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1:54:43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范文篇1

关键词:慢性胃炎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是胃窦为主的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

慢性胃炎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为常见的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而且某些因素之间可能还有相加或协同损害作用。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以进餐后为重的上腹不适、饱胀、无规律的腹痛、反酸、嗳气、烧灼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少数伴有胃黏膜糜烂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一般为少量出血。慢性胃体炎消化道症状较少,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资料

资料来源辖区某药店,时间是2007年-2008年购买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8-69岁,平均46.5岁,病程5-20年,其中,伴有胃粘膜异型增生12例,胃粘膜上皮腺化生19例。下面将相关药物阐述如下:

(一)胃黏膜保护药

1.吉法酯(Gefarnate,惠加强)

胃黏膜保护剂,提高胃黏膜组织内前列腺素水平及氨基己糖浓度以恢复或加强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溃疡部上皮再生。

2.麦滋林-S(Marzulene-S)

该药含有水溶性奥和L-谷氨酰胺。水溶性奥能抑制炎症、增加黏膜内前列腺素E2的合成保护胃黏膜。L-谷氨酰胺增加胃肠黏膜上皮氨基己糖及葡萄糖胺的合成,参与促进组织修复。主要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和慢性胃炎。

3.瑞巴派特(Rebamipide,膜固思达)

通过上调胃黏膜内各种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E2表达,起到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炎症反应、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及抑制氧自由基损伤等作用。用于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引起的糜烂、出血及炎症。

4.尿囊素铝

含尿囊素和氢氧化铝成分,尿囊素有保护胃黏膜及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作用;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保护胃黏膜及中和胃酸作用。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及慢性胃炎。

5.其他

硫糖铝、胶体果胶铋也均可起到保护和改善胃黏膜屏障的作用,详见急性胃炎章节。

(二)促胃肠动力药

1.莫沙必利(Mosapride,快力)

为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本药促进胃排空作用与西沙必利相当。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腹胀、腹痛、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早饱等消化道症状;也可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糖尿病性胃轻瘫及部分胃切除患者的胃功能障碍。

2.曲美布汀(Trimebutine,瑞健)

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能调整胃运动节律,改善胃排空功能,改善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具有末梢性镇吐作用;调整肠运动节律,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伴随的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秘症状。用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鸣、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3.其他

胃动力剂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详见急性胃炎章节。

(三)制酸或抑酸药

1.H2受体拮抗剂

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2.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3.铝碳酸镁(达喜)

为抗酸药,与胃酸作用迅速而持久,同时,可吸附胃蛋白酶和胆酸,对胃起到保护作用。能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烧、酸性、嗳气、饱胀等。

(四)助消化类药物

1.胰酶(Pancreatin)

为多种酶的混合物,得自动物的胰腺,主要为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本品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强,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对脂肪亦有一定的消化作用。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肝、胰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消化障碍。

2.康彼申片(复合多酶片,泌特达吉)

含多种消化酶,具有促进食物消化,驱动肠内气体和利胆作用。可提高胆汁分泌和加强消化吸收。用于胃肠道、胰腺消化功能不全,食欲不振,腹胀,脂肪便,肠道异常消化不良,胆囊切除患者的消化不良,脂肪性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胆汁分泌不全及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等。

【选择原则】

1.伴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首先根除Hp。目前根除方案很多,可归纳为以胶体铋剂和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两大类,即一种胶体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若干种抗菌药物,具体方案见幽门螺杆菌治疗章节。

2.伴随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需要适量的制酸药和吸附胆汁药物如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等,并加用胃肠动力药防止反流。

3.控制黏膜炎症活动是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关键。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铝碳酸镁、吉法酯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4.伴肠化与非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适当选用VitE、β-胡萝卜素、叶酸、微量元素硒等。VitE、β-胡萝卜素具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叶酸有纠正DNA甲基化紊乱的作用,硒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5.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有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

6.对于应用NSAID引起的胃炎,应停服NSAID;如果病情需要不能停药者,可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加用抑酸剂治疗。

【注意事项】

1.铝碳酸镁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大剂量服用可导致软糊状便和大便次数增多。

(2)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妊娠期头三个月,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高镁血症、高钙血症者慎用。

(4)本品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伍使用,必须合用时应间隔12h服用。

2.吉法酯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可有口干、口渴等,急性中毒时可出现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及呼吸困难等。

(2)妊娠期妇女禁用。

(3)老年人、青光眼患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3.麦滋林一S颗粒

颗粒剂:670mg/包

用法:每次670mg,每日3次,饭后口服。还可根据年龄和症状适当增减剂量,一般疗程为4周。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胀、腹痛、胃部不适、面部潮红等。

4.瑞巴派特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胃肠道可有嗳气、呃逆、呕吐、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发生率小于0.1%。对高龄患者生理功能低下,应注意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2)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期妇女。

 5.尿囊素铝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个别病例出现轻微口干,但停药后逐渐消失。

(2)对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尚未明确,慎用。

6.曲美布汀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腹泻、口渴等。

(2)通常老年人生理功能较弱,需注意减量用药。

(3)妊娠、可能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慎用。

7.莫沙必利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在服药过程中偶见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症。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本品。

(3)与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合用可能减弱本品的作用。因此与抗胆碱药并用时应分开间隔服用。

8.制酸或抑酸药和根除Hp的药物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9.胰酶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偶见变态反应,如有打喷嚏、流泪、皮疹、鼻炎和哮喘等。

(2)服用时不可嚼碎,以免药粉残留于口腔内、消化口腔黏膜而发生严重的口腔溃疡。

10.康彼申片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个别病例会出现过敏反应。

(2)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的急性期禁用。

(3)12岁以下儿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本品。。

【建议】

1.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胃炎。

2.应去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等。注意饮食卫生。

3.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尚缺乏有效逆转药物,叶酸、维生素E等可能有效,需有关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涂福音.聂明.郑启忠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的关系2004(6).

[2]EmadSB.AnnetteMSueralfateSuppresseahelicobacter,phloriinfectionandneducesgastricacidsecretionby50%inpatientswithduodenalulcer1996(3).

慢性胃炎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价格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适用于广大农村推广运用,现将个人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

1西医对本病的认识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发炎、病程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一般要借助胃镜检查,虽从临床表现很难做出肯定性诊断。

其症状的轻重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部分病员毫无症状或只诉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①上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部位多在上腹,以隐痛、钻痛、胀痛、刺痛较为多见,上腹部压痛范围较广泛,无节律性疼痛,无饥饱加重或减轻的特征;②腹胀:上腹饱胀或全腹胀,进食后更明显,伴有嗳气;③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酸、舌苔厚腻,大便隐血阳性等症状;④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以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贫血、腹泻等症状较为突出;⑤巨大皱襞型肥厚性胃炎,除上腹痛等症状外,由于血清蛋白经病变的胃黏膜中丢失,因此突出表现为低蛋白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肿。胃腺增生性肥厚性胃炎由于大量胃酸的分泌,临床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

2中医辩证施治可根据以上特点,结合胃镜及X线检查再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思维去对应进行辨证施治。我们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

2·1脾胃虚寒型脘痛绵绵,胀满不舒、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治法:健脾湿中。方药:香砂理中汤(木香、砂仁、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法夏)或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饴糖),胃寒甚者加丁香、吴茱萸、红豆蔻、良姜等,便血者加炒蒲黄、乌贼骨(亦治反酸)、白芨;以上药物如加入山药、茯苓、苡仁、三七等改汤为散,坚持久服对巩固疗效有良好效果,如能配合艾条灸中脘、天极、足三里,每日一次,效果更佳。

2·2胃热炽盛型胃脘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口臭或口黏,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治法:清脾泻热,降逆和胃。方药:左金丸和《金匮》泻心汤(吴茱萸、黄连、黄芩、大黄、莱菔子、香附、青皮),若热甚者加蒲公英、蚤休、银花;压痛明显者加雪胆,舌苔厚腻者加石菖蒲。此型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宜辛开苦降,寒湿并用,笔者临床喜用左金丸加蒲公英、莱菔子、石菖蒲、香附、大黄及少量肉桂效果亦佳。

2·3肝胃气滞型胃脘痞胀、疼痛或牵引胁背,嗳气频作、口苦、恶心、泛酸、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柴胡、赤芍、川芎、香附、枳壳、吴茱萸、黄连、青皮、白术、蒲公英),胃脘胀痛较甚者加炒川楝、荔核,嗳气频繁者加降香、石菖蒲、旋覆花、赭石、半夏。此型如取公孙、内关用“灵龟八法”择扎九针施术效果良好。

2·4瘀阻胃络型脘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失笑散与丹参饮加味[炒蒲英、五灵脂、丹参、檀香(可用降香代)、砂仁、延胡、地榆],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解黑便不止者加三七,或云南白药,有热者加蒲公英、炒栀子、黄连,面色苍白,头昏目眩,舌质淡加当归、阿胶、枸杞、五味、大枣等。公务员之家

2·5胃阴亏虚型脘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方药:益胃肠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花粉、山楂、蒲公英),如疼痛明显者加芍药、甘草;脘胁胀满者加莱菔、麦芽、青藤香,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清鲜而富营养为宜。

3讨论本病的发生与肝郁气滞,木郁克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治疗期除注意饮食调理外还应注意心理健康,避免精神紧张而情绪抑郁,因此治疗时应注重疏肝解郁,调和肝脾,和胃降逆,如出现频繁嗳气有声无物的表现如单调气效果亦不佳,此时换缓急解痉方可收效,在临床上笔者喜用钩藤、白芍、甘草、香附、桃仁、百合、台乌、旋覆花、胆星等多能收到良好效果[2]。慢性胃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中气日衰,脾失健运故经久难愈。甚则由中气虚而发展为中阳不振的虚寒病情,故温补脾气(阳)应贯穿治疗本病的始终。

除生活调养外,特别是临床症状消失后如能够运用1个月以上的健脾药,改汤为散更佳,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病临床表现常是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故应仔细辨证分析,组方多应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急时治标缓时治本,既要注重“邪去则正安”的指导思想,又不能忘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宗旨,只要坚持治疗和巩固,本病是可以治愈的。流行病学调查已确定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近年的动物实验提示,部分HP菌株可引起慢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糜烂,部分菌株的长期感染可发生胃癌,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近年来中医界对此亦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认为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桂枝、乌梅、蒲公英、高良姜等对Hp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笔者平时喜用梁成的灭幽丸(党参、白术、川芎、木香、茯苓、厚朴、郁金、延胡、大黄、三七、丹皮、乌梅、黄连、黄柏、白芍、丹参),临床进行辨证施治时随症加减,收效尚可。

参考文献

慢性胃炎范文篇3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在我院作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上符合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病理诊断标准[1],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5~67岁,病程1.5~18年,平均8年。其中浅表性胃炎36例,萎缩性胃炎17例,糜烂性胃炎3例。

1.2辨证分型与治疗

1.2.1脾胃虚弱型共26例。症见胃脘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呆,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6g,黄芪20g,炙甘草9g,当归10g。

1.2.2肝胃不和型共14例。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暖气频频、得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加味四逆散。方: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延胡索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覆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

1.2.3脾胃湿热型共10例。症见胃脘胀痛或满闷不适、嘈杂嗳气、口苦口腻、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化湿清热、理气和胃,方选芩连平胃散加味:厚朴15g,苍术15g,陈皮12g,黄芩12g,黄连10g,半夏10g,霍香12g,茯苓15g,石菖蒲10g,薏苡仁20g,蒲公英30g。

1.2.4胃阴不足型共6例。症见胃脘隐痛,灼热不适,口干喜冷饮,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养胃,方用益胃汤加减: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玉竹15g,石斛15g,白芍15g,枳壳10g,山楂15g,黄连6g,甘草6g。

1.3病例介绍

1.3.1病例1杨某,女,35岁。2003年3月7日初诊。患者有胃痛病史约8年,近因饮食不节又出现胃脘隐痛痞满,纳差,腹胀,大便欠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辨证为中虚气滞所致。治当补中健脾,理气导滞。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6g,黄芪20g,炙甘草9g,当归10g。每日1剂,水煎服。调治3个月,症状明显减轻。继治3个月复查胃镜,为浅表性胃炎,随访1.5年,症状不显,未见复发。

1.3.2病例2肖某,男,42岁,2006年6月20日初诊。病程两月余,剑突下隐痛、灼热,泛酸、口干黏腻,夜间入睡易醒,大便干,每因进食辛、酸、酒类刺激性饮食即发作或加重,舌苔白腻、质红,脉弦滑。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活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阳性。诊为脾胃湿热证。方选芩连平胃散加味:厚朴15g,苍术15g,陈皮12g,黄芩12g,黄连10g,半夏10g,霍香12g,茯苓15g,石菖蒲10g,薏苡仁20g,蒲公英30g,海螵蛸15g。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后嘈杂减轻,泛酸消失,胃脘灼痛缓解,偶有胃脘不适,舌淡苔薄,脉弦细。上方去石菖蒲加白术15g,服药2周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继续调治2月,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拟定:①治愈:胃粘膜病变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显效:病变胃粘膜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有效:病变胃粘膜范围缩小2/3,临床症状减轻;④无效:病变胃粘膜及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2.2治疗结果本组56例病例,经治疗4~5个疗程,其中治愈38例,占67.9%;显效8例,占14.3%;有效6例,占10.7%;无效4例,占7.14%。总有效率92.86%。讨论

慢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为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正虚表现。属中医“胃痛”、“胃痞”、“嘈杂”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不节,胃粘膜损伤;精神因素致肝气不舒,胃络失养。本组56例,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胃痛、脘胀、嗳气、纳减、乏力等。中医辨证分塑;浅表性胃炎36例中,属脾胃气虚型16例,肝胃不和型11例,脾胃湿热型5例,胃阴不足型4例;萎缩性胃炎17例中,属脾胃气虚型8例,肝胃不和型3例,脾胃湿热型4例,胃阴不足型2例;糜烂性胃炎3例,属脾胃气虚型2例,脾胃湿热型1例。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不论是缓解症状,还是改善炎症,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多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随症加减,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总之,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简便、高效、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具有标本兼顾的特点,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论文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药;临床体会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胃炎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辨证治疗。结果:本组56例病例,经治疗4~5个疗程,其中治愈38例,占67.9%;显效8例,占14.3%;有效6例,占10.7%;无效4例,占7.14%,总有效率92.86%。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慢性胃炎范文篇4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因;辨证;中医药疗法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其起病缓慢,时轻时重,病程较长,临床可见有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等症状,而胃窦部是最易发生胃炎的部位。目前在临床较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而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而治疗方案亦不成熟,而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成为一种趋势和研究方向。

中医无慢性胃炎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慢性胃炎可分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痞满”、“呃逆”、“嗳气”等范畴[1]。

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从中医学角度看主要可分为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等。

1外感六淫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无物不入,若风、寒、暑、湿、燥一气偏胜,亦能伤脾损胃。”风邪致病,可直接侵袭脾胃。暑为阳邪,暑热过盛,可耗气伤津,使脾胃气阴耗伤。暑多夹湿,暑湿之邪侵袭脾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夏秋之交,湿气较盛,若感受雾露之邪,或久居湿地,可致湿邪侵袭脾胃,湿浊痰饮之邪内停,阻滞气机,致使脾胃气滞湿阻。燥邪伤肺,易传于胃,导致胃阴耗伤,或外感温热之邪,入阳明胃腑,化燥伤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客于胃,脾胃阳气损伤,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失调。

2饮食所伤

饮食不洁,或过饥过饱,饮食偏嗜,致胃失和降。《素问·痹论篇》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医学正传·胃脘痛》亦有:“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痛”的说法[2]。生冷之物可致胃寒,辛热甘腻之品易致胃热;加之本病病位在脾胃,而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其病多寒,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其病多热,故寒热二邪,贯穿于本病的始末。

3脾胃虚弱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均能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此外,亦有过服寒凉药物而导致脾胃虚寒而痛者,所以《诊治汇布·心痛选方》有:“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的说法[2]。

4肝气犯胃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致气机阻滞,因而发生疼痛。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于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2]。”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发病多因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3];虚、滞、湿、火、瘀是其病理特征;并与脾、胃、肝、肾四脏相关;在治疗方面以“通则不痛”为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要治疗方法。

5寒邪客胃

寒邪客胃,是指寒邪凝滞胃肠,壅滞气机,阻遏脾阳所致的病证。寒滞于胃,则出现口淡乏味、口涎清冷量多、胃脘冷痛等症;寒滞于脾,则出现腹胀纳差、脘腹发冷、肤冷肢冷,甚或大便清冷、泄泻无度、水肿等病症[4]。临床表现有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以温胃散寒止痛为治疗方法。临床用良附丸加味进行治疗。万氏[5]对于虚寒胃痛,予良附丸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并治疗1例患者服上方3剂,胃脘痛止,并随证治疗4次,胃痛未再发作,并以上方长期巩固治疗。

6饮食停滞

饮食不节,饥饱无时,或嗜酒辛辣,或恣食肥甘,食饮积滞中焦,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壅积滞着于胃作痛[6]。临床可表现为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以消食导滞,理气和胃为治疗方法。临床用保和丸加味治疗。保和丸为朱丹溪所创,能消积和胃,清热利湿,升清降浊,调理脾胃,宣通气机,为消食导滞之轻剂。李氏[7]用此方加减治疗小儿饮食停滞、消化不良,服药2剂后,饮食明显增加,腹胀减轻,继服原方3剂后,食纳如常,精神转佳。于氏[8]对胃失和降,腐熟失司,食积阻滞者用降胃导滞法,用保和丸及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

7肝气犯胃

脾胃的消化功能,有赖肝的疏泄作用。若肝气疏泄不及或太过,则肝胃失和,出现胃脘痞闷胀痛、痛引胁肋、呕恶吐酸苦水、烦躁易怒,肝胃不和之证。系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乘克脾胃;或脾胃虚弱而招致肝木来克[4]。于氏[8]认为消化系疾病多数为心身疾病,很多患者的发病与情绪有关,或急躁易怒,或抑郁内向,致脏腑失血失调。临床可表现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以疏肝理气和胃为治疗方法,临床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和胃、行气止痛之功效。患者情志不遂致脘胀,嗳气,辨证属实,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和胃,上得嗳气顺畅,下得矢气频频,使之上逆之气得以疏导[9]。王氏[10]用此方加减如肝郁气滞较甚者加佛手、郁金;寒凝加高良姜、吴茱萸;夹有食滞者加神曲、谷麦芽;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瓦楞子;胃黏膜糜烂者加败酱草、白及粉;出血者加三七粉、蒲黄炭,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60例,治愈率25.00%,显效率76.25%,有效率97.50%。常氏[11]认为胃脘痛病位在胃,但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肝胃不和,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治宜疏肝活血,气血同治,予柴胡疏肝散加莪术、丹参,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活血化瘀,并临床治疗60例,总有效率91.7%。

8肝胃郁热

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临床表现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以疏肝泄热和胃为治疗方法。临床用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朱氏[12]用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30例,气滞腹满者,加香附、川厚朴、佛手;恶心呕吐者,去蒲公英,加姜半夏、竹茹、旋复花、代赭石;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苍术;舌光无苔者,加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肝胃不和、嗳气频作者,加玫瑰花、绿梅花;便秘者,加麻仁、瓜蒌仁等。经治疗治愈83例,占63.8%,好转36例,占27.7%,无效11例,占8.5%。徐氏[13]以疏理气机,调和脏腑,泄肝和胃的方法,拟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不和患者1例,服5剂,诸症消失。刘氏[14]以芳化通降之法,予左金丸合山栀、竹茹、橘皮、川厚朴、姜半夏、藿香等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

9瘀血停滞

瘀血停滞,是指脾胃之气运行迟滞,结滞不通,同时伴有营血运行失畅,血聚成瘀,瘀结胃络。胃肠气机郁滞,瘀血阻闭,临床常表现为胃脘刺痛、拒按,舌暗红而有瘀斑等症,若络脉损伤,血溢脉外,则可见出血,如呕血、便血[4]。根据“不通则痛”的原理,以及气血的相互关系,可以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是形成胃脘痛的基本病机,只是由于起因不同,而临床表现有不同证型,但瘀血这一潜在的病理因素始终是存在的[15]。陈氏[16]认为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较长,决定了血瘀病理发生的必然,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明血瘀是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有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以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方法。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大黄,甘草。于氏[8]根据瘀血程度的轻重,选用不同的药物,对于轻型,可用当归、丹参、赤芍,在化瘀药中最为平和;对于顽固、严重的瘀血胃痛,用失笑散、乳香、没药,甚或虫类药。康氏[17]对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予丹参、五灵脂、蒲黄、红花、川芎、三七粉、玄胡、砂仁、木香、白芍、党参等,对64例患者进行治疗,显效4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0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职,则胃内容物运化乏力,脾胃失和。思虑及劳累均可损伤脾气,脾气虚则胃亦虚,形成脾胃中气虚乏,表现为胃张力低、蠕动弱,出现口淡无味,纳呆痞闷,胃脘隐痛,呕吐清涎,神疲乏力等症[4]。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夏氏[18]认为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久病多虚,而且在慢性胃炎的发展及转归过程中,正气强弱是关键,因而慢性胃炎脾虚证候在临床为常见。肖氏[19]认为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且脾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若劳倦过度,寒温不适,饮食不洁,脾胃受伤;或肝气郁滞,肝木乘脾或肝郁化火损伤脾阴,均可使脾虚胃络失养而痛,此即“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之意。临床表现有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以温阳健中为治疗方法。临床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王氏[20]用补气以温中,散寒以止痛的方法,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例,服药3剂,胃痛明显减轻,但稍遇寒冷又发,再服本方后诸证即解。徐氏[13]以温脾健胃方法,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患者1例。药后脘痛减轻,嗳气得除,再服原方5剂,脘痛得解。

11胃阴亏虚

脾胃阳虚而病湿,脾胃阴虚而病燥。胃中津液充足,源泉不竭,润濡食物,有助消化。若胃阴不足,津液匮乏,水谷之源枯竭,燥气横生,则胃失柔润之气,运化失常。可见口干舌燥,胃脘烧灼疼痛,舌红苔光剥或无苔[4]。苑氏[21]认为长期饮食不洁、饥饱失常,胃纳不足或收纳过量;纳谷不下,腐熟不及致食谷积滞而痛而闷;饮酒过度,饮食偏嗜易积生内热而耗阴液;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化火伤阴;他病之后,气阴两虚等均克伐胃腑致胃体阴液暗耗,而致亏虚;胃失阴养,则胃失和降而为痛,此即“不荣则痛”。刘氏[22]认为胃病日久则成郁,郁则化热,伤及胃阴。临床表现有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以养阴益胃为治疗方法。叶天士认为,胃为阳土,喜柔润恶刚燥,主肺,胃阴虚则不饥不纳,治应以清养甘濡而润之品。单氏[23]在对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Hp(+)患者治疗时,拟养阴润透方法治疗,经3个月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半年后胃镜复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治疗。一贯煎滋补肝肾,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两方合用,养阴和胃,柔肝泻降,滋养强壮,濡润胃体。赵氏[24]用此方治疗肝胃阴虚型胃脘痛1例,每日1剂,5剂后胃痛止,仍口渴、便干,上方加葛根,生地加量,共服21剂,诸症基本消失。张氏[25]用清热养阴和胃的方法治疗患者1例,予养胃汤加减,经治疗3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取效甚佳。

遵循中医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采用中医药技术对慢性胃炎进行结合治疗,现在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结前人经验,开拓治疗思路,力争解决病人的“心痛”。

【参考文献】

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4-118.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3-138.

3张林国,郑乃更,董建华,等.浅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辽宁中医杂志,1995,22(7):291-292.

4柴可夫.慢性胃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马超英,王宁.万友生治疗慢性胃炎经验辑要.江西中医药,2003,34(3):5.

6杨思澍,张树生,傅景华.中医临床大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李依良.保和汤(丸)临床应用体会.陕西中医,2004,25(8):754.

8陈晓岩,黄雅慧.于淑芬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2:59.

9江东进.从气论治脾胃病临床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38.

10王瑞华.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60例.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6(16):262.

11常建国.疏肝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四川中医,2004,22(3):57.

12朱益超.加味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13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6(15):196.

13徐晓晏.温通里三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1):43.

14舒鹏.刘沈林教授治脾胃病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3):178.

15周晓虹.胃脘痛从瘀论治的体会.中医研究,2004,4(17):47.

16陈少玫,吴耀南.活血化瘀法在老年脾胃病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12):379.

17康路景.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64例.内蒙古中医药,2003,22(3):6.

18夏小芳,徐珊.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2):24.

19肖天祥.清补并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8(12):251.

20王艳梅,王维国.调气养血化瘀三法治疗胃脘痛举隅.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0(11):311.

21苑述刚.阴虚气滞瘀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0(11):293.

22刘永惠,邹鹏.脾胃病证治探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2):1.

23单兆伟.透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中医杂志,2003,44(1):17.

慢性胃炎范文篇5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胃炎系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有少量存在。病因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也包括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病位可累及胃大弯,胃小弯,胃窦甚至全胃。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380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200例。现将两组疗效比较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380病例均来自2002年至2008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男178例,女20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平均47.5岁。病程2~31年,平均9.8年;浅表性胃炎186例,萎缩性胃炎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糜烂性胃炎68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132例,不典型增生16例。

1.2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经验而制定。

1.3试验分组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治疗组180例:其中男82例,女9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3岁,平均47.6岁。病程2.5~30年,平均9.6年;浅表性胃炎92例,萎缩性胃炎2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糜烂性胃炎32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64例,不典型增生6例。对照组200例:其中男96例,女10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1岁,平均47.3岁。病程2~31年,平均9.4年;浅表性胃炎94例,萎缩性胃炎2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糜烂性胃炎36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68例,不典型增生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处方为:阿莫西林胶囊1.0g,口服2次/d,克拉霉素0.5g,口服2次/d,连用7天;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d,疗程2个月。胃镜下见胆汁反流者,饭前30min口服吗叮林10mg,3次/d,连用7天。治疗组均根据其不同的证候特征,辨证施治,给予相适应的中药汤剂内服。(1)肝胃不和型:表现为胃脘胀闷,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绪不遂加重;嗳气频繁,舌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党参、白术各15g,川芎、枳壳、陈皮、元胡、沉香各10g,麦芽20g,郁金15g,炙甘草8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2次温服。(2)肝胃郁热型:表现为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肝泄热、和胃止痛。用化肝煎加减。药用栀子、柴胡、黄芩、丹皮、白芍各15g,陈皮12g,蒲公英30g,连翘20g,金银花15,虎杖15g,煅瓦楞子15g,煅牡蛎15g,浙贝12g,川楝子10g,黄连10g,吴茱萸3g,甘草5g。煎服法同前。(3)寒热错杂型:以胃脘部痞满,嘈杂为主,干呕或呕吐,肠鸣不利,口渴喜热饮,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等。治宜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黄连6g,太子参20g,甘草6g,桂枝10g,生白芍10g,生黄芪15g,太子参20g,藿香10g,苏梗10g,生姜3片,大枣6枚。煎服法同前。(4)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脘绵绵隐痛,喜温喜按,食少纳呆,疲倦乏力,稍食油腻则胃脘胀满,甚则腹泻,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温中健脾,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生黄芪20g,党参15g,桂枝10g,白芍20g,大枣10枚,饴糖20g,生姜3片,白术12g,半夏15g,陈皮10g,砂仁10g。如法煎服。(5)瘀血停滞型:表现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绞,痛处拒按,食后痛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膈下逐瘀汤和失笑散加减。药用:丹参20g,五灵脂15g,生蒲黄10g,枳壳、川芎、桃仁各10g,红花6g,元胡10g,白芍15g,香附5g,甘草8g,田七末10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2次吞服田七末。(6)胃阴亏虚型:表现为胃脘隐痛,痞满,嘈杂,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以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用:沙参、生地、石斛、佛手、白芍各15g,冰糖3g,太子参20g,甘草10g。每日1剂、如法煎服。

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近期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

2.2治疗结果180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辨证分型、各型间的疗效比较见表1~3。表1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寒型与瘀血停滞型、寒热错杂型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示,慢性胃炎各中医证型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各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比较

三、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胆汁反流等造成的理化因子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失衡、老化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主要因素。因此选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前应询问病人有无青霉素过敏史,首次应用一定要用青霉素做皮试,呈阳性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慢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痛、吐酸、痞满等范畴。慢性胃炎病程长,其病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久劳疲惫、思虑过度是导致慢性胃炎的起始病因,《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形体劳役则脾伤,病脾则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即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脾、胃一主受纳,一主运化,二者更虚更实,相互配合,完成消化吸收过程,胃通降失和,往往引起脾失健运。公务员之家:

慢性胃炎范文篇6

关键词:慢性胃炎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是胃窦为主的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

慢性胃炎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为常见的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而且某些因素之间可能还有相加或协同损害作用。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以进餐后为重的上腹不适、饱胀、无规律的腹痛、反酸、嗳气、烧灼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少数伴有胃黏膜糜烂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一般为少量出血。慢性胃体炎消化道症状较少,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资料

资料来源辖区某药店,时间是2007年-2008年购买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8-69岁,平均46.5岁,病程5-20年,其中,伴有胃粘膜异型增生12例,胃粘膜上皮腺化生19例。下面将相关药物阐述如下:

(一)胃黏膜保护药

1.吉法酯(Gefarnate,惠加强)

胃黏膜保护剂,提高胃黏膜组织内前列腺素水平及氨基己糖浓度以恢复或加强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溃疡部上皮再生。

2.麦滋林-S(Marzulene-S)

该药含有水溶性奥和L-谷氨酰胺。水溶性奥能抑制炎症、增加黏膜内前列腺素E2的合成保护胃黏膜。L-谷氨酰胺增加胃肠黏膜上皮氨基己糖及葡萄糖胺的合成,参与促进组织修复。主要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和慢性胃炎。

3.瑞巴派特(Rebamipide,膜固思达)

通过上调胃黏膜内各种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E2表达,起到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炎症反应、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及抑制氧自由基损伤等作用。用于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引起的糜烂、出血及炎症。

4.尿囊素铝

含尿囊素和氢氧化铝成分,尿囊素有保护胃黏膜及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作用;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保护胃黏膜及中和胃酸作用。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及慢性胃炎。

5.其他

硫糖铝、胶体果胶铋也均可起到保护和改善胃黏膜屏障的作用,详见急性胃炎章节。

(二)促胃肠动力药

1.莫沙必利(Mosapride,快力)

为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本药促进胃排空作用与西沙必利相当。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腹胀、腹痛、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早饱等消化道症状;也可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糖尿病性胃轻瘫及部分胃切除患者的胃功能障碍。

2.曲美布汀(Trimebutine,瑞健)

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能调整胃运动节律,改善胃排空功能,改善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具有末梢性镇吐作用;调整肠运动节律,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伴随的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秘症状。用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鸣、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3.其他

胃动力剂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详见急性胃炎章节。

(三)制酸或抑酸药

1.H2受体拮抗剂

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2.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3.铝碳酸镁(达喜)

为抗酸药,与胃酸作用迅速而持久,同时,可吸附胃蛋白酶和胆酸,对胃起到保护作用。能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用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烧、酸性、嗳气、饱胀等。

(四)助消化类药物

1.胰酶(Pancreatin)

为多种酶的混合物,得自动物的胰腺,主要为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本品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强,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对脂肪亦有一定的消化作用。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肝、胰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消化障碍。

2.康彼申片(复合多酶片,泌特达吉)

含多种消化酶,具有促进食物消化,驱动肠内气体和利胆作用。可提高胆汁分泌和加强消化吸收。用于胃肠道、胰腺消化功能不全,食欲不振,腹胀,脂肪便,肠道异常消化不良,胆囊切除患者的消化不良,脂肪性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胆汁分泌不全及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等。

【选择原则】

1.伴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首先根除Hp。目前根除方案很多,可归纳为以胶体铋剂和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两大类,即一种胶体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若干种抗菌药物,具体方案见幽门螺杆菌治疗章节。

2.伴随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需要适量的制酸药和吸附胆汁药物如铝碳酸镁或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等,并加用胃肠动力药防止反流。

3.控制黏膜炎症活动是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关键。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铝碳酸镁、吉法酯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4.伴肠化与非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适当选用VitE、β-胡萝卜素、叶酸、微量元素硒等。VitE、β-胡萝卜素具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叶酸有纠正DNA甲基化紊乱的作用,硒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5.抑酸或抗酸治疗:适用于有胃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

6.对于应用NSAID引起的胃炎,应停服NSAID;如果病情需要不能停药者,可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加用抑酸剂治疗。

【注意事项】

1.铝碳酸镁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大剂量服用可导致软糊状便和大便次数增多。

(2)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妊娠期头三个月,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高镁血症、高钙血症者慎用。

(4)本品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伍使用,必须合用时应间隔12h服用。

2.吉法酯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可有口干、口渴等,急性中毒时可出现运动失调、四肢无力及呼吸困难等。

(2)妊娠期妇女禁用。

(3)老年人、青光眼患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3.麦滋林一S颗粒

颗粒剂:670mg/包

用法:每次670mg,每日3次,饭后口服。还可根据年龄和症状适当增减剂量,一般疗程为4周。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胀、腹痛、胃部不适、面部潮红等。

4.瑞巴派特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胃肠道可有嗳气、呃逆、呕吐、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发生率小于0.1%。对高龄患者生理功能低下,应注意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2)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期妇女。

5.尿囊素铝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个别病例出现轻微口干,但停药后逐渐消失。

(2)对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尚未明确,慎用。

6.曲美布汀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腹泻、口渴等。

(2)通常老年人生理功能较弱,需注意减量用药。

(3)妊娠、可能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慎用。

7.莫沙必利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在服药过程中偶见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症。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本品。

(3)与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合用可能减弱本品的作用。因此与抗胆碱药并用时应分开间隔服用。

8.制酸或抑酸药和根除Hp的药物详见“消化性溃疡”章节。

9.胰酶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偶见变态反应,如有打喷嚏、流泪、皮疹、鼻炎和哮喘等。

(2)服用时不可嚼碎,以免药粉残留于口腔内、消化口腔黏膜而发生严重的口腔溃疡。

10.康彼申片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个别病例会出现过敏反应。

(2)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的急性期禁用。

(3)12岁以下儿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本品。。

【建议】

1.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胃炎。

2.应去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等。注意饮食卫生。

3.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尚缺乏有效逆转药物,叶酸、维生素E等可能有效,需有关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涂福音.聂明.郑启忠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的关系2004(6).

[2]EmadSB.AnnetteMSueralfateSuppresseahelicobacter,phloriinfectionandneducesgastricacidsecretionby50%inpatientswithduodenalulcer1996(3).

慢性胃炎范文篇7

【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病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ucosalalterationsofpatientsof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associatedatrophicgastritisbeforeandafter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determinetheinfluenceofH.pyloriinfectionontheir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Methods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swerecarriedon106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andassesstheirhistopathologicalfeatureofgastritisbeforeandaftertreatmentforH.pylori.Histologicalsectionswereassessedusing96’SydneySystem.ResultsInthepatientgroupwithsuccessfuleradication(n=62),therewasamarkedreductionininflammationandactivity.Incontrast,therewerenochangesin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inthepatientgroupwitheradicationfailure(n=44),therewerenochangesin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foreandaftertreatment.What’smore,thelongerwasthetimeofH.pyloriinfection,theworsemightgland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Conclusion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canreducethedegreeofinflammationandactivity.Forthe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itshouldbecarriedout.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后,Hp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统计表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病变者Hp的感染率高达90%左右,故认为Hp的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十分重要的因素[1]。且活动性病变的加剧和好转和Hp的感染和清除密切相关。有关Hp感染的治疗,世界医学界曾进行过广泛的探索。1997年我国在全国慢性胃炎会议上参考96悉尼系统方案制定了以铋剂和阿莫西林为主的治疗方案。我院内镜室自1994年开始Hp的检测及其和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的探究,我们通过对Hp清除前后胃炎病理指标变化的比较,来确定Hp感染和慢性胃炎的影响程度及其治疗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7~2000年有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其中男7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岁(44~70岁)。以上患者皆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

1.2方法Hp清除方案摘要: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每日2次,连续2周。或H2受体拮抗剂+铋剂+甲硝唑[2]。清除治疗后8周和1年行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其病理分析按96悉尼系统评定[3]。Hp检测用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法。

1.3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

2结果

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清除治疗后62例成功,44例失败。成功组中8周后胃黏膜炎症及活动性即见减轻,1年后可见明显减轻。见表1。

2.1成功组中胃窦黏膜的病理变化采用直观模拟评分图,见图1[4]。

表1106例患者Hp治疗结果(例)

注摘要:直观模拟评分图使用方法摘要:观察者每次评估1个特征,将病理切片中最普通的组织学图像和标准图像对照,找出最匹配的图像后进行分级摘要:同1块活检标本上变量程度明显不一时,需观察整个切片平均后分级

图1直观模拟评分图

(1)治疗前中~重度炎症41例(66.13%),治疗后为21例(33.87%),P%26lt;0.05。(2)治疗前中~高度活动性51例(82.26%),治疗后为11例(17.74%),P%26lt;0.01。(3)治疗前后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无变化,P%26gt;0.05。(4)治疗失败组治疗前后的胃窦黏膜的炎症、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无变化,且随时间延长,腺体萎缩及肠化程度加重、范围扩大。

3讨论

Hp感染对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功能已得到公认,其引起胃炎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1)Hp具有鞭毛结构,可在黏液层中自由泳动;(2)Hp在黏液上具有靶位,可和上皮细胞及黏液的糖蛋白和糖脂靶位结合;(3)和黏膜细胞紧密接触,使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4)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可造成胃黏膜的损害;(5)细胞毒素可引起细胞的空泡变性;(6)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释放IL-1、8等细胞因子和TNF-α等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移行到胃上皮处被激活,它可释放代谢产物和蛋白溶解酶,使胃黏膜损害。同时它还可以引起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等激活,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7)免疫反应摘要:Hp感染后可以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或加重胃炎的形成[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Hp的清除日益引起重视,目前,我国对Hp根除的指征及其根除方案均已达成共识,但清除治疗后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尚存争议。根据本文分析结果,Hp清除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均明显减轻,这是由于Hp的感染,黏膜固有层出现大量单核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的破坏和细菌的浸润程度及细菌和细胞接触的紧密程度成正比,故Hp的清除可使上皮细胞的破坏即炎症程度减轻;中性粒细胞出现时为炎症活动度的指标,Hp清除治疗后,使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活动度亦减轻[5]。但Hp清除后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肠化不能逆转,如不治疗或治疗失败,随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化的程度加重、范围扩大。这是由于Hp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多为多灶性,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范围逐渐扩大、融合,呈弥漫性向胃体延伸,胃体大弯前后壁均可累及,但程度不同,胃窦部最重。再继续发展可能异常增生甚至癌变。至于Hp清除后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肠化不能逆转,这和有些文献的观点不同,也有待大样本探究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DixonHF,SobaldGM.Gastritisandduodenitis摘要:thehislopathologicalspectium.EurJGastroenterolHepatol,1992,4(Suppl)摘要:S17-23.

2张万岱,萧树东,胡伏莲,等.幽门螺杆菌若干新问题的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摘要:117-118.

3林三仁,于中麟,胡品津,等.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摘要:199-201.

4计叔钧.胃镜诊断图谱.武汉摘要: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4.

5郑芝田.胃肠病学.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2.

【摘要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病人Hp清除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病理改变的分析,来确定Hp对其炎症程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分析标准按96悉尼系统评定。结果在62例治疗成功组中,治疗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未减轻。在44例治疗失败组中,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没有变化。且随着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化还可加重。结论Hp的清除治疗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度减轻,对此类病人应行Hp清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病理

Influenceof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onmucosalalterationofatrophicgastritis

GUANHong,LINBoyan,MUHaibin.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QiqiharMedicalCollege,Qiqihar161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ucosalalterationsofpatientsof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associatedatrophicgastritisbeforeandafter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determinetheinfluenceofH.pyloriinfectionontheir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Methods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swerecarriedon106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andassesstheirhistopathologicalfeatureofgastritisbeforeandaftertreatmentforH.pylori.Histologicalsectionswereassessedusing96’SydneySystem.ResultsInthepatientgroupwithsuccessfuleradication(n=62),therewasamarkedreductionininflammationandactivity.Incontrast,therewerenochangesin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inthepatientgroupwitheradicationfailure(n=44),therewerenochangesin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foreandaftertreatment.What’smore,thelongerwasthetimeofH.pyloriinfection,theworsemightgland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Conclusion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canreducethedegreeofinflammationandactivity.Forthe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itshouldbecarriedout.

【KeywordsHelicobacterpylori;atrophicgastritis;histopathology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后,Hp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统计表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病变者Hp的感染率高达90%左右,故认为Hp的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十分重要的因素[1]。且活动性病变的加剧和好转和Hp的感染和清除密切相关。有关Hp感染的治疗,世界医学界曾进行过广泛的探索。1997年我国在全国慢性胃炎会议上参考96悉尼系统方案制定了以铋剂和阿莫西林为主的治疗方案。我院内镜室自1994年开始Hp的检测及其和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的探究,我们通过对Hp清除前后胃炎病理指标变化的比较,来确定Hp感染和慢性胃炎的影响程度及其治疗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7~2000年有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其中男7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岁(44~70岁)。以上患者皆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

1.2方法Hp清除方案摘要: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每日2次,连续2周。或H2受体拮抗剂+铋剂+甲硝唑[2]。清除治疗后8周和1年行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其病理分析按96悉尼系统评定[3]。Hp检测用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法。

1.3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

2结果

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清除治疗后62例成功,44例失败。成功组中8周后胃黏膜炎症及活动性即见减轻,1年后可见明显减轻。见表1。

2.1成功组中胃窦黏膜的病理变化采用直观模拟评分图,见图1[4]。

表1106例患者Hp治疗结果(例)

注摘要:直观模拟评分图使用方法摘要:观察者每次评估1个特征,将病理切片中最普通的组织学图像和标准图像对照,找出最匹配的图像后进行分级摘要:同1块活检标本上变量程度明显不一时,需观察整个切片平均后分级

图1直观模拟评分图

(1)治疗前中~重度炎症41例(66.13%),治疗后为21例(33.87%),P%26lt;0.05。(2)治疗前中~高度活动性51例(82.26%),治疗后为11例(17.74%),P%26lt;0.01。(3)治疗前后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无变化,P%26gt;0.05。(4)治疗失败组治疗前后的胃窦黏膜的炎症、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无变化,且随时间延长,腺体萎缩及肠化程度加重、范围扩大。

3讨论

Hp感染对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功能已得到公认,其引起胃炎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1)Hp具有鞭毛结构,可在黏液层中自由泳动;(2)Hp在黏液上具有靶位,可和上皮细胞及黏液的糖蛋白和糖脂靶位结合;(3)和黏膜细胞紧密接触,使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破坏;(4)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可造成胃黏膜的损害;(5)细胞毒素可引起细胞的空泡变性;(6)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释放IL-1、8等细胞因子和TNF-α等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移行到胃上皮处被激活,它可释放代谢产物和蛋白溶解酶,使胃黏膜损害。同时它还可以引起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等激活,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7)免疫反应摘要:Hp感染后可以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或加重胃炎的形成[5]。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Hp的清除日益引起重视,目前,我国对Hp根除的指征及其根除方案均已达成共识,但清除治疗后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尚存争议。根据本文分析结果,Hp清除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均明显减轻,这是由于Hp的感染,黏膜固有层出现大量单核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的破坏和细菌的浸润程度及细菌和细胞接触的紧密程度成正比,故Hp的清除可使上皮细胞的破坏即炎症程度减轻;中性粒细胞出现时为炎症活动度的指标,Hp清除治疗后,使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活动度亦减轻[5]。但Hp清除后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肠化不能逆转,如不治疗或治疗失败,随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化的程度加重、范围扩大。这是由于Hp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多为多灶性,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范围逐渐扩大、融合,呈弥漫性向胃体延伸,胃体大弯前后壁均可累及,但程度不同,胃窦部最重。再继续发展可能异常增生甚至癌变。至于Hp清除后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肠化不能逆转,这和有些文献的观点不同,也有待大样本探究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DixonHF,SobaldGM.Gastritisandduodenitis摘要:thehislopathologicalspectium.EurJGastroenterolHepatol,1992,4(Suppl)摘要:S17-23.

2张万岱,萧树东,胡伏莲,等.幽门螺杆菌若干新问题的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摘要:117-118.

3林三仁,于中麟,胡品津,等.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摘要:199-201.

慢性胃炎范文篇8

关键词:青年;幽门螺旋杆菌;临床特征;临床预后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联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1]。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Hp感染人数约为44亿,在我国Hp感染率高达50%左右,特别是30岁以下青年Hp率也高达40%左右,所以Hp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由于Hp的耐药性增强,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的根除疗效明显降低,增加铋剂的四联疗法Hp根除率在80%以上[3]。Hp的根除效果还受到治疗依从性、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然而关于影响30岁以下青年H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少,更缺乏大样本研究报道[4]。故研究分析30岁以下青年H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30岁以下青年Hp阳性患者根除Hp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患者565例,上消化道症状主要包括腹胀、反酸、食欲减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胃灼热等,所有患者Hp均为阳性,纳入标准:患者均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疾病类型,Hp均为阳性;患者年龄<30岁;患者依从性较好可配合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消化道肿瘤、免疫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等疾病者;存在胃镜检查禁忌证;患者近期内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伴有认知功能异常和精神疾病等疾病患者。1.2研究方法(1)Hp检测:在检检前需禁食2~4h,静坐时收集第1袋呼出气体(0分钟呼气),服用尿素13C颗粒1瓶(厂家:北京博然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169),静坐30min后,然后再收集第两袋呼出气体(30分钟呼气),采用呼气质谱仪测定。以30min时呼气检测值与0min时呼气检测值差值为基线超基准(DOB)值,≥4即可诊断为Hp阳性。根据四分位数划分为Q1(P0-P25)、Q2(P25-P50)、Q3(P50-P75)、Q4(P75-P100)。(2)所有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四联根除疗法,根据患者治疗后Hp转阴情况分为预后较好组(Hp转阴,n=374)和预后不佳组(Hp未转阴,n=191)。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是否长期吸烟、是否嗜酒)、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DOB基线值、治疗依从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整理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选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p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565例Hp阳性患者男性347例,女性218例,平均年龄为(23.49±4.29)岁,年龄18~24岁393例(69.56%)、25~29岁172例(30.44%);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结果分别为胃癌5例(0.88%)、消化性溃疡174例(30.80%)、慢性胃炎318例(56.28%)、反流性食管炎68例(12.04%)。2.2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是否酗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喜食刺激性食物、治疗依从性、DOB基线值间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Hp阳性患者预后不佳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具有差异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治疗依从性差、DOB值高是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范文篇9

本病多见于30~60岁男性,男女比例为(2.5~3):1。我院胃镜室2006年7月~2009年7月诊断的资料完整的胃黏膜脱垂症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表现腹胀22例,腹痛18例,反酸28例,烧心46例,嗳气45例,恶心33例。经过治疗患者基本痊愈,现将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2临床表现

轻症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胃黏膜脱入幽门而不能立即复位者,可有中上腹隐痛、烧灼痛甚至绞痛,并可向后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症状的出现常与患者体位有关,右侧卧位易发病或使疼痛加重,左侧卧位可使疼痛减轻、缓解,甚至不发病。症状常与进食有明显关系,因为进食可促进胃蠕动,有利于黏膜脱垂的发生上腹部压痛可能是本病的惟一阳性体征。当脱垂的黏膜阻塞幽门管而发生嵌顿或绞窄时,上腹部可扪及柔软而有压痛的肿块,并出现幽门梗阻症状,伴或不伴消化道出血。

1.3检查

1.3.1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胃黏膜脱垂症的重要证据:十二指肠球部基底部有凹面的充盈缺损,呈蕈伞状;幽门管增宽;正常或增粗的胃黏膜皱襞通过幽门管而进入十二指肠球部。

1.3.2胃镜检查胃蠕动时可见胃窦黏膜进入幽门,或将幽门口封堵,胃松弛时该部黏膜可回复至胃内,黏膜皱襞粗大、充血、水肿。

1.4诊断要点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轻度脱垂症状不明显,严重脱垂的患者可有餐后上腹痛,无规律性,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嗳气等症状。右侧卧位疼痛加重,重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查体上腹正中或右上腹有压痛。部分患者大便潜血阳性。X线钡餐造影十二指肠球部基底部有凹面的充盈缺损,呈蕈伞状;幽门管增宽;正常或增粗的胃黏膜皱襞通过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球部。胃镜对诊断胃黏膜脱垂有一定帮助。

1.5鉴别诊断

胃黏膜脱垂常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及食管裂孔疝同时存在,故本病临床表现颇多而缺乏特征性。因此,遇有较长时间的上腹部疼痛、不适或恶心、呕吐应进行X线钡餐检查。

2治疗

治疗原则为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特效药物。有并发症时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2.1一般治疗

有症状时,宜软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戒烟酒,注意饮食规律,忌刺激性食物,餐后避免右侧卧位。

2.2用药常规

2.2.1普鲁苯辛,每次15mg,每日3次;复方氢氧化铝片,每次5~6片,每日3次,饭前嚼碎服;胃酸多者,可给予奥美拉唑(omepraxole)每次20mg,每日1次。

本病有幽门梗阻者宜补液、维持营养与电解质平衡,可放置鼻胃管,抽出胃内容物(或清洗)。

2.2.2腹痛时,可服用解痉止痛剂(如口服阿托品或山莨菪碱片,以缓解幽门痉挛)、碱性药物等,但效果不显著;有幽门梗阻症状者,则应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洗胃、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伴有溃疡病和慢性胃炎者,应同时治疗。

3讨论

3.l医患沟通如诊断本病,经治医师应如实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特点、诊断方法和依据、治疗方案等,以使患者及家属能理解、配合。

慢性胃炎范文篇10

【幽门螺杆菌

探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原,即肯定致癌原〔1〕。为了解贵阳城区老年人口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其和相关疾病谱的关系,本探究对贵阳城区1172名60岁以上居民Hp感染状况及107例Hp感染阳性者配偶进行血清Hp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2005年4月~6月,从贵阳市的3个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的常住居民(居住年限≥3年)中随机选取60岁以上者共1172人。其中,云岩区428人,南明区370人,小河区374人;男性516人,女性656人;60岁~524人,70岁~462人,80岁~186人,最大年龄87岁;饮用水均为自来水。(2)在上述调查对象中选取居住、生活条件基本相近的107例Hp感染阳性者的配偶,同时选取63名Hp感染阴性者的配偶作为对照,比较2组人群血清Hp抗体的流行病学状况。

12方法

121流行病学调查(1)调查内容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表。内容包括和Hp感染可能相关的34个因素摘要:一般资料4项(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饮食嗜好习惯7项(吸烟、喝酒、饮茶、熏蜡肉、生蔬菜、生大蒜、腌泡菜);个人健康状况18项(近3个月消化不良症状、服解热止痛药、服抗生素、近期服其他药物;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冠心病、肺结核、慢性呼吸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肝硬化、肝性脑病、胃癌、胃肠道疾病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社会经济卫生状况5项(文化程度、人均住房面积、家居卫生、家庭人口、居住地)。(2)调查方法摘要:在自愿接受调查和采血的基础上,对参加者进行询问并填写调查表;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采集血清,冷冻于-20℃冰箱保存。

122血清学检测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生化实验室用同一批胃Hp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试剂盒(福建省三明市兰波生物技术探究所)测定Hp抗体,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检测敏感性>95%,特异性>85%)。抗HpIgG阳性判定为Hp感染阳性。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Hp感染率1172人中,检出Hp感染阳性780例,感染阳性率6655%。其中60岁~、70岁~、80岁~的Hp感染率分别为6679%(350/524),6840%(316/462),6129%(114/186)。男、女性Hp感染率分别为6667%(344/516),6646%(436/656)。配偶健在者的Hp感染率为6870%(540/786),丧偶者则为6218%(240/386)。汉族、苗族、布依族老年人的Hp感染率分别为6549%(596/910),720%(108/150),7436%(58/78)。χ2检验显示,上述指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配偶状况及不同民族间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Hp感染和饮食嗜好习惯经常吸烟、喜食熏腊肉、喜食腌泡菜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7433%,7098%,7019%)均明显高于不吸烟(6156%)、不食熏腊肉(6047%)、不食腌泡菜(5000%)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喜欢饮茶、经常喝酒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6415%,6463%)尽管低于不饮茶(7077%)、不喝酒(6721%)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常食用生大蒜人群的阳性率(6034%)明显低于不食用生大蒜人群(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Hp抗体阳性和健康状况(表1)表1可见,患有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患者和慢性呼吸道感染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胃肠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感染率也比较高(P<001)。

表1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和健康状况的关系(略)

注摘要:分别和各自组的“无”比较,a,b,c,f均P<001;d,e均P<005

24Hp感染和社会经济卫生状况文化程度越高(小学、初中、初中以上分别为7014%,6483%,5879%),家居卫生越好(好、中、差分别为6285%,6882%,7405%),家庭人口越少(≤4口、>4口分别为6258%,7212%),感染率越低(P<00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云岩区感染率(6262%)低于南明、小河2区(6649%,7112%;P<005)。

25Hp感染阳性者配偶的感染状况在107例Hp感染阳性者的配偶中,抗HpIgG阳性率为7570%(81/107);63例Hp感染阴性者的配偶中,抗HpIgG阳性率为5873%(37/63)。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方差分析和Logistic(表2)回归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摘要:筛选出和Hp感染率明显有关的14个因素摘要:吸烟、熏蜡肉、生大蒜、腌泡菜、近3个月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呼吸道感染,胃癌,胃肠道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家居卫生、家庭人口,居住地;(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摘要:筛选出和Hp感染率明显相关的7个重要危险因素摘要:吸烟,生大蒜,腌泡菜,近3个月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家居卫生。其中生大蒜、家居卫生和Hp感染呈负相关。

表2Hp感染相关重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讨论

Hp感染率很高,是一个全球性健康新问题〔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普通人群感染率在50%~80%之间〔3〕。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城区老年人感染率为6655%。80岁~老年人感染率相对下降可能和胃黏膜萎缩有关,也可能和该人群样本数相对较少,抽样误差较大有关。结果显示,喜食熏腊肉、腌泡菜者的Hp感染率较高;喜饮茶、常喝酒者Hp感染率较低。值得注重的是经常食用生大蒜者,Hp感染率明显低于不食用生大蒜人群,提示经常食用生大蒜可防治Hp感染,是一个保护性因素。Hp感染和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有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857%,8273%,8370%,明显高于非患病者。本组中经常吸烟、有慢性呼吸道感染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不吸烟、无慢性呼吸道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吸烟和Hp感染有关,可能是慢性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潜在致病因素。王凯娟等〔4〕报道,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明显高于胃癌低发区。本文的胃癌患者Hp感染率高于非胃癌患者(P<005),进一步证实Hp是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本文结果没有显示年龄、使用抗生素、居住面积和Hp感染有相关性,和国内的有关报道不同〔5〕。结果还显示,配偶健在者、家庭人口多者,Hp感染率高于丧偶或独居、家庭人口少者;有胃肠道疾病家族史者Hp感染率高于无家族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p感染阳性者的配偶,抗HpIgG阳性率高达7570%,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配偶的5873%(P<001)。这些结果均提示Hp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本文结果提示,贵阳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较高,对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和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胡伏莲,周殿元,贾博琦,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M].北京摘要: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摘要:35-43.

〔2〕LiYJ,HanFC,YanXJ,etal.Cloning,sequencingandexpressingofcorrelatedgeneofHptoxin[J].JDisiJunyiDaxueXuebao(JForthMilMedUniv),2002,5(4)摘要:29-32.

〔3〕周曾芬,张永生,王玉明,等.云南省云县彝族汉族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摘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