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0:56:44

识别

识别范文篇1

关键词:蔬菜病害;识别方法;防治措施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更是在经济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种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及种植方式的多样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渐增多,许多菜农缺少防治蔬菜病虫害知识,不能很好地识别病虫害,在防治时没有做到对症用药,或者用药不合理,从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及产品质量。就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病源的不同,可分2类,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环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传染,如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引起的。正确识别蔬菜病害是做到准确、及时、有效防治的关键。现将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病害识别方法

1.1认别时间

对于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识别时间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如温室和大棚应在放风前或晚间,叶片潮湿为宜;露地宜在早晨叶片结露或雨后,可明显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1]。

1.2根据发生条件识别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1种或几种病害发生,因此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黄萎病等。

1.3根据发生时期识别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如黄瓜苗期易发生炭疽病、黑星病等。成株期病害是指由菜苗定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绝大多数病虫害都在此期间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一般在开花期发生,炭疽病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

1.4根据发生部位进行识别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2]。另外,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的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1.5根据主要症状进行识别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即症状)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也没有必要,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潮湿时无霉(粉)状物,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溃疡及腐烂现象,有时发生臭味,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厥叶形,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顶部叶片变小,中下部叶片内卷[3]。真菌病害发病部位有不同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状物,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炭疽病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2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以经济、安全、高效为防治宗旨,采取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其他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防治的科学性,蔬菜病害防治有三防:一是不让病原菌进入本区域,二是充分减少病原基数,三是减少和降低病害暴发成灾的几率。

2.1生态防治

通过有效控制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湿度防治,通常适宜的温、湿度指标为:上午25~30℃,湿度60%~70%,棚温30℃开始放风散湿,25℃开始闭棚保温;下午温度20~25℃,湿度60%左右;上半夜温度15~20℃,湿度低于85%,20℃及时盖帘保温,利于养分输送;下半夜温度12~15℃,不低于10℃,湿度90%左右。如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时,进行高温闷棚,维持棚温45℃约2h后再放风,这样连闷2~3次,防效显著。

2.2物理防治

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方式、方法达到防治病害目的,如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清洁田园,摘除老病叶,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合理配比氮磷钾及微肥。叶菜类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花果菜类生长中氮磷钾配合要适当,按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肥水管理,肥料以农家肥有机肥为好,注意配合使用硼、镁、钼肥。

2.3药剂防治

一是对症用药。菜农们既要掌握病害识别技术,又要了解一些常用药剂的应用范围,以防乱用。如防治真菌性病害应选用普力克、甲霜灵(瑞毒霉)、乙磷铝(疫霉灵)、百菌清、三唑酮、杀毒矾、扑海因、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病害应选用琥胶肥酸铜(DT)、醋酸铜(CT)、铬氨铜、可杀得、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及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选用病毒A、植病灵、83增抗剂、抗病毒剂1号等[4]。这些农药的防治对象和范围不同,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例如三唑酮(粉锈宁)对白粉病和锈病有特效;瑞毒霉可防治蔬菜多种真菌病害,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及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二是严格把握用药浓度和次数。生产中有些菜农常因治疗心切而任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仅增加成本,还易造成药害,加重污染;有的为求经济而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不能达到防治目的,而只有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量、浓度,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三是适期防治。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只有掌握不同病害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用药。在病害初发期,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效。四是广泛使用低毒农药。在选用农药上,要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这也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五是轮换用药。为避免病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残留量,不可长期单用一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一般一种农药使用2~3次后,应换其他农药品种。六是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目前,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及可溶性粉剂等,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脂铜粉剂防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3参考文献

[1]吴扣兰,刘裕岭.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09(5):68.

[2]孟令法.大棚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6):57-59.

识别范文篇2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射频卡分类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Equipment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工作频率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和高频系统。①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的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射频卡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射频卡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低频系统多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②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的系统。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射频卡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卡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m~十几m)、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射频卡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高频系统多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像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

(2)射频卡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读写(RW)卡、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卡和只读(RO)卡三种。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一般情况下改写数据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读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常规为改写所花费的时间为s级,阅读花费的时间为ms级)。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保证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频卡的有源与无源

射频卡可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十几m,但是它的寿命有限(3~10年),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电池,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cm,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4)调制方式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①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②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调制自己的信号,适宜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使用。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射频卡之间的距离就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德州仪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他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部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1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等。好处是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护。只要人员佩戴了封装成ID卡大小的射频卡、进出入口有一台读写器,人员出入时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射频卡。

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物品上面,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该射频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这是RFID较新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它需要在汽车上装有读写器,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点火。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是,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cm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声鸣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并且车门敞开引擎也没有关闭,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引擎就会自动关闭,同时触发报警装置。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整个系统包括贴在物体上的一个内存容量仅为1比特(即开或关)的射频卡,和商店出口处的读写器。射频卡在安装时被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射频卡接近扫描器时会被探测到,同时会报警。如果货物被购买,由销售人员用专用工具拆除射频卡(典型的是在服装店里),或者用磁场来使射频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坏射频卡本身的电特性。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4.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举个例子以说明在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情况。

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车的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汽车所需的所有详细的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央计算机里,与该货物有关的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出库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中央计算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

(3)产品防伪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射频卡本身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像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等产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费

国外的各种交易大多利用各种卡来完成,而我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现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还容易出现税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费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频卡也开始占据市场。原因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磁卡、IC卡容易损坏,而射频卡则不易磨损,也不怕静电及其它情况;同时,射频卡用起来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开包,在读写器前摇晃一下,就完成收费。另外,还可同时识别几张卡.并行收费,如公共汽车上的电子月票。我国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异常拥挤、环境条件差,射频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4.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该领域的发展起步于赛马的识别,是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射频卡大约10mm长,内有一个线圈,约1000圈的细线绕在铁氧体上,读写距离是十几cm。从赛马识别发展到了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人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能相隔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就会出现差错。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这样,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了。在比赛路线中,如果每隔5km就设置这样一个垫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运动员在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RFID还可应用于汽车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埋入一系列的天线,这些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而射频卡安装到赛车前方。当赛车每越过一个天线时,赛车的ID号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到中央计算机内。这样到比赛结束时,每个参赛选手将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4.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路费及交通拥堵的问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终将会被淘汰。预计在未来10年内,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日趋拥挤问题不能只依赖于修路。加强交通的指挥、控制、疏导,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现有交通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另外,公共汽车站实时跟踪指示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及自动显示乘客信息,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在火车运营中,使用RFID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火车是按既定路线运行的,因此肯定要通过设定的读写器的地点。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身份、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能在车站将车厢重新编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达测距系统读出车厢侧的条码,现在被RFID系统取代。射频卡一般安在车厢顶边,读写器安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

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2001年3月1日,铁道部正式联网启用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良机。

识别范文篇3

关键词人脸识别;特征提取

1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脸自动识别技术得到广泛研究与开发,人脸识别成为近30年里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中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人脸识别的目的是从人脸图像中抽取人的个性化特征,并以此来识别人的身份。一个简单的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人脸检测(Detection):即从各种不同的场景中检测出人脸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

(2)人脸的规范化(Normalization):校正人脸在尺度、光照和旋转等方面的变化。

(3)人脸表征(FaceRepresentation):采取某种方式表示检测出人脸和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

(4)人脸识别(Recognition):将待识别的人脸与数据库中的已知人脸比较,得出相关信息。

2人脸识别算法的框架

人脸识别算法描述属于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主要有在线匹配和离线学习两个过程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一般人脸识别算法框架

在人脸识别中,特征的分类能力、算法复杂度和可实现性是确定特征提取法需要考虑的因素。所提取特征对最终分类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分类器所能实现的分辨率上限就是各类特征间最大可区分度。因此,人脸识别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特征选择、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

3人脸识别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人脸识别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最早的研究工作至少可追朔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六十年代在工程学方面的研究。

J.S.Bruner于1954年写下了关于心理学的Theperceptionofpeople,Bledsoe在1964年就工程学写了FacialRecognitionProjectReport,国外有许多学校在研究人脸识别技术[1],其中有从感知和心理学角度探索人类识别人脸机理的,如美国TexasatDallas大学的Abdi和Tool小组[2、3],由Stirling大学的Bruce教授和Glasgow大学的Burton教授合作领导的小组等[3];也有从视觉机理角度进行研究的,如英国的Graw小组[4、5]和荷兰Groningen大学的Petkov小组[6]等。

第二阶段:关于人脸的机器识别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Allen和Parke为代表,主要研究人脸识别所需要的面部特征。研究者用计算机实现了较高质量的人脸灰度图模型。这一阶段工作的特点是识别过程全部依赖于操作人员,不是一种可以完成自动识别的系统。

第三阶段:人机交互式识别阶段。

Harmon和Lesk用几何特征参数来表示人脸正面图像。他们采用多维特征矢量表示人脸面部特征,并设计了基于这一特征表示法的识别系统。Kaya和Kobayashi则采用了统计识别方法,用欧氏距离来表征人脸特征。但这类方法需要利用操作员的某些先验知识,仍然摆脱不了人的干预。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人脸识别方法有了重大突破,才进入了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在用静态图像或视频图像做人脸识别的领域中,国际上形成了以下几类主要的人脸识别方法:

1)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是早期的人脸识别方法之一[7]。常采用的几何特征有人脸的五官如眼睛、鼻子、嘴巴等的局部形状特征。脸型特征以及五官在脸上分布的几何特征。提取特征时往往要用到人脸结构的一些先验知识。识别所采用的几何特征是以人脸器官的形状和几何关系为基础的特征矢量,本质上是特征矢量之间的匹配,其分量通常包括人脸指定两点间的欧式距离、曲率、角度等。

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特征提取标准;从图像中抽取稳定的特征较困难,特别是特征受到遮挡时;对较大的表情变化或姿态变化的鲁棒性较差。

2)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

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包括模板匹配法和等强度线方法。

①模板匹配法:Poggio和Brunelli[10]专门比较了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和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并得出结论: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具有识别速度快和内存要求小的优点,但在识别率上模板匹配要优于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

②等强度线法:等强度线利用灰度图像的多级灰度值的等强度线作为特征进行两幅人脸图像的匹配识别。等强度曲线反映了人脸的凸凹信息。这些等强度线法必须在背景与头发均为黑色,表面光照均匀的前提下才能求出符合人脸真实形状的等强度线。

3)基于子空间方法

常用的线性子空间方法有:本征子空间、区别子空间、独立分量子空间等。此外,还有局部特征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这些方法也分别被扩展到混合线性子空间和非线性子空间。

Turk等[11]采用本征脸(Eigenfaces)方法实现人脸识别。由于每个本征矢量的图像形式类似于人脸,所以称本征脸。对原始图像和重构图像的差分图像再次进行K-L变换,得到二阶本征空间,又称二阶本征脸[12]。Pentland等[13]提出对于眼、鼻和嘴等特征分别建立一个本征子空间,并联合本征脸子空间的方法获得了好的识别结果。Shan等[14]采用特定人的本征空间法获得了好于本征脸方法的识别结果。Albert等[15]提出了TPCA(TopologicalPCA)方法,识别率有所提高。Penev等[16]提出的局部特征分析(LFALocalFeatureAnalysis)法的识别效果好于本征脸方法。当每个人有多个样本图像时,本征空间法没有考虑样本类别间的信息,因此,基于线性区别分析(LDA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Belhumeur等[17]提出了Fisherfaces方法,获得了较好的识别结果。Bartlett等[18]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CA,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的方法识别人脸,获得了比PCA方法更好的识别效果。

4)基于统计的识别方法

该类方法包括有:KL算法、奇异值分解(SVD)、隐马尔可夫(HMM)法。

①KL变换:将人脸图像按行(列)展开所形成的一个高维向量看作是一种随机向量,因此采用K-L变换获得其正交K-L基底,对应其中较大特征值基底具有与人脸相似的形状。国外,在用静态图像或视频图像做人脸识别的领域中,比较有影响的有MIT的Media实验室的Pentland小组,他们主要是用基于KL变换的本征空间的特征提取法,名为“本征脸(Eigenface)[19]。

②隐马尔可夫模型:剑桥大学的Samaria和Fallside[20]对多个样本图像的空间序列训练出一个HMM模型,它的参数就是特征值;基于人脸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结构特征;Samatia等[21]首先将1-DHMM和2-DPseudoHMM用于人脸识别。Kohir等[22]采用低频DCT系数作为观察矢量获得了好的识别效果,如图2(a)所示。Eickeler等[23]采用2-DPseudoHMM识别DCT压缩的JPEG图像中的人脸图像;Nefian等采用嵌入式HMM识别人脸[24],如图2(b)所示。后来集成coupledHMM和HMM通过对超状态和各嵌入状态采用不同的模型构成混合系统结构[25]。

基于HMM的人脸识别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能够允许人脸有表情变化,较大的头部转动;第二,扩容性好.即增加新样本不需要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训练;第三,较高的识别率。

(a)(b)

图2(a)人脸图像的1-DHMM(b)嵌入式隐马尔科夫模型

5)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

Gutta等[26]提出了混合神经网络、Lawrence等[27]通过一个多级的SOM实现样本的聚类,将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人脸识别、Lin等[28]采用基于概率决策的神经网络方法、Demers等[29]提出采用主元神经网络方法提取人脸图像特征,用自相关神经网络进一步压缩特征,最后采用一个MLP来实现人脸识别。Er等[30]采用PCA进行维数压缩,再用LDA抽取特征,然后基于RBF进行人脸识别。Haddadnia等[31]基于PZMI特征,并采用混合学习算法的RBF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神经网络的优势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获得对这些规律和规则的隐性表达,它的适应性较强。

6)弹性图匹配方法

Lades等提出采用动态链接结构(DLA,DynamicLinkArchitecture)[32]的方法识别人脸。它将人脸用格状的稀疏图如图3所示。

图3人脸识别的弹性匹配方法

图3中的节点用图像位置的Gabor小波分解得到的特征向量标记,图的边用连接节点的距离向量标记。Wiskott等人使用弹性图匹配方法,准确率达到97.3%。Wiskott等[33]将人脸特征上的一些点作为基准点,构成弹性图。采用每个基准点存储一串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矢量,减少了系统的存储量。Wurtz等[34]只使用人脸ICI部的特征,进一步消除了结构中的冗余信息和背景信息,并使用一个多层的分级结构。Grudin等[35]也采用分级结构的弹性图,通过去除了一些冗余节点,形成稀疏的人脸描述结构。另一种方法是,Nastar等[36]提出将人脸图像I(x,y)表示为可变形的3D网格表(x,y,I(x,y)),将人脸匹配问题转换为曲面匹配问题,利用有限分析的方法进行曲面变形,根据两幅图像之间变形匹配的程度识别人脸。

7)几种混合方法的有效性

(1)K-L投影和奇异值分解(SVD)相融合的分类判别方法。

K-L变换的核心过程是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而图像的奇异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图像有小的扰动时,奇异值的变化不大。奇异值表示了图像的代数特征,在某种程度上,SVD特征同时拥有代数与几何两方面的不变性。利用K-L投影后的主分量特征向量与SVD特征向量对人脸进行识别,提高识别的准确性[37]。

(2)HMM和奇异值分解相融合的分类判别方法。

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进行特征提取,一般是把一幅图像(长为H)看成一个N×M的矩阵,求取其奇异值作为人脸识别的特征。在这里我们采用采样窗对同一幅图片进行重叠采样(如图4),对采样所得到的矩阵分别求其对应的前k个最大的奇异值,分别对每一组奇异值进行矢量标准化和矢量重新排序,把这些处理后的奇异值按采样顺序组成一组向量,这组向量是惟一的[38]。

图4采样窗采样

综合上述论文中的实验数据表明[39],如表1:

表1人脸识别算法比较

8)基于三维模型的方法

该类方法一般先在图像上检测出与通用模型顶点对应的特征点,然后根据特征点调节通用模型,最后通过纹理映射得到特定人脸的3D模型。Tibbalds[40]基于结构光源和立体视觉理论,通过摄像机获取立体图像,根据图像特征点之间匹配构造人脸的三维表面,如图5所示。

图5三维人脸表面模型图6合成的不同姿态和光照条件下二维人脸表面模型

Zhao[41]提出了一个新的SSFS(SymetricShape-from-Shading)理论来处理像人脸这类对称对象的识别问题,基于SSFS理论和一个一般的三维人脸模型来解决光照变化问题,通过基于SFS的视图合成技术解决人脸姿态问题,针对不同姿态和光照条件合成的三维人脸模型如图6所示。

三维图像有三种建模方法: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42、43]、基于几何[44]、基于模型可变参数的方法[45]。其中,基于模型可变参数的方法与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在人脸姿态每变化一次后,需要重新搜索特征点的坐标,而前者只需调整3D变形模型的参数。三维重建的系统框图,如图7所示。

图7三维建模的系统框图

三维人脸建模、待识别人脸的姿态估计和识别匹配算法的选取是实现三维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随着采用三维图像识别人脸技术的发展,利用直线的三维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重心。

4总结与展望

人脸自动识别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困难,不仅要达到准确、快速的检测并分割出人脸部分,而且要有效的变化补偿、特征描述、准确的分类的效果,还需要注重和提高以下几个方面:

(1)人脸的局部和整体信息的相互结合能有效地描述人脸的特征,基于混合模型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能准确描述复杂的人脸模式分布。

(2)多特征融合和多分类器融合的方法也是改善识别性能的一个手段。

(3)由于人脸为非刚体性,人脸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各种变化因素的影响,准确的人脸识别仍较困难。为了满足自动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实时要求,在必要时需要研究人脸与指纹、虹膜、语音等识别技术的融合方法。

(4)3D形变模型可以处理多种变化因素,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已有研究也表明,对各种变化因素采用模拟或补偿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三维人脸识别算法的选取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原有传统识别算法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

(5)表面纹理识别算法是一种最新的算法[52],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出更好的方法。

总之,人脸识别是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仅仅采用一种现有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如何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如何提高识别率和识别速度、减少计算量、提高鲁棒性,如何采用嵌入式及硬件实现,如何实用化都是将来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1]O''''TooleAJ,AbdiH,DeffenbacherKA,etal.Alowdimensionalrepresentationoffacesinthehigherdimensionsofspace.[J].JournaloftheOpticalSocietyof2America,1993,10:405~411

[2]张翠萍,苏光大.人脸识别技术综述.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0,5(11):885-894

[3]A.Samal,P.A.Iyengar.Automaticrecognitionandanalysisofhumanfacesandfacialexpressions:asurvey[J].PatternRecognition,1992,25(1):65-67

[4]TurkM,PentlandA.Eigenfacesforrecognition[J].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1991,3(1):71~86

[5]BartlettMS,MovellanJR,SejnowskiTJ.FaceRecognitionby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J].IEEETrans.onNeuralNetwork,2002,13(6):1450-1464

[6]ManjunathBS,ShekharCandChellappaR.Anewapproachtoimagefeaturedetectionwithapplication[J].Patt.Recog,1996,29(4):627-640

[7]ChengY.LiuK,YangJ,etal.Humanfacerecognitionmethodbasedonthestatisticalmodelofsmallsamplesize.SPIEProc,Intell.RobotsandComputerVisionX:AlgorithmsandTechn.1991,1606:85-95

[8]NefianAVEmbeddedBayesianNetworksforFaceRecognition[A].Proceedings.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ultimediaandExpo[C]2002,2:133-136

[9]GuttaS,WechslerH.FaceRecognitionUsingHybridClassifiers[J].PatternRecognition,1997,30(4):539-553

[10]HaddadniaJ,AhmadiM,FaezKAHybridLearningRBFNeuralNetworkforHumanFaceRecognitionwithPseudoZernikeMomentInvariant[A].Proceedingsofthe2002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NeuralNetworks[C].2002,1:11-16

[11]M.Lades,J.C.Vorbruggen,J.Buhmann,ect.Distortioninvariantobjectrecognitioninthedynamiclinkarchitecture.IEEETrans.onComputer,1993,42(3):300-311

[12]NastarC,MoghaddamBA.FlexibleImages:MatchingandRecognitionUsingLearnedDeformations[J].ComputerVisionandImageUnderstanding,1997,65(2):179-191

[13]羊牧.基于KL投影和奇异值分解相融合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5,1

[14]白冬辉.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06,5

识别范文篇4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保障。

乡党委、政府于12月12日组织召开了由乡、村、社三级干部参加的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会议,专题安排部署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乡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驻村党委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4个工作组,每组由驻村党委班子成员牵头负责,要求每位乡、村干部必须进村入户,社社召开群众会,村村召开村民代表评议大会,要求群众知晓面达100%。

二、严格规范操作,精准识别到户。

在要求提升识别精准度的同时,又特别强调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既不能两步并一步,更不能跳跃环节,要求每个工作组必须严格贫困对象贫困线标准以及“六不纳入”、“十步工作法”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开好“两个”会,务必做到“三公示”,对全乡的贫困户进行全面甄别。

三、明确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责任。

识别范文篇5

1.1计算机识别技术的概念解析。对于计算机识别技术而言,其技术的概念相对比较广泛。要理解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分析:第一,计算机通过远程控制的模式,利用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进行人脸识别。单片机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形式,例如人脸识别技术中,单片机就属于摄像头。而在探测技术中,其单片机就是探测设备。因此,在不同的领域中,对于识别技术的理解就会存在差异。类似于计算机与单片机通信的技术方式的识别技术,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识别技术之一。第二,计算机的内部数据识别技术,内部识别技术一般情况下应用比较少。狭义理解内部识别,实际上就是计算机对内部数据的识别和对比。广义上对计算机的内部识别技术进行理解,实际上可以将外部识别技术进行归纳。因为外部识别技术,实际上也是将信息进行收录,然后再进行内部的对比分析。因此,识别技术的广义和狭义分析,都是一种相对实际应用而进行的分类解析。真正理解识别技术,还需要从其应用的领域进行实际分析。

1.2计算机识别技术的应用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计算机识别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如下:首先,计算机的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防护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为了进行安全防护,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分析软件通过摄像头对人脸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再进行信息存储。当再次进行信息验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原有的存储信息进行类比。与之相似的还有计算机的指纹识别技术,两者是相同的道理。其次,计算机的探测识别技术;如果说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备份式的技术,那么探测技术就属于实时性的识别技术。该类识别技术的实效性非常强,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探测设备以及通信方式进行非常严格的把控,否则就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后,空间设计类的计算机识别技术;空间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CAD制图或者是三维仿真设计等等。而计算机识别技术是此项设计中的最为初始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计算机的识别技术,将设计元素进行分析与设计,从而将空间设计的仿真效果进行仿真呈现。在实际应用中,多应用在工业建筑和空间设计等领域。

2煤矿内部的设计要求与分析

煤矿生产以及煤矿再加工,煤矿行业是能源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工业和能源产业相对比,其安全生产更为重要。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煤矿的内部设计具体如下:

2.1煤矿内部设计的安全要求。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的模式,煤矿生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煤矿生产还必须采用人工施工和开采的模式。因此,人员生产就会涉及安全问题。在煤矿进行开采和生产之前,就需要对煤矿的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必要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和建筑都必须齐全,才能保证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够将人员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为了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煤矿的开采途径以及内部的建筑设施,允许的开采力度和机械设备的规模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够保证煤矿生产的具体要求。

2.2煤矿内部设计的生产效率要求。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效率的要求非常高。高效生产是目前诸多工业和能源产业的主要要求,也是煤矿生产企业的必要要求。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其内部的设计而言,需要满足几点要求:第一,煤矿的生产空间要合理。应该是先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效率的提高。当然,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煤矿的矿井空间和建筑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良好的空间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在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合理的空间设计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生产的效率。第二,煤矿内的设计要科学。其中体现在开采路径和设备的开采程度分析等,此外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开采空间和运输空间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

3计算机识别技术在煤矿内部设计的应用

通过对计算机识别技术和煤矿的内部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明确为了能够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需要进行一定的前期设计分析。计算机识别技术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分析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通过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设备对煤矿的内部空间进行数据收集。此外,可以通过对地质和地形的合理分析,将煤矿内部的空间进行各项数据的分析。将所有的信息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通过3DMAX或者是CAD等设计软件,进行对煤矿空间的仿真设计。实际煤矿生产中,都需要对煤矿的空间以及生产模式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此来保证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保证。例如,煤矿的开采方向和运输渠道的设计。因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到传输设备的安置位置。开采渠道的设计能够保证开采的方向正确性,运输的位置设计则可以将运输履带以及运输的设备角度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提高运输的效率,保证运输的安全。总之,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煤矿的内部进行规划和分析。而计算机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的方式,将煤矿内部的信息进行收录,从而进行计算机智能分析,通过仿真空间设计软件,对煤矿的内部进行仿真设计。不仅仅能够提高煤矿生产工程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其生产的安全。

4结束语

识别范文篇6

关于指纹的密钥量计算,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密钥量十分巨大是共同的。1910年,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勃太柴就按照人完整指纹上有平均100个的特征点(实际75个-175个),且每个特征点存在4种特征类型计算,构成的排列总数为4100=1.6069×1060,这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完全可以保证全人类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实际上现代对指纹密钥量的计算还远远高于勃太柴的大致计算,因为勃太柴没有将100个特征出现部位的变化计算进去,如果包含位置的变化,两枚指纹所有特征都相同的概率只有1.684×10-114。这样高的密钥量是目前其他个人识别特征无法比拟的。而且,指纹细节特征的特异性并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即使是孪生关系,也不可能存在相同的指纹。

二、指纹细节特征稳定不变,能够保证经济活动凭证的识别长期有效

指纹纹线细节特征取决于真皮乳头的结构,胚胎发育完成以后,人的一生不会发生实质的变化,外界的摩擦损伤只要不伤及真皮层,就不影响外表指纹的细节特征。如果真皮受到局部损伤,所形成的疤痕组织只限于伤痕的部位,并不会影响指纹其他部位的特征。在指纹识别中只要避开受伤变化的部分,就能够正确进行指纹的鉴别。如果指纹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个人完整的指纹信息资料建档以后,指纹识别就可以调用档案中的样本指纹进行比对,指纹受伤变化就完全不会影响个人的识别了。指纹的这种稳定特性对经济活动凭证识别的长期有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指纹反映明显、外在,在经济活动中方便易行

指纹特征比较宏观、明显,作为个人识别标记直观清楚。而且,指纹随时随身“携带”,留痕方法简便,效果容易掌握,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作为最为有效的个人识别手段,非常方便。现代指纹的留痕和采集主要有油墨捺印和电子扫描,油墨捺印是商业活动中进行留痕的主要方式,油墨捺印的指纹特征清晰,便于观察。电子扫描是目前收集样本指纹的方法,在商业活动中,需要鉴别某份文件上指纹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指纹取样,特征清楚,不会污染手指。

四、指纹成熟的自动化识别技术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快速有效准确的手段

指纹在经济契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在近代并没有呈现不断发展的景象,而且目前有些使用指纹的场合甚至比民国或解放初期还有所减少,如全国解放以前,我国东北解放区颁发的身份证就需要有指纹印记,而现在我国的身份证却没有指纹标记。另外在契约文件中使用指纹的也少于以往。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指纹的鉴识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一定的设备才能进行准确的识别,一般人凭肉眼只能作大概的判断,然而,在指纹识别中,大概的比对只能做一些排除,是无法进行认定的。因此,虽然人们能够充分认识指纹的个人识别能力,但受到方法手段的制约,使指纹的广泛运用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鉴定进入了自动化识别阶段,计算机可以对指纹进行快速、准确的自动比对,使指纹的广泛运用有了关键的物质基础。因此,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指纹技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指纹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有了技术保证,现代的商业活动中,使用指纹技术进行个人识别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五、指纹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随着指纹识别在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指纹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有的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指纹数据库,为社会许多领域提供指纹信息查询。我国现有的指纹信息系统主要由公安机关建立并管理使用,主要服务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按照目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水平,建立更大范围乃至全民的指纹数据库是完全可行的,如果全民的指纹数据库得到建立,将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指纹信息的作用。指纹数据库的建设也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如果在社会广泛的商业活动中能够更多地使用指纹作为个人识别的标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指纹信息系统的建设。

六、指纹应用悠久的历史,为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距今二千七百多年前就有在借据、契约上留“指模”的记载,虽然,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古代的指模识别主要是以指纹的纹型特征为识别根据的,但在指纹应用的性质上和当代是一致的,都是作为识别人身的方法,只是现代的指纹识别是建立在细节特征基础上的,现代指纹识别实现了从种类识别到个体识别的质的飞跃,体现了继承发展的强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吕导中:基于指纹面积和特征质量的指纹鉴定量化标准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刘建勋杨鑫李恒华叶炜:指纹识别在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1

[3]崔成良:识别技术构筑新的安全“屏障”[J].质量指南,2002.21

识别范文篇7

一、品牌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主要是指产品象征、产品个性和产品文化价值等的综合体。品牌一旦形成,消费者便能根据品牌对该产品的优势产生认知。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品牌承载着优良的企业运营理念,寄托着消费者个人情感的认同和肯定。品牌集优良的品质、良好的信誉、完美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于一体,是企业附加值的重要支撑。品牌为什么会让人们产生如此的心理情感呢?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和反思设计是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水平体现划分。本能设计水平是指在人、物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感官认识所激发的本能情感设计,既人回应外界刺激的一种设计方式,例如,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因而,即便是大师级的设计者也非常关注于这个层面的情感设计。所谓行为水平设计主要是指人在人、物交互中所体验和感知的第二层次上的“用”的效能设计,既基于产品的可使用性而给人们提供的情感认知和体验设计。产品由于本身就是为了人们的使用而存在的,因而,产品除了应具有良好的外形设计,还要能让人产生使用的效能感、舒适感和满足感。而反思设计水平则是指能给人带来高级思维体验情感的一种设计,是涉及人的产品使用心理评价和自我价值体现以及情感依恋的较高设计水平。例如,原本只是代步工具的汽车,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一个人开什么车来大体判断这个人的职业、身份和阶层信息,这时汽车便成为一个人的形象反映物。

二、情感价值在品牌识别中的体现

与品牌有关的科学定义多种多样,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其这样认定:“一般由标记、图文、色彩和符合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用以是被特定消费群体和单个消费者的服务和产品,并与其他服务和产品进行区分的商业标识或者商业符号。”因而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说,品牌是企业人对消费者的承诺体现,基于服务供给和产品生产向客户提供情感、功能和表达自我方面的价值。通过品牌识别中的要素组成,企业可以向消费者们提供能够满足其情感、功能、价值象征的产品和服务,让顾客产生较好的消费体验。品牌识别所提供的功能性价值是以产品功能效能为基础,以满足客户实用性要求为着眼点的功能提供。而情感性的价值则是以消费者的使用和消费感觉产生为基础,这种感觉能够让顾客在使用和拥有品牌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意味,帮助顾客与产品品牌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象征性的价值是顾客依托于品牌来进行价值观念、个体个性的表达,品牌的个性化能让消费者产生非常深刻的品牌体验感。情感价值在品牌识别中的体现主要涉及:价值是主体对客体满意度的衡量,反映着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情感是主体脑海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价值则是产品客体对消费主体----人的情感需求的一种满足。品牌识别中情感价值是企业基于品牌组成要素的规划和整合来实现的,比如,优良的服务和有品位的产品等因素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

三、基于情感化设计进行品牌情感识别创建

品牌化是现代商品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和对精神文化需求追求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喜欢品牌化的事物,品牌信任和品牌依恋随着而生。通过识别品牌商标和品牌设计元素,人们便会产生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享受感,以及强烈的品牌拥有自豪感。这里我们以奔驰汽车为例,人们往往会根据汽车标志来进行汽车系列和汽车品牌识别,在获取人们这种心理信息后,奔驰汽车也将其旗下的所有产品和汽车进行了标志的统一。在品牌下,如何将风格不一、产品不同,甚至不同出身、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设计人员统一到一个企业中,进而进行统一品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呢?奔驰选择了通过设计管理的制定和落实进行评价和设计思维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品牌设计风格和设计人员设计风格的统一,也便有了今天风靡全球的奔驰品牌。

四、结语

识别范文篇8

关键词:语音识别;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人工神经元网络

1背景介绍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是人们思维最重要的寄托体,是人类交流最主要的途径。语音是语言的声学表现,是人类交流信息最自然、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语言和语音与人类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语音识别技术是让机器接收,识别和理解语音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的技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语音语言学、数理统计、计算机、信号处理等一系列学科。

2发展历史

1952年贝尔实验室的Davis等人研制成功了能识别十个英文数字发音的Audry系统,标志着语音识别技术研究工作开始。20世纪60年代计提出了动态规划(Dynamicprogramming)和线性预测分析技术(LinerPredictive)等重要成果。20世纪70年代,语音识别领域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基于线性预测倒谱和DTW技术的特定人孤立语音识别系统。20世纪80年代语音识别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基于特定人孤立语音技术的系统研制成功,隐马尔可夫模型和人工神经元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在语音识别中的成功应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语音识别系统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实用。我国对语音识别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3具体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适应不同场合的语音识别系统相继被开发出来,语音识别及处理技术已经越来越突现出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近三十年来,语音识别在计算机、信息处理、通信与电子系统、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许多政府部门、商业机构,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可免除大量操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既经济又方便。如:语音邮件、IP电话和IP传真、电子商务、自动语音应答系统、自动语音信箱、基于IP的语音、数据、视频的CTI系统、综合语音、数据服务系统、自然语音识别系统、专家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寻呼服务、故障服务、秘书服务、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专业特别服务号(168自动信息服务系统,112、114、119等信息查询系统)等。许多特定环境下,如工业控制方面,在一些工作环境恶劣、对人身有伤害的地方(如地下、深水及辐射、高温等)或手工难以操作的地方,均可通过语音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让设备完成各种工作。

当今,语音识别产品不仅在人机交互中,占到的市场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在许多领域都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语音识别系统原理

语音识别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学习阶段和识别阶段。学习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识别基本单元的声学模型以及语言模型。识别阶段是将输入的目标语音的特征参数和模型进行比较,得到识别结果。

语音识别过程如图所示。下面对该流程作简单介绍:

(1)语音采集设备如话筒、电话等将语音转换成模拟信号。

(2)数字化一般包括预滤波、采样和A/D变换。该过程将模拟信号转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号。

(3)预处理一般包括预加重、加窗分帧。经预处理后的信号被转换成了帧序列的加窗的短时信号。

(4)参数分析是对短时信号进行分析,提取语音特征参数的过程,如时域、频域分析,矢量量化等。

(5)语音识别是目标语音根据特征参数与模型库中的参数进行匹配,产生识别结果的过程。一般有模板匹配法、随机模型法和神经网络等。

(6)应用程序根据识别结果产程预定动作。

(7)该过程是语音模型的学习过程。5现有算法介绍

语音识别常用的方法有:模板匹配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1)模板匹配法是语音识别中常用的一种相似度计算方法。模板匹配法一般将语音或单词作为识别单元,一般适用于词汇表较小的场合。在训练阶段,对用户语音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维数的压缩,这个过程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矢量量化(VQ)技术。然后采用聚类方法或其他方法,针对每个模式类各产生一个或几个模板。识别阶段将待识别的语音模式的特征参数与各模板进行相似度的计算,将最高相似者作为识别结果。但由于用户在不同时刻发同一个音的时间长度有较大随意性,所以识别时必须对语音时间进行伸缩处理。研究表明,简单的线性伸缩是不能满足要求的。由日本学者板仓在70年代提出的动态时间伸缩算法(DTW)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DTW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小词汇量、孤立词识别时说话速度不均匀的难题。DTW算法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测试的语音参数共有M帧矢量,而参考模板有N帧矢量,且M≠N,则DTW就是寻找一个时间归整函数tn=f(tm),它将测试矢量的时间轴tm非线性地映射到模板的时间轴tn上,并使该函数满足第k帧(k=1,2,…M)测试矢量I和第f(k)帧(f(k)=1,2…N)模板矢量J之间的距离测度之和最小:



另外,在实际识别系统中,语音的起点或终点由摩擦音构成,环境噪声也比较大,语音的端点检测会存在较大的误差。DTW算法起点点可以固定在(tm,tn)=(1,1),称为固定起点;也可以选择在(1,2)、(2,1)等点,称为松驰起点。同样,中止点可以选择在(M,N)点,称为固定终点;也可以选择在(N一1,M)、(N,M一1)等点,称为松弛终点。松弛的DTW算法的起始点从(1,1)、(1,2)、(2,1)等点中选择一最小值,终止点从(M,N)、(M,N-1)、(M-1,N)等点中选择一最小值,两语音样本之间的相互距离在相应的点放松后选择一最小距离。松弛DTW可以克服由于端点检测不精确引起的误差,但运算量加大。

(2)人工神经网络法。现实世界的语音信号会随着许多特征如:说话人语速、语调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想要用传统的基于模板的方法建立一个适应动态变化的语音识别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带有自学习能力的自适应识别系统,以便可以适应语音的动态变化。

人工神经网络由神经元、网络拓朴和学习方法构成。人工神经网络拓朴结构可分为反馈型和非反馈型(前馈型)。学习方法可分为监督型和非监督型。各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应用得最典型的是采用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学习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多层前馈型网络如图所示。

除上述介绍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识别方法以及改进算法。

6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值得研究的方向

(1)就算法模型方面而言,需要有进一步的突破。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是听写识别的基础。目前使用的语言模型只是一种概率模型,还没有用到以语言学为基础的文法模型,而要使计算机确实理解人类的语言,就必须在这一点上取得进展。

(2)语音识别的自适应性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同一个音节或单词的语音不仅对随着的讲话者的不同而变化,而且对同一个讲话者在不同场合,不同上下文环境中也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对语言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3)语音识别技术还需要能排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对语音识别效果影响最大的就是环境杂音或噪音。要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必须有特殊的抗噪麦克风才能进行,这对多数用户来说是不现实的。在公共场合中,如何让语音识别技术能有摒弃环境嗓音并从中获取所需要的特定声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虽然在短期内还不可能造出具有和人相比拟的语音识别系统,但在未来几年内,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各种语音识别系统产品将陆续进入我们的生活。语音识别各个方面的技术正在不断地进步,一步步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尚国,杨金龙.语音识别技术概述[J].福建电脑,2006,(8).

[2]孙宁,孙劲光,孙宇.基于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

识别范文篇9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射频卡分类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Equipment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工作频率

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和高频系统。①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的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射频卡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典型阅读距离为10cm)、射频卡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低频系统多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②高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大于400MHz的系统。高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射频卡及读写器成本均较高、卡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几m~十几m)、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外形一般为卡状、阅读天线及射频卡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高频系统多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像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

(2)射频卡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可读写(RW)卡、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卡和只读(RO)卡三种。RW卡一般比WO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一般情况下改写数据所花费的时间远大于读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常规为改写所花费的时间为s级,阅读花费的时间为ms级)。WO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且比RW卡要便宜。RO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保证了安全性。RO卡最便宜。

(3)射频卡的有源与无源

射频卡可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十几m,但是它的寿命有限(3~10年),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电池,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cm,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4)调制方式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①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②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调制自己的信号,适宜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使用。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射频卡之间的距离就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3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德州仪器、Motoro1a、Philips、Microchip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他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部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

目前,我国的射频识别技术在下列几种应用中发展前景较好。当然,这里仅仅罗列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任何一种技术如果得到普及,都将会孕育一个庞大的市场。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1安全防护领域

(1)门禁保安

将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卡可以多用。比如,可以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目的都是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等。好处是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保护。只要人员佩戴了封装成ID卡大小的射频卡、进出入口有一台读写器,人员出入时自动识别身份,非法闯入会有报警。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地方、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识别方式,将指纹、掌纹或颜面特征存入射频卡。

公司还可以用射频卡保护和跟踪财产。将射频卡贴在物品上面,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该射频卡使得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结合GPS系统利用射频卡,还可以对货柜车、货舱等进行有效跟踪。

(2)汽车防盗

这是RFID较新的应用。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足够小的、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当中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它需要在汽车上装有读写器,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也就能容易防止短路点火。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是,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cm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声鸣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并且车门敞开引擎也没有关闭,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引擎就会自动关闭,同时触发报警装置。

(3)电子物品监视系统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EAS)的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整个系统包括贴在物体上的一个内存容量仅为1比特(即开或关)的射频卡,和商店出口处的读写器。射频卡在安装时被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射频卡接近扫描器时会被探测到,同时会报警。如果货物被购买,由销售人员用专用工具拆除射频卡(典型的是在服装店里),或者用磁场来使射频卡失效,或者直接破坏射频卡本身的电特性。EAS系统已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4.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生产方式,节约了成本。举个例子以说明在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情况。

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流水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定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中,选定自己所需车的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汽车所需的所有详细的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2)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能有效地解决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增加了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监视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央计算机里,与该货物有关的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出库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中央计算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

(3)产品防伪

伪造问题在世界各地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技术本身要求成本低,且难于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射频卡本身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像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等产品上都可使用。

(4)RFID卡收费

国外的各种交易大多利用各种卡来完成,而我国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现金交易不方便也不安全,还容易出现税收的漏洞。目前的收费卡多用磁卡、IC卡,而射频卡也开始占据市场。原因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磁卡、IC卡容易损坏,而射频卡则不易磨损,也不怕静电及其它情况;同时,射频卡用起来方便、快捷,甚至不用打开包,在读写器前摇晃一下,就完成收费。另外,还可同时识别几张卡.并行收费,如公共汽车上的电子月票。我国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异常拥挤、环境条件差,射频卡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4.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该领域的发展起步于赛马的识别,是用小玻璃封装的射频卡植于动物皮下。射频卡大约10mm长,内有一个线圈,约1000圈的细线绕在铁氧体上,读写距离是十几cm。从赛马识别发展到了标识牲畜。牲畜的识别提供了现代化管理牧场的方法。

(2)运动计时

在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人员太多,有时第一个出发的人同最后一个出发的人能相隔40分钟。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计时装置,就会出现差错。射频卡应用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在自己的鞋带上很方便地系上射频卡,在比赛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处放置带有微型天线的小垫片。当运动员越过此垫片时,计时系统便会接收运动员所带的射频卡发出的ID号,并记录当时的时间。这样,每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了。在比赛路线中,如果每隔5km就设置这样一个垫片,还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运动员在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

RFID还可应用于汽车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在跑道下面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埋入一系列的天线,这些天线与读写器相连,而射频卡安装到赛车前方。当赛车每越过一个天线时,赛车的ID号和时间就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到中央计算机内。这样到比赛结束时,每个参赛选手将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4.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而高速公路收费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收费站口,许多车辆要停车排队,成为交通瓶颈问题;二是少数不法的收费员贪污路费,使国家损失了相当的财政收入。RFID技术应用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上,能够充分体现它非接触识别的优势——让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自动完成收费,同时可以解决收费员贪污路费及交通拥堵的问题。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终将会被淘汰。预计在未来10年内,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在城市交通方面,解决交通日趋拥挤问题不能只依赖于修路。加强交通的指挥、控制、疏导,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深挖现有交通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查处违章车辆,记录违章情况。另外,公共汽车站实时跟踪指示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及自动显示乘客信息,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在火车运营中,使用RFID系统很大的优势在于:火车是按既定路线运行的,因此肯定要通过设定的读写器的地点。通过读到的数据,能够得到火车的身份、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同时能在车站将车厢重新编组。起初的努力是用超音波和雷达测距系统读出车厢侧的条码,现在被RFID系统取代。射频卡一般安在车厢顶边,读写器安在铁路沿线,就可得到火车的实时信息及车厢内装的物品信息。

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的安装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2001年3月1日,铁道部正式联网启用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为自备车企业、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实现信息化智能运输管理提供了重要良机。

识别范文篇10

关键词:辉山乳业;浑水公司;财务造假;传统财务分析

一、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在财务造假识别上的发展阐述说明目前财务造假识别手段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次,针对案例辉山乳业公司,通过传统分析方法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再次,结合浑水公司沽空辉山乳业公司的两份报告中提取其财务造假识别手段;最后,探究传统财务分析在识别财务造假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启示。

二、对辉山乳业公司财务的分析总结

本文以辉山乳业公司和同行业对手光明乳业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来对比分析辉山乳业公司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从偿债能力角度来看,辉山乳业公司2013—2016年应对短期债务风险与长期债务风险的能力表现较好;分析其盈利能力中,虽从各指标表现盈利能力的时间趋势来分析,辉山乳业公司呈下降的趋势。但总体来看,辉山乳业公司的盈利情况较同行业光明乳业公司的盈利能力强,从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等数据分析,辉山乳业公司在同行业里处于一个较好的盈利情况。

三、浑水公司对辉山乳业公司的分析

浑水公司分析结论:2016年12月16日的第一份沽空报告认为辉山乳业公司是一个骗子公司,其公司价值为零;2016年12月18日的第二份沽空报告认为辉山乳业公司报告的收入存在欺诈现象。

(一)辉山公司盈利能力的造假

1.造假情况。首先,辉山乳业公司通过降低饲料成本以提高利润的方式缺乏科学依据,使得所宣称的强大产量非常不可信。其次,辉山乳业至少从2014年起一直对外宣称其生产乳制品原材料牧草苜蓿大部分为自身满足供应。然而大量证据证明,辉山乳业公司在原材料牧草苜蓿的来源均由第三方提供,即国外苜蓿供应商安德森和国内黑龙江的一位苜蓿供应商为辉山连续好几年供应苜蓿,单是安德森公司在2013年就给辉山乳业公司供应了相当于该公司2014财年消费总量一半的苜蓿。因此可以认为,辉山乳业公司虚假宣称牧草苜蓿大部分自供来夸大利润率的报告造假。再次,2016年,辉山乳业公司在年度报告中称其把乳制品的销售从传统营销方式转向新的“互联网+”模式,并声称线上销售的液态奶数量创造了销售奇迹。然而经过数据的搜集,线上销售的竞争对手蒙牛和伊利每月销售量均达上万件,而辉山乳业公司最为畅销的产品往往只有千余件。数据表明,辉山乳业在2017财年中宣称由于平均售价增加而导致销售额增加的信息令人难以置信,存在欺诈行为。

2.分析方法。首先,浑水公司请教了中美两国奶制品的专家,在探讨辉山乳业公司通过降低饲料成本以提高利润的方式所存在的潜在可行性后,认为辉山乳业公司此种行为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在通过分析了辉山乳业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数据后得出,辉山乳业公司销售数量下降导致的营业收入下降比率超过了饲料成本的节省比率,最后证实了专家所认为的观点,使得辉山乳业公司通过降低饲料成本以提高利润的方式缺乏科学依据,使得所宣称的强大产量非常不可信。

其次,浑水公司为了解辉山乳业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调研其供应商,即国外苜蓿供应商安德森和国内位于黑龙江的一位苜蓿供应商,得出辉山乳业公司所声称原材料苜蓿自给自足的信息为假的结论。

再次,浑水公司采用在网页上随机抓取数据的科技方式,搜集了辉山乳业公司、蒙牛和伊利在产品、销售以及价格在苏宁以及天猫网站三个月内所呈现出的情况。分析后得出蒙牛和伊利无论从营业额的增长率,还是在营业额的绝对值,均比辉山乳业公司高,且营业额超过辉山乳业公司1500倍,使得辉山乳业在2017财年中宣称由于平均售价增加而导致销售额增加的信息令人难以置信,存在欺诈行为。

(二)辉山公司偿债能力的造假

1.造假情况。辉山乳业存在大量巨额短期债务,很有可能明年面临违约的风险。2.分析方法。2016年7月,浑水公司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辉山乳业公司已经停止了价值68亿元的西丰液体奶场的建设,辽宁康平开发区宣称价值88亿元的液态奶设备仅仅是一些奶牛雕像,辉山乳业近期在做奶牛售后回租的尝试,辉山乳业还将88%的债务通过PP&E进行租赁和股权保证或担保等,这些引起了浑水公司对于此行为的疑虑。综合以上调查得出结论,辉山乳业很有可能明年面临违约的风险。(三)大股东的占用1.占用情况。辉山乳业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凯至少窃取1.5亿元资产。

2.分析方法。自2011年起,中国牛肉价格较牛奶价格的飞速上涨,牛肉生产量低于需求量。在这一趋势下,辉山董事局主席杨凯所拥有的牛牧场公司成为最大受益者。其拥有的辽宁牧合家牛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人从辉山收购至少4个牧场并多次更名,从而完成资产的转让,价值至少在1.5亿元以上,而牧场内牛群的价值也将增加此次转让的价值。

(四)公司价值

1.状况。自上市以来,辉山平均奶牛场资本支出夸大约1/3至逾一半,其目的是获得地方官员的更大支持,并支持其审计师提供该资本支出。结合大股东在资产上的占用以及巨额债务问题,浑水公司重估辉山乳业公司价值后认为其价值接近于零。

2.分析方法。浑水公司在估计辉山乳业建设奶牛牧场的实际支出时咨询了两名中国奶牛场专家。在提供了调查员对辉山乳业公司上市后所建成的奶牛场考察照片和视频。根据专家给出的意见后估算,自上市以来,辉山乳业公司在平均奶牛场资本支出上夸大了约1/3至逾一半,同时结合大股东在资产上的占用以及巨额债务问题,浑水公司重估辉山乳业公司价值后认为其价值接近于零。

四、传统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一,分析过程相对简单,公式化且不能满足决策需求。传统财务分析中往往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公式化计算,只对企业的历年数据信息进行大致分析,忽视了对问题本质的深入研究,间接影响了决策需求。如浑水公司对辉山乳业公司的偿债能力时,不免也会采用传统分析体系来分析。但同时,浑水公司也通过调查发现辉山乳业公司已经停止了价值68亿元的西丰液体奶场的建设等。综合这些信息,浑水公司才能推断出辉山乳业公司面临违约的风险。第二,过于依据利润指标分析评价经营业绩。过于依据利润指标分析评价经营业绩是传统财务分析的通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企业中真实经营状况的对外体现。对于只看重财务报表数据的人来说,辉山乳业宣称的强大的产奶量和利润表中的多个财务指标都是赏心悦目的数字。但浑水公司实地调研了其在上市前建成的18个农场的真实状况,通过调查人员所反馈回来的照片信息得知,辉山乳业上市前牧场的质量很差。结合相关信息后分析,使得辉山所宣称的强大产量非常不可信。第三,对企业非财务信息利用不足。仅仅通过财务信息的利用来判断整个企业公司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数据使用大多来自财务报表,很少考虑到最重要的非货币计量因素。

五、财务造假识别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造假的手段也非仅仅是财务报表的粉饰和遮掩,更多的涉及到关联方、供货商、客户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方面又是潜在他们所披露的财务报表之下。想要对现今企业财务造假问题准确高效地识别,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手段,更要充分利用非财务信息,如招股说明书、临时公告、媒体报道等中摘录有助于财务造假识别的重要信息。此外,结合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以及相应行业专家所提供的相关资料与关联方信息予以判断,从非财务信息的角度上更新以往的造假识别手段。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财务造假识别建议。

第一,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逻辑性多重验证的重要性。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逻辑性是目前分析财务报表披露信息完整性的一个考察节点。如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仅仅利用企业的各项收入或成本的利润率,只能表现企业目前的经营活动收支情况,无法准确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盈利能力,然而结合关于企业有关盈利能力的非财务信息,就能较为精准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第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企业在急于上市或者有意隐瞒公司劣势情况时通常会向外披露不真实的信息,而不真实的信息在逻辑上会存在些许漏洞。实地考察调研就是对企业在报表中未体现出来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对企业在报表中体现出的可疑情况进行实地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