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1:20:10

识别方法

识别方法范文篇1

【摘要】本文从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滥用会计估计、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操控利润等方面披露了常见的舞弊手段,并介绍了报表对应关系识别法、现金流量分析法、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分析利润的来源与时间构成等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报表舞弊的方式越来越多,虚假财务报表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

虚假的财务报表不仅侵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而且也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因此,通过对虚假财务报表的分析研究,了解其常见作假手段,掌握相应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有利于维护报表使用者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真实性是财务报表的生命价值所在,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首要问题。

一、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舞弊手段

1.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主要方式包括:(1)采用非公允价格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2)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3)通过在关联方企业“对倒”创造交易量,创造利润;(4)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2.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操控利润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入确定方式:(1)销售行为完成,无论货款是否收到,即可视为收入实现;(2)按生产进度确认;(3)按合同约定确认,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同时规定,在确认营业收入时,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企业利用制度的灵活性,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收入确认方式,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从而调整各项的利润,以达到骗贷或偷逃税款的目的。

3.滥用会计估计

滥用会计估计的主要方式有:(1)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随意减少或增加折旧费用。折旧费用在公司费用占很大的比重,特别是那些高固定资产的行业,较小的折旧率变化就会引起较大的折旧费用变化。(2)不计、少提减值准备,减少当期费用;如固定资产长期闲置不用、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再使用,或者因为技术进步已被淘汰的设备,就应该如实计提减值准备,但很多公司都没有这样做。当然如果想虚增当期费用,虚减利润,则会反其道而行之。

4.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利用这两个科目进行利润调节,导致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巨大,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

二、虚假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

1.分析利润的来源与时间构成

企业利润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等。一般来说,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他利润来源所占比例较小,有些项目甚至是没有的。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补贴收入等偶然性项目在关键时刻出现异常,往往是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等目的而辩辞实施的告假行为。另外,还应注意利润在各个时段的分布是否正常。部分粉饰会计报表的企业前三季度业绩不好或很差,第四季度业绩突然大增,或者是前三季度业绩相当不错,第四季度却盈利较少,甚至出现巨亏,这种情况如果不是主营业务出现较大变化,那么就是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嫌疑较大。

2.报表对应关系识别法

目前,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投资者较多的采用财务比率体系,对关联

公司间的购销也比较关注,然而很少关注非关联公司之间因上下游产品关系、生产性企业和其他企业间的业务往来而形成的购销、应收应付等报表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当出现因产品、劳务等形成的“关联”公司间的应收应付项目的急剧变动等情况时,应该多加留意,以便能及早发现问题,规避投资风险。

3.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关注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对比。通过剔除了投资收益和财务费用的会计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对比可以揭示有关会计利润的信息质量的好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

参考文献:

识别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产业演进;阶段;识别方法;产业组织;产业规模

产业作为一种有机演化系统,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结构调整的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随时间推移,产业由生成到壮大、成熟。最后衰退,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产业在区域空间的扩散、转移和进退。一般认为,产业演进指的就是这一系列的演变。

然而,产业演进阶段之间的临界并非显而易见。因此,研究能够有效反映产业演进本质的方法以准确识别产业演进阶段也就成为许多研究的需要。为此,大量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单一产业在演进过程中经历着三个方面的变化:在产业规模方面,市场需求、产出、投资规模以及存量资产增长先缓慢后快速再缓慢;在产业技术方面,技术逐渐成熟,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先逐渐多样化、差别化而后再度无差异化;在产业组织方面,进入壁垒由低到高,厂商数目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市场结构先分散后集中,产业利润先提高后降低。而这些变化照然又都与产业演进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因而能够从产业规模、产业组织等侧面反映产业演进过程,进而也为各个视角的产业演进阶段识别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依据。事实上,现有研究也主要是依据上述产业演进的内外在表现识别产业阶段类型。但鉴于产业技术变化量化研究难度相对较大,现有研究主要还是从产业组织和产业规模视角分析。

1产业组织视角

外国研究者依据产业演进的内在表现特征识别产业阶段类型,研究具有阶段性和共同规律性的产业内企业行为的改变过程。

(1)厂商“净进入率”法

厂商“净进入率”法是其中最早探索、也最为常用的产业组织视角的产业演进阶段识别方法。这一方法根据产业中厂商主体进入情况进行阶段识别,主要结合厂商“净进入率”、厂商绝对数量与前一时期对比情况来识别产业演进阶段。其阶段拐点判定主要依据是:当厂商数量增长率开始出现低于前一期的3%(或5%)时,该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当厂商数量出现下降至前一期数量的97%(或100%)水平时,该产业成熟阶段结束。由于短期存在较大波动性,为避免伪识别,厂商“净进入率”法通常采用多年移动平均法。

Gort,Klepper(1982)首次采用产业内厂商数目的变化对产业演进进行了阶段定位,并引发了大量关于产业生命周期的研究。他们考察了46个产业每年的厂商“净进入率”,并据此将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引入、大量进入、稳定、淘汰(大量退出)和成熟等五个阶段。Klepper,Graddy(1990)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修正。他们鉴于短期内厂商数量存在的波动性,采用了5年和10年移动平均法。此外,他们以厂商数量增长率出现下降作为产业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并以厂商绝对数量出现下降作为产业成熟阶段结束的标志,将产业生命周期重新划分为成长、淘汰和稳定三个阶段。AnitaM.McGahan,BrianS.Silverman(2001)也对该方法进行了调整。鉴于其样本考察期较短,他们以厂商数量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至低于前一期增长率的3%~5%水平作为进入成熟期的标志,而不是仅仅要求增长率的绝对下降;以厂商数量出现下降至低于前一期数量的97%水平作为成熟期结束的标志,而不是100%;他们采用了3年和5年移动平均法,并分析了阶段识别的敏感性。

上述这种依据产业内厂商主体进人退出情况的识别方法,显然能够反映产业演进的本质和过程,也为研究各阶段厂商主要行为提供重要依据:在产业演进的前两个阶段主要研究厂商进入问题以及伴随而来的技术创新、组织演化等方面规律,而在成熟期则主要研究厂商退出机理问题。但该方法在不同研究中所采用的阶段拐点依据的具体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在短期厂商数量存在较大波动性,往往采用多年移动平均法,而阶段识别对时间跨度的选择具有敏感性,这些都使阶段的定位不明确。

(2)结合创新活动程度和创新主体的识别法

在Gort,Klepper(1982)之后,几十篇关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论文产生了诸多成果,进而又极大促进了产业组织视角研究的进展。Klepper(1996)建议,用创新活动程度结合创新主体进行产业演进阶段划分和判定,他先定性说明阶段之间区分,然后用定量方法对各阶段进行了识别。产业阶段识别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企业规模以500员工数为界划分成大企业和小企业,创新程度以创新率平均水平为界进行划分。

但由于各国企业规模标准并不统一,该方法对创新主体规模类型的界定标准势必需要根据各国情况进行调整,因而其可操作性也大大削弱。

(3)二维识别法

Tether,Storey(1998)从产业生命周期研究中产业就业人数伴随产业企业数目发生阶段性变化这一发现中得到启示,并结合这两个维度对高技术产业的演进阶段进行了定位。他们认为通过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可以进一步确认产业阶段。

二维判定法的具体产业演进阶段类型以及产业演进路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横轴测度产业中的企业数目,纵轴测度产业的就业人数,矩阵对角线上产业平均就业人数保持不变,沿着对角线产业内企业数目和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一致,在对角线以上区域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更快或减少更慢,在对角线以下区域产业内企业数目增加更快或减少更慢,而其中类型1、类型2和类型3产业分别处于Klep-per,Graddy(1990)的成长阶段、淘汰阶段和稳定阶段。类型1产业,产业内企业数目和产业的就业人数都处于增加状态;类型2产业,产业内企业数目是减少的,而产业就业人数是增加的;类型3产业,产业内企业数目和产业的就业人数都是减少的;类型4产业,产业就业人数减少而产业内企业数目增加,尽管与早期所描述的关于产业演进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一致,但该类型产业在欧洲高技术制造业部门是普遍存在的。而图2则说明了各类型产业之间是如何更替的。一个新产业开始出现时属于典型的类型1产业,因为无论是产业内企业数目还是就业人数都呈上升趋势;随着产业的成熟,产业内企业数目开始减少而就业人数仍继续增加,产业先演化进入类型2产业行列;之后产业内企业数目和就业人数都出现下降趋势,产业将发展成为类型3产业。

二维识别法结合了产业内厂商数目变化和产业就业人数变化,既能反映产业演进的本质和过程,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单一维度定位的不明确性。

(4)基于产业集中度的产业演进阶段识别法

Deans等人(2001)首次采用了衡量产业集中度的CR3和HHI指标进行产业演进阶段定位,并提出用产业集中度来识别产业演进阶段。他们综合分析了53个国家、24个行业、25000家上市公司的信息,得出“所有的产业都遵循同样的路径进行整合”的结论,并以25年作为产业演进周期将产业演进曲线划分为初创、规模化、集聚以及平衡和联盟四个阶段。初创阶段,市场完全分散或市场集中度极低,第一批并购者开始出现,新解除管制的、新成立的或分拆的子行业在这一阶段处于主导地位。规模化阶段,企业规模开始越来越重要,产业领导者开始出现并领导着产业整合,一些产业的集中度将达到45%。集聚阶段,成功的企业扩展他们的核心产业,出售或关闭附属部门,并持续地积极加强竞争。平衡和联盟阶段,少数几个企业在产业中处于统治地位,产业集中度达到90%。而产业集中度(CR3)在四个阶段分别为10%~30%、30%~45%、45%~70%和70%~80%。

但这里以25年作为产业演进周期显然并不合理,实际上不同产业的演进周期由产业自身特点决定。尽管如此,该方法还是为产业整合并购提供了很好的框架性分析工具。但需要指出,有些产业由于自身特点可能在走到集聚和联盟阶段之前可能已走完自己的生命周期。

2产业规模视角

与国外研究有很大不同,国内研究的产业组织视角分析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产业组织视角识别法所要求的样本数据在我国并不能完整、有效地获得,比如说工业产业内厂商数量,我国1998年之后的统计口径仅局限于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时期统计口径未能保持一致,这对研究采用的样本数据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进而限制了国内学者进行产业组织视角的定量分析。如果上述的主要是统计数据的局限,那么,另一方面则主要是我国产业演进特殊性。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很长时期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早期。事实上,厂商数量等产业组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政府政策,而产业组织视角实际暗含着厂商进入退出行为等产业组织的变化是产业内在演化结果的假设,这一点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经济体一般能够成立,但对于我国而言,我们并没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一假设也能够完全成立。总的来看,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规模视角。

(1)产出增长率法

产出增长率法是产业规模视角识别方法中最为一般的。它通常利用产业年平均产出增长率相对于全行业平均增长率的变化来判断产业演进阶段,其核心是比较产业在两个相邻时期(每个时期大约20年)的增长率与相应时期所有产业部门的增长率。如果该产业部门的增长率在两个时期都高于平均增长率,则为成长产业;如果前一时期大体接近于平均增长率,而在后一时期大大高于平均增长率,则为形成期产业;如果在前一时期高于平均增长率,而在后一时期增长率逐渐低于平均增长率,则为成熟产业;如果两个相邻时期的增长率都低于平均增长率,则为衰退产业。采用这种相对衡量的方法,不论经济增长抑或下降,都可以排除经济整体增长趋势的状态对产业产出增长的短期冲击影响。

范从来,袁静(2002)利用了产出增长率法对1987-2000年上市公司所处的各行业进行了阶段识别。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和各时期产业统计口径的不同,他们只以1987-1993年和1994-2000年作为相邻两个时期来观察。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建筑业等行业平均值和GDP平均值上下十分有限,很难做出明确判断,他们进行了调整。因此,需要指出的是,产出增长率法判断界限本身并不很明确,在具体分析时往往需要结合现实情况针对那些产业年平均产出增长率位于全行业平均增长率附近的产业作进一步分析调整,这也可能产生因主观因素而导致的结论差异。尽管如此,国内学者在分析一般产业的阶段类型时,仍采用上述方法。

(2)普及率法

与定位一般产业演进阶段不同的是,国内学者在分析诸如耐用消费品产业这类特殊产业阶段类型时。鉴于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数量有限,不如日用生活消费品需求多、购买频率高,普及率更能反映耐用消费品产业的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通常采用更为适用的普及率法这一存量分析法。该方法一般参考经验数据对产业演进阶段进行识别:当某一产业内产品用户家庭普及率在5%以内时,可视为形成期;5%-50%为成长前期,50%-80%为成长后期;80%~90%为成熟期;90%以上,则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逐步转入衰退期。古松,刘占霞(2006)结合普及率分析了我国“十五”电信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他们根据我国电话普及率在2000-2005年分别达到20.60%、26.50%、33.50%、42%、50%和57.29%,认为“十五”是电信业快速成长时期。事实上,普及率法更常见于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识别研究,它被引入产业演进阶段识别研究,主要还是鉴于普及率能够很好反映耐用消费品产业演进阶段特征的良好性质。但在应用该方法时,国内很多研究由于混淆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生命周期,常常直接用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识别替代耐用消费品产业的演进阶段识别。而事实上产业在演进过程中一般存在产品的更替,因而具有更长的生命历程。因此,避免对产品生命周期识别方法的直接沿袭是普及率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3)生长曲线法

尽管产出增长率法和普及率法能够大致判断某一时期产业的阶段类型,但定位都并不十分明确。为此,学者引入了更为精确的阶段识别法生长曲线法,根据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出或销售增长率一般符合缓慢—快速—缓慢的特点以及产业演进曲线呈现s型的规律,运用数学模型对某一产业产出/销售的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并以曲线的拐点作为生命周期阶段的分界点定位产业阶段和预测演进趋势。但因产业特征不同,各类产业的s型成长图式并不是由唯一函数表达,最为常用的是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此外,还有龚伯兹曲线、限制性指数曲线、对数抛物线等。

靳明(2006)运用逻辑曲线方程拟合了我国绿色农业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成长轨迹并进行了阶段定位。他指出,产业成长速度曲线的两个对称拐点分别是产业形成期与成长期、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分界拐点。靳明用四点法估计参数n初始值,进而利用线性方程ln|(n-y)/y=lnc-at线性回归估计参数c,a的初始值,在此基础上按迭代法拟合得到绿色食品销售额逻辑曲线。左相国和黎志诚(2003)也应用了逻辑曲线方程,但参数估计则采用左相国(2001)建立的F(K,b)模型,并且之前利用左相国(2001)构建的W(K,b)模型来界定产业产出序列是否服从逻辑函数以及包含多个子逻辑序列;李凯等(2005)在估计参数n时则只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资源条件、人口条件以及工业化进程分别给出几个假设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拟合结果也都说明产业演化的轨道基本上符合逻辑曲线,曲线用来拟合产业形成期到成熟期的上升过程比较有效。

但需要指出的是,逻辑曲线模型实际上建立在一个十分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而产业成长过程不一定都能满足“在密闭的环境内繁殖果蝇”之类的条件。即使产业成长过程从总体上基本满足逻辑函数的条件,其往往也可能包含若干个子逻辑阶段(左相国,2001),而且这些阶段可能与典型的成长曲线都难以完美的吻合。因此,包括逻辑曲线在内的这几种曲线事实上都只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在应用之前势必需要验证用来模拟产业生长曲线的各曲线模型是否适用以及何时适用,方法相对而言也较复杂。

从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在产业阶段定量识别时仍缺乏通用有效的方法。国内学者鉴于数据不足以及产业成长在其每一个阶段又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用较短时间内的数据难以进行准确阶段性定位,往往采用特征分析法或类比法等定性方法来辅助分析。特征分析法,主要通过确认阶段的主要特征或重大标志来判断。刘秉镰(2007)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进程时就以产业政策的变化为重大标志之一,指出中国现代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时期。此外,国内学者也常采用类比法来辅助阶段识别,利用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我国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发达地区的产业成长规律性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赵云平,张宏升(2006)就通过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乳业成长经验的类比指出我国乳业正处于成长期。

3总结

识别方法范文篇3

1.1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当该指标持续增大时,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超过了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的上升。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且并没有存在市场萎靡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很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居民平均家庭收入=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

该指标的临界值可以由首付、利率、贷款期限、每

年住房贷款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等估算出,但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6之间。

1.2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

该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相对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反映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警戒线定为2,超过2时说明房地产业存在泡沫现象。如1987-1990年间,日本存在严重的地产泡沫时,该指标平均值为3。

1.3空置率

房地产出现泡沫时,会有大量房屋空置,故可采用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为:空置率=增量房和存量房中的空置量/全社会增量房和存量房总和。一般而言,该指标的判断标准是:空置率不足5%时,表明市场过热,极可能存在泡沫;5%-10%为合理区域;10%-20%为空置危险区;而当空置率大于20%时,则表明存在严重积压。

1.4租售比价

反映房地产真实价值的是房地产的租金收益,房价变动可暂时偏离租金变动。但若长时间高于租金增长,则存在泡沫的成份。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从理论上说,计算租售比的方法是:假定将租房所需支本论文由无忧

付的钱以能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算出包括银行利息在内的租房总支出;同时也假定将买房所需支付的钱以能够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再算出买房总支出;以租房总支出除以买房总支出,其结果就是住房的“租售比”。其判断标准可用下表来表示:

另外,还可以从房地产投资增值率和房地产贷款方面来计量房地产泡沫,但是总体而言,这两种方法不如以上四种方法应用广泛。

指标法的突出优点是所用数据通常相对比较容易采集,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在进行房地产泡沫检测时,可以把那些具有充分理论依据的指标,如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价等作为重要的辅助性判别标准;其缺陷是,一些指标的标准多取自国际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对同一个房地产市场进行判断时,不同的指标之间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2理论价格法(收益还原法)

理论价格法被誉为最符合房地产泡沫定义的判别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计算出房地产的理论价格,然后与实际的房价相比较,通过观察二者相背离的程度,来判别泡沫是否存在。

以收益还原法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价格法,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后,成为日本经济学家用以判定地产泡沫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泡沫是现实资产价格与实体资产价格的差,或是现实资产价格中实体经济不能说明的部分,所以衡量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在于本论文由无

供测算出房地产的实体经济价格(理论价格)与现实价格之间的差距。收益还原的本质就是一个未来收益的贴现模型,即将未来的预期纯收益和预期售价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贴现,从而得到房地产的理论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直观地理解理论价格法的精髓:

理论价格法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着困难。集中表现为:第一,折现率的准确数字难以确定。第二,收益还原法体现的是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现在的收益,通过折现来计算现值。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在当前的试点上难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做出准确的估计。

3市场修正法

我国学者洪开荣(2001)提出房地产泡沫计量的“市场修正法”,即以物业空置率为基础,从房地产的供求差异出发,通过考虑各种相关系数因素来进行修正,从而估量出房地产泡沫的大小。其公式为:

房地产泡沫系数=物业总空置率×经济增长修正系数×产业贡献修正系数×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其中:空置率是根据年空置量与三年累计物业竣工量的比例;经济增长修正系数=上期的(1+GDP增长率)/本期的(1+GDP增长率);产业贡献修正系数=上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本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交易状况修正系数=上期的(1+个人购房比例)/本期的(1+个本论文由无

供人购房比例)。

该方法作为房地产评估标准的基本理由是空置率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差异,特定时期和地域的空置率指标反映了各种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的市场后果。房地产泡沫和物业空置率是对市场失衡的不同角度的描述,但它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该方法借助了资产评估中的修正方法,但是理论依据不足。

4统计检验法

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常见这种方法。其使用前提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不是很厉害;二是数据样本要大。实质是利用计量统计学的原理对房地产价格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当房地产市场上无经济泡沫时,房地产价格变化比较有规律,统计分析可以找到统计规律,而当经济泡沫存在时,由于经济泡沫使得价格大起大落,从而使得统计规律失常。国外的统计检验法根据检验的标准不同,可分为方差上限检验和游程或粗尾检验两种。

方差上限检验法以BlanchardandWatson(1981)为代表,他们认为,经济泡沫的出现会增加价格p的方差,会减弱价格p与市场基础的决定因素X的相关关本论文由

理提供系。在不存在经济泡沫的零假设下,给定某些条件,就可以求出价格方差的上限。当经济泡沫出现时,这个上界条件会受到破坏。

BlanchardandWatson(1981)还讨论了价格p的更新值(超额收益)的分布。如果存在经济泡沫,并且经济泡沫会在某个时期破灭,那么在经济泡沫存续期间,经济泡沫更新值为同号;当破裂开始时,变为异号,这样经济泡沫更新值的游程会比纯随机序列的要长,从而会使样本的总游程数变小。经济泡沫成长期间,会产生小的正的超额收益,但随之而来的是会在某个时刻经济泡沫破裂,产生大的负超额收益,这类经济泡沫的更新值的分布会成尖峰或粗尾分布,因此价格更新值的较大峰度系数可能意味着存在经济泡沫

。但游程检验与粗尾检验方法的效果不佳。因为经济泡沫游程数并不必然小于随机变量序列的游程数;另外,市场基础价值的分布也可能呈峰态。即使如此,这两种方法还是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

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很短,从住房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的1998年算起,到2008年我国住宅市场化的历史也不过10年时间,可供计量检验的样本数据很少,计量检验的结论可能缺乏可靠性。因此,统计检验法在我国应用并不合适。5预警指数法

预警法是一种综合方法,融合了指标法中的本论文由

整理提供各种重要指标,也是目前测度房地产泡沫较为理想的方法。虽然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问题,而且需要收集很多数据,但综合而言,是目前除了收益还原法之外最为完善的测度方法。目前被普遍接受的预警构建方法如下:

(1)选定预警指标。(2)确定预警指标的权重。(3)确定指标临界值。(4)测算地产泡沫发生变化的概率。当某一个判断指标发生预警信号时,地产泡沫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在预警期内,达到临界值的指标越多,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越大。(5)确定地产泡沫的预警级别。根据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房地产泡沫变化的可能性划为几个级别:A级:警戒级,40其构建还有多种方法,但它们在计算原理上是相同的,关键之处是所选取的代表性指标会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6结论与建议

以上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即指标法和模型法。不管用何种方法测度房地产泡沫,尤其是指标法中,其逻辑思路都是首先试图建立一个基准指标,然后用实际指标与其对比,实际指标大于或小于基准指标的部分即为泡沫成分,以实际指标偏离基准指标的程度来指示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分析,判别是否存在泡沫,而不应该单纯采用一种方法,以免判别结果有失偏颇。真对以上分析,对我国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由于我国房地产发展时间较本论文

供短,房地产统计工作更是滞后于房地产市场,统计资料相当匮乏,所以应该完善我国的房地产统计工作,使之更适应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第二,目前我们应该在现有统计资料条件下,根据我国以往的经验和其他类似国家的经验,深入研究适合于我国的量化方法和评判标准。

第三,建立适合于国情的房地产泡沫预警机制,对我国房地产泡沫及时预报和控制,时刻警惕房地产泡沫。

参考文献

[1]周方明.房地产泡沫测度研究[J].经济师,2006,(5):141-144.

[2]洪开荣.房地产泡沫:形成、吸收与转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8):10-14.

识别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滚动轴承基本结构识别方法

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民的惜投心理,将工厂废旧轴承经处理后销售到农村,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破坏。现将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相应作用以及几种识别滚动轴承伪劣的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一、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及相应作用

以滑动轴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滚动轴承,其工作原理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一般由2个套圈,1组滚动体和1个保持架所组成的通用性很强、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基础件[1-2]。由于各种机械工作条件不同,对滚动轴承在负荷能力、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要求。但其最基本的结构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其相应作用为:对于向心轴承,内圈通常与轴紧配合,并与轴一起运转,外圈通常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起支承作用。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也有外圈运转,内圈固定起支承作用或者内圈、外圈都同时运转的。对于推力轴承,与轴紧配合并一起运动的称轴圈,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并起支承作用的称座圈。滚动体(钢球、滚子或滚针)在轴承内通常借助保持架均匀地排列在2个套圈之间作滚动运动,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轴承的负荷能力和使用性能。保持架除能将滚动体均匀地分隔开以外,还能起引导滚动体旋转及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性能等作用[3-4]。

二、简易检测方法

1、眼观手感法

一是眼观。首先看外表,检查轴承上有无正规的出厂标记,无标记者多为不合格产品。然后,洗掉轴承外包装的油脂,认真检查轴承内、外圈的滚道及滚动体上有无麻点、凸坑、锈蚀等,凡有者均为不合格产品,不能使用。二是手感法。用右手指卡住轴承内圈,左手快速转动轴承外圈,好的轴承转动平稳、声音较小,无阻滞、冲击或颤动等感觉;而伪劣轴承在转动过程中则有“哗哗”的噪声,卡轴承的手指感觉到阻滞、冲击或颤动,这时轴承切不可用。

2、量具测量法

滚动轴承是标准部件,轴承的内、外圈均经过磨削加工,误差极小。为判别伪劣,可用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外圈的直径。经过处理后的轴承外径变小,内径变大。

3、试插游隙法

一是塞尺检查法。各种滚动轴承,其游隙均有标准规定,伪劣轴承因各零件超差,如游隙就转不动,故一般偏大。使用者一般不具备按标准检查的条件,但可用塞尺(厚薄规)检查游隙。由于游隙小,所用塞尺很薄,强度低,且轴承又是曲面,硬塞不易塞进,可将塞尺塞在2个滚动体中间并靠近一滚动体的顶部,转动内圈,如滚动体能滚过且力度不大,所量值除以2即为轴承游隙值。如滚动时觉得太紧或太松,则应将塞尺适当加厚或减薄。应注意的是,插入塞尺后在滚动体滚动过后如感太吃力,不要强行滚过,以免损坏塞尺。应检查不少于3个滚动体,且都在允许公差范围内。二是保险丝压痕法。将细保险丝砸薄,滚过轴承滚动体顶部与外圈的间隙,所得厚度除以2即为游隙,其余与塞尺查检相同(此法一般不用于球轴承检查)。

4、外圈径向跳动检测法

一是车床检测法。可在车床上加工1个芯轴,使芯轴的直径与所测轴承内径配合适宜,且有小锥度(应尽可能地小,以便装拆。磁力表座固定在车床导轨上,先测芯轴的跳动量,再将轴承套在芯轴上,将表头垂直打在轴承外圈中部,芯轴不动,转动轴承外圈。表针的变化量即为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量。二是简易外圈径向跳动检测法。用上述检测法中所用芯轴,即可检测外圈的径向跳动,方法有2种:一种是将芯轴一端水平夹在台虎钳上,测试方法与车床检测相同;另一种是将芯轴垂直夹在台虎钳上,被测轴承套在芯轴上,在轴承外圈施加一定的力(内径φ10~30mm为15N;φ30~50mm为20N;φ50~160mm为25N)。现场测试时可用相同轴承数只,重量与要求相差不大即可。其检测方法与车床检测相同。当2个结果不同时,应以后一种方法为准。

5、硬度检测法

轴承套圈硬度值为50~65HRC,高或低于此值均为不合格轴承,检查点应在内圈或外圈的侧面,以免损坏轴承。

上述各项,经过经验判断有怀疑者,可根据现有的条件,逐项检测。对有1项不合格者就不必再进行其他项的检测。对检测值超标不多者,应继续检测其他项,考虑到检测条件和误差,对各项检测值均超标不多应视为合格。同时,农机用户应到规范市场去采购,注意保存好购货凭证,出现问题便于退货和索赔。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按上述方法检查,彻底杜绝漏洞,以减少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林菊娥,李桂福.机械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倪惠新,范国良.高级机修工艺学[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3.

识别方法范文篇5

关键词:汽车电路;识别方法;维修策略

在汽车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故障问题,这些故障问题不仅会影响汽车的行驶,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汽车发生故障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维修。在汽车维修工作中,汽车电路维修是最重要的维修工作之一。在汽车线路之中,不同的线路会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维修人员需要明确各类符号、图形的意义,这样才能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汽车维修过程中,正确识别汽车电路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晶体管、调节器等必备元件的识别方法和维修技术。可见,汽车维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掌握各类知识和技术。

1汽车电路概述

1.1电源和保护装置。在汽车中,为了确保各个电器设备正常工作,需要将电源、保护装置、控制装置、信号反馈等装置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电力线路。电源是为各个设备提供电能的重要部件,所有用电设备都少不了电源的支持。通常,汽车上会安装2个电源,一个是蓄电池电源,另一个是发电机电源。保护装置具有保护汽车电路的作用,如果电路出现短路、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在电流超载时,保护设备会切断电路,避免线束或设备被烧毁。汽车中的电路保护装置有很多,包括熔断器、易熔线等等。1.2信号及反馈装置。信号及反馈装置可以为汽车电气设备的运行提供信号,一种是启动信号,另一种是检测信号。控制装置包括很多种,如传感器、温控开关等等。1.3控制装置和用电设备。控制装置可以保障电器设备的运行,其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空调控制单元、ABS控制单元等等。用电设备可以转化电能,使其变为其他形式的能。例如,灯泡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汽车中有很多用电设备,包括汽车喇叭、灯泡、仪表等等。此外,导线也是电力线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用于设备连接。整体来看,汽车的车体可以看作是部分执行装置返回电源负极的导线,也就是搭铁。

2汽车电力线路应用分析

2.1电路符号。汽车电力线路的构成比较复杂,如前文所述,其涉及多个设备、元件,为了有效的区分,每个线路都有相应的电路符号,维修人员应该掌握线路图中各个设备、导线的图形、符号等,明确不同的图形、符号代表的意思,这样才能正确分析汽车电路的组成和故障问题。不仅如此,正确认识电力线路符号有助于识别电路图。在汽车维修的过程中,电路图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借助汽车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图的重要作用,维修人员可以利用电路图了解晶体管、调节器等元件的位置、构成等。此外,维修人员还要掌握数字逻辑电路,以此为基础了解译码器[1]。汽车维修人员要掌握各类电路符号知识,由于汽车的产地不同,所以符号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维修人员要学习不同国家的汽车电路图符号,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汽车电路符号代表的意思不同,包含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汽车维修人员要明确各个元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起动机、蓄电池、继电器等等。除此之外,车内的打火机、空调等附属品的维修也与电路工作原理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保障维修质量,就要掌握汽车电力线路的基础知识。2.2电路标记符号。除了电路符号,一些标记符号也需要学习和掌握。汽车中某些装置、线路柱的位置会标记不同的符号,代表该线路或装置有什么样的功能。如“B”代表着发电机输出供电线、“E”代表电器上搭铁的接线端子[2]。汽车维修人员应该掌握这些符号的意义,在维修的过程中可以对应电路图分析故障位置和原因。很多汽车是国外品牌,所以维修人员还要学习一些相关的英语单词,便于维修进口汽车。2.3分析思路。在汽车电路认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思路来区分。首先,了解电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蓄电池、发电机等,每个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同,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通过电流表可以了解蓄电池充电、放电的信息。其次,在电源系统中,要做好接线工作,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通常,蓄电池正极连接电流表的负极,电流表正极连接交流发电机接线柱。确保接线正确,才能保证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也能保障蓄电池有效的充电和放点。电源在控制蓄电池负极时,要参考电机的转速,如果转速较慢,则蓄电池输出可能出现问题,可能因为输出电压不符合要求,蓄电池将磁场电流供给发电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调整蓄电池负极控制。此外,启动系统中也有很多电气设备,如起动机、继电器等。在汽车发动的过程中,点火开关处于启动位置,启动继电器要与电磁开关连接才能实现电路的连接,进而确保启动系统的运行。在蓄电池正常放电的情况下,起动机可以正常运行。

3汽车电路中的常见故障

在汽车电路维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元件击穿、元件老化、线路故障。元件击穿是比较常见的电路故障问题,在电压的作用和影响下,元件被击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过流、过热。在元件击穿故障发生之后,汽车电路会短路或断路,严重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在电力线路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元件老化也是比较常见的故障问题,老化后容易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进而带来各种故障问题。在此之前,电阻变化是引发问题的最大原因,如果电阻阻值变化较大,则电容器容量会随之减小,进而引发继电器烧蚀现象,造成继电器故障[3]。在继电器故障的情况下,各类问题会随之发生,包括绝缘老化、触电抖动等,这些问题都会为汽车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出现汽车线路故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线连接错误,可能因为接线不准确,也可能因为接线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出现腐蚀、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短路、断路,进而引发更大的故障问题。

4汽车电路的维修策略

4.1全面分析,有效排除。汽车电路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威胁到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维修人员一定要做好维修检查工作,全面排除故障问题。在实际维修的过程中,要对汽车电路故障进行全面分析,详细查看线路图,根据电路原理和电路的排列方式,分析故障的位置、故障原因等,然后采取专业的测绘技术进行检修,确保汽车电路恢复正常。汽车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启动电路、点火电路、仪表和报警电路等多个部分。蓄电池和发动机是电路中的电源,如果电源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其他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所以,在检修时,要着重进行电源的检查,确保电源没有故障问题。根据电路图可以看出,蓄电池可以为点火开关、熔断器盒上部直接供电,照明灯光可以随时获得电力,仪表电源、点火电源、刮水电动机电源等则在点火开关的控制下获得电源。这些用电设备通过点火开关的控制,转到ACC或IC的位置,此时电力可以有效供应。在汽车电路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原理进行检查,确保故障全面排除。4.2注意元件替代性。在电路故障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缺少相应型号元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其他型号的元件来代替。为了确保替代原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替代品。例如,汽车电脑版中的电子元件损坏,但许多电子元件价格比较昂贵且难以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替代元件,可以选择价格低、性能相同的元件,元件替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在没有内部资料且需要替代的是多脚的集成块的情况下。首先,要找到一片或多片原装芯片,在接电的情况下进行芯片的测试,可以采用逻辑分析的方式。测试后要进行破坏性试验,明确其最大电压和电流等特性,根据这些特性进行不同芯片的对比,最后选择恰当的替代型号。4.3诊断故障位置和原因。在汽车电路故障维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试火”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可能对蓄电池产生危害。所以,维修人员需要对维修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在电子电路维修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维修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维修技术,使用先进的检测仪表和检测技术,根据电路结构、符号、电路图等明确各个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分析故障的原因和范围,进而找出故障的具体位置,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维修措施,确保维修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汽车电路故障诊断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包括:比较换件法、试灯检验法、短路检查法、逐段检查法、仪表检查法等等。仪表检查法是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针对现代汽车中的各种元件故障、线圈故障问题,可以通过仪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通常使用万用仪表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具有高效、精准的优点,但对检修人员的技术和操作熟练度有很高的要求,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元件检测的技术标准,并对元件的技术性能做出准确有效的判断,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检修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汽车电路发生故障时,一定要及时检查和维修,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和运行安全。为了确保维修的有效性,维修人员要掌握汽车电路的识别方法和维修策略,明确电路故障的原因和位置,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文忠.汽车电路的识别方法及维修策略[J].汽车与配件,2017(18):82-83.

[2]汤捷.分析汽车制动跑偏机理及维修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177.

[3]胡新风.探析现代汽车电控技术与维修对策[J].南方农机,2018,49(11):184.

识别方法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识别;控制

1引言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控的前提是能够全面、精准地识别财务风险的类型、发生概率以及影响程度等。对此,企业需要建设科学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能够及时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环境,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之上制定正确的风险管控措施。

2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特点

风险识别工作需要贯穿风险管控过程的全流程和全环节,能够及时反映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动,及时识别风险。

2.1全员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工作不是单独部门或者岗位的职责,而是应该由全体部门以及成员共同完成。企业内外的各个业务流程以及环节都会存在显性以及隐形的风险,对此风险识别工作需要交由风险控制部门以及具体工作部门共同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

2.2动态性

风险识别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在环境变化中实现风险识别的动态化发展。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贯穿规划、实施以及收尾阶段,并且需要因时而变、不断调整识别类型以及解决措施。因此,企业财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需要做好财务数据、信息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做好甄别工作。

2.3信息性

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追踪资金的流动数量以及流动方向,能够管控企业资金资源的使用,并且能够借资金流管控实现对业务环节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各种数据和信息成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基础和前提,财务系统的广泛使用能够实现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协同和联动,更能够发现信息中存在的风险,提升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

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依据

财务风险的识别需要积累大量的信息基础。因此,识别财务风险的关键是能够找到充足的财务信息和依据,并借此识别和分析风险。

3.1分析企业面临的各项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企业考量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各项资源条件、各项运用资源的管理能力、内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等。上述的内部环境实际上都会影响企业识别风险的难度,并且评估企业识别和管控风险的资源和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为供应商情况、下游的经销商和零售商情况、终端消费者以及竞争者情况、政府政策和手段等。上述外部主体的行为以及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行为。因此,能够为后续识别风险提供完善的信息。

3.2研究企业的具体业务环节

上述对于各项环境的分析仍旧处于宏观环境层面,但是财务风险的识别还是需要对更加精细化的具体业务环境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对此,财务部门还需要严格收集具体工作业务信息,了解各个部门、岗位以及个人的工作动态和情况。例如,在财务部门评估产品生产风险时,该部门需要了解产品范围说明书、产品验收标准、项目可交付成果、产品价格假设等相关情况,从而能够对有关产品项目假设条件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做好后续的风险识别工作。因此,企业的相关部门只有全面收集从宏观到微观的信息,才能够更加全面了解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和管理环境。

4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具体方式

4.1明确企业各种风险类型

企业在财务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类型的风险,上述风险内容是处于联系之中的整体,是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企业所要面临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其中,政治风险影响着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政局稳定性、法律法规等。经济风险是指在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于合同问题、成本问题、市场经营问题、项目问题以及税收问题引起的经济风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和成本,带来了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是指施工生产过程中、维护环保过程中、设计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在技术应用层面积累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因子。对此,企业要想能够全面识别自身的风险就需要首先了解各项风险的类型,才能够积累风险识别的经验,提升风险识别机制的效率。

4.2明确目标与确定人员

风险识别具有全员性特点,必须要明确组织内部整体和各个岗位、人员的风险识别目标,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层级的风险识别参与者纳入其中。首先,企业需要根据整体环境以及战略目标分解财务风险管控目标,能够在构建整体风控目标的基础上构建部门、岗位以及员工个人的细化目标。企业整体目标的构建需要财务部门负责人员以及企业的经理层人员共同沟通和协调,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风控目标制定的共识。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中,财务部门作为具体的职能部门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经理层是脱节的,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在制定整体财务风控目标的过程中缺乏战略管理的统筹,导致财务环节和具体的经营环节相脱节,反而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风险程度。在各个部门以及岗位的风控目标建设中,企业财务部门要能够加强横向沟通机制的建设,能够及时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动态,帮助其更加高效、准确地分解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指导后续具体的风控过程。在识别风险之前,必须先明确风险识别的目标并确定参加风险识别的参与者。并且,由于各个部门以及岗位自身工作性质的不同,财务风险的类型也会不同。因此,具体管控财务风险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财务风险管理应各有侧重,依据各个部门以及业务内容的管理规划,各个参与者都需要分别确定主体或业务单元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重点,确定参与项目风险识别的人员。

4.3系统地识别风险

目前,识别财务风险的方式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企业也能够借助多样化的风险识别技术和工具对企业内部、外部的风险信息进行系统性地辨别和分析,从而能够勾勒不同业务部门风险的类型和内容,为后续的风险管控提供信息参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技术有核对清单、访谈、会议讨论、成果评审、风险管理表的日常输入、实际调查等。第一,企业财务部门和具体业务部门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法了解岗位以及工作人员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获得宝贵的一手信息,确保初始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但是实地观察风险的方式比较费时费力,并且也对风险识别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风险点查找法。该方式是企业结合已经掌握的风险信息和管控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的风险点进行确定,并对找到的风险点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确定好风险的等级,明确后续的解决措施。对此,财务部门以及具体的风控部门首先要围绕中心工作,以工作环节运行过程为核心,认真查找出工作中各类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确定各类风险可能出现的关键环节和部位。其次是要准确评定风险点等级。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根据该风险点风险程度的高低,按照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由轻至重确定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分别由各级岗位风险管理主体确定防控职责。再次是要将查找出来的风险点和评定的风险等级登记造册并建立台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示,为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第四,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在企业内部安装财务管理系统、会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能够在信息化的促进之下提升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企业内部的数据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能够更加迅速、全面洞察企业内部各个发展情况,并在统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基础之上提升对财务风险信息的统筹能力,提升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4.4编写已识别风险文档

在对上述风险类型、发生概率以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之后,财务部门为了更加清晰展现各个部门以及岗位的财务风险动态,需要编制详细的说明和陈述,详细说明各个业务环节以及岗位具体工作上存在的风险情况,具体包括风险触发的场景、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风险发生的原因等,并编写成完善的风险识别报告,在标准化的书写内容以及文字形式中供财务部门、各个其他职能部门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传阅和使用。在编写已识风险文档时,最好采用标准化的形式,在组织内部统一使用,同时还能起到统一风险语言的作用。

5结语

风险识别工作需要贯穿风险管控过程的全流程和全环节,能够及时反映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动,及时识别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需要积累大量的信息基础,识别财务风险的关键是能够找到充足的财务信息和依据,并借此识别和分析风险。同时,风险识别具有全员性特点,必须要明确组织内部整体和各个岗位、人员的风险识别目标,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层级的风险识别参与者纳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2020,546(11):161-162.

识别方法范文篇7

【摘要】鉴别中药材是加工中药饮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平时的监督检查中发现许多中药材伪劣品、混淆品出现的频率较高,应引起注意。现总结如下几例,供同道参考。

1.以水半夏充半夏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市场上所用半夏大部分为水半夏。水半夏与半夏来源、性状、功效均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不可作半夏药用。其主要区别点为: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饮片为椭圆形、类圆形,有的顶端具凹陷的芽痕。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呈类圆锥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cm,顶端类圆形,有凸起的叶痕或茎痕,有的下端略尖。饮片为圆锥形、椭圆形、长卵形,有的顶端有突起的叶痕或芽痕,另一端渐尖。

2.青果与混伪品藏青果

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呈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m,直径1~1.5cm。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果核梭形,暗红棕色,表面具纵棱3条,其间各有2条弧形弯曲的沟;破开后内分3室,各含种子1枚。种子长梭形,种皮棕红色,子叶2片,富油性。无臭,果肉味初涩,久嚼微甜。

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干燥幼果。呈长卵形,略扁,一端渐狭,多稍弯曲。渐狭端微凹,具淡黄棕色至棕色圆形果柄痕。长1.5~3cm,直径0.5~1.2cm。表面褐色或棕褐色,具明显纵皱纹和沟纹,有的具细微横环纹。质坚硬,脆断面果肉棕褐色或黄褐色,具胶质样光泽;果核梭形,表面棕黄色,具不规则纵沟,破开后1室,中空,内表面光滑。无臭,味苦涩,微甘。

主要区别:二者来源不同。藏青果果肉具胶质样光泽,破开后1室,无种子;而青果3室,各含种子1粒。藏青果具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的功效,而青果具清热生津、利咽解毒的功效。

3.香加皮与地骨皮误用

商品中常将香加皮误作为地骨皮,主要区别为:

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外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粉末显微鉴别含有方晶和乳汁管,无纤维。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外表面灰黄色呈棕黄色,断面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粉末显微鉴别有砂晶和纤维,无乳汁管。

4.连翘与混伪品金钟花果实

连翘呈长卵形至卵形,长1~2.5cm,直径0.5~1.3cm。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形似鸟嘴,略向外反曲,外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具有多数灰白色颗粒状突起和不规则纵皱纹,每瓣中央有1条纵沟;内表面淡黄棕色,平滑,有1纵隔,种子棕色,多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乌绿色或绿褐色,大多无疣状突起,内有多数黄绿色种子着生在隔壁上,披针形,微弯曲。

金钟花果实为木犀科金钟花的干燥果实。呈卵球形,长1.2~1.5cm,宽1cm,顶端呈喙状,基部稍圆,有的自尖端开裂或裂成2瓣。表面浅棕色,稍光滑;下半部具略凸起的细纵纹8~12条,每瓣中央有深纵沟,内表面浅绿黄色,光滑而有光泽,每瓣中央有纵隔壁。种子略呈长三角状四棱形,黄绿色。

主要区别:金钟花果实与连翘相似,但要小些,壳薄,无灰白色颗粒状凸起,边缘无明显的翅。金钟花内表面颜色是浅绿黄色,连翘是淡黄棕色;金钟花种子是长三角状四棱形,黄绿色,连翘的是披针形,棕色或黄绿色。金钟花果实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连翘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二者功效虽一样,但药典中的连翘只有一个来源,金钟花果实能否作连翘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以汉中防已冒充防己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饮片断面灰白色,平坦,木部有排列较稀疏的浅棕色放射状纹理,味苦;汉中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汉中防己的干燥根,饮片断面黄白色,皮部较厚,木部有较密的放射状纹理,向外方二歧及多歧分叉,味微苦。

6.川楝子与混伪品苦楝子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为类球形或椭圆形的核果,长1.5~3cm,直径1.5~2.3cm,表面棕黄色或棕色,有光泽,略皱缩,具红棕色小点,顶端具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革质而薄,果肉黄白色或浅棕黄色,质松软,海绵状水浸湿后显黏性。果核木质,球形或卵形,有6~8条隆起的棱线。种子6~8枚,扁椭圆形,紫黑色,具细小突起。

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cm,直径0.8~1.5cm。表面棕黄色、黄棕色至红褐色,皱缩而有光泽,具6条突起的纵棱,有多数红棕色或棕色小点,顶端具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革质,易剥离。果肉淡黄色,较薄而松软。果核木质,长椭圆形,有5~6条隆起的棱线。种子4~6枚,梭形,红棕色或紫红色。

主要区别:果实较正品小,有6条突起是纵棱。苦楝子果核长椭圆形,有5~6条隆起的棱线,川楝子的呈球形或卵形,有6~8条隆起的棱线。苦楝子的种子4~6枚,梭形,红棕色或紫红色;川楝子的是6~8枚,扁椭圆形,紫黑色。苦楝子毒性大,具杀虫、驱蛔的功效;而川楝子毒性小,具行气、舒肝止痛、驱虫的功效。

7.以水菖蒲冒充石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饮片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断面纤维性,类白或微红色,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水菖蒲为同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饮片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辛。

8.百合与混伪品小百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细叶百合的肉质鳞叶。呈长椭圆形肉质片状,顶部较尖,基部较宽,长1.5~5cm,宽0.5~2cm,中部厚1.3~40mm。表面淡黄白色、乳白色或微带紫色,有纵脉纹3~5~9条。边缘较薄,微波状,略向内卷曲,背面凸起不平。质坚硬,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公务员之家

识别方法范文篇8

蛤蚧是名贵的中药材,始载于《开宝本草》。马志谓:“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见人取之,多自啮断其尾而去。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李时珍谓:“蛤蚧因声而名。”蛤蚧具有较好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的功效,特别适用于肺虚咳嗽,肾虚喘促,肾虚阳痿,精血亏虚等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广西蛤蚧产地产量极为有限,价格也贵,市场上出现很多伪劣品。故须加以鉴别,仅供参考。

一、药源追踪

蛤蚧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Geckonidae)动物蛤蚧GekkogeckoLinnaeus的干燥体,蛤蚧主产于广西。

二、性状鉴别

2.1正品

呈扁片状,头部及躯干部长13~18cm,腹背部宽6~9cm,尾长6~14cm。头稍扃,略呈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口内角质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齿。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散在。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盘。尾细长面结实,扁圆形,有不甚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数条。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2.2伪品

(1)多疣壁虎,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GekkojaponicusPumeriletBibron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全长在20cm下,无眼睑,吻鳞切鼻孔,鳞片细小,体背具多数不规则疣鳞。(2)壁虎,壁虎科动物壁虎GekkochinensisGray的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形似蛤蚧但体小,呈扁片状,头及躯干长7~9cm,尾长5~8cm.。吻鳞切鼻孔。背部褐色,粒鳞微小,散有细小疣鳞。(3)蜡皮晰,鬣晰科动物蜡皮晰LeiolepisbellianarubritaeniataMertens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红点蛤蚧。全长约40cm,尾长近体长两倍,有眼睑,鳞片细小,无疣鳞。体背灰黑色,密布橘红色圆形斑点,体两侧有条形横向的橘红色斑纹。指、趾狭长而细,均具爪。(4)喜山鬣晰,鬣晰科动物喜山鬣晰Agxmahimalayana(Steindachner)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西藏蛤蚧。全长34~36cm,尾长超过体长,有眼睑,吻鳞不切鼻孔,脊背有几行大鳞,四肢及尾背鳞具棱,指趾狭长,圆柱形,均具爪。(5)红瘰疣螈,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TylotoritonvorrucosusAnderson去或未去内脏的干燥体。全体呈条形,长13~19cm,其中尾长达7cm。头近圆形,较大而扁,头顶部有倒“U”字形棱,中间陷下,无吻鳞。体表无鳞片,体侧有瘰疣,密生疣粒。足具4指5趾,尾侧扁而弯曲。(6)山溪鲵,小鲵科动物山溪鲵Batrachuperuspinchonii(David)的去内脏的干燥体,条状,略扁,黑褐色或棕黑色,微有光泽;腹部色稍淡,体长与尾长略相等,具短小四肢、前、后肢均具四趾,后肢比前肢长大。全身无鳞,气腥,味咸。(7)石龙子,石龙子科动物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Gray)的去除内脏干燥体。条形,头颈及躯干长约9cm。头部钝圆,有鼻鳞、无后鼻鳞,鼻孔介于两枚鼻鳞间;背部深褐色,鳞片平滑,正中两行鳞片与背侧其余鳞片等大或略大;腹面黄白色。

三、显微、理化鉴别

取正品粉末显微镜下观察,鳞片近无色,表面可见半圆形、类圆形隆起,略作覆瓦状排列,布有极细小的粒状物,有圆形孔洞。皮肤碎片淡黄色或黄色,有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横纹肌纤维较多,暗带呈“V”字型,具油滴,侧面观细密横纹呈平行的波峰状;横断面常呈三角形,类方形。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有细小裂缝状或针孔状孔隙;骨陷窝呈裂缝状,长条形,多为同方向排列。公务员之家:

正品粉末的乙醇提取液或酸水提取液,加生物碱试剂硅钨酸,碘化铋钾或碘化汞钾等,均有沉淀反应。

综上所述,伪品蛤蚧明显不同于真品,要认识假冒伪劣赝品,以免上当受骗。

【参考文献】

[1]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2614.

识别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有效的风险识别是做好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应有强烈的财务风险危机意识,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能够及时的识别出来,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有效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目前,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的安全性,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定性识别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定性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财务风险结构形式识别矩阵以及四阶段症状法。专家调查法就是利用系统程序,拟好调查的提纲,为专家调查提供背景资料,不断征求不同专家的预测建议,最后将专家预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形成一份简易的预测结果报告;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主要是根据某项具体的财务风险在企业运营中发生的可能性,结合其对企业可能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判断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将其分为高等级风险、显著风险、中等风险以及低等风险。以此类推,将企业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用矩阵进行表示;四阶段症状法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财务危机,根据企业财务危机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危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根据表现的不同,判定企业财务危机的严重性,对症下药,提出风险管理的意见。

二、企业财务风险定量识别方法

对企业财务风险定量识别的研究开始于国外,定量识别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最终形成财务预警模型,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一,单变量预警模型。主要是对单个的财务比率值或者趋势,对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对单向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识别预测能力。但是单变量预警模型在企业综合财务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预测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选择因素的影响。第二,多变量预警模型。就是利用多个财务比率指标,通过加权汇总,形成多元线性函数公式,再通过相应的计算,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这种多变量预警模型也经过了不断完善,成为企业财务风险定量识别中关键的技术。第三,Logistic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中,采用多个衡量指标对企业经营效益进行衡量评估,对风险识别具有较大的效果,符合自变量正太分布的假设。Logistic预警模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投资者以及银行等方面,设定一个风险警戒线。第四,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这种定量识别方式,是在传统统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其中神经网络模型就是代表性的模型之一。根据对人体神经网络系统的模拟,重复训练过程,积累学习经验,提高了预警模型的纠错能力,也提升了预测模型的智能化水平。第五,非财务指标财务预警模型。由于根据财务指标制定的预警模型中,受财务信息准确性因素的影响,导致预警系统无法实现事前预警效果。因此,建立非财务指标的预警模型,能提升财务预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以及抗干扰性。其中,会计师信息以及公司治理因素都可以作为非财务指标的变量因素。定性识别方法主要是对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同时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结构性质等;而定量识别,主要是根据各项具体的指标,设定风险范围,成立风险预警模型,提高了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是为风险防范与控制提供服务的,为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需要做好相应的措施。第一,不断培养企业风险意识,重视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树立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理念,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中。第二,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增强战略目标的灵活性。第三,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流程,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另外,建立企业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按周、月、季度、半年、年等,对企业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等进行审核。第四,企业领导层需要提高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重视程度,综合利用多元化的风险识别方法,保证风险能够准确预测,及时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第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财务进行动态化监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渠道的畅通性、安全性。第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提升其业务能力,包括企业财务核算、审核等能力,另一方面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方式,不仅有定性的,还有定量的,但是无论采用那种风险识别方式,都必须保证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建立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规避风险,并将企业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企业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朝阳 单位:福建东野家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舒萍.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识别及对策研究[J].管理学家,2013(19).

识别方法范文篇10

关键词:风险识别;风险分类;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一、前言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家应该都记得法拉姆石油过速器的广告,广告的大概意思是:结合合理的引擎推护和定期更换石油过滤器,可避免日后严重的损失和高昂的引擎修理费用。法拉姆在广告中宣传的口号是:“如果你现在不付钱,那以后将付更多的钱。”风险管理也遵循同样的逻辑。在确定相关的风险并制定先发制人的风险策略时,需要重点的去识别风险,风险控制团队应当事先花费时间和资金,否则未来可能会承受更大的代价。从广义上来讲,对投资者而言,风险管理过程需要首先解决以下问题:不确定的消极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识别风险必须考虑的几个关键步骤,评估风险影响力的方法,以及减轻消极影响的过程。项目风险究其根本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发生的不良后果或影响。风险和机会就像硬币的两面一一机会来自于有利于项目的因素,风险则来自于不利于项目的事件。

二、风险分类

要想做好风险识别必须明确相似风险的分类。风险一般分为如下几类:财务风险——当企业实施一个项目时,它不得不公开相关的财务状况,这时涉及的风险即为财务风险。如果项目开工之前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在没有预付款情况下的建筑施工项目,这种项目施工时也没有明确的审计金额和可回收金额,这些公司必须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因为它们完全寄希望于建筑完工后能被销售出去或者能安全移交给发包方。(一)技术风险——当新项目需要高新技术或未取得专利的技术时,开发这些项目就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当然,这些风险有一定的等级,在某些情况下,技术风险比较小(比如对一个已经完成开发的产品进行修改),但还有些情况技术风险可能非常大。一般而言,项目的技术风险越大,那么该项目无法满足特定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二)商业风险——对于具有盈利目的的项目投入市场,那么项目管理人员对商业环境的了解程度就决定了项目的成功度。商业风险是不确定的、如果无法准确预测消费者对新产品或服务的接受度,那么实施项目的企业就必须接受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商业风险。(三)执行风险——哪些与项目计划执行相关的细节是未知的?例如,地理或物理条件对项目执行是否有影响?再比如,如果要在菲律宾的活火山地带建一个发电站、就必须考虑岩浆对该项目产生的影响。同样,缺乏培训或低效的项目团队成员也可能限制项目的执行。执行风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产生影响的潜在性时间或不确定性的评定。(四)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这种风险通常发生在需要履行合同的项目,并且这些合同具有严谨的条款和条件受执政者思想的影响。一些合约条款(如成本外加费用条款、固定成本、清算损失等)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项目风险。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法务部来规避合约风险,但有时要避免来自其他组织的合约风险是不可能的。例如,即使美国铁路运送项目所需的配件延时了,它们也不会接受惩罚,因为它们在铁路运输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所以只要企业利用铁路来运输,就必须接受所有的运输风险。

三、规避风险

上面所列的风险仅仅是一个开始点,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同行业中不同类型项目的特定风险,有很多方法都可以用来对行业中常规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头脑风暴会议一一将项目组全体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甚至是客户群和供应商群聚集在一起,通过头脑风暴会议列举出一个潜在风险因素的清单。为了使头脑风暴会议成果更有效,应该各抒己见不去评论他人的建议,也不应采取强压措施统一大家的意见。只有这样,一个小型的风险管理假想推断过程才能发挥作用。试想一下,面对其他10个人,如果你处在可能立即被批判的风险中,你是否还愿意将你最有创意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如果你的上司只允许提出非常成熟的想法,你是否要考虑将你的想法再保留更长的时间?总而言之,进行头脑风暴会议时的气氛要轻松,并且让与会人员相对有安全感,鼓励所有成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所有的意见,不用为提出的观点承担任何责任。(一)专业权威法——使用专业权威方法评价项目风险的方法分别是定量的方法和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是需要统计处于背对背状态的匿名专家的观点和判断,而且这种观点和判断是可以定量分析的。将一组权威专家的意见聚集在一起的“智慧结晶”是可以作为制定决策基础的。另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更强调感性的直觉,它以权威专家总结的经验为基础。但这些问题的总前提是,需要在组织内识别这样一些人:他们已经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且过去有负责类似项目足够的经验,或者他们在类似企业中工作的时间足够长,可以清晰的认识到项目的各个风险。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理性结合感性。(二)损失事件的数据追踪——实施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公司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被解决?搬用之前的方法是否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过去的经验不仅能够用于识别风险,还能充当风险的预警装置。虽然,过去经历的风险并不确定将来也要发生。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过去发生风险的环境或条件可能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或现在实施项目的工作状态不同。只有在满足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利用过去遇到的风险来评估当前项目,历史数据信息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才能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合理的风险预警。例如,芬兰劳马有限公司曾开发过技术含量很高的伐木搬运设备,这种设备在具有良好基础设施的地方能较好地工作,并可以频繁使用。但当该公司试图在遥远的印尼热带雨林使用这种设备时,它甚至不能解决一些常规的问题,比如无法飞越几百公里将设备从雨林运送到服务中心。(三)多人评估(或称基于团队的评估)。——由于个人的潜在偏好而使用单一案例的资料来识别项目风险是非常危险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该领域多么权威的专家,都不可能识别到所有的项目风险。很显然术业有专攻,一个工程师很可能更熟悉技木风险,一个成本会计师则更了解预算风险。除此,项目经理的经验再丰富,也很难做到规避到所有的风险。所以利用多人评估的方法来识别风险的方法,可以促进对项目潜在不利因素进行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的识别。同时,这种协作的方法能够使那些没有权力的项目成员更有归属感,从而更加支持项目的完成。(四)信息技术(互联网+)——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例如客户消费行为偏好、用户访问群体、用户访问量、平均停留时间等信息,识别市场对产品的供需变化;利用电子商务对供应商的供货及时性、客户对保修退换货满意度、产品质量及技术可替代性、危机处理、付款等信息进行搜集、分析,识别供应持续性影响等。风险识别是识别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事件,分析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内、外部因素及其相应的风险事件。当项目风险因素的分析过程完成后,就需要对更广泛的环境或资源进行分析,从而对潜在风险的影响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吴远.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控制分析[J].中国商论,2019(14):32-33.

[2]王敢平.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8(02):92-94.

[3]阴医文,汪思源,付甜.“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演进特征、政治风险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9(06):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