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4:33:55

旅游风险

旅游风险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健康风险;因素;防控策略

1旅游健康及旅游健康风险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习惯将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但科学的概念并非如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即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心理、遗传及其它生物学因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旅游健康风险”即指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因所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及旅途奔波,其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幸福等各方面产生种种不适或直接面临损害事件的可能性,导致旅游健康风险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其形式也具有不确定性。

2旅游健康风险因素分析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所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综合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旅游健康问题与旅游产业的各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有关,涉及领域广、人员多,交叉性强,关系复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决定了影响旅游健康的因素纷繁而复杂(图1),自然地理条件、卫生资源配置、旅游安全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因素。所以,对健康风险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时,既要考虑地区地质、水文、土壤、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水平、食物结构、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医疗保障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旅游业的特性,考虑旅游者个人条件及景区游乐设施的安全状况。只有坚持综合性原则,才有可能系统、有效地排除健康风险,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旅游健康风险防控策略

3.1实施健康旅游规划

健康旅游是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不仅仅强调旅游者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也强调在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需要的同时,维护和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营造更为自然的旅游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旅游方式。实施健康旅游规划,也即是要在旅游地调研和评价基础上,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为旅游地的有序持续发展寻找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最优综合开展途径展开富有反馈特性的连续操作过程。政府是其重要的实施主体,如制定并施行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旅游区及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执行严格的审查制度,重视其健康影响;完善相关旅游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建设,维护社会治安,规范旅游服务与市场建设,打击旅游犯罪,为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3.2提供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

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对保障和提高旅游相关人员健康素质、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加强旅游地的卫生监管,注重解决食品卫生、传染病、意外伤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完善药品的配送体系与医疗救治体系,增强旅游地健康资源的供给能力;建立景区救援系统,增强景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防范、控制与处理游览安全事故。旅游景区也应该和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环境部门等有良好的沟通,通过配置医疗、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方式形成完整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只有将旅游者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健康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旅游者出游的健康风险才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3.3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规模逐年扩大,但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却相对滞后,造成了个别时段和局部地区的供求紧张;自助游和散客游明显增多,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生态旅游、山野探险、极限运动等专项产品异军突起;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但现代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社会治安状况混乱,针对中国游客的盗窃、抢劫、暴力等有增加的趋势等。这些客观上加大了旅游风险性,旅游者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为此,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制度,保障游客平安出行势在必行。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安全预警信息收集、评估和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旅游地的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卫生状况、疫情状况等有关情况,提醒游客注意出行安全;针对国内自然灾害、治安状态、疫情暴发等突发事件,建立国内旅游安全预警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救援体系,及时救助遇险遇难游客,避免因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促使旅游单位与国家管理部门、执法机构等就疾病报告、应急计划、特殊卫生事件的诊断和处理等,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3.4开展旅游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的、职业的、商业的、志愿者团体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卫生机构等多种途径推普旅游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政策和法律,制订健康教育与健康行动规划,强化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启发旅游工作人员有意识地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自觉运用人体生理卫生、消毒灭菌、传染病预防和旅游卫生等专业知识来提高旅游业的规划、管理、服务和接待水平;开展旅游健康咨询,使旅游者充分了解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秩序、安全措施、交通、通讯、医疗服务和遇险求救途径等,增强其健康意识及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

3.5发展旅游保险体系

旅游保险是指旅游者或旅游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按不同类别、不同标准交纳保险金,与保险公司订立旅游保险契约,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行游览中遇到种种意外事故、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它是积极利用商业机制化解旅游风险、减少游客和企业损失、减少事故纠纷的重要途径。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保险起步早,市场比较成熟,国民保险意识较高,已养成出门买保险的良好习惯,种类多,品种全,划分较细,有众多针对个人的旅游保险险种。因此,要更好维护旅游者健康与利益,必须要在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完善旅游保险制度、严格保险责任、健全保险法律制度等领域做足工作,使旅游保险真正能切旅游业发展之脉,发挥其旅游安全保障的作用。

4结语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门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地区也将旅游业培育成了地方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中的健康风险客观存在,多样而复杂,旅游健康问题成为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长期以来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与预防应对体系,这对旅游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的综合发展均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与从业者都加入到该项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旅游风险范文篇2

旅游风险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特征,这种内生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旅游经济运动具有特殊性,即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获得是以人的流动而非物的流动为前提的,这一特殊性奠定了旅游产品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二,旅游产品属于组合性产品,旅游介体的不断转换与衔接,增加了旅游产品使用价值按约定让渡的难度;第三,旅游活动是惯常生活的溢出,在这个溢出的世界里,旅游者往往依照情感原则而非理性原则行事,旅游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此外,旅游需要属于超越性需要,与缺乏性需要不同,超越性需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性、心理性内容,这也使得旅游风险变得更加隐蔽、复杂。

基于旅游风险认知的内生性特征,本文拟使用定量方法,以上海市民为抽样对象,结合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对游客的风险认知状况进行探究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旅游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探讨的旅游风险认知,是指游客对旅游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主要来自于主观世界。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在于,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客观性风险的存在是现实性的,但主观性风险认知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及其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

风险认知的概念模型主要有4种:双因素模型、多维度模型、Dowling和Staelin的复杂模型,以及Greatorex和Mitchell的整合模型。其中,双因素模型和多维度模型是复杂模型的计量基础,整合模型则处于理论层面尚缺乏实证性检验,所以,在旅游风险认知概念模型中,主要探讨双因素模型和多维度模型。

1、双因素模型

双因素模型最初由Cox(1967)提出。Cox认为风险认知是两个因素的函数:第一个因素是消费者购买前知觉到的购买后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第二个因素是购买结果为不利时,消费者主观上认为的损失的大小。Cuningham(1967)将Cox提出的第一因素称为不确定性因素(Uncertainty),第二个因素称为结果因素(eonsequenees)。Peter和Ryan(1975)发展了双因素模型,认为风险认知的大小等于不确定性与结果的乘积。

双因素模型提出来以后,在旅游产业内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近年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包括,Sonmez和Graefe(1998)使用双因素模型作为计量工具研究了恐怖风险认知对国外旅游决策的影响;Mitchell(1999)等人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度假旅游产品的风险认知;Eitzingera和Wiedemannb(2007)分析了高山旅游目的地蒂罗尔(rryml)地区居民的风险认知,二者使用的指标是风险类型的代表性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严格讲,上述两个指标和双因素模型并没有本质区别;此外,Boksbergera(2007)等人还以人口统计特征作为区分变量专门探讨了航空旅行者的旅游风险认知差异。

2、多维度模型

风险认知涉及到多个维度。Bettman(1973)将风险划分成了固有风险(inherentrisks)和可处理风险(handledrisks)两个维度,Jacoby和Kaplan(1972)将消费者认知到的风险划分成了绩效风险、财务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5个维度,Roselius(1971)则将消费者面临的可能性损失划分成4个维度,即时间损失、危险损失、自我损失和金钱损失。

该模型引入到旅游产业领域后,风险认知维度更加丰富。Roehl和Fesenmaier(1992)将旅游风险认知维度分成了7类,即设施设备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满意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曹胜雄等人(1997)则从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视角将旅游风险划分为运输风险、治安风险、卫生风险、住宿风险、气候风险、观光场所风险和医疗风险7个维度。Boksbergera等人(2007)从财务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延迟风险等角度对旅游风险认知进行了研究。Ytiksela和Ytikselb(2007)则把旅游风险划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

三、旅游风险认知调查

1、调查设计与样本回收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内容为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评价量表,量表属性共有17项,涉及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等8个维度,受调查者需要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的危害性这两个因素出发回答上述属性,该部分的计量尺度均为李克特5级量表法,即1表示非常不可能或非常不严重,5表示非常可能或非常严重;第二部分为出游经验调查,第三部分为背景资料。在问卷的第三部分安排了一道测谎题以甄别问卷信息填答的可靠性。

在8个评价维度中,财物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购买发生错误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绩效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质量没有达到期望值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身体风险是指旅途中因生病、意外事件、治安等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选择的旅游产品不被别人认同而带来的风险;心理风险是指购买某项旅游产品导致自我形象受到损失;医疗风险是指医疗服务完善、及时与否对游客的损害;治安风险指旅游目的地的治安条件对游客造成的威胁;设施设备风险指旅途中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引发的风险。

问卷以上海市民为调查对象,时间为2008年5月,方法为滚雪球法(“snowball”samplingtechnique),即从笔者所在学院随机抽取了63名本地学生完成问卷,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负责在上海市民内寻找4个非在校大学生完成问卷。之所以选择上海市民为抽样对象,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上海市民出游率居高不下,即便市民在被访时不一定属于游客范畴,但频繁的出游经历缩小了市民与游客的共同认识,特别是从心理认知记忆的角度讲更是如此。

本次问卷共发放315份,回收307份,有效问卷245份,总有效回收率为78.8%。需要说明的是,在62份无效问卷中有37份问卷是因为没有通过测谎题而被剔除的。在有效样本中,女性占63.3%,年龄介于21-50岁之间者占60.4%,已婚者占53.1%,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4.7%,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3.7%,学生比重占30.6%。其中,最近一年有出游经历者占82.4%。

2、问卷信度与效度

在旅游风险认知量表中,风险发生不确定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α系数为0.822,风险结果危害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仪系数为0.864,风险发生不确定性与风险结果危害性相乘汇总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hach)α系数为0.780,均大于0.70水平,这表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有较高的可信度。

而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是由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8个维度构成的,因此需要考量量表的构架效度(ConstructValidity)。从相关系数来看(见表1),除医疗风险与身体风险(相关系数为0.593)、社会风险与心理风险(相关系数为0.575)、医疗风险与治安风险外(相关系数为0.564)稍高外,其余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00,且多数为低度(0.200-0.390)或极低度(0.000-0.190)相关。可见,问卷内部旅游风险认知维度之间的区别有效度(DiscfiminantValidity)符合要求。

四、旅游风险认知分析

1、旅游风险认知总体分析

依据双因素模型计算后可以发现,在8项旅游风险认知维度中,设施设备风险得分最高、其次是医疗风险、治安风险、身体风险、绩效风险、财务风险,而心理风险、社会风险的得分最低。因子分析(Bartlett值为578.199,相伴概率值为0.000;KIVIO值为0.777)则表明,8种旅游风险被降维为两个构面,即实体风险(包括医疗风险、治安风险、身体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与无形风险(包括社会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和绩效风险)。其中,实体风险获得了更高的关注。此外,从总体状况来看,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评价多高于旅游风险发生的危害性评价,而较低的危害性评价则降低了游客对旅游风险的总体认知度——即便是得分最高的设施设备风险分值也仅有12.06。2、旅游风险认知属性分析

从17个旅游风险认知属性来看,属性“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得分最高,其次是“意外事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景点内娱乐设施的安全性”、“旅游目的地治安状况”等属性;属性“购买的旅游产品与自己的形象或个性不符”风险评价得分则最低。在旅游风险主观评价中,属性“购买的旅游产品质价不符”发生可能性最高,“旅游目的地发生恐怖主义活动”的危害性最大;“异地环境不熟悉使人感到焦虑”发生可能性最小,“旅游产品无法得到新朋好友及其他熟人的认同”危害性最小。此外,绩效风险总体评价虽然不高,但游客对该风险涉及到的3个属性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则普遍较高。

3、旅游风险认知差异分析

(1)旅游行为因素影响下的旅游风险认知差异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最近一年游客旅游经验不同,旅游风险认知无显著差异(P>0.05)。最近一年游客出游次数不同,身体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医疗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P<0.05)。描述性统计则表明,出游1~2次者对身体风险、医疗风险认知均值最高,分别为11,20、12.55;此后,随着出游次数的增多,身体风险与医疗风险认知均值逐渐下降。每次出游停留天数不同,对旅游风险认知无显著差异。每次出游平均花费不同,社会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每次平均花费在5000元以上者对社会风险的评价最高,均值为8.85,远大于组内5.16的平均水平。此外,游客出游方式不同,身体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医疗风险认知及治安风险认知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以团队方式出游的游客,对上述风险的评价均高于以其他形式出游游客的评价。

(2)人口统计因素影响下的旅游风险认知差异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游客性别不同,身体风险认知、社会风险认知、设施设备风险认知均有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女性对身体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的评价比男性高,男性对社会风险的评价比女性高。游客年龄不同,绩效风险认知及心理风险认知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21-30岁游客对绩效风险的评价最高,41-50岁游客绩效风险评价最低,均值分别为12.34、9.09;与此同时,61岁及以上游客对心理风险的评价最高,20岁及以下游客对心理风险的评价最低,均值分别为8.45、4.06。游客婚姻状况不同,绩效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社会风险认知及心理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其中离异或丧偶者的上述风险认知比已婚与未婚人士普遍要高。教育程度不同,社会风险认知及设施设备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心理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风险认知与心理风险认知逐渐下降、设施设备风险认知逐渐提高。不同月收入游客对社会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对心理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月收入突破万元者社会风险评价最高,紧随其后的是月收入介于1001-2000元之间的低收入者;对于心理风险认知,除学生外收入越低评价越高。不同职业游客对绩效风险认知、心理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对财务风险认知、医疗风险认知、设施设备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其中,对绩效风险认知、医疗风险认知、财务风险认知和设施设备风险认知评价最高的职业均为待业/下岗人员,其次是私营业主,最低的则是行政管理人员(设施设备风险为企业管理人员);此外,私营业主对心理风险的评价最高(均值为8.22),专门职业对该风险的评价最低(均值为3.73)。

4、旅游风险认知游客群体聚类分析

以旅游行为与人口统计因素作为标称变量,以财务风险等八项旅游风险为非标称变量进行二阶聚类,结果表明245名游客被分化为3类。第1类43人,均为最近一年无出游经历者,在该类群体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到了72.1%;第Ⅱ类77人,基本为学生群体;第Ⅲ类125人,其中82%的游客年龄集中在21-50岁之间且近70%游客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但方差分析表明,这3类游客群体对旅游风险的认知均无显著差异(置信水平为95%)。用同样方法分别对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聚类结果与旅游风险认知聚类结果十分相似;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聚类上,但方差分析显示,上述3类游客对绩效风险认知、对身体风险认知和医疗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对治安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且第Ⅱ类游客群体的上述旅游风险危害性评价均高于其他两个群体,其次是第Ⅲ类游客群体。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游客对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8项旅游风险的主观评价,研究显示:

第一,在对旅游风险的主观评价中,实体风险比无形风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说明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主要是由直接伤害性损失特别是健康与安全性损失推动的,无形损失或间接伤害性损失在游客的心理认知中不占主导地位。财务风险与绩效风险在旅游风险认知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其发生的可能性评价最高,这表明游客较为担心旅游产品的品质。在风险的危害性评价中,恐怖主义活动居高不下,这和恐怖主义给人们带来的震惊程度密切相关。

第二,受旅游行为与人口统计特征影响,游客的风险认知有一定的个性差异。其中,职业因素是最具影响力的出游变量,其次是出游方式与年龄因素,再次是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最近一年旅游次数、每次出游平均花费及性别因素,旅游经验和每次出游停留天数因素对旅游风险认知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聚类分析显示,游客群体对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评价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基于上述结论,旅游经营者需要关注以下内容以进一步激发游客的出游动机、提高其体验价值:

第一,旅游经营者需要特别关注游客的风险认知结构。对于实体风险的防范,除了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品质外,特别需要发展旅游保险以便承担、控制、分散以及转移游客关注的旅游风险;对于无形性风险,旅游经营者要确实采取实质性措施降低游客可能面临的财物风险和绩效风险,当然也要引导游客对旅游的目的进行心灵解读,以便其客观地认识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

第二,旅游经营者需要进一步认识游客的风险认知差异,需要特别关注游客对旅游风险发生的危害性评价,并在经营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游客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基于旅游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对于不可避免的旅游风险,旅游经营者与游客之间的沟通必须保持畅通,以便双方共同应对。

此外,作为探索性分析,本文存在的不足在于:

第一,旅游风险认知评价量表析出于国外相关文献,量表中评价属性的合理性与覆盖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第二,虽然方差分析表明旅游经验对游客的旅游风险认知无显著影响,但是考虑到游客的成熟度,不同地区游客的旅游风险认知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旅游产品的购买与消费是不同步的,在不同阶段如购买前、购买后、消费中、消费后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受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

旅游风险范文篇3

[关键词]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

一、序言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以单一观光层次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的心理要求,从而转向文化、休闲、探险等专业需求层次。探险旅游源于西方,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相当普及,近年来,各种探险旅游活动也风靡中国,但由于起步较晚,游客与经营者对探险旅游知识的缺乏,与此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各种应急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探险旅游事故频频发生。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9年,全国探险旅游死亡人数达160余人。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探险旅游死亡人数的逐年增加,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业界的重视,解决探险旅游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二、探险旅游综述

1.探险旅游的概念

探险旅游是指由探险旅游企业(如俱乐部、旅行社)或隔热组织设计的,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探险需求的,能使旅游者产生特使体验的,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动的总称。

2.探险旅游的特征

(1)动机的独特性

探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一般在其活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在未知的行程中追求冒险和刺激。这种动机的独特性是探险旅游区别于大众传统旅游的一个体现。

(2)自主参与性和体验差异性

游客在探险旅游中能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施展才干。由于旅游者个人体质、智力、情感、以及旅游需求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可获得不同的探险体验、情感经历和心灵体验。

(3)专业性与技术性

探险旅游的组织者要根据探险旅游项目的需要,向游客传授基本的野外旅行常识,如装备使用、露营、消毒及方向辨别等;还有探险旅游者必须熟悉掌握特殊知识技能,如漂流、攀岩、崖降等的专业技能。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4)对安全的需求

人们对探险旅游的渴望不仅仅是猎奇和寻求刺激,也是为了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因此,当危险超过了游客能力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游客的体验水平便处于下降趋势。“绝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的显著特点。

三、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风险的原因

1.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

滇西北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区含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24个县。

滇西北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区,区内有两处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三江并流—自然遗产)、三处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丽江玉龙雪山、大理)、三处部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白马雪山、苍山洱海)、一处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老君山)和许多新近崛起的旅游地。这对向往原始野性的大自然的探险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滇西北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为开发滇西北探险旅游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和各级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滇西北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单纯的观光游览为主调的旅游产品结构正向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断提升的各类特色旅游产品转化,包括探险旅游在内的多种专项旅游产品正在或即将被重点开发。例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探险游”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向世界隆重推出的11条部级精品旅游线之一;“茶马古道探险游”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由于旅游宣传促销措施得当,滇西北旅游产品不但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知名度,而且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旅游市场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滇西北探险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滇西北探险旅游死亡人数57人,其中在交通及坠崖的事故中,共有50人死亡,23人受伤;在沉船事故中共有1人死亡,11人失踪;在雪崩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19人受伤;在巨石滑落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2人受伤。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问题不解决,势必要影响到滇西北探险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滇西北探险旅游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1)从客观角度出发

①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

由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多种地质灾害频繁、普遍而典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广泛发育。山地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成景异常脆弱。

②交通不便,交通事故频繁

滇西北区域内盘山公路众多,部分路况不尽人意,再由于植被脆弱,一旦暴雨或地震,轻则泥土顺流冲刷而下淤积路面,重则大石块坠下形成塌方,或山体滑坡等事故,完全阻塞公路。因此,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

③地势高,游客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滇西北地势高,山脉纵横,分布有梅里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等山数十座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据统计,大约80%的游客都会产生高原反应。

(2)从主观角度出发

第一,旅游者盲目自信、缺乏安全意识、轻视活动难度,参与者仅凭一股热情投入到户外运动中去,无安全意识与常识作保证是很危险的。事故者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共通性。第二,设备供应不足、选择失误以及养护不当。

(3)旅游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较差

滇西北地区近二十万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6%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具有专业水平的中高级管理、导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救援能力有限

由于事故发生地点通常都处于交通、通信、医疗条件等不发达地区,目前在旅游所辖区,滇西北地区、云南省甚至全国都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给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每次的救援任务基本由当地政府组织村民承担,而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必要的技能培训。

(5)探险旅游者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

在滇西北地区的几次事故中,受伤和遇难人员基本没有购买专门的户外运动保险,在事后处理中,给旅游景区、当地政府以及家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的对策

1.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把“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大量森林的被砍伐,滇西北地区面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的现实威胁。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和气候都处于一种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相应地,旅游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和破坏,旅游者不得不跑更远的路才能看到保存尚完好的生态环境,而这又在无形之中带来了对所剩无几的宝贵资源的新的开发和破坏(例如对玉龙雪山的开发,从云杉坪到高山滑雪场再到牦牛坪,缆车索道越建越多,路越修越远,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改变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滇西北地区应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突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突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使旅游业发展真正走上旅游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2.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应在参与活动之前对影响探险旅游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防患于未然,这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面对危险时的盲目性,因而要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第一,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第二,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第三,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第四,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第五,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情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第六,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第七,购买保险。

3.加强旅游组织经营者及管理者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1)推行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是旅游企业或探险俱乐部等组织单位从事探险旅游活动的一种资格凭证,也是主管部门对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后颁发的资格证书,它可以帮助游客辨别合格与不合格的旅游商。主管部门还应该对组织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关于组织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或事故记录、等内容。若在规定期限内有重大服务缺陷的,予以惩罚甚至是取消从业资格,从而刺激从业单位加强管理,降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高素质、高能力探险旅游从业人员的配备

这里指的是从业人员包括从事探险旅游的导游、领队、联络人员和司机。目前从旅游院校和其他渠道培养出来的导游或其他人才,尚不能适应从事探险旅游的需要。探险旅游的野外作业人员一般要求一专多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其具备应付各种困难和危险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3)规范操作、遵守检查培训原则

在探险活动(尤其是危险性大的活动)开始前,有必要对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游客是否有能力完成探险任务,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并根据分工内容对游客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尽量避免探险过程中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从业人员在组织活动前,还必须对探险目的地进行初步考察,了解目的地情况,尽可能地排除或避开危险。

4.完善探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1)政府牵头建立以滇西北景区景点为基地的救援机构

政府掌握着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有110、119、120等完备的公共安全体系。当地政府应负责牵头组织建立一个适合当地情况的高效、快捷的救援机构,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与组织做统一的协调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2)滇西北当地救援人员的配置

首先在旅游地建立以景区管理员和当地村民为主要救援人员的救援组织,聘请国内外专家负责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医疗急救常识;并且定期开展和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演习。利用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了解,诸如气候、地形、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很大地提高救援效率。其次寻找户外运动爱好者作为救援队的志愿者,利用他们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和经验,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有装备,也可以提高救援队的救援能力。

(3)救援装备的配备和通讯设施的完善

滇西北当地政府组织和景区管理机构应该为救援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一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个人装备,由景区管理员或当地村民负责保管,在需要时使用。另外,滇西北当地景区应建立救援通讯体系,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保证救援工作的开展。

旅游风险范文篇4

风险认知的概念模型主要有4种:双因素模型、多维度模型、Dowling和Staelin的复杂模型,以及Greatorex和Mitchell的整合模型。其中,双因素模型和多维度模型是复杂模型的计量基础,整合模型则处于理论层面尚缺乏实证性检验,所以,在旅游风险认知概念模型中,主要探讨双因素模型和多维度模型。

1、双因素模型

双因素模型最初由Cox(1967)提出。Cox认为风险认知是两个因素的函数:第一个因素是消费者购买前知觉到的购买后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第二个因素是购买结果为不利时,消费者主观上认为的损失的大小。Cuningham(1967)将Cox提出的第一因素称为不确定性因素(Uncertainty),第二个因素称为结果因素(eonsequenees)。Peter和Ryan(1975)发展了双因素模型,认为风险认知的大小等于不确定性与结果的乘积。

双因素模型提出来以后,在旅游产业内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近年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包括,Sonmez和Graefe(1998)使用双因素模型作为计量工具研究了恐怖风险认知对国外旅游决策的影响;Mitchell(1999)等人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度假旅游产品的风险认知;Eitzingera和Wiedemannb(2007)分析了高山旅游目的地蒂罗尔(rryml)地区居民的风险认知,二者使用的指标是风险类型的代表性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严格讲,上述两个指标和双因素模型并没有本质区别;此外,Boksbergera(2007)等人还以人口统计特征作为区分变量专门探讨了航空旅行者的旅游风险认知差异。

2、多维度模型

风险认知涉及到多个维度。Bettman(1973)将风险划分成了固有风险(inherentrisks)和可处理风险(handledrisks)两个维度,Jacoby和Kaplan(1972)将消费者认知到的风险划分成了绩效风险、财务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5个维度,Roselius(1971)则将消费者面临的可能性损失划分成4个维度,即时间损失、危险损失、自我损失和金钱损失。

该模型引入到旅游产业领域后,风险认知维度更加丰富。Roehl和Fesenmaier(1992)将旅游风险认知维度分成了7类,即设施设备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满意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曹胜雄等人(1997)则从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视角将旅游风险划分为运输风险、治安风险、卫生风险、住宿风险、气候风险、观光场所风险和医疗风险7个维度。Boksbergera等人(2007)从财务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延迟风险等角度对旅游风险认知进行了研究。Ytiksela和Ytikselb(2007)则把旅游风险划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

二、问题的提出

旅游风险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特征,这种内生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旅游经济运动具有特殊性,即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获得是以人的流动而非物的流动为前提的,这一特殊性奠定了旅游产品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二,旅游产品属于组合性产品,旅游介体的不断转换与衔接,增加了旅游产品使用价值按约定让渡的难度;第三,旅游活动是惯常生活的溢出,在这个溢出的世界里,旅游者往往依照情感原则而非理性原则行事,旅游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此外,旅游需要属于超越性需要,与缺乏性需要不同,超越性需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性、心理性内容,这也使得旅游风险变得更加隐蔽、复杂。

基于旅游风险认知的内生性特征,本文拟使用定量方法,以上海市民为抽样对象,结合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对游客的风险认知状况进行探究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旅游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探讨的旅游风险认知,是指游客对旅游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主要来自于主观世界。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在于,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客观性风险的存在是现实性的,但主观性风险认知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旅游风险认知调查

1、调查设计与样本回收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内容为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评价量表,量表属性共有17项,涉及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等8个维度,受调查者需要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的危害性这两个因素出发回答上述属性,该部分的计量尺度均为李克特5级量表法,即1表示非常不可能或非常不严重,5表示非常可能或非常严重;第二部分为出游经验调查,第三部分为背景资料。在问卷的第三部分安排了一道测谎题以甄别问卷信息填答的可靠性。

在8个评价维度中,财物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购买发生错误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绩效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质量没有达到期望值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身体风险是指旅途中因生病、意外事件、治安等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选择的旅游产品不被别人认同而带来的风险;心理风险是指购买某项旅游产品导致自我形象受到损失;医疗风险是指医疗服务完善、及时与否对游客的损害;治安风险指旅游目的地的治安条件对游客造成的威胁;设施设备风险指旅途中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引发的风险。

问卷以上海市民为调查对象,时间为2008年5月,方法为滚雪球法(“snowball”samplingtechnique),即从笔者所在学院随机抽取了63名本地学生完成问卷,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负责在上海市民内寻找4个非在校大学生完成问卷。之所以选择上海市民为抽样对象,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上海市民出游率居高不下,即便市民在被访时不一定属于游客范畴,但频繁的出游经历缩小了市民与游客的共同认识,特别是从心理认知记忆的角度讲更是如此。

本次问卷共发放315份,回收307份,有效问卷245份,总有效回收率为78.8%。需要说明的是,在62份无效问卷中有37份问卷是因为没有通过测谎题而被剔除的。在有效样本中,女性占63.3%,年龄介于21-50岁之间者占60.4%,已婚者占53.1%,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4.7%,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3.7%,学生比重占30.6%。其中,最近一年有出游经历者占82.4%。

2、问卷信度与效度

在旅游风险认知量表中,风险发生不确定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α系数为0.822,风险结果危害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仪系数为0.864,风险发生不确定性与风险结果危害性相乘汇总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hach)α系数为0.780,均大于0.70水平,这表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有较高的可信度。

而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是由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8个维度构成的,因此需要考量量表的构架效度(ConstructValidity)。从相关系数来看(见表1),除医疗风险与身体风险(相关系数为0.593)、社会风险与心理风险(相关系数为0.575)、医疗风险与治安风险外(相关系数为0.564)稍高外,其余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00,且多数为低度(0.200-0.390)或极低度(0.000-0.190)相关。可见,问卷内部旅游风险认知维度之间的区别有效度(DiscfiminantValidity)符合要求。

该模型引入到旅游产业领域后,风险认知维度更加丰富。Roehl和Fesenmaier(1992)将旅游风险认知维度分成了7类,即设施设备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满意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曹胜雄等人(1997)则从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视角将旅游风险划分为运输风险、治安风险、卫生风险、住宿风险、气候风险、观光场所风险和医疗风险7个维度。Boksbergera等人(2007)从财务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延迟风险等角度对旅游风险认知进行了研究。Ytiksela和Ytikselb(2007)则把旅游风险划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

三、旅游风险认知调查

1、调查设计与样本回收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内容为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评价量表,量表属性共有17项,涉及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等8个维度,受调查者需要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的危害性这两个因素出发回答上述属性,该部分的计量尺度均为李克特5级量表法,即1表示非常不可能或非常不严重,5表示非常可能或非常严重;第二部分为出游经验调查,第三部分为背景资料。在问卷的第三部分安排了一道测谎题以甄别问卷信息填答的可靠性。

在8个评价维度中,财物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购买发生错误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绩效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质量没有达到期望值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身体风险是指旅途中因生病、意外事件、治安等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选择的旅游产品不被别人认同而带来的风险;心理风险是指购买某项旅游产品导致自我形象受到损失;医疗风险是指医疗服务完善、及时与否对游客的损害;治安风险指旅游目的地的治安条件对游客造成的威胁;设施设备风险指旅途中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引发的风险。

问卷以上海市民为调查对象,时间为2008年5月,方法为滚雪球法(“snowball”samplingtechnique),即从笔者所在学院随机抽取了63名本地学生完成问卷,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负责在上海市民内寻找4个非在校大学生完成问卷。之所以选择上海市民为抽样对象,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上海市民出游率居高不下,即便市民在被访时不一定属于游客范畴,但频繁的出游经历缩小了市民与游客的共同认识,特别是从心理认知记忆的角度讲更是如此。

本次问卷共发放315份,回收307份,有效问卷245份,总有效回收率为78.8%。需要说明的是,在62份无效问卷中有37份问卷是因为没有通过测谎题而被剔除的。在有效样本中,女性占63.3%,年龄介于21-50岁之间者占60.4%,已婚者占53.1%,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4.7%,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3.7%,学生比重占30.6%。其中,最近一年有出游经历者占82.4%。

2、问卷信度与效度

在旅游风险认知量表中,风险发生不确定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α系数为0.822,风险结果危害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仪系数为0.864,风险发生不确定性与风险结果危害性相乘汇总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hach)α系数为0.780,均大于0.70水平,这表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有较高的可信度。

而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是由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8个维度构成的,因此需要考量量表的构架效度(ConstructValidity)。从相关系数来看(见表1),除医疗风险与身体风险(相关系数为0.593)、社会风险与心理风险(相关系数为0.575)、医疗风险与治安风险外(相关系数为0.564)稍高外,其余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00,且多数为低度(0.200-0.390)或极低度(0.000-0.190)相关。可见,问卷内部旅游风险认知维度之间的区别有效度(DiscfiminantValidity)符合要求。

4、旅游风险认知游客群体聚类分析

以旅游行为与人口统计因素作为标称变量,以财务风险等八项旅游风险为非标称变量进行二阶聚类,结果表明245名游客被分化为3类。第1类43人,均为最近一年无出游经历者,在该类群体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到了72.1%;第Ⅱ类77人,基本为学生群体;第Ⅲ类125人,其中82%的游客年龄集中在21-50岁之间且近70%游客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但方差分析表明,这3类游客群体对旅游风险的认知均无显著差异(置信水平为95%)。用同样方法分别对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聚类结果与旅游风险认知聚类结果十分相似;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聚类上,但方差分析显示,上述3类游客对绩效风险认知、对身体风险认知和医疗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对治安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且第Ⅱ类游客群体的上述旅游风险危害性评价均高于其他两个群体,其次是第Ⅲ类游客群体。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游客对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8项旅游风险的主观评价,研究显示:

第一,在对旅游风险的主观评价中,实体风险比无形风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说明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主要是由直接伤害性损失特别是健康与安全性损失推动的,无形损失或间接伤害性损失在游客的心理认知中不占主导地位。财务风险与绩效风险在旅游风险认知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其发生的可能性评价最高,这表明游客较为担心旅游产品的品质。在风险的危害性评价中,恐怖主义活动居高不下,这和恐怖主义给人们带来的震惊程度密切相关。

第二,受旅游行为与人口统计特征影响,游客的风险认知有一定的个性差异。其中,职业因素是最具影响力的出游变量,其次是出游方式与年龄因素,再次是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最近一年旅游次数、每次出游平均花费及性别因素,旅游经验和每次出游停留天数因素对旅游风险认知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聚类分析显示,游客群体对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评价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基于上述结论,旅游经营者需要关注以下内容以进一步激发游客的出游动机、提高其体验价值:

第一,旅游经营者需要特别关注游客的风险认知结构。对于实体风险的防范,除了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品质外,特别需要发展旅游保险以便承担、控制、分散以及转移游客关注的旅游风险;对于无形性风险,旅游经营者要确实采取实质性措施降低游客可能面临的财物风险和绩效风险,当然也要引导游客对旅游的目的进行心灵解读,以便其客观地认识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

第二,旅游经营者需要进一步认识游客的风险认知差异,需要特别关注游客对旅游风险发生的危害性评价,并在经营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游客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基于旅游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对于不可避免的旅游风险,旅游经营者与游客之间的沟通必须保持畅通,以便双方共同应对。

此外,作为探索性分析,本文存在的不足在于:

第一,旅游风险认知评价量表析出于国外相关文献,量表中评价属性的合理性与覆盖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第二,虽然方差分析表明旅游经验对游客的旅游风险认知无显著影响,但是考虑到游客的成熟度,不同地区游客的旅游风险认知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旅游产品的购买与消费是不同步的,在不同阶段如购买前、购买后、消费中、消费后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受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

旅游风险范文篇5

关键词:旅游健康风险;因素;防控策略

1旅游健康及旅游健康风险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习惯将健康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但科学的概念并非如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即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心理、遗传及其它生物学因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旅游健康风险”即指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因所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及旅途奔波,其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幸福等各方面产生种种不适或直接面临损害事件的可能性,导致旅游健康风险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其形式也具有不确定性。

2旅游健康风险因素分析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所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综合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旅游健康问题与旅游产业的各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有关,涉及领域广、人员多,交叉性强,关系复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决定了影响旅游健康的因素纷繁而复杂(图1),自然地理条件、卫生资源配置、旅游安全设施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因素。所以,对健康风险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时,既要考虑地区地质、水文、土壤、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水平、食物结构、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医疗保障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旅游业的特性,考虑旅游者个人条件及景区游乐设施的安全状况。只有坚持综合性原则,才有可能系统、有效地排除健康风险,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旅游健康风险防控策略

3.1实施健康旅游规划

健康旅游是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不仅仅强调旅游者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也强调在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需要的同时,维护和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营造更为自然的旅游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旅游方式。实施健康旅游规划,也即是要在旅游地调研和评价基础上,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为旅游地的有序持续发展寻找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最优综合开展途径展开富有反馈特性的连续操作过程。政府是其重要的实施主体,如制定并施行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旅游区及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执行严格的审查制度,重视其健康影响;完善相关旅游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建设,维护社会治安,规范旅游服务与市场建设,打击旅游犯罪,为区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3.2提供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

安全健康的旅游服务对保障和提高旅游相关人员健康素质、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加强旅游地的卫生监管,注重解决食品卫生、传染病、意外伤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完善药品的配送体系与医疗救治体系,增强旅游地健康资源的供给能力;建立景区救援系统,增强景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防范、控制与处理游览安全事故。旅游景区也应该和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环境部门等有良好的沟通,通过配置医疗、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方式形成完整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只有将旅游者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健康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旅游者出游的健康风险才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3.3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规模逐年扩大,但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却相对滞后,造成了个别时段和局部地区的供求紧张;自助游和散客游明显增多,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生态旅游、山野探险、极限运动等专项产品异军突起;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但现代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社会治安状况混乱,针对中国游客的盗窃、抢劫、暴力等有增加的趋势等。这些客观上加大了旅游风险性,旅游者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为此,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制度,保障游客平安出行势在必行。

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安全预警信息收集、评估和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旅游地的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卫生状况、疫情状况等有关情况,提醒游客注意出行安全;针对国内自然灾害、治安状态、疫情暴发等突发事件,建立国内旅游安全预警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救援体系,及时救助遇险遇难游客,避免因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完善各类旅游应急预案,促使旅游单位与国家管理部门、执法机构等就疾病报告、应急计划、特殊卫生事件的诊断和处理等,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3.4开展旅游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的、职业的、商业的、志愿者团体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卫生机构等多种途径推普旅游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政策和法律,制订健康教育与健康行动规划,强化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启发旅游工作人员有意识地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自觉运用人体生理卫生、消毒灭菌、传染病预防和旅游卫生等专业知识来提高旅游业的规划、管理、服务和接待水平;开展旅游健康咨询,使旅游者充分了解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秩序、安全措施、交通、通讯、医疗服务和遇险求救途径等,增强其健康意识及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能力。

3.5发展旅游保险体系

旅游保险是指旅游者或旅游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按不同类别、不同标准交纳保险金,与保险公司订立旅游保险契约,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行游览中遇到种种意外事故、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它是积极利用商业机制化解旅游风险、减少游客和企业损失、减少事故纠纷的重要途径。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保险起步早,市场比较成熟,国民保险意识较高,已养成出门买保险的良好习惯,种类多,品种全,划分较细,有众多针对个人的旅游保险险种。因此,要更好维护旅游者健康与利益,必须要在加强旅游保险的宣传工作、完善旅游保险制度、严格保险责任、健全保险法律制度等领域做足工作,使旅游保险真正能切旅游业发展之脉,发挥其旅游安全保障的作用。

4结语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出门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地区也将旅游业培育成了地方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中的健康风险客观存在,多样而复杂,旅游健康问题成为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长期以来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与预防应对体系,这对旅游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的综合发展均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与从业者都加入到该项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旅游风险范文篇6

关键词:旅游产业;财务风险;管控

随着旅游产业进入发展高峰期,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竞争压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新投资旅游项目、新地区旅游开发、新兴综合性旅游产业等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财务管控作为降低企业发展风险的“牛鼻子”,需要牢牢牵紧抓住,认真分析面临的矛盾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手段,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管控的科学化水平,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当期旅游产业财务风险存在问题与表现

管控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在新的形势条件下,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把握财务风险特征,洞悉财务风险与环境变化的辩证关系,掌握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对于企业发展和产业壮大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旅游产业发展整体向好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对于管控财务风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大了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转型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大多旅游产业是依靠收取服务效益资金来运转的,对中介的利益吸收是重要的资金回收手段,但《旅游法》颁布后,旅游产业必将面临从面向中介的利益吸引转向面向游客的旅游吸引,这种转变导致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增强,同时,旅游产业运营后,资金回流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营业收入带有明显的波动性和季节性特征,现金流风险增加。二是格局转型导致的财务管理风险。当前,许多新兴旅游企业采取特色客栈、主题景区、度假酒店、旅游租车等为一体的,高度整合、高度专业的综合性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是更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同时,统一管理不同经营项目的财务风险,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风险。景区、游乐、酒店等旅游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初始投资金额大、建设标准高,建设期、回收期都比较长,期间市场供求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突发事件影响等都是无法预测的,同时,大量的现金资产被基建项目所占用,影响资金流动性,如考虑投入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也会带来偿还债务风险。四是预算外大额支出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旅游相关制度法规的变动,都会给旅游产业带来重大影响,此外,旅游产业自身高速发展、设施设备改扩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会带来临时性支出,增大企业资金运行风险。

二、旅游产业财务风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照反思上述问题,客观上看,这些问题大多是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外部宏观因素带来的影响,也受到旅游产业自身结构特点和经营模式的制约,但从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角度上看,确实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巩固。第一,科学管控财务风险的理念不牢。有的旅游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不重视,甚至在风险出现后还不能及时醒悟,看不透财务风险的本质,片面认为严管资金使用就能规避风险,没有把风险管理渗透到企业建设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第二,全面管控财务风险的能力不够。有的旅游企业财务部门设置不健全,采取会计人员兼职财务管理职能,缺乏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具有多产业工作经验和综合性能力的财务人员比较缺乏,在统筹管控大企业财务风险上还有很大差距。第三,内部控制和监督系统还不完善。有的旅游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导致财务风险的诸多要素掌握不清,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重大投资项目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不健全,财务问责制不落实,内部监督不完善,财务管理功能作用极度弱化。第四,风险管理方法还处在较低层次。有的旅游企业所采用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比较单一,比如加强资金审批流程管理、向保险公司投保等,没有成体系成系统,没有在充分的研判和分析的情况下组织实施,没有形成公司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的良性互动,没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消除财务风险。

三、科学管控旅游产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全面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道路上,必须要重视和落实企业管理,特别是强化财务管理,以强而有力、扎实有效的风险管控,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一要提高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是有效防范和管控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要提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把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注入到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增强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特别是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风险,认清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要素,把握财务风险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外部环境对经营活动的影响带来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真正认识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增强管控财务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全面提升财务队伍专业素质。高素质的财务队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选配好财务人员是落实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要把那些思想道德好、专业知识强、工作作风硬,任职经历丰富的人引进到企业,增强财务队伍活力,同时,对于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来说,可以实施财务人员岗位相对轮换,使财务人员接触更多产业规范和运作流程。要突出抓好继续教育,安排财务人员到院校和相关企业培训学习,也可以请一些资历经历丰富的财务人员讲课授课,全方位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三要规范完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风险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有效管控,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风险变为现实风险。要强化旅游企业财务结构治理,严格规范财务部门管理职能,尽量将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效分离,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突出抓好决策制度、审批制度、审计制度的落实,采取内外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坚决防止因人为原因带来的财务风险。四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防机制。风险控制重在预防、关键也在预防。对财务风险来说,更应该发于未萌、止于为萌,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损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同时,要构建配套的信息化网络,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有效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要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的预警系统,比如,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来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落实全面预算和定期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建立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制定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系列指标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旅游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投资发展能力给出综合评价,切实做到财务风险预防为主。五要科学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手段。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应该引入和借鉴全面风险管理(ERM)体系,紧紧围绕旅游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站在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全盘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和风险管控,牢牢抓住风险的监测、分析和评估这个基础部分,加大风险预警、防范和补救措施研究,特别在投资筹资阶段,要重点对资金缺口进行预测研究;在运营管理阶段,要重点对经营环境变化带来收入变动进行预测研究;在发展拓展阶段,要重点对企业多元化扩张与经营带来的资金结构调整进行预测研究,使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最终实现风险控制。

作者:孙青 单位:三亚千古情旅游演艺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何恩裘.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13(13):112-124.

旅游风险范文篇7

一、概述

(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Auditrisk)是一个通常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术语。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已按照恰当的会计准则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信息”发表意见。

(二)旅游企业审计风险

对旅游单位进行实际审计时,虽然审计工作者采用了科学的审计方式,践行了标准的审计流程,可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出具不合理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而一旦给出不合理的审计意见,便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审计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风险。审计工作者对存在重大错误的旅游单位财会报告进行审计后发展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便是审计风险。假如审计工作者对给出的审计结果有很大把握,那么相应的审计风险便要降低。假如想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要降到百分之一;而假如想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可维持在百分之五的水平。因此,审计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审计风险,当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审计工作者一定要搜集足够多的并且有很强说服力的证据当作根据。

二、旅游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旅游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

国内旅游产业运用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策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下,旅游公司立足于世界市场,依托政府的优惠政策,全面发挥自身优势,最先和世界接轨,逐渐构建当代企业制度,让国内旅游行业的开放化水平大幅高于其他行业,可是和这种状况不对应的是,旅游行业的宏观管控依旧带有浓厚的计划意味,尤其是伴随着政府经济方针的调整,旅游行业中不断出现新形态、新问题,而有关规章的出台与制定较为落后,无法同时调整与修订,以致在对旅游单位审计过程中碰到诸多新状况不知如何应对,而如果处理不恰当,便会引发审计风险。

(二)旅游业审计手段的局限性

对旅游公司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大致体现在:一是受制于精力、资金、工具、时间,无法把接受审计的旅游单位的每个项目一一核查;二是审计流程与审计方式无法对审计的所有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三是审计工作者受到自身工作经验与主观判定能力的制约难以精准把握每一项审计技术的运用状况;四是审计规范并非静止不变,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体系,和审计实际并不完全符合,审计工作者如果仅依托规范开展工作,较易产生不科学的判断,增大审计风险。

(三)旅游企业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

旅游企业开展的经济业务比较繁杂:第一,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经营业务的类型逐渐增多,经济关系也逐渐多样化,也就是审计内容变多。有些时候,虽然审计工作者拼尽所有力量获取了证据,依旧无法弄明白事情的原委,有给出不科学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二,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运营状况不良,管理不到位,错误百出,审计工作者尽管能把其中的大多数错误审查出来,可是无法全部指出。第三,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基于不良动机的作弊伎俩的变化多端与有目的的编纂材料、编造证据等,让审计工作者无法弄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为此伴随新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入,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经营业务的繁杂化、手段的隐蔽化,都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审计风险。

三、旅游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对旅游企业而言,审计风险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在综合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内部防范和外部防范两个层面探索旅游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旅游企业外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旅游业的法制建设。对于国内旅游行业法制规章建设比较落后的现实状况,应当尽早出台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相一致的法规,清除新旧交替的法规,应当废止的尽早废止,应当修正健全的尽早健全,从本质上解决旅游行业审计实践中缺乏可依据的法规的问题,保证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参。

2.健全旅游自我约束机制。现代企业自主经营,应当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在市场竞争日益升级的状况下,一定要深化管理认知,健全有关内控机制。主要管理机构应当增强管理理念,应当增强对旅游公司的监管。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其遵守法律,自我监督。

3.优化企业外部审计环境。对旅游企业而言,通过优化企业的外部审计环境,可以确保企业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应着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应当增大审计有关法律、规章的推广力度,让社会更科学地认识审计,且提供必要的支持。通过广泛地宣传推广,提高旅游企业对审计的正确认识和认可,逐步形成尊重审计相关要求的自觉意识。二是为审计机构营造优良的审计环境,协助其解决源自各方面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旅游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注重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培育熟悉审计业务、能够熟练应用先进的审计手段的高层次、高技能的综合型内审工作人员。第一,增强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力度。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审计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审计过程中必定要揭示违法乱纪问题,碰到源自各个方面的阻碍。内部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实践中,精神层面需要独立,对相关审计事务的判定不受他人观点的影响,不被他人左右,保持判断的精准性、可靠性。第二,增强人才的建设力度。之前单一的财务人员架构已无法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应当引入有关综合型人才,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架构。在2003年到2007年的规划中,审计署指出:“应当整合干部架构,重点培育综合型人才,力争到2007年,熟知审计业务,另外又拥有电脑、经济、法制等有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内审人员总数中占到百分之五十。”这是减小审计风险、缩减审计费用、达成预计审计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是处理内审素质和内审质量冲突的科学举措。第三,增大内部审计工作者培育力度。当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同时审计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为此要将学习当作提升人才素养的有效举措。其一,企业应当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增大电脑、法制、工程技术、经济等有关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力度;其二,应增强对内部审计工作者整体素养的培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者的交流水平、语言表达水平、职业判断水平。

2.注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而言,唯有内审的法制机制健全了,内审工作才有开展的保障,内审机构才可以依照有关法律开展工作,最大化发挥其在企业运营管理活动中的监管功能。2014年是对我国内审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进行了修订,新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正日趋完善。国内旅游单位一方面要尽早了解、消化政府出台的内审有关的法制规章,尽量健全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制;另一方面既要参考外部审计机制制定内部审计机制,还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修订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制。企业内部审计机制采用书面方式对内审的目标、权责、义务等加以明确,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内部审计部门,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内部审计工作者预防各类审计风险。

3.保证旅游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对旅游企业而言,从内部防范审计风险,必须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企业机构设立方面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不可归属于任一职能机构或者和其他职能机构并设,完善的内审部门,一定是单独的、直接听命于企业经营者的监管部门,其地位与权限应当比其他机构高和宽。一般的方式是:内部审计部门听命于董事会,董事会下面设立审计委,审计委为内部审计机构的主管部门。内审部门唯有在公司中拥有较高的地位,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自身功能,权威性才能够得到充分表现。而拥有较好权利的经营者也可以让公司对审计报告及时进行反馈,依据内审机构的意见第一时间采用改善举措。第二,在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招录任用方面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董事会作为企业拥有最高权力的组织不参加平常的运营管理,而负责股东的日常监管与企业总体运营目标的达成状况。为此,内部审计机构的主管应当由董事会决定。第三,为防止审计的自我评定,内部审计工作者应该保持独立。一是企业内审工作者仅能全职,不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二是内部审计工作者不可负责企业的原料购买、业务开展、产品营销等有关工作,仅可以以第三方角色开展审查工作。

四、结语

旅游风险范文篇8

1998年,旅游业被中央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激发了旅游投资的热潮。根据2003年统计数据,中国旅游业吸引海内外投资的总规模已达到8600亿元,其中,宾馆饭店等住宿设施投资规模为6400亿元;景区景点开发为1000亿元;旅游车船、文化娱乐、旅行社等1200亿元。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调动了各方面投资旅游的积极性。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在2005年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上表示,2010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累计达到19000亿元,2020年将超过60000亿元,在未来5—15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伴随着旅游业投资的热潮,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投资中出现了投资热情与投资回报背离,宏观发展趋势与投资企业微观收益背离的怪圈。旅游投资失败案例的增多说明作为大投入大产出的旅游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

二、旅游投资项目的特点

旅游投资项目是为旅游活动或以促进旅游目标实现而投资建设的项目,从建设内容可划分为景区景点项目、饭店建设项目、游乐设施项目、旅游餐饮项目、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旅游交通建设项目、旅游培训教育基地项目及其他辅助项目等。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项目不同于其他投资项目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关联性。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某一种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其他配套服务的支持。因此,旅游业某一领域的投资必然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受其他领域投资的影响,否则,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其他配套服务的依赖,成为旅游投资项目无法自主控制的重要风险。

2.敏感性。旅游业的敏感性是指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影响旅游业的因素很多,既有行业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其中,许多是企业不能预料和控制的,如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主要指旅游文化消费)的变迁、战争等。这也使得旅游投资具有了很大的风险。

3.专用性。旅游投资不像工业投资那样可以随意转产,它的投资一旦形成,若无人使用,其产品价值就不能转移而被消费,容易成为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退出门槛高。越是有特色的项目,越是不易改变其内容与功能,或者改变内容与功能的成本代价过高,给风险转嫁带来困难。

4.季节性。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淡季资产闲置浪费,财务上入不敷出,旺季资产又常常超负荷运转;旅游资源的功能也受到季节性的限制。

5.依托性。旅游投资项目依托性强,紧紧依托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1)经济环境。一是受旅游市场依托,也就是受旅游资源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双重影响;二是受旅游产业依托。(2)社会环境。旅游项目受到旅游政策、旅游法规、文化氛围和和平稳定的环境影响。(3)自然环境。目前,我国的旅游投资具有很强的资源导向性,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考虑地理位置、选址是否合理等。

6.投资额大、回收期长。旅游的属性和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项目具有投资额大的特点。旅游景区景点项目属于资源依托性强的旅游产品,如果把旅游资源的价值考虑在内,旅游业就是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随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旅游活动带来的外部性需要企业来承担,势必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额。旅游产品消费又具有不可储存性、非完全排他性、临时使用性、节律性等特点,消费额度有限,回收缓慢,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7.市场导向性。旅游项目投产后的运作和企业一样,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一方面,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非常多样化的细分,希望一个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的需求,这对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旅游者市场需求趋向是动态的,特别是处于快速致富的过程中的中国,游客需求在快速转换之中。特殊性需求要靠敏感的市场洞察力才能发现和把握,才能适时地推出适应需求的产品。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失去产品消费的主体,从而产生投资风险。

三、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

旅游项目投资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我们要具体分析各种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就要从项目投资进行分类分析。根据投资者能否直接控制可将旅游项目投资风险划分为项目环境风险和项目核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是指那些对所有的旅游投资项目都产生影响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与市场的整体运动相关联。企业无法直接控制此类风险,但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其损害程度。项目核心风险是发生于个别项目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来自于投资项目内部的微观因素。企业可以控制该类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或采取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法律的稳定性风险,特别是项目所在地的稳定性。旅游业是典型的敏感性产业,旅游活动又是通过旅游者从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移动才得以实现的,投资项目所在地政治环境不稳定将给旅游者等市场主体带来顾虑和阻力。

(2)经济风险。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生活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和档次。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人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之后,才有可能选择旅游消费,这决定了旅游投资项目未来的市场需求状况。经济环境应是旅游项目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因素。

(3)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风险。市场利率决定投资项目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成本,最终决定项目的赢利水平,并对投资者是否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旅游项目中、投入到什么类型的旅游项目中以及投入的程度等起着根本性作用。

(4)自然风险。这是指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如环境污染和自然景观的退化,旅游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超标准等。许多旅游项目对自然环境有很高的依赖性?熏特别是休闲、疗养、观光类项目,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质量对旅游投资项目有直接的影响。

2.项目核心风险

(1)主要内容

①完工风险。存在于旅游项目建设阶段。主要表现在为:项目工期延长;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由于种种原因使项目可能迟迟不到设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在极端情况下,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问题,项目完全停工放弃等。

②设计风险。指旅游项目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使项目的主题、策划或布局存在某些缺憾。旅游资源越独特,价值越大,吸引力越大,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真正构成游客吸引力的,是产品的吸引力。在这个结构里,资源如何转化为产品,是旅游产品设计的关键。设计风险将直接关系到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持续性,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对旅游投资项目影响深远。

③管理风险。旅游投资项目承包之后,一般由项目管理师全权负责。项目管理师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尤其是管理师个人的风险偏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项目建设的风险。因此,项目投资者和管理师都应具有优化配置(即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并协调和充分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和资源的能力。

④市场风险。指旅游投资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市场的适应情况。由于旅游投资项目自开始时的市场分析到建成后进入市场,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差,当初的市场分析是否符合现在的情况、目前市场竞争状况、旅游者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对旅游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造成影响。许多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时轰动,建成后经营惨淡?熏就是市场风险的一种体现。

(2)影响因素

旅游项目核心风险受到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性。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企业思想准备不足。旅游项目投资比其他产业的项目投资具有更大的风险性,作为投资企业,认识与了解这些特征是其进行投资以及风险规避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一些企业在进入旅游投资领域时,看中的只是旅游投资中有利的一面,如易产生轰动效益、品牌效益,科技含量不高,进入行业的门槛低等,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投资是一个关联性强、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在资金准备与人才准备上严重不足;

②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旅游项目投资一般数额较大,如果未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充分地研究分析,一旦失误后果严重。可行性研究是旅游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以项目建议书为基础,针对拟建项目,从项目建设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内容包括旅游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开发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优化等。这是一个由粗到细的分析研究过程。可行性研究的欠科学性是造成决策上的失误的重要原因;

③创新观念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类同的其他企业的竞争,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旅游企业也需要注意推向市场的产品是需要升级、换代和更新的,是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这就要求在观念上必须有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品位,通过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循守旧是导致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

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

①关联企业的影响。旅游投资项目的开发需要投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的参与和配合,其他参与方的资信状况、技术和资金能力、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及其变化都会对项目的成败产生影响。

②竞争对手的变化。与食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消费不同,旅游消费的可替代性很强,同类产品的竞争和不同产品的竞争同时存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对手的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自己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使产品缺乏竞争力而缩小市场,造成盈利下降。

四、加强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对策

鉴于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企业的不当行为会导致风险加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观念和方法等对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产生对策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良策。

1.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与其报酬是成正比例的。如果对风险一概加以排除或逃避,就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因此,投资者应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不仅要从理论高度认识到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且还要从旅游投资项目本身特点角度进行探索;对项目投资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外部环境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摸清产生风险的各种要素,寻找风险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克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提高企业综合决策水平。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旅游企业不仅要认识风险,还要学会正确识别风险。这就需要投资者周密地分析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剖析企业投资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及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同时,应科学地估量风险的大小,掌握风险的程度,包括各种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发生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对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通过风险估量,为今后投资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准确依据。

旅游风险范文篇9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集团的多样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尽管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有利于分散集团的经营风险,但前提是控制好投资风险,这样才能使投资有利可图,真正做到为旅游集团带来利益分散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集团;旅游投资;投资风险

1我国旅游集团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旅游集团为了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相继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也构成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集团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来分析我国旅游集团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集团所进行的投资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业,是在原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产品价值链的管理实行相关旅游产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资,如对会展,景观房产,旅游景区投资。一些旅游集团还开始了对航空业的投资,如武汉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随着投资活动的日趋复杂,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多。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投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将通过研究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旅游集团的实际,对加强旅游集团投资的风险价值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2旅游投资的特点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性、垄断性和非流通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旅游项目投资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复杂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旅游集团的旅游投资相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报期长。旅游投资的门槛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产业,进入性投资的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也使得旅游投资回收期延长。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3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重项目规划和投资评价:对于投资方来说,旅游的投入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风险性主要在选项和规划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必须重视项目规划,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以有效的资本运营为保证,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的思路。

(2)争取区域政府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项目能够提高地区的绿色GDP,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绿色产业链,旅游集团可以通过政绩策划,尽量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争取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3)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提高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和影响,为融资、招商、资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资:从沪深股市统计,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大多还是以资本自筹为主,没能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风险。旅游集团可以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等方法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从而增长现金流量,实现大规模融资。

(5)多产业整合和跨行业投资:泛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另外,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跨行业投资。以青旅控股为例,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组织、接待国内外人员的出、入境旅游以外,还出资3,000万元控股了北京尚洋电子技术公司,整体收购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参与证券业,使公司旅游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同时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经营和金融风险,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4从财务管理角度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由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投资所具备的价值所在。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给集团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投资的主体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财务管理在投资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团内建立投资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1)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团内各种投资及各种风险,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资产风险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

(2)确定公司各种旅游投资的风险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对某些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进行特别处理,将风险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围内。

(3)建立旅游集团投资的约束-激励机制,在各项投资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激励机制仅仅与经理人管理资产的收益挂钩,经理人则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考察经理人管理资产的风险度,限制和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机行为。

4.2进行投资风险的制度管理

对于旅游集团的投资风险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旅游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旅游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有没有产品优势,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投资实现增值的必然阶段。可以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包括由旅游集团委派财务经理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上市的旅游集团还可以有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集团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投资的收益权。

4.3投资风险价值管理的过程

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1)采用统一的风险识别语言,对投资风险进行界定与识别,建立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目标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2)设计风险识别、度量、评估的统一方法;(3)评估投资风险;(4)制定投资风险管理战略;(5)设计、实施风险管理能力。整合风险管理能力的要素,包括集团战略政策、集团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报告、管理方法、风险数据等;不断改进风险战略、过程与度量方法;(6)汇总多种风险评估方式,与集团经营情况挂钩,制定、调整集团层面投资风险管理战略。

5把投资的风险管理从财务管理层面提升到整个集团管理层面

集团层面则意味着全局化、一体化的思想。只有扩大时空范围对企业投资进行思考时,才能识别它对集团整体运作的影响。所以,从集团层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业务程序、企业资源同集团投资、集团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风险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使整个集团的风险、收益、价值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使投资风险管理与集团战略、业务计划得到有机结合,将投资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这种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集团项目投资过程得到控制的同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对风险的注意程度与敏感程度,使集团更为集中地监控风险;(2)在确切了解集团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判断最佳的投资机会;(3)对投资风险有全盘的、集团层面的了解,有利于优化集团的风险结构,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4)设计集团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收集、综合分析内外部数据的方式,为集团提供可靠、及时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5)事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帮助集团业务部门实现业绩目标,控制风险。(6)公集团不应该只是片面的强调短期的投资效益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面影响,发而应该从长远出发,全面的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

[1]顾华详.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0,(3).

[2]李平.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前沿,2002,(11).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李富红.中国旅游开发投融资实践及走向[J].渝州大学学报,2002,(12).

[5]贝洪俊.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管理,2002,(11).

旅游风险范文篇10

随着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旅游集团为了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相继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也构成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集团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来分析我国旅游集团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集团所进行的投资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业,是在原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产品价值链的管理实行相关旅游产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资,如对会展,景观房产,旅游景区投资。一些旅游集团还开始了对航空业的投资,如武汉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随着投资活动的日趋复杂,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多。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投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将通过研究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旅游集团的实际,对加强旅游集团投资的风险价值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2旅游投资的特点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性、垄断性和非流通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旅游项目投资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复杂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旅游集团的旅游投资相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报期长。旅游投资的门槛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产业,进入性投资的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也使得旅游投资回收期延长。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3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重项目规划和投资评价:对于投资方来说,旅游的投入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风险性主要在选项和规划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必须重视项目规划,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以有效的资本运营为保证,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的思路。

(2)争取区域政府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项目能够提高地区的绿色GDP,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绿色产业链,旅游集团可以通过政绩策划,尽量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争取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3)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提高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和影响,为融资、招商、资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资:从沪深股市统计,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大多还是以资本自筹为主,没能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风险。旅游集团可以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等方法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从而增长现金流量,实现大规模融资。

(5)多产业整合和跨行业投资:泛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另外,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跨行业投资。以青旅控股为例,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组织、接待国内外人员的出、入境旅游以外,还出资3,000万元控股了北京尚洋电子技术公司,整体收购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参与证券业,使公司旅游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同时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经营和金融风险,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4从财务管理角度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由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投资所具备的价值所在。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给集团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投资的主体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财务管理在投资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团内建立投资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1)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团内各种投资及各种风险,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资产风险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

(2)确定公司各种旅游投资的风险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对某些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进行特别处理,将风险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围内。

(3)建立旅游集团投资的约束-激励机制,在各项投资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激励机制仅仅与经理人管理资产的收益挂钩,经理人则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考察经理人管理资产的风险度,限制和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机行为。

4.2进行投资风险的制度管理

对于旅游集团的投资风险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旅游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旅游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有没有产品优势,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投资实现增值的必然阶段。可以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包括由旅游集团委派财务经理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上市的旅游集团还可以有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集团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投资的收益权。

4.3投资风险价值管理的过程

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1)采用统一的风险识别语言,对投资风险进行界定与识别,建立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目标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2)设计风险识别、度量、评估的统一方法;(3)评估投资风险;(4)制定投资风险管理战略;(5)设计、实施风险管理能力。整合风险管理能力的要素,包括集团战略政策、集团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报告、管理方法、风险数据等;不断改进风险战略、过程与度量方法;(6)汇总多种风险评估方式,与集团经营情况挂钩,制定、调整集团层面投资风险管理战略。

5把投资的风险管理从财务管理层面提升到整个集团管理层面

集团层面则意味着全局化、一体化的思想。只有扩大时空范围对企业投资进行思考时,才能识别它对集团整体运作的影响。所以,从集团层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业务程序、企业资源同集团投资、集团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风险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使整个集团的风险、收益、价值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使投资风险管理与集团战略、业务计划得到有机结合,将投资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这种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集团项目投资过程得到控制的同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对风险的注意程度与敏感程度,使集团更为集中地监控风险;(2)在确切了解集团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判断最佳的投资机会;(3)对投资风险有全盘的、集团层面的了解,有利于优化集团的风险结构,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4)设计集团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收集、综合分析内外部数据的方式,为集团提供可靠、及时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5)事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帮助集团业务部门实现业绩目标,控制风险。(6)公集团不应该只是片面的强调短期的投资效益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面影响,发而应该从长远出发,全面的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

[1]顾华详.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0,(3).

[2]李平.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前沿,2002,(11).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李富红.中国旅游开发投融资实践及走向[J].渝州大学学报,2002,(12).

[5]贝洪俊.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管理,2002,(11).

[6]钟海生.旅游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1,(3).

[7]骆正东,徐辉.旅游资源开发投资决策的方法探讨[J].企业经济,2002,(2).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集团的多样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尽管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有利于分散集团的经营风险,但前提是控制好投资风险,这样才能使投资有利可图,真正做到为旅游集团带来利益分散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