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3:04:48

书记调研报告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现行机关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

近年来,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基本上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通过以上活动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议定党内有关重大事项等。总而言之,机关党组织生活已成为机关党的建设及党内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一是坚持“”制度,发挥了学习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机关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以“”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党内组织生活作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途径。通过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传达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学习时事政治、法律知识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发挥了党内民主监督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以民主生活会为载体开诚布公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分清是非,沟通思想,总结经验教训,统一认识,从而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增进团结的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既增进了同志间的思想交流,密切了上下级关系,又加强了广大党员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

三是坚持开展有益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机关党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及组织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义务劳动来教育党员和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积极为社区服务。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如:缅怀先烈活动、联谊活动、歌咏比赛等,对党员进行教育,通过开展这些党员喜闻乐见的,既富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意义的组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机关党组织生活的现状看,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机关党内组织生活在其内容、参与度、组织形式和质量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1、组织生活形式主义现象较严重,质量不高。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由于这“三怕”,造成了过组织生活时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支部执行“”制度存在着组织随意、管理松散的现象,有的以学习会取而代之。

2、联系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不紧,针对性不强。没有用心去谋划好每一次难得的组织生活,随意性和主观性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组织生活会大多以学习教育为主,注重宣传大政方针,念念文件,读读报纸,然后泛泛提几点要求,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党组织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贴近不紧,针对性不强,对党员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把握不准,释疑解惑的说服力不强,组织生活联系党员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

3、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在现有的机关组织生活模式中,大多数以开会形式过组织生活,而且支部所有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支部书记或者是组织者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组织生活的内容也主要以学习为主,80%的组织生活基本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由于机关人员流动性少,而且现有党员比例较高,一些机关基本上全员都是党员,因此发展党员、审批事项等在有的党组织生活中已不存在,这些单位的组织生活内容基本上只剩下了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获取信息渠道的不断多元,现有单调的组织生活方式已很难满足党员的需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4、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被动应付,缺乏自觉性。有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持无所谓态度,以工作忙等理由推托,表现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意识在逐渐淡化。有的党员反映组织生活形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缺乏参与兴趣;有的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是“一言堂”,缺乏党内民主,参与组织生活是一种“负担”;有的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文章在会上应付了事。

5、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较少,监督作用缺失。目前,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过好组织生活的意识不强或是被逐渐淡化,总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参与组织生活,努力游离于组织之外。除了过好每年一次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外,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则较少参加。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于我们党的各级领导人,应该有监督。这种监督来自上面,来自下面,来自群众,也来自党小组生活。”《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而党组织生活是一个有效的党内监督途径,尤其对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不能经常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则组织生活的监督功能就很难体现。

以上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对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党章》的有关规定置之脑后。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单靠组织生活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开展得好不好关系不大。不能真正从战略和政治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把组织生活等同于一般工作会议,仅停留在执行制度的要求上,可有可无的思想比较严重。还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感悟到组织生活对党的组织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组织生活质量的高低对党组织这个机体的生存与发展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等。

二是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同感存在偏差。更多地把参加组织生活作为义务对待,而不是履行权利。《党章》规定党员必须编入一个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这是党员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权利。通过参加组织生活,党员可以行使和享受学习权、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民主权利。造成这种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党员权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感到是要我过组织生活,而不是我要过组织生活,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二是一些党组织缺乏党员是党的主体的意识,在组织生活中一味强调义务的多,体现党员权利的少,久而久之,党员的权利意识在以履行义务为主的组织行为中不知不觉被弱化。

三是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思想性不强。有的机关党的组织不注重引导党员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强调党员的先进性,不积极帮助党员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使组织生活达不到党性锻炼的目的。有的组织生活思想性不强,不能有效解决党员的思想困惑,对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有力的影响,从而制约了组织生活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由于组织生活的原则性较差,怕得罪人的心理在起作用,党内不能开展严肃的思想斗争,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不浓,好人主义之风盛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组织生活会的质量。

四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组织生活的重视不够。其根源在于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与机关党组织的关系。在党的组织中,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一名普通党员,都应把自己置于所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由于不能调整自己的角色,对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客观上又存在着公务繁忙的因素,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较少。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机关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三、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主要对策

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管理党员成效的好坏。要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精心安排。尤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突破:

首先,要对过好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一次再认识,增强主动性。过好党内组织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特征,是我党的性质及其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党章》规定:党内不允许有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因此各级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过好组织生活作为一件头等大事,在思想认识上要上水平,在工作盘子上要有位置,在具体落实上要有制度。这是确保组织生活不走过场的关键之所在。

其次,要注重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互动性。党内组织生活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党员作为组织生活的主体角色,不只是受教育的客体,还是教育的主体。组织生活的实施只有充分考虑到党员的主体地位,才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组织生活会的安排上,可以让党员事先参与,对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集思广益,共同谋划和设计出生动有效的组织生活形式。这样可以激发支部成员的参与意识,并化作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在过组织生活的过程中,要突出民主互动性,人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变组织生活传统灌输式、说教式为融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为一体的民主互动式,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第三,要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工作的实际,增强针对性。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党建。组织生活也应牢牢把握这一导向,突出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主题。在内容上尽可能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应,与当前工作重点相衔接,与广大党员的思想现状相协调。但要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倾向。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当立足时效性和针对性。如: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积极开展以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针对办公室以文秘工作为重点的特点,组织公文写作研讨等。力求通过组织生活这一教育途径,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第四,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增强引领性。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因自己是行政领导而忽视机关党组织的监督,要积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党员中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机关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落实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能因其是行政领导而放弃监督。要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考勤制度和通报制度,同时在安排组织生活时尽可能周密部署,充分考虑领导的工作安排,做到“两不误”,为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2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我认为加强对基层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要保证党政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就要加强党政一把手的学习教育,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党政一把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改造,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正确处理权与利益的关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是要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点,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是党和人民群众对你的信任,你就应该听党的话,就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群众对你的信任。二是要认识到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是一种行使资源,有了这种行使资源,就能更好地为党为人民群众做事,就能更好地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权利与职责是对应的,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有多大的责任,尽多大的义务;然而权力也是滋生腐败的根源,当你贪图私利时,就会以权谋私,就会背离党的宗旨,走向与人民为敌的一面,这时权力越大危害就越大。所以,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权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三是要保证权力始终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就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就是党的根本宗旨。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权为民作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工作努力去实践这一目标。

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领导干部德才兼备。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奋斗目标,必须要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深化选人用人机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的出台,为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是选好用好领导干部的关键,我们必须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严格执行选拔程序,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切实把那些政治觉悟高、思想先进性强、工作踏实、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把权力交给党信任、群众拥护的人,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必要条件。

选拔领导干部,要严把廉洁关,防止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坚持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任中督查制度,任期年度考核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加强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

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中,要坚持好选人用人原则,做到风清气正,坚决杜绝跑官要官的不良风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扩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规范操作,完善权力运作的防范机制。

规范操作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坚持权力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预防权力腐败的有效手段。

在制度建设上,我们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逐步建立起用制度管理,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的有效机制。严格遵守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防止一言堂,对重大人事任免、党员发展、财务支出实行票决制,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二是实行人财分管。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同时,在班子分工上实行人财分管。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书记分管人事,行政领导分管财务,限额行政审批权,大额支出两个一把手同时签字,重大人事安排、财务支出集体研究决定,加强两个一把手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监督,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失去监督。

三是严格财务制度。主要是完善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制衡机制,重大开支列入预算实行立项审批,项目用款、使用监督、使用监督、会计核算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坚持政府集中采购,行政领导定期向班子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

加强权力运作的监督,是预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着眼于防范,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加强党内监督。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积极探索,发挥党委、纪委的监督作用,要认真坚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自觉向党组织如实报告重大事项,按规定述职、述廉、述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与做法

县乡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县乡干部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权稳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省委认为,关心重视县乡工作和县乡干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小康湖南、和谐湖南建设进程的现实需要。为此,省委作出了选拔优秀县乡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的决定,希望通过采取这一举措,带动全省上下形成重视、关注县乡工作,激励、支持县乡干部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根据省委要求,湖南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了选拔优秀县乡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的工作。经过认真遴选,最终确定了10名人选。其中,5名县(市、区)委书记分别担任省监察厅副厅长、省科技厅副厅长、省水利厅副厅长、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副厅级)、省粮食局副局长;5名乡镇党委书记分别担任省信访局督查处调研员兼副处长、省信访局接访一处副处长、省移民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副处级)、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省扶贫开发办计划财务处处长。

从县(市、区)委书记中确定选拔对象,主要看三条:一是民意反映比较好。在省委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上,省委组织部组织参加培训的全省122名县(市、区)委书记进行民意测评,由县委书记投票推荐县委书记,根据得票情况,结合以往考察和平时掌握情况,确定若干民意基础较好的人选。二是必须是各市市级后备干部且排名在前3名。三是政绩比较突出。要求在一个或两个县(市、区)工作过,实绩突出,所任职县(市、区)县域发展综合指标在全省位次靠前。同时,适当参考任职资历,注意选拔任职时间较长、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时间至少在5年以上的干部。选拔的5名乡镇党委书记,全部是在去年“七一”前受到中央或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中,对2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越级提拔为正处级领导干部,一名当了处长,一名当了正处级的副处长。

选拔县乡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工作结束后,省委召开了加强县乡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提出要将这一做法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下去,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选拔优秀基层干部的原则、条件、程序和考察方式等问题,推动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最近,省委又着手研究并计划出台关于改善县乡干部待遇、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文件,通盘考虑县、乡、村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以及激励、监督等问题。

二、初步效果与反映

湖南省委选拔优秀县乡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们接触到的同志一致认为,省委的这一决策是开明之举、创新之举、得民心之举。

一是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谈到这项工作时明确指出,这样做,就是要让那些长期扎根基层、安心做事、不事张扬的干部有奔头、有前途。从调研情况看,省委的这一初衷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大家认为,直接把县乡党委书记提拔到省直机关担任重要职务,真正体现了省委对基层干部的重视和爱护,既有效地激励和鼓舞了基层干部,也有利于广大干部更好地安心基层工作。许多基层干部说,看到省委这么重视县乡干部,感到在基层工作更有奔头了,表示要更加热爱基层,立足本职,做好工作,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有利于树立从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选拔任用干部的正确导向。湖南省委组织部一位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说,省委这次打破常规,成批量提拔重用县乡党委书记,等于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省委十分重视选拔任用基层一线干部。市、县的许多同志认为,尽管这次选拔的人数有限,但是传递的信息、形成的导向相当重要,省委的这一做法对各市县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必将有力地推动在全省形成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据了解,衡阳、湘潭、岳阳、益阳、永州、娄底、湘西等市州也参照省委的做法,集中选拔乡镇党委书记到市直机关任职。娄底市一次选拔了6名乡镇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

三是有利于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湘潭市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说,一般来说,机关干部文化程度比较高,理论思维能力比较强,而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比较强,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到上级机关任职,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机关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去年夏天,湖南很多地方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从衡山县委书记职位上选拔到省水利厅担任副厅长的钟再群带队到基层指导抗洪救灾,有关地方的同志反映,从他的讲话和组织指挥的情况看,就能知道他是一个内行,熟悉基层情况,作风务实,与市、县同志也很好沟通。

三、几点启示与思考

第一,要把中央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有具体的制度措施作保障。

基层干部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责任重、矛盾多、压力大。同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湖南省直接从县乡党委书记岗位上选拔优秀干部到省直机关任职,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要求的一个实际行动和有力举措。虽然一次选拔的干部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影响广泛,效果明显。省委还以这次集中选拔10名干部为开端,正在研究如何使这种选拔工作常态化的具体办法和关于改善县乡干部待遇、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专门意见。可以肯定,随着这些措施和文件的出台,湖南全省上下一定会形成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关键要见诸行动。现在,有的地方和领导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作一般性的号召,没有实实在在的措施,或者是有措施但不落实。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党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要“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明确提出“注意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措施,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基层干部的成长进步,从工作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六中全会的精神和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要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的配备要重视研究经历结构。

注重从实践中、从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选拔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在县乡领导岗位上聚集了很多年富力强、文化层次较高、经验丰富、了解实情、联系群众的优秀干部,把其中的佼佼者选拔上来,不仅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使上级机关更好地了解下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眼睛向下,自觉地投身于基层工作。湖南省委从县乡主要领导岗位上直接选拔优秀干部到省直机关任职,正是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这个大局着眼,确立了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从目前面上的情况看,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去年,湖南省122个县(市、区)委换届后,新进班子成员418名,其中,从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提拔的96名,仅占22.9%。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在下步进行地方党委以及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应当重视提拔县(市、区)和乡镇优秀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调研中,一些同志认为,现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比较注意的是年龄和文化、专业知识结构等,今后要把班子成员的工作经历结构提到重要位置上来研究考虑。领导班子中,不同经历的同志在一起工作好处很多,特别是一个班子中必须有较多熟悉基层情况的同志,这样决策和指导工作才能更贴近基层、符合实际。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团的工作社会化的内涵

《辞海》对社会化有两种解释,一是“教化”,即个体通过交互活动和学习技能而适应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成为社会一员的过程,是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变化过程;另一种解释是“普遍化”。这里所讲的社会化指的是“普遍化”,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遍化。团的工作社会化即用社会化路,建立新型的共青团工作机制。它的核心是创新共青团工作理念,推进团的工作方式社会化。本质上是团组织在保持自身性质、职能不变的情况下,面对社会变革,主动自我调适的过程。作为团组织与其生存其间的外在环境互动的社会化,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社会汲取尽可能多的营养和能量;二是按照社会运作的一般特点,及时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运作机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三是通过工作有效地影响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团的工作社会化思路就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作舞台,动员社会力量,服务社会进步。也就是充分认识团组织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给团的工作定位,贴近社会需求,获得工作题目,确立工作格局;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工作领域,强化社会职能;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实现工作目标,促进自身发展;通过教育、团结、带领和服务青少年,组织青少年服务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团的社会化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正在由一个整体性社会走向多样性社会。伴随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步伐,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也急剧加速流动,社会成员由过去的“单位人”正在逐步变为“社会人”。以青年人为工作对象的共青团必须使自己的工作方式适应社会的多样性,适应青年群体的多样性,适应青年个体“社会人”的特点。

党的先进理论是为共青团发展提供理性支撑和精神动力的不竭源泉,团的社会化也同样有其理论上的依据。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与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与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与广大青年乃至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这些联系,才能促进共青团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团的事业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的观点来看,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改革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发展的青年对团的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团组织自身封闭的、单一的传统工作模式之间的矛盾。因此,团组织要面对现实,承认现状,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积极推进工作方式社会化。再者,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来看,其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共青团要切实践行“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当前社会大环境和青年需求在纵向上发生了大跨度的变化,在横向上也出现了大范围的拓展,这就要求团组织要勇于跳出旧框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从社会、青年和团的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以社会作舞台,拓展团的工作,走出一条社会化的新路。

三、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推动团的工作社会化

建立一套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是社会化思路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将共青团工作的运作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运作衔接,借助社会大系统的运作来推进、加快共青团工作的运转,就必须积极进行机制创新。创新团的工作机制意味着要积极吸纳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一切成功经营运作方式的合理内核,对青团的组织动员方式、项目运作、工作布局和物质依托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创新,推动团的工作与社会生活贴得更紧,与青年及社会的需求扣得更实,将团的工作融入企业行为、社会行为、政府行为,为团的工作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广泛的外在保障。

(一)组织动员机制要实现“行政化”向“社会化”的逐步转变

同志在“5.31”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可以说,共青团作为人民团体,最大的工作资源就是广泛的青年群众基础,最大的活力就是植根于青年群众之中,最能体现团的性质的工作就是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引导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学习同志的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青团作为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必须向社会回归,克服和避免行政化倾向,从工作方法到工作资源、工作渠道,尽可能地向社会化靠拢。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工作网络的社会化和工作结构的社会开放度;另一方面要从观念变革入手,注重柔性动员机制与刚性动员机制的有机结合。

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从根本上克服行政化的思维定势和作法,引入现代公关策划意识,借鉴企业整合营销理念,从公关战略角度进行策划和包装,合理运用和发挥组织优势,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扩大活动、项目在社会和青年中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动员力。二是树立经营意识。设计、开展活动要借用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树立经营观念,钻研经营之道,把握全局,准确定位,系统思考,精心运作,努力使工作跳出传统模式,克服内容单一,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等缺陷。三是树立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的意识。适应青年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在组织动员方式上为青年提供更多的选择。要积极研究和借鉴柔性管理原理,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的工作原则,加强引导性、激励性动员工作。

(二)操作机制要实现“活动主导”向“项目主导”的逐步转变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并作为一门学科在进行发展和研究。在这门学科中,将社会组织分为项目主导型组织和非项目主导型组织两种,项目主导型组织如咨询服务公司、工程建设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等非常需要项目管理,因为它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通过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对于非项目主导型组织,如产品生产型企业、商业零售业、国家政府机关、群团组织、服务行业、科研机构等,项目管理的重要程度显得就稍微弱一些,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类组织不需要项目管理,恰恰相反,这类组织仍然有比较大量的工作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运作的,例如在生产型企业中的新产品研发、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政府部门市政项目的实施、群团组织专项活动的开展、商业零售业组织的市场推广活动等均是典型的项目,这些工作的成功与否对于组织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虽然属于非项目主导型组织,但同样要借用项目管理的概念,在操作机制上实现“项目主导”。把操作机制由驾轻就熟的“活动主导”向“项目主导”转变,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应是工作意识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团的工作必须跳出传统模式,按照科学、严谨、高效的原则组织服务和设计开展工作。要科学认识项目制,把握其服务主体确定性、工作目标明确性、资源配置高效性、机制运作科学性、物质存在可视性、事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总体特征,借用企业运营中常用的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把握全局,准确定位,系统思考,精心运作,钻研“经营”之道,深究育人之理,选好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培育管理人才。

(三)协调机制要实现“行政主导”向“政策主导”的转变

“依托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建设的根本经验。在建设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过程中,非但不能仅仅立足于自身的力量,相反必须更加主动地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这里强调的非但不是要减少协调,相反必须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当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仅仅依靠行政权威、体制性力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必须实现由行政推动向政策推动的转变。

要坚持“依托党建带团建”的团建工作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政有关政策,借势生威,借威开路,推动发展共青团事业。要在坚持发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扩大团的社会功能,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事务宏观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围绕青年学习、就业、权益保护等内容,积极推进青年立法进程和青年政策的制订。要积极承担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职能,努力把团的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部署之中,逐步形成广泛联系的、网络状的青年工作框架,将团的工作融入社会行为、政府行为。要在多汇报、多沟通、多协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建立稳定经常的协调机制,努力把共青团工作摆上党政的工作日程。

(四)发展机制要实现从“外部支撑”向“内部支撑”转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它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共青团有很大的政治、社会、人才等资源优势,为团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开发利用好团的一切资源,努力使这些资源产生最大效益,增强自身造血机能,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的新课题。要确立“大资源”的观念,实施“大品牌”战略,坚定“大经营”理念,追求“大效益”目标,综合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特别是在筹措团的工作经费上,要改变过去搞活动拉赞助、靠财政过日子的状况,逐步转向依托财政、社会、团办实业等多种渠道筹措工作经费,聚合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开发青年资源,善于把无形的资源变成有形的资产。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5

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市委*书记在10月2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学习贯彻*精神,就是要坚持与*实际相结合,做好自己的事情。他说,这几年我们所做的、已经做的和已经明确要做的,与*精神是相吻合的。绿色腹地定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学习贯彻*精神,就是要按照省委“四谋发展”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沿着既定的目标思路,持续地、坚定地抓下去,坚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

我们的现状是:

1-9月,我市GDP增长14.7%,创历史新高,但只比龙岩的14.6%高,其它地市都在15%以上(三明15%,莆田16%,宁德17%),排第8名。与全省总体情况相比,我市的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总体发展慢;二是排名落后;三是人均低;四是收入少。

套用*报告中的话,承认我们发展慢,同样不是妄自菲薄、自甘落后,而是要把它作为我们*今后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立足*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市有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圈的新机遇、新挑战。龚清概市长说:*最大的困惑是发展。影响发展的因素有:一是观念问题:没地、没钱、没有加快发展的条件;二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问题:现在能起真正意义上作用的只是75公里高速公路中25公里的连接线,交通一旦闭塞,运作的成本必然增高;三是金融资源存在严重不平衡。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存多、贷少;固贷多、流贷少;基础性多、生产性少;大企业多、中小企业少;中心城市多、县域经济少。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对*的今天和明天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我们的未来是:

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去年调研时对*提出“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布局的设想和今年“四个专题”调研时又提出“四谋发展”(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在纵深推进海西建设中的前锋作用。从*是海西经济区连片发展的前锋平台定位看,龚清概市长认为,我们着重要从三个层面推进:

一是三大产业组团。第一个组团是以*工业园区为主,整合大横、江南新区等多个组团形成的以*为中心的工业组团。第二个组团是以建阳和武夷山为主的*产业集中区。第三个组团是浦城荣华山产业组团。这三大组团是我们的核心组团,是“一点一线一重心”中“一点”的延伸。每个组团都重点锁定几个产业,在高起点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快企业扎堆、产业集聚,并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做久。

二是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这是*今后实现跃升发展的关键。旅游产业怎么做大,就是要以武夷山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产业,并把与旅游产业相配套的休闲养生、健康产业做好。要把武夷山定位为国际性的旅游度假城市,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木头烂在山上就是文化。

三是“五南”式企业。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南纸、南纺、南铝、南缆、南孚等这几家中心城市的大企业,要把“五南”培育成“五猛南”。在近期培养出50家以上营销额在5个亿以上的新“五南”式企业。

四是县域经济。就是要市、县(区)一体,共同运作,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才能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真正发挥*的前锋作用,这是海西建设对我们的要求。

由此可见,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现在和未来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精神,自觉以党的*精神统领我们工作的全局。

二、从*报告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理念、新要求出发,科学谋划好明年机关党的各项工作

*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报告就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条主线”、“五项建设”、“六个着力”的新要求。“一条主线”:即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五项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的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六个着力”: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按照*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从为*经济、社会跃升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的任务出发,2008年全市政府办公室系统机关党的建设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紧扣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党的*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围绕能力素质,围绕基层基础,围绕责任合力,围绕作风形象,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全面推进办公室系统机关党的建设向更新目标、更高水平迈进。为全面提升办公室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更好、更优地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作为。

二要在紧扣*发展实际上下功夫。办公室的党建不能空对空,不能就党建抓党建,应该主动融入到*发展的大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运作。通过抓党建、强素质、增能力、聚合力,引领全体党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的全面振兴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建功立业。

三要在创新工作方式上下功夫。一是理念上的创新。要时刻注意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我们的党员队伍,从而让我们这支队伍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在对如何定位*、发展怎么样的*、如何发展*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思考与选择。二是工作方式上的创新。机关党的建设有模式,但不唯模式,关键是看我们如何运作。比如:在载体的选择上、在平台的构筑上、在氛围的营造上等等都要有好方法和手段。三是在评价手段上的创新。如何评价我们的党建工作是否取得实效,是否真正走在同级机关的前头,要用事实来说话。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前移监督关口,建立和完善教育预警机制。加强思想教育,是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的最基础性工作。从一些官员的堕落轨迹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所私欲膨胀、走上歧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了平时的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根据基层的多年实践,我认为,当前应重点建立三种教育防范机制。一是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在坚持现有学习制度的同时,上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级一把手学习情况的督促检查,作为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每年安排1—2期理论学习班,深入开展民主集集中制、权力观和法制教育,促使一把手们从思想深处真正解决好谁让掌权、为谁掌权和怎样掌权的问题。二建立预警谈话机制。坚持做到分管领导经常谈、组织部门反馈谈、工作变动预警谈,针对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适时进行告诫和鼓励,防患于未然。三是建立临界纠偏机制。组织、纪检等部门要加强监督信息收集,采取函询、诫勉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对群众反映问题情节轻微的,以“群众来信反馈单”形式摘抄给被反映干部,要求对照检查;反映内容具体、影响较大、需向干部本人加以核实的,发出函询通知,要求作出书面回复,达到提醒警戒和矫正纠偏的目的。

二、抓住监督重点,建立和完善权力约束机制。权力运行不规范,是滋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因此,建立和完善权力约束机制至关重要。

1.要加强对一把手经济决策权的监督。建立严格规范的议事规则,使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一是落实调研论证制。重大经济决策预案形成之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有的还要组织专家和学者进行论证,形成备选方案,防止一把手武断决策。二是落实集体讨论制。重点建设项目、阶段性重点工作和重大经济决策,必须通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一把手不得个人独断或以办公会议的形式擅自决定。三是落实投票表决制。在进行集体决策时,要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分别采取无记名投票、记名投票、举手等方式进行表决。不得私下变通处理,未作出实质性修改不得再行提交表决。与此同时,要抓紧出台关于禁止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市场等经济活动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行政采购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等专门机构,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归口管理,有效制衡一把手的权力。

2.要加强对一把手人事任免权的监督。要改革提名推荐方式,变一把手个人提名推荐为层级式、多元化提名推荐,变举手表决为票法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部选用失察追责办法,强化对一把手选人用人的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选任干部议事制度,建立讨论干部预告制,保证班子成员有足够时间酝酿、讨论和决定干部。投票结果当场公布,经全体班子成员确认后发生效力,对违反程序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宣布无效。

3.要加强对一把手财务开支权的监督。推行一把手不直接管钱管工程制度,大额的财务审批和基建工程支出由班子集体决定,其它开支划定额度实行分级管理,形成“法人委托、授权签批、分级审定、预算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延长监督链条,建立和完善全程监控机制。一把手用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提高对一把手的监督质量,必须把握关键环节,狠抓制度落实,建立事前明责、事中督责、事后追责的监督链条。

1.事前要公开职责。将各级一把手的职责分工、工作目标、服务规范等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开,并要求一把手就如何履行职责和廉洁从政公开作出承诺。

2.事中要全面督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原来的离任审计逐步向届中审计拓展,并推行审计公告制度,探索经济腐败专项审计,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有疑点的,借鉴国际通用做法,运用专门的方法、手段和程序进行专项审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要事报告制度,除一把手个人生活的重大事情要向组织请示汇报外,重大决策和大范围的人事任用也要纳入汇报内容,使其全面接受组织的监督。同时,超前防范,主动介入,抓住一把手职务升迁、单位人事调整、节假日、家庭婚丧嫁娶等关键环节,加大监督力度。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7

很高兴参加松溪县直工委举办的党务干部培训班。在市第三次党代会刚刚胜利闭幕,你们就举办这次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县委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视。借此机会,我就提高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认识、怎样做好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以及党务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供参考。

加强机关党委(支部)书记培训工作,既是全面贯彻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上新台阶的迫切要求;既是加强县直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市直机关党务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学习新时期对机关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熟悉机关党建工作的特性以及机关党委(支部)书记的岗位特点、主要职责和素质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因此,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由中央组织、地方党委、基层组织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基层党组织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党章明文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由此推论,基层组织,毫无疑问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言简意赅地强调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市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通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等多种形式,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应当肯定,基层党组织总体是好的,是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最终”上,即,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最终是通过基层党组织扎实有效的组织、宣传和发动,使之变成广大群众自觉行动的;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最终是依靠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顺利完成的;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关怀,最终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工作,得到加强和体现的!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有的机关基层党组织不善于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去,就党建抓党建,习惯于自我封闭、自我设计、自我循环。结果,不但“两张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且使党建工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有的不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指导思想到工作方法,都不能与时俱进,结果是,老方法不管用,好方法不会用,新方法不敢用。久而久之,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光荣感、责任感,信心不足,热情不高,不是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抓好工作,而是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甚至满足于按部就班、得过且过。

还有少数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不同程度存在着软弱、涣散现象。由于长期未开展活动,加之自身不成其为战斗堡垒,没有凝聚力,缺乏号召力,丧失战斗力。从而,导致个别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经不住执政掌权、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或弄虚作假、追名逐利;或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甚至违法乱纪,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如,这几年,市直机关也有少数干部,包括个别处级领导干部中箭落马。前些年,我们在一次调查摸底中发现,一年以上未开展活动、半数以上党员联系不上、领导班子不健全或不起作用的党支部占总数的4.2%。这个比率不算高,但它却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机关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加强支部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最关键的是选准配好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虽然是党内“最小”的书记,但他们的作用一点也不能“小看”。实践证明,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导力量。一个支部建设的好坏,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党支部书记是重要因素。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如何,直接关系到支部建设的质量。因此,要把那些党性强、身体好、作风正、威信高,热爱党务工作的同志选配到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支书配好了,委员才有积极性,班子才有战斗力!

从市直机关情况看,支部书记总体是称职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的坦言,自己并不想当支部书记,是领导硬压着当的。这话听起来有点“消极”,但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而要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我以为,这里面,既有主观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据了解,现在多数机关单位的支部书记,都是由业务骨干、领导同志兼任的。他们本身工作忙、任务重,而其他支委也都是兼职的,支书觉得指挥别人不太灵验,自己动手又没有精力。再加上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付出,没有报酬,加之要钱没钱,活动难开展;要人没人,要权没权,说话缺威信,这就难免会影响书记们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党组(党委)领导是决定因素。现在有的党组(委)领导重业务,轻党务,对党务干部不够关心,对党员管理不够热心,这就不利于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了。机关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增强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努力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党组(党委)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机关党建工作,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帮助解决机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关心机关党务干部的成长和进步。要建立健全机关党建长效机制,把党组(党委)主要领导带头抓党建的责任制落到实处。

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商店、街道社区、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社会基层单位。据新华社报道,全国现有党的基层组织351.4万个。其中,党委16.8万个,总支18.2万个,支部316.4万个。假如把我们党看作一个完整的肌体,那么,基层党组织就是这个肌体的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实践证明,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体现在中央领导集体,也体现在地方各级党委,还体现在众多基层组织。而在所有基层组织中,机关基层党组织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因为,机关党组织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或者说处于政治核心部位。回顾过去,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机关稳定了,大局就乱不了。这一点,从“八九风波”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这么说,机关党组织是维系政权稳定的基础,是上传下达、左右协调的中枢神经!从这个角度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机关党建,是名副其实的“基础工程”!因此,十六大提出“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要求,虽然只有短短10个字,但在以往的报告中是从没有出现的!这使我们受到了鼓舞,也感到责任更重了。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努力把各自所在的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又要切实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完成上级党委赋予的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只有数以百万计的各级基层组织建设都抓好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除外还要充分认识、正确处理“小党建”与“大党建”的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

二、怎样做好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

(一)机关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党建工作游离于党的大局以外,游离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外,那么,我们的党建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围绕闽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海西”建设来做好党建工作,服务于闽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体讲,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什么是中心?经济是中心!什么是大局?发展是大局!具体讲,闽北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大局。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各单位、各部门的不同工作性质,找准自己的结合点。比如,组织部门,它的结合点就是按照党的干部路线,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市直机关工委的结合点就是要把机关干部队伍、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公检法部门的结合就是把公正执法和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与创造性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各项阶段性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在这些工作当中各级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实现各自的岗位目标,结合点是不一样的。因此,机关党建必须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把党的建设摆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的位置,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在设计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时,要与业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同步规划、统筹兼顾,确保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合拍,防止出现“两张皮”。

2、要构建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平台

长期以来,尤其是和平时期,党内始终存在着部分党员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这样一个问题,或者说一种现象。尤其是在机关里面,党员多,比例大(约占干部职工总数的80—90%),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实不象战争年代那样容易体现。这也成了少数党员混同普通群众的借口——没有机会发挥、展示呀!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比如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通过“两创”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环境。在实施“两突”战略中,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创业竞赛的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真正做到在创业竞赛中,处处有党组织的声音,事事有党员们的身影,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除了在急难险重时注意发挥党员作用以外,更要注重研究探索在日常平凡的工作当中,如何创造条件和环境,为广大党员提供施展才干的空间和舞台,如“党员先锋岗”等,努力构建一个让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更好发挥的平台。党组织和党员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发挥好了,党建工作才真正做好了!

3、要教育引导党员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当标兵、做表率

作风是党风的“晴雨表”。因此,作为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党员养成良好的作风——勤政廉政、求真务实。而作为党员,则要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地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检验自己,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当标兵、作表率,这是我们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也是机关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换言之,机关各党组织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荣辱观,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以发展为己任,围绕发展作决策、干工作、搞服务,既要力戒玩忽职守,更要防止“小吏大权”。每位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根据自己业务的特点来研究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创造性地做好各自的工作。尤其要自觉地、主动地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机关党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难也不难!关键在于,有无创新的意识。比如,苹果竖着切,你只会看到几个黑色的果核,而横着切,则可以看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就机关党建而言,我认为,应当以改革的精神,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创新。

1、要在观念和思路上创新

只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才有工作措施的创新。而要做到思想观念创新,就要求我们的党务干部带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创新,转变就党建抓党建的观念和做法,跳出机关党建工作的孤立循环,紧密结合机关的业务工作,用新的思路去开拓机关党建工作的新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单靠开开会、发发文、听汇报、看材料等形式抓工作的做法,根据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敢于突破陈规,善于推陈出新,在强化有机结合、主动融入和检查指导、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2、要在制度和机制上创新

制度,就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很重要,尤其在法制社会,一个单位也好,一个部门也罢,科学的、民主的管理,就是要体现在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上。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作到既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又有注意有新区别,切忌以业务工作取代党务工作。除先进性教育中制定的各类长效机制外,还要根据各单位、各部门的不同特点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奖惩机制等。而不论是制度,还是机制,一经建立,就要动真格,认真抓好落实,不能流于形式。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不是制度太少了,而是落实太差了,效果当然不好。如同依法治国一样,不是法律少了,而是有法不依、以权代法,导致执法机关难以独立执法。而制度不落实,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既有制度“陈旧”的问题,也有中看不中用的问题,还有有章不循的问题。因此,结合实际,建立必要的制度固然重要,通过创新,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更为重要,而督促检查,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尤为重要。

3、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

在工作方式上,既要着眼于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全面落实,又要考虑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既要有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刚性的教育,又要有人文方面的柔性精神鼓励和热情关怀;既要有氛围热烈、团结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又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交流和沟通,使机关党建工作容易被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理解、认可和接受。当前,各级党组织在工作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我市的创先活动、党建目标责任制等,都为党建工作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党支部也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这样就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紧密相连起来了。除此之外,不同单位的党组织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各级党组织要找准自己的结合点,探索强化党建工作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途径。须知,没有活动,即没有活力。活动靠策划,成本要低廉,内容要健康,主题要突出。另外,没有密度,即没有力度,这个“度”靠自己去把握。

4、要在党务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培养上创新

机构改革以后,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存在人数明显减少、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要注意和加强培训。一是市(县、区)直党工委培训,二是各单位培训。机关专兼职党务干部,怎样才能既抓好业务工作,又认真完成党务工作,需要大家认真下点功夫去探讨。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是在围绕大局、围绕业务工作的基础上来抓党建的,因此,应当理直气壮去抓!因为它不是“两张皮”,也不能搞“两张皮”。做好机关党建工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的党务干部队伍把党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好,毫无疑问,我们的党建工作就做好了,而且必将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当前,机关党员教育管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创新的地方,比如在教育和培养的环节中如何提高发展对象的素质,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党的光荣和伟大,解决个别人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保证发展新党员的素质,保证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

上面讲了四个方面的创新,应当说都是最基本的。至于能否创新,怎样创新,另当别论。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进行的,不是一讲创新,就全盘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否则,新方法没创造出来,老方法又丢弃掉了,那工作就停止了!

三、党务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党务干部是党务管理的主体,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党务干部队伍状况对党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党建工作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党务干部的素质则是做好工作的“资本”!我认为,党务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

政治理论素养是党务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党务干部应当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政策水平和较宽的知识面。而在诸多的素质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政治理论素养。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它对党务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敏锐性、预见性以及大局意识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就没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水平。而要经受住政治风浪的冲击和复杂斗争的考验,更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党务干部来说,学习问题不单单是一个一般的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

注重学习,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党务干部来说,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才能自觉、坚定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避免和减少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

注重学习,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不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注重应用。运用是学习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延伸,是学习过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党务干部来说,运用理论来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就是指导和开展党务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注重对党务工作的理性思考,把精神的东西转化为物质的东西,提高工作水平;运用理论来指导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就是要按照做合格党务干部乃至优秀党务干部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与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重学习,贵在自觉,贵在坚持。学习是循序渐进、没有止境的。学习有二个效应。即,累积效应、后延效应。正如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道理,提高理论素养,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刻苦勤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深入学、反复学、长期学,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准则和精神动力。因此,党务干部要“活到老,学到老”,做讲学习的表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上来。

应当指出,党务干部仅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本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知识修养和才能素质。这就要广泛猎取知识,掌握本单位有关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党务知识,强化自身知识修养,增强自身的组织、管理才能和科学工作方法,着力夯实履行岗位职责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

(二)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所向往、所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我理解,人生是航船,理想是灯塔。一个人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才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党务干部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永葆先进性、增强主动性。而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1、把坚持共同理想和坚持最高理想结合起来。

具体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奋斗,这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包括党务干部在内,不可动摇的理想和信念。但是,应当明白,远大目标是由不同的阶段目标构成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又有代表各个阶段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因此,党务干部应当立足长远,着眼当前,身体力行,既要牢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我们党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进行不懈的努力。须知,“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2、把坚持党的理想和树立个人理想结合起来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精神支柱。我感悟,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崇高的理想可以点燃人们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有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也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应当把坚持党的理想和树立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个人理想中体现党的理想,用党的理想来调整和修正个人理想。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崇高,思想境界更加高尚,人生价值更加完美。

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之而入,对党员干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在党内,个别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问题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如,有的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讲等价交换,一切都得向钱看。”说什么“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也有人认为“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承认个人价值是合理的,个人主义是有理的”等等。以上种种错误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党务干部。如果党务干部不能把坚持党的理想和树立个人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忽视党性锻炼,放松世界观改造,就有可能成为歪风邪气的“俘虏”,陷入捞取“眼前实惠”的狭小天地不能自拔,成为胸无大志、自私自利的小人,势必为社会所唾弃。因此,对于党务干部来说,把党的理想信念作为最崇高的人生追求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把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明确岗位目标结合起来

党务干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履行才有意义。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党务干部既要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有的人嘴上说要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行动上却没有一个具体目标和标准。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随波逐流,最终会失去党性原则,何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党务干部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制定切合实际的岗位目标,通过实现一个一个的具体目标,向最终目标推进;通过岗位上的不懈努力和认真履职,使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省委领导讲的“四个围绕”之一,就是“围绕履职”。党务干部一定要在认真履职上带好头。

(三)具有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给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工作,党务干部必须树立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把党务工作抓好做实,化“虚”为实,“虚功”实做!

要掌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武器,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工作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改革,用改革的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坚持在继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创新是党务工作充满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也是党务干部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动力所在。党务干部如果思想守旧、僵化,没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就不可能适应党的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党务干部。

党务干部要克服“求稳怕乱、因循守旧、等待观望”的思想,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新途径,寻找新办法,积累新经验,使改革创新的过程,既成为给党务工作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也成为提高党务干部自身素质的过程。

(四)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和执政为民的意识

群众是革命、建设的主力军和主体。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将一事无成。因此,党务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锻炼,着力培养深厚的群众感情。保持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对党务干部的最基本的要求。

机关兼职党务干部大多有职无权,没有行政领导的同意,就难以开展工作。尽管如此,党务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牢固树立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的意识,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向群众负责,固然要多办一些实事,多让群众得到一些感受得到的利益,但更要着力于体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帮助群众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为争取和创造新生活而努力。

群众观点包括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防止由人民公仆蜕变成社会的主人。要看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虚心向群众学习和请教,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乐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群众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对事业的负责,主动为群众监督提供条件。对待群众批评监督,要闻过则喜,不要闻过则“跳”,不能把群众的监督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更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对群众进行打击报复。

(五)具有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高风亮节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8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标准,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推进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的规范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县干部推荐责任制》、《*县干部考察责任制》、《*县委常(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制度,严格按照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的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有效规范了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一是做好干部推荐工作。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县委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首要的基础环节,民主推荐充分体现民主、公开、公平、公正。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采取全额定向推荐、县级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各基层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三种方式,广泛开展民主推荐,在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考察对象162人,经严格考察、充分酝酿,按程序报送地委组织部审批后,确定了乡镇党委委员候选人101人。通过选举,84名乡镇党委委员顺利当选(包括1名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有效结合。二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干部考察是准确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考察工作中我们注重群众参与和考察的广泛性,实行考前预告,差额推荐和差额考察办法,并注意倾听离退休老同志、“三老”人员等方方面面意见。在考察中,不仅考察干部的工作圈,服务对象圈,还延伸到生活圈和交际圈,深入到社区进行考察。三是做好考察干部的酝酿工作。酝酿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重要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对拟任用的干部在民主推荐和考察的基础上,在上县委常委会之前,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充分酝酿。主要采取:个别酝酿,对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县委主要领导,组织部负责同志在县领导层之间对拟任人选进行个别沟通、征求意见;在个别酝酿的基础上,召开书记办公会进行酝酿。在县委常委会召开前,将拟提拔干部名单交县纪检委及有关部门进行审查沟通,征求意见。四是做好讨论决定工作。讨论决定在整个选拔任用工作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县委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的原则,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临时动议,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事。做到没有经过组织部门考察的不上会;对部门和群众反映干部问题没查清的不上会;应征求而未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不上会。常委会上由组织部逐个介绍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每位常委在充分发表意见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如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我们对10名乡(镇)党委书记实行全委会票决制,五是坚持标准,突出群众“公认”。县委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认真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结合实际,在调整干部之前,提出调整原则和细化标准。在选用干部过程中,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标准,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核、考前预告、任前公示等环节中充分发扬民主,体现群众意愿,对多数群众不认可的干部坚决不使用。

(二)扩大民主,增强干部选任工作透明度,推进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的民主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积极推行公开透明的用人机制,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有效促进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的民主化。一是扩大干部推荐中的民主。在干部推荐提名中严格履行程序,无论谁推荐、提名都要求要具备完善的手续,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列为考察对象。同时,为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我们推荐过程中注重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的有机结合,针对单位职工整体思想素质较好、风气正、干部队伍长期相对稳定的单位以投票推荐为主,针对单位组建时间较短、干部思想不太统一的单位,在会议投票推荐的基础上,注重个别谈话推荐。二是扩大干部考察中的民主。在考察对象的确定上,坚持做到无论是领导班子换届还是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对象都要由组织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领导干部个人不得擅自确定干部考察对象。考察干部时实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制度,在考察工作中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每次选任干部县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都要及时听取考察组对考察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扩大干部酝酿中的民主。县委组织部根据各考察组汇报的考察情况,按照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充分酝酿干部任用情况。酝酿干部时首先在组织部部长办公会成员范围内进行酝酿,然后在县四套班子领导中进行酝酿,广泛征求县分管领导的意见,对双重管理的干部还主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特别是干部调配建议方案形成后,安排专人以书面形式征求县纪检委、县委常委和县人大、政协党政一把手的意见,并积极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不断完善科级干部调配建议方案。四是扩大干部讨论决定中的民主。县委常委会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严格按照《*县委常委(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试行>》要求,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保证与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会议投票决定,严厉杜绝少数人说了算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监督,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推进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的制度化。一是加强对县委班子建设,强化对“一把手”进行监督。为进一步加强县委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县委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委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健全会议制度,推行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和县委工作会议制度,提高了县委班子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加大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在选任干部工作中,县委书记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善于集中正确意见,自觉接受县委常委的监督。县委班子成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支持书记的工作,接受书记对自己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保证县委的政令畅通,保证县委的决议、决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二是加大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全程监督力度。为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失察失实的问题,加大《*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实录制》的落实力度,规范组织部部长办公会议、书记办公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对干部从推荐到选拔任用的所有环节进行详细记录,解决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中监督对象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过程无记录以致责任追究难落实等问题,有效防止了干部任免临时动议等现象的发生。三是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发扬党内民主监督。为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加强对县委领导班子和“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县围绕《党内监督条例》和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权力运作不公开、不透明,决策程序不规范、决策结果不科学等热点问题入手,按照“权力范围要明确、权力配置要科学、权力运行要接受监督”的原则,在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健全了县委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与决策规则,凡涉及选任干部、重大事项的决策等问题,都要广泛吸纳人大、政府、政协等班子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效规范了县委特别是县委书记的用人行为,推进了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但是,由于受到内部工作机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没有建立县委书记用人与县委书记考核相挂钩的工作机制,缺乏《用人失误书记责任追究制》、《县委书记用人监督制》等一系列规范和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制度,使得对县委书记用人方面监督工作还很薄弱。

2、约束县委书记用人行为乏力。当前,县委书记权力高度集中,但在行使权利过程中,除受上级党组织的管理制约外,主要依靠自身的党性修养、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来规范形式权力,当免疫力稍有降低滥用手中的权利,走上与群众背道而驰的道路。我县前任县委书记苏宇由于权利过于集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免疫力下降,自我要求降低,置党纪国法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进行肮脏的权钱交易,买官卖官。

3、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是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监督主要依靠同级纪检、干部监察部门,而同级纪检、干部监察部门又在县委的统领下开展工作,因而难以独立行使监督权;二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在监督县委书记用人上还缺乏法定的操作规定,有的法规制度虽然已经出台,但仍显得滞后、迟缓,缺乏有力的惩处办法或惩处办法不明,难以进行实质性的监督;三是人大、群团等机构参与选拔任用工作的机会很少,基本上不了解内情,不便进行有效监督;四是长时间以来“官大于民”的思想根深地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存在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

三、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县委书记用人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落实群众“四权”,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在推荐、考察、酝酿、任用等关键环节,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构建公开透明、平等竞争、民主选择、广泛参与的干部选用新机制。一是采取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政策和我县干部工作情况的宣传学习,把严谨的干部工作条文转化为群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知识,让群众掌握党的干部工作原则、标准、程序和办法,了解全县干部队伍的实际,转变与己无关的观念,增强参与意识。二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推荐时间、岗位职务条件、推荐程序、干部调整的原则等,做到公开透明,让广大群众了解民主推荐是自己的权利。民主推荐时,可根据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群众等层次分类发票,分类统计;对会议投票推荐的情况,结合谈话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然后经过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保选人用人上的准确性。三是在考察中广泛征求各界群众的意见,采取书面征求意见、走访、座谈等形式,向其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下属单位干部群众等了解“八小时”以内的情况;同时,通过采取随机调查、个别访问等形式,向其所在社区的居委会、邻居、朋友等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使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确保了干部考察信息的全面准确。四是根据党政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充分酝酿。选任非中共党员干部坚持征求统战部门意见,选任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坚持事先书面征求协管方意见。充分尊重民意,凡是大多数群众不推荐、不赞成的,坚决不提名。认真落实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查处,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通过学习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县委书记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自觉性。同志在全国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党的干部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是总结和推广近年来干部人事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因此,建议上级组织部门定期举办县委书记及县四套班子成员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专题培训班,增强县委书记依法用人的条例意识和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自觉性。同时,县委中心组也必须通过定期的集中学习、定期的召开民主生活会、定期的分析研究干部工作等形式,不折不扣地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依法办事的原则,从讲政治的高度准确把握和始终遵循这些原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

3、抓住关键环节,规范县委书记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动议行为。防止干部任用动议行为的随意性,上级组织部门可制定出台动议调整干部制度,规范县委书记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动议行为。如:规定县委书记在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结束后、日常工作中了解到干部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收悉组织部门的建议后,方可提出干部调整任用的动议。在动议干部时,县委书记和有关领导只提方向原则,不指定具体职位;只提选任标准,不提具体人选;只提选拔要求,不限定选拔范围。干部调整的具体方案,由县委织部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研究提出,经书记办公会集体讨论确定后组织实施(在书记办公会讨论时可实行书记末尾发言制)。机构改革和县委书记职务变动时,不得临时提出调整干部的动议。同时,规范和约束酝酿行为,充分做好沟通协商工作,避免县委书记把酝酿过程变为施加个人影响的过程,可规定酝酿工作在书记办公会之前进行,主要由分管副书记或组织部长与有关方面和人员沟通,书记不直接进行沟通。这样,既可以体现县委对酝酿工作的认真态度,又有利于有关方面和人员真实地表达意见。酝酿应当根据党政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的意见;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的意见,进行酝酿。征求意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主管方决定。拟任人选在县委讨论决定前,都要由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司法等机关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池烟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一)建设的进程

理念架构已基本确立。以“厚德宽仁、博爱九华”为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等四个核心理念,以及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做人、执法、作风、安全、共事等九个应用理念,全部理念贯穿一条轴心——仁。不仅传承了池烟勤俭、质朴、务实的历史风范,融入了九华佛禅“乐施布善,仁义为重”的地域特色,更与行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所缔造的主流文化以及当下社会倡导“和谐大同,道德为先”的主流文化一脉相连,故其理念体系它的包容性、针对性、普适性、现实性十分凸显,易于传播。

由内至外已初步认知。早在2007年9月,理念体系之初,我们确定了“内部熟识牢记、外部略知一二”的宣传目标,随后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在池烟内部基本达到了“一切全覆盖”的境地。从本次问卷与座谈了解来看,绝大多数员工都能熟记且深藏心底,并能诠解其意。青阳县局的老职工苏诚安等还联系国学经典、儒家思想娓娓道来。在社会上,由于通过公益活动开展、两届文艺巡演、户外广告、文化报刊、专项用品等途径,不定期传送。这次走访零售户、随机询问社会人士,都能大致了解到池烟“仁文化”有关内容与涵义,这也是我较为慰藉的。

员工践行已不断深入。池烟提出:“言行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的管理与经营服务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不论是机关还是一线,都无一例外地践行文化理念的要求,视理念为信仰,变口号为行动。在信奉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各专业岗位还对应于各应用理念,包括作风、做人与做事理念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对照、渐行渐实。

文化氛围已日臻浓厚。一是无处不在的文化宣贯。各单位均以“五有”为基准(墙上有图片、广播有声音、用品有标识、文章有提及、工作安排有要求),大张旗鼓宣传,如今不论走到池烟的每个角落,都能耳闻目睹浓浓的文化气息。二是随手可及的文化物件。从文化专栏(屏风)到网页设计,从办公用品到生活(餐饮)用具,从文化丛书到系列报刊(卡片)等,不断进入你的眼帘,抚慰涤荡员工的心灵,时刻与员工共鸣。三是多彩丰实的活动载体。每一次文体活动从设计时就充满了企业主流文化的信息,让其默化员工心里,如“仁文化”艺术节、第二届文艺巡演、职工书画笔会等,此外,仁文化研究会、多个球类俱乐部、香樟小乐队等定期开展活动,也不断丰实企业文化的践行效果。

(二)初步的成效

根据省局(公司)关于推进文化建设的统一部署,按照“4191315”的既定目标,通过两年来的努力与实践,池烟企业文化建设已推上一个新的平台,并取得了真切的效果,不论是内部员工还是业外人士,都能感受到文化带给池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完善了工作规制。经常不断的制度梳理,日益优化的工作流程,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还有健全的例会制度,规范的办文办会,妥适的礼仪接待,还有诸如“四个一”学习、五好队所评比、周值班、绿地认养、兼职十大员、成书制学习、班制建设等机制(模式)已固化为池烟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文化。2、锻造了员工队伍。文化建设需要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作支撑,加之对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行为准则,包括道德操守、做人做事风范、引领员工去不断修炼、调整一些不适应的东西,使员工人人均程度不同的得到素养提升,这在池烟十分明显。我有意在与外界访谈时,大家称赞不已,尤其是员工言谈举止、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等使人折服,而近几年多次在业内外参加竞聘、公选或技能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更是明证。3、内凝了人心力量。“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推己及人”等儒家思想处处引教员工,工作中不分彼此,团结互助,坦荡胸襟,宽以待人,“低调、务实、谦和”正成为池烟人的做人信条。“信任、简单、透明”成为池烟人共事的风格,如今的池烟,可谓是风清气顺,一音谐和。4、树立了良好形象。四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文化建设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带来了经营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有为有位,殊荣不断,不仅业外多家媒体和兄弟单位来池烟考察交流,而且作为全行业第二批六个精品案例集之一的《博爱九华》已出版发行近万册。去年以来,××烟草先后荣获第八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省级花园式单位、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全省学习型标兵单位、省级“五四”红旗团委、省级工人先锋号,还有多名员工荣获省级以上先进荣誉称号,这一切的一切多应得益于文化建设的功效与力量,得益于日益浓厚、奋发进取、敢为人先的先进文化的引领。

二、池烟文化建设中尚需破解的问题

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伴随着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显现,所面临的压力与困惑也不断增多,这无疑给工作带来被动与阻力,若不认真反思,做到未雨绸缪,有效化解与破解,势必成为前进中的绊脚石。

(一)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理念释解的片面认知。将仁文化简单地泛化或抽象化,很可能对某些具体理念,易误解成一切都以“儒雅、仁让”为基调,日常工作中个别员工对严格管理或制度约束的不能接受,常以“仁”作挡箭牌,表达自己的非理性思维与无端诉求。二是深入宣贯的素质瓶颈。座谈中,一线员工反映,对理念的认同多数能做到,深度认知便受到学养的制约,或有的能做到,但难知“所以然”,存在着知行难合一的两尴境地。从宏观层面上看,素质参差不齐的员工队伍,特别是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的,客观上接受力就差,直接影响着宣贯的深浅;岗位不同,同样也影响着文化践行的符合性、实在性。如一线员工由于工作具体、流程单一、涉及面窄等,文化需求不高,极易放松学习与文化的约束。三是资源投入的跟进局促。文化建设涉及到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做实文化,不仅对领导者的精力牵涉,而且由于活动的开展,也影响着员工的正常工作与日常生活秩序,常常引发部分员工的抱怨。同时,大量的文化用品投放及书刊印制,致使经费投入大幅攀升,也给企业带来少有的压力。浩大系统的文化工程建设,少不了必需的有效资源去注入、去维系,否则就难以为继。四是氛围一贯的保持压力。在问卷调查中,仍有近10%的员工认为“等我把业务做好了,再做企业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持续性、递进性,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可一曝十寒,必须持续加温,恒久保持,必须突出重点,寻求突破。与青阳县局中层干部座谈时,大家特别建议:要细化执行文化与行为文化,完善评估体系,强化监督考核。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忌热一阵、冷一阵,推一推、动一动,就基层而言,目前还存在着不够主动,也不很自觉的初始状态。

(二)面临的困惑。随着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已悉知或可预见的困惑较多,值得反思,主要表现在四个不同步性,即:管理者预期与基层一线所为的不同步性;高质员工认知与低文化接受的不同步性;效益好时易做与财力支撑难继的不同步性;现任班子主张与继任领导传承的不同步性。作为管理者必须有效的解惑,或有心理准备、有针对性地预防或加力,使文化建设更具确定性、长久性,从而以旺盛的文化力伴随企业成长。

三、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促进池烟走上成长型科学发展轨道

(一)必须高度统一思想认识

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领导人的态度、高度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长度。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全员上下尤其是领导层、管理层必须再次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进而高度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把池烟文化建设成精品工程。

1、优秀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一流企业做文化,用文化来管理与引领企业,是至高境界。文化是多维的,涵盖着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包括经营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执行文化以及品牌文化等。一旦形成或定格成文化,其经营管理的规范化、人文化、团队化等发挥的竞争实力就愈发明显,而被文化武装了的企业员工则蕴藏着诸多综合的智慧潜质,向心力增强,从而有效构成企业前进的软实力,为企业发展产生无穷的动力与活力。

2、建设文化是一干到底的事业。把文化当作事业来做,就没有不成功的企业。即使企业经营生产遇到一时的困难,也会经过高素质员工集结成的团队,负重拼搏与创新努力,战胜困难,取得新的突破。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乘势而上,一干到底,不可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或干一阵,停一段,或遇到阻力,就丧失信心,摆棋不定,断断续续地建设文化,注定是难以成功的。

3、主导文化是企业管理者的抓手。在150名被访员工中,有5%认为,池烟管理层以上的文化践行做的不理想,或时合时离。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一旦形成,作为管理者应不惜代价,投入一定的精力,深入宣贯与传播。与此同时,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各级单位领导班子,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去引领、去主导,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文化,用领导者一种特有文化品格和人格魅力去带领属下,从而使广大员工在信服中自觉地遵循共有的文化准则与行为操守。

4、全员文化是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企业成长离不开成熟的文化助推,而成熟系统的大同文化,应是全员的广泛参与,人人通晓理念,个个知行合一,方能构成丰实的全员文化。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人心、规范行为、提升管理、树立形象的功能,“融心、融智、融情”,只有全员参与、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若是只有领导层、管理层和少数员工做文化,成了“一枝独秀”,其文化难以成熟,企业发展便难以上新的平台。

(二)必须重度加力创新举措

池烟文化建设已走过两个多春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如何乘势而上,不断加力,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水平,我通过此次专题调研,反思不足,扬长避短,吸纳业内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引发出一些积极的思考,那便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业内外成功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做法与新经验,突出人本、重在落地、紧扣发展、贵于创新,以“冲破常规,奋发有为”的精进状态,在“四个创新”上狠下功夫。

1、创新思路,内集外引,群策群力。

思路决定一切。池烟现处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的紧要关节,不仅要沿着既定的策划走下去,更多地是紧随形势的变化及企业组织转型过程中的现实要求,既要坚定一抓到底的信心,又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地激活思维,廓清思路,不断更新观念、创新路径;不仅要引进外来的好方法,更要向内部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求策问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切实使我们文化贴近实际、亲近员工、适应情势、助推发展。

刷新“桌面”,遵从“1234”原则。即,坚持一个既定目标,池烟文化建设推进实施方案中谋划的“4191315”工程。依靠二股群众力量,一股是群众参与的力量,某种意义讲,企业文化是一线的文化,是实践的文化,要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愿望,做到100%宣贯,不留边角,不遗漏一个员工;另一股是问计群众的力量,做到边推进、边充实、边提升,不断地向员工征集意见与建议,商榷建设中的问题,努力修补与完善,特别是员工的诉求,要将文化与员工相连,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响亮喊出“员工至上”的口号。做好“三个紧密结合”,首先是与社会倡导主流文化紧密结合,奏出当今时代最强音,其次是与行业上位文化紧密结合,谱写经营管理新乐章,再次与依附本土的地域文化紧密结合,融入母体温情的大怀抱。只有这样,方能使企业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务必四个重力狠抓。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无边”,不可“一蹴而就”,必须是领导抓、抓领导;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全面抓、抓全面。

2、创新机制,多管齐下,注入活力。

一方面,要对近几年来在文化建设推进过程构建一些的机制,继续予以坚持,并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如学习机制中的“四个一”学习活动、成书制学习、卡片式劝教、党组中心组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等;经营管理机制中的专销结合、“五好队所”评比等;日常管理中的周值班、首问制与问责制、兼职十大员制度等。

另一方面,多管齐下,继续以“言行皆文化,一切全履盖”为行动指南,践行文化做到“多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力求上下通达、左右逢源,横向到边,纵向见底,用固有的文化源力创新多维文化。一是创新制度文化,健全制度,通过深入开展全面规范梳理年活动,完善缺失制度,纠偏制度失范,规范企业行为,打造管理无为的至高境界,定格制度文化;二是创新服务文化,借助外脑,深度包装“香樟树”服务品牌,着力构建五大体系、九个系统,以服务品牌的提升促成“大服务”格局的形成;三是创新学习文化,围绕着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让学习成为习惯,成为员工的精神需要与生活渴求,必须在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方式灵活、学习检验激励等方面下功夫,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四是创新人本文化,亦即和谐文化,把人的全面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员工的学养与修养,大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政治氛围,构建人才成长的晋升渠道,努力培育选人、育人、留人、用人的良好机制,建好池烟员工共有的精神家园,池烟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池烟,人人共享,促使池烟稳健可持续发展。

3、创新载体,全员上阵,凝心聚力。

要继续以“五个一”、“五有”为依托,不断丰富并创新文化宣贯的活动载体。一是一以贯之建造传播载体。从视觉、听觉、图文、用品标识等向户外传媒、持续宣传发展;从内刊、内网、内部丛书等向外部发行、外网宣传发展;从想起来提及、若隐若现向无时不刻内化于心、满园文化发展。与此同时,更多地讲究文化理念传播的应时性、连续性与实效性,务求达到全体员工基本认知的一致性,让仁文化入木三分,深藏心底,“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二是要精心策划搭建践行载体。员工实践企业文化理念靠的是有效载体作支撑,服务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建设与丰裕企业母文化的子工程。建设好服务品牌,载体在市场,主体是一线。因此,我们创新香樟服务“百镇千店”工程,开展创建零投诉区域活动,在内部推行首问负责制、过失问责制、离岗告示制、限时办结制等提升机关服务效能的举措。此外我们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建立内部员工特困救助基金等载体传递仁爱的文化;通过定期开展跟班劳动,外出学习月、交心谈话制度,开办局长热线、局长(经理)信箱、领导接待日等载体,践行“严爱相济,仁礼同行”的管理理念。多种践行载体的搭建,就是信守“说到就要做到”的诺言,也是仁文化所倡导的人生经营之道。三是不失时机地丰实活动载体。活动不代表文化,但文化依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起到了在员工中“传播+践行”的功效,如一年一次全员大比武、迎新大聚会、团拜会、“五一”书画笔会、两年一次的文艺巡演、仁文化艺术节、员工运动会,还有不间断的义务劳动、党团活动、各类谈心会、演讲比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不仅是文化宣贯的需要,更是强化团队意识、提升队伍素质的一次次历练,今后不仅要发扬,而且要在优雅的项目设计,巧妙的文化结合和活动品位的提升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让池烟的活动个个出彩,让池烟的仁文化经久不息的熠熠发光。

4、创新平台,登高望远,助推发力。

提升品位。正如前面提到的理念诠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仁文化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儒派的一些消极思想甚至是糟粕的必须从仁文化依附中剥离与清除出局,应列出清单,连同原本一并传播,让员工知晓,学会扬弃。充分发挥仁文化研究会的作用,发动员工亲历感悟,向社会有识人士与贤达征集研究和政论文章,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理念、透彻理念,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提升并完善新形势下仁文化的品格定位,以不断赋予其新时期的全新内涵。

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既要提高学习能力,又能发展农村经济

自身素质的提高首要的是提高学习能力。主要是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政治意识;学习法律法规,能知法、懂法,提高依法行政的本领;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术,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农村干部中存在不少优秀村官,农村党员中也有不少致富典型,要善于向身边的典型学习,有条件的话,可以走出去学,到那些建设新农村较成功的地方学习取经,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学习要联系实际工作。农村工作不是一成不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要用于指导实践工作,而发展农村经济是首要的工作任务。农村党支书要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既当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的行家里手,又当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引路人。为此,党支书要树立开拓意识,明晰发展思路,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要能够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特色农业,或引进优势产业项目,或利用本地自然、人力资源发展第三产业。要在群众中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要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通过一批先富典型、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二、既发扬政治民主,又坚守法律法规

讲政治、讲民主是所有共产党员,也是所有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农村党支书要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严守政治纪律。党支书要善于倾听不同方面的意见,不搞“一言堂”,不搞“一把手”作风,重大问题要坚持集体讨论作出决策,村级重大事务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在班子内部加强思想沟通,提倡民主讨论。做好村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决策,使得各项决策真正体现民意。

实行民主管理与依法行政两者密不可分。村民民主自治要靠法律来保障,农村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要依法发展,农村土地和其他财产要依法管理,村里的民事纠纷要靠法律来调解。现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正在逐步增强,社会的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农村党支书更要做好表率,带好头,做到知法、守法、以法治村。确保各项工作都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各项决策的制订和实施都符合法律、法规,切实用法律保护好群众和集体的合法利益。

三、既具有团结协作意识,又具有治理一村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