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7:18:38

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范文篇1

“三公消费”的披露方式与公共预算的编制方式目前“三公消费”的公开没有细化项目,多数部门采用混合披露。从2011年中央部门公布的预决算情况看,除审计署细化到因公出国的人次、接待国外来访的人次及每辆公车的平均费用外,大多数部门只是交代几个简单数据,未将“三公消费”的具体情况公之于众。我国公共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一方面,各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中所列的支出项目都是支出功能分类的一级科目,缺乏细化分类信息。另一方面我国公共预算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编制,即“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方式。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理性程度比较低,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各个部门出现了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为了完成任务,将拨款经费用于“三公消费”便成了各部门花钱的好途径。

公共预算体系是规范“三公消费”的根本

(一)“价值与目标”要素公共预算的目标体系可分为价值目标和效率目标。价值目标主要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综合价值的提升,效率目标则重点反映资源利用效率。公共预算的价值与目标决策要素为合理设定“三公消费”相关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三公”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充分利用预算在财政分配中的中心地位,调节社会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就是其不可回避的责任。所以,“三公”经费的预算分配必须结合具体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和需要,兼顾公平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三公”经费应提高使用效率,我国公用经费开支距离世界5%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只有逐步降低“三公”开支,才能实现公共预算的效率目标。(二)“决策参与者”要素我国目前实行部门预算,采取“二上二下”逐级汇总的程序。“一上”过程中各基层部门是决策参与者,各部门应依据每年预算编制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数,并提供与预算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一下”过程中财政部门是主要决策参与者,财政部应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进行严格审核,对相关科目进行增删、核算和调整,汇总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限额“;二上”过程中各部门是主要决策者,各部门应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并结合工作计划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二下”过程中人大是最主要的决策参与者,财政部对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审核调整后报人大审批,人大应严格按照程序行使法律赋予的审批权,发挥其监督作用。人大批准后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在预算编制流程中各个决策参与者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预算的严格性,从根本上遏制“三公消费”的过度增长。(三)“信息”要素公共预算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的过程。公共预算依据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随着环境开放性的增加信息对预算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影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公共预算的制定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依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工作计划,增量预算方式下提供的信息并不能保证预算决策的合理性“,三公消费”在增量预算方式下只会愈演愈烈,因此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对提高信息合理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民主社会中提高透明度的要求向公共预算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进一步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因此“三公消费”情况也应该向社会全面公开。(四)“权力”要素预算决策的过程也是权力分配的过程,公共财政的建立,在本质上是权力方式的变迁,其方向和结果是民主的不断发展。预算是民主的载体,怎样有效地利用公众的钱去为人民服务是公共预算的核心。公共预算过程中应有权力制衡机制,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三公消费”的高额数字和过度增长表明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高昂成本,缺乏完善的监督和惩罚措施。因此,当前改革的要点应该是在公共预算和管理领域建立相应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

三公消费范文篇2

可喜但不满意的“三公”公示

乐观的预测是,本周将迎来三公经费公开的高潮。三公消费虽只是预决算公开的一小步,却是阳光财政的一大步—至少,总算没有只停留在口头上,雷声过后开始有雨点了。知名网评人令狐补充认为,千呼万唤始公布的三公经费,甫一亮相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公共财政公开透明已成潮流,不可逆也不可挡;而且参差多样的账单,不仅让公众比较参详,也可以形成竞争机制,促使各部委在信息透明方面不甘落后,从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忧的则是,公共财政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还亟待进一步通俗化、明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亟须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以使阳光财政的明亮和谐得以实现和巩固。

《云南信息报》也有评论表示,公开三公经费,自然不是为了让民众看个热闹,而是要让民众有效监督政府部门的花钱行为。但在公布三公消费举步维艰的现实语境下,过于苛求已经公开的中央部门,盲目表达对“三公消费”的整体性焦虑和不满,显然也是一种不够理智的作为,鉴于此,不妨宽待当前的三公消费公开。

“三公”公开当重视公众情绪与期待

“这几天我在微博上与一些博友一起跟踪,并坚持转发国务院下属单位本年三公消费的公开情况。”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日前在《环球时报》撰文表示,从各部委在遵行国务院规定公布期限的情况看,大家就知道预算与决算信息的透明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且很重要的,就是大家公布了,公众也有对于它们公布信息不信任的倾向,越拖延越不信任。但是不管怎么说,透过微博表达的公众情绪与期待值得这些部委重视。

对于公众对各部委三公消费普遍存在质疑,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20日在《东方早报》撰文认为,其原因在于三公口径。以公务接待费为例,财政部的数字一出来就遭质疑,网民说:在北京,财政部会请谁吃饭,还不都是别人买单。外事接待经费如何处理?民政部、商务部与众不同,单独列出。公布三公时口径不仅要统一,而且宜大不宜小,口径大了,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老百姓也会觉得数字更加可信。不能将一些真实信息隐藏在压缩的数字之中。

《南方都市报》20日刊发朱述古的评论坦言,近来国家部委密集的三公支出数据,让公众看到的不是明确的答案,而是一道扑朔迷离的谜题。时下各部委公布的三公经费,只是经费管理的末端,而不是始端和中端。经费管理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没有对始端和中端的全面了解,就没有对末端的正确判别。

地方、国企“三公”经费何时公开

虽说国务院规定的公开大限到来之前,还有很多中央部门尚未付诸行动,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公公开这个多米诺骨牌已然开了个头,三公公开接力棒能传多远?

叶青认为,中央机关公开三公绝不能止于公开,之后的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在中央机关公开三公的榜样力量推动下,地方三公公开才是重点,百姓希望看到从中央机关、省级、市级、县级、乡镇街道级的完整三公数字。有的人匡算,从上到下的三公花费是9000亿元,笔者希望各级政府用数字来更正这种说法。二是,希望看到国有企业的三公数字。国企的三公浪费已到了让老百姓难以容忍的地步,有的公司领导享用天价酒,有的公司300多个处级干部享用拿公款办好车牌、保险的“私车”。类似问题不胜枚举,不公开行吗?

中国青年报19日刊发郑根岭评论也认为,更有挑战性的是,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情况能否公开,公开得能否准确、具体并经得起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拷问。不少地方政府行政领导随意花钱,迂回曲折的办法多得是,可说是“花钱不眨眼”。在进一步推进中央部门三公公开的同时,应尽早在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推开,并确保真实可靠不走过场不作假。

用严格制度保“三公”消费公开到位

公开的目的,不仅是让公众知道纳税人的钱政府是怎么花的,更重要是通过公开遏制政府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使纳税人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可以攻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中国经济导报》19日刊发编辑部时评说,山之石。公开“三公消费”技术上、运行方式上、程序上都不存在障碍,只是还未真正被纳入严格的运作模式。此次“初体验”中,超支部门也都是以工作为由回应,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这一点上,不妨借鉴一下香港。香港政府及各部门的财政预算是完全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并接受公众查询和质询。其一个部门在网上公开的财政预算情况、支出情况多达数百页,细化到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并严格要求官员开支,一旦超支将被追责。

三公消费范文篇3

春风荡漾,暖意盈怀。在这生机盎然的三月,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隆重召开。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市纪委、监察局给予我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公务用车维修装饰、公务接待、办公用品购买等“三公”消费,历来是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反腐倡廉的源头所在。在前不久召开的市纪委三届二次全会上,市纪委决定把我县近年摸索形成的“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今天,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又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县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我县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多年来,在市纪委、监察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创新方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创一流,扎实推进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开展,连续六年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目标管理考评中获得先进,多项源头治腐创新工作获得省、市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成效十分显著。

源头治腐,创新方式是举措,取得成效是关键。我县开展的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是多项源头治腐创新工作的重要一项,也是工作开展时间连续性最长的一项。早在2008年6月,我县就在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加油的基础上,试点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装饰)制度改革。经过一年的运行,公车维修(装饰)费用同比下降了47.8%;从2009年10月开始,经过8个月的精心筹备,我县于2010年6月正式实施公务接待定点管理、公务刷卡消费及机打发票报账制度,一年内,公务接待费用下降了27%;2011年下半年,根据近三年的实践和成功经验,我县全面总结、提升,进一步将公务用品购买纳入定点管理范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多次召开各类会议调查研究、安排部署,并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县正式推行。到目前为止,各项工作正在按照预定的目标积极推进。

三公消费范文篇4

(一)公车使用缺乏有效控制农业科研单位现行公务用车仍然沿用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旧有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现有公务用车管理机制的缺陷突显。1.违规超编超标配车目前一些公车已成为领导干部享用的一种福利,很多单位都极尽所能,创造条件购车,超编超标配车现象较为普遍。为规避检查,有的单位将车辆挂靠在下属单位、科技企业或建设项目部名下,使得车辆使用的自由性很大,公私难分。2.公车运行成本高近年来各单位公车开销呈上升态势。燃油费、公车维修费及司机出车补贴等居高不下,比一般社会车辆运行成本高得多,平均每辆公车的年消耗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元,隐性浪费和贪占现象十分严重。3.公车私用现象普遍单位公车使用基本上是公用、领导私用、司机私用各占三分之一。尤其是节假日,公车私用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很多司机和干部对此也认为是理所当然。

(二)因公考察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扩大了农业科研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但也有一些无实质内容的公费出国(境)考察应运而生,造成了国有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甚至有些人出不了国门,就在国内转,每年都会利用公款安排一些人以考察学习、业务培训、会议、交流等名义,出省出市进行观光旅游,并以此作为平衡人际关系的砝码。出去一趟少的四五千,多的上万元,使得各单位用于此类形式的差旅费逐年上升,有增无减。

二、建立“三公”经费监督体系

(一)建立“三公”经费预算约束机制,实行刚性管理部门预算一经人大审批,就具有法定效力,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修改。同时各部门应积极探索降低“三公”经费预算,配合财政预算编制改革,细化“三公”经费,压缩“三公”支出,杜绝不合理开支。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公款接待管理办法》、《公务用车管理细则》、《公款考察审批程序》、《“三公”经费审核报销流程》、《“三公”经费公示制度》等。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台新的规章制度。

(三)树立勤俭办事的廉洁之风,摒弃奢华享乐的腐败之为在“三公”经费使用中,必须以工作为中心,以百姓的利益为首要,破除“有权就有势,当官就发财”的腐朽落后思想,树立清正为官、服务百姓的正气,遏制、打击挥霍浪费公款的不法行为。

(四)探索“公车改革”,压缩公车数量规模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公车的规模和配备要以工作需要为指针,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改革中要积极引入群众监督,鼓励人们对违规使用公车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并严肃查处公车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目前,有些省份已有一些改革试点,在压缩公车规模、节约交通费、提高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模式河北省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使用已由少数试点迈向了全面推广。实行公务卡结算,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不仅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支出的明细,也能有效杜绝虚假发票报销的情况,还能无形中增强对各部门公务支出的约束力,提高单位职工和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六)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对单位的资金支出审核、批准、报销进行源头控制。实行“三公”经费支出的预警提示工作,每季度要对“三公”经费进行分析对比,并将开支情况通报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减少“三公”支出。

(七)完善财会监督职能,杜绝“三公”浪费做好财务基础核算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认真履行财务的监督职能,针对“三公”经费的预算、开支范围、开支内容、报销规程等具体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杜绝超预算、超标准开支,遏制“三公”浪费的发生,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成效。

(八)实行“三公”支出绩效问责制“三公”消费本着“谁用钱、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追踪问责,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责任追究,使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通过实施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提高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措施,降低科研运行成本,达到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目的。

(九)建立“三公”消费公示平台,接受群众监督公示“三公”消费,首先要保证其真实准确,必须让所有“三公”消费完整地进入预算,要详细分类列出,使其置身于阳光之下,接受有关部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其次要将“三公”消费的公示情况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及问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规范和约束“三公”支出行为,自觉降低“三公”消费。再次要进一步明确单位领导对资金的审批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领导要求严格,职工规范执行的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公消费范文篇5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通过对各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和纠正“三公经费”在审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经费支出透明度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意识,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理性消费新风尚,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从源头和过程上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

二、整治内容

(一)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三公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是否超预算,是否达到下降指标要求,是否建立和履行了内部审批制度。

公务接待方面:是否用公款购买和赠送年货节礼;是否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是否存在领导干部以接待为名擅自拿发票到单位财务上报销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公务接待规定,搞大吃大喝、同城吃请、借各种名义用公款相互吃请及其他奢侈浪费行为;是否以会议费、培训费等名义报销接待费用,把招待费转移到下属单位或企业报销等问题;是否在私人会所进行公款消费。

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用方面:是否违规购车;是否豪华装修;是否定点维修、加油;是否存在借用、占用下级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接受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捐赠车辆问题;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等问题。

公款出国(境)旅游方面:公款出国(境)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是否公款出国(境)旅游;是否用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挪用其他公共资金,以及由企事业单位出资、补助或向下属机构摊派等行为。

(二)落实“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各预算单位是否按照规定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各单位“三公经费”否按照有关要求定期进行内部公布,公开是否真实、详细。

(三)全面推进公务卡消费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公务卡管理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内的支出是否使用公务卡结算、报销是否规范等。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4年5月19日至5月31日)

各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对本地本单位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制定专项整治的具体办法,同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及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相关规定。

(二)自查自纠(2014年6月1日至6月30日)

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及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井纪发〔2013〕12号)文件要求,对2013年以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据实填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自查表》,深入查找问题,及时抓好整改并如实上报相关情况。各乡(镇、场)及市直各预算单位于2014年6月25日前形成自查情况报告,与《自查表》一并报送市财政局(行文科代收)和市纪委(党风廉政办代收)。

(三)专项检查(2014年7月1日至7月31日)

由市纪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根据自查情况确定重点检查单位,采取查看票据凭证、走访调查等形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纳入2014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

(四)整改落实(2014年8月1日至8月31日)

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针对自查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整改落实情况报告8月15日前报市财政局(行文科代收)和市纪委(党风廉政办代收)。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治工作成效。规范“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是建设廉洁、节俭政府,遏制权力腐败和社会不正之风的有效举措。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公消费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我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完善因公旅游、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制度和审核程序,下发了《农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的通知》,制定了《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财务审批管理制度》等具体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规定要求,控制“三公”经费管理,公私严明,没有出现违规人情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

从完善监管制度,严控各项经费支出方面入手,狠抓“三公”经费专项治理,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五项强化措施。

一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报批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同时要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控制出县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三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公车使用效率。

四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三定”、“四不准”制度,控制接待标准。

五是加强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电。

三、整改成效

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我局2014年“三公”经费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既节约了资金,又发展了业务,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良性开展。

(一)公务用车费

我局对公车运行费用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每季度对燃修费用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在单位院内的规定。

(二)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的公务接待严格执行“三定”、“四不准”制度,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高消费娱乐等情况。

(三)公务卡使用情况符合相关规定

公务卡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费用开支用公务卡结算,只有少数临时性开支用现金结算。

三公消费范文篇7

一、提高认识,确保自查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有关规定,县残联成立了以残联理事长王永正为组长的“三公”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认真分析研究自查中发现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制度上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了规范。

二、狠抓落实,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经自查,县2015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如下:

1、公务接待费用

2015年公务接待费4.1万元,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等情况。

2、公款出国(境)费用

县残联没有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3、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

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5.2万万元。在公车管理及专项治理中,县残联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封存备案制度;不存在超标准配备公车或豪华装饰公务用车行为;不存在公车私用行为;不存在借用、租用汽车行为。

三、主动公开,加强“三公”经费管理

县残联“三公”经费支出不存在挪用、挤占其他财政专项资金行为。严格落实公开制度,在残联网站、政务外网上主动“公开”支出,接受群众监督,全年未接到举报、投诉。建立了公务卡管理制度,县残联全体职工均办理了公务卡。建立并严格执行内部审批制度,及时发现支出的存在问题。

四、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县残联对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七项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会议经费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能够简化会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控制出市、县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四是加强公务车辆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

五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加强公务接待管理,防止公务接待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公消费范文篇8

一、加强领导,全面部署

我局对“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上级要求,局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局长高度重视,指定办公室、账务室负责此项整治工作,并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具体负,认真做好具体整治工作。

为切实做好此次“三公”经费专项整治工作,我局明确了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同时填报了“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相关报表。召开了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财会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三公”经费专项整治工作。各股室明确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主抓、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为全面做好“三公”经费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认真检查,狠抓落实

根据规定要求,局机关、各股室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对照“三公”经费的主要内容,对2013年以来的因公出差、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车接待经费进行了全面检查。专项检查财务室、办公室做到认真负责,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引导、督导、协调工作,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过问、协调和督导,有关人员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整治工作。

三、廉洁自律,狠刹歪风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整体推进。坚决刹住公款送节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确保风清气正。局纪检组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纪律教育,进一步落实“九个严禁”:禁止了节日期间下级单位到上级机关进行走访、看望、慰问;禁止了违规收受或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未发生借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名义向企事业单位、非公组织和个人收取礼金、摊派费用;未发生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利用节日之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跑风漏气以及搞拉票贿选等非法组织活动;未发生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活动,未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未以各种各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禁止了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旅游和参与各种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未发生公车私用或违反规定驾驶公车现象。党员干部做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自觉管好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做到不收、不送。局纪检干部带头纠正“四风”,争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的表率。通过整治,三公经费与去年同期下降了36%,三公经费使用已迈入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和使用轨道。

四、建立制度,完善提高

三公消费范文篇9

一、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同志任主任,负责“三公经费”管理及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事务。

二、狠抓落实,严控各项经费支出

1、公款出国(境)费

今年上半年我局没有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2、公务用车费

我局对公车运行费用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每季度对燃修费用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在单位院内的规定。今年上半年,公务用车费为20981.37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6%。

3、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的公务接待严格执行“三定”、“四不准”制度,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高消费娱乐等情况,公务接待费为1222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

4、公务卡使用情况符合相关规定

公务卡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费用开支用公务卡结算,只有少数临时性开支用现金结算。

三、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局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九项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控制出市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单车使用效率。

五是加强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电。

六是全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七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三定”、“四不准”制度,控制接待标准。

三公消费范文篇10

(一)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的特殊性

高等学校从其性质和社会职能上讲是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基于这一属性,高校按照上述范畴发生的“三公”支出往往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因公出国(境)费:对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因公出国(境)主要工作任务为考察、交流、访问等,防止过高的因公出国(境)费用的目的是控制公款出国旅游等不良社会现象。然而对高校而言,教师学生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发生的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师资培养培训、合作办学、公派学生交流等出国出境活动应当与上述现象有着本质区别。这些对外交流活动往往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不能简单定性为“三公经费”的支出内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该费用一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一定级别官员专车和工作人员用车发生的相关费用。对高校而言,除了正常的公务用车费用外,还存在着因多校区办学发生的校区交通车辆的购置与运行费用,以及在教学计划内的教师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比赛、科研学术交流、生产实习及社团活动等日常发生的车辆运行费用,这些费用往往也是和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相关的,应当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支出,并非是公务用车的范畴,但高校在会计核算时往往不易将此部分支出从车辆运行费中分离,因而导致了公务用车费用的虚增。公务接待费:高校的综合发展需要在各个方面拓展生存空间,教学、科研、学科、实验室、招生就业等等;此外各类评比、检查等活动也始终贯穿于高校的日常管理事务之中,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高校在公务接待方面的支出。

(二)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的隐蔽性

高校日常各项经济活动均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应当属于“三公经费”范畴内的支出被“包装”成教学科研的业务支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各类会议转移部分招待费用,从会议费科目列支应当属于公务接待的支出。2.差旅费用中往往包含公务车辆运行的费用,从差旅费科目中列支部分公务用车运行费用。3.通过各类培训班、科研项目变相转移部分应当属于“三公经费”范畴的支出。4.通过虚假的经济事项或票据隐匿部分属于公务接待的支出,最常见的有购买电子产品作为礼品、购买消费储值卡换开为“办公用品”发票等等。此外,部分高校还通过下属科研院所、经济实体等关联单位转移支付“三公经费”支出,这一类的行为往往更加隐秘,难以被发现并归集到“三公经费”支出之中。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仅仅是对已经发生的相关支出的分类汇总统计,只能片面的反映高校“三公经费”的真实情况,缺乏从预算到核算、决算、公开、监督这一过程性的管理,“三公经费”公开的质量和可信度都不高。

二、推进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效监管和控制“三公经费”

(一)做好预算编制精细化,从源头控制“三公经费”。

预算编制是高校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控制“三公经费”的第一道关口。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采用“经验主义”,通常在以前年度预算数和决算数的基础上简单加加减减,带有很多主观性,缺乏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科学的合理化测算。笔者认为,高校首先应当将“三公经费”从基本支出预算中分离出来,按照项目支出编制预算。这一点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部门预算中将“三公经费”单独预算,目前各高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是将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接轨,也单独安排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支出,杜绝“两张皮”的预算。其次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发展的工作计划和切实需要,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三项支出精细化测算。例如:因公出国(境)费用,可以根据因公出国(境)团数和人数详细测算出国(境)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签证费、其他杂费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应当分别测算车辆购置及运行两部分费用,其中运行费可根据公务用车数量测算车辆保险费,根据行驶里程历史数据测算燃料费及安全奖励费,根据车辆年限测算维修费等等;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根据预计的公务接待的次数人数,合理进行测算。总之,高校“三公经费”从预算的环节开始就应当做到有理有据,有账可查。

(二)做好内部控制精细化,从制度上约束“三公经费”。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降低“三公经费”支出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高校应当制定约束“三公”行为的相关制度,明确相应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建立预警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例如:对于因公出国(境)行为,经过学校决策机构审批同意后,由外事部门对外出事项与任务、外出人员、目的地、外出天数、经费预算等信息进行校内公示,事后再对每次出国(境)发生的所有支出明细进行公开,据此比较是否有超预算范围的支出发生;对于公务用车,应当由相关职能部门扎口审批,对用车事由、用车时间数量、行驶里程等信息做好备案登记,防止未经审批用车、超审批范围用车甚至公车私用等行为;对于公务接待,也应当由相关职能部门扎口管理,避免未报批接待、超标准接待等违规行为。此外,对于三项经费的支出,财务部门可以建立预算执行预警制度,当支出总额度达到预算额度一定比例时,应当提醒学校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

(三)做好会计核算精细化,准确归集“三公经费”。

笔者前述已经提到,现阶段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仅仅是一个事后反馈,是对已经发生的相关支出的汇总统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弹性空间。高校财务部门应当在进一步明确“三公经费”内涵的基础上做好核算过程化管理。首先,应当在财务系统中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明细设置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等四个二级明细科目,实现和预算的无缝对接。其次,财务人员核算时应当仔细甄别,避免将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相关的支出归集到“三公”支出,人为扩大“三公经费”。具体实务操作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经济事项:将各类学术会议、评奖比赛中的工作餐归集到公务接待费用;将教师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教学用车费用归集到公务用车运行费;将出差过程中发生的伙食补贴标准限额下的餐费归集到公务接待费;将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师学生出国交流的费用归集到公务出国境费用等等。最后,财务部门在核算过程中应当仔细审核“三公经费”支出的审批权限和支出明细,杜绝缺审批程序、超预算超标准的“三公”支出从财务报销付款;同时应当强调预算执行的刚性原则,严禁在会计科目中相互调剂,严禁在其他预算经费中列支“三公”支出,变相隐匿“三公经费”。

(四)做好信息管理精细化,及时监督“三公经费”。

首先,高校应当尽快推行公务卡结算,实现支付信息的电子化,有利于财政部门将公务支出信息统一纳入财政动态监控的范围。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校内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授权校内相关机构部门,例如审计处、监察处等,或者相关人员,例如学校纪委委员,工会代表、教代会代表等实时查询“三公经费”支出的权限,做到真正的动态监控,也能有效遏制“三公”支出。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