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1:12:42

农业品

农业品范文篇1

一、用变革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逐步推进农产品销售企业电子商务

变革管理的三个必不可分的实施阶段是:解冻、变革、冻结。其中解冻是企业实施变革的前奏,是确定变革目标的阶段;变革是实施变革的主体,是实现变革目标的具体行动;而冻结是变革目标实现后的保证,同时是新变革的起点。

农产品销售企业在进行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变革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路来指导我们实施电子商务。

首先,在确定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后,在做详细的需求分析前加入一个实施步骤,即“模拟上线”运行的培训方法,让企业自己经过培训,直观的了解实施电子商务的全貌,并使企业用信息化的眼光来了解企业的组成和运行模式(即解冻的过程)。这是一个“由上而下”的过程,进行全员的培训,以部门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为主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原动力的过程。

其次,在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思路,从时间、成本和质量三方面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即变革阶段),这是一个先“由下而上”后“由上而下”的建设过程。

最后,在电子商务项目实施完成后,建立相关的运行保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成果,同时为新的需求做前期预研工作(即对新的模态实施培训),为下一阶段的电子商务建造做准备,从而实现整个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即冻结的过程)。

该实施方法突破了以往实施传统电子商务的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搭建了全局观、持续性的建设方法,同时也避免了“一步到位”法和“循序渐进式”的不足。

二、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认证

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是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农产品销售企业应积极参与农产品认证。据湖南省统计局2006年数据显示:我省目前有无公害产品认证910多个,绿色食品认证230多个,有机食品认证30多个。在农产品标准化认证上,龙头企业是促进认证的动力,比如衡阳黄花集团的黄花,绿丰果业的葡萄,陶陶集团的芦荟等,所谓“产业认定靠政府,产品认证靠企业”,产品认证的背后,必须依靠企业的推动。龙头企业的牵动是推动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最具有生命力的方式,为龙头企业要在市场上赢得竞争力,就必须实现产品的认证,获得认证后,公司还必须时刻关注农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保障问题,采取措施使各个环节有机一个整体,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电子商务。

三、积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逐步引导农民经济合作社向企业化经营方式转变

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目前农民经济合作社尚处于初级阶段时,可积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这种形式是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为龙头,围绕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基地和农户以合同方式进行专业化协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式。这种形式明确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支持政策,提供全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优先收购,有的还有利润返还。农户按合同规定向企业交售农产品,由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负责加工、销售。这样在农户、基地、企业之间便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协作关系,促进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规模化、一体化发展。由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负责加工、销售,农户、基地、企业之间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协作关系。这种方式对农产品电子商务非常有利,能够针对市场迅速有效地满足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削减销售成本,并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种形式在许多农村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经营形式中,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明显,而农户的力量分散,导致双方在订立合同时,谈判地位不对称,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农户处于依附地位,双方难以做到真正平等,农户也无法获得与产前、产后各环节大体平均的农业利润。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当农户需要与企业利益一致时,农户可以分享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利润,当农户需要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不但不会与农民分享农业利润,反而会凭借自身优势向农户施压,向农户转嫁风险。因此,推行这种经营形式一定要慎重,需要用法律法规严格加以规范,以防止企业侵犯农户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

基于此,在这种经营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农户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在企业和政府的引导下,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更加公平公正的与龙头企业或批发市场进行平等地谈判和交易,这种经营形式弥补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弊端,使农民获得了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收益。在农民经济合作社发展到较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活动的优秀农民企业家可以着手将农民经济合作社注册为公司、企业,以公司和企业的方式做大做强,成为新的龙头企业,逐渐实现农产品企业化经营。

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农产品销售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关键在人,而人员的培养非常关键,能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实施电子商务梯队,将是电子商务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S模拟实施”法在企业具体实施电子商务之前,已经对企业人员(尤其是业务主管人员和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进行培训,让他们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全面的、感性的认识,并能在今后的理论培训中,经过“由上到下”的培训过程和“由下向上”的实施过程,举一反三,深化理解,缩短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时间,以此引发全局的思考,并很好的避免了以往培训的枯燥无味。

五、做好客户关系管理(CRM)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等经营流程信息化,实现客户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软件系统。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农产品销售企业在农产品产销上,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意义重大。除了对企业市场价值,即客户购买企业的产品、服务、使企业的价值得以实现外,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成本领先优势和规模优势

事实表明,客户能提供一个成本优势,从而也就提供收入优势。为新客户服务花费的费用,比起老客户来要昂贵得多。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忠诚客户在企业的市场中占据相对较大的份额,那么就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壁垒,形成规模优势。

第二,市场价值和品牌优势

农产品商标产地品牌的价值是一个企业与其消费者或与起决定性作用的客户之间相互发生联系的产物,市场价值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没有客户作为出发点,便不能创造或维持商标的价值。

较大的市场份额本身代表着一种品牌形象,客户的舆论宣传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客户中的舆论领袖起的作用更大。当然,舆论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对满意的企业,正面的宣传;一种是对企业的不满意,负面的宣传。

第三,信息价值

信息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及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把握。农产品销售企业应根据会员客户反馈的信息和资料,及销售的情况,分析客户购买行为,消费习惯,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及销售计划。并根据网站访问及注册信息,订购信息分析消费特点和个人爱好,据此制定服务不同客户的不同策略。

第四,网络化价值

农业品范文篇2

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1.1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

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该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在入世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02年,小麦、豆油等农产品未发生大量冲击国内市场的情况,玉米、棉花、大米的出口增加。也就是说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农产品出口额在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进口额度也有所上升,贸易顺差为30亿美元。到了2003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三个“新高”,即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高,但农产品顺差为25亿美元,同比下降56.1%。这表明2003年是我国农产品贸易自1990年以来顺差较少的年份。而到了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入世风险凸显,虽然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已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这是我国首次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出现逆差,而这一逆转的出现仅仅是在我国入世后的第三年。进入200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到了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8%。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10.3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319.9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由2005年的14.7亿美元减少到9.6亿美元,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连续减少,改善了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所引起的不利情况。另外,农产品进出口持续较快的增长。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表明中国正在向农产品贸易大国迈进。

但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农产品出口反映了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构特征:一方面,出口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高价值农产品为主,占出口总额比例的二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出口额虽然不断增加,但占比在十分之一左右。从出口表现看,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1.2我国农产品贸易遭遇壁垒狙击

发达成员国非常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等检测指标的限制十分严格,从而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参加公平竞争。早在2001年1月25日,欧盟委员会做出停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的决定。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也相继公布了禁止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使用包括氯霉素在内的11种药物名单,随后许多发达国家针对不同食品规定了不同的农药最高残留量标准。而我国尚未对不同类食品规定不同的农药残留标准,因而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受到国外各类环境标准的限制。由此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从前几年的180亿元降到目前的120亿元,我国每年出口农产品因绿色壁垒屡屡遭禁、退货和索赔,损失惨重。此外,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都在不断的创新、增加贸易壁垒的种类,譬如食品检验标准、国有贸易标准、基因工程作物以及劳工和环境标准等等构成了新的农产品贸易壁垒。特别是国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产生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巨大影响,这对以传统农产品贸易为主的我国农业来说,将会大大减弱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萎缩,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因素。

近几年,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己经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出台了许多国际环境保护协议和规则。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将环境与贸易直接挂钩,通过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技术等的贸易,希望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通过绿色壁垒对进口产品进行种种限制。其实绿色壁垒实质上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型式,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对外国进口商品构成了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在技术指标、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方面制定苛刻的规定,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或效果。技术贸易壁垒涉及的主要范围不仅局限于工业产品、农产品等制成品,而且己扩展到对产品生产过程、产品的使用或进口预期结果等。而大多理论提法之所以将“绿色壁垒”从“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单列出来作为非关税壁垒的又一种形式,是因为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和实施上的有效性,近年来为多数发达国家频频使用,其实施范围较大,影响也较深远,使之逐渐从众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凸现出来。

1.3农产品出口的产品、市场结构不合理

从产品结构上讲,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大部分是一些价格比较低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如谷物、油料作物、棉花、烟草等。而相对价值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另一现象是: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初加工产品占到80%,深加工产品占到20%,按价值看,深加工产品的价值及其附加值比初加工产品大的多,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从总体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品质和收益。而且,对于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成本,也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从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上分析,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非常集中,大部分集中在亚洲的近邻国家,其中日本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而非洲、拉丁美洲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农产品市场,我国所占的份额却很小,这种出口市场过于单一的现象,同样的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有制约作用。

2.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农业品范文篇3

1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1农产品生产规模因素农业是受规模效应影响较大的产业,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大体上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使得每个农业劳动力所支配的资源少,从而使得劳动力生产率也较低。我国目前每个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农产品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规模小也使得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规模小还使得营销组织面临较为不利的环境。生产的品种较为混杂,单个劳动者生产数量较少,从千家万户的农民中收购不同质量的产品势必会增加营销收购成本。

1.2政策和体制因素政策和体制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对农业补贴政策、税费政策、运费政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补贴和税费政策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发达国家给予农民以各种支持和补贴,另一方面,我国不仅给予农民的支持很少,还向农民征收各种高额的农业税费。

1.3农产品加工因素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工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对一些原料性产品如棉花、油料、糖料的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水果和蔬菜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4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是农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农民的素质对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无论是提高农产品质量还是调整农产品结构,最终地要通过农民来实现。我国农民具有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但也存在一些弱点,诸如:市场意识薄弱、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农民合作组织缺乏。

2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开创我国农产品的新局面无论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是以科技进步为原动力的,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更要以科技发展做支撑。我国近些年加大了在农业上的科技投入,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且我国还在积极开发和研制“现代农业技术”,这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2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产品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农村原有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已呈现了它的一些弊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农药化肥使用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产品也参差不齐,不利于提高竞争力,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农户之间自愿联合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统一为农民提供农药,化肥,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运销产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和协会还可以统一加工产品,做到分户生产,合作服务,联合起来与市场接轨,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经营体制。这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3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加强农产品营销工作目前,农产品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质量竞争,品牌竞争也加入到农产品竞争的行列,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国内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过去,我国农产品同品牌、商标基本无缘。90年代中期,随着很多地方的名牌战略适合地向农产品领域的衍生,不少农产品开始使用品牌。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要创造和维护好优质农产品品牌,并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企业的质量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上。有的地方靠行政的办法树立品牌,把许多企业原有品牌合并,归为一个品牌,这样做可能会做大一两个企业,但据以往的经验,单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多数是不成功的。

农业品范文篇4

一、河南农业品牌发展现状

(一)农业品牌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局面。“十三五”以来,由于各项政策的导向作用,河南省“三品一标”发展势头增强、速度加快。尤其是2017年以来,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农业农村厅实施了品牌扶贫行动,并把“三品一标”纳入菜篮子工程考核,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合作社发展“三品一标”的积极性。“三品一标”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弥补了起点低、基础弱的不足。“三品一标”数量规模稳定增长。近3年来,河南省“三品一标”数量年增长率在25%左右,截至2019年年底,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4679个,排名全国第12位。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505个,排名第11位;绿色食品1019个,排名第15位;有机农产品36个,排名第22位;农产品地理标志119个,排名第5位,“三品一标”已覆盖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与“三品一标”相配套的绿色生产资料和基地建设有新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认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产品29个,排名全国第9位。内黄等5个县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排名全国第16位;洛宁等4个县正在创建,预计2020年年底验收。灵宝、汝阳2个县已建成部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44个企业已建成省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较快。截至2019年年底,河南省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6个,排名全国第1位,占全国四分之一。(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突出。尽管河南省“三品一标”数量年增长率25%,绿色食品产品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近3年增长一倍。但因起点低和续展率低,与兄弟省市的差距还很大。绿色食品排名全国第15位、中部六省第4位,不仅落后于山东、江苏,而且落后于同属中部的安徽、湖南、湖北,与河南农业和中部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省内各市县间发展速度差别较大。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总数排名前五位的省辖市“三品一标”产品占全省总数的40%,而总数排名后五位省辖市“三品一标”产品总数不足全省总量的10%,部分农业县(区)还没有“三品一标”产品,还有省直管县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并且“三品一标”产品占比低,内部结构也有待优化。以绿色食品为例,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中绿色食品粮食产品76.6万吨、占比1.2%,绿色食品水果23.7万吨、占比0.9%,绿色食品蔬菜12.1万吨、占比0.2%,绿色食品油料5.3万吨、占比0.9%,绿色食品畜产品17.6万吨、占比1.4%,绿色食品水产品0.8万吨、占比0.9%,绿色食品食用菌产品5.3万吨、占比3%。其中,加工产品和畜禽养殖产品占比低、拉动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三)认识不到位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考察先进省份农业品牌发展的经验,发现河南在政策支持拉动、出口与消费带动以及政企联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江苏把“三品一标”纳入江苏省委省政府考核市、县党委政府的关键指标,并对获证单位给予奖补;湖南将“三品一标“作为考核和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建设项目的重要指标,并由湖南省财政出资在机场、高铁站和香港设立“湘”字号品牌农产品展销专柜和展销店,所展销产品均从湖南省获证产品中挑选;山东等沿海省份既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又是中高端消费者密集区,依托出口和中高端消费带动绿色食品等“三品一标”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多年来坚持政府与企业联动,推进生态自然环境与绿色食品品牌互动,省里统一支付“三品一标”环境评价费并对获证单位给予奖补,协力营销其优越的绿色生态自然资源和绿色食品,在获得市场份额时又反馈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当然,河南的差距,主要差在认识上。前述先进地区的经验,无不是认识到位后的做法和结果。河南省也同样如此,从笔者近几年统计数据看,“三品一标”排名靠前的市县也并不都是经济发达的市县。凡是领导重视程度高、政策推力强和企业品牌发展积极性高的地方,“三品一标”发展就快。反之,由于领导不重视,一些地方的发展速度就跟不上总体发展节拍,可能会被越甩越远。

二、河南农业品牌发展对策

农业品范文篇5

关键词: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形象

近年来,湖南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形式和经营方式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了湖南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引擎,为乡村振兴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出路。如何通过湖南创意农业的品牌化战略,实现湖南创意农业品牌的顶层策划设计与有效传播,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进而扩大湖南创意农业及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创意农业的品牌湘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视角。

1创意农业的概念

缘起于创意产业的兴起,创意农业的实践与研究最早始于国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创意农业的热潮,国内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旅游学等学界的学者开始关注创意农业领域,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学者章继刚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以及在农业节庆活动、农业总部经济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通过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本文认为,创意农业是指利用文化创意的思维,以创意生产和休闲体验为核心,对农业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创新、创意设计[2],以增加农业资源附加值的一种休闲农业经营新业态,也是一种特色农业、科技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作为休闲农业与创意产业在产业链上的融合,具备休闲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一般属性。

2农业品牌化的意义与类型

2.1品牌化是创意农业重要的发展策略。品牌化,是创建和培育品牌的起点,也是产业现代化的标志。从全球经济视野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越重视品牌化建设;越是成功的产业,其品牌化水平越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需要进行品牌化发展,这对推进社会消费升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早在2014年12月,《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就指出:品牌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创意农业是继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模式后,新兴的一种集生态、休闲、观光等元素的融合型农业发展模式,品牌化是其发展的重要策略。方兴未艾的创意农业,只有做好品牌塑造,深耕品牌形象,才能凭借创意之翼,拓展传统农业新的功能,提升和丰富农业品牌的附加值,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彰显新兴潜力与特色价值。2.2创意农业品牌化的类型。依据创意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因素,可以将创意农业分为经营商、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项目、农业文创、农业景观、农业节庆等几种品牌类型。创意农业经营商品牌,主要包括开展创意农产品种植、加工、创作与销售,或以创意项目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如杭州秀山美地农业公司、古田蘑菇部落生态旅游区、山东乳山台依湖国际酒庄、河南佳田休闲牧场、南京汤山翠谷开心农场等。创意农产品品牌,主要通过科技创意、包装创意、栽培创意、用途转化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在农产品传统食用功能和传统用途基础上挖掘多重特性与其他功能,并赋予文化内涵或审美等附加值的农产品。如“黑美人”土豆、“掌生谷粒”大米、四时时辰创意茶、小桔瓜、“玻璃西瓜”、创意盆栽蔬果等。创意农业项目品牌,主要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或生产过程,通过增加主题性创意元素,供游客参与体验的创意活动。如农业游学、原生态时装秀、稻田音乐会、农耕采摘、宁乡小花猪跳水、千岛湖巨网捕鱼等活动项目;农业文创品牌,包括通过农业资源用途转化创意或副产品再利用,发挥创意与巧妙构思转化的文创产品。如孔雀羽扇、秸秆画、稻草工艺品、干谷穗花艺、彩绘柚画、葫芦工艺品等。农业景观品牌,是利用农业生产所特有的生态环境,通过艺术创意、文化创意,打造独特农业景观,为大众提供观光旅游甚至休闲度假的服务。如江南水乡的稻田画、大连玉米迷宫、阿尔勒向日葵花田、哈尼梯田、罗平油菜花海等。农业节庆品牌,主要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和开发出的节庆活动,是体验式和消费式结合的农业创意产品,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如北京平谷的桃花节、北京大兴的西瓜节、南京国际梅花节、密云的鱼王美食节、葫芦岛葫芦文化节、湖南罗文花海国际涂鸦艺术节等。

3现状与问题

湖南自然资源与农业资源丰富,创意农业方兴未艾。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政策与措施并举推动品牌强农,创意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3.1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3.1.1创意农业品牌化建设的政策与措施日趋完善。为推动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湖南省政府在2006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57号)的基础上,2012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109号),各市州也相继出台了支持休闲创意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并成立了省、市级休闲创意农业协会。同时,为进一步激发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发展质量,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湖南省还先后举办了全省休闲农业创新创意产品推介活动。如2018年遴选出宁乡市优卓牧业的奶牛文化创意园等50个产品为年度湖南省休闲农业创新创意产品。通过完善政策与措施,构建了创意农业发展环境,推动了湖南创意农业与品牌建设的良性发展。3.1.2创意农业品牌数量增长迅速。近年来,湖南省通过深入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创意型休闲农业示范农庄,培育了一大批创意休闲农业品牌。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6万家,年接待游客超2.1亿人次[3],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湖南省还注重加强创意农业品牌的培育工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依据《2019年度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方案》,认定长沙县开慧村等70个村为“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认定长沙县七鑫农庄等60个休闲农庄为“休闲农业示范农庄”。3.1.3创意农业品牌内涵凸显。近年来,随着湖南省、市州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与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创意农业企业通过深耕品牌开发逐渐崭露头角。这些创意农业品牌的建设路径集中体现在锚定传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地域民俗、节日、养生、生态、亲子、游学、时尚、科技等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农业项目与活动的创新开发。同时,注重通过便民设施与景观环境的营造,带动消费体验的愉悦性。如安化县梅山文化生态山庄、益阳市清溪耕新园、长沙市的润泉山庄、宁乡湘都生态农庄、平江欢乐果世界、罗文花海涂鸦村等品牌声名鹊起,以厚重的品牌文化底蕴与创意内涵得到大众的认可,成为湖南创意农业品牌的典型代表。3.2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化成效初显,但同时应该看到,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化进程中还存在品牌形象建设滞后的问题,大多创意农业品牌因缺乏品牌形象的系统开发与推广而鲜为人知,更遑论“湘品出湘”远播国内外,因此品牌形象建设的短板需要给予关注与解决。3.2.1品牌定位不明。品牌定位是一种基于品牌之间差异化,针对特定目标消费群体构建个性化品牌形象的营销决策,其有助于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是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当前,湖南省一些创意农业企业或产品品牌定位模糊,同类企业或产品之间缺少差异化,导致核心创意项目不仅普遍相似,而且类型也较为单一雷同,缺乏新颖性和唯一性[4],没能形成独特、鲜明的创意农业品牌形象。3.2.2品牌识别不高。独特、清晰的品牌识别系统,能够使品牌在纷杂缭乱的品牌丛林中独树一帜,不仅彰显鲜明品牌个性,还能引起大众美好的品牌联想,进而树立品牌形象。目前,大多湖南创意企业品牌缺少系统的识别规划,品牌标识存在着以企业或项目名称替代,或创意与设计粗略的问题。园区、景点也缺少统一调性的指示系统,诸如创意产品的包装、员工服饰、展示场景等更是缺少统一的视觉设计,没有形成品牌识别效应。3.2.3品牌体验不强。良好的消费体验有利于深化大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提升品牌形象的美誉度、忠诚度、追随度;反之,则损害品牌形象,甚至导致品牌形象坍塌。由于湖南省部分创意农业企业的经营者不重视品牌的长线投入与管理,致使大众不能获得较好的品牌体验。如在一些产品或项目的创意上忽视创新,拉低了创意农业消费体验的文化内涵;在基础设施上配套不足,或者粗制滥造,或者疏于更新,造成大众消费体验过程中遭遇诸多不便,甚至发生人身安全意外事件;有些景区随意摆摊设点,卫生状况堪忧;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动服务意识不强。3.2.4品牌推广不够。品牌形象要想被大众知悉、记忆并产生品牌消费,需要必要的传播推广。目前,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在传播推广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够、传播手段单一、品牌知名度较低的问题,甚至部分品牌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推广初级阶段。因此,湖南创意农业品牌需要重视品牌的传播推广,创新整合营销策略,主动运用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目标受众的宣传推广,通过广而告之,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

4对策建议

4.1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全面提升湖南创意农业的品牌形象,需要政企从上到下形成品牌化战略意识,政企上下齐心是做强做大湖南创意农业、唱响湖南创意农业品牌的首要保障。政府部门应统筹做好创意农业品牌建设规划,将品牌建设情况纳入优质创意农业项目或产品申报、评选的核心指标,以政策为导向推动创意农业经营者的品牌建设积极性。同时,湖南创意农业经营者应提升自身品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在品牌建设上投入到位、久久为功,着力打磨创意农特产或农业项目,用心塑造品牌形象,善于创新品牌运营模式,做好湖南创意农业的品牌文章。4.2差异化品牌定位,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首先,湖南创意农业经营者应该采取差异化品牌定位策略,不盲目模仿,而是要重创新,打磨出创意农业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其次,要强化创意农业项目的创意元素与湖湘文化的融合,提升品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最后,做好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导入工作,其中标志、象征物、指示系统、包装、展示设计等识别元素应该体现农业品牌的属性与个性,并强化这些视觉识别元素应用的标准化,形成统一、鲜明、标准的视觉观感,激发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形象的魅力与吸引力。4.3做实品牌形象管理,强化品牌消费体验。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并非一夕之功,需要经营者做实品牌的运营管理,不断提升消费体验满意度。其一,要重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营造,以友好、便利、优美的创意农业场景增强大众消费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其二,要重视项目与产品的创新性与创意性,以融合生态、绿色、创意、文化的特色精品带动品牌消费,提高大众消费的获得感与品牌美誉度;其三,要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升其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以亲和、规范、主动的品牌服务提升大众消费的愉悦度与品牌忠诚度。4.4创新品牌传播策略,讲好湖南品牌故事。如今,在品牌纷繁丛立,品牌的传播竞争生态激烈的背景下,做好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形象的推广,提升湖南创意农业品牌的知名度,需要创新品牌传播策略,讲好湖南品牌故事。首先,湖南创意农业的经营者要不断锤炼品牌质量,“花香蝶自来”,好的品牌质量与消费体验自然能赢得大众的认可,有助于形成人际传播的口碑效应。其次,需要充分利用好政府搭建的推广平台,通过积极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全域旅游、农业示范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创新创意产品推介等活动,增加品牌的传播曝光度与知名度,多途径展示品牌形象。再次,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产业创新形式,规划建设好品牌官网与电商平台,拓宽传播、营销的新模式、新路径。同时,要适应新媒体、自媒体传播时代的特点,密切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品牌沟通,运营好品牌公众号,善于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微视频或直播推广,用新媒体手段讲好湖南创意农业的品牌故事。

5小结

大地能生金,品牌赢天下。总之,湖南创意农业的发展要坚守品牌化定力,建构具有湖湘人文特色的创意农业品牌形象,只有凭借创意与品牌双翼发力,才能使创意农业的品牌湘军行稳致远,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6):47-51.

[2]秦向阳,王爱玲,张一帆,等.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29-32.

[3]湖南省人民政府.2019年湖南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Z/OL].(2020-2-13).

农业品范文篇6

关键词:品牌农业;品牌构建;资源整合;发展策略

品牌是指企业或社会团体生产特定产品而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标识。品牌代表着企业产品的品质、风格、知名度、市场形象以及消费者的偏好等。品牌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实施标准化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效应,达到产业化经营,产品通过商标注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安全认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品牌应当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的经营组织,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及采取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等措施,才能推进品牌农业的发展。农业品牌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广西必须通过打造一批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知名度,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最终促进农业的增效,实现农民的增收,实现农村的稳定和繁荣。

1广西农业品牌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缺乏打造农业品牌的意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的影响,当前广西多数农业生产经营户还是满足于传统的农产品经营方式和营销模式,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对打造市场品牌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创建农业品牌也缺少积极性。因此建设农业品牌力度不足,打入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也不多。还有不少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者、农户在品牌建设上存在依靠地方政府来建设品牌的心理,创建农产品品牌的自觉性、主动性相对较低,缺乏打造农业品牌的长远规划。因为,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涵产品品质优势、市场认可度、市场营销推广策略等综合措施。1.2建设农业品牌缺乏力度。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普遍存在重视农业生产环节、轻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过程,忽视市场营销环节,往往不愿意为农产品的品牌提升层次而投入资金,而政府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大多数也是重视生产过程、科技投入,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很少支持,极少从农业品牌战略上进行规划,在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与构建农业品牌上对农业企业的帮助和指导很少,使得目前广西在全国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品牌相对缺少。因此,广西农业虽然有自主的品牌,但是从总体上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不高,档次较低,还不能充分地发挥农业品牌的聚集效应,农业品牌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辐射功能不强。广西获得驰名商标和国家认证的农业品牌数量不多,在全国市场上打得响的农产品数量太少。1.3品牌农产品的规模相对偏小。目前广西农业生产和经营相对较为分散,生产规模也相对较小。由于农业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之间协作关系较为松散,使得农业生产企业对产业的带动性也相对较弱。很多农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主要以传统产业、原材料、农产品初加工为主,对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相对较低。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也较小,而且加工精度不高和对产品开发深度也不够,使得产品过于大众化,不能体现产品的特色。因为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也严重制约了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有时候出现农业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却没有大型的龙头农业企业建立品牌产品而进一步带动和辐射,出现品牌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之间比例不平衡的现象。

2构建品牌农业的重要意义

2.1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因此,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的选择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在农产品的需求上,过去主要是由单一的品种主导着农产品的市场,而目前取而代之的是品种多样化、多种产品档次的需求并存的局面。如今,各种各样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生态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消费明显上升。经营者对农产品不断进行开发,如各种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旅游食品等。广大的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充满着信任和向往,并且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和强烈,从而发展和培育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经营者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非常迫切的要求。目前,农产品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再只是过去简单的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如今已发展到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显然,农产品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只是单纯依靠商品的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品牌的形象,增强品牌自身的实力。2.2品牌农业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功能、品种等方面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农业经营者来说,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优质化消费、多样化需求为目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需求层次。品牌农业能够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农业产业从资源优势逐渐向品质优势和效益优势的方向转变,最终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品牌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品牌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3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农民的增收。由于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已非常普遍,农民的收入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已经大大的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增速也在放缓,农业的生产资源和土地的利用率下降。因为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产品容易出现结构性、季节性的生产过剩。普通农产品很容易出现市场滞销的现象,引起农产品市场低迷,直接地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和农业的增效。当普通农产品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上依然十分畅销,并且非常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也居高不下。因此,只有发展品牌农业,才是农民发展高端农产品的根本途径。特别是重点生产一些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而且安全系数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农业产品,这也是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举措,也是普通农产品走出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和价格低迷的市场怪圈,迈向高端消费市场的必由之路。2.4品牌农业有助于培育农业文化,实现自主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品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使得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走向国际化,因此,品牌农业显得更为重要。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丰富其品牌文化内涵,最终提升产品的层次和价值。凭借政府部门对产品品牌的合法保护,更加有利于农业企业彼此之间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从而促进优势企业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最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实力。品牌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农产品价值构成中,获得增值的来源主要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并非廉价的劳动力。农产品的价值的核心是品牌符号,并非原材料和资本。从而,培育农业文化,整合资源,发展品牌农业,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农业历史文化十分悠久,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将现代农业产业的文化与各地方传统的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经营理念,树立农产品的知识产权、品牌、商标、市场营销等新的农业经营思想,克服农业生产的短板,改变农业产业的弱势地位,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构建广西农业品牌的策略和措施

3.1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质量基础。由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推行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成为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关键。推广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化成为生产农产品品牌的重要基础。特别加强各地建立无公害、生态农业生产基地,重点突出品牌农产品所具备的“优质”、“安全”两大特点,组织制订一批农产品的广西地方标准,以确保广西特色农产品均能够依照标准化来进行生产,提高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标准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在具备广西特色的生产领域,例如优质大米、水果、茶叶、甘蔗、桑蚕、食用菌等农产品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国家有关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的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办法和标准,广西应当积极地组织各市县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快推进生态农业生产标准化,最终夯实广西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基础。3.2优化和健全农业生产组织。广西应当加快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积极地打造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推进各种专业的农民合作生产组织的发展。围绕广西优势的产业、具备特色的农产品,建立各种专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鼓励大型龙头农业企业与农户携手合作,建立专业的生产合作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联合生产的契约,签订长年的、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协议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实现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做大做强当地的农业龙头生产企业,促进广西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改进农业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增加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品牌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创新,采取以农民承包的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份,建立股份制合作经营的组织形式,或者采取生产企业与农民签订长期的生产、购销、联营的协议等方式,使农户们与企业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生产协作方式,共同担当风险,获得利益一起共享。双方对生产要素共同地投入,公司投入生产配套资金,开发和引进新的农业改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设备,推进品牌农业的科技化和现代化。3.3鼓励农业企业注册产品商标,申报名牌产品农产品的商标策略,就是要对农产品进行冠名,并注册商品的品牌和标志。要积极地引导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各种农业生产的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实体提高农产品商标的意识,支持、鼓励他们对所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积极地向有关部门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大行政服务的力度,积极地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切实地帮助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妥善地解决好商标注册过程问题和困难。并且,出现商标侵权纠纷时,保护农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对部分取得市场优势的特色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不仅申请注册商标,还应当向有关部门申请评定驰名商标或者著名商标。要大力地整合地方农产品的各种农业品牌资源,通过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和认定,打造一批效益好、知名度高、市场辐射功能强的优质品牌农产品。例如水果方面,广西玉林以柚子为主,桂林以柿子、柚子为主,百色和崇左、钦州等重点发展龙眼、荔枝、香蕉、芒果、番木瓜和菠萝等,河池、柳州等地以金桔、柑橘、桃子、枇杷、火龙果等水果为主。3.4充分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营销推广宣传,构筑网络信息平台。农业企业应大力进行品牌的宣传推介,广泛地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推广品牌活动,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建立完善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大力推行农产品的展示和展销活动,举办各种地方特色农产品文化节庆活动,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和推介农产品品牌,让广大消费者充分地了解品牌农产品,选择使用品牌农产品,提高广西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影响力,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同类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另外,努力进行农产品的网络推广,要对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和龙头企业所建立的网站的信息和功能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建立当地的名牌、优质的农产品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加工与流通企业、经纪商的信息数据库。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和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及时搜集整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和规律,定期向国内外需求商和网络平台各市县的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市场供求信息,促进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对接,以实现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上能够顺畅地销售。

4结语

农业品牌是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整合当地各种自然资源、经济条件,挖掘当地的社会、人文等要素,并进行创新,加以创意,对农产品进行冠名,注册商品的品牌和标志。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只有依靠品牌才能促进广西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这也符合当前农业国际化、品牌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顺应广西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趋势。因此,广西应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品牌化的长远规划和战略,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俊飚,赵博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4):131-134.

农业品范文篇7

1广西品牌农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品牌知名度不高。虽然广西有部分农业产品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但是还没有在全国市场上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自从广西启动农业和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计划打造具有市场优势的农业商标和品牌。但与目前我国农产品庞大的市场总量相比,广西的知名农业品牌还相对较少,通过农业品牌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例如在茶叶方面,广西目前还没有类似浙江省的“西湖龙井”、江苏省的“洞庭碧螺春”等在全国市场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品牌。1.2部分农业品牌缺乏竞争力。虽然目前在政府及行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广西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已有所提升,但是农业产品品质的标准化建设、外包装等仍需改进,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品牌化建设仍有待加强和提升。广西各地相继成立了很多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但农产品的大多数生产者和经营者仍然主要依靠市场传统的渠道和产销模式,直接向市场出售初级农业产品,在农业品牌策划和营销方面做得非常不够。这需要农业生产经营者更新观念,挖掘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和价值,找出农业品牌的内在支撑点。1.3农业品牌缺乏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在广西的农产品流通方面,因为目前农产品的销售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在生产销售的环节方面衔接得不是很顺畅,常常出现一些农产品销售被积压的现象。与此同时,多数农产品打入外地市场显得非常艰难。另外,农产品物流运输方式也不尽科学和合理,往往导致农产品存储的时间过久,同时又缺少必要的农产品仓储设施,每年都出现不少农产品白白浪费的现象。在农业信息产业建设方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广西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仍未建设起来。这些都明显制约到农业品牌化和现代化的建设。

2广西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思路

2.1树立品牌农业战略意识。品牌农业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但最为关键的是农业生产者要具有品牌意识。品牌农业要求在农业的生产、流通、加工、物流、销售过程都应当树立品牌的观念和意识,共同构建、管理、保护好品牌。农业企业和生产者要从整体上营造品牌创建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政府应当改变工作方式、方法,转换职能,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为农业品牌构建提供科技支撑、信贷支持、技术开发与推广,提供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服务,构建农业品牌的保障体系。2.2健全农业品牌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品质是农业品牌最核心的部分。农业品牌的确立首先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在市场上赢取市场份额。因此,农业品牌只能依靠农产品生产中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才能具备优质的品质。由于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广大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关注。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源就需要严格地抓好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品牌农业要求农产品从选种、种植,一直到成熟采摘,从动物饲养一直到屠宰、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并且保证整个流程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执行。2.3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品牌文化。在品牌农业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媒介,借助媒体的力量,大力地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获得社会公众对品牌的价值、内涵、形象的知晓、认可、理解、共鸣。通过各种农业和农产品招商会、交易会、博览会等现场推广和展销活动,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在广西的农业品牌建设中,可以结合广西各地特有的民族风俗、人文、地理等特色,挖掘其历史和人文等文化,将品牌文化融入丰富的人文内涵。

3提升广西农业品牌竞争力的机制

农业品范文篇8

摘要: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选择。欠发达县市如何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如何增进农业品牌效应,是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所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天台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全面梳理了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天台品牌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品牌农业;现状;对策

品牌农业就是以品牌建立和综合运用为基本标志,以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全面改造为保障,以强化差异和特色竞争力为重点,以寻求产业市场优势和超额利润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形态。品牌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天台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

一、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天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天台已有石梁牌高山蔬菜、人贵牌粮食制品等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石梁牌高山蔬菜和天台山云雾茶获得浙江名牌称号,有7个农产品中获得有机认证,有3个获得省绿色农产品认证,有19个获得全国无公害认证,有效农副产品注册商标80件。天台的农业品牌建设与南边县市区存在较大差距,天台农业品牌呈现“三多三少”局面:注册商标产品多而形成规模的少,“大路产品”多而名牌产品少,“提篮小卖”多而挺进超市、走出国门的少。80件注册商标中有60件尚处于闲置状态,著名农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尽管天台山云雾茶、石梁牌高山蔬菜等曾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大奖,但并未产生其应有的效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是空白,其相应企业产值大的才几千万元,小的仅几十万,大多为作坊式加工的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处于小、弱、散状态,由于规模不大,广告等宣传力度不强,更使天台农业品牌影响力不高,品牌效益低下。农业品牌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天台农业品牌“长不大”值得思考。

天台在农业品牌建设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部分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天台一些农产品市场份额小、经济效益低。由于缺乏相应品牌,天台三州的茶叶、白鹤山毛科的柑桔等被其他县市低价收购后,经过包装后高价卖出,成了他人的嫁衣。二是护牌意识还不强,未能有效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市场优势。随着其他山区县市高山蔬菜产业的壮大,天台石梁镇农民未能在发展中创新,维护好石梁牌高山蔬菜的品牌优势,使得天台高山蔬菜产业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天台山牌茶叶实施统一包装,但茶叶未分等论级,良莠不齐,严重伤害了茶叶品牌。三是基地生产规模小而散,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其突出表现在,天台每年都化大力气搞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会,但天台七大主导优势产业的相应农产品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大都市超市的常年供货,稳定性差,因而消售渠道狭窄,销售市场档次低,经营效益不佳。四是目前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力度还不够,天台茶叶、杨梅、梨等同类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多而杂,未能抱团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变成了浅碟子产业,大宗交易无法装载,零星交易无法取得理想价格。

二、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的应对措施公务员之家

(一)政府主导,制定农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品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政手段的推动,全县应尽快建立一个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领导机构,放开眼界,把农产品放到全省、全国的范围内来定位发展,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农业品牌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规范品牌经营,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加快促进“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局面形成。可以预见,当龙头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创立自己的品牌就会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品牌战略将成为农业经营者的自主行为。

(二)有序管理,实施农业品牌整合

传统名优农业都以地域为基础,加强对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实施,通过有序管理,把有限的资源盘活,降低成本与分担风险,突显地方特色,并可掌握农产品价格定价主导权,实现网络化销售渠道。品牌整合后的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已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个“大品牌”涵盖下的所有产品,这就使得“大品牌”更趋向产业化的内涵,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也使得天台有限财力在创建农业品牌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全县力争1-3年,做到全县同一类农产品主打一个品牌,并争取每一个产业创出2-3个在全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目前天台“石梁牌”小花生已开始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炒制、统一包装,济公特产公司等四家茶叶企业也以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使用天台山牌商标的方式进行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为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销推介,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

培育扶持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名牌产品和品牌农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广泛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名优品评比等各种活动,促进品牌农业输出,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针对各大城市宣传,县里要分年、区块排出宣传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广大农业龙头企业要及时跟上,占领农副产品根据地,站稳脚跟。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辐射面。例如开化县就是利用中央电视台的扶贫广告,宣传了开化的茶叶,创出了开化茶叶的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多举并下,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品牌农业建设要求名特优农产品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做大、做强农副产品。

1、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壮大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带动是农业经济快速腾飞的关键,把创建部级生态农业县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活动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农业基地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与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并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区域的扶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一批优势产业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发展以三州乡乌药为核心的中药材基地,发展以石梁高山蔬菜为核心的山地蔬菜基地,发展以雷峰乡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以南屏乡紫莳药、小种蕃薯、吊瓜为核心的特色农业基地。

2、效益推动,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万元田建设就是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硬件与软件结合、优质良种与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提升改造传统种植模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亩产值超万元,亩纯收入占60%以上,其实质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具体化。天台现有万元田6174亩,作物类型有设施蔬菜、大棚西瓜、铁皮石斛、药材(主要为白术)、高山蔬菜、食用菌、杨梅、葡萄、茶柿混交、胡萝卜等十种,除设施蔬菜外,其余均属天台七大主导产业。目前天台除铁皮石斛为企业大规模种植外,其余万元田农作物占同类作物的比重较少,万元田受市场和灾害的双重约束,产值年际间波动大。因此,全面分析,经验总结现有“万元田”的种植模式、农作制度、经营方式、经营主体,立足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万元田”建设硬件水平,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万元田”稳定发展,是发展壮大天台主导特色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3、“三品”建设,促进品牌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深受社会推崇,北京、上海、大连、郑州、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在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过程中,都把“三品”作为农产品免检入市的准入条件。因此,天台要强化生产标准实施和农产品安全检测:围绕主导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应用好产地编码,强化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三品一标一名牌),加强认证基地和产品的质量监管,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姚艳,陈娟.浙江省农业品牌战略实证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2008(1).

农业品范文篇9

一、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发展10个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100个粮果菜畜标准化示范园场,培育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2万人次。合作社建设要达到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发挥实效的目标;标准化示范园场要达到具备规模、管理标准、示范性强的目标,其中:果品基地24个,蔬菜10个,粮食6个,养殖业6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按照局属各单位工作性质,细化任务分工,协同完成。年内要举办培训班150场次以上,选定的100名农业技术员每年入户开展科技指导10次以上。

二、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以果蔬特色高效产业为主攻方向,通过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升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提升品牌效益,通过膨胀基地规模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产品营销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形成地域品牌优势。

1、扎实推进“三品”认证工作。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加快“三品”认证步伐。种植业产品要在绿色食品认证的基础上,向有机食品发展,同时抓好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养殖业产品要在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基础上,实现绿色食品认证的新突破。年内,全市新增“三品”认证8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

2、加大农业品牌基地创建力度。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战略,发展7个名优农产品品牌基地,重点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注册认证、产品推介销售、定点市场培育等,逐步彰显品牌效益。在扩大绿色草莓基地规模和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再创建东宝有机大葱、威龙有机葡萄、春龙有机苹果、北马绿色大姜、东江毡王无公害韭菜、兰高郑忠喜生猪等6个农业品牌,实现产品通过质量认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张、带动能力全面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建设目标。

3、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果业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大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保护地栽培;畜牧业以养殖场的标准化改扩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本、无公害养殖。2012年,全市果蔬新增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

三、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2年,全局要立足招商引资这一重点,积极对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做到对接早、立项快,开工早、进度快,确保建设质量的高标准,一次性通过上级的验收,打造出全市农业项目建设的精品工程。2012年重点项目包括:投资100万元的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建设项目,投资400万元的黄城健坤猪场瘦肉猪基地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投资400万元的六和养殖有限公司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投资60万元的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以及小麦宽幅精播、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农业产业化贴息、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同时,要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年内,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7个、级15个,农产品储藏保鲜能力达到33万吨。

四、实行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强化农资市场监管。重点是从农产品的源头控制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一是严把入口关。从进货渠道普查入手,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农资采购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堵住假冒伪劣农资的进入通道。二是加强农资销售环节的监管。抓好农资出售、营销记录以及从业人员诚信守法教育,特别对重点季节、重点市场、重点销售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农业执法的全覆盖,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运营。三是将农资打假与扶优推介相结合。在农资市场活跃的春秋两季,开展农资打假与扶优推介相结合的专项行动,组织优质农资推介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授农资质量识别和依法维权知识,营建农资监管的社会氛围。四是强化责任与培训。年内,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执法人员、经营业户和农民群众2000人次以上,抓好承诺书和责任状的签订工作。

2、强化农业生产监管。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从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入手,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运输储藏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

3、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依托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重点领域,加大例行检测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开展农产品检测200次,检测样品1000个以上。

五、保护与发展并举,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

一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依托生猪标准化饲养场改扩建项目,抓好标准化饲养场建设,提高全市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稳步发展猪、鸡两大主导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动物,加快畜禽良种的杂交和选育步伐。

二是强化畜牧兽医执法。加大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生鲜乳收购市场和种畜禽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实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加大后续监管力度。

三是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强制免疫、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率、持证率、合格率保持100%。

四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按照“扶优、扶强”和“招优引强”的原则,在扶持本土畜禽加工企业扩张规模的基础上,引进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同时,加大畜产品生产和认证工作力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到年底,全市畜禽存栏量达到猪31.6万头、牛2.1万头、羊8.6万只、家禽700万只,畜禽出栏量达到猪47万头、牛1.2万头、羊11万只、家禽2140万只,肉蛋奶总量达到22.5万吨。

六、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管理。重点完成土地延包收尾、经营权证书换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三项工作,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抓好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年内全市农村财务委托、农村财务电算化、农村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实现“4个100%”。

农业品范文篇10

1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外销平台和农产品产业化项目扶持

1.1提高农业产业化认识

结合阿勒泰地区种植结构特点,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充分认识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加工转化的紧迫感。在农业生产实际调查和指导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市场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各种展销会和外地发展产业化好的县、市交流与学习,从传统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有效转变观念,用现代市场经营理念重新定位各项工作,谋划发展。将工作重点的转移,积极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同时,提高现有农业市场开拓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推动当前农业由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基地建设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层次由农产品初级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

1.2搭建外销平台与项目支持

阿勒泰地区在2010年华东和华南地区进行农副产品外销市场调研基础上,确定了上海、广州建立营销平台,重点做好以上海为重点华东地区市场开拓工作。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销中心成功举办名、优、特及深加工农产品宣传推介月活动,此次共有5家企业组织50多个产品参加宣传推介月活动。其次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上报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扶持及乡镇企业园区建设项目18个,其中已获审批12个,争取自治区财政扶持资金346万元,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扶持和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与种植基地建设

2.1发展适宜本地特色产业

围绕阿勒泰地区粮油及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小麦、玉米、油葵、打瓜、甜菜、花芸豆等农作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发我区戈壁土地资源,做好沙棘、大芸、枸杞、戈宝红麻等戈壁沙生植物的开发和人工栽培,做好黑加仑、晚熟哈密瓜标准基地建设。在产品上走无公害、绿色生产和加工,基地培育与产品绿色认证作为阿勒泰地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产品认证重点,特别是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特色产品保护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全地区已获得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农产品认证的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全区已有产品基地6670/hm2。

2.2培育地区农业品牌

为地区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树立品牌品质形象,培育著名商标,新疆名牌1个,新疆农业名牌2个。今年为了加快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本地农产品品质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实现并提升当地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积极支持多家企业创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工作。

3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1积极开展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我发展意识

每年举办1~2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制度的制定、到管理、运行,进行系统科学地培训。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已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500人(次)。扶持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争取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500余万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0个。

3.2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形成良好的服务机制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县乡农经部门为依托,培养100余名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制定出台了《阿勒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工作职责》。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牧业,加大村干部、致富能手和种养大户等农村带头人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落实,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家,发展合作社成员6000余名,带动当地农牧民1.59万户共同致富。

4抓住国家支持新疆发展、支持农业农村建设大好机遇,做好当前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工作

4.1编制好阿勒泰地区农业产业化整体发展规划要科学规划品牌,立足阿勒泰地区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主导品牌,优势品牌,整合如:青河“青格里”商标,实施一牌多品,推进品牌共享。以突出地域优势资源特色,加快地区农业品牌定位,积极做好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品牌规划。形成以小浆果、冷水鱼、戈宝红麻深加工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深加工农产品优势品牌、特色品牌和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名牌产品,通过市场树品牌品质形象,通过品牌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2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企业创建农业品牌打下良好基础积极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政府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支持地区企业参与国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及种、养基地为依托,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充分利用已有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4个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为企业创建农业品牌能力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