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3:25:27

牡丹范文篇1

关键词:《牡丹亭》;情;理

明代“情”与“理”的冲突一度很激烈。自从朱熹把“情”与“理”尖锐地对立起来以后(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理”便借助于政权力量,构建起一个秩序森严的“理”的世界来统摄宇宙和人世,从而拥有了至尊无上的权威,对人们进行全面压制和禁锢。至明中叶,有志之士不堪其重压,勇敢地在这黑重的厚幕上扯开了一道裂缝,放进一阵新鲜的空气,顿时社会上鼓荡起一股强劲的风暴,冲荡着那令人窒息的气闷。

晚明爱情传奇便烛照出当时的风云激荡,显示出人们对个性自由的呼唤、对作为一个人的感性欲望的渴求、对“情”的热烈礼赞和高扬:“情”对”理”的世界产生了猛烈的冲击。但“情”那奔突的耀眼的火焰没有持续多久,没有烧毁那个“理”的厚幕。而是渐渐地收敛了它的光芒和热量,回缩在那个未被情的火焰烧毁的“理”的厚幕中,从而取得了与“理”的妥协,达成了“情”与“理”的和谐。明中后叶那次一时声势浩大的狂飙思潮最终以复归封建意识而终结,只促成了封建文化结构本身的自我调整。

汤显祖的《牡丹亭》就典型地履践着这一轮回。

明代程朱理学弥漫嚣张,时风浸染,戏曲的风化味极为浓重,“三纲五常”的陈腐说教俯仰皆是。只要读一读《五伦全备记》、《香囊记》、《义侠记》等剧作,就不难发现,当时的传奇作家对负载着封建伦理的理想人格典范的啧啧称赏和竭力摹画,已走到了绝境,那几乎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理念图解和化妆表演。

这种恶浊之气当时就遭到人们的反感,所以当有“异端”横出之时,那股静默于水底的潜流便掀起了惊涛骇浪,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人们的观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进:把人从神圣的伦理规范和枯燥的理学观念中拉出来,使其置身于鲜活的现实世俗生活中,体味、思索世俗人情和感性欲望的合理意义,充分肯定也积极追求世俗的生活、独立的个体和自由的个性。李贽就公开宣称:“成佛征圣,惟在明心。本心若明,虽一日受千金不为贪,一夜御十女不为淫。”(明周应宾《识小编》引李贽语)这是对当时神圣的理学思想的“亵渎”,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当时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这类赤裸裸的人性论主张,对封建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猛烈冲击。新思想的曙光激发着人们的热情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因此,伴随着对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戏曲创作中也出现了一股浪漫思潮:高张“情”帜,打破传统,反抗秩序,表现出“情”对“理”的反抗。争取自由爱情的斗争是个性解放的第一阵春风。汤显祖的《牡丹亭》就以火一般的热情描写了杜丽娘对自由个性矢志不移的追寻,出生入死,撼人心魄,宣扬真情的神圣和超越生死的力量,典型地高扬起鼓荡于这阵春风中的一面旗帜,表现出“情”对“理”的挑战和反抗。

作为“至情”化身的杜丽娘为了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爱情,乞乞以求,一往而深,至出生入死,起死又回生。这一异乎寻常的人生经历,充分展示了对人的感性情欲、自我生命的追求,以及“至情”那超越生死的奔突力量,其表征是对“理”的冲突、反叛。这种追求力量与那“理”的严整秩序是格格不入的。它深刻地展示了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即“情”与“理”的冲突。杜丽娘的冲突对象实质上是“理”所构建的严整社会秩序,是沉淀于社会心理深层的牢固传统意识。应予注意的是,这种“情”与“理”的严重对立、冲突,《牡丹亭》没有在现实人世中予以展现,而是把它放置于一个超越现实人世的怪诞幻境中进行展现,即所谓“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1](《牡丹亭记题词》)。就在这个异乎寻常的过程中展现了“情”与“理”的对立冲突和杜丽娘追求理想的全部“至情”力量。

也正是因为杜丽娘的这种“至情”没有在现实环境中与“理”进行至深至烈的冲突,所以“至情”的呼号一旦从理想的幻境中返回现实人生,就显出手足无措的彷徨与迷惘,最后那于现实中铸造就的根深蒂固的“理”的意念重又于内心深处泛起:

[旦]姑姑,奴家死去三年。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数日之间,稍觉精神旺相。

[净]好了,秀才三回五次,央俺成亲哩。

[旦]姑姑,这事还早。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

……

[生]姐姐,俺地窟里扶卿做玉真。

[旦]重生胜过父母亲。

[生]便好今宵成配偶。

[旦]懵腾还自少精神。

[净]起前说精神旺相,则瞒著秀才。

[旦]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生]日前虽不是钻穴相窥,早则钻坟而入了。小姐今日又会起书来。

[旦]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1](第36出“婚走”)

为追求理想而冲击“理”的秩序的杜丽娘,在此却明确地维护起那个秩序了。丽娘的行动在幻境与现实两间的反差表现,让我们看到在她反叛行动中脖颈上那隐约晃动的枷锁和前行身影中的拘泥步态。丽娘虽然拥有冲破一切的“至情”力量,最终还是想争取父母对她的婚姻的承认,并鼓励柳梦梅去获取功名富贵,以争得社会规范的支持与承认。此时,那经过了多少努力和追求才获得清醒认识的“情”已彻底地向“理”屈服、回归了。所谓“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正反映出杜丽娘的“至情”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气馁。可见,丽娘自身的追求和完善是被圈定在封建秩序所允许的范围内的;她在肯定主体自身的追求和完善的同时,也求助于“理”所构建的社会功能和规范,还未能完全摆脱那个社会所信奉的正统观念和礼义规范。

而且,“鬼可虚情,人须实礼”也反映出杜丽娘面对现实时对自己的“情”的不安。她努力寻找现实秩序规范对其感情的支持,并为此而努力踏上那个社会中一个闺阁女子习惯、稳妥而又安全的道路,如此才能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于是乎,柳、杜的婚姻落入了“奉旨完婚”的熟烂窠臼;个性自由的追求步入了“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1](第39出“如杭”)的旧途。这种大团圆的情节模式与杜丽娘的人性觉醒及反传统、反模式的爱情追求是极不谐调的。传统的情节模式、大套路——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大小登科,一家团圆——是与守规范、喜模式的风气相适应的,也为当时众多作家所喜用。这是同讲究规范、严守法则的传统艺术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典文艺中的赋、诗、词、曲无不有谨严的结构形式,作家只能在这些规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艺术思维方式根源于传统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追求社会关系的秩序化和人伦关系的规范化,思想统一,和而不争,才能有利于巩固政治。审美意识上则倾向于中和之美。理学所构建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也极为关心封建伦常秩序、等级体制的实现[2](《宋明理学片论》)。这种大团圆的情节窠臼客观上间接地表现出对“理”所建构的等级森严秩序的维护。所以,尽管杜丽娘的“至情”锋芒毕露,含茹着激情,却并未超出传统的伦理秩序,以及对这种秩序间接的维护形式。这种“至情”与规范的格格不入反映出情的冲击在面对现实秩序时的无奈、迷惘,反映出杜丽娘挣脱传统束缚而终又回落于束缚之中的必然心灵轨迹。

“情”的张扬是自由和个性的象征,是充满生命力的、积极的,它强调的是狂飙突进,对秩序的冲击和迸毁。这种情的激扬、狂放与过分的规范森严、整饬一致是不相宜的。自由、热烈、奔放的情的抒发与表现在考虑如何融进严整的表现方式时必然会削弱它的热度和冲击力,所以把这种激荡纳入平稳严整的情节结构模式,就在尖锐对抗冲击中形成了对“理”的缓冲,从而削弱了对“理”的世界的冲击力。可见,这个相对于整个规范来说的偶发变异,是在有序的规范中发生的。在这个极具普遍力量的规范中,“情”的冲击和热度在与那些严整的规范周旋的过程中最终被消耗殆尽。

幻境与现实的对立冲突,是汤显祖对理想的赞美,对现实的挣扎与反抗,但也正是这对立冲突,隐含着汤被“理”深深束缚的心态以及由之而来的困惑。

在汤一生的奋斗过程中,总是一边眷恋着“君恩未报难高隐”[3](p263)(《送王侍御以论耿公归蜀,侍御故吉州人》),吟唱着“云阁寸心终未绝”、“萎蕤意气复何云,径须垂晚立功勋”[3](p333)(《送刘玄子使归》);一边却又不断地感叹“人间惟有遇天难”[3](p527)(《达公忽至》),而要“便作羽毛天外去,虎兄鹰弟亦无多”[3](p788)(《恸世》)。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冲突一直未在他心中停止过。他在《牡丹亭》中描写出杜丽娘在虚境和现实两间的巨大矛盾:一方面是丽娘在虚幻世界里任自己的情流飞泻、爱火沸燃;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丽娘老成持重、知书识礼的闺秀,“不向人前轻一笑”,还魂之后,谈及与柳的婚姻,念念不忘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耿耿于怀的是夫婿的状元及第。这种矛盾在汤的身上也存在。他在让丽娘为爱情东奔西突的过程中无法为她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归宿,只好在现实秩序中为她寻觅一个自己认为合理谐礼的稳妥结局,并由这个安排而心安。杜丽娘那“情”的奔突力量在现实中的无奈处境,包含有汤显祖对其所信仰的“至情”的淡淡幻灭感。而这种幻灭感在他后来的《南柯记》、《邯郸梦》中弥漫尤甚。《南柯记》表达了“不须看尽鱼龙戏,浮世纷纷蚁子群”的人生虚幻观念;《邯郸梦》把人世上的所有“宠辱得丧、生死之情”都归之于梦幻,最后归结于“梦死可醒,真死何及”[5](p1262)(汤显祖《邯郸梦原叙》)的禅家偈语。“二梦”再也没有《牡丹亭》中那充满蓬勃生机的花卉春光,失去了昂扬向上的生命意识了。

更可注意的是,汤显祖在具有了进步的人性观念的同时,头脑中还滞留着很多传统伦理观念。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清晰地表达了他对戏曲功能的观点:

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然则斯道也,孝子以此事其亲,敬长而娱死;仁人以此奉其尊,享帝而事鬼;老者以此终,少者以此长。外户可以不闭,嗜欲可以少营。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岂非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也哉![3](p1127)

汤显祖在此公开宣称,戏曲应当为完善三纲五常,为维护封建教化服务。他还在《南柯记》中大谈女性的“三从四德”:“夫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而从子。四德者,妇言、妇德、妇容、妇功。有此三从四德者,可以为贤女子矣。”[4](第5出“宫训”)可见,传统的伦理道德所推崇的节妇义夫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他在打破传统规范,撕扯伦理人格典范的同时,也想树立起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和典型,但在现实中一时又找不出。茫然四顾之际,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占了上风,原已模糊的影像又日渐清晰了。于是,当杜丽娘还魂回生后以“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的原则声明婚姻“必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遵礼守德的封建贤良女子被一度为汤所恶鄙、冲击的封建伦理规范成功地制造出来了。

“理”所构建的占统治地位的人的观念,极端主张压抑人的自然欲望,扩张人的伦理规范,引导人们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求自身欲望的合理满足,简言之:以“理”制“情”。这种一成不变的观念与封建专制统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普遍地、顽固地浸淫着封建时代人们的心理,使得人们的理想人格潜移默化地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就连徐渭、唐寅这样的狂狷之士,也写过节妇诗。由于这种因素的存在,在以情抗理的激烈冲击中,也就时断时续地隐存着不少缓冲地带。所以,“情”与“理”的强烈冲突和尖锐对立,在《牡丹亭》中并未得到长久的持续。就在汤显祖秉持“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3](p1127)的原则构建理义中包含着性情的节妇义夫的过程中;在显示对“情”高度张扬同时也对传统伦理观念心许默认的过程中,杜丽娘也就慢慢地消融在“情”“理”合一的框架中了。三

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儒学为中心的整个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具稳定性的有序集合体,它具有极为充分的缓冲性、柔韧性。在较长的历史长河中,从老庄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悖乱、逆反、奇狂的行为和意识,对这个有序的集合体产生了不绝如缕的撞击,但都被这柔韧的集合体慢慢地消融化解。许多狂狷之士终其一生徜徉、拘囿于这个有序严整的集合体中,很多的意识、思潮也就如流星般闪现一时,最终以偶然的变异被消解,取得了和这一集合体的和谐与统一。

封建秩序在注视那些奔发的变异的同时,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消融,封建伦理道德继续潜移默化地发散、薰陶乃至积淀于民族心理中,成为人们一种意识的理念模式,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由于这个原因,《牡丹亭》乃至晚明爱情传奇对“情”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也就拖曳着沉重的封建道德的重负;对一种人格的认定和评判,还是没有脱离封建伦理道德的参照系。于是,本应在人的性格中发生冲突的世俗人情和封建理念,在晚明传奇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上却获得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他们也醉心于这些和谐与统一。因为他们于前行路上瞻前顾后的步态中以及对理的妥协中,能让抑制的冲动获得暂时的释放,为情绪的平衡与中和创造条件,从而为能与传统伦理呼应而获得一种放松感和安适感。

这样一来,他们就牺牲了经过多少寻觅和抗争才获得的对“情”的鲜明认识,而去接受了严整模式对情的框定和挤压,如此换来了“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于是出现了“性情者,理义之根柢也”[5](p1357)(陈洪绶《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序》)、“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3](p1127)(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天下之贞女,必天下之情女”[5](p1353)(孟称舜《贞文记题词》)等观点。依此观点,出现了倡人欲而达天理的理想人格典范和众多遵礼守义的节妇义夫。

在这由“情”帜高扬而又渐趋萎缩的过程中,有剧作家由于头脑中难以抹去的传统底色而自我的瓦解和贬抑,也有极其稳定的传统意识的侵蚀和消解。因此,在“情”、“理”一度极烈对立之后,终于融汇为一,这是对封建意识的又一次复归,是以肯定和追求世俗生活、独立自由个性为表征的狂飙突进思潮的失败,是超稳定封建文化结构的自我调整和又一次销融成功。于是,负载着自由、个性等浪漫思潮的《牡丹亭》,在一度濒临与“理”所构建的秩序和意识决裂之际,又重新回到传统的正轨上来了。

但毕竟《牡丹亭》中由“情”所崩发的冲天火焰照亮了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鼓荡起了人性的新鲜空气,让众多呻吟于“理”的桎梏中的人们感到了自己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让迷失于“理”的黑暗中的痛苦灵魂找到栖息之地。“当日困于封建礼教,身受爱情苦恼的青年男女们,一旦看到这种作品,觉得只要情真,梦中可以找安慰,死了可以复活,这对于被封建礼教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年男女,在这一种作品的艺术感染上,正可疗治他们精神上的创伤,解放他们潜意识中的苦闷。”[6](p1004-1005)

它虽最终被“理”熔解掉,但热切的灵魂从未终止过对这一次人性觉醒呼声的回应①。

注释:

①清代的戴震、谭嗣同曾满怀悲愤地控诉了宋明理学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性的损伤。戊戌以来,从到邹容、宋恕,从陈独秀到吴虞、胡适,从鲁迅到巴金、曹禺,无论是《狂人日记》是《家》,也无论是巴金的《家》还是曹禺的“家”(《雷雨》)……都充满了战斗激情,都是以反理学作为基本主题的。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宋明理学片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3]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汤显祖.汤显祖戏曲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牡丹范文篇2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作为观赏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盆栽牡丹在我国花卉市场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及病虫害等原因,盆栽牡丹的生长情况和开花质量均受到很大影响,笔者经过一定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总结了一些盆栽牡丹的防病虫害栽培技术。

1繁殖方b法

1.1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应在秋分至寒露之间进行,选3~4年生的植株,将全株掘起,掘出后去掉附土,用快刀将根的连接部切开,伤口要立即涂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栽种填土时,根茎要低于地面,当填土至1/3时,可将根茎向上轻轻提1次,使根舒展,填土至50%,再提1次,让根茎与地面相平,然后将土填满,并连续灌几次透水,使土沉实并与根密切结合,便于新株成活。立冬前后,将新栽植株用土整个埋起,准备越冬。第2年春季3月份,牡丹开始发芽,这时将埋土去掉,春末夏初生长健壮的枝芽可孕蕾开花并可带盆出售。

1.2嫁接繁殖用芍药的根茎做砧木,选牡丹一年生粗壮枝条为接穗,在9月下旬,即秋分前后嫁接,这时成活率高。嫁接一般采用3~5cm长的接穗,用快刀把基部削成三角楔形,再用快刀将已掘出土的芍药根茎距土面5cm左右处削开,然后在平面正中向下纵切一刀,深3cm,立即将接穗嵌入砧木的切口处,使其吻合,用麻皮缚紧,再用泥封好,最后将整个植株埋入事先挖好的盆中越冬。第2年3月份将埋土去掉,嫁接苗即发芽抽出新枝,一般当年即能孕蕾、开花和出售。

2加强施肥栽培管理

牡丹喜肥,在春、夏、秋三季都要施肥,用发酵腐熟的麻酱渣、豆饼粉以及稀粪等均可。注意要严格掌握施肥量,新栽植株应少施或不施。牡丹为肉质根,不宜浇大水,春季和秋季埋土时各浇一次透水,其余时间不干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定植后除第1年减半施肥外,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季发芽前,第2次在秋季落叶后。以农家肥为主,也可用45%三元复合肥(氮磷钾肥质量比为1∶1∶1),春季用肥量为人畜粪30000kg/ha,或45%三元复合肥225~300kg/ha对水打窝施下;秋季用肥量为土杂肥37500kg/ha,亦可用45%三元复合肥225~300kg/ha加人畜粪打窝施下。施肥时注意施到离根6cm以外的土中,以防烧伤根部。中耕锄草每年进行2次,分别在2次施肥后,定植后的第1年6月份可进行一次铲草。

b病虫害种类包括叶部和根部病害。叶部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炭疽病和红斑病;根部病害主要有紫纹羽病、根结线虫病和根腐病。叶部病害易造成叶片干枯、脱落,导致“秋发”;根部病害易造成枝条细弱、干枯或根系腐烂,根部病害是重要的出口检疫对象。

3.1灰霉病中原地区4月20号左右开始发生,为当地牡丹发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病害,受害株6月中旬前即落叶、枯焦。叶尖和叶缘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规则轮纹。天气潮湿时,长出灰色霉状物,或叶片边缘产生褐色病斑,使叶缘产生褐色轮纹状波皱,叶柄软腐。牡丹葡萄孢或灰葡萄孢病菌引起,多次连作地块发病严重。

3.2褐斑病多发于5月上旬(立夏)到7月上旬(小暑)之间。发病初期,叶子上出现黄褐色斑点,中心颜色较浅,边缘稍深,逐渐扩大形成同心圆轮纹,易破裂后期病斑上生出霉状物即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焦枯,在多雨潮湿的天气里,迅速扩大传染,造成大量的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初发时,摘除病叶烧毁。花后至7月份,每半月喷1次15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雾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喷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秋冬清除枯枝落叶并烧毁,消灭病源菌。此外,叶部还发生叶斑病,防治方法与褐斑病相同。

3.3根腐病该病不易发现,能从叶片看出病态时,其根皮已腐烂呈黑色。植株感病初期叶片萎缩,继而凋落,最后全株枯死。若不及时防治,将蔓延到周围植株。阴雨天土壤过湿,特别是排水不良的地块,蔓延较迅速。

防治方法:挖出病株剪除病根,用1%硫酸铜液消毒,窝内换新土或撒硫磺粉;常发病区域可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灌根。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合理浇水施肥,水分不宜过大。

3.4蛴螬蛴螬(老母虫)为主要害虫是金龟子(大绿蚊)的幼虫,体乳白色,圆筒形,胸部有3对足,整个身体常呈蜷曲状,危害牡丹的根部。防治方法:每年4~5月份为成虫金龟子的活动盛期,可利用其假死性人工捕杀药剂防治,可用50%辛硫磷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注,也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3750g/ha撒于土表,深翻入土。其它害虫一般也可用辛硫磷或敌百虫进行防治。

4注重综合药剂防治

要以防为主,群防群治,同时重视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传统杀菌剂的应用,这些杀菌剂成本低,取材方便,效果好。可视病害发生情况调整喷药次数,但整个生长季喷药不应少于3次。群防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月下旬至2月上旬,喷洒3°Be石硫合剂,或多菌灵500倍液,喷洒时要覆盖整个盆栽植株。3月初,撒施甲基异硫磷、辛硫磷或呋喃丹等杀虫剂,以杀灭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也可以在每株牡丹周围打2~3个孔,孔深15~20cm,每孔施入1~2片磷化铝片,防治地下害虫效果也很好。4月上中旬,于花期前喷施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红斑病等叶部病害。5月中、下旬,喷施多菌灵和菊酯类杀虫剂,或兼用黑光灯防治叶部病害和金龟子成虫,以后每隔15~20d,喷施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量式波尔多液、百菌清等杀菌剂,这些杀菌剂可交替使用。8月中、下旬,杀菌剂中混入甲基1605,氯氰菊酯、辛硫磷、水胺硫磷等杀虫剂,以消灭虫害,避免蛀实花芽和枝条,药剂防治到9月中下旬结束。

牡丹范文篇3

关键词:牡丹文化;旅游;生态牡丹

作为中国原产的名贵花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其独特的花形与花色与秉性,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绘画、民俗深度融合,具有了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观赏价值。以牡丹文化为载体建立并发展的旅游业,吻合了人们欣赏园林、园艺及生态旅游的需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其地域分布的特色及季节性的局限,也使相关旅游业具有地域、季节性及形式单一的不足。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对完善现阶段牡丹文化旅游体制和相关产品进行升级,为牡丹文化旅游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

一、生态审美特性及文化旅游价值

(一)牡丹文化的发展历程。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花中之王”,“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其花红色,故谓丹”[1]。牡丹由之得名。中国人对牡丹的开发利用和观赏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牡丹文化的起源从《诗经》就开始了。诗经中对牡丹的赞美赋予了牡丹高贵的品格。“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1](《诗经•溱洧》),反映了以牡丹寄托情感、企盼幸福的风俗。牡丹作为观赏性的园艺植物开始栽培的时间大约始于东晋。顾恺之在他的著名画作《洛神赋图》中就画到了牡丹。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建西苑,牡丹开始被人工栽培进入皇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用的花草之一。至唐代,以牡丹为吟咏对象的诗大量涌现,名诗佳句层出不穷,传唱不绝。至北宋,牡丹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种植观赏牡丹的民俗。描写牡丹的诗词歌赋作品大量涌现,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等,中国独特的牡丹文化初具雏形;元人姚遂的《序牡丹》、明人高濂的《牡丹花谱》、清人汪灏的《广群芳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种植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及休闲旅游活动的开展,牡丹文化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也被赋予新时代的精神和价值取向。牡丹药效的开发利用,也很早就有记载。早在东汉的医简中就有对牡丹治疗“血淤病”的处方记载。药学经典《神农百草经》中也描述说:“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1]牡丹在逐渐融入人们生活领域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人文文化。以牡丹为主体的多种产业兴起,在丰富牡丹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二)牡丹的生态审美特性。作为旅游观赏的植物,牡丹的形式美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形态美。牡丹的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等等,每种花型都有不同轮的花瓣和不同枚数的花蕊,花姿或直上挺立的怒放,或雍容闲适的下垂,抑或侧向一面半开绽放,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姿态。对牡丹的形态美,古人有很多描述,舒元舆在《牡丹赋•有序》中写道:“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1]司马光描写牡丹盛开“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2]。李白写牡丹“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3]。可见,牡丹的形态美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第二是牡丹的色彩美。牡丹的花色十分丰富,基本色分为九大色系,代表性品种有“白雪塔”、“豆绿”、“姚黄”、“赵粉”和“魏紫”等。每一种颜色有着深浅不一的变化,同一株牡丹的花瓣各部位颜色也有深浅之别。王建诗《同于汝锡赏白牡丹》中写道“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沾云叶,新鲜掩鹤膺。”[4]用月光、白云等意象比拟牡丹的白色。乾隆诗:“碧蕊青霞压众芳,檀心逐朵韫真香”,则是描写绿牡丹怒放的景象。第三是牡丹的嗅觉美。牡丹还拥有馥郁花香,享有“国色天香”的美誉。皮日休夸赞牡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5];李山甫咏牡丹“数苞仙葩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5]更有人称赞牡丹的香为“冷香”、“狂香”、“清香”等,如薛能的牡丹诗句“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6],张淮的牡丹诗句“芳兰气味海棠神,并作庭前锦样真。”[6]牡丹的幽静花香能让游人体验到心旷神怡、身心愉快的感觉。(三)牡丹的文化旅游价值。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具有极高的生态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利用牡丹种植栽培与人文景观的相融性,提升牡丹景观的文化效应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实践活动,在社会经济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并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改造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7]。“旅游业既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8]我国现阶段的牡丹文化旅游业是以牡丹文化内容为中心,以各种旅游形式为载体。其中,牡丹的审美文化旅游是最基本的形式。牡丹的艳丽色泽、雍容华贵的姿态和浓郁袭人的香气,本身的自然属性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吸引游客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关键性因素。另外还有牡丹观赏园林、牡丹书画展览、牡丹花会集庆等为主的人文文化旅游形式,再有牡丹菜肴、牡丹糕点、牡丹茶等实用价值开发的饮食文化。河南省的洛阳市、山东省的菏泽市等地是历史悠久的牡丹种植区。在当地,与其相关的旅游产业也随着牡丹的栽培与种植逐渐兴起,走出了一条以牡丹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牡丹文化产业化之路,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我国牡丹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牡丹栽培受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基本形成中原、西北、西南和江南四大种群。其中,中原牡丹种群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和分布最广的品种群,主要集中于河南省洛阳市、山东省菏泽市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等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符合牡丹“宜冷畏热,喜燥恶湿”的基本特性。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市则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民间一直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说法。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洛阳牡丹的种植与欣赏活动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即今菏泽)、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因此,中原地区牡丹文化旅游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中原地区牡丹栽培伴随园林建设、休闲旅游事业的发展,一直保持迅猛增长。目前,洛阳牡丹栽培面积2万亩,菏泽已有6万亩以上。洛阳仍是中国牡丹的观赏游览中心,菏泽则是最有名的种植繁育中心。西北牡丹以紫斑牡丹品种为主,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部、陕西省西部以及宁夏中南部。该地域牡丹植株高大,具有较强生长力。甘肃省一带建有多处牡丹园,其中兰州和平牡丹园的核心区域面积约为20公顷以上,是当地规模最大的牡丹园。甘肃省中部临夏等地则多分布有众多的农家牡丹园,不仅历史悠久,还与当地的黄土高原文化相融合,渗透于当地各民族特色文化当中。我国西南地区的牡丹种植和栽培,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五省区。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多属于高温湿润气候。当地牡丹栽培历史悠久,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牡丹文化。见于记载的观赏活动大约始于唐代,后至宋展至鼎盛。宋代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9]该地区牡丹大多根系发达,植株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病虫害较少。结合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林地貌,牡丹的花容和姿色凸显出生态审美价值,极具旅游开发的潜力。江南牡丹种群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安徽、上海、浙江等地。早在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就写道“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随后到中唐时期,杭州自长安引进牡丹进行栽培;时至宋朝和明清,江南牡丹栽培一度出现高潮。今天比较有代表性的浙江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建于1953年,是建国后最早建立的牡丹专园之一。并且,该园根据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象建造而成,具有独特性。目前,江南传统的牡丹品种保留有30多种。牡丹的另一个产业类型的代表即药用牡丹的种植就是以安徽的亳州为中心。根据目前国内牡丹种植和培育状况,以及城市交通发展情况来看,牡丹文化旅游业发展多集中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以及甘肃临夏等地。当地民间多有种植牡丹的传统,还建有各种牡丹园以供观赏,并定期举办自成体系的牡丹花会。以牡丹文化为依托所开发的旅游产业,是洛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牡丹以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著称,有9大色系、10种花型和1000多个品种。每年4—5月牡丹花期都吸引了大量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该节庆逐渐成为洛阳市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近几年来,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的游客量一直呈上升态势,在此带动下的旅游总收入也不断攀升。2017年的第35届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全市共接待的游客数量已经攀升至2493.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3.5亿元,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牡丹书画、牡丹糕点、牡丹工艺品等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成为洛阳牡丹文化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洛阳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菏泽牡丹贵为观赏牡丹中的上品,其花朵雍容鲜美、枝叶繁盛多枝,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谷雨节气前后是菏泽牡丹的花期。菏泽于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2017年已经举办了26届。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菏泽共接待游客36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17亿元;2013年,在第22届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开园20天左右,仅是曹州牡丹园一个景区就接待了多达13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10]。近年菏泽牡丹文化旅游接待的游客数量一直保持增长,为菏泽旅游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动了相关酒店服务业、交通业、餐饮业等等第三产业的发展[11]。

三、牡丹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牡丹范文篇4

药用牡丹新变种(彩图1)

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var.lishizheniiB.A.Shen,var.nov.

Avar.ostiidiffertfoliissaepeimparipinnatisvelbipinnatis,foliolisad14cmlongis,ad8cmlatis,petiolulisad35mmlongis,floribusmajoribus14~20cmdiam.,petalis7~10cmlongis,folliculis5~8,3.5~4.5cmlongis,seminibus0.9~1.2cmlongis.Anhui:TonglingCounty:FenghuangShan,alt.200~280m,roadsideonslope,19840417,ShenBaoanPB1017;NanlingCounty:YaShan,alt.200~250m,roadsideonslope,19840418,ShenBaoanPB1018(Type,inHerb.WuhuMunicipalDrugBureau,Anhui;Isotype,inPE);NanlingCounty:YaShan,alt.200~250m,roadsideonslope,19920421,ShenBaoanPB1088,PB1089.

彩图1为药用牡丹原植物

落叶灌木,高0.7~1.2m,有分枝。当年生新枝长达40cm,新枝的中部叶为二回羽状3~5小叶复叶,通常有小叶11~15片,稀9片,新枝的上部和下部叶有时为一回羽状5小叶复叶,顶生小叶卵形、倒卵形或狭卵形,长7~14cm,宽3~8cm,通常不裂,顶端有时2~3裂(裂片通常不再分裂),顶端尾状渐尖或渐尖,基部宽锲形、圆形或平截,全缘。两面近无毛或沿中脉疏生短毛,小叶柄长达10~35mm,侧生小叶卵形、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8cm,通常不裂,近无柄或有2~15mm长的小叶柄;总叶柄长达24cm。花单生于枝顶,直径14~20cm;苞片5~7,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0.7~2cm,无毛;萼片5,三角状宽卵形或卵形,长3~3.5cm,宽1.5~3cm,先端尾尖;花瓣10~15片,白色,有时内面基部带有淡紫红色晕,倒卵形,长7~10cm,宽5~8cm,顶端常2~4裂;雄蕊多数,长2~3cm,花丝紫红色,花药黄色;花盘紫红色,革质,全包心皮;心皮5~8,密生白色柔毛,柱头紫红色。蓇葖果5~8,纺锤形,长3.5~4.5cm,密生淡黄褐色硬毛。种子卵形或卵圆形,长9~12mm,宽7~9mm,黑色,有光泽,无毛。花期4月下旬(谷雨前后),果期5~7月。

安徽:铜陵县,凤凰山,海拔200~280m,山坡路旁,1984年4月14日,沈保安1017。

南陵县,丫山,海拔200~250m,山坡路旁,1984年4月18日,沈保安1018(模式标本存安徽省芜湖市药品检验所标本室,等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同地,1992年4月21日,沈保安1088,1089。

本变种与原变种杨山牡丹主要区别在于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达14cm,宽达8cm;小叶柄长达35mm;花较大,直径14~20cm,花瓣长7~10cm;蓇葖果5~8,长3.5~4.5cm;种子长9~12mm。

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产的药用牡丹,为我国传统道地药材“凤丹皮”的原植物。在全国牡丹皮药材中,其质量最佳,产量最大,畅销全国各地,并每年有大量出口。据唐代《四声本草》记载药用牡丹曰:“今出合州者佳,白者补,赤者利;出和州、宣州者并良。”据笔者考证,今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在唐代均为宣州辖境。由此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唐代宣州曾有过野生药用牡丹分布。后来由于受《四声本草》的宣传影响,加上牡丹皮为常用中药,野生资源不能满足人们的药用需求量而逐渐发展为大面积栽培。这与三七原植物由野生发展为栽培的情况基本相同。据笔者多年调查,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一带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药用牡丹生长,并以种子繁殖,其原植物形态特征稳定。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入药,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气味不纯,不可用。”药用牡丹的花瓣10~15片,即李时珍所说的“单瓣者”。至于经过人工嫁接栽培变异成花瓣极多的观赏植物重瓣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则为李时珍所说的“千叶异品”,一般只可作观赏花卉,不宜供药用。本新变种名采用了李时珍(Lishizhen)的姓名,以纪念他在中国药学和植物学史上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沈保安主编.中国常用中草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3~65.

[2]沈保安主编.中国药材经验鉴别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59.

[3]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政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27.

[4]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北京:地图出版社.

1982:57~58.

[5]洪涛等.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一)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植物研究1992;12(3):223~

牡丹范文篇5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发展:

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性能功用:大黄牡丹汤味苦性寒,属清热通里泻下剂,有消肿排脓、清热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认为本方只适用于肠痈初起、未起脓者,而对本方的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未予肯定。《金匮要略、》在提到肠痈的治疗时也说:“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因本方是泻下剂,故其意思也就是说,脓已成就不太适宜。但实践证明,不论未成脓或已成脓,甚至脓肿,肠痈溃烂穿孔引起阳明腑实证在适当加减化裁运用下,对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疗效。故消肿排脓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这点对于启发我们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本方治疗各类型和各期的阑尾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方义分析:

本方是针对肠痈形成的病因病理而设,中医认为“肠.痈”的病因病理属于.“湿热郁积”、“气血疲滞”,故治疗原则宜“下”宜。“清”;本方具此性能,药味虽不多,但用药甚精确的当。其中大黄味苦性寒,清热力猛,泻下功大,泻火凉血而清血分之热,逐疲攻积而治肠中之气血痪滞,泻肠中内困之湿毒能使里热由“下”而除,使炎症获得痊愈,为本方主药。配伍能软坚泻下的芒硝,更能荡涤肠中湿热痪结之毒。桃仁破血,冬瓜仁祛湿,同为仁类之辈含汕质而能润肠,亦能加强大黄芒硝泻下之功。牡丹皮凉血清热,冬瓜子清热燥湿辅助大黄清肠中之热。桃仁破疾行滞,丹皮活血行瘀,冬瓜仁排脓散结,三药佐大黄以逐瘀攻积,使肠中之瘀血滞气脓肿包块得以消散。简述之:

大黄+芒硝+桃仁十冬瓜仁----------泻下通便

大黄+芒硝+丹皮+冬瓜仁-----------清热解毒

大黄+桃仁+丹皮------------------活血逐瘀

大黄+冬瓜仁---------------------排脓散结

由此可见,大黄在方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从其所发挥的治疗作用来看,大黄治阑尾炎确是一味面面俱到的不可缺少之药。

四、解毒、散瘀、通里

1.清热解毒:本方有较强抗菌作用,尤以大黄(含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及牡丹皮(含牡丹皮酮,苯甲酸)等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杀菌和抑菌作用。

2.行气散瘀:有行气镇痛、散瘀解痉和消炎作用,阻断病灶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症状减轻。

3.通里攻下:增强阑尾蠕动和增大阑尾容积,改善阑尾壁血液循环,消除肠道的运动障碍,有利于解除阑尾腔梗阻,排出腔内炎性渗液,从而使局部炎症吸收。

动物实验证实,大黄牡丹汤中各药,在经肠给药时,五味药物都能引起阑尾蠕动轻度增强,其中以芒硝的作用出现得较强较快,冬瓜仁的作用最弱。还证实大黄和桃仁可使阑尾容积增大,丹皮使阑尾容积先缩小后增大,芒硝和冬瓜仁则无明显影响(详见西安医学院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辑要,第一集,185页,1959)。

五、临床应用:

本方以泻疲热、消痈肿为主,但清热解毒之力不足,治疗肠痈时应按其辨证类型和病理变化,酌加银花、公英、白花蛇舌草、川株子、红藤等效果更好。临床常用治未成脓的肠痈(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瘀滞型阑尾炎)效果最好。右下腹痛拒按,肌紧,压痛反跳痛、发热、恶寒,脉弦数或滑数或无发热,脉迟紧,小便无特殊变化(主要提示与尿道结石绞痛鉴别),为大黄牡丹汤的适应症。但根据临床实践,除治疗有上述症状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外,对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亦收到一定疗效。

1.治慢性闲尾炎。本症表现为发作性右下腹隐痛,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等胃肠功能障碍,阑尾点有固定压痛,脉弦紧,舌苔白、厚,中医辨证属湿郁气滞.血瘀。可用大黄牡丹汤加苡米、木香、白芍、甘草,如脉数再加蛇舌草;大便次数多,则去芒硝,大黄改同煎而不后下。

2.治急性阑尾炎(缩脚肠痈)。腹痛从上腹或脐周开始,逐渐转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腹痛拒按,有反跳痛,轻度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塘泄。苔多薄腻或微黄,脉多滑数。中医辨证属湿热郁结大肠,气滞血瘀(瘀滞型),宜用大黄牡丹汤加减,热毒炽盛加公英、苗米、黄芬、蛇舌草等。

3.治阑尾周围脓肿(肠痈成脓期)。除具急性阑尾炎征象外,右下腹痛剧烈,拘急拒按,触及包块.,高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白,脉洪数或滑数、白细胞增高。湿热之毒甚盛,使气血瘀滞不通,肉腐成脓,脓液浸淫而成肿块。常用大黄牡丹汤加公英、银花、白芍、苡米等治之。

4.治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肠痈成脓已溃出现阳明腑实证)。此类病人有肠痈初起的典型病史,紧接着有痞满燥实之阳明腑实证。高热,口渴喜饮,面红且赤,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腹壁拘急拒按,恶心呕吐,不欲饮食,尿赤便秘,舌红苔黄或老黄而干,脉弦滑而数。此时治则和次序应优先解决阳明腑实证问题,急则治其标,投以大承气汤加减。好转后就要治病求本,用大黄牡丹汤,才能最后解决问题。故本方对肠痈成脓已溃穿孔者也可慎重酌情运用。

牡丹范文篇6

关键词药用牡丹栽培技术

牡丹皮是一种常用中药,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及跌打伤痛。据研究,安徽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产的药用牡丹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ssp.lishizhenensisB.A.Shen的干燥根皮,为我国传统道地药材“凤丹皮”。在全国牡丹皮药材中,其质量最佳,产量最大。据唐代《四声本草》记载药用牡丹曰:“今出合州者佳,白者补,赤者利;出和州、宣州者并良。”据笔者考证,今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在唐代均为宣州辖境。由此可见,早为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唐代宣州曾有过野生药用牡丹分布。后来由于受到《四声本草》的宣传影响,加上牡丹皮为常用中药,野生资源不能满足人们的药用需求量而逐渐转为大面积人工栽培。据笔者调查研究,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一带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药用牡丹生长,并且以种子繁殖,其原植物形态特征稳定。

1植物形态

药用牡丹与原变种杨山牡丹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主要区别在于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达14cm,宽达8cm;小叶柄长达35mm;花较大,直径14─20cm,花瓣长7─10cm;骨突果5─8,长3.5─4.5cm;种子长9─12mm。

2生长习性

药用牡丹耐寒(-12℃)、耐旱、怕水渍,无论阴坡、阳坡,凡是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和通气性能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均可栽种。强酸性土壤、盐碱地、粘土、低湿地及树荫下则不宜栽种。

3繁殖方法

药用牡丹的根通常单一,极少分叉,而其果实中有较多发育良好的成熟种子。因此,在其道地药材产区通常采用种子繁殖生产。

3.1种子采集与处理

药用牡丹在定植后第二年春季一般有70%植株开花结果,第三年春季开始进入盛花期,每株开1─3朵花,第四至第六年春季每株可开5─15朵花,每朵花的果实内有种子30─70粒。7月下旬种子成熟时,采回摊放室内,其厚度以20cm为宜。室内不要过于通风,以保持一定的湿度。若天气过于干燥,宜喷洒少量水,每天翻动1─2次,以免发热,待10─15天后,果实自行裂开,即可除去果壳,收集种子,当年进行秋播。播种前,种子需用湿砂进行层积贮藏。

3.2播种育苗

8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可播种,以9月中、下旬为最佳播种时期。选择籽粒饱满、黑色光亮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用45℃温水浸种24小时。一般采用穴播或条播。苗畦宽度以1.3─2m为宜。

3.2.1穴播

行距30cm,株距20cm,穴位呈品字形排列。挖圆穴,穴深约12cm,直径约5cm,穴底要平坦。每穴施入适量的饼肥末、过磷酸钙作为基肥,上覆3cm厚的细土,压实整平。然后每穴下种子20粒左右,种子在穴内应分布均匀,保持相距2─3cm。每亩用种量约150kg。

3.2.2条播

按行距25cm,播幅宽10─20cm,横向开6cm深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每亩用种量为100kg左右。

穴播或条播后即行封土,使畦面平整无凹陷,再加盖茅草。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幼苗即出土生长,两年后可移栽定植。

药用牡丹除上述种子繁殖生产以外,也可进行分根繁殖,产区习称“打老蔸”。一般选3─4年生植株,挖取其全株,将主根切下供药用,截取茎基与根头部交接处带侧根的一段(长约12─15cm)作为种根,尽量保留细根,顺着其自然生长的形态进行栽种。田间管理同种子繁殖。分根繁殖系数极小,不适宜大规模药材生产。目前产区通常已不采用此法生产。4种植技术

4.1选地与整地

一般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坡地,坡度在10─45°均可。以15─20°的荒山缓坡为佳。选好荒山地块后,冬季或初春将杂草荆棘砍倒,就地铺平,待稍干后进行焚烧。这样既消灭了越冬虫卵,又疏松了荒地,便于挖地。在定植前6─8月份,每月要深翻一次地,共翻三次。第一次挖60─75cm深,土块不宜敲碎,以便晒地。第二次要细翻,深度同前,边翻边清除草根等杂物,尤其是白茅根务必除尽。第三次要细翻,深度为50─60cm即可,整平做成高畦,畦面应修整为龟背形,以便排水防渍,畦宽1.5─2m,沟深30cm,宽40cm,沟底要平整。

4.2定植

一般在10月前后,将二年生种苗挖起进行移栽。按行株距35cm挖穴,穴深20─35cm,以种苗放入穴内不弯曲为准,穴中施入适量基肥(每亩地施150kg菜籽饼肥)。每穴栽入粗壮种苗2株或细苗3株。放苗时应使种苗呈扇形展开排列于穴内。当填土至一半时,用手将种苗向上轻轻提拔一下,使种苗芽头距畦面3cm即可。然后再分层覆土压实,使根部舒展并与土壤密接。

4.3田间管理

定植后的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春季发芽前,第二次在秋冬季落叶时。肥料以菜籽饼肥为主,春季用肥量为每亩75─100kg,亦可加施人尿及黄牛粪。冬季用肥量为每亩100─150kg,亦可加施畜粪。施肥时应注意将饼肥放到离根6cm以外的土中,以防灼伤根部,造成植株坏死。中耕锄草,清沟培土,也是不可忽视的增产措施,应保持地中无杂草,不板结。特别是夏秋季不能有草荒的现象出现,否则不但影响产量,而且还影响药材质量。每次

雨后地干时要及时清沟培土,切勿造成排水不畅,导致病害发生。在定植后的第三、四年春季开花时,除留种植株外,可全部摘除花蕾。每年11月之前,应剪除枯黄枝叶。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

5.1.1叶斑病

多发于夏至到立秋之间。叶面初时出现黄色或黄褐色小斑点,1─3天后变为黑色斑点,此后逐步扩大成不整齐的轮纹,严重时叶片全部枯焦凋落。天气燥热,蔓延尤为迅速,常常整片地块全部染病。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②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洒叶面,7天1次,连喷数次。若当时气温高,可用稀释为1:1:200的波尔多液喷洒。

5.1.2根腐病

据检验,根腐病为一种真菌侵袭药用牡丹植物体所致。该病初发时难以发现,待从叶片上看出病态时,其根皮多已溃烂成黑色,病株根部四周的土壤中常有黄色网状菌丝。该病为常见病害,呈散在性发生,植株染病初期叶片萎缩,继而凋落,最后全部枯死。若不及时防治,将蔓延到周围植株。尤其是阴雨天土壤过湿,蔓延较迅速。防治方法:①伏天(7月份)应翻晒地块。②发现病害后,应及时清除病株及其四周带菌土壤,并用1:100硫酸亚铁溶液浇灌周围

的植株,以防蔓延感染。

除以上常见病害外,还有炭疽病、锈病及牡丹白绢病。但因其发生较少。故略而不述。

5.2虫害

主要虫害有蛴螬、尺蠖、卷蛾、螨类幼虫等。一般可用敌百虫进行防治。

6采收与产地加工

定植后3─5年即可收获,以4年为佳。8月采收者称“伏货”,水分较多,容易加工,质韧色白,但其质量和产量均偏低。10月采收者称“秋货”,质地较硬,加工较难,但其质量和产量均较高。采挖要选在晴天进行,将植株根部全部挖出,抖去泥土,剪下鲜根,置阴凉处堆放1─2天,待其稍失水分而变软(习称“跑水”),除去须根(丹须),用手握紧鲜根,扭裂根皮,抽出木心。优质药材凤丹皮均不刮皮,直接晒干。根条较粗直、粉性较足的根皮,

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表栓皮,晒干,即为刮丹皮,又称刮丹、粉丹皮。根条较细、粉性较差或有虫疤的根皮,不刮外皮,直接晒干,称连丹皮,又称连皮丹皮、连皮丹、连丹。在加工时,根据根条粗细和粉性大小,按不同商品规格分开摊晒,以便投售。药用牡丹亩产鲜根800─2000kg。折干率为30─35%。

参考文献

牡丹范文篇7

【关键词】牡丹皮;正交设计;提取工艺;芍药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牡丹根皮中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丹皮酚苷、丹皮酚原苷和丹皮酚新苷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芍药苷体内、体外均能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1],应属牡丹皮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以HPLC法测定的芍药苷的提取量为指标,对牡丹皮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为牡丹皮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1仪器和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10Avp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tvp双泵,SPDM10Av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SIL10Advp自动进样器,CTO10Avp柱温箱);HypersilODS填料色谱柱(ID4.6×250mm)(大连依利特化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LIBRORL16ODTP分析天平(日本岛津)、AE240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芍药苷对照品(07369710):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为含量测定用)。牡丹皮药材(购自四川省电江药材基地,经鉴定为牡丹皮正品),所用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提取工艺研究

2.1方法本文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对牡丹皮进行提取,选择回流次数、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和乙醇用量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选定的因素水平表见表1。

表1因素水平表(略)

2.1.1色谱条件经试验,确定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1ml/min,柱温40℃,测定波长为230nm进样量4μl。

2.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2.40mg,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芍药苷96μg)。

2.2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9份牡丹皮药材粗粉50g,按L9(34)表各试验号规定方法进行实验,提取液分别浓缩并转移至100ml容量瓶,用适量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即得样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样品溶液各1ml,分别置25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供试样品溶液。

2.3供试样品溶液测定及结果精密吸取供试样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4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出供试样品溶液中芍药苷的浓度,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2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略)

由以上结果可知,牡丹皮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为A3B2C1D1,即5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1h。

表3方差分析(略)

3小结

3.1芍药苷为牡丹皮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测定方法较多,如毛细管区带电泳法[2],薄层扫描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4-5]等。笔者采用HPLC法进行实验,并进行了相应的方法学试验。结果表明本法各方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和中药新药研制的有关规定。在试验中,根据牡丹皮含量测定结果,制定了牡丹皮中芍药苷的含量限度,为控制实验用牡丹皮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本文所选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3.2关于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中流动相的选择,曾选用乙腈水(10:90、20:80、30:70)和甲醇水(20:80、30:70、40:60)等依次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乙腈水(20:80)作流动相时,牡丹皮供试品色谱中芍药苷与杂质峰可达基线分离,峰形对称,且保留时间适宜,故采用乙腈水(20:80)作为流动相。

3.3有文献记载以水提醇沉法提取丹皮中芍药苷[6],但考虑到芍药苷醇溶性优于水溶性,在前期实验中经比较,水提醇沉提取物中芍药苷得率低于乙醇提取物,且其操作较繁,故本文直接采用乙醇提取法,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乙醇用量为药材量的5倍,加热回流时间为1h,回流次数为3次。

致谢;河南省驻马店市药品检验所

【参考文献】

[1]洪涛,张家勋,李嘉珏,等.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一)[J].中草药,1994,(4):16.

[2]沈保安.药材牡丹皮的原植物·芍药属一新种[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4):360.

[3]洪德元,潘开玉,谢中稳.银屏牡丹·花王牡丹的野生近亲[J].植物分类学报,1998,36(6):515.

[4]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牡丹范文篇8

【关键词】电视剧;《牡丹亭》;昆曲

一、推动剧情发展

《甄嬛传》《如懿传》《杀寇决》等电视剧,都存在穿插、引用《牡丹亭》戏曲元素的桥段。它们借助《牡丹亭》戏曲元素在原曲中所属之人的人生遭遇,或是其原有寓意与剧情之间的联系,以推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甄嬛传》中,余答应为求圣宠,跪于殿前唱了一夜《绕池游》。这支曲子刻画了杜丽娘这位居处在深闺的孤单寂寞的女性形象。《甄嬛传》的穿插,首先是借曲意披露深宫嫔妃的苦楚与无奈,刻画一个困于宫中无人怜惜的妃子形象。这一形象恰与杜丽娘孤独悲愁的形象相照应,传达出余答应祈求皇帝怜惜美人的内心渴望,同时也隐晦地表达出了帝王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曲中“小亭深院”深深触动了皇帝心软之处,他虽居于金碧辉煌的宫殿,但他又何尝不是被禁锢于“小亭深院”不得自由呢?一曲《绕池游》勾起了皇帝对妃子的怜惜,剧情出现新的转折。《如懿传》对《牡丹亭》唱段的引用也采取了将唱词插入人物台词的方式。剧中炩妃为邀皇宠,在御花园中练嗓,练的即是《惊梦》一出。她被如懿以“十阿哥新丧,唱欢词靡曲”为由,罚至灵前长跪。《惊梦》唱的是长期幽居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和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听觉上,婉转清丽的唱腔萦绕于宫墙之内,恰恰与如懿、炩妃等困于深宫的女子一般,虽青春娇艳,却一生困顿于此,正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内容上,曲词也与宫中女子束缚深宫、却不愿让青春徒然流逝的强烈意愿相吻合。同时,炩妃吟唱此出,正值十阿哥新丧的沉重氛围,如懿见到此景,就将她罚跪在灵前。这一出昆曲的引用,塑造了炩妃不守宫规、谄媚皇上的人物形象,为后续剧情中炩妃为得皇子引诱侍卫、魅惑皇上饮鹿血滋补等荒谬无耻举动作了铺垫。《杀寇决》则借用昆曲演员的身段来推动对剧情发展。剧中苗小伶曾是一位当红花旦,生前最爱扮演杜丽娘一角,后被迫害致死,其子李溪染思念亡母,遂在院中模仿母亲生前表演,演的恰是《闹殇》一出。《牡丹亭》原曲演的是杜丽娘伤春将死,缠绵病榻时吐露心声:韶华易去,美梦难长。电视剧中李溪染唱这一支曲子时,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角色的昆曲身段,使李溪染与苗小伶在外在形象与内在情感上产生了双重联系,客观上起到助成观众对剧中人物思念落寞之情的理解。昆曲身段的表演,将李溪染、苗小伶、杜丽娘三个人物联系在一起,暗示三人相同的命运——苗小伶妙龄早逝,李溪染最终悲惨离去。在电视剧中,《闹殇》之曲实现了电视剧人物与昆曲中人物的对照联系,促进剧情发展,引导受众更好地领悟人物命运发展的脉络。电视剧情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上述剧作中,《牡丹亭》戏曲元素作为穿插的桥段,主要预示人物命运,推动剧情发展。这使受众在观看电视剧时,能够调动脑中原有认知,对即将发展的剧情转折作出必要的预判,更深地理解电视剧叙事的象征性与丰富性。

二、塑造人物形象

穿插当代电视剧中的《牡丹亭》戏曲元素,通过设定人物造型,表达人物情感,将剧中人物与原曲中人物对照联系等方法,多元化地塑造人物形象。引用《牡丹亭》元素修饰人物外形,主要采取将《牡丹亭》造型元素——妆面、服装、动作融入剧中人物身上等方式。《如懿传》中,炩妃两次唱起《牡丹亭》。一次是在廊下与人学唱,唱的是《游园》一出。她身穿粉红色立领绣花衫出场。这套服饰在原曲中,乃是深闺少女杜丽娘所穿,戏曲称为“闺门帔”,衣服下摆与袖口皆有刺绣,娇艳美丽。另一次是十阿哥新丧时期,炩妃为吸引皇上注意,有意在园中唱曲。此时她穿的是浅蓝色底子兰草刺绣对襟褙子和白底刺绣马面裙。这套服饰在原曲中是“闺塾”一折中杜丽娘的穿扮,端庄而素雅。杜丽娘多情伤春,被世俗礼教困于闺中,虽为追求爱情与自由不惜生命,但始终坚守尊严与本心。然而炩只不过是披上了痴情的外衣,掩藏的是她贪婪的心。她想借《牡丹亭》曲子邀宠,却因不知礼数、不守规矩受到重罚。这里借助外在服饰的联系,将炩妃与杜丽娘相对比,以杜丽娘的端庄典雅暗讽炩妃为谋权而迷失自我,同时也以杜丽娘的命运暗示炩妃的悲惨结局。与《如懿传》不同,《甄嬛传》在利用《牡丹亭》元素塑造人物时,引用了经典戏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作为人物台词。在华妃言语嘲讽安常在时,甄嬛以《牡丹亭》戏文为其解围,首先直接体现了甄嬛饱读诗书、见识颇广。在暗箭重重的后宫,她既始终保持警醒,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情深意重的人物形象。同时,这几句戏文出自《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题词,赞赏杜丽娘的多情与执著。甄嬛身为皇帝的嫔妃,却用情于十七王爷,这段恋情是不能坦白也不被接受的,但甄嬛却有如杜丽娘一般用情至深。通过戏文的穿插,电视剧将杜丽娘形象叠加在甄嬛形象之上,使人物情感更显立体化,暗示甄嬛的命运趋势将如杜丽娘一般凄凉。通过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也是引用《牡丹亭》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后,梨香院传来“姹紫嫣红开遍”的昆曲演唱。此处戏文原著已有,但在电视剧中出现,增添了听觉上的感受。读完《西厢记》的黛玉正是愁绪万千,她耳听着《皂罗袍》,眼看着落花流水,不禁感怀起来。原曲《惊梦》一出为杜丽娘见春色迷人的美景而思春伤春,情窦初开却被封建礼教所禁锢,而对于此时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贾府便如同坠入黑暗的牢狱,命运如同杜丽娘一般,刚由《西厢记》勾起的情愫以及平时零星郁结在心头的忧愁,被戏文丝丝缕缕地牵引出来,心痛神驰。这就进一步强化了黛玉自怨自艾的柔弱形象。电视剧引用、穿插《牡丹亭》戏曲元素塑造人物形象,使观众加深了对电视剧人物形象内涵的认知。观众根据《牡丹亭》元素的涵义,来感知与电视剧人物相对应的深层意蕴,同时借助《牡丹亭》人物的命运遭际,对电视剧人物的相应命运作出预判。如此引用,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加立体化、多元化了。

三、提升审美价值

牡丹范文篇9

关键词:油用牡丹;丰产栽培;产业发展

油用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属芍药科芍药属(Paeonia)[1-2],具有适应范围广、耐干旱、多年生、耐瘠薄的特点,其根可入药、籽可榨油、花可观赏制茶等,其中籽油养分含量高,具有“液体黄金”和“国油”的美誉[3-5]。目前,油用牡丹的主要品种有紫斑牡丹(PaeoniarockiiT.Hong&J.J.Li)和凤丹牡丹(PaeoniaostiiT.HongetJ.X.Zhang)。截至2017年底,国内油用牡丹种植面积66万hm2,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北、江南和西南4大区域,这些区域气候条件相对适宜种植,且平原较多,便于规模化种植生产[2,4,6]。2016年,华南地区尝试在气候、土壤较适合的粤北山区引种油用牡丹。近几年关于油用牡丹栽培技术的文章非常多,在主要分布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李育材等[7-8]从国家粮油安全、木本油料特征等宏观方面分析了我国食用油的紧迫现状和油用牡丹的重要利用价值。季延平等[9]以凤丹油用牡丹3年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整地规格、栽植深度、栽植密度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翻耕深度20~30cm、初植密度30cm×60cm、栽培深度20~30cm时株高、地径和复叶小叶数等生长量最大。郭承芸等[10]对赣南高山丘陵地区油用牡丹品种选择、定植、追肥等栽植技术开展了全面分析。仝铸等[11]针对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关键技术以及解决对策开展了深入分析。油用牡丹在华南地区种植亟需相关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研究,建立健全粤北地区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体系,才能实现油用牡丹的优质丰产和山区可持续发展。粤北山区乐昌市龙山林场、乐昌市林科所,经过连续多年的田间观察和生产区试,并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验证与修正,摸索出油用牡丹在粤北地区的栽培技术,以指导山区发展山地油料植物,弥补该省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不足的局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1选地与定植

1.1山地选择

选择平缓山地、丘陵、坡地,排水良好,通风,土层厚度达到40~60cm,土壤以壤土、砂壤土为佳,pH6~8。

1.2土壤改良

粤北山区土质为红壤土,宜增施有机肥1500kg/hm2、沙(土∶沙=8∶2)等进行土壤改良。

1.3品种选择

选用凤丹、紫斑2个品种。

1.4苗木定植

春季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山区坡地采用水平带种植,种植前30d进行整地,土壤深翻,采用深沟低畦,畦边高度为15cm,株行距为40cm×60cm为宜,一般选择2~3年生苗定植,有条件的尽量培育容器苗,如裸根造林,栽植前要剪去病残根、过长根,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株浸泡10~15min消毒,捞出晾干后待植。

2水肥管理

2.1幼树期

规模化种植一般施用15t/hm2有机肥和450kg/hm2复合肥作底肥,并且添加生石灰750kg/hm2、毒死蜱900kg/hm2等土壤杀虫杀菌剂,定植第1年一般不追肥。

2.2结果树

从第2年开始追肥,每年追肥3次,即花前肥、花后肥和入冬肥(表1)。小植株的牡丹可株间穴施或行沟施,多年生的大植株可用撒施,然后将肥料翻入土壤中。.3水分管理粤北山区旱季明显,建议铺设渗灌或微喷灌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

3整形与修剪

定植后第1年一般不平茬,从第2年开始,每年12月左右平茬,栽植后前1~5年采用龄倍留枝法,栽后第1年秋留1~2个主茎,其余平茬,以后每年择优留株龄2倍枝条,第5年后达到10个左右优质枝条后不再增加枝条数量。

4病虫草害防治

华南地区自“回南天”后,2—5月多雨少晴,空气湿度大,病害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有效预防。油用牡丹病害主要有叶斑病、根腐病、茎腐病、灰霉病、褐斑病及紫纹羽病等,防治方法见表2。另外,华南地区一年四季气温较高,加之牡丹根肥味甜,容易遭受地下和地上害虫的危害。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类、线虫类、金龟甲类、刺蛾类、螨类、蚁类等。尤其是重点检疫的火红蚁,一旦发现应立即使用40%辛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喷淋蚁巢、蚁路或受害植株根茎。如有检疫植物薇甘菊,要连根拔起,并集中到一起进行销毁。

5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5.1加快良种选育,完善苗木繁育

目前,油用牡丹品种结构单一,遗传多样性不足,苗木质量参差不齐,良种繁育滞后,大面积推广后,抵御病虫害风险高,加之商用苗木总量有限,种苗短缺是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因此,需加强现有油用牡丹种植资源的保护,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栽培品种及野生种质资源,针对不同种植区域和选育目标开展远缘杂交育种,制定可持续的油用牡丹繁育体系,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结实率,结合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5.2总体合理规划,规范栽培技术

华南地区高温高湿,雨季旱季分明,台风频繁,山地较多,土壤为酸性红壤,因此需要针对特定立地条件开展详细调查和总体规划,科学种植管理,规范各项栽培技术标准,提高种植成活率,注重种植质量和效益,探索套种技术,尤其是结合杉木大径材林地、澳洲坚果行间及郁闭度较小的经济林开展套种,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5.3依据市场需求,做好产业定位

当前牡丹籽油市场定位偏离市场运行规律,存在市场炒作和泡沫现象,商家主要作为高端食用油进行宣传和市场销售,部分价格高达1500元/kg,与菜油、橄榄油、花生油等传统食用油相比,虽然具有更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但过高的价格使其很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严重影响油用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依据市场需求,深化加工产业链,审视产业生态位,开拓国际国内消费市场,形成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杜扶阳,韩宇.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25-126.

[2]吕向阳,黄金秋,王迅,等.不同基肥对油用牡丹结籽性及籽脂肪酸组分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0,38(1):59-65,98.

[3]鲍荣静,王姗,鲍华鹏,等.不同叶形油用牡丹凤丹的引种栽培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4):117-120.

[4]高晓斌,王刚.关中地区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0(19):87-88.

[5]周景瑞,付文苑,马超,等.贵州省油用牡丹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169-170.

[6]田福忠,周天华,王宜磊,等.油用牡丹丰产栽培综合管理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3):50-52.

[7]李育材.中国油用牡丹工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4,16(10):58-63.

[8]王斌利,王新娣,董颖,等.牡丹的食药价值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7,36(2):96-98.

[9]季延平,曲永蕴,王清海,等.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油用牡丹生长量的影响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9,49(4):46-48.

[10]郭承芸,范方喜,罗素梅,等.赣南高山丘陵地区油用牡丹凤丹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3):110.

牡丹范文篇10

关键词:福建省;高海拔牡丹种植;旅游产业

1花卉特征

牡丹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花色艳丽,花朵大且香,拥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等美称,具有观赏、食用、药用等价值。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属于落叶灌木中的一种,株植高度一般在50~150cm,枝条偏小呈圆柱状,偏向于条棱,在枝条的底部呈现出鳞片状鞘。牡丹的叶子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呈卵形状,一般情况不裂,侧生小叶基本与顶生小叶相似。牡丹的花朵是单生枝端,形状比较硕大,直径在10cm左右,花梗大约5~6cm;苞片呈椭圆状,萼片近似于圆形,颜色呈淡黄绿色;花瓣是重瓣,呈倒卵形,顶端会形成不规则的波纹形状[1]。牡丹的花期一般是在每年5月。与其他花卉植物相比,牡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喜欢温暖、凉爽、干燥的环境,既需要有充足的阳光促进牡丹的正常生长发育,又要避免阳光暴晒,且冬季需持续在低温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否则会出现不能开花或者开花不良的现象。

2种植技术

福建省气候高温高湿,平原地区不适合牡丹花卉种植栽培。高海拔牡丹种植栽培是通过特定的高山自然环境改变牡丹的生长习性,从而实现牡丹南移栽培,为广大福建省消费者提供牡丹花卉观赏。选择高海拔环境。牡丹花卉可在年平均气温10~18℃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北纬28°~42°为相对应的地理区域。福建省位于北纬23°33′~28°20′,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按照“纬度每减少1°,年平均气温增加0.6℃左右;海拔每上升100m,年平均气温下降0.6℃左右”的自然气候规律,福建省需要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牡丹种植,才能满足自然气候催花的需求[2]。合理整地施肥。牡丹根部发达,需要生长在土层肥沃的沙质土壤中,同时要避免根部长期浸泡于水中。福建省雨季长、雨量大,容易积水成涝,在种植栽培过程中时应通过挖深沟畦等方式提升排水能力。要想高海拔种植牡丹花卉,既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使土壤平整松软,又要结合草木灰或生石灰等材料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牡丹花苗根部生长发育。为了促使牡丹花苗更加茁壮成长,保障牡丹花的成花率,提升牡丹花花瓣瓣化的程度,还需进行开沟施肥。开沟施肥时要将平整的土地进行划线,划线最好是南北朝向,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牡丹花生长,距离保持在1m左右即可。开沟每条直线,并且在沟内施加有机肥料,保障土壤的肥沃性,促进牡丹花苗快速生根发芽。然后在施肥沟的两侧起垄,垄的高度大约是30cm,最好能使整个牡丹种植区域的垄面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方便后期的管理[3]。引进优质种苗。为了能更好地在福建省高海拔山区种植栽培牡丹,需要引进优质的牡丹种苗,提高牡丹苗的存活率。牡丹种苗最好选择重瓣满心的观赏品种,选择2~3年的实生苗为佳,这样可以提高牡丹苗的存活率,有利于后期的栽培种植。引种时间最好选择10月份,福建省在入秋之后,天气凉爽、干燥,此时的气温符合牡丹的生长习性,适宜种植栽培[4]。目前,福建省尤溪县汤川镇引进国内外不同种群的牡丹品种进行试种,种植区域在北纬26°13′,平均海拔超过900m,品种主要有玉楼春、红芙蓉、一品红、大富贵、富贵粉、洛阳红、香玉、赵粉、肉芙蓉、层中笑等68种,大部分品种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态势。正确种苗定植。福建省高海拔牡丹种植需种苗定植,切勿种植得太过密集,否则会影响牡丹花吸收阳光和通风性,不利于牡丹开花,但也不能种植得太疏散,这样不仅影响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还会影响牡丹花的产量和观赏效果,不利于牡丹种植产业发展。因此,对高海拔牡丹的栽培种植要采取正确的种苗定植。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株行距,二是定植深度。为了让土地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又不影响牡丹花的生长,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每垄大约种植两行牡丹苗最佳,牡丹苗之间的行距离大约是30cm,要留意行距垄边的间距,大约保持15cm即可。株距定植以每行50cm进行种植,要让两行牡丹苗形成三角形进行错位定植。另外,在种植的时候也要注意深度,最佳的定植深度是垄面和种苗顶芽有2cm左右的距离,以确保牡丹花苗根部有足够的伸展空间。如果种植的牡丹花苗较大,可以先对牡丹花苗进行适当修剪,只需留下底部的一两个芽即可。如果牡丹花苗的根部过于旺盛,可以采取顺行斜栽的方式进行种植栽培。在牡丹花苗定植之后,要及时对幼苗进行覆膜和浇水,以确保牡丹花的根部能充分吸收土壤里的养分,保障牡丹花苗顺利成长。用白色的地膜把垄面全部覆盖,然后灌满水,让水分渗透到土壤中,有利于牡丹花苗根部吸收水分,促进牡丹花苗生枝发芽。定植后悉心管理。定植后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悉心打理,疏于管理的牡丹成花率以及花瓣瓣化度都会受到一定影响,降低牡丹花的品质。定植后可以从放苗、追肥以及除草等方面对牡丹花进行管理。通常在隔年春季到来之时,气温已经渐渐回升,高海拔地区土壤复苏,前一年种植的牡丹花苗也开始发芽。之前为了保护牡丹花苗,在定植后覆盖了地膜。此时地膜会限制牡丹花苗的生长发育,牡丹花苗的芽会把地膜顶起来。如果不及时撕破地膜,就会影响牡丹花苗的成长。因此一旦发现牡丹花苗发芽,就要及时采取破膜放苗措施。在放苗之后,要对放苗口做好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感染伤害牡丹花苗。为了提高牡丹花苗的成花率,要定期对牡丹花苗施加肥料。追肥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浇水追肥,二是叶面追肥。对于垄膜栽培的牡丹,立春后第一次浇水不需要施加任何肥料,在进行第二次浇水和第三次浇水的时候,要施加三元复合肥,确保土壤有充分的肥料。在进入冬天之前,为了能更好地越冬,还需要再浇一次水,但是不需要追肥,避免因施肥过量影响来年生长。叶面追肥是在牡丹花的叶面上喷洒适量的肥料,喷洒的肥料以钾肥、磷肥为主,以补充牡丹花所需微量元素,有利于牡丹花朵开放[5]。除施加肥料之外,还要及时清理牡丹花园的杂草。为了避免杂草和牡丹花苗争夺土壤中的养分,需要不定时进行除草。除了手动拔草之外,还可以适当喷洒除草剂。第三四年的管理。高海拔牡丹花种植第三年和第四年的管理基本与第二年相同,都需要对牡丹花进行施肥和除草。但在浇水追肥时,可以稍微多施加微量元素,有助于牡丹花芽和花蕾的形成,使牡丹花生长的更加旺盛,有利于高海拔牡丹丰产。正常情况下,定植两三年的牡丹花苗,3年后会进入花期。因此可以在第四年10月中旬,连土一起挖掘移栽到盆中,可以带盆一起销售,确保牡丹的质量。福建省山地面积大,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山地海拔在600m以上,可用于调节牡丹的生长习性。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积温高。牡丹花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会导致叶子脱水枯萎,长时间光照会严重缩短牡丹花的花期,影响牡丹花的观赏性。因此在福建省种植栽培牡丹花时,在第四年需要搭建凉棚,适当地为牡丹花遮阴,避免过于强烈的光照,保障牡丹花的花期。为了提高牡丹花的观赏性能,可以适当地对牡丹花进行催花。一般是控制牡丹花苗生长环境的温度,使牡丹花朵提前或者延迟开花[6]。

3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一首赞美牡丹的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近年来,福建省的一些高海拔地区也引种了观赏性牡丹或油用牡丹,并在省内掀起了一股观赏牡丹热潮,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福建省发展高海拔牡丹种植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从全省来看,牡丹花卉种植对农业服务生态建设和凸显“清新福建”的旅游品牌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福建省多山的地理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引进高海拔牡丹种植技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牡丹花卉种植还可大大提升林业景观效果,通过林业种植与旅游紧紧结合,凸显和宣传“清新福建”的旅游品牌形象。从地方来看,打造特色农业产品,促进旅游发展。福建省内高海拔地区通过观赏牡丹种植,开发吸引游客的亮点项目,从而推动地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将牡丹花卉作为吸引元素,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7]。从产业来看,拓展牡丹花卉内涵,推动多元融合。拓展牡丹文化内涵,融合地方民俗风情,通过举行文化节事活动、开展文化研学体验、研发牡丹文创衍生品、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高海拔地区构建新的产业发展链条,实现经济增收。

参考文献:

[1]尤云桂,林鸾芳,吴寿华,等.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8):149-150.

[2]武荣花,史彦鹏,孙亮.牡丹冬季催花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8(11):40-42.

[3]赵利群,翁国盛,高秀芹.牡丹花期控制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6(1):87-89.

[4]高志民,王莲英.牡丹催花后复壮栽培根系生长及光合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4):479-483.

[5]方伟洁.牡丹文化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34):93-94.

[6]张凯月,贺春玲,侯小改,等.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19(10):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