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7:50:05

旅游专业学生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1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旅游学生;阅读

一、“互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最新形势,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互联网+”成为当代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和标志。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不仅仅是层面意义的两者相加,它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产生更深度交融,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2018年11月6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时间”再次开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由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融合的技术革命,它正给全世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并将永不停步。

二、我国旅游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这次会议回顾了五年来尤其是“515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旅游的发展历程,确定2018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围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海陆空旅游、乡村旅游等一系列热词潮语,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会议中原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李金早也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顺应新时代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就要落实人才发展新规划,注重人才培养,为优质的旅游业建设高质量旅游人才队伍。可见,旅游人才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基本和关键条件。旅游人才是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最密切的纽带,也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因此全面提高旅游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是基础,也是关键,而教育是旅游人才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旅游业发展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旅游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和动态。对于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这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比普通高校的学生相对较弱。做好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教育很重要的一步还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和阅读兴趣。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从阅读中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旅游业动态,更能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为将来进入旅游业做好铺垫。

三、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和旅游部。预示着旅游和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旅游业服务基本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仅满足于此,他们更希望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风俗民情、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成为旅游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体现旅游业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高低。以当前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为例,到达一个革命老区,导游不仅要能准确地讲解出当时革命老区的情况,还要能联系到当时此地留下的重要诗篇并解读出它的蕴意和情感等,让游客在旅游的行程受到深刻的感染,留下深深的红色烙印,这样才能体现红色旅游的意义并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宣传作用。但是,很多导游对于景点都是死记硬背的去讲解,并不能去挖掘景点涵盖的深层蕴意,无法做到延伸和拓展,更无法应对旅客的随机性提问,使得游客的满意度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通过对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理论学习比较偏重,文化课程偏少,喜欢课外相关文化阅读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学生对景点、对历史的掌握程度不高,都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

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

互联网时代下,最普及的便是智能手机了,它成为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伴侣”,特别是学生们都是随身携带手机。手机带来了便利,但也在改变着学生们的阅读习惯。高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较差,阅读意识淡薄,再加上手机上的各种娱乐新闻、网络游戏等使得他们分给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通过对本院200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如下图所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业余用来阅读的时间相对很少,每周大于5小时的只有16%;虽然60.5%的学生认为阅读非常重要,但是阅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并不高,想充实自己的只有28.5%;对本专业的数字资源很了解的只占17.5%;如果举办一些读书类活动,40%的学生很愿意参加;对宣传平台经常关注的占49%,同时学生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倾向和对阅读方面的意见。调查问卷比较具体地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也为我们今后做好“互联网+”背景下本专业学生的阅读推广指明了方向。

五、“互联网+”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1.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互联网的盛行正在改变越来越多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了迎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加强数字化文献的搜集、购买和整理,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并实现手机、iPad、各种阅读器的电子阅读和视频收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需求,每年也都开始注重数据资源的采购,但图书馆采购的数据资源是否迎合各专业的口味并不好把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参与图书馆特色数据建设中去,针对本专业的数据库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采购相关数据资源。之后,专业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送数据库中较好的数据资源,并定期回访学生的阅读体会,作为平时成绩也可。2.强化“互联网+”建设智能化阅读平台建设。必须加强对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和激励。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库,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建设智能化经典阅读平台,并由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同图书馆一同组建阅读平台团队,负责日常的阅读推送。充分利用图书馆线上和线下资源,通过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传播方式向学生进行阅读推送,同时定期开展网上答题、有奖竞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阅读推广活动做到常态化,这样阅读推广活动才能收到持续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读书社团、英语角等相关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他们的阅读情操。3.专门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文献分库。互联网时代,虽然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和被广大读者接受,但好的纸质文献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读者喜欢传统的阅读方式。我们可以将互联网、现代电子设备与纸质文献相结合,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建设自己的专业小分库。设专人管理并在小书库门口放置醒目的电子屏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每天滚动推荐较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图书。这样学生可以不用来图书馆,在本系就能借阅图书。同时,挑选图书也比较有针对性,也不用像在图书馆里那样“大海捞针”。4.成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微课制作室。微课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集音频、视频、文字于一体,微课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学习内容更加生动,也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微课的特点就是时间少、内容短、主题突出等。它呈现的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但是做好微课绝对不是一项纯技术活,它需要对这门课程足够了解,所学知识足够掌握,主题足够鲜明,因此做好微课的前提是翻阅相关资料,积累相关素材。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建立专门的微课制作室,免费对学生开放,同时提供相关专业的数字资源和数据库。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阅读和学习的机会,微课的制作有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总结

“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是大势所趋,它满足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我们要善于思考、不断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改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满足旅游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才能发扬旅游业,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丽梅.利用“互联网+”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J].科技传播,2018,(12):178-179.

[2]沈芸.“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阅读策略探究[J].职教通讯,2017,(10):51-52.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措施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tourismshouldbeprovidedwiththefollowingqualities:agoodprofessionalmoralityandmentality,excellentserviceconsciousnessandvocationalskills,civilizedappearanceandmanners.Thestrategiesofcultivatingthestudentsincludethatthestudentsshouldbetrainedwithserviceconsciousnessfocusedonaprofessionalmorality;withvocationalskillsorientatedtomarkets;andwithpsychologicaldiathesiscenteredintheguidanceofprofessionalcareer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talentsoftourism;professionalcharacter;trainingstrategy

高职高专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建一个旅行社、餐厅、宾馆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要么与学校合作不积极,要么只根据自身需要来安排学生实习,只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发放宣传单、迎宾等,达不到实习目的。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的文献较多,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中,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旅游专业院校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而实际上,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客人“转怒为喜”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

旅游行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最终养成良好的旅游职业行为和习惯。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也就是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地位,我国是一个缺乏服务意识的国家,而当今西方国民收入的60%甚至更高比例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强之首的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中国酒店的总经理大多不会站在大堂内为客人拉门、提行李,在他们看来,管理是“分内事”,而服务是“分外事”,但在外资酒店,这些场景非常普遍,甚至还有去客房为客人端茶送饭的总经理,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酒店生存的根本,只要是有利于酒店的事,总经理为什么不能做?而总经理身体力行,给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更有利于酒店服务文化的培养。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来自世界各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

2.娴熟的职业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务愿望,而没有娴熟的职业技能,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陆空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行业,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服务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应懂得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卫生和救护常识等等,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击。今年四月某导游与地陪发生争执后情绪失控,连伤20余名游客的恶性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视。旅游从业人员遭遇游客误会和呵斥的机会较多,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不仅能控制自我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能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让游客“转怒为喜”,真正做到为游客提供超值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处理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变能力,在旅游接待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除及时汇报外,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良好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贫乏,就很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良好的仪容仪态

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旅游从业人员整洁的仪表能使顾客心情舒畅。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都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核心。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2],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层面,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或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意识,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的转变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无形的,所以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困难得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为基础,把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融进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职人才。

1.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提倡诚实守信。而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的从业前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假如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感、价值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服务理念,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展导游、餐饮、客房服务技能比武活动和校园旅游文化节,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熏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还应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应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旅游行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首先,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实践、岗位见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发以导游技能为主、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为辅的3个能力模块,真正做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3.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知识不如普通专科生,其承担的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而旅游行业服务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顾客满意,这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始终能以大局为重,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和辅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实习实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让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48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中,就业和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就占了7门,涉及公共关系、交际技巧、企业创业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等;青岛旅游外事学院经常组织实习生返校对大一新生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情况介绍,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对旅游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还邀请旅游专家、公司老总到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在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内容,它需要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它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在于受教育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而不是仅仅流于课程化。迪斯尼员工培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如“未来职业生涯”课会告诉员工,迪斯尼乐园中有些什么新的机会,以及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赢得机会;“应征课程”会培训员工如何应对主考官面试;还有“如何转职”、“对着星星许愿”、“我们一路走来”等增强员工就业信心的职业规划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魏文芳.高职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191.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茶艺课程;学生

茶文化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部分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注重茶文化的影响,新增较多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为此,旅游行业对于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上升,这就需要中职校旅游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掌握茶文化知识的人才。在此状况下,中职校需不断地推进旅游专业茶艺课程的发展,以提高学生茶艺技能以及人文底蕴。

1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兴起,我国文化旅游再一次迎来蓬勃发展,使得熟知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间接表现出掌握茶文化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未来在就业上的选择明显多于普通的旅游专业人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中职校向旅游专业学生展开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训,学生能够在校内外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科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1]。1.2丰富旅游专业的课程。中职校通过不断地完善校内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内能够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得到全面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兴起凸显了中职校茶文化知识缺乏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在学校全面发展。中职校开展茶艺课程教学不仅提高了旅游专业学生对于中华茶文化的理解力,对于中职校的课程内容也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使旅游专业的教学资源更加的完备充足。1.3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核心素养当中人文底蕴是一大重点,需要教师的密切关注,但是中职校在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通过茶艺课程向学生传授中国茶文化知识是中职校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方式[2]。教学环境的改变、新式教学资源的形成、创新的教学形式对于中职校的校园人文氛围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文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力,二者共同进步。

2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2.1缺乏创新素质教学。茶艺服务行业对于职业素质要求较高,中职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时较注重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基础素质,相对于要求较高的职业素质反而通过口头表达进行教学,并且教学形式单一,创新性小,使学生忽视职业素质的学习。2.2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低。虽然中职校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实操,但学生实践的方向以学习为主,参加竞赛、组织活动等形式的运用较少,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校外实践时多是让学生了解工作场所,仅需要学生达到“学会”茶艺课程的目的。2.3教学内容形式单一。教师对学生茶叶推销、口才技巧等职业能力的培养较重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训练,但教学内容多是以书面知识为主,教学形式以学生讨论、演讲为主,大多都是理论型教学。

3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3.1“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书育人”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不仅要教授学生实用知识与技能,也要时刻不忘学生的“德、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审美观,形成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茶艺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贯彻落实思政教育、劳动教育,通过外在积极影响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品德素养、劳动素养及职业素养,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贯穿于茶艺课程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建议如下:(1)思政教育:总结各类茶艺的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的关联点,如“廉、美、和、敬”之茶德精神、安溪铁观音茶艺之“纯雅礼和”和武夷岩茶茶艺之“和与静”等,在各类茶艺知识教授与示范教学中强调指出,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坚定中华茶文化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行为操守。(2)劳动教育:在茶艺技能课程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轮值,打扫茶艺实训室卫生,清洁整理茶艺器具等,促进中职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养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责任意识,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3.2“以人为本,求新求变”,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教学环境。新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渠道多元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新思维和新形态,为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建议如下:(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主要面向的岗位通常为酒店大堂或茶空间的品茗服务,旅游区域茶艺文化介绍等。可根据岗位情境,设置模拟情境,同时设置任务,可分组讨论,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演绎,深刻地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可有效明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目标,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从而提高茶艺课程的学习效率。(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网络课程资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根据岗位之需,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茶文化旅游区茶艺技能及其文化介绍能力,酒店茶艺服务技能等。可以搭建教学团队,分项目录制相应的茶艺示范、茶艺文化介绍、茶艺服务礼仪等相应的教学视频,以任务点的形式发送到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即可初步了解授课内容,课中在教师的导学、纠正等强化知识和技能学习,课后还可参照教学视频进一步巩固和消化。相较于传统PPT课中授课模式,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大大满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资源需求,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显著意义。3.3“以证促训,以赛促技”,推行茶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中职校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等级四级证书考核,也鼓励参加全省“中职组”中华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从课程出发,对口企业主要需求“能说茶文化,能进行茶艺服务,能进行茶艺演示等”基本技能,与证书考核和技能竞赛不谋而合。因此,课程实施设计中,建议如下:(1)教学内容设计:将“茶艺师”职业等级四级证书技能考核项目,“中职组”中华茶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二者内容进行梳理,将同类型项目整合,将茶文化理论模块化、茶艺技能项目化,制定茶艺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进度表,使得教学内容设计更具实用性。(2)第二课堂设计:中职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成立茶艺社团或者组建茶艺队,配备指导老师,推行第二课堂。开放茶艺实训教室,定期组织训练。进一步提升证书通过率。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竞赛,提高获奖率。同时,实训室由社团或茶艺队负责管理,科学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与交流能力。3.4“突出素养,强调过程”,完善茶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职旅游专业多数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实操考核。考核形式通常为出勤率+课堂表现+期末理论与实操综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基本评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但还有所不足。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支撑下,应“突出素养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全方位地提升茶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议如下:(1)过程评价占60%:分课程项目,进行过程评价:出勤表现10%,思想纪律表现10%,劳动表现10%,理论测试20%,技能测试50%。其中技能测试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竞赛项目有关评价标准。按照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及花茶茶艺,共六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项目占10%,共计60%。(2)期末测试占40%:理论考试40%,技能实操60%。以四级茶艺师考核模拟形式进行。3.5“走出去,请进来”,科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现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越加便捷,信息量逐渐上升,这些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吸收有效信息、提升自身技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专业技能始终和社会需求相符合。因此教师对当前最新旅游专业消息要实时关注,随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讯息,大幅度提高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性[3]。建议如下:(1)“走出去”:一方面,学校向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每年有规划的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茶艺课程进修项目,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得到锻炼,进修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茶艺比赛,指导学生对接竞赛标准进行磨炼,不仅在锻炼学生,教师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从茶具到服装不断地创新,使教师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赛后教师可以与专家交流,吸收专家的指导意见,提高茶艺指导技能。此外,茶艺教师应走进企业,根据旅游类行业岗位在茶艺方面的技能需求,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岗位特征与技能特点,提升自身岗位能力,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及创设教学情境。(2)“请进来”,学校应有计划的邀请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或企业相关岗位业务主管来校针对教师团队开展专题讲座,老师们从中学习专业技能、熟知行业要求和茶艺岗位需求等,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与岗前准备。

4结束语

茶艺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重要的技能拓展课程。培养茶艺职业技能,是旅游专业中职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补充,也是拓宽学生就业面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注重思政教育,突出技能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课证融通、课赛融通等教学组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劳动者与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中职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应用型高校教学设计——以《茶艺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92-94.

[2]侯玉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旅游职业学校;专业认同;量表编制

通过某旅游职业学校的实地调研发现,旅游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不高,在校教师也指出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从事与旅游类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选取中职学生为样本,进行专业认同研究有其必要性。但从现有研究来看,专业认同的量表均基于大学生样本进行开发,缺乏针对中职学生的测量工具。为了丰富中职教育理论,为旅游类专业的教学提供实践性的建议,本研究结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以旅游类专业学生为样本,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量表进行编制及检验。

一研究综述

进行量表开发前,需要厘清构念的理论边界,包括其性质、层次和内部成分。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业”有三种解释:(一)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和科学发展状况所设置的学业门类。(二)科研机关或产业部门中分成的各业务部分。(三)专门从事某种职业[1]。本研究所指的“专业认同”是指学业门类的专业认同。专业认同(SpecialityIdentity)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与认可所学专业并且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学习与探究所读专业的有关知识[2]。该定义较全面地阐释了专业认同的性质,首先专业认同是针对“学习者”,其次专业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融合。不同学者对专业认同的定义会所侧重,有强调专业认同是个体(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有的态度,也有强调是认可的和积极的情感。学者们持有基本一致的共识是,“专业认同贯穿于青少年自我发展过程中,其专业接受认可的态度和情感贯穿个体的职业生涯”,意味着专业认同与个人职业生涯息息相关,这从多个专业认同与职业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中可见一斑,如专业认同与职业决策、专业认同与职业选择等。所以,专业认同对学生择业有导向作用,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有其迫切性。从现有的专业认同测量研究中可知,专业认同大致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构成,但维度的划分及其测量项目会因样本的类型、属性和测量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秦攀博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两次测试,最终确认大学生专业认同由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认知性四个维度构成[3];王顶明和刘永存认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因子构成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李志等人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投入度、美誉度、喜好度、认知度和匹配度构成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结论[4];张弘和曹大友的研究显示专业认同只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两部分[5]。针对某特定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中,白凯、倪如臣和白丹开发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七个子量表构成[6]。梁进龙等人编制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发现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培养的四个维度构成专业认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专业认同的研究对象都集中在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群体,而大部分学者是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编制测量项目,经田野调查提炼测量项目的研究较缺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程序

本研究分为三个研究程序,分别为前期调查、预调研和正式施测。1.前期调查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利用文本分析方法修订中职学生专业认同的初试问卷;2.预调研是发放初试问卷,利用SPSS19.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3.正式施测是发放正式问卷,利用Amos24.0对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观测模型拟合指数确认模型的拟合情况。

(二)研究样本

三个研究程序所涉及的样本均有所不同,有效样本数共计560个。样本1:前期调查与67名师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样本2: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在学生群体中派发初试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35份,有效问卷率84%。样本3: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共发放纸质的正式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74.5%。样本人口结构特征如表1。

三量表编制及检验

(一)前期调查

前期调查通过一系列调研工作拟定初试问卷,保证初试问卷的内容效度。首先,在参与式观察过程中,与67名师生进行访谈,挖掘深层材料。访谈提纲的编制是参考文献资料,并依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次,形成半开放式问卷,8名旅游类专业的学生试填答,保证题项设置合理后发放51份,收回51份有效问卷;再次,对收集到一手资料进行文本分析完善题项,初步拟定学生专业认同初试问卷的题项;最后,请2名职业教育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授和职业学校的6名教师请教修订意见,8名学生试填答后,初步确定学生专业认同的测量框架,由“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构成,共计27个指标。

(二)预调研

预调研主要对样本2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1.项目分析。通过极端组检验(高低分组)符合标准;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显示27个题项均符合标准;克伦巴赫a值检验发现Q8删除后a值会上升,考虑删除。2.信度效度分析。量表信度a值=0.940,KMO值=0.911,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数据适合因子分析。3.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选择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到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取特征值大于1并结合陡坡检验确认专业认同共有五个因子,解释总方差62.173%;以载荷0.5为净化标准,Q12和Q15载荷不足0.5,予以删除;结合Q8不符合克伦巴赫a值检验结果,初试问卷删除Q8、Q12和Q15三个题项。净化后的24个题项,负荷值均大于0.5,共同度介于0.503-0.769之间,KMO值0.914,五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为64.23%,如表2。4.因子命名。根据因子命名原则,第一因子(Q1-Q5)属于认知性,命名为专业认知;第二因子(Q6、Q9-Q11)和第三因子(Q13、Q14、Q16)原同属情感性维度,现以载荷值高的题项为命名基准,第二因子命名为专业前景,第三个因子命名为专业归属;第四因子(Q17-Q23)和第五因子(Q7、Q24-Q27)属于行为性维度和适切性维度,分别命名为行为倾向和专业适切。因子命名后的构念框架如表3。

(三)正式施测

发放已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所修订的正式问卷,在样本3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经过信效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4个理论模型,最后确认最优的测量工具。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如表3,a系数=0.940,各因子的a系数、标准化a系数和CR值(组合信度)均大于0.7,内部一致性较好。2.效度分析:KMO值为0.944,与初试问卷相比上升0.33。(1)结构效度。如表4,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处于中等相关呈显著水平,控制其他变量后,因子之间偏相关系数比相关系数进一步降低,介于0.203~0.425之间,因子之间有较好的区分效度。专业认同各因子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698~0.868之间,各因子对专业认同有良好的解释力;(2)内容效度。利用定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大量一手资料,修订符合中职学生的测项,请教专家、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的评判,保证内容效度良好;(3)效标效度。以中职学生的主观感受作为效标,检验效标效度。问卷最后设置“总的来说,我认同自己所读专业”题项,并以Likert五点式量表进行计分,与24个测量项目的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变量相关系数=0.742,P<0.001,问卷具备良好效标效度。3.结构方程模型:利用Amos24.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本研究提出4种理论模型:1.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认的一阶五因子结构模型1。2.二阶一因子结构的高阶因子模型2。3.合并专业前景因子和专业归属因子为情感性因子的一阶四因子模型3。4.用于验证所有题项测量专业认同为一因子结构合理性的单因子模型4。本研究采用较严格的拟合指标,分别观测X²/df值(1<X²/df<3较好)、RMSEA值(RMSEA<0.05较好,小于0.08也可接受)、SRMR(SRMR<0.05较好,小于0.08也可接受)和IFI、CFI、TLI值(大于0.9且越大越好)[6]。从表5可知,单因子模型4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拟合标准,拒绝单因子假设。其余三个理论模型均达到拟合标准,其中模型1的各项拟合指数最优,表明一阶五因子结构更具解释力。

四讨论

本研究通过前期调查、预调研和正式施测,结合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以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为样本,编制和检验专业认同量表。结果表明,24个测量指标负荷值及共同度均达到标准,问卷信效度良好,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达到标准,确认旅游专业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为一阶五因子结构,由专业认知、专业前景、专业归属、行为倾向和专业适切组成。基于学生专业认同的五个维度,要提高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同度,可从“第一课堂”的教学与班级管理进行。“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在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师需注重专业认知、专业前景、专业归属、行为倾向和专业适切这五个方面的建设。在教师层面,专业课程的教师除了充当知识的“传道者”,在课堂中讲授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充当“指导者”,适当向学生灌输旅游专业理念和旅游行业的职业道德,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要致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营造共同学习氛围,在实践指导中做好旅游专业前景和旅游职业发展的思想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要与专业课程的教师互相配合,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进行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在学校层面,应加大校企合作的工作力度,尽可能提供酒店、旅行社、邮轮公司等实践平台。总的来说,学校、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多参与到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长特点,调整学生自身与专业之间的适配感。五结语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认同量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a系数=0.940,CR值>0.7,KMO值=0.944;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拟合标准,是较理想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旅游职业学校学生,样本较单一,希望能推广到更多的职业学校中进行检验。此外,未来可探究中职学生的专业认同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职教育提供更多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8-22.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2):131-136.

[5]张弘,曹大友.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探讨[J].网络财富,2010,(14):6-7.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5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但学校和教师不能只顾“教书”而忽视“育人”。职业学校的学生比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早进入社会,所以职业学校更加需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育人”环节,让学生从学会做人开始,进而学习文化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发展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通过榜样的激励,潜移默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旅游专业教师是学生行业知识学习的指引者和带路人,他们的气质修养、学识风度、言谈举止、职业能力规范等会带给学生直接影响。所以每一位旅游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发挥表率作用,加强自我修养,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获得学生认可。此外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学习意识、文明习惯等更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试想一个不文明或无职业精神的教师又怎样与学生谈文明礼仪,谈热情服务呢?除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外,学校还可以开发一些对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榜样,比如班级内的道德或职业能力的优秀者、各项活动的获奖者、社会行业中的先进者。也可以组织学生观摩行业技能大赛或到优秀的行业单位进行见习等活动,让这些榜样及行业优胜者指引学生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发展职业素养的愿望,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二、将职业素养教育列入常规教学

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果仅靠课堂以外的“意识熏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乌托邦”式的,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培养结果的良莠不齐。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职业学校必须结合实际,将职业素养教育细化为与旅游专业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可操作的、具体的培养内容,制定出符合旅游专业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比如将考勤、常规任务完成、团队协作、仪容仪表等列为课堂常规教学内容,并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素养与专业必修课程一样重要。礼仪礼貌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旅游专业学生对礼仪礼貌的要求远高于其他专业。礼仪礼貌教育如果仅靠个人道德的自我约束和班主任班会、晨会等场合的不断提醒,学生很难达到旅游专业极为苛刻的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作为服务行业,礼仪礼貌的缺失是每一个用人单位“一票否决”的问题。针对这个要求,职业学校应该将“礼仪礼貌”作为学生的必备技能,并安排专职教师设计符合甚至高于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最寻常、最熟悉但又是最重要的待人接物、言语文明、行为文明、卫生习惯做起,教育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交流,如何正确对待客人、上司、同事、下级,如何保持良好的职业情绪等等。学校将学生职业素养列为常规课程,通过教学并考核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重视职业素养的学习,为最终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职业素养》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上多做文章,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实例观摩、影像模拟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让学生将《职业素养》这门重要课程学好、学透。

三、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职业素养发展

学生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职业素养的实体。如果说礼仪礼貌、职业道德等是职业素养的“外貌”,那么职业技能则是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外貌”,但绝不是“花瓶”式的摆设。加强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可以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发展。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实训、企业实习、竞赛观摩等不同方式,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旅游专业职业技能。比如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不同方式,组织学生观摩旅游单位,直接与旅游从业人员面对面,亲身体验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激励自身的技能训练;也可以邀请旅游专业的行业能手、管理人员等来校进行职业技能指导或职业素养讲座等,让学生对照优秀者寻找自己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促进自身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发展。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6

(一)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欠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尽管中国旅游业没有放弃全面整顿旅游秩序的努力,但频频发生的旅游乱像,使得社会对旅游业、对导游的印象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专业的第一志愿率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也不支持学旅游专业,导致有些学生身在旅游专业,心在游荡徘徊,因此,谈不上对旅游业的热爱和对旅游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为游客提供主动积极旅游服务的意识。2014年新《旅游法》开始实施,这种现象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二)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欠缺

旅游业是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因此,旅游从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上功利性价值取向,许多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人文科学等课程及相关活动不感兴趣。

(三)功利性强,缺乏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家中独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较少考虑他人、集体的需要,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重索取轻奉献,想问题做事情过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学习或做一些不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事情。(四)礼仪礼貌修养的缺失礼仪礼貌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仪态和礼貌等方面。旅游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干净整洁清爽的外表和容貌,在日常工作中的举止、姿态得体大方,礼貌待人,和气恭谦。微笑和敬语是旅游从业人员与宾客之间心灵沟通的金钥匙,在服务中,客人可以原谅服务员的操作失误,但绝不能容忍服务人员的无礼、冷漠。

二、“中华茶艺”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与特定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行为规范总和。任何个人在职业道德活动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职业道德准则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诚信无欺,真实公道;专研业务,精益求精。热爱本职工作,是一切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对茶艺从业人员的培养,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其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摒弃轻描淡写的“泡泡茶而已”的思想,摒弃“茶艺只关乎美女”的看法。茶艺事业的道德价值表现为: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了茶艺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仅品尝了香茗,而且增长了茶艺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对于茶艺从业人员来说,只有真正了解和体会到这些,才能从内心激起热爱茶艺事业的道德情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旅游服务工作,服务业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普及茶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其间产生的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普及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了解茶叶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如何使茶叶、茶具、用水完美结合沏出可口的茶汤,如何将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带观众进入审美的意念,让学生在学习茶艺过程中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文学、艺术知识。可见茶学是一门学科,茶艺是一门人文的文学。所以,它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强,通过学习茶艺,让一颗躁动的不安的心,茶的境界是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在不知不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三)同台茶艺表演,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

在日常中华茶艺教学中,安排2-3人一组一台茶席学习茶艺,教学做合一。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操作,互相讨论和交流,从沏泡知识技能、动作要领到沏泡流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茶艺表演过程中,一位同学表演,一位同学根据现场表演进行台词解说,特别是创新茶艺环节,一台茶艺表演四名同学不同分工,或弹奏古筝,或茶艺表演,或现场讲解,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于一体,把观众引入诗情画意般审美的意境,带给客人精神上的盛宴享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勇于表现,乐于交流,融于合作,养成了与人为善、和谐乐观的品质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四)不断修正和强化茶艺礼仪,培养恭谦、自信、从容、典雅气质对于茶艺师而言,不仅要懂得茶艺表演,还须掌握接待的礼仪。茶艺师的礼仪有服饰礼仪,对人的仪表起修饰作用;形体容貌,要求大方、恬静、素雅;装饰与化妆,侧重自然与纯粹美。茶艺师的仪态礼仪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从站姿、坐姿、行姿到表情、眼神、手势、手法,一个个动作反复操练,不断修正和强化,培养学生恭谦、自信、从容、典雅的气质。内在的气质还须内养。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廉、美、和、敬,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茶艺精神,不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学生,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无法比拟的作用。

三、“中华茶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分析

综合国际旅游市场和杭州市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状况,无论是国际权威组织,还是国内业界声音,一致认为“旅游是个大产业、大市场、大消费”,“旅游发展的黄金期没有变”。当前,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开放,旅游者品味也将越来越高,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从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到了新的日程上来。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中华茶艺”,顺应时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如下对策。

(一)加强与茶馆茶楼酒店等企业的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益壶金沙茶艺馆和青藤茶楼等作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联系。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行业动态和职业素养要求,从而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评价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融教学做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华茶艺”课程的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茶艺表演者与茶客的角色互换情景再现,又如以公司的采购员的角色如何挑选合适的茶品等。除了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茶楼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以及礼貌服务的肢体语言等,这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评价模式上,也改变以往考勤加职业技能模块测试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茶文化知识理论测试和学生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评分,更加全面评价学生。

(三)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7

在思想觉悟上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专业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外语方面,着重加强了阅读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学习工作上,根据老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8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上有差距,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由于岗位实多开始时在基层部门或旅游一线,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也与在校时不同,有些同学很难一下适应,实习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实习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感觉“低人一等”,心理落差大,稍有困难就退缩,甚至于产生抵触情绪,实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以上原因,致使一些学生对实习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很难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更不要说管理者角色了,效果不尽人意。

(二)旅行社对实习生的管理缺乏规范。旅行社是学校职业教育的合作单位,是学生接触旅游行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旅行社作为企业的管理与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旅行社对实习学生没有明确管理标准,学生自己也日渐松懈。学生在旅行社实习过程中,许多旅行社对实习生的管理等同于在岗职工,没有针对性的制度和规章。还有一些旅行社把实习学生当成低成本的劳动力,缺乏参与培养的过程。即使实行“总经理导师制”,个别老总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履行教育指导的责任,使管理流于形式。旅行社安排给实习生的岗位大多是服务性的,管理层的实习内容较少。实习中学生的报酬不能与能力及工作表现挂钩,更不能与旅行社职工同工同酬,学生缺少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工作热情和毕业选择。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内容过于强调技能和操作性,只关注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很少关注。这往往导致用人单位有意见,带队教师疲于应付。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方面如何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宽度和长度,要为学生发展前途做好打基础工作,既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从业心理,培养学生顾客至上的职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行业自豪感。在保证学生圆满完成专业实习任务的同时,也使旅游行业职业道德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带队教师要把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及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突出问题,用人单位的意见及建议,收集整理,向学校进行反馈,并在以后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剖析,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中的问题。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考评不够细化,学生实习缺乏可操作性规范要求。学校应该制定符合旅行社职业要求、经营现状和现代化技术应用情况的考核标准,考评内容应该细化具体,成为实习生进行旅行社岗位实习的指导,使学生的实习有规可依,同时还可以减少专业实习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的现象。处理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的事情有许多,较为迫切的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入手,促进学生在旅行社实习有更大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不仅是对学生实习质量和状况的检测和评定,同时也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二、充分发挥专业实习考核成绩评定的作用,提高实效性

对实习学生实习中各项工作考核成绩评定,能引导、激励、调节实习学生的实习活动,促进学生出色完成实习任务,实现实习教学目标。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能引导学生成长向教育期望的方向发展。专业实习考核能促进实习生认真对待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触动学生的创新灵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及结论。带队教师应该在专业实习考评过程中肯定学生的创新见解,鼓励学生有不同于书本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从而在实习考核评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旅行社岗位实习活动,受考核评定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抑制不良的行为;同时,带队教师和旅行社管理者应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和专业实习成果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能提供信息反馈,完善实习工作。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就是对学生在旅行社的品德行为表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按照一定的考核标准进行事实或价值的判断。通过考核,能使实习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在教育管理上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专业实习的实效性。学校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学校高职专业实习工作,肯定成就,找到不足,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改进职业类专业学生实习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由于实习学生成绩考核评定是在事实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价值的判断,它体现了评价者的赞扬或批评的态度,能够促使学生努力地去掌握这些标准,而且不断地明确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与这些标准相符合,从而能够激发内心积极上进的动机,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不断进步,调控专业实习中言行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表扬的学生,常常是加倍努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会自警、自省,产生争取上进的迫切愿望。学生会在互相比较中自我激励,迎头赶上。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结合专业实习的实际,与时俱进,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模式,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以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都十分重要。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的研究是培养旅游业人才的需要。旅游行业迫切需要既掌握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仅依靠灌输知识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注重专业实习是培养旅行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学生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改革,无疑是抓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能有效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研究是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加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周期短的当今社会,要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内容,以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个人的职业发展要求,保证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在校内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旅行社专业实习过程中,有利于将在校培养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运用到实习中,解决专业实习遇到的不同于理论知识学习的问题,方法更加多样灵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改革有助于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研究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产学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学生在旅行社从事和企业员工一样的服务实践活动,既是检验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情况,也是提高岗位职业技能的过程。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一个与“模拟”教学不同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旅行社“员工”的身份从事顾客接待、咨询服务、带团导游工作,承担工作岗位相关的职责和义务,学习相关工作经验,并且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学生从一贯的课堂学习生活中走进实习工作环境,既兴奋激动又充满了向往。因此,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改革,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9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对策;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

1.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社会各界各行业都已开始重视“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实用性、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到教育改革实践的全过程。

2.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2.1课程体系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附属于工商管理或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之下,很少有独立的旅游学系或旅游学院。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一般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过分重视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平台课,而减少了很多专业课程设置的份量;二是很少对旅游管理专业再细分方向,大都是笼统地将酒店、旅行社、规划等课程捆绑到一起开,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毕业后不了解自己的专长和就业方向[1]。

2.2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目前,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经开始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少学校都置办了自己的导游模拟厅、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以及软件培训基地等,甚至还开启了校企合作模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导游模拟厅基本局限于对导游证考试的十三个景点的情景模拟,对于考取了导游证的同学很快丧失了吸引力,而其他模拟厅也一样,实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持久,学习的效果仅限于懂得礼仪、摆台、铺床、折花等,而具体的对客服务,学生却相对比较模糊。而校企合作部分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解决旅游旺季的人手问题,安排实习学生到一些急缺人手中西餐厅、客房等岗位实习,学生实习内容比较单一,工作比较辛苦,实习结束后很多学生怨声载道,只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真正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3学生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认知欠缺。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惨淡,他们大多认为不管是去酒店还是去旅行社都将是艰苦而不能长久的工作。

3.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3.1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师资建设。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混乱、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优化课程体系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针对目前行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将旅游管理专业附属于某一个学科专业;其次,应当针对学校本身的优势以及教师资源情况,突出旅游管理课程的某一个方向,如酒店管理方向或旅游规划方向,从而针对这个方向设置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再次,应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双能”教师的培养,尽量让专业教师独当一面,组建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2]。

3.2深入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效果。针对目前实践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认为还是要从深入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将课堂与企业结合起来。在实践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如语言沟通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旅游企业进行真正的对客服务,解决客人的问题来慢慢培养;如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策划能力、景区规划能力、线路设计能力等,一方面需要理论课堂的学习,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投入到实际操作当中不断历练和积累[3];而对于实践效果的评价问题,不仅仅是看学生完成了多少实践课时,而是看学生考取了多少证书,在实际操作中能解决多少问题来衡量。

3.3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某一具体的能力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当今的就业形势[4];鼓励学生考取对就业有帮助的导游证、职业经理人资格证、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证书等;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礼仪培训以及导游大赛、旅游规划大赛、辩论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挑战杯等。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多方主体的有效配合。

作者:昌晶亮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3(03):98-100.

[2]刘红芳.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探讨—以许昌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5(21):212-2015.

旅游专业学生范文篇10

专业认同作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是透过参与互动的过程,内化专业价值观、知识体系、伦理守则、专业行为,形成专业的自我意向,具有专业的职业人格,产生执著感的过程。从发展教育观来看,学生只有认同自己所学专业,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学的专业,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并将专业伦理付诸实践,从而形成更多的专业投入和关怀。学生从进入专业、逐步成长到参与实践,步入职业岗位,直至不断提升,专业认同是一个不断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专业认同也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

2调查方法

2.1样本

调查选择辽宁省内三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在岗实习学生及即将领取毕业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处理,以期描绘高职院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同时,作为专业认同调查的辅助材料,笔者对高职旅游管理学生进行了短暂的随机访谈,以期解决或证实数据呈现的内容。

2.2问卷编制

问卷调查从“专业方面的认同”“、学习方面的认同”“、教学方面的认同”“、实习与就业认同”四大方面17大项内容,对高职院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研,见图2-1。调查预计发放问卷400份,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每项内容均用数字表示问卷调查者态度的强弱关系,其中“5”表示非常认可“,4”表示比较认可“,3”表示认可程度一般“,2”表示不太认可“,1”表示极不认可。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专业认同

不同阶段学生的认同情况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看是伴随年级增高,越进入社会接触行业认同越低,这和旅游行业的整体景象形成强烈反差。后来笔者考虑所呈现的问题,也选择了一些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也许学生的陈述能够反应些许现实的问题,“最初的选择并不是依照兴趣选择的,是高考成绩,所以根本谈不上喜欢……旅行社待遇低工作忙,游客看见你就像有人会‘抢’他的钱包,对我们有坏印象有偏见”。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专业选择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等一系列学习行为,是维持学习活动与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上述学生访谈内容也充分证实了这点。

3.2学习认同

上述数据中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自我“学习认同”不如他人认同,即愿意相信别人更加认可专业,“对他人评价”明显高于“自我评价”0.6个点。导考指导游资格证书的考试,想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必须首先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从业;导游证作为多数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入行的唯一证书,也为诸多学生认可和重视,从数据看达到了调查以来的最好值“4.8”,同时在不同阶段年级学生群里中变化不大。另一方面在“导考积极性”方面学习的兴致较高,但呈下降趋势,越进入行业认同越低。

3.3教学认同

从研究结果看,“教学认同”的五大方面均得到了各阶段学生超过“4”的比较认可,可见高职院旅游管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确能够做到倾其力,尽其心;高职学院同时能够保证基本的实训设施,即使在学生进入行业实习时仍能体会到实训室带来的益处,这从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这(转行)和老师是没有关系的,老师是很负责的,我记忆中几乎每门专业课老师都是激情(澎湃)的……实训室使用非常的频繁,就是那种电影院里面的球幕,会让你置身其中,你觉得你在带团在讲解,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实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学的和用的不一样,就是你说的那种和行业脱离的现象是没有的”。

3.4实习就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