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3:27:10

水彩艺术

水彩艺术范文篇1

水彩艺术的发展受时代变迁的影响。艺术往往表现的是当今社会的潮流,反映着不同时代背景的精神面貌。一般来说,东方的水彩艺术所体现的艺术精神,多缘于艺术家对大自然万物的亲身体验,而西方的水彩艺术大都追求完美逼真的艺术效果,注重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使人如身临其境。这种审美心理特质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而这种心理特质与画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艺术的直觉心理是艺术审美心理的基础。

二、心理因素

画家的心理因素始终影响和支配着其掌握的水彩绘画技巧以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对水彩艺术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级行为,是心理意识的外在生理反应。水彩艺术是人的视觉艺术,水彩绘画的创作离不开感觉、知觉、意识、想象、情绪、情感以及思维方式等重要心理因素。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心理因素对水彩艺术的作用。

1.感觉与知觉对水彩艺术的作用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正如列宁所说:“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映象。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任何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水彩艺术的创作更注重感觉的运用,用水色的流畅感抒发自己的感觉。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水彩绘画讲究整体性,统一的绘画语言、统一的色调都可以通过人的感官被感知。

2.意识对水彩艺术的作用

意识是能够被人自觉(意识到)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把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我们在创作一幅水彩绘画时,大脑会对动作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加以控制,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后者是由于惯。在水彩的创作过程中,画家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创造出特殊的表现效果,这说明无意识也可以支配人的活动。

3.想象对水彩艺术的作用

想象是人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欣赏者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从绘画作品中体验到其内在的精神。同时,欣赏者根据艺术作品描绘出来的视觉形象,也能反映画家内在的心理活动。想象在创作水彩作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彩艺术的创作中,画家若没有想象力,美术时空就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灵魂。

4.情绪和情感对水彩艺术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情绪指个体在参加活动时在生理上获得的一种相关体验,情感则是人所独有的,并受人自身的社会条件制约。我们在生活中因客观环境不同,情绪就会随之产生变化,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立普斯认为:“审美欣赏的主体感情与对象形成的交汇,是主体情感对客体的移入或外射,因而是人的自我欣赏。审美欣赏的原因就在我自己,或自我”,也就是“感到一I''''k乐或愉快的那个自我”。他的“移情说”揭示了审美活动中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移情现象,指出了主观情感态度对审美欣赏活动的重要性,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欣赏历代水彩画时,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他们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画面,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

5.思维对水彩艺术的作用

水彩艺术范文篇2

不然,都是陈陈相因“标准”水彩画的老面孔,水彩画也将失去它的生命力。那些卓有成就的水彩画家无一不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和典范。他们既有对水彩本体语言的准确把握,又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又能够很好地吸收借鉴,将有利于表现自己情感、观念、意味的各种技艺集于一身,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推动着水彩画不断向前发展。水彩画大师程及对于中西文化都有极高造诣,又能将其融会贯通,他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蕴与天人合一的感悟方式,有机地融合到水彩画中,形成了既有色彩造型,又充满东方情蕴的绘画风格。他把中国文化的气质、精神、格调融入了西方绘画,开辟了寓中于西的一代新风。早在20世纪50年代,程及就以中国的毛笔在宣纸上画水彩画了。他的画一改传统西洋水彩的风格,多以长卷、立轴的样式出现,偶尔也有正方形的构图,画面不再强调西洋绘画传统的光色效应、明暗塑造、光影处理,而是追求平光下的质朴的美。一种稳重的、非常经得起推敲的、内蕴又非常深刻耐看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样式,开创了东方意韵、东方情趣的水彩天地。

堪称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大师的王肇民,一生致力于中国水彩画的探索与实践,他把国画的笔法、油画的色彩、素描的基础、诗的境界熔于一炉,创造了大量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水彩作品。他的作品有鲜明的、独特的风貌,到晚年更见于干湿并用的笔墨气势,色彩也日臻完善与纯熟,达到淡雅与出奇的浓艳。他立足于现实,把古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各种艺术流派,从内容到形式,乃至工具与材料放在一起作同类比较,以辨明中国的民族风格的特点。王肇民崇尚自然美的创造,在“形是一切”的原则下进行创作,“物当人画”,赋静物以生命;“人当物画”,表现人的品德,风景画又创造出静穆精深的意境。他的水彩画艺术风格别开生面,在水彩艺术的领域里拓展出一种新的境界。

著名水彩画家王维新原本是搞版画的,他把中国画的写意和速写之线直接引入了水彩画,速写性的写意成为他水彩画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在作画时他不拘泥于细节得失,而是格外看重形象的鲜活和整体的气韵生动,对景对物写生以速写的笔韵抓取瞬息即逝的生动形象,然后随类赋彩,赋予轻快的情感色彩。由于这类线条的直觉性很强,所以情感色彩很浓,因而极富生命力,形成了他自己的“形随线至,线寓于形神的格调”。在用色上,王维新也有独特的创造,大胆地使用墨甚至是生宣纸画水彩。他直接用墨扫描,营造画面肌理,进而以墨入色,冲淡色的浓艳,泛出高贵、雅丽、质朴的本真,清新而又厚重,并透着一种苍茫感。

起步于国画,成熟于油画,后又专攻水彩的陶世虎,一方面极力保持水彩画本体语言亮丽、透畅的纯真性;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融入油画结实、丰厚的语言,充分运用中国画神韵笔法之灵趣。三画种要素有机地和谐交融,嫁接重构,成就了他鲜明的细而不腻、凝重又透明的个性风格。首先他能打破水彩画技法的固有程式,将油画中国画一切有益于水彩的技法优势,通晓吸纳,为己所用。比如他在极力保持水彩透明纯真的基础上,将油画浑厚的造型、边线空间的处理、隐藏与暴露的对比、微妙的色彩音响、宽域的色阶幅度以及从暗部画起的法则充分地运用于水彩中。再如他以古典主义油画提白罩染的技法中提炼出枯笔“飞白”留空罩染的方法。他同时吸收中国画“骨法用笔”的技艺,皴擦勾染,强弱迅缓,并运用枯笔的曲折、顿挫、起落的变化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在感悟沿用国画大师黄宾虹的七墨后,以虚透密集的原理,反复渲染叠加,仍能保持水彩的透明性,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厚实与含蓄。正因为在技法上重构组合,通纳融合,艺术表现的领域大大拓宽,水彩画本体语言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怀斯,这位美国水彩画巨匠,他把蛋彩画技法带进了水彩艺术。首先他带来的是蛋彩画的细腻画风,以及多层罩染的方法。他刻画的人物细腻而深刻,怀斯的水彩肖像作品,在深刻性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水彩艺术范文篇3

关键词:水彩画高校水彩艺术教育

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建国以来中国水彩画发展的第一个繁荣阶段。80年代以来,我国水彩画艺术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此间关于水彩画的展览不断,各种水彩画论著、杂志也不断出版问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水彩画家,为水彩艺术在高等美术院校的推广与普及奠定了师资基础。

80年代以广州美院美术师范系的水彩画师资力量最为雄厚,起步也最早。其美术师范系(后改名美术教育系)1981年创办之始,就规定学生到三四年级以学习水彩画为主,而且毕业时每人要完成一幅主题性水彩画创作。1987年广州美院又率先开始招收水彩专业硕士研究生,更是首开水彩画硕士教育的先河。进入90年代以来,湖北美院、湖南师大等高等美术院校也相继开办了水彩专业,湖北美院自1998年以来也开始招收水彩画硕士研究生。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水彩艺术教育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昌盛的发展阶段。水彩画现今已经成为广州美院、湖北美院、湖南师大、青岛大学等美术院校的重点学科或特色课程,更多的美术院校开始招收水彩画硕士研究生,水彩艺术教育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水彩画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有影响的画种,在大、中、小学中的美术地位也愈来愈重要。

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为当前水彩画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新的第三届艺委会成员主要是近年在水彩画展中屡获大奖的中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大都直接在美术高校从事水彩教育事业或相关的行业(出版社、美协),是各地水彩艺术的学术带头人。在中国水彩画艺委会的领导下,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水彩画展览活动层出不穷,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彩画事业的繁荣,扩大了水彩艺术的影响力,更推动、普及了我国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

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师资特点:

1.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在质与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其中沿海地区与大城市的高等美术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中西部地区较薄弱。另外我国不少高校担任水彩课程的教师是自学成才,不可避免地对高校的水彩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水彩艺术教育较繁荣的有广东三角洲(广州、汕头、深圳)、江浙地区(杭州、南京、苏州)、山东半岛(青岛、济南)、两湖地区(武汉、长沙)、东北地区(吉林、长春、哈尔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相比之下,由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水彩画家缺少文化交流,观念落后,影响了当地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高校水彩教学师资相对就比较薄弱。但总的说来,中西部地区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处在上升阶段,虽然缺乏水彩专业教师是内地、中西部高校的普遍状况,但这种状况正随着当前我国水彩艺术硕士教育与招生人数的增加而将逐渐改观。

2.师资的流动性频繁,趋向于向经济发达的省市流动集中。一些中青年水彩画家凭借自己的艺术影响与专业能力,开始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外省市从事水彩艺术教育或相关的职业。促成这种人才交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人才制度的开放搞活,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与新时期我国高校逐渐加强对水彩艺术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

3.各地师资水平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绘画水平与业务成就,其教学水平的高下也反映在教师个人,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水彩画展所取得的成绩上,各地的学术带头人是学校水彩教学的宣传与保证。

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水彩画教学特点

新时期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具千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彩画比较重视技法学习,师承影响比较明显,不同时代、不同教师教授出来的学生绘画风格大不一样。如广东的画风粗犷,江浙一带善于用水,湖北的偏重形式感,东北的比较朴实细致,山东的则画风细腻、扎实、精美……

以广州美院为例,广州美院水彩画教学受到王肇民的影响比较明显,画风粗犷、有力。在八九十年代王肇民、胡巨湛、陈秀莪、宣承榜、吴正斌等执教下的学生绘画风格比较传统,而新时期在龙虎、刘凯等人执教下的学生绘画风格就比较前卫,技法、风格多样化,时代感强。再如江、浙、上海地区,因为有李剑晨、李泳森、张充仁和潘思同等老一辈著名水彩画家的带动和影响,才相继涌现出像张英洪、潘长臻等中年画家以及王云鹤、刘亚萍、蒋跃、周刚和林绍灵等后起之秀,形成了江南水彩画群体和水色淋漓的艺术风格……

虽然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但对水彩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传授还是一致的,只是在创作训练以及难度较高的课程上才区别明显。在新时期,一些水彩教学力量雄厚的院校已经不再满足于原先所取得的教学成就、教学经验,开始紧随时代,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进行水彩画基本写实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美展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与学校知名度。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上提出新的目标,鼓励推出自己的教学品牌。

水彩艺术范文篇4

什么是水彩,众所周知的是,水彩是通过以水为媒介进行色彩调配下的绘画艺术,艺术的表现力要求水彩艺术的内涵必须是丰富的,必须是内涵一定的艺术价值的,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艺术信息和艺术内容。色彩的表达在水彩艺术的冠词影响下,主要指的是水与彩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学界对于水彩的演技一直沿用常规手段来完成,即水彩的内容主要是由于吸收了自然颜色的角度,水的作用只是一种利用,是通过借用水的特性来展现色的明暗,实际上我们在近几年的研究当中更加注重的是水的重要性,而不是色,色很好表达,但是水的把握却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成,这就是水彩中色彩的特殊内涵和意义。我们需要从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中剥离出来,真正的从传统的内容中把握住主要特征,用新的思维和方式方法来决定水彩的主要内容。那么水是我们最为重要的选择,也是唯一的一个新的出发点,我们通过实践中发现,实际上真正地对水进行全方位的把握能够更加真实的体现色彩的内容,颜色的提取很容易,颜色的浓淡也很容易,但是这些都离不开水的作用,我们说水彩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主要内容,那么,水彩艺术的色彩能够为我们开启什么样的主题,我们认为,这样的色彩实际上包含着三组重要的关系,即水、颜料和画纸。这三个重要的相互形成了制约的三组重要关系,水与画纸的关系是画纸决定了水的多少,水根据画纸进行有效的使用,颜料和画纸的关系在于画纸决定颜料的厚薄,颜料根据画纸的吸收能力进行有效的调配,水与颜料的关系是水决定了颜料的深浅,颜料根据水的使用来摆布内容和空间。

2水彩艺术中的三组重要关系

当我们将水彩艺术的构成分为了水、颜料和画纸三种元素,实际上还包括画笔,这里我们为了简要表述而略过。水与颜料是一组深浅关系;颜料和画纸是一种薄厚关系;水与画纸是一种浓淡关系。三组重要关系的形成源自于对最终目的的服务,即艺术创作。三组关系的重要作用在于构建了一组完整的分析框架,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划定了水彩艺术创作的内涵。即把握关系,产生技巧,营造氛围,创作艺术。在这三组重要的量化关系中,我们可以详细分析水彩艺术的内容。深浅关系,要求我们把握好度,水是水彩画的应用媒介,利用水的透明性和光亮性能够加强水彩的效果,把握深浅关系就是把握水的使用,如何弱化或者强化颜料的深浅,如何提高或者减少颜料的轻重,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层次分明的理想效果;薄厚关系实际上是一组真正的材料选取问题,选取材料的内容在于如何将利用画纸的选材,有的画纸粗糙吸水,有的画纸细腻防水,是用画布还是用画纸,是根据艺术创作的需求来不断来完成的,这就是我们选取艺术内容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结点;浓淡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合并融合的问题,是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发挥出水的效果,或者说是水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水彩艺术就是在玩水,非常细腻的摆布水的存在,看不到水的颜色,却能够感受到水的存在,这就是水彩艺术的重要内容。水是水彩画的灵魂,水彩画是水的艺术。水彩画创作中的光是水的体现,是水的透明性、渗透性等特性在颜色中的体现,光给水彩画带来了动感明亮的属性,让水彩画让人眼前一亮。研究水彩画创作中的光就是在研究水彩画创作中对水的使用。光的产生依靠于水这种媒介对颜料的属性的提升。作为水彩专业的学习或者爱好者,我们都知道,如果水彩画中的颜色能够离开水而单独进行创作,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称其为水彩了。颜料的特性是比较浓重,颜色比较正,我们不能要求颜色的色差差距太大,所以我们保持的是颜料的本色。通过三组框架的分析和对水的认识,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分析水彩艺术的色彩与表现技法。

3水彩艺术的表现技法

首先,我们要研究的是水彩艺术在深浅关系上的表现技法,通过框架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合理的摆布关键内容,即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的三组内涵关系上,水彩艺术明显能够更加深入地体现出深浅关系的内容。比如水与颜料的融合过程,我们将其融合的部分加入更多的水,从而稀释了颜色,颜色变浅;我们使用较为吸水的画纸,能够让水彩的颜色铺的更开,光晕更完整。水彩艺术的表现技法就体现在水的添加上和颜料的调配上。这就是我们通过深浅关系来分析问题的实质。其次,我们要研究的是水彩艺术在薄厚关系上的表现技法,通过框架中的内容,我们可以非常合理的进行处理,薄厚关系上,比如颜料和画纸,如果画纸的材料面较为光洁,且画纸不易吸收水分,我们则需要将水与颜料的比例调匀,着色的过程要采用更为重要的稀释过程,采用干笔技法,这样才能够保障水彩艺术表现技法的厚重性,才能够随心所欲的调试颜料的薄厚,一方面不会造成水晕扩大,一方面也不会致使颜色过重。水彩艺术的表现技法就体现在下笔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高水彩画的艺术感觉,水彩画的表现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探讨水彩艺术的表现技法,在整个水彩艺术的发展当中也同样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究和关注的,深浅、薄厚、浓淡三组关系框架下的表现技法理论需要不断地与实践相融合,找到更多的契合点,以支持水彩艺术表现技法的发生和发展。

4结语

水彩艺术范文篇5

广东地处南方,本土众多的河道和漫长的海岸线等自然条件为航运提供了诸多的便利,通过河运和海运展开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显得方便和直接,故岭南文化因地缘的关系在一开始便染上了海洋文化的底色。观察早期广东地区美术家的活动路线时可以发现,他们的求艺之途很少折返内陆求助于中原文化的敦教,而是顺海寻找启蒙,或是沿东北海岸线路东渡到日本(如高剑父、谭华牧等),或是顺南太平洋环绕半球至当时的法国或是美国(如李铁夫、余本、冯钢百等),其中广东画家李铁夫先生是我国第一个远赴英美学习水彩画并取得极高成就的水彩画家。他的艺术汲取了欧洲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在水彩方面更是受到英国水彩画的滋养,还直接受到威廉切斯和萨金特等水彩大师的熏陶和教诲。李铁夫的作品有着印象派绘画那种明亮的阳光和流动的大气,并且以痛快淋漓的笔触表现出宏大的气概。广东也是中国水彩的创始之地,李铁夫影响着广东乃至中国几代水彩画家。历史上的广东水彩画真正的蓬勃发展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涌现出如阳太阳、王肇民、黄笃维、罗宗海、吴谷芳等一批专门从事水彩画创作的油画家。在这些画家的影响和大力推行之下,广州美术学院(原中南美专)逐步把水彩画的创作、教学、研究定位为学院架构中的重点部分,为水彩画创作队伍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这一时期由于前苏联水彩画风格的传入,广东水彩创作整体受其影响比较深,呈现出一种明快、清新的特点。

在前辈们的指引下,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广东出现了较为活跃的水彩画家,如胡钜湛、钟安之、陈秀莪、周易、吴正斌等,他们以精湛的技法、深刻的现实主义思想成为了一代水彩名家。可能因他们是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的缘故,多年从事第一线的教学工作,故此也影响了一批青年画家、一批追随者。他们在坚持着学院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的同时,更注重一种基础性和相对固定的模式化操作。但是,他们对艺术本体的思考和对美术史发展的判断还不具备王肇民先生的深度,所以他们并没有形成一种更为有力度和冲击力的思想体系,其影响力与辐射力不如王肇民。

然而,80至90年代这一时段,正是王肇民艺术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王肇民的艺术风格特点鲜明,树立起了另一种水彩审美理念,形成了特有的“王氏画风”,因此影响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出现了视觉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的中青年水彩画家,如黄中羊、李涛、叶献民、苏家芬、黄增炎、龙虎、廖剑华、杨培江、肖庆书、李燕翔、李凯煌、陈海宁、陈朝生、许以冠等。这些画家绘画风格比较前卫,技法、风格呈现出多样化,他们之中一些人身上或多或少留有“王氏画风”的痕迹,整个师承和风格衍变的脉络是比较明确的。

二、王肇民的绘画风格特点

王肇民打破了传统水彩艺术的审美观念,使之树立起另一种新的水彩艺术审美旗帜。王肇民的水彩画没有一般水彩画那种水色淋漓的灵巧样式,却有着油画般的视觉冲击力和厚重感,特别是人物的表现具有雕塑的意味,用色极为单纯,水分的控制与水彩画的传统技法相反。

1.形体的塑造

细细咀嚼王肇民的作品《桃》《黑漆盘上的苹果》《苹果堆》等,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水彩有着不同于一般水彩作品的造型。一般的水彩作品往往造型偏软,注重水味而形体不结实,但王肇民的水彩作品中的物体各个造型结实无比,经过主观化的处理,使之产生有机联系。王肇民的作品《桃》中的壶的造型用笔简洁有力,壶的用笔是书写出来的,一个结实有力的壶跃然于画面。作品中的每一个桃几笔就画完,干笔、湿笔相结合,皴、擦等手法运用得当。在王肇民所画的苹果、石榴、桃、器物、衬布等物体中,作品的构成或以方为主或以圆为主,不同的物体呈现不同的形,非常强调和讲究有力的外形。

2.富有冲击力的色彩

我们在看王肇民的作品时,第一眼感觉是他那有着油画般的厚重感的色彩。对作品《黑漆盘上的苹果》与塞尚的作品《静物》进行一番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色彩、构图上都有相似之处。王肇民曾受到法国后期印象派及野兽派的影响,多用纯度较高、大色块的对比色(如黄、紫色的强烈对比),所以其作品的基调往往是明亮的、浑厚而又潇洒的。

3.独特的构图与坚实的结构形式

王肇民的水彩作品中有塞尚的身影,塞尚作品很注重结构,王肇民的作品也不例外。在他的水彩作品中,大多采用方形构图,布局上基本是上下等分、左右对称的,显示构图的稳定性,增强现代感,加强整体“形”的感觉,使画面充满了艺术形式的美感。王肇民之后的一些广东水彩画家依然还保留着这个特点。

三、广东新时期水彩艺术风格

王肇民对广东水彩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他树立起广东现代水彩画的旗帜,那一时期的“王肇民现象”正是广东水彩精神意识觉醒的一种强烈表现。王肇民对于广东水彩画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了另一种审美价值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进行了精神上的鼓舞和引导,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精神追求的路向。

1.水彩语言的创新

以往水彩作品的语言比较单一化,不外乎水色的变化、笔触的运用、色彩的呈现,而广东水彩画家们持续不断地尝试着改变作画的材料,极大丰富了水彩画的语言。就这点而言,中青年画家黄增炎、龙虎是其中的代表。黄增炎在王肇民改造的水彩材料基础之上做了创新,他的“干笔混合技法”在颜料里面调入胶合剂,再用水彩在底子上着色,使技术效果大大改变了。青年画家龙虎更是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融入了很多现代绘画材料,如丙烯色、国画色、透明水彩及酒精、岩彩等,他的作品表现性很强,在物象的造型中更加夸张,把西方油画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精神融入到了水彩艺术中去。初看龙虎的作品《快乐的日子》《一家子》《同学印象》时,会让人觉得这些不像是水彩画,更像是其他画种,但是仔细地品味,会发现这样的画淋漓通透的特色超越了传统水彩所没有的厚重。相比起其他广东水彩画家的绘画风格,龙虎的作品则显得比较前卫,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

2.水彩题材、尺寸的扩展

如今的广东水彩在已有的层次上打破固有面貌,不断在题材、画幅大小等方面给人一种惊喜之感。我们知道水彩向来是以一种小品式的情趣打动人,用水彩去表现壮阔深厚的大型题材还是很难设想的。而这些作品不仅对以往的水彩题材进行了大范围的拓展,并对画幅的大小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如胡钜湛的《第一代可可》、陈秀莪的《澎湃》、廖剑华的《山妹子》、叶献民的《冀》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关注人生,反映生活,表现时代进程,促进了水彩画从小品到表现时代重大题材的演变。

3.水彩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广东一些新锐水彩画家改进了水彩画的创作材料,在材料应用中融进了很多现代绘画材料。这样的作品初看也许会让人觉得不像是水彩画,更像是其他画种,但是仔细品味,这样的画极大地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力,令画面有一种冲出画框外的张力,经过改良后的画法使水彩画显得更加丰富、深厚、有立体感。

水彩艺术范文篇6

1灵动之美

水彩是一门讲究如何用水和用色的艺术,水彩画借水作画,以水载色,以水溶色,以水渍色,以水充色,通过水色的相互交融获得独特的韵味,在审美传承和绘画理念中形成鲜明的特征。在笔浸彩润的作用中,形成水意的趣味,在色彩的概括和用笔的洒脱中形成特有的轻快、朦胧与抒情的审美特征。水彩艺术中最为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语言独特、优美、清秀、灵动、技法丰富。正是这种淋漓的水味和欢快的透明感、律动感所形成的如诗如歌的意境,成为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而赖以独立存在的基点。建筑存在形式的丰富多样决定了水彩画者造型语言的千变万化。水彩艺术从一开始形成直到现在始终与我们生活中的建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建筑伴随天气、光影等因素的虚实变幻、藏露隐现,都在水彩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水与彩在工具和材质的作用下相互交织、流淌、渗透、浸润,形成了水彩艺术特有的不可名状、浑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因此,建筑题材的水彩画往往更具灵动性之美感。

2精神之美

建筑水彩艺术,是以建筑为主要题材的绘画表现艺术。长期以来水彩与建筑就一直保持着某种特殊的血脉关系。建筑师用水彩诠释设计的构想,完成建筑的预想草图;艺术家用水彩表现建筑的形式美,赞美建筑的文化和精神。画者的气质修养不同,对建筑的情感和表达也就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优秀的建筑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它不仅以其尺度、比例、结构、色彩、装饰以及变幻的光影效果等形象因素引起人们感观上的审美体验,而且通过形象传达着某种精神内涵。

3情怀之美

水彩画艺术作为西方绘画在中国经过民族化过程后,融东方绘画审美于其中。利用水彩艺术所特有的媒介和材质,在水与色相互交融、流动、渗化下产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情怀境界,其独特的意味是其他画种所难以企及的。“水、色”的意义和价值正是在于其投射出画者心灵深处的情怀。古今中外的无数水彩画者或写实、或艺术地通过水彩表达着建筑的情趣。他们笔下的建筑,每幅画作都诉说着平凡而又不失美丽的故事。城市里鳞次栉比的楼宇,乡村中交错精巧的房屋,头顶闪烁着阳光树叶斑驳的光影,或是远处人群中忙碌的身影,一个人牵绊着一个家庭,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鲜活而有力地触动着观众的心灵。

4技艺之美

同其他艺术一样,建筑在水彩艺术中要求艺术家运用水彩的语言特质,探寻视觉中的建筑符号,创造审美意象。不仅要以娴熟的技法、构图的优势、富于感情的绘画语言呈现建筑物主要特征,还要利用建筑物周围环境中的一切有益元素特征加以补充,将建筑和建筑环境趣味化、艺术化及情感化,形成完美的艺术形式。建筑水彩画属于绘画艺术中的一部分,它和文学、音乐、雕塑以及其他画种性质相似。如果说文学用语言演绎情感,音乐用音符传递激情,那么建筑水彩画则通过建筑特征呈现“有情趣的形式”。德拉克洛瓦曾说过:必须研究一切技法,而且是不偏不倚地研究;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自己的风格,因为你不会只跟着某个艺术家跑,应该去做所有人的学生,而同时才能不是任何人的学生;应该把所有学到的财富化作自己的资产。罗丹也曾说过;轻视技法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达到目的、体现思想感情的——这样的艺术家就像一个忘记给马喂饲料的牧人。例如透纳、萨金特的作品,令我们可以直窥艺术家的真情和奔放洒脱的风格,那简练的一笔一画都他们的知觉和挥洒自如的技法,使水与色的表现力变得异常出奇,更使得以水与色的表现形式达到极致和纯粹。由于水的命脉、笔的精妙,“水、色”的表现性才有着无限可能。

5生活之美

水彩艺术范文篇7

关键词:水彩画;材质;艺术语言

水彩画由于工具、颜料的特性、技法与其他画种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各画种的媒介和材质融合,由此产生特殊的艺术语言就是水彩画当下探索的主要依据。正确理解一个画种的概念不是单纯地以绘画的表现力来加以区分的,而是主要依据在特殊的思维方式下表现出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性,即一种绘画艺术的新格调,一种独特的“味”。水彩画创作亦是如此。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方式或形式技巧,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一、水彩画材质的艺术表现性

(一)水彩颜料的艺术表现性。水彩分为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透明水彩给人一种轻快润泽的美感。有些人认为透明水彩的趣味性所在是由于情绪的启发使其具有快感和不可预知性,就像消防员救火,瞬间感和紧迫感交融于一体。不透明水彩又可以分为广告颜料(丙烯)和塑胶颜料(水粉)。不透明水彩不受水分的限制,与油画的直接画法较为相似,可以涂改和增厚是它的优点,其不足是颜色没有透明水彩那么鲜艳明亮,画面缺少酣畅淋漓的意境美。一般情况下作画,透明性水彩画创作更要严谨,其环境要求更为严格,如温度、平衡度、材质等都必须有所讲究。而不透明水彩在画布、画板及墙壁上都可以创作绘制。其中最为重要的区分是:透明水彩在描绘亮部时大部分是留白,不使用白色颜料,而不透明水彩在调和色彩当中可以混合白色,甚至在亮部上直接涂抹白色。(二)水彩纸的艺术表现性。水彩纸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分为国产和进口。中国水彩纸大多产于保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保定水彩纸大不如以前所产的老保定水彩纸,直至近些年康颂公司收购了保定水彩纸造纸产权,将沿用老保定的生产技术,现这款老保定水彩纸在市面上已更名为保虹。进口的水彩纸相对于国产水彩纸,其品牌和型号较多,但其价格是国产水彩纸的几十倍。其实进口的水彩纸也分等级,由于产地和公司不一样,大致也分为一至三等级,其中法国阿诗水彩纸属于一线水彩纸品牌行列,二线品牌水彩纸有英国霍多夫、德国哈斯勒姆、法国枫丹叶等,三线品牌如梦法尔、巴比松等,一般适合初学者练习或者创作草稿。水彩纸规格分为粗中细,手工毛边纸和压缩纸,其吸水性也各异。粗面纸在作画时画面显出均整的明调。大面积的单色渲染在凸凹不平的纸面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也不至于干涸得太快。粗纹也称为“理想”的水彩纸,两面白净、纹理均衡,没有任何刮擦和褶皱,材质厚度300克以上,含棉量高和吸水性强。一般太薄的水彩纸上色后高低不平,容易水色淤积,影响刻画深入,甚至在画完后也难以平整,不利于装裱和展示。但吸水性强的纸,水色不易渗化,难以达到水韵意境,而光滑的纸颜色难以渗透,并且颜料附着在表面,容易产生沉淀。所以画水彩画时一定要利用纸质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水彩画的特别之处。例如平时画水彩,北方景色,为了突现场景的沧桑感,可以用放置过几年的粗纹水彩纸,因为其材质经过氧化而变得泛黄,加上粗纹颗粒较大,容易留下笔触画痕。南方景色,为了表达明亮清澈的感觉,可以选择更白一点的压缩型号的水彩纸作画。同样品牌里面的克度大小也会在创作取舍,如为了表达年代感和质感会选择克度较高、纹理较粗的型号,需要刻画深入会选择中粗纹理300克左右,类似于光感、水迹效果选择细纹纹理。(三)水彩笔的艺术表现性。画笔是水彩画工具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一般画水彩会选用羊毛材质的水彩笔,吸水性强,也富有弹性。一些国画中的毛笔也是画水彩非常好的工具,如“一品玉舒”的毛笔吸水性好并且容易刻画细节,中国许多水彩画家都喜欢用。水彩笔在选用其笔头的型号时宁大勿小,良好的笔头可以含蓄大量的水,但同样也分平头、圆头、扇形头等。并且大的画笔可以快速地渲染。落笔要大胆和快捷,运笔要果断才不至于由于迟疑不决而画出琐碎或断断续续的笔触。另外,水彩画笔也有貂毛、牛毛、羊毫及猪鬃或尼龙等制成,其中貂毛水彩笔价格最贵。在作画过程中,各种形状的画笔会画出不同的效果与趣味。在水彩画笔的选用上,一方面,考虑艺术家的绘画习惯和风格,另一方面,看题材表现和形式技法。如写意风格的就用大笔头吸水性强的圆头笔和排刷,表现写实风格,就要选择一些像尖头笔和钩线笔之类鬃毛比较硬的画笔。当然还有一些艺术家会根据自己的表现和喜爱自己做水彩笔,如利用牙刷、刀片、小木棍、丝瓜囊等工具进行作画。(四)水彩媒介化学成分的艺术表现性。水彩颜料的成分大多是从动物骨骼、植物精华、矿产宝石各类物质摄取而制成,除此之外,也有化学合成的广告颜料,色系多为透明性,除少量粉色系颗粒较大。颜料中含有胶质和甘油,可以增加绘画时颜色的附着力和色泽的稳定性。一般可以根据颜料的含胶量判断颜料的档次。所谓专业水彩媒介很少,更多的是将其他画种中的调和剂引入水彩画绘制中。坦培拉是用于创作材料性绘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原因快、好的实用原则。干燥后色层坚固,与水结合,油面和釉面分离,光泽收敛,类似于包浆而不是漆膜。丙烯调和液,更多的时候为了增添光泽,但是按照比例加水调和,减弱其色泽度,即可达到绘画朦胧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尝试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水彩技法:先是将鸡蛋打碎,使蛋白和淡黄分开,然后只取蛋白,将水彩颜料匹配鸡蛋白加水后按照不同比例调和。蛋白在水彩创作中达到百分之十时,画面开始出现朦胧粘稠的效果,鸡蛋白的分量达到百分之五十时,不仅画面效果写实,而且避开了水彩塑造中的水分过不易深入细化的环节。笔者曾尝试过将鸡蛋白升华到百分之八十,其创作的手法类似于古典油画的手法,不过那样的话就失去了水彩画那种韵味和清雅的画面。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技法最适合按照1:1的比例进行对比调和,再进行作画。

二、水彩的特点与水彩画的艺术观念

(一)水彩的特点。水和色彩构成了水彩画语言的基础,借助“水”和“色”的相互作用,画面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等特点,能获得清雅、韵味的效果。但作为水彩画家在进行水彩创作中也不难发现,水彩画大多属于纸制品,比较容易遭受损伤,不易于反复修改作品。控制不好水彩画也会出现干枯、苦涩、发灰等特点。顾名思义,水是水彩画当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元素,水分的饱和度、量度、积水的痕迹都会形成画面的幻想和造化。干湿程度的变化会让画面凝结色块,水的泼洒会形成斑斑颗粒状。偶然产生的画面效果,水色交融,清新趣味,明亮的美和松柔的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是其他画种材质难以表达的。同样水彩的调色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很多灰色系高雅、有味。水彩色感的提升不单单是靠水彩画练习,更多的是感悟人生、品味生活、文化阅历、审美提高等,作品中吸收了光线元素,色彩的重叠,光源的选择,虚实的意境,斑驳的水迹都是其他画种欲求而达不到的境界。(二)水彩画的艺术观念。水彩画与其他绘画门类虽各有特点、趣味有殊,但作为表现性艺术的发展,同样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水彩画甚至一度因本身特殊性被所有艺术家追捧,其原因是材料工具便捷,绘画时瞬间表现力强,便于融合其他元素和媒介。自水彩画传入中国之始,其水彩发展风格和视觉观念逐步发生改变。特别对于近代艺术的推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水彩绘画在其表现上有着明显的弱势,作品题材过于庸俗,表现力度不够,创作思想落后。随着20世纪到来,涌现出大批水彩专业毕业生,视觉观念的意义凸现出来,不少作品已明显具有水彩画独特语言特征和审美趣味。新时期尤其是世纪之交以来,许多水彩艺术作品被广泛关注,在技法媒材上的创新、观念构象的提升、描述性语言的应用,使得水彩画艺术性表现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如何在表现力度上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水韵和形式语言的结合。必须发挥“水”的特征的同时,结合媒介和辅佐材料进行融合。水的可溶、水油分离、水的厚度、水的干湿等,使颜料在画纸上富有节奏变化呈现出应有的格局分布,使得水彩画作品效果变化无穷,层次分明。相应的技巧和笔触,使得作品飞白横空、流痕天趣,带来的是欣赏者更多的愉悦感、舒适感、新鲜感。(三)水彩画的中国韵味。水彩,让人一看便会联想到中国水墨画,中国水彩的发展确实吸收了许多中国画元素。早期专业圈子里,素有北有关广志,南有李剑晨之说。关老师在水彩画探索上一直强调利用西方透明、亮丽的水彩特点,运用传统笔法气韵相合。李老师的水彩作品中更多的是凸显色彩本身的力量。中国式水彩画家代表王肇民老师,他的水彩作品更具有中国画的笔法,诗的境界是他画面所追求的效果。利用“水”活泼、灵动、洒脱、润泽是水彩画艺术情感的真实流露的体现。水彩画离不开水。水的添加,令水彩画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效果,水给作品带来的不仅仅是水色交融和笔浸润彩的视觉美感,更赋予了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人文哲学及文化内涵。水彩画艺术家常常被大伙喊成“水军”。对水性不同程度的运用或侧重点不同,使得水彩画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作画方法和技巧,水与透明的色融合,画面感觉立刻变得深蕴、旷达,令欣赏者无限遐想。反之,色融于水,色彩颗粒得以转变,促使画面当中的景物产生深浅、浓淡等节奏韵律,从而描绘出空间、层次、虚实的视觉效果。水彩的发展、成熟,依赖于对水质特性认识的程度,画家会根据自己的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创作表现调和自己作品中的色彩明度和灰度,更是以水自喻,不断思考人生,涵纳万物,只有心中有“活水”,笔下才能盘活一幅作品,作品才能赋予灵魂,涵盖韵味、情趣、意境、神韵。

三、水彩画艺术的本体语言

水彩画个体语言多采用光与影的结合,以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意境的旋律为创作手法,发挥“水与色”的结合,利用水彩画的特性和形式感表现不同的风貌。一般根据不同的材料、工具材质、画面效果不同来定义画种的类别。水彩画作为西画的一种,在中国艺术圈内被称之为水性材料绘画。其定义大致为通过水这种特殊媒介来表现透明、清爽、湿润的画面。传达情感当中的流动性、偶然性、透明性就是水彩画种的本体语言,是水彩画独特魅力所在。(一)从媒介方面来看水彩画的本体语言。画种的界定首先在于其表现媒材,不同媒材、不同技巧创造出不同效果,从而形成不同画种各自的风貌。水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它的面目首先就是取决于材料:水﹑溶于水的透明颜料﹑具有吸水性能的特制纸张以及可以充分蘸水的羊毛笔等。正是水彩画这独特的物质媒材,构成了水彩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材质美感,水的流动性﹑色的透明性﹑水色交融的偶然性,由此而产生明亮、流畅、轻快﹑滋润等艺术情趣,既是水彩画独特魅力之所在,也是水彩画个体语言的首要因素。正是水彩画种的特殊性,当下水彩画制作过程中也会遇到难把握、难控制、难刻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专业的水彩画家会掺用各种媒介在颜料中或者利用有机玻璃的材质使之在绘画创作中让水变得稳定,颜色的叠加也使之画面不易于脏、灰、干等。(二)从技法方面来看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在艺术逐渐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水彩画的本体语言,怎样重新认识水彩画自身语言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法来拓展水彩画的语言。根据表现不同对象或材质质感,有时选用粗砂来表现泥潭或沙漠的效果,有时选用牛胆汁或阿拉伯胶来表现金属和木材的质感,有时选用玻璃或塑料随意泼洒在印制画面上产生斑驳的痕迹,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殊性和表现技法拓展水彩画语言的表现力度。画家刘寿祥的水彩画在创作中借鉴了国画的技法表现和国画矿物质颜料材质的效果,利用国画颜料的沉淀效果和易洗刷的性能来表现作品最初的大效果。这样的绘画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质感。在完成作品的百分之八十的时候利用清水洗刷,留下国画矿物质的画痕,再使用透明性水彩颜料韵染,使欣赏者看到描绘的作品当中简约而不简单,层次丰富、微妙而精致。近些年他在《鲜果》艺术作品中,为了让其质感的表现更为真实,他选用广告厚重颜料进行初稿铺底,不清洗而直接进行水彩透明颜料渲染,这时候的画面会产生更加鲜亮写实的质感。另一方面,绘画创作当中清水和色彩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永远是水彩画发展中比较高的一个境界,利用水的干湿、虚实、浓淡、色彩之间的分离造诣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这也是水彩画不同于其他绘画的根本。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水彩,其特点就在于水和色彩的结合,不发挥水的长处,它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强;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与彩的结合”。(三)从形式方面来看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对于日常视觉经验表达的破坏或超越,被看作是艺术当代性探索的重要特征。艺术家在创中应该将自身驱驾于传统水彩之上,将创作视为一次冒险,超出既定的框架,很多不确定因素会使画面具有新的形式定义,处于个人修养和品味,通过观察和探索当下,把未来作为一种超视觉的可能性表现出来。众所周知,后现代社会是以网络信息生产与传播为主体的社会,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对于水彩画艺术的追求早已不是昔日传统方式的认知。而始终处于即时的、互动的、也同时是穿越时空的一种错位或错觉。因此水彩本质的语言随之被打破,在很大程度上形成物质装置与观念的新媒体艺术形式,超越心理的表现,呈现出架上绘画本体语言,一种超验性探索的艺术。

四、水彩画的当代形态及未来发展趋势

绘画艺术创新求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观念形态的变、题材样式的变及材料技法的变,新的材料和技法的产生,是创造更富有表现力、时代感、艺术个性,以及绘画新品种、新形式、新视觉所不可缺少的条件。百余年来,经历了几代艺术家的孜孜求索,水彩画艺术在中国逐渐实现了由“水彩”至“中国水彩”的转变。尤其是1982年杭州水彩大展后,中国水彩日益呈现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寓意新颖的艺术作品。首先,从创作材料来说,最早水彩作品创作都是在水彩纸上创作,会利用水的脱胶性能处理画面水迹,来表达新式的水彩技法效果。现在水彩画家在创作选材上已经开始选用白板纸、有色卡纸、宣纸、手工用纸,有些会选用特制毛卡纸或者在三合板、广告板及各类画布上。由于这些材料对颜色的附着力和吸水性能各异,以及质地的粗细不同,使之在展现出来的作品当中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其次,在颜料的使用方面,水彩画抛开了传统国产颜料,近几年像鲁本斯、美国水彩颜料QOR等颜料也被广泛使用,其色彩的透明度和光泽度非常明亮。再次,艺术的技法方面,水彩画的创作借鉴了油画的色彩和媒介、版画的构图和形式、综合绘画的材料表现,形成当下意识形态的新格局绘画。在材质上突破形式美而创作新艺术层的美感,如利用棉布、保鲜膜、塑料袋飞溅或粘贴做底,再进行色彩结合。随着各画种互相渗透和借鉴,这也使水彩画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式水彩画作品在题材上从单一的空间渐渐转变为重组、幻境、多层次的画面格局模式,颜色和画面含义中更多融入个人的主观思维,已不只是单纯表达个人情绪或想法,而是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艺术创造的原理,歌颂民族、阐述生活,去描绘、隐喻许多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希望通过自己的语言在观看中发现线索或找到关联,以至于无法给当代艺术作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那时而张扬、时而讽刺、忽然悲伤的时刻,却不是带着欣赏者走向极端。那是将各种情绪交汇融合,去抓住那个勾起欲望表达的点,避免固有化概念和传统技法的捆绑,也试图剥离表象,挖掘新事物,发现更深层的艺术真实。许多当代艺术家在继承西洋水彩画的基本特质的同时,结合各国民族特色进行进一步升华来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近些年笔者在创作当代艺术作品中非常注重媒介的关系。媒介在艺术家创作时是一种艺术的物质基础,在传统绘画当中,媒介更多的是依附于画面需求而存在。而现代艺术的发展,媒介的独立性越发重要。它的产生,突破了传统观念的画种规约,逐步形成艺术家精神表达的一种传递手段。单纯的水彩画已经满足不了很多艺术家创作的欲望和冲动。抽象、装置、拼贴、工艺、行为等艺术样式跨越了传统艺术的边缘,融入到表现艺术的语境中。媒介与写实手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脱离基本绘画定义,而是传达视觉效果,例如绘画作品远看写实,近看写意的灵动效果。在当代水彩画的发展上,传统技法并没有被抛弃,只是利用媒介材料突破创作局限,进而创作出具有当代性的水彩作品。水彩画通过水的作用在纸质上描述,利用自身的透明性写生创作。事物的发展往往都具有两面性,优势很可能是发展的局限性,画种的某些地方的束缚往往可以被看作是专业提升的突破口。很多艺术家根据画材、颜色的成分、吸水性的强弱来进行探索。其实很多时候艺术的发展根据艺术家心理世界的自然关系,通过个人感悟和理解,将媒材通向传统观念当中,驰骋当代艺术领域。艺术品的发展会更多地趋向于共性中的个性,周边的环境变化、图像时代的视觉刺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都将改变艺术的发展方向。固守描绘过去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社会现实的发展,在尊重客观规律、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需要寻求新的创作体系,这就是水彩画在当代艺术形态下的发展趋势,重新定义水彩媒介和表现对象的统一关系。从而赋予当代水彩画新的定义,感受物质、感受媒材、感受社会,融入现实的生活方式、情感阅历、视觉经验,将这种复杂而又综合的感受寄托于当代水彩画创作的作品当中。笔者相信在这些认知的驱动下,重新回到对于媒介的理解,经历文化、历史、美学知识构建新生命的框架,便是当今所谓的当代水彩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维新.水彩的艺术表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周刚.水彩画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水彩[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水彩艺术范文篇8

关键词:水彩画特殊性水色结合透明随机与肌理

有人认为:绘画主要是表达他的艺术性、审美意志和相关的个人关照世界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无所谓艺术家用何种媒介材料来表达其意图。他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或多种是以的媒材随心所欲地宣泄。是指绘画这种平面型的艺术渐渐与空间的雕塑、装置或与实践性的影像、电子媒介相结合。艺术越来越没有清晰的分界,一切只为意图服务,但各画种分类依旧存在。

既然有分类,相应的各画种的媒介材料,并由此产生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就是他们存在的主要的依据。正确理解一个画种的概念既不是单纯地以不同的工具来加以区分的,而是主要依据在通过特殊的思维方式下,运用能体现媒材性能的操作方式,表现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性即一种绘画艺术的新格调,一种独特的“味”。其中对媒材的挖掘、开拓、利用也都是根据这一艺术格调的要求来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各画种的固有特征的重要性。水彩绘画亦是如此。水彩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方式或形式技巧,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的固有特征。在历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有的追求油画的厚重,有的追求挂画的韵味,但都是在水彩的本身的基础上,有“度”的借鉴。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的金奖作品《天使餐厅》给遗失在使人眼花缭乱的水彩样式中的画者以极大的启示。这幅作品充分的体现了水彩的特色:透明、水分、清灵等等,是对当下轻视水彩特征现象的纠正。它让我们思考我们究竟在用什么作画?水彩在绘画中的独立价值是什么?水彩的固有特征是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对象,对其的把握也应是画家最关键的创作能力之一。

一、水彩材料的特质

任何画种的材料和媒介,限定它的绘画特性,并由此外化出特定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支撑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点。

正因为水彩颜料的透明性,所以在条配颜料颜色时,除了混合的方法之外,透叠成为重要的调色手段。直接调出的颜色与透叠后产生的颜色也许在色相上趋于一致,但所表现出的质感、量感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涂层与涂层之间的错落搭配会产生微妙的视觉,乃至心理上的丰富的感受。洁白的基底透过薄厚不同的涂层视乎是深邃永恒的光芒所在。

对于画笔,重要的是要看笔的储水力和湿润后的弹性。这与色彩的饱和度、水分的控制以及作画时留到画面的笔触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画家的艺术风格。

水彩画纸会对创作和作品的最终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19世纪初,水彩画的创作的兴盛是与纸制造工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比过去那些粗糙、质地不匀的纸,该时期的制造的纸,更利于颜色的薄涂。这对早期的现代水彩画大师们的风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鲜明的色彩、绝妙的薄涂成为诸如透纳这样的艺术家的独有特色。水彩纸的质地(纹理)不同也会产生丰富的肌理变化。如何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肌理效果已成为许多画家的现实命题。现代的水彩纸有各种品牌,因为制作工艺的差别,不同品牌的水彩纸会有不同的特性。这给现代水彩的探索和发展留有很大的余地,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应与这些纸的特性相得益彰,以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意图。

水彩材质的特性导致水彩艺术的特殊性。水与色相互交融,在水彩纸上形成了水与彩的斑迹与色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与抒情性,形成着奇妙的变奏关系,沉声了酣畅、淋漓、清新的视觉效果,与自然保持了和谐的灵动之美,构成了水彩画的个性特征,产生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水彩艺术。这也是它存在了500多年并依旧有其探索空间的理由。

二、水彩的艺术特性

1、水色结合

水彩除了在一些基本的绘画规律和油画有共同之处外,它应该归属于水彩自身的表现手法和欣赏趣味,有着水彩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画种的独特特征。17~18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它的源头是16世纪的英国地形图。尽管地形图形成简单,色彩单一,但因为它是用水做媒介来绘制成的图画,所以成了今后水彩画的发展的基础。水彩画也是正是在特殊的媒介物——水的伴随下,开始了它漫长的历程。

古典时期的水彩画一直是按照油画的模式来绘制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看,水彩的独特性并不十分明显。水作为水彩画中的特殊媒介,它的特性还没充分的得到发挥,反而只是单纯地作为调和剂来调和颜色,采用层层叠加颜色的技法,像油画那样来描绘对象。但就其充分发挥水的特质,突出水彩画的鲜明个性来说,它还是处于萌芽时期。不能否认的是以水做媒介,水的一些特征在水彩画中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透明、淡雅是这一时期水彩中最显著的特征。在水的其他特质——渗透、流动、融合还未在画面显示以前,透明,作为水的一种基本特征,一直在支撑着水彩画的发展。也正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得早期的水彩画和油画有着分别存在的审美价值。

从18世纪中叶起水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在发展古典时期的色彩效果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水的特质的认识、理解和运用。长期的经验使画家认识到,水除了有调和颜色这一基本功能外,它还有渗透、流动等特征。色彩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色粒随着水分的流动,颜色在画面的分布富于节奏变化和自然天趣。水不仅仅作为调和剂来运用了。很多画家懂得了利用水的易渗易透易流动的特征,渲染出画面的整个气氛和表达内心的感受。“湿画法”是对水的特质进一步认识的必然结果。在有水的白纸上,用笔自由地挥洒,水与色的相互融合、渗透、流动最易发挥水质的美感。另一方面,由“湿画法”派生出来的“渲染”、“擦洗”、“笔触”等技法应运而生,从而基本完成了水彩画自身性质的构建。水彩画真正地脱离了油画,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展。

在现代水彩画中,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单纯地用来调和颜色或渲染内心的感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充分发挥出水的特质。水融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画纸上的渗透效果使水彩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水可使笔和色间枯、焦、润、湿产生变化,直到泼、积、破的应用。这也是画家处心积虑,不知疲倦探索的问题。

水这一物质心态作为水彩的调和剂,它依赖颜色,依赖形象保持着自身的特质。水色形成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幻亦真、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水的灵性、水的品格为水彩画带来了俏丽明快、清新的深情画意之美。善用水者,水随人意。在特定的创意精神驱动下,让情感的律动借助水色流淌、扩散、在聚集和分解过程中,纵情挥洒,畅叙请回,自如家奴,随机调控,因势利导,浑然天成;其色或浓或淡,虚实相间,朦胧飘渺。由于水性的“透明”和“流动”的特点,才产生了水色的渗融、湿润、朦胧、迷离、柔和、飘逸、洗练、洒脱以及沉淀肌理等艺术效果,这种独特的特性,可称之为“水性特性”。吴冠中曾论水彩“水彩,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就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色结合……”①水彩画独特魅力就在于水色结合,水色的变幻产生无限与勃勃的生机。水和水的交接,色和色的渗透,产生了奇妙的变奏。它使绘画过程更加奇异多变,相应的技巧也更加复杂。画家要充分利用水色的优越性,既利用水色的透明,以渲染浸润等技巧充分表现气韵、气势、意境这样的典型东方审美内容;有利用水色的流畅创造无以相匹的运笔艺术和造型工夫。水的特殊性、多样性为水彩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水彩淋漓挥洒的笔触,朦胧诗意的情境,表现大气的普所迷离,光芒的闪烁不定,极尽优美之能事。对现代水彩画的真正开山祖师透纳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明亮的朦胧,但其中依稀隐藏着莫测。他的色彩明朗、稀薄而光滑,浓淡变化神秘莫测,水彩澄明清纯,似乎之留下眼花瞭乱的色彩漩涡和光辉闪烁的光波运动。他善于运用水彩和透明的油彩表现天光水色和迷茫动荡的烟雾,以至于康斯太勃尔认为他他是在以“有色的光流”②作画。水彩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也是和水质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对水性不同程度的运用或侧重点不同,使得水彩画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作画方法和技巧。

水彩的发展、成熟,依赖于对水质特性认识的程度,对水性调和剂和有幸调和剂本质的区别。从不自觉到自觉到能动地利用水质的种种特性,构成水彩画历史的发展轨迹。

2、透明

透明的特质的水彩艺术产生依赖的标志性的特征之一。透明之感其实是利用光的透射作用发挥光色作用。

通过对色彩的条配,透叠、重置、晕染等手段的运用,使整个画面的色彩交错、混合,白色的基底忽隐忽现。涂层的交错使画面产生薄厚的对比,明亮与灰暗的对比。

水性调和剂具有易溶、易渍、易流的特性,透明的调和剂使色粒光波清晰,色粒在水中流动与渗透更使这些光波交相辉映,从而在洁白的纸面上呈现出明净淡雅之美。经验证明: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全部铺垫后的最后一笔,非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代表饱和亮部的最先一笔;前者用浓稠坚挺的颜色绘制受光物体,当然富有质感和力度,后者用渐次变深的透明重叠“让”出物体的亮部,更加璀璨而令人神往。

透明也是把握水彩艺术的极限的“度”。如果在求新求变中超越这一限定的“度”,可能失去水彩画存在的价值,成为其他画种的辅助手段,或者成为一个新画种。水彩画的诸多传统技法,作画方式乃至观察方式,以及它们所显示出的独特表现力及其美学特征,均由此透明特质而生。透明这种特质的表现不仅可以表达抒情、轻快、流畅、明丽、淋漓等优美的情愫,而且亦可表现雄浑、遒劲、苍茫、厚重等壮阔的情怀。

3、随机性与肌理

由水色及透明的特质产生的诸如画面的随机性、偶然性和肌理等的特性都是水彩艺术的丰富性的表现。水色的流动往往产生某些意料之外的效果,最难控制却能产生天成的画意。譬如漫流法就是利用水色的流动随机产生的痕迹,因势利导,完成作者的意图。这似乎是自然幻化的美妙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水彩画肌理的产生是画家在作画过程中,随着各自不同的气质、风格和心境的发挥,以及各种媒介物的自然规律的作用而形成的炒作痕迹。水的流动,水的浸润,水的沉淀与冲刷,是画面孕育出新的视觉生命形态,这种人意与天气相结合的形态就是水彩画的肌理美。肌理之美是水彩画的独特风格的重要部分。种种肌理现象无不关系着人们的心里效应。如果将各种肌理纹样作为一种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兼而传情达意,无疑将会丰富和提高绘画艺术的表现力,那么水彩画恰恰在绘画语言与心里效应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吻合。肌理本身本身形成的形式美感,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这种特性使得市场在某种成都上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人们“能够从这个概念中发生出一种意象,这种意象应比概念自身提供的意象更加完美”。③画家通过多种手段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出特异的、幻觉的、力量的、冲动的、材质感的各种各样的水彩画技法肌理。美国著名的水彩画家、美术评论家乔雷思金说过,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快以及斑驳的粒状,虽然对于话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于偶然产生的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这也许不敬意地起到了使观察者“从透明的记忆仓库中唤出的知识和情感的导火线的作用”。④当代一些水彩画家除了运用传统的技法外,在水彩创造中还引进了新材料、符号语汇,充分关注色彩、材质、造型自身的表现性和直观性。例如他们采用中国画的宣纸、表面不吸水的卡纸、布、处理过的板材等来作画,靠表面的肌理而产生特殊表现效果。材料不同因此形成许多新的肌理形状,产生更多的艺术格调。在现代水彩画中,对水的特殊性的把握是主要的、能动的。肌理的制作,就是对水质能动性认识的结果。在水分还没有完全干透以前,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比如:撒盐、喷水、渗进油性材料等等,制成不同形状的水痕,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它不仅能深刻地表现对象的质感,同时重复的水迹符号,不规则的排列组合,使人们从中感悟到水的特殊美感。

三、小结

随着艺术视野的更加开阔,水彩艺术其自身应该与其他艺术形式保持距离,使之走向水彩艺术特征的丰富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探索与把握是建构和完善,提高水彩艺术品质的关键。水彩画家就可以把握这一特征的底线上,在其之上艺术的表现自由翱翔。

注释

①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第71页。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2.

②常又明.水彩画的起源及其在英国的发展[J].第71页。世界美术,1981.5.

③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第231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④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第609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水彩期刊丛书——中国水彩(11).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9。

水彩艺术范文篇9

关键词:水彩画特殊性水色结合透明随机与肌理

有人认为:绘画主要是表达他的艺术性、审美意志和相关的个人关照世界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无所谓艺术家用何种媒介材料来表达其意图。他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或多种是以的媒材随心所欲地宣泄。是指绘画这种平面型的艺术渐渐与空间的雕塑、装置或与实践性的影像、电子媒介相结合。艺术越来越没有清晰的分界,一切只为意图服务,但各画种分类依旧存在。

既然有分类,相应的各画种的媒介材料,并由此产生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就是他们存在的主要的依据。正确理解一个画种的概念既不是单纯地以不同的工具来加以区分的,而是主要依据在通过特殊的思维方式下,运用能体现媒材性能的操作方式,表现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性即一种绘画艺术的新格调,一种独特的“味”。其中对媒材的挖掘、开拓、利用也都是根据这一艺术格调的要求来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各画种的固有特征的重要性。水彩绘画亦是如此。水彩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方式或形式技巧,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丧失自己的固有特征。在历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有的追求油画的厚重,有的追求挂画的韵味,但都是在水彩的本身的基础上,有“度”的借鉴。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的金奖作品《天使餐厅》给遗失在使人眼花缭乱的水彩样式中的画者以极大的启示。这幅作品充分的体现了水彩的特色:透明、水分、清灵等等,是对当下轻视水彩特征现象的纠正。它让我们思考我们究竟在用什么作画?水彩在绘画中的独立价值是什么?水彩的固有特征是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对象,对其的把握也应是画家最关键的创作能力之一。

一、水彩材料的特质

任何画种的材料和媒介,限定它的绘画特性,并由此外化出特定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支撑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点。

正因为水彩颜料的透明性,所以在条配颜料颜色时,除了混合的方法之外,透叠成为重要的调色手段。直接调出的颜色与透叠后产生的颜色也许在色相上趋于一致,但所表现出的质感、量感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涂层与涂层之间的错落搭配会产生微妙的视觉,乃至心理上的丰富的感受。洁白的基底透过薄厚不同的涂层视乎是深邃永恒的光芒所在。

对于画笔,重要的是要看笔的储水力和湿润后的弹性。这与色彩的饱和度、水分的控制以及作画时留到画面的笔触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画家的艺术风格。

水彩画纸会对创作和作品的最终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19世纪初,水彩画的创作的兴盛是与纸制造工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比过去那些粗糙、质地不匀的纸,该时期的制造的纸,更利于颜色的薄涂。这对早期的现代水彩画大师们的风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鲜明的色彩、绝妙的薄涂成为诸如透纳这样的艺术家的独有特色。水彩纸的质地(纹理)不同也会产生丰富的肌理变化。如何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肌理效果已成为许多画家的现实命题。现代的水彩纸有各种品牌,因为制作工艺的差别,不同品牌的水彩纸会有不同的特性。这给现代水彩的探索和发展留有很大的余地,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应与这些纸的特性相得益彰,以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意图。

水彩材质的特性导致水彩艺术的特殊性。水与色相互交融,在水彩纸上形成了水与彩的斑迹与色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与抒情性,形成着奇妙的变奏关系,沉声了酣畅、淋漓、清新的视觉效果,与自然保持了和谐的灵动之美,构成了水彩画的个性特征,产生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水彩艺术。这也是它存在了500多年并依旧有其探索空间的理由。

二、水彩的艺术特性

1、水色结合

水彩除了在一些基本的绘画规律和油画有共同之处外,它应该归属于水彩自身的表现手法和欣赏趣味,有着水彩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画种的独特特征。17~18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它的源头是16世纪的英国地形图。尽管地形图形成简单,色彩单一,但因为它是用水做媒介来绘制成的图画,所以成了今后水彩画的发展的基础。水彩画也是正是在特殊的媒介物——水的伴随下,开始了它漫长的历程。

古典时期的水彩画一直是按照油画的模式来绘制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看,水彩的独特性并不十分明显。水作为水彩画中的特殊媒介,它的特性还没充分的得到发挥,反而只是单纯地作为调和剂来调和颜色,采用层层叠加颜色的技法,像油画那样来描绘对象。但就其充分发挥水的特质,突出水彩画的鲜明个性来说,它还是处于萌芽时期。不能否认的是以水做媒介,水的一些特征在水彩画中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透明、淡雅是这一时期水彩中最显著的特征。在水的其他特质——渗透、流动、融合还未在画面显示以前,透明,作为水的一种基本特征,一直在支撑着水彩画的发展。也正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得早期的水彩画和油画有着分别存在的审美价值。

从18世纪中叶起水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在发展古典时期的色彩效果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水的特质的认识、理解和运用。长期的经验使画家认识到,水除了有调和颜色这一基本功能外,它还有渗透、流动等特征。色彩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色粒随着水分的流动,颜色在画面的分布富于节奏变化和自然天趣。水不仅仅作为调和剂来运用了。很多画家懂得了利用水的易渗易透易流动的特征,渲染出画面的整个气氛和表达内心的感受。“湿画法”是对水的特质进一步认识的必然结果。在有水的白纸上,用笔自由地挥洒,水与色的相互融合、渗透、流动最易发挥水质的美感。另一方面,由“湿画法”派生出来的“渲染”、“擦洗”、“笔触”等技法应运而生,从而基本完成了水彩画自身性质的构建。水彩画真正地脱离了油画,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展。

在现代水彩画中,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单纯地用来调和颜色或渲染内心的感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充分发挥出水的特质。水融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画纸上的渗透效果使水彩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水可使笔和色间枯、焦、润、湿产生变化,直到泼、积、破的应用。这也是画家处心积虑,不知疲倦探索的问题。

水这一物质心态作为水彩的调和剂,它依赖颜色,依赖形象保持着自身的特质。水色形成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幻亦真、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水的灵性、水的品格为水彩画带来了俏丽明快、清新的深情画意之美。善用水者,水随人意。在特定的创意精神驱动下,让情感的律动借助水色流淌、扩散、在聚集和分解过程中,纵情挥洒,畅叙请回,自如家奴,随机调控,因势利导,浑然天成;其色或浓或淡,虚实相间,朦胧飘渺。由于水性的“透明”和“流动”的特点,才产生了水色的渗融、湿润、朦胧、迷离、柔和、飘逸、洗练、洒脱以及沉淀肌理等艺术效果,这种独特的特性,可称之为“水性特性”。吴冠中曾论水彩“水彩,水彩,其特点就是在‘水’和‘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就比不上油画和粉画的表现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见逊色。但它妙在水色结合……”①水彩画独特魅力就在于水色结合,水色的变幻产生无限与勃勃的生机。水和水的交接,色和色的渗透,产生了奇妙的变奏。它使绘画过程更加奇异多变,相应的技巧也更加复杂。画家要充分利用水色的优越性,既利用水色的透明,以渲染浸润等技巧充分表现气韵、气势、意境这样的典型东方审美内容;有利用水色的流畅创造无以相匹的运笔艺术和造型工夫。水的特殊性、多样性为水彩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水彩淋漓挥洒的笔触,朦胧诗意的情境,表现大气的普所迷离,光芒的闪烁不定,极尽优美之能事。对现代水彩画的真正开山祖师透纳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明亮的朦胧,但其中依稀隐藏着莫测。他的色彩明朗、稀薄而光滑,浓淡变化神秘莫测,水彩澄明清纯,似乎之留下眼花瞭乱的色彩漩涡和光辉闪烁的光波运动。他善于运用水彩和透明的油彩表现天光水色和迷茫动荡的烟雾,以至于康斯太勃尔认为他他是在以“有色的光流”②作画。水彩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也是和水质的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对水性不同程度的运用或侧重点不同,使得水彩画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作画方法和技巧。

水彩的发展、成熟,依赖于对水质特性认识的程度,对水性调和剂和有幸调和剂本质的区别。从不自觉到自觉到能动地利用水质的种种特性,构成水彩画历史的发展轨迹。

2、透明

透明的特质的水彩艺术产生依赖的标志性的特征之一。透明之感其实是利用光的透射作用发挥光色作用。

通过对色彩的条配,透叠、重置、晕染等手段的运用,使整个画面的色彩交错、混合,白色的基底忽隐忽现。涂层的交错使画面产生薄厚的对比,明亮与灰暗的对比。

水性调和剂具有易溶、易渍、易流的特性,透明的调和剂使色粒光波清晰,色粒在水中流动与渗透更使这些光波交相辉映,从而在洁白的纸面上呈现出明净淡雅之美。经验证明: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全部铺垫后的最后一笔,非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代表饱和亮部的最先一笔;前者用浓稠坚挺的颜色绘制受光物体,当然富有质感和力度,后者用渐次变深的透明重叠“让”出物体的亮部,更加璀璨而令人神往。

透明也是把握水彩艺术的极限的“度”。如果在求新求变中超越这一限定的“度”,可能失去水彩画存在的价值,成为其他画种的辅助手段,或者成为一个新画种。水彩画的诸多传统技法,作画方式乃至观察方式,以及它们所显示出的独特表现力及其美学特征,均由此透明特质而生。透明这种特质的表现不仅可以表达抒情、轻快、流畅、明丽、淋漓等优美的情愫,而且亦可表现雄浑、遒劲、苍茫、厚重等壮阔的情怀。

3、随机性与肌理

由水色及透明的特质产生的诸如画面的随机性、偶然性和肌理等的特性都是水彩艺术的丰富性的表现。水色的流动往往产生某些意料之外的效果,最难控制却能产生天成的画意。譬如漫流法就是利用水色的流动随机产生的痕迹,因势利导,完成作者的意图。这似乎是自然幻化的美妙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水彩画肌理的产生是画家在作画过程中,随着各自不同的气质、风格和心境的发挥,以及各种媒介物的自然规律的作用而形成的炒作痕迹。水的流动,水的浸润,水的沉淀与冲刷,是画面孕育出新的视觉生命形态,这种人意与天气相结合的形态就是水彩画的肌理美。肌理之美是水彩画的独特风格的重要部分。种种肌理现象无不关系着人们的心里效应。如果将各种肌理纹样作为一种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兼而传情达意,无疑将会丰富和提高绘画艺术的表现力,那么水彩画恰恰在绘画语言与心里效应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吻合。肌理本身本身形成的形式美感,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这种特性使得市场在某种成都上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人们“能够从这个概念中发生出一种意象,这种意象应比概念自身提供的意象更加完美”。③画家通过多种手段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创造出特异的、幻觉的、力量的、冲动的、材质感的各种各样的水彩画技法肌理。美国著名的水彩画家、美术评论家乔雷思金说过,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快以及斑驳的粒状,虽然对于话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于偶然产生的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这也许不敬意地起到了使观察者“从透明的记忆仓库中唤出的知识和情感的导火线的作用”。④当代一些水彩画家除了运用传统的技法外,在水彩创造中还引进了新材料、符号语汇,充分关注色彩、材质、造型自身的表现性和直观性。例如他们采用中国画的宣纸、表面不吸水的卡纸、布、处理过的板材等来作画,靠表面的肌理而产生特殊表现效果。材料不同因此形成许多新的肌理形状,产生更多的艺术格调。在现代水彩画中,对水的特殊性的把握是主要的、能动的。肌理的制作,就是对水质能动性认识的结果。在水分还没有完全干透以前,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比如:撒盐、喷水、渗进油性材料等等,制成不同形状的水痕,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它不仅能深刻地表现对象的质感,同时重复的水迹符号,不规则的排列组合,使人们从中感悟到水的特殊美感。

三、小结

随着艺术视野的更加开阔,水彩艺术其自身应该与其他艺术形式保持距离,使之走向水彩艺术特征的丰富性和独立性。特征的探索与把握是建构和完善,提高水彩艺术品质的关键。水彩画家就可以把握这一特征的底线上,在其之上艺术的表现自由翱翔。

注释

①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第71页。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2.

②常又明.水彩画的起源及其在英国的发展[J].第71页。世界美术,1981.5.

③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第231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④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第609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国水彩期刊丛书——中国水彩(11).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9。

水彩艺术范文篇10

一、简单模仿,缺乏创新

或许是刚刚接触水彩画,一些学生对水彩知识一无所知,不知从何着手,更不用说技法、技巧与艺术语言了。对初学者而言,水彩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难以驾驭。因此,在传统基础训练之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模仿自己接触的教师的作品以及优秀的作品,或简单模仿国内外某些名家。诚然,任何画种和学习者,在入门之初对成功的前辈与杰出作品进行研习与临摹,不仅不会贻误前行,反而会吸纳众家之长,水彩画学习也不例外。故此处谈及的“模仿”绝非排斥对水彩名家和优秀作品的学习与临摹,也更不是不要继承传统,而是忧于目前一些学生仅停留在盲目崇拜、简单模仿的层面,最终形成千人一面的僵化模式。由简单模仿轻而易举获取的繁华表象与暂时愉悦,不动声色地扼杀艺术的创新激情,久而久之会导致失去艺术思维与创造活力。正如国画巨匠齐白石先生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至理箴言,一旦艺术学习到此地步,不仅是学习者的悲哀,也意味着该门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二、本末倒置,片面求新

水彩画家黄铁山先生曾说:“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中国水彩如果不强化创新意识,不采取措施保护和弘扬勇于创新的作者和作品,就断然没有前途。”放眼全球水彩画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只有勇于创新,追求个性风格,水彩画才能富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于是,艺术创新无处不在,在高校水彩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期望值过高,甚至有些教师让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学生们就此顺应大潮,从表现形式、技法技巧、综合媒介等方面着手,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彩画创新。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部分学生却偏离了原来的艺术轨道,违背了艺术创新的宗旨,摒弃应有的基础训练,一味求新,满足和沉湎于纯粹技巧、媒介的玩弄之中,造成画面空洞乏力,内容全无。殊不知创新是为艺术服务的,是为了让艺术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形式只有附于内容之上,才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方能彰显其价值。盲目追求创新,不仅有悖于水彩创新的初衷,不能赋予水彩艺术新的活力,而且终会使水彩艺术这座“高楼”因没有坚实的地基而轰然倒塌于浮华之下。本末倒置、片面求新已成为当下一些学生水彩画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通病,只有将那种一味偏执于变化、求奇、求异的思维和行为,与真正的创新区别对待,水彩画创新才能在健康、有序的轨道内良性前行。

三、忽视写生,依赖照片

不难看出,在所有的画种中,水彩画或许是最注重写生的画种之一,这也是水彩画充满活力的原因,这在水彩界有着广泛共识。正因为如此,水彩画家们才不断创造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生动的、鲜活的水彩画作品,让人感觉水彩艺术是那么的真实与亲切。但是近年来,细品我国水彩作品,经常会感到缺乏生活的沉积与厚重,缺乏回味和扎实感,有的只是简单的描摹,表现空洞而浮躁。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水彩写生而过分依赖照片来进行水彩画创作,而这股浪潮也给高校学生学习水彩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应用照片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已成为现代一些画家常用的一种手段,它也是现代数码技术带给我们的一些资源优势。一些画家们尚且如此,作为创作经验不足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又岂能免俗,于是竞相效仿,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写生已经不重要了,创作就是画照片。我们并不否认利用照片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是要用正确的观念看待和利用照片。不能一味地去临摹和抄袭照片,从而丧失了水彩画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和水彩画特有的韵味,长此以往,很难达到一种艺术水平的提高。水彩画所传递给观众的信息不仅包含了照片中的视觉感受,而且还蕴含着自然当中鲜活的、生动的信息,这些都是照片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先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提倡以写生为主、照片辅助的方法来进行创作,在使用照片的时候仅把它作为参考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