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1:37:30

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景区;公共艺术设计;价值

公共艺术,是指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品,其具有一定的公益精神内涵。上世纪末,我国艺术界开始关注公共艺术。这一历史性改变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经历几十年的岁月洗礼,在国外公共艺术发展探索中,美国、日本及欧洲等艺术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另一方面,国内城市雕塑以主题性、纪念性及美感景观小品为主,其模式以艺术精英审美为主,但对于平民精神情感与文化体现的作品非常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艺术自主精神增强,公共艺术作品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旅游景区中公共艺术具有的地位与价值

顺应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本地区特色旅游景区,对本地区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1)本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展现,为旅游品牌的树立夯实了基础。(2)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地区村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3)环境得到美化,使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艺术气息与文化特色。(4)推动地域与外来文化间的融合交流,更好地传承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景区实际建设中,公共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担者。人类城市出现的同时,公共艺术设置也同时产生。公共艺术种类繁多,其成为城市主要文化形态的构成内容,充分体现了本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基于此种情况,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旅游景区主要包含公共雕塑、建筑、园林景观、壁画、招贴及广告等形式多样的公共艺术。时代变迁进程中,其逐渐成为本地区文化独特标志。各地区旅游景区发展中,作为一种公共艺术,相较之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其特殊性比较强。特色景区文化塑造及游客需求满足的同时,还要具备民族文化传播功能。文化传播中,主要包含为外来游客展示并宣传本地区特色文化,即实现文化共时传播;另一方面是对本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即促进文化历史传播。

二、旅游景区中公共艺术发展概述

(一)公共艺术的作用。对于公共艺术,学术界给出的定义为,在公共艺术领域,与公共空间相关的艺术作品都属于该范畴。城市一般街道、广场、居民区户外场地、公园及体育场等各种室外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对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美化作用,其能够推动城市历史发展,树立城市精神,构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各地旅游景区都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独特的文化元素,公共艺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其存在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地区旅游景区建设中,公共艺术堪称美丽化身,根据公众对艺术形式的理解,艺术集中体现了美,更是美的结晶。旅游景区有优美的风光、优质的环境,这也是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本地区旅游景区中,公共艺术作品是一种标志性景点,景区环境的美化、艺术独特美感的展示及游客视觉感官的愉悦享受充分体现了其作用。其次,公共艺术综合呈现了地区特色文化。地区旅游景区中,公共艺术价值不在于单纯的形式美,一定程度上,旅游景区精神文化内涵的展示更是其深层魅力。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其文化张力是非常强的,是本地旅游景区的思想与灵魂,能够塑造独特的文化品牌,由此将景区打造成为富有神秘感与吸引力、丰富故事内涵的旅游胜地。再次,作为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公共艺术在景区发展中,承载了民族文化的深厚的内涵。游客在观光过程中,通过公共艺术作品了解本地区旅游景区中包含的人文风情与历史典故等。另外,在地区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是文化忠实的传播者。从长远来看,本地旅游景区发展中,景区公共艺术的源远流长势在必行,通过艺术作品为世人讲述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古老而迷人之处,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二)公共艺术的特点。(1)多元化艺术形态,通过不同形式展现本地区文化特色。旅游景区中,公共艺术形态主要包含视听艺术,如戏剧、电影、舞蹈、演唱、环境艺术、博物馆艺术作品等。甚至还包括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和观念艺术等前卫的试验性艺术。在景区中这些艺术形态是共同存在的,构成了不同景点,从不同层面、方面与角度,展现本地区文化特色。(2)依托于地区传统特色文化,凸显民族艺术特性。不同的旅游景区有不同的艺术形态,保有着古老淳朴的艺术特点,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以独有的文化元素符号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特殊本质,为世界传递了城市独有精神文化,打造了独具文化魅力与生命力的城市形象品牌。城市品牌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区域旅游文化中公共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魅力。公共艺术设计具有的开放与参与性,可为城市旅游景区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本地区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积极开发本地区文化标志性公共艺术设计与衍生产品,借助旅游市场的大力推广,确保拥有地域文化元素的纪念品成为游客“必购品”,更是城市文化交流的必需品。

三、景区公共艺术设计延伸

从根本上来讲,在城市设计中,景区公共艺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其依赖艺术风格、样式及流派,同时还有某一群体或集体所具有的空间精神与人文关怀。从客观上来讲,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与生活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城市文化、生活理想与激情。因而在地区旅游景区公共艺术设计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基于城市设计视野,深入研究景区公共艺术设计规划与整体实施情况。景区公共艺术设计中,管理与制作机构,要基于公众广泛参与,合理遴选、评估与修正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景区公共艺术设计所承担的功能,渗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将视觉秩序作为媒介,经过历史积淀,充分体现地区文化与时代精神面貌,同时结合人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知经验,构建整体特征强、容易识别的城市意象与环境艺术标志。所以,旅游景区公共艺术设计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增强了相关管理部门决策领导、设计规划人员、艺术家及公众间的沟通与交流,将旅游景区公共艺术设计产品塑造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名片”。

参考文献:

[1]封占霞.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分析[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0):50.

[2]万金华.旅游区规划中旅游建筑设计分析[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0):294.

[3]孟昱龙.智慧旅游视域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创新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7):91-92.

[4]姜晓宇.旅游风景区的视觉形象分析与探究[J].广东蚕业,2018,52(7):112.

[5]兰卉.旅游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6):24.

旅游景区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风景区;市场营销;市场定位

1灵空山风景区简介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km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圆20km2。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3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3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m。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相传,从前仙桥脚下对峙的悬崖相距甚远,沟内风景迷人。灵空山住着位五龙王,其母见此处景美,常来赏玩。后来她与山庙中的老和尚相识,彼此就在这里对弈。五龙王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其母与和尚下棋之际,运用法力将灵空山上的第一川、韩洪川、猫尾川、水洞川、五龙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拢而来,企图淹死其母。其母听到水声,抬头见洪水已汹涌而来,忙取头帕一蘸,便将洪水吸尽。所以现今五遭川水贵如油。五龙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相隔千尺的两座高山迅猛挤来。其母取下头上金簪向空一扬,金簪立刻化作现在仙桥底下的巨大石条顶住两山。其母见儿子如此残毒,一把抓住龙身扯得四分五裂。龙头、龙背、龙尾均化为山丘之石。成为灵空山一处处名胜。仙桥绝壁下一块石头上至今还留有棋盘的痕迹。过仙桥向圣寿寺走,必经一座木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丹柱棚式长廓3间,宽2m多,雕龙绘风。桥基用14根40cm粗的圆木构成桥梁,不要一钉一铆,桥结构十分科学简单,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儿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我国现存古桥珍品。峦桥、仙桥飞跨一线天上,成为绝景。跨过峦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人言“不上十八盘,未到灵空山”。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路址更迁,至今山路已变成整30盘、555个台阶。登盘观山、盘盘有景,景景各异,一盘胜似一盘,一景强似一景。登上盘顶,隐约可见沁水南奔。耸立于峰顶的东钟楼,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2灵空山风景区营销方案失败的原因分析

灵空山风景区是山西省的老景区,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开展旅游业务,在山西省小有名气。从1997年开始该县旅游局为了发展旅游业,开始组织在该旅游区搞一年一度的“灵空山避暑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8年该县集中财力和民力。花费300多万人民币修建了长度达40km的进山公路,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景区的硬件设施,使旅客进山更加方便,旅客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离景区核心区仅有2km的停车场。1997年以后,该景区接待旅客人数连续以每年30%的比例增长,到2002年接待旅客人数达到5万人,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倒是,2002年以后,该景区年接待旅客人数却逐年下降。到200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降到了不足3万人。

2.1政企不分导致营销主体模糊

该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境内,风景区的核心区距离县城35km。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景区的固定资产基本上全部由各级政府拨款进行建设投入。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管理该风景区沁源县在风景区内成立了灵空山风景区管理所。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该管理所曾先后归属于该县文化局、文化旅游局、旅游局等部门管理。2002年沁源县成立了旅游局。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但是,现存的情况却是,旅游局既是该景区的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直到现在,该县旅游局仍然继续从各级财政上申请拨款投入到景区的进一步建设中。直属于旅游局的风景区管理所将风景区的门票等收入直接上缴给了旅游局。为了加强对外吸引资金的需要,沁源县旅游局在2003年完成了对该风景区的改制工作,成立了“山西灵空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法人,但是在这个新成立的旅游公司中,其大股东仍然是沁源县旅游局,而沁源县旅游局的出资恰恰就是物化的该风景区的所有财产。

近两年以来,该风景区也做过一些宣传,比如在电视台赞助过文艺节目、在报纸上做过软性广告、邀请媒体到该景区举行摄影比赛活动等等。但是在对与广大受众来说,失常陷入不知道谁是广告主的情形之后,这种政企不分的情况导致了营销主体在营销对象的观念中具有不确定性,使本来已经就非常有限的广告营销费用打了水漂,成为营销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2.2在市场定位上与周边景区构成了同一,失去了有力的市场诉求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以前,在该风景区方圆100km之内,不存在和该景区同质化的其他景区,所以该景区对周边人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很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型行业来大力发展,山西省也不例外。这些年来,在该景区周边现有出现了山西灵石绵山风景区、石膏山风景区、临汾霍州火山风景区等一些风景区。这些风景区在地理位置上离灵空山风景区都不超过50km,并且在地质上和该风景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游客的角度来看。这些风景区的山、水、树、草以及其他自然风光的构成要素基本上没有差别。另外。从人文旅游的角度来说,该风景区的市场诉求也并不有力。该风景区的核心人文景观为“圣寿寺”,相传为唐懿宗第四子李侃的遗留之地,众所周知的是,山西是唐王朝的起家之地,历史遗迹甚多,唐太宗李世民、唐明皇李隆基,甚至女皇武则天等等都在山西有重要历史遗迹,小小一个懿宗之子的逃亡之地安能打动游人之心?另外,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该庙为佛教寺庙,山西有了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之后,灵空山上的所谓法师对人的吸引力的大小可想而知了。可见,该风景区并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独特的旅游商品,在市场诉求上与周边景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也导致其在市场营销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务员之家

2.3地理环境使其在市场营销中面临不利的市场环境

另外,其他几个风景区与灵空山风景区相比,还有一个交通方便的优势。近年来,山西省修建了“大”字形的高速公路网络,尤其是从山西北部的大同到南部的运城修建了大运高速公路,将山西省的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风景区连接了起来。上述几个新兴风景区都离大运高速公路的出口不超过10km,所以对于游客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但是灵空山风景区在交通位置上却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上:离大运高速公路超过了50km,且这50km全部为崎岖的山路;离太原到长治的太长高速公路更是达到了60km,而且也全部为条件很差的乡村公路。

3改善灵空山景区营销现状的建议

3.1通过旅游企业的改革真正将景区推向市场

当前,在我国旅游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情况,这是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所以,当前旅游业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改变政府既经营旅游业又管理旅游业的情况。灵空山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山西灵空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但是这家公司的经营直接受到其大股东沁源县旅游局的干涉,其在市场上的自主权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笔者建议,旅游局的领导班子应该和该公司的管理层相分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

3.2将景区重新进行市场定位。确定独特的市场诉求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知,佛教文化和唐文化在灵空山的市场营销中并不具有优势。从我们对该景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龙文化是这个景区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构成要素,笔者认为可以对这个文化进行挖掘和市场包装,形成新的市场诉求。龙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人占人口绝大多数。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最重要的图腾,当前中国正处于复兴的过程中,国人对于龙这个具象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期待,可以预见,在未来,龙文化将在旅游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旅游景区范文篇3

1数据来源

由于漂流旅游是新近出现的热点旅游产品,国内相关的统计和研究还属空白。在无法获得漂流旅游景区完整权威的数据情况下,本文主要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询各地漂流景区名称与具体地理位置,并辅以报刊、媒体和旅行社行业咨询等渠道获得的资料汇总形成。那些没有经过批准,缺乏统一管理的机构,经营范围或纯自助性探险的漂流项目都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2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我国国土广袤,气候与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导致我国漂流旅游资源在各地的分布与开发的不均一性。本文将通过漂流旅游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空间分布密度等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2.1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概况

根据对百度检索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11月24日,全国共有610处漂流旅游景区,具体分布在除西藏、上海、天津之外的省、区、市(表1)。其中,拥有漂流旅游景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分别是浙江(15.0%)、广东(10.82%)、湖南(9.84%),3省的漂流景区占全国总数的35.66%。32个省份中,浙江、广东、湖南、黑龙江、江西、贵州、福建、湖北、广西、安徽等10个省份的漂流景区数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分布的空间结构

根据查询到的景区资料和具体地理位置,笔者运用ArcGIS软件将所有的漂流旅游景区作为点状要素标注在中国地图上,从而得到了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图(图1,见封三)。通过对图1的仔细观察发现,漂流旅游景区沿我国的部分山系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凝聚,分布不均衡。这与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带状分布相似[12],但不同于我国世界遗产地的组团状分布且多集中于人口密集的东部城市附近的特征[13],说明漂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我国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下列聚集带上分布有463处漂流旅游景区,占全国总数的75.9%。主要是:①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带。分布有“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乡———伊春”等知名旅游地和金山屯、十八滩、响水河漂流、林泉河漂流、红河谷漂流等74个漂流旅游景区。②大兴安岭—阴山带。分布有雅鲁河漂流、小青湖漂流等13个漂流旅游景区。③燕山—大行山—巫山—武陵山—云贵高原带。分布有龙潭河漂流、清漂流江、茅岩河漂流、太平河漂流等54个漂流旅游景区。④秦岭—伏牛山—大别山带。秦岭峡谷漂流、宝天曼峡谷漂流、尧山漂流等37个漂流旅游景区。⑤青藏高原东南边坡带。拥有虹口漂流、白龙宫漂流、白龙江漂流等16个漂流旅游景区。⑥武夷山—南岭带。拥有全国第一家“漂流之乡”称号的清远市以及包括柏坑峡谷漂流、泽雅漂流、黄腾峡漂流、花溪漂流、五排河漂流等177个漂流旅游景区。⑦江南丘陵带。拥有葫芦峡漂流、柳溪江漂流、三爪仑漂流、沩山漂流、皇龙峡漂流等92个漂流旅游景区。

2.3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

本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对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集中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地理集中指数是研究某地理事物在地域上集中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14,15]:G=100×Σni=1xiT2。式中,G表示漂流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n为省市区数量,Xi为第i个省拥有的漂流旅游景区数量,T为我国漂流旅游景区总数,且G∈(0,100)。G值越大,说明漂流旅游景区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说明漂流旅游景区分布越分散。在本研究中,省市区数量n=31,漂流旅游景区总数和各省市区漂流旅游景区数量在表1中已有统计。经计算,G=27.19。如果漂流旅游景区均匀分布于全国各(市、区),则此时所得的地理集中指数G′=19.68。很明显,G>G′。因此,从省域角度而言,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呈现集中和空间凝聚态势。从图1中可见,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宏观上呈点状凝聚分布,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一河多漂、一景区多漂、区际地域多漂流点聚集的现象。

2.4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区域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

为了更加精确和科学地研究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状况,有必要在更宏观层面、更大的地理单元对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均衡性进行分析。本文将全国划分为8个区(表2),并运用基尼系数对漂流旅游景区在8个区域的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进行测度。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并用于测量收入分配差异。基尼系数在地理学中可以用来刻画空间要素的分布差异,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其相应的计算公式为[16]:H=-ΣNI=1Pi。式中,Pi为第i个区域内漂流旅游景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N为分区数,此处N=8,C为分布均衡度。基尼系数最大为“l”,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漂流旅游景区在各区中的分布绝对不均衡,即全国的漂流旅游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中;后者表示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绝对均衡,即各区所拥有的漂流旅游景区数量相同,没有任何差异。当然这两种绝对化的情况只是理论状态,本研究中的基尼系数实际值应该介于0—1之间,而且如果基尼系数越大就说明集中的程度更高。笔者对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全国的8个区的具体分布统计,将相应的数据代入上式进行基尼系数分析,从而判断其在全国八大地理分区中的分布均衡情况。经过运算,得H=1.805、Hm=2.079、Gini=0.868、C=0.132。由此结果可见,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在全国八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且分布的均衡度很低。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漂流旅游景区主要集中于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在青藏、西北和华北地区比较稀少,呈现明显的地域梯度分异格局。

旅游景区范文篇4

1.1对象

2012年4-6月份和9-12月份分两个时段,以秦皇岛市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级别是以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目录作为参考)周边零售摊点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其中抽样选取周边100m内流动摊点62户,食品经营店铺83户。抽样对象为小型餐饮摊点,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m2以下(含150m2),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人(含75座)以下的餐饮摊点。

1.2调查方法

现场检查从业单位基础卫生设施情况、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索证情况及一般卫生状况,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及卫生监督意见书,询问食品安全管理,现场对所经营的定型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抽样监测。

1.3检测项目与方法

检测项目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方法按照GB4789-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进行检测。

2结果

2.1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经营类型

调查秦皇岛市旅游景区周边100m内的食品单位145户,其中餐饮小吃店56户,食杂店12户,面食糕点店15户(5A级景区2户、4A级景区3户、3A及以下级景区10户),流动摊点62户(5A级景区21户、级景区19户、3A及以下级景区22户)。5A级景区3处、4A及以下级景区8处,其周边开设的餐饮摊点分别为72户、73户,平均每校开设24户、9.1户(P<0.01);不同级别旅游景区周边开设的种类,表明3A级以下景区周边开设的餐饮摊点较多,种类餐饮小吃店最多,其次为流动摊点、面食糕点店、食杂店。

2.2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基本食品安全状况

在145户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中,86户单位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占59.3%。其中,餐饮小吃店持餐饮服务许可证率为78.6%(44/56);面食糕点店持证率80.0%(12/15);食杂店持证率66.7%(8/12);流动摊点持证率35.5%)(22/62)。食品从业人员持证率平均为69.8%,由于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其中餐饮小吃店中学生钟点工较为普遍,无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流动摊点商贩无证情况较为严重。持有健康证的从业人员从业素质较高,食品安全常识掌握程度较高,但是流动摊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专业素养较差。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采购食品抽查中,面食糕点店采购食品完全符合索证要求,合格率100%,其次是餐饮小吃店、食杂店,流动摊点采购食品索证率较低,索证制度形同虚设,存在严重的食品中毒隐患。

2.3旅游景区周边不同餐饮摊点的加工环境卫生状况

旅游景区周边不同餐饮摊点的防蝇防尘设施、消毒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食杂店(25.0%、-)、流动摊点(16.1%、21.0%)存在较大问题,这就使食品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滋生了大量潜在食品危害因素。餐饮小吃店、食杂店和面食糕点店等不同餐饮摊点的冷藏设备不足,无专用的熟食冰箱,生熟食品在同一冰箱冰柜中存放,且没有明显的区分标识。旅游景区周边不同餐饮摊点的垃圾处理合理有效方法均存在很大缺陷,尤其是餐饮小吃店(10.7%)、流动摊点(9.7%)问题最多,垃圾杂物且堆放混乱,不能及时有效清理,潜伏巨大食品安全风险。

2.4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食品抽样检测结果

针对11所旅游景区周边145户餐饮摊点现售的食品及餐具进行抽样检查,餐具卫生质量合格率仅为39.6%(168/424),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超标,其中流动摊点餐具合格率仅为35.7%(45/126)。现售各类食品合格率仅为63.1%(600/951),主要问题是大肠菌群超标,其中流动摊点55.6%(234/421),凉食(菜)由于加工和存放条件导致合格率只有41.3%(78/189)。

3讨论

3.1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各旅游景区周边零售摊点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3.1.1无证经营现象难以保证食品安全

调查中发现面食糕点店、餐饮小吃店的持证率较高,而流动摊点持证率最低。既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到期却没有及时更换新证、加工经营条件达不到办证标准致使无证经营,又有部分店面短期租赁及新开办的餐饮服务单位试营业现象较为普遍。这就造成旅游景区周边餐饮单位环境脏乱,经营加工面积小,功能分区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设备设施,存在交叉污染、生熟不分、餐具不消毒、未经许可制售冷荤凉菜等食品安全隐患。

3.1.2食品采购进货存漏洞,即不符合食品安全索证要求

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多为季节性、临时性的小作坊式经营模式,经营的食品种类价格低廉。经营者进货渠道较为复杂,相当一部分原料的卫生条件、质量无保障。如:流动摊点经营人员在购进原料过程中,往往购进价低质次的不新鲜原料,更有甚者在烹制过程中,为降低成本反复使用炸制后的油;还有经营者购进变质和掺假原料。

3.1.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差

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的从业人员流动频繁,临时性观念强,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有的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差,并受到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的限制,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各项基础要求、预防食物中毒等知识一无所知。

3.2整改建议

3.2.1外因:强化监管,舆论监督

首先,加强部门协调,确保监管到位。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需要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配合,卫生监督机构采取有效措施,边整治,遗巩固,减少反弹。其次,突出监管重点,全面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以旅游景区食堂、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单位、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无证照餐饮为重点监管场所,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及时处理新闻媒体曝光问题。最后,拓宽宣传培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针对旅游旺季的游客等重点人群及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等重点行业人员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免费发放餐饮服务单位,提高餐饮服务单位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建立良好、安全的行为规范。

3.2.2内因:企业自律,以点带面

第一,创新监管机制,指导企业自律。从部门协作、严格监管、依法许可、案件移送和推进公共卫生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监管的工作模式,逐步形成更加科学规范、更具可操作性的工作机制和监管制度。同时不断创新型监管模式。例如开展“入行教育”,积极探索建立行政许可-培训“双同时”监管机制,将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工作前移到申报许可阶段,强化管理相对人自身管理意识,为其合法经营奠定了基础。第二,创建餐饮示范,促使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提升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级和创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等工作,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改善餐饮摊点食品安全条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结语

旅游景区范文篇5

关键词:旅游风景区;市场营销;市场定位

1灵空山风景区简介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km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圆20km2。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3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3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m。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相传,从前仙桥脚下对峙的悬崖相距甚远,沟内风景迷人。灵空山住着位五龙王,其母见此处景美,常来赏玩。后来她与山庙中的老和尚相识,彼此就在这里对弈。五龙王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其母与和尚下棋之际,运用法力将灵空山上的第一川、韩洪川、猫尾川、水洞川、五龙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拢而来,企图淹死其母。其母听到水声,抬头见洪水已汹涌而来,忙取头帕一蘸,便将洪水吸尽。所以现今五遭川水贵如油。五龙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相隔千尺的两座高山迅猛挤来。其母取下头上金簪向空一扬,金簪立刻化作现在仙桥底下的巨大石条顶住两山。其母见儿子如此残毒,一把抓住龙身扯得四分五裂。龙头、龙背、龙尾均化为山丘之石。成为灵空山一处处名胜。仙桥绝壁下一块石头上至今还留有棋盘的痕迹。过仙桥向圣寿寺走,必经一座木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丹柱棚式长廓3间,宽2m多,雕龙绘风。桥基用14根40cm粗的圆木构成桥梁,不要一钉一铆,桥结构十分科学简单,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儿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我国现存古桥珍品。峦桥、仙桥飞跨一线天上,成为绝景。跨过峦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人言“不上十八盘,未到灵空山”。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路址更迁,至今山路已变成整30盘、555个台阶。登盘观山、盘盘有景,景景各异,一盘胜似一盘,一景强似一景。登上盘顶,隐约可见沁水南奔。耸立于峰顶的东钟楼,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2灵空山风景区营销方案失败的原因分析

灵空山风景区是山西省的老景区,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开展旅游业务,在山西省小有名气。从1997年开始该县旅游局为了发展旅游业,开始组织在该旅游区搞一年一度的“灵空山避暑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8年该县集中财力和民力。花费300多万人民币修建了长度达40km的进山公路,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景区的硬件设施,使旅客进山更加方便,旅客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离景区核心区仅有2km的停车场。1997年以后,该景区接待旅客人数连续以每年30%的比例增长,到2002年接待旅客人数达到5万人,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倒是,2002年以后,该景区年接待旅客人数却逐年下降。到200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降到了不足3万人。

2.1政企不分导致营销主体模糊

该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境内,风景区的核心区距离县城35km。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景区的固定资产基本上全部由各级政府拨款进行建设投入。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管理该风景区沁源县在风景区内成立了灵空山风景区管理所。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该管理所曾先后归属于该县文化局、文化旅游局、旅游局等部门管理。2002年沁源县成立了旅游局。对全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但是,现存的情况却是,旅游局既是该景区的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直到现在,该县旅游局仍然继续从各级财政上申请拨款投入到景区的进一步建设中。直属于旅游局的风景区管理所将风景区的门票等收入直接上缴给了旅游局。为了加强对外吸引资金的需要,沁源县旅游局在2003年完成了对该风景区的改制工作,成立了“山西灵空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法人,但是在这个新成立的旅游公司中,其大股东仍然是沁源县旅游局,而沁源县旅游局的出资恰恰就是物化的该风景区的所有财产。

近两年以来,该风景区也做过一些宣传,比如在电视台赞助过文艺节目、在报纸上做过软性广告、邀请媒体到该景区举行摄影比赛活动等等。但是在对与广大受众来说,失常陷入不知道谁是广告主的情形之后,这种政企不分的情况导致了营销主体在营销对象的观念中具有不确定性,使本来已经就非常有限的广告营销费用打了水漂,成为营销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2.2在市场定位上与周边景区构成了同一,失去了有力的市场诉求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以前,在该风景区方圆100km之内,不存在和该景区同质化的其他景区,所以该景区对周边人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很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型行业来大力发展,山西省也不例外。这些年来,在该景区周边现有出现了山西灵石绵山风景区、石膏山风景区、临汾霍州火山风景区等一些风景区。这些风景区在地理位置上离灵空山风景区都不超过50km,并且在地质上和该风景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游客的角度来看。这些风景区的山、水、树、草以及其他自然风光的构成要素基本上没有差别。另外。从人文旅游的角度来说,该风景区的市场诉求也并不有力。该风景区的核心人文景观为“圣寿寺”,相传为唐懿宗第四子李侃的遗留之地,众所周知的是,山西是唐王朝的起家之地,历史遗迹甚多,唐太宗李世民、唐明皇李隆基,甚至女皇武则天等等都在山西有重要历史遗迹,小小一个懿宗之子的逃亡之地安能打动游人之心?另外,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该庙为佛教寺庙,山西有了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之后,灵空山上的所谓法师对人的吸引力的大小可想而知了。可见,该风景区并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独特的旅游商品,在市场诉求上与周边景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也导致其在市场营销中处于不利地位。

2.3地理环境使其在市场营销中面临不利的市场环境

另外,其他几个风景区与灵空山风景区相比,还有一个交通方便的优势。近年来,山西省修建了“大”字形的高速公路网络,尤其是从山西北部的大同到南部的运城修建了大运高速公路,将山西省的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风景区连接了起来。上述几个新兴风景区都离大运高速公路的出口不超过10km,所以对于游客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但是灵空山风景区在交通位置上却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上:离大运高速公路超过了50km,且这50km全部为崎岖的山路;离太原到长治的太长高速公路更是达到了60km,而且也全部为条件很差的乡村公路。

3改善灵空山景区营销现状的建议

3.1通过旅游企业的改革真正将景区推向市场

当前,在我国旅游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情况,这是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所以,当前旅游业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改变政府既经营旅游业又管理旅游业的情况。灵空山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山西灵空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但是这家公司的经营直接受到其大股东沁源县旅游局的干涉,其在市场上的自主权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笔者建议,旅游局的领导班子应该和该公司的管理层相分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公务员之家:

3.2将景区重新进行市场定位。确定独特的市场诉求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知,佛教文化和唐文化在灵空山的市场营销中并不具有优势。从我们对该景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龙文化是这个景区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构成要素,笔者认为可以对这个文化进行挖掘和市场包装,形成新的市场诉求。龙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人占人口绝大多数。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最重要的图腾,当前中国正处于复兴的过程中,国人对于龙这个具象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期待,可以预见,在未来,龙文化将在旅游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旅游景区范文篇6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见证了先辈为祖国统一顽强奋斗的历程,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榜罗镇是目前甘肃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处定西市通渭县西南部,2019年6月,榜罗镇文峰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就目前来看,榜罗镇红色旅游发展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处:榜罗会议纪念馆、榜罗镇圆咀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警卫团驻地旧址、红军住宿一条街,其中警卫团驻地旧址和红军住宿一条街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旧馆是红军将领曾经居住的地方,新馆和圆咀山纪念馆属于近年建成。

二、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现存的问题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进程,公共艺术也是如此。针对目前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缺乏创新意识。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圆咀山纪念馆等历史文物资料、遗址虽然保存尚好,但都比较平实普通,并不具有当地特色,表现力度不足,难以充分表达其凝聚的红色革命精神。长期以来,景区资源缺乏合理的开发和特色公共艺术的介入,使得当前榜罗镇景区形象与其他红色旅游区过于相似,景区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和主题大多如出一辙,没有展现出榜罗镇应有的特色,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二)品牌意识薄弱。我国的品牌形象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重视起来,而通过对榜罗红色古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就目前来看,当地对品牌形象的创造和维护还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对公共艺术的建设处于简单模仿阶段,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当我们在景区参观时不难发现,景区整体形象比较凌乱,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陈列的艺术品极少,例如圆咀山纪念馆周围,只有一排农作物使用的磨盘,展台的设计也比较随意,质量堪忧,存在安全隐患;景区中没有固定的垃圾桶,易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道路目前还是由泥土推成,造成前来旅游的旅游车辆和行人行走的不便。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景区的发展和形象。从整体来看,目前景区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公共艺术的规划体系,各方面矛盾使公共艺术品牌形象无法顺利形成。因此,使公共艺术由单一向多样化、低质量向高质量发展已刻不容缓。(三)缺少大众参与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由于现行体制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景区公共艺术建设的决定权依旧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民众很难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发展建设方案,间接影响到其对景区宣传的积极性。同时,资金不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导致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周围环境与景区不搭。因此,为了避免独断专权、权利滥用,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打造亲民化设施。

三、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发展策略

景区公共艺术设施作为承载当地人文自然、地域性文化的艺术载体,如何利用公共艺术介入景区资源,展现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榜罗镇红色旅游正在飞速发展,景区资源规划和公共艺术建设逐渐协调统一发展。要打响榜罗镇红色旅游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地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品牌意识的完善是当务之急,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丰富公共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深入研究榜罗镇的革命历史,发掘其潜在特点,要在其艺术造型和包装上合理运用,突出其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运用现代网络科技,贴近群众,烘托气氛,利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对游客进行展示。首先,对各种陈列的历史文物资料进行合理包装,尽量在保持其原型的基础上按其原型修复,这样就能更好的再现当年的历史现状,使其更具真实性和亲和力,可以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刺激,为他们提供更真实的感知环境。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当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时就应该借助艺术设计和造型来表达,可以建立雕像缅怀革命先烈、利用图片和壁画展览、电影解说等方式去介绍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还可以通过表演话剧和歌咏比赛去铭记历史。通过这些方式会让来往的游客感受到榜罗镇红色旅游基地的与众不同和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二)公共艺术介入当地旅游品牌的开发。从全国来看,各个旅游资源地都有独特的品牌旅游形象,对其本身而言,品牌形象从根本上代表着旅游本身的市场定位和受众人群,因此,在具体运用公共艺术时,应当确保其符合当地旅游品牌效应,避免盲目开发景区资源。公共艺术本身具有抽象性,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文化、雕塑、建筑、绘画、影视等多样化领域都呈现出迅速兴起的趋势。面对广大游客的全新需求,公共艺术应当致力于承载新时代潮流文化,确保其价值所在,充分迎合大众取向,对于当地旅游景区而言,如果能将公共艺术融入当地具化形态中,游客就能切实感受到公共艺术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冲击。因此,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时,应当结合当地景区地域性、生态性与人文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出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文化。(三)创建优良环境,完善运行机制。长期以来,旅游业受到商业化影响,使得大众忽视了公共艺术的潜在价值,往往通过“东拼西凑、随意堆砌”应付过往游客,因此很难真正吸引游客,创建优良的旅游环境关键在于公共艺术与当地生态文化的结合,在对当地旅游景区具体开发时,应当选择具有独特性的标志去营造气氛,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公共艺术运用于景区之中。同时,景区的建设和运营应当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体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定公共艺术介入景区的建设方案,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审美理念、价值取向,为群众带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旅游地应当致力于构建完整度较高的生态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游客享受到当地特殊旅游文化。

公共艺术引领红色旅游的发展,公共艺术的发展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激发着公共艺术的开拓创新,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榜罗镇的发展应当在加强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比例的前提下,通过公共艺术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好地建立红色旅游文化,形成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内涵,因地制宜,人文与生态自然景观协调,同时结合公共艺术造型手法来提高、发展榜罗镇红色旅游产业。公共艺术的协调介入形成其独特的红色文化,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旅游文化的魅力,为其日后的战略性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马永勇.遗产型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李俊.新疆红色旅游发展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21(04):110-113.

旅游景区范文篇7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它是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低碳旅游包含两个基本含义是作为一种旅游消费观念,它倡导人们在旅游时,时时刻刻、处处都应该坚持低碳环保;二是作为一项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坚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在整个旅游行业内进行低碳旅游行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低碳管理”是一种以低碳为准则和目标的新型管理方式,它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管理将贯穿整个旅游行为的全过程。旅游景区低碳管理对创建和谐社会、绿色社会、文明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镇江“三山”景区低碳旅游管理现状

(一)“三山”旅游发展现状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镇江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著名“三山”风景区即金山、焦山、北固山,沿江屹立,风景秀丽壮观,犹如一幅壮丽的山水长卷。金山以绮丽著名,山上江天大禅寺依山而造,殿堂楼台层层相接,远望只见寺庙不见山,素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焦山位于长江中,山水天成,古朴幽雅,山中碑林石刻,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涵丰富,被誉为“书法之山”。固山以险峻著称,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主峰滨临大江,山势险固,甘露寺高踞峰颠,形成“寺冠山”特色。这些年来,镇江先后投入巨资对著名的“三山”景区进行整治、充实、完善。

(二)景区低碳管理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镇江景区在低碳管理方面存在游客缺乏低碳旅游意识、景区能源使用不环保、景区智能化发展步伐缓慢等问题。201年3月中旬,笔者几人带着调查问卷走访了镇江“三山”,即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对游客及景区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整理以及结果分析,发现镇江景区低碳旅游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游客缺乏低碳旅游意识,低碳旅游习惯急需养成。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很多的游客是驾驶私家车抵达旅游景区,部分是乘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少部分人是驾驶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抵达旅游景区。同时,游客在游览时也制造了不少垃圾,比如一次性餐具,食品的真空包装袋等,很多游客不能自觉进行垃圾的清理。有部分游客虽然有低碳环保的意识,但认为人之力太过薄弱,对整体起不了作用。有些游客在遇到发生破坏环境的行为时,不加以阻止,有的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景区能源使用不环保,奢华、浪费之风严重。景区的建筑采用的是普通材料,而不是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景区现如今还是采用传统的能源消耗模式,这些能源消耗对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景区在降低碳消耗方面的工作欠缺,景区需在内部建设规划上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推动低碳旅游进程的有利因素。

3.景区智能化发展步伐缓慢,低碳道路坎坷。景区在景点讲解方面主要采用人工讲解,为游客提供的是一般的景区游览纸质地图,而非智能化的导航指引。景区进行低碳转型需要高新技术,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本大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景区在进行低碳转型期间举步维艰。

三、镇江“三山”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管理对策分析

(一)增强游客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旅游行为

1.倡导低碳旅游。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对低碳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旅游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树立低碳旅游的意识,尽量减少个人不必要的碳排放量,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要求自己做到绿色旅游,更要在遇到不文明行为发生时,及时阻止,并宣传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每个游客都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争做一名合格的“低碳旅游者”。

2.健康绿色饮食。作为景区内的饭店、餐馆等要尽可能采用当地食材,避免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碳的排放,选择绿色有机食品,杜绝激素类食品[3]。在用水用电方面,要坚持节约环保的原则,珍惜水电资源。饭店、餐馆在经营过程中药汪重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创建低碳环保型企业。作为游客,在就餐时要尽量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游客可以自备餐具。游客切忌乱丢垃圾,浪费食物,就餐结束后可以使用环保塑料袋进行食物的打包等。游客应该尽可能的自带饮用水,少买或不买瓶装水,抵制过度包装的商品。

3.及时清理垃圾。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系列的垃圾,而这些垃圾恰恰占据景区垃圾的大部分比重。因此,游客必须及时做好个人垃圾的清理工作。游客可以自带垃圾袋进入景区,将自己的垃圾及时清理回收,或是将垃圾丢进景区内的垃圾桶内。如今,景区内拥有分类环保垃圾箱(可回收资源与不可回收资源),但是游客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资源的分类标准不是很清楚,往往都是随便放置。景区可以在垃圾箱的箱体对应位置上标识投放物的具体名称或对应图案,通过形象明确的说明指示来引导游客树立生态环保,资源持续利用的观念。

4.文明旅游。景区内很多树上都可以看见“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破坏了景区内的生态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要崇尚文明风尚,做到除了脚印不留下任何东西,不乱刻乱画,不随便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游客还可以进行植树造林的活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二)景区合理管理,创建低碳景区

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低碳旅游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可实施的、有效率的发展规划才能保证低碳旅游的发展。国家应该制定低碳旅游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法规,只有这样,低碳旅游才能真正的落实。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低碳景区建设的关键,国家可以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快旅游景区低碳建设的步伐。同时,国家应该在着眼于景区低碳建设的同时,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扶持相关产业的低碳建设,如酒店餐饮业、汽车租赁公司、旅行社等。国家相关部门对景区进行低碳建设的评价标准应设置的更加细致具体,国家相应的可以对一些在低碳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景区进行处罚,甚至勒令其整改。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在景区进行低碳改造的过程中做好监督和把关工作。

2.景区智能化。为了对一些非低碳行为进行及时的阻止和弥补,景区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监控网络系统,可以通过游客中心的电子大屏幕监控旅游景区的各个景点和主要路段,以实现景区的低碳发展。为了避免纸质地图的浪费和随意丢弃,景区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在景区内设置电子导航屏,游客可以自行在屏幕上操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到达旅游目的地的线路。为了缓解导游员的讲解压力和引导低碳旅游,景区可以使用电子导游讲解代替一部分的导游员。游客可以自由游览,在游览的同时又能时时听到讲解,使心情更加放松,避免了之前跟随导游员游览线路的固定性和游览过程的单一性。游客可以随时选择昕或不听,给予游客更多的自主权。电子导游这种独特的讲解方式不仅能为低碳景区的建设做出贡献,而且将会进~步提升景区的讲解品位和管理。

3.加强对“三山”的内部管理。景区在建设改造过程中要使用少污染甚至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在日常运行中采用低消耗的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量,坚持低碳管理。景区应提倡低碳交通,景区内禁止机动车进入。与此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三山”低碳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其内部的管理,相关政策的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低碳理念的传播与督促,其“瓶颈”无疑是在工作人员这一块。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工作人员有很强的“低碳”意识。有很多工作人员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有独特的提案,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有相关的实施方案,但大多都没有落到实处,原因是内部的管理这一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对“三山”的内部管理是发展“三山”低碳旅游的重点之一。建立独立部门,主管低碳旅游发展这一块,其下建立一个系统的工作组织,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分别负责低碳旅游的不同环节。加强内部管理使其发展更有效率,有利于加快低碳旅游的发展步伐。

旅游景区范文篇8

1.1旅游文化产品能够使消费者的动机得到满足

旅游景区品牌的吸引力由消费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推动力所决定,内在动机指消费者的旅游需求,而外在推动力在于旅游景区本身具有的形象、服务以及资源。由于旅游文化产品本身就是旅游景区中的重要资源,所以旅游文化产品能够作为外在推动力来推动旅游景区品牌的推广,同时旅游文化产品在特色化设计的前提下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从而为旅游景区品牌的推广奠定重要基础。首先,文化差异促使消费者选择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旅游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吸引力或者说旅游景区所具有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消费者与旅游资源之间在文化、经济、自然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文化差异的驱动力下,消费者认为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以及旅游景区具有吸引力。能够反映旅游景区特点的旅游文化产品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资源,这种资源具有着一定的垄断性,如消费者对旅游景区中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表演节目具有浓厚兴趣,主要是因为这种表演节目与其他地区的地域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其次,内在需求推动消费者选择旅游文化产品,从而让旅游文化产品具有推动旅游景区品牌推广的可能性。人们渴望冒险与挑战、渴望消除压力等内在需求可以通过旅游来实现,当旅游景区为消费者提供了具有文化性、趣味性的旅游纪念品或者娱乐表演时,消费者能够实现身心的放松,从而对旅游景区留下良好印象。

1.2旅游文化产品设计能够使消费者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在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精心设计的前提下,每个旅游景区中的旅游文化产品都会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同时旅游景区可以推动具有多样化特性的旅游文化产品来吸引不同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为不同消费者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基础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1.3旅游文化产品设计能够推动旅游景区竞争力的加强

不同的旅游景区都会根据自身的特色以及受众的特点,来采取多种方式向消费者进行旅游信息的传递,当景区旅游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产生差异时,旅游景区品牌推广的效果也会产生差异。所以,推动旅游景区品牌推广以及旅游景区吸引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确保景区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实现对消费者的吸引。当消费者在选择旅游景区而难以定夺时,旅游景区中存在的有形旅游文化产品以及无形旅游文化产品,就成为了推动其作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同等条件下,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新鲜的体验,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吸引力的增强。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这个旅游景区的同时,也就代表着旅游景区品牌推广工作的成功,以及旅游景区将获得更好的品牌推广前景。

1.4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推动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升

消费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与印象,对消费者在旅游中的选择产生着直接影响。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由旅游景区中所蕴含的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等多种因素所决定,这些内容需要消费者通过感知来实现。在旅游景区品牌推广的过程中,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的途径包括游客传达与景区宣传等主要方式,旅游文化产品作为旅游景区资源的代表,当旅游文化产品在旅游景区中具有较高的作用与地位时,旅游文化产品对旅游景区宣传所做出的贡献也就越明显。消费者可以通过感知旅游文化产品来获得与旅游景区形象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旅游景区在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景区对消费者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的提升。由此可见,旅游文化产品对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可以发挥出推动旅游景区品牌推广的作用。

2旅游景区品牌发展不同阶段中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作用

2.1旅游景区品牌发展初期,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旅游景区在初期开发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对自身市场需求以及资源条件和竞争者的情况作出清晰的了解。一般情况下,品牌发展初期的旅游景区,会对自身最有优势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对自身实力做出考虑和评估的基础上,大多数旅游景区为了规避风险,而并不会集中力量紧抓旅游文化产品的设施,所以,在这个阶段中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所发挥出的作用并不明显。然而,对于一些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旅游景区而言,他们往往在这个阶段采用主动出击的策略,将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作为资深的拳头产品,让能够反映景区文化的旅游文化产品在景区开发初期就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导力量,从而实现抢占旅游市场的目的。

2.2旅游景区品牌发展中期,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提升景区的发展后劲

当旅游景区品牌发展进入成长期之后,旅游景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声誉,在此阶段旅游景区品牌的推广需要具有更大的发展后劲,因为仅仅依赖旅游景区原有的旅游文化产品,而忽略旅游文化产品自身质量以及创造性的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将会面临十分漫长的中期发展,甚至导致旅游景区凭借旅游文化产品所奠定起来的声誉基础与吸引力毁于一旦。所以此阶段,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应当在重视保留原有消费者的前提下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为景区注入更多活力。在实践中,旅游景区可以在保留原有旅游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尝试其他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实践,从而在保留原有消费者的基础上,避免因为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效果不佳而影响旅游景区声誉。

2.3旅游景区品牌发展成熟期,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增强景区核心竞争力

对旅游景区的形象进行巩固与进一步提升,是旅游景区品牌发展成熟期的主要任务,在此阶段旅游景区中的客源量趋于稳定,但是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所以差异化战略是此阶段景区品牌发展的主要战略。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是推动旅游景区走上差异化战略道路的必要途径,特色化的旅游文化产品能够更好地发挥景区本身具有的优势,并使景区品牌占据强势地位,从而实现景区吸引力的进一步提升。

3构建旅游文化产品品牌对旅游景区品牌推广的意义及构建途径

3.1旅游文化产品品牌与旅游景区品牌的关系

首先,旅游景区品牌在旅游文化产品上的延伸。旅游文化产品在进入旅游市场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与心理需求,但是当前我国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产品大多数只是一般的产品,而并不能称其为品牌,即便是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其旅游文化产品也并非都被景区所熟知。而无论是有形的旅游文化产品还是无形的旅游文化产品,在缺乏品牌理念的前提下,都难以为景区发挥有效的宣传作用。旅游景区的品牌是十分抽象的,它来自于消费者对包括旅游文化产品在内的旅游文化资源的体验,品牌是独立存在的并且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它也具有着一定的市场效应。在重视品牌延伸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所具有的品牌特性可以赋予给旅游文化产品,从而让旅游景区旅游文化产品的知名度获得提高。在此基础上,当消费者想到对旅游文化产品的体验时就会想到对旅游景区其他资源的体验,从而使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对旅游景区品牌的推广具有了可能性。其次,旅游文化产品品牌在旅游景区品牌下的统一。社会科技的发展为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而消费者收入的提高、精神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旅游市场内的激烈竞争,都为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单独的旅游文化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寿命是十分有限的,当旅客对旅游文化产品所产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旅游文化产品就应当做出不断的创新。但是在旅游文化产品建立品牌的基础上,它具有着广泛却忠诚的受众,所以其市场地位便不会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产生太大变化。即一旦旅游景区中的旅游文化产品具有了自身的品牌,则老的产品所具有的品牌会延续到改良与创新之后的产品上,这种延续的品牌一直属于景区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所有的旅游文化产品都统一在旅游景区的品牌之下。也正因为如此,旅游文化产品即便是发生了良性的改变,也能够为旅游景区品牌推广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品牌的延续下是长期存在的。

3.2旅游文化产品品牌构建策略

旅游景区范文篇9

关键词:导视系统;色彩设计;地域特色

“导视系统”来自英文sign,它有信号、标志、说明、指示、预示等多种含义。导视系统设计即signdesign中的sign是指在整体层面上的一种识别符号,它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以及设计对象的整体性营造,会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亲切感,而且会形成设计对象的整体性可识别意向。

中村吉朗在《造型》一书中提到:人们刚看到物体时,对色彩的注意力占80%,而对形体的注意力仅占20%,这种状态约持续20s;2min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min后,形体和色彩各占50%。这说明景观色彩往往能先声夺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是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具有营造氛围、创造意境的功能,直接反映出某一空间环境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时代气息。作为一种富含表情和情感的语言,色彩无疑是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

一、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机能

色彩在导视系统中是极具表现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灵魂是直接、醒目,导视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色彩的运用是否合理来决定的。因为色彩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影响人的情绪波动,能与周围的环境色彩形成互补关系,还可以强化色彩对比,使导视系统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使人关注并接受相关信息。色彩也可以在一系列的导视中产生一定的视觉秩序,即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这便是由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导致的一种可利用的因果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色调的调和;多种色彩为表达一个效果而互相产生作用,形成一种秩序:统一、和谐或调和。也可以把色彩的调和作用运用在导视系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或导视系统自身的色彩构成上,通过色彩调和将导视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融为一体,使同类色或近似色体现出统一的色调,形成一种素雅的美感。

二、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色彩设计的一般原则

1.规范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应由统一的规范色构成,使各标识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视觉效果,便于为游客提供清晰、明确的指示。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体现规范性原则的成功范例。其造型是由米老鼠肖像和几何形体结合而成,上半部由米老鼠的头部和两只大耳朵组成,下半部是一个方形结构,其上标有地点信息,色彩是由红紫两色构成。统一的造型、规范的色彩导识,高高地立在高速公路出口和园内路旁,闪动的色彩和迪斯尼肖像在树丛的衬托下形成一种既有很强导向功能又饶有趣味的景观导识标志,游客进入某一区域之前,此导识标志就开始反复出现。在这里,无论是哪国人,凭着规范的色彩和造型,都能识别导识标志上的“语言”,准确无误地找到他们的目的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在园内愉快地游玩。

2.与自然环境协调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源于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永远不能离开大自然这个背景,设计中要力求保持和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大海及岩石的自然色。

图1为瑞典某地的旅游指示牌,画面精美。让人惊奇的是:随着指示牌中摇柄的起落,其中心的风景画也让观者享受到用望远镜移动景色一样的奇妙感觉,与背景的静态图片形成巧妙的动静结合,导视颜色与自然色也达到了和谐统一。在我国云南石林景区内,很多路标指示都用红色油漆在路边的石头上直接标出,虽然很醒目,但与自然色不协调,破坏了景区原有的岩溶风貌。

3.共通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须为广大游客普遍接受,要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即导视系统的色彩要具有普遍适用性。受众的差异性导致其对色彩感受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这种差异性之中寻求一种最大化的共性认识。一般来说,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使用要具有弹性,不宜过于极端或过于强调个性化倾向。

如德国某旅游景区的指示牌设计(见图2),牌示中的白色、绿色单纯而明快;红、绿色的运用充分考虑到信息的高度通达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产生了优美恬静的视觉效果。此指示牌设计的表现手法使游客在感受到原野清新空气的同时,也体会到现代设计的魅力。

4.可识别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在考虑共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个性,形成专有色彩,使色彩先于图形、文字等要素而直接传达出内容。个性化的专有色彩,有助于形成色彩的可识别性,促成视觉记忆,使标识易读、易记。

色彩通常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物理色还是光产生的视觉效果,都能加强或减弱导视系统发挥其识别作用的功能。所以,色彩配置的合理性及其对主题的有效配合都是十分重要的。图3是莱茵兰—法耳茨州城堡、宫殿的旅游指示牌,该设计运用了对比手法,古典风格的建筑与现代指示牌设计结合在一起,视觉反差强烈,红色的、斑驳的建筑立面形成了肌理上的对比,可识别性高,极富视觉穿透力。

三、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地域特色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不但要考虑一些色彩的基本特性,还要了解该景区所处地域的文化传统、居民的色彩习惯、使用者的色彩喜好、色彩的美观度、景区导视系统色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度等。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的色彩地理学是对色彩地域特色的最好诠释。在对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研究分析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以彰显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个性。

四、结语

导视系统的色彩是景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从全局出发,给景区一个大的色彩基调,而决定这个色彩基调的因素是复杂的,要从历史、文化、人文等方面对景区做周全详尽的调查考证后才能确定。在大的基调确定之后,根据各分支系统的不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颜色灯光下的不同视觉感受,来确定其支系统的色调。只有这样,才能使导视系统正确地反映旅游景区的特点,减少人与旅游景区的生疏感、距离感,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佳音.材料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大学,2005.

[2]赵云川,陈望,孙恺,等.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53-60.

[3]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9-211.

[4][美]莱斯利·盖勒里·迪尔沃兹.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杨晓峰,张谦,译.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5.

旅游景区范文篇10

在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看来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营销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规范的系统。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却又常常误读或者是曲解了营销,把促销、广告行为等同于营销,这就如同把报纸等同于媒体一样。这种误读的结果必然是景区缺乏整体性的营销意识,缺乏正确的营销视野,缺乏营销战略和计划,更谈不上对营销手段的有效性把握。我所接触过的部分景区负责人都很重视营销工作,严格来说真正对营销工作能全面、正确理解的却并不多见,营销视野模糊不清。

“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被专家忽悠”。因为我们误读或者是全然不懂营销,致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广告商,委托他们策划、设计营销规划文本,最后因为可操作性太差或者是不切实际而搁置,承担了一笔不必要的经费支出。为什么呢?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刘永炬说得很好:“因为企业不懂,它没有评判标准”。相信专家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要迷信专家,唯专家马首是瞻,把专家当作救星来看待就错了,专家方案很大程度上只要在理论层面上经得住讨论就行,具体实践他是不负责任的。说到底还得靠自己,要解决一个“懂”的问题。

二、定位不准、盲目营销

我们在凤凰谷景区的定位上走了很多弯路,甚至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彻底走出误区。我们原来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的概念,我相信云南部分景区也会有同样的体会。

我所在的凤凰谷景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喀斯特地质景观,集溶洞、峡谷、瀑布、湖泊、壮乡风情为一体。因其溶洞外观形似“生命之门”,为性学专家、社会学家等所首肯,经过充分论证,主题定位为“生命文化”。投入近亿元巨资着力打造,旅游接待条件日趋成熟,处于全省3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内,但经济效益尚未显现。除却资金困难等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从旅游营销的角度,特别是定位来看,我们长期以来就没有做到位。目前经过努力初步完成了定位分析,市场定位,其实是关于目标游客群体的多角度定位,近、中期发展的区域性定位应该是以昆明为中心客源地、辐射周边地、州、市的游客群体,所以曾经参加的省外营销活动暂时没有必要;从景区特殊性和文化属性上来定位,生命文化的适应性很宽泛,可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人群。但景区游览所需耗费的体力成本却很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主打客源应该是年龄在20至40岁左右的人群,正如同蒙牛酸酸乳针对的就是市场细分后的年轻、时尚一族。那么产品定位就是根据市场定位的细分制定出对应的旅游标准,符合游客的要求,初步提出了“奇景观光、水上漂流、生命文化、壮乡风情”的定位;品牌形象定位则是基于市场、产品定位作出的“上古玄牝门、天然祈福地”。这样一来,原来因为定位不准、对象不清、无的放矢的盲目营销得以避免,营销导向的明晰,对媒体的选择、营销手段的使用更趋理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仍然有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

三、缺乏整合、单点营销

云南大部分旅游景区长期处于低水平营销运行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就是缺乏整合、单点营销。严格来说旅游产业是个关联度极高的综合产业,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旅游景区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加强区域性合作,才能具备组合优势,现在我们大力倡导的精品旅游线路就是实践证明最好的例子。

在云南,具备单个景区即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也就是石林、丽江、西双版纳等屈指可数的景区,如果是长线旅游,这样的优势也同样不具备,类似于凤凰谷、菌子山这样的中小型景区就更不用多言,这主要是因为旅游者基于出行时间、交通成本的考虑所决定的。目前省内大部分景区缺乏整合意识,即使几条推得比较成功的精品线路也应该归功于旅行社,景区与景区之间除了简单的沟通、交流外,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形成这样的结果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实质性的整合措施;二是部分景区负责人没有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没有正确理解旅游行业本身是个不会导致游客所有权产生的服务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它不象顾客买一条领带,领带的所有权就归属于顾客,这是旅游服务行业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游客到石林旅游,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到凤凰谷或者是罗平九龙旅游,风景区很难用市场份额的多少来衡量。这样看来,景区与景区之间应该是非零和竞争的一片蓝海,而不是非此即彼零和竞争的红海。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景区各吹各打,在缺乏组合、互补优势的情况下自主营销,罗平做罗平的,师宗做师宗的,游客在看到各自的宣传后,通过查看地图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条线上的两个旅游地域。没有认识到共同利益诉求点,有限的营销支付能力只能取得有限的营销效果。

从景区自身来看也同样存在缺乏整合营销理念,陷入单点营销的误区,因为没有认识到营销是个组合性的概念,传统的营销组合就是4P理论即产品、价格、地点、促销。据了解,大部分景区并没有制作完整的营销策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营销思路,就谈不上系统化的营销运用,有的景区总认为营销做得很好,其实全都是在单一的广告上下功夫,营销要素环节不协调、不统一。前段时间,师宗有部分同志认为凤凰谷景区现行的100元门票价格过高,要求降价。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价格促销,企业实行价格促销是在行业整体下滑,或者企业为获取短期利润采取的促销手段,以此增加销量,保持利润的增长。门票价格的下降,从理论上讲,无疑可以达到降低景区进入门槛,增加游客流量的目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凤凰谷效益的低迷,关键问题不是单一门票价格的问题,而是整体营销薄弱的问题。另外从当前执行价格来看,通过游客问卷调查,90%以上的游客表示可以接受,价格的敏感不足以成为进入门槛。国际著名品牌管理专家凯文.莱恩.凯勒认为:“如果某个品牌靠价格来促销,消费者就会认为它是便宜的品牌,通常只有在大减价的时候才会购买”,“促销会造成一个危险,它使消费者很难愿意再回到促销之前的情况购买产品”。所以本人认为单一降低门票价格不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现在所流行的节点营销手段的使用,如果不在整体营销战略的框架下采用往往会适得其反,短期内可能效果不错,但破坏的却是长期积淀的品牌价值。

四、内外失衡、适得其反

作为风景区,最好的营销模式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全面营销,需要外部、内部和互动营销。景区的内部营销包括为游客提供的一切资源设施、服务标准、接待流程规范。很多风景区往往高度重视外部营销,广告铺天盖地的上,获取了高度的市场知名度,但却忽视了内部营销,形成内外失衡的局面,结果适得其反。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多的是注意力经济,自以为只要更多的吸引眼球就能获得良好的市场知名度,从而占有市场,收获超额利润。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满意度经济,因为高度的市场认知并不代表着市场认同。注意力属于外部营销、形象认知,满意度则归属为内部营销、体验评价,两者应该协同一致。为什么有的景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力抓好外部营销,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却很低,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游客可以影响20至25个潜在游客,这样的公式早就应该丢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尘封,这个公式是信息不发达、不对称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游客所能影响的可能是几十万游客。如果景区营销内外失衡,内部营销的失策,游客满意度不高,负面的口碑宣传将会导致最好的外部营销等于零。

在营销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广告在营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很多景区过分夸大广告对效益的贡献作用,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效益下滑就大打广告牌,把广告当成灵丹妙药,这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在广告活动中要结合景区实际,提出明确的广告主张,广告定位要表达什么样的诉求要搞清楚,广告愿景要明确,要根据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有的放矢。比如云南印象这种品牌的高档香烟,就只能针对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下功夫。广告语言的使用要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定位理念,随着当前社会娱乐化趋势,大多数游客属于感性消费,属于“老汉到此一游”式的旅游,过于理性化、唯文化都不可取。在云南,让我印象最深,最容易记住的景区广告是“不游九乡、枉来云南”,属于广告学中的说服广告和强化广告。这样霸气十足、唯我独尊的广告用语会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让游客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师宗曾经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广告用语“世人请到师宗来”,饱受诟病。这样的广告存在的危险就是极大的提高了游客旅游的预期愿景,可进入景区游览后会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重复游或者正面的口碑传播概率会很低,不利于品牌积淀和塑造。

五、几点建议

(一)强化景区负责人专业营销知识培训,提高营销意识和素质,逐步树立以营销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省旅游局牵头,按照构建成熟产业链的要求,对全省旅游行业全面梳理,加大整合营销力度。比如滇西的文化之旅,滇南的民族风情之旅,滇东的奇景观光之旅,按照线路设计,协调线路景区联合营销,加强景区营销主题类横向交流。

(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扶持发展专业旅游营销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