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5:36:06

实验教育

实验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演示实验;控制变量法;分组实验;自制实验;

一、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新颖的实验器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氛围,潜移默化的引入新知识,那就为物理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我们不能用口述或课件的形式代替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出好几倍。如何才能做好演示实验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演示实验前,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或现象提出一些简单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验。例如:上《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看见过倒置的杯子也可以盛水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参与下面的实验教学。

(2)努力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见度,尽量照顾全体学生。具体做法:提高器材摆放高度;拿到学生跟前展示;运用投影放大等方法。要尽一切努力,让全体学生看清楚实验过程。不要让学生因看不清实验而产生厌学心理。

(3)师生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实验。教师单独做演示,学生处于旁观地位,缺乏参与意识。让学生操作,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加强教学效果。例如:讲天平的应用时,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操作,其它学生会争着为其纠正错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

(4)在讨论中做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对实验如何操作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向学生征求意见,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实验的参与者。例如:讲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先引导学生列举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再引导他们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不同的实验,排除不正确因素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提高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协作能力。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实验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防止学生把实验当作游戏来做。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利用学生身边的“瓶瓶罐罐”自制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因而新课程提倡用学生身边的器材做实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主编刘炳升教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瓶瓶罐罐做实验”的理念。但现实中,许多老师仍然摆脱不了对现成实验器材、实验方案的依赖。其实,许多现成配套器材、实验方案使用起来,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就需要我们大胆的对实验器材、方案进行改进。

四、定期地开放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环境。

实验教育范文篇2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公平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课堂教学公平性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课堂教学要体现教育民主,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位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2.课堂教学公平性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多元的能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而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又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因此,学生的智力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3.课堂教学公平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最大发展。

二、实验教学的特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劳动人士和专业人才。因此做好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实验方式的探究性。新课程倡导实验教学应该以探究式为主,教师不再把实验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周密地全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由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展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实验对象的主体性。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动手观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使学生时终处于实验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3.实验过程的协作性。新课标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差异,所以教师在分组时应该合理搭配,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

三、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

新课标要求每位学生都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和学习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我以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实验分组的公平。实验分组要做到公平合理,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充许每个小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稍差的、表达能力强的和表达能力稍差的、男生和女生要均匀搭配,但小组与小组之间要做到大致相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

2.实验资源的公平。实验资源是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以及多媒体硬件设施等,每个小组都应该享有相同实验资源,这样才能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才能保教师评价的公平性。

实验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开放实验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以及实验教学理论的应用,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不得不继续革新优化。

一、关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1.开放实验教学的内在含义

所谓开放实验教学,即就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它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实验教学,并在实验的时间、空间、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开放,在开放试验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的内容,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实验的方案。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实验教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

“动态灵活”是开放实验教学的显著特征。

3.管理过程

开放实验教学的差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灵活性。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实行自主安排实验内容,试验时间,确定试验方法和试验次数。也就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的限制少了,甚至是不加限制。开放实验教学的过程与理论教学不必同步,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提高学生自主创作能力。所以,开放实验教学是一种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

4.教学内容独特性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灵活多变。其教学内容与学科、社会等外部环境紧密联系,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实验项目。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一直与时俱进,大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的生活。既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也在关注社会的同时,服务于社会。

5.学生个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依附于理论教学,一成不变,学生学习相对较为被动化。开放实验教学则与之相反,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实施不同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采取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同时,让学生切实得到实验收获,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二、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实验障碍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教学中都过分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训。造成在实验室开放初期,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大部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缺乏实习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团队意识较差。

2.实验教学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开放是有指定的时间和次数,只是在教学时间对学生开放,下课就不允许学生进入实验室。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实验教学带来了阻碍,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开放。

3.实验室的教学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根据学时和学习计划进行的,能够让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程达到同步。然而开放实验教学,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验时间进行教学,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验相冲突,不能够达到同时进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和客观。处理好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实验指导之间的矛盾,是开放实验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4.实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院系层面,对于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教学和相关的实验教学部门,都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但在开放实验教学中,却表现出了很多不和谐。这是由于开放实验室工作时,工作的分工不明确,职责安排不清楚,缺乏明确的负责部分而造成的。

5.费用运转的问题

对于实验室的开放,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实验费用。例如设备维修护理费、实验器材消耗费、教师的课时费、以及实验管理人员课时费等。这些费用相当高,而且使用效率低。对于开放实验室,由于其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化,导致对于开放实验的投入经费难以统计。大部分学校又没专项的经费投入开放实验室,造成开放实验室资金不足,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开放实验教学问题的策略

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实验教学。开放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中的“教”与“学”进行了很好的协调。使实验管理人员和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加实验教学的责任心。但是,通过笔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的研究发现,对于当前的开放实验教学存有很多的问题,例如,对于学校关于教学实验烤房的理论性的研究很少,生搬硬套,实验室的管理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实验的矛盾,实验室经费危机等。为了现代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能够更为有效全面的开展,从而避免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实践的盲目导向,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综合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加强系统性安排,开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把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分析其组成和功能,构建其模型。通过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主要分析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整系统结构,优化系统目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各个要素、环节都围绕学生展开。重视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根据其需求,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教育技术开放实验教学中,要求鼓励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扩宽开放实验室所涉及到的各个层面,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开放实验室当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2.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

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学校可以通过利用多种方式来增加经费,通过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给实验室的顺利开放提供保障。例如,可以通过在学校内部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由勤工俭学的学生来担任。如此不仅解决了因为开放实验室而导致实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还锻炼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使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减少了人员经费的支出。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现有实验室的器材以及相应的调剂材料进行有效地整合统计,统一化管理,做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与利用。对于专业课的实验室教学,可以采取联合建立试验班级。共用实验教室,优化配置,节省资源。四、结语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室的管理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实验的矛盾,实验室经费危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开放实验教学质量。笔者提出,首先应该加强系统性安排,开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其次,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开放实验教学的研究探讨之中,不断提高我国实验教学水平,使开放实验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作者:李仕友 涛涛 刘海燕 单位: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军.也谈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3).

[2]宋国利,盖功琪,苏冬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2).

实验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实验教学;演播室教学;人才培养

目前的演播室教学被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多个专业领域,艺术学门类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文学门类下的广播电视学涵盖的多个专业都有演播室相关课程的开设,其中,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像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新兴专业,更是把围绕着演播室教学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与实践实训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对于演播室教育的研究也相应地在技术配置、电化教学、行业衔接等领域内展开。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下设400平米高清演播厅、60平米虚拟演播室等多个演播系统,可以充分满足传媒艺术实验教学的目的,并培养出大量具有市场适应性的专业型人才,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播室教学改革方法。

一、演播室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实验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①对于演播室的实验教学研究目前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侧重于技术分析、行业衔接、培养模式等不同角度。(一)通过全面利用演播室来保障教学进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比如《关于演播室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演播室教学应用研究》等文章侧重于从教育技术研究角度来讨论高校演播室的教学应用,认为演播室在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充分发挥演播室的教育功能,提高演播室的使用效率,是演播室教学优化的根本办法。(二)以业界实践革新来指导演播室教学中技术指标的升级换代。比如《虚拟演播室系统在传统教学演播室中的应用》《高校教学型全景演播厅高清视频系统设计与选型的思考》等文章指出高校的设备配置应尽快与行业技术接轨,通过硬盘录像机、高清及4K摄像机、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运用,与当前的影视行业进行素材交互。(三)探讨不同专业在演播室教学中的培养方式或实训模式。比如《谈演播室实训性主持教学模式中主持人如何调整镜前状态》《综合实践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演播室照明实验为例》分别以播音主持专业和灯光照明专业为例,详细讲解了在开展演播室教学时的课程设置与资源配备。如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群以降低实验难度,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替代性教学策略的渐进性设计。这些研究提供了教学思维展开的不同路径,无论是技术领先,还是教学资源的开发,抑或是不同专业的演播室实训方法,都可以视之为一种综合的教学参照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演播室作为传媒艺术的集中呈现领域,它所拥有的教学功能还未能被全部开发。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演播室教学不单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缺乏互动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等问题而拓展的教学手段,也不单是完成某个单一技能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演播室实验教学让学生有全面了解影视行业的机会,并且掌握传媒应用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二、演播室实验教学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演播室实验教学应该围绕传媒艺术所涉及的前沿领域,打造综合型应用人才。目前,以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像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为代表的传媒类本科专业所涵盖的实操课程包括:视频导播、舞台表演、灯光照明、音响伴奏等多个视听艺术方面的技能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基于资金、人才、历史等原因,很多实践教学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传统演播室教学功能单一。无论是艺术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的影视专业、传媒专业,几乎都配备有演播室的实践场所,但其教学内容却相对单一。经过调查,多数高校的演播室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三讯道训练、播音发声练习、录制精品课程等方面。没有真正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开发演播室所涉及到的视频拍摄、场面调度、舞台导演、造型艺术等技能训练。(二)师资力量缺乏所带来的行业断代。音频、视频领域内的技术更新很快,艺术匠心运用和行业审美风格也不断变换,演播室作为影视艺术的集中呈现空间,承载了技能培训和艺术想象等多重任务。而通常行业技能的维持需要有充分的从业经历保证,单纯靠讲座式、见习式的粗略指导无法保持稳定科学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此,相关师资力量的配备就显得严重缺乏。(三)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的教材、讲义。这方面,演播室教学显得严重滞后。一方面,它属于个性化较强的专业课程,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它属于不断更新的专业课程,新技术的引用强调衍生出新的艺术操作理念,旧教材讲义很快就会过时。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原则上要有针对性地寻找有效解决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1.从单一技能训练向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转变。传统演播室教学倾向于三讯道的切换训练。我们应充分利用综艺演播室的特长,重点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熟练地掌机调机能力、多视线关系组合的空间想象力,新闻/歌曲/小品多节目形式的策划能力、舞台调度与机位调度的协调配合能力、灯光效果立体造型设计能力、音乐音响现场效果的处理能力等。2.双师型师资配备及行业专家与年青教师共同授课。山东艺术学院依托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项目配备了双师型师资,实践老师具有多年的电视台从业经历,拥有行业资格证书,充分了解传媒业操作规范和生产流程。在讲授“电视节目分析与策划”“演播室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导播”等课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熟悉学生如何从初步接触到自由发挥艺术想象力的循序渐进过程。另外,实践中心还聘请多位行业专家,采用行业专家与年青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保证课堂操作中示范性与组织协调的有序进行。3.层级式的教学大纲与演播室实训结合。实验教学中采用了综合实践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细化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理解与应用知识,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从形式简单的新闻节目入手,层级推进歌舞节目、小品剧节目、大型游戏节目的内容策划。以多机位拍摄中的影像设计作为基本课堂技能问题做突破点,同时涉猎广电编专业在灯、服、道、效、化相关能力上的拓展。

三、演播室技术升级的原则与方法

基于通常情况下传媒教育的师资情况和教学场所现状,传媒实践中心的设备购买与升级面临着资金、标准、思维方式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制订了一整套演播室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多渠道筹资、技术指标选择及跨学科思维等方式,在完善400平米高清演播室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对摄像系统、导播系统、灯光系统、大屏系统、音响系统进行了升级。(一)多渠道筹集教学资金。目前,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是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负责实验室,能够鼓励各专业教师开设实验教学课,能够利用条件让年轻教师或新引进教师去实验室开课锻炼,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在专业教室和实验室之间自由转换,实现专业与实践的结合。”②但是,带来的问题是校方提供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演播室的设备采购。二级学院往往采用申请科研经费、与企业联办活动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教学资金。在科研经费申请上,单纯的艺术人文学科的经费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申请教育专项与科技类项目增加经费投入。目前支持实验室的经费有两大来源: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项目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总经费在200万左右。同时承办腾讯手游大赛、高校街舞大赛等非电视播出类赛事获得经费。(二)设备采购因地制宜。由于行业更新速度很快,演播室技术设备往往无法跟上技术前沿。以教学为主业的高校无论在资金投入上,还是设备维护使用上都无法像业界那样随时购买更新设备。这就需要传媒教育建立一套对标体系,既要确保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掌握,又要确保在资金人才的可控范围之内。比如,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在视频系统上,以相对低廉的专业级数字高清代替广播级摄像机,但配备了7路SDI及HDMI的讯道数量,可保证进行多角度的信号切换训练;在音频系统上,保留了原有的模拟调音台,增加了多路身上带及手持麦克,同样是为了保证舞台多人表演的需求;灯光系统则在原有珍珠2010数字调光台和钨丝面光灯及LED染色灯的基础上增加BEAM光束灯,提高舞台效果。(三)跨学科教育思维。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开设跨院系、跨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等举措,来克服学科专业壁垒森严、文理互通不够的弊端。传媒是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专业,因此,演播室实践教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学科的多样化与综合化。首先,要涵盖不同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将艺术的感性认识与技术的普遍规律相结合,才能实现全面了解演播室实验教学的目的。其次,要注重多元文化的互相影响,对传播学、社会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在节目策划中的话题选择、人物刻画等的深度与力度。再次,教师也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这样,无论是在具体指导学生操作设备,统一调度各工种互相配合上,还是在申请不同学科的研究项目、教改项目上,都有利于最终目的的实现。

四、三级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演播室实验教学体系可参照国内通行的“三层次”法,将“基础实验平台、专业拓展实验平台和综合创新实验平台”③相结合。在“以学生为本,培养传媒综合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理念指引下,三级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日渐成熟。尽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像与制作等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略有不同,但都可以在三级模块下熟练操作演播室设备,并且可以创意新颖、过程流畅地进行节目制作与舞台设计。(一)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演播室基本技能。第一模块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开设理论课程、通识课程、简单技能操作和演示等基础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为下一层次实验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这包括了EFP/ESP的主流制作方式、节目形态;演播室技能训练的应用前景;演播室三大系统录制系统、音频系统、灯光系统三者之间的关联。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教育思维训练,将技术应用、艺术创作、社会现实在形式/内容/渠道的层面上进行理解消化。(二)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分工种技能。第二模块涉及具体的分专业实验教学。比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侧重于节目流程与内容控制,影视摄像与制作专业侧重于视频拍摄与音频灯光系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侧重于在线包装、背景电子幕放像制作。目前,多数传媒类高校并未开设独立的录音艺术与灯光工程专业,而是在具体专业下设立相关课程,但传媒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要从事类似工种,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这些录音、灯光专业方向的实践就尤为重要。特别是传媒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尽快具备顶岗操作的能力,通过学分制、选修课等可以依据兴趣爱好挖掘有天赋有热情的学生。(三)综合创新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各专业技能配合。第三模块的实验教学要在多个专业之间配合展开,这一阶段的实验内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注重跨专业设计综合创新能力。该层次的实验教学应该与具体的大型活动对接,可联合毕业班级进行大型文艺晚会的毕业创作,对演播室多功能的实训效果进行考察。传媒类院校新年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作为常规的三类重大校内活动成为检验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窗口。在具体课程安排上,以实践小组的形式展开,明确岗位,分成导播、摄像、录音、灯光、背景制作、放像录制等十余个岗位,在具体大型活动的实战中检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实验教学的成果与创新点

实验教育范文篇5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传统是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育。1990年10月下旬,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现场会在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召开,1991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推行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县活动,这一现象才逐渐有所改观。2009年11月,教育部了《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可以说在中国基础教育实验教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我国的中小学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变得有章可循,为实验教学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四川是人口大省,地理因素和历史原因造成实验教学建设和发展极不平衡,成都平原地区标准化建设水平较高,实验教学效益发挥较好,盆周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未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学校较多,更谈不上开展好实验教学,横向与发达的沿海省、市更是差距明显。制约全省实验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整个社会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教学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教学模式单一,除学校统一开设的试验实践课程外,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实验实践操作;实验教学资源管理方式粗放,教学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深度不够;实验室建设采购的仪器设备质量较差。

二、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教学能实现更有效的学习。杜威指出“当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的真正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无效的”。目前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是理论教学,学生主要是以符号和语言为媒介,通过听觉、视觉通道接受新知识。抽象的理论教学令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知识难以被理解等情况。而实验教学可以对理论教育中抽象的知识点进行检验和印证,补充了理论教育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伴随着新现象的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充分利用手、耳、眼、脑,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调动思维去想象、思考、推测结论,实现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功能共同参与,从而让学习更加高效率。实验教学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人能够突破当前思维惯性、采取异于固有的方式及多种方案来解决问题,我们说他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生来就有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积累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期望通过训练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跳出惯性思维,主动去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创新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实验教学能促进新时期优秀人才品格形成。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要有强健的体魄、坚定的信念、深厚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善于团结合作和沟通协调。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实施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还需要集体通力合作才能得到期望的结果。这其中发生的一切情感力量都将不断促进学生积养成优秀人才所必备的品格。

三、建设新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育范文篇6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实验教育范文篇7

药学是化学的衍生学科,而化学也是药学的基础与灵魂。药学高等教育离不开基础的化学教育,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这五大化学为药学的后续教学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因此众多医药高校无一例外都将它们作为药学基础主干课程。可以说,化学贯穿着药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验教学,部分实验设计都直接来源于化学教育实验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研思维、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化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药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甚至因药学领域的特点而放大加剧,例如有机溶剂在药学实验中用量远大于普通化学实验,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重。近年来化学的概念朝着环境友好的方向不断的发展,而药学似乎没能紧跟上步伐,因为观念滞后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追随时代潮流的药学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2绿色化学

2.1绿色化学的定义。随着国家以及世界对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愈加重视,“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符合人类与环境友好共处的发展方向。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的化学,是指在化学品的设计、开发、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利用化学原理来减少或消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和产生。其中心思想是把化学和化工生产的现有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它与分析化学、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等学科都密不可分,身处当今国际化学研究的前沿[1]。绿色化学是对环境问题的重新审视,要求我们在获得新物质的过程中,不只是在化学反应末端控制废物的产生,而是要在化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产生废物,提高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充分利用每一个原子,使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治理由治标转变为治本[2]。2.2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美国的总统科技顾问P.T.Anastas博士和马萨诸塞大学的J.C.Waner教授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这些原则目前是获得世界公认的指导绿色化学发展的基本原则:(1)防止污染优于治理污染;(2)提高原子经济性;(3)尽量在化学合成中减少使用有毒原料和产生有毒物质;(4)设计安全的化学品;(5)使用无害无毒的助剂及溶剂;(6)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7)利用可再生资源来代替消耗性资源合成化学品;(8)尽量减少非必须的衍生步骤;(9)采用高选择性催化剂来代替化学计量助剂;(10)产物的易降解性;(11)发展分析方法,对污染物实施在线监测和控制;(12)减少易燃易爆物质的使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隐患[3]。

3绿色化学对药学实验教学的启示

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是不争的事实。但药学高等教育领域似乎视而不见、仍在按步就班的继续这种陋习,以及因观念滞后、改革不力而放任、加剧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做法,与现实中大家对治理这些污染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先污染、再治理”的落后思维一脉相承。虽然实验室所制造的单次污染量相对于工业污染来说不大,但是因为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可能会重复同样的实验,若不加以控制,不容忽视的累积效应堆积在排放区附近必定会造成一定的排放污染[4]。因此,减少药学实验污染的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药学实验教育改革也应顺应历史、与时俱进。本文将从绿色化学12原则中选取对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有积极实际意义且急迫、可行的五条,并举出具体实例加以论述。3.1防止污染优于治理污染。绿色化学摒弃了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化学思维,倡导从源头上防止污染,这是其与传统化学的最主要区别。从这个意义出发,在实验教育之前,应该在理论课上向学生传达绿色化学精神,培养环保的理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优化教学项目,慎重选择实验内容,遵循环境友好、低能耗、经济性等原则,重新设计污染更小、更环保的教学实验。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除了不合理的实验设计带来的污染外,有些污染往往来自人为的不恰当操作[5]。通常而言,学生对于实验室的基本规定并不熟悉,对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十分草率。例如,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等行为比比皆是,从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可谓是无妄之灾。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通过提前教育得到改善的。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应督促学生预习,最好让学生手写纸面材料,以便学生能够熟悉实验流程,再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将绿色化学的概念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效率,还能减少试剂损失。此外,要引导正确的三废处理方式。实验中制备的固体和液体产物可以用套用法,不能套用的固体进行统一回收;可以提纯再利用含有有机溶剂的液体,针对一些酸、碱度过高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废水进行统一处理;废气用吸收装置回收,并且要在实验台上安装排风装置,这样能对防止污染作出一些裨益[6]。3.2尽量在化学合成中减少使用有毒原料和产生有毒物质。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合成,在药学中的合成概念更加广泛,合成实验也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家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定为评定合成路线、生产过程及化合物是否为绿色的规范。因此,绿色有机化学实验在原料、合成方法和制备过程的选择以及产物的生成等方面都应该尽量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要坚持选择无公害的原料、反应条件,尽量控制生成环境友好型产物,并且减少甚至“零排放”副产物,即实现全过程绿色化[7]。实验时,要在保障基本操作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少用毒性和具有腐蚀性的原料的实验。3.3使用无害无毒的助剂及溶剂在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等课程中,使用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药物中的有机成分是其他所有实验的基础。有机溶剂用量大、回收困难等特点注定了污染的存在。水作为另一种常见溶剂,提取效率较低,但环保无污染,且经济节约,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在实验效率影响比较小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以水为溶剂提取,避免有毒有害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尤其是卤代烃类溶剂。除了更换溶剂之外,现代科学的发展还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随着化学实验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应积极将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提取等方法广泛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去。此类方法提取效率高,所需溶剂少,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化学发展新趋势[8]。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催化剂被广泛使用,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害、无腐蚀性的催化剂代替强腐蚀性的催化剂。例如在酯化反应中使用超强固体酸代替浓硫酸、在阳离子沉淀实验中使用硫代乙酰胺替代有毒的硫化氢。3.4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在必须开展的实验项目中,尽可能设计串联实验。传统化学实验是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配合展开的。每个实验基本都是孤立、单独展开的,实验完成后,产物不能进行合理利用的话就会成为废弃物,如果处理过程只是简单抛弃,则会极大地危害环境。而串联实验是指通过恰当地调整实验教学计划,打破学科和实验间的界限,将同一学科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化学实验组合在一起,将前面实验的产物变成后面的实验原料,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在检查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还提高了化合物的使用率,印证了绿色化学的观念。这增加了学科间的关联性,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整体观和创新思维都是有所裨益的。例如,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完成后可以用其产物去制备乙酰乙酸乙酯[9]。而且每一个实验的产物以及纯度与下一个实验的进行都紧密相关,这使学生要认真对待实验,实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10]。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形成节约的观念,在称量时操作不严谨,称量过后又忘记密封试剂,导致试剂浪费较多,这就需要在实验开始前说明,特别是在进行需要使用一些容易吸湿的药品的实验前老师要着重强调;量取有机试剂时,容易洒出较多试剂,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将大瓶试剂用小试剂瓶分装、小试剂瓶配置吸管以便于取用;在对照品和薄层展开剂的配制过程中,学生会配制过多造成浪费,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提前配好,或者学生合作配制展开剂;此外微型实验也是目前实验教学中节省能源的新思路,微型实验是指用微量的药品在微型的仪器中进行的实验方法与技术,通过少原料、少排放、少污染,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比如过去在试管中进行的化学现象验证实验改在点滴板上操作,使用试剂只需几滴,大大减少了试剂的用量,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11]。3.5尽量减少非必须的衍生步骤绿色化学的要求之一是。反应要具备“原子经济性”,也就是原料分子中到底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变成了产物。如果在反应中包含一些消除及降解等衍生步骤,则会由于生成与目标产物无关的分子,使得该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变低。反应中的衍生步骤越少,原子的利用率越高,目标产物的产率越高,副产物或废物的排放量就越低[12],也利于做到环境友好。实验室合成对溴苯胺常用的方法是用锡-盐酸还原法,其合成过程以苯胺为初始原料,通过形成乙酰苯胺、对溴乙酰苯胺等中间体的过程,保护了芳胺上的氨基,减小了芳胺发生衍生反应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对溴苯胺的产率,提高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4结语

实验教育范文篇8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物理实验已经成为国内各大高校全面开设的必修课,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却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物理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较少。通常整个实验过程基本是对实验讲义所述内容的重复,实验结果都在意料之中,缺少了进一步探究的过程。而且,不少学员认为实验内容过于空洞,与社会实用技术差距较大。因而,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缺乏独立思考和参与的过程,很难激发其自身的创新思维。

(二)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员的任务分配不均匀。教师依然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角”,而学员只是“配角”或者干脆就扮演起了“群众演员”的角色。在实验理论和动手操作上大部分乃至全部都由教师全权,学员不愿动脑思考或是动手操作,甚至不清楚实验目的及其相关的理论依据。

(三)现行的实验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大部分教师仅仅依靠学员的实验报告内容进行考核作为该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这样就无法避免一些学员为获取高分而不独立完成实验的现象,无法真实反映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由于部分高校教学经费不足,致使一些实验仪器过时陈旧。学员很难把握仪器的使用尺度,外界的环境因素也会对仪器的精确度造成很大影响。加之部分院校的师资力量水平有限,不免还会出现实验项目和实验手段老套单一的现象。

(五)实验室不完全面向师生开放,学校教学自我封闭。由于先进实验设备价格昂贵、易损坏,有些学校不愿开放这些实验室,只是作为装饰学校的饰品,只可远观不能近取;还有些学校自恃有一些优秀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肯与外界交流。

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师的教学压力,更加阻碍了学员自身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一)更新观念,注重实验教学。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学员可以及时掌握物理学中的新概念、新技术和前沿科技的发展动向,提升自身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的能力。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师、学员以及学校都必须更新其观念,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相互弥补。

1、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教师是学员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要调整教学目标,不断改变其教学角色、教学作用和教学方法。学生始终是中心体,教师应确立“为学而教”的教学思想,不应一味地甘做“雷锋”、“父母”角色。应当创设不同的实验教学情景,引导学员独立思考问题并完成物理实验,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帮助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创新教学能力,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并保持这些知识内容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以及实验内容的优化性。

2、引导学员调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学员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汲取者。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应当循循善诱,不妨让学员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些富有创造性、研究性的实验器材,培养其对实验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要引导其主动获取实验教学中所教授的理论知识,积极思考这些知识在实验中所起到的作用,不断激发其自我拓展延伸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改革课程体系,实现物理实验内容的现代化。在21世纪的知识体系中,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单一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优秀人才所必需的条件。因此,要有机地将其他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条件、有目的地增设一些与前沿科技密切相关的实验,如低温超导体、液晶技术、光纤技术、激光全息照相等。真正使学员做到与时俱进,成为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全新全能人才。

(三)优化实验器材,先进实验设备,全面面向学员开放实验室。基于实验器材老化、实验设备破旧落后、先进实验室封闭的现象,学校应该积极为师生配备一些新的、先进的、符合当今实验教学的实验仪器,全面开放实验室。教师和学员也要尽量避免损坏实验器材,真正做到规范使用、操作实验设备,爱护实验设备。

(四)派遣实验先进小组去往兄弟院校、企业单位、科研机构进行实验交流。通过与其他科研单位实验学习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及时更新知识信息,还可以加快学习先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高校应积极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在学习体会之余,也可以将各校富有特色、优秀的实验教学模式传授给他人学习与借鉴,这样有助于更多学员在毕业后能更好的发挥才能、服务社会。

(五)科学使用师资力量,完善实验考核方法。在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做到由同一教师进行讲授和指导。若条件限制时,一定要关注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彼此在教学上相辅相成,真正做到“理论服务实验,实验证明理论”。在实验考核方面,应把考核重点放在学员自主创新、动手操作以及思维拓展等方面,从实质根本上锻炼学员实际联系实验的能力,提高学员的科学素养。

实验教育范文篇9

(1)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只重考试分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有些教师黑板上画实验,学生本子上练实验。

(2)教改实验顾此失彼。由于一些教改实验项目具有普遍适用性,难以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如果简单照搬,势必造成忽视实验的倾向。

(3)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地方实验设施十分短缺,有的地方教师随意取消教材、大纲中要求的实验内容的现象仍然存在。

要解决上述问题,除采取行政手段外,迫切需要设计一条突出实验教学的课堂思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内容的确定受教材内容、学生基储教师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模式。但课堂教学思路的清晰、科学与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维的局限,开展实验探索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思维加工提供大量的素材,而且为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启发教学原则,我们设计了以突出实验教学为宗旨,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课堂教学思路,即:情境→问题→猜想→探索→结论→深化→运用→练习→作业。

其各个环节的说明如下:

1情境:是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展示实物、模型、挂图、漫画或进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来创设物理情境。如《浮力的利用》一节,可先安排“空心牙膏片在水中的浮沉”的学生小实验,起到激发求知欲和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2问题:从物理情境中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悱愤状态。如在《什么是力》一节,在列举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可问学生:“我们平常接触了不少力的现象,谁能给力下个定义?”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3猜想: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猜想可能的结论。如讲《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有关,也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本环节可激发学生热情,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4探索:在猜想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演示或随堂实验。如讲《蒸发》一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

(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那个干得快?

(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孝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虽然教材中未出现该实验,但它不仅使学生懂得影响蒸发快慢的知识,而且渗透了物理研究的方法。

5结论: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可先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结论,再通过看书对比,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

6深化: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或默读黑体字所表述的结论,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抓住核心,再进行反例辩论,逆变分析。

实验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1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停滞不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加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与演练。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改革做了初步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2开展小班实验教学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较多,一个班级有四十到五十人,实验室的仪器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验要求。以至于不能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完做会每一个实验。即使实验课上,每个学生都能有仪器去做实验,但是由于学生做实验人数较多,一个老师不可能指导到每一个学生,也不可能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这就导致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做实验,蒙混过关,到最后,学完这门课,什么也不会。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班实验教学。每次实验人数最多十人,老师既能让每个人都做实验,又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情况,使学生及时更正在实验中的不足,达到要求的实验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3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步进行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课堂所学知识无法理解,做实验时也是照搬书本,做完实验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过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净,实验效果不明显。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将理论教学搬到了实验室,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验室上理论课,边讲课,边做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再将实验和理论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4将实验内容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实验教材内容复杂繁多,大多数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实验内容滞后,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和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脱节,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觉得学不学都一样,只是为了那一张文凭。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主观能动性不强,就导致毕业之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不会,还抱怨学校没有教好。针对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第一,应该派年轻老师去企业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实验仪器。让老师和员工一样,员工做什么,老师就做什么。这样老师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见多识广,老师再把他在企业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也会更感兴趣。老师也会看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学校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效果显而易见。第二,针对企业的要求,我们应该去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适合企业的教材,这样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能上岗,减少了他们对工作的恐惧感。学生也会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去学习。第三,应适当减少理论验证型实验,加强基本功和理论基础的训练,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对于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以养成细心、谨慎、敏捷的实验作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适当增加创新型实验

创新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往往验证性实验较多,而创新型实验较少。因此,我们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尝试开设了创新设计实验,即在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好后,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同时指出方案中的不足和缺憾。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全面提升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哪部分的知识相对薄弱,使得老师掌握以后的教学重点。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技能,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创新能力与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6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资源和素材更丰富。尤其是MOOC的兴起,使得网络资源利用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传统的职业教学的方式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制约职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网络多媒体的发展进程中,资源选择多样,可以全方位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网络教学资料,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材料。网络辅助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和仿真实验的开展,辅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实习的认知,促进职业教学质量提升。实践中,我们把一些重要的实验、与企业项目合作的重要实践实习等重要内容环节录像,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供给学生课外学习,或作为老师课内的重要教学资源素材,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中等职业院校主要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实验实践教学显得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实验教学通过以上改革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娟 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