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出版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36:50

手机出版

手机出版范文篇1

[关键词]手机出版;特点;发展现状

一、手机出版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于2005年在《手机出版:21世纪出版业的新机遇》对“手机出版”做出了首个概念解释:“手机出版,在世界上尚无人对其下过定义。

笔者认为,随着上网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手机出版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与组成部分。”随后,匡教授在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曾对网络出版下的定义做出新的理解和延伸,并认为“所谓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王勤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的内容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后,以无线、有线接入或者以介质存储方式,和传播于移动终端的行为。

笔者认为,手机出版是另外一种网络出版形式,虽然说,手机技术在迎接3G时代到来的时刻,已经与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在以后会更加紧密甚至达到技术的融合。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从出版这个行为上来说,手机与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分支;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出版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而手机出版则主要运用无线通讯技术,二者有不同的传输渠道和方式;从网络语言上说,手机出版主要是WML语言(日本的I-MODE手机用的是CHTML语言),互联网出版一般使用的是HTML语言。

总之,手机出版依然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并且将很多其他媒体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后,通过无线网络、有线互联网传播到手机或终端阅读器上,供读者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

二、手机出版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手机出版拥有全球巨大的客户潜力,因此发行数量也将会非常庞大,而且手机出版物现在引领的也是一种“娱乐化、快速化、浏览性”的阅读方式新潮流。

2.零纸张、零印刷、零运输成本的运营模式

传统出版业由于是纸质媒介,因而纸张成本、印刷成本、运输成本都很高,而手机出版物的发行及运营成本则因为其特殊性而大大降低了。通过手机这个载体,可以省去油墨纸张印刷等费用,且电子出版物可以直接到达用户手中,从而避免了传统模式中的经销商、店铺等,极大地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3.终端客户的定位更加精准

在手机出版中,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处在不同消费水平的人们会选择适应其身份的手机。同时,这些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习惯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因此,这就要求阅读人群要定位精准、内容设计要灵活科学。

4.手机出版渠道管理简单

传统出版的渠道合作及管理比较复杂,采用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零售、批发等,在进行渠道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出版企业各自的产品、结构、适销度、用途等不同特点来进行。而手机出版采用一站式的渠道管理,直接面对手机发行渠道商,无库存要求,回款周期较短。

5.手机出版物互动性强

手机出版物与读者有着更强的互动性。传统出版一般都是单向性的出版,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制约,与读者互动费时费力,往往很难搜集到精确的读者信息以及意见反馈;而手机出版则造就了一个星状网络,每一部手机都是这个星状网络的重要环节,从而能够实现对出版物销售的跟踪,对出版资源进行快速的收集,能够进行及时的读者调查,能够收到最新的读者书评和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对出版者和读者提供了双向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迅速的互动。

6.手机出版传输广泛、扩展性强、自由度大

手机出版的信息量大,而且调整起来不像传统出版那样受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制约限制,往往能够在内容上随时扩展、修改,而且只要有传输网络的地方,手机出版物就能够到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三、手机出版目前的发展状况

1.手机出版的传播形式

权威机构认为: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承载业务内容的方式,仍是对其他媒体的延伸,从这个角度,将手机媒体业务划分为“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等五种常用业务。

目前,我国的手机出版已经形成了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无线)音乐等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手机出版格局。

2.手机出版的模式

手机的出版目前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且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较为普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短信或彩信形式

这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形式,优势在于便捷性,因为大多数手机用户已经养成了收发短信的习惯,短信小说只须一次订制,就可以定期接收,无需额外操作;劣势在于短信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信息类型也较为单一,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出版的需要。同时手机用户处于受众一方,难以将阅读感受进行反馈,手机媒体交互性的优点未能得以发挥。

(2)通过WAP平台把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

和短信型相比,WAP型的优势首先在于可基本实现全文出版,其次是WAP网上能够承载的信息更为海量,用户选择空间更大,但目前网络带宽较窄,传输速度慢,手机屏幕又比较小,大大限制了WAP网的发展。对出版单位而言,可以通过分析WAP用户的消费纪录,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从而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线调整。

(3)将信息用二维码进行编码,使二维码信息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储、阅读、传播。

2008年3月28日,“中国手机出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移动多媒体出版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延伸信息服务。同时该平台为读者与出版社之间提供了及时、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了网上的图书交易、图书信息与内容的编辑和、图书信息检索及订阅、新书推荐、积分抽奖活动、网络调查、物流监控等出版各环节所需的必备功能,从而开展直接面对读者的双向互动营销,实现传统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优势整合,使传统出版行业实现跨媒体经营成为可能。

与WAP网上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相比,二维码型突破了以往需要输入网址的上网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上网快捷的优势,用户进入的是出版社的专属页面,目标指向明确,出版社可以借此全方位地展示自身形象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开展营销。劣势在于,目前能支持二维码扫描与解码功能的手机价格相对较高,普及率低。

(4)在手机中嵌入阅读软件,使手机成为移动阅读器。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数字出版技术商北京方正阿帕比的移动阅读技术,方正阿帕比将手机书客户端阅读软件预装在诺基亚、多普达、康佳等多款手机上,用户就可以直接到阿帕比手机数字资源中心下载手机书。

预置型的优势在于,一旦阅读软件预装成功,而且用户养成了使用习惯,比通过WAP型浏览更加高效。这就好比网上聊天,通过电脑预装了即时通讯工具QQ或MSN后,聊天就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验优于通过论坛或聊天室聊天。劣势也在于对手机终端的硬件要求较高,普及率不易提高。

3.手机出版的发展

目前,手机出版的发展非常迅速。从国际上看,手机出版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发展期。2006年,日本手机图书出版额已达238亿日元(15.9亿人民币),据推测2007年将达到400亿日元(26.7亿人民币)。从国内看,2006年我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达31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4300%。另据新华社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过手机进行文学阅读的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近两年来手机文学读者年均增加80%左右。到2007年4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87亿户。这一庞大的用户群将使手机这一数字阅读终端群体数量不可避免地扩大。

并且,艾瑞咨询《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报告》分析认为,数字出版物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个人付费、集体付费和广告等营收渠道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手机出版物将成为近期数字出版行业的突破重点。所以,手机出版势必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

四、手机出版面临的问题

虽然手机出版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但由于诸多制约因素,手机出版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商业模式也还不成熟,产业规模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大。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曾经指出,目前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观念、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数字版权、数字内容监管、标准化、阅读方式等问题以及技术壁垒,是制约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1.资费高

尽管中国移动不断下调相关费用,但相比日本来说,还是比较高。日本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包含上网包月费在内每月才需3000日元,极低的资费使得日本手机上网的人数超过了电脑上网的人数。而且,手机报纸的摘要可免费阅读,如欲全文阅读则只需每月加付200-300日元(由话费中扣除),仅相当于购买一张地铁票的钱。在我国,虽然很多用户有手机上网的需求,但上网费用之高阻碍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步伐。此外,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相关各方均期待3G时代的到来为其带来新的气象。

2.内容少

虽然我国手机出版目前既有单份传统媒体的品牌出版,也有内容出版商对内容资源的编辑整合,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没有传统媒体依托的内容服务商,但内容建设仍是摆在手机出版面前的一大课题。当然,这也有深层的原因。在我国,手机出版是电信运营商和SP的积极推动,但WAP网站内容比较贫乏,手机原创文学刚刚起步不成气候,传统媒体对手机出版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分成比例低,传统出版业并不积极。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3:7,而日本手机出版发达,除了手机上网后可以访问到足够丰富的内容,有重大影响力的10余家报纸都很看重手机出版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7:3,内容提供商拿走了手机出版的绝大部分收益,电信运营商只得到9%,从而扶持了该产业的发展。

3.盗版易、监管难

我国对出版物实行的是审核制,但手机出版尤其是其中的原创文学出版是一种大众创作大众阅读的行为,5亿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出版者,如何在出版前对内容进行审核成为一大难题,手机出版中还可能出现侵犯知识版权的问题。由于侵权成本低、非常方便,而维权成本高、风险大,目前还没有良好的对策。

4.上网速度慢

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3G出现以前,我国的手机上网速度一般只有10~14kbps(千字节/每秒),甚至不如2000年前后我国推行ADSL时的普通互联网链接网速。3G在今年开始试运营后,手机上网速度将提高到100kbps(千字节/每秒)以上,一些基于手机的各类增值服务业务将出现井喷型增长。因此,各方面也都在期望3G时代的来临。公务员之家

5.技术标准难统一

在数字出版领域,格式的不统一成为行业之痛。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做大做强。方正的CEB、超星的PDG、书生的SEP、Adobe的PDF、知网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电子书业没有行业通用的标准和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软件,这也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这是数字出版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手机出版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手机出版的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表示,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标准会很难有大的跨越和发展,“通过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将推动手机出版的标准和管理。”因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全国新闻出版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手机出版标准的制定:第一,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第二,使用手机出版的成像格式标准。第三,制定手机出版的监管标准。这些提议都是针对手机出版的监管难及内容少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还未有针对资费高、手机上网速度慢及技术标准统一方面等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因此,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六、结语

虽然,手机出版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依然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3G时代的到来为出版产业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相信3~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

[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王勤专栏博客

[4]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

[5]出版参考,2008,6(下旬刊).

手机出版范文篇2

关键词:手机出版特点发展现状

一、手机出版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于2005年在《手机出版:21世纪出版业的新机遇》对“手机出版”做出了首个概念解释:“手机出版,在世界上尚无人对其下过定义。笔者认为,随着上网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手机出版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与组成部分。”随后,匡教授在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曾对网络出版下的定义做出新的理解和延伸,并认为“所谓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王勤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的内容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后,以无线、有线接入或者以介质存储方式,和传播于移动终端的行为。

笔者认为,手机出版是另外一种网络出版形式,虽然说,手机技术在迎接3G时代到来的时刻,已经与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在以后会更加紧密甚至达到技术的融合。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从出版这个行为上来说,手机与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分支;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出版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而手机出版则主要运用无线通讯技术,二者有不同的传输渠道和方式;从网络语言上说,手机出版主要是WML语言(日本的I-MODE手机用的是CHTML语言),互联网出版一般使用的是HTML语言。

总之,手机出版依然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并且将很多其他媒体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后,通过无线网络、有线互联网传播到手机或终端阅读器上,供读者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

二、手机出版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手机出版拥有全球巨大的客户潜力,因此发行数量也将会非常庞大,而且手机出版物现在引领的也是一种“娱乐化、快速化、浏览性”的阅读方式新潮流。

2.零纸张、零印刷、零运输成本的运营模式

传统出版业由于是纸质媒介,因而纸张成本、印刷成本、运输成本都很高,而手机出版物的发行及运营成本则因为其特殊性而大大降低了。通过手机这个载体,可以省去油墨纸张印刷等费用,且电子出版物可以直接到达用户手中,从而避免了传统模式中的经销商、店铺等,极大地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3.终端客户的定位更加精准

在手机出版中,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处在不同消费水平的人们会选择适应其身份的手机。同时,这些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习惯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因此,这就要求阅读人群要定位精准、内容设计要灵活科学。

4.手机出版渠道管理简单

传统出版的渠道合作及管理比较复杂,采用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零售、批发等,在进行渠道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出版企业各自的产品、结构、适销度、用途等不同特点来进行。而手机出版采用一站式的渠道管理,直接面对手机发行渠道商,无库存要求,回款周期较短。

5.手机出版物互动性强

手机出版物与读者有着更强的互动性。传统出版一般都是单向性的出版,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制约,与读者互动费时费力,往往很难搜集到精确的读者信息以及意见反馈;而手机出版则造就了一个星状网络,每一部手机都是这个星状网络的重要环节,从而能够实现对出版物销售的跟踪,对出版资源进行快速的收集,能够进行及时的读者调查,能够收到最新的读者书评和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对出版者和读者提供了双向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迅速的互动。

6.手机出版传输广泛、扩展性强、自由度大

手机出版的信息量大,而且调整起来不像传统出版那样受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制约限制,往往能够在内容上随时扩展、修改,而且只要有传输网络的地方,手机出版物就能够到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三、手机出版目前的发展状况

1.手机出版的传播形式

权威机构认为: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承载业务内容的方式,仍是对其他媒体的延伸,从这个角度,将手机媒体业务划分为“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等五种常用业务。

目前,我国的手机出版已经形成了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无线)音乐等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手机出版格局。

2.手机出版的模式

手机的出版目前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且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较为普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短信或彩信形式

这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形式,优势在于便捷性,因为大多数手机用户已经养成了收发短信的习惯,短信小说只须一次订制,就可以定期接收,无需额外操作;劣势在于短信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信息类型也较为单一,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出版的需要。同时手机用户处于受众一方,难以将阅读感受进行反馈,手机媒体交互性的优点未能得以发挥。

(2)通过WAP平台把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

和短信型相比,WAP型的优势首先在于可基本实现全文出版,其次是WAP网上能够承载的信息更为海量,用户选择空间更大,但目前网络带宽较窄,传输速度慢,手机屏幕又比较小,大大限制了WAP网的发展。对出版单位而言,可以通过分析WAP用户的消费纪录,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从而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线调整。

(3)将信息用二维码进行编码,使二维码信息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储、阅读、传播。

2008年3月28日,“中国手机出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移动多媒体出版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延伸信息服务。同时该平台为读者与出版社之间提供了及时、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了网上的图书交易、图书信息与内容的编辑和、图书信息检索及订阅、新书推荐、积分抽奖活动、网络调查、物流监控等出版各环节所需的必备功能,从而开展直接面对读者的双向互动营销,实现传统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优势整合,使传统出版行业实现跨媒体经营成为可能。

与WAP网上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相比,二维码型突破了以往需要输入网址的上网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上网快捷的优势,用户进入的是出版社的专属页面,目标指向明确,出版社可以借此全方位地展示自身形象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开展营销。劣势在于,目前能支持二维码扫描与解码功能的手机价格相对较高,普及率低。

(4)在手机中嵌入阅读软件,使手机成为移动阅读器。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数字出版技术商北京方正阿帕比的移动阅读技术,方正阿帕比将手机书客户端。阅读软件预装在诺基亚、多普达、康佳等多款手机上,用户就可以直接到阿帕比手机数字资源中心下载手机书。

预置型的优势在于,一旦阅读软件预装成功,而且用户养成了使用习惯,比通过WAP型浏览更加高效。这就好比网上聊天,通过电脑预装了即时通讯工具QQ或MSN后,聊天就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验优于通过论坛或聊天室聊天。劣势也在于对手机终端的硬件要求较高,普及率不易提高。

3.手机出版的发展

目前,手机出版的发展非常迅速。从国际上看,手机出版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发展期。2006年,日本手机图书出版额已达238亿日元(15.9亿人民币),据推测2007年将达到400亿日元(26.7亿人民币)。从国内看,2006年我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达31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4300%。另据新华社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过手机进行文学阅读的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近两年来手机文学读者年均增加80%左右。到2007年4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87亿户。这一庞大的用户群将使手机这一数字阅读终端群体数量不可避免地扩大。

并且,艾瑞咨询《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报告》分析认为,数字出版物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个人付费、集体付费和广告等营收渠道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手机出版物将成为近期数字出版行业的突破重点。

所以,手机出版势必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

四、手机出版面临的问题

虽然手机出版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但由于诸多制约因素,手机出版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商业模式也还不成熟,产业规模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大。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曾经指出,目前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观念、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数字版权、数字内容监管、标准化、阅读方式等问题以及技术壁垒,是制约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1.资费高

尽管中国移动不断下调相关费用,但相比日本来说,还是比较高。日本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包含上网包月费在内每月才需3000日元,极低的资费使得日本手机上网的人数超过了电脑上网的人数。而且,手机报纸的摘要可免费阅读,如欲全文阅读则只需每月加付200-300日元(由话费中扣除),仅相当于购买一张地铁票的钱。在我国,虽然很多用户有手机上网的需求,但上网费用之高阻碍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步伐。此外,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相关各方均期待3G时代的到来为其带来新的气象。

2.内容少

虽然我国手机出版目前既有单份传统媒体的品牌出版,也有内容出版商对内容资源的编辑整合,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没有传统媒体依托的内容服务商,但内容建设仍是摆在手机出版面前的一大课题。当然,这也有深层的原因。

在我国,手机出版是电信运营商和SP的积极推动,但WAP网站内容比较贫乏,手机原创文学刚刚起步不成气候,传统媒体对手机出版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分成比例低,传统出版业并不积极。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3:7,而日本手机出版发达,除了手机上网后可以访问到足够丰富的内容,有重大影响力的10余家报纸都很看重手机出版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7:3,内容提供商拿走了手机出版的绝大部分收益,电信运营商只得到9%,从而扶持了该产业的发展。

3.盗版易、监管难

我国对出版物实行的是审核制,但手机出版尤其是其中的原创文学出版是一种大众创作大众阅读的行为,5亿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出版者,如何在出版前对内容进行审核成为一大难题,手机出版中还可能出现侵犯知识版权的问题。由于侵权成本低、非常方便,而维权成本高、风险大,目前还没有良好的对策。

4.上网速度慢

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3G出现以前,我国的手机上网速度一般只有10~14kbps(千字节/每秒),甚至不如2000年前后我国推行ADSL时的普通互联网链接网速。3G在今年开始试运营后,手机上网速度将提高到100kbps(千字节/每秒)以上,一些基于手机的各类增值服务业务将出现井喷型增长。因此,各方面也都在期望3G时代的来临。

5.技术标准难统一

在数字出版领域,格式的不统一成为行业之痛。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做大做强。方正的CEB、超星的PDG、书生的SEP、Adobe的PDF、知网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电子书业没有行业通用的标准和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软件,这也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这是数字出版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手机出版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手机出版的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表示,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标准会很难有大的跨越和发展,“通过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将推动手机出版的标准和管理。”因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全国新闻出版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手机出版标准的制定:第一,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第二,使用手机出版的成像格式标准。第三,制定手机出版的监管标准。

这些提议都是针对手机出版的监管难及内容少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还未有针对资费高、手机上网速度慢及技术标准统一方面等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因此,还需要做很多努力。公务员之家

六、结语

虽然,手机出版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依然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3G时代的到来为出版产业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相信3~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

[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王勤专栏博客

[4]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

[5]出版参考,2008,6(下旬刊).

手机出版范文篇3

[关键词]3G;传统出版;手机出版;现状;趋势

“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做了题为《用数字化带动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重要报告,他指出: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竞争中起到支持枢纽的作用。出版业是数字资源和资产系统的主导行业,是信息生产的专业基地,是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数字出版将是创造传统出版社盈利点的一块新兴之地。

2009年7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数字出版是全球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成为出版产业中新的增长点。数字技术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为新时期的新闻出版业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手机,作为数字移动终端,随着功能的增强,通信网络的成熟,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无线网络于一体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出版将引领一个全媒体时代。随着3G时代的到来,面对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传统出版如仍孤军奋战,已显得势单力薄。

一、传统出版的现状

1.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形势来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出版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经历了一个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期,总产值增长了近30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99%。然而,从2007年开始,中国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以低速增长为其基本特征。以图书为例,传统的图书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而新的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

第一,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的改革预示着中国出版业微利时代的到来。随着全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教材出版的竞争程度将大为增加,教材在出版物销售总码洋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教育出版利润势必大幅下滑。

第二,大众出版领域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和低水平竞争表明现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转型的压力很大。

第三,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员安排、工资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组织结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的重新调整都会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负担。

2.从受众特点来看

在我国习惯于传统阅读的60、70年代人,如今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工作的压力,责任的重大,他们大多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精力匮乏,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数量必然有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90年代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电视机、电脑、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海量信息的冲击,对信息选择的随意性,传统阅读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面对受众群的分化和流失,传统出版业还是“朝阳产业”吗?

3.从传统出版业对手机出版的认识来看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做了重要的规划和部署,但是,传统出版业长期以来“以渠道为王”一些观念的根深蒂固,与手机出版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对接,并没有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第一,出版业的领导和业内人士对手机出版缺乏研究和认识,出版业内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大多数领导、职工习惯于旧的业态,对手机出版更是持消极态度。

第二,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与整个社会存在着数字鸿沟,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者、网络服务企业、移动运营商对于手机出版的高度热情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三,出版行业虽然积累了大量信息,知识资源白白浪费。面对盗版和诚信缺失,大多出版单位担心自己的资源在手机传播过程中流失或贬值。比起手机出版的优点,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负面效应,致使他们选择观望甚至不理会。

二、手机出版的现状

纵观国际出版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革新,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在《手机媒体概论》一书中提到:在日本,40岁以下的人很少读报,其主要信息来源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去年,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称,在日本,33%的用户愿意用手机阅读。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其中手机出版收入就达150亿元。2008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将达到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专家预测,2009年底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将达到750亿元。数字出版市场增速连续两年翻番,营收规模增速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手机出版也表现出极强的活力。

所谓手机出版,匡文波教授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和组成部分。从手机出版的物理形态和出版过程而言,手机出版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态为一体,出版社将原创作品或已发表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加工制作成以手机为阅读终端的数字出版物,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在线阅读或阅读内嵌在手机里的出版物的出版形式。目前,手机出版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如手机小说、手机报、手机杂志等。随着3G技术的普及,手机出版会散发出更大的能量。

1.从手机出版的特点及优势来看

第一,移动性,便携性。

这是传统出版望尘莫及的,由手机的特点所决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移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

第二,节省成本,零库存,传播范围广。

随着3G技术的普及,无线上网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政府的扶持,网络资费的降低,将会发展更多的无线网民。手机出版不仅可以节省传统出版中的纸张费用、印装费用、物流费用,还可以降低因市场预期不足带来的库存风险,避免了发货中的损耗。网络覆盖到哪儿,受众就会定位到哪儿,传播不受地理空间的影响。

第三,付费便捷。

受众可以通过话费或其他支付方式实现订阅。

第四,终端分众性和营销精准性。

手机出版具有很强的分众性,能够主动传播产品信息,针对目标读者发送出版物信息,积极开展精准营销。

第五,互动性强。

手机出版促使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打通了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传统出版是传播单向性,属于环状网络;而手机出版则属于星状网络,每一部手机都是出版体系中的一环,从而能够实现对出版物销售跟踪、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读者和出版企业都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实现了广泛、迅速的互动。

第六,更新快、自由性大。

由于终端产品功能的强大,民间记者的增多,过去刷新新闻以天计算的话,现在就得用秒或是更短时间来衡量。手机出版不受篇幅、长度限制,内容可以随时修改调整,实时更新。

2.从受众特点来看

第一,手机出版受众数量多,呈年轻化、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2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56522.7万户,较2007年末新增1794.1万户,普及率已达41.6部/百人。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5040万人。据艾瑞传媒一项调查显示,无线网民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18岁以下用户占18%,18-22岁用户占62%,22岁以上用户占20%。

第二,手机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便捷,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手机出版实现了受众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获取其需要的文本、图像或是多媒体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根据自己的个性,有选择性的获得信息。

第三,手机出版受众的角色被彻底改变,具有更强的自主性。

手机出版改变了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是二者处于多维度的传播空间,受众不再是出版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和传播者,而是出版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出版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受众地位的主动性愈发突出。

3.从手机出版前景来看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对2009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及其相关厂商的跟踪研究,分析师张亚男认为,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将进入市场盘整期,但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

(1)用户对手机应用认知的不断提升。手机阅读作为用户认知度较高的重点应用之一,用户数量呈不断攀升的态势。预计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将至1.99亿。

(2)盈利模式日渐清晰。用户付费意愿的不断增强、广告盈利模式及多版权运营等盈利模式的成熟,手机阅读市场收入规模将不断攀升。预计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营收将达到5.9亿元甚至更多,年增长率将达到13.4%。

(3)阅读内容将日渐丰富,动漫及视听内容将有所发展。2010年,手机阅读将逐步打破单一阅读内容格局,随着中国移动等强势厂商的带动,动漫、视听等阅读内容将有所发展。

(4)手机阅读终端市场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智能手机终端销量的不断上升,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手机阅读体验。

(5)手机阅读市场的竞争格局将逐步显现。以电信运营商、大型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为主导的三种力量格局凸显。

(6)手机阅读市场资本涌动。一方面,一些大型的厂商将通过并购或注资形式蚕食一些拥有内容资源的小厂商;另一方面,手机阅读盈利显现将引来资本市场的关注,盘整期的手机阅读市场资本将持续活跃。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表示,手机阅读有着原创、普及、贴身、自助的特点,潜力非常巨大。由此看来,手机阅读市场未来前景广阔,手机出版前景无可限量。

三、3G时代下,传统出版牵手手机出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工信部3G照牌的正式发放,中国3G时代的真正到来,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传统出版业独树一帜,已显得不相适宜,缺少核心竞争力。出版业要求得大发展大繁荣,产业间的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手机出版,一个全媒体时代的开始,将会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传统出版与手机出版的牵手,并非是手机出版对传统出版的简单延伸,而是在资源配置上的有效互动,取长补短,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市场竞争的选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公务员之家

一是正向互补模式。即传统出版的内容+手机出版的技术。出版资源可以分为适合传统出版的资源和适合数字出版的资源。传统出版社主动将核心资源信息化,拥有版权和编辑权,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运营商。此外,运营商通过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整合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并且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以合理的形式传递给终端用户。

二是逆向互补模式。即手机原创内容+传统出版的技术。自2004年起,手机原创兴起。如广东作家千夫长号称“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的《城外》和短信戴鹏飞的作品集《谁让你爱上洋葱的》,前者以18万元的高价被运营商买断后,春风文艺出版社将悉数出版该作品,后者以“中国第一部短信体小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运营商不仅可以拥有版权,以合理的稿酬提供给出版社编辑出版,也可为手机原创作品的作者和出版社搭建桥梁,根据出版社的特色建立手机出版作者数据库。出版社也可以通过整合手机原创出版物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以纸质出版物发行出去。结合第一种模式,双方可以对出版资源进行重组,各取所需。

三是交易模式。即通过技术平台以增值业务盈利。在数字出版时代,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界限将逐渐变得模糊。增值业务的开通,可实现出版内容的动态下载、全文阅读、“流媒体”等特殊功能。在解决了手机付费、安全性能等因素后,手机终端用户可直接下载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内容。这种模式下,手机出版商与传统出版商有望实现共赢。

当然,手机出版目前还存在标准尚无、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弊端。但是,总体看来,3G时代下,传统出版牵手手机出版是出版业大发展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手机出版,都不可能拥有产业链上的所有职能,二者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资源上都要进行完美融合,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建立起有效互动模式,充分发挥“1+1>2”的效果,才能开创出版业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郝振省.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

[2]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昕.全球化,中国出版业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网

手机出版范文篇4

[关键词]3G传统出版手机出版现状趋势

“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做了题为《用数字化带动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重要报告,他指出: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竞争中起到支持枢纽的作用。论文百事通出版业是数字资源和资产系统的主导行业,是信息生产的专业基地,是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数字出版将是创造传统出版社盈利点的一块新兴之地。

2009年7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数字出版是全球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成为出版产业中新的增长点。数字技术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为新时期的新闻出版业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手机,作为数字移动终端,随着功能的增强,通信网络的成熟,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无线网络于一体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出版将引领一个全媒体时代。随着3G时代的到来,面对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传统出版如仍孤军奋战,已显得势单力薄。

一、传统出版的现状

1.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形势来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出版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经历了一个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期,总产值增长了近30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99%。然而,从2007年开始,中国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以低速增长为其基本特征。以图书为例,传统的图书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而新的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

第一,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的改革预示着中国出版业微利时代的到来。随着全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教材出版的竞争程度将大为增加,教材在出版物销售总码洋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教育出版利润势必大幅下滑。

第二,大众出版领域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和低水平竞争表明现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转型的压力很大。

第三,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员安排、工资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组织结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的重新调整都会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负担。

2.从受众特点来看

在我国习惯于传统阅读的60、70年代人,如今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工作的压力,责任的重大,他们大多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精力匮乏,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数量必然有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90年代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电视机、电脑、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海量信息的冲击,对信息选择的随意性,传统阅读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面对受众群的分化和流失,传统出版业还是“朝阳产业”吗?

3.从传统出版业对手机出版的认识来看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做了重要的规划和部署,但是,传统出版业长期以来“以渠道为王”一些观念的根深蒂固,与手机出版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对接,并没有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第一,出版业的领导和业内人士对手机出版缺乏研究和认识,出版业内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大多数领导、职工习惯于旧的业态,对手机出版更是持消极态度。

第二,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与整个社会存在着数字鸿沟,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者、网络服务企业、移动运营商对于手机出版的高度热情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三,出版行业虽然积累了大量信息,知识资源白白浪费。面对盗版和诚信缺失,大多出版单位担心自己的资源在手机传播过程中流失或贬值。比起手机出版的优点,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负面效应,致使他们选择观望甚至不理会。

二、手机出版的现状

纵观国际出版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革新,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在《手机媒体概论》一书中提到:在日本,40岁以下的人很少读报,其主要信息来源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去年,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称,在日本,33%的用户愿意用手机阅读。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其中手机出版收入就达150亿元。2008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将达到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2%。专家预测,2009年底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将达到750亿元。数字出版市场增速连续两年翻番,营收规模增速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手机出版也表现出极强的活力。

所谓手机出版,匡文波教授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和组成部分。从手机出版的物理形态和出版过程而言,手机出版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态为一体,出版社将原创作品或已发表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加工制作成以手机为阅读终端的数字出版物,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在线阅读或阅读内嵌在手机里的出版物的出版形式。目前,手机出版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如手机小说、手机报、手机杂志等。随着3G技术的普及,手机出版会散发出更大的能量。

1.从手机出版的特点及优势来看

第一,移动性,便携性。

这是传统出版望尘莫及的,由手机的特点所决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移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

第二,节省成本,零库存,传播范围广。

随着3G技术的普及,无线上网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政府的扶持,网络资费的降低,将会发展更多的无线网民。手机出版不仅可以节省传统出版中的纸张费用、印装费用、物流费用,还可以降低因市场预期不足带来的库存风险,避免了发货中的损耗。网络覆盖到哪儿,受众就会定位到哪儿,传播不受地理空间的影响。

第三,付费便捷。

受众可以通过话费或其他支付方式实现订阅。

第四,终端分众性和营销精准性。

手机出版具有很强的分众性,能够主动传播产品信息,针对目标读者发送出版物信息,积极开展精准营销。

第五,互动性强。

手机出版促使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打通了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传统出版是传播单向性,属于环状网络;而手机出版则属于星状网络,每一部手机都是出版体系中的一环,从而能够实现对出版物销售跟踪、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读者和出版企业都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实现了广泛、迅速的互动。

第六,更新快、自由性大。

由于终端产品功能的强大,民间记者的增多,过去刷新新闻以天计算的话,现在就得用秒或是更短时间来衡量。手机出版不受篇幅、长度限制,内容可以随时修改调整,实时更新。

2.从受众特点来看

第一,手机出版受众数量多,呈年轻化、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2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56522.7万户,较2007年末新增1794.1万户,普及率已达41.6部/百人。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5040万人。据艾瑞传媒一项调查显示,无线网民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18岁以下用户占18%,18-22岁用户占62%,22岁以上用户占20%。

第二,手机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便捷,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手机出版实现了受众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获取其需要的文本、图像或是多媒体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根据自己的个性,有选择性的获得信息。

第三,手机出版受众的角色被彻底改变,具有更强的自主性。

手机出版改变了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是二者处于多维度的传播空间,受众不再是出版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和传播者,而是出版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出版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受众地位的主动性愈发突出。

3.从手机出版前景来看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对2009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及其相关厂商的跟踪研究,分析师张亚男认为,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将进入市场盘整期,但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

(1)用户对手机应用认知的不断提升。手机阅读作为用户认知度较高的重点应用之一,用户数量呈不断攀升的态势。预计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将至1.99亿。

(2)盈利模式日渐清晰。用户付费意愿的不断增强、广告盈利模式及多版权运营等盈利模式的成熟,手机阅读市场收入规模将不断攀升。预计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营收将达到5.9亿元甚至更多,年增长率将达到13.4%。

(3)阅读内容将日渐丰富,动漫及视听内容将有所发展。2010年,手机阅读将逐步打破单一阅读内容格局,随着中国移动等强势厂商的带动,动漫、视听等阅读内容将有所发展。

(4)手机阅读终端市场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智能手机终端销量的不断上升,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手机阅读体验。

(5)手机阅读市场的竞争格局将逐步显现。以电信运营商、大型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为主导的三种力量格局凸显。

(6)手机阅读市场资本涌动。一方面,一些大型的厂商将通过并购或注资形式蚕食一些拥有内容资源的小厂商;另一方面,手机阅读盈利显现将引来资本市场的关注,盘整期的手机阅读市场资本将持续活跃。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表示,手机阅读有着原创、普及、贴身、自助的特点,潜力非常巨大。由此看来,手机阅读市场未来前景广阔,手机出版前景无可限量。

三、3G时代下,传统出版牵手手机出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工信部3G照牌的正式发放,中国3G时代的真正到来,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传统出版业独树一帜,已显得不相适宜,缺少核心竞争力。出版业要求得大发展大繁荣,产业间的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手机出版,一个全媒体时代的开始,将会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传统出版与手机出版的牵手,并非是手机出版对传统出版的简单延伸,而是在资源配置上的有效互动,取长补短,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市场竞争的选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是正向互补模式。即传统出版的内容+手机出版的技术。出版资源可以分为适合传统出版的资源和适合数字出版的资源。传统出版社主动将核心资源信息化,拥有版权和编辑权,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运营商。此外,运营商通过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整合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并且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以合理的形式传递给终端用户。

二是逆向互补模式。即手机原创内容+传统出版的技术。自2004年起,手机原创兴起。如广东作家千夫长号称“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的《城外》和短信戴鹏飞的作品集《谁让你爱上洋葱的》,前者以18万元的高价被运营商买断后,春风文艺出版社将悉数出版该作品,后者以“中国第一部短信体小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运营商不仅可以拥有版权,以合理的稿酬提供给出版社编辑出版,也可为手机原创作品的作者和出版社搭建桥梁,根据出版社的特色建立手机出版作者数据库。出版社也可以通过整合手机原创出版物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以纸质出版物发行出去。结合第一种模式,双方可以对出版资源进行重组,各取所需。

三是交易模式。即通过技术平台以增值业务盈利。在数字出版时代,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界限将逐渐变得模糊。增值业务的开通,可实现出版内容的动态下载、全文阅读、“流媒体”等特殊功能。在解决了手机付费、安全性能等因素后,手机终端用户可直接下载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内容。这种模式下,手机出版商与传统出版商有望实现共赢。公务员之家

当然,手机出版目前还存在标准尚无、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弊端。但是,总体看来,3G时代下,传统出版牵手手机出版是出版业大发展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手机出版,都不可能拥有产业链上的所有职能,二者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资源上都要进行完美融合,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建立起有效互动模式,充分发挥“1+1>2”的效果,才能开创出版业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郝振省.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

[2]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昕.全球化,中国出版业的挑战与机遇.2009.10.17.

手机出版范文篇5

[关键词]手机出版特点发展现状

一、手机出版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于2005年在《手机出版:21世纪出版业的新机遇》对“手机出版”做出了首个概念解释:“手机出版,在世界上尚无人对其下过定义。

笔者认为,随着上网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手机出版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与组成部分。”随后,匡教授在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曾对网络出版下的定义做出新的理解和延伸,并认为“所谓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王勤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的内容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后,以无线、有线接入或者以介质存储方式,和传播于移动终端的行为。

笔者认为,手机出版是另外一种网络出版形式,虽然说,手机技术在迎接3G时代到来的时刻,已经与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在以后会更加紧密甚至达到技术的融合。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从出版这个行为上来说,手机与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分支;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出版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而手机出版则主要运用无线通讯技术,二者有不同的传输渠道和方式;从网络语言上说,手机出版主要是WML语言(日本的I-MODE手机用的是CHTML语言),互联网出版一般使用的是HTML语言。

总之,手机出版依然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并且将很多其他媒体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后,通过无线网络、有线互联网传播到手机或终端阅读器上,供读者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

二、手机出版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手机出版拥有全球巨大的客户潜力,因此发行数量也将会非常庞大,而且手机出版物现在引领的也是一种“娱乐化、快速化、浏览性”的阅读方式新潮流。

2.零纸张、零印刷、零运输成本的运营模式

传统出版业由于是纸质媒介,因而纸张成本、印刷成本、运输成本都很高,而手机出版物的发行及运营成本则因为其特殊性而大大降低了。通过手机这个载体,可以省去油墨纸张印刷等费用,且电子出版物可以直接到达用户手中,从而避免了传统模式中的经销商、店铺等,极大地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3.终端客户的定位更加精准

在手机出版中,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处在不同消费水平的人们会选择适应其身份的手机。同时,这些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习惯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因此,这就要求阅读人群要定位精准、内容设计要灵活科学。

4.手机出版渠道管理简单

传统出版的渠道合作及管理比较复杂,采用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零售、批发等,在进行渠道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出版企业各自的产品、结构、适销度、用途等不同特点来进行。而手机出版采用一站式的渠道管理,直接面对手机发行渠道商,无库存要求,回款周期较短。

5.手机出版物互动性强

手机出版物与读者有着更强的互动性。传统出版一般都是单向性的出版,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制约,与读者互动费时费力,往往很难搜集到精确的读者信息以及意见反馈;而手机出版则造就了一个星状网络,每一部手机都是这个星状网络的重要环节,从而能够实现对出版物销售的跟踪,对出版资源进行快速的收集,能够进行及时的读者调查,能够收到最新的读者书评和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对出版者和读者提供了双向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迅速的互动。

6.手机出版传输广泛、扩展性强、自由度大

手机出版的信息量大,而且调整起来不像传统出版那样受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制约限制,往往能够在内容上随时扩展、修改,而且只要有传输网络的地方,手机出版物就能够到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三、手机出版目前的发展状况

1.手机出版的传播形式

权威机构认为: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承载业务内容的方式,仍是对其他媒体的延伸,从这个角度,将手机媒体业务划分为“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等五种常用业务。

目前,我国的手机出版已经形成了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无线)音乐等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手机出版格局。

2.手机出版的模式

手机的出版目前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且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较为普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短信或彩信形式

这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形式,优势在于便捷性,因为大多数手机用户已经养成了收发短信的习惯,短信小说只须一次订制,就可以定期接收,无需额外操作;劣势在于短信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信息类型也较为单一,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出版的需要。同时手机用户处于受众一方,难以将阅读感受进行反馈,手机媒体交互性的优点未能得以发挥。

(2)通过WAP平台把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

和短信型相比,WAP型的优势首先在于可基本实现全文出版,其次是WAP网上能够承载的信息更为海量,用户选择空间更大,但目前网络带宽较窄,传输速度慢,手机屏幕又比较小,大大限制了WAP网的发展。对出版单位而言,可以通过分析WAP用户的消费纪录,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从而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线调整。

(3)将信息用二维码进行编码,使二维码信息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储、阅读、传播。

2008年3月28日,“中国手机出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移动多媒体出版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延伸信息服务。同时该平台为读者与出版社之间提供了及时、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了网上的图书交易、图书信息与内容的编辑和、图书信息检索及订阅、新书推荐、积分抽奖活动、网络调查、物流监控等出版各环节所需的必备功能,从而开展直接面对读者的双向互动营销,实现传统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优势整合,使传统出版行业实现跨媒体经营成为可能。

与WAP网上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相比,二维码型突破了以往需要输入网址的上网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上网快捷的优势,用户进入的是出版社的专属页面,目标指向明确,出版社可以借此全方位地展示自身形象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开展营销。劣势在于,目前能支持二维码扫描与解码功能的手机价格相对较高,普及率低。

(4)在手机中嵌入阅读软件,使手机成为移动阅读器。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数字出版技术商北京方正阿帕比的移动阅读技术,方正阿帕比将手机书客户端阅读软件预装在诺基亚、多普达、康佳等多款手机上,用户就可以直接到阿帕比手机数字资源中心下载手机书。

预置型的优势在于,一旦阅读软件预装成功,而且用户养成了使用习惯,比通过WAP型浏览更加高效。这就好比网上聊天,通过电脑预装了即时通讯工具QQ或MSN后,聊天就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验优于通过论坛或聊天室聊天。劣势也在于对手机终端的硬件要求较高,普及率不易提高。

3.手机出版的发展

目前,手机出版的发展非常迅速。从国际上看,手机出版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发展期。2006年,日本手机图书出版额已达238亿日元(15.9亿人民币),据推测2007年将达到400亿日元(26.7亿人民币)。从国内看,2006年我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达31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4300%。另据新华社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过手机进行文学阅读的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近两年来手机文学读者年均增加80%左右。到2007年4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87亿户。这一庞大的用户群将使手机这一数字阅读终端群体数量不可避免地扩大。

并且,艾瑞咨询《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报告》分析认为,数字出版物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个人付费、集体付费和广告等营收渠道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手机出版物将成为近期数字出版行业的突破重点。

所以,手机出版势必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

四、手机出版面临的问题

虽然手机出版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但由于诸多制约因素,手机出版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商业模式也还不成熟,产业规模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大。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曾经指出,目前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观念、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数字版权、数字内容监管、标准化、阅读方式等问题以及技术壁垒,是制约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1.资费高

尽管中国移动不断下调相关费用,但相比日本来说,还是比较高。日本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包含上网包月费在内每月才需3000日元,极低的资费使得日本手机上网的人数超过了电脑上网的人数。而且,手机报纸的摘要可免费阅读,如欲全文阅读则只需每月加付200-300日元(由话费中扣除),仅相当于购买一张地铁票的钱。在我国,虽然很多用户有手机上网的需求,但上网费用之高阻碍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步伐。此外,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相关各方均期待3G时代的到来为其带来新的气象。

2.内容少

虽然我国手机出版目前既有单份传统媒体的品牌出版,也有内容出版商对内容资源的编辑整合,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没有传统媒体依托的内容服务商,但内容建设仍是摆在手机出版面前的一大课题。当然,这也有深层的原因。

在我国,手机出版是电信运营商和SP的积极推动,但WAP网站内容比较贫乏,手机原创文学刚刚起步不成气候,传统媒体对手机出版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分成比例低,传统出版业并不积极。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3:7,而日本手机出版发达,除了手机上网后可以访问到足够丰富的内容,有重大影响力的10余家报纸都很看重手机出版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7:3,内容提供商拿走了手机出版的绝大部分收益,电信运营商只得到9%,从而扶持了该产业的发展。

3.盗版易、监管难

我国对出版物实行的是审核制,但手机出版尤其是其中的原创文学出版是一种大众创作大众阅读的行为,5亿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出版者,如何在出版前对内容进行审核成为一大难题,手机出版中还可能出现侵犯知识版权的问题。由于侵权成本低、非常方便,而维权成本高、风险大,目前还没有良好的对策。

4.上网速度慢

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3G出现以前,我国的手机上网速度一般只有10~14kbps(千字节/每秒),甚至不如2000年前后我国推行ADSL时的普通互联网链接网速。3G在今年开始试运营后,手机上网速度将提高到100kbps(千字节/每秒)以上,一些基于手机的各类增值服务业务将出现井喷型增长。因此,各方面也都在期望3G时代的来临。

5.技术标准难统一

在数字出版领域,格式的不统一成为行业之痛。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做大做强。方正的CEB、超星的PDG、书生的SEP、Adobe的PDF、知网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电子书业没有行业通用的标准和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软件,这也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这是数字出版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公务员之家

五、手机出版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手机出版的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表示,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标准会很难有大的跨越和发展,“通过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将推动手机出版的标准和管理。”因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全国新闻出版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手机出版标准的制定:第一,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第二,使用手机出版的成像格式标准。第三,制定手机出版的监管标准。

这些提议都是针对手机出版的监管难及内容少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还未有针对资费高、手机上网速度慢及技术标准统一方面等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因此,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六、结语

虽然,手机出版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依然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3G时代的到来为出版产业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相信3~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

[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王勤专栏博客http:///wangqin/.

[4]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

[5]出版参考,2008,6(下旬刊).

手机出版范文篇6

[关键词]手机出版;特点;发展现状

一、手机出版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于2005年在《手机出版:21世纪出版业的新机遇》对“手机出版”做出了首个概念解释:“手机出版,在世界上尚无人对其下过定义。笔者认为,随着上网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手机出版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与组成部分。”随后,匡教授在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曾对网络出版下的定义做出新的理解和延伸,并认为“所谓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王勤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的内容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后,以无线、有线接入或者以介质存储方式,和传播于移动终端的行为。

笔者认为,手机出版是另外一种网络出版形式,虽然说,手机技术在迎接3G时代到来的时刻,已经与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在以后会更加紧密甚至达到技术的融合。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从出版这个行为上来说,手机与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分支;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出版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而手机出版则主要运用无线通讯技术,二者有不同的传输渠道和方式;从网络语言上说,手机出版主要是WML语言(日本的I-MODE手机用的是CHTML语言),互联网出版一般使用的是HTML语言。

总之,手机出版依然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并且将很多其他媒体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后,通过无线网络、有线互联网传播到手机或终端阅读器上,供读者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

二、手机出版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手机出版拥有全球巨大的客户潜力,因此发行数量也将会非常庞大,而且手机出版物现在引领的也是一种“娱乐化、快速化、浏览性”的阅读方式新潮流。

2.零纸张、零印刷、零运输成本的运营模式

传统出版业由于是纸质媒介,因而纸张成本、印刷成本、运输成本都很高,而手机出版物的发行及运营成本则因为其特殊性而大大降低了。通过手机这个载体,可以省去油墨纸张印刷等费用,且电子出版物可以直接到达用户手中,从而避免了传统模式中的经销商、店铺等,极大地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3.终端客户的定位更加精准

在手机出版中,手机作为终端设备,处在不同消费水平的人们会选择适应其身份的手机。同时,这些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习惯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因此,这就要求阅读人群要定位精准、内容设计要灵活科学。

4.手机出版渠道管理简单

传统出版的渠道合作及管理比较复杂,采用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零售、批发等,在进行渠道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出版企业各自的产品、结构、适销度、用途等不同特点来进行。而手机出版采用一站式的渠道管理,直接面对手机发行渠道商,无库存要求,回款周期较短。

5.手机出版物互动性强

手机出版物与读者有着更强的互动性。传统出版一般都是单向性的出版,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制约,与读者互动费时费力,往往很难搜集到精确的读者信息以及意见反馈;而手机出版则造就了一个星状网络,每一部手机都是这个星状网络的重要环节,从而能够实现对出版物销售的跟踪,对出版资源进行快速的收集,能够进行及时的读者调查,能够收到最新的读者书评和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对出版者和读者提供了双向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迅速的互动。

6.手机出版传输广泛、扩展性强、自由度大

手机出版的信息量大,而且调整起来不像传统出版那样受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的制约限制,往往能够在内容上随时扩展、修改,而且只要有传输网络的地方,手机出版物就能够到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三、手机出版目前的发展状况

1.手机出版的传播形式

权威机构认为: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承载业务内容的方式,仍是对其他媒体的延伸,从这个角度,将手机媒体业务划分为“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等五种常用业务。

目前,我国的手机出版已经形成了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无线)音乐等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手机出版格局。

2.手机出版的模式

手机的出版目前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且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较为普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短信或彩信形式

这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形式,优势在于便捷性,因为大多数手机用户已经养成了收发短信的习惯,短信小说只须一次订制,就可以定期接收,无需额外操作;劣势在于短信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信息类型也较为单一,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出版的需要。同时手机用户处于受众一方,难以将阅读感受进行反馈,手机媒体交互性的优点未能得以发挥。

(2)通过WAP平台把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

和短信型相比,WAP型的优势首先在于可基本实现全文出版,其次是WAP网上能够承载的信息更为海量,用户选择空间更大,但目前网络带宽较窄,传输速度慢,手机屏幕又比较小,大大限制了WAP网的发展。对出版单位而言,可以通过分析WAP用户的消费纪录,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从而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线调整。

(3)将信息用二维码进行编码,使二维码信息以彩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储、阅读、传播。

2008年3月28日,“中国手机出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移动多媒体出版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延伸信息服务。同时该平台为读者与出版社之间提供了及时、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了网上的图书交易、图书信息与内容的编辑和、图书信息检索及订阅、新书推荐、积分抽奖活动、网络调查、物流监控等出版各环节所需的必备功能,从而开展直接面对读者的双向互动营销,实现传统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优势整合,使传统出版行业实现跨媒体经营成为可能。

与WAP网上有海量的电子书资源相比,二维码型突破了以往需要输入网址的上网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上网快捷的优势,用户进入的是出版社的专属页面,目标指向明确,出版社可以借此全方位地展示自身形象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开展营销。劣势在于,目前能支持二维码扫描与解码功能的手机价格相对较高,普及率低。

(4)在手机中嵌入阅读软件,使手机成为移动阅读器。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数字出版技术商北京方正阿帕比的移动阅读技术,方正阿帕比将手机书客户端阅读软件预装在诺基亚、多普达、康佳等多款手机上,用户就可以直接到阿帕比手机数字资源中心下载手机书。

预置型的优势在于,一旦阅读软件预装成功,而且用户养成了使用习惯,比通过WAP型浏览更加高效。这就好比网上聊天,通过电脑预装了即时通讯工具QQ或MSN后,聊天就更加方便快捷,用户体验优于通过论坛或聊天室聊天。劣势也在于对手机终端的硬件要求较高,普及率不易提高。

3.手机出版的发展

目前,手机出版的发展非常迅速。从国际上看,手机出版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发展期。2006年,日本手机图书出版额已达238亿日元(15.9亿人民币),据推测2007年将达到400亿日元(26.7亿人民币)。从国内看,2006年我国手机动漫市场规模达3166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4300%。另据新华社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过手机进行文学阅读的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并且近两年来手机文学读者年均增加80%左右。到2007年4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87亿户。这一庞大的用户群将使手机这一数字阅读终端群体数量不可避免地扩大。

并且,艾瑞咨询《2007-2008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报告》分析认为,数字出版物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个人付费、集体付费和广告等营收渠道存在一定的发展阻碍,手机出版物将成为近期数字出版行业的突破重点。

所以,手机出版势必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

四、手机出版面临的问题

虽然手机出版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但由于诸多制约因素,手机出版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商业模式也还不成熟,产业规模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大。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曾经指出,目前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观念、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数字版权、数字内容监管、标准化、阅读方式等问题以及技术壁垒,是制约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1.资费高

尽管中国移动不断下调相关费用,但相比日本来说,还是比较高。日本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包含上网包月费在内每月才需3000日元,极低的资费使得日本手机上网的人数超过了电脑上网的人数。而且,手机报纸的摘要可免费阅读,如欲全文阅读则只需每月加付200-300日元(由话费中扣除),仅相当于购买一张地铁票的钱。在我国,虽然很多用户有手机上网的需求,但上网费用之高阻碍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步伐。此外,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相关各方均期待3G时代的到来为其带来新的气象。

2.内容少

虽然我国手机出版目前既有单份传统媒体的品牌出版,也有内容出版商对内容资源的编辑整合,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没有传统媒体依托的内容服务商,但内容建设仍是摆在手机出版面前的一大课题。当然,这也有深层的原因。

在我国,手机出版是电信运营商和SP的积极推动,但WAP网站内容比较贫乏,手机原创文学刚刚起步不成气候,传统媒体对手机出版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分成比例低,传统出版业并不积极。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3:7,而日本手机出版发达,除了手机上网后可以访问到足够丰富的内容,有重大影响力的10余家报纸都很看重手机出版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SP的分成比例是7:3,内容提供商拿走了手机出版的绝大部分收益,电信运营商只得到9%,从而扶持了该产业的发展。

3.盗版易、监管难

我国对出版物实行的是审核制,但手机出版尤其是其中的原创文学出版是一种大众创作大众阅读的行为,5亿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出版者,如何在出版前对内容进行审核成为一大难题,手机出版中还可能出现侵犯知识版权的问题。由于侵权成本低、非常方便,而维权成本高、风险大,目前还没有良好的对策。

4.上网速度慢

手机上网速度慢,也影响了手机出版的发展。3G出现以前,我国的手机上网速度一般只有10~14kbps(千字节/每秒),甚至不如2000年前后我国推行ADSL时的普通互联网链接网速。3G在今年开始试运营后,手机上网速度将提高到100kbps(千字节/每秒)以上,一些基于手机的各类增值服务业务将出现井喷型增长。因此,各方面也都在期望3G时代的来临。

5.技术标准难统一

在数字出版领域,格式的不统一成为行业之痛。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做大做强。方正的CEB、超星的PDG、书生的SEP、Adobe的PDF、知网的CAJ等,各自都有一套格式,电子书业没有行业通用的标准和格式。标准不一致导致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软件,这也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这是数字出版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手机出版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手机出版的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表示,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标准会很难有大的跨越和发展,“通过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将推动手机出版的标准和管理。”因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全国新闻出版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手机出版标准的制定:第一,制定一套手机出版的标准体系。第二,使用手机出版的成像格式标准。第三,制定手机出版的监管标准。公务员之家

这些提议都是针对手机出版的监管难及内容少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还未有针对资费高、手机上网速度慢及技术标准统一方面等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因此,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六、结语

虽然,手机出版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依然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3G时代的到来为出版产业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相信3~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

[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王勤专栏博客

[4]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

[5]出版参考,2008,6(下旬刊).

手机出版范文篇7

2004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家手机报纸。在随后的2005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风生水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样式,手机报纸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就从手机报纸发展现状入手,试图对其前景进行分析,做出预测。

手机报纸手机广告3GI-Mode数字出版

2003年9月1日,《扬子晚报手机版》在江苏移动和联通两个平台同时正式开通。从这一天起,江苏省内开通GPRS功能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联通CDMA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订制和阅读扬子晚报当天的新闻了,新闻开始以报纸的方式登陆手机。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实现手机用户与报纸的互动。此后的一年中,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地报业集团纷纷试水手机报纸(见附表)。一时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

其实,手机报纸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以手机为媒介浏览的新闻一种传播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它有其自身独具的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形式及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

⒈短信:可通过短信触发点播或短信定制。这是比较早期的传播方式。

⒉彩信: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不过由于

目前彩信的容量有限,最多只能传送100KB的文件,所以彩信版“手机报纸”中有部分新闻是以新闻摘要或是缩编的形式出现的。

⒊WAP方式:用户既可以在WAP专设的“手机报刊”频道在线阅读,也可以通过WAPPUSH链接选择订阅。和彩信版相比,WAP版的“手机报纸”看起来不仅方便,而且自由度也很高。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纸大多采用的是彩信模式,WAP方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二).手机报纸的传播优势

现阶段,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迅速上涨,这将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相对于传统报纸,手机报纸在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立体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得益于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手机报纸还能实现受众与媒介之间的良性互动。

1.受众资源丰富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2005年,我国拥有3.93亿手机用户(含小灵通用户)。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6年全国将新增手机用户4800万户,手机用户总量有望达4.4亿户,手机普及率将达到33%。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这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据悉,杭州的手机报纸用户在运行半年时间内就突破了1万人,发展势头十分喜人。

2.信息传播方便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手机报纸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编辑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纸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3.传播功能全面

手机报纸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

4.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传统报纸由于受地域发行的限制,传播范围仅限于报纸发行地区。即便是全国发行大报也不能保证完全覆盖所有地区,何况地区性报纸,其受到的地域限制就更加明显。但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却遍布全球,我国现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这解决了传统报纸的地域限制问题,它能够将报纸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并且保证发行有效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运输的限制,报纸在发行上有滞后性。报纸相对于网络、广播、电视等及时媒体,它的时效性相对较弱。如果在发行上还延误,那报纸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了。而移动通讯的速度则可以避免这一点,甚至它可以比网络、电视的媒介更方便快捷。

5.互动极其广泛迅速

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很强,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即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报纸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编辑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及时迅速地得到新闻,而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报社方面,不仅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更可达到跟踪、线索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报等多方面的功能。手机报纸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二、现阶段手机报纸发展的瓶颈

虽然手机报纸相对于传统报纸有独具的优势,但现阶段手机报纸还受技术的不完善、内容缺乏创新、盈利模式不完善等原因的制约,手机报纸的发展还存在瓶颈。

(一).内容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手机报纸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报纸的翻版,没有原创内容。现阶段,手机报纸缺乏自主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手机报纸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报纸或者互联网,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内容同质化无疑将是手机报纸发展的死穴。受众在使用手机报纸时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和自主性,但求异、求新的需求心态最终会使人们厌倦不能带来新内容的手机报纸。产品内容的同质化以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将会降低手机报纸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消费日趋细化的今天,手机报纸作为一种新产品必须具有独特业务。

(二).总体受众资源丰富,有效受众相对较少

有效受众是指目前的手机报纸的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主要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资讯高度敏感的人群。目前,我国消费水平有限,而手机报纸价格相对较高。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10元到25元不等,一年定价在240元左右。相比于传统报纸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其次,目前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这也限制了手机报纸的发展。《杭州日报》手机报免费体验阶段有10万多订户,而到收费期只剩下1万订户。

另一方面,手机报纸有效受众也不稳定。相对于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手机报纸的有效受众掌握多种信息资源的机会和渠道要多。那么,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源的前提下,他们还会坚持长期选择手机报纸吗?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功能,会分流走这部分消费人群。能否将这些消费人群锁定的,也会影响到手机报纸的市场基础。

(三).技术不完善

目前,我国移动通讯还处在2G向3G的过渡阶段,许多技术还不完善,如下载速度过慢,连接不够稳定等。无论是中国移动的GPRS(以及目前在少数城市做试点的EDGE技术)还是中国联通力推的CDMA1X,在传送速度上都比互联网要慢。当用户在手机与互联网中进行选择时,这是用户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手机自身的设计也制约着手机报纸的发展。目前,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而目前,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一般SP(内容供应商)规定的文字在2200字以内。对于一般新闻稿件以2200~2500字的文字容量,一次要发送5~8条信息。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手机报纸重庆就曾遭冷遇。面市半年多,订制人数只有1000户左右。而一部分用户虽然订制了该业务,却不怎么看。主要原因是阅读不习惯。

(四).盈利模式单一

从目前手机报纸的实践看,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20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主要靠前两种。这部分收入还需在服务商和报社之间分配。这对于手机报纸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浙江手机报发展到100万用户,对移动来说单纯靠彩信数据量,一个月的收入尚不及其他业务一天的收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服务商和报社是否还有兴趣开发手机报纸?答案不得而知。

而对于手机广告来说,现阶段的发展也受诸多因素限制。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广告?广告的收发费用由谁承担?这些都将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媒介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不解决利润问题,手机报纸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三、手机报纸前景分析

虽然手机报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收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它作为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的顽强生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制度的完善,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手机报纸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一).3G为手机报纸发展提供技术可能

真正的手机报纸应该是建立在3G技术基础之上,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信息产业部表示,中国将在2008年奥运会以前提供3G的应用。据此预测,2006年将是发放3G牌照的最佳时机。专家预测,未来5年,3G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到2008年,3G多媒体手机的销量将达到3.8亿部。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纸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将得到解决。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报纸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凸显出来。3G时代,手机报纸将迎来飞跃发展的春天。

(二).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巨大,但手机报纸用户却相对较少。手机媒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市场前景广阔。日本I-Mode模式的成功是有利的证明。在日本,I-Mode用户占生产年龄人口的42%,占总人口的28%,占上网手机用户总数上午60%。从1999年2月开始,至2005年初,日本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8300万,其中有7500万以上的WAP用户。

I-Mode深受欢迎首先在于能够使用户以低廉的费用上网,并且达到56Kbps的速度。在日本报纸发行量饱和并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社纷纷通过I-Mode手机媒体传送新闻。日本手机用户可以菜单式地选择网络信息服务。例如,有的手机用户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日本经济新闻》,可以每月增交200日元的手机费;若还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朝日新闻》,可以每月再交纳200日元。这些收费由服务商与报社分成。

其次,I-Mode还可以用于商品促销、广告宣传,而且还可以用于市场调查与顾客管理,并且与其他媒体联动。日本手机媒体的崛起,不仅使得各种网站与之联盟,还促使传统媒体与之相结合,并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手机广告。近年来,日本手机广告年收入均超过100亿日元。

I-Mode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对我国移动通讯产业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特别是在市场运作、广告投放方面都有非常有益的帮助。相比之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资源,如果推广成功,手机报纸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国家产业支持

2003年4月,信息产业部重新调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所附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增值电信业务的分类不再基于网络,而是基于业务特征。新目录以许可证制度为电信业务市场准入管理确立了清晰的游戏规则,而且更体现出电信市场大门进一步向企业敞开的愿望。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包括手机报纸等信息服务业务的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新目录中对企业准入政策相对宽松,从而鼓励中小型企业参与竞争,促进发展。

从网络营运商的角度上看,目前手机用户的语音自费总量呈下降趋势,积极发展各类增值电信业务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手机报纸的发展而言,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就是要实现传统报

纸、网络运营商和用户的多赢局面。

在新闻出版总署今年制定的《新闻出版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到,手机短信、手机新闻、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已经在我国纷纷涌现,它将成为未来信息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网络时代,搜索为王”,互联网与无线通信信息技术的聚合体――中文信息无线互联网搜索技术,必将成为3G时代的无线核心技术,而且它也将完全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该技术已经由人性化智能文字信息搜索发展到了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搜索。必须制定振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手机报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机遇。

(四).电子出版是将来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4年的战略发展报告中指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新服务的支持。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广泛使用的GSM手机将很快被彩屏的GPRS手机所取代;而10年之内,GPRS手机将让位于更先进的UMTS手机。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将能寻找到新的市场机会――不但承担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而且将是新技术得以推广的主要动力。

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报业将有八大趋势,其中趋势之六是,未来三五年内,报纸出版单位将树立“数字报业”战略,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优势,占据新兴的内容产业的制高点。

手机报纸无疑是报纸数字化出版的一条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印刷出版,数字化出版具有高效、优质、节能、成本低等优势。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出版将是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手机报纸将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迎来新的浪潮。

手机出版范文篇8

笔者经常留意宁波市的几家书店,门前总是冷冷清清,平常只有几个小朋友围在书架前翻阅儿童读物,很少看到成年人购书。书店附近热闹的商场,麦当劳、时装店、手机店等,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几家位处商业中心的书店,由于经受不住高价的房租,被迫关闭歇业。这是我国各地众多书店现状的一个缩影。这不但是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其他印刷媒体也出现类似的情况。2012年11月,德国Statista统计公司研究表明,2012年上半年,全美的印刷出版公司广告收入总和还不如谷歌广告业务收入。十几年前,谷歌收入要远远低于印刷出版广告业务的收入,但自2006年后,印刷出版广告业务收入开始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相反,谷歌广告收入增长却一年比一年多。图书出版业由于受到互联网影响,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线零售商已成为最大的图书经销商之一。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业的总产值仅为将近800亿元,到了2013年总产值竟然达2540.35个亿,是原来的3倍多,5年间我国数字出版业平均增长率高达44%。2013年,手机出版产值579.6亿元,网络游戏产值高达718.4亿元,仅手机出版与网络游戏两大数字出版产业就高达近1300个亿。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数字版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研究表明,2013年,电子图书在北美地区占零售图书销量的比重高达6%,Simon&Schuster的出版商CarolynReidy认为3—5年,美国电子图书发行量将占整个行业销售量的1/4。传统图书出版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经营模式分析

数字出版使人们阅读习惯与接受信息方式发生了改变,数字阅读成为年轻人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方法,同时也为手机阅读与手机信息传播打下了重要基础。传统印刷出版业受到全球一体化文化语境的严重影响,促使图书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已出现以下几种成功的经营模式。

1.把厂商拓展为平台提供商。2010年,解放军日报集团和新华传媒联合易狄欧公司,共同成立了“亦墨”电子书阅读公司。新成立的“亦墨”电子书阅读公司把移动阅读器终端作为媒介点,再利用原三家公司各自的资源优势,整合成数字出版内容。三家公司各自分工,即新华传媒主要提供该公司新华书店的内容与渠道资源,易狄欧主要负责提供阅读终端产品,解放军日报集团主要提供报纸内容资源,以及为新公司品牌宣传提供帮助。新公司刚成立,全国就有大大小小出版社与之签订了合作协议。很多大型书城也加盟该公司,从而构建一个数字阅读、出版发行平台,对数字产品进行销售。

2.传统出版商转型升级为手机阅读服务商。随着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据2012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通过手机阅读的用户已高达4亿,比电脑上网用户足足多了800多万。目前,手机成为我国最大的网络阅读载体,通过手机阅读的用户超过6亿,随着手机阅读的多样化,手机阅读用户逐年攀升。

3.教材出版商转型为教学服务提供商。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纸质教材出版商的销售模式发生了转变,不但提供纸质教材,而且提供综合教学服务,以及配套的教学网站、电子教案和视频等数字出版物。这不但促进了教材发展,而且降低了成本,开拓了市场。

4.综合性出版单位转型为电子图书产品提供商。在数字出版转型中,传统出版单位不仅要做内容提供商,还要向服务商转型。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要属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该出版集团于2010年自主研发了“辞海电纸悦读器”,里面设置了《辞海》《中华文化通志》等10部古典书籍,从提供传统阅读服务向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转型。

三、传统图书出版转型升级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各地都在加大对数字出版的建设力度。倘若数字出版发展成熟,就一定会打破出版资源地区界限与载体形态界限,使我国出版业重新整合,通过激烈竞争,完全有可能出现整个数字出版业被几家实力强大的出版单位垄断的局面。为了不被淘汰出局,传统出版业在向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务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核心竞争力。

1.加强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图书出版行业最重要的资源,特别在传统图书出版业。数字技术人才是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没有人才,就谈不上转型;数字化编辑人才是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人才,他们不但要懂数字出版技术,而且要熟练掌握数字产品的生产规律,才能为读者、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与良好的服务;数字化管理人才是出版业向数字转型的保证,只有懂数字管理化的人才才能了解图书市场,制订企业规划、发展战略与目标等,并能实行科学生产,实施适时产品营销,做好售后服务,不断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发展。

2.加强出版技术核心竞争力。数字化出版是促进传统图书出版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就是加强传统图书出版转型的数字化出版发展。加强研究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或网络技术,比如开发某款图书出版新软件,设计某款图书阅读、浏览系统等,这些技术、系统对推动数字化出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谁先拥有这套技术谁就可能赢得市场先机。

3.调整优化出版产业结构,提高出版业层次。提升出版业整体水平,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业面临数字出版的严重冲击,虽然很多出版社没有完全放弃传统纸质出版,但也加入数字出版业中,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应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这是提高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举措。

4.加强品牌建设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无形的财富,图书出版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一定要做好品牌建设,把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1)目前很多出版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而罔顾社会责任。一些出版社依靠卖书号生存,只要作者交了钱就可出版,造成很多图书一出印刷厂就进造纸厂;还有些出版社则出版黄色作品或禁止作品来赚取利润,创造所谓的经济利润。(2)出版社要加强品牌方案制订。品牌方案制订内容通常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战略规划等,不同的出版社依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对最具核心力竞争的图书加强生产与推广。(3)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要实现合一。有一部分出版社出版了很多畅销书,或有名气的书籍,常常读者记得畅销书书名,却不知图书出版社名。这是图书出版社品牌建设的一大弊端。(4)多生产、出版精品图书与特色图书。经常出版特色图书与精品图书,以图书质量与特色为核心,这样就会得到读者的信任与认可,久而久之,出版精品图书或特色图书的出版社在消费者心中就形成了品牌。

手机出版范文篇9

2004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家手机报纸。在随后的2005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风生水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样式,手机报纸的出现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就从手机报纸发展现状入手,试图对其前景进行分析,做出预测。

手机报纸手机广告3GI-Mode数字出版

2003年9月1日,《扬子晚报手机版》在江苏移动和联通两个平台同时正式开通。从这一天起,江苏省内开通GPRS功能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联通CDMA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订制和阅读扬子晚报当天的新闻了,新闻开始以报纸的方式登陆手机。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实现手机用户与报纸的互动。此后的一年中,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地报业集团纷纷试水手机报纸(见附表)。一时间,手机报纸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

其实,手机报纸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以手机为媒介浏览的新闻一种传播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它有其自身独具的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形式及传播优势

(一).手机报纸实现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

⒈短信:可通过短信触发点播或短信定制。这是比较早期的传播方式。

⒉彩信:电信运营商将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用户可以离线观看;不过由于

目前彩信的容量有限,最多只能传送100KB的文件,所以彩信版“手机报纸”中有部分新闻是以新闻摘要或是缩编的形式出现的。

⒊WAP方式:用户既可以在WAP专设的“手机报刊”频道在线阅读,也可以通过WAPPUSH链接选择订阅。和彩信版相比,WAP版的“手机报纸”看起来不仅方便,而且自由度也很高。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纸大多采用的是彩信模式,WAP方式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手机终端支持,目前还未广泛使用。

(二).手机报纸的传播优势

现阶段,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迅速上涨,这将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相对于传统报纸,手机报纸在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立体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得益于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手机报纸还能实现受众与媒介之间的良性互动。

1.受众资源丰富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2005年,我国拥有3.93亿手机用户(含小灵通用户)。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6年全国将新增手机用户4800万户,手机用户总量有望达4.4亿户,手机普及率将达到33%。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这为手机报纸提供巨大的受众资源。据悉,杭州的手机报纸用户在运行半年时间内就突破了1万人,发展势头十分喜人。

2.信息传播方便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手机报纸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编辑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纸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3.传播功能全面

手机报纸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

4.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传统报纸由于受地域发行的限制,传播范围仅限于报纸发行地区。即便是全国发行大报也不能保证完全覆盖所有地区,何况地区性报纸,其受到的地域限制就更加明显。但现代化的移动通讯网络却遍布全球,我国现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这解决了传统报纸的地域限制问题,它能够将报纸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并且保证发行有效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运输的限制,报纸在发行上有滞后性。报纸相对于网络、广播、电视等及时媒体,它的时效性相对较弱。如果在发行上还延误,那报纸的时效性就大打折扣了。而移动通讯的速度则可以避免这一点,甚至它可以比网络、电视的媒介更方便快捷。

5.互动极其广泛迅速

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很强,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的有效、即时互动,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报纸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编辑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及时迅速地得到新闻,而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报社方面,不仅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更可达到跟踪、线索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报等多方面的功能。手机报纸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二、现阶段手机报纸发展的瓶颈

虽然手机报纸相对于传统报纸有独具的优势,但现阶段手机报纸还受技术的不完善、内容缺乏创新、盈利模式不完善等原因的制约,手机报纸的发展还存在瓶颈。

(一).内容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手机报纸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报纸的翻版,没有原创内容。现阶段,手机报纸缺乏自主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手机报纸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报纸或者互联网,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内容同质化无疑将是手机报纸发展的死穴。受众在使用手机报纸时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和自主性,但求异、求新的需求心态最终会使人们厌倦不能带来新内容的手机报纸。产品内容的同质化以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将会降低手机报纸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消费日趋细化的今天,手机报纸作为一种新产品必须具有独特业务。

(二).总体受众资源丰富,有效受众相对较少

有效受众是指目前的手机报纸的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主要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资讯高度敏感的人群。目前,我国消费水平有限,而手机报纸价格相对较高。彩信手机报的包月价在10元到25元不等,一年定价在240元左右。相比于传统报纸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其次,目前支持彩信和WAP浏览的手机在手机用户中并不普及,拥有彩信手机的用户只占20%左右。这也限制了手机报纸的发展。《杭州日报》手机报免费体验阶段有10万多订户,而到收费期只剩下1万订户。

另一方面,手机报纸有效受众也不稳定。相对于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手机报纸的有效受众掌握多种信息资源的机会和渠道要多。那么,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源的前提下,他们还会坚持长期选择手机报纸吗?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功能,会分流走这部分消费人群。能否将这些消费人群锁定的,也会影响到手机报纸的市场基础。

(三).技术不完善

目前,我国移动通讯还处在2G向3G的过渡阶段,许多技术还不完善,如下载速度过慢,连接不够稳定等。无论是中国移动的GPRS(以及目前在少数城市做试点的EDGE技术)还是中国联通力推的CDMA1X,在传送速度上都比互联网要慢。当用户在手机与互联网中进行选择时,这是用户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手机自身的设计也制约着手机报纸的发展。目前,能够收发多媒体短信的手机,一般一个屏幕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一个版面的报纸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张报纸,读者需要翻阅50页左右,阅读起来十分麻烦。而目前,中国移动彩信的理论容量为50K,文字加图片,一般SP(内容供应商)规定的文字在2200字以内。对于一般新闻稿件以2200~2500字的文字容量,一次要发送5~8条信息。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适应过程。手机报纸重庆就曾遭冷遇。面市半年多,订制人数只有1000户左右。而一部分用户虽然订制了该业务,却不怎么看。主要原因是阅读不习惯。

(四).盈利模式单一

从目前手机报纸的实践看,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如中国妇女报手机版用户,每月的包月费用为20元;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如重庆联通对其手机报用户制定的最低价为5元看40分钟(600K)。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

现阶段最主要的盈利主要靠前两种。这部分收入还需在服务商和报社之间分配。这对于手机报纸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浙江手机报发展到100万用户,对移动来说单纯靠彩信数据量,一个月的收入尚不及其他业务一天的收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服务商和报社是否还有兴趣开发手机报纸?答案不得而知。

而对于手机广告来说,现阶段的发展也受诸多因素限制。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广告?广告的收发费用由谁承担?这些都将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媒介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不解决利润问题,手机报纸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三、手机报纸前景分析

虽然手机报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收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它作为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的顽强生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制度的完善,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手机报纸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一).3G为手机报纸发展提供技术可能

真正的手机报纸应该是建立在3G技术基础之上,用户可以高速上网获取多媒体新闻信息,真正做到看新闻、听新闻。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信息产业部表示,中国将在2008年奥运会以前提供3G的应用。据此预测,2006年将是发放3G牌照的最佳时机。专家预测,未来5年,3G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到2008年,3G多媒体手机的销量将达到3.8亿部。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报纸流量、传输速度、多媒体等技术难题将得到解决。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报纸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凸显出来。3G时代,手机报纸将迎来飞跃发展的春天。

(二).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巨大,但手机报纸用户却相对较少。手机媒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市场前景广阔。日本I-Mode模式的成功是有利的证明。在日本,I-Mode用户占生产年龄人口的42%,占总人口的28%,占上网手机用户总数上午60%。从1999年2月开始,至2005年初,日本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8300万,其中有7500万以上的WAP用户。

I-Mode深受欢迎首先在于能够使用户以低廉的费用上网,并且达到56Kbps的速度。在日本报纸发行量饱和并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社纷纷通过I-Mode手机媒体传送新闻。日本手机用户可以菜单式地选择网络信息服务。例如,有的手机用户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日本经济新闻》,可以每月增交200日元的手机费;若还需要每天通过手机阅读《朝日新闻》,可以每月再交纳200日元。这些收费由服务商与报社分成。

其次,I-Mode还可以用于商品促销、广告宣传,而且还可以用于市场调查与顾客管理,并且与其他媒体联动。日本手机媒体的崛起,不仅使得各种网站与之联盟,还促使传统媒体与之相结合,并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手机广告。近年来,日本手机广告年收入均超过100亿日元。

I-Mode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对我国移动通讯产业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特别是在市场运作、广告投放方面都有非常有益的帮助。相比之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资源,如果推广成功,手机报纸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国家产业支持

2003年4月,信息产业部重新调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所附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增值电信业务的分类不再基于网络,而是基于业务特征。新目录以许可证制度为电信业务市场准入管理确立了清晰的游戏规则,而且更体现出电信市场大门进一步向企业敞开的愿望。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包括手机报纸等信息服务业务的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新目录中对企业准入政策相对宽松,从而鼓励中小型企业参与竞争,促进发展。

从网络营运商的角度上看,目前手机用户的语音自费总量呈下降趋势,积极发展各类增值电信业务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手机报纸的发展而言,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就是要实现传统报

纸、网络运营商和用户的多赢局面。

在新闻出版总署今年制定的《新闻出版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到,手机短信、手机新闻、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已经在我国纷纷涌现,它将成为未来信息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网络时代,搜索为王”,互联网与无线通信信息技术的聚合体――中文信息无线互联网搜索技术,必将成为3G时代的无线核心技术,而且它也将完全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该技术已经由人性化智能文字信息搜索发展到了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搜索。必须制定振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手机报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机遇。

(四).电子出版是将来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4年的战略发展报告中指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新服务的支持。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广泛使用的GSM手机将很快被彩屏的GPRS手机所取代;而10年之内,GPRS手机将让位于更先进的UMTS手机。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将能寻找到新的市场机会――不但承担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而且将是新技术得以推广的主要动力。

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报业将有八大趋势,其中趋势之六是,未来三五年内,报纸出版单位将树立“数字报业”战略,加快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发挥新闻和原创内容优势,占据新兴的内容产业的制高点。

手机报纸无疑是报纸数字化出版的一条重要途径。相对于传统印刷出版,数字化出版具有高效、优质、节能、成本低等优势。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出版将是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手机报纸将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迎来新的浪潮。

手机出版范文篇10

现在社会。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成为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四大类媒体。由于各种传播媒体的巨大差异性。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主体:

一、报刊业的行政管理主体报纸是指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等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以散页的形式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甜。在现在社会。报纸是传播新闻的主要载体。也称为静态的媒体形式。

对全国的报纸、期刊出版活动包括对报刊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新闻出版总署。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设有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成立于1987年,它的职责是:起草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经审定颁发后组织实施;制定关于新闻、出版管理的方针、政策;进行新闻检查;制定并组织实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对申请新建图书出版社、创办报纸和期刊进行审批;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图书、报纸、期刊市场,取缔非法出版活动;管理如数报刊的印刷和物资供应,管理图书发行;规划管理新闻、出版方面的对外交流、贸易和合作。

二、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主体广播和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导线向广大地区传播声音或者图像的现代化大众传播手段。对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既包括对播放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也包括对通过编制声音图像而构成的节目的制作、播放、交换的管理。还有对广播电视的频道资源和传输覆盖网的管理等。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原来是广播电影电视部。我国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对电台、电视台的管理,比起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属地原则对报刊实施管理是有很大不同的。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与报刊社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管理(新闻出版部门自己创办的报刊社除外),报刊社的上级领导单位是自己的主办、主管单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并不是直接介人报刊的新闻报道等业务活动,只是以事后检查的方式对报刊的方针、导向进行监督管理。报刊社的建设发展也完全是报刊社自己以及主办、主管单位的事情。而广电管理部门则对广电事业实施全面的领导。1998年3月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广电总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和国务院领导。主要负责广播电影电视的宣传、传播功能的管理和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广播电视媒体。

三、互联网的行政管理主体互联网,又称国际联网、因特网,指直接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有多种功能,其中的新闻传媒日益成为它的一项重要功能。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我国互联网发展极为迅速。1994年4月,中国成为第71个正式加入互联网的国家。1995年5月,中国邮电部宣布向国内社会各界开放互联网业务,提供所有互联网服务。我国从发展互联网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互联网法制建设。

互联网作为电信业,按照《电信条例》规定,它的主管部门是信息产业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则设有相应的电信管理机构。互联网站在从事那些专项的信息服务时,还应该同时接受其他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如从事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其登载新闻业务就要接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办公室的监督管理。同时,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对于互联网站也负有依法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手机正在成为“第五大传媒”现在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必需的通讯工具,它的普及速度及普及范围令人吃惊。手机作为一种能够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手段方式也成为现在生活的继网络之后的又一大媒体。手机短信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手机短信在运行实践中也逐渐担负起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

手机短信息是移动通讯服务商为手机用户提供的一种将全球通数字手机与中文寻呼机的功能合二为一的增值服务。手机用户通过短信服务商的中转,可以用手机接收或发送各种短信息。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就是:手机短信息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要信息负载者,以无线电波作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文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的一种现代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从近两年启动后,业务飞速扩展。据统计,我国移动通信行业2001年的短信运营收入已超过60亿元。相对其他媒介而言,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现代传播理想。可以说,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目前人们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

2006年6月大众报业集团正式推出手机报,手机报、手机电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成为2006年中国传媒发展的一大亮点。手机报纸采用多媒体短信技术,将纸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限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使用户无论在天南地北都可以通过手机阅渎到当天报纸的全部内容。所以手机媒体是涉及多种媒体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媒体形式。在法律上,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和管理手机短信的法律法规,在技术上,移动公司不能对所有的手机短信内容进行同时同步监控和过滤,不能做到必要时进行屏蔽;手机用户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人恶意钻短信法律和技术上的空子搞一些蛊惑人心、扰乱治安等不法的信息,这急需规范短信管理。笔者认为,就手机媒体的主要传播特点来说,它的主要行政管理机关应该是信息产业部。

但是随着传播途径的发展和手机媒体的成熟,我国可以分立出来一个单独的部门来管理手机媒体的发展。

五、其他由于传媒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上述各种分述中的行政机关并不是严格分工,只负责一种媒体,有时候也是存在一些交叉的情况。同时,除了上述行政机关,还有一些行政机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