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2:58:49

手机报纸

手机报纸范文篇1

2004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家手机报纸。在随后的2005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风生水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样式,手机报纸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就从手机报纸发展现状入手,试图对其前景进行分析,做出预测。

手机报纸手机广告3GI-Mode数字出版

2003年9月1日,《扬子晚报手机版》在江苏移动和联通两个平台同时正式开通。从这一天起,江苏省内开通GPRS功能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联通CDMA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订制和阅读扬子晚报当天的新闻了,新闻开始以报纸的方式登陆手机。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实现手机用户与报纸的互动。此后的一年中,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地报业集团纷纷试水手机报纸(见附表)。一时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

其实,手机报纸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以手机为媒介浏览的新闻一种传播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它有其自身独具的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形式及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

⒈短信:可通过短信触发点播或短信定制。这是比较早期的传播方式。

⒉彩信: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不过由于

目前彩信的容量有限,最多只能传送100KB的文件,所以彩信版“手机报纸”中有部分新闻是以新闻摘要或是缩编的形式出现的。

⒊WAP方式:用户既可以在WAP专设的“手机报刊”频道在线阅读,也可以通过WAPPUSH链接选择订阅。和彩信版相比,WAP版的“手机报纸”看起来不仅方便,而且自由度也很高。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纸大多采用的是彩信模式,WAP方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二).手机报纸的传播优势

现阶段,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迅速上涨,这将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相对于传统报纸,手机报纸在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立体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得益于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手机报纸还能实现受众与媒介之间的良性互动。

1.受众资源丰富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2005年,我国拥有3.93亿手机用户(含小灵通用户)。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6年全国将新增手机用户4800万户,手机用户总量有望达4.4亿户,手机普及率将达到33%。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这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据悉,杭州的手机报纸用户在运行半年时间内就突破了1万人,发展势头十分喜人。

2.信息传播方便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手机报纸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编辑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纸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3.传播功能全面

手机报纸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

4.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传统报纸由于受地域发行的限制,传播范围仅限于报纸发行地区。即便是全国发行大报也不能保证完全覆盖所有地区,何况地区性报纸,其受到的地域限制就更加明显。但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却遍布全球,我国现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这解决了传统报纸的地域限制问题,它能够将报纸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并且保证发行有效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运输的限制,报纸在发行上有滞后性。报纸相对于网络、广播、电视等及时媒体,它的时效性相对较弱。如果在发行上还延误,那报纸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了。而移动通讯的速度则可以避免这一点,甚至它可以比网络、电视的媒介更方便快捷。

5.互动极其广泛迅速

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很强,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即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报纸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编辑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及时迅速地得到新闻,而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报社方面,不仅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更可达到跟踪、线索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报等多方面的功能。手机报纸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二、现阶段手机报纸发展的瓶颈

虽然手机报纸相对于传统报纸有独具的优势,但现阶段手机报纸还受技术的不完善、内容缺乏创新、盈利模式不完善等原因的制约,手机报纸的发展还存在瓶颈。

(一).内容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手机报纸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报纸的翻版,没有原创内容。现阶段,手机报纸缺乏自主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手机报纸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报纸或者互联网,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内容同质化无疑将是手机报纸发展的死穴。受众在使用手机报纸时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和自主性,但求异、求新的需求心态最终会使人们厌倦不能带来新内容的手机报纸。产品内容的同质化以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将会降低手机报纸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消费日趋细化的今天,手机报纸作为一种新产品必须具有独特业务。

(二).总体受众资源丰富,有效受众相对较少

有效受众是指目前的手机报纸的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主要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资讯高度敏感的人群。目前,我国消费水平有限,而手机报纸价格相对较高。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10元到25元不等,一年定价在240元左右。相比于传统报纸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其次,目前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这也限制了手机报纸的发展。《杭州日报》手机报免费体验阶段有10万多订户,而到收费期只剩下1万订户。

另一方面,手机报纸有效受众也不稳定。相对于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手机报纸的有效受众掌握多种信息资源的机会和渠道要多。那么,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源的前提下,他们还会坚持长期选择手机报纸吗?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功能,会分流走这部分消费人群。能否将这些消费人群锁定的,也会影响到手机报纸的市场基础。

(三).技术不完善

目前,我国移动通讯还处在2G向3G的过渡阶段,许多技术还不完善,如下载速度过慢,连接不够稳定等。无论是中国移动的GPRS(以及目前在少数城市做试点的EDGE技术)还是中国联通力推的CDMA1X,在传送速度上都比互联网要慢。当用户在手机与互联网中进行选择时,这是用户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手机自身的设计也制约着手机报纸的发展。目前,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而目前,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一般SP(内容供应商)规定的文字在2200字以内。对于一般新闻稿件以2200~2500字的文字容量,一次要发送5~8条信息。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手机报纸重庆就曾遭冷遇。面市半年多,订制人数只有1000户左右。而一部分用户虽然订制了该业务,却不怎么看。主要原因是阅读不习惯。

(四).盈利模式单一

从目前手机报纸的实践看,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20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主要靠前两种。这部分收入还需在服务商和报社之间分配。这对于手机报纸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浙江手机报发展到100万用户,对移动来说单纯靠彩信数据量,一个月的收入尚不及其他业务一天的收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服务商和报社是否还有兴趣开发手机报纸?答案不得而知。

而对于手机广告来说,现阶段的发展也受诸多因素限制。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广告?广告的收发费用由谁承担?这些都将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媒介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不解决利润问题,手机报纸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三、手机报纸前景分析

虽然手机报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收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它作为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的顽强生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制度的完善,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手机报纸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一).3G为手机报纸发展提供技术可能

真正的手机报纸应该是建立在3G技术基础之上,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信息产业部表示,中国将在2008年奥运会以前提供3G的应用。据此预测,2006年将是发放3G牌照的最佳时机。专家预测,未来5年,3G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到2008年,3G多媒体手机的销量将达到3.8亿部。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纸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将得到解决。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报纸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凸显出来。3G时代,手机报纸将迎来飞跃发展的春天。

(二).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巨大,但手机报纸用户却相对较少。手机媒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市场前景广阔。日本I-Mode模式的成功是有利的证明。在日本,I-Mode用户占生产年龄人口的42%,占总人口的28%,占上网手机用户总数上午60%。从1999年2月开始,至2005年初,日本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8300万,其中有7500万以上的WAP用户。

I-Mode深受欢迎首先在于能够使用户以低廉的费用上网,并且达到56Kbps的速度。在日本报纸发行量饱和并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社纷纷通过I-Mode手机媒体传送新闻。日本手机用户可以菜单式地选择网络信息服务。例如,有的手机用户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日本经济新闻》,可以每月增交200日元的手机费;若还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朝日新闻》,可以每月再交纳200日元。这些收费由服务商与报社分成。

其次,I-Mode还可以用于商品促销、广告宣传,而且还可以用于市场调查与顾客管理,并且与其他媒体联动。日本手机媒体的崛起,不仅使得各种网站与之联盟,还促使传统媒体与之相结合,并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手机广告。近年来,日本手机广告年收入均超过100亿日元。

I-Mode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对我国移动通讯产业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特别是在市场运作、广告投放方面都有非常有益的帮助。相比之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资源,如果推广成功,手机报纸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国家产业支持

2003年4月,信息产业部重新调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所附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增值电信业务的分类不再基于网络,而是基于业务特征。新目录以许可证制度为电信业务市场准入管理确立了清晰的游戏规则,而且更体现出电信市场大门进一步向企业敞开的愿望。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包括手机报纸等信息服务业务的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新目录中对企业准入政策相对宽松,从而鼓励中小型企业参与竞争,促进发展。

从网络营运商的角度上看,目前手机用户的语音自费总量呈下降趋势,积极发展各类增值电信业务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手机报纸的发展而言,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就是要实现传统报

纸、网络运营商和用户的多赢局面。

在新闻出版总署今年制定的《新闻出版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到,手机短信、手机新闻、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已经在我国纷纷涌现,它将成为未来信息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网络时代,搜索为王”,互联网与无线通信信息技术的聚合体――中文信息无线互联网搜索技术,必将成为3G时代的无线核心技术,而且它也将完全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该技术已经由人性化智能文字信息搜索发展到了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搜索。必须制定振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手机报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机遇。

(四).电子出版是将来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4年的战略发展报告中指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新服务的支持。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广泛使用的GSM手机将很快被彩屏的GPRS手机所取代;而10年之内,GPRS手机将让位于更先进的UMTS手机。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将能寻找到新的市场机会――不但承担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而且将是新技术得以推广的主要动力。

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报业将有八大趋势,其中趋势之六是,未来三五年内,报纸出版单位将树立“数字报业”战略,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优势,占据新兴的内容产业的制高点。

手机报纸无疑是报纸数字化出版的一条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印刷出版,数字化出版具有高效、优质、节能、成本低等优势。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出版将是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手机报纸将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迎来新的浪潮。

手机报纸范文篇2

2004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家手机报纸。在随后的2005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风生水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样式,手机报纸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就从手机报纸发展现状入手,试图对其前景进行分析,做出预测。

手机报纸手机广告3GI-Mode数字出版

2003年9月1日,《扬子晚报手机版》在江苏移动和联通两个平台同时正式开通。从这一天起,江苏省内开通GPRS功能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联通CDMA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订制和阅读扬子晚报当天的新闻了,新闻开始以报纸的方式登陆手机。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实现手机用户与报纸的互动。此后的一年中,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地报业集团纷纷试水手机报纸(见附表)。一时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

其实,手机报纸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以手机为媒介浏览的新闻一种传播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它有其自身独具的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形式及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

⒈短信:可通过短信触发点播或短信定制。这是比较早期的传播方式。

⒉彩信: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不过由于

目前彩信的容量有限,最多只能传送100KB的文件,所以彩信版“手机报纸”中有部分新闻是以新闻摘要或是缩编的形式出现的。

⒊WAP方式:用户既可以在WAP专设的“手机报刊”频道在线阅读,也可以通过WAPPUSH链接选择订阅。和彩信版相比,WAP版的“手机报纸”看起来不仅方便,而且自由度也很高。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纸大多采用的是彩信模式,WAP方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二).手机报纸的传播优势

现阶段,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迅速上涨,这将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相对于传统报纸,手机报纸在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立体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得益于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手机报纸还能实现受众与媒介之间的良性互动。

1.受众资源丰富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2005年,我国拥有3.93亿手机用户(含小灵通用户)。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6年全国将新增手机用户4800万户,手机用户总量有望达4.4亿户,手机普及率将达到33%。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这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据悉,杭州的手机报纸用户在运行半年时间内就突破了1万人,发展势头十分喜人。

2.信息传播方便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手机报纸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编辑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纸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3.传播功能全面

手机报纸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

4.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传统报纸由于受地域发行的限制,传播范围仅限于报纸发行地区。即便是全国发行大报也不能保证完全覆盖所有地区,何况地区性报纸,其受到的地域限制就更加明显。但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却遍布全球,我国现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这解决了传统报纸的地域限制问题,它能够将报纸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并且保证发行有效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运输的限制,报纸在发行上有滞后性。报纸相对于网络、广播、电视等及时媒体,它的时效性相对较弱。如果在发行上还延误,那报纸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了。而移动通讯的速度则可以避免这一点,甚至它可以比网络、电视的媒介更方便快捷。

5.互动极其广泛迅速

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很强,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即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报纸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编辑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及时迅速地得到新闻,而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报社方面,不仅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更可达到跟踪、线索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报等多方面的功能。手机报纸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二、现阶段手机报纸发展的瓶颈

虽然手机报纸相对于传统报纸有独具的优势,但现阶段手机报纸还受技术的不完善、内容缺乏创新、盈利模式不完善等原因的制约,手机报纸的发展还存在瓶颈。

(一).内容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手机报纸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报纸的翻版,没有原创内容。现阶段,手机报纸缺乏自主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手机报纸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报纸或者互联网,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内容同质化无疑将是手机报纸发展的死穴。受众在使用手机报纸时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和自主性,但求异、求新的需求心态最终会使人们厌倦不能带来新内容的手机报纸。产品内容的同质化以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将会降低手机报纸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消费日趋细化的今天,手机报纸作为一种新产品必须具有独特业务。

(二).总体受众资源丰富,有效受众相对较少

有效受众是指目前的手机报纸的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主要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资讯高度敏感的人群。目前,我国消费水平有限,而手机报纸价格相对较高。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10元到25元不等,一年定价在240元左右。相比于传统报纸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其次,目前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这也限制了手机报纸的发展。《杭州日报》手机报免费体验阶段有10万多订户,而到收费期只剩下1万订户。

另一方面,手机报纸有效受众也不稳定。相对于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手机报纸的有效受众掌握多种信息资源的机会和渠道要多。那么,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源的前提下,他们还会坚持长期选择手机报纸吗?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功能,会分流走这部分消费人群。能否将这些消费人群锁定的,也会影响到手机报纸的市场基础。

(三).技术不完善

目前,我国移动通讯还处在2G向3G的过渡阶段,许多技术还不完善,如下载速度过慢,连接不够稳定等。无论是中国移动的GPRS(以及目前在少数城市做试点的EDGE技术)还是中国联通力推的CDMA1X,在传送速度上都比互联网要慢。当用户在手机与互联网中进行选择时,这是用户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手机自身的设计也制约着手机报纸的发展。目前,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而目前,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一般SP(内容供应商)规定的文字在2200字以内。对于一般新闻稿件以2200~2500字的文字容量,一次要发送5~8条信息。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手机报纸重庆就曾遭冷遇。面市半年多,订制人数只有1000户左右。而一部分用户虽然订制了该业务,却不怎么看。主要原因是阅读不习惯。

(四).盈利模式单一

从目前手机报纸的实践看,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20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主要靠前两种。这部分收入还需在服务商和报社之间分配。这对于手机报纸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浙江手机报发展到100万用户,对移动来说单纯靠彩信数据量,一个月的收入尚不及其他业务一天的收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服务商和报社是否还有兴趣开发手机报纸?答案不得而知。

而对于手机广告来说,现阶段的发展也受诸多因素限制。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广告?广告的收发费用由谁承担?这些都将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媒介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不解决利润问题,手机报纸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三、手机报纸前景分析

虽然手机报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收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它作为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的顽强生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制度的完善,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手机报纸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一).3G为手机报纸发展提供技术可能

真正的手机报纸应该是建立在3G技术基础之上,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信息产业部表示,中国将在2008年奥运会以前提供3G的应用。据此预测,2006年将是发放3G牌照的最佳时机。专家预测,未来5年,3G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到2008年,3G多媒体手机的销量将达到3.8亿部。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纸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将得到解决。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报纸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凸显出来。3G时代,手机报纸将迎来飞跃发展的春天。

(二).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巨大,但手机报纸用户却相对较少。手机媒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市场前景广阔。日本I-Mode模式的成功是有利的证明。在日本,I-Mode用户占生产年龄人口的42%,占总人口的28%,占上网手机用户总数上午60%。从1999年2月开始,至2005年初,日本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8300万,其中有7500万以上的WAP用户。

I-Mode深受欢迎首先在于能够使用户以低廉的费用上网,并且达到56Kbps的速度。在日本报纸发行量饱和并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社纷纷通过I-Mode手机媒体传送新闻。日本手机用户可以菜单式地选择网络信息服务。例如,有的手机用户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日本经济新闻》,可以每月增交200日元的手机费;若还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朝日新闻》,可以每月再交纳200日元。这些收费由服务商与报社分成。

其次,I-Mode还可以用于商品促销、广告宣传,而且还可以用于市场调查与顾客管理,并且与其他媒体联动。日本手机媒体的崛起,不仅使得各种网站与之联盟,还促使传统媒体与之相结合,并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手机广告。近年来,日本手机广告年收入均超过100亿日元。

I-Mode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对我国移动通讯产业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特别是在市场运作、广告投放方面都有非常有益的帮助。相比之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资源,如果推广成功,手机报纸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国家产业支持

2003年4月,信息产业部重新调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所附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增值电信业务的分类不再基于网络,而是基于业务特征。新目录以许可证制度为电信业务市场准入管理确立了清晰的游戏规则,而且更体现出电信市场大门进一步向企业敞开的愿望。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包括手机报纸等信息服务业务的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新目录中对企业准入政策相对宽松,从而鼓励中小型企业参与竞争,促进发展。

从网络营运商的角度上看,目前手机用户的语音自费总量呈下降趋势,积极发展各类增值电信业务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手机报纸的发展而言,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就是要实现传统报

纸、网络运营商和用户的多赢局面。

在新闻出版总署今年制定的《新闻出版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到,手机短信、手机新闻、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已经在我国纷纷涌现,它将成为未来信息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网络时代,搜索为王”,互联网与无线通信信息技术的聚合体――中文信息无线互联网搜索技术,必将成为3G时代的无线核心技术,而且它也将完全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该技术已经由人性化智能文字信息搜索发展到了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搜索。必须制定振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手机报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机遇。

(四).电子出版是将来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4年的战略发展报告中指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新服务的支持。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广泛使用的GSM手机将很快被彩屏的GPRS手机所取代;而10年之内,GPRS手机将让位于更先进的UMTS手机。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将能寻找到新的市场机会――不但承担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而且将是新技术得以推广的主要动力。

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报业将有八大趋势,其中趋势之六是,未来三五年内,报纸出版单位将树立“数字报业”战略,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优势,占据新兴的内容产业的制高点。

手机报纸无疑是报纸数字化出版的一条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印刷出版,数字化出版具有高效、优质、节能、成本低等优势。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出版将是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手机报纸将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迎来新的浪潮。

手机报纸范文篇3

关键词:手机媒介;媒介生态;符号环境;媒介种群;产业集群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把作为通话工具的手机全面推向多媒体时代,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多种媒介功能与交互性、实时性、离散性、随身性、分众性、直接消费性这些第五媒体的传播属性结合,促使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涉及微观层面的符号环境,中观层面的媒介种群和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集群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影响到我国的媒介生态系统。

一、手机传播特性对媒介符号环境的影响媒介环境学者保罗·莱文认为,“就交流而言,手机就变成了家庭外面的家庭,一个移动的家庭,一个微型的便携式的家庭,一个可以漫游的媒介之媒介”。

由于手机多媒体的主要使用环境从室内搬到了室外,以传播空间为代表的地理环境和以传播对象为主体的接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手机媒介在传达信息或者说编码的过程中对符号运用的改变。

手机多媒体的移动特性对媒介符号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快、活”等几个方面。以手机报为例,由于传输速度的需要,手机报文件不宜太大。目前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一般SP(手机数据增值服务供应商)规定的文字在2200字以内。这就要求文字信息的凝练。再如我国首部手机“短信小说”《城外》,每一篇只有70个字,一共60篇4200字,但情节内容却是按照长篇小说的情节向下发展的。不仅以文字为表现形态的手机报和手机小说如此,以视频为表现形态的手机电视也要求短小精悍,在这方面国内国外已有共识。

国内有“微视频”的概念,指的是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视频短片的统称。国外则有“手机短剧”(Mobisode)的概念。按照相关学者的实证研究,64%的观众认为在手机上看电视能够忍受的单个节目的时长为20分钟以内。

手机多媒体因为移动传播环境和受众接受心理要求符号表达变短的趋势,同时也内在地要求叙事节奏的加速。为了在有噪音的传播环境中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叙事单元可能只是一幕而非多幕,突出瞬间性的冲击力,打破类型常规和观众的预期,更加戏剧化。手机短剧或者手机短信小说的作者必须把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等在很短的文本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创意和精心设计。

手机多媒体符号传播的“活”主要体现为符号及表达手段的灵活多变。由于手机融合了文字、图片、音乐、影像等多种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的综合交叉或替代性运用往往能够达到单一媒体无法企及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符号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比如手机短信中类似于文字的代表不同意义的标点符号组合的出现,“:)”代表微笑,“:(”代表忧伤等等。

此外,视听符号相互依附的现象也在手机传播中有所体现。比如手机电视本来是主要作用于视觉的媒介形态,但由于手机屏幕偏小,很多人并不愿意长时间直盯着小屏幕,其实是在“用耳朵看手机电视”,这时,影像符号与声音符号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符号表达更加灵活多变。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对媒介种群的影响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普尔教授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

手机移动通信技术的革命,带来了手机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融合,并衍生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博客等新的媒介形态。这种改变对报业、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的媒介种群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手机对报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纸物理形态的变化,二是报纸的视频化与多媒体化趋势。手机媒介进入报业种群的明显标志是手机报的诞生,全国目前已有手机报300多种,主要呈现出三种形态,即短信模式、掌信模式和WAP网站模式。从媒介的移动特性来看,报纸本来就是可以移动的偏空间性媒介,手机报的出现更使报纸成为虚拟纸张,这种物理形态的变化更加节能环保,换句话说手机报把报纸从有形的移动媒介变成了无形的移动媒介。同时,手机多媒体的特性也在催生报纸视频化和多媒体化趋势。如《华商报》已推出手机“视频报纸”,还有的报纸停止纸质印刷改为网络版。随着科技进步,一种“像纸一样薄、柔软、可擦写的显示器”———电子纸应运而生,这种新的内容可重写、非常省电可长时间阅读的数码纸,必将对报业带来新的影响。

手机对电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视节目的内容之变和电视产业经营之变两个方面。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纷纷打起3G的招牌,各家的广告不约而同地把手机视频作为最大的卖点。一方面,手机电视作为传统电视的一种填补缝隙时间的“补偿性媒体”,除了如前所述开发符合手机媒介传播特性的短视频节目外,其内容生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带有摄影摄像功能的手机较为普及,用户自拍内容越来越多,伴随移动互联网带宽的增加,终将实现UGC⑨内容的相互传送和共同分享。传统电视节目形态在手机视频上发生改变的同时,内容生产机制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另一方面,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视的收看模式,数字化存储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把电视受众的接受模式从被动变为主动,传统电视媒介依靠“卖广告时间”的盈利模式面临新的变革。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的电视媒介营销需要重新定位,正在完成从“卖时间”到“卖比特”,从“旧媒介”到“新媒介”的蜕变。

手机对传统广播的融合和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型移动终端的嵌入和培养新一代受众。手机的移动性特别适合广播芯片的嵌入,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拥有收音机功能的手机只占现有手机总量的一小部分。比较而言,在美国汽车中收音机的比例高达95%。美国权威机构的一组数据显示:在美国18岁以上的听众中,在汽车里听收音机的比例高达83.8%。借鉴美国广播业的繁荣与美国汽车文化的成熟发展的关系,在我国的新型智能手机中嵌入收音机功能对于广播新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广播新媒体的发展,此举不仅仅关系到移动终端的多少,更是培养新一代受众的必要之举。当晨练时手持便携式收音机的传统广播受众越来越少,喜欢手机炫铃和音乐播放的“80后”和“90后”们还没有听广播的习惯时,广播首先应该在接收终端上下工夫,方便受众在多种环境状况下都可以收听节目,以此培养广播的新一代受众。

手机对网络媒介的影响则更为明显。2009年7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随着3G时代的到来,使用手机上网将更加普遍,移动互联网与手机将和固定公共互联网展开新的竞争。

三、手机多媒体对我国媒介产业集群的影响产业集群(Cluster)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指的是在某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

对于媒介生态系统而言,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手机媒介种群是一个加入其中不久的新物种,它的到来不仅给媒介群落和媒介生态系统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对我国正在形成的媒介产业集群的作用也日渐明显。

据《2009传媒蓝皮书》的数据,2006—2008年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产业分别占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的26.9%、28.3%和26.8%,远远超过电视广告和报刊广告所占的比例,移动媒体的收入在传媒产业中独占四分之一强。从产业价值的角度考虑,手机多媒体加入媒介生态系统后,其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带动和提升我国媒介产业总体规模的发展,增强我国媒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例如:2007年美国电视产业收入370亿美元,当年中国电视广告收入442.9亿元人民币,折算汇率后两者相差约7倍;2007年美国电信业收入为4907亿美元,当年中国电信业收入为7280亿元人民币,两者相差约5倍。由于人口基数大,收入持续增长,在ITU(国际电信联盟)全球“下一个大市场”的名单上中国名列首位。另据工信部2009年9月公布的数据,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突破7亿,手机用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手机媒介直接消费性的特点,使其在与广电业、出版业和电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逐渐形成付费接收内容的媒介消费习惯。这种突破了免费电视节目消费以及免费网络信息资讯消费的新的媒介使用习惯的形成,将会使我国媒介产业更上规模。

从媒介地理的角度看,中国媒介的地理集群状况较为明显。有研究表明,有实力的报业、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介集团基本上都在沿海开放城市。手机媒介种群进入媒介生态系统后,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上海、江苏、浙江、广州等地的区域性手机报订户数量和盈利状况在全国名列前茅就是例证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价格不菲的3G手机和高资费在市场流通中将加剧这种态势,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会造成“沙盘效应”(类似军事演习时插满红旗的沙盘,经济发达的高地会越发凸显)。

手机报纸范文篇4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①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三、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②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③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孙海宁:《江苏省报社创办手机报情况调查》[J],《中国报业》,2006年第10期。

手机报纸范文篇5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①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三、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②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③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孙海宁:《江苏省报社创办手机报情况调查》[J],《中国报业》,2006年第10期。

手机报纸范文篇6

一、三大财经报刊数字化现状

1.财经报刊网站建设

我国纸质财经类媒体网站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复制粘贴新闻到提供综合财经系统资讯平台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报纸电子版阶段、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阶段。

报纸的电子版是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第一站。20世纪末21世纪初,各大报纸、媒体集团开始非常重视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大型的报刊都有自己的电子版。报纸的电子版和纸质报纸相比只是平台和载体的改变,也就是说是对其内容的简单复制,《中国经营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的电子报都在1999年相继上线,读者可以免费在线阅读,只有《经济观察报》电子版每年收取100元的订阅费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动性要求越来越高,报纸开办的网站形态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简单的电子版过渡到门户网站,门户网站的发展思路是报纸经营者对报刊数字化转型阶段和新媒体战略的进一步厘清。门户网站的发展不再延续对纸质报纸内容简单复制的模式化道路,而是选择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资源的整合,进行多形态、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无论是在传播内容、传播形态还是传播深度上都是一个新的突破。中国经营网、经济观察网、一财网都是对财经媒体资源进行整合传播的代表。

依托中国经营报及其旗下《商学院》杂志和《职场》杂志,中国经营网的海量信息不仅仅是对纸质报纸杂志的简单复制而更加注重所有资源的整合效果,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1+1>2。网站主要提供重要政经新闻、重大事件性新闻、行业和企业报道、精英才俊访淡等新闻,另外中国经营网还拥有一个大型论坛,该论坛按兴趣、行业、企业或地域开设数十个分论坛,并朝着以商务为主题的综合性论坛方向发展。

经济观察网是《经济观察报》社倾力制作的全新商业资讯平台,注重财经内容的及时更新;经济观察网提供只对网络注册用户开放的经济观察研究院的各项研究产品,包括每周商业情报、行业分析和专题研究报告等;此外,注册会员可利用搜索技术,进行精确的往期内容查询;多媒体板块有图片新闻;经济观察网上开辟的社区板块分为博客和论坛两个专题,同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交流资讯的平台。

2010年3月23日,第一财经旗下数字化媒体平台一财网改版重装上线,全新改版的一财网分为新闻、评论、市场、专题、图片、同乐坊等专题,整合了电视、广播、日报、周刊、研究院等资源,为投资者提供不断更新的财经新闻;同时还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在线实时提供投资理财信息服务。每日有众多读者通过网站在线收听、收看第一财经广播和电视节目;值得一提的是一财网推出的同乐坊社区,注册会员可以发微博写博客、建群组,保持与行业领袖、基金经理和一些分析师的随时互动,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2.财经报刊数据库建设

数字化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内容生产的数据库化以及经营过程的数据化。内容生产的数据化有利于纵深开发新闻资源,提高财经新闻的实用性;而经营过程的数据化更是报刊数字化过程中的一个大课题,对于报纸的长期规划、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营过程的数据化造就了数据库营销,所谓数据库营销就是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会员(用户或消费者)信息,经过分析筛选后针对性的使用电子邮件、短信、电话、信件等方式进行客户深度挖掘与关系维护的营销方式。或者,数据库营销就是以与顾客建立一对一的互动沟通关系为目标,并依赖庞大的顾客信息库进行长期促销活动的一种全新的销售手段。是一套内容涵盖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可以随时更新的动态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营销的核心是数据挖掘。

尽管新的财经类媒体不断建立且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中国经营报》的发行量仍稳居报摊市场的前二十位之列,其针对目标人群所建立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经营报》发行部的一项重要职能便是进行市场监测、调查和读者数据库管理的建立,包括对报纸的渠道评价、读者评价和同类报纸比较;每年要做3-4次大的全国零售市场调查;每周还要从读者资料库中随机抽取读者样本进行电话访问,把渠道、销售终端以及读者对报纸内容、形式的意见、建议作统计分析,提供编辑部以改进报纸质量,《中国经营报》经常根据读者调查结果分析目标读者的报纸接触习惯,划分报纸投放区域的轻重层次,区别确定投放数量,再通过市场监测做出相应调整,达到铺摊操作中的“有效发行”原则。经过几年努力,《中国经营报》形成了三个数据库:一是订阅者库,二是全国主要城市的零售渠道和终端库,三是VIP读者库。数据库建设能更精确地反映出报纸读者结构的变化,为报纸内容的改进和销售系统的完善提供指向。

在创办初期,《经济观察报》着手建立了有关目标人群的数据库,报社专门成立了“定制发行部”,负责收集沪深两地1000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市政府主要管理部门的司局级以上干部,全国的主要院校经济系、管理系和新闻系教授,还有像吴敬琏这样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名单,另外还有约3000家广告公司的名单,数据库规模一度高达10万人左右,然后直接向这些读者赠送报纸。通过这种方式,《经济观察报》在极短的时间便与高端读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发行量迅速提升。

在内容生产的数据库化方面,第一财经日报已建成了国内最完整的理财产品数据库,其率先的阳光私募基金榜单和券商集合理财榜单都在业内获得了好评。第一财经还陆续了第一财经道琼斯600指数、第一财经经济圈系列指数、第一财经南华期货中国大宗商品指数、第一财经我的钢铁指数等指数产品。随着第一财经数字媒体的发展,将推出更多的财经数据产品。。第一财经通过对财经新闻资源的整合、比较,提高了财经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是内容生产数据库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3.财经报刊手机报

手机和手持移动终端也是财经报刊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和平台。《第一财经日报》推出的第一财经手机报每月资费18元,《经济观察报》也推出了付费手机报。中国经营报社2008年8月8日推出全国首款基于移动数字出版制作与发行平台的手机报。其支持图片、文字等多种功能,跨出了彩信无法实现的超级链接,支持阅读经过压缩后的手机报纸。在读报过程中,可加入书签功能,不用翻页,还可以在手机报中进行做笔记,同时可以对精彩的内容选中发送短信、彩信、邮件等。是全国首份打破传统形式,改变新闻感知。利用手机阅读平台发行的数字手机报。

二、我国财经报刊现状的思考

1.内容的改进

资源的稀缺性是发展新闻付费的前提,然而互联网的发展逐渐稀释掉了这种稀缺性,网上海量的资源和信息为新闻资源的收费设置了重重障碍,对于报纸网络的发展,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这样质疑:“我就是看不出你们是怎么从中赚钱的”。的确,纵观报业10年数字化之路,有的人认为这十年是传统报刊“奉献”的十年,传统报刊有最强大的新闻采编队伍,有丰富的原创性的新闻资源,然而这些优势却并没有在互联网时代得到彰显,只是无偿的造就了像搜狐、新浪这样一批门户网站,在新闻资源的占领上与他们分庭抗礼。这方面《华尔街日报》是典范。该报数字化生存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成功建立了一个收费网站——华尔街日报网。《华尔街日报》网站能够保持收费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其内容无可争议的专业性。全球1600多名采编人员每天提供1000多篇稿件支持着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严肃、独立、独家的内容,保证网络版用户始终对其保持高度忠诚。第二,网站与报刊内容的差异化处理。报纸上看到是“精简本”的报道,而在网络版上可以找到更详尽、更完整的版本。财经新闻资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广泛的需求性,但是并不能说财经新闻网站就具备了收费的资格,中国的网络媒体正在开始注意自己提供产品的权威性与独特性。虽然共享资源与创造原创性权威数据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而这种努力将会成为收费性服务的基础。

2.收费模式的改进除了内容的改进,还应关注渠道的开发

目前这三家报纸都开通了手机报,而且都是付费版本,读者是愿意为这样的增值服务付费的,也就是说读者愿意付费的不再单单是内容,而是更愿意为这种以特定读者为对象,强调互动性和针对性的增值服务花钱。财经类报刊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来满足读者的需求。明确渠道合作的原则和思路,是财经报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其中用户终端这条渠道非常重要,包括电脑手机桌面、浏览器、聊天工具、导航网站,通过这个渠道能够保证与媒体的接触粘性和与读者的互动性,是提供增值服务最有利的途径。

3.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

很多读者都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查找股票信息,以作为投资的参考,相比而言,报纸上的信息虽然丰富,但深度不够,指导性不强。其实深度不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仅通过当天报纸的报道不能对历史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真正需要利用报纸的经济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人士需要的是掌握大量的历史数据,以及对于连续性经济环境的把控。显然,报纸的载体性质限制了这种功能的发挥,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容易借助网络渠道达到此种目的,在什么网站上能获得这种消息?电子版和报纸上的内容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有过去的报纸,没有对比性可言;那是去财经类报纸的网站吗?也比较少,因为目前的财经类网站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足,读者最终的结果是去一些专业的财经类网站,或者是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抑或是上百度或是google去搜索。可见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样十分重要,财经媒体的数字化需要突破这样的瓶颈。

手机报纸范文篇7

关键词手机报困境对策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二、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公务员之家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手机报纸范文篇8

关键词:手机报困境对策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①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三、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公务员之家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

手机报纸范文篇9

[关键词]手机媒体传统媒体短信互动

短信业务开通九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现象。有人误以为短信就是手机媒体,并误称其为“第五媒体”。其实,短信只是手机媒体在某一个阶段的一种存在形式,并非全部,也不代表未来的方向。不过目前,在国内手机网络不普及的情况下,短信仍然是最大的市场。但手机报和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新兴产物有着极大的生命力和不能忽视的前景。

一、第五媒体的概述

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形式,手机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一)突破四亿的中国手机用户手机使得手机媒体将成为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体形式。(二)手机的传播成本比较低廉,普通百姓都可以接受。(三)手机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这使得它可以迅速地对新闻作出反应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呈现给手机用户。(四)因为其“贴身”特性,手机可以最方便地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五)因为手机接受各种信息是不受自身控制的,所以其传播信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六)互动性是手机媒体的突出优势。而且手机媒体吸纳和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和优势,能够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媒体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并逐渐步入媒介传播的主要行列。很多人预言,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

二、手机媒体与三大传统媒体的结合及影响

(一)手机带来的报业革命

当广告业越来越多地把业务转移到数字媒体领域,一些报纸经营者悲观地认为报纸已经走到了没落的边缘。但正如广播激活了唱片业,电视推动了电影业,手机媒体的出现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场报业的复兴。

手机报对读者而言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定制服务。传统的报纸是读者被动接受信息,而手机报可以由读者根据喜好定制内容,甚至可以定制阅读的时间和形式。对报纸而言,这是手机媒体带来的一场革命,也是报纸发展的新机遇。

(二)手机媒体成为广播发展的新翼

正如当年热线电话在广播中大放异彩,如今手机短信又再次带火了很多广播节目。短信丰富了节目内容和形式,听众成为广播节目内容的参与者,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愈加模糊。

此外,短信同样也为广播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和盈利模式。从某一个层面说,广播利用手机获得听众的参与,同时手机也利用广播巨大的覆盖面来实现从单一的点对点到点对面的传播。两者相互成就。因此手机媒体和广播的结合仍将是一个被看好市场,富有前景。

(三)手机媒体与电视的联姻

1.手机媒体以短信形式涉入电视节目

当短信在给广播媒体带来经营的春天时,电视媒体也不甘落后,也将其用作增互动性的手段。

春晚舞台可能是短信最早涉入电视的一步了。2002年短信初上春晚,此后短信成了春晚与全国观众互动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使短信节目初露锋芒是央视《非常6+1》节目,它的创新不仅在于圆普通人的明星梦,更在于设置了一个"Callout"环节。此举明智之处在于让观众编辑自己的梦想发送出短信,而幸运者将有机会以一毛钱的成本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

2004年夏天,《超级女声》横空出世。超女高明之处在于抬升了观众短信投票在比赛中的地位,观众从来没有这么自主,这么受到重视,这充分地把受众融合到节目的互动参与中来。几十场决选下来,光短信收益这块就让湖南卫视赚得盆满钵满。在形成2005年风靡中国的“超女现象”的过程中,手机短信是的大大的功臣。

2.手机媒体的新形态----手机电视

与此同时,手机媒体开始不满足于沦为电视的观众参与工具而自立门户。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使人们“随时随地看电视”的梦想变成现实。2005年,当时唯一拥有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文广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业务;中国联通与央视新闻频道等12个电视频道也联手推出“视讯新干线”手机视频服务。可以确信,随着手机电视业务逐渐成熟,手机电视也将作为一种获得资讯的主要手段进入我们的生活。

三、关于手机媒体的思考和展望

(一)手机媒体带来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的嬗变

缺少受众信息源与反馈通道是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传统媒体的政治和资本性质,也决定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会被遗忘。手机媒体因其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其赋予的参与和反馈功能为大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媒体通道。只有当弱势群体的声音在社会中能发表出来时,媒体才不会让大多数人"失语",中国的民主进程才更进了一步。从这个层面上说手机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将带来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嬗变,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民主建设都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手机媒体带来媒体“三次售卖”的新经营模式

在传统的媒体经营模式中,媒介、受众和广告商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约制的关系。一次售卖是向受众推销信息,二次售卖则是向广告商推销这个市场的主体。这些主体是利润的基础,利润则是这些主体的目标。这是媒体的传统"二次售卖"模式。而在手机媒体加入之后,在传统的媒介、受众、广告商三角关系中间,挤进了一个新的利益体---服务提供商。受众发送或接受有关的媒体信息,服务提供商都要从中按比例提取资费,传统媒体也会获得相应的收益。所以媒体千方百计地吸引受众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而手机充当了桥梁作用。这便是手机媒体的受众参与带来的媒体由二次售卖到三次售卖的经营模式进化。这种运作机制,比之以往可谓大有“进步”。媒体在广告商那里兑现观众的广告价值的同时又与服务商一起分享观众参与的利润。

(三)手机媒体无法比拟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手机媒体有作为新兴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将产生很多新的传播内容和新的消费热点。这些传统或新鲜的形式如果与手机报、广播、电视、手机电视传播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力。这也将改变大众现阶段多以手机短信参与互动的模式。另外各种竞技游戏和有奖智力竞猜游戏到手机媒体的移植也是一片可以开发的领域。电子竞技和竞猜游戏的市场价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将这块业务移植到手机媒体中也是一块重要的市场。在这整个过程中,手机媒体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手机媒体将是比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更具人缘的媒体,更有可能成为与央视、著名的门户网站等相媲美的强势媒体。

参考文献

[1]朽木,警惕媒体精英化,《中国记者》2004,1

[2]王小波,《思维的乐趣》,《沉默的大多数》,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

[3]管中祥,《传播权利、弱势发声与市民社会之形成》

手机报纸范文篇10

[关键词]手机媒体传统媒体短信互动

短信业务开通九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现象。有人误以为短信就是手机媒体,并误称其为“第五媒体”。其实,短信只是手机媒体在某一个阶段的一种存在形式,并非全部,也不代表未来的方向。不过目前,在国内手机网络不普及的情况下,短信仍然是最大的市场。但手机报和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新兴产物有着极大的生命力和不能忽视的前景。

一、第五媒体的概述

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形式,手机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一)突破四亿的中国手机用户手机使得手机媒体将成为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体形式。(二)手机的传播成本比较低廉,普通百姓都可以接受。(三)手机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这使得它可以迅速地对新闻作出反应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呈现给手机用户。(四)因为其“贴身”特性,手机可以最方便地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五)因为手机接受各种信息是不受自身控制的,所以其传播信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六)互动性是手机媒体的突出优势。而且手机媒体吸纳和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和优势,能够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媒体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并逐渐步入媒介传播的主要行列。很多人预言,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

二、手机媒体与三大传统媒体的结合及影响

(一)手机带来的报业革命

当广告业越来越多地把业务转移到数字媒体领域,一些报纸经营者悲观地认为报纸已经走到了没落的边缘。但正如广播激活了唱片业,电视推动了电影业,手机媒体的出现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场报业的复兴。

手机报对读者而言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定制服务。传统的报纸是读者被动接受信息,而手机报可以由读者根据喜好定制内容,甚至可以定制阅读的时间和形式。对报纸而言,这是手机媒体带来的一场革命,也是报纸发展的新机遇。

(二)手机媒体成为广播发展的新翼

正如当年热线电话在广播中大放异彩,如今手机短信又再次带火了很多广播节目。短信丰富了节目内容和形式,听众成为广播节目内容的参与者,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愈加模糊。

此外,短信同样也为广播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和盈利模式。从某一个层面说,广播利用手机获得听众的参与,同时手机也利用广播巨大的覆盖面来实现从单一的点对点到点对面的传播。两者相互成就。因此手机媒体和广播的结合仍将是一个被看好市场,富有前景。

(三)手机媒体与电视的联姻

1.手机媒体以短信形式涉入电视节目

当短信在给广播媒体带来经营的春天时,电视媒体也不甘落后,也将其用作增互动性的手段。

春晚舞台可能是短信最早涉入电视的一步了。2002年短信初上春晚,此后短信成了春晚与全国观众互动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使短信节目初露锋芒是央视《非常6+1》节目,它的创新不仅在于圆普通人的明星梦,更在于设置了一个"Callout"环节。此举明智之处在于让观众编辑自己的梦想发送出短信,而幸运者将有机会以一毛钱的成本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

2004年夏天,《超级女声》横空出世。超女高明之处在于抬升了观众短信投票在比赛中的地位,观众从来没有这么自主,这么受到重视,这充分地把受众融合到节目的互动参与中来。几十场决选下来,光短信收益这块就让湖南卫视赚得盆满钵满。在形成2005年风靡中国的“超女现象”的过程中,手机短信是的大大的功臣。

2.手机媒体的新形态----手机电视

与此同时,手机媒体开始不满足于沦为电视的观众参与工具而自立门户。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使人们“随时随地看电视”的梦想变成现实。2005年,当时唯一拥有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文广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业务;中国联通与央视新闻频道等12个电视频道也联手推出“视讯新干线”手机视频服务。可以确信,随着手机电视业务逐渐成熟,手机电视也将作为一种获得资讯的主要手段进入我们的生活。

三、关于手机媒体的思考和展望

(一)手机媒体带来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的嬗变

缺少受众信息源与反馈通道是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传统媒体的政治和资本性质,也决定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会被遗忘。手机媒体因其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其赋予的参与和反馈功能为大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媒体通道。只有当弱势群体的声音在社会中能发表出来时,媒体才不会让大多数人"失语",中国的民主进程才更进了一步。从这个层面上说手机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将带来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嬗变,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民主建设都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手机媒体带来媒体“三次售卖”的新经营模式

在传统的媒体经营模式中,媒介、受众和广告商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约制的关系。一次售卖是向受众推销信息,二次售卖则是向广告商推销这个市场的主体。这些主体是利润的基础,利润则是这些主体的目标。这是媒体的传统"二次售卖"模式。而在手机媒体加入之后,在传统的媒介、受众、广告商三角关系中间,挤进了一个新的利益体---服务提供商。受众发送或接受有关的媒体信息,服务提供商都要从中按比例提取资费,传统媒体也会获得相应的收益。所以媒体千方百计地吸引受众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而手机充当了桥梁作用。这便是手机媒体的受众参与带来的媒体由二次售卖到三次售卖的经营模式进化。这种运作机制,比之以往可谓大有“进步”。媒体在广告商那里兑现观众的广告价值的同时又与服务商一起分享观众参与的利润。公务员之家

(三)手机媒体无法比拟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手机媒体有作为新兴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将产生很多新的传播内容和新的消费热点。这些传统或新鲜的形式如果与手机报、广播、电视、手机电视传播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力。这也将改变大众现阶段多以手机短信参与互动的模式。另外各种竞技游戏和有奖智力竞猜游戏到手机媒体的移植也是一片可以开发的领域。电子竞技和竞猜游戏的市场价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将这块业务移植到手机媒体中也是一块重要的市场。在这整个过程中,手机媒体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手机媒体将是比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更具人缘的媒体,更有可能成为与央视、着名的门户网站等相媲美的强势媒体。

参考文献:

[1]朽木,警惕媒体精英化,《中国记者》2004,1

[2]王小波,《思维的乐趣》,《沉默的大多数》,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

[3]管中祥,《传播权利、弱势发声与市民社会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