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8:37:23

人事档案员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1

关键词:人才服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一生的履历记录,更是人一生的奋斗证明。在非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从事自由职业、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外出务工人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由于没有固定单位或所在单位无档案管理权限,用人单位(个人)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单位职工(个人)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这部分人员的人事档案就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一项工作职能,是政府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流动人员的数量逐日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障民众的权益,199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接收、鉴别、整理、组卷、保管、转递等管理工作,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并按照规定为其政审、出国、留学、案件审理、落户等出具证明、接待来访、查阅、咨询等服务利用工作。通过走访调查、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查阅智研咨询集团的《2019-2025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等资料发现,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呈现人力资源行业规模扩大、机构数量增长、高端业态快速发展和市场配置能力得到提升的态势;流动人员数量、流动性呈现出上扬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现状,摆脱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不平衡、信息来源分散、档案利用率低的困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管理需要和流动人员的服务需求,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

一、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人事档案中包含有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情况、学历学位变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变化等方面的内容,用人单位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就可以对流动人员的个人情况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至今已二十余年,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流动人员流动性大、档案工作人员少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1.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档案整理不到位、档案转递不及时,出现“人档分离”“人档不一”的现象,导致人事档案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价值作用。2.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更易发生丢失、损坏档案资料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3.档案管理过程缺少标准化,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一旦档案资料受到破坏便无法实施有效管理,这也是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未能及时改变,无法满足流动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需要。(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这项管理工作。《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万家,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180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523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情况———行业从业人员64.14万人,与2012年33.6万人相比增长了9.89%,平均每家机构的从业人员仅有18人,存在严重的配比不平衡。通过走访调查、查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各地市人力资源机构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当前人力资源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自身不是档案专业毕业,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的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与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不相符。特别是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够、服务态度冷漠、执行政策僵化,甚至推诿刁难,违背档案管理原则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社部门的形象。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制约着档案管理质量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设备过于老旧,内容不健全,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人事档案的办公需要有专门的场地、独立的库房,有密集柜(架)用于存放档案,有专用设备保证库房环境达标。因专业的档案管理设备费用较高,由于资金有限,设备更新不及时;受条件限制,库房面积与存档数量不相匹配,这些都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档案资料不健全、档案管理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影响了档案利用效率。(四)流动人员档案意识不强,“死档”“弃档”现象增多。通常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管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权限,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的人事档案都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来保管。很多流动人员把档案放到人才中心托管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有的人对自己的档案长期不闻不问,更有甚者档案早已丢失,有的人对自己能享受哪些人才公共服务更是不清不楚,造成档案“失联”,时间一长将难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如取得新的学历、劳动合同或其他材料时没有及时归入个人人事档案,导致个人人事档案无法及时、完整地反映存档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经历,在评定职称、考研、出国等情况下需要依据档案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时,个人人事档案不能提供有效的材料和依据,就会面临诸多不便。

二、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模式。针对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设施设备老旧的现状,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组建专业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和信息监督检查机构保证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建立流动人员数据库,分析流动人员的专业情况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岗位需求信息,提高他们就业的成功率。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流动人员的需求和单位需要,提高社会认可度。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委托存档的流动人员可在网上办理查询存档信息、出具相关证明、开具调档函、预约申请个人退休、变更个人信息和代办个人社保信息变更等多项人事档案业务,如,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大力应用数字影像档案提供网上办、掌上办、邮箱办、电话办、咨询办等多种“不见面”服务,既减少群众办事聚集,又优化简化服务流程,为劳动力就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存档单位也可通过网上查询单位立户信息和单位户内现有存档人员名单。同时,加强人事档案的动态性管理,丰富和扩大人事档案的内涵,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提升人事档案的“含金量”,实现人事档案的“再增值”。(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参与者主要是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党的提出要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全国联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机构的职能,人力资源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特别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改变传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机构与相关人员或组织机构签订委托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协议,明确双方的利、权、责,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及时、齐全、完整。二是人力资源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应认真检查档案材料,若发现档案材料不齐全、缺页少页或者出现丢失时,要向有关人员或单位去函询问,以此来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备齐全。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场地和人员,完成档案数据录入、信息审核、标签张贴、入架(柜)存档等工作,并由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工作调度、数据审核、督导和统计上报工作。提高人事档案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三)采用多维度培训方式,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人力资源机构要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和深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内部互学”+“定期考核”方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通过边学、边练、边促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综合理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同时,要广开招贤之路,吸收一些懂档案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管理能力、熟知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四)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有些高校开设了档案专业,很多高校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司法助理等专业都开设了《档案管理实务》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缺少社会历练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2019年年初教育部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融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技能型人才。这些正是目前人力资源机构的短板,本着“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原则,人力资源机构与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满足企业对应用型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出口”问题。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机会,加深产教融合深度,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五)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互联、服务便捷高效成为流动人员的诉求。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提供良好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之一。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人力资源市场要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创新“智慧人社”服务模式,就要抓基础建设,在充分维护广大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情况下,用好、用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做实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公众需求和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档案管理内容,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利用效率,体现档案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惠民”作用,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意义。(六)借助新闻媒介加强档案知识的宣传。人力资源机构在办公大厅张贴服务指南、办事流程、注意事项、人事人才信息等,印制人事档案内容、作用、转递流程等宣传画册,利用网站、云平台建立公众号,宣传档案相关的知识,及时人事人才岗位需求和招聘信息等,特别是今年新的《档案法》实施,新闻媒介都在大力宣传,人力资源机构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宣传人事档案;在流动人员办理相关事宜时工作人员详细解答、指导,使他们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机构是保障个人利益的机构,在国家公务员选拔、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时都要审查人事档案,作为甄选人才的证据;在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出具各种相关证明时也要依据个人人事档案。只有流动人员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才会配合人力资源机构及时补充完善人事档案材料,有效发挥档案的作用。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流动人员自身认识不到位、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有关,需要挖根源、找差距、补短板,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浩媛.浅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9(03):127-129.

[2]江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27):92.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4、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的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3

为了严肃认真的贯彻落实《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凡属《暂行规定》明确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其它部门、单位和中介机构不得擅自进行管理,已越权管理的要立即纠正。今后违反《暂行规定》、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要追究单位有关人员和主要领导人的责任。

二、脱钩改制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毕业高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全档案,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应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和为其进行人事服务。辞职、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原单位人事部门要及时将档案转至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严格禁止个人保存本人或他人的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待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四)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五)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六)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七)其它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人个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其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的,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收。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个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赁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所在的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明查阅单理内,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来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二)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造档案材料的:

(三)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

(四)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现视情节轻重,给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违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蠃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各省、自冶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5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与信息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流动的频率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流动人员在劳动者群体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过有的单位招工,但却只能靠交谈和看自荐材料等简单方法来了解应聘人员的情况。以此同时,计算机、扫描仪、互联网等先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趋势逐渐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面临考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建议信息时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显得极为迫切。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避免了档案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建构编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一些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对于工作把握不到位,在接收、利用或者转出档案等环节中容易忽视国家规定的手续,如让当事人自己携带档案、在转接档案时不盖密封章等时有发生,导致私拆、私改、私删等负面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立,能够实现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共享,相关组织和部门只要拥有相应审阅权限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审核流动人员的个人信息,及时掌握流动人员和德才表现,既节省成本,又方便快捷,避免了档案传递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拓展了人事管理和人才服务的空间,实现了人才的合理配置。人员的频繁变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员所占比重逐渐加大,管理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科学合理地管理流动人才的基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以网络为基石,将人事管理和人才服务拓展到全社会,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为人才流动搭建一个合理有序的平台,既为国家建立人才资源库,又促进了人才的合理配置,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趋于规范化,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有助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管理工作,要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必须不断更新档案内容。受人事部委托,人才服务机构是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主要机构,但是现有的人才服务机构中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无法保证档案的及时更新,致使大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处于刚进来时的状态,当事人的升迁、技术培训、工作业绩、工作鉴定等方面的情况未能及时入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实效性和完整性,削弱了档案的价值。

三、流动人员人事方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库的建立。所谓信息库,就是指在各个省(市)流动人员信息资源系统基础上建立的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人员信息资源体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库,就是覆盖全国流动人员的信息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人事档案跟踪系统、人事档案共享系统、人事档案网上办公系统、个人电子信用档案系统等子系统。改信息库的建立旨在最大限度地收集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人员资源,实现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统一管理,是一项长远工程,不是孤立努力的结果,而是需要在相关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展开。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作为国家人力资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全国最大范围内的信息库资源共享,必须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管理体现。具体来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规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相关法规,是确保信息化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标准。二是基础管理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规范等。三是实际操作规范,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规范、存储压缩格式以及安全保障等规范。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社会建设的掌舵手,缺少人才,任何领域任何行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已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以现代化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工作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化和系统分析知识,又懂档案管理、信息组织与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完成。如档案信息采集、处理与数据库加工、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档案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档案数字化研究与管理、档案信息安全维护等方面的人才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档案专业知识和数字化建设的培训和再教育,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同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各层次和各类型人才,合理调整档案工作队伍中人员的背景专业、业务水平、年龄结构等,确保各层次人才的比例均衡、知识互补、能力协调。当然,人才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须根据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和补充,以保证机构内的构成关系经常处于最佳组合状态。

作者:李晓玲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东华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6

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2、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4、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5、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7、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8、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2、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3、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4、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3、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4、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2、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3、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4、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5、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6、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7、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8、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五、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2、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六、监督与处罚

1、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2、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3、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4、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5、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的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七、附则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7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问题;改进策略

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虽然大部分组织与机构都开始重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但依然存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单一、材料收集的难度较大、转递的规范性较差等诸多问题,从而对此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严格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缺乏足够重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部分组织与机构并没有重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一些非公有制与中小民营企业甚至经常会忽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往往通过传统的方式来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难以熟练的对信息化设备进行操控,从而对此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第二,机构混乱。一般而言,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通常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下设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与县级及以上的党委组织部门来管理,其他部门无权擅自留存档案信息。但受利益的驱使,部分机构或单位即使没有独立人事权,同样会擅自管理流动人员的档案信息,致使此项工作的正常秩序被破坏。第三,管理的合理性较差。在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以往很多不具备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资质的企业(如人事中介机构等)会擅自承接此项工作,严重扰乱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秩序,而且一些机构采取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信息化设备比较少,档案库房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不相符,甚至在开展工作时,依然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工作效率非常低。第四,缺乏完善的交接流程。现阶段,在员工离职之后,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根据既定的交接流程来交接档案,一些企业不仅没有保管员工的档案,甚至让员工自己来保管,进而损坏或丢失了诸多档案。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人事档案丢失,往往会给员工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为了减少投入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资金,一些企业通常会与规模比较小的人事机构进行合作,并让他们来管理员工的档案,从而扰乱了人事档案的秩序。第五,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目前,大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采取的管理方式都比较落后,相关的硬件设备比较少,甚至在某些档案管理部门看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把袋子封装好并放置到上锁的柜子中。在干部人事档案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部分人才服务机构开始将一些专门的软件运用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当中,但这仅仅能够使档案目录管理的需求得到满足,无法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并且降低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第一,充分意识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要想使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得到有效管理,必须引导组织与机构加强对于此项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努力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假如组织与机构内拥有众多流动人员,那么需要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企业必须加强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加在此项工作中投入的资金,确保资金的充足性。企业需要引导流动人员树立正确的档案保护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使其充分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并大力宣传《档案法》等相关法规,从而使流动人员的档案意识得到强化。第二,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因此必须加快对于管理制度的完善。以某些私营企业为例,需要根据《档案法》的相关要求,及时的对流动人员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并加快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如果流动人员没有如实填写其人事档案,那么组织与机构应拒绝聘用他们。第三,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为了使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得到更好的管理,需要严格规范此项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档案的转递上,更要做到规范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构建配套的归档制度,加强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妥善保管这部分员工的档案,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使流动人员能够如实填写自己的档案信息;此外,为了避免档案被流动人员私自带走,在流动人员查阅与借阅档案时,应进行严格的管理。第四,全面提升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事档案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者只有努力满足这一要求,才能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并具备丰富的计算机技能与档案管理知识,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他们紧跟时展的潮流,而且可以使其更好的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进而使人事档案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管理。第五,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组织与机构不仅需要加强对于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而且还要积极改革与创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模式,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人事的方式引入,使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得到规范、统一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而且可以使此项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企业只有引导流动人员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将相应的指导提供给他们,才能使其人事档案得到更好的管理。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为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依据。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入的情况下,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逐步体现出它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正是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和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社会就业、创业的重要措施。政府通过利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辖区内流动人才按专业、技术职务等类别进行分类,提高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并为流动人员就业、创业等各个环节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引导和调控可以解决人才闲置、浪费、不均衡和无序化的问题,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第二,为流动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保障。人员大规模流动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流动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问题,如就业、失业等,而这些问题均与民生及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信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能够为企业掌握流动人员的整体情况和个体情况提供数据支持,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市场走向、指导就业、保障社会安定和谐提供积极的作用。第三,为企业培养使用人才提供参考。人事档案中以时间为线记录了一个人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职业生涯,这些信息详细记录了一个人的“德、能、勤、绩”,作为笔试、面试的补充,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个人情况,可以为企业招聘或者晋升职务提供全方位的参考,有利于企业用最短时间,最小成本选拔出最合适的人才。第四,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企业在审核员工的相关手续时,如求职、落户、政审、晋升、社保等,均需要将人事档案的原始材料当作依据,在《档案法》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我国明确规定,不论是因辞职或被辞退而流动,还是高校毕业自主择业而流动,人员的档案材料不得被个人私自保管,应该由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机构来保管,所以档案材料的原始性、真实性与法律效力相对比较强,是流动人员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凭证和工具。由此可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根据此项工作当前的状况可知,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因此,为了使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得到更好的管理,必须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莫玉芬.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政策措施研究[J].管理观察,2015(14):28-29.

[2]杨如正.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路构建[J].人才资源开发,2016(06):162-163.

[3]王忠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思路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231.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8

1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根据十余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就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谈几点拙见。

1.1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1.2“弃档”现象较严重

一是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二是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三是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1.3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4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1.5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2加强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2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9

【关键词】公立医院;非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将非编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使人事档案的信息能够被管理者充分应用,了解人员的基本动态、德才表现。可以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一个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创造出来。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弃档情况频发。非编的就业形式较为灵活,实际用工中弱化了审查员工以前的资历,导致在处理这些非编员工档案的时候重视程度不够,“弃档”的情况因此时常发生。(二)僵硬化的管理模式。按照相关的规定,非编工作人员的档案应该由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或者就业服务局管理。但是有些人员到医院应聘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档案并未转接,出现严重的混乱状态。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缺乏、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并没有很好地应用。

三、具体的管理方法

(一)收集材料。参照医院在编人员的档案管理方式来确定档案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能、勤、廉、德等方面的材料。以工作特点作为依据,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劳动合同、试用期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等资料加入进去。并且将索要、收集归档、收集登记、检查催要等制度建立起来,对收集材料的要求和规格上要规范好,和有关部门、主管部门及其所在的科室紧密联系,不定期或定期的收集,保证档案内容的常新和完整性,可以将档案收集工作通过这一环节纳入人事考核项目当中,和考核紧密联系起来,督促个人及相关部门将这项工作做好。(二)鉴别材料。利用鉴别,觉察出哪些材料不完整、内容不真实或者存在缺陷等,及时给予清理或者补充,对一些错误归档的情况要坚决纠正。利用鉴别,使档案材料头尾清楚、手续完备、事实准确,具有利用和保存的价值,对归档要求不符合的材料,一定要返回去,进行更改,限定日期归档。(三)进行立卷及其整理。首先,按人为主,每人一卷,将一个唯一、固定的号码分配到每个人那里作为全宗号,将检索档案的标识利用这种方法呈现出来。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况排列编排的顺序。如来院的先后顺序和姓氏等。将姓名和全宗号标在档案袋外,之后依据全宗号的次序排列上架。其次,整理工作。1.每类履历的资料,如毕业生就业资料、非编人员信息采集表、个人的求职简历等。2.职称材料、学历,比如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专业技能证书复印件。3.对材料进行考核鉴定,例如考核聘用审批表,非在编人员合同期满考核鉴定表等。4.社保薪资材料和劳动合同材料,例如劳动合同、非在编人员试用期协议、工资表单和养老保险登记表等。5.党团资料等,例如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等。6.奖惩材料,例如处分或者选优评优的材料等。7.别的使用参考资料,例如培训学习、论文、身份证复印件、体检单等材料,按照上述的情况进行整理、分类、编制、装订。(四)为了提升档案的利用率,对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使用。非编人员数量庞大,人工的方式订阅、查找、分析、摘抄、统计、分析已经难以满足。所以,将人力资源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建立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将非编人员信息数据库建立起来,将现阶段的管理方式作为出发点,在计算机上输入所有能够进入的信息,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予以实现。(五)合同解除后的传递档案工作要做到位。非编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离职后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证明书提供给他们,令他们自行转接人事档案。(六)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上来。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将自己的视野扩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将综合能力水平和档案业务能力提升上来。

四、结语

非编用工形式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都会出现在公立医院当中,为了能够对这些非在编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个人的工作经验及德、能、勤、绩效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掌握,将公立医院非在编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是非常必要的,使人事档案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充分使用,做到以人为本,对这些员工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促进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医院人事档案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1(07).

人事档案员范文篇10

第一章总则

1.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2.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3.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4.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3.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4.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2.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3.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1.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2.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3.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4.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5.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2.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1.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4、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的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