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2:22:51

农业农村

农业农村范文篇1

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农业的支出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357.89亿元,年均增长11.16%。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支农支出,年均增长12.63%。但是,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只有7.12%,2004年才有所恢复,为8.28%。同期,农业务税增长速度快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23%,因而用于农业支出与农业各税的比值呈下降趋势,1996、1997两年小于2,2003也只有2.01,2004年有所恢复,为2.6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与这一要求相一致,我国财政也正在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据表1,1990~2004年我国农业各税为国家财政累计增加收入5961.06亿元。但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城乡差别政策,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白筹解决,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巨大差异。据统计,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仅为城市的32.9%;农村中学生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注:从1998年开始,“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包括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另一方面,农村中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往往以农民为主承担。例如,基础教育、计划生育都是基本国策,双拥优抚和民兵训练是国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些均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但因这些事权都下放到了乡镇,甚至村委会,致使乡镇政府事权大于财权,摊派或举债运作屡屡发生,乡镇财政不堪重负,村级负担过重。

二、农村集体单位和居民个人对农村农业的投资

1980年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单位和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度增长,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更是飞速增长。1987年上了一千亿元台阶后,1991年超过一千五百亿元,1992年上了二千亿元台阶,之后连年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增势迅猛,到2004年已超过一万亿元。但是,这种发展速度仍然落后于全社会的发展速度。农村集体单位和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波浪式的下降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连续下滑,到2004年只有16.25%,几乎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比重水平的一半。

两项投资分开来看,1992年以前,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高于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且前者增长速度也高于后者。之后,情况发生逆转,不但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而且前者增长速度也低于后者,这种局面在近几年变得尤其显著。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农业资金投入的一半左右来源于农村集体的积累,农村集体是农村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普遍实行后,由于农村集体的经济职能迅速弱化,一方面农村集体的积累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投资的非农化倾向严重。因此,这一时期是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低迷发展时期,在1989~1990年甚至出现两年下降的局面。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壮大,1992年起,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提高,进而极大地拉动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社区改善和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快速提高,只是相对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比较而言的。表2表明,1992年后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积累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基本上没有能力进行投资活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配合农产品流通体制和价格体制的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资料占有权和使用权,跨入了商品生产者的行列,使其有能力成为实实在在的投资主体,且在1981~1992年成为农村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1992年以后,其地位虽然被农村集体超出,但其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在稳步上升。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速度1992年相对趋缓主要缘于农户农业投资的相对下降,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产品和要素的市场结构和相对价格等因素综合所致。其直接原因则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缺乏获取资源的竞争能力。

表3表明了农村居民不同产业的投资效益。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的第一、二、三产业投入与产出比从低到高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4年一、二、三产业的投入与产出比分别为:1∶2.81、1∶4.16、1∶5.49。第一产业的单位投资效益只相当于第二产业的67.55%、第三产业的51.18%。二、三产业的高投资回报,吸引了大量本应投向第一产业的农村资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三、其他投资主体的农村农业投资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在农业领域开展了日益广泛的经济和技术国际合作。自1980年农业开始利用外资以来,我国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农业贸易活动,并与若干国际性农业组织建立了联系,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利用外资体系。2004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三资”企业就已经有1776家,资产总计1362.74亿元。目前,在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均已建立了外资农业项目。外资已成为我国农村农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村农业投资的不足,支持了我国农业的开发建设。如江西的红壤改良,山东、四川的速生产防护林建设,三江平原百万亩低洼涝地开垦改造等。二是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培训了一大批科技和管理人才。同时,在农业投资管理决策上,也引进了先进管理水平,并结合本国实际,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管理办法。三是通过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等形式,加速了农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四是扶持了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利用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无偿粮食援助,项目区农民收入比项目前成倍增加,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形成了产品和要素交换的新型关系,农工商得到协同发展,为了通过分工、协作和交换而获得规模效益,并在收入流的分割中获得收益增值,一些工商企业与农户(基地)缔结了契约关系,向农业注入资金和技术,为农业投资开辟新的来源渠道。

就农业投资来看,如表4所示,1995年以来农林牧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上升较快,特别是在2002年从2001年的四百多亿元跃至一千多亿元,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呈跳跃式上升,但这一比重仍然较小,只有5%左右。农林牧渔业更新改造投资虽然也在上升,但只有区区几十亿元,占全社会更新改造总投资的比重没有什么改善,最高年份2002年也只有0.78%。这种供给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大力扶持。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投资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重整,农业资金来源明显多元化,但在农村农业投资主体现状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一是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减少与农业发展所需长期性、全局性的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保障之间存在不协调。过去,农业各项大型工程及涉及长远性、全局性利益的农业投入均由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近年来,这一状况出现下滑趋势。各地实际决策过程中,为了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地方财政支出中相当大一部分投入到回收期短、见效快、利润高的非农产业,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形成明显的工业偏向。二是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衰退、积累资金的减少与区域性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保障存在不协调。在原有投入体系中,区域性的农业基本建设、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都是由乡村集体积累承担的。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实力的衰退,使得集体作为农村一级经济组织,已无力承担对农业较大规模投入的职能。三是农户在农业投入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与农户经营性投入保障存在不协调,在国家、集体对农业投入同时减弱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建立良性的农业投入机制,国家政策诱导不够,以及由于要素市场和相对价格的制约,农户的农业投入冲动被严重抑制,特别是对农业的中长期投入处于严重缺乏状态之中。这些不协调都必须新农村建设中加以关注与解决。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一个服务于“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随着农村中的经济剩余增长,农村金融也在被激励发展。但是,正式金融体系和民间金融组织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波三折。1984年开始各大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在农村中设立分支机构和储蓄所,而在1997年之后还是他们为

农业农村范文篇2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迅猛,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但是要使得社会整体发展迈上新的阶梯,就要求城乡共同发展。而目前的情况时,城市发展迅猛,乡村发展止步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得以推进。因此,践行对问题的探讨,将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使我国整体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

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

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及充裕,但是这主要指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落后,农业发展长时间没有起色,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脱节。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渐提升,但是这也是仅限于大部分城市居民,而农村居民在生活过程中缺乏保障,难以加强自身的幸福感及安全感。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逐渐多元化,虽然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难以达到农村发展现代化的要求。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使得人们的经济水平差距逐渐加大,甚至接近两极分化。这种现象使得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不符合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因此,需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村居民谋福利,使其生活水平能够上升,缩小城乡差距,这样才能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途径

1.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开展粮食生产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得人们使用的粮食都来自我国内部的生产经营。我国很多地区都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为了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行逐渐加快,就需要使得粮食这种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性提升。因此,需要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行有所依据。2.做好农村改革工作。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农村改革工作,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得以改善。在对农村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上,对农村宅基地制度进行改变,使得农民的住房得到保障。同时,还需要度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深化,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升,主要在于其财产权益没有得到保障。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能够使得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体现更加全面,使得农民能够得到根本性权益。这种方式使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整体经济的改善更加上心,加强党组织凝聚力。3.衔接小农户及现代农业。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小农户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分散,导致农业整体发展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进行良好的衔接。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现代弄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对小农户的生产及经营体系进行分析,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有一定的条件基础。小农户需要融入现代的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产业体系进行完善,使得产业化程度提升,对相关的生产环节进行联系,使得农业功能越来越丰富,拓展农业生产经营范围。4.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各个农业产业相互融合,这样能够促进多项农业产业的优势互补,把握各项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内涵。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做好宣传工作。其中,需要以加工销售产业为主,明确不同市场的主体性,这就需要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延长,使得整体价值链得以提升。政府需要鼓励农户与农民合作社建立利益联合机制,使得整体增值收益提升。5.加强工作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较大的要求,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工作力度,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更多的工作根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帮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增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增强其管理水平,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营管理质量提升。工作力度的提升要求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用得以增强。

三、结语

在实施乡村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政府需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好农村改革工作,使得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进行衔接。工作人员需要对农村产业进行融合,加强工作力度,提升乡村经济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根本的提升,使得农村发展与现代化接轨。

参考文献:

[1]郭翔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10):22-24.

[2]赵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J].唯实,2017(11):45-48.

农业农村范文篇3

可以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其思想渊源,得益于对“城市偏向”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所谓“城市偏向”,是指发展实践中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倾向,其视野主要局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思想观念深处根深蒂固地认为工业具有比农业的无条件优越性,城市具有比农村的无条件优越性,以及农民具有无条件的落后性(王列生,2003)。而乐观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为:社会发展不等于农业与农村落后。无论基于西方经验,还是立足发展中国家实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乡村建设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Hayami(1998)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民对经济机会反映敏锐,完全有能力胜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他们在工商业活动中具有企业家潜质,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无疑是国家未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一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信心;二是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取得的成就,正如约翰逊(2004)所说:中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以及取消对个体经济活动的种种束缚,农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三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农业已经或正在迈向现代化阶段,不少现代化的乡村地区明显优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因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悲观主义逐步被乐观主义思潮取代,绝非是出于理想主义,而是实践在学术思想上的真实反映。

我们在政策上应认真借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启示,真正以扎实有效工作发展农业,建设乡村,提高农民。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忽视工业化而陷入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2、Hayami,Y.1998.“ThePeasantinEconomicModernization.”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Development(ThirdEdition),editedbyCarlK.EicherandJohnM.Staatz,300-315.BaltimoreandLondon: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

农业农村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㈠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增粮增油、调整结构、促进增收、整体提升”的基本工作思路,坚持“市场导向、生态适宜、效益优先”的原则,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基地,加强示范带动,着力培植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秋冬种质量和效益,确保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整体突破。

㈡目标任务:完成秋冬种种植总面积13.3万亩(含套种)。其中完成夏粮种植面积4.1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7万亩,杂粮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936万公斤;油菜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387.5万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绿肥种植2.5万亩;饲草种植1.2万亩;鲜果种植面积3000亩;新增畜牧业产值8200万元。

二、统筹兼顾,加快落实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

㈠以秋播、秋调和秋冬农业开发为重点,扎实抓好秋冬种工作。

⒈突出良种良法配套,着力落实秋播。一是加紧农资调运和储备,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各镇要超前配备好油菜、马铃薯、蔬菜、绿肥等良种,及时调运肥料、农药、薄膜等农用物资,确保秋种物资提前到位,保证足量供应;区农牧局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经营农资的违法行为,保证农民买到放心种子、肥料、农药和饲料,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二是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秋播数量和质量。各镇和涉农部门要全面加强秋粮收割,秋冬播种、育苗保苗、移栽及大田管理等工作,切实加强抗旱减灾避灾,9月25日前全面完成油菜育苗,10月20日前全面完成油菜移栽。确保夏粮种植面积在4.1万亩以上,明年夏季粮油总产达到936万公斤以上;三是加强高产高效示范,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加强规范种植示范,引导群众科学种植,创办好蔬菜、绿肥种植、宽厢宽带多熟等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各镇要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示范亮点;通过示范,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确保产业整体提升,实现全区增收目标。

⒉以商品蔬菜为抓手,做好秋冬种产业结构调整。各镇结合自身优势,做好秋冬种产业结构调整。区农牧局要抓好2个示范核心基地建设,一是建设发展深溪镇清江村和龙江村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二是建设发展金鼎山镇莲池村和银江村保供蔬菜基地1000亩。同时,要做好四个关键技术的指导,一是选择品种;二是各区域播期及茬口衔接;三是苗床管理和大田管理;四是质量安全。大力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严格监管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期和施用量。各镇要做好“四个”确保,一是确保秋冬种规划落实,扩大种植面积,规范示范效果;二是确保崇遵高速、杭瑞高速、黔渝高速铁路和城郊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不出现空田、空土,提高复种指数;三是确保产销对接,引进企业和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产前、产中、特别是产后的服务功能,发展订单;四是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故事。

⒊以优质水果为依托,建设精品果园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区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产品销售便捷、产品效益高、农业科技意识强、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发展时鲜水果。经过多年的发展,葡萄、草莓已成为我区具有地域特色的果品品种,且有一定的种植规模。由于葡萄、草莓售价不断升高,农民种植葡萄、草莓的热情高涨,更应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逐步扩展,杜绝蜂拥而上,以免造成货贱伤农,浪费大量的人、财力和土地。重点围绕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加快优质良种苗木繁育、整形修剪、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果园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精品果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精品果园产业基地。,完成葡萄产业基地建设面积2万亩,其中新增葡萄果园面积1.3万亩,改造老果园面积700亩,发放葡萄苗100万株,新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50亩。

㈡以秋防、秋繁和秋种为重点,扎实抓好秋冬畜牧产业工作。

以秋防、秋繁和秋种为重点,坚持“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着力抓好畜牧生产工作。一是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确保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的免疫率和免疫后标识的佩戴率达到100%,力争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搞好疫情监测,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今年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二是抓好畜禽良繁体系建设,依法规范畜禽引种程序,充分发挥猪改点、牛改点的作用,开展好能繁母畜的适时配种,做好仔畜培育,依法强制淘汰劣质种公畜,确保完成杂交改良任务。完成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使全区能繁母猪的承保率达30%以上;三是在饲养母猪相对集中地区,发动群众利用好田好土,种植叶菜类牧草,降低饲料成本,加快秸秆加工处理利用,发展生态畜牧业,并配套发展好养殖大户,建设养殖示范小区;四是积极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检测、管理,加强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宣传贯彻《兽药管理条例》,提高经营者守法意识,与执法大队协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饲料经营户进行检查,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整治、动物产品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畜禽渔产品质量安全,继续推进兽药GSP的认证工作;五是继续抓好种草养畜亮点工作,以奶牛养殖示范场为基础,加大种草养畜力度,实施海龙镇牧草集中连片种植2000亩;实施金鼎山镇岩塘村林下鸡养殖,以点带面,逐渐扩大养殖农户和规模;以深溪镇种鹅场为依托,实施种草养鹅;六是巩固畜牧产业示范园和基地建设,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扩规模、调结构、提档次、创优质,着力在增量保供上求突破,在提质增效上求创新,在无公害食品安全上求保证,实行畜禽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㈢以安全生产、机械化服务为重点,抓好农机工作。

⒈农机安全生产要常抓不懈。深入开展第三、四次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及隐患排查工作,针对违法载人、非法拼装、黑车非驾等违法行为,加强配合协调,强化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排隐患,堵漏洞,继续巩固我区连续十二年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基础。

⒉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农机安全学习联组、广播、黑板报、标语、张贴宣传画等宣传农机安全知识,以增强群众农机安全意识,在开展路查路检同时向机手发放农机安全资料,以营造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氛围。

⒊强化源头管理。组织监理人员深入镇村进行全面登记,补检补审。严格实行“谁检验、谁主管、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倒查制,把好安全检验关。坚决杜绝病车过检、隔山检车、违规车入户、代考、不考等现象发生。

⒋加强农机作业的组织协调。协调保证农机配件和油料供应,确保农业机械在抢收抢种、抗灾减损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一方面要组织有机户、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及秋冬季农业生产中,通过召开机耕、机收现场会的方式,扩大农机作业宣传面;另一方面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队伍,深入一线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对机具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农机具在秋季工作中的正常运作。

⒌强化补贴机具质量监督管理。结合秋冬季农业生产特点,以及我区“四型”农业的实施,各镇要根据所需落实好、用好农机购置补贴。

⒍立足项目实施拓宽农机作业面。项目实施的目的在于示范带动。今年我区向上争取了省级机插秧项目、部级“平安农机”创建项目、专业合作社、维修网点等项目。以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强化我们农机作业力度,拓宽机械化作业面,不断延伸机械化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真正意义上从效益、经济两大层面体现机械化农业生产的优势。

三、强化措施,把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落到实处

㈠认真组织,加强领导。今年的秋冬季农业工作,面临大旱之年确保农业减产不减收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秋冬季农业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早安排早部署,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今年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实效。各镇务必要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生产组织协调服务、政策措施兑现等工作,把秋冬农业生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好抓实,确保顺利完成秋冬季农业工作目标任务。

为确保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顺利推进,将秋冬季农业工作列入各镇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内容。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10月中旬和11月中下旬要组织督查组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扎实、效果好的镇和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效果差的镇和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㈡切实引导,广泛宣传。为切实推动秋冬季农业农村工作,各镇要充分运用宣传车、在醒目地方悬挂宣传标语、书写张贴宣传标语、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等有效方式,广泛宣传“三秋”工作的重要性、相关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抓好宣传发动,通过大量的、有效的宣传,提升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迅速掀起秋冬种工作高潮。要早安排早发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把排水晒田作为秋种基础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组织好开沟排水,采取“开深沟、十字沟和四字沟”办法,把应放干的稻田彻底排干,防止秋雨连绵造成稻田积水无法种植,确保秋种面积和质量。

㈢准确规划,加大投入。各镇要根据指导性计划,结合自身优势,切实搞好本镇各项指标的布局规划,充分作好前期工作,深溪镇主要抓好蔬菜种植,生猪、蛋鸡养殖;忠庄镇主要抓好精品水果栽植及管理,其他各镇也要做好规划。要落实惠民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财政部门要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二是农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三是各镇务必安排一定农业项目资金;四是积极协调区农村信用联社加大对农业信贷投入。

农业农村范文篇5

秋种工作已基本结束。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霜降刚过。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林业会战、秋季税费征收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六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秋冬水利工程和水费征缴工作

水利不但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我县来说。而且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六低六足”优势的体现。近年来,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实施“水利兴县”战略,水利设施明显改善,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但是县地域广袤、引水战线长,黄河水含沙淤积量大,水利工程维护和配套任务繁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秋冬集中安排一批影响全县大局的乡村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水利工程体系,改善引蓄条件,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今年的秋冬水利安排。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整体抗灾能力为目的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施引、蓄、供、排、导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有效水源,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

(二)工程内容。今年县里统一组织实施的乡村水利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两大项。土方工程包括潮河干清淤治理、干清淤治理、北分干清淤治理、南分干清淤治理、市沉沙池清淤治理、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土方工程共6项。总计治理长度89.6公里,动用土方100万方。建筑物工程包括太平河导污工程和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太平河导污工程新建排水闸、导污涵洞各1座,投资179.56万元。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需铺设供水管道12.5公里,动用土方10万方,总投资147.1万元,采取县乡联办,以乡为主的办法;为确保质量,县财政补助资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予拨付。

与县水利设施配套的乡村水利工程由于维护不到位,近年来。萎缩严重,致使水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因此,各乡镇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剩余的两工”工日,找准制约瓶颈,搞好规划和建设,解决“干渠有水、支渠水小、毛渠无水”局面,使乡镇工程与全县整体水利工程框架相衔接、相配套。

(三)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任政委和指挥,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乡镇长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协调和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确保各项工作到位。有关乡镇要切实做好迁占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建筑物工程,要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要及早召开施工会议,对各项工程进行安排部署,早行动、争主动,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各项土方工程务于11月28日前竣工。

(四)圆满完成水费征缴工作。水费是保证引水和水利设施维护的基本费用。群众灌溉用水减少,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减征水费总额的10%原则上用于减轻农民负担。水费降低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由乡镇掌握,县里审批的负担方案不再变更。水费上缴直接关系到明年引水,并且上级河务、水利部门改变了水费征缴方式—先拿钱再放水”因此,各乡镇务于11月5日前完成征缴任务并足额上缴,不允许任何乡镇以任何理由拖欠。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体现,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真正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的体现,政治纪律,请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关于秋冬林业会战

全县上下克服重重困难,今年春季。齐心协力,扎实苦干,一举扭转了去年林业生产的不利局面,取得了林业考核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刚才,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荣获前三名的乡镇。同时,从今天起,开始兑现苗木补助。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县委、县政府决定拿出补助款的30%等明年按保存率检查结果予以发放。希望各乡镇不松劲,不懈气,圆满完成今年秋冬的林业会战任务,力争在市里的考核中实现“保三争二”目标。

(一)今年秋冬林业生产任务。按照市政府部署。确定我县今年秋冬林业生产的任务目标是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4万亩,完善农田林网2万亩;沟、渠绿化28公里;绿色通道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公路的绿化补植,乡村绿化完成255公里,完成市里安排的高速公路绿化任务;村庄绿化补植完善春季安排的20个示范村,新完成14个村、14处学校的高标准绿化;发展冬枣面积2万亩;实施封滩育林1万亩。

(二)提高思想认识。10月19日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秋冬林业会战面临着群众积极性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因此,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生产确定为秋冬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认真总结春季林业生产的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既定目标的实现。

农业农村范文篇6

秋种工作已基本结束。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霜降刚过。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林业会战、秋季税费征收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六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秋冬水利工程和水费征缴工作

水利不但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我县来说。而且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六低六足”优势的体现。近年来,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实施“水利兴县”战略,水利设施明显改善,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但是县地域广袤、引水战线长,黄河水含沙淤积量大,水利工程维护和配套任务繁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秋冬集中安排一批影响全县大局的乡村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水利工程体系,改善引蓄条件,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今年的秋冬水利安排。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整体抗灾能力为目的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施引、蓄、供、排、导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有效水源,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

二)工程内容。今年县里统一组织实施的乡村水利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两大项。土方工程包括潮河干清淤治理、马新干清淤治理、小开河北分干清淤治理、小开河南分干清淤治理、市小开河沉沙池清淤治理、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土方工程共6项。总计治理长度89.6公里,动用土方100万方。建筑物工程包括太平河导污工程和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太平河导污工程新建排水闸、导污涵洞各1座,投资179.56万元。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需铺设供水管道12.5公里,动用土方10万方,总投资147.1万元,采取县乡联办,以乡为主的办法;为确保质量,县财政补助资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予拨付。

与县水利设施配套的乡村水利工程由于维护不到位,近年来。萎缩严重,致使水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因此,各乡镇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剩余的两工”工日,找准制约瓶颈,搞好规划和建设,解决“干渠有水、支渠水小、毛渠无水”局面,使乡镇工程与全县整体水利工程框架相衔接、相配套。

三)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任政委和指挥,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乡镇长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协调和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确保各项工作到位。有关乡镇要切实做好迁占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建筑物工程,要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要及早召开施工会议,对各项工程进行安排部署,早行动、争主动,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各项土方工程务于11月28日前竣工。

四)圆满完成水费征缴工作。水费是保证引水和水利设施维护的基本费用。群众灌溉用水减少,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减征水费总额的10%原则上用于减轻农民负担。水费降低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由乡镇掌握,县里审批的负担方案不再变更。水费上缴直接关系到明年引水,并且上级河务、水利部门改变了水费征缴方式—先拿钱再放水”因此,各乡镇务于11月5日前完成征缴任务并足额上缴,不允许任何乡镇以任何理由拖欠。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体现,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真正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的体现,政治纪律,请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关于秋冬林业会战

全县上下克服重重困难,今年春季。齐心协力,扎实苦干,一举扭转了去年林业生产的不利局面,取得了林业考核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刚才,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荣获前三名的乡镇。同时,从今天起,开始兑现苗木补助。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县委、县政府决定拿出补助款的30%等明年按保存率检查结果予以发放。希望各乡镇不松劲,不懈气,圆满完成今年秋冬的林业会战任务,力争在市里的考核中实现“保三争二”目标。

一)今年秋冬林业生产任务。按照市政府部署。确定我县今年秋冬林业生产的任务目标是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4万亩,完善农田林网2万亩;沟、渠绿化28公里;绿色通道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公路的绿化补植,乡村绿化完成255公里,完成市里安排的高速公路绿化任务;村庄绿化补植完善春季安排的20个示范村,新完成14个村、14处学校的高标准绿化;发展冬枣面积2万亩;实施封滩育林1万亩。

二)提高思想认识。10月19日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秋冬林业会战面临着群众积极性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因此,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生产确定为秋冬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认真总结春季林业生产的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既定目标的实现。

农业农村范文篇7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载体,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着力做强乡村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优先满足要素配置,加强改进乡村治理,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三农”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1、抓好粮食生产。坚持“稳面积、调结构、优布局、提产能”的思路,持续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稳定玉米面积,增加谷子、豆类等杂粮播种面积,全面实行农业新技术,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玉米高产密植、集成旱作栽培、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耐密耐逆、优质高产品种。全年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2万亩,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8万亩,发展小杂粮种植15万亩。建设千亩吨粮田6个,万亩农旅结合示范带3个,抓建6万亩玉米增密度示范区和2.5万亩优质粮食订单生产基地,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30.2万亩,产量达到8.1万吨。

严格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加强耕地“非粮化”监管,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回头看”和“撂荒地”排查摸底,坚决遏止耕地“非粮化”增量。

2、巩固提升棚栽业。蔬菜产业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的思路,抢抓省上打造千亿级特色农业项目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优质安全、特色突出的工作总基调,以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新优品种与先进技术为主线,大力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全年计划完成瓜菜种植面积3.7万亩(包括复种面积),生产各类瓜菜10.89万吨。新建拱棚300亩,新建日光温室400亩,改造老旧设施面积400亩,新建高标准露地菜2000亩。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300万棒。

3、突出抓好苹果产业。坚持“扩规、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以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苹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后整理倒逼前生产的作用,加快集成技术应用,全面建成村级核心区5909亩(530户果农),镇级核心区10557.7亩(952户果农),带动区26503.45亩、辐射区42735.89亩;新建苹果园1万亩;发展领办企业(合作社)2家,以“领办企业(合作社)+果农+基地”的模式,带动果农不少于100户,基地面积不少于200亩,形成有效联结机制;创建市美丽果园2个;新建冷气库1000吨。计划开展技术培训300场,20000人次,印发相关技术资料20000份。

(二)以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1、增强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产业强镇,新启动建设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观光体验度假等新兴产业业态,壮大村镇经济实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在示范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2、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推进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和山地苹果园艺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政策补贴公开透明机制,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机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农民理性明白购机,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精心组织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等农机化项目,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5.6%以上,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74.5%,农机深松整地1.5万亩。

3、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认真做好瓜菜生产基地,特别是现代农业园区内瓜菜基地的抽检。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全年农产品速测不少于4000个,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倡导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完成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2个,切实增强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加大禁限用种子、农药、化肥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提升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服务能力,落实检测责任,推进基层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进一步提升壮大小杂粮、山地苹果、西甜瓜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产品后整理上下功夫,加强与社员网等商务网站合作,支持和鼓励进行网上销售,对交易、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并能带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引导从事“一村一品”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地域特色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和获得名优品牌的农产品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加快新型主体培育。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使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积极扶助发展农机、植保等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规模经营农户向家庭农场转换,完善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支持和引导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管、土地托管、代销等服务,努力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经济人队伍。鼓励适度规模的种养大户发展或转型为家庭农场30个;创建省级、市级示范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使我县农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我县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2、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全年完成农民教育培训6000人次,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400人次,果树长期班3个130人。全年计划培育初级高素质农民80人,初级高素质农民提升培训50人。按照“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思路,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做好苹果技术指导和种植户的业务知识培训,为我县发展苹果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使每位学员真正成为发展“一村一品”的行家里手和内生动力,达到“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提升一项主导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群众”的良好效果。

(四)推进农业执法深入,规范农资运营秩序。

围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贯彻落实,积极开展种子执法、农药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和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要结合农时不定期地派出综合执法组深入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及各镇农产品集散地,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的坑农、害农行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整合农业执法队伍,落实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装备配备、职业保障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动力。

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试点,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巩固用好确权颁证成果,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纠纷。巩固和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健全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强村。

(六)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履行牵头职责,统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个专项行动,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厕所革命整村推进9个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新(改)建1550个。突出抓好“三清一改”,解决好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抓建一批病虫害综合防控示范点,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实行局领导包片、局属业务单位包乡镇、技术人员包产业的工作方法,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局属各单位“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三农”工作上,靠前谋划,一线指导,狠抓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切实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确保推动“三农”工作更加组织有力、更加扎实有效。

农业农村范文篇8

通过对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合作过程中农业保险对农村信贷的保障作用,农村信贷对用于农业保险的资金保障,分析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过程的现实可行性。(一)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的前提条件。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的范围广泛,而且在服务的目的、风险、对象等方面与农村信贷存在着很多的共性,使得二者在开发设计新的农业产品方面存在合作的基础。首先,通过农村信贷机构使保险机构减少了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骗保的现象等;其次,农村信用社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获得更多的信息,确保投放的资金安全可靠。总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二)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村信贷资金使用价值。在信贷机构借款的农户,其生产经营的农业生产资料大部分属于抵抗灾害能力较差的农作物。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信贷机构经常出现借出款项无法收回的现象,虽然国家规定可以适当的调节利率,弥补损失,但是利率提高后并不能真正地改变现状。而具有政策补贴以及缴费低等特点的农业保险改变了农户贷款难的状况。(三)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得农户的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即使发生一些意外使其农业遭受损失,保险机构也会给予一定的赔偿,改变了农户所面临的收入不稳定性的状况,而且提高了向信贷机构借款的能力,贷款不再是农民的困难,介入资金后投向农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资金的良性运动。

二、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把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结合起来,是借鉴美国等国家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我国对于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的合作尚处于基础阶段,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进一步的分析。(一)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力度。当前,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信贷机构都是按照其实际的需要以及内部要求为主要出发点各自制定符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农业信贷产品与农业保险产品在设计方面有不匹配的现象,由于基层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缺少自主权,由于农业保险为农村信贷提供的风险保障的作用有限,是由其上级掌握产品的服务和创新,很难充分有效地参与保险与信贷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二)无抵押且交易成本高。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都具有收益低、风险高、相对分散的特点,由于农户的贷款额度相对较小,而且缺少财务资料记录和风险抵押,信贷机构很难用传统的贷款分析技术来确定贷款的对象。所以,贷款机构很难确定贷款对象的成本。从农业保险的角度看,农户与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其交易成本提高。但是,其问题是因为监督成本与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保险公司想完全消除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极其困难。(三)保险理赔慢,信贷资金及保险补贴拨款时间久。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合作的是起始阶段,农民的补贴和信贷资金很难准时地到农户的手中,使贷款的农户无法及时购买生产使用的各种生产资料,阻碍了农业的生产。很多农民在与农村信用社签约后信贷资金都没有到账,申请贷款的合作社在偿还贷款后没有收到政府的补贴。另外,在投保农户的经营过程中有意外事故出现时,农业保险公司的理赔都是很缓慢的,不能及时得到高效率的理赔服务。

三、解决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立法监督制度,并且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合作过程中信贷和保险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之间的合作主要是采取兼业模式,农村信贷机构并不承担法律风险,保险公司承担着所有的法律风险,从而导致合作的进程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二者的法律责任。加速制定《农业保险法》,并且明确主体的权利以及农户、保险机构、政府机关、信贷机构的责任,这使得农业信贷和农村保险之间合作的利益得到保障。(二)加大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扶植力度1、加强村镇银行的扶植政策。着重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建议可以由政府出面,成立专门的资金拆借公司,或者地方政府也可以一些财政的大户,将存款入存村镇银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同时也可以起到提升示范的效应。国家应该针对村镇银行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帮扶政策,加大银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参考农村信用社改革时期的政策,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可以适当的免除企业所得税。针对村镇银行业务核算系统的完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支持村镇银行以直接联系的方式加入银联网络系统、大小额恢复系统等,帮助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2、加强农村保险的扶植政策。政府也应该对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财政扶植,对其涉农保险业务税费予以减免优惠,允许其在税前列支农业保险准备金。村、县财政部门将收取的保费实行专户存储政策,每年年底结余的资金全部都转成巨灾风险的准备金,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农业巨灾带来的超赔风险基金,可以采取“以险养险”的策略,经营多样化的商业性保险类型,增加投保的单位,这样就可以扩大保费的收入,从而提高了风险的分散能力。(三)建立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控制和分散巨灾风险的基本管理策略。建立巨灾风险再保险体系,再保险是主要承保了包括海啸、地震、冰雪灾害、台风等在内的巨灾风险的再保险业务,对于巨灾风险分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分保机制使巨灾风险转移到国际市场。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对巨灾风险的进行风险保障,增强了农业对于巨灾风险的抵御能力。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作为化解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巨灾风险基金是政府部门、农业保险公司以及行业协会三方共同组成的,把社会各界的资金聚集起来,有效地针对巨灾风险的防范以及对于被保险人和保险人的利益进行维护。(四)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和控制机制的构建1、农险业务方面。中央高度重视对于巨灾风险的控制,明确地指出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农业保险长效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分散和控制机制主要是由几家专业性的农业保险机构以及少数国有商业性保险公司承担。2、再保险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开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农业保险的风险更加集中,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可以通过农业保险机构和中国再保险集团之间同业分保。3、在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方面。我国目前也正在各地进行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尝试,与此同时对巨灾风险的准备金制定上限,防止其过度积累。总之,我国仍处于巨灾风险基金使用的初始阶段,很多方面仍需改进。4、在巨灾证券化方面。我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矛盾就是需求和供给之间无法有效对应,因此把保险市场上的风险转嫁到证券市场,但我国当前阶段实行巨灾证券化操作性不高。(五)完善金融业信息共享系统,并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立。(1)我国相关部门应着重发展和完善银行、证券、保险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各行业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逐步建立起金融业信息共享系统;(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同时,搜集和整合相关的信息,从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3)各部门、各地区也要积极配合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体系建设,从而使得金融业信息共享系统得到完善,并且能够充分掌握已经整合的信用信息。

参考文献:

[1]孟春.中国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唐金成.现代农业保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浩,李前进,吴莹.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10(3).

[4]王戈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的对接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

[5]郑洵.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和发展[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2006.

[6]曾光.农村信贷担保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7]张立焕.农户信贷市场供求失衡[D].吉林农业大学,2008.

[8]朱喜,李子奈.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信贷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6.7.

[9]赵文昆.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10]张凯,李磊宁.我国农村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7(3).

农业农村范文篇9

一、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视察安徽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两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紧紧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的战略目标,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抓百村促千村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主线,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改革开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一强三大”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的战略目标,未来五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要目标是:到201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80亿元,实现五年翻一番;农业增加值达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6%。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3%。

二、继续实施“抓百村促千村”新农村建设工程

3.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广开增收渠道,努力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继续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乡村旅游大发展。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强化集镇规划编制与实施,抓好农村中心集镇和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生产要素向城镇积聚,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科学规划和安排好第二批示范村的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农业支柱产业、加工企业和科技带动型等新农村建设样板,以典型的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力争今年全市100个示范村率先达到“十有”目标,同时,再有150个左右的行政村基本达到“十有”目标。

4.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以“三清三改”工作为重点,加强村容村貌整治。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今年重点解决9万人饮水困难,改造通村公路500公里,全市94%行政村通水泥路,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000口。加大农村电网投资改造力度,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农村、农民基本覆盖,突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确保今年区县辖区三分之二乡镇卫生院和市级示范村卫生室达到合格卫生院、室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工作,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提高“五保”供养的集中供养率。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制定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逐步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提高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管理应用培训。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工程,推动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满足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增加扶贫投入,确保今年实现2万人稳定脱贫。认真落实库区移民扶持政策,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增收。

三、加强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5.加快主导产业基地建设。要高度重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继续把茶叶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重点实施茶叶“双十”工程,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依托10个左右省、市级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10万亩高效生态茶园,以此促进品质的提升,推动品牌的塑造。力争今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到8万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8万亩,茶叶产值突破8亿元,综合系列产值突破30亿元。进一步加大林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毛竹、蚕桑、油茶、山核桃、枇杷、食用菌、菊花等特色产业、产品,做大基地规模,提高效益。力争今年全市新发展毛竹、油茶等经济林1.2万亩,新辟桑园1.2万亩。

6.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精细蔬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力争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其中大棚等设施栽培面积达4万亩。突出发展养殖业。从今年起,重点实施养殖业“451”工程,即力争到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0%,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超1000元。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蛋(肉)鸡、土禽、菜牛、中蜂等特色养殖和无公害养殖,积极推进奶牛业的发展。加强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促进养殖业发展。

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7.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力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125”提升行动(即到2012年,全市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0家以上,营销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销收入超50亿元),力争今年全市年营销收入超5000万元龙头企业达14家,其中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年营销收入增长25%以上。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加快龙头企业的重组、改造和升级。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力争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打入世博会和华东各大超市。鼓励各类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产品,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8.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和基层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一批农民经纪人、创业带头人和营销大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今年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力争到2012年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达60%左右,通过合作组织统一经销的农产品占30%以上,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比当地同类型农户人均收入增加30%以上。

五、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9.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以“三线一流域”为重点,切实抓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世行贷款和德援项目等生态工程,推进公路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争取实施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工程,切实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抓好林政管理和森林防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全市新造林5万亩(含补植补种),封山育林515.8万亩,中幼林抚育25.57万亩,巩固70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和污染治理步伐。加快山区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天然气、沼气和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推进农村节能减排。

10.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新安江、青弋江、阊江等流域的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月潭水库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切实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列入去年省计划的33座病险水库,汛前要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安全度汛。列入今年省计划的52座病险水库,各地要尽快完成工程设计和审批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要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工作预案,落实抗旱减灾长效机制。加大水毁工程修复力度,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土石方482万方,投工334万个,新增抗旱机井1040眼,清淤塘坝4100处,新增蓄水池540个,改造机电灌站54座。

11.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发展茶叶机械加工和茶园管理机械化,积极推广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因地制宜发展菊花、蚕桑、食用菌、箬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积极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培育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六、切实增加“三农”的投入

12.切实增加“三农”的投入。各地要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惠农强农各项政策,不断加大“三农”的投入,确保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性收入增长幅度,政府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要达到20%以上。市里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扶持茶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方面。加快建立资金捆绑使用和协调配合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认真研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抓住中央和省强农扶农的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市场主体,精心编制包装一批牵动性强的项目,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增强发展后劲。

七、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13.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生态、物产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兴办加工流通企业和特色种养基地,不断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今年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50个,引进外来资金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15%。继续办好**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会,进一步扩大**茶叶和名优农产品在以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努力把**名特优农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推到发达地区。

八、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支撑

14.积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坚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五新”教育的根本,以培养新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和“阳光工程”,切实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力争今年全市引导性培训农民工3万人左右,其中阳光工程培训8000人,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

15.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推广有机茶生产、省力化养蚕、秸秆综合利用、无公害畜禽和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等一批集成与配套技术。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今年全市重点扶持600户科技示范户,引导支持80—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担任科技特派员。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

16.加快农村信息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着力建好市、县、乡(镇)三级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加快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新网”等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快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依托农业信息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培育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

17.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力争新增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6000公顷。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监测力度,严格农业投入品尤其是茶叶投入品的管理,确保茶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物免疫力度,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

九、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18.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抓紧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方案,全面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全程制,以村级为重心,健全三级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同时,按照锁定旧债、制止新债、区别性质、分类处理的原则,妥善做好债务化解工作,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债务。

19.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林地的确权发证主体改革,确保今年完成集体林权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林权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不断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激活林业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20.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以土地股权化等方式分离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采取土地入股、租赁、抵押、技术承包和土地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展土地流转途径,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办法,实现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同时,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依法探索多种形式的民间融资途径,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争取年内建立1—2家农村合作银行。

十、切实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农业农村范文篇10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个“1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总目标,以“百佳”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稳定。

二、工作目标

完成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2015年11月底完成;落实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力争完成5个建设点,争取奖补资金30万元;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早落实、早部署;继续抓好镇村联动工作,完善相关制度;认真落实农村清洁工程,确保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力争新增专业合作社2家、新注册家庭农场2家、新增规模以上种养大户2户;切实抓好防控工作,保障食品安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推进,着力深化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重点突破”的原则,细化实施方案,把握时间节点,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力争年内完成确权颁证工作。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接报务,坚持示范带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和标兵农场创建活动,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产品优、声誉好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引导同片区、同行业、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以产品、产业和服务为纽带,组建农民合作社联社,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二)完善体制,增强发展活力。继续巩固和深化体制改革成果,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人员分流、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三大任务。提高气象为经济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培训工程,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建管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让村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用洁净能”。结合镇村联动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实效、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好公共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村内绿化等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建设品位。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抓好村民、农村保洁员、村民理事会等三个主体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长效机制,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防止农村环境出现“反弹”。

(四)科学应对,做好防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长江堤岸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按要求储备防汛物资。重点抓好“水情预报、洪水调度和巡查报汛”三个主要环节,确保“思想、组织、责任、预案、检查、培训、队伍、物资”八到位,主动应对,科学防控,全面提高洪水灾害防御能力。

(五)警钟长鸣,保护森林资源。配合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做好全镇范围的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及防火知识的宣传,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增强林火处置能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三是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综合治理工作和防止乱砍滥伐等工作,确保山林生态安全。

(六)民生为本,提升防控水平。探索建立并完善重大动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维护码头经济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要有效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重点对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方面进行监管和督查,严格要求生产基地(户)按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产纪录档案,严禁在生产环节使用违禁药物,并对其是否有使用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的行为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促进农产品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改进工作方式。全镇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其职能和政策优势,认真落实年度包村帮扶目标和任务,真心诚意地服务“三农”。涉农部门要深入基层一线、创新思路办法、强化政策保障、狠抓工作落实,特别要在农业技术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防火防汛责任制落实、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以及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等方面下工夫,出实招、办实事、讲实效,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