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9:48:10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1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疗效;安全性;可靠性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盆腔腹膜以及周边结缔组织产生的炎性病症[1]。慢性盆腔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以及白带异常等,其诱发因子主要是妇科炎症没有得到根治,在反复发作之后逐渐形成的[2]。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俨然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病症,因而需要加强临床上的治疗[3]。为了进一步强化研究,该文方便选择该院在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9例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外洗的方式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来该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并经B超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后纳入研究,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以及严重肝、肾、心等合并症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其中参照组49例患者中,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6.25±4.05)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3.05±2.45)年;临床症状:腰痛15例,腹痛20例,月经紊乱4例,白带异常10例;研究组49例患者中,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7.05±5.15)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05±3.55)年;临床症状:腰痛以及腹痛各18例,月经紊乱7例,白带异常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49例患者给予西药抗生素治疗,林霉素(1.2g)(国药准字H10930155)注入生理盐水(250mL)行静脉滴注,2次/d;0.8g替硝唑(国药准字H10970376)行静脉滴注,1次/d[4]。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研究组49例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外洗的方式治疗。内服治疗:香附6g,厚朴、元胡、枳壳以及蒲公英各10g,当归、桑寄生、赤芍、川断以及川楝子各12g,丹参、银花以及败酱草各30g,温水煎服,1剂/d,分别于早餐前0.5h与晚餐1.5h后服用[5]。中药外治:向患者的盆腔内灌注红藤汤,红藤汤的药物成分为:红藤、紫花地丁、蒲公英以及鸭跖草各30g,患者盆腔内如果有包块需要加入桃仁、莪术以及三棱各10g,腹痛者需加入延胡索以及香附各10g,如果患者出现冷腹痛需要加入附子10g,所有药物加水煎熬浓汤100mL,便后向盆腔内灌注,1次/d,连续治疗1周[6]。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严重的恶化,即为无效;②患者的月经以及白带恢复正常,且下腹坠痛症状有所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即为有效;③患者的月经以及白带恢复正常,且免疫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即为显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5.9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76,P=0.0004<0.05)。见表1。

2.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24,P=0.0013<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7]。通常是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根治而造成的,如果患者的体质比较差,急性盆腔炎就会反复的发作进而形成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病情比较顽固,与其他妇科病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以及下腹疼痛等[8]。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慢性盆腔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免疫因素、病情迁移因素、性生活与年龄因素、性卫生不良因素等[9]。免疫因素主要是指患者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者是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外源病菌的入侵,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病情迁移因素主要是指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根治,患者的病情逐渐的迁移进而形成慢性盆腔炎,亦或是腹膜炎以及阑尾炎等蔓延至患者的盆腔进而形成慢性盆腔炎[10]。经期卫生以及不洁的性生活等都是慢性盆腔炎在近些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过度劳累以及辛辣的食物都会诱发慢性盆腔炎[11]。慢性盆腔炎的复发率比较高,已经成为威胁女性患者的重要病症,临床上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锻炼身体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的一般性治疗;激光、微波以及离子透入的物理疗法;抗衣原体以及抗支原体的抗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12]。该文主要探究的是西药抗生素以及中药内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式与方法。丹参以及当归、赤芍等具备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炎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西药虽然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毕竟不能根治,且治疗的费用比较高,一般家庭很难担负得起。中草药来源比较广泛,成本较低,且比较适合慢性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根治作用。因而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内外治疗比较可行。李秀霞等[13]在研究中对慢性盆腔炎妇科患者行中药组方治疗,发现治疗有效率高达96.00%;麦凤珍等[14]在研究中也对慢性盆腔炎妇科患者采取中药治疗,发现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就该组治疗的效果来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69.3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69%(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外洗的方式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林娜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2

1研究对象与治疗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所在科室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A组和B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研究对象是30例。A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38岁,最小年龄是20岁,平均(62.6±7.4)岁;B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37岁,最小年龄是21岁,平均(63.5±8.5)岁。排除标准:排除具有肝、肾、心、脑疾病等相关性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上述资料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为之后观察指标的系统研究做好铺垫,展开充分的对比。

1.2研究方法

A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头孢塞肟钠,静脉滴注3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次/1d,左氧氟沙星,静脉点滴200ml,1d/1次,过敏患者可换用甲硝唑注射液;B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结合理疗治疗,灌肠药物的基本处方:蒲公英50g,紫花地丁45g,银花、香附、赤芍、丹参、丹皮、土茯苓、黄芩、连翘、白花蛇舌草、鸡血藤各30g,水煎至100ml,冷却到38~40℃,每日一剂,每天一次,连用7天;理疗:采用中药塌渍红外线灯照射结合拔药罐进行治疗即可[2]。

1.3判定标准

[3]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明显好转:患者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较好;基本有效:患者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开始改善;基本无效:患者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的改善。②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率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有效的统计,并且做出系统的分析,其中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本次研究中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n(%)]表示,c2进行检验,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

2.2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更加密切,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在性意识淡薄,性生活混乱的地区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指出引发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较多[4]。目前,我国一部分地区的个人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差,部分小医院妇科小手术的无菌操作意识十分淡漠,患者经期感染、房事不注意卫生、产后发生感染、刮宫、妇科检查消毒不严格,炎性疾病的频发,使得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5]。盆腔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病情的发病速度较快,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炎大多数是因为患者的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导致的,当患者的自身抵抗力不断下降,患者发生一系列的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等[6]。对此,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对盆腔炎患者的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盆腔炎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临床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结合理疗的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多的优点,中药灌肠治疗可直接促进药物经结肠、直肠的吸收,提高局部组织血药浓度,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较强,直接消除患者的炎症反应,修复因炎症受损的组织,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伤[7]。另外,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可直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进一步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综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8]。这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疗法结合理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3.33%)。因此,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作者:崔桂荣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呼热图淖尔苏木卫生院

参考文献

[1]潘昌娅.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5):220-2205.

[2]刘萍萍.探讨中医综合方案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J].中外医疗,2016,35(8):143-145.

[3]李雪青.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医疗装备,2016,29(04):76-77.

[4]楚佳楠.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0):74,77.

[5]尤伯俭.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68-69.

[6]杨菊春.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146-147.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3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预后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类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部位及附近结缔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当急性盆腔炎一直没能彻底治疗痊愈,在患者抵抗力较弱或体质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就会反复发作,使患者病程延长,最后形成慢性盆腔炎[1]。慢性盆腔炎病情根治较难,会导致患者白带增加、月经紊乱,使患者出现腰酸腹痛甚至不孕不育等症状,因此积极研究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主要针对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别实施中医内服外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进行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患者共100例,在遵循随机分配原则基础上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8.56岁,病程4个月~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6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12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7.89年。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婚育情况和性经历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同时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实验结果。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的西药抗生素等治疗,患者服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国药准字H43020248)和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63143),配以青霉素(国药准字H41020094)静脉注射等。其中甲硝唑的服用剂量为400mg/次,2次/d,基本疗程为2周;左氧氟沙星片服用1次/d,100mg/次。需要注意的是,左氧氟沙星应避免在月经期间服用。实验组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药剂为败酱草和金银花,剂量在30g左右,败酱草和金银花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另外还配以丹参、桑寄生、赤芍、当归、蒲公英、川断各13g,枳壳和元胡各10g,加上5~6g左右的香附子,一起用水煎制,1次/d,分2次服用,可在早上和晚上分别用温水送服。对于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中药药物外用主要是配置败酱草、红藤、鸭拓草、蒲公英和紫花地丁等各30g进行煎水外洗,中药水80~120mL,在患者排便后,进行盆腔灌注,1次/d,10d为1个疗程。在重要煎水外洗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使用情况,根据病情轻重在药剂中适当加入桃仁、三棱等各10g,提升药效。患者有腹痛症状的可以加10g左右的延胡索或香附缓解病痛;也可以加入10g剂量的附子减轻患者腹疼、腹凉等病症。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中药治疗用药灵活、用药安全,看根据患者实际病症合理调整药方[2-3]。

1.3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临床体征、并发症等均消失,并且各项妇科体验指标符合正常标准,患者无白带异味和白带异常出现,炎症恢复。显效:患者临床体征、临床并发症有好转,腹痛、腹凉减轻,妇科体检指标接近正常标准,分值降低>2/3,同时炎症恢复情况良好,有少许白带异常。有效:临床治疗体征平稳,并发症减少,妇科体检指标分值降低2/3以上,白带异味、异常出现好转迹象,病症恢复水平稳定。无效:患者临床体征不见好转,临床并发症增加,妇科体验指标异常,患者腹痛症状加剧,白带异常、白带异味严重,炎症恢复水平较差。至于有效率统计=(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研究总例数×100%[4]。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该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结果分析

采用中药内服外用临床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愈24例(48%),治疗总有效率90%,出现不良反应2例(4%),主要表现食欲下降、恶心想吐;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13例(26%),治疗总有效率76%,出现不良反应8例(16%),主要表现头晕头痛、疲劳,食欲下降、恶习呕吐等。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盆腔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创伤性的细菌感染,病菌通过阴道、子宫进入盆腔内部,引发炎症[5]。慢性盆腔炎则是由由于在急性发病期没有得到有效医治产生。慢性盆腔炎潜伏期久,病程周期长,同时复发率高、根治难度较大,对临床治疗水平要求高。慢性盆腔炎患者主要症状是白带异常、异味明显,月经紊乱,严重的还会引起不孕不育等。患者在感染初期伴随腹痛、腹冷和抵抗力下降等症状[6]。对于慢性盆腔炎临床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中医内服外用治疗和西医药剂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草药煎制服用和灌洗,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中药中的丹参、当归、蒲公英等取材方便、药性温和,能够更好的实现患者的治疗效果,中药来源广,但是副作用小并且价格便宜,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实现病症的长期观察、控制和治疗。西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西药片剂,配以抗生类药物静脉注射,实现杀菌消炎、抗病止痛的效果。西药药性强,对人体伤害大,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难以维持患者的长期无创治疗,并且西药价格高,使患者产生较大的经济负担。慢性盆腔炎具有不定期发作的特点,主要在患者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复发率较高,因而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用健康、高效地医治方法,提高病症的治愈率。根据该次试验,使用中医治疗,患者总治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且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较少,适宜在医学上推广、应用[8-9]。女性阴道细菌种类主要有需氧菌、厌氧菌、类杆菌、肠球菌和非溶血性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和行为性创伤中容易转化为盆腔炎致病菌,引发盆腔感染,诱发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因而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不能一味依赖药物控制,需要从源头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是主要措施;对于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要积极调整好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配合医生治疗,在饮食上注意清淡和营养,提高治愈率;对于炎症控制有效、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体清洁、保持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导致体质下降引起疾病复发。罗琼英等[10]学者曾经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表示,针对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采用中医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在研究中的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因此,该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内服外用治疗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可应用推广。

作者:庄姗姗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

[参考文献]

[1]楚佳楠.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0):74,77.

[2]潘昌娅.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220-221.

[3]聂广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0):76.

[4]陈娟娟.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0):168.

[5]吴红琴.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83,85.

[6]李广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1下半月):89.

[7]邢双玲.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203-205.

[8]刘萍萍.探讨中医综合方案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J].中外医疗,2016,35(8):143-145.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4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女性内的生殖器、周边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的炎性疾病[1]。该病发生的原因有妇科炎症未能完全治愈,长时间累积后造成病情恶化,临床表现为腰骶疼痛、白带异常、下腹坠痛、月经不调等症状。盆腔炎患者大多数是慢性盆腔炎,其诱发因素大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主要有卫生习惯差、生理卫生保护不到位,因为该病范围广、较高的发病频率以及反复发作,所以在临床的治疗上难度大[2]。目前慢性盆腔炎患者多数采用西医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但该方法容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且很难达到理想中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对本院3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内服外洗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确诊慢性盆腔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2±12.6)岁;病程持续时间最长的是8年,最短的6个月,平均病程(2.3±1.5)年。所有患者为已婚或者未婚有性生活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基本条件基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西药治疗。甲硝唑一日三次,一次0.2g,左氧氟沙星一日2次,一次0.2g(注:月经结束后给药)。观察组采用中医内服外洗方式治疗:内服,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主要有金银花、败酱草各30g、蒲公英、丹参、川断、桑寄生、当归、赤芍、川楝子各12g,元胡、枳壳各10g和香附6g。用水煎服,一天一剂,一剂2次,早晚温水送服。中药外洗,主要组方为蒲公英、红藤、紫花地丁、败酱草、鸭跖草各30g煎100ml汤,排便后,将灌注汤盆腔内保留,一日1次,治疗10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入三棱、莪术与桃仁各10g(包块),加香附和延胡索各10g(腹痛),加附子10g(疼痛、凉)。显效:患者炎症恢复正常,白带异常与异味未出现;有效:患者炎症恢复正常,伴有少量的白带和异味状况,能够恢复;无效:患者炎症稍有恢复,使用中药灌注后,仍出现盆腔积液,相对于治疗前没有缓解症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因为本身多样性的症状表现与其他妇科疾病有共同点,例如:为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下腹阵痛、器官组织黏等,所以在诊断的时候要注意区分。该疾病发展为慢性病的主要原因是,很容易被很多女性忽视,或者有一些女性随意采用妇科洗液处理或不处理,延误了了病情导致更大的身体损伤。另外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在治疗,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或者护理不到位会造成病情的反复,最终发展为慢性盆腔炎[3]。临床上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一般治疗采取西药为主,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一般在抗生素对急性期盆腔炎效果较好,而慢性期效果却不甚理想。依据中医学的观点来看,女性慢性盆腔炎属于“妇人腹痛”“症瘕”的范畴,多为长期气血瘀滞合并湿热外邪而引发坠涨疼痛、酸痛、月经不调等[4]。所以,采取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思想主要以调节气血、去燥祛邪、清热解毒为主。观察组所采用组方中车前子、蒲公英、红藤等中药有消肿止痛、改善营养循环、疏通气血、驱散湿热邪毒等功效,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与西药的成本相比较,中草药本身的成本相对较低,来源广泛。,在治疗慢性盆腔炎选择上中药治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临床治疗效果。不得不提的是,因为中药天然的特性,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药治疗的副作用较西药更小,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5]。本研究选取我院66例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中医内服外洗的方式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以传统中医内服外洗方法在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另外,为了降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患病率,注意生理期卫生,需要加大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力度,保证健康的性生活,饮食宜清淡,适宜运动。

作者:陈娟娟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卫生院

参考文献:

[1]林凤英.90例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1):83.

[2]康丽.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36):256-257.

[3]马宏霞.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8-49.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5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盆腔炎(chror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CPI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等症状,病情易反复,有些患者可诱发附件炎而于腹部触及肿块,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治疗慢性盆腔炎8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8例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4~49岁,平均(34.1±6.7)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2.1±1.7)年。对照组90例患者为本院同期收治的采用西医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6~48岁,平均(35.3±7.9)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6±1.9)年。两组患者均表现为同程度的小腹痛,一侧或双侧下腹痛,多伴有腰酸腰痛、带下量多、不孕等,病情反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一般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①热毒下注型24例。患者多表现为发热或低热,下腹作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腰酸腰痛、舌苔薄黄、脉细数。治疗: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龙胆草、生甘草各5g;柴胡、丹皮、桃仁、生山栀各10g,黄芩、银花各15g,连翘20g,土茯苓、红藤、败酱草、鱼腥草、蒲公英、生薏仁各30g。②湿热瘀滞型27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腹或一侧或双侧少腹痛,时作时止腰酸,带下量多、色黄,伴乏力神倦、四肢沉重、舌苔薄黄腻、质偏红、脉细或滑。治疗:红藤败酱散合大黄牡丹汤加减。组方:生甘草5g,赤芍、丹皮、制大黄、桃仁、玄胡、黄柏各10g,泽泻15g,皂角刺20g,红藤、败酱草、土茯苓、生薏仁、徐长卿各30g。③肝郁气滞型17例。患者多表现为小腹两侧胀痛,胸闷胁痛,经前乳胀、心烦易怒、经前腹痛尤甚、舌薄质稍红,脉细弦。治疗:柴胡疏肝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组方:柴胡、川芎、枳壳、桃仁、赤芍、乳香、没药、丹皮、八月札各10g,玄胡20g,土茯苓、徐长卿、生薏仁、红藤、败酱草各30g。④气虚血瘀型20例。患者表现为下腹疼痛或坠痛、痛连腰骶,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延长、经血量多有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弦涩无力。治疗:参芪四物合红藤败酱散加减。组方:川芎、赤芍、桃仁、丹皮、香附、黄柏各10g,玄胡20g,黄芪、党参、红藤、败酱草、生薏仁、丹参、土茯苓各30g。以上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

1.2.2对照组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全部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或者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疗效

观察组痊愈39例,有效37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痊愈31例,有效23例,好转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三、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因妇科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规范导致病程迁延不愈,最后转化为慢性炎症。患者多表现为慢性腹痛、腰酸腰痛、带下异常等。属中医“腰痛”、“带下”、“瘕”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湿热之邪未清、郁积胞宫致气血失和,冲任受损。其病机以血瘀为主,湿热、气滞、寒湿之邪入侵而致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故在治法上均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线,并根据其具体临床症状加以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温经散寒,对症用药,药病相投,故而颇获良效。

按照中医辨证原理,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将患者分为4型:热毒下注型、湿热瘀滞型、肝郁气滞型、气虚血瘀型。由于本病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常有正气不足之象,故在治疗中应根据具体临床证候加减。属气虚者加入补气药黄芪、党参(或人参);属血虚者加入当归、白芍、熟地等补血养血之品,可改善局部和全身组织营养,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的吸收,起到扶正祛邪之效果。本组88例患者中热毒下注型24例、湿热瘀滞型27例、肝郁气滞型17例、气虚血瘀型20例,笔者根据辨证结果对患者施以不同的方药治疗,同一证型的不同患者的治疗中,笔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所处阶段在主方的基础上灵活加减,实现了同病不同药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病中的个体化原则,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57.

[2]董小萍.中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5,2(11):73-73.

[3]李克英,王坚,邓国平.慢性盆腔炎235例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1,19(1):38-39.

[4]王莉娜.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规律的文献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6):362-363.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6

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6年10月以来,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1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以26~40岁发病率最高。病程最短30天,最长达5年。其中包括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均具有典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151例患者中有20例病程较长者为盆腔结缔组织炎,除34例因急性发作而发热外,其余均无体温升高、血压改变、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等现象。

1.2治疗方法慢性盆腔炎以活血化瘀法治疗为主,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基本方:小茴香15g,炮姜15g,元胡25g,灵脂20g,没药10g,川芎15g,当归20g,蒲黄15g,肉桂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三棱15g,莪术15g。湿热重,伴随急性炎症者,减炮姜、小茴香,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脾虚加白术15g,黄芪20g;肾虚痛及腰骶,加川断20g,杜仲20g;闭经加益母草20g,红花20g,牛膝20g;盆腔积液及输卵管积水加白茅根30g,益母草30g;盆腔结缔组织炎加穿山甲20g,水蛭3g(研末吞服)。水煎服,日1剂。10天1个疗程,月经前10天治疗效果更佳。

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并有炎症反复发作病史。②下腹部坠胀及腰骶部酸痛,常在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③穹窿部有触痛及宫颈举痛,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④B超提示炎性浸润、水肿、粘连、包裹性积液、坏死积脓等。⑤伴随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升高。

2结果

2.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示正常声像图,随访3个月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压痛;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轻压痛;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2.2治疗结果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05例,显效18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3.3%。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2~61岁之间,所有患者中,有42人是急性盆腔炎,有21人是慢性盆腔炎,有23人出现了月经不调的现象,有12人出现了子宫底部的压痛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下腹的胀痛和下坠感,性生活后的痛感加重,月经不调而且血量过多等。所有患者均与医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达成了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协议,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和疾病分类都没有显著地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是:首先在500毫升的浓度为0.0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剂量为0.9克的克林霉素通过静脉静滴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然后在500毫升浓度为0.009的生理盐水中加入剂量为0.4克的丁胺卡那霉素通过静脉注射。每天滴注一次,持续一个星期后将克林霉素改为口服,继续用药一个星期。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盆腔灌输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是:首先需要对患者采取截石位,并对其外阴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操作,通过超声波的引导技术利用18G的穿刺针穿到液性暗区,接着向其盆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4克的丁胺卡那霉素和0.6克的克林霉素的混合液并使药物在盆腔内保留。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输卵管发脓或者液性有包块,就需要先将脓块处理掉,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之后再灌药。

1.3观察指标

如果患者的各种症状全部消失,而且月经恢复正常,通过B超检查后无任何异常则认为患者痊愈;如果患者的症状有部分缓解,B超检测后发现有异常的回声,不过夜暗区的范围缩小则认为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的症状无任何好转反而加重,B超检查发现有异常的回声,而且夜暗区的范围缩无变化则认为治疗无效;如果患者治疗后的半年内再次出现相应的症状则认为复发。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百分率表示,当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中,经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为9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的差异。在疾病的复发率方面,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其复发率分别为16%和6%,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疾病复发率果具有统计学的差异。再者,在疾病的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有10名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呕吐恶心的症状,直到对其停止施药后相应症状才消失,而观察组的患者中仅有3人出现了轻微的腹部疼痛,而且随着用药的进行,不良症状都自行消失。

3讨论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8

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0702~200706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符合根据《妇产科学》[1]有关内容制定的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1~45岁,平均32.5岁,病程2~10年,将上述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的年龄、病程、病情均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30例,服用盆腔炎颗粒(本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赤芍、菟丝子、山萸肉、生蒲黄、炒灵脂等),10g/次,3次/d。对照组服用妇科千金片(湖南株州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金樱根、千斤拔、鸡血藤、党参、当归等,国药准字:Z43020027),6片/次,3次/d。两组均服药28d后复诊,经期停药。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下腹腰部酸痛、下坠,带下与月经的量、色、质及舌脉变化。

1.3.2体征妇科检查:宫体压痛、附件增厚、条索、包块、压痛等的变化。

1.3.3检查B超检查。

1.4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附件区无包块及压痛,B超示子宫、附件正常为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压痛或附件包块明显缩小,B超示附件增厚减轻或包块减小1cm以上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附件增厚有所减轻或压痛明显减轻,B超提示附件增厚有所减轻或包块稍缩小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变、子宫附件区包块及压痛无变化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n=30

2.2两组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症状体征治疗组/例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例治疗前治疗后P子宫压痛2472311﹤0.05下腹坠痛刺痛2182010﹤0.05腰骶酸痛2082111﹤0.05带下量多1561412﹤0.05附件包块124137﹤0.05

3体会

本临床观察中所选病例均为病程较长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其最短病程为两年。治疗组采用补肾祛瘀法治疗,所选药物为经验方:盆腔炎颗粒,其主要药物为活血化瘀的丹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及山萸肉、菟丝子等补肾中药组成。对照组为妇科千金片,其主要功效为清热除湿,益气化瘀。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于下腹坠痛、刺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病程长,常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美国学者曾称之为十大疑难病症之一。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西医妇产科教材中,慢性盆腔炎是唯一将中医药治疗列为首选治疗方法的疾病。多数医家一般将本病分为湿热下注、寒凝气滞、气滞血淤等型,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等药物治疗,此疗法对于病程短,体质好的患者,疗效较好,但临床上多数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病程较长,或治愈后又复发,临床症状常伴有疲倦乏力、腰骶酸痛等肾虚血淤之证。

慢性盆腔炎患者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曾反复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中药或中成药治疗。疾病早期过用祛邪药物,损伤正气,日久必累及于肾,损及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称之为“久病及肾”。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形成淤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则致肾虚。同时,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血的循行有赖于肾中元气的推动,故肾虚必血淤,病因和结果互为影响,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加重瘀滞的发展,以致癥积形成。临床见下腹坠痛或刺痛,经行腹痛加重,经血色黯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的血瘀证,兼见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带下量多,脉沉的肾虚表现。肾虚血瘀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深层次病理基础,针对这一病机采用补肾祛淤法,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这一颇为棘手的疾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补肾祛瘀法组成的盆腔炎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祛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补肾祛瘀法;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CPID)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且伴有长期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经衰弱等症状,是造成异位妊娠、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补肾祛瘀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9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科;中西医;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疾病,是盆腔生殖器桶周边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出现的慢性炎症。常见的病症类型包括子宫炎、盆腔腹膜炎、卵巢炎以及输卵管炎等[1]。为了进一步提升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将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此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共计50例,年龄在26-58岁,平均(32.4±0.6)岁;病程时间2个月至8年,平均(2.1±0.2)年。对照组共计50例,年龄在24-59岁,平均(31.7±0.4)岁;病程时间3个月至7年,平均(2.2±0.4)年。两组病人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药物疗法,头孢西丁钠注射液(1-2g)+生理盐水(100mL)早晚各一次静滴,两次相隔6-8h,2次/d,连续治疗8d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医药疗法,应用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中药组方:炒当归10g、赤白芍10g、红藤15g、败酱草15g、广木香6g、延胡索10g、炒柴胡5g、陈皮5g、桑寄生12g、山楂12g,薏苡仁15g。以水煎至150mL,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以7d作为1个治疗疗程,连续服用2疗程。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完全恢复正常,并且生活行为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且体征趋于正常,日常生活行为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并未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指标情况。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照。观察组患者当中治疗显效者26例,治疗有效者23例,治疗无效者1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00%,而同期对照组患者当中治疗显效者15例,治疗有效者29例,治疗无效者6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2.2两组患者IL-2、TNF指标比照。两组患者治疗前IL-2、TNF指标水平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2、TNF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此类疾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及治疗后容易复发,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甚至可能影响患者未来生育。临床中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常采取西药广谱抗生素治疗,然而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容易产生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耐药性,且治疗后容易复发。中医将慢性盆腔炎纳入到“带下病”和“妇人腹痛”等范畴中[2]。本次研究中,在应用西药头孢西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剂进行治疗,方剂中红藤和败酱草均具有活血通络和清利之功效;特别是败酱草能够清利湿热并排脓去毒;而当归与白芍配伍可发挥养血行气以扶正气之功效;木香、延胡和柴胡均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效,陈皮、薏苡仁和山楂可发挥健脾和胃以养后天之效;桑寄生可补肾袪湿,诸方合用,可共奏清热利湿、化瘀和络之功效[3]。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中西医联合疗法,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同时IL-2、TNF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进一步提示在慢性盆腔炎或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4-5]。综上所述,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取得满意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易海艳.慢性盆腔炎的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5):175-176.

[2]庄姗姗.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预后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08):57-59.

[3]尤伯俭.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68-69.

[4]曹凤兰.三联疗法治疗农村妇女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01):68.

慢性盆腔炎范文篇10

抗生素是目前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的主要治疗方法,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尤为关键,使用需氧菌及厌氧菌兼顾的抗生素,用药原则为药物种类少,毒性小,联合用药效果佳。目前抗生素用药方法除静滴外,尚有(1)抗生素腹腔灌注。黄顺彬[1]使用腹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与相同药物静滴设立对照组,则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盆腔内用药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全身不良反应较轻。(2)抗生素的宫腔治疗。徐秀梅[2]等选用0.5%的甲硝唑注射液20ml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联合用药,与月经干净后第三天常规消毒后用子宫双腔管经宫颈进入宫腔注射给药,总有效率为98.1%。(3)抗生素灌肠。徐桂荣[3]等使用0.5%甲硝唑注射液200ml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隔日加地塞米松5mg保留灌肠治愈率为80%。(4)宫旁注射抗生素,陈慧玲[4]等在月经干净后用丁胺卡那0.4g加丹参注射液4ml加地塞米松5mg加2%利多卡因2ml,予以双侧宫旁注射总有效率为97.92%。

2中医药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基本原则,不同的学派对慢性盆腔炎的分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临床上常分为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虚血瘀型,肝郁脾虚型和肝肾不足型论治。其病理表现以气、血、瘀、寒、热为主,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常用药物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延胡索、皂角刺、制乳香、制没药、桃仁、薏苡仁、制香附、大黄等。对于盆腔炎合并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月经失调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即在以盆腔炎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月经周期疗法。经后期酌加滋肾养阴之药,如熟地黄、黄精、桑寄生等补肾填精;排卵期辅以少量温肾活血药物协助阴阳转化,促进排卵,可加用淫羊藿、紫河车、桃仁、丹参等药;经前期加用少量补阳之品,多选用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等温补肾阳;经期则理气活血调经为主,可酌加益母草活血通经,月经过多者可加用田三七活血化瘀止痛。

外治法有中药灌肠、直肠滴注、盆腔置管灌注、针灸治疗、穴位注射、中药局部外敷等。

3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灌肠配合抗生素钟邦琴[5]等用中药保留灌肠,组方为:紫花地丁、半枝莲、黄连、红花、鸡血藤、三棱、莪术、党参、香附。水煎制至200ml,纱布过滤,冷却至39℃左右装入灌肠桶内备用。患者排空大便、侧卧位、抬高臀部,灌肠后约保留30min,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同时用克林霉素1.2g和妥布霉素16万U静脉滴注,1次/d,总有效率为92%。(2)中药熏蒸配合抗生素朱桂双[6]等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组方:川乌、草乌、防风、杜仲、川牛膝、千年健,使用复合式熏蒸床治疗,10d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100%。(3)结合物理疗法。周晓明[7]使用:①抗炎;奈米替星+甲硝唑+氧氟沙星静滴,1次/d,7d后改为口服抗生素;②中药灌肠:泽兰、败酱草、鸡血藤、红花、三棱、莪术、桂枝、皂角刺、香附煎药100ml,每天灌肠1次,10d为1疗程。③微波治疗;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治疗使用①+③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78.9%.

4展望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至盆腔器官及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对于盆腔炎的治疗,临床上用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满意的疗效,长期抗生素治疗,容易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对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发病例需要查找病原体,针对病原体予以相应的敏感抗生素治疗,并且按抗生素规范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在坚持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全身和局部用药,多途径给药、多方法治疗,并形成统一治疗疗程。使药物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具有显著的优势。慢性盆腔炎长期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者,尚可考虑腹腔镜探查术,行镜下手术治疗。术后辅以中药综合治疗,多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时慢性盆腔炎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与患者的精神抑郁、不良的情绪刺激或过度劳累有很强的相关性,因而在治疗中除了躯体治疗外,还应重视心理治疗和情志调节,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和改善不良情绪,使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再则通过社区卫生健康宣教,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提高身体素质,逐步建立盆腔炎的规范化治疗体系,提高盆腔炎的疗效并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黄顺彬.盆腔灌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侧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35.

[2]徐秀梅,许玉兰,林丽霞,等.宫腔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33.

[3]徐桂荣,耿开香.甲硝唑、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1,7:953.

[4]陈慧玲.宫旁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240例[J].现代诊断和治疗,2004,15:182.

[5]钟邦琴,蔡东升.中药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