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价值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7:02:49

旅游价值

旅游价值范文篇1

2007年贵州省的产业格局是“二、三、一”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16.8%、42.3%和40.9%。①另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1995—2006)》显示,2006年贵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73.07%、7.6%、19.33%。由此可见,第一产业的效益明显偏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小,从业人员比重远远大于产值的比重。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高2个百分点,其中,全省37个工业行业中,实现增长的有34个,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卷烟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强。第三产业的效益明显,特别是旅游业在200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

从上述数字分析,贵州更多的将第二产业中的原煤、卷烟、发电量、水泥、矿石等主要工业产品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其中矿产品的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破坏,如地质塌陷、一座座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的秃山、水资源及空气污染严重。而矿产品又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行交易,附加值太低,导致企业利润过低,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只能徘徊在求生存的阶段。而第一产业的运作方式还是以传统农业方式为主,对贵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过低,但又承载着贵州2/3的人口,这将很难提高贵州人均GDP。

二、视野狭窄,观念落后

首先,从发展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来看,在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旅游业,第一阶段属于富民不富政。在此阶段,由于地方政府直接从旅游业获取的收入、利益比较少,导致对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科学管理功能缺失。其结果是一个个的“童话世界”、“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变成了没有文化内涵的人工雕琢的庸俗景点,杂乱不堪的农贸集市,生态破坏严重。

其次,地方政府对科学管理旅游景区视野太窄,对旅游的发展更多的是认为就是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就业转移,拓宽增收门路的一条路子;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不重视,认为旅游就是卖门票,做小吃。没有意识到科学管理旅游景区是一个涉及很多职能部门及行业的一个系统工程,导致景区的市场定位不清晰,规划、建设、服务没有特色,每条旅游线路在整体设计上局部与主题没有关系,沿途的广告与时代的脉搏不能紧密切入,线路与线路之间相关的服务、品牌宣传没有明显的区隔,除了大自然赋予的雨热同季外,到了冬季就几乎没有旅游特色宣传的主题。

三、旅游产品在营销中缺乏文化内涵

一个产品如果就产品买产品是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的,在市场运作中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贵州旅游景点在营销运作中,没有自己的营销支点,大自然赋予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周边省份的自然旅游资源在特色上不能有效的区隔,历史文明、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酒文化及红色旅游产品等与周边省份相比,文化主线不突出。

譬如,在民族文化游项目的营销策划中,在模仿《云南映象》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高于生活的舞美色彩浓郁的《多彩贵州风》,使消费者不停的在与《云南映象》作比较。其结果,一是广传了《云南映象》;二是使未来过贵州的旅游者对真实的多元的贵州民族文化习俗产生了困惑。

贵州很多旅游景点本身就具有唯一的文化内涵,这就是贵州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如,人文旅游资源,清朝的郝家湾(思南县)民居使中国延续几千年的风水,在此得以绝妙的应用,而且至今完好存在。安顺的屯堡就像一颗棋子,被600年前的朱元璋钉在贵州高原。600年后,任凭时光的打磨,他们仍然顽强地保留着祖先的生活传统、服饰及语言腔调。大方县城郊的奢香夫人墓,奢香是明代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洪武初年代夫袭贵州宣慰使职。对沟通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彝汉人民的团结、密切西南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贡献卓越。兴义的何应钦故居,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军递交的投降书。一度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行政院长。佛教旅游资源,铜仁的梵净山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产品旅游资源,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的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1949年的开国大典,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红色旅游资源,贵州是中国革命由挫折向胜利的转折之地。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转战的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如,遵义会议会址、乌江渡口、娄山关战役等遗址。

四、对于喀斯特地质景点的宣传科学但不营销

贵州旅游宣传的重点之一是放在喀斯特地质地貌上,但喀斯特地貌广西桂林显然名气比贵州更大,而且在市场运作上比贵州早,所以在中国旅游市场上提到喀斯特地貌,旅游者首先想到的是广西桂林。贵州在把喀斯特地质地貌作为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时,其宣传上不但没有特色,还用了一堆科学但不营销的词,让不是专业地质人员的消费者理解起来一头雾水。譬如:“中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带状分布的石林,与发育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于是消费者把复杂问题的理解简单化,其结果就是贵州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等同于广西桂林,去了桂林就没必要再看贵州了。

其实,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构建了自己的自然生态特性。森林茂密,在贵州境内有珍稀植物70种,其中有一亿八千万年前与恐龙同生共荣,享有“活化石”盛誉的桫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在威宁素有“鸟的王国”之称的草海,共有鸟类100余种、珍稀鸟类70余种,特别珍稀的鸟类有黑颈鹤、灰鹤、丹顶鹤、黄斑苇雉、黑翅长脚鹬和草鹭,还有大量的大雁和野鸭,是世界人禽共生、和谐相处的十大候鸟活动场地之一,在冬春可以吸引对鸟类观察感兴趣的旅游者;山高水长,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贵州境内河流密布,富足的水系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漂流旅游资源,目前全省已开发漂流河流27条,漂流总里程353.3公里,漂流点60多处。但这些优势应与粗犷的山地文化及古朴的民俗、时尚运动项目组合进行促销,譬如,漂流、泅渡、高山速降、高山滑索、攀岩、森林障碍挑战赛等运动与神秘的山地文化、生态旅游及当地独特的地质资源的组合,使每条旅游线路都有自己的营销定位及品牌,这样才能吸引喜欢生态游、热爱漂流及时尚运动的消费者一次又一次的购买贵州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产品。

五、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开发上没有特色

周边省份在民族风情旅游项目的开发上给贵州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及挑战。云南在这个项目上的运作是很成熟的,在该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广西的壮族女儿刘三姐聪慧过人、能歌善舞早已家喻户晓。所以,贵州在民族风情游项目的开发上更应注重区隔性。但目前更多的还停留在放任自流及模仿阶段。

贵州的民族风情游有的地方就产品卖产品,如“布依族的“六月六”、土家族的“八月八”唢呐节、神秘“二月二”苗寨祭桥节等。这些节日没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及自然资源组合起来,只是过节而已,在促销中只是单一的宣传节庆,所以没有一个能做成旅游市场上的强势品牌。而广西的《刘三姐》就与桂林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成功的组合,使人们在感叹桂林的山水美时谁又能忘了与那石林相映成辉的能歌善舞,聪明伶俐的美丽的壮家女儿《刘三姐》。云南白族的《五朵金花》与美丽的蝴蝶泉吸引着几代中外游客。被汉族演绎得出神入化的傣族的泼水节,就是他们庆祝新年的习俗。它是由古老的泼水节传说、泼水节艺术巡游、万人泼水广场狂欢、傣族迎佛及浴佛活动、丢包、高升、跳孔雀舞、商贸交流活动等和充满神奇色彩的“植物王国”、“热带动物”王国的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所组成。

贵州在民族风情游项目上更多的只是把各民族歌舞独立的拿出来表演,在服饰与道具上模仿了古装剧元素,失去了少数民族生活中原有服饰的古朴及原始美。

六、旅游收入单一、增值能力弱

近年来,贵州省部分景区纷纷调高门票价格,一些原来没有收取门票的景点也开始收取高额门票。把门票价格提高作为景点收入的重点,形成单一的“门票经济”,这是须慎重考虑,因为提高门票的做法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是属于逆营销。

景区收入等同于门票收入,这是一种狭隘的没有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开发战略。景区收入应该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组合,它是由景点、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古老的传说、经典的人物、当地民俗特有的原生态食物、深山老林中的药物、古朴的带有大山深处神秘的服装、驱鬼辟邪的饰物及相关的经济项目等的组合。譬如,当提到威尼斯,旅游者就会想到水上之城、美轮美奂的纺织品及玻璃;想到400多座桥、“刚朵拉”渡船及那摇橹的船工;想到马可波罗、提香、犹太商人夏洛克等。这些资源的组合不但可以衍生出许多高附加值的旅游产业,而且能形成一系列旅游子品牌,增强当地旅游品牌的竞争力,由此带来的品牌溢价功能才是景区可持续的收入。

囿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贵州省长期以来形成了封闭与落后的格局,其国际国内形象欠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开放度明显滞后,直接影响到贵州与国际国内经济的联系和合作。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贵州必须重树形象,大力加强国际国内经济联系,而发展旅游业正是贵州扩大对外开放的切入点。所以,贵州旅游市场的规划、建设、营销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向全世界营销这样一组统一营销理念:吉祥、快乐和神奇。

参考文献:

[1]徐静.以多元机制推动贵州旅游业发展[N].贵州日报,2005-06-30(7).

[2]龚晓宽.论贵州旅游形象构建的三大支柱[N].贵州日报,2005-06-23(7).

旅游价值范文篇2

就遗产本身来说,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背后都具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历史。自然遗产动不动就是几十亿年。文化遗产像北京周口店有50万年的历史,故宫将近600年,中国最年轻的颐和园也有250年。这些遗产不仅有它的历史功能,还有它的现实功能。例如故宫,它的历史功能是皇宫,是皇帝坐朝与居住的地方,而它的现实功能是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未来功能也会显现,未来价值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

1.1历史价值:记忆

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例如,有相当一部分民间文学就是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反映着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是现代和传统之间流动的见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生活风貌、道德习俗和思想禁忌。非物质文化遗产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承载了过去,孕育着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同遥远的祖先沟通,看到他们的身影,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脚印。因此,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1.2现实价值:造福人类

地球缔造了一处又一处自然造化的奇观,也孕育了一个又一个饱含着人类智慧的奇迹。奇观,令人敬畏;奇迹,让人崇拜。交通的发达,可以让我们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去瞻仰历史的灿烂;传播的便利,可以让我们在任何一个空间去欣赏不同区域文明的辉煌。具有世界性、杰出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从需求链条来说,遗产旅游呈现出观赏价值、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梯次关系

旅游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既包含物质消费,又包含精神消费;既是经济现象,又是社会文化现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旅游消费呈现出一种由重观赏到重购买商品再到重文化的梯次关系。

2.1观赏价值:获得美感

置身于旅游景观之中,直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寻找其美的内涵,得到美的享受。如选择观景位置进行欣赏,远眺俯视高大雄伟、面积广阔的山峦,仰视瀑布,俯看、远望江、河、湖、海,平视城市湖泊;选择不同季节欣赏,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赏腊梅,春游杭州西湖、夏游庐山和黄山等。不论旅游者的动机如何,也不论旅游地在何处,观赏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旅游资源只有具备观赏性才能吸引游客,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吸引力越大。如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古朴典雅的文物古迹,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甚至土特产、旅游商品,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是一种文化特征,也显示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才具备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通过观赏来实现的。观赏性越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越大。

2.2商品价值:使用加艺术的追加值

旅游商品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所有旅游行业出售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叫做旅游商品。既包括旅行社所销售的旅游路线、旅游方式、旅游娱乐等产品,也包括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的服务,还包括旅游者在游览观光区所购买的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农副产品和药材、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等商品,当然,也包括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的价值实质上是使用加艺术的追加值,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的价值。旅游商品一般具有地域特色,以旅游接待地主题形象和标志性旅游吸引物的信息为载体,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和礼品价值,其中的艺术追加值促使价格上升。

3从商品实体来说,遗产旅游呈现出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与精神价值的三位一体关系

旅游纪念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又不同于一般商品,而是一种特殊商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购买的对象不同。旅游者是消费者,他们选购的物品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一般消费者购买的物品是一般商品,其中包括有纪念意义的各类物品,都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二是体现的价值不同。一般商品主要体现的是使用价值,而旅游纪念品除了体现实用性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纪念、收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3.1使用价值:满足需求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止一种。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价值,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

3.2商品价值:表现为旅游景点的价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其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信息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不仅传递着文化特征,同时也是音乐、戏剧、电影、广播、电视、旅游、饮食、服饰制作、制药业等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的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美学、历史价值的民间艺术产品的生产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产业。文化旅游经济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旅游商品的使用价值、旅游市场间的竞争以及国家的价格政策等,终究要体现在旅游价格上。

4从旅游圈来说,遗产旅游呈现出外圈价值、中圈价值与核心圈价值的由外及里关系

旅游空间布局具有重大意义。旅游圈以目的地为核心向周边延伸形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圈层,一是资源的级差圈层。如新化紫鹊界梯田,位于新化县西部山区,核心地区梯田达2万亩以上,其地势之高,规模之大,形态之美,堪称世界之最。坡度在25°~40°,最陡达50°以上,且层层叠叠于海拔500~1100米,共400余级,蔚为壮观;周边近6万亩属中圈,有一定规模的梯田;再往外就是外圈,面积达10万亩,仍有梯田的影子。二是从客源角度。一般而言,核心圈人员极少,中圈最多,外圈较多。

三个圈体现由外及里的关系。要发挥核心圈的价值,就必须发挥外圈价值、中圈价值。要把核心圈的旅游激活,必须在保护和开发资源和客源两个方面多做工作。

5从旅游层来说,遗产旅游呈现出表层价值、中层价值与核心层价值的由浅入深关系

以岳麓山为例来说明旅游层价值。岳麓山的旅游表层价值就是岳麓山的自然风光优美。岳麓山的核心层价值就是岳麓山文化。岳麓山是一座文化大山,是时至今日仍然可触可摸可感可知的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基地。岳麓山所承载的文化表象和文化精神,以及所孕育的博大深厚的麓山文化,充分表明岳麓山是湖湘文化的中心谷地。岳麓山孕育的麓山文化,传承了湖湘文化精粹,造就了湖湘历史名人,集结了湖湘山水灵性,陶冶了湖湘民众气节,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麓山文化是最能体现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重要源头和显著标志。岳麓山旅游层揭示,旅游表层价值是指显露价值,使人们享受外在美;中层价值是指旅游收入,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核心层价值是指旅游商品的底蕴和核心精神。

发展旅游,就要纠正误区,正视遗产旅游价值,使旅游商品持久增值;就要站在遗产的角度发展遗产旅游,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就要对遗产旅游根据价值大小进行分类排队,确定重点,强化技术保护,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论文关键词]遗产旅游;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精神价值

[论文摘要]遗产旅游在旅游中占据核心地位。在遗产旅游中存在着诸多价值关系,如遗产旅游呈现出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的线形关系;观赏价值、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梯次关系;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与精神价值的三位一体关系;外圈价值、中圈价值与核心圈价值的由外及里关系;表层价值、中层价值与核心层价值的由浅入深关系。探讨这些价值关系有利于正确认识遗产旅游,掌握遗产旅游价值规律,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使遗产旅游引领旅游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永和.旅游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134-138.

[2]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159-162.

旅游价值范文篇3

1峨眉山大庙飞来殿的旅游价值

1)古建筑博物馆。大庙飞来殿建筑群占地总面积19432.18m2,木构建筑群2119.6m2,由山门、观音殿、九蟒殿、香殿、飞来殿、灵宵殿等组成,由低到高,依山而建。集中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体现了各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色,被称为是“古建筑博物馆”[2]。它对于建筑学家来说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对于普通游客来讲也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欣赏价值。a.飞来殿蟠龙柱。飞来殿明间左右两柱上塑金身泥胎蟠龙各一条,凡是见到该龙柱的人无不为其造型和神态所惊叹。龙柱上的龙有飞舞离柱而去之态,为宋元风格[3],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金龙的身上各站立着身体微微向前倾的金童和玉女,金童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玉女手握药勺施药拯救天下众生。b.屋脊装饰。中国古建筑屋脊通常会有装饰。鸱吻是屋顶正脊两端的构件,既起到固定作用,也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大庙飞来殿各建筑建于不同年代,鸱吻造型也各不相同。山门为鱼形,鱼头鱼身;九蟒殿为鱼身龙首形;香殿、飞来殿为龙形,形态张牙舞爪,香殿鸱吻背部有剑把和背兽,身上有鱼鳞纹,飞来殿鸱吻有背兽无剑把,身上有波浪纹;灵宵殿鸱吻为龙形,线条简练。山门正脊中央佛手和寿字,寓意幸福和健康长寿,是历来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追求的目标。香殿和飞来殿戗脊有仙人引兽装饰,香殿仙人引兽有三个兽相:龙、凤、狮子;飞来殿仙人引兽装饰有五个兽相:龙、凤、狮子、天马、海马。香殿和飞来殿仙人引兽造型和神态各不相同,飞来殿造型手法细腻,形态逼真;香殿造型更具有民间色彩,惹人喜爱。无论造型如何,它们都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其中仙人骑凤,表示腾空飞翔,吉祥如意;兽像是驱逐魔邪、逢凶化吉、防灾灭火的象征物。除以上两点以外,大庙飞来殿的斗拱、木构架、细部装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2)佛道共存。杂神群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在峨眉山的各大庙宇也是独有,但在大庙却一直保持着佛道和睦共处。大庙飞来殿建筑群中飞来殿原是道教场所,供奉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峨眉山天台和尚借居此处,始供佛像,取名飞来寺;从此这里佛道共处,杂神群祀。目前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属于佛教,灵宵殿供奉玉皇大帝属于道教,仍然保持了佛道共处。大庙的九蟒殿、香殿、飞来殿内佛像已毁成为空庙,香殿两边有“非道却传千年香火,无神无像且看万人来朝”的楹联,既是目前大庙现状的一种体现,也道出了道家大道无为的思想。观音殿对联“妙哉异哉奇哉漫道天外飞来,神矣仙矣佛矣皆由人心所造”,则道出了为什么佛道能长期共处的原因,无论是佛是道都寄托了人们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期盼。

3)风水宝地。古建筑选址一定要对建筑地点的气候、地质、地貌、生态和景观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查看和评判,选择“阴阳之交”“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淮南子•天文训》说:“太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意思是说天地由太始元气生成,轻的气上升为天,重的气下降成为地,这轻的气和重的气就是阴阳二气。《管子•枢言》认为气对于人是非常重要的,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由此类推世间万物都是气的生化结果,因而聚气成为风水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清•范宜宾“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4]。所以风水学家概括出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风水宝地”环境模式。大庙飞来殿的文物建筑价值不只是飞来殿本身,还有整个建筑的选址环境是一处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该殿坐西朝东,背倚峨眉仙山群峰,左右有赖子河、初石河环抱,东面旷野平川,长年东风与西流相撞,造成阴阳互补的气脉环流,仿若太极。据当地人介绍:在雨后初晴的清晨,太阳升起之时,曾看到东方太阳照射下的暖气流,与山间溪流中产生的冷气流相撞,在飞来殿上方形成太极图案,由此现象也看得出飞来殿确实是一处“阴阳之交”“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4)美丽的传说。据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碑文记载:“庙之经始,莫能究,淳化、崇年断碣略云,庙址神所自择,当一夕有风雷之变,迟明小殿巍然,自是民无蒺藜,年谷丰登。”意思说庙址是神所选择,殿为飞来之物,所以叫飞来殿。该传说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明崇祯八年,嘉州太守郭卫宸为大殿题写匾额“飞来殿”,悬挂于大殿门上,增加了大殿的文化气息,大殿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5)庙会习俗。大庙独特的佛道教文化,也在当地人心中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人们来大庙既可以拜佛也可以问道。尤其是每年正月初八是峨眉山民间习来已久形成的朝大庙的日子(该民间习俗从清初开始,至今已有300多年了),这一天是阎罗王生辰,百姓们都要去大庙朝拜。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正月初八这天大庙云集了近3万人来朝拜,可以说是盛况空前[8]。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庙飞来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与峨眉山其他景点进行比较,我们对大庙飞来殿的旅游开发优势进行了总结。

2大庙飞来殿的旅游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大庙古建筑的审美和科学价值、佛道共存的独特文化价值、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等都是大庙飞来殿作为旅游资源的独特之处,在峨眉山乃至四川来说都是少见的。就峨眉山来说,古建筑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等,但一座寺庙集中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古建筑只有大庙;峨眉山曾经也有佛道共存的寺庙,如报国寺原名“会宗堂”,就是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意思,但目前报国寺只保留了佛教。因此大庙作为古建筑博物馆、佛道文化融合和藏风聚气的宝地,与峨眉山其他资源具有互补性,而无冲突或雷同。

2)地理优势。大庙飞来殿位于峨眉山市西北角,距离市区2km,大约10min的车程。地理的优势是大庙进行旅游开发的一个必要前提,目前大庙已被纳入峨眉山市10min城市旅游休闲圈旅游项目建设中。

3)环境优势。大庙周边保持了原始的生态环境,但在这里的环境优势指的是峨眉山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峨眉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佛教文化,对海内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2003年起,峨眉山打造“中国第一山”,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游客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大庙的旅游开发可以借助峨眉山景区旅游发展的东风,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

3大庙飞来殿旅游开发建议

大庙的旅游开发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才能够在旅游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古建筑博物馆和佛道共存是大庙的资源特色,与峨眉山其他资源具有互补性,同时对游客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围绕这一点,可以以拜佛问道、古建筑观光为主题,开发旅游产品。

1)树立旅游形象。大庙的旅游以观光为主,没有对外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旅游开发,应该首先明确主题,树立形象。建议以拜佛问道、古建筑观光为主题,进行标识和口号设计。

2)加大宣传力度。大庙的客源除当地民众外,主要由导游将部分来峨眉山旅游的游客带过去,导游的讲解和沟通是我们提高大庙知名度的一种途径;但在峨眉山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应该通过政府的引导,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宣传力度,使大庙真正融入到峨眉山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中,成为峨眉山旅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价值范文篇4

1.1宗教与文化相互促进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1.2旅游对宗教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初期,人们往往只看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没有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随着大众旅游的进一步盛行,人们逐渐发现,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正严重破坏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宗教旅游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宗教旅游为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宗教文化交流,也对宗教文化遗迹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对景区的一些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游人到处乱写乱画,文化古迹遭游客践踏破坏;有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规划,无序的建设宾馆和商铺,严重影响了宗教庄严的氛围;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宗教景观都在名山胜水之间,环境清幽,而现在宗教旅游景区游客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文物古迹、建筑和花草树木人为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正经受着严重的威胁。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旅游价值范文篇5

1.1动漫产业园区的价值链。在动漫和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将旅游和动漫两大产业中可以融合的部分进行划分和解构,从而让两大产业实现部分价值的融合和衔接。在融合之后,体现出来的价值就兼具了两种产业资源优势。产业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和创新动漫产业和旅游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架构了新的产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能够为园区创造巨大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新价值链消费的过程,也是新价值实现的过程。1.2动漫产业园区交易系统多维价值的耦合关系。一般文化价值是动漫产业园区交易系统多维价值的源头,如果动漫产业园区创造出的文化能够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那么这些顾客就会围绕动漫产品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进行体验和感悟。当游客在感受动漫文化园区的文化价值时,也能够充分地体现游客对园区价值的认可。从企业和动漫产品的关系来看,园区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是由企业将旅游收入作为一部分的资金来创作和打造的,而园区企业的经济价值是动漫企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附加价值的部分。在动漫园区中,如果多维价值中有一种价值出现消失的现象,那么其他的价值也不能继续存在,因此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2动漫产业园区多维价值的形成

2.1旅游价值。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新奇的事物,因此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新奇的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多数人的追求。动漫产业园区通过开发本园的创意品,从而让人们能够体验到高科技,让人们得到更好的精神追求。动漫产业园区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在娱乐过程中随处彰显动漫文化。在园区精心的打造下,园区和旅游业相结合,让游客沉浸在动漫所呈现出来的形象中,亲身接触梦中的物体,从而暂时远离真实的世界,给人们留下一种震撼的印象。2.2经济价值。动漫产业和旅游活动相结合,提供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和极具创意的动漫产品,增加了动漫产业的附加价值。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在旅游过程中体现动漫产业链的文化价值,能够使动漫产业更快地发展和转化。在既定的设施基础上,通过旅游延伸动漫的文化价值,从而提高了经济利润,也极大地推动了动漫产品的发展。上文已经说到,动漫企业在创作产品的过程中,花费的成本较高,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还不能准确估计未来产生的收益。而将旅游和动漫产业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带来更大的收益,从而促进资金的快速周转,为动漫产品的生产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时间。2.3文化价值。动漫产业最重要的就是知识产权,而动漫产业的知识产权几乎贯穿了整个动漫产业链,商家和顾客最看重的就是动漫产业中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动漫文化要想不断地获得发展,就需要研发人员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发现,将旅游业和动漫产业相结合正好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动漫产业的产品研发需要相关人员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通过调研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创作,促进动漫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体验动漫产业园区的过程中,游客不仅能感受到动漫产业体现的文化,还能通过自身的体验,达到与园区的融合。动漫园区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手段、渠道和平台,让游客可以在体验中更好地解读文化、挖掘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3动漫产业园区多维价值的变化

3.1动漫产业园多维价值的变化关系。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越高,动漫园区就越能正常运作。动漫产品的文化价值由动漫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它能够对游客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园区旅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否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是否拥有充足的空间和设备。动漫园区吸引的游客数量越多,就越能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为市场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快速地提升和发展园区的旅游价值。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只有企业获得的经济价值越高,企业才有可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旅游活动中。一般情况下,只有园区的收入远远大于总运营成本时,才会在园区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大大提升园区的旅游价值。3.2景点化过程与多维价值耦合关系的变化。景点化过程指的是动漫产业园区在演变过程中通过功能、空间以及相关的管理改变从而向景点的方向转化。在旅游业和动漫产业园区相融合的前期,只有少量的一些动漫爱好者进园进行参观,这就使得原先生产动漫的地方成为人们旅游的空间。但是在这一时期,旅游和观赏动漫这两种模式交叉在了一起,导致游客在体验过程中表现空间有限,且内容和模式较为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实现景点和动漫产业园区的一体化打造。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空间逐步被赋予了动漫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些专门的设备、人员来服务游客,让游客尽可能地体验动漫园区的旅游文化和价值。

4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开始和动漫产业园区相结合,这充分响应了市场号召。在这一过程中,新价值链的形成是新价值创造的源头,同时也是园区实现景点化的过程。动漫企业、游客在园区相互交易,并且在其中索取自身的需要,从而促进旅游产品获得更多的动力。在旅游产业和动漫产业相融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分配,要促使二者发挥出巨大的活力,从而保证动漫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和运行。

参考文献:

[1]徐捷.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动漫产业集群培育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1):186-191.

[2]吴伟.动漫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14(03):74-83.

旅游价值范文篇6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旅游网络营销;价值分析

在以数码知识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经营进一步打破了地域限制,竞争日趋激烈,预计到2008年,网络营销将代替传统的营销。网络营销时代的到来将改变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注重搞好网络营销时代的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对旅游营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网络营销时代的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随着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出台的营销策略也多种多样,从20世纪60年代的4Ps到90年代的4Cs,每个富有创意的营销理念的提出及被运用,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将代替传统营销,旅游业应在这时抓住机遇,促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网络营销是信息技术用于传统营销的结果,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达到:(1)通过更为有效的市场细分、目标定位、差异化、渠道等策略方式,转化营销理念,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2)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3)创造满足个人及组织客户需求的交易。网络营销不同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电子业务中侧重交易的一个子集,在网络营销过程中需要借助于电子商务的服务。网络营销亦有别于电子业务,电子业务是指公司通过数字化使其业务活动不断优化,包括挖掘和维持合适的客户群和合作伙伴,并贯穿于业务流程之中,如产品的购买和销售;此外,电子业务还包括数字通信、电子商务以及许多业务单位用到的在线调查等。

在传统的企业中,销售、服务、市场三足鼎立,不利于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在旅游企业经营当中,销售和服务往往融为一体,经营者很难妥善处理销售、服务、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则有利于促成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旅游企业承担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是指通过履行承诺、建立、保持、加强客户关系并使其商品化的做法。它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新型机制。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注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交流,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心份额上,钱包份额上,把客户分成独特的客户,建档并予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全员的根本任务。在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旅游产品具有其行业特有的特性,即无形性、不可分割性、不可转移性、一次消费性、不可储存性等特征。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提出,能帮助解决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条块分割、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从而给旅游者带来整体服务,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客户关系管理在旅游营销中的价值分析

通常人们认为市场经营理念大致经历了掠夺式、生产导向、产品导向、推销导向、营销导向、社会营销导向6个理念阶段。客户关系管理早在营销导向理念的时期就已经引起了经营者的关注,其表现为“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在传统营销时代,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如希尔顿饭店公司早在1973年就让所有希尔顿饭店统一使用中央预定系统,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这在当时是饭店客房服务的一大突破。而在现代网络营销时代,注重客户关系管理,把信息技术用于销售,在交易前后,使旅游公司与潜在客户、客户、合作伙伴、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进入市场竞争的最高层次,与旅游者结成战略联盟。

(一)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改变旅行社小、散、弱的现状

我国旅行社基本上分为三大块,即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在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服务行业之一。但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点以及政策管理的滞后性,我国的旅行社发展得快,存在的问题也多,集中表现在旅行社小、散、弱。这些特征不利于国际市场的竟争。要想赢得国际市场的一席之地,就要借助于网络营销,建立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措施,以改善这种局面。一,大旅行社可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建立战略联盟,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客户合作关系,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to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行社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而中小旅行社可以发挥自己的职能,依托大旅行社的网络资源,做大旅行社的分销商,从中赚取佣金。这也有利于大旅行社实现规模经济,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利用网络营销,对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还具有成本优势、选择时机的优势等,可以迅速改善企业形象,促进旅游客户关系管理,从而形成客户联盟,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二,各旅行社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客户关系管理资料,很好地进行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电子商务。如:出境游这一块,中小旅行社可以依托个别大型旅游网站的庞大信息资源和技术,做他们的。目前,有些网站还为加盟商提供各种免费的网络技术支持和建立、维护网站的支持。这样不仅可以使中小旅行社降低入网成本,还可以获取佣金收入。所以,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是发挥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优势的一个具体表现。

通过以上这些跨行业之间的联合,即旅行社业与IT业的结合,旅行社之间的“大——小、中——小,小——小”联合的模式,可以改善我国旅行社小、散、弱的局面,从而增强我国旅行社业的竞争实力。

(二)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能真正把旅游市场进行有层次的细分,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旅游者的需求多种多样,旅游企业很难区分客户的需求,因而提供对路的服务也很困难。一般来说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有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等,每个细分标准里面又有次一级的标准。旅游企业反对过份的市场细分,因为这样会花费大量的企业资源,但旅游服务又要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能有效识别客户的同质型偏好、扩散型偏好及集群型偏好。加强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包括:(1)明确客户服务的内容,注重细节。如客户服务的核心、客户服务的价值链、服务伦理与职业道德规范、绩效评价标准等。(2)优化服务流程,重视服务过程。饭店业已建立起完善的标准化服务流程,使得饭店服务质量日趋稳定。在旅行社行业中建立完善的流程服务虽然困难很多,但如果明确市场细分的标准后,那就容易多了。(3)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库。旅游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客户档案,依据客户调查资料,为客户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的服务。

旅游价值范文篇7

一、工业遗产的界定

目前世界上对于工业遗产的界定比较权威是的2003年的《下塔吉尔宪章》,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基本概念的界定,宪章中指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对工业遗产也采用了类似的定义。

二、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

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多范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中明确提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与一般文物建筑不同的是,工业遗产除了它的历史、艺术价值之外,还存在着其自身可改造再利用的经济价值,以及与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文化价值。另外,科学范畴在工业建筑中主要表现为技术价值。

1.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都记录着特定的历史活动信息,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

2.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工业活动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许多工业遗产包含着天才的科技发明与创造,保护好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

4.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工业遗产可以节省拆除重建的投资;从生态循环的角度考虑,即便是改造再利用的投资大于拆除重建,从宏观和长期维护的角度考虑,更新改造具有良好的生态闭合性和低能耗的特点。

5.工业遗产的教育价值。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工业遗产对于历史和工程教育而言是无法替代的现场教材。

6.工业遗产的审美价值。高品质的工业遗产是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机器美学的直接表现,认定和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

三、我国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模式

1.开发为主题性博物馆。工业遗产旅游可以采用博物馆的开发模式,把原来部分工业遗产形态保存下来,改造为相关用途的场所,即保留一部分原有的功能作为展示,展示一些工艺生产过程,使游客直接现场感知。工业遗产因为反映了工业化过程的特定阶段或者功能,因此也具有了物质文化意义。工业博物馆已成为国际现代化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历史景观。

例如我国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葡萄酒专业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博览中外酒文化,看亚洲最古老的酒窖;同时,该项目在地下酒窖七号洞建起了酿酒作坊,游客可自己动手、自酿美酒,还可现场拍照,将照片制作在酒标上,把旅游经历物化在酒中一起带回家。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所具有的独特酒韵,它的成功开发为博物馆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2.拓展为城市游憩空间。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工业景观公园是在有效地保留原有的历史空间和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旅游开发,将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改建成社区公园或大型文化活动场所,加入现代文化元素,使空间的功能发生转变,满足人们消遣、求知、休闲、康体、娱乐等需求,为工业衰退带来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寻找出路。

中山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遗产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它由粤中造船厂改建而成。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甚至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渲染了场所的氛围,经过规划人员的精心设计,建成后的中山岐江公园成为独具风格的工业文化景观公园。

3.打造成综合购物中心。该模式是利用原有的工业遗产空间建立一个购物中心,并配有咖啡馆、酒吧、健身及儿童娱乐场所等,集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把原来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为与其原先功能完全不同的场所。

上海杨树浦工业区,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其充分利用该地区有利的滨江区位条件,设计成“滨江亲水游览带”。抓住上海源于几百年一个小渔村这一历史背景,发展高档休闲餐饮。配套建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等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休闲度假和购物的游客。

旅游价值范文篇8

现代旅游业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拓宽旅游者视野、解放思想等方面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无论在提高全民族文化教育与个体生存价值方面都是如此。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思想进一步开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用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为促进某些欠发达地区发展,鼓励人们到沿江沿海较发达地区拓宽视界、增长见识,政府鼓励旅游,居民参与旅游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商品经济观念与文化消费观念,被旅游春风吹到欠发达地区居民的心中。在落后思想方面难以冲破的禁锢意识,通过旅游的渠道被冲破了。出境旅游热带来的观念变革与文化精神觉醒的潜在功能是难以估量的。大量境外游客的到来,大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回大陆旅游、带来了海外文化中的新鲜血液。

旅游是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旅游景观中积淀着丰富的民族多元文化。各类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图案雕饰等,都折射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旅游资源的风土人情,有关景物的诗词歌赋与神话传说等旅游文学,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性格、心理、精神、伦理道德。观赏这些旅游对象,自然会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精神、爱国情感。这些都是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深厚土壤。

二、旅游文化的美学价值

旅游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文明程度较高的当之无愧是审美享受。它以旅游风景、风情为中心,广泛包括绮丽的湖光山色、花鸟虫鱼、云蒸雾绕等自然风光,亭台楼榭、寺塔庵观、现代建筑等人文景观,雕刻绘画、诗词楹联等文学艺术,民俗风情、集市、建设等社会风貌……从而多方面获得美感。旅游还在吃、住、行、游、娱、购诸方面获得生活乐趣,实在是综合性的审美享受。

这种旅游者审美心理,是文化设计者真正需要着力透视的对象。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在对美的认识中,通常伴随着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涉及到其中主要的四种心理因素为: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所谓感知,“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和与之俱来的知觉综合活动”。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感知因素起一种先导作用,只有激发审美主体感知,才能进一步在自由和谐的推移中引发更高层次的想象和情感,将审美体验推向深入。想象:“想象大概是审美中的关键,正是它使感知超出自身;正是它使理解不断走向概念;正是它使情感构造另一个多样化的幻想世界。”在创造性想象中整合成的各种意象,使审美主体理想的自由本质得到充分发挥。理解:审美的理解力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以感性的形式对客体意蕴的、直接的、整体的把握和领会”。理解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审美欣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审美主体对客体理解程度或深或浅,会形成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对社会美的欣赏惟有基于这种内在的深刻理解,方能真正把握其间内外交融的美。情感:情感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与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表现为对客体一定的主观情绪反应。审美情感是个异常活跃的心理因素,贯穿于整个审美体验之中。四种审美心理因素,在审美实践中彼此诱发、相互渗透,并以某种结构方式协调、均衡和作用,构成完整和谐的美感心理流程。由此,审美主体才能从形式到内容,从内部实质到深层意蕴来把握审美客体。

三、旅游文化多元价值研究的意义与注意事项

以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旅游文化的开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而,在对旅游文化进行研究开发时,应尽量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文化的设计应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顺应自然规律,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及景观资源原貌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和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真正做到对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2)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旅游文化资源的设计开发应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不能盲目行事,要对市场做充分调研,同时在市场的背景下追求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因时而定,因地制宜,设计中应突出主题和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的设计应以气候宜人的时期为主要的时间背景,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线,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的挖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旅游价值范文篇9

一、解读旅游审美文化的内涵

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就谈不上什么旅游。人们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时;在欣赏丰富多彩的文物,南秀北雄的石窟之际,都可使心旷神怡,情志愉悦。可见通过旅游综合性的审美实践,可以提高旅游者的审美能力和生活质量。之所以说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在于构成旅游过程的“食、住、行、娱、游、购”这六要素,不仅涉及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文化领域,而且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审美鉴赏活动。比如:领略大自然的神奇,观赏古文物的神韵,窥探风俗人情的神秘,无不是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社会美之大成,涉及阴柔、阳刚、壮美、崇高等一切审美形态,可以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对调节人类的情感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实现全社会审美化诸方面,具有意想不到的特殊价值与推动作用。旅游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教育。人们出去旅游在“游山玩水”的动机背景之后,实质是一种寻觅美、欣赏美的过程,旅游除了能够直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尊重需求和认知需求外,其本质属性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人们在游览、观赏过程中通过对客观对象美的体验、认识和理解,得到愉悦,得到美感,在愉悦和美感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和鼓舞。例如,喜欢山水观光的旅游者,在游览时看到黄山瑰丽迷人的景色时,心情会异常兴奋,产生一种强烈的美感。审美欲望得到了满足,从而焕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受到了审美教育。这种美感给人的教育是非常深刻、难以忘怀的。所以说旅游不仅是传达人类既有的审美体验,而且要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审美文化的体现也是多样化的。旅游审美文化的功能也很丰富,它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可以使人转换环境,调剂生活,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强健体魄,欣赏美景,拓宽胸襟,增加生活乐趣,感悟宇宙、自然和人类生生不息的规律,吸纳生命自强不息的力量,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和谐自由、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在旅游活动丰富的内容形式中,都贯穿着人类的文化观念,因此,它们也构成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在旅游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人们实现了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旅游中有审美要求和审美内涵,这本身就是旅游的文化意蕴,它标志着人类旅游活动的文化特点。旅游活动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游山玩水,欣赏民俗风情,了解地理、历史、文化、物产,研究人文景观、建筑特点等等。不同的旅游者有着各种各样的审美要求和文化思想,因此,他们在休闲和旅游活动中得到的审美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旅游从业者开发出具有旅游审美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有助于导游员提供符合旅游者审美需求的服务,例如让旅游者观赏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表演,自已还可以参与民俗活动、民族联欢等游乐活动,将审美欣赏与自我娱乐结合起来,可以让旅游者得到更多、更强烈的审美文化的快乐。

二、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地理、气候、环境和生存的方式不同,产生了两种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不同的哲学、宗教、审美等基本文化理念,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旅游者对同一景观的审美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国文化比较关注自然景观所承载的人文美;而西方文化则更关注山水景观本身所具备的自然美。中国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伦理文化,道德是中国古代长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人把道德的价值放在其他价值之上。“五伦之要,百行之原”是中国相传千年的要义,“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人普遍敬奉的牌位。因此在欣赏山水时,也要在一切山川景物中都发现可贵的“德”,将人类的美好品德赋予特定的自然对象,从而在物我交融中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启迪人道德的完善。中国古代有一种“比德说”,其核心理念就是认为山水具有人一样的美德。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提出的“君子见水必观焉,何也?”的问题时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孔子还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他认为有智慧的人喜欢欣赏水流,是因为水的潺潺流动就象智者思虑的流畅一样;胸怀宽广的人喜欢观赏大山,是因为大山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给人们带来利益而自己无所求,胸怀象仁者一样。长期的比德意识,使中国大量的自然景观与人发生了密切的关系,被赋予了浓重的文化色彩。而西方没有这些影响,又加上文艺复兴运动及蓬勃而起的工业革命使自然界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出现。从整个古代社会和文化现象来看,西方都是以个人为起点,向外开拓,不断地自我追求、自我扩展,同时也自我革新,西方强调个体的作用这就直接影响着西方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民俗习惯,同时也形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审美观。

2、中国的美学侧重精神性的追求,而西方则以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艺术,认为数的合理比例产生特殊的美感。中国古代艺术把“气韵生动”作为最高境界,是有着深远内涵的,认为宇宙中的自然生命要与艺术家的心灵才性相融合,把天地宇宙和生命感应完全融成一体,显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中国美学凸显出认识上的模糊性。例如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都让人感觉到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所在。由此可见,中国人在旅游审美中以“自适、畅神”为宗旨,体现出重视人性自由的审美情调。自适、畅神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观照,是面对风景所产生的超功利的人性自由,是一种沉入意境的心灵状态。而西方,因为深受自古希腊以来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十分看重物体的形式美。西方人认为“美”是一定数量关系的差异与统一所达到的和谐。比如雕刻艺术,西方曾概括出人体雕刻美的三个原则:第一,头与全身比例为1∶7;第二,重心在一只脚上;第三,动作与肌肉要有柔化。总之,身体各部分,都应按一定比例来造型。所绘物象立体逼真,虚实分明,如可触摸。西方很多名著都是按照这些“美”的原则创作的。西方人旅游审美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综上所述,中西方旅游审美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如果说中国人的审美是一种玄境的话;西方人的审美则是一种真境。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亦即“重人”和“重物”思想的差异。中国人偏于抒情,西方人偏于写实;中国人偏于理想美的寄托,西方人偏于现实美的享受。探讨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是有现实意义的。准确地把握这些差异,有助于组织对路的旅游产品,导游人员才能针对不同旅游者提供洽如其分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导游在旅游审美中的价值体现

旅游价值范文篇10

一、自然景观美

渝东南地域辽阔,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表崎岖破碎,气候暖湿,形成众多自然景观;有生长茂密的森林,也有深奥莫测的天坑地缝,域内河流纵横,野生动植物繁多,峡谷幽深,溶洞神奇绚丽。气候温暖湿润,远离城嚣、遭受污染较少,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主要包括武隆天生三桥、天坑地缝等岩溶地貌为主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彭水乌江画廊峡谷风光等峡谷旅游资源,黔江小南海地震遗址自然旅游资源,酉阳桃花源溶洞奇观等溶洞旅游资源。自然景观风光旖旎,同时自然旅游资源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载体,更好地体现了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二、民族建筑美

渝东南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小寨中的一座座吊脚楼前有篱笆,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吊脚楼一般依山而建,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木材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建筑美学也是旅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渝东南土家吊脚楼,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各个单体所组成的街巷空间,体现出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艺术,展现着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和构架的科学成就,表现着“天人和一”的艺术环境。同时生活在吊脚楼中的土家民族构成的行为景观,蕴含着密切的邻里关系,反映着传统文化心态和审美意识。人的情态与自然景物及社会文化和谐地体现了土家族的生活理想、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表达出一股深深的友情,让人有一种不可自抑的欣赏、支配的内心感受,形成一种融入其中的冲动和物我两忘的审美享受。既体现了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又极大地满足了旅游者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这一审美需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三、民俗风情美

传统的生产、生活民俗文化是渝东南土家、苗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它们的可参与性,对游客来说是最具“震憾力”的,是民俗风情美的一种“浓缩”展示。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艺术节是渝东南每年举办的最大的综合性旅游节会,每年10月下旬在不同的县、市举行,节庆活动有声势浩大的川江号子表演和气势恢弘的万人摆手舞表演:既有民族舞蹈“茅古斯”、“八宝铜铃舞”表演,也有悠扬婉转的山歌对唱;既有雍容华贵的民族服饰展示,也有别具一格的土家哭嫁表演;还有原始神秘的傩文化表演系列。这些都是土家族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民族特色浓郁,颇受国内外游客欢迎和青睐。这些有着巴渝文明特色的节庆本身对旅游者就充满吸引力,当他们与当地土家族一起参与其中体验民俗艺术创作的乐趣时,满足了他们返璞归真、探求本我、实现自我的审美要求,而这样的精神愉悦是只用感官感觉所无法实现的。

四、历史文化美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古代巴人后裔。土家族在渝东南生存了2000多年,累计了大量的名胜古迹,以西沱古镇、龚滩古镇、洪安边城、龙骨寨、毕兹卡绿宫、风雨桥、龙河悬棺群、土家十三寨、土家民俗博物馆为代表,从古至今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渝东南人文景观完整体系。历史遗迹是人类长期实践和创造的结果,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每一个历史遗迹都有它在历史过程中通过文化积累形成的环境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普通实际生活的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历史价值是一种时空观念的反应,它标志着穿越时间隧道所依存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轨迹,它展现的是过去,启悟的是现在和将来。具有丰富而多样的美学意义。

五、饮食特色美

渝东南土家饮食文化,是渝东南土家人民充分利用武陵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等条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创造出的具有土家特色的饮食文化。渝东南民族饮食特色突出,一是食品种类丰富。土家族擅长腌制蔬菜、熏制肉类和加工各种谷、豆类。腌制时令泡菜、榨菜;将猪肉腌制成腊肉、腊肠、烟熏肉等;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豆饭、糍粑、绿豆粉等;将谷类酿制成甜酒和咂酒。二是饮食风味特色鲜明,下料重,口味以酸辣为主,擅长熏制法和腌制法来保存食物。符合在渝东南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贮存食物,同时由于山区水质硬、碱性大,酸则可以中和的缘故,所以巴地的许多菜都有“酸辣”特征,如酸鱼、酸肉、酸汤等。三是注重食疗。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武陵山区,阴冷潮湿、瘴气弥漫、疾病流行,因此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所用的调味品,多有祛湿、散寒、驱虫等功效。如,魔芋,能消肿、攻毒:花椒,能温中、祛寒、驱虫。姜为“御湿之菜也”,它的散寒功能,对于多雾、潮湿的巴蜀地区尤为重要。巴人还擅长以茶疗疾,陆羽《茶经》载:巴国境内有一种较粗的泸茶,“其味辛,性热,饮之疗风”。可见土家在食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四是文化内涵丰富。古巴国的历史基本上由战争构成,因此土家族的饮食中,遗留着“战争”痕迹。如,“赶年”习俗,是古代巴人为了抗击外侮,为设伏迎防提前过年。过“赶年”要吃“年肉”和“年合菜”,“年肉”切大块是为打仗便于携带。“年合菜”是因战情紧急,合煮而食,以便紧急赶路。过年的酒宴也富有“烽火硝烟”的味道,如糍粑上插满梅枝与松针,上挂纱布,表示征战的“帐篷”。坐席时大门一方不设位,这是为了“观察敌情”。相传土家族“咂酒”也与战争有关。土家族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为让壮士临走喝一口饯行的家乡酒,同时不误战期,村长遂将酒坛置于道口,插上竹筒管,每过一个士兵咂一El。后来这种饮酒法成为土家人招待贵客的一种饮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