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8:45:10

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范文篇1

一、组建高素质的数字城管管理队伍。

首先要加强对数字城管管理人员的培训,抓好日常管理,提高数字城管管理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并及时参加办里组织的各项培训。其次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数字城管管理人员考核制度。对于完成质量好效率高的人员给于适当奖励,对于不及时完成的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数字城管案件

在案件的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将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告知分管责任人,待分管责任人汇报后,由数字城管主管人员实地查看,避免出现重复案卷或处理失误。

关注难点热点地段。对于容易出现重复案卷的地段,责令保洁人员加强关注,不让重复案卷有成立的机会。

三、做好每月小结

数字城管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秀美”目标,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加快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监管有机衔接的数字城管系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促进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努力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的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

二、工作目标

2012年绩溪县、郎溪县要建成数字城管平台,年底前投入运行,并与市级平台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宁国市、旌德县、泾县要完成前期工作。

2013年宁国市、旌德县、泾县建成数字城管平台。初步形成覆盖各县(市)的全市一体、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全局互动、适应城市管理要求的数字城管体系。

2014年进一步扩大数字城管管理服务区域,拓展管理服务内容,有条件的县(市)进一步向乡(镇)辐射延伸。

三、建设内容

为充分共享现有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加快县(市)数字城管建设进度,实现市、县(市)平台无缝对接,各县(市)新建数字城管平台应搭建在市数字城管统一平台(以下简称“市级平台”)上,共享市级平台的核心支撑平台、业务系统、无线采集系统、GIS服务平台、短信平台、车载GPS定位监控子系统等。因各县(市)接入产生的市级平台扩容升级费用由接入的县(市)分摊。市级平台原有建设费用仍按原渠道支出,主机托管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由共享市级平台的县(市)分摊。

各县(市)自行完成监督指挥大厅建设、网络建设、基础数据建设、热线呼叫受理系统建设和县(市)数字城管应用系统的实施等其他建设内容。各县(市)的项目建设要坚持先进适用和资源整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整合视频监控、服务热线等资源,加强系统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已有的人员、设备和信息,避免重复建设。

四、运行模式

(一)机构组建。各地要结合实际,成立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采取“监督与指挥职责上分离、机构上合一”的做法,强化监督、指挥的互动与合作,按要求履行“两轴(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职责。

(二)标准细化。严格按照住建部及《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标准》,结合本地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科学补充当地“数字城管”事件、部件内容及立案、结案规范,强化管理标准的刚性。

(三)监督考核。要结合当地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实际情况,将“数字城管”的全部事件、部件问题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接受社会监督。对一些边界或职责交叉的问题,要强化协调力度,确保问题解决。

(四)信息采集。建立“数字城管”问题发现的有效机制,提倡“养事不养人”,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招聘采集公司,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事件、部件问题;要注重与专业监督机构资源上的整合,建立日常问题发现机制,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政府要成立由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信息、城管、公安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建设运行中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二)加快建设进度。各县(市)要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按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评审、立项和实施。要明确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牵头单位(一般应为各地的城管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尽快实质性启动项目建设,确保预定建设目标实现。

(三)坚持规范建设。各县(市)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应按照“三统一”的要求,做到业务流程统一、标准代码统一、统计口径统一,确保完成规定内容,创新自选项目。也可结合实际,采取“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做法,逐步推进项目建设。在平台建设中应做好与市级平台的共享与对接,减少项目建设成本,提高数字城管运行效能。

(四)注重运行实效。各县(市)要结合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大城管”工作格局。要强化对城市事件、部件问题处置、派遣、协调、督办的力度,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要建立城市管理问题代整改制度,动态开展数字城管实施区域和管理内容的拓面增容,着力推进城市管理阶段性突出问题的解决。

数字城管范文篇3

一、 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组织机构。今年5月份我县成立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并在城管委下设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代行城管办职能,负责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的运行管理、监督指挥以及考核评价等工作,我局刘元海局长兼任中心主任。

2.加快队伍建设。一是在机关正式人员中抽调3名同志具体负责数字城管监督中心日常事务。二是建立监督员队伍。为保证每天都能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我局在执法大队年初招录的协管员中抽调8人专职负责县城区网格范围内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工作,在发放正常工资的基础上,我局额外对每人每月拿出350元进行考核奖补。三是建立坐席员队伍。7月份我局招录受理员2名、派遣2名和值班长1名共5名同志负责平台案件的接收、登记、分派以及城管热线的接听和数字监控问题的发现和派遣等。四是建立终端操作员队伍。完成20个专业部门的一二级平台建设,配备好终端操作员,并组织2次业务培训。今年8月1日我县数字化城管正式投入运行。

3.落实 “确权”工作。结合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对原先的《城市管理事部件立结案标准》进行了完善与修订,并征求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与管理范围,达到协调统一后录入平台系统。

4.保证运行成效。运行近1个月以来,通过监督员、城管热线和数字监控共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6317件,立案6038件,应处置数6038件,专业部门处置5890件,按期处置5810件,结案5860件,按期结案5835件。有效上报率95.58%,处置率97.55%,按期处置率96.22%,结案率97.05%,按期结案率96.64%。

二、存在问题

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城管”格局有待进一步构建,虽然县级层面城管委已经成立,但还处于运行初期,运行状态还不够成熟。二是人员经费难保障。目前招录的5名坐席员和8名网格监督员工资和考核均由我局自行承担,县财政未安排该项预算。三是绩效考评体系未建立,对各成员单位的案件处理考核办法、案件处理率、按期处理率等没有一个相应的考评机制,目前也未组建联合督查考核部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提高运行质态。一是提高部门覆盖率。督促未接入数字化城管系统的5个专业部门尽快接入,对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及时交办,限时办结。二是做好系统操作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工作。计划9月份组织一期专业部门操作人员业务培训,邀请数字政通软件平台专业人员授课,保证操作人员平台业务操作娴熟。三是提高案件质量。在运行初期,数字平台案件仍以城管系统案件为主,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其他专业部门的案件派发量,进一步丰富案件的类型,全方位的督查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城管范文篇4

(一)总体情况。3月份,各部门应解决案件数3821件,处理中数56件,缓办数20件,已结案数3745件,及时结案数3422件,结案率98.53%,及时结案率91.38%。1-3月份累计应解决数9798件,已结案数9689件,及时结案数8643件,结案率99.1%,及时结案率89.2%。

(二)各部门运行处置情况。3月份,从各部门的具体处置情况来看,市供排水公司、广电网络公司、市城管(执法)局、市电业局、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工商局等7个部门结案率达到100%,其中市水利局、市供排水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等3个部门的及时结案率也是100%。按照结案率95%,及时结案率70%的目标,1-3月份结案率有8个部门未达标,分别是市国土局、市交通局、集团、市水利局、中国联通分公司、中国铁通分公司、市联燃气总公司、市文广出版局。1-3月份及时结案率有10个部门未达标,分别是市邮政局、中国电信分公司、市工商局、市交通局、集团、中国联通分公司、中国铁通分公司、市联燃气总公司、市文广出版局。

(三)热点问题排序

二、重点工作

(一)启动“1355”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3月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夏海国主持召开会议,部署“1355”社会协同管理服务创新工程第一期项目《乡镇街道协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工作。会上,平台软件建设方就“1355”社会协同管理平台前期建设、推广和运用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市政法委、公安、财政、卫生、民政、信息中心和莲都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围绕网络构架的安全、保密、信息录入、资源共享、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继续开展县(市)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督查。为进一步加快各县(市)数字城管平台的建设进度,3月下旬到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开展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督查工作。在听取了三个县关于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工作的汇报后,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县(市)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工作的目标。

(三)加大案卷督办力度。根据今年结案率达到95%以上和及时结案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针对前两个月部分部门结案率和及时结案率不高的问题。调整联系人员,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通过系统督办、电话督办、现场督办等形式,加大督办协调力度,提高各部门案卷的结案率和及时结案率。

三、存在的问题

数字城管范文篇5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通过改进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为贯彻建设部《关于推广*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精神,现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和数字化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表明,政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等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既实现对事件(部件)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又依靠同步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监督"、"管理"两个轴心并行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对于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管理系统和内容不必追求大而全。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执行统一的部颁行业标准,便于市、区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5、成果共享原则。要注意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城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可采取合作开发、联合招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降低基础研发费用和学习成本,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力求避免因重复研发等原因,造成资源、资金、时间的浪费。

三、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推广平台,学习试点城区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城市(县)要按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要立足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运行机制,落实组织、资金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突破传统的城管模式,优化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通过建立指挥处置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经济基础较好,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数字化城管模式。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先挑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一个或几个城区作为工作试点,待试点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在建成区乃至更大范围全面推行。

(三)立足长效,完善工作机制。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尽可能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并为系统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内各行政区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框架。

四、认真组织,有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数字城管范文篇6

为指导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我厅编写了《*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指南》,现印发给你们,供实际工作中参考。同时,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工作进度

未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城市,要按照省政府20*年工作目标任务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参考《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指南》结合本地实际,尽早编制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二、因地制宜确定系统框架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坚持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同时参考《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指南》,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条件,合理选择适宜本地的管理体制、系统架构、运行模式和建设模式。

三、结合实际、积极创新

在管理单元划分、管理、考核中,要认真贯彻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关于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的要求;在《指挥手册》制定和事件派遣、处理、考核中,要充分吸取以往工作中"条块结合"、"城管工作重心下移"等成功经验;在系统建设上,可以借鉴一些城市的经验,采取"建设-移交"、"建设-租用"的方式。

数字城管范文篇7

历时一天半的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在这次会上,面我就同志们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做些归纳和回答,同时对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和下一步的工作要求讲几点意见。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确实带来了非常严峻的实际问题,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的任务尤为紧迫而艰巨。自从有了城市,人类就孜孜不倦地探索城市管理的问题。所以说,城市管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它充满了挑战性和创新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内涵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所要肩负的职责。联合国有关官员认为,中国的城市管理可望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我国有能力,有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也有良好的社会氛围、信息化技术,还有集中度很高的政治体制和勤奋善良的百姓,协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管理好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群,不仅能为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作贡献,也能为世界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我们有幸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但要做好这件事也确实不容易。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冲突,这些冲突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模式。

一、当前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的四大矛盾冲突

(一)人民群众对城市优质公共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现行传统的、粗放的、落后的城市管理模式的冲突。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通过到国外旅游、观看电视电影等多种途径,了解到什么是优良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全体人民最宝贵的资产,也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载体。在许多城市中,建筑内部亮丽,小区里面也非常清洁,但是公共空间却是一片混乱。这说明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工作还不到位,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竞争力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人民群众通过这种感观对比,渴望政府能够提供像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的以人为本的、有生态亲和力、优质的公共空间。社会主义和谐和文明就应超过资本主义,其优越性也应该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上。私人空间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由个人和产权单位自己解决,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管到住户室内和小区内部的洁净卫生,但是公共空间的管理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理由在这方面超越资本主义,证明我们社会制度是优越的。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造就了非常复杂且日益增多的城市管理盲区。从空间上来讲,存在许多传统的"门前三包"不到位的地方,有许多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变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式的贫民窟的所在地。从管理的具体事件上来讲,有很多事情没人管,但有许多事情抢着管,管理方面越位和缺位严重存在。有利的事情,没有部门愿意放弃的,甚至拼死拼活地与兄弟部门争,不惜动刀动枪;没有利的事情,谁都不干。在城市管理领域,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从部件管理上来讲,我们有许多专业管理部门,奉行的是"大锅饭"制度,管好管坏一个样,管与不管一个样,等到部件坏了,如窨井盖被盗,有人掉进窨井发生伤亡了,新闻媒体报道了,家属索赔了,领导批示了,相关专业部门才会出动处理。由此可见,快速城镇化所带来的许许多多的城市管理盲区,光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不能解决的,我们目前的管理能力、管理法规的准备、技术装备、信息判断、奖罚措施都跟不上快速城镇化对精准的城市管理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就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二)以突击性的运动来弥补经常性、持续性的城市管理不足的传统管理模式,引发了干群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它不是和谐社会所应有的模式。如流动商贩乱设摊、乱扔垃圾等现象,没有人及时进行制止,也没有单位来及时进行组织疏导,而是等到这些摊位固定化或半固定化,小商贩们采购了大量的装备、物资、商品后,我们的城管部门才突然袭击、驱赶,小商贩们连本带利损失就大了。据了解,商贩设摊摆位,一般都是先搞一些成本非常低的买卖,先花个一、二百块钱进点货,在这里摆个摊试试看有没有人来管。如没有人来管,过几天就进几千元的货。还是没有人管,就进几万元的货,再后来就是十万元投进去了,最后城管部门才出来制止,对商贩货物一扫而光,这时候对立情绪就严重了。小商贩们说,刚开始在街头设摊尝试做小本买卖时,城管部门就出来制止,我们就不会这样情绪,不会动刀,更不会拼命。从城管自身找原因,这是政府管理部门的拖延失管行为所造成的恶果,没有把问题处理在始端即低成本状态。又如违法建筑的蔓延,就是零星的乱搭乱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拆除造成的。搭建违法建筑也是需要成本的,每平方米造价在500-1000元之间,加上装潢价格每平方米约2000元。违法建筑的建设程序,往往先是搭一个简易的棚子,如果没有人来拆,几个月后就变成砖木结构房子,再没有人拆,就变成了钢混结构的房子了,尔后变成花岗岩贴面的建筑了。前面都没有人来管,等到成了花岗岩贴面的房子,按每平方米造价2000元算,100多个平方已有几十万元资金投入,这时管理部门突然要求拆除,老本都贴上去了,只能拼命。违法建筑上了规模,形成了很高的经营成本,违建者投入巨额资本形成了巨额资产或债务时,管理部门再来拆除,冲垮了违建者的心理承受底线,极易引发严重的冲突。再如破损的市政服务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造成了群众的伤亡事故,也易引发群众严重的不满和对立情绪。

依据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如果把城市空间看成是一个人,那城管部门就好比是医生,但不经常去会诊,也没有预防在先,有了小病,也不予理睬,等到小病变成了大病,大病变成了癌症,然后敲诈勒索病人,非得交五万、十万的住院费,才予动大手术,把病人整得半死。任何一个城市,如果它的公共设施一旦到了严重失管、失修的状态,或者干群矛盾到了全面暴发的时候,整个城市就瘫痪了,这个城市的功能就毁灭了。为什么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经常会发生城管队员被打、被杀、被油烫的情况?我们的城市管理队员觉悟就那么低吗?实际上更多的是传统管理机制有问题。这种机制是对抗性的,是坏医生的机制,而不是治病救人的机制,是庸医机制,所以许多常发的城市病治不好,病人与医生容易发生全面冲突,互相对立。我们打开网上的BBS,网上对城管队伍是一片骂声,没有同情城管队员的,都把城管队员看成土匪、日本鬼子了,这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础吗?平时接触一些城管局长,他们所想要的是如何装备队伍,穿上装甲,带上警棍,最好配上手枪,武装的牙齿。这种模式,如同一个失败的医院一样糊涂,医生与病人发生了全面冲突,医生们不去改进自身工作,而只是要求在医院设立警察局来全面保护医生一样的可笑。

(三)城市管理的专业化技术日益深化、责罚的日益明确与以块为主、综合性行政执法的思路形成冲突。现代城市的创立最早在英国,当时只有一个管理机构,只有一部法律,就是一百年前英国颁布的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城市管理的法律,那时候确实是一个"大盖帽"管所有的事情。但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城市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管理职能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就像农村诊所里的医生是全科医生,从内科、妇科到皮肤科等等,全是一个人看,所以他的知识积累非常慢,这样的医生看病水平也不会高,所以人们看重病、动手术一定要到城里的医院去,道理就在这。只有城里的医院,牙科、眼科、鼻科、内外科等所有科目是分设的,在单一科目狭窄的领域里,医生的知识积累很快,才会有优秀的专科医生涌现。这些专科医生集中在一起相互合作就构成了现代化的医院,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技术创新的奥秘之一。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最复杂的人工与生态的复合系统,世界上没有任何人造事物比城市更复杂了。对这个日益复杂化的系统进行有效管理,我们需要应对的问题是比任何单一学科都要复杂,建立比医院更加高度专业化的众多城市管理部门是非常自然的,是非常必要的??化程度越高,城市管理部门专业化程度就会越细,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就街头路面现场的简单事件的处理,必须是综合化的,以块为主,现场处理,以取得迅速敏捷的效果。如香港,路面秩序的管理很综合,基本上就是由警察来处理,当然是以日常监管为主,没有再成立一个综合执法机构。这说明专业化部门管理与路面的综合化处理是并存的。我们不可能简单地因为"一顶大盖帽管不了七八个大草帽"这样一个简单比喻,就把所有专业队伍的执法功能全部合并综合起来,当然也不能说通过专业化分工以后,就不需要综合协调现场处理了,这样也不行。只有分工没有合作,也没有效率。就如只有众多的专科医生进行合作,才能形成卓有成效的现代医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病,到医院里首先要经初步诊断,表征是头痛,经过联合会诊发现,实际上是鼻子有毛病,是鼻窦炎,转到鼻科就能正确诊治,这就是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优势。城市病和人体病一样,外部的宇宙与内部的宇宙复杂性是相似的。

目前,我国某些城市管理的方式从一种极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以至于各地的综合执法部门负担过重,专业的技术支持储备不足,综合协调能力缺乏,执法主体的地位不明确。综合执法部门只是受各专业部门委托执法,实际上委托执法只能是局部委托,在相当程度上不符合法治的原则。而且造成上下级综合执法部门,有利的事情大家一哄而上,没有利的事相互推诿,职责不明确。传统的"门前三包",从制度自身分析上来说是很合理的,但是,该项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监督与被监督者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奖惩能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两点在实际中都办不到,这也正是"门前三包"搞了整整25年了,但效果总是不理想的原因。首先是涉及专业部件损坏问题谁包干?没人包。"门前三包"就是一个清扫,那么多部件损坏谁包?执法权的权限谁包?失去了执法权,在"门前三包"范围内的任何强制性措施都是违法的。虽然实行了"门前三包",但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单位负责进行及时评价。发现"门前三包"范围内存在的问题,怎么进行信息传递,谁来传递,传递不畅怎么办?所以"门前三包"本身就存在着这样一些难以治愈的顽疾。在现代城市管理中,一方面,专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不可避免地派生出众多的专业管理法规和执法机构;另一方面又要求发挥块块的积极性,要求有综合化的整合功能,包括小事件就地现场快速处理的协调功能。由于这两种功能始终没有协调一致,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造成了综合执法局负担过重,专业局闲得发慌,而人民群众却经常遭受破损的市政设施、环境脏乱差的公共空间等矛盾局面。

(四)现代城市活动的日益复杂性与政府效能低下引发的冲突。必须承认,对现代城市管理者而言,十分不幸的是,我国的城镇化伴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的变革,伴随着高速机动化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任何国家都没有的1.4亿农民工候鸟似地迁移活动。这么多影响因素与城市化同时相伴随,是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过的,这对于我国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非常有幸的是,我们又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城镇化伴随着信息化,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那就是傻医生和好医生、笨医生和聪明医生之间的区别。所谓政府失效是世界的一个通病,在我国尤为明显。首先表现在管理部门信息掌握不足。由于机动化和市场化的存在,决策在空间和时间上高度分散化和随机性使得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病症"多发、频发、复杂、疑难症并发,而城市管理部门作为城市的医生来讲,每个人只能了解极为有限的信息和处理零星的事务,其水平相当于乡镇的赤脚医生,根本无能力诊治疑难病症。面对高度复杂的、日益繁多的、前所未有的、多发的疑难病症。城市管理者遇到了史无前例的、解决不了的难题,也经常出现政府管理越位本不应插手处理的事件,这就是信息不足的困境。其次是公共利益的冷漠。我们经常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这样的口号,所以有网民发帖笑话我们,正是因为许多方面的城市事务无人建、无人管,所以才叫人民群众建,人民群众来管。真的有问题时,我们有些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就推,对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城市疾病无动于衷,许多专业部门没有事情做,这样的医生就不是人民所需的治病救人的医生。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后,专业部门的信息量增加了9倍到12倍,工作量也随之提高了,及时消除了许多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另一方面,之所以对公共利益冷漠,是因为没有一种激励机制催促他们干,缺乏有效的评判机制,对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进行奖惩。第三是受俘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Stigler)讲过:政府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经多次博弈之后,管理者往往被被管理者拖下水,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正在我国城市中蔓延的违法建筑,正是规划部门受俘获的恶果。在城市中心公开拍卖一块地,需要付出一万多元一平方米的代价,最高的达四五万。但是乱搭建的、跨越红线的、占用绿地的建筑,不仅不需要支付巨额土地出让金,而且占了公众的巨大的利益。如果某利益集团与规划局勾结起来,后者以"不作为"来暗许违法现象,最后利益均分。我国有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同时存在最软弱的违法建筑查处的拆除机制,是严重不匹配的。为什么一些城市管理部门对违法建筑放任自流,为什么以罚代拆?公共空间是人民群众共有的,怎么可以被个人占有呢。以罚款了之,是对违法者有利,对管理者有利,还少花力气,会自动形成被俘虏现象。这样一种机制作用下的城市管理,难以代表公众利益来管理城市,而是会跟着利益集团走。第四是信任危机。城市管理需要政府的公信力和法规的强制力来执行,来捍卫公众利益的底线。如果政府失去信任度,许多公共政策措施都将难以执行。靠什么去建立政府的公信力?靠什么去捍卫人民群众的公共空间、长远的利益,避免公地的悲剧?这就是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要点。最后是政府管理时滞和管理成本过高。按照以往的城市管理模式,条条与条条之间,块块与条条之间,上下级之间,城市管理的协同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在处理这些高难度的事情时,往往引发一些机制体制性的错误,从而使城市管理工作陷入死胡同。

正因为存在以上四类城市管理工作的内在冲突,各地都自发地开展了城市管理新模式探究工作,一场城市管理革命就应运而生了。

二、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四大功能

一是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效管理。通过GIS、GPS、RS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事件、部件处理优先权的合理安排,实现了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轴上的精确定位。例如在事件的处理上,以块为主,条条协助;在部件的处理上,以条为主,块块协同。这两者职责分明,无法推诿。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视管理,信息的采集、反馈很准确,责任到人,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做不好通报批评、及时处分。只有精细管理,才有精致的公共空间,才有精致的城市。扬州到处是精致、秀美的景观,就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才达到的。

二是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经常性的、可持续性的、深入到每个角落细节的管理。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在介绍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时提到"六个天天",实际上就是"医生"天天在关照"病人",天天在诊断"病人",天天在做预防措施。通过设立现场监督员,可及时受理群众的举报,能将影响城市健康运行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4小时内发现问题,12小时处置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通用规则。从传统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处理、及时处理,新的管理模式产生的效应,实现了集"小变"为城市面貌的"大变";变断断续续的突击清扫为持续的管理;变伤筋动骨冲击式的大手术为和风细雨式的治疗与预防;变政府有些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所以,管理新模式对城市病的治理是固本强基,预防在先,并为诊治根治顽症奠定了基础。

三是变管理主体的分散、职责的交叉扯皮为上下左右无缝拼接。新的管理模式能完全适应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城市管理方面日益细化的专业化分工是合理的,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内在的冲突。新模式通过网络化进行技术的无缝拼接,实现不同专业部门的管理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合和系统化,高度整合和有效利用了管理资源。通过在政府城管机构中设立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双线运行,相互监督强化,再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拼接,使管理行为从传统的单向指令变为循环反复检查落实,从发散变成反馈追踪。任何一个监督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和专业部门处理报告后,都要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现场的信息员,进行现场核对结案。这个过程无论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或者是*城管热线也好,都是要明确职责,明确对象,明确标准,明确处理时间,从而形成了专业部门之间的合力,形成了上下左右之间协调管理。无论某个市或区有多少专业部门和队伍参与管理,无论城管的复杂性增加多少,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能将各专业部门的职能、众多的"门前三包"单位,甚至各种各样的物业公司的管理行为"一网打尽"。通过"六个天天",使他们的绩效、工作态度全部记录在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便于上级、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从而使专业??级部门告别了城管经费、人员编制、工作量上的考核难题,人民群众告别了脏、乱、差的市容市貌。

四是政府城管部门的处置能力从低效、迟钝变为高效、敏捷。*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管的联动,实际上是一场城市管理的效能革命。只要有群众电话举报或者信息员报告,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推卸不了、受俘获不了、推诿不了、草率不了。城管部门掌握的信息,从无知到明白,从粗放和精确、从定性到定量、处理的责任从不明确到明确,能办的事情不能推、不能拖、不能放,反馈的结果最终由群众来评判。

总之,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中,政府管理的行为由被动应付转化为主动解决、定期分析、探求源头生成原因;管理的方式从粗放变为精细;管理资源的配置从杂乱低效转为系统高效;管理的评价从奖罚不明变为奖罚分明、及时处理;管理的运行从封闭运作转化为公开公平,便于群众的监督;管理的参与机制从政府和专业部门一个积极性变成为全社会参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就像在抗战时曾经说过的那样:把我们的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实际上是通过现代网络系统集成了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来解决我国前所未有的城市管理的难题,从容应对城市问题。

三、进一步推广数字化城管和*服务热线的若干重点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美好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这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也就是和谐社会的城市应该让全市人民共有、共管、共享、共评。对此,我们要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将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和*服务热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抓手。急群众所急,切实解决老百姓一家一户做不了、做起来不合算的事,尽快提高城市政府的管理效率,尽力为群众提供洁净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消除脏乱差和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的功能,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高兴、让社会和谐。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最主要的政治前提。

第二,要尽快设立与优化*服务系统。有的同志说,我们想设立这样的服务系统,但缺乏资金。其实,*服务热线的设立,并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当年我在杭州工作时,设立了12345市长公话,只花了几十万元。服务热线是一种最低成本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承担得起的。只要市民电话能打得进,能够收发电子邮件,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答,信息能传递到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处理后能够反馈处理结果,结果能够根据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行结案,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雏型就形成了。部门处置的效能能够及时登报公开处理,能够对"门前三包"、其他的专业单位监督评判,就能进一步提升新管理模式的效能。通过这条很简单的电话热线,把人民群众与政府机关的职能连接起来,把满意不满意、政府效能的高低连接起来。但是这条电话热线要真正高效运转并不容易,这要求:一是一线的接听员经验要丰富,要有独立判断能力。二是处理程序形成闭环,要反馈处理结果,取信于民。三是系统对群众的呼声,要有传递,有记录,要公开评判。四是指挥分析小组的要有丰富的经验,判断精确,指挥恰当。实际上这四个要点都是出于没有运用较昂贵的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新技术,只能是靠熟练的人工技能进行补偿。所以,*需要接听人员的技能深化培训。杭州设立服务热线时,就把城建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后备干部派到接线员队伍上,每人每天接听回答35个问题作为定量指标,群众满意率要达98%,不达此两项,就算今天任务没达标。三个月下来以后,每个人都精通了城市管理,了解了群众的呼声,这比我们干部下挂锻炼等形式主义强多了。但是数字化管理不一样,数字化管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3S系统,使复杂的城市管理部件化、标准化、事件化、程序化,也就是说接听处理"傻瓜化",一般能打字的年青姑娘培训几天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相当于专业摄影机,什么都要手动操作,数字化城市管理就相当于"傻瓜机",快门一按就能办,因为它什么东西都程序化了。所以说,无论是接线系统还是指挥系统,都是相互连通的,只要培训到位,系统合理(即记录、传输、反馈)。但由于数字化管理是将整个管理系统都信息化、程序化了,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多。

第三,稳步推行和优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发达的沿海省份工在五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中等发达的省份五年内应该完成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试点城市;发展中的省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突破,至少是省会城市、大城市获得推广。但是*服务热线必须在两年内实现全覆盖,不管是发达还是不发达地区,这两个系统成本不一样,投资不一样,构建所需的人力资本素质和经济成本也不一样。

当前,建立和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注意解决普遍性问题,避免以下几类缺陷:

一是系统设计内容太多。从目前的经验来看,初创时期的数字化城管系统不能把民政系统、治安系统、人口系统都纳入,否则一下子就把整个系统压垮。目前该系统还没有那么高的灵敏性、自适应性。数字城管系统容易人机对话,操作简单,如把这个系统搞得适应性非常强,弹性非常足,包罗万象,那这个系统就是会成为失败的系统,或投资很昂贵的系统。所以说,数字化管理不是万能,而且应循序渐进地扩大管理覆盖面。

二是服务范围、空间覆盖面过小。目前试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一般覆盖的是已建成的城市区域,没有什么建设工地。但城市大多数问题主要发生在繁华地段和城乡结合部,不能只管了建成区繁华地段这一头,而把另一头丢掉了。城市管理问题更严重的是城市边缘地区。一个好的系统要及时扩展,适应快速城镇化时期部件和事件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网格管理要逐步覆盖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所有人群活动频繁的区域。

三是系统形象技术装备太多,实用的处理机能反受到削弱。有许多城市的管理系统配置了昂贵的大屏幕显示设备,其实一台廉价的投影仪就可以替代。市一级指挥中心搞一个大屏幕就可以了,区一级就没有必要,只要能够对信息进行传递、接收、处理就行了。如有领导或同行来学习交流参观,搞个投影仪放一放就可以。按节约型的原则建设系统,新系统的投资可以大大减少。

四是与群众的沟通反馈不密切,系统在外部的公信力还没有建立。设立这个系统,就是为了建立政府的公信力,通过实时沟通、公开处理标准、时限和结果来显示公平、促进公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降低执政的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五是系统运作之后的奖罚不分明。对专业部门,管理效能高的不奖,差的不罚,不点名,不挂红灯,不黄牌警告,就会失信于民。实际上,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哪个专业部门管理效能和服务态度是最好和最差的。如果对此不作相应的处理,市民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就会逐渐丧失,整个系统的效用就会毁于一旦。

六是系统的兼容性差,不能扩容,包容面不广。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不一样,信息的多次重复使用并不消耗资源,而只会增加信息系统的效用,所以系统的共用性越好,信息库建立越容易,共享程度越高,综合投资也越省。

七是政府包揽过多,没有能够实现小政府、高效率。可以外包的业务就要外包,业务外包能够提高政府效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能促进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外包,引入竞争机制,最大程度上实行城市管理事务的社会化营运、物业化管理。所以,系统的信息收集员绝对不能搞成是事业编制的,这没有必要。管理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的工作人员也不必搞成公务员编制,而应该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干得不好就清退。

第四,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服务热线系统的整合。这两个系统的功能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数字化管理是政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属于主动服务;而*是被动的服务系统,群众有呼声,通过接线员接听,分析纪录,专业部门处理了再向群众反馈,是被动性质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政府内部的延伸服务系统,是内部解决问题的自我反馈系统;*是外部系统,是根据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数字化系统是内部小反馈的自我自动处理机制,但是*是个大反馈系统,是通过人民群众对处理结果满意不满意的大反馈,根据这个最广泛的反馈来作出应答的机制;数字化管理是政府作为人民的"保姆",通过数字化、程序化、精确化来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对自己的奖罚,运用大工业生产的"泰勒制"模式来提高"保姆"的工作效率。定人、定位、精确、仔细、限时,这就是泰勒制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主人监督保姆,通过呼叫"保姆"进行专项服务的机制。而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是"保姆"比主人厉害得多,并不接受监督,有时搞突击活动,"保姆"发号令,呼唤主人齐上阵。

数字城管范文篇8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党的*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规划把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志曾经指出,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就必须着力提高管理水平。贾庆林同志在视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时指出,东城区创造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很好。城市管理新模式有许多新东西值得总结,值得思考。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充分肯定城市管理数字化符合信息化发展方向,要求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广应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按照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建设部积极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工作。十年来经历了从城市管理服务承诺制,到*服务热线的推出;从*服务热线普遍推行,到开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试点;再到*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是继去年在北京东城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总结推广*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相结合的经验,更好地改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保持城市健康运行,促进社会和谐。江苏省委省政府、扬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给予了很大支持。事前保兴和姚兵同志都作了深入调研,会上还要讲话,他们的意见我完全赞成。下面,我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推动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好和安全运行、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推动城市管理创新,要坚持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一)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城市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确保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条件。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是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增强了城市政府抗灾减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当今的国际竞争大多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依赖管理城市的理念、技术和体制创新。

(二)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拓展和提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发挥城市功能的支持体系。提高城市功能离不开支持城市市政公用硬件体系和政策、制度、管理等软件体系。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形成服务功能的基础性特性。推行城市管理创新,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整体性强的效果,为人的活动提供高效服务,是拓展和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途径,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

城市管理创新为服务群众提供有效载体。建设系统承担着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责任,解决好群众的难事、急事,是建设系统的日常工作。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麻烦事。通过实行*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能,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从而架起了城市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实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直接听取群众对城市管理、市政公用事业服务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及时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做好说服工作,有利于消除不和谐因素,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疏导群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推进了政务公开,也为群众监督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便利。

二、继续总结和推广城市管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做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已有200个城市(区、县)开通了*服务热线。去年以来,27个城市(城区)积极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以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整合管理、信息、技术资源,再造管理流程,推动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改变过去"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管理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一些城市在试点中还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造出一些新的经验和做法,会上还将作介绍,值得继续总结和推广。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上海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创新,从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发,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加强数字化管理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在总结卢湾、长宁两区试点经验基础上,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面向全市,条块结合,以区为单位,实现市、区两级平台互通联动,计划年内10个中心区全覆盖。同时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预留与其他信息资源整合的接口。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全市实行统一编码,涵盖市政道路、城市绿化、房屋建筑、市容环卫、公共交通等5大类84种设施设备基本概况和供水、燃气、物业等服务内容,32种动态管理事件的处置,逐步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二)上下联动,创新机制

这是试点推广工作的基本经验。扬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等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市区两级城管资源,改变了市区分块管理、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一些试点城市通过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使管理专业部门之间、管理专项工作之间,市、区、街道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互相支持、协同管理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再造管理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建立部件、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实时地、自动地监督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办事效率、质量,及时评价和公布对每个被考核对象的考核评价结果。提高了社会监督、专业监督、上级监督的效能,促进了相关部门自我监督机制的完善。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热线相结合,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热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设系统对外服务品牌,成为接受投诉、求助受理的主渠道。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现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上海、扬州等城市将数字化城管与*服务热线通过一个平台整合,创建了*服务热线与监督员采集的信息一同管理、一同立案、一同处置、一同监督、一同考评的闭环处理模式,实现了管理资源的"一体化联动",建立了主动发现、及时解决、定量分析、综合评价的功能,促进了市民群众投诉问题的有效解决,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知晓和参与度,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服务热线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地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来,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扩大覆盖面,力争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一)各省(区、市)要做好规划和实施计划,全面部署,积极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

要坚持稳步有序、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因地制宜、产业运作的原则,认真做好试点推进计划,按照到"*"末,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或条件具备的县级市,全面实行的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推广工作。要坚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和*服务热线设施的有机结合,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课题,全面推进*服务热线的同时,积极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联动。要注意城市管理目标的有限性,管理和服务项目的拓展,应当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当前,要结合建设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在重点做好市政、市容、环卫、绿化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同时,总结试点城市已经探索的经验,逐步将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建筑工地管理、居民房屋产权登记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综合防灾等纳入管理内容,继续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二)进一步完善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各项制度

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要严格贯彻执行已经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各试点城市依据建设部制订的数字化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地方性实施细则,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标准的补充和细化,并作为制订和完善标准的依据。要重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对试点城市研发的标准度高、通用性好、运行稳定的信息系统,要组织专家研究在其他城市直接采用或经过改造后采用的可行性。要结合各地试点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已经的标准规范建设部还将进行适时适度修订和完善。同时,还要研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为城市内部各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适应新的工作格局、体制、机制、方法的要求,建立服务质量标准、效率标准、工作人员服务验收标准、服务行为规范、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提出法规或规章立法建议。

(三)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推进*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

数字城管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入手,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推广适应当地实际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整合各类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到*年底,全省各城市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到*年底,苏南各省辖市和县级市以及苏中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苏北省辖市和苏中苏北有条件的县级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三)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按照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制定,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整合资源。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实际,加强研究分析,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信息共享。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其他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相互移植。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结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特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省内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要合理确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架模式、网络建设内容和方法步骤,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在*年底前,各城市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经省建设厅组织论证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认真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各地要依照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在积极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认真采集、分析、整理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空间地理??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同时,适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管理范围的需要,注重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系统联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

(三)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构建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覆盖各区、街道(镇)、社区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统一形成快捷高效的联动和互动服务方式,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数据的处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建立健全综合监督考评体系。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合理改善管理职能,调整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制。着力强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和衔接,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综合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区、街道及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入社会评价,强化社会大众参与度。

(五)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效能,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合理装备新技术、新装备,强化操作培训与实践指导,尽快掌握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定时管理向全天候管理拓展,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拓展,确保城市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切实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水平

(一)加强领导,科学实施。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要认真组织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多方论证,确保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把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等落实到位,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以监督评价为核心,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起部门间相互配合、条块间相互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互补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将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对现有的电子政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公用事业监控系统、市政公用12319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资源,要积极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以人为本,公众参与。通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管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运用新型监督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将政风热线、市长信箱等内容纳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当中,努力把城市管理的日常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效接受社会评判,实现执法、监督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数字城管范文篇10

一、充分认识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入手,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推广适应当地实际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整合各类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建立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到*年底,全省各城市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到*年底,苏南各省辖市和县级市以及苏中省辖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到2009年底,苏北省辖市和苏中苏北有条件的县级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各城市基本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三)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按照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制定,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整合资源。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实际,加强研究分析,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信息共享。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其他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相互移植。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结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特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省内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要合理确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架模式、网络建设内容和方法步骤,突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突破。在*年底前,各城市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经省建设厅组织论证后,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二)认真做好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各地要依照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在积极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前期基础工作,认真采集、分析、整理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空间地理??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同时,适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拓展管理范围的需要,注重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系统联预留接口,为系统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

(三)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构建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和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覆盖各区、街道(镇)、社区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起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统一形成快捷高效的联动和互动服务方式,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数据的处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四)建立健全综合监督考评体系。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合理改善管理职能,调整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制。着力强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和衔接,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综合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区、街道及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积极引入社会评价,强化社会大众参与度。

(五)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效能,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合理装备新技术、新装备,强化操作培训与实践指导,尽快掌握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从定时管理向全天候管理拓展,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拓展,确保城市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切实提高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水平

(一)加强领导,科学实施。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工程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把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要认真组织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多方论证,确保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把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等落实到位,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二)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各级政府要以监督评价为核心,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起部门间相互配合、条块间相互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互补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将涉及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城市河道、静态交通和侵占道路等城市管理要素,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运行问题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统筹监管。对现有的电子政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公用事业监控系统、市政公用12319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资源,要积极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以人为本,公众参与。通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强化城市管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运用新型监督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将政风热线、市长信箱等内容纳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当中,努力把城市管理的日常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效接受社会评判,实现执法、监督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