源应用人为地割裂开来,认为资源建设是开发部门的职责,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应用这些资源。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教师很难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教学资源开发的主角应该是教师,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为引导教师有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学校要制订相关的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参与。首先,以学习任务的形式,规定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一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并在年终时进行个性化的评定与考核;其次,建立专业组或课程组,以专业或课程为单位,以团队的形式集体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每个组再配以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与计算机教师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青年教师计算机能力好、专业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的优势,成立优秀青年教师团队,进行重点攻关。实践表明,三个方面的举措对于整体开发教学资源,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优化教学

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教师愿意不愿意用、会不会用、是不是经常用、能不能用好十分重要。

1.统一认识,以制度保证应用

必须根据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创新学校备课与教学规范,以规范形式细化教师的教案、学案中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同时,要求专业负责人、教研组长等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2节运用教学资源的示范课,引导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研究、示范、规范、促进层面,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样板。

2.积极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既省去了广大教师零起点设计教学、做课件的时间,又能使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有三种方式可供教师选择:直接应用、选择性应用和整合式应用。重点可以推广整合式应用,通过任课教师的再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实现教学资源与个性化班级、个性化学生的无缝链接。

3.努力探索,以开发优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一线教师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线教师对资源需求的激活,又可以有力地促进其创造性地开发出更灵活的专门化资源。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引领—推动课改

数字资源范文篇6

1.1典型的研究计划

美国和欧盟针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已经展开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计划,比如,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资助的E-Metric项目、美国多个机构(包括ARL、JISC、NISO等)资助的COUNIER项目、欧盟TelematicsforLibrariesProgramme支持的EQUINOX项目等,这些项目多为研究制定描述电子信息服务和资源的统计指标和绩效测度及其方法。

1.2相关标准

在相关的标准方面,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图书馆形态,一些组织开始尝试将新的电子资源绩效评估标准融入原有相关标准/指南的框架。例如NISO在2004年批准了图书馆和信息提供者信息服务和利用的测度和统计数据字典(NISOZ39.7-2004InformationServicesandUse:Metrics&statisticsforlibrariesandinfomationproviders--DataDictionary),该标准在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础上,还特别增加了网络服务、网络资源、网络运行的新的测度方法,这套数据字典将逐渐纳入美国图书馆统计工作,成为美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参考依据,

ICOLC1998年制定的《网上索引、文摘和全文资源使用统计测度指南》(GuidelinesforStatisticalMeaSuresofUsageofWeb-BasedIndexed,AbstractedandFullTextResources)提供了一套网络化信息资源使用的绩效测度指南。2001年的修订版明确了网络信息使用数据统计的最基本要求,并提供在隐私、保密、获取、传递和报告形式方面的指导。

ISOISO/CD11620也在传统服务统计指标的基础上,结合ICOLC和COUNTER的研究,进行了图书涫数字资源测度及其定义、方法的描述。

1.3国内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研究和应用

国内随着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图书馆系统图书馆评估工作的进行,图书馆界开始逐步重视对图书馆数字馆藏、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评估。

参考文献2中提出了数字资源后评估的概念,但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等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尚未全面展开评论。一些图书馆自行开发了基于jsp或者asp的图书馆网站访问统计软件,一些数字图书馆系统,如清华同方的TPI、北京拓尔思的TRS、浙江天宇的CGRS等等也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功能,但是尚没有一款商业化的软件针对图书馆的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提供一揽子的访问统计方案。

2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方式

2.1WEB日志方式

web服务器在工作时,时刻将WWW访问的结果记录在一些log(日志)文件中,通过对服务器日志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通过对访问时间进行统计,可以得到服务器在某些时段的访问情况;

(2)对访问者的IP进行统计,从中可以判断主要是那些用户在访问Web服务器;

(3)对访问请求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找出有问题的页面加以改正;

(4)对访问者清求的URL进行统计,就可以判断出读者对那些页面的内容最感兴趣,对哪些页面的内容不感兴趣。

各种web服务器日志文件的格式和内容大致相同。根据W3C的际准[2],一般Web日志都包括诸如用户的IP地址、请求时间、方法(GET/POST等)、被请求网页或文件的URL、发送/接收字节数、协议版本等信息。表1列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Web日志。

但这些日志文件信息量很大,用户难以直接从log文件获得直观的结果。对日志文件的分析,可以借助一些商业性的或者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完成。其中比较好的开放源代码的日志分析软件有:AWStats、webalizer等。

从日志文件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就可以对整个网站有一个数字化、精确的认识,从而对网站的设计和内容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图书馆网站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2资源提供商提供

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属于后评估指标,主要用于更新、续订数据库时使用,一般在图书馆购买资源提供商的数字资源时,应该要求由出版商或数据库商提供使用报告,再据此进行各类分析。

目前出版商/数据库商提供的统计报告常用的相关统计指标有:

①检索次数(searfh/query):用户在某一个数据库中提出检索式的次数。

②登录次数(session/signon):用户打开某个数据库的次数。

③下载文摘/全文(abstract/fulltextpage/image):用户在某一个数据库中下载到本地客户机中的文摘或全文篇数。

2.3通过网络proxy

服务器(ProxyServer)是一种服务器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有:设置用户验证和记帐功能,可按用户进行记帐,没有登记的用户无权通过服务器访问Internet网,可以对用户的访问时间、访问地点、信息流量进行统计。

目前服务器软件产品十分成熟,功能也很强大,可供选择的服务器软件很多。主要的服务器软件有WinGate公司的WinGatePro、微软公司的MicrosoftProxy、Netscape的NetscapeProxy、SybergenNetworks公司的SyGate等,这些软件不仅可以为局域网内的PC机提供服务,还可以为基于Novell网络的用户,甚至UNLX的用户提供服务。目前绝大部分Intemet的应用都可以通过方式实现。大多数服务器软件产品具有登记内部网用户访问外部网的日志记录,有些产品还可以直接将日志记录到数据库中。根据日志记录文件或数据库,可以统计内部网每个用户的网络流量以及上网时间,甚至可以按服务网络类型(如:HTTP、SMTP、FTP等)分别进行统计。

2.4利用脚本语言自行开发

通过web服务器的日志可以获得用户访问图书馆网站信息的情况,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对日志的格式进行了解,然后用相应的工具软件或者进行一定的开发来完成。还有一种获取网站访问情况的方法是利用asp或者isp等网络脚本语言,利用它们内置的server、session、request对象等获取相关的信息,获取数据进行统计。比如:利用Jsp我们可以用Jsp的内置request对象的获取参数方法request.getParameter("userid"),获取用户名;用(request.getRemoteAddr)获取访问者的IP地址;通过request.getHeader("User-Agent")获取包含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信息,然后用字符串分割substring()方法来分别得到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通过Jsp的内置对象session的方法session,getCreation-Time()返回Session被创建的时间,而session.getLastAccessedTime()则返回当前Session对象最后被客户发送的时间,两者之差为停留时间。

主要分以下几个开发步骤:

(1)确定将要统计的信息;

(2)建立数据库;

(3)实时的访问信息纪录,记录每次点击的信息,包括页面信息、用户信息、访问IP、访问时间;

(4)实时信息的分类存储;

(5)显示方式的选择。可以用Windows的表格系统,也可以自行编制表格显示。

利用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可获得的统计指标也有限。

除了上述几种统计方式外,还有基于路由器的流量统计、基于防火墙的流量统计、基于以太网广播特性的流量统计。但是这些方法所提供的简单流量的统计功能,不能完全满足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目标。

3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指标

3.1国际图书馆联盟的统计指标指南

国际图书馆联盟认为,信息资源提供商对他们提供的特定的电子信息资源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应该满足以下的最低需求。

必须提供的数据元素是:

a)会话(session)数量(或者登陆数量)numberofsessions。为了满足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的报告的需要,应该提供会话数量或者登陆数量。在没有国界的网络环境中,会话数量的统计是一个粗糙的指标。

b)提问数(numberofqueries),即经过分类的提问数量。一次检索是一次独立的知识查询。典型地,一次检索被记录为向服务器提交的一个检索表单,之后的浏览行为或者选定一个单独条目的行为没有表现为额外的检索,除非通过提交二次检索。立即进行重复的检索、双击或者其他用户的无意识行为都不应计入其内。

c)菜单的选择数(numberofmenuselections),如果数据的显示需要通过使用菜单来进行浏览,则应该提供这个指标(如一个电子期刊网站提供的基于音序和主体的菜单选择)。

d)全文的数量(打开的、下载的或者提供给用户的全文,这些全文都是由服务器控制的而不是由浏览器控制的):

期刊文章-按照期刊名称列出刊名和issn;

电子书——按照书名列出书名和isbn;

参考资料——按照改资源的内容单元(如字典的定义、百科全书的文章、传记等);

非文本型资源——按照自愿的文献类型(如图像、音频、视频等)。

上述的每个数据元素应该按照每个特定的数据库提供商、按照每一组机构的IP地址或其他特别的元素(如账号),以及机构名称、协会名称和时间跨度(每月或者每年)分组描述,供应商还应该提供每天、每小时的统计数据,并且还应该可以动态地集成几个月或者某一段时间的数据,而不用限制是当年数据还是由供应商限定的时间段。

3.2E-Metrics推荐的统计指标

为了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确定数字资源的花费是否合理,MRL的E-Metrics项目推荐的指标如下:

(1)用户可检索的电子资源。包括:R1电子全文期刊种数、R2电子参考资源种数、R3电子书的种数。

(2)对网络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情况。包括:U1电子参考事务的数量、U2登录电子数据库的数量(会话session数)、U3电子数据库的提问和检索数量、U4电子数据库的请求条数、U5对图书馆网站和书目的远程访问次数。

(3)网络资源和相关设备的花费。包括:C1全文电子期刊的成本、C2电子参考资源的成本、C3电子书的成本、C4图书馆对书目设备、网络环境等相关设备的花费、C5对书目设备、网络环境等相关设备的外部花费。

(4)图书馆数字化活动。包括:D1数字馆藏的大小、D2数字馆藏的使用、D3数字馆藏建设和管理的成本。

E-Metrics的统计指标,既考虑了数字资源和数字化服务的访问量,还考虑了数字资源及其支持成本,便于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

3.3我国图书馆常用的数字资源访问统计指标

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指标,在我们常见的统计分忻工作中,统计指标围绕什么被使用?谁在使用?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为什么使用?哪些资料经常被下载?哪些资料被检索最频繁?资料检索来自哪些单位?哪个单位使用量最多等问题,通常采用数字资源提供商提供的访问统计数据与对图书馆网站及自建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相结合的方式,除了资源提供商提供的数据外,往往采用网站访问流量、访问者的IP、网站点击次数、数字资源的点击次数、下载的篇数等指标。

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访问统计指标设定相对比较粗略,没有统一的、针对各种类型数字资源的一致的标准,而且统计指标往往仅仅反映了访问情况,未能与数字资源的购买和管理成本挂钩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存在的问题

4.1资料库不在馆内,正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不易取得

随着各个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积累和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来源多样,既有通过远程镜像或者资源提供商服务器访问的数据,也有在本地镜像的数据,还有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尤其对于资料库不在馆内的情况,需要厂商配合协助,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办法从厂商那里得到充分的数据,或是厂商提供的数据不标准,或是提供的资料不是图书馆想要的,而且由于统计数据是由资源提供商提供,其客观性和真实性的保障机制弱。这样,正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不易取得。

4.2缺乏标准的统计指标

由于资源来源多样,统计指标不规范,不同的系统提供的统计报告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指标。统计指标定义混乱、不明确,例如“search”在大多数系统内被定义为用户发送检索式的次数,但有些数据库却用“query”来表示同样含义的指标,而CSA数据库则同时使用了“search”和“query”,二者的含义和区别并不明确。没有一致、标准、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对用户访问统计的分析及其对图书馆决策的支持可信度就会降低。同时对于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指标还应该结合每种数字资源的类型、考虑数字资源服务的研究人员规模等参数。

4.3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后评估,应该结合多种评估途径展开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后评估的方法之一,目前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存在统计指标不一致、不标准的问题,而且网站访问统计不能确定是否与使用者的目的相符,无法完全反映使用者真正的使用状况,因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后评估可以结合数字资源的访问统计、用户使用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完成。

4.4用户隐私的问题

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数据主要来自webserver的logfiles,目前法律上并无相关条文规定logfile资料的处理,但由于其中包含使用者的IP地址,应该与图书馆的流通记录一样,加以保密。不论图书馆决定如何分析logfile的数据,对于收集何种数据、谁能判读数据以及如何使用数据等,都应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以免一时大意触犯子个人隐私权。未经个人用户同意,不能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不能将所收集的统计信息用于分析和识别用户个人信息。如果为提供特定服务必须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必须向用户告知他的权利、个人信息用途及其保护方式,只有在用户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基于该服务明确相关的个人信息。并且必须对合法采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必须进行安全保管,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不得将个人信息转给第三方,而且服务中止后,必须立即删除。

【参考文献】

1/stats/newmeas/emetrics/index.html

2/index.html

3equinox.dcu.ie/

4/emetrics/index.cfm

5,9ICOLC.GUIDELINESFORSTATISTICALMEASURESOFUSAGEOFWEB-BASEDINFORMATIONRESOURCES<www.library.yale.edu/consortia/2001webstats.htm

6/article/CA411564?display=FeaturesNews&industry

7张川,肖金升,周振,胡运发.具有访问时间完整性的web日志方法.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05-107

8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4):166-167

10詹丽萍.E-Metrics在数位图书馆使用评估的应用.p105.lib.nctu.edu.tw/2001conference/pdf/1-1.pdf

11张晓林、宛玲、徐引篪、宋小冬、王欣.国家科学效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技术要求.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7),14-19

数字资源范文篇7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今天,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方式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杭州市规划局通过杭州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利用数字规划资源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字规划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方式。

【关键词】GIS杭州市规划局规划资源探讨管理利用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当今最新的科技手段之一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进入实用化阶段,当然,在规划部门也不例外。面对日益提高的城市化水平,对于多为图形的规划资源,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资源管理与利用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实行规划资源数字管理与利用势在必行。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规划部门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2.GIS技术的主要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和应用四部分组成的一种对空间信息以数字形式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存储、组织、模拟、分析和表示的机助系统,是计算机科学同地理学、测量学相结合的一个既反映数量特征又反映拓扑特征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它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①强大的图形功能它可以方便地对空间数据进行编辑、显示、查询等操作,并展现各种地物之间复杂的时空关系。②独特的空间分析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各种复杂的空间运算,实现多元地理信息的迭加分析,以及图形与属性的双向查询。③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完美结合GIS不但可以表现地物的空间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属性的形式将一些有价值的非图形信息与图形进行关联,实现图形与信息一体化。④多样化的信息来源GIS技术可以对来自遥感、测量、GPS、各种文档等数据进行相应的叠加,实现多元数据的优化组合。⑤广泛的应用领域由于其能同时使用、综合分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因在对空间查询、分析功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3.传统的规划资源管理模式

本文我们所提到的规划资源主要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规划成果,以及审批红线、规划控制线等规划部门特有的资源。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绝大部分的规划资源都是纸质的或附属于纸质的,作为档案存放于档案管理部门。纸质资源在利用的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纸质资源的不易检索性:纸质资源由于体积大,容量小,且数量多,在利用时,不易对其进行检索。②纸质资源的孤本性:正是这种原因决定了其较难实现信息共享,纸质资源存储形式单一,数量有限,不能同时为很多的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利用。③纸质资源利用中的不易保存性:这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在为用户提供利用的过程中,易对纸质资源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与破坏。

4.基于GIS的数字管理的实现

由于纸质规划资源在管理与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而GIS技术功能多样化及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为解决纸质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技术保障。要实现基于GIS的规划资源的数字管理必须具备两个最根本的条件:①拥有数字形式的规划资源;②拥有使用方便的GIS系统。

4.1历史规划资源电子化的准备

历史规划资源一般都是纸质的或附属于纸质的,因此我们要实现数字管理,必须先将纸质规划资源实现电子化。下面以杭州市规划局历年的规划审批红线实现电子化的过程为例,讲述实现数字化的步骤。主要步骤如图一所示。

4.1.1纸质资源的扫描

杭州市规划局历年的规划审批红线一般都是经办人员在蓝图上直接用手工描绘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扫描仪对附有规划审批红线的蓝图进行扫描,为实现数据的电子化做好准备。

4.1.2扫描文件的纠正、配准以及图形屏幕数字化

扫描结束后,我们通过Microstation作图软件提供的纠正、配准功能对扫描文件进行纠正、配准,并按照我们自行编制的技术方案分层分色进行屏幕数字化。

4.1.3数据的合并与输出

由于数字化工作是分批、多个作业员参与进行的,因此待完成所有的数字化工作后,我们通过MicroStation软件自带的功能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合并和接边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检查。由于目前杭州市规划局采用的是ArcGIS平台,因此我们必须将dgn格式的数据转换成shapefile格式数据。但是直接从dgn格式到shp格式相对较为困难,因此我们通过MicroStation转换成AutoCAD的公开数据格式dxf格式,为下一步的数据转换减少技术的难度。

4.1.4数据转换

生成dxf格式的数据后,我们利用自行编写的程序将数据转换成shp格式的数据,同时将需要的非图形信息写入相应的属性表中。

4.1.5数据入库

杭州市规划局通过已经成功建成的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信息系统录入到数据库当中,为在各个客户端的应用提供准备。

4.2现势电子规划资源数据的准备

随着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系统在杭州市规划局成功建成并在全局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规划审批红线的绘制主要是依托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系统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直接在系统中完成绘制工作,数据直接存储至数据库当中,其他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中实时浏览。

4.3规划资源数据的库存管理

目前杭州市规划局的数字规划资源是直接存储在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当中,数据库采用先进的ORACLE+SDE技术进行空间数据建库与管理。

4.4规划资源数据的利用

随着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信息系统在杭州市规划局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历史规划资源数字化工作逐步完成,系统对现势数据直接编辑的功能逐步完善,数字规划资源在杭州市规划局各业务处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近一年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优势非常明显,利用率大大增加,主要体现在:①大大缩短了经办人资源利用检索的时间利用系统快速检索的功能,经办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询到所需的规划资料。②多种类型的规划资源可以结合使用规划审批过程中经办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规划审批红线、储备用地、控规地块、规划控制线等多种类型的规划资源交叉使用,这是纸质资源无法满足的。③多位经办人可以同时调阅同一项目的资料由于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调用数据,因此一个经办人在调阅系统中的规划资源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使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规划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因资料不能及时调阅而影响审批工作的现象发生。5.实现规划资源数字管理的基本条件

基于GIS的规划资源的数字管理与利用和传统的管理与利用相比具有更多便利性和优越性;但与此同时,它的实现也需要众多其它条件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有高性能的硬件设备的支持由于数字规划资源是存储与基础空间数据库当中,同时要接受多个用户的调阅,因此它需要有高性能的服务器的支持。另外,又要数字规划资源多为图形数据,故在应用中要依托较高性能的PC机。②要有强大的网络支持由于客户端的应用与服务端的管理是相对分开的,而且部分客户端与服务端甚至相隔很远,加之数据多为图形数据,因此必须通过传输速度较快的网络进行数据实时传输才能提高应用效率。③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在应用过程中,它不仅需要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测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的支撑。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规划资源直接面对的是普通的经办人员,这就需要经办人员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6.结束语

数字规划资源是一种新兴资源形式,其管理与利用的方式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为数字规划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坚信,基于GIS的数字规划资源管理与利用方式将被全国规划管理部门所接受和采纳。

【参考文献】

1.吴沛林《基于GIS的石化企业生产资源数字化管理》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第1期

DiscussiononManageandUseofPlanningSourceBasedonGISasRed-line

【Abstract】

数字资源范文篇8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库;建设

1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背景

目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的网络化。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的课程还都是采用常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学习为主,学习途径较单一。教师备课也需要自行在网上收集图片、视频等素材,效率较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数字资源库建设的相关技术(如检索技术、共享技术、安全技术等)、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共享、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应用或者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某一门课程进行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等。当前,对于教学资源库研究的着眼点仅限于资源库的某一些方面的建设,很少有从系统的观念出发来研究整个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201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义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了合理开发、适当整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体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因此,需要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形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电子教材、校内实训、物流行业法规标准、多媒体素材、专业论坛等。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将分散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可视化和共享性。其次,还能促进专业课程建设的标准化,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和授课效果。最后,还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在教学课堂外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维度、拓宽学习的宽度。

3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资料)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论文库、数字图书库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①媒体素材库:媒体素材库是基于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的资源库。物流管理专业的媒体素材库主要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知识点建立的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之类形式的素材,这样,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就能直接用素材库中的素材辅助教学。②精品课程库:高等职业院校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改革和发展,也能推动物流管理相关课程的整体建设水平的向前,从而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相同类别的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库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所建立的精品课程网站,在每门精品课程下建设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库、案例库等内容。③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能系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情况,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合格标准、校企合作等。④虚拟实训室:实训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它是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虚拟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虚拟实训室,是一个将先进的虚拟现实软、硬件技术高度集成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实验操作平台。物流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对全面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⑤专题学习网站: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依据课程内容确定重点学习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设置学习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网站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⑥教师教学网站:是专业服务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信息平台,教师利用该网站进行课堂教学,并可在该网站进行作业、线上答疑、线上测验等。⑦物流专业标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毕业合格标准。⑧物流园吧: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物流论坛、物流行业最新动态、物流行业法规标准等。

4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省级或院级精品课程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建立先进的、共享的专业资源库,以带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进而提升高职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4.1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要建成一个全校统一的资源库,需要对建设内容和应用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价标准。4.2分批建设、逐步完善。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按照分期建设、建成一批使用一批、边建设边使用、边使用边完善的方法。4.3进行资源的评审。对于引入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的资源,必须要经过物流行业的相关专家和一线物流专业教师的评审,这样才能对资源进行筛选,找到适合本专业教学和学习的合适资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政府和建设院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建设院校要加强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并将最新的行业企业标准融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切实将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做实做精。

作者:刘婷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利.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数字资源范文篇9

关键词: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在落实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着眼于数字化课程资源使用的现实条件,通过园本平台的有效建设来推动不同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幼儿目前的学习能力及其基础为原则,结合幼儿园校本课程的有效利用以及分析来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保障幼儿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对目前的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园本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尤为关键,幼儿园管理者以及老师需要以人为本为中心。明确农村幼儿园课本教材使用的现实条件。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幼儿园主要以地方政府发行的教材为依据,这一点不仅不符合农村幼儿成长发展的实际要求,还难以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对于政府来说,首先需要明确前期的课程开发主体权,幼儿园则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学现实条件。许多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比较有限,只能够以实施者的角色落实不同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科学领域的园本课程研究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的障碍以及不足,大部分的研究模式只能够以实践理论为主体。除此之外,农村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频率较低,底子较薄,而且起步较晚,难以真正地实现数字化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平台的有效开发以及利用,实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3]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发本土特色科学园本课程

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要注重细节要素的解读,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为原则及出发点,积极体现乡村本土特色的科学园本课程,在引导和鼓励幼儿的过程之中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提升。其中科学教育应该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依据,着眼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科学现象鼓励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了解科学学习的重点以及核心要求。比如在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建设时,我们完全可以让农村的幼儿去了解关于家禽的变化,开展“我和家里的动物有个约会”教育教学活动。本土特色科学园本课程活动和农村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科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就身边的动物进行沟通,比如让幼儿观察家里猫、狗的形象和特点,并对该形象和特点进行描述和分享,从而更好地与其他同学一起认识动物,了解动物成长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环节,让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动物用画笔记录下来,落实到绘画本上,以此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物,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视频资源来帮助幼儿分析动物的成长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农村动物的变化。通过开展类似的本土特色科学园本课程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另外,尽管我国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学前教育比较薄弱,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非常单一及落后,缺乏一定的教材以及师资资源,难以更好地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与前期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开展科学领域的教学实践活动时老师需要以自然事物的探索以及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为依据,抓住园本教材设计的核心要求,通过对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使用的现实条件来分析、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向,尽量避免单一学科教学,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规律,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除此之外,园本课程开发必须要以幼儿园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共同参与为基础,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配合度,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二、在做中学,搭建科学园本教研平台

教研是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板块,只有真正地实现教研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提升,才能够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实质要求。在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建设之前,老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做中学落到实处,积极搭建园本教研平台。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发展规律,营造自由宽松的教研氛围。尽管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幼儿学前教育来说,老师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分析以及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抓住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主动参与不同的园本课程教研实践之中,促进不同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中幼儿园教研活动不能够直接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依据,而是需要体现科学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及价值。老师需要注重经验的总结,了解科学研究的具体要求,提出自身的独到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自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之中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比如在园本教研平台建设时,教师们要就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分享对儿童的教育感受和教育情况,特别是要提炼课程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而提高整体教育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认真考虑游戏、生活和课程的关系,并将游戏和生活融进教育课程中,带动幼儿更好地参与教育活动,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科学园本课程资源平台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之下,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及配置尤为关键,因此在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建设之前老师需要注重不同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构建科学园本课程资源平台,以此来更好地体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要求。从目前来看市面之上的科学类书籍相对比较陈旧,科目的种类较少,难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共享,对此,老师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移动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反思的过程之中抓住自主学习的技巧和精髓。比如在具体的科学园本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时,教师完全可以将慕课、微课、钉钉等教育教学平台引进课程中,让学生感观地认识课程知识。比如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时,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绘本图和文的基本内容。教师具体可以以一篇具体的阅读内容为例,录制7~8分钟的微视频内容,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感观地认识绘本知识时,也建立了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兴趣,从而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老师也可以以微博、微信等不同的现代多媒体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同行分享自身的心得体会以及日常情况。

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优化利用尤为关键,老师需要以科学园本平台的建设为着眼点,关注与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抓住这一阶段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马菁.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建设[J].新课程,2017(1):32.

[2]叶银珍.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平台建设[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4):32-33.

数字资源范文篇10

关键词:移动学习;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1学校数字化建设工作概况

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以及设备,学校从学习环境(教学设备、学习场地、学生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和资源(教材资料、课程、授课老师、教学音视频等)出发开始积极建设授课、学习、管制等方面的数字化[1]。就目前教育现状而言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全面实行信息化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数字学习的道路上,形成多元化的数字学习过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新闻信息、软件程序、网络课程等资源,对上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了,利用这些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学校基础设计和总体规划[2]。规范数字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启了校际合作机制,加强了数字学习环境建设,重视数字学习专项示范培训。为了确保数字建筑的顺利发展,学校加强了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和课程管理,积极的开展组织策划研究[3]。

2移动学习的特点

移动学习是学习的发展和完善,它几乎具备了远程教育和数字学习的所有特点,并将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4]。

2.1移动性

这是移动学习中最基本、最核心也是最主要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各种便携式终端服务器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推广,从便携式设备可以轻松的获得各种学习资料。

2.2微型性

许多移动学习都是在短时间和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持续时间的微型化,决定着学习资源的微型化。

2.3非正式性

非正式场景的学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75%的学习是在非正式的组织活动中进行的,正规教育一般以流动学习的形式给予帮助。

3移动学习资源存在的问题

如果资源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非正规学习者就可以将移动学习融入生活,随时随地获得信息。学生有问题,当然想通过移动学习来解决。但由于学习资源与问题之间没有连接,学习者获取、使用相关知识资源十分困难。针对性不强。现有的移动学习资源,其基本组织形式相对简单,基本是线性的、主题性的,不能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的需要而去改变学习的内容。这是一个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的重大课题,也就是为什么现有的学习资源开发很难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4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

移动学习的特点导致用户对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提出了特殊要求,但现有的资源开发模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5]。因此,本文提出了以问题为基础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模式,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期解决了习资源关联性差的问题。面向问题的移动学习工具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送模式提供资源基础设施,推送模式是指服务器根据学习需要自发地学习资源。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实时访问和资源向终端用户的自动传输,基于问题的模型使用户的问题具有“顺序”的效果。服务器端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包括文本、语音、视频等,通过不断的追求和推送,直到问题解决,并不断完善资源。(2)基于WAP的资源建设的操作类型。WAP移动学习网站的开发一般是主题性比较强的,或者说WAP网站开发中应该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学习者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3)e学习互动平台建设下的三个行为的数字化:互动式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旨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5基于移动学习的相关工作

有许多研究项目使用云计算来支持教学,同时,移动学习是云计算环境下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之一[6]。目前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其应用领域也比较广泛,包括移动学习发展的三个典型阶段和研究课题,如中小学、大学、专业人士等。

5.1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的验证探索阶段

从2001年到2002年,Palm发起了PEP移动项目学习,系统研究移动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评估移动终端对课堂教学是否有用,以及对移动学习的可能性进行探索,教师们对在课堂上使用手持设备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5.2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探索阶段

移动通信技术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是移动学习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英国诺丁汉大学的E-mart空间平台正在开发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谷歌在云端推出的各种智能手机平台的个人空间交流学习体验。

5.3搭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移动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由云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组成,具有数字传输、身份识别等功能,保证了用户和数据的安全,并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访问和共享资源数据,学习者可以独立完成[7]。5.3.1移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移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功能完善的资料库,其中包含的诸多内容都是学生目前急需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服务、有目的的资源学习建议、平台交流、学习内容以及对课程进行智能分析,更新数字资源,实现虚拟学习场景的个性化推荐,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移动数字云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5.3.2移动数字云服务端根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库有机整合,形成教育资源云,资源人员由学校行政部门管理,学科支持,分散的数字教学工具成为一种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移动数字云服务器。共享资源包括以下基本要素,如图2所示。5.3.3移动数字客户应用端在独立模式下,需要安装存储所有资源和功能的客户端软件。然而,对于移动学习者来说,学习内容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因此,单机模式不适合移动数字中心站的客户应用端。客户端模式用于在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数字资源,在客户端应用程序界面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程序通过网络与后台服务器进行连接和交互,通过客户端接受模型设计,以满足移动数字云平台的功能需求。传统的数字化教材的设计开发缺乏统一的开发技术标准,基于类似“云”模式的数字平台是一个功能较为完善、效率高、交互性强的移动学习平台,它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移动资源的平台。上传和下载数字资源,并将学习内容存储在云服务器上。云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动态扩展,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该项目可以为移动交互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随时随地使用连接的设备实现学习目的,包括在线学习、课程交流和问答、作业、审核等功能,它存储了所有类型的学习资源,并优化了通用学习工具的集成和集成。实现了教材的规范化和管理,解决了教材分散、资源紧缺的问题。

6结语

移动学习平台是面向实际问题并能够提出解决方案的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搭建移动数字云平台,方便搜索、分类完成,信息上传下载方便。它能充分利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优化校园网,提高平台的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师和教师的移动数字资源共享服务。

参考文献

[1]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4-20.

[2]孔娇娇,石翠霞,黄兴才.微信平台支持下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广东化工,2018,45(24):55-56.

[3]魏惠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24):118-119.

[4]庄志强.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昌吉学院学报,2018(6):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