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1:56:05

贸易风险

贸易风险范文篇1

(1)国际贸易的含义及特点

简而言之,国际贸易是指不同的国家以及地区为了达到不同的经济目的所从事的商品以及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经济方面相互依赖关系,属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细化的产物。国际贸易的特点表现为:第一,由于国际贸易在不同国家及地区间开展,交易环节中所涉及的对象较多,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第二,受不同国家及地区政策、文化、法律以及国际局势的影响;第三,由于国际贸易通常都是大额交易,再加上交易双方距离较远,所耗费时间较长,使得交易双方面临较大的风险。

(2)国际贸易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国际贸易风险是指不同的国家以及地区从事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环节中,由于一些因素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化,从而使得贸易主体实际结果和期望达到的目标存在差异,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通常国际贸易风险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伴随着国际贸易活动而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国际贸易风险具有复杂性,当前还无法凭借技术手段来科学计算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

2国际贸易风险阐述

(1)市场风险

国际贸易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通常是指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会导致价格出现风险及对财务带来风险,导致国际贸易出现亏损的现象。受市场风险的影响,使得汇率出现变动从而对国际贸易企业产生风险,或者是一种货币在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时候,由于价值出现了变动,这些就变为导致国际贸易企业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且商品价值的风险是在市场变动之下,若商品价格出现波动,就会使得国际贸易企业出现风险。

(2)政策风险

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多取决于国际贸易企业所在的国家。倘若国家政治缺乏稳定性,从而就会对所在国国际贸易企业的运营造成影响,而且政治的变化也会加大国际贸易企业运营的难度。与此同时,不同的国家政府都会对该国的对外贸易制定相关的政策,如贸易壁垒、关税政策等。

(3)操作风险

国际贸易企业的操作风险是指因基础设施、运作环节、员工等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企业在运行以及发展的环节中,往往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合同,而且多数合同条款都会涉及到价格,价格条款作为合同条款的专业术语,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标准术语,但是,纵观当前的国际贸易企业,众多合同中价格术语表达存在误区,甚至是采用某个国家的标准价格术语进行表达,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操作风险,给企业带来严重亏损。除此以外,还存在外企的合同误用以及对国际贸易合同用语不理解的现象,这些都会产生国际贸易的操作风险。

(4)汇率风险

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在许多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结算,国内贸易往往是以本国的货币作为交易对象,但是国际贸易的结算往往会遇到本国货币以及外国货币结算率这一问题。而且若国际外汇比率出现变化,从而国家货币价值也会随之变化,无疑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收入,从而企业面临国际贸易风险的可能性也就加大了。同时要注意的是,倘若外汇汇率波动,这样就会对外币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支出造成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导致企业外贸业务减少。所以,跨国企业要密切关注货币比率的波动,这样才能够对外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显而易见,如何有效防范外汇风险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3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意义

(1)进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有利于切实保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欣欣向荣,这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就投入到了国际贸易活动中,尤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规模较小的外贸企业。由于国际贸易通常都属于大单大额交易,卖方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再加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会存在众多风险。所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能够切实保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利益,以便促使外贸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进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以及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也可以这样理解,对外贸易环节中的风险是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活动所涉及到的主体繁多,而且国际贸易的路程较远,无形中海上运输风险以及国际贸易结算欺诈风险等致使外贸企业相互之间出现了不信任,对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阻碍了国际交往的深入发展。因此,有效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规避,不仅能够增强交易双方的信任度,促使国际贸易来自于低风险的基础上有效开展,而且促进国际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也加深了国际经济相互间的交往。

(3)进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有利于确保国际贸易活动正常运行

一般而言,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就是不同国家以及地区为了实现不同的经济目的,所开展的活动多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而国际贸易活动的特点就表现为:交易主体繁多、交易过程复杂且交易时间长。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国际贸易所开展的活动中,任何一个交易主体甚至交易环节都伴随着一定的贸易风险。因此,有效地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规避,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因各种因素所导致的风险事故,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为确保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4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策略

(1)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

由于企业在获利的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就要求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实施风险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讲,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科学地评估获取的利益及存在的风险,同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配比例为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的是,对风险进行正确评估是很重要的,从而就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实施交易对象的资信调查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要想有效规避风险,选择良好的交易对象是基础,从而就需要将对方的资信情况认真调查清楚,即在与合作方发生交易之前,要将对方的底细摸清楚。而且企业的资信状况会直接关系到债务责任承担能力。具体来讲,资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要对合作方的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进行查看,要对营业执照正本以及副本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而且对合作方的经营活动、货物状况、法定地址以及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进行核查;第二,认真考察合作方资产信用的真实性和履约能力,对生产加工能力、出口许可证等基本情况进行认真了解;第三,认真辨别合作方的主体资格。要认真辨别合作方是以自然人的身份、法人的身份还是非法人经济身份出现的,同时还要看是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还是委托人的身份出现的;第四,对合作方企业的信誉度进行调查,看看合作方是否存在不良行为的历史记录。因此,开展资信调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有效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环节。

(3)实施技术手段转移风险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外贸出口企业通过凭借相关的技术手段,通过让当时人承担风险,来有效地将风险转移。转移风险的种类较多,从而就要求外贸主体要结合贸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转移技术手段。①合理采用银行保函银行保函就是银行的保证书,通常应用在对外贸易的诸多方面。从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出口企业对于发生的大型机械、成套设备等活动,就能够让外国进口商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或者是分期付款保函,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证进口商在依照相关合同的规定交货后付款,若出现进口商无法将货款支付,从而就要求担保银行进行代付;从进口贸易来看,倘若发生的交易金额较大,这时就需要买方在出具信用证之前,依据货物价值的特点要求买房的担保银行开出履约保函,这样就有效地确保了卖方能够按时交货,否则的话,就需要担保行根据保函的金额对买方进行相应的赔偿。②科学投保货物运输保险交货众所周知,国际货物运输往往拥有较远的距离,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在货物流转过程中就会伴随着较多的风险隐患。所以,要想最大限度降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贸易主体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具体来讲,货物运输保险就是指人们对将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所实施的经济措施。这样在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后,在承包范畴内货物出现了损失,这时企业就能够通过保险公司来取得一定的赔偿。与此同时,投保货物运输保险,在强化出口企业经济核算的同时,对促进出口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③有效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简而言之,出口信用保险是指由国家提供基金,通过国家认可的保险机构向出口商所提供的一项政策性及非盈利性的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对象是出口业务中商业保险公司所不愿承担的境外买方信用风险以及政治风险,很好地弥补了货物运输保险中未涵盖的保险内容。投保出口信用险则有效地确保出口商及时收汇,促使出口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

(4)严格遵循对外贸易制度

贸易风险范文篇2

关键词:卖方保理贸易风险

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吸引客户和增强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卖方采用赊销或者远期托收等结算方式销售货物,由此引致的远期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压力,蕴藏着坏账风险,已经成为卖方的1大心病。

正是在这1背景下,具有贸易融资、资信调查、买方信用担保、应收账款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保理业务受到了卖方越来越多地青睐和重视,并在我国获得了广泛传播和迅猛发展。

1、卖方在保理业务中面临的贸易风险分析

在赊销贸易中,卖方面对的主要风险是履约风险和买方信用风险,前者主要是卖方能否按时按质按量的交货,后者主要是买方能否及时足额付款,否则就会造成拖欠或坏账风险。买卖双方若发生贸易纠纷,不能有效妥善解决,会演变成贸易纠纷风险。

如果采用了保理业务,卖方面临的风险将有所变化。

首先,合刘鹏巩爱凌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买方信用风险。通过债权转让,卖方得以提前安全收汇,由买方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风险降低了。由于保理商无追索权的买断了应收帐款,所以保理商独自承担了买方信用风险,即买方因资信和财务风险原因导致的各种呆账和坏账损失。但是,保理业务并不能完全免除买方信用风险。这是因为,即使在卖方完全履约的情况下,买方仍然可以主动寻找各种借口、挑起贸易争端、制造贸易纠纷,达到少付款、晚付款或者不付款的目的。

最后,贸易纠纷风险依然有可能存在。因贸易纠纷时而导致买方不付款时,保理商将免除信用担保责任,并且还要把已付款项追索回去。显而易见,贸易纠纷风险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它将直接导致保理商免责,所有风险、责任最后都只能由卖方自行承担。《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第14条规定:“如果债务人提出抗辩、反索或抵消(争议)并且如果出口保理商于发生争端的应收帐款所涉及发票的到期日后270天内收到该争议通知,进口保理商不应被要求对由于这种争议而被债务人拒付的金额进行付款。”所以,贸易纠纷风险是严重影响卖方利益的不确定因素。

而且,如果买方因财务困难而出现信用风险,人为制造贸易纠纷,则保理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避免惹火上身,最理性的处理办法就是立即认可贸易纠纷事实的存在,并向卖方进行追索,而不管这样做是否严重损害卖方的利益。这就带来了保理商的信用风险。

2、例证:贸易纠纷风险导致保理商信用风险

1996年9月,我国中贸公司向A国甲公司出口销售1批货物。1997年2月货物出运后,保理商预付了16万美元的融资额。3月15日,应收账款到期,甲公司未能按期付款,也未提出任何贸易纠纷。中贸公司多次去电催促付款,甲公司均声称资金紧张,无法如期付款,要求展延付款日期。5月11日,进口保理商通知:甲公司已经正式向其提出贸易纠纷,理由是他过去从中贸公司购进的另1批同规格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因而他据此怀疑此批货物也同样存在质量问题。保理商遂立即对其融资款进行追索,遭到中贸公司拒绝。

经调查,发现如下事实:因国外最终收货人拖欠银行大量款项,该批出口货物在货到目的港后即被控制在银行手中,甲公司实际上根本无法要回货物,更不可能对货物进行质量检验。6月15日,进口保理商仍拒绝付款。在多方压力下,进口保理商10月份起诉了甲公司。11月28日,在法院举行的第1次听证会上,仅凭被告律师向法院提交的辩护词,进口保理商就轻易认定此案涉及贸易纠纷而立即撤诉。

案例分析:这是1个典型的因买方信用恶劣而引发贸易纠纷,并进而引致保理商信用风险的实例,关键问题在于贸易纠纷的认定。

但是,《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并没有对贸易纠纷的认定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买方有可能滥用“贸易纠纷”。具体体现为:第1,没有明确界定买方提起贸易纠纷的方式和举证责任,使得买方可以仅凭怀疑、推测或者其他借口就提起假贸易纠纷、拒绝付款;第2,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来审核和裁定贸易纠纷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缺陷使得买方可以虚构贸易纠纷,造成保理商暂时免责,侵犯卖方利益。

贸易纠纷风险发生后,很可能直接带来保理商的信用风险。在起诉买方时,保理商拥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卖方应收帐款的委托人,又是买方信用的担保人。这意味着:如果保理商知悉买方无力支付货款,为维护自身利益,则他会明哲保身,消极起诉进口商,希望自己和卖方败诉,因为胜诉意味着他自己必须自行承担货款赔付责任。

上述案例中,甲公司虚构贸易纠纷,进口保理商则企图置身事外,免除付款责任。

3、保理业务中卖方对贸易风险的防范

应对贸易纠纷风险的关键是防患于未然。为此,卖方必须严格履约,按时按质按量的交货。卖方必须保证他所出售给保理商的所有应收账款都是正当的、合法有效的债务求偿权,债务人将不会对此提出任何争议、抗辩或反索。

其次,卖方应事先做好资信调查,确保买方资信和财务状况良好,保理商资信可靠、信誉卓著、认真负责。1旦发生了贸易纠纷,则应设法在合理期限内从速妥善解决。如果是卖方自身责任导致的履约瑕疵或贸易纠纷,则卖方应积极补救、妥善处理,将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如果是买方故意引发人为贸易纠纷,则应积极交涉,查明真相,取得保理商的信任和支持,使买方的非法企图无法得逞。

参考文献:

贸易风险范文篇3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二、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的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运营的所在国家的政治稳定性,以及当地的政治制度。政府的更迭,有时也会导致业务出现重大变化。甚至在政治制度稳定的国家,政治改革的影响也可能重大。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有时也成为财务风险或是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的变化而导致亏损的风险。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是汇率风险及商品价格风险。汇率风险是由汇率变动的可能性,以及一种货币对另外一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导致。企业主要商品价格出人意料地剧烈波动,也可能是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员工、过程、基础设施或技术或对运作有影响的类似因素的实物而导致亏损的风险。外贸企业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是不理解或误用一些国际贸易合同中的贸易术语。贸易术语即贸易合同中的价格条款的特殊表达形式,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对贸易术语操作不当,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巨大操作风险。

4.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源于国家间贸易摩擦加剧、反倾销案件增多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商品能够更加通畅地流转于不同的国家,但是,近几年欧美经济的持续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有逐步抬头的趋势,这也使得外贸企业面临的政策风险进一步加剧。

三、国际贸易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

1.实施交易对象资信调查在国际贸易中,选择好交易对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规避贸易风险的前提。一定要慎重考察对方企业的真实性,查清对方的资信情况。资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查看对方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同时核实其经营活动情况、货物情况、注册资本、法定地址和现在是否仍在合法地进行经营活动。其次,查看对方资产信用的真实性和履约能力,进而了解其开设的基础账户和经营管理能力。再次,对其主体资格要辨别清楚。如对方是以自然人身份,或以法人身份,还是以非法人经济组织身份出现,是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还是委托人的身份出现。最后,调查对方企业的信誉度,有无不良行为历史记载。开展资信调查非常必要,是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至关重要的一步。

2.建立风险的内控决策机制任何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所谓对于风险的管理,只是想在贸易过程中所到的利益与所存在的风险隐患找到一个恰当的比例分配。想要使企业在贸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把握好贸易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平衡利弊来选择一些东西的同时也要放弃一定的利益,因为利益与风险一直都是并存的,企业最好不要做超出利益与风险比例的贸易,若要为之,那就事先做好风险承担的准备,从而降低风险发生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3.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如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的竞争转变为质量的竞争,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重视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不断开拓新产品,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上下功夫。面对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不断提高的“国际标准”,我国出口企业要用产品质量进行反击,努力提高我国标准档次,打造品牌产品,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贸易风险范文篇4

一、国际贸易中的风险

1.对合同风险进行分析

在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中,其价格条款是用贸易术语来表示的。贸易术语作为贸易的惯例,其不仅规定了贸易双方权利,同时也规定了贸易双方义务。因此,国内企业在贸易交流中必须掌握相关贸易术语。虽然贸易术语十分重要,每一条术语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称的,但是每一套术语却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来说,权利和义务双方也是有一定差别的。而贸易术语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与贸易合同的性质是一致的,合同中的条款和合同性质与使用的贸易术语也应该保持一致。一旦国内企业对贸易术语不熟悉或是操作不当,就容易被外商利用,带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对政策风险进行分析

政策风险一般是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反倾销案件及技术贸易壁垒而出现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世界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贸组织在给不同区域经济带来合作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世界贸易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关税壁垒已经成为不同区域间保护本国市场的手段。为了加强国际合租,许多国家已经逐步降低本国关税,但是一些发达国际却以技术贸易壁垒对竞争者进行限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对企业的资质提出疑问,进而排挤竞争者。

3.对货币汇率风险进行分析

就目前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实行了浮动汇率制。这种浮动汇率制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而国际贸易合同从订约直至履行合约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一期间,计价货币或随着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而上下浮动,这也会使企业实际收入随之波动。一旦汇率波动,其将会影响企业外币支出和收入业务。不管外币升值还是贬值,其实际支付货款数额都会变大,加之进出口税的激增,将会减少企业利润,甚至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

二、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措施

1.了解交易对象资信状况

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必须对贸易对象资信进行调查,只有了解对象资信状况,才能更好的避免国家贸易风险。在实际交易中,应该对对方企业的真实性、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具体来说就是对贸易对象营业执照正本、副本进行查证,并对正本和副本的真实情况进行验证。要对其经营活动状况、货物情况、注册资本、法定地址及合约经营活动范围进行查证;要对贸易对象的真实性和履行合同能力、出口许可证及原料供应、货源等进行考察。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知道其能否承担债务和履行合约;要对贸易对象主题资格进行分析,要弄清贸易对象是以法人身份出现,还是以非法人经济组织法定代表身份或是委托人身份出现。此外,还应该要对企业信誉度进行调查,看其是否有不良记录,这一调查是资信调查最为重要的一点。只有确认其无不良记录,才能更好的避免国际贸易风险。

2.提高产品出口质量

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必须提高其产品质量,毕竟现在的国际竞争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质量竞争。出口企业在质量竞争中必须依赖于科技并重视科技,不断研发新产品,以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标准档次,打造名牌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样在面对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时候,就能用质量进行反击。出口企业为了更好的应对技术贸易壁垒,也应该以美国的TCC、日本的T—MAIK为合格标志,对高新产品进行研发,毕竟只有符合这些产品标志,国内出口企业商品才能被进口。因此,国内出口企业必须依赖于科技进步,了解交易对象资信状况,不断的研究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避免技术贸易壁垒。

3.合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该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增加企业附加值。金融衍生工具就是参与方能对交易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进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各种安全保证的各种活动和方法,以便更好的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使金融机构和金融衍生机构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企业在参与国际金融衍生金融交易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信用程度较高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这样在避免交易风险的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创设性意见,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内部也应该建立均衡机制,以表避免越权操作,更好的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控制。同时也可以用价值评价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对风险进行控制。

贸易风险范文篇5

1国际贸易风险的种类

1.1政策方面引起的风险。国家的政策无论何时都是十分重要的,体现在国际贸易中更是不容忽视。如某些国家会出台反倾销政策,会让国际贸易关系显得十分复杂。国际贸易在进行,但各个国家又想保护本国产品的利益,因此贸易技术壁垒和法规不断垒驻,使得国际贸易的进行出现困难。1.2操作方面引起的风险。贸易过程中要签订合同,合同对双方都非常重要,里面包含着众多贸易条款,由于各国政策特殊性不同,经常对方利用某国特殊政策的空子,以无法满足为由,拒绝收货后付款,极有可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合同的拟定过程中特别注意安全,以防被利用。1.3因为汇率带来的风险。国际汇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汇率的变化影响着账目的多少。国际贸易必将进行结算,如果结算前后发生汇率改变的情况,那么其中一国的利益甚至双方都将受到损害,那么受损方的利益就没了保障。以上三种风险虽然类型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特征[3]。一是都具有客观性。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时候个人意志无法左右它。风险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这些都无法人为进行控制的。二是无意识性。国际贸易的风险发生时贸易双方很可能并没有形成意识。所以贸易双方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遭受了风险。现在的国际贸易形势存在一些问题,贸易双方可能随时遭受风险,而环境也随之变得更复杂,这样贸易双方很可能判断出错,因而风险就被诱发了。

2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

2.1充分了解贸易所在国家政策。 在贸易国选择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经济参赞处,充分了解所在国家的政治稳定性,经济状况是否恶化的倾向,收付款特殊条款,认证要求和银行付汇等各方面政策和法规,然后再开展贸易。2.2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对贸易伙伴的选择是贸易活动的开始,也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好的贸易对象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的风险性,而不好的贸易对象则会提高贸易的风险性,甚至贸易对象本身就是风险的主体。在进行交易之前要对贸易对象的情况进行认真的了解,对于大客户,可以通过中信保等机构获取对方信用信息和公司状况,或者要求对方提供在银行中的信用证明和银行还款能力;对于小客户,一定要客户充分验证客户能力和资质等,总之,充分了解对方历史纪录信用和经营状况情况,存不存在信用和付款问题,这十分重要,可能影响到后续的收益问题。2.3要签订正式贸易合同。采用专业律师签订的合同,最好采用中方版本,仲裁方选择中国贸促会或者香港新加坡等国(地区)法律仲裁,保证政策安全,在合同中对贸易所必须的贸易范围,销售国家,产品范围,技术要求,质量条款,交货期,产品价格,付款方式,合同有效期,不可抗力以及附加条款都要确定明确,必须考虑周全,从大方向保证安全。2.4选择正确的贸易结算方式。 由于汇率处在持续的变化之中,所以对贸易双方的资金结算有很大的影响,很可能造成一方甚至双方的损失。最安全的是TT付款,然后选择信用证L/C,对方过于强硬实在无法时选择OA条款时同时跟中信保做担保保证资金安全,跟部分国家可以选择人民币结算,防止汇率剧烈变动造成收汇结算损失,因此双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算方法。2.5保证产品质量。在国际贸易中必须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有丝毫懈怠,我国的生产厂家要与国际接轨,不断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创立更多的自主品牌,使我国的高质量产品能够走向全球,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2.6加强合作,遵守国际贸易秩序。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充分研究国际贸易的规则和要求,根据惯例修改合同条例等,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明确风险意识,明确风险时时存在,要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和防范控制。

3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机遇与风险同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前做出防范和规避,直接关系到贸易的最终收益[4]。要选择信誉度良好的贸易对象合作;利用本币交易法等结算方法进行结算,保障资金安全,利用现代工具来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应对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任重而道远,当前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加强各项应对措施,使我国贸易环境不受任何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晓东.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China'sForeignTrade,2011(10).

[2]程晓芳.当前形势下贸易融资业务应关注的风险点[J].经济论坛,2010(02).

[3]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3.

贸易风险范文篇6

根据知识贸易学的基本规律,贸易必然导致风险,知识产品的国际贸易必然导致基于特殊传播机制的知识溢出性风险。具体讲,导致各种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潜在利益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经济原动力。“知识能够带来效益”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通俗的主流话语。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无一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设立的思想接合中介,这些学校或研究机构为知识需求者和知识拥有者之间架起了沟通和联系的纽带,为人类知识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如美国著名知识经济学家约翰•汤姆斯所说,一种知识,如果不能给人的类存在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哪怕是带来潜在的物质性收益,那么这种知识的传播能力将会大打折扣。联系今天中国各级教育的经济导向性,我们也会明确感受到知识产品的经济驱动力。事实上,知识产品的跨国流动并不是政府和商人人为促动的,在较为严格的知识动力学意义上,知识产品的潜在或现实的利益本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经济原动力。那些冒着投资风险进行跨境交易的商人只是达成知识产品国际交易的后发助力而已,他们所获得的基于当期汇率所表现出的货币价值,只是隐含在知识产品中的劳动凝结在获得新的使用价值之后的利润让渡,也可以说是对知识产品特殊有用性进行全球转移的货币奖励。

2.知识的政治价值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政治源动力。自阶级社会和私有制度出现以来,人类始终面临三大选择:一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制约性选择;二是为了维持生存所必然遇到的政治生活干扰性选择;三是治者以各种方式向社会传递的主导性存在价值选择。在上述选择的关键路口,政治治理者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来强化对被治理者的威权性存在。假定意识形态是一种知识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断定统领整个社会精神和思想走向的核心价值系统是促使知识产品国际流动的终极解释力。政治家经营国家的重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基于权力的法定收益,在宏观国际关系学上,把一国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意识形态推向他国才是政治产品国际化的最高境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美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打着“意识形态民主化”输出的口号,但美国在国外经营企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美国的全球政治战略服务。正如斯宾塞、李嘉图、威廉•配第、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的一致看法:几乎没有一种经济活动是可以脱离开政治权力的约束而自在发展的,即使是在古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要杜绝“国际贸易泛政治化”的倾向,但我们更要看到国际贸易的政治风险。就知识产品跨境流动的权力驱动力来说,知识的政治价值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政治源动力。换一句话来说,正是无所不在的政治权力酿生了国际贸易诸多的摩擦和矛盾。

3.知识的文化娱乐性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文化肇因。文化形式最初是高于政治和经济形态的,因为一种完全拘泥于生活的艺术是不可能带给观众艺术化视觉效果的。在全球知识产品频繁流动的今天,广播电影电视、杂志期刊出版、广告视觉传媒、数据电子电脑都以其特有的文化娱乐性滋生了各种潜在和实际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如果把这些产品的国际交易风险都归结为中间人(商人、政府或者民间组织),那是不科学的,因为无论是参与贸易的企业,还是政府许可证的管理,抑或是民间的中介机构都希望获得物质性的收益。这些参与者的行为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形形色色的交易风险呢?事实上,知识的文化娱乐性是导致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形成的文化驱动力。娱乐是文化的,但娱乐也是要走向国际化的。当一种知识产品不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和畅快淋漓的感性体验的时候,它就会被很快抛弃,更谈不上什么跨国交换了。

二、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的表现形态

知识产品的国际贸易隐含着基于货币市场波动而引发的汇率风险、基于主权国家金融制度差异而引发的政策风险、基于信用资金偿还机制差异而引发的贷款风险、因各国契约理念不同而引发的合同风险、基于知识隐形贬值而引发的价格风险等问题。当然由于知识产品时空传播方式的差异性,使得知识产品国际贸易的风险呈现出许多独有的特征。

1.汇率风险。不论美元债务扩张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持有美元的国家和个人货币购买力的潜在损失,美元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为通行的国际结算方式。新西兰学者Michael•Wang和Jack•yang曾探讨过建立以弹性金本位为核心的二元货币体系的构想,指出这种双规货币制度是使储蓄存款长期保持原有购买力的重要保障,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性解决方案,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但这种国际金融改革方案只是存在于理论探讨的阶段,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英联邦国家的研究和支持,也就是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默认美元的结算方便功能,同时也认可了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单位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同股票、基金、期货、债券市场一样,国际货币市场的交易同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和供需法则;同虚拟资本的交易法则一样,全球知识产品的交易同样受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当许多人大量购入美元而兑换人民币的时候,伴随着美元贬值的不仅是持有美元国家购买力的下降,这一行为同样也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并事实上给跨国知识产品贸易商以远期盈利的机会。比如,中日韩三国的电影市场就曾经因为汇率的波动给韩国公司和中国国际影视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2.政策风险。世界各国都对他国的知识输入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比如欧洲就对中国出版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征收较高的关税,美国对中国出版物的输入控制更是非常严格,除了有反倾销审查之外,还增加了意识形态审查和宗教审查。对于那些与美利坚基督信仰明显相悖的出版物一律排除在外,不准任何出版商以任何名义带进美国。事实上,中国自然科学成果输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并成为ISTP和EI检索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社科类成果的检索比率。除去中美两国版权制度和版税扣除机制的不同之外,在知识产品的中美贸易方面,两国的政策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些名为保护贸易自由的法律政策,实际上成为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跨境交易的巨大壁垒,最终酿生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产品贸易风险。

3.贷款风险。知识产品的国内生产企业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往往在国内法的框架内通过股市、基金、期货、债券,甚至变相民间融资的形式获取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偿还有的有明确期限,有的则是非法融资的。在民间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的支持下,各种影音公司和出版公司,尤其是那些微电影企业,在短时间内就筹集到了知识生产的全部资金。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些知识产品没有获得实体企业的青睐,没有获得国际销售的利润,那么开发商和运营商以及中介公司都会面临巨大的偿贷压力;当这一贸易链条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因道德或法律纠纷而“撂跤子”时,正零和博弈就会迅速变成“囚徒困境”。这时就会出现到处都是催债的经理人、而到处可见的都是没钱的老板或经理的艰难局面。由是,风险愈演愈烈。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不能正视自己国家贸易地位和能力,盲目举债、到处申请外汇贷款的现象,这同样造成了一些债权国贷款无法偿还的风险。

4.合同风险。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都知道,国际贸易合同只是约束贸易双方的纸质文件,在跨国贸易中如果一方不守信用,单方面违约,追责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因一方单方面违约而造成损失的偿还可能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合同的中外文表述往往存在着实质性条款的歧义性解释、合同的使用范围往往存在着国内法和国际法的冲突,有些知识产品运营商又没有国际商务合作的经验,当进口商不能按期履约时,风险就会非常巨大。

5.价格风险。在商品交换领域,价格的波动是供需关系的晴雨表。在国际贸易领域,商品价格的国内波动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就光盘、出版物、影视作品、文学读物等知识产品的跨境流动而言,价格的随行就市是极为普遍的事情。但问题在于,当已经按照合同价格预期交割的知识产品因国内需求的增大而大幅涨价的时候,对于贸易商来说,是撕毁合同直接向国内卖出这些产品,还是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按期交货呢?正常来说应该是按期交货,但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一再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支配下,大多数商人都会倾向于毁掉合同赚取超额利润。这时市场伦理就会让位于功利哲学,巨大风险就会从天而降。

三、知识产品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策略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外贸易不平衡问题正在逐渐加剧、知识产品贸易中的违法违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盗版现象极为普遍、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的跨国抄袭现象愈演愈烈、各种文化产品国际合作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不当竞争此起彼伏。靠什么来约束知识产品市场的国际贸易呢?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知识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的调研工作。根据需求偏好理论,地域上相邻或相近国家的贸易依存度要高于空间上较远地区和国家的贸易依存度。作为亚洲面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知识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是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就东亚来说,中国知识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是韩国,其次是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日本、澳门地区和朝鲜。据文化部和商业部的联合调查,从2000年到2014年底,中韩知识产品的贸易总额达到了1598.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达到1057.5亿美元,逆差趋势明显。②就东南亚来说,中国知识产品输出的主要地区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中中新和中马贸易额占到了贸易总额的79%,表明中国的知识产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广泛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缅甸、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尼泊尔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地缘合作关系,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知识产品贸易额很小。近年来,伴随着远洋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和美国、欧洲、南美洲、非洲的知识产品双边贸易在逐渐扩大,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总局的统计数据,近10年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品贸易额已经达到1200.98亿美元,中国和欧盟之间已经达到621.56美元,中国和南美洲的知识产品贸易额达到了37亿美元,中非知识产品贸易额达到了98亿美元。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今后应继续加大与地缘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品贸易,要依据准确的贸易数据制定合理的出口战略和进口措施。要根据欧洲国家偏好中国物美价廉文化产品的需求事实,制定中国知识产品出口欧洲的详细计划;要把中国的陶瓷制品、丝绸制品、柳编制品、服装产品、小饰品添加上强烈的文化信息,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和谐大同思想输出国外,使知识产品供应商能够在赚取国际分工效益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对于某些携带考古信息的古董和文物,我们也要本着协商的原则,尽量回购流失到国外的珍贵宝物;对于非法走私文物的现象和行为要大力查处、毫不手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细致缜密的事前调研是知识产品国际贸易决策的重要前提,这方面经验是丰富的,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

2.认真研究贸易国的政治、经济及法治状况,牢牢把握贸易国的政策特征和价值偏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地区,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拥有极为广阔的需求市场,并吸引了大批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出版业、广告业乃至各种文体娱乐行业。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国内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很大。作为中国知识产品贸易的主要输出国,美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政治运作特点、经济发展走向、政策偏好性和价值评估体系都是各国知识产品贸易商必须密切关注的重要信息。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国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消极财政政策时,这将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对于知识产品贸易商来说,只有认真研究了贸易伙伴国的政策变化动态并随时关注国际社会的风吹草动,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取客观的比较收益,否则,巨大的贸易风险将不期而至。就欧洲和美国来说,中国的电影电视产业要想打入这些国家的主流音像市场是很难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商人经济实力有限,更是由于这些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的质疑和困惑。由此,中国在输出知识产品的时候要尽量寻找那些极富传统感染力的文化产品,避开那些带有单一政治教化色彩的知识产品;中国输入到欧洲和美洲的知识产品要尽量体现出对那些国家制度和宗教的尊重,避免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我们的核心目的是输出出版业和传媒业的文化产品,把古老的东方儒学文化传播到遥远的非洲部族。

贸易风险范文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贸易风险;管理;防范

一、贸易概述

贸易是我国最为主要的行业之一,在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各类不同贸易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市场的内在活力,避免价格出现波动幅度过大的现象,充分展现市场价值。贸易业务模式主要是利用地区之间同一产品在价格方面的差异获取利润,在恰当的时间点低价购买产品,在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其销售出去。或通过给客户一定的账期,进而赚取差价。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越发完善,贸易业务和外汇、期货等有了紧密的联系,也可以通过跨期、跨市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获取利润。国有企业贸易业务将实体产业作为基础,以此为核心贸易活动,逐渐呈现出纵向深入发展的趋势。

二、国有企业贸易风险

(一)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指在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过多,所获取的经济利润较低,给国有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成本主要涉及采购成本和贸易消耗成本,其中采购成本支出,是影响风险事件出现的关键。企业相对于供应商而言议价能力较弱,往往供应商掌握议价主动权,使得贸易商难以获取较高的经济利润。在预算管控工作中未形成科学化预算编制体系,预算制度无法落到实处,预算管理形式化问题严重,导致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成本超支问题。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最为常见的风险要素之一,具体是指市场环境波动幅度较大,变化速度快,会给企业贸易活动的开展带来潜在损失,如果国有企业没有对市场风险进行及时识别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当前在信息化时代下,客户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增加,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受到疫情、国际金融环境、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很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亏损,影响企业资金链的稳定运行。政府政策的不断变化和调整,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很有可能会出现贸易订单变动的现象,导致部分商品无法及时销售。如果企业未对市场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调查研究,对市场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了解不足,就会出现产品滞销、大量堆积的现象,浪费了企业资源,也增加了仓储成本。当前贸易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内竞争越发激烈,已经呈现出饱和的状态,这样就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增加企业风险事件发生几概率。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同时也被叫作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合作过程中某一方不愿意履行合同要求或者缺少履行合同要求的能力时而出现的违约现象,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贸易活动出现风险问题。若国有企业在贸易合作中未对自身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也未综合考虑各类风险因素,则会使其在贸易活动中出现无法按合同相关约定履行的现象。客户也是引发信用风险的关键要素,如果客户经营不善不能及时履行合同中的条款要求,则会出现违约现象,给国有贸易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国有企业如果无法做到诚信交易则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损害其长此以往所建立的良好口碑。

(四)交易资金风险

国有企业在贸易活动开展期间,在货款回收方面存在明显的风险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将款项收回,轻则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则会导致流动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的日常贸易活动。在交易操作中未针对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如果资金需求方的资信水平较低或者缺乏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无法及时偿还国有企业所垫付的资金。在大宗贸易活动中交易金额规模大,如果交易对象资金链不稳定或者断裂,会造成国有贸易企业出现资产损失,损害国有企业利益。国有企业在合作中如果不能针对下游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合理评估,或者在交易活动中未及时对资金结算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则会产生资金损失。

(五)合规风险

在贸易活动中为了追求指标和提高经济效益,经常会出现不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而引发风险事件的产生。除此之外,集团内部也应制定相应的大宗贸易合规制度进行风险把控,以防个别人员为了提高业绩而违反相关制度,给贸易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因此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对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研究和分析,以法律为基础开展贸易活动。

(六)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具体是指在贸易活动中国有企业内部程序不完善所引起的风险事件。国有企业虽然已经对内控机制进行了改善,但是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不合理之处,例如未对内控制度应用效果及时进行评价,无法对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指导作用。人员也是引发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由于贸易业务环节复杂,存在诸多利益关系链条,如果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就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三、国有企业贸易风险产生原因

(一)宏观经济形势复杂

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处于复杂严峻的阶段,整体而言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发展存在下行压力。除此之外,我国各个行业均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商品价格无法提高,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亏损的现象,应收账款规模增加。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其中一家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整个贸易活动的开展,流通资金量减少,贸易活动效益下降。在如今企业合作深度不断增加的社会阶段,贸易合作风险持续增加,这需要国有企业能够挑选更加稳健的合作对象。

(二)贸易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国有企业以往经营管理过程中通常会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落后,管理体制僵化,这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企业内缺少充足的流动资金,国有企业也会因此出现信用损失,从而产生信用风险,无法及时偿还贷款或者其他债务,债务偿还能力下降,对于后续和其他企业开展合作有着不利影响。部分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而拖欠货款,使得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愈发复杂,三角债问题突出。国企如果未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完善,会给整体经济发展造成制约,不利于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资金压力大

国有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时会受到来自经营指标以及考核业绩的压力,相关部门会定期对其经营效益进行考核,为了可以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其承担了较大的资金压力。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而忽略风险防控,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风险因素。例如,企业因资金缺乏,为了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在业务开展前期并未针对相关政策、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贸易的形式违规融资时有发生,增加了贸易风险发生概率。

(四)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意识缺失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仍然是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发展重点,管理理念落后,缺少风险防控意识,没有认识到风险管控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负责贸易业务的工作人员对风险管控的工作职责认知不到位,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主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个别情况下即使已经发现风险问题,也缺少主动报告的意识,例如在贸易业务期间缺少单证是最为常见的风险问题,如果未及时报告,则难以对风险隐患因素进行处理和干预,给国有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国有企业贸易风险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以此来提高防控效果,为国有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基础保障。

(一)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对于国有企业贸易活动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首先,企业需要做好成本管控工作,尽可能规避成本风险的出现,保证成本支出和预算要求相一致。在购买产品之前对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形成集中采购模式,通过大量采购大宗贸易产品可以为采购人员留下讲价空间。其次,做好交易资金管控。针对贸易活动中的各类资金需要进行定期跟踪监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预付、赊销与开具汇票、信用证、保函等方式开展的业务资金进行全流程管控,监督资金的使用去向,同时针对大额资金的拨付进行严格审批,完善审批授权制度,提高资金管理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需要对现有的风险管控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险防控效果。首先,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结合业务管理实际,梳理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思路,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贸易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进一步修订,确保制度执行监督到位,使集团现有制度能够发挥应有的实效。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抓牢抓实业务规范化操作,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促进的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加快推进各项贸易工作提供坚强的保证。其次,制定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风险防控环节,形成全过程风险防控体系。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风险监控,事前对客户资信进行审查,事中对应收账款产生过程进行监控审核,每周、每月核对应收账款数据,按季度开展业务核查工作,并根据应收账款欠款情况,及时采取发函、诉讼等催收措施。再次,细化风险管理职责。国有企业应明确在风险管控工作中职工、管理人员以及合作企业所需要承担的具体职责,根据所出现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强化各个主体的责任意识。最后,优化评价体系。在风险管控制度中应当重视市场评价的意义,针对当前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未来走向。

(三)构建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开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将风险管控工作和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相关人员可以对和风险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及时识别出贸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分析每一项风险因素所能引起的风险事件,对其实施权重排列,根据风险事件严重程度差异制定相应的应急策略,可以在出现风险事件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针对风险管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形成风险报告,将其上传到风险报告模块上,可以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数据库,从而为后续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将线下管控活动转移到线上,及时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形成信息共享模式,提高风险管控效率。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贸易风险管控工作中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控效果的关键,企业应当重视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第一,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组织各部门人员学习,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通过业务考试,帮助业务员对平时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加深了业务员对集团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范的理解,增强了业务员的合规管理意识,达到了“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的目的。对相关制度进行宣贯,确保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效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进一步规范业务开展;第二,重视引进新型人才。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利用实习的方式将高校学生引入企业内部,为国有企业提供挖掘新型人才的渠道。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优化管理队伍结构,进一步强化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市场化选聘的方式引入职业经理人,由其和企业签订合同以及责任书,制定在聘任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业绩目标,通过业绩考核激励的方式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国有企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贸易活动中所产生的风险事件类型也愈发复杂,包括成本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交易资金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贸易风险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力度,为企业贸易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展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市场,2022(27):143-145.

[2]罗导明.新常态下国企财务风险防控与财务管理转型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22(23):76-78.

[3]吴晓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2(22):79-81.

贸易风险范文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对策建议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更加紧密,市场无形之手正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着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借助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积极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外贸进出口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197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201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00倍。与此同时,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也成倍增加,贸易风险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因此,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的分析预判,科学采取应对措施,对我国企业有效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意义重大。

1国际贸易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国际贸易风险是国际贸易双方因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超出预期的成本开支和意外损失。究其原因,从客观上,国际贸易存在于一定时域内,受到自然外界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风险,比如因自然灾害、政治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风险。从主观上,信息不对称是贸易双方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进口商对所买商品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如出口商对所卖商品信息掌握程度,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借信息优势获得更多盈利。另外,贸易欺诈也是发生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欺诈中藏有许多伪真的成份,容易让贸易方受骗,所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挽回。国际贸易风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客观性。风险产生于贸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比如说自然灾害、货币汇率等。二是动态性。风险存在于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受贸易双方地理环境、季节气候、交通状况、耗时长短、货币汇率、政治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影响,风险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三是关联性。风险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可追溯的,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四是未知性。风险无法预知,无法做到对所有风险完全可控,特别是自然灾害类风险难以预知。

2国际贸易风险分析

国际贸易风险复杂多样,动态变化。就单一国际贸易而言,可能存在多种贸易风险,一些风险相互促进、一些风险相互削弱,但每一种风险都有影响力和破坏力,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2.1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双方使用不同国家的货币,都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货币会发生升值或贬值。一般来讲,国际贸易双方从达成交易合同到交易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交易无法实现即时到帐。在较长时间的贸易过程中,货币汇率会随金融市场波动而上下浮动,出现交易货币升值或贬值,导致发生交易风险。

2.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产生于合同约定,订立合同双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国家法律对合同的相关权利和责任的判定不一致,从而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误判和纠纷,造成贸易摩擦和贸易风险的发生。合同风险另一个重点,是合同欺诈。贸易方采取欺诈的手段,通过盗用知名产品商标、谎称专利发明产品、假冒国际品牌、伪造产品质量合格证等方式,骗得我方企业信任并签订贸易合同后,单方面不履行约定,或以假代真,以次充好,拿钱跑人,使我方企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2.3政策风险

国际贸易双方所在国家,会从本国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和出台贸易保护政策,采取高关税、限定配额等经济手段,或对进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政策,这些政策出台具有不可预测性、即时性的特点,一旦政策出台,将对我国企业出口造成很大冲击。另外,贸易国家政局态势、安全环境、法治能力等也是产生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方面,还有双方国家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开放的观念和程度不同,产权保护意识、消费者权益观念不一致等等,都会导致国际贸易风险的发生。

2.4价格风险

国际贸易同样遵循市场规律,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关系来决定。我国出口企业所处的国际市场环境更多属于垄断竞争类型,企业对国际市场不具备定价权,价格大多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来讲,供给增多,需求减少,价格就会下降,如果外贸企业不能及时调整市场价格,商品将会出现滞销积压问题;从生产要素价格变化来讲,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将会增加,商品价格同样会上涨,商品销量将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商品利润空间可能被压缩。另外,价格因素还会受某国宏观经济水平的影响,进口国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将一定程度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

2.5自然风险

国际贸易风险中还会因遭遇不可测自然力而导致的风险,如地震、台风、海啸、火灾、水灾、雹灾等自然灾害,自然风险具有不可抗性,灾害难以预测,一旦发生,其可控性较小,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难以估量。

3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措施

国际贸易在给贸易双方创造财富、增加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同时,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复杂多变的。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既不能盲目夸大贸易风险的不可抗性,也不能盲目乐观置风险于不顾,要积极强化贸易风险整体可控的认识,不断提升风险研判和防范能力,最大程度实现贸易风险的规避和止损。

3.1开展国际贸易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开辟和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加强市场调研对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对贸易国政治局势、经济政策、安全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科学预判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风险,做好贸易风险防范预案。二是加强对贸易国相关产业发展态势、相似产品质量水平、消费者群体、商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切实掌握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力优势,最大限度实现贸易增值。三是开展对贸易运输能力、交通状况、储存设施、货运分流、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风险评价,科学分析贸易风险点,制定风险操作预案,切实增强贸易流转安全性、可控性。

3.2做好交易企业资信调查

交易企业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体,其信用水平直接影响贸易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做好对方贸易企业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誉评价机制,对防范贸易风险十分重要。一是查对企业营业执照的真实性,注册登记信息的完整性、可信度,企业法人身份的真实性,是否有委托人,是否拥有法人的正式授权,是否拥有合法的进出口许可证等。二是实地查看企业运营状况,查对企业生产运营能力,生产销售业绩,企业经营和财务现状,是否具备履行合约的资金支持。三是查看交易企业的信用状况,是否存在违约、违法纪录,企业的信用评级,企业评价度和行业声誉等。四是查看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经营准则、员工素质和企业愿景等;了解企业主的精神气质和办事风格,企业主对本企业的裁决力如何;了解企业是否拥有上层公司和下属公司,其上下游企业和产品链经营状况如何,相互之间是怎样的利益关系等。

3.3科学使用保险工具

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可以科学选择一些保险工具规避和减少国际贸易风险。一是选择运输保险。运输是国际贸易过程中耗时最长、易发风险的阶段。购买运输保险,对运输中发生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会进行赔付,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损失。购买保险时要根据货物的易损风险程度,选择相关的保险种类,要留存好保单、运输契约、货物发票、检验报告等单据,以备出现风险遭受损失时提供给保险公司理赔。二是选择出口信用险。出口信用险是由国家为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财政支持,属于一种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政府承保我国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的政治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国家为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提供风险保障,保证出口企业能够及时收到货物资金,最大程度上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三是选择国际保理。通过国际保理达成一种出口商与保理商之间的契约关系,实现结算、管理、担保、融资为一体的综合业务服务,出口商将货物销售合同中约定的应收货款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负责对进口商帐款回收和摧款,为出口商提供预付融资,实现出口商的资金运转和流通,缩短贸易运作周期,实现更快的订单接替和企业增值。四是开具银行保函。一些大型设备出口企业在设备出口前,会要求进口商开具银行保函,银行保函依据国际贸易合同而开出,但却具有独立法律效力,如果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不能按合同支付货款时,出口企业可向其担保的银行提出索赔,由银行无条件代替进口商支付,从而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五是选择备用信用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保函业务还不普遍,出口商可以选择备用信用证,该项业务在商业银行应用普遍,开证商业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请求,对出口商开立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在进口商未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出口商可按照备用信用证的规定要求由开证行付款。

3.4灵活选择计价货币

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浮动汇率,汇率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而波动,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双方的预期产生较大影响。因国际贸易交货期比较长,计价货币在达成合同到交货付款期间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直接影响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在实际贸易中,从有益于自身利益来讲,对于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可采用硬币计价交易,对于我国企业进易,可采用软币来计价交易。如果无法达成对我方有利的交易货币,我国企业则可依据汇率变动,相应调整对外报价;也可争取建立保值条款,避免汇率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3.5提高贸易产品竞争力

价格战一直是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但随着世界各国人均GDP不断提升,民众生活层次和消费理念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竞争力成为国际贸易市场上的最大赢家。拥有先进制造业、核心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优势的国家,对国际贸易都设立了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只有产品质量达到这些国家制定的标准,才能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因此,我国企业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努力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力争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不断拓展我国企业外贸实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4结语

总之,国际贸易为国与国之间搭建起互通共利的桥梁,在加速生产力提升、促进各国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风险。我国企业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迎接国际贸易,认真分析国际贸易风险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对策和措施来规避和减少风险,不断提升我国企业产品质量,打造中国品牌,更好融入全球贸易,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解静.探究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4).

[2]顾中元.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17,(2).

[3]刘佩东,郑权.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3).

贸易风险范文篇9

一、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贸易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在国际贸易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其经营规模的拓展,贸易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对于多外贸易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盲目的扩展国外贸易市场和资源,抬高贸易成交量,忽视了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导致其难以维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2.没有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机制。要保证国贸易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贸易风险管理机制,但是从我国众多对外贸易企业的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对外贸易企业没有健全的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防范组织,但是组织形式相当落后,难以与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其次,很多企业将贸易风险的管理依托于外销人员的监控,这就对外销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外销人员没有及时识别贸易风险,则外贸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损失。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外贸企业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风险管理手段相比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管理手段缺乏有效性,企业对客户资信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出现客户利用假票据的现象。第二,企业对风险情报的收集手段较为落后,对市场上的经济、政治情况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对客户的经营、注册、业务实施等没有深入调查,导致贸易风险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效率的基本要求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及时的识别风险的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原因。第一,要完善商业情报网络,外贸企业要与行业之间的相关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联合收集商业情报,及时的获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信息,做贸易风险的防范。第二,要积极的拓展风险的调查渠道,例如,通过境内银行、驻外领事馆等获取重要贸易风险信息。第三,建立贸易风险的语境机制,将一系列的贸易指标用来预测企业对外贸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对银行、投资者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设定风险警戒线,做出适应性的决策。第四,对外贸易企业要定期的组织开展贸易风险防范的培训,切实提高外销人员的贸易风险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风险预控意识。2.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首先,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经营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所以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强企业对外经营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挡各种风险的侵入。所以对外贸易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个项目流程、以及参与项目部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识别,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监督其按照既定的制度展开各项工作任务。其次,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外贸易企业要监控对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等,防止风险事态的扩大,减少国际贸易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完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如果企业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风险没有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就会面对风险的时候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所以建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的组织领导机构,预备数套风险处置预案和计划,对领导机构中的人员进行分级、分工,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3.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风险转移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时间较长,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隐患,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货物运输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防止因运输风险造成的较大损失。第二,可以购买国际保理业务,该业务主要是为买方客户提供付款的条件,这样外贸企业更为容易获得国外订单,加大产品的出口,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国外客户因拒绝付款而造成的财务危机。第三,银行保函,外贸企业可以要求进口方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如果进口方不能及时的支付款项,可以由银行代付,降低贸易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高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对外发展的关键,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控制贸易风险对自身发展到来的影响,不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会带动国内、国际整个贸易市场动荡,所以外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邹博威,郎丽华.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际贸易物流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21):115-117.

贸易风险范文篇10

关键词:卖方保理贸易风险

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吸引客户和增强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卖方采用赊销或者远期托收等结算方式销售货物,由此引致的远期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了资金压力,蕴藏着坏账风险,已经成为卖方的一大心病。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具有贸易融资、资信调查、买方信用担保、应收账款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保理业务受到了卖方越来越多地青睐和重视,并在我国获得了广泛传播和迅猛发展。

一、卖方在保理业务中面临的贸易风险分析

在赊销贸易中,卖方面对的主要风险是履约风险和买方信用风险,前者主要是卖方能否按时按质按量的交货,后者主要是买方能否及时足额付款,否则就会造成拖欠或坏账风险。买卖双方若发生贸易纠纷,不能有效妥善解决,会演变成贸易纠纷风险。

如果采用了保理业务,卖方面临的风险将有所变化。

首先,合刘鹏巩爱凌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买方信用风险。通过债权转让,卖方得以提前安全收汇,由买方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风险降低了。由于保理商无追索权的买断了应收帐款,所以保理商独自承担了买方信用风险,即买方因资信和财务风险原因导致的各种呆账和坏账损失。但是,保理业务并不能完全免除买方信用风险。这是因为,即使在卖方完全履约的情况下,买方仍然可以主动寻找各种借口、挑起贸易争端、制造贸易纠纷,达到少付款、晚付款或者不付款的目的。

最后,贸易纠纷风险依然有可能存在。因贸易纠纷时而导致买方不付款时,保理商将免除信用担保责任,并且还要把已付款项追索回去。显而易见,贸易纠纷风险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它将直接导致保理商免责,所有风险、责任最后都只能由卖方自行承担。《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第14条规定:“如果债务人提出抗辩、反索或抵消(争议)并且如果出口保理商于发生争端的应收帐款所涉及发票的到期日后270天内收到该争议通知,进口保理商不应被要求对由于这种争议而被债务人拒付的金额进行付款。”所以,贸易纠纷风险是严重影响卖方利益的不确定因素。

而且,如果买方因财务困难而出现信用风险,人为制造贸易纠纷,则保理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避免惹火上身,最理性的处理办法就是立即认可贸易纠纷事实的存在,并向卖方进行追索,而不管这样做是否严重损害卖方的利益。这就带来了保理商的信用风险。

二、例证:贸易纠纷风险导致保理商信用风险

1996年9月,我国中贸公司向A国甲公司出口销售一批货物。1997年2月货物出运后,保理商预付了16万美元的融资额。3月15日,应收账款到期,甲公司未能按期付款,也未提出任何贸易纠纷。中贸公司多次去电催促付款,甲公司均声称资金紧张,无法如期付款,要求展延付款日期。5月11日,进口保理商通知:甲公司已经正式向其提出贸易纠纷,理由是他过去从中贸公司购进的另一批同规格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因而他据此怀疑此批货物也同样存在质量问题。保理商遂立即对其融资款进行追索,遭到中贸公司拒绝。

经调查,发现如下事实:因国外最终收货人拖欠银行大量款项,该批出口货物在货到目的港后即被控制在银行手中,甲公司实际上根本无法要回货物,更不可能对货物进行质量检验。6月15日,进口保理商仍拒绝付款。在多方压力下,进口保理商10月份起诉了甲公司。11月28日,在法院举行的第一次听证会上,仅凭被告律师向法院提交的辩护词,进口保理商就轻易认定此案涉及贸易纠纷而立即撤诉。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买方信用恶劣而引发贸易纠纷,并进而引致保理商信用风险的实例,关键问题在于贸易纠纷的认定。

但是,《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并没有对贸易纠纷的认定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买方有可能滥用“贸易纠纷”。具体体现为:第一,没有明确界定买方提起贸易纠纷的方式和举证责任,使得买方可以仅凭怀疑、推测或者其他借口就提起假贸易纠纷、拒绝付款;第二,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来审核和裁定贸易纠纷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缺陷使得买方可以虚构贸易纠纷,造成保理商暂时免责,侵犯卖方利益。

贸易纠纷风险发生后,很可能直接带来保理商的信用风险。在起诉买方时,保理商拥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卖方应收帐款的委托人,又是买方信用的担保人。这意味着:如果保理商知悉买方无力支付货款,为维护自身利益,则他会明哲保身,消极起诉进口商,希望自己和卖方败诉,因为胜诉意味着他自己必须自行承担货款赔付责任。

上述案例中,甲公司虚构贸易纠纷,进口保理商则企图置身事外,免除付款责任。

三、保理业务中卖方对贸易风险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