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5:50:54

师道范文篇1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侮辱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性交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管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掌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侮辱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央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遇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

如果老师没能按照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怎么办?校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改变以前的一些不规范的言行,还需要一个过程。“礼仪规范虽然没有写进一些‘处罚’性的条款,但学校另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教育机制。对于那些违反教师道德标准的言行,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据了解,该校的一些学生已经表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后,将参照母校这一做法,在工作中推行教师礼仪规范。

来源:《成都商报》专家认为,西部高校首次出台教师礼仪规范,引发社会对师德师风的重新认识,是一个标志性的范本。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侮辱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性交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管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掌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侮辱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央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遇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师道范文篇2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然莫御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原创: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

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古烁今,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非常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可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道在勤。人们自古便视“勤”为人之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者而不勤者?

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师道范文篇3

论文关键字: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从职业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基础经济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赖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一经建立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反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从职业道德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思想在注册会计师从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注册会计师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对其职业道德有着较高的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基本准则》从五个方面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导向或约束,要求注册会计师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是去指导注册会计师怎样去进行职业活动的。会计法律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甚至会计法律的有效实施还要以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基础,会计法律如果离开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支持,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从精神方面调控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活动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条件。

3、从职业道德与社会风气的关系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形成。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运转过程的中介人和监督者,注册会计师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总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相关方的利益,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风尚。如果每一个注册会计师在从业活动中,都能正确行使自己的职业权利,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自觉遵守其职业道德,那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就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一种健康向上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形成。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1、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构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要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既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又包括形式上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必须以”独立、客观、公正”为原则,站在中立者的立场,对所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对于如何保持独立性,尤其是形式上的独立性,目前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影响形式上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是”混业现象”,即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揽客户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由于五大国际会计公司(现为四大)经常在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因此,对”混业现象”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同时承揽同一客户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必须加强必要的监管机制,有力的监管将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基本条件。

2、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独立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监督工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要有助于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注册会计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目前,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会计舞弊行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树立谨慎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审计理念、采取分析的方法,能否评估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管理层的舞弊风险.能否判断有无重大的关联交易,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和执业实践不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采取的措施

1、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可由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具体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和职业道德裁决指南组成。事务所也可制定适宜的职业道德指南以供内部考核使用。

2、应加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应增加职业道德内容,并加大分值。学校教育应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作为专门课程讲授。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应编写职业道德专门教材。各级协会应精选职业道德案例.树立典型,供同行学习。注册会计师应注意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3、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应坚持以主管部门监管为主,事务所内部监管为辅的方针。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设立职业道德监管专门机构,由协会工作人员和聘请的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专业人员组成.以保障监管部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事务所应建立职业道德自我纠错机制。安排审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定期(一般五年)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跟踪客户动态,必要时采取非常规措施。有步骤地调整客户。

5、应加大惩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和虚假审计报告的惩处力度,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使注册会计师的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从而对注册会计师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师道范文篇4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性交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治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把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碰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

假如老师没能按照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怎么办?校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改变以前的一些不规范的言行,还需要一个过程。“礼仪规范虽然没有写进一些‘处罚’性的条款,但学校另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教育机制。对于那些违反教师道德标准的言行,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据了解,该校的一些学生已经表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后,将参照母校这一做法,在工作中推行教师礼仪规范。

来源:《成都商报》专家认为,西部高校首次出台教师礼仪规范,引发社会对师德师风的重新熟悉,是一个标志性的范本。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重度冲击,让人们对“师道尊严”这一古老的命题一度失去了评判的“标杆”。当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师道尊严受到的伤害也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校园乱收费、体罚打骂学生、学术腐败等一些负面报道充斥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多也逐步得到社会关注。教师,这一肩负传承中华传统精神文明的职业群体,其职业操守、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宽容和关注。

关注校园大事件

礼仪规范

“多用褒义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老师上课之前,先给学生鞠躬致意……”这是川师大首次出台的“教师礼仪规范”的一部分内容,并已开始在学校施行。

让该校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部礼仪规范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许多人表示支持,还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校园网公示期间,有1700多名网友点击并发表了评论。”

记者了解到,这部礼仪规范,对老师的课堂礼仪、社交礼仪、与异性交往的礼仪等均作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教师礼仪规范·各方反应

赞同者:重树师风的及时雨

礼仪规范初稿成型后,川师大宣传部即在校园网进行了公示,征求师生意见。

网友“武器”认为,倡导教师礼仪非常及时和必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承礼仪文明的重任。川师大是一所培养人民教师的学校,出台这项教师礼仪,意义更重大。

网友“夏天”表示: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礼仪规范真是及时雨,应该大力推广。”

一位老师表示,礼仪规范不光涉及教学,还涉及教师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相当长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评价一度有下降的趋势,这部礼仪规范的社会意义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树师道尊严、重树教师形象的重大举措。”

建议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监管

也有一些网友对这部礼仪规范的初稿只表示谨慎赞同。他们的观点集中表现为:规范太过细化,不好操作治理。

网友“学生”评论说,教师礼仪规范的构想非常好,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作为川师大学子,我们都很赞成。建议学校组织老师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礼仪讲座。

网友“xhz10416”表示,设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内容过细,在操作上没有多大可执行度,应该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准则条例,就基本素养、基本行为方法进行规范,这样更便于理解把握。

还有一些网友就礼仪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网友“一位教师”倡议学校行政人员共同肩负起传播礼仪文明的责任,以保证该项计划的实现。

经统计,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礼仪规范,认为应该在校园里推广,有的人还认为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这种教师礼仪;仅有10%的网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赞同,而他们不赞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细化,不好操作和监管”等。

“对于这些意见,校方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意见在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礼仪规范·校方说法

为啥出台礼仪规范

这是一部比较“苛刻“的规范,对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规定。比如,介绍客人要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多用褒义词,慎用贬义词,活用中性词;多用激励语、劝慰语等软性语言,禁用有胁迫、欺侮倾向的硬性语言;不能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与女生谈话必须敞开办公室大门等等。据校方称,“对老师的言行规定得这么细,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原有师德标准太笼统

关于教师道德和形象规范,从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有很多规定,川师大制定这么一部礼仪规范,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川师大希望通过对教师礼仪的规范,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自我规范,做一名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教师。

川师大宣传部部长王启涛告诉记者:“以前的教师道德标准比较笼统和抽象,学校已经纳入‘师德承诺’的内容,也只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因此需要制定这样一个礼仪规范。”

经济发展冲击为师观念

宣传部老师汪洪亮告诉记者,如今教师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一些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影响了教师的社会评价;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也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导致人们对教师感到失望。,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认为,“教师的文明程度、礼仪规范和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质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川师大宣传部同时表示,规范虽然看起来“苛刻”,对老师有很多具体的行为约束,但并不表明老师们就存在这些行为上的问题。“比如要求教师不要戴着墨镜与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师以前就有过戴着墨镜与人握手的经历。”

礼仪之邦更应不落人后

王表示,学校的这一做法已经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得以推广。王启涛还给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个人经历:前不久,他到南京开会,碰到两个日本女教授,据她们讲,日本非常重视教师礼仪,规定异性师生不能有任何的身体接触,在办公室谈话也要敞开大门,否则将受到处罚。“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更应该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

据了解,学校已经把礼仪规范印制成红色小册子,人手一册发到了教师手中,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据称,下一步,学校还将建立师德档案。

教师礼仪规范·实践效果

上行下效

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据了解,9月1日开学后,该校为了监督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曾经对部分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教师们的师德意识正在发生着改变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老师们在新学期第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师德承诺。

“因为暗访的人不多,教师们是否都在上课之初给学生鞠躬致礼,结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经调查的几个班级情况来看,老师们都给学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向记者表示,在“鞠躬”这一行为细节上,老师们还比较“羞涩”。一姓黄的学生说,他的部分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行“鞠躬”礼,但这并不表明老师不尊重学生。

“给学生鞠躬,我还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以前从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一时改不过来。”多数老师说,但他们都非常赞同“鞠躬”这一做法。

怎样才算给学生鞠躬?学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像外国人那样,非得老师给学生行90度的鞠躬大礼,比如老师给学生低头问好,也是一种鞠躬。”王启涛告诉记者,学校主要倡导的还是一种以礼待人、尊重学生的教师风气。,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师道范文篇5

本文作者:张向荣工作单位: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高校师德建设事关全民道德的培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作为高校教师,其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它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教师代表着知识权威,是正义的化身,因此,他们的知识才能、个性倾向、生活态度,极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活实践中,注重道德修养,以德修身、以德立威,才能为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将来,他们踏上社会才能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我们通常用“桃李满天下”来赞颂教师的功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教师塑造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整个社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在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高校师德建设事关全民道德的培育。2.高校师德建设事关学校未来的发展。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什么是大师?所谓“大师”通常指的就是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由此看出大师是德才兼备者,正是这些大师们才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在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高校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扩大规模、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之外,更要在软件设施上下工夫,其中最核心的是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即专业技能要过硬,道德修养要高尚的教师队伍。拥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使学校在学术领域、专业领域和教学质量方面得到社会认可,所以高校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品牌高校至关重要,事关学校未来的发展。3.高校师德建设事关教师本人的素质和技能的进步。评价一个高校教师是否优秀不仅看他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综合考察教师的德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很好的概括了教师必备的素质———师德和师能。师能是教师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师德和师能密不可分。在师能普遍提高的今天,注重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毫无责任感,毫无爱心,又怎么会不断更新和积累自己的知识,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呢?所以,教师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对提高本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至关重要。

从总体上来说,高校师德现状还是比较理想的,作为高级知识分子,高校教师沿袭了中国多年以来所形成的师德传统,以至社会外界经常以各种美好的词汇去赞美老师,我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教师就是园丁,呵护祖国的花朵,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构筑心灵的高塔。长期以来,广大教师默默的耕耘和无私奉献,为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教师职业赢得了世人的崇敬和赞扬,人们给教师带上了光彩绚丽的“花环”,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尊重,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在新时期高校师德也有很多不容乐观的地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具体表现为:1.一些高校教师更多的关注物质利益,责任心不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空间,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高校处在思想文化碰撞的最前沿,影响更加深刻。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金钱物欲的上升、理想情操的失落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师德滑坡现象。部分教师越来越注重功利和实惠,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重视眼前的物质利益,阻碍了对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不能平衡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利益取舍,以至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有时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有些教师对收入状况不满足,进而不能安心自己的工作岗位,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工作,仅仅把本职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本末倒置,备课不够认真、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2.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部分教师由于对教师职业的角色认知还不够清晰,没有真正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感,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甚至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应有的理解与尊重,不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而是简单粗暴,态度生硬。个别教师师德严重失范,主要表现为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的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接手机;有的仪表不整,着装不严肃,上课吸烟,举止粗俗;有的接受学生或家长心意,考试任意送感情分;甚至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给学生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3.学术不端,严重影响教师职业的荣誉。学术科研是高校知识分子的生命线,但是只重视学术科研势必导致高校办学目标的偏离。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而相对忽视教学和育人的问题。由于科研工作直接与教师个人的职称晋升、工作业绩考核等紧密联系,导致许多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精力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尤其是高校教职工职称晋升的考核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学术考核,片面考察科研的数量,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名利的驱使下一味的和著作,造成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局面,从而影响科研质量和水平,造成教师短期功利化的行为,进而违背学术道德规范导致学术腐败。严重影响教师职业的荣誉。

1.率先垂范,寓德于教。首先,教师自身要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铭记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把握时代的新变化和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良好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教师要坚持科学求是、淡泊名利、严谨笃学、勤奋刻苦的精神,用自己严谨的学风、广博的知识、宽阔的科学视野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长、成才。2.爱岗敬业,终身学习。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使高校教师的劳动价值无法用数量、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因此,教师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而应该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阔胸怀,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境界,把幸福与快乐寄托于对教师职业的高度热爱和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付出的艰苦劳动创造之中。高校教师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意志坚定,淡泊名利: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要敢于挑重担,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面作出表率,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要对学生负责,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要认识教学的特点、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让全体学生健康发展。3.言传身教,以人为本。教师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要起表率作用。要注重个人修养,以“德”感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把言谈举止、仪态仪表与内在的教养、涵养和修养联系起来思考,意识到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教师自己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可能去影响学生。高尚的师德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高校师德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创新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

师道范文篇6

工具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理性对价值目标的现实体现,这种体现不是以自为价值为至上追求,而是把注意力投入到实现价值目标的途径选择和手段完善上。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将“合理性”理解为理性,并把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种。韦伯认为“:所谓工具理性指的是基于目的的合理性,是对实现目的所运用的手段的评估,预测由此产生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预定的目的。”基于这一工具,我们分析传统之师为何受尊?期间为何师之不尊?当今师尊为何另类?

(一)传统之师为何受尊中国古代敬奉“天地君亲师”,“师”为“五尊”之一,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社会道德的宣扬者,尤其是在教育场合“,师”对于“生”而言有着绝对的权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尊严之高。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如此高的地位呢?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曾说过“: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回答传统之师为何如此受尊(原因),以及高度师尊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客观后果(功能)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对“师尊”这一文化传统进行更深入的认识。那么,传统之师为何如此受尊呢?工具理性认为,某一事物是否受到尊重或珍惜,主要取决于其价值的大小,但价值的大小不是源于它本身,而是取决于它对另一事物的满足程度。据此“,师尊”来源于社会对教师价值的认可,而教师价值大小并不在于教师自己,而是取决于教师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因此,分析传统之师受尊的原因,同样需要在“师”与师所贡献之“道”的关系范畴中去把握。“道”是天地万物运动的规则,在中国这个天人合一的国度里,人道遵循天道,人事的发展遵循天道的规则,并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道”作为最高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对于社会秩序的形成与维持具有根本性意义,谁掌握道,就掌握治国之策。如果能够让民众普遍重道、尊道,并通过执行“礼”的方式贯彻道,则国家的安定也就有了依托,社会的秩序也就有了保障。孔子所谓“朝闻道,夕可去矣”足以体现了“道”在当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道”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必然具有极高的地位。这一地位在科举“有道即有仕”的捍卫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道”的传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道”的获取也是一道艰辛的旅途。正如韩愈所言“:斯吾所谓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这也就是说,周公以前,“道”的承担者是圣君贤相,他们通过制度安排和自己的圣人形象将道铺展在现实生活中。周公以后,道转化为一种知识与价值,儒者成为这一知识与价值的载体“,道”需要通过儒师的论说传述,才能得以绵延不绝。这使“师”成为“道”得以传承的保证,彰显了“师”在“道”的传承中的价值。纵观中国历史,重道必须尊师,尊师成为重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尊师,尊重“道”的传递者,国家才能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个人才能实现“学而优则仕”。同时,由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惑终需依赖于师才能完成,这就使师的存在与传承有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要。当然,中国长期封闭的农业经济也强化了“师因道而受尊”,在贫穷的农业社会,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受到文化教育,没有文化的百姓对文化心怀敬畏之情。加上有文化的人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使得普通民众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并坚信“师”是识字的有文化者,比不识字的无文化人有更多的智慧,如果某人在其教师的教导下考取功名,融入上流社会,将会对教师百般感恩,因而强化对教师的敬畏和崇敬,甚至迷信教师所传授的“道”,故“师尊”源于“道贵”。

(二)期间为何师之不尊“师”因“道”而尊。“师”之不尊,或因不重“道”,或因“师”不载“道”。当人们对教师所传承的“道”越来越多迷茫和不信任时,人们就会臆测或否定教师的权威,进而消减教师的受尊程度。根据工具理性,重道是目的,尊师是手段。期间,批判知识,否定知识的价值,那么,作为知识载体的教师不被尊重,也是在所难免。当然,不尊重教师,并不必然导致践踏教师。期间对教师践踏的另一原因是对“师道尊严”的误解,将“师道尊严”理解为教师的一种令人生畏的威严,在这种威严的威慑下,学生自然就是地位卑微、行为畏惧。由于这种理解“,师道尊严”成了批判教师的依据。在中载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3月署名焦育的《“师道尊严”必须彻底批判》一文说:“首先,搞‘师道尊严’的直接恶果是严重摧残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师生关系严重对立;其次,搞‘师道尊严’不利于教师改造世界观‘,师道尊严’本身是唯心史观即英雄史观在师生关系上的反映,它使教师唯我独尊,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对待党的领导,不能正确对待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严重阻碍教师进步,是教师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大敌之一。”此外,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5月署名哲兵的《向儒家“师道尊严”英勇冲杀的王充》一文说“:从孔丘开始‘,师道尊严’就成了一切没落腐朽势力在教育领域里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一个‘法宝’,维护‘师道尊严’和反对‘师道尊严’的斗争,关系着培养什么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是培养无头脑的,不分是非曲直,一味迷信盲从的反动阶级的驯服奴才呢?还是培养能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敢于反潮流的革命者呢?这是儒法两家倒退、保守和前进、革新的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在教育中的反映。”以上两则材料可以代表中对“师道尊严”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将“师道尊严”误解为教师权威至高无上,唯我独尊,自以为是,教师专门培养无头脑、不分曲直、一味迷信盲从的反动统治的驯服工具的,教师的权威严重摧残学生身体健康,使师生关系严重对立。可见,期间对“师”之不尊源于对“道”的践踏,同时也由于严重歪曲了“师道尊严”的原本意义,使得原本不受尊重的教师饱经凌辱。

(三)当今师之尊为何另类历史的车轮驶入当今的社会,新的社会必然赋予历史新的内含。当前的“师尊”不再是农业社会时期的名师大儒因“道”而受尊,更不是时期因“教师这群臭老九具有一种令人生畏的威严”而饱受践踏。师尊被诠释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尊敬和重视。那么,当前的教师具有获得社会尊重的资格吗?这个问题看似不正自明,因为教师对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理当应该受到尊重。然而,现实和理论假设之间存在张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逻辑,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是理性、自利的人,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自由竞争,通过法律保证公平,追求经济活动的高效率。在这样一个主要靠利益粘合的社会“,有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钱的多寡衡量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我国教师待遇相对偏低,社会对教师赋予重任,要求教师“这群马儿”跑,又不给“这群马儿”草,教师因此而缺乏受尊的底气和实力。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接受社会委托,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的“衣食父母”,学生与教师之间遵循互惠原则行事,在双方合作的活动和各种交易中,力争双方都获利,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互利性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教师作为“售道”服务者,其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并从中获取报酬,因而丧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尊严。由于教师的收入来源单一,工资的“含金量低”,与其它行业名目繁多的各类补贴相比,更有不及。因此,教师由此而产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不平衡心理,不再坚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自我麻痹,放弃了原有的清高,另辟蹊径弥补囊中羞涩,这就注定“师尊”在教师的神圣与清贫中走向另类。

二、专业化使教师走向尊严

基于工具理性,一种事物要想受到尊重或得到珍惜,必须具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想获得社会认可,拥有尊严,必须提高教师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以至于教师具有不可或缺性。教师的这种不可或缺性只有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专业化促使教师走向尊严。

(一)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驱动教师群体普遍受尊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网络技术使得传递知识的“智能教师”和“电子教师”不断登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教师必须走向“培养人”的专业化才具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担任教师职业,那教师职业肯定不被社会尊重,这是一条铁的规律。由于当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专业权威的边缘性模糊,使得教师职业地位不高,至多可称为“准专业”,教师职业的可替代性较强,这客观上决定了教师待遇偏低,限制教师被尊重的程度。众所周知,专业与一般职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专业工作在于服务社会,而非谋生手段,专业工作的报酬远高于一般职业。因此,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增加教师薪酬,让教师专于“谋事”而非疲于“谋生”,这是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的基本路径,也是教师人力资本价值的体现。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受尊程度,必须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师道范文篇7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道德素养

当今,我们正处在风起云涌,媒介不断变革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力量。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日新月异的媒介变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互联网+”一直是最近几年来大众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何谓“互联网+”?“互联网+”概念是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杨首次提出的,到了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集中推进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教育行业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在大学课堂上,电子信息教育正在逐渐替代以往的黑板板书。青年教师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是伴随着新媒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相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可谓是潜移默化,这个群体更容易接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成果,更能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信息与观念,青年教师更能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便利。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也面临着挑战,网络信息的包容性和碎片化让青年教师的传统观念不断转变,对自身的职业也会有重新的思考。如何面对新新媒介发展带来的挑战,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对教师最基本的从业要求。首先,教师要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古语常云,爱一行干一行,如果不是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想必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会有主动作为的心态,反而会把工作当成一件累赘,更不会有主动创新,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意识。要树立无私奉献,热爱学生的教书育人理念,要学习优秀教师和教师楷模的工作理念和教育精神,例如“校长爸爸”莫振高,山村教师支月英、最美教师张丽莉等,他们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都是高校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和典范。第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书育人的对象就是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不仅是教师人品和职业素养的展现,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结果。老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日常教学的负责,平时生活的爱护,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衡量一个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成长成才蕴含着老师辛苦的汗水,也会成为老师一生的骄傲和自豪。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大学生多为青少年,他们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会自然的模仿别人,教师作为学生最亲密的人之一,也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如果教师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榜样,那失去学生尊重的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学习不好的行为。教师只有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才能令学生所信服,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得到学生的敬重,从而更好的开展教书育人的教学活动。

二、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

高校青年教师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就导致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独立的思考,比如备课时会更多的参考网上资料而忽略了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思考动力。在教学设计以及教案课件中广泛利用网络资料,摘抄别人的劳动成果,过度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会导致自己的课程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虽然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提升了课堂的智慧性和学习效率,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教师出现教学惰性,导致对备课、教课的疏忽意识,这是青年教师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要求。比如,2020年年初举国上下都在抗击肺炎疫情,学校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视频软件,例如“钉钉”、腾讯会议、zoom等,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从道德修养的层面出发,要时刻牢记对学生负责的理念,不能图一时方便,用语音聊天等形式开展线上授课,要更加重视作为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互联网+”时代呈现出信息多样化、信息碎片化、信息多样性的特点,这对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道理伦理、理想信念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高校教师在网上冲浪的同时会看到丰富多样的内容,网络内容中不同的价值观相互交锋并渗透,使得高校教师的观念受到一定影响,部分教师分辨能力低,易受到不良言论和有心人的利用,从而产生消极的抵抗心理,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育人,他的一言一行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高校教师如果不能规范自己的言行,将会酿成很严重的后果,更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为祖国贡献青春的人才。

三、高校青年教师提升道德素养的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一)建立良好的提高道德素养的氛围。环境对人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就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校营造知识至上,创新光荣、品德为重的环境,积极营造高校青年教师提升道德素养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宣传教学规范、学术科研、工作作风教育,在学校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报道典型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引导人,鼓舞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形成良好环境和氛围。(二)不断完善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培训体系。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需要有健全的培养机制作为保障,可以说,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次两次的学习和考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是全方面、多层次的培养。首先,高校要建立道德素养的评价考核体系,引导教师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并把道德素养的评价结果作为年终个人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学院要积极组织各项培训交流活动,在培训学习中帮助青年教师提升自己,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考评学习效果。第三,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通过共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学习榜样等活动加深道德素养在教师心中的分量,同时还可以组建“PL朋辈带头人”,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的青年教师典型,开展宣讲活动,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的形式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三)要加强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自觉提升学习意识,时代的发展让一切都变得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是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以当前的肺炎疫情来说,全国各地的老师都要不断适应线上教学的任务,而正常开展线上教学的背后是老师们不断研究、探索和付出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可以说知识和道德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获得的,并不是一出生就伴随着的,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明确义务与责任,做学生认可的“好老师”;第三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不断进步,更新知识储备,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可以说,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观念是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青年教师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多,只要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要对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就能成为学生认可的“好老师”。党的报告提到:“必须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今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努力学习不断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用心育人,以德育人,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枫,王枬.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师道范文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建设;自我提升

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非常重要,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幼儿教师,能够带给幼儿良好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应重视提升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注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宏观上需要从国家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考量,从微观层面看,每一位幼儿教师高尚的师德并不是“被动获得”的,而是自身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主动修炼”的。现结合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

一、从国家政策和制度建设角度提升幼儿教师道德修养

(1)加强幼教法的立法工作,制定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在培养教师的计划中,重点提出了建设一支素质和品行都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品行的提升。在国家已有的规定中,还没有具体的关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缺乏统一规范,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2)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加大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检查监督的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措施和奖惩机制。其次,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派检查团到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解和巡察,并且督促幼儿园完善相关评估制度,对教师的道德修养进行评估。(3)加强对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教育和培训。加强道德修养教育是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首要环节,是提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幼儿园应高度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其道德理论素养。要加强幼儿教师的道德素养建设,使幼儿教师道德素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的道德激励和约束机制,以道德标准作为评价幼儿教师的第一标准,避免其出现道德失范问题。

二、从教师自身角度提升道德修养

(1)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学习获得师德理论。加强自身学习,是幼儿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学习是提升修养的前提,尤其是幼儿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时间比较短,且年纪较小,更需要多进行自我研修,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获得师德理论。道德教育理论和专业伦理规范,是幼儿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主要理论知识来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需要得到校方及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应支持。幼儿教师还要不断从实践中学习和反思,并向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教师学习,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较强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2)勤于实践磨炼,通过持续实践形成高尚的师德。幼儿教师需要将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无论是否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自愿地遵守和践行师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师德,这是师德修炼的最高境界。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教师在学习师德理论、模仿榜样或者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后,以实际行动加以体现,并通过不断实践最终固化下来,形成自身个性化的师德品质的过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磨炼,幼儿教师能够将外在的师德知识、师德规则内化为道德力量和高尚的人格,从而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并能自觉自愿地认同和遵守师德规范,将其作为自己开展保教工作的行为准则。(3)学习榜样,通过模仿榜样习得良好的师德行为。学习身边的道德榜样,是幼儿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园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大力宣传教师中的先进典型,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广大幼儿教师,促使他们不断自觉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4)努力做到“慎独”,通过信念感受崇高的精神境界。“慎独”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说一个人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规则。做到慎独,需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幼儿教师要想达到“慎独”的境界,必须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更坚定地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作为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慎独”标志着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质量,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努力达到“慎独”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文治,袁林.幼儿教师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2]顾明远.师德突出问题典型案例评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邬敦锋,戴军,叶林.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师道范文篇9

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中谈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人格的品质特征。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格问题,都很难区分开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这与过去的教学理论研究只重视物质世界问题的研究,不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大多偏重对学生问题的探究,却常常忽视对教师本身的研究。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对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核心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呢?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

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

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赖以指导教师人生目标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对待那些能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常常能保持超然、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他们很容易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以及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因而教师能做到在处理个人名利、灾祸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能做到在有失尊严的情境中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自我克制是根本不同于严厉和冷漠的。由于教师的独立自主,因此总能不受环境的约束,比依赖外部世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以敬畏的、惊奇的和愉快的心情体验其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于内心世界的纯洁,使他们对每个学生或每次日出都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感到美丽和令人激动。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师道范文篇10

站在演讲台上我知道无论我用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动听的语言来修饰我的演讲,都无法完全概括教师道德的力量,因此我演讲的题目是高尚的师德,心灵的归宿。

师德是爱的驿站,是心灵的归宿,是理想之火,是生命之光,是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是教育全部的生命。此时此刻,我多么想用多彩的笔,用英俊的诗,用动人的歌,来赞美每一位教师。但是我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用心灵来解读教师。

有人说:“我们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是的,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这就是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心灵中激起层层浪花,这种示范性已经形成了教师的责任感,每当看到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憨厚的面容,不由地让人生出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仙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师风,为学生照亮了一片幸福的天地。

课堂内谆谆教导,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爱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也许因为你是一名教师,便注定了你一生要固守清贫,也许因为你是一名教师,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许你是一名教师,你的年华会比别人更早逝去,但是正因为你是教师,才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更因为你是教师才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有一首歌最为动听,有一种人最为美丽,有一项事业最为眷顾,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这不正是我们用爱播洒的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