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0:42:08

旅游业

旅游业范文篇1

(1998年7月31日经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25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昆明市旅游业管理,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和《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旅游业监察,是指市、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的经营行为和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旅游业监察和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昆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旅游业监察的管理工作,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业监察工作。

市、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监察机构负责具体监察工作。

工商、技术监督、物价、市容、交通、园林、民族、宗教、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旅游业监察工作。

第五条旅游业监察实行行政管理部门监察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监察与指导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均有权举报和投诉。

第二章监察职责和内容

第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使下列监察职责:

(一)宣传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

(二)检查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举报,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受理旅者的投诉,并进行调查和调解;

(五)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六)管理和监督旅游业监察人员。

第八条旅游业监察的主要内容:

(一)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及参加年度审查的情况;

(二)旅行社和旅游定点单位参加年度审查的情况;

(三)旅游经营许可证、资格证、标志(识)牌和旅游服务资格证的使用情况;

(四)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有无欺诈、引诱、纠缠、胁迫、虚假宣传、回扣、低价倾销等行为;

(五)旅游定点商店有无出售假冒伪劣、质价不符商品的行为;

(六)旅游定点经营制度的执行情况;

(七)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履行旅游服务公约、服务合同的情况;

(八)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的旅游综合服务质量;

(九)违反旅游业发展规划擅自建设旅游项目的行为;

(十)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执行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

第九条旅游业监察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从事旅游业监察工作。

第十条旅游业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可以查阅或者复制与监察内容相关的材料;询问与监察内容有关的人员并制作笔录;检查旅游经营、服务场所。

第十一条旅游业监察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为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咨询服务;

(二)遵纪守法、文明监察、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三)保守工作秘密和被检查者的商业秘密;

(四)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三章监察方式与程序

第十二条旅游业监察采用年度审查、日常检查、抽查和案件专查等方式。

第十三条旅游业监察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出示执法证件并佩戴明显标识。未出示执法证件和不佩戴明显标识的,当事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十四条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应当接受和协助旅游业监察人员调查和检查,不得阻挠其执行公务。

第十五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向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发出《旅游监察询问通知书》,接到通知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要求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六条旅游业监察人员办理旅游违法案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是本案当事人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旅游业监察人员的回避,由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十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旅游者投诉后,应当在五日内办理;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投诉,应当在二日内移送有处理权的部门,有处理权的部门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移送的投诉之日起七日内将办理情况答复投诉人。

第十八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登记立案。对需要调查的事项进行初步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应当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予以立案;

(二)调查取证。对已立案的案件,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并收集证据;

(三)听取申辩和举行听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被处罚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被处罚人的陈述和申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听取;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举行听证;

(四)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作出处罚决定,并制作处罚决定书;

(五)送达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七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处罚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九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立案的案件,不给予行政处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法情节轻微的,下达责令整改书;

(二)证据不足的,由原承办案件的监察人员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应当自退回之日起十五日内结束,经补充调查,证据仍然不足或事实不能成立的,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第二十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案情复杂的,经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二十一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现行政处罚决定错误的,应当依法及时纠正。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当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予以纠正或者责成其自行纠正。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已取得合法资格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法予以处理。

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旅游法律、法规、规章的,由市、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处理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无《导游证》而从事经营性导游业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导游人员不按时参加年度审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元罚款,其《导游证》自行失效;只具有国内导游资格的人员从事国际导游业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2000元罚款,吊销其《导游证》,三年内不得从事导游工作。

借用《导游资格证》或《导游证》的,对借出人处以警告、暂扣其《导游资格证》或《导游证》三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证件。对借用人按无《导游证)的规定处罚。

伪造、买卖《导游资格证》或《导游证》的,没收其违法证件及违法所得,并处以4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借用旅游经营许可证、标志(识)牌的,对借出单位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旅游经营资格或定点资格。对借用单位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3000元罚款。

伪造、买卖单位旅游经营许可证、标志(识)牌的,没收伪造、买卖的许可证、标志(识)牌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从事旅游业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采用欺诈、引诱、纠缠、胁迫、虚假宣传、回扣、低价倾销等行为,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使旅游者或者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责令赔偿,并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负责人和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单位旅游经营资格或定点资格,吊销个人旅游服务资格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旅游定点商店出售假冒伪劣、质价不符商品的,由旅游、技术监督、工商、物价、文化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旅游定点经营资格证。

第二十七条旅行社擅自安排旅游团队到非旅游定点单位接受服务和购买商品的,对旅行社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罚款;对接待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0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旅行社不与旅游者签定标准服务合同的,给予警告,并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旅游定点单位未达到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整顿,整顿后仍达不到行业服务标准的,吊销其旅游定点经营资格证。

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未达到行业服务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行业服务标准的,吊销其旅游服务资格证。

第三十条吊销旅游经营许可证、资格证、标志(识)牌和旅游服务资格证的处罚,经原发证单位同意后,由昆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执行。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应当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罚(没)款全部上缴国库。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旅游业监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的;

(二)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私利的;

(三)泄露工作秘密或者被检查者商业秘密的;

旅游业范文篇2

一、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工业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分析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首先,国内旅游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政治、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交通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问题。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理论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

旅游业范文篇3

关键词:旅游文化;含义;地位;作用

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文化成为旅游业重要的精神支柱,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旅游文化也是现代旅游业保持最大收益的新型经营战略。

一、旅游文化的含义

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整体性的一种表现,其中包括,历史遗留下的产物、景观形态的乐趣、旅游的多样性,通过这些来满足游客需求,使旅游业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样式,称之为旅游文化。按照其定义,可将旅游文化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旅游文化,传统旅游文化包括旅游者和景观的文化,现代旅游文化则在原基础下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二、旅游文化的地位及其作用

旅游文化地位和作用体现在旅游行业的方方面面,旅游文化也与旅游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同时在旅游环境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经济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区的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当地旅游景观展示给游客是特别的、美丽的、源远流长的人文文化,使游客被当地景观所着迷,投身到当地的人文环境中。增强当地旅游文化的繁盛,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其实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旅游景点都是通过古老的文化引来全国各地的游客,例如北京的故宫,一年接待的游客上千万,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的同时,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扬,促使世界越来越了解中国,同时使中国在世界文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旅游景点带来巨大的收入,同时为周边的居民带来了收入,促进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旅游文化不仅能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更能促进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旅游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发展的越迅速,随之而来的问题相对来说也就越来越多。首先体现在旅游景点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旅游景点的游客越来越多,对周边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景点的负责人对景点周边的商店、酒店、饭店、交通甚至卫生间进行整体的规划,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服务水平在旅游业也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旅游区的服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去接待每一位顾客,这样,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也会吸引更多地游客,以此整体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就体现在旅游景点的环境里。一个是环境卫生,如果一个旅游景区里面和外面都杂乱无章,对于游客的多少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环境卫生也是发展当地旅游的重要保障。另一个就是人文环境,旅游景点的民俗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来源。例如,为什么近年云南大理的游客逐年增加?一个是当地的环境优美,另外一个就是当地的民风淳朴,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并且大理当地的居民也很热情,不仅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让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旅游中的安静与美好。

(三)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开展旅游品牌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包含了丰富的旅游文化。成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旅游业,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同地方的文化底蕴不同,所展示的文化也就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旅游文化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当今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要想始终保持一个强国的位置,就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形成中国特有的旅游文化,使中国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所以,创造自己特有旅游品牌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使旅游业平稳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三、发展旅游文化建设的举措

发展旅游文化的建设,是提高旅游文化发展,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提高人文素质一个旅游景点里面的工作人员和周围的居民是当地旅游文化的主要表现者。所以提高人文素质是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每个景点人文素质的提高体现的是整个国家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是促进整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提高人文素质,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打造一个文化强国,必须加强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本就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任何一项发展都离不开人,因此加强人文建设是发展强国之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建设民族品牌,弘扬中国特色我国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特有的民族品牌,同时也发扬我们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特色,并且为中国特色所着迷,以此带动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发扬中国本土特色,也让中国人更爱这片土地,国家的兴盛,是需要整个国家的人为此付出努力。

(三)推陈出新,持续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直保持一个模式,被社会淘汰将是必然之路。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一样需要推崇出新。旅游业的发展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社会在变化,而旅游业一直处于原始的状态,那么终将有一天被社会淘汰。因此只有保持创新之路,才能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确保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致使我国走上强国之路,因此旅游行业也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增强旅游行业的在整个行业里的地位。新世纪开启了新篇章,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驱动下,文化价值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各国的消费水平。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精神支柱,中国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拥有旅游文化的精髓,才能在国际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旅游文化的创新,才能不给其他国家可乘之机。创新是旅游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四)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可以有效地树立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管理阶层的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举措,只有法律法规完善,对人才有约束,有约束才能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法律法规完善后才会使旅游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旅游业不脱轨,保持长远的发展。

(五)加强学习,扬长避短在全球化的今天,单纯地埋头苦干已经不适合新时展潮流,我们要勇于借鉴他国成功的例子,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最快掌握到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在与其他国家交流的同时要加强学习扬长避短,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旅游文化,发展旅游文化,使我国的旅游文化在国际旅游文化上寻求发展,超越其他国家,发扬中国旅游文化。

四、总结

旅游业范文篇4

【关键词】旅游业纳税

一、旅游业项目征税

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安排食宿、交通工具和提供导游等旅游服务的业务。单位和个人在旅游景点经营索道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旅游业”项目征税。

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旅游,在境外改由其他旅游企业接团的,以全程旅游费减去付给该接团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全部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或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二、旅游业纳税筹划选择

旅游企业在节税筹划中,应注意运用营业税法关于该营业额确定的特殊规定,依法合理计算营业额。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旅游,在境外改为其他旅游企业接团,以全程旅游费减去付给该接团企业的旅游费后余额为营业额。

深圳M旅行社在电视台登一则广告,以每人8000元人民币组织去泰国境内旅行,泰国境内的旅行社则委托我国F外贸公司驻泰办事处负责。此为:深圳M旅行社将支付泰国B学校服务社每人1000元,F公司驻办事处每人500元,而实际上这两笔支付有深圳M旅行社的特殊关系根本没有发生,因为泰国某学校服务社将组团来中国旅游,为此深圳M旅行社准备免费提供B学校服务社引进旅游服务,而F公司驻泰办事处实际是通过家属参加了该旅游团免费作交换田间,这样一来,关联双方通过私下交易,扩大境外旅欧费用的支付,从而避交了部分营业税。

本次组团旅游应缴纳营业税计算:营业额:8000*500=400(万元);应缴税额:400*5%=20(万元);扩大费用避税后的是缴税额计算;营业额:(8000-1500)*500=325(万元);实缴税额:325*5%=16.25(万元);实缴税额与应缴税额相差3.75万元。

三、申报和纳税地点

根据税法和相关法规规定,旅游业的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由纳税人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申报缴纳地点随营业税申报纳税地点而定。

四、纳税期限

1.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5日、10日或者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2.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缴纳期限比照营业税。

3.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五、纳税程序

1.旅游业纳税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到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2.纳税人按季计算出应(预)缴企业所得税,按月(次)计算出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3.纳税人应在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年度(或实际经营期)终了后4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并按规定预缴、清缴税款;在纳税期满之日起十日内报财务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向主管的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六、旅游业纳税风险

旅行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旅行社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门票和其他代付费用的余额为应纳税营业额,可扣除房费、餐费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替旅游者实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住宿、餐饮费用。在实际涉税申报中,旅行社常常将营业成本等同于营业税扣除项目,随意扩大营业税扣除项目。比如将单位日常的招待费、导游的交通费、电话费、补助费、发放给旅游者的旅游包、帽、纪念品等,作为扣除项目进行营业税税前扣除,减少计税营业额。

[实例]稽查人员在对某旅行社的检查中发现,其企划部门不定期会在高级饭店举办一些大型的旅游产品推介会,但其账面营业费用中并没有体现出很大的促销费用,同时该社的业务招待费不多不少刚好达到所得税税前列支标准。经审核其原始凭证,发现该社将绝大多数促销费用和日常招待费用混入了旅游业务成本,扣减计税营业额。

旅游业范文篇5

一、加强政府引导性投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一)加大旅游设施建设投入。灾后重建产业基金支持旅游先导产业的资金,优先安排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应急救援体系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对口支援重建财政性资金用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重要旅游通道、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镇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争取国家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各级政府在引导性资金投入方面要加大对重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支持。

(二)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保护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世界遗产和文博类等旅游产品的恢复重建和开发保护,加大文物抢救保护的力度,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加大旅游市场恢复振兴投入。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支持旅游市场振兴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对国际(地区)航线和旅游包机在开航三年内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对发展潜力好、特色优势明显和恢复重建的旅游企业贷款可给予贴息或部分贴息。

(四)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投入。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范围,安排相应的资金建设游人中心、乡村旅游公路等公益性设施,将全省“五星级”农家乐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待,支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

(五)加大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旅游商品开发技改资金投入,鼓励旅游企业开发地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税收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六)减免旅游企业税费。对受灾严重地区损失严重的旅游企业,因地震灾害损毁的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按照国家规定免征20**年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受灾地区旅游企业实际发生的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取得的救灾款项以及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减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从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及其它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企业,鼓励类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70%以上的,旅游企业在旅游景点、景区取得的销售门票收入,景点、景区门禁内提供的导游服务、游客运输服务的收入达到全部经营收入的70%以上的,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小型微利企业,可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A级旅游景区每一纳税年度的业务宣传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每一纳税年度的广告支出,按照国家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对灾区旅游企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减免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支持旅游产业的恢复重建,加大对重大旅游项目、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及乡村旅游发展等的信贷投入,对因地震影响受损和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暂不降低信用等级,合理调整贷款期限。

(八)对旅游企业提供担保融资服务。鼓励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的银行贷款和旅游景区开发、旅游项目建设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有条件的市、州可视财力状况,建立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为开展旅游业企业贷款、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

(九)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帮助旅游企业规范改制,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申请首发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支持旅游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和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借助绿色通道加快融资进度。

三、进一步完善要素政策,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十)加强旅游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对旅游公共设施用地划拨供地,对没有改变土地性质的绿地或没有永久建筑的公共设施用地,免交城市建设配套费等。

重大旅游项目在完成前期项目策划和论证后,各地应优先做好土地配置,支持招商引资。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比照省重大项目用地政策对待。

灾区县(市、区),在未对因灾降低的地价标准进行调整之前,对投资规模大、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的新增重大旅游项目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地价标准出让。凡旅游项目用地出让最低标准低于原评估地价的,报省政府备案。

(十一)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建立健全政府协调服务机制,为招商引资旅游项目落地服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旅游发展环境,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把项目实施纳入政府督办事项和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督促旅游企业诚信履行合同,确保项目资金和建设进度。对参与灾区恢复重建的对口支援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全面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十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对国际(地区)航线在省内机场起降航班机场费用半价优惠。

(十三)降低注册门槛。放宽旅游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限制,在市级以上登记机关登记的母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1000万元,有3个控股公司,总注册资本达2000万元以上,并向登记机关提交了逐步达到集团条件承诺书的,可先准予母公司注册登记。允许新设立的旅游企业注册资本金分期注入,分批到位,但注册资本必须符合相关行业规定,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民营旅游企业,注册资本金可以在2年内分期注入。

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十四)把握战略机遇。旅游企业要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拓展新的市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十五)创新旅游产品。旅游企业要不断创新产品开发理念,策划开发新产品、新线路。挖掘新增文物遗址等旅游资源,开发专题性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运动、科学考察、保健等旅游产品,丰富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强的旅游活动。积极开发自助游产品。

(十六)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旅游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强强联合,形成产权主体多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灵活、管理手段先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大企业集团。国有旅游企业要加快改革,主动推进股份制改造和联合重组。中小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经营中提高为大企业的配套服务能力。

(十七)创新经营机制,增强旅游企业活力。要加快国有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挖掘企业潜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要引导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打造竞争优势,鼓励旅游消费

(十八)明确主攻客源市场及产品。适应新形势,调整旅游市场定位。近期旅游市场开发要按照“强化境内、推动境外、重点周边、确保省内”的思路,以国内旅游市场为重点,培育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鼓励广大居民旅游消费。按照主攻客源市场需求,创新推出相应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十九)加强旅游宣传,引导旅游消费。加强市场调研,细分客源市场,针对主要客源地和游客消费心理、消费能力,增强旅游宣传的实效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的对外宣传,对境外、省外的重要客源地,通过旅游节目互换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

(二十)引导构建旅游营销的整体价格优势。旅游相关“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企业要联合让利,全省旅游景区执行优惠的门票价格。旅游景区内部的索道、观光车、游乐项目等实行相应的价格优惠。**至九寨沟、康定、西昌、攀枝花等省内热点旅游航线实行有市场吸引力的价格折扣优惠。

鼓励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企业对团队旅游等给予优惠价格。逐步推进公务接待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旅游企业承担。积极争取在川举办国际国内重大展会和各种专业性活动。

(二十一)建立旅游营销联动机制。整合省、市(州)、县(市、区)和旅游企业的旅游宣传促销资源,共同推出主题线路产品,联合促销。旅游企业要积极支持旅游宣传,提供旅游宣传品摆放平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要按照《**省省级大型涉外经贸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川办函〔2005〕13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宣传资源形成旅游宣传合力的通知》(川办函〔20**〕237号)等有关规定共同承担会展费用和宣传促销费用,在每年重大国际国内旅游会展活动期间,对主推旅游线路实行价格特别优惠的政策。

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旅游公共服务

(二十二)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十三)实施重振旅游工程。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影响大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产品多样化,在发展观光旅游并不断注入新内容的同时,积极探索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特种旅游产品,以适应不同档次、不同消费兴趣旅游者的需求。

(二十四)加强横向联合,推动旅游线路统筹发展。各地在发展当地旅游的同时,要按照线路统筹的要求,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配合,互通信息,客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跨地区的旅游联合,建设一批形象鲜明、功能配套、机制完善的旅游精品线路。

(二十五)坚持旅游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旅游项目立项、环评、审批等要主动服务,落实“三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旅游业范文篇6

第一条为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进行旅游活动,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本办法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专门或者主要经营旅游业务,取得合法资格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发展旅游业应当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营造文明、有序、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纳入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市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市旅游业进行统筹规划、宏观调调控、综合协调,依法对旅游业进行监督管理。

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在市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业管理工作。

计划、财税、公安、城建、规划、工商、物价、技术监督、文化、宗教、交通、环保、口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旅游业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教育事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法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旅游经营活动。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第八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增加文化内涵,符合宁波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九条市及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普查、评定和规划,统一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时,应当征求市旅游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开发建设(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旅游景区,应当先由旅游管理部门对其作出旅游价值、环境质量的评价意见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审批手续。

在旅游景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旅游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项目竣工后,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参与验收。

对新建、扩建、改建的旅游饭店和高尔夫球场、大型游乐设施、旅游渡假村和其他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审核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参加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禁止任何损害旅游资源和擅自改变旅游景区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在旅游景区内建设污染环境、损坏文物、破坏景观和生态的项目。

在旅游景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山、采石、挖沙、采矿、建坟、采伐林木和捕猎。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内应当按照规划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网点和安全、卫生设施。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维护正常旅游秩序,保持旅游设施完好和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市旅游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环境质量、交通条件、设施状况、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条件对旅游景区核定等级,并分别列入国际、国内旅游线路进行宣传促销。

旅游景区等级标准与评定办法由市旅游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章旅游经营管理

第十四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履行规定的或与旅游者约定的服务标准,保护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十五条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有关部门强行推销的商品,有权拒绝违法设定的收费、罚款和摊派,有权拒绝无合法执法证件人员的检查。

第十六条旅游经营者必须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保证服务质量,不得擅自提高旅游收费标准,不得强制旅游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旅游经营者不得采用付给司机、导游等人员介绍费的方式招徕客源。禁止旅游服务人员向旅游者索取或者变相索取小费。

第十七条旅游经营者应当接受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依法接受业务年检,按时向旅游管理部门报送统计、财务报表。

旅游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向旅游管理部门缴纳旅游发展统筹资金。

第十八条开办旅行社,应当向旅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旅行社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依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核定的业务范围经营。

禁止伪造、涂改、出租、出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十九条未经旅游管理部门批准,不得经营旅游涉外饭店业务,不得以旅游涉外饭店名义宣传、招徕旅游者。

旅游涉外饭店在开业一年后可以参加星级饭店评定。星级饭店评定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未经评定星级的饭店,不得使用星级或者类似星级的称谓进行宣传促销活动。

已评定星级的饭店不得超越评定的星级进行宣传。

第二十条需委托外地饭店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的旅游涉外饭店(含星级饭店,下同),应当向市旅游管理部门提交受委托管理的饭店管理公司的资质、信誉、管理状况等材料,经审核同意后,受委托管理的饭店管理公司方能进入本市行使委托管理权。

第二十一条为旅行社接待的旅游团队提供定点服务的景区、景点、餐馆、商店、游乐场所、出租车船和非旅游涉外饭店等单位,经营者应当事先向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作为旅游定点单位的申请,经旅游管理部门审查合格确定为旅游定点单位。

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应当将其住宿、用餐、购物、游览、租用车船等旅游活动安排在相应的旅游定点单位。

旅游定点单位应当符合市旅游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执行定点单位有关管理规定,保证服务质量。

市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定点单位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建立服务质量年度审核制度,并可建立旅游定点单位服务质量理赔制度。

第二十二条导游人员必须经国家统一组织的导游资格考试合格并取得旅游管理部门颁发的导游证后,方可从事导游业务。导游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职责和标准提供服务。

旅行社不得使用或聘用无导游证书的人员从事导游工作。

第二十三条旅行社应当依照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提供服务,依法与旅游者订立书面旅游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不得擅自改变、取消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

第二十四条旅游业务广告的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

禁止利用虚假广告欺骗旅游者。

禁止旅行社、旅游涉外饭店以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进行招徕和竞销。

第二十五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应当保证旅游设施的安全可靠,对旅游中可能造成危险的情况应当向旅游者提供明确的警示。

因旅游经营者的责任造成旅游者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旅游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旅游者故意或者过失损坏旅游经营者的设施或财物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未达到要求的应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六条旅游景区、景点应设置中英文对照说明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在旅游景区、景点摆摊设点,必须在旅游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做到明码标价,亮照经营,不得尾随、强拉旅游者购买。

第二十七条旅游管理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负责受理旅游质量投诉,按委托权限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检查。

第二十八条市旅游管理部门统一策划和管理全市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旅游经营者应当配合旅游管理部门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旅游经营者需要在境外、境内其他城市、本市以宁波市的名义举办旅游研讨会、旅游商品展示会、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或组织企业参加类似活动的,应当经市旅游管理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第二十九条旅游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做到文明执法。其中,公安机关对旅游涉外饭店进行治安管理检查时,应当由持有《浙江省治安管理检查证》的公安人员进行。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为旅游经营者保守商业秘密。

旅游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条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旅游者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质量真实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服务方式,选择旅游商品,决定是否接受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销售行为;

(三)按照合同约定获得质价相当的旅游服务;

(四)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

(五)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第三十一条旅游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有关旅游的法律、法规、规章,遵守社会公德;

(二)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爱护旅游设施;

(四)遵守旅游秩序和安全、卫生规定;

(五)履行旅游合同或约定。

第三十二条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向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要求赔偿。被要求赔偿的旅游经营者应当自收到索赔要求之日起十日内作出答复;

(二)从合法权益被侵害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所在地或者损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受理旅游者投诉的旅游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或调解的答复,并在三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当事人。向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没有规定的,按旅游管理部门处理投诉的规定进行;

(三)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旅游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向旅游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由旅游管理部门责令补办手续,并可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旅游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旅游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由旅游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旅游饭店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三款,第二十条的,旅游管理部门可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旅游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的,旅游管理部门可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旅游定点单位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单位资格,并可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旅游经营者降低约定的旅游服务标准,损害旅游者利益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旅游管理部门可视其情节轻重,处以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对旅行社、导游人员的违法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涉及违反有关治安、工商行政、技术监督、物价、文化、环境保护、规划等管理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旅游管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损害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六章附则

旅游业范文篇7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工业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分析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首先,国内旅游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政治、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交通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问题。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

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理论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

旅游业范文篇8

休闲旅游的存在和发展是本世纪时展的趋势,从世界大的背景来看,休闲产业带来的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休闲旅游从欧美旅游发达的国家起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这一国家,美国人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休闲消费上,美国人将自身的三分之一金钱用在休闲消费上,更明确的是美国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的中国来说,休闲生活已经成为了中国城镇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娱乐、服务、文化、观光和体育等产业所组成的旅游形态,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主体。总而言之,休闲旅游已经开始成为各国和地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旅游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大环境已经完善,各个旅游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促进企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

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商务的角度来说,商务休闲也是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前正处于旅游商业发展的时期,商务活动的存在是我国旅游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我国的环渤海等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商务活动的存在是这些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必然结果,在这些区域内比较频繁的商务休闲项目包括商务会议、各类会展、商务洽谈等,因商务休闲所具有的时间较短、节奏较快的特点,因而有必要将休闲和商务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起来,让人们在休闲商务中不但能够做到实现其工作目标,也能够实现其发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二,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国家和区域来说,教学所具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其他发展中的组织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或者企业是其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因而有必要将教育和培训与休闲结合起来,建立气教育和培训休闲的旅游发展模式,在休闲中完成教育和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和培训模式,从而使得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即在感受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度假的角度来看,度假的休闲方式是目前休闲旅游发展中发展的较好的一种休闲方式,度假休闲的发展需要各地对自身的度假景色及度假方式进行充分的挖掘,发展当地的以酒胆和旅馆为中心的住宿条件建设,同时还要发展当地的人文与交通等各类辅助环境。从我国目前度假休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城镇居民一般选择在五一或者春节等长期的假日内进行度假休闲的消费方式。

第四,从健康和运动的角度来说,健康休闲和运动休闲也是社会进步与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和健康的重要性,应该把健康、运动与休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运动、文化娱乐、观光旅游等来缓解,还可以通过竞技、职业体育等运动来实现,来实现人们休闲的目的。

第五,从观光的角度来看,观光的休闲在我国发展的势头最好,而且观光休闲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观光都是较好的休闲活动。

第六,从购物的角度来看,购物休闲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我国各地地区目前都很关注区域性商业街的开发和建设,在区域性的商业街的建设中各地建设都非常关注特色景观和文化及商业的紧密结合,建成的商业街具有餐饮、服饰、旅游等比较全面的且形成吃住行玩购物于一体的休闲特色,促使当地旅游的共同发展。

第七,从文化娱乐的角度出发发展文化娱乐休闲。这种休闲模式够给我国城镇居民带来了较好的享受。这种休闲模式的发展带来旅游收入的同时活跃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实现了双赢。

二、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营销对策

1.塑造休闲旅游旅游品牌

要注重休闲旅游和企业本地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层挖掘企业本地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品牌。把休闲旅游和休闲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合理开发,是休闲旅游旅游能够深入发展的必然方向。如果要使休闲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产品竞争力,最佳的方案是给休闲产品包装上文化韵味以及人文因素。运用企业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高品牌号地召力以及亲和力,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如何将文化转变为休闲产品地生产力则是其中的重点。首先,需创立一个核心项目,该项目需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能够展示当地古今文化;第二具有供人休闲旅游观赏的价值。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让休闲旅游者得到其自身的发展和身心的愉悦,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较清晰的了解这一特定的区域所具有的符合其自身特性的文化内涵。其次,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建立风景秀丽的旅游风景区,并依托于这些旅游景点带动企业本地的旅游农家乐、旅游渔业以及观景房地产。再次,借助古今名人的名人效应以及具有企业本地个性的文化资产来弘扬当地的文化内涵。

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的时候,应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规划,开发山水旅游等资源时,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以及可长期发展地意识。在开发景区之前,为了防止带有功利性的随意开发景区,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不应急于开发,首先应当深入这些旅游发达地区对项目相关景区进行认真的考察,完成考察之后应组织旅游方面的专家对该景区进行探讨研究,从而确保能够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对该景区进行开发。此外,在建设景区的时候,不应只是简单的完成景区的外在建设,还应突出该景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塑造该景区的内在文化素养,令游客在休闲旅行的同时不但能够放松身心,还能了解到该景区所蕴含的历史以及休闲文化。通过对山水观光休闲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人文休闲的特色精品。将历史的古都文化演变成精品的文化休闲。

应突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旅游,并实施重点的开发。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实施休闲旅游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休闲产品与其他地区雷同等问题的出现,否则将会令该项目缺乏自身特色,让来此旅游的旅客丧失兴趣,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企业本地具有特色和个性的休闲产品,创出几个能够能够代表地域特点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休闲产品,并以这些特色休闲产品为代表,从而带动整个休闲旅游的发展。如果休闲旅游区域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应紧紧抓住这些自身特色,加大对这些休旅游资源的开发,力争创出的休闲品牌,从而推动整个休闲旅游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的休闲旅游资源和城市优势,大力推广名河、名园等民品休闲旅游产品,在市场树立起休闲旅游形象。

2.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热爱旅游休闲的人已经逐渐对传统的海滨度假失去了兴趣,他们把更多的兴趣投向了各地具有乡村文化以及企业本地风情风俗地活动中。因此,各种全新的休闲旅行景点以及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例如科技公园、主题游乐场等。可根据这些国际上的先例,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全力开发并设计出新的休闲旅游项目。如从休闲产品的需求的角度看,休闲者对休闲地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休闲成本及休闲过程中的效用最大化。受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所具有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作用,休闲旅游所具有的吸引力效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出现降低的趋势,而休闲者在休闲过程中总是希望达到休闲效用的最大化,并在自己以后的休闲过程中以此为休闲的衡量标准。因此,离休闲者所在的地点越远,休闲者出行的意愿和实际休闲发生率越低。所以在休闲效用最大化与休闲成本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休闲生活所具有的消费的需求就从分散的休闲活动空间逐步走向综合的、设施比较集中的休闲活动空间,形成了频繁指向城郊的近距离高密度休闲需求。环城游憩在地点上的选择,除了受所在低于的休闲旅游资源和休闲环境因素的两个条件的约束外,往往取决于由土地租金和相应的休闲用地投入所决定的两类成本,包括投资成本和开发成本。该休闲旅游发展方式是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利润。而在我国城市化的中,土地成本也就是土地租金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而休闲旅游的发展必然也会将这一趋势的发展力度加大。由于级差地租这一休闲成本模式的存在,对于休闲旅游的投资者来说,城市的休闲土地开发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其所承担的资金压力也会随着加大,而离开城市所在地域较远的休闲投资,由于级差地租而形成的休闲成本较低,休闲投资者的在投资成本上压力的压力相对来说就会变小,于是许多休闲旅游的投资者就会把休闲旅游的投资地点纷纷把投向农村的休闲的区域,在这里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而形成了一种休闲旅游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口集聚现象的出现,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城市用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一扩大到百分之三十六点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郊区的发展面临从来没的压力和发展机遇,其中大城市对农村休闲旅游的产生的需求是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游憩景观休闲方式的发展,及休闲用地的进行,是休闲旅游发展的特色之一。

我国人们休闲观念和方式的转化意味着该休闲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如果对该休闲方式引导及发展的方式正确,就可能在几年内在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环城游憩的休闲市场。从大的范围来看,由于过去的各种原因的存在,中国所具有的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深圳市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出现,标志着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开始进入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这个休闲实际案例所带来的带动作用,在随后的时间里,中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以此休闲设施建设的潮流。

3.加强营销的力度

在休闲旅游发展中还要进一步进行营销。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的加强需要建立在了解休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休闲消费的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有效的应用各类传播途径,通过对营销信息的宣传讲休闲产品好休闲服务进行市场推广。休闲旅游在发展中与其他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休闲旅游在我国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各类居民的生活理念中并没有引起一定的注意力,可以说休闲旅游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中还不发展比较弱势的行业之一。因此在进行休闲旅游营销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实现。在休闲物品或者休闲服务的营销战略的实施中应加强三个不同角度的工作,第一个角度是从休闲消费这对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需求的研究的基础来说的,第二哥角度是在营销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传播应该取得一致的途径并在该途径的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保证营销信息所具有的统一性,第三个角度是从事与休闲旅游相关的企业或者组织应履行气必须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休闲旅游提供者和休闲旅游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双赢的结果。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加强的过程中,时刻都要关注的休闲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走向,只有在对休闲消费者需求深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才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休闲旅游发展的途径。只要在了解休闲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休闲产品或者休闲服务所具有的真正价值。在对休闲消费者的调查及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消费者的细分并由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市场需求预测。休闲旅游在休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休闲设施和软件休闲服务两部分。在休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休闲设施是作为硬件存在的,同时休闲服务以休闲设施为其自身实现的载体,讲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在对消费者需求预测及分析的基础冲对休闲旅游所生产出的产品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涉及和开发对于休闲旅游的从事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杂工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休闲旅游的从事者应该不到的优化与休闲旅游组成要素相关的各种资源,并讲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市场上休闲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即出生,以合理的休闲消费的产品的定位,及较充分的对休闲消费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休闲产品营销策略。

从上文对休闲旅游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消费容易受个人在文化水平、素质及审美方面的影响,休闲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也对休闲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无形且不可控制的。这就决定在休闲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从内到外营销的观念,原有的营销方式不能让企业及时的获得休闲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休闲产品在营销过程中需要从休闲消费者的喜好和休闲消费品所具有的特色两者之间寻找切入点及沟通点,在休闲旅游的营销过程来看,在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和不同的休闲产品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调查分析,从而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树立休闲企业在休闲消费者心目中的营销形象。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中,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与休闲消费者沟通来实现,从而需要逐渐的建立起符合休闲旅游发展趋势的营销环境。在休闲旅游的营销环境建立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构出来休闲产品的提供者休闲企业外,还包括与休闲旅游相关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各类社会媒体及宣传机构。良好的营销环境需要这些组织和机构的配合和协调。

旅游业范文篇9

一、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共性

1.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巨大。会展业和旅游业都能极大地影响商贸、物流、广告、印刷、保险、装饰等相关产业。按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则为1:9,即展览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产业的收入则为9。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带动性强,能够调用大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并且行业具有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的特征。因此,在两者的整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市场运作和优胜劣汰机制,可以将社会上的优势经济资源不断加以整合,从而提高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

2.异地流动性强。旅游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它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流动特性,旅游的这一特性是众所周知的。而会展活动也具有同样的特性。会议和展览,都属于集体性的参与活动,与会者或参展商只有聚集到某一个事先选定好的地点,才可以开展会展活动。会展目的地的选址,往往成为决定会展活动能否顺利圆满开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尤其是那些影响力大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活动,选址问题更是关系重大。而对于与会者或参展商来说,他们都必须从居住地出发,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这样,一次会展活动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3.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便捷的交通促使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所发生的孤立现象,不仅旅游时间缩短了,而且旅游的范围越来越大,国界、洲界,甚至地球的界限都被冲破,形成一种区域性的局面。而会展活动的开展,区域性特征同样也表现得愈发显著。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全球越来越向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迈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信息突破资源优势的地区界限,实现了国际间的流动和转移,在这种背景之下,全球的会展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封闭的活动范围和形式,各种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国际性、地区性的会展活动逐渐成为主流。

二、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差异性

1.性质的不同。旅游活动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虽然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活动内涵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元素,但是从本质上讲,旅游的文化特性是不可替代的。而相比之下,会展活动比旅游活动更突出经济特性,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会展往往是企业、政府、协会进行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经贸洽谈等商务性活动,已经被看作是经济领域中一个对外高度开放的“窗口”。总体来讲,会展属于一种前瞻性经济,更能反映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旅游则属于一种体验性经济,激活游客内在心理空间的消费主动性,拉动经济增长。

2.主要服务对象的不同。由于旅游内容的多样性,旅游活动的服务对象范围非常广泛,观光客、休闲娱乐者、探亲访友者、商务人员、修学者等等应有尽有,其中也包括会展参加人员;而会展活动主要面对的是参展商、以及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尽管综合性展览也面向普通大众,但从总体上讲,服务对象的范围相对狭窄很多。

3.主要服务内容的不同。尽管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都需要提供机票、客房、餐饮、交通等旅游相关服务,但会展活动还是以会展场地出租、专业设备、经贸洽谈、信息交流等为主要服务内容;而旅游则以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

三、会展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会展举办地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从国内外的会展发展历程来看,高知名度的国际性会展能够大大提升目的地形象,增强知名度,使会展举办地吸引众多人群的注意力,发展成为旅游胜地。如海南博鳌,一个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坐标,在中外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由于亚洲论坛召开,迅速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2.会展活动的举办促使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举办会展,需要有高质量的会议展览设施及相应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这势必会引起政府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如为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市政府计划投资百亿元加快城市建设,用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其中包括改建宾馆,兴建高星级饭店等旅游设施。可见,会展业的发展促进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尤其表现在城市旅游设施的完善上。正因为如此,国内有学者将会展看作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会展业对旅游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会展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会展业为城市餐饮、住宿业带来的收益非常突出。会展活动期间,大量的参展商和参展观众的涌入对举办地的餐饮、住宿行业形成巨大的需求,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据有关部门调查,每届广交会开幕后,广州市主要宾馆平均出租率都要高达95%以上。二是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所带来的参展商、组织者以及受众等都是潜在的旅游者,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客源。并且这一消费群体具有客户消费高,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赢利性好,行业带动性强的特点,它所带来的旅游收入也非常可观。

四、旅游业为会展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1.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常常成为会展的举办地。会展的举办或会议的召开,一般都会选择旅游业较发达的旅游目的地。一是这些地方由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开放程度高,知名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接待设施较完善的特点。这正是发展会展所必须具备的先天条件。这一点在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尤其表现突出。如上海、北京是会展中心城市也是旅游中心城市,并正在逐步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集聚和融合。二是从会展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会展的形式正从传统的静态陈列逐步转向融商务洽谈、展会参观、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项目于一体。旅游观光成为会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的举办方为了增强会展的吸引力,常常会优先考虑拥有美丽风光和名胜古迹的目的地。

2.旅游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根据国际会展业发展经验,较为成熟的基础设施和相对成熟的服务行业,其中旅游业是会展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星级饭店、旅游度假村、旅游风景区等都有多种类型的会议厅或多功能厅等,为会展举办提供场所,并配有相应的会展设施。二是旅游业为会展提供住宿、餐饮、商务和礼仪服务等目的地接待服务。旅游业中的以饭店为主的旅游企业,在数量、质量、服务项目上,都要满足会展业的发展需求,才能推动当地会展业的发展,否则的话,会展业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可见,旅游业对会展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旅游业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休闲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多功能农业,并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效模式。本文论述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对田东县发展休闲农业的可行性作出分析,认为发展休闲农业是田东县旅游业突破的根本选择,最后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论文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业农业结构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再次强调休闲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多功能农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效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即将进入休闲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时代”…,休闲农业是适应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要的一种现代农业,同时又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因此说休闲产业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l休闲农业的意义

休闲农业兴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遭受城市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要求返璞归真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如游憩、美化、经济价值、社会、教育、医疗、土地综合利用,舒缓其他风景区拥挤等。王浩(2003)总结为:其一,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效性,拓展旅游业广度和内涵,形成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增长点,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其二,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解决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高与自身经济效益低的矛盾。其三,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其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其五,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解决消除城乡差别,缓解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的矛盾。其六,发展休闲农业将充分利用都市边缘农地,这除了有农业生产的功能作用外,还能对城市的合理发展起控制作用,防止城市无限制膨胀,或为未来都市的发展留出预备地。此外,发展休闲农业还能够促进农村的环保建设。

总之,正在兴起的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农业无论是其科技含量还是田园风光,都有着比常规农业更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也有其特殊的优势。休闲农业牵涉面广、关联性强,它可以带动与农业、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但本身也受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交通、建设、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的制约。因此,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产业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优化发展。

2田东县发展休闲农业的的可行性分析

田东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河谷中心地带。田东是8O.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明发祥地,是宋朝时期内陆通向大理国一带茶马古道要塞。是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右江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壮族“嘹歌”的发源地,又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糖料基地县、中国芒果之乡、全国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1.81亿元,增长10.5%;财政收入5.0418亿元,增长2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829亿元,增长25%;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2.1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34.4:44.7:20.9调整为30.76:45.2:24.1。总体上,田东县的第一产业的增长缓慢,第三产业还比较落后,各级比较详见表1。

2.1有利因素分析。

2.1.1区位优势。田东县位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东接平果,南与德保、天等毗邻,西连田阳,北靠巴马,是西南出海大通道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田东县城至南宁机场、百色(田阳)机场分别为190km和23km。

2.1.2交通条件优势。陆路东西向有南昆铁路、324国道和今年刚通车的南昆高速公路;南北有田东至靖西二级公路、田东至巴马三级油路、田东至天等三级油路和在建的平至江城=.级油路,田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开通县城过境公路,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右江河水运J:溯百色,下经南宁、梧州可直达广州、香港,200t的机动船常年通航。百色水利枢纽r程完工后,船舶通航可提升至1000t。田东县城距辖地百色市69km,离首府南宁市168km,有铁路和高速公路连通,处于南宁市“两小时旅游经济罔”内。

2.1.3资源优势。H东县农业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甘蔗、芒果、香蕉、香米、蔬菜、油茶、竹子、速生桉、板粟、畜牧水产等十大农业基地,打造了香米、香油、香蕉、香芒、香猪、香鸭、香酒、香料等“八香”品牌。尤其是近年来,田东县大力狠抓芒果改良,倾力打造“日东芒果”品牌,将芒果种植作为振兴田东农村经济、加快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特色农业来抓。目前,该县芒果产业已形成规模,芒果的商品率和优品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田东山川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有横山古寨、龙潭灵湖、棋盘滩、龙须河;人文旅游资源有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村和檀河古人类遗址等。

2.2存在的问题。

2.2.1休闲农业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目前,日j东县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式运营的只有横山古寨、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等少数景点,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几近空自。与百色市其他县域旅游业发展状况相比,H]东旅游项日丁F发力度远远不够,至今未形成比较完备的景区(点),连享有美誉的“中罔芒果之乡”也没打造出相应的旅游产品和项日。

2.2.2旅游形象未能建立。2005年田东制定了《田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红色圣地,生态家同”的旅游形象,主打宜传口号“东,打响百色起义的第一枪;田东,嘹歌之乡,莲花世界。rH东,红色摇篮”;2006年通过Hj东县人民政府I舣]等平台向礼会征求旅游主题口号,征集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近几年来田东县打造“芒果正宗,源出田东”的品牌,特别是通过举办芒果节,进一步提升了田东一一“中国芒果之乡”的知名度。由于多种原因,田东县对外进行旅游形象宣传的载体主要是芒果节,旅游宣传不系统且范围狭窄,目标市场不明确,旅游形象的市场认知度还很低,具体详见表2。

2.2.3观念认知欠缺。当前,田东县下一致坚持业化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田东县工业化进程,努力把田东县建成广西业大县。此举势必影响对第一产业和第产业的关注度,进而影响这两种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根据表1对比田东县与南宁市、全区的三次产业比例,可以看虽然田东的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例高,但人均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后两者,第三产业(旅游业)则更为落后,说明纯粹的农业对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需要寻找其他突破口。农民本身由于自身整体素质的问题,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几乎为零,难于形成产业的拓展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田东县发展休闲农业利弊因素兼有,特别是相对于百色市其他旅游发达的县域(如靖西、乐业、那坡等),田东县的旅游资源品位低且处于“旅游资源非优区”。一般而论,旅游休闲度假对资源的依赖度相对要小一些,所以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和市场条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和节事活动等参与体验性项目成为田东旅游产品体系的骨架,着力打造城市(如南宁、百色右江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完全可以实现田东县旅游业的突破。因此,当前随着人们休闲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下,在出东县发展休闲农业是可行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2_3田东县休闲农业开发对策。根据国内外休闲农业开发成功的案例以及相应的理论,田东县休闲农业的开发应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1)提高对服务业的认识,确立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一个目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都是遵循着从以一产为主,向以二产、j产为主的格局演变。我国提出,~IJ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发展服务业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从税收情况来看,同样数量的税收,若是第二产业税收,留给地方的不足四成;若是服务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则在一半以上0。对于县域经济体,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加足重要日标,所以,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应该确立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

(2)提高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以农为本,树辽大旅游和大农业的观念。休闲农业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旅游产品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旅游资源的覆盖率,满足了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返璞归真和回归大自然的要求,发挥了农业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作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组合,开拓r农业和土地利用的新领域,缓解了一些热点景区的压力,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附加值,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

因此,政府要提高对休闲农业的认识,树立大农业与大旅游的观念,加强休闲农业引导,提高农民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旅游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3)基于休闲农业的社会功能,需要政府给予适当和必要的支持,引导休闲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除了少数以生态、教育和保留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的项目外,休闲农业要建立在市场运行的基础上。它的投资主体应该是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但是,政府一定的资助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服务于休闲农业的公共项目。例如,村、镇在公共卫生、交通道路等设施建设方面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此外,政府还可以在贷款、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例如,政府给予贴息信贷,帮助农民改善居住和卫生条件;帮助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在旅游服务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素质。事实证明,只要政府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休闲农业,并采取多元化融资的经营模式,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就会不断壮大。反之,休闲农业则会停滞不前。

(4)“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做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田东的资源,做好田东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一是要制定休闲农业保护性规划,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确保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要制定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对一些资源突出、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资源进行重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根据对田东县休闲农业资源的判断,笔者认为横山古寨、棋盘滩、龙潭灵湖、万桂芒果场和目坡果场是田东重点休闲农业资源地;三是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政策,包括管理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等,以使田东县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