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5:54:24

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范文篇1

1.1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

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弥补了社会人群的信息接收结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只要身处其中,人就需要信息。人们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但是有时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我们想要的信息没有及时看到或听到,这种时候手机电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1.2交互性和娱乐性

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会是电视的一个革命,单纯的广播式将会被互动式所取代,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收取和选择,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

2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2.1电信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该种运营模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在国际上,很多移动运营商早就认定手机电视将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有可能在将来取代现在的语音服务或者短信服务。在这种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或者重新建设一个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为实现技术的地面广播网络,并可以利用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上行的用户管理,鉴权和计费。在这种运营方式下,广播电视部门不仅提供服务内容,而且还需要向移动运营商提供一定的频段供其建设地面广播网络。如果移动运营商仅仅是单纯的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下行的手机电视业务,则广播的频率资源需要使用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频率,或者采用IMT-2000扩展频段,或将来的IMT-Advanced的频率。如果移动运营商另外建设新的地面数字广播网络,除了需要蜂窝的频率外,还需要广电现有的UHF或者VHF频段建设地面的数字广播网络。

2.2广电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地的试验系统和计划商用的系统都是广电系统建设和组织的。广电系统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手机电视,既可以采用卫星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地面广播实现方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广电系统在手机电视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既有VHF/UHF和广播卫星的频率,又有广播的服务内容,但由于目前广电网络只能够提供下行通道,这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会产生一些阻碍:(1)用户认证问题;(2)计费和收费问题;(3)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

2.3合作运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提供上行服务,负责用户的鉴权、计费和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广电网络负责提供下行服务。合作之后广电运营商不必再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手机电视业务,不仅能够提高已有网络的使用率,增加网络收益,同时,电视和用户的信息交互和互动还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通过合作解决了频率资源紧张和经营许可的问题,而且不必增加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大量投入,通过与广电运营商的网间结算可以获得相当的网络收益,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增加网络自身的收益。

2.4中国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分析预测

手机电视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掌握在两个阵营的旗下:电信运营商掌握着终端和上传网络,而广电部门从本质上可以界定为SP(增值服务提供商)或CP(内容提供商),是内容和下行网络的主导者。双方都可以通过其他手段绕开对方的权力范围开展手机电视业务。比如广电部门可以使用MP4和车载电视作为接收终端,舍弃上行通道,只做广播和直播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通过升级2G或3G网络,加大下行带宽,开展视频点播和互动业务。

随着三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在我国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中,广电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合作,广电与移动运营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上、下行网络,这样推行手机电视业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将成为手机电视业务长期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技术和移动网络二者的融合将会是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广电业与电信业多年的竞争合作关系十分微妙,要实现真正的融合,还有待时日。不过在手机电视发展的初期,移动运营商也可单独运营。

3手机电视面临的问题

3.1管制政策方面

各国管制的主要内容包含频率分配、许可证发放、行业运营管理等,而各国有着不同的限制政策。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无全面的有关政策出台。

3.2恶劣的无线接收环境

无线接收环境带来了多径问题,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路径的发射信号的矢量叠加。

手机电视业务必须为以不同速率运动的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视频传输,包括基本静止的室内用户,低速跑动的移动用户(小于30km/h)和处于高速运动的车辆中的用户(大于100km/h)。接收方相对于发送方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此频移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它会导致相邻载波的干扰,影响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系统设计者希望解调器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它是衡量无线电信道时间选择性的尺度。

3.3手机电视使用终端

在手机系统设计中,功耗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移动电视业务的引入不能以过多地牺牲待机时间为代价,毕竟手机的首要功能是通话。以往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比如DVB-T,虽然在高速运动下有不错的接收性能,但并没有为移动接收的功耗作特别的设计和优化;目前较省电的DVB-T前端也要消耗约300-500mW的功耗,这对手机的电池而言,还是不够经济。在移动电视业务给手机引入的功耗中,接收前端大约要占到80%的比例,因此,选择针对功耗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视标准,设计低功耗的调谐器和解调器,是芯片设计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结语

手机电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相互融合,以及业界为手机电视所做的诸多努力,手机电视的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郎保真.手机电视的频率使用及在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J].移动通信.2006,(7).

[2]李立宏,黄金.手机电视接收端系统层解析与实现金[J].电子技术应用.2007,(10).

手机电视范文篇2

从2003年开始,手机电视业务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2006年3月,中兴通信在希腊主流电信运营商Telepassport的IPTV项目招标中中标,独享总额高达2300万欧元的IPTV项目订单。2006年9月,由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和信息产品制造商发起的“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预测说,在政策、商业模式、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北京奥运会等因素的推动下,2008年中国手机电视的市场规模将达60.5亿元人民币。2007年10月,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两地试验手机电视业务。目前北京的手机电视网络信号已经基本覆盖四环以内地区,而且手机电视被列入2007年度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通过手机观看电视已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服务之一。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在中国八大城市进行了3G手机的放号。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时我国的手机电视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将提高到5%。届时,我国手机电视的用户规模将达到3100万人左右。

随着手机电视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内目前主要已衍生出两种运营模式的雏形。其一是由移动通信部门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模式。移动通信运营商采用流媒体技术,通过在线或下载方式收看。这要求用户的手机必须具有播放流媒体功能的操作系统,通常也就是智能手机。在这种模式下,移动通信运营商主导运营平台,广电部门或其他节目制作公司仅作为一个内容提供商与其合作,参与分成。如2004年5月,手机电视业务作为广州移动的数据业务品牌“银色干线”正式推出,为了丰富手机电视业务的频道,广州移动还与电信增值运营商(SP)合作,整合手机电视的内容资源,联合专门的SP进行播放软件的开发以及视频资源的组织和优化工作,收益按照移动梦网的既定比例进行分成。中国联通也在2004年推出了“视讯新干线”,这是中国联通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四套、央视九套以及凤凰资讯台等12个电视频道联手推出的手机视频服务。

其二是由广电部门主导的手机电视业务模式。这种模式采用数字广播技术,这也需要专门的能看手机电视的手机,用户通过直播方式收看。广电部门主导运营,主要负责节目制作和广播方式的信号传输。移动运营商主要负责用户管理和回传网络信号,还负责协调管理手持设备终端、网络设备等产业方面的事情,以及手机电视的计费等用户管理问题。如2004年6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成立了专门运营手机电视的公司——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负责收集电视的内容集成和节目编辑制作、及相关的增值业务运营、市场推广等具体工作。2005年6月,上海东方龙与环球音乐、中影集团、香港TVB、星美集团等大的影视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将电影《青红》改造成手机版,并计划每月推出一部手机电影或电视剧,《如果爱》、《搭错车》等影视大片都在手机上播出了。11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东方明珠投资2亿元成立合资公司运营DMB手机电视项目,把电视节目经过压缩编码之后,把信号以无限的方式传输到用户的手机上。

二、国外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国外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很多,由于技术成熟度、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差别,以及各个国家在手机电视这一块的制度和政策都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全球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也多种多样,其中运营模式发展比较迅速而且比较成功的主要是在欧洲、美国和韩国等发达地区。

1、欧洲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1999年英国的VideoNetworks首先向用户提供IPTV服务。2003年后特别是2006年的FIFA世界杯中,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移动运营商通过巧打“FIFA牌”成功将手机电视业务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欧洲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基于DVB-H的手机电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VB-H在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VB-T的基础上,另外添加了手机等信号接收功能的规格。DVB-H技术实现了对手机等手持式移动终端接受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良好支持,为手机电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开放的、标准的解决方案,创造了一个全球的、水平化的市场,使得服务、终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均是一个多厂商的市场。这种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1)运营网络。DVB-H是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的传输标准,是DVB-T标准的扩展应用,通过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便携设备能够稳定的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与DVB-T相比,DVB-H终端具有更低的功耗,移动接收和抗干扰性能更为优越,因此该标准适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等小型便携设备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接收信号。DVB-H以高速猝发方式接收节目,然后进行缓冲和长时间播放,大大节省能量消耗。

(2)产业链。主要是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业务模式,如2004年沃达丰集团联手摩托罗拉和20世纪福克斯影视公司,制作了一部专为手机使用的1分钟电视连续剧《24:阴谋》,通过其第三代广播网,在13个国家对手机用户同时上演。为了进一步增强3G的吸引力,沃达丰集团和英国天空广播公司联手推出实时手机电视服务,根据计划,沃达丰用户可免费收看天空的节目至2006年1月底,之后他们将根据所订阅的频道每月最多支付10英镑的费用,两家公司将平分所得的全部收入。

(3)盈利模式。如沃达丰集团的市场定位主要是沃达丰手机电视用户和英国的中高群收入者。采用点播频道、利用手机进入网站和包月订阅的收费方式,包月费最多10英镑,目前,有两组共19个天空频道可供选择。

2、美国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目前,美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利用流媒体的方式来实现。Sprint的手机电视业务是由SprintNexte公司联合第一家全球性的移动电视和移动广播服务提供商MobiTV公司合作推出的,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可以作为美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代表,其运营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

(1)运营网络。Sprint公司采取移动通信网络利用流媒体的方式实现。Sprint通过UMTSStreaming承载网络,进行内容传送、计费和用户认证。通过战略伙伴MobiTV公司建立了集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于一体的整合型业务平台,进行手机电视业务研发、服务和推广。主要优点在于可利用其平台的互动功能,开展点播(VOD)服务。VOD充分发挥了移动网络的优势,用户可制定节目,体现了手机电视作为个人媒体的特征。

(2)产业链。主要特征是:(1)产业主导,联盟发展。Sprint公司与MobiTV形成战略联盟,Sprint公司研发运营,而MobiTV则建立内容平台,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关系。(2)终端补贴。Sprint通过手机终端补贴的方式,将智能手机廉价卖给用户。Sprint开发了手机播放软件,播放MobiTV提供的视频内容。Sprint基于手机电视产业链做到了整体协同。(3)内容集成。Sprint运营的过程中注重产业内部对内容的集成,实现了互动点播(VOD)。MobiTV在重新编辑传统电视节目基础上,开发了适合短时间内观看的节目,包括时政要闻、体育播报、天气、路况、手机电视短剧等,通过个性化节目定制,受到用户欢迎。

(3)盈利模式。Sprint的手机电视用户是美国中的高收入人群。采用“固定包月费+点播频道费用”的收费方式,包月费9.99美元,可收看四个基本频道。2007年再推出15—20个付费定制节目频道。Sprint针对不同消费者播出了时间很短的广告(5秒),内容偏重于推广品牌。

3、韩国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韩国正在大力推动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利用卫星和移动网络向公众传送视频和音频节目的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通过卫星将内容发往地面中转站,而后发往手机、掌上电脑PDA或有内置接收机的汽车,向移动用户提供诸如视频、音频和数据业务等各种多媒体服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韩国的TUMedia公司,其运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1)运营网络。TUMedia公司通过卫星网络运营手机电视业务。韩国政府大力倡导“数字多媒体广播战略”并通过国家资本进行扶持。TUMedia公司的最大股东,韩国电信公司SKT于2004年3月13日发射了全球第一颗移动广播电视通信卫星——MD-SALTL。TUMedia成为全球第一家手机电视公司。卫星运营网络由地面发射站、卫星、地面增强放大器与用户接收端组成,特点是传播效率高,可以克服传输通道阻塞的瓶颈。

(2)产业链。TUMedia公司是韩国SKT移动公司的子公司,SKT主导了韩国手机电视的产业价值链,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企业。SKT对终端制造厂商和CP/SP等资源拥有较强的控制力,能有效保证终端的研发/生产、节目内容的生产符合用户的需求,卫星网络保障了传播渠道的通畅。SKT牵头组成19个手机制造厂商的“手机开发协议会”,它本身占15%的股权。TUMedia的手机电视内容提供商主要由电视机构组成。TUMedia的手机电视40个频道的节目,内容基本是普通电视节目,仅有2个专门的手机节目频道。

(3)盈利模式。TUMedia市场主要定位于25-35岁之间的中高收入人群。2006年7月,用户220万户,25-35岁占61%。TUMedia收费来源主要是信息费,少量是占用移动网络的流量费用;采取包月制,有两个额外的付费频道,节目内容大多是传统电视的翻版和复制。

三、国外主要手机电视运营模式对我国发展手机电视的有益启示

手机电视是目前各大移动运营商的数据业务中的亮点,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发展前景很好。当前手机电视业务在我国但仍然处于运营商推动的阶段,在技术、内容、成本和资费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急待解决,通过以上对国外几种主要的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1、手机终端特点带来的收视习惯变化对内容提供商提出了新要求。手机终端的移动性及屏幕的小巧与传统电视的大屏幕、固定性是不同的,对内容的特点需求也是不同的。传统电视以小时为单位编排节目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手机电视的要求,而随着新的业务模式的发展也会催生用户新的消费习惯。因此,作为内容供应商必须要提供符合手机终端特点的内容,相信未来为手机专门制作的原创作品会越来越多,而且会有独立的手机电视节目制作部门。目前我国的手机电视在内容资源方面较为贫乏,像已开通手机电视的上海,其电视频道也才十几套,对看惯了三四十套节目的用户来说,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现在虽然有不少媒体关注手机电视这一领域,但真正的内容供应商却很少。

在现阶段手机电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内容的流媒体播放,另一方面是自制节目得手机再现。前者受限于传统电视供给商,后者受限于资金及创造力。因此手机电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延续着与传统电视“同质内容”的现状。当今社会是一个新技术催生下媒介品种空前繁荣的时代,既有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也有新兴的户外、楼宇、地面、校园、列车、地铁、公交等众多的媒介提供商。受众被众多媒介所包围,身处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媒介世界里,“移动”已不成为必然的优势,静止与移动同样地接受传播,同样地被媒介浸染着。对于“移动”为主要特制的手机电视而言,其特质性会降低。

2、必须尽快出台新政策,真正解决手机资费问题。当前我国在广播电视和通信领域有着不同的政策,并由不同的部门来监管,广电是行政色彩浓厚的事业体制,而电信是新建的现代企业制度,手机电视这一技术融合的新型产业,也自然成为两大集团利益碰撞的一次集中体现。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对手机电视的政策尚未出台,具体操作还无法可依,广电总局如果不批准通过手机接收电视节目的业务,消费者将享受不到这项服务。目前在国内具备看电视功能的手机种类还非常少,而且平均价格在5000元以上;另外业务使用资费昂贵,有人按照流量估算,中国联通的手机电视业务看一个小时的话就是150元。对于目前人们的普遍消费水平都还不高的情况下,这种高定价的费用,会使用户望而生畏,进而影响收入,对手机电视的发展也不利。

3、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手机电视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首先是终端小型化的问题,手机上要接收微波数字电视信号,天线、数据读取解调LSI、UHF(超高频)调谐器等必不可少,但是这些组件目前还未能达到小型化水平配置到手机上。其次是耗电量的问题,在使用手机电视业务的时候,现有的手机电池一般使用时间较短,电视节目接收时耗电量过大,收看电视的话只能持续使用一小时左右,要想实现电视移动接收功能,必须大幅减少终端功耗和增加电池寿命。

4、大力推动发展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的联手合作。手机电视是电信和光电两大行业融合发展的业务之一,广电部门从本质上可以界定为SP/CP,但又不同于传统的SP/CP,因为广电部门握有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和手机电视节目版权,而移动运营商掌握着承载手机电视业务的移动网络。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目前两大行业互相不能进入,广电部门既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产业体系,也没有形成运营体系,更没有主控产业的标准,而电信部门的产业链虽然已显雏形,但是下一步该如何走,特别是在涉及广电部门的内容制作以及节目源方面如何把握,还没有清晰轮廓。所以,唯有二者合作,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广电部门提供节目源,联起手来制定一个明确的产业标准,手机电视才能开展起来。

5、及时明确适应手机电视发展需要的比较清晰的运营模式。成功的运营模式是决定手机电视业务成功的关键。一个真正有效的运营模式要求整个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商、广电运营商、移动运营商以及终端供应商等等进行分工合作。每个环节都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又相互联系,让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顺畅发展,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并且各方都能从中获益。目前从全球来看,即使在手机电视发展相对超前的日韩,手机电视业务也仍处于试验或试运营阶段,各大移动运营商都在努力探索商业模式。在我国,电信惯用传统的SP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移动电信运营商和广播机构合作建立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会十分有利。

6、设法提高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认知率和兴趣度。国内调查研究表明,移动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认知率只有18.1%,大大低于目前发展比较快的其它增值业务的认知率,比如铃声下载达到67.2%、图片下载达到57.8%、收发彩信达到48.4%。因此,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会受到用户对业务认知的制约。但是在所有移动增值业务中,用户兴趣度最高的彩铃业务比例是14.4%,而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兴趣比例也达到10.4%,这说明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兴趣比较大的,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所以手机电视运营者应该多渠道、多方式地宣传手机电视业务,尽最大可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认知度,最大程度地扩大手机电视业务的潜在用户规模,健全和完善国内手机电视发展的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江磊,唐守廉.DMB手机电视业务.当代通信[J],2006(7):P44.

[2]禹璐,吴伟,宋歇.美国sprint的手机电视商业模式及启示.通信企业管理[J],2006(5):P68.

[3]张少东,黄宝雄.手机电视的现状、趋势及运营模式.现代电视技术[J],2005(7):P58.

[4]刘桦.3种运营模式不清手机电视难成移动新星.IT时代周刊[J],2006(1):P24.

[5]黄灿灿.韩国手机电视运营分析及启示.通信世界[J],2006(1):P23.

[6]鲁莹,手机电视业务模式与市场前景展望.移动通信[J]2007(1):P32.

[7]韩包海.手机电视的发展是三网融合的契机.宁波工程学院学报[N],2007(6):P18.

[8]包东智,手机电视业务市场现状及应关注的问题.电信快报[J],2007(7):P3.

手机电视范文篇3

关键词:手机电视;3G;运营模式

1引言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广播网络(包括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卫星通信广播网络以及具备广播能力的移动通信网络),面向移动通信终端进行数字内容广播(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内容广播)的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将成为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相对应的,手机媒体则将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

2手机电视的个性特征

2.1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

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弥补了社会人群的信息接收结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只要身处其中,人就需要信息。人们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但是有时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我们想要的信息没有及时看到或听到,这种时候手机电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2.2交互性和娱乐性

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会是电视的一个革命,单纯的广播式将会被互动式所取代,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收取和选择,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

3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3.1电信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该种运营模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在国际上,很多移动运营商早就认定手机电视将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有可能在将来取代现在的语音服务或者短信服务。在这种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或者重新建设一个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为实现技术的地面广播网络,并可以利用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上行的用户管理,鉴权和计费。在这种运营方式下,广播电视部门不仅提供服务内容,而且还需要向移动运营商提供一定的频段供其建设地面广播网络。如果移动运营商仅仅是单纯的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下行的手机电视业务,则广播的频率资源需要使用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频率,或者采用IMT-2000扩展频段,或将来的IMT-Advanced的频率。如果移动运营商另外建设新的地面数字广播网络,除了需要蜂窝的频率外,还需要广电现有的UHF或者VHF频段建设地面的数字广播网络。

3.2广电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地的试验系统和计划商用的系统都是广电系统建设和组织的。广电系统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手机电视,既可以采用卫星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地面广播实现方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广电系统在手机电视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既有VHF/UHF和广播卫星的频率,又有广播的服务内容,但由于目前广电网络只能够提供下行通道,这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会产生一些阻碍:(1)用户认证问题;(2)计费和收费问题;(3)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

3.3合作运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提供上行服务,负责用户的鉴权、计费和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广电网络负责提供下行服务。合作之后广电运营商不必再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手机电视业务,不仅能够提高已有网络的使用率,增加网络收益,同时,电视和用户的信息交互和互动还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通过合作解决了频率资源紧张和经营许可的问题,而且不必增加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大量投入,通过与广电运营商的网间结算可以获得相当的网络收益,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增加网络自身的收益。

3.4中国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分析预测

手机电视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掌握在两个阵营的旗下:电信运营商掌握着终端和上传网络,而广电部门从本质上可以界定为SP(增值服务提供商)或CP(内容提供商),是内容和下行网络的主导者。双方都可以通过其他手段绕开对方的权力范围开展手机电视业务。比如广电部门可以使用MP4和车载电视作为接收终端,舍弃上行通道,只做广播和直播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通过升级2G或3G网络,加大下行带宽,开展视频点播和互动业务。

随着三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在我国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中,广电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合作,广电与移动运营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上、下行网络,这样推行手机电视业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将成为手机电视业务长期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技术和移动网络二者的融合将会是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广电业与电信业多年的竞争合作关系十分微妙,要实现真正的融合,还有待时日。不过在手机电视发展的初期,移动运营商也可单独运营。4手机电视面临的问题

4.1管制政策方面

各国管制的主要内容包含频率分配、许可证发放、行业运营管理等,而各国有着不同的限制政策。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无全面的有关政策出台。

4.2恶劣的无线接收环境

无线接收环境带来了多径问题,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路径的发射信号的矢量叠加。

手机电视业务必须为以不同速率运动的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视频传输,包括基本静止的室内用户,低速跑动的移动用户(小于30km/h)和处于高速运动的车辆中的用户(大于100km/h)。接收方相对于发送方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此频移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它会导致相邻载波的干扰,影响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系统设计者希望解调器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它是衡量无线电信道时间选择性的尺度。

4.3手机电视使用终端

在手机系统设计中,功耗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移动电视业务的引入不能以过多地牺牲待机时间为代价,毕竟手机的首要功能是通话。以往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比如DVB-T,虽然在高速运动下有不错的接收性能,但并没有为移动接收的功耗作特别的设计和优化;目前较省电的DVB-T前端也要消耗约300-500mW的功耗,这对手机的电池而言,还是不够经济。在移动电视业务给手机引入的功耗中,接收前端大约要占到80%的比例,因此,选择针对功耗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视标准,设计低功耗的调谐器和解调器,是芯片设计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5结语

手机电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相互融合,以及业界为手机电视所做的诸多努力,手机电视的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手机电视范文篇4

关键词:移动电视;3G;受众

一、移动电视的定义及其分类概述

移动电视是目前区别于传统模拟电视和网络电视的一种新型电视媒体,也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应动状态、时速不超过120公里的交通工具或通信工具上,能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且清晰度高、音响效果好。目前,移动电视以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最为常见。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接收终端:一个是公交车或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一个是支持3G技术的手机等通信工具。所谓3G,它的英文名称是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二、移动电视的发展概况

2.1车载移动电视

作为移动电视最早出现的应用形态,车载移动电视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形态。最早出现在新加坡。直到2002年10月,上海才出现了中国内地第一批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

2.2手机移动电视

手机电视可以看作是移动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电视,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三、移动电视的受众分析

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构成是开放的、时常变化的。一方面使得车载电视拥有潜在的、庞大的流动的受众群体,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广,尚待开发的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受众的流动性又大大增加了传播效果的不可预测性。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是人群的短暂聚合,具有真正的匿名性,带有很大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因此车载移动电视的信息传播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短暂性与随机性。

相比而言,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则具有较强的分众性特点,区分度高。因为手机持有者是一个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群体。虽然受众之间仍然具有匿名性,但对于手机电视的运营商们来说,受众实际上是实名的,是阶层的代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车载电视的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或出租车移动过程中的作短暂停留的群众”。手机电视的目标受众,则是拥有3G手机并开通了电视业务的人群。

四、何种节目类型适合车载移动电视

首先从公众出行习惯上看,受众处于乘车等待或户外移动的过程中,大多无事可做,而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空缺,在车厢内看一会儿即时发生的新闻,好比是上下班途中的“文化快餐”,短短几分钟或几站路即能获得新知。

其次,由于受公交车或是出租车这一特殊载体的影响,车载移动电视节目可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频繁重复播出。

最后,由于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平民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大众口味,要重民生、重相关利益、重新鲜、重娱乐、重时尚、重潮流、重变化等。从目前来看,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精英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分众特点,带小众口味,更重视受众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

五、何种节目类型适合手机移动电视

首先,针对不同的的受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容投放。手机电视用户以都市白领和大学生为主,该人群对新闻与娱乐资讯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年龄分段上,手机电视用户偏重于18~30岁的年轻人。此年龄段的用户对生活品位要求较高,追求简单新颖的娱乐方式,同时此年龄段的用户也是GPRS业务的主要使用者。不同消费人群对手机电视业务的需求各不相同。30岁以下的用户对娱乐资讯需求程度高,31岁以上人群对新闻类内容要求程度高,故新闻与娱乐资讯是手机电视主要的需求内容,而电影、电视剧、天气预报、赛事转播等内容尚未得到足够的市场激发。

其次,制作符合手机播放特点的特定节目内容,注意节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手机电视具有灵巧、快捷、移动化接收、非群体化收看特征。如果我们依然沿袭传统电视频道的节目编排手段,不能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与他们的收视心理、习惯合理运筹,其差异性就无法体现,市场占有率也就无法提高。故而要求:

(1)内容短小精致。市场调查显示,那些经常出差、喜欢时尚、酷爱体育的群体,才是手机电视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的收看时间多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和午饭时间,而每段3~5分钟的节目大受欢迎,故而,手机电视的节目编排可以以时尚快讯、MTV、Flash、原创DV等娱乐节目为主体,以新闻资讯为依托,对于后者,应尽量突出电视的直播功能节目内容设计以短小、精致、快捷为原则,让受众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完整地看到节目。

(2)重要元素应易于分辨。在现有技术无法有质的突破下,从景别运用上着手改进是个不错的选择。手机显示屏小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应尽量少用,中景、近景、特写应常用。另外,如字幕、叙事核心应让观众一眼看明白,叙事结构应短小精悍,直击要害。

(3)控制节目播出量与滚动播出的节奏

(4)发掘民间力量,拓宽节目来源。现在DV如此普及,完全可以设立几个手机制作标准发动群众去拍片然后收集片源加以甄别、挑选,先用设立大奖赛的方式制造影响,吸引群众参与,而后以版权保护分账的模式鼓励人们长期供稿,建立手机电视“通讯员”制度。

最后,根据手机的移动性与娱乐性特点,重点发展两种节目类型:直播电视节目与电视节目点播:其一,直播电视节目可以使观众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研究表明,目前在城市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为1~2小时,在这一时间段,人们普遍采用听音乐、看报纸等方式打发时间,今后收看手机电视也会成为打发时间的另外一种方式;其二,点播特色内容,专门针对手机制作的特色内容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目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免费短片受到大量网民的选择,由此针对手机终端用户专门制作此类节目会创造一个新的市场需求。

总之,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从理论上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到位的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赢得受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移动电视的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①郭衍、李天明:《数字移动电视运营模式不清晰如何突破瓶颈》,《通信世界》,2008年6月28日。

②辛伟:《手机电视技术与标准的发展以及实现方式》,泰尔网,2008年8月15日。

手机电视范文篇5

一、户外电视媒体的受众分析

户外电视与传统电视有如下相同点:受众人数多、受众组成复杂、分散且匿名等。但具体来讲又有不同,请看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

1.从收视人群看:传统电视的受众以家庭为单位,比较固定。手机电视的受众是拥有手机的个人。公交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的受众是偶聚在同一空间的流动人群。这些受众基数大;流动性很大。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得乘客处于一种强势媒体压制之下,被迫接受信息的状态,其好处是信息得以高度传播。而且受众组成成分复杂,除了学生以外,一般工薪阶层和中产阶层构成了接收公交移动电视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些人也是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具有一定的购买力。这成为户外电视吸引广告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2.从受众的收视空间和空间看:传统电视的收视空间为固定的家庭空间,时间很充裕;手机电视的受众在任何空间都可以收视,时间更加充裕、自由;公交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的收视空间都是开放的,但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空间又随公交车的移动而移动。公交移动电视处在一个封闭的收视收听环境中,然而它又是处在一个相对混乱的传播环境中,收视环境很局限:乘客在公交车上的停留时间短暂、随机性大;公交车常常很拥挤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阶段,车内后面的乘客常被阻挡视线,在比较嘈杂的报站声、谈话声中容易产生烦躁厌倦、紧张戒备等的心理。

3.从受众的收视方式看:传统电视的受众可以在固有的多个频道进行选择,具有一定的主动选择权。而手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内容,不但主动性很高,而且具有一定的互动和参与机会。但手机电视受到手机质量和技术的限制,很大一部分手机用户享用不到手机电视的好处。公交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为单一频道,受众只能被动接受。随着移动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公交电视的接收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户外电视的传播效果

1.手机电视的传播效果。手机媒体具有网络媒体的一些互动性和参与性,一个手机用户就是一个终端,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但同时也是信息者和传播者。他们构建出一个比互联网更普及的网络,呈现出“人与人直接对话”的优势。通过手机传播使各种信息随心所欲地游弋于人际传播网络和大众传播网络中,而社会信息的流动既能通过手机传播进入广阔的人际传播网络,又能将人际传播网络中的信息流动传递到传统的传播媒介系统中。手机电视的信息传播稀释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信息流程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进而大众媒介将转换为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手机电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屏幕小,清晰度不高,电池寿命短,网络传输速度低,接收终端技术不够成熟、使用资费过高、节目内容匮乏等等。尽管手机电视出现以来期望值一直很高,但其实普及率很低,传播效果不大。

2.公交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的传播效果。公交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的垄断性传播,使受众基本上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没有选择电视频道和开关电视的可能性。因此,它们的传播是属于单向传播,没有受众的及时反馈和参与互动。公交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缺乏新媒介普遍具有的交互性特征。受众置身于车内,只能按照公交移动电视公司安排的时间和内容去收看。而公交移动电视公司将遥控器从受众手中收回,受众只能按照电视播出的节目从前到后的播放次序观看,手里仅有的一点主动权也被收回,完全出于被动接受状态。频道单一、节目播出的顺序固定,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主动权丧失殆尽。缺乏互动、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形成了传受双方的沟通障碍,不利于传播者把握受众的心理,信息传播出现断裂,信息传播系统运行大受影响。公交移动电视这种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受众的反馈,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三、户外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户外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有一些新的特点和优势,它们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电视传播中的不足,同时也对传统电视构成一定的冲击。

1.户外电视弥补了传统电视的不足。保罗•莱文森在他的《数字麦克卢汉》中提到“补偿性媒介”的理论,用以说明人在媒介演化中进行的理性选择。简单地说,他认为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的某一种缺陷的补救和补偿。户外电视就是对传统电视的一种补救性媒介:传统电视只能在家庭的固定环境进行收看,不能在户外环境或者移动的状态下进行收看,户外电视的出现就可以弥补人们离开家庭后的收视空缺,是对传统电视的补救和补偿。

2.户外电视对传统电视构成冲击。“户外电视是一个‘去碎片化’的过程,通过对移动空间的挖掘,让受众全时空消费,移动电视和手机等媒体可以共同利用的终端会使PDA的传送功能愈加强大。”“现在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门槛越来越高,许多企业和品牌无力进入传统电视媒体,就会流向电台和户外媒体,从而造就了户外广告爆发式的增长。”致使户外电视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与传统电视的竞争中,挑战传统电视的市场,这种变化可能是颠覆性的。户外电视尤其是手机电视让观众的参与意识和自主互动性越来越强,使电视更加大众平民化。比如受众接收到一个较好的节目,可以下载、转发等或者进行意见反馈,真正参与到传播的过程中来,而不是单纯被动接受。“传统电视老龄化倾向严重,年轻受众正流向新的电视媒体;80年代后的观众将是新一代电视媒体的受众主体。”这部分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更为活跃,更富创新意识、参与意识,他们将成为新一代电视媒体的主导者、推动者和主力军。

四、户外电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户外电视存在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户外电视节目内容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第一,节目结构不合理,广告所占比重过大。尤其是在公交移动电视上,人流医疗类广告泛滥,让人既疲惫又感到厌烦。对此户外电视应注意调整各种节目类型的比例和编排形式,扩大节目信息量,多增加新闻资讯类节目等。尤其是公交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必须强调公益定位,淡化目前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第二,播出的节目具有滞后性,而且重复率高,缺乏新鲜感。对此应该调整节目循环次数,使受众最大限度地接触最新的有用讯息;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建立专业制作团队,依照不同受众的需求制作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节目,利用民间力量,搜集优秀节目播出。第三,节目移植痕迹较重。例如公交移动电视,其节目有专门的公交移动电视频道和为公交电视全力打造的巴士在线等,但是其所播出的节目来源大都是直接从电视节目中间接取材,或者从网络中获取资源而来。这就造成了所播出的节目适合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观看,而不适合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特殊环境播放。

2.户外电视的技术方面还有待继续开发。手机电视技术上存在的缺陷有屏幕小,清晰度不高,电池寿命短,网络传输速度低,接收终端技术不够成熟等等。公交移动电视存在信号不稳定、画面清晰度低等问题。对此应该进行技术方面的革新和改进,力图呈现给观众最完美的电视视听形式。

手机电视范文篇6

关头词:移动电视;3G;受众

一、移动电视的界说及其分类概述

移动电视是今朝区别于传统模拟电视和收集电视的一种新型电视媒体,也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其最年夜的特点是在处于应动状况、时速不跨越120公里的交通工具或通信工具上,能连结电视旌旗灯号的不变,且清楚度高、音响下场好。今朝,移动电视以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最为常见。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两者的工作事理根基一致,其最年夜的区别在于领受终端:一个是公交车或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一个是撑持3G手艺的手机等通信工具。所谓3G,它的英文名称是3rdGeneration,中文寄义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手艺。相对于第一代模拟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连系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措置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供给搜罗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处事。

二、移动电视的成长概况

2.1车载移动电视

作为移动电视最早呈现的应用形态,车载移动电视是今朝最成熟的一种形态。最早呈此刻新加坡。直到2002年10月,上海才呈现了中国内地第一批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

2.2手机移动电视

手机电视可以看作是移动电视的一种非凡形式,其实现体例首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操作蜂窝移动收集电视,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第二种是操作卫星广播的体例。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领受模块,直接领受数字电视旌旗灯号。

三、移动电视的受众剖析

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组成是开放的、时常转变的。一方面使得车载电视拥有潜在的、复杂的流动的受众群体,信息传布的笼盖面广,尚待开发的潜力巨年夜。但另一方面,受众的流动性又年夜年夜增添了传布下场的不成展望性。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是人群的短暂聚合,具有真正的匿名性,带有很年夜的流动性和随机性。是以车载移动电视的信息传布就带有很年夜的偶然性、短暂性与随机性。

对比而言,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则具有较强的分众性特点,区分度高。因为手机持有者是一个具有某种较着特征的群体。虽然受众之间仍然具有匿名性,但对于手机电视的运营商们来说,受众现实上是实名的,是阶级的代表,具有明晰的方针指向性。

车载电视的方针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或出租车移动过程中的作短暂勾留的群众”。手机电视的方针受众,则是拥有3G手机并开通了电视营业的人群。

四、何种节目类型适合车载移动电视

首先从公家出行习惯上看,受众处于搭车期待或户外移动的过程中,年夜多无事可做,而车载移动电视的呈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在车厢内看一会儿即时发生的新闻,好比是上下班途中的“文化快餐”,短短几分钟或几站路即能获得新知。

其次,因为受公交车或是出租车这一非凡载体的影响,车载移动电视节目可以在一个单元时刻内频仍一再播出。

最后,因为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平平易近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公共口胃,要重平易近生、重相关益处、从头鲜、重娱乐、重时尚、重潮水、重转变等。从今朝来看,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精英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分众特点,带小众口胃,更正视受众的乐趣快乐喜爱和糊口需要。

五、何种节目类型适合手机移动电视

首先,针对分歧的的受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容投放。手机电视用户以都邑白领和年夜学生为主,该人群对新闻与娱乐资讯有较高的要求,而在春秋分段上,手机电视用户着重于18~30岁的年青人。此春秋段的用户对糊口品位要求较高,追求简单新奇的娱乐体例,同时此春秋段的用户也是GPRS营业的首要使用者。分歧消费人群对手机电视营业的需求各不不异。30岁以下的用户对娱乐资讯需求水平高,31岁以上人群对新闻类内容要求水平高,故新闻与娱乐资讯是手机电视首要的需求内容,而片子、电视剧、天色预告、赛事转播等内容尚未获得足够的市场激发。

其次,建造合适手机播放特点的特定节目内容,注重节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手机电视具有工致、快捷、移动化领受、非群体化收看特征。若是我们依然沿袭传统电视频道的节目编排手段,不能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与他们的收视心理、习惯合理运筹,其差异性就无法浮现,市场据有率也就无法提高。故而要求:

(1)内容短小美丽。市场查询拜访显示,那些经常出差、喜欢时尚、酷好体育的群体,才是手机电视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的收看时刻多集中在上下班时刻和午饭时刻,而每段3~5分钟的节目年夜受接待,故而,手机电视的节目编排可以以时尚快讯、MTV、Flash、原创DV等娱乐节目为主体,以新闻资讯为依托,对于后者,应尽量凸起电视的直播功能节目内容设计以短小、美丽、快捷为原则,让受众在较短时刻内斗劲完整地看到节目。

(2)主要元素应易于分辩。在现有手艺无法有质的打破下,从景别运用上着手改良是个不错的选择。手机显示屏小前景、全景等年夜景别应尽量少用,中景、近景、特写应常用。此外,如字幕、叙事焦点应让不美观众一眼看年夜白,叙事结构应短小精壮,直击关头。公务员之家:

(3)节制节目播出量与滚动播出的节奏

(4)挖掘平易近间力量,拓宽节目来历。此刻DV如斯普及,完全可以设立几个手机建造尺度策动群众去拍片然后收集片源加以甄别、遴选,先用设立年夜奖赛的体例制造影响,吸引群众介入,尔后以版权呵护分账的模式鼓舞激励人们持久供稿,成立手机电视“通信员”轨制。

最后,按照手机的移动性与娱乐性特点,重点成长两种节目类型:直播电视节目与电视节目点播:其一,直播电视节目可以使不美观众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研究剖明,今朝在城市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刻为1~2小时,在这一时刻段,人们普遍采用听音乐、看报纸等体例打发时刻,此后收看手机电视也会成为打发时刻的此外一种体例;其二,点播特色内容,专门针对手机建造的特色内容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出格是青少年群体。今朝在互联网优势行的一些免费短片受到年夜量网平易近的选择,由此针对手机终端用户专门建造此类节目会缔造一个新的市场需求。

总之,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从理论上讲,有着巨年夜的市场潜力和夸姣的成长前景。可是,若何进行有用的市场化运作,成立到位的财富链,实现规模效益,博得受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移动电视的前景十分宽敞宽年夜旷达。

参考文献:

①郭衍、李天明:《数字移动电视运营模式不清楚若何打破瓶颈》,《通信世界》,2008年6月28日。

②辛伟:《手机电视手艺与尺度的成长以及实现体例》,泰尔网,2008年8月15日。

手机电视范文篇7

关键词:移动电视;3G;受众

一、移动电视的定义及其分类概述

移动电视是目前区别于传统模拟电视和网络电视的一种新型电视媒体,也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应动状态、时速不超过120公里的交通工具或通信工具上,能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且清晰度高、音响效果好。目前,移动电视以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最为常见。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接收终端:一个是公交车或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一个是支持3G技术的手机等通信工具。所谓3G,它的英文名称是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二、移动电视的发展概况

2.1车载移动电视

作为移动电视最早出现的应用形态,车载移动电视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形态。最早出现在新加坡。直到2002年10月,上海才出现了中国内地第一批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

2.2手机移动电视

手机电视可以看作是移动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电视,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三、移动电视的受众分析

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构成是开放的、时常变化的。一方面使得车载电视拥有潜在的、庞大的流动的受众群体,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广,尚待开发的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受众的流动性又大大增加了传播效果的不可预测性。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是人群的短暂聚合,具有真正的匿名性,带有很大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因此车载移动电视的信息传播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短暂性与随机性。

相比而言,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则具有较强的分众性特点,区分度高。因为手机持有者是一个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群体。虽然受众之间仍然具有匿名性,但对于手机电视的运营商们来说,受众实际上是实名的,是阶层的代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车载电视的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或出租车移动过程中的作短暂停留的群众”。手机电视的目标受众,则是拥有3G手机并开通了电视业务的人群。

四、何种节目类型适合车载移动电视

首先从公众出行习惯上看,受众处于乘车等待或户外移动的过程中,大多无事可做,而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空缺,在车厢内看一会儿即时发生的新闻,好比是上下班途中的“文化快餐”,短短几分钟或几站路即能获得新知。

其次,由于受公交车或是出租车这一特殊载体的影响,车载移动电视节目可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频繁重复播出。

最后,由于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平民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大众口味,要重民生、重相关利益、重新鲜、重娱乐、重时尚、重潮流、重变化等。从目前来看,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精英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分众特点,带小众口味,更重视受众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

五、何种节目类型适合手机移动电视

首先,针对不同的的受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容投放。手机电视用户以都市白领和大学生为主,该人群对新闻与娱乐资讯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年龄分段上,手机电视用户偏重于18~30岁的年轻人。此年龄段的用户对生活品位要求较高,追求简单新颖的娱乐方式,同时此年龄段的用户也是GPRS业务的主要使用者。不同消费人群对手机电视业务的需求各不相同。30岁以下的用户对娱乐资讯需求程度高,31岁以上人群对新闻类内容要求程度高,故新闻与娱乐资讯是手机电视主要的需求内容,而电影、电视剧、天气预报、赛事转播等内容尚未得到足够的市场激发。

其次,制作符合手机播放特点的特定节目内容,注意节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手机电视具有灵巧、快捷、移动化接收、非群体化收看特征。如果我们依然沿袭传统电视频道的节目编排手段,不能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与他们的收视心理、习惯合理运筹,其差异性就无法体现,市场占有率也就无法提高。故而要求:

(1)内容短小精致。市场调查显示,那些经常出差、喜欢时尚、酷爱体育的群体,才是手机电视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的收看时间多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和午饭时间,而每段3~5分钟的节目大受欢迎,故而,手机电视的节目编排可以以时尚快讯、MTV、Flash、原创DV等娱乐节目为主体,以新闻资讯为依托,对于后者,应尽量突出电视的直播功能节目内容设计以短小、精致、快捷为原则,让受众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完整地看到节目。

(2)重要元素应易于分辨。在现有技术无法有质的突破下,从景别运用上着手改进是个不错的选择。手机显示屏小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应尽量少用,中景、近景、特写应常用。另外,如字幕、叙事核心应让观众一眼看明白,叙事结构应短小精悍,直击要害。

(3)控制节目播出量与滚动播出的节奏

(4)发掘民间力量,拓宽节目来源。现在DV如此普及,完全可以设立几个手机制作标准发动群众去拍片然后收集片源加以甄别、挑选,先用设立大奖赛的方式制造影响,吸引群众参与,而后以版权保护分账的模式鼓励人们长期供稿,建立手机电视“通讯员”制度。

最后,根据手机的移动性与娱乐性特点,重点发展两种节目类型:直播电视节目与电视节目点播:其一,直播电视节目可以使观众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研究表明,目前在城市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为1~2小时,在这一时间段,人们普遍采用听音乐、看报纸等方式打发时间,今后收看手机电视也会成为打发时间的另外一种方式;其二,点播特色内容,专门针对手机制作的特色内容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目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免费短片受到大量网民的选择,由此针对手机终端用户专门制作此类节目会创造一个新的市场需求。公务员之家:

总之,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从理论上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到位的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赢得受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移动电视的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①郭衍、李天明:《数字移动电视运营模式不清晰如何突破瓶颈》,《通信世界》,2008年6月28日。

②辛伟:《手机电视技术与标准的发展以及实现方式》,泰尔网,2008年8月15日。

手机电视范文篇8

关键词:移动电视;3G;受众

一、移动电视的定义及其分类概述

移动电视是目前区别于传统模拟电视和网络电视的一种新型电视媒体,也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应动状态、时速不超过120公里的交通工具或通信工具上,能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且清晰度高、音响效果好。目前,移动电视以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最为常见。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接收终端:一个是公交车或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一个是支持3G技术的手机等通信工具。所谓3G,它的英文名称是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二、移动电视的发展概况

2.1车载移动电视

作为移动电视最早出现的应用形态,车载移动电视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形态。最早出现在新加坡。直到2002年10月,上海才出现了中国内地第一批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

2.2手机移动电视

手机电视可以看作是移动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电视,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三、移动电视的受众分析

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构成是开放的、时常变化的。一方面使得车载电视拥有潜在的、庞大的流动的受众群体,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广,尚待开发的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受众的流动性又大大增加了传播效果的不可预测性。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是人群的短暂聚合,具有真正的匿名性,带有很大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因此车载移动电视的信息传播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短暂性与随机性。

相比而言,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则具有较强的分众性特点,区分度高。因为手机持有者是一个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群体。虽然受众之间仍然具有匿名性,但对于手机电视的运营商们来说,受众实际上是实名的,是阶层的代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车载电视的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或出租车移动过程中的作短暂停留的群众”。手机电视的目标受众,则是拥有3G手机并开通了电视业务的人群。

四、何种节目类型适合车载移动电视

首先从公众出行习惯上看,受众处于乘车等待或户外移动的过程中,大多无事可做,而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空缺,在车厢内看一会儿即时发生的新闻,好比是上下班途中的“文化快餐”,短短几分钟或几站路即能获得新知。

其次,由于受公交车或是出租车这一特殊载体的影响,车载移动电视节目可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频繁重复播出。

最后,由于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平民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大众口味,要重民生、重相关利益、重新鲜、重娱乐、重时尚、重潮流、重变化等。从目前来看,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精英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分众特点,带小众口味,更重视受众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

五、何种节目类型适合手机移动电视

首先,针对不同的的受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容投放。手机电视用户以都市白领和大学生为主,该人群对新闻与娱乐资讯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年龄分段上,手机电视用户偏重于18~30岁的年轻人。此年龄段的用户对生活品位要求较高,追求简单新颖的娱乐方式,同时此年龄段的用户也是GPRS业务的主要使用者。不同消费人群对手机电视业务的需求各不相同。30岁以下的用户对娱乐资讯需求程度高,31岁以上人群对新闻类内容要求程度高,故新闻与娱乐资讯是手机电视主要的需求内容,而电影、电视剧、天气预报、赛事转播等内容尚未得到足够的市场激发。

其次,制作符合手机播放特点的特定节目内容,注意节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手机电视具有灵巧、快捷、移动化接收、非群体化收看特征。如果我们依然沿袭传统电视频道的节目编排手段,不能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与他们的收视心理、习惯合理运筹,其差异性就无法体现,市场占有率也就无法提高。故而要求:

(1)内容短小精致。市场调查显示,那些经常出差、喜欢时尚、酷爱体育的群体,才是手机电视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的收看时间多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和午饭时间,而每段3~5分钟的节目大受欢迎,故而,手机电视的节目编排可以以时尚快讯、MTV、Flash、原创DV等娱乐节目为主体,以新闻资讯为依托,对于后者,应尽量突出电视的直播功能节目内容设计以短小、精致、快捷为原则,让受众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完整地看到节目。

(2)重要元素应易于分辨。在现有技术无法有质的突破下,从景别运用上着手改进是个不错的选择。手机显示屏小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应尽量少用,中景、近景、特写应常用。另外,如字幕、叙事核心应让观众一眼看明白,叙事结构应短小精悍,直击要害。公务员之家:

(3)控制节目播出量与滚动播出的节奏

(4)发掘民间力量,拓宽节目来源。现在DV如此普及,完全可以设立几个手机制作标准发动群众去拍片然后收集片源加以甄别、挑选,先用设立大奖赛的方式制造影响,吸引群众参与,而后以版权保护分账的模式鼓励人们长期供稿,建立手机电视“通讯员”制度。

最后,根据手机的移动性与娱乐性特点,重点发展两种节目类型:直播电视节目与电视节目点播:其一,直播电视节目可以使观众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研究表明,目前在城市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为1~2小时,在这一时间段,人们普遍采用听音乐、看报纸等方式打发时间,今后收看手机电视也会成为打发时间的另外一种方式;其二,点播特色内容,专门针对手机制作的特色内容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目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免费短片受到大量网民的选择,由此针对手机终端用户专门制作此类节目会创造一个新的市场需求。

总之,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从理论上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到位的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赢得受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移动电视的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①郭衍、李天明:《数字移动电视运营模式不清晰如何突破瓶颈》,《通信世界》,2008年6月28日。

②辛伟:《手机电视技术与标准的发展以及实现方式》,泰尔网,2008年8月15日。

手机电视范文篇9

关键词:移动电视;3G;受众

一、移动电视的定义及其分类概述

移动电视是目前区别于传统模拟电视和网络电视的一种新型电视媒体,也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应动状态、时速不超过120公里的交通工具或通信工具上,能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且清晰度高、音响效果好。目前,移动电视以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最为常见。车载移动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接收终端:一个是公交车或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一个是支持3G技术的手机等通信工具。所谓3G,它的英文名称是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二、移动电视的发展概况

2.1车载移动电视

作为移动电视最早出现的应用形态,车载移动电视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形态。最早出现在新加坡。直到2002年10月,上海才出现了中国内地第一批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

2.2手机移动电视

手机电视可以看作是移动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电视,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三、移动电视的受众分析

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构成是开放的、时常变化的。一方面使得车载电视拥有潜在的、庞大的流动的受众群体,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广,尚待开发的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受众的流动性又大大增加了传播效果的不可预测性。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是人群的短暂聚合,具有真正的匿名性,带有很大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因此车载移动电视的信息传播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短暂性与随机性。

相比而言,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则具有较强的分众性特点,区分度高。因为手机持有者是一个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群体。虽然受众之间仍然具有匿名性,但对于手机电视的运营商们来说,受众实际上是实名的,是阶层的代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车载电视的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或出租车移动过程中的作短暂停留的群众”。手机电视的目标受众,则是拥有3G手机并开通了电视业务的人群。

四、何种节目类型适合车载移动电视

首先从公众出行习惯上看,受众处于乘车等待或户外移动的过程中,大多无事可做,而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空缺,在车厢内看一会儿即时发生的新闻,好比是上下班途中的“文化快餐”,短短几分钟或几站路即能获得新知。

其次,由于受公交车或是出租车这一特殊载体的影响,车载移动电视节目可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频繁重复播出。

最后,由于车载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平民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大众口味,要重民生、重相关利益、重新鲜、重娱乐、重时尚、重潮流、重变化等。从目前来看,手机移动电视的受众具有精英化特征,那么其电视节目就应具备分众特点,带小众口味,更重视受众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

五、何种节目类型适合手机移动电视

首先,针对不同的的受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容投放。手机电视用户以都市白领和大学生为主,该人群对新闻与娱乐资讯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年龄分段上,手机电视用户偏重于18~30岁的年轻人。此年龄段的用户对生活品位要求较高,追求简单新颖的娱乐方式,同时此年龄段的用户也是GPRS业务的主要使用者。不同消费人群对手机电视业务的需求各不相同。30岁以下的用户对娱乐资讯需求程度高,31岁以上人群对新闻类内容要求程度高,故新闻与娱乐资讯是手机电视主要的需求内容,而电影、电视剧、天气预报、赛事转播等内容尚未得到足够的市场激发。

其次,制作符合手机播放特点的特定节目内容,注意节目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手机电视具有灵巧、快捷、移动化接收、非群体化收看特征。如果我们依然沿袭传统电视频道的节目编排手段,不能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与他们的收视心理、习惯合理运筹,其差异性就无法体现,市场占有率也就无法提高。故而要求:

(1)内容短小精致。市场调查显示,那些经常出差、喜欢时尚、酷爱体育的群体,才是手机电视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的收看时间多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和午饭时间,而每段3~5分钟的节目大受欢迎,故而,手机电视的节目编排可以以时尚快讯、MTV、Flash、原创DV等娱乐节目为主体,以新闻资讯为依托,对于后者,应尽量突出电视的直播功能节目内容设计以短小、精致、快捷为原则,让受众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完整地看到节目。

(2)重要元素应易于分辨。在现有技术无法有质的突破下,从景别运用上着手改进是个不错的选择。手机显示屏小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应尽量少用,中景、近景、特写应常用。另外,如字幕、叙事核心应让观众一眼看明白,叙事结构应短小精悍,直击要害。

(3)控制节目播出量与滚动播出的节奏

(4)发掘民间力量,拓宽节目来源。现在DV如此普及,完全可以设立几个手机制作标准发动群众去拍片然后收集片源加以甄别、挑选,先用设立大奖赛的方式制造影响,吸引群众参与,而后以版权保护分账的模式鼓励人们长期供稿,建立手机电视“通讯员”制度。

最后,根据手机的移动性与娱乐性特点,重点发展两种节目类型:直播电视节目与电视节目点播:其一,直播电视节目可以使观众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研究表明,目前在城市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为1~2小时,在这一时间段,人们普遍采用听音乐、看报纸等方式打发时间,今后收看手机电视也会成为打发时间的另外一种方式;其二,点播特色内容,专门针对手机制作的特色内容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目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免费短片受到大量网民的选择,由此针对手机终端用户专门制作此类节目会创造一个新的市场需求。公务员之家

总之,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从理论上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到位的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赢得受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移动电视的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①郭衍、李天明:《数字移动电视运营模式不清晰如何突破瓶颈》,《通信世界》,2008年6月28日。

②辛伟:《手机电视技术与标准的发展以及实现方式》,泰尔网,2008年8月15日。

手机电视范文篇10

关键词:网络电视网络游戏网络文学手机媒体

新媒体,是指最近十多年因为传播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采用不同传播方式的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两大类,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信息与娱乐两种重要的功能,网络催生出了日益流行的新的娱乐形式和娱乐浪潮,改变着人们的娱乐习惯,塑造出新的娱乐文化形态,娱乐文化开始进入“数字化生存”和“自由化传播”的新时代。与此相对应,娱乐文化促进了新媒体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是新媒体成为颠覆传统媒体统治地位的最有力的文化武器,甚至可以说是新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显然,就这一新型的媒体文化传播形态而言,娱乐游戏甚至比信息传播更显得突出和重要。

一、网络电视,互动的电视狂欢

在传统的电视娱乐中,狂欢是单向性的,观众只能接受“狂欢提供者”提供的“狂欢形式”和“狂欢内容”,没有选择更没有互动。但随着网络电视(IPTV)的出现,传统的电视娱乐方式将逐步被改变,观众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娱乐主人”,电视娱乐变得“随心所欲”。

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数字化宽带网络传播信息和节目,以家用电视机或电脑为接收器,给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式,它集合了传统电视传输节目的优势,又克服了传统电视单向传输的缺点,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IPTV不仅变革原来电视用户的收看模式,还极大地推进网络用户的发展,IPTV是互联网与电视这两种新旧媒体的最佳融合。”在中国,IPTV虽然刚刚起步,但势头看好,“根据易观国际数据分析,中国网络用户今年预计可达1.2亿,其中宽带用户3400万,手机用户今年可达4.02亿,到2008年,中国IPTV用户将达到855万,其市场规模可达200亿元至400亿元。”“中国电视观众的互动性、个性化消费需求在逐年增强,据麦肯锡提供的数据,年轻人在互动媒体上的消费时间是成年人的5倍。”IPTV的互动特性正好契合了年轻观众的个性需求。IPTV可以提供时移功能、视频点播、信息浏览查询等互动服务,使电视观众随时收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让大众的电视成为“我的电视”。“现在很多人把IPTV称为TV2.0,它代表着下一代电视的发展方向。”

在娱乐节目的播出中,互动性是网络电视最主要的特征,也被人们称为“视频点播”。网络电视的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显然,网络电视颠覆了传统电视观众的“受者”定位和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使传播者和接受者不断地发生位置的互换和移动。目前,从各大城市已经开通的网络电视提供的节目单来看,应该说,电视频道和用户需求都大大集中在娱乐节目的选择上,音乐、电影、电视娱乐节目和娱乐资讯的互动点播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播出和收视份额,网络电视所呈现的是家庭娱乐的新平台与新世界。

网络电视多少有点令人激动和向往的娱乐世界,与传统电视娱乐节目相比,网络电视的每一个用户既是使用者又是生产者,他们可以对选择的节目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加工、编辑,并进入与其他传播者、收看者互动的状态。所以,网络电视将促使传统电视节目从“大众化”向“小众化”转变,并且人人都变成了电视工作者和娱乐传播者。

二、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狂欢

人类的游戏活动开始于原始时期,游戏是人类克服自身所处的各种困境和放松身心甚至逃避现实的最好方式,也是娱乐文化的核心。如今,世界虽然发展到了网络时代,人类的游戏也由原始时期的实在工具游戏发展到了虚拟的网络游戏,但人类对游戏的心理需求不仅没变,而且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来获得快感,网络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游戏场”,娱乐的“另一个迷人世界”。

所谓网络游戏,就是“玩家”们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图像性的传播与接收优势,让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兼容,进而通过数字化对图像与故事重新构造,形成新的以自我“随心所欲”安排为中心的虚拟世界的游戏,具有对人“心理抚平”和“自我幻想”的娱乐功能。玩游戏是大众娱乐中最令人“心醉神迷”的“狂欢节”,也是自我快乐的“乌托邦”,它消除了人类现实生活中的“苦海”而带给人类幻想生活中的“快乐”。“游戏是亲密而安全的——我们分享着自己最深层的幻想,但却没有人知道我们究竟是谁。总之,这种使人产生幻想的驱动力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驱动力。互动游戏允许我们做的就是分享我们自己的幻想(匿名而且安全),在它们上面构造幻想并且实施它们。”同时,由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产生的文化与心理上的压力和控制也在虚拟世界的游戏中被颠覆和解构。“在电子游戏中心,正常的权力关系——在其中,现实/社会控制支配快乐/自我控制(从字面上说是被自我控制,而非控制自我)——是暂时的,但重要的是它是被逆转的。”“玩游戏时的那种身体的紧张状态产生了享乐的时刻,这也是规避意识形态控制的时刻。”

从游戏特点上来说,网络游戏具有超时空、开放性、隐蔽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正好是娱乐活动“无强制性、自由性”的集中表现,正符合人们追求文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网络游戏具有对现实进行一种可以乱真的虚拟现实功能和虚拟社区功能,比如作为网络游戏重要形式的MUD网络游戏(俗称“泥巴”)就是如此。“MUD指的是多用户网络地牢(游戏)(Multi―UserDungeon)或多用户域(Multi―UserDomain)。在地牢游戏中,游戏者选择一个名字和一个角色,然后行走于模拟世界的虚拟空间之中,并且在此可以与其他的游戏者进行实时交流。这些游戏可以使一些人深陷其中。它们可以让人感觉好像经历了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包括性别转换。”⑥玩家在这种游戏中就可以虚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社会,扮演多种角色,故事进程虽在玩家的“控制”之中,情节发展却又极其不可预料,由此能够满足玩家“控制”与“猎奇”的双重心理需求,达到一种虚幻的心理快感。

网络游戏的种类繁多,诸如智力游戏、动作游戏、体育游戏、冒险游戏、模拟游戏、游戏、计谋游戏等等。但网络游戏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以使人健康、欢乐、放松,而且能培养玩家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充斥其中的又有大量的传播暴力、色情、邪魔等有害文化,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许多人非常担忧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血腥和暴力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大。据统计,目前网络游戏用户仍以青少年为主,16岁至30岁的用户占总网络游戏用户的87.4%,“网游猛于虎”是一些人形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毒害的程度,而且沉溺于网络游戏会让人成瘾而难以自拔,“网瘾”已经成为一种大面积流行的心理疾病,更可怕的是,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内容的模仿而导致的失足和犯罪。

三、网络文学,文学中的“卡拉OK”

网络文学的出现几乎“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传统文学作品被发表时的“过三关斩六将”的审查“退场”,典型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自由的文学“演唱会”“登场”。

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的特点,不管是从BBS的“灌水”还是到利用传统文学形式的“一唱三叹”,或者是网络聊天室的“神侃”,网络短信“博得一笑”的“言子”,想说就说的“博客”等,都改变了文学的传统特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这种方式用“文学演唱会”或者文学中的“卡拉OK”来描述应该是比较贴切的。这个方式的关键之处就是文学创作由“青灯下的独影”变成了“演艺场上的喧哗”,也是一种游戏作乐的“蒙面舞会”,文学的“跳舞者们”不知道另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和真实情感。简言之,在网络文学中,文学的自我抒情功能被削弱,而游戏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娱乐狂欢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心理依据,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输入与声音、图像、卡通动画、流行歌曲等结合起来,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限制地自由自在地发送到你想要发送的地方去,与其说是在寻求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不如说是沉浸在游戏的、虚拟的、叫人猜自己是谁、性别和年龄、真情还是假话的“放纵”快感之中。在网络文学的传播中,不管是网络文学的传播者还是所谓的接受者,所有这些“网民”的心态几乎都趋于一致,即以游戏的、好玩的心态参与其中,并不期望得到什么“心灵的启示”和“审美的感受”。有论者就指出:“网络文学创作有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冲动的迹象。因为从技术的角度说,电子传播更适于艺术中的‘游戏’倾向,其追求瞬间性的感官效果,画面的迅速切换消解了人们心中对于永恒性的崇拜。于是有声有色的高强度感官刺激则在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欲望的同时,使原先向往纯美与崇高的理性思维麻木了。”即使从网络文学中那些海量的从写作手法上带有传统文学印痕的小说、散文中,我们通常也只会感受到网上阅读的快感和轻松,感到一种大家争唱“卡拉OK”的拥挤、散漫、嘈杂和自由。这样,网络文学就具有了表达上的“随意”、“戏仿”、“谐谑”和“拼贴”的游戏化特点,带来了许多不合传统汉语语法,颠覆传统言说规范的“新词语”或者新的“表达法”。

实际上,网络文学不需要真正地阅读,只需要感官去感受,它并不强调阅读思考,而通常只会给人娱乐快感,它并不强调文学性,而追求点击率,何况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人机共同体”式的电子界面的文本,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符号,而实际上是一种图形符号,本身也无法令“读者”深入其中,电子界面的光与色的变化、闪烁,各种图形和动画穿插其中,都只能让“读者”眼花缭乱地“观看”而很难深文隐蔚地“品味”。比如,网络媒介所带来的网络文学特有的超文本性,就使网络文学具有多种叙事方式、多种情节进程、多种故事结局,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甚至可以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卡拉OK”式地多声部游戏和喧哗。超文本式的“链接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固定的情节发展性和人物关系及阅读确定性,强调了读者对原作者的小说文本和人物关系随心所欲的“分割”、“跳跃”、“粘贴”、“改写”和“逆转”。“数字化文本易于导致文本的多重作者性。文件可以有多种方式在人们之间交换,每个人都在文本上操作,其结果便是无论在屏幕上还是打印到纸上,每个人都在文本的空间构型中隐藏了签名的一切痕迹。再者,超文本程序鼓励读者把文本视为他或她可以在其中创立自己的链接的符号域或符号网,这些链接可能会变成文本的一部分,而其他读者也可以尾追或随意更改。这些程序使人们能在全文或一组文本中查找单词或短语,并添加进文本或保存。结果产生一个新文本,把作者原来不想放在一起的词语放在一起。读者以自己的词语层序代替了作者的词语层序。”

非常明显,与传统线性文本理性的、有秩序的重‘阅读’、‘思考’,追求阅读意境和审美欣赏相比,超文本是娱乐的、游戏的,重技术“操作”、“狂欢”,拒绝思想深度,是非常平面化的文本。所以,网络文学提供给人们的或者人们参与的是娱乐而不是阅读,是玩耍而不是思考。它就是一个网上的“卡拉OK”厅,或者是一个网上的“蒙面舞会”,人们尽情地游戏和喧哗,且捉弄那些严肃而传统的影子,拆毁社会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的高墙,但却又很难建设起新的文学写作和阅读的境界和秩序。网络文学就是一种狂欢化的娱乐体验,或者说是一种随意性非常大的“浅阅读”,光标的闪烁和图像的变幻使它不可能达到传统文学所特有的创作、阅读和审美的“理想境界”。

四、手机媒体,天下娱乐一掌间

今天,手机正在成为一种强势的信息传播和个人娱乐手段,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

手机短信:手机短信自2000年以来就成为“拇指一族”传播信息和娱乐的工具。如果说在2003年以前,手机短信的主要功能还在于单纯地传递信息,那么,自2003年以来,手机短信的娱乐功能则大大地发展,变大众化娱乐为小众化娱乐。在手机短信中,更多地传递的是生活娱乐类信息和人们对于娱乐的追求,手机短信成为人们进行文字游戏的时尚舞台,还有随之而产生的手机短信文学,例如幽默笑话、节日祝福、和所谓的“黄段子”的海量般出现和流行,其新颖别致,机智有趣,大大地张扬了文学写作的通俗性、娱乐性、口头性和民间性,既幽默地表达和宣泄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各种情绪,又松驰了人们紧绷的神经,还形成了一种文学写作的“70字文体”。有调查显示,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平常人际交流是不会成为主流的幽默笑话的比例就高达51.2%,这充分体现了手机媒体的娱乐功能“。“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是透着骨子的娱乐。幽默短信正是这种娱乐精神的体现。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幽默短信是短信文本中最受欢迎的,他们所追求的是娱乐、娱乐、还是娱乐。”

手机电视:美国手机开发商戴维·波斯特在概括当今最流行的媒体和预言今后最流行的媒体时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最流行:电视和手机。我们看重的是手机电视的未来。”11手机电视将成为世界公民的全民“娱乐运动”。在经济发达国家,手机电视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普及着。在美国,手机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观看300种定期更新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儿童节目。至2005年,美国手机电视用户达到130万户之多,2006年突破了千万。在中国,手机电视刚刚开始起步,如今并未成为普遍的娱乐形式,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普及和流行。中国最早建立手机电视娱乐平台是从2004年初开始的。2004年3月,中国手机娱乐第一门户——空中网就对78届电影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手机电视直播。自那以后,国内的通信公司和电视媒体开始大力把手机电视推到公众面前。2006年以来,各大电视台和移动通信公司加快了开发手机电视的步伐,上海文广把已开通的手机电视的包月资费从300元降至10元,让手机电视迅速进入寻常百姓中,且可提供东方卫视、广东卫视等16套电视节目,直播、点播类的SMG精品栏目以及体育比赛、影视剧、综艺(如“舞林大会”、“创智赢家”)等节目。12月,中央电视台的手机电视频道开通,可提供多达400多个电视栏目,平均每年170余场大型活动的丰富新闻与娱乐节目,提供用户直播、点播和下载等服务。同时,为规范手机电视的行业标准,2006年10月2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了手机电视的第一部分国家标准,为手机电视的大发展明确了方向。与手机电视发展同步,手机电影也出现了,据称,中国首部手机电影取材自戛纳电影节的获奖作品《青红》,这部手机电影共推出6个3分钟的系列电影片断。如果说这部手机电影还带有实验色彩,接下来的手机电影就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了“未来移动影像发展计划——首部征集式手机电影活动”,从1500个网友作品中选出了前10位作品,并将由李少红、徐静蕾等导演拍成手机电影。2006年10月15日,中国首届手机电影节颁奖典礼举行,评出了《黑白》、《钢丝》、《父亲》、《案板江湖之烈火金钢》等最佳导演、故事和创作大奖。

手机游戏:2006年底,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在成都落下帷幕。在这次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手机游戏的发展成为了一大亮点。2006年是手机游戏娱乐发展极为迅猛的一年,据会议公布的材料,2006年国内手机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4.8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同比增长高达50.2%,而2007年手机游戏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40亿元人民币。目前,手机游戏正在成为传媒娱乐业的主要品种之一,手机游戏用户正迅速地增长,已经成为青年时尚一族的热门娱乐活动。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