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5:57:45

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范文篇1

“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出自于社会心理学,后来由组织行为学家引入管理领域,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绩效,促使企业发挥最大的效应。对心理契约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0年,阿吉利斯(Argyris)第一次使用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认为在组织和员工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它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但他对并未这一概念进行具体和明确的界定。1962年,勒文森(Levinson)提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雇员之间隐含的各种相互期望的总和。他还指出:“有些期望在意识上清楚些,如工资;另一些期望,如长期的晋升,则比较模糊。”随后,施恩(Schein)把它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1973年,Kotter将心理契约界定为“存在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内隐契约,它将双方关系中一方希望付出的代价以及从另一方得到的回报具体化。”1997年,Herriot和Pemberton认为,心理契约是“组织与个人在相互关系之中,所感知到的彼此为对方提供的责任。这种知觉或来自于对正式协议的感知,或隐藏于各种期望之中。”

从心理契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心理契约大多是主观的、非正式的,具有隐蔽性和不公开性、双向性、动态发展性等特征。Baker指出,心理契约在员工愿望(如角色、社会、经济等)与其绩效表现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心理契约与高水平的知觉化组织支持、职业期望和情感承诺及低水平的离职意向有关。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离职意向和组织政策有显著影响,雇用双方心理契约的一致性越高,雇员对组织的满意感就越大。心理契约对雇员在受伤害期间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在对组织效果的预测上,心理契约较组织承诺有更高的解释力。由于良好的心理契约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和组织双方的工作效率,并保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信赖关系。所以,有许多学者不断地关注心理契约的概念、内容构成以及动态发展过程,心理契约已经成为指导企事业组织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心理契约研究已成为当前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将心理契约理论运用到高校实验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分析心理契约运用在高校实验教师管理中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2高校实验教师管理中运用心理契约的必要性

2.1实验教师工作特点使构建心理契约成为必然

实验教师工作有如下特点:第一,政策性。实验教师在教学管理、组织实施实验教学大纲、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是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相联系的,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是实验教师工作的原则,如教师调课、学生请假、教师无故缺课,以及其他违纪等情况,既要耐心说服,又要坚持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和协调。第二,技术性。实验室任何一项工作都带有技术性,从实验室总体布局规划到最后组织实施,从设备选购到安装调试,都要求很强的技术性,还有不少技术性的难度比较大。第三,服务性。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实践技术直接为教学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实验教师参与大量实验教学,同时从事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实验教师工作服务性很强,从开学初直至期末,紧紧围绕全面为实验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中心环节,负责处理具体事务,保证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第四,时效性。由于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时间性,决定了实验教师工作的时效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各项工作做好,实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要科学地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要争取及早处理完毕,以保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

通过以上对高校实验教师工作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实验教师的工作具有独立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实验教师所做的都是一般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无法用定量的指标去考核,工作很难量化,劳动成果难以衡量,这就使高校实验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更需要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因此,为了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保持学校长期的稳定和协调,必须注意保持和维护实验教师与学校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

2.2实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使构建心理契约成为必然

(1)高校管理理念的不确定性。高校实验教师管理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的不确定上。由于思想观念陈旧,高校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轻实验技术人员,认为实验队伍是教辅人员,处于教学从属地位,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科学性认识不足,部分人认为实验教学是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什么人都能干,该做什么,怎么做都由实验教学大纲安排,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并且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对实验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在实验教师人员的配备、学习和培训上,力度远远不够,实验教师无论在职称、升职、评奖、进修、待遇等方面,都比教师机会少,这严重挫伤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不主张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使实验教师的地位得不到尊重,利益得不到保证,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个性得不到全面发展。这些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都会严重伤害实验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损害实验教师对高校的忠诚度、满意度和归属感。

(2)高校管理评价的不确定性。由于实验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实验教师的工作很难量化,教学和管理难度无法衡量,工作成效不易体现出来。长期以来,人们对实验教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职称评审制度机械地靠量化标准,评审中论资排辈,年终考核走过场,还会受到人情因素的干扰。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实验教师工作负荷极大增加。实验教学从过去几百人猛增到2000-3000人的规模,工作责任重,心理压力大,而待遇偏低,造成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种管理的评价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确定的,忽视了心理契约的动态性特点,学校极少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实验教师的个性特点进行有创新的管理体制的改革。

3高校实验教师管理中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理念与策略

3.1重视实验教师的心理契约,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要求企业尊重员工,强调员工的主体性,这恰好是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所期望的。员工的人本需求是心理契约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构建高校实验教师心理契约的基础,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旨在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在高校中对实验教师实行人本管理,充分相信实验教师、尊重实验教师、使实验教师全面发展,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为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体,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地开发实验教师的能力与潜力,为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创造宽松的学校氛围,增加实验教师努力工作的热情和信念,使学校与实验教师之间建立的心理契约得以巩固。

3.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培训机制

心理契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是高校实验教师与学校之间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高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实体,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这些状况就有可能打破学校与实验教师之间所存在的心理契约平衡。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实验教师心理契约进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必须保持与实验教师的不断沟通,消除或削弱心理契约的负面影响。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讨、培训等各种形式不断了解实验教师的心理需求,了解他们在心理方面的变化。通过双向沟通,一方面高校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实验教师的期望和学校存在的问题,听取改善意见;另一方面,实验教师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期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双方的期望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商讨提出有效方案,可以使实验教师在受到尊重、增加自信心的同时,也使高校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在这个基础上,高校管理者能够根据双方的期望,及时地提供一些承诺方案。防止了心理契约的违背,避免了由于心理契约的破坏而造成心理契约管理效能的降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校对实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验教师如果不能适时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实验教师培训是加强实验教师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途径。高校可以为实验教师提供业务进修、学历进修等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如派出到兄弟院校重点实验室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学型仪器设备的维护,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为实验教师举办各种学位进修班等。高校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这种不定期方式到高一级学校进修培训,加强了实验教师的成就感、工作满意度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教育培训使得实验教师与学校双方都明确了各自的期望,有利于双方调整自己,最终达成心理契约的一致。

3.3规划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实验教师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管理是美国近十几年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组织生涯的发展是组织生涯管理和个人生涯计划活动相结合的结果。它把个人的生涯计划和组织的生涯管理相结合,通过组织内的生涯发展系统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高校需引进一些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安心实验室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实验室队伍。作为高校实验教师的个体来说,为了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一般都会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高校实验教师不会只是追求经济利益,从长远来说是追求一种良好的职业发展。而作为高校,为了提高实验教师工作的满意度,使实验教师与学校协调发展,就需要对实验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管理。一个优秀实验教师的职业生涯得不到发展,就会离开这个组织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组织,这在市场经济中体现更加明显。高校要为实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实验教师在职称评聘及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实验教师的工作和精神状态。因此,学校与实验教师间达成并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使得高校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能长期地发挥作用。作为实验教师则随学校的发展,自我生涯的发展目标也能得以体现和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加洲,凌文辁,方俐洛.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管理科学学报,2001(4)

2徐发秀,雷关华.心理契约构建与高校教师管理[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5)

实验教师范文篇2

1.对实验教师在津贴岗位级别、课时补贴、进修学习(培训培养)、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或倾斜对待。

(1)津贴岗位级别:主要针对专职实验教师。实行往上浮动0.5~1级。

(2)课时补贴:专职实验教师教授的纯实验课程(C类)课时系数定为1.5,新开设的实验课程在开设学期的课时系数为2。兼职教师所教授实验课程和课程性质为B类(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的课程系数以教授实验的实际课时乘以1.5的比例计算。

(3)进修学习:学校预算专项实验教师进修学习费用,用于对实验课程开设所需进修、学习、培训、资料购置、教材购置、实验数据收集、购买等。

(4)职称评定:同等情况下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优先考虑或者每年拿出一定的指标用于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也可类似教学型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依据不同地职称评定标准(如在课时、科研等方面地要求可适当调整,把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指导时间作为一个参数考核)。

(5)绩效考核: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因为在准备实验课程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较大,课程准备期较长,应制定相对应的绩效考核办法,在其进行实验课程准备阶段和授课阶段应考虑对课时和工作量的减免等。

2.建立实验教学资助基金,从事实验课程的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申请实验教学基金用于课程建设。

学校专项预算一笔实验教学基金,滚动投入和使用,严格使用范围,对从事实验教学地教师予以资助,重点解决一些课程因为数据收集、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指导等产生的小额劳务支出费用和杂费,使教师免除这些杂费的困扰。

3.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

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每年在校管课题中立项一些实验教学方面的课题,面向全校实验教师征集。并在其基础上形成更多的优秀教学成果奖。

4.培养实验教学名师

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并在实验教师中每年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师授予“实验教学优秀教师”称号或者在学校的名师建设中为实验教师保留1-2个名额,重点奖励实验教学队伍。

5.资助实验教师编写实验教材和指导书

鼓励教师根据课程建设需要编写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学校通过实验课程建设经费或者专设实验教材建设基金等办法对实验教材地编写和出版予以资助。资助额度根据教材的独创性、面向学科对象等具体情况决定,对学校重点建设的实验课程予以优先资助。

实验教师范文篇3

一、农村小学实验教师的现状分析

贵州省麻江县小学实验教师多为师范生出身,老教师多是由民办转正的,他们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年轻的部分教师通过函授和自考等方式取得的专科或本科文凭也都是文科的,不是专业的实验教师,他们都是边学边教。由于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实验教师在担任科学课的同时,还要上好语文和数学当中的一门学科,并把它作为考核的依据。虽然学校给实验教师相应的待遇作为补偿,但并不能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实验教学。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对麻江县“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评估验收报告中指出:“实验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和实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是麻江县实验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实验教学,熟悉和掌握实验的原理,不能将科学原理更好地拓展和深入。因此,即使政府给学校配置了部分实验器材,教师也还是不能熟练规范地操作,从而达不到实验目标。也有极个别教师能够利用自制教具生动地上好实验课,并在县举办的活动中获奖,但却没有将其普及,带动其他的实验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从对农村小学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不难发现,原本爱跑爱跳的农村野孩子到了课堂上却变得文静了,面对教师要求动手操作的实验茫然不知所措,不爱动手,甚至害怕动手。他们把书本的知识当做真理,认为“做实验”不如“背实验”,从而使教学又回到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鉴于农村小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让农村科学教师能得心应手地有效开展实验课的教学,加强农村小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小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麻江县共有9个乡镇,除了杏山小学和向阳小学2所县城小学外,其余小学都地处农村,教学师资落后。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小学实验教师的科学素养,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优秀的小学实验教师呢?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小学实验经费的投入。立足于当前的农村实际,政府部门要对当地农村实验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小学实验教学的资源设备上,给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政府部门可以高薪向社会招聘部分专业的小学实验教师,让他们来带动各乡镇的实验教学。自普及实验教学以来,政府部门一直都很重视小学的实验教学工作,不断给学校增添实验仪器设备,并加大了对各校实验室的建设,这将有效地促进农村实验教学的发展。

2.长期开展实验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实验教师的科学素养。自从课程改革以来,麻江县每年都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教师到省、州各地进行短期培训。这样的培训也可以延伸到实验教师,让少部分实验教师到省、州等地的高等院校深造学习,再将他们打造成全县的实验骨干教师。在骨干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制订长期的全员培训计划,对所有农村实验教师开展层层培训。培训可以以乡镇或中心学校为单位进行,让实验教师根据自己所上年级的教材,提前将每个实验都动手做一做,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科学原理。因为科学教材时常在变动,所以这样的培训必须是长期的、全员的培训。通过骨干带动全员参与培训的方式,实验教师就会在实验课上完成一个个得心应手的实验。

实验教师范文篇4

关键词:卓越教师;生物学;青年实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基础,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的前提,更是培养卓越中学教师最有力的师资保障[1]。作为培养“教师”的教师更应该专注教学,重视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保证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有序性、高效性和灵活性。高师院校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新时代高素质生物学中学卓越教师的培养质量。新时代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生物学实验部分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这要求中学生物学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动手能力强、探究能力高、实验指导能力全面的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是高师院校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从学院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实验流程生涩、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实验兴趣,参与不积极,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亟待加强高师院校生物学青年实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探索行之有效的生物学青年实验教师培养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卓师计划”的培养目标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创新实践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1.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系统、完善的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提升实验教师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前提条件。各门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的融合,直接影响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学院开设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细胞生物学实验等课程,不同实验课程间存在内容重复,故将各门实验课程内容贯通,理顺实验项目,改革创新实验课程体系。例如,多门生物学实验课都涉及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因此将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安排在最先开课的植物学实验中详细讲解,其他课程不再开设该实验内容,从而避免了实验内容的重复;生物化学实验中的“核酸类实验”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基本实验技术内容重复,根据学院实际教学情况,生物化学实验中略去“核酸类实验”,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开设。根据“卓师计划”的培养要求,整合现有实验课程资源,构建适合培养卓越教师综合实验能力的一套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期实验教学过程集全面性、实效性与整体性为一体,提升青年实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采用传统实验室课堂教学结合线上教学或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等教学手段,实现与课堂实验功能互补、虚实结合,打破课堂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便于学生预习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等,显著提升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1.2科研教学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教学内容

实现生物学科卓越教师培养的“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统一,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关键[2]。这就要求青年实验教师提炼自己科学研究的成功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验教学工作中,改革创新教育理论,同时以科学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确保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将教学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参考科研项目的设计思路与实验方法,探索实验教学,这对学生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深刻影响。学院鼓励青年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实验教学课堂,提倡结合自身科研项目开设探究式实验,减少开设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开设“酸乳、东北酸菜中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研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仅包含了实验教材中的“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革兰氏染色与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等实验项目,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研设计创新能力。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开设“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co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实验项目,涵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教材中的“PCR基因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质粒DNA的提取和转化及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和检测”等实验内容,很好地将各个独立实验贯穿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使教师的科研项目得以实施完成。这一“研教结合”模式在学院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提倡翻转课堂教学,构建高效实验课堂

高校生物实验课程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学院采用“小先生制”教学策略以锻炼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构建高效课堂。对“卓师班”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实验课,一般3~4人为一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小先生”。教师提前将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注意事项交待给“小先生”,“小先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做好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课上由“小先生”为组内同学讲解实验内容,教师全程掌控指导,为学生解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根据实验项目的科学原理、操作技术细节、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方案等内容进行充分的探讨学习。“小先生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利用实验课平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责任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知识讲解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学生物教师奠定基础,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构建了高效的实验课堂。

1.4梳理反思实验教学过程,凝练升华实践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反思是提升实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催化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熟练实验技能的卓越教师人才的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反思性实践作为教师核心素养[3],教师应通过各种阶段性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课程目标规定范围内选取学生感兴趣、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科学性与探究性结合紧密的实验内容。教师主要反思学生在实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以持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课前对实验内容的熟悉程度、实验过程的参与积极性、与他人交流探讨等,分析该实验流程的优势与缺陷,促使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梳理教学思路。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和学生评价反馈通报会,期末召开教学总结会议,以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学习成绩科学评价实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学院积极鼓励青年实验教师参加教学创新能力研修班,助力提升青年实验教师实践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承担实验教学的青年教师在研讨会上要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分享成功做法,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实验教学要针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反思,分析实验教学案例,真实反映实验教学的体会、困惑和感悟,以此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中,教师梳理反思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设计改用微量移液器定量添加替换实验教材中蘸取或是滴管滴加的操作方法,使各实验小组实验结果明显且趋于一致。实验教师通过借鉴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及实验教学反思,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验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生物学青年实验教师通过对每节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加以整理、凝练和改进,逐步升华教学理念。

1.5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有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生物学科实验技能竞赛,有利于师生协同进步。青年实验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充当学生学习合作者,同时积累经验并汇集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4]。在参赛的同时还可向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经验,汲取良好的实验探究方法,弥补现有条件下实验课的缺陷与不足。同时,青年实验教师在组织参赛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和思路,进而促进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创新。

2注重导师引领,塑造教育情怀

新进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会显著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进教师的培养和引领工作[5]。近几年学院将新引进的博士毕业生补充到实验教师队伍,承担卓越教师班的实验教学,但由于新教师缺少实验教学经验,甚至有时承担的教学内容与自己专业方向不对应,这就需要老教师对新入职青年实验教师进行目标导向和引领[6],帮助新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并激发他们的教学兴趣。老教师首先带领新教师听课和准备实验,再让新教师试课,进而指导新教师备课、传授教学方法和技能;同时新教师协助老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新老教师相互交流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其次,要大力弘扬教师教学责任感,培养青年教师教育情怀,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成长平台

3.1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教师教学具有积极导向作用,能够激发实验教师的潜能,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责任心,有效促进青年实验教师全身心投入实验教学工作,而不是单纯追求功利[7⁃8]。学院在充分肯定实验教师工作的同时,将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奖金联系起来。学院创建了由实验教师组成的专业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对获得竞赛奖项的实验教师在年终绩效考核中给予一定奖励,且在年度业绩考核和评职中按照获奖等级给予一定加分。还有部分实验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对培养创新型卓越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院鼓励实验教师申请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课题,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并对承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教师按照绩效奖励政策给予奖励。

3.2改革实验教师职称评聘机制

通过改革实验教师职称评聘机制,提升青年实验教师科研和实践教学能力[9]。目前学校已设立实验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政策,并根据校院实际情况设定实验技术人员转变成教师系列的改职政策,从而激发青年实验教师队伍发展动力,对稳定和促进青年实验教师队伍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3搭建多方位的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平台的有效应用是提升实验教师队伍水平,改善传统实验教学效果的迫切需求[10]。学校通过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加强仪器开放使用与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为青年实验教师科研及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与实验教学平台。同时,学院建有1个省级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并根据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微生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实验室,为青年实验教师搭建了全天候开放使用的教学科研平台。学校和学院科研与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为青年实验教师科研及实践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有利推动了青年实验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发展。

4结语

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示范引领中学高素质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更是高等师范院校有效实施卓越教师计划最重要的保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实验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的人才保障。加强青年生物学实验教师的培养,要给青年实验教师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引领培养青年实验教师的教育情怀,提供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以此促进高师院校生物学青年实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同时要求青年实验教师不断钻研学习专业知识,反思教学,以新时代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自身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专注创新实践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关于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1⁃3,98.

[2]王林发,伦明莉.地方师范院校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的困惑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9(6):79⁃82,100.

[3]尹坚勤,田燕,陈华.“反思实践者”: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特征解构与路径探讨[J].江苏高教,2019(12):49⁃53.

[4]曼弗雷德·雷茨.良师有效指导促进科学进步[J].生物学杂志,2020,37(6):1⁃6.

[5]李雪,陈春霞,彭进松.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3):71⁃72.

[6]张羽,李鸿儒,鲍艳,等.完善制度导向和目标激励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29⁃232,273.

[7]李正良,董凌燕.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本科教学激励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0(7):80⁃83.

[8]周海涛,胡万山.激发大学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内生动力[J].江苏高教,2020(4):16⁃21.

[9]徐圆圆,曹蓓,曹旭.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路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0):258⁃260,308.

实验教师范文篇5

1培训方案制定

1.1前期调研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本期培训的培训方案及课程,专家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全省近30个州县农村地区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农村中学没有设专职实验教师;50%农村中学不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出分组实验。由于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很混乱,化学教师自己准备实验来上课,实验教学变成“良心工程”,凭良心和责任心来对待化学实验教学,因此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说实验”和“画实验”;其次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到位,许多农村中学对化学实验,尤其是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重视不够,新课程的理念也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而且有一部分化学实验教师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及实验改进能力较弱,对教材中许多疑难实验没有办法做出应有的实验现象和效果,但不知道问题的出处,也不知道如何改进。调研信息还显示,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教师专业素质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此外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根据调研信息,我们确定了本次培训的目标: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参与式交流和实践训练)、远程学习与跟踪指导、在岗实践研修等方式,针对性地解决基层中学化学实验教师普遍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验教学问题;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为中心、以中学教材中疑难实验为载体,培养一批具有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能力、化学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改教学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云南省农村基层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素质。

1.2课程设置

根据培训目标我们设定了以下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模块一———教育理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模块二———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模块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块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中模块一,安排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化学实验改革新视野、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调试等几个专题讲座,通过专家讲解与学员互动的方式,让学员真正地体会新课程理念,并学会调试自己。模块二,结合我省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介绍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并且和学员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中学化学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等相关问题,同时开设了中学化学实验中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实操课。模块三,安排了一线教师为学员展示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实验设计与创新、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教学等专题,同时选择部分中学化学疑难实验、趣味实验、微型实验等让学员分组做实验,并安排学员到实验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学参观交流。模块四,安排了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专题,主要从课件制作,实验视频录制、剪切,动画制作与应用等方面来提高学员多媒体操作运用能力。

2培训实施过程

本次培训共分为两个阶段:短期集中培训和返岗研修。集中培训于九月中旬开始,为期半个月,由于很多学员已经很多年没有参加过培训了,从自身来说,他们还是很希望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所以培训期间学员学习热情很高,态度认真,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主题讲座,学员积极和专家探讨交流,总体来说,本次培训实施的十分顺利。

2.1理论培训

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介绍了: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教师职责;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实验设计与创新。并请一线教师和学员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例向学员展示实验改进成果,鼓励学员在工作中要多思考,争取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这些讲座加深了学员对新课改的认识,一线教师的实例更是给学员带来了心灵的冲击。

2.2实验探究培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研究和趣味实验开展。疑难实验部分我们选取了碳还原氧化铜、电解水、面粉爆炸等实验让学员分组探究,共同交流,选用自己改进的方法来实验,最后进行展示,访谈中发现这种参与式、现场实践培训方式深受学员喜欢,这个过程中学员通力合作,互相讨论,集合所有组员的智慧来研究实验,效果非常好。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选取了几个和中学教材紧密联系的趣味实验跟学员分享,例如,固体酒精制作、济公扇等,实验中很多学员深受启发,反思自己教学中似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掘化学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实地观摩

组织学员到昆明周边实验条件相对较好,实验室配置较完善的中学进行参观,观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并请这些中学的实验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这样的课程安排效果较好,有助于学员看到自己与优秀实验教师的差距,起到良好的反思效果。

2.4返岗研修

返岗研修为期五个月(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每五个学员分派一个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均为优秀一线教师或教研员,对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项目组要求学员按时完成各项返岗作业,通过邮件或者信件寄给指导教师,最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员返岗实践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学员返岗成绩。

2.5培训考核

学员成绩分为集中培训成绩和返岗成绩两部分,其中集中培训成绩主要由班主任依据学员集中学习阶段表现来评定,返岗研修阶段我们布置了以下内容,并根据学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1.提交一份有关教育的书籍研读报告;2.对本校实验室建设(或改进)的工作报告(需加盖学校公章);3.向指导教师提交一份能体现其问题解决成果的实验教学设计案例;4.提交一篇实验教学论文。

3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培训反思及建议

3.1参训学员遴选,严格把关

今年我省“国培计划”的第一个实验员培训班报道学员共37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知,只有13.5%为专职实验教师,8.1%为兼职理科实验教师,其他78.4%的教师均为初三化学教师,他们平均担任2-4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并兼职化学实验教师,访谈中他们坦言根本没时间管理实验室,自己顶多算个钥匙保管员,同事都是自己准备实验,实验的开出率也很低。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他们并不是很愿意参加实验教师培训,对培训课程也不是很感兴趣,这样难免影响培训效果。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原司长管培俊曾在“国培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严格把关,做好参训教师的遴选,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一个因素。”[7]“国培计划”培训的应该是能起到骨干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项目办应该严格把关,基层学校也应该严格依据推荐条件,严格审批,推荐优秀的,有培养潜质的,能成为“影子”的教师参加培训,这样才能使“国培”彰显最大的意义,不浪费国家的经费,同时这也是保证“国培”有效性的根本。

3.2培训课程设置,紧贴需求

虽然是实验员培训,但考虑到培训主体的特殊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了调整,访谈中学员反映其中基于新课程的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大家满意度较高,稍有欠缺的是关于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研究的专题没有编制培训讲义,这是在今后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学员反映应该开设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相关课程,以帮助他们今后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此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调查中学员反映主要是作为实验教师他们的待遇和职称得不到公平对待,鉴于此我们除了提建议之外,今后还应该增设一些教师心理自我调试课程。

实验教师范文篇6

一、充分认识实验教师及实验课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教师精心指导下的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实验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实验教学中要精心构思,巧设实验,引发兴趣。激发思维,拓宽知识,发展兴趣。精心设疑,诱发探究,激发兴趣。例如:在学习完昆虫的性激素作用后,先指导学生从玉米螟雌蛾体内提取了性引诱物涂在虑纸上,卷成纸卷,悬在水盆的水面上,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钻在玉米地中,为“爱”而牺牲,一会儿就有几百只雄蛾葬身水中,学生目睹这种生物防治的高效性,异然的兴奋与激动。当问他们苦不苦的时候,他们却回答:“一点儿也不苦,因为我很快乐,我有兴趣。”通过实验使学生觉得新奇,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信心

教师在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的同时。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距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一段下坡弯道公路自有公路三十余年来,每年都大大小小的车祸出现,重则翻车死伤多人,当地一位阴阳先生主张,大家捐钱在此“吓锁”用迷信方法来制止车祸。我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找驾驶员交谈了解,为何此处是车祸多发地段。2000年通过一个月学生的调查、实验、观察、分析,找出了此处多次车祸的照片、记录。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和30余幅惨不忍睹的车祸照片,列举了我校先后有2名学生,3名学生家长,社会上两名驾驶员在此丧生。多位乘客在此伤残的悲剧。送给了上级交通部门和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改建了公路,缓解了坡度,通过桥梁拉直了弯度,清除了两边障碍视线的树木。2001年到现在,此处未出现一次交通事故。参加观察、调查、分析的300名学生都明白了车祸的出现主要是环境和人为的两大因素,并非是“迷信”所说“找替身”、“要吓锁”。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实验中,让学生应用学过的实验原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例如:在学生了解潜望镜能供观察者置于安全隐蔽的位置去观察难以直接观察或危险的地区,而课本介绍的是最简单的潜望镜,实际的潜望镜的构造要复杂得多,除了上下两个反向镜外,还有对观察起放大作用的透镜望远系统,瞄准装置。同时给出一些必要的器材让学生设计,自己动手的制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参加社会实践并联系社会热点、科研、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设计简单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实习实验还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干,亲手操作的效果比老师讲一百遍都好。说不一定,我们今天不辞辛劳的实验能促使一批批科学家的成长和产生。

二、实验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实验教师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担任的。过去许多学校对实验教师都存在一定的偏见,一是在课堂上无法教学的教师去担任,二是学历不达标,找人充数。要当好实验教师仍然是有高尚的师德,有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风格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当好任课教师的助手。

1、要有较高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

实验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具备胜任中学实验教学工作能力,要基本吃透中学六年理、化、生各科教材的内容,熟悉掌握全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能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置,提供实验器材,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娴熟地掌握实验技能、技巧,能深层次地剖解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实验中有为学生当面排除各种突发故障和维修的能力。供学生顺利实验,并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创造条件。

2、懂各种实验的器材配备,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懂“配备”就是要熟悉现代化的装备设施,如熟悉实验实用房的标准,熟悉实验室所在设施标准,熟悉仪器的使用,熟悉实验教学计划、要求、并正确的开展实验。熟悉实验教师的编制标准,任职水平。努力做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1)制度管理。能制定实验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做好档案的完整性,以利备查,同时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人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也包括对教师本身的要求。能主动争取各方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密切配合,协助任课教师组织,管理学生,努力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进一步关心爱护学生,督促学生实事求是,科学地上好实验课。

(3)物的管理。首先包括实验室的房屋设备,环境布置。还有实验仪器的管理和帐本的管理。仪器管理上凡购买的仪器,首先要按教育部的九大类分门别类,规范造册,编目,定室、定柜、定位摆放。对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及危险品,贵重物品,要严格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并按规定程序控制使用,定期盘存,严格管理。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即或任何仪器使用完毕都要通过检查,要做好使用、消耗帐目的管理。借有据,收有条,损有帐。

3、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力争上游、为人师表。吃苦耐劳、热爱学生、紧跟形势,与时俱进。

三、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

实验课既是如此之重要,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是很难完成任务和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必须做到: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决不能把实验教师看成是实验室的钥匙保管员,开开门,搞搞卫生,管管器材,一定要像培训理论课教师一样来培训实验教师。做到“四个一样”。当任课教师“一样考核,一样培训,一样管理,一样提高。”

2、实验教师本人要刻苦学习

作为实验教师本人一定要要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当代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一定要努力学习,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虚心向任课教师学习,彼此沟通,相互支持,培养自己协调能力,把实验室的工作做好,让任课教师认为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2)积极钻研教材。弄清各册的实验要求,达到的目的。对有一定难度的实验,自己先作一次甚至几次,确保在学生面前万元一失。

(3)向兄弟学校学习,走出校门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开拓眼界,培养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一条自己创新的路子来。

(4)参加培训。自订一种或几种有关实验教学的刊物,刻苦自学,争取机会,到大专院校培训提高,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和实验准备的本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苦练基本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工作,苦练基本功。例如熟悉仪器,就要能快速而又准确无误地说出仪器的名称,用途,操作方法,及维修,保养技术和技巧。取想仪器快速准确,能用生动、形像、正确、简练的语言描绘每个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等,久面久之练就成绝活。教学实验许多设施设备从申购、进货、入帐、编号、有的要经过组装,药品要经过配制,还有的要外出采集,再经过培养等几十道手续才能进入实验使用,使用完后还要清洗,检查、晒干,上架等一大堆繁重的劳动和过硬的基本功方能保证正常运作。

实验教师范文篇7

各课题实验基地校、实验教师:

我校已在3月上旬完成向全国小语会申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子课题《课中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的工作,并拟订了实验的开题报告。为促进实验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探索课题研究的实践之路,提高实验的效率,规范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心小学决定于4月7日下午2:30在中心小学办公室召开实验教师座谈会。

为保证座谈会的实效性,确立了座谈会的两个专题:①课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几方面的内容?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②如果说“预习本”是“课前”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生用素材本,“采蜜本”是“课后”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生用素材本,那么“课中”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生用素材本应该是怎样的?(每位实验教师自主设计一种试用素材本,如果不能设计适合所有课文的格式,则可针对某篇课文设计一种格式。)课题组实验教师要围绕专题,大量收集材料,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尝试并及时反思,总结心得,写好发言提纲或发言稿(最好能打印10份),届时准时参加会议。

实验教师范文篇8

最近听了不少实验教材的课,很突出地暴露出老师教学中的两个困惑的问题。一是会认的字是否要分析字形;二是不提问题不分析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巩固识字的最佳途径是复现,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觉得不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学生就很难记住这些字,分析之后,学生的记忆情况要好一些。这话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燕:二十个解放军,排队到北京,一个人喊口号,一、二、三、四……是我小时侯认这个字时念的儿歌,至今还记得。有些很典型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编编儿歌,猜猜谜语,确实有助于学生记忆。但是这样的分析一定要在认识字音之后,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误解:什么和什么组合在一起就是什么字。因为汉字并不表音,分析字形只是在孩子认识后帮他进一步巩固。但是这样的分析一定不要过多,过泛,否则孩子会感到厌烦。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比如:《月亮的心愿》一课的“累”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有学生说是‘田’加“系”,老师纠正,下面不是“系”,是“系”少一撇,孩子大多不认识“系”字,老师这一番话不是把学生越说越糊涂了吗?学生听不懂,哪来的学习兴趣呢?还有“太”这么简单的字,很多孩子都会认了,还来分析,不是多此一举吗?一节课孩子们分析7、8个字形,少数孩子在发言,大多数孩子心不在焉。花费了很多时间,字形分析得很透彻,字音孩子不一定记住了,因为字形和字音是没有联系的。我们大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生僻的字,会写,但是字音总记不住。可见字形分析对识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崔峦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认记,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可见识字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认识,挪个地方还会认。没必要分析字形结构。那到底有什么好方法让孩子记住这么多的字呢?还是一条,多复现,让孩子多阅读。把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组成词语,句子,短文,让学生多读,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复现,既能帮助巩固识字,又有趣味,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好处。试试把分析字形的时间让孩子们读词语,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组词吧,你会发现识字的新天地的。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呢?还是以《月亮的心愿》这节课为例:(师)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珍珍很孝敬妈妈。(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生)她不去春游了。(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还有一些老师的问题: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不象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含着的感情。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的感受,多难为孩子啊。那个老师辩解说:但是学生说的出来。是的,有个别学生说的出来,大多数孩子呢。他们能把课文读通就不错了,过高的要求只会令他们望而却步。想想我们,如果一篇文章有十几个生字,内容比较深,能读一遍就有感受吗?何况小孩子呢?不要用那些无用的分析磨灭孩子爱读书的天性了。那个老师说:“那不提问,怎么读呢?”不提问就不知道怎么指导读书了,确实是一部分老师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的老师没有以前分析的老框框,但是怎么读,却很模糊,课文都是泛泛读读,这样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崔老师的这段话对我们实验教师应该很有启发。下面我想以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一读,读正确。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小熊维尼迷路了,它家就在北方。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熟悉的动画片中的主角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饶有兴致地自由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读课文,正音。这个环节的读书主要是读正确,字音读准,不掉字,不添字。二读,读通顺。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的:“课文中编辑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像指南针一样能辨别方向的好朋友呢?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最喜欢哪个好朋友就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三读,读懂。就是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情况,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看这位老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课文读顺了,现在能帮维尼找着回家的路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中午的太阳当空照,谁来找一找维尼的家在哪个方向?语言文字化作生动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老师现在就是维尼熊,谁告诉我怎么回家呀?”学生兴致勃勃,争着告诉维尼熊怎样根据太阳和树影找到北方。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四读,读出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这位老师是这样推波助澜,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的:“我们的维尼终于到家了,它给我们的太阳公公写了赞歌,我们来拍手唱一唱:太阳公公住半空,东西南北都精通,中午它就指南北,早晚靠它辨西东,要是迷路别害怕,看看太阳老公公。再读课文,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又有提升。读出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了。

实验教师范文篇9

关键词:动物医学;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动物实验就成为了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人类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的机制及其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治疗机制等,都是通过动物实验来阐明的,而且世界上生物医学研究论文的60%以上是采用实验动物来进行的。因此动物实验的发展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了衡量医学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均建由医学动物实验中心,为学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和实验场所。随着社会对医学类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合理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了摆在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即实验教师。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实验教师队伍,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受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考核和激励制度不合理等,均困扰了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实验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受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一直是高校实验室工作发展的重要阻碍。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经常被忽视,从招聘条件上来看,70%左右的高校对实验教师的学历要求为硕士甚至学士,从而导致了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不合理。从待遇上来看,实验教师待遇也明显低于主讲教师,在用工性质上大多数实验教师为人事或劳务派遣,这些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实验教师从教的积极性。随着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不断推行,各高校开始积极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尤其是实验室硬件条件、仪器设备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实验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二)管理体制不健全。为减少学校统筹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的灵活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我国高校基本实行了二级单位管理制度,但是作为二级单位的医学动物实验中心一般没有人事权,即在人员招聘、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仍然受学校统一管理。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教师隶属教辅岗位,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师培养政策和经费上,很难向实验教师倾斜,导致实验教师的培养缺少长期规划和制度保障,从而使得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停滞不前,难以适应日益多变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三)考核和激励制度不合理。实验教师的工作范围较广,除了繁琐的日常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及日常管理以外,还包括学校分配的科研辅助任务等事务性工作。这就导致了实验教师从事自我科研的时间较少,发表的学术论文、申报的科研课题数量不多,层次不高。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审体系中,仅注重了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忽视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及其他事务性工作。因此,不能合理、全面的考核实验教师的工作,也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难以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举措

(一)合理定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理论教学之间不存在主辅之分,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验教师队伍的定位上,要摈弃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将实验教师定位为融教学、管理、科研于一体的科研教学研究型人才,是与理论主讲教师并列的重要人才队伍,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应该享有同样的待遇。另外,在人才引进或岗位设置时,应明确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合理定编设岗,并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引进和聘用一些高层次人才。在编制上,打破实验教师非人事即劳务派遣固有规则,将在实验室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实验教师聘任到关键岗位,并给予事业编制等相应待遇。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中各个层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目的。(二)制定制度,促进师资水平提高。1.入职培训制度。为帮助新入职的实验教师尽快适应医药动物中心工作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①“以老带新”。对新引进的实验教师实行导师指导制,由经验丰富的实验室资深教师进行业务指导;新聘实验教师在受聘第一学期,均要求跟随实验导师进行教学听课观摩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以此丰富工作体验,提升工作理念。②对新引进的实验教师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导向教育。中心领导关心新引进实验教师的心态,通过谈话指导对其进行职业规划导向教育。另外,在实验中心内部定期进行集中性的业务培训,如举办专题讲座或业务研讨等形式,教师之间把一些优秀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经验进行互相交流,有助于新引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2.交流学习制度。医药动物中心应制订“实验教师培训管理规则”,有计划地开展实验教师的业务交流和培训并使其制度化,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和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研讨会,交流经验;创造条件,加强交流,有计划选派实验教师到对口的重点实验室或兄弟院校教学实验中心进行参观、短期学习和培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聘请实验室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讲学、传授经验,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有选择地参加校外的研讨班和学习班,促进实验教师自觉、主动地自我提高、开阔眼界。(三)科学考核,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医药动物中心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来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中心一直推行量化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分为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准备工作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量、科研工作量4个部分,每个部分设置不同权重,考核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业绩;同时,通过中心领导定性评价,解决一些量化考核以外的突发问题,如课程分配不均、工作任务侧重不同等带来的问题。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能较为真实、全面的反应实验教师的业绩和价值,并将此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挂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结语

实验教师队伍作为创建高水平医药动物中心不可或缺的人才保障,其建设需要学校、中心及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通过对实验教师的重新定位来提高实验教师的地位,在培养政策和经费分配上多做工作,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愿意成为实验教师。而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也必然会在中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庆功.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专职实验教师的培养——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2):22-24.

[2]李佳玮,刘志东,郝存江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50-152.

[3]张羽,李鸿儒,鲍艳等.完善制度导向和目标激励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1):231-232+273.

实验教师范文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能力;培训渠道;规章制度;实验课教学

质量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逻辑方法和实事求是科学品德的有效形式,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国内其他大学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各专业化学实验课占学生开设课程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足见实验课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对于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和能力之一。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应该从青年教师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做起,本文欲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教学研究与科学论证,破解实验教学中的难题,使教学改革深入实验教学领域,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能力的提高建言献策。

1提高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北理工珠海学院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各专业学院十分重视硬件投入,但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关心不多。(2)实验教学师资没有组建成专门的梯队,队伍不稳定。(3)学院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不够,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4)新入职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势必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由于实验教学质量不高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给学生就业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实验课教学能力,努力探寻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的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实验教学的质量,是高等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2提高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就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来推动整个教学过程,以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应用型”人才除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外,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化工这类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实验课教师,在理论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验课教学能力。多年来,北理工珠海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十分重视,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培训的相关措施和方法。我们的对这个领域的思考和主要对策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教师实验课教学能力的培养

依据教育学基本规律,学院领导和全体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和提高自觉性。只有各类人员对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工作高度重视,才能具有极大的工作热忱,转变成为巨大的学习动力,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2.2要树立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采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和培养模式。

2.3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健全规范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院的人力资源,我们组建了一个以教学副院长、教学督导专家和各系领导参与的特殊团队,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教学指导专家队伍,把指导工作重点放在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索方面。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师培训制度,例如:完善《青年教师提升学历管理办法》、《青年教师提升实验技能管理办法》、《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一整套严格完整培训体系的建立,使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然,制度的遵守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执行中是否触动核心利益,是否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如果制度在制订时就考虑到执行的便捷和实效,就一定会发挥巨大效力,使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因此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基本保证。

2.4利用学院自身资源和条件,开展对教师的培训

通过培训工作有效途径的探索,找寻最佳方案,切实开展教师培训研究和实践,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渠道如下:(1)继承和发扬导师制。以教学副院长、学院督导专家和各系领导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指导教师,落实导师责任制,对青年教师实施具体指导和培训。(2)发挥专题讲座、听课指导和教学观摩的作用。经常性的组织实验课教学的观摩教学活动、实验课教学基础知识讲座,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会。(3)严格对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同时为了检验培训考核成果,学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实验教学基本功大赛,让年轻教师通过实验课的讲授、实验技能的竞赛,提高任教能力、动手能力、实操技能技巧和实验教学水平。(4)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具体实施,让青年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断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同时和企业保持联系,鼓励青年教师抽出时间去实践岗位培训,学院要给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到企业锻炼的机会。(5)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学科大赛的赛前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实验指导能力。同时,青年教师通过参加科研项目、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等,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水平。

2.5加大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优化实验教师结构

加大实验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学院制定“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和“青年教师提升学历管理办法”等政策。以人为本,智谋提高实验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定实验教师的培训计划和进修计划;鼓励青年实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参加短期进修;支持骨干教师到国内、国外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以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优化实验教师的结构。

2.6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

通过与全国兄弟院校、特别是广东省相关院校的联系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共同探讨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结语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科特色决定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研究具有鲜明特色,以培训实践为主线的研究探索工作必将,引起教师的浓厚兴趣。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训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创新探索空间和应用前景。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只要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应对这一课题,不断深入地开展研究和实践,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就会落到实处。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对各类院校都具有积极意义,受益的是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作者:马文英 吴灵 詹世景 张静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彬,阎兵.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J].师资队伍建设,2014,5(300):203-204.

[2]李军卫.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J].科技教育,2009,12: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