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费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1:21:26

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范文篇1

商品流通包括商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流通是资本运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企业来说,商品流通的时间越是等于零或接近于零,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获利就更多。流通费用是企业的商品流通成本,它包括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直接与买卖商品有关的费用、簿记费用、货币生产上所支付的费用,这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商流和资金流方面的费用,而保管和运输费用则是物流方面的费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流通模式能产生对流通费用的节约,导致商流费用、物流费用、信息流费用、资金流费用的全面降低。

电子商务对流通费用的影响

我国的产品成本比较低,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一般只占总成本的10%,这是我们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我们的交易费用太高,一般占到成本的30%以上。居高不下的交易费用大大削弱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因为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我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是有限的,而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还有较大空间。物流对企业而言,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2000年我国全社会流通费用达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为了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最理想的出路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速度快。以前要几周才能到达的商务信息,现在通过因特网几秒钟即能收到。二是环节少。网上信息具有更新速度快、内容全面的特点,企业、客户通过因特网直接就可以掌握所需要的最新信息。任何企业均可将其信息搬上网供顾客查询,可克服电话信息不全面、不直观、不灵活的缺点。三是没有商品库存压力。一个经营良好的电子商场,甚至可以做到零库存,不需承担任何库存压力。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费用节约的革命集中体现在交易速度加快和流通时间缩短上。互联网将全球的生产者和客户(消费者)联系在一起,缩小了交易双方空间上的距离。交易者在网上解决从收集信息、签订交易合同到支付的整个过程,实体商品则由离客户最近的物流企业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椭量突种小3宋锪髋渌椭猓灰赘鞣剿谖恢煤途嗬朐督丫负趺挥辛巳魏吻稹?BR>经济全球化使市场越来越远,人类虽然拥有电话、传真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但是流通渠道仍然冗长,交易方式没有根本变化,传统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时间提速难以突破。电子商务真正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一次性完成,从根本上节约了流通费用,极大地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传统流通模式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投入,形成了高额的流通费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使流通过程极大简化,中间商的减少使各种中间环节所需的费用节省了,流通费用自然大幅降低。

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电子商务的推广,使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流通费用的极大节约,推动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而物流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二者互相依存。实践表明,凡是电子商务业务蓬勃发展的企业,必是物流技术发达、流通费用较低的企业;相反,如果流通费用较高,则企业必然缺乏竞争力。因此,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刻不容缓。

建立快捷完善的配送系统缺乏良好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导致较高的电子商务流通成本,这一点正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由于缺乏大型流通企业为依托,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只好各自与一些速递公司签约,或独自组织配送队伍,为客户运送货物。而且目前一些网站物流配送体系,是根据网络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和“小而全”原则建立的,有悖于电子商务节约成本的精神,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鼓励组建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实物产品送到买方手中。配送中心应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经济设施,政府应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资金,首先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较发达的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然后逐步向外辐射,形成遍布全国的配送中心网。要充分发挥配送中的线、手段、节点的作用。线指公路、铁路、海路等,手段指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节点指车站、集散中心、港口、机场等设施。总之,要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有特色的配送体系。

国家与企业共同改进软硬件建设软硬件建设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基础,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发展电子商务便无从谈起。为此,一方面,国家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宽网络带宽,提高传输速度,降低上网费用,另一方面,企业要对现有网站进行整改,尽量使交易流程清晰明了。在观念、组织、资金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小规模率先在标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批发次数多、顾客流量大的商品或服务领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nbs

p;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将政府和网络企业协调起来,建立一种相得益彰的良性关系。一方面,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适宜的政策法律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收集信息、获得市场资料、实现政府的电子化。

流通费用范文篇2

商品流通包括商流、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流通是资本运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企业来说,商品流通的时间越是等于零或接近于零,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获利就更多。流通费用是企业的商品流通成本,它包括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直接与买卖商品有关的费用、簿记费用、货币生产上所支付的费用,这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商流和资金流方面的费用,而保管和运输费用则是物流方面的费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流通模式能产生对流通费用的节约,导致商流费用、物流费用、信息流费用、资金流费用的全面降低。

电子商务对流通费用的影响

我国的产品成本比较低,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一般只占总成本的10%,这是我们一个巨大的优势。但我们的交易费用太高,一般占到成本的30%以上。居高不下的交易费用大大削弱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因为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我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是有限的,而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还有较大空间。物流对企业而言,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2000年我国全社会流通费用达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为了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最理想的出路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速度快。以前要几周才能到达的商务信息,现在通过因特网几秒钟即能收到。二是环节少。网上信息具有更新速度快、内容全面的特点,企业、客户通过因特网直接就可以掌握所需要的最新信息。任何企业均可将其信息搬上网供顾客查询,可克服电话信息不全面、不直观、不灵活的缺点。三是没有商品库存压力。一个经营良好的电子商场,甚至可以做到零库存,不需承担任何库存压力。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费用节约的革命集中体现在交易速度加快和流通时间缩短上。互联网将全球的生产者和客户(消费者)联系在一起,缩小了交易双方空间上的距离。交易者在网上解决从收集信息、签订交易合同到支付的整个过程,实体商品则由离客户最近的物流企业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椭量突种小3宋锪髋渌椭猓灰赘鞣剿谖恢煤途嗬朐督丫负趺挥辛巳魏吻稹?BR>经济全球化使市场越来越远,人类虽然拥有电话、传真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但是流通渠道仍然冗长,交易方式没有根本变化,传统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时间提速难以突破。电子商务真正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一次性完成,从根本上节约了流通费用,极大地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传统流通模式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投入,形成了高额的流通费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使流通过程极大简化,中间商的减少使各种中间环节所需的费用节省了,流通费用自然大幅降低。

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电子商务的推广,使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流通费用的极大节约,推动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而物流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二者互相依存。实践表明,凡是电子商务业务蓬勃发展的企业,必是物流技术发达、流通费用较低的企业;相反,如果流通费用较高,则企业必然缺乏竞争力。因此,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降低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刻不容缓。

建立快捷完善的配送系统缺乏良好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导致较高的电子商务流通成本,这一点正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由于缺乏大型流通企业为依托,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只好各自与一些速递公司签约,或独自组织配送队伍,为客户运送货物。而且目前一些网站物流配送体系,是根据网络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和“小而全”原则建立的,有悖于电子商务节约成本的精神,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要求。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鼓励组建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实物产品送到买方手中。配送中心应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经济设施,政府应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资金,首先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较发达的城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然后逐步向外辐射,形成遍布全国的配送中心网。要充分发挥配送中的线、手段、节点的作用。线指公路、铁路、海路等,手段指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节点指车站、集散中心、港口、机场等设施。总之,要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有特色的配送体系。

国家与企业共同改进软硬件建设软硬件建设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基础,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发展电子商务便无从谈起。为此,一方面,国家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宽网络带宽,提高传输速度,降低上网费用,另一方面,企业要对现有网站进行整改,尽量使交易流程清晰明了。在观念、组织、资金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小规模率先在标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批发次数多、顾客流量大的商品或服务领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将政府和网络企业协调起来,建立一种相得益彰的良性关系。一方面,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适宜的政策法律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收集信息、获得市场资料、实现政府的电子化。

流通费用范文篇3

【摘要题】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导致了新的交易方式与流通模式诞生,与传统的交易方式、流通模式相比,新的模式最根本的特点是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

一、流通效率的概念

根据日、美等国对流通效率的研究,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流通效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流通联结生产和消费,流通效率高可以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价值损失,如鲜活商品的流通,流通效率越高,价值损失就越小。第二,经济是在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中发展的,流通沟通在时空上分离的生产和消费,流通效率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快。第三,流通职能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其他经济部门提高运行效率扩大经济效果的作用(姚力鸣1991)。

研究流通效率,可以从四个层次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层次上的研究,即以单个企业为对象,分析其经营成本(投入)同销售额、利润(产出)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判断企业经营效益的水平及影响因素。第二个层次是流通渠道或供应链效率的研究,研究整个渠道在协作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效率。流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的效率提高或下降,会怎样反映到其上下游环节,进而影响整个渠道。第三个层次是整个流通行业效率的研究。在流通的市场组织与企业组织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在流通社会化和流通手段现代化的情况下,整个流通业将如何获得效率,如流通费用的节约,意味着同样的流通资本可以实现更多的商品价值。第四个层次是社会经济效益或宏观经济效益,流通是整个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流通效率的变化,必然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若流通效益提高,则会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加快,增加国民收入;此外,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流通效率的提高也会为其他产业带来效益。

电子商务对流通效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既对个别企业产生影响,又对整个流通渠道产生影响,既有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又有宏观层次上的影响。

二、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

电子商务对流通效率提高的影响体现在流通成本的降低上,流通成本包括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把流通费用混同于交易费用。事实上,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是有区别的。

关于流通费用,我们可以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分为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三个方面,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直接与买卖商品有关的费用、簿记费用、货币生产上所支付的费用,我们可以把这些费用看作是商流和资金流方面的费用,而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则是物流方面的费用。(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146—170页。)

根据科斯的论述,可以把交易费用则理解为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注:R.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具体包括的费用有:进行市场调查,寻找交易对象,获取与买卖有关的各种信息;为确定价格的讨价还价过程:起草、讨论、确定交易合同的过程;对合同的监督和贯彻,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等等。

显然,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具有不同的内容,流通费用考虑的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但是它对商流的概括不全面,它隐含的前提是商品能够顺利地买卖,交易没有障碍。交易费用考虑的是现代商品交易中最为困难的问题,这就是寻找信息和交易对象、确定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交易费用属于商流和信息流的范畴,但它不包括买卖中为实现商品在空间转移所付出的费用,也不包括流通企业为实现商品流通所需的簿记和各种管理费用。

由此看来,流通费用属于商品流通中的“硬费用”,交易费用属于商品流通中的“软费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流通模式既产生对流通费用的节约,也产生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它实际上导致商流费用、物流费用、信息流费用、资金流费用的全面降低。

三、电子商务与流通费用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费用节约的革命集中体现在交易速度加快和流通时间缩短上。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时指出:“重要的不是市场在空间上的远近,而是商品到达市场的速度,即时间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多少产品,在一定期间资本能够增值多少次,它的价值能够再生产和增值多少,就取决于流通速度,取决于流通经历的时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31页。)

流通效率固然可以从多方面考察,然而最为根本的是流通时间,资本在向全球扩展时赢得了巨大的空间,然而产生空间扩大和周转时间延长的矛盾,于是资本“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33页。)。

可以说,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并没有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使市场越来越远,人类虽然拥有电话、传真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但是流通渠道仍然冗长,交易方式没有根本变化,传统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时间提速难以突破。

电子商务导致了新的流通模式诞生,互联网将全球的生产者和客户(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交易双方空间上的距离顿时消失了,交易者在网上解决从收集信息、签订交易合同到支付的整个过程,实体商品则由离客户最近的物流企业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至客户手中。

电子商务真正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一次性完成,流通时间大大缩短,它从根本上节约了流通中垫付的资金,极大地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传统的流通渠道在空间上是一种驿站式、传递式的流通环节构成的流通渠道,是依靠众多中间商起分销和传递作用的商流过程,中间商能够在流通过程取得这种地位是以拥有资金、囤积商品为条件,因此,传统流通模式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投入,形成了流通过程的高额费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使流通过程极大简化,中间商的减少使各种中间环节所需的费用省却了,流通费用自然降低。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渠道合作效率

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另一个效率提高是使参与流通的市场主体从以往的“不合作”转变为“合作”,从而产生新的协作经济效率。

在传统流通模式中,参与流通的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渠道成员的关系是以牺牲对方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利润来自于向对方压价或抬价,如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对立的关系。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在供货价格上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零售企业在零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销售毛利率趋于下降的情况下,不断地向供应商进行压价,把供应商的让利作为自己利润来源之一;另外,零售商还不断地拖欠供应商的货款,进行无本经营,实现“拖欠出效益”。供应商则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以各种理由和手段变相涨价,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都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相互之间不能建立信赖的协作关系。

在传统渠道中,渠道成员(供货商、中间商、零售商)在交易价格上不断地进行博弈,各企业为了在与外部打交道中不至于陷入被动,都尽量完善自己内部的物流系统,都没有自己的库存,当一方增大库存时,其它渠道成员为防止自己在价格博弈中处于不利,不得不采取防范措施,增加了商品资金和库存费用。

在渠道关系中,渠道环节上的各个经营者在商品的供求信息上相互封锁,都以自己掌握的信息为私有财产,信息不能共享,首先获得信息的经营者可以借信息先机得到好处,但自己的渠道伙伴却因信息不灵而付出代价。渠道成员在信息上的互相保密增加了对方获取信息的成本,双方为了在销售中不至于断货或积压都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

渠道成员之间的互不信任使其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各方在市场供求关系一有波动或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就要进行重新谈判,各方为收集信息、谈判、签约、履约等交易费用很大。

传统流通模式的渠道成员关系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隐含的前提是使对方利益最小化,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一方受益以另一方受损为条件。渠道成员面临不宽松的外部环境。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企业重新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局域网和供应链管理把渠道成员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此环境下,每个成员的任何一个生产或销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递到所有成员那里,其它成员都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经营或库存,这种非常即时的信息共享使所有成员受益。新的流通模式下渠道成员面临的外部环境使协作比不协作更有利。

这种新型协作关系给经营主体带来的利益有:(1)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可以与渠道成员实现信息共享;(2)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减少了企业为预防难以预测的供求变化而设置的库存;(3)使渠道成员维系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减少因经常谈判、签约、监督和执行合同而付出的成本。

电子商务产生的新的流通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缩短了流通渠道,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减少了,这样就使参与流通的市场主体可以获得比以前大的收益。

在实行电子商务条件下,流通领域的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这是因为在网络经济中,参与的企业越多,网络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加入网络、参与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后,企业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收益(利用网络的优势,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网络使用效率提高使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降低了所有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也即降低了社会为完成一定量的交易所必须配置的资源成本)。

五、电子商务与交易费用

按照科斯的论述,交易费用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实现交易所支出的费用,为了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而出现了企业,企业将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注:R.H.Coase,TheNatureoftheFirm,4Economics,NewSerise,386(1937.))

现实中,由于实现交易的困难在加大,导致交易费用上升,经济行为主体越来越依赖于企业,于是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加大,企业的规模亦越来越大,企业运行的费用也越来越高。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交易费用下降的影响发生在三个层面上:一是企业层面,参与交易的企业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和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交易从而使交易费用下降。二是渠道层面,由于实现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整个渠道上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速度加快、效率大为提高,这种渠道整体效率的提高使成员均受益。三是流通产业层面,网络化和电子商务搭建的交易平台使所有企业的商品流通效率增加,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社会物流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费用。整个社会的流通在以比过去少的投入实现了更高的效率。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市场的功能加强,市场组织生产的效率提高,由此产生的一个革命性影响是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与以前截然相反的趋势:不是企业代替市场,而是市场代替企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首先是因为经济主体在市场上获取信息的搜寻成本下降。市场上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平均价格,一个是最低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购买中付出的是平均价格,而不是最低价格,因为获得最低价格的搜寻成本很高,也就是:最低价+搜寻成本>平均价格。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搜寻成本极大地降低,信息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最低价+搜寻成本<平均价格,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向最低价靠拢。

获取信息的容易使经营主体可以极大地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可以直接利用市场机制,而不再象过去那样耗资去努力营造庞大企业的科层组织。

市场代替企业的第二个原因是电子商务降低了市场的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市场是社会生产的天然组织者,市场的浩瀚一方面使资源有可能达到最优化的配置,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利用市场组织生产的成本很高。因此,在过去利用市场组织生产的规模是有限的。电子商务出现有可能使整个市场置于电子商务平台之上,市场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极大地降低了,利用市场组织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比企业组织生产更为经济。

市场代替企业的第三个原因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流通产业社会化程度得以提高,市场经营主体可以将许多原先都由自己承担的业务外包给社会,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存储、运输、配送等等,更多地直接利用市场机制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企业得以“瘦身”,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得以减缓,过去被大量“内部化”的交易行为又外部化了。

市场代替企业的第四个原因是电子商务导致“虚拟企业”的诞生。虚拟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与企业组织要素的一种结合,虚拟企业虽名为“企业”,实为市场组织行为,虚拟企业使一些独立的经营主体通过网络形成一个具有时间性的经营联合体,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和默契的配合,其效率和一个真实的企业一样。虚拟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组建,其成员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其组织可以在调整中不断地得以优化。这样的市场组织显然比传统的企业更具灵活性和活力。

以上所阐述的市场对企业的替代趋势,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使市场组织生产的费用降低了,从而出现由市场组织生产相对有利的状况,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扩大了;与此相反,企业组织生产的费用由于没有发生变化而显得相对昂贵,企业的扩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第146-170页。

[2]R.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第3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第33页。

[5]R.H.Coase,TheNatureoftheFirm,4Economics,NewSerise,386(1937).

[6]奥列弗·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三联书店,1996。

流通费用范文篇4

【摘要题】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导致了新的交易方式与流通模式诞生,与传统的交易方式、流通模式相比,新的模式最根本的特点是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

一、流通效率的概念

根据日、美等国对流通效率的研究"target=_blank>研究,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流通效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流通联结生产和消费,流通效率高可以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价值损失,如鲜活商品的流通,流通效率越高,价值损失就越小。第二,经济"target=_blank>经济是在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中发展的,流通沟通在时空上分离的生产和消费,流通效率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快。第三,流通职能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其他经济部门提高运行效率扩大经济效果的作用(姚力鸣1991)。

研究流通效率,可以从四个层次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层次上的研究,即以单个企业为对象,分析其经营成本(投入)同销售额、利润(产出)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判断企业经营效益的水平及影响因素。第二个层次是流通渠道或供应链效率的研究,研究整个渠道在协作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效率。流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的效率提高或下降,会怎样反映到其上下游环节,进而影响整个渠道。第三个层次是整个流通行业效率的研究。在流通的市场组织与企业组织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在流通社会化和流通手段现代化的情况下,整个流通业将如何获得效率,如流通费用的节约,意味着同样的流通资本可以实现更多的商品价值。第四个层次是社会经济效益或宏观经济效益,流通是整个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流通效率的变化,必然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若流通效益提高,则会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加快,增加国民收入;此外,流通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流通效率的提高也会为其他产业带来效益。

电子商务对流通效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既对个别企业产生影响,又对整个流通渠道产生影响,既有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又有宏观层次上的影响。

二、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

电子商务对流通效率提高的影响体现在流通成本的降低上,流通成本包括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把流通费用混同于交易费用。事实上,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是有区别的。

关于流通费用,我们可以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分为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三个方面,纯粹流通费用包括直接与买卖商品有关的费用、簿记费用、货币生产上所支付的费用,我们可以把这些费用看作是商流和资金流方面的费用,而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则是物流方面的费用。(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第146—170页。)

根据科斯的论述,可以把交易费用则理解为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注:R.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具体包括的费用有:进行市场调查,寻找交易对象,获取与买卖有关的各种信息;为确定价格的讨价还价过程:起草、讨论、确定交易合同的过程;对合同的监督和贯彻,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等等。

显然,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具有不同的内容,流通费用考虑的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但是它对商流的概括不全面,它隐含的前提是商品能够顺利地买卖,交易没有障碍。交易费用考虑的是现代商品交易中最为困难的问题,这就是寻找信息和交易对象、确定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交易费用属于商流和信息流的范畴,但它不包括买卖中为实现商品在空间转移所付出的费用,也不包括流通企业为实现商品流通所需的簿记和各种管理费用。

由此看来,流通费用属于商品流通中的“硬费用”,交易费用属于商品流通中的“软费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流通模式既产生对流通费用的节约,也产生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它实际上导致商流费用、物流费用

、信息流费用、资金流费用的全面降低。

三、电子商务与流通费用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费用节约的革命集中体现在交易速度加快和流通时间缩短上。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时指出:“重要的不是市场在空间上的远近,而是商品到达市场的速度,即时间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多少产品,在一定期间资本能够增值多少次,它的价值能够再生产和增值多少,就取决于流通速度,取决于流通经历的时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31页。)

流通效率固然可以从多方面考察,然而最为根本的是流通时间,资本在向全球扩展时赢得了巨大的空间,然而产生空间扩大和周转时间延长的矛盾,于是资本“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33页。)。

可以说,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并没有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使市场越来越远,人类虽然拥有电话、传真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但是流通渠道仍然冗长,交易方式没有根本变化,传统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时间提速难以突破。

电子商务导致了新的流通模式诞生,互联网将全球的生产者和客户(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交易双方空间上的距离顿时消失了,交易者在网上解决从收集信息、签订交易合同到支付的整个过程,实体商品则由离客户最近的物流企业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至客户手中。

电子商务真正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一次性完成,流通时间大大缩短,它从根本上节约了流通中垫付的资金,极大地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传统的流通渠道在空间上是一种驿站式、传递式的流通环节构成的流通渠道,是依靠众多中间商起分销和传递作用的商流过程,中间商能够在流通过程取得这种地位是以拥有资金、囤积商品为条件,因此,传统流通模式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投入,形成了流通过程的高额费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使流通过程极大简化,中间商的减少使各种中间环节所需的费用省却了,流通费用自然降低。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渠道合作效率

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另一个效率提高是使参与流通的市场主体从以往的“不合作”转变为“合作”,从而产生新的协作经济效率。

在传统流通模式中,参与流通的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渠道成员的关系是以牺牲对方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利润来自于向对方压价或抬价,如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对立的关系。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在供货价格上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零售企业在零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销售毛利率趋于下降的情况下,不断地向供应商进行压价,把供应商的让利作为自己利润来源之一;另外,零售商还不断地拖欠供应商的货款,进行无本经营,实现“拖欠出效益”。供应商则隐瞒自己的真实成本,以各种理由和手段变相涨价,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都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相互之间不能建立信赖的协作关系。

在传统渠道中,渠道成员(供货商、中间商、零售商)在交易价格上不断地进行博弈,各企业为了在与外部打交道中不至于陷入被动,都尽量完善自己内部的物流系统,都没有自己的库存,当一方增大库存时,其它渠道成员为防止自己在价格博弈中处于不利,不得不采取防范措施,增加了商品资金和库存费用。

在渠道关系中,渠道环节上的各个经营者在商品的供求信息上相互封锁,都以自己掌握的信息为私有财产,信息不能共享,首先获得信息的经营者可以借信息先机得到好处,但自己的渠道伙伴却因信息不灵而付出代价。渠道成员在信息上的互相保密增加了对方获取信息的成本,双方为了在销售中不至于断货或积压都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

渠道成员之间的互不信任使其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各方在市场供求关系一有波动或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就要进行重新谈判,各方为收集信息、谈判、签约、履约等交易费用很大。

传统流通模式的渠道成员关系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隐含的前提是使对方利益最小化,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一方受益以另一方受损为条件。渠道成员面临不宽松的外部环境。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企业重新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局域网和供应链管理把渠道成员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此环境下,每个成员的任何一个生产或销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递到所有成员那里,其它成员都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经营或库存,这种非常即时的信息共享使所有成员受益。新的流通模式下渠道成员面临的外部环境使协作比不协作更有利。

这种新型协作关系给经营主体带来的利益有:(1)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可以与渠道成员实现信息共享;(2)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减少了企业为预防难以预测的供求变化而设置的库存;(3)使渠道成员维系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减少因经常谈判、签约、监督和执行合同而付出的成本。

电子商务产生的新的流通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缩短了流通渠道,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减少了,这样就使参与流通的市场主体可以获得比以前大的收益。

在实行电子商务条件下,流通领域的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这是因为在网络经济中,参与的企业越多,网络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加入网络、参与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后,企业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收益(利用网络的优势,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网络使用效率提高使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降低了所有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也即降低了社会为完成一定量的交易所必须配置的资源成本)。

五、电子商务与交易费用

按照科斯的论述,交易费用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实现交易所支出的费

用,为了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而出现了企业,企业将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注:R.H.Coase,TheNatureoftheFirm,4Economics,NewSerise,386(1937.))

现实中,由于实现交易的困难在加大,导致交易费用上升,经济行为主体越来越依赖于企业,于是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加大,企业的规模亦越来越大,企业运行的费用也越来越高。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交易费用下降的影响发生在三个层面上:一是企业层面,参与交易的企业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和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交易从而使交易费用下降。二是渠道层面,由于实现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整个渠道上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速度加快、效率大为提高,这种渠道整体效率的提高使成员均受益。三是流通产业层面,网络化和电子商务搭建的交易平台使所有企业的商品流通效率增加,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社会物流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费用。整个社会的流通在以比过去少的投入实现了更高的效率。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市场的功能加强,市场组织生产的效率提高,由此产生的一个革命性影响是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与以前截然相反的趋势:不是企业代替市场,而是市场代替企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首先是因为经济主体在市场上获取信息的搜寻成本下降。市场上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平均价格,一个是最低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购买中付出的是平均价格,而不是最低价格,因为获得最低价格的搜寻成本很高,也就是:最低价+搜寻成本>平均价格。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搜寻成本极大地降低,信息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最低价+搜寻成本<平均价格,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向最低价靠拢。

获取信息的容易使经营主体可以极大地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可以直接利用市场机制,而不再象过去那样耗资去努力营造庞大企业的科层组织。

市场代替企业的第二个原因是电子商务降低了市场的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市场是社会生产的天然组织者,市场的浩瀚一方面使资源有可能达到最优化的配置,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利用市场组织生产的成本很高。因此,在过去利用市场组织生产的规模是有限的。电子商务出现有可能使整个市场置于电子商务平台之上,市场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极大地降低了,利用市场组织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比企业组织生产更为经济。

市场代替企业的第三个原因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流通产业社会化程度得以提高,市场经营主体可以将许多原先都由自己承担的业务外包给社会,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存储、运输、配送等等,更多地直接利用市场机制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企业得以“瘦身”,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得以减缓,过去被大量“内部化”的交易行为又外部化了。

市场代替企业的第四个原因是电子商务导致“虚拟企业”的诞生。虚拟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与企业组织要素的一种结合,虚拟企业虽名为“企业”,实为市场组织行为,虚拟企业使一些独立的经营主体通过网络形成一个具有时间性的经营联合体,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和默契的配合,其效率和一个真实的企业一样。虚拟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组建,其成员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其组织可以在调整中不断地得以优化。这样的市场组织显然比传统的企业更具灵活性和活力。

以上所阐述的市场对企业的替代趋势,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使市场组织生产的费用降低了,从而出现由市场组织生产相对有利的状况,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扩大了;与此相反,企业组织生产的费用由于没有发生变化而显得相对昂贵,企业的扩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第146-170页。

[2]R.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第3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第33页。

[5]R.H.Coase,TheNatureoftheFirm,4Economics,NewSerise,386(1937).

[6]奥列弗·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三联书店,1996。

流通费用范文篇5

物流在商业企业中的地位

物流在商业企业中的地位表现为:物流是商业企业创造买卖机会的前提。商品存在生产和消费的时空差,必然产生商品的运输,有些商品具有常年生产,季节消费,季节生产,常年消费的特点,必然产生商品储存和养护。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的手段。商业企业对商品物的关心莫过于对商品价值的关心,商业企业的目的是以商品流通为手段来实现企业赢利。为了盈利而不断捕捉商机,利用商品的时空差造就“贱买贵卖”的机会。物流是商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人们获得了商机以后,总是先要算成本账并与商品毛利差相匹配来决定企业的经营。根据商业成本与商品销售额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由于固定成本相对来说不随商品销售额的变动而变动,物流成本是随商品销售额变动的成本,因此决定商业动机的是物流成本的匹配,也就是说,物流成本是整个商业企业成本的主体,在商业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

既然物流成本是困扰商业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物流是属于商业生产力的范畴,物流理论研究物流过程中如何达到费用最省的目的。设k为单个商品物流成本,a,b,c为单个商品的售价、进价和利润,物流的数学模型可表达为:k=a-b-c.

回顾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在各个过程中物流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简单商品流通的特点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也是单个商品的交换。物流源于物物交换的自然经济社会,远在原始社会随着氏族部落产品有了剩余,开始出现了氏族部落间剩余产品的交换。由于交通工具尚未出现,这种交换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表明了物流的萌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达到空前的程度以致引起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的职能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交换成为买卖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商人阶层的出现,马克思认为是为多个产业资本家节约商品流通时间。其效率在于商品组合经营、统筹运输,商品的组合运输比分散运输更利于“长途贩运”中降低单个商品分摊的流通费用。可以节约物流成本,体现商品流通规模效益。物流的数学模型可表达为:Σk≤Σa-Σb-Σc

物流业是社会化专业分工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出现。到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达到空前的程度。航空、铁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商品交换更为广阔的空间,运输、仓储的现代化加速了物流现代化,使物流从商业职能中分离,取得经济活动的直接形式,物流专业化的发展,对于加速商品流通,减少商品流通费用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物流职能的分离是因为商品流通可分为商流(价值流)和物流(实物流)。商流和物流是两个子系统,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因此双方不断表现出超前和滞后的交替。在商品交换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作为商流的物质承担者是合二为一的,表现为物流是商流的载体,商流是物流的结果,物流是起点,商流是终点,物流的实体运动产生了商品交换,商品生产的日益丰富多彩,使物流内容丰富多彩。由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自然的物理化学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了在物流过程中,运输,保管,装卸的多样性。商品生产的日益集约程度决定了物流的集约程度,商品流通的高度发展,引起了物流职能的分离。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如电话、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货币信用的扩大,推动了市场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商流的超前发展。信息化社会使商流和物流秩序发生了颠倒,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话、电传、互联网买卖合同或样品成交。商家为了集中精力捕捉商机,而把商品的实体运动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做。一方面工业生产的日益现代化使商品日趋集中生产,分散消费。加长了商品运输里程和商品中转环节,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业的日益现代化为物流现代化提供了条件,而集中商品流通对于降低商品流通费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物流企业社会化、规模化的必要性

物流企业可以为多家商流企业组织商品流通,并从规模经营中取得“第三方利润”。现代化交通工具使商品运输费用率与其成反比,而现代化交通工具与商品的数量成正比。储存费率,装卸费用和养护费用与仓库的集约化规模和商品的数量成反比,物流业专业化的生命力在于提高商品运输、保管、养护、分发、装卸的集约化程度,以便加速实现商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根据城市规模的大小,在交通枢纽的车站、码头设置储运公司,商品的科学养护,机械化作业水平,商品的快速中转,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和降低了商品流通费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大中型商业批发公司的萎缩和倒闭也导致了大中型储运公司的萎缩和倒闭。结果集约化程度很高的仓库被分割出租得支离破碎,整体功能下降,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程度下降,仓库多年失修,长期缺乏更新改造。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商业竞争的加剧,我国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标志着商业的微利时代的到来。当前商业微利时代的特点是商品进销差价小,商业毛利率低,被经商者们誉为“刀上削铁”,如何牟取商业效益呢?人们自然想到节约进货费用。商业企业效益被压缩为节约商品流通费用。公式再表现为:Σk<Σa-Σb-Σc。

流通费用范文篇6

商贸流通模式可以理解为商品从生产商流转到消费者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当前传统的商贸流通模式,流通环节过长、中间费用高、购物体验差,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传统商贸流通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商贸流通活动的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由于传统流通模式下生产商不能够准确把握商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而过度依赖于中间商,中间商控制了商品流通环节的大部分利润,而最终导致了生产商的商品组织化程度降低,库存风险升高。在传统流通模式下中间商是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具有较大的选择权,并且将经营风险和库存风险转移到了生产商;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生产商由于利润水平过低,也无法保证商品的基本质量,生产商与中间商地位不对等,长期以来不利于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通模式的优化。其次现有商品流通由于过长的中间环节而导致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多环节、低效率的层层分销,不仅会带来物流周转低效率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损失,还增加商品途中损坏的风险。再次商品从原产地生产商到产地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销售地批发商及零售商,直到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每一个层次的周转和流通,都导致最终商品价格的上涨,提高最终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因此在传统商贸流通模式下,物流效率降低会延长消费者的购物周期,也会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造成不利影响。

基于电商平台的商贸流通模式调整

电商平台为商品的供销双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基于电商平台商品的生产商和消费者能够实现直接交流和在线交易,摆脱了传统商贸流通模式下过度依赖中间商的模式束缚,显著提高了商品交易和流通的效率,从而有助于供销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基于电商平台的商贸流通模式下,商品生产商通过网络店铺展示本企业的特色商品,而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选择自己所需的商品,并能够实现对商品价格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基于电商平台的商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一)电商平台流通模式整合渠道资源缩短流通环节商品流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总和。商品从生产制造开始到交付至消费者的手中要经过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分销、批发、零售等诸多环节,过长的流通环节会增加商品的损耗和物流运输成本,还会抬高商品最终的销售售价。传统流通模式下商品流通渠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少数渠道商凭借自身的优势垄断了个别商品的正常流通,肆意提高商品的价格,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互联网和通信产业的发展为商品流通渠道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机,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找到更多的货源,商品生产者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模式也可以增加商品销售量,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传统商贸流通模式下,商品流通的渠道资源被一个或几个大型的商品流通企业控制,由于网络和通信系统不发达,生产企业、消费者与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不能够形成有效的信息流,进而导致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过多,商品流通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而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将消费的需求信息与生产商的供求信息进行了深度整合,能够实时反映出市场的需求情况和供给情况,商品的价格也更为透明。从商品流通的渠道资源分布来看,电商平台下商品流通渠道更为扁平化,由传统模式下线性渠道结构转变为网状渠道结构,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多的渠道方式,以更加优惠的价格购买到商品。电商平台模式下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分离与高效管理,并缩短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二)电商平台流通模式扩大了商贸流通的总体规模基于电商平台的商品流通模式打破了原有中间商对商品流通的垄断,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这种模式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性,会极大提高现有商品流通的规模。原有单一渠道模式下的商品流通,由于各个环节层层加价而导致最终零售商品的价格虚高,由西方经济学原理可知,商品价格过高会直接抑制商品的销售量与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在电商平台流通模式下商品价格的透明度很高,如果有个别中间商以不合理的价格销售商品,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电商平台实现了生产商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省略了中间的商、各级批发商和零售商等过多环节,最终目的是降低商品的零售价格,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电商平台模式下即使是小规模、实力较弱的生产商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本企业的商品,只要商品的质量过硬同样可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电商平台基于互联网整合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这种网状模式下的商品流通效率要显著高于传统线性的商品流通模式,进而会逐步扩大商贸流通产业总体的规模,实现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赢。(三)电商平台显著降低了商品流通费用商品流通的环节越多、渠道越长,中间各环节产生的流通费用就会越多。将现有商品流通模式调整成为基于电商平台的流通模式之后,原来需要由生产商或消费者做的协调沟通工作、库存数据校准工作、金融支付工作等都交予了电商平台处理,为供需双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规模较小的供应商也能够通过电商平台为本企业的商品寻找销路,从而降低了前期市场开发所带来的巨额成本。电商平台流通模式的优势还在于,能够推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电子商务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的基本信用机制基础之上的,如果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首次合作,那么就为后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电商平台对现有商贸流通模式调整之后,最为直接的效果是降低了商贸流通活动的总体费用。电商平台是一种稳定的交易平台组织,相对于企业主体而言在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上表现更强,而且平台对市场风险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为生产商提供市场风险信号,减少由于市场风险和交易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过多流通费用;为生产商提供服务的电商平台多采用会员制,每年缴纳的会员费相对较低,与商品供应商独立进行市场开发的交易费用相比,电商平台的流通费用更低;此外电商平台流通模式还可以采用杠杆化的流通制度,降低传统流通模式中过多流动资产的占用。一个地区商品流通模式的调整和改变,与地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当地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基于电商平台的商贸流通模式,整合了当地的商贸流通资源,并扩大了地区流通产业的总体规模,将商品流通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流通模式调整对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的影响

流通费用范文篇7

一、果蔬供应和价格情况

据市统计局统计,2011年1-3月,蔬菜产量60.32万吨,同比增长6.55%;水果产量14.22万吨,同比增长14.21%。但由于受年初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影响的原因,果蔬主产区上市时间整体推迟一个月,与外地果蔬上市期相遇,加上去年北方菜园子工程扩建的大棚蔬菜今年开始产出,使得南北方部分蔬菜同时上市,蔬菜市场供过于求,运往省外的本地应季蔬菜,特别是青椒、瓜类等大量减少,果蔬价格从5月份起出现较大幅下降,5月鲜菜价格环比下降8.0%,鲜果价格环比下降0.1%,到6月份,降幅表现最为明显,据了解,仅此两项拉动6月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左右。

二、蔬菜、瓜果流通环节收费情况

根据调查,市果蔬的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其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批发环节费用主要包括田头到市场的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及批发利润等;零售环节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摊位费、销售损耗、人工费及零售利润等。

(一)摊位费。从调查数据看,市摊位费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不高,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中:

1、零售市场摊位费对零售价格影响不大。如官塘菜市蔬菜摊位费为3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24元,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飞凤菜市蔬菜摊位费为130-4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1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03-0.1元,占最终零售价格的4%左右;淡村菜市水果摊位费为100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水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苹果为0.66元,占最终零售价的7%左右。

2、批发市场摊位费对市场最终售价影响较小。据了解,五里亭批发市场的鲜菜摊位费每月1800元,每月销售鲜菜900吨,平均每公斤鲜菜约为0.002元,占最终零售价0.07%;水果摊位费每月4500元,每月销售鲜果900吨,平均每公斤鲜果约为0.005元,占最终零售价0.05%。

(二)人工费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据了解,2011年人工成本比2010年增长88%,如聘请民工工资由去年每天60元涨至今年的80-120元;如按计件工资计算,去年每车(装载28吨大白菜)人工费为1000元,而今年每车(装载20吨大白菜)人工费为2200元,平均每公斤鲜菜的人工费由去年的0.08元涨至今年的0.15元,涨幅达88%,占大白菜最终零售价的5%。

(三)包装材料费上涨幅度大。每个泡沫箱价格为7元,冰瓶费用为1.7元/箱(一个泡沫箱需要2个冰瓶),封口胶费用为0.6元/箱,内膜袋(或废旧报纸)费用为0.4元。因此,每个包装箱的成本为9.7元,每箱重量为18公斤,平均每公斤大白菜的包装材料费达0.54元,占最终零售价的20%,比去年的0.41元相比,上涨32%。

(四)运输成本大幅度增长。运输成本增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近期燃油价格高涨,再加上公路严格治理车辆违法超载,导致运销商贩运蔬菜盈利水平下降,‘不超载不赚钱’是蔬菜运销行业的潜规则,运输成本上升导致产地蔬菜外运不畅。由于近年来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如从昆明购一车大白菜,2010年每吨运费为220-230元,2011年的运费达280元/吨,涨幅达25%左右,占流通费用10%以上。不断高涨的油费,是造成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

(五)损耗较大。价格随时发生变化。零售商在零售中,要经过清理、挑选、去除杂质和劣质蔬菜。挑选出的一部分劣质蔬菜要亏本销售,甚至直接倒掉。另外,会还价的顾客,购买的菜价就偏低一些。供应量少的品种,市场价格就偏高;供应量多的品种,市场价格就低一些。蔬菜品质好的,选出的优质蔬菜的价格就偏高;品质次的,价格就低。每天蔬菜的销售价格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再说,蔬菜又属于一种时令性比较强的商品,当天卖不掉的不保存好就会腐烂变质,新鲜的蔬菜上午价格较高,下午价格较底,上午比下平均高出10%-20%左右。销售损耗主要反映在零售环节,正常情况下绿叶菜损耗较大(约占最终售价的20%左右),非绿叶菜相对较小(约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但调查结果显示,绿叶菜零售环节损耗约占最终售价的30%)非绿叶菜零售环节的销售损耗约占最终售价的20%左右,主要是整箱批发的瓜果存在参杂施假、人为加重包装箱等现象,这些非正常损耗对菜价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从外地调入的瓜果部分品种还存在参杂施假的人为加重包装箱情况,这些非正常损耗对水果价格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如零售商每批发一箱35市斤的苹果,纸箱重约7斤,实际损耗约3-4斤,两项加总的重量约10斤,占整箱苹果重量的30%,占整个流通费用的50%。

(六)零售利润并不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蔬菜零售商的利润基本维持在每公斤0.4-0.6元,按每日销售100公斤蔬菜测算,日销售利润为50元,月收入约为1500元,基本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

三、流通环节费用对价格影响的分析

(一)流通环节费用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较大。从田头到餐桌,批发和零售环节层层加价对果蔬最终售价的影响程度较大,从调查的四个品种来看,基本上均超过市场收购价,在最终零售价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特别是苹果,由于非正常损耗较大,使得流通费用占最终零售价的72%。

(二)零售环节费用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高于批发环节。调查结果显示,芥菜、大白菜、苹果流通环节分别占蔬菜最终售价的其中,零售环节分别占73%、50%、75.3%,批发环节分别占27%、50%,24.7%,零售环节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批发环节。

(三)不同市场的摊位费对果蔬价格影响不一样。从调查的几个市场的摊位费来看,标准差别并不大,如官塘菜市蔬菜摊位费为350元/摊·月,飞凤菜市的蔬菜摊位费为130-450元/摊·月,但由于两个菜市的蔬菜日销售量有所区别,使得摊位费平均到每公斤的费用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官塘菜市每摊每日销售约50公斤鲜菜,而飞凤菜市则能销售150公斤鲜菜,因此,两个市场之间分摊到每公斤鲜菜的平均摊位费分别为0.24元、0.1元。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必须经历多个环节。油价上调、劳动力上涨等因素使流通费用提高,一定程度上弱化产地菜价下跌向终端市场传导的幅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环节过多。蔬菜经销环节多,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增加相应的费用,层层加价,导致菜价偏高。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种植户-产地商贩-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而每一道流通环节均要加价0.2-0.4元/500克左右,因此很容易出现零售价格高、地头收购价格低如大白菜产地0.4元,零售市场却卖到了1.5元的局面。

“中国的流通环节成本在农产品方面体现得比较高,是国外的2~3倍。”

(二)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网点较少,有一定规模的仅有3家,销量不大,辐射不广、规模偏小;销售网点偏少,市场竞争力薄弱。销售网点偏少,竞争不充分,批零差率偏高。我市的便民菜店仅6家。

(三)实现农超对接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蔬菜基地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很难满足超市大量的需求和多品种的需要;二是农户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认证和增值税发票;三是农户不具备农超对接相关知识。各大超市正在积极探索做农超对接模式,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四)生产的盲目性让菜农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菜农种植什么,种植多少,完全根据蔬菜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以往的种植经验。但由于蔬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现在某种蔬菜的价格高,不一定收获蔬菜时保持高价位。价格跌了,菜农就会赔本。由于我市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蔬菜生产种植基地,菜农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种植蔬菜,规模小,品种单一,且同一区域种植蔬菜的品种趋同,加上市场信息的不畅通,菜农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小,菜价稍有波动,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五、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同时,应迅速采取措施,缓解个别地区蔬菜市场供求矛盾,帮助解决蔬菜“卖难”和“菜贵伤民”问题,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一)进一步创新流通模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减少流通费用。一是在主要农贸市场开辟产地蔬菜直销区,采取对市场菜农直销区实行免收摊位费的办法,鼓励蔬菜协会以及菜农进城入市直销蔬菜,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经营费用,平抑市场菜价。二是建设公益性的批发、零售市场。政府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三是抓好鲜菜供应的主渠道建设,在市内选择几家大型超市或生鲜市场,让这些市场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以低廉价格、销售鲜菜,吸引消费者购买,促使农贸市场价格回落。四是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种植“组织化程度”。如“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由于我市菜生产缺乏合作社之类的指导单位,大量分散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无法统计,销路上也无法与一些大商场、超市对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无法适应大流通的要求,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并以“社场对接”“农超对接”等方式抱团进场既可以将中间被菜贩盘剥的环节剥离,提高自身盈利的空间,又能让利于民。目前,在我市四塘、五塘一带,自发形成了“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农民经纪人跟利客隆超市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直接下蔬菜种植订单。农产品生产中的价格风险就转移到了超市身上。五是有计划地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由一级批发商直接配送,设立“早市”或“夜市”经营蔬菜。由政府出面组织货源,在有条件的(可以提供蔬菜交易场所)社区、物业小区设置蔬菜直销摊位,每天早或晚规定时间,组织社区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安排摊位,参与蔬菜经商活动。从各项收费上给最大优惠。这样既解决一部分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又使广大市民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蔬菜。

(二)建立透明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不同农贸市场之间鲜菜价格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在主要媒体、公众较密集的地点公示鲜菜价格的批发价、不同市场的零售价,增强价格信息的透明度,促使经营者合理定价,同时,也使消费者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主动与经营者讨价还价。

(三)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的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支持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补贴降低菜农种植运输成本、对困难群体动态价格补贴等方面,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不出现大幅度波动。

(四)加强农贸市场和超市收费的监管。一是清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二是制定规范市场租赁设施费的相关政策,降低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对政府投资建设的、产权国有及国有流通企业所属的农贸市场的摊位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对其他没有例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农贸市场摊位费实行备案管理,并公布其摊位费收费标准。

流通费用范文篇8

(一)生产社会化与流通社会化。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发生的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伟大结果就是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家庭小作坊被蒸汽机武装起来的机器大工厂所代替,生产的产品不是在本地消费而是运往世界各地,工厂的规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大,19世纪末出现了跨国公司,以全球发展为战略,实现在全球生产、全球销售。至20世纪末,数千家跨国公司已经基本占领了世界上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生产领域。

与生产社会化相比,流通的社会化程度远远落后,当跨国公司在全球运筹帷幄、四处扩张的时候,流通企业大都没有跨越国界,与生产企业相比,除了极少数之外,流通企业(包括批发、零售、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的地域范围有限,一般都以在所在国经营为主。

生产领域的高度社会化和流通领域的社会化程度不足产生了矛盾,生产领域内的高度社会化表现为生产企业的高度组织性和生产的大规模性,但流通领域却因环节众多和企业规模不足而使大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常常不能高效地通过流通渠道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流通领域中的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互不信任,把渠道伙伴当做获取利润的来源,在交易中封锁信息、相互压价或抬价。各级中间商为了保证销售不至于中断,纷纷加大库存,这种行为给生产企业造成虚假信息,导致生产环节和原材料供应环节的供给进一步扩大,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致使整个社会需求发生虚假繁荣的现象,为生产过剩埋下隐患。

冗长的流通渠道、过多的中间环节、低效的信息传递使生产企业难以确切掌握社会实际需求,企业的生产能力经常不能充分发挥,大规模生产的积极意义受到限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缺乏计划性的矛盾在流通领域得以强化。

(二)生产费用与流通费用。

机器大生产的直接效果是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早期工业革命的国家以廉价的产品打开了世界各国的市场大门。微观经济学理论也告诉人们,企业扩大规模可以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从而使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规模扩大——成本降低——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成功的三段式。扩大规模成为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19世纪至20世纪中发生的数次科技革命,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了可能性。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工业发展循的是一条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道路。

企业规模扩大不断为生产成本降低腾出空间,随之发生的是生产越来越集中,产品生产地离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从国际贸易理论来看,贸易的范围越是扩大,所能寻找到的贸易伙伴可能具有的生产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就越大,因此,区域性集团内贸易要比国内贸易有更大的比较利益,而全球贸易比区域性集团内贸易的比较利益更大。

于是,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生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越来越集中,生产的成本越来越低;同时产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产品离市场的距离越来越远;流通的成本则因顾客远离市场而越来越高,流通的中间环节增多,流通的渠道越拉越长,沟通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成本、物流费用也加大。

在全球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下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流通费用中的信息收集、沟通费用和为达成交易的费用成为现代流通费用中的主要部分,流通过程中之所以存在众多的中间商是因为生产者面临的市场太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沟通困难;生产企业以及中间商存在的大量库存也是因为对市场的需求状况难以把握。生产企业也曾经掀起过“批发无用论”的革命,企图把批发企业等中间商从流通领域清除出去,建立一种直接销售的渠道,以降低流通费用,但曾几何时,均以失败告终。

商品流通中的交易费用始终是一个变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面对的市场范围在扩大,寻找交易对象和谈判的复杂程度也在加大。在交易中,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掌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流通领域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如何降低信息传递费用和信息处理费用的竞争。

(三)电子商务与流通革命。

电子商务以网络为手段,为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流通模式提供了可能性,为整合新型的流通渠道奠定了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产生导致流通领域的革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子商务使流通真正实现社会化成为可能。电子商务导致的流通社会化包括:

(1)商业信息社会化。电子商务使市场供求信息充分释放,信息不再成为个别企业垄断的专利;而成为全社会可共享的资源,信息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生产者与消费者在网上的双向互动克服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生产者解密了“消费者黑箱”,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大为加深,生产的盲目性减少;消费者不仅克服了以往信息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把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在网上直接传递给生产者,指导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商业信息的社会化使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也可减少。

(2)物流职能社会化。物流职能社会化表现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中的物流职能不一定再由企业自己承担,而由社会物流即第三方物流来承担。电子商务为物流职能的社会化创造了条件,电子商务在提高商流效率的同时也重新整合了物流,为实现没有迂回的直线距离最短的配送成为可能;电子商务还产生了专门从事物流信息的第四方物流,他与行使物流实际功能的储运企业相分离,使物流效率进一步提高。

(3)流通资源社会化。流通资源社会化表现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将企业内的流通设施服务于社会,使大家能够共享,如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站等等。这些本来只为个别企业服务的流通资源社会化以后,提高了这些资源的使用率,节约了社会对流通设施的投资,使流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

2.电子商务导致流通费用革命。

工业革命实现的生产费用大幅度降低以流通费用提高作为代价,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不合理结果是产品的成本中流通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一场流通费用的革命,他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者收集信息、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他通过整合流通渠道、实现供应链管理加快了流通速度、大大降低了库存,他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费用。电子商务为降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高昂的流通费用提供了可能。由于网络经济具有边际效用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参与者的增加,流通费用还会趋于下降。

3.电子商务将提高流通渠道效率。

近100多年来科技的发展使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在企业内完成,成为企业可控的行为。但是流通过程却因渠道冗长和环节过多使单个企业难以控制,流通过程成为不可控的行为,由于消费市场的信息需要通过由不同中间商组成的漫长流通渠道,市场的需求信息到达生产者那里往往被放大,出现失真现象。这种状况加深了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一致,经济生活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泡沫。

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流通企业内的许多暗箱操作和互不协调,使流通渠道简洁、透明度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甚至可以直接沟通,生产者有可能在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即时生产”和“按单定制”,使从生产到流通过程的泡沫大为减少。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网络经济在本质上是消除经济泡沫的经济。

4.电子商务将改变现有流通企业的格局。

首先,大量的传统中间商失去存在价值,中间商的形式和职能发生变化;其次,流通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有了新的技术基础,只要有强大的社会物流作为支持,网上商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可以无限增加;再次,网上商业企业出现使批发和零售的界限模糊化,批发和零售企业将逐渐趋于合一。

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企业的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1)网络中间商在流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网络中间商提供网上销售的条件和通道,构筑网络市场,有的也直接进行网上交易。(2)出现网上商店,网上商店是虚拟商店,它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可以昼夜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服务,并且使经营成本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3)第三方物流将成为物流的主导,第三方物流使社会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在相当大程度上取代企业内部物流,从而改变现有流通企业的构成要素和组织结构。

5.电子商务将改变现有的流通模式。

200多年前发生的一场工业革命,是对传统社会流通模式的否定,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地消费的情况变成偶然,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再处于同一城市或地区,全球贸易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流通渠道越来越长,中间环节越来越多,中间商变得十分重要,迂回经济代替了直接经济。工业革命前的生产者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于一身,工业革命形成的流通模式使商流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空间和时间上逐步分离。电子商务的出现则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流通模式的否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网上重新走到一起,两者之间的距离消失了,直接经济又取代迂回经济;此外,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重新合一,流通模式的发展演绎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交易环节和运行途径。电子商务在流通中的应用,使渠道中的业务流程、交易环节和交易费用发生变化,从而使商品交易流程发生根本变革,并最终导致渠道成员围绕新的流程而开展活动,形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的流通渠道。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制造商与供应商、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一般要借助因特网、局域网或企业内部网进行业务联系。由于实施了电子化交易,过去许多必须通过人工处理的业务环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得多余,整个交易过程变得更加简捷,不必要的业务环节被删除,从而引起业务流程的深刻变化。

与传统渠道中的业务流程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业务流程的最大优点表现在订单驱动优于传统方式下的订单驱动。以往用户提出某种订货,一般都是通过电话、传真、信函或专门派人洽谈将信息传递给企业。传统的订单驱动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只有当一张牌完成动作后下一张牌才能有所反应,由于中间商众多,每个中间商又只和自己的上家和下家联系,往往造成生产和供应时间拉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当一家企业向相关的下一家企业发出订单时,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可以几乎同一时间在网络上都获得了将要到来的需求信息并提前开始做生产供货准备。与传统方式下的订单驱动模式相比,效率大大提高了。

电子商务减少了中间商,使流通渠道中的环节减少。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商可以借助于网络建立新型直接销售渠道,使销售成本下降;由于有网上直销渠道的存在,生产商提高了在流通渠道中的地位,减小了对中间商的依赖程度,增加了与中间商谈判的砝码;此外,中间商数量减少,使流通费用减少,生产商得益增加。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间商的利润空间缩小。以买断经销商品的中间商原有的三大优势:信息、客户、资金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作用都不如从前。电子商务使信息公开化,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便利地获得信息,中间商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以往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大为减少;中间商对客户的控制也因互联网的出现而程度下降,无论是作为买者还是卖者更倾向于到互联网上进行比较,而不愿受某个中间商的长期控制;以往靠资金实力用囤积货源手段经营的中间商则因“按单定制”和“即时生产”的增多而优势大减,囤积商品可能产生的销售风险则加大。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流通渠道模式是网上渠道与要求进行改造、整合的传统流通渠道的融合。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渠道理解为仅仅是网上销售渠道是片面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流通渠道将是传统流通渠道与网上流通渠道的互补,是由经改造的原有流通渠道与新型网上渠道共同发挥作用。这种新型商品流通渠道将由传统流通中的渠道商与新型网上渠道商共同构筑。

根据电子商务对商品交易的影响程度以及渠道成员参与网络化交易的程度,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渠道有以下四种框架:

基本模式一,生产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在网上直销,通过网上交流信息,在网上签约和支付。交易后,由生产企业配送或第三方物流配送。

基本模式二,生产企业利用局域网与网络分销商建立经销或代销关系,网络分销商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消费者)销售,客户获取信息和购买都在网上进行,实物配送则由生产者或第三方物流直接完成。

基本模式三,生产企业利用局域网与实体商店建立购销关系,实体商店通过店铺和互联网两个渠道向客户(消费者)传递信息,消费者可以亲临商店、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

基本模式四,生产企业利用局域网与传统批发商建立购销关系,批发商再将商品批发给零售商店,零售商店面对消费者。这种模式所经营的商品一般是不适合通过网络销售的商品,消费者愿意亲临商店选购。

在上述四种渠道模式中,第一、二种是完全电子商务化,第三、四种则是部分电子商务化。这四种模式反映的共同特点是渠道长度缩短和结构简洁,渠道透明度提高,具有更大的开放性。生产商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不断征集新的分销商和零售商,筛选渠道成员,优化渠道结构;同时,生产商根据渠道最简洁的原则,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构建渠道。

三、流通组织再造

流通渠道的变化导致现有的流通组织难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流通的需要,流通组织必须再造和创新。

(一)作为交易中介的网络中间商。

网络中间商是电子商务的产物,网络中间商的性质复杂,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有不同,并由于其服务的手段和内容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类型和职能,我们可以把网络中间商分为以下两大类:

1.网络商。

网络商主要从事与企业电子商务相关的服务性活动。由于网络商的性质和职能不同,可以分为网络提供者和消费服务商。

网络商并不直接参与商品交易,他通过为消费者和其他中间商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来与他们建立各种关系。他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组织,他的职能有:

(1)提供网上营销必需的网络通道、网络设备和软件。

网络经销商和其他分销商的网上营销活动必须利用特定的网络设备和软件,这些网络设备和软件是由网络提供者所拥有并具有专利权。因此,网络经销商通过租用、购买这些网络设备与软件,以便在与其他网络经销商共同占用的一个服务系统中,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2)汇集网络经销商,构筑网络市场。

网络中虚拟的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在同一个服务系统中形成,使网络营销者能获得一定规模的市场环境,也使消费者可以在足够大的市场中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这一服务系统即所谓的公共交易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市场的容量受到这一平台技术的先进性的制约。

(3)引导网络营销的发展。

网络技术是网络营销的基础,正是有了如国际互联网等网络设施和软件,才使网络营销应运而生。因此,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使企业网络营销的手段不断更新,网络营销的通路不断地提高效率,网络营销的市场规模不断地扩大。然而,这些效率并不是网络提供者独立提供的,而是由网络提供者与其他电子商务活动者的关系来确定(见图1)。

附图

图1

(4)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

消费者可以从消费服务商处得到商品信息和有关经销商的信息。换言之,消费服务商专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目录和网上交易的其他有关资料,并对经销商做出介绍,以便消费者选择。电子目录商店就是消费服务商的典型形式,这一类消费服务商主要依靠准确、及时、公正的信息;而他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服务收费和网络广告收费。消费服务商利用特定的软件系统,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比较出数家商品提供者的商品,这种服务商称为商品比较网站。由于这类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商品提供者都愿意通过它来做广告。网络广告使消费服务商获得利润,网络广告主即商品提供者与网络商的业务合作关系也保证了比较信息的来源。消费服务提供者与电子商务其他活动者的关系如图2。

附图

图2

2.网络经销商。

网络经销商是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组织。在网络营销活动中,行业界限变得模糊,拥有商品和劳务或进行交易的活动组织可以是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有直接与消费者在网上接触的愿望和行动。因此,只要是在线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组织都把它们称为网络经销商。其基本职能有:

(1)实现网上交易。这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实现这一职能的基础是各种电子交易的手段和技术。

(2)拓展新市场。当现实的批发和零售市场缺乏增长潜力或缺乏足够大的规模时,电子商务将企业带入虚拟的市场。这也是新经济的最显著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前所未有的。

(3)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网络经销商的电子商务活动可以实现极高境界的定制式营销,为每个消费者“量身定制”,实现了消费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也为企业开辟了网上的细分市场。

(二)网上商店。

网上商店又称电子商店,他是网络与商业的融合。网上商店的成功关键在于尽可能地扩大商品展示的范围,扩大商品选择范围,最大限度地为顾客提供方便。

网上商店的构造原理与网络经销商类似,只是网上商店的交易上游和下游的对象更明确(见图3)。

附图

图3

由图3不难看出,客户得到的商品有可能来自两种途径,即由网上商店的自有仓库或联盟伙伴送达,或者由厂商直接送达。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网上商店为了降低成本而不设仓库。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上网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直接上网实现无店铺销售,如8848网站、网上超市等。

2.现实的零售商店上网,构成网上和网下、有形商店和无形商店相结合。订购商品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

3.送货系统上网,如梅林正广和,他利用原先建立的送水系统,将送货范围扩大到一些基本生活用品。订购商品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

以上三种网上商店各有优势,第一种覆盖面广、成本低,不受任何现实门店或组织结构的限制,从发展趋势看是最有前途的,但现在消费者对其信誉不放心。第二种有牌誉优势,有门店,有配送中心,当前最有条件搞网上销售,但现实商店参与者不多。第三种有网络和服务优势,但在经营商品上缺乏经验。是当前最容易铺开的一种网上销售形式。

(三)物流组织。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与商流进一步分离(除少数特殊商品之外)。其中,作为商品实体转移的物流功能,显得日益重要。在目前的条件下,物流配送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此,构建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将成为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方案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共用一套物流系统。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成本低,运作比较容易,不需要专门投资,因而风险较小。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因为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完全不同,物流配送的方式、商品品种、顾客分布、对时间的要求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传统商业的物流配送系统无法满足电子商务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的要求。

第二种方案是由电子商务企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根据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来设计和运作这一系统,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高效率的要求。但缺点是投资数额巨大,运作成本较高。

第三种方案是电子商务企业将所有的物流业务以外包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这种方案不仅不需专门投资,动作成本低,而且还有着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认为,这是目前条件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运作的最理想的物流模式。其理由如下:

第一,电子商务企业考虑把物流业务运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为了把资源集中在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上,以便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那些不属于核心能力的功能应弱化或者外包。而物流通常不被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视为他们的核心能力。

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发达的物流网络和针对不同物流市场的专业能力,包括运输、仓储和其他增值服务。许多关键信息,比如,可得卡车运量、国际清关文件、空运报价和其他信息通常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收集和处理。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获得这些信息更为经济,因为他们的投资可以分摊到很多的客户头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拥有信息技术,它们与独立的软件供应商结盟或者开发了内部的信息系统,这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和分销网络,有效地进行跨运输方式的货物追踪,进行电子交易和其他相关的增值服务。

第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规模经济优势。由于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从运输公司或者其他物流服务商那里得到比他的客户更为低廉的运输报价,可以从运输商那里大批量购买运输能力,然后集中配载很多客户的货物,大幅度地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第四,电子商务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电子商务企业通常向第三方支付服务费用,而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础设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尤其对于那些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公司来讲,外包物流对公司赢利的影响就更为明显,有助于减少资本投入。

目前我国的一些网上超市尽管在服务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运输成本仍然是一个令网站经营者极为头疼的问题。如果存在一个高效便捷的第三方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企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网站的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上来。不仅能够大大地节省电子商务企业的精力与资金,而且未来业务也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因此,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

但是并非所有的上网企业都必须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可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

(四)传统商业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商流、物流到信息流,从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到运作方式.无不打上电子商务的烙印。电子商务赋予了传统商业新的内涵。

1.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三个阶段。

大多数传统商业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都经历三个不同阶段。

(1)网络化信息展示阶段。所谓网络化信息展示阶段,就是指商业企业在因特网上设置自己的网页,然后把自己的介绍性信息放在网页上。这也是目前我国95%以上号称“已经触网”的传统商业企业通常采取的方法。这种网页一般分成几个目录:公司组织结构、经营特点、产品目录、客户联络、合作伙伴等等。要把这样的信息搬上网,加上寻个网址,编写起来并不难,硬件上也不必专门购置服务器,只要挂在某个网络公司的虚拟主机上即可,人员方面也不需要配备专门的网页维护更新人手。

(2)网络化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业务管理。根据网络的特点,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开发利用内部应用软件,把互联网功能与企业内部网功能实现交互。最常见的企业网络化管理通常包括企业订单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管理。目前,我国一些大规模的商业企业,尤其是连锁超市和大卖场正处于这一阶段。

(3)网络化决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把自己的资源数据库向客户或供应商延伸,而且是许多企业的数据库相互连接,满足一定规则的交易,比如常规性购买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一个企业的库存数量将根据其交易伙伴的订单自动更改;每个客户将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按他的要求定制的产品。不同企业的资料库,包括价格、规格和库存量一起展示在同一个网络平面上,搜寻、比较和下订单变得快速简单。

在零售方面,建立了功能齐全的网上销售系统,成为与现实商场平行的销售系统,顾客只要点鼠标就能实现从购买到支付的整个过程。

2.传统商业的调整、整合与重构。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流通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与流通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使得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中的各种要素面临着调整与重新整合,传统商业的电子商务化成为必然选择。

第一,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化。未来零售业实现电子商务化的主要任务是:将网络公司与传统的企业结合起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电子商务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足以形成赢利的有效细分市场、丰富合理的商品种类、高附加值的服务以及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这些条件,仅靠网络公司是无法完全具备的,必须有效地利用传统商业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样,网络公司的低成本、快速扩张的能力,也正是传统商业企业无法做到的。因此,在未来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商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全方位销售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合作模式。

要实现这一模式,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传统商业企业自身的整合,即传统的商业企业中,小商店实施连锁,大商场实行智能化,连锁商业实现网络化,通过这些整合,使得传统商业企业从独立的“点”或“线”,组合成一个覆盖全部目标市场的“面”;第二步是传统商业企业构成的“网”(网点)与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网络)结盟。

第二,批发业的电子商务化。批发企业主要可以通过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来实现电子商务化。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递方式发生重大变化,EDI技术、供应链技术、CRM(顾客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广泛运用,大大地提高了批发业务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批发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的商品采购,其目标顾客也可以扩展到全世界。高效率的信息传输,使得批发企业大幅度减少了商品库存,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批发企业逐渐从一个商品流通中心变成了信息中心。

同时,批发企业还可以发挥其对商品与信息的集聚优势,通过业务转型,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组织系统,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些业务转型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批发企业利用其与厂商的关系以及自身拥有的仓储设施,经过电子化改造,转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批发企业分流其商流职能,以信息为新的赢利基础,逐步成为专门提供信息的网络中间商;三是批发企业通过电子化改造,成为专门为网络经销商提供客户或为网络消费者介绍商品提供者的商。

第三,交易市场的电子商务化。交易市场主要是大宗商品的交易场所,从目前的情况看,交易市场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无形的市场,即商品交易所,主要经营大宗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商品,如上海金属交易所、郑州粮油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这种交易方式和交易组织本身就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商流是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化程度较高,这种交易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特性。

另一类是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易市场。这种市场一般信息技术含量较低,是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的薄弱环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形的商品交易市场就不能发展电子商务,事实上,小商品市场中具有的重复购买、货源分散、信息不透明、批销层次多等特点的交易方式,非常适合网上交易。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成本与流通效率

(一)电子商务与流通费用。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费用节约的革命集中体现在交易速度加快和流通时间缩短上。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流通模式通过网络将全球的生产者和客户(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交易双方空间上的距离顿时消失了,交易者在网上解决从收集信息、签订交易合同到支付的整个过程,实体商品则由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至客户手中。

可以说,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并没有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使市场越来越远,流通渠道不断被拉长,人类虽然拥有电话、传真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但交易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时间提速难以突破。

电子商务真正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瞬间完成,流通时间大大缩短,它从根本上节约了流通中垫付的资金,吸大地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传统的流通渠道是一种驿站式、接力式的由中间环节构成的流通渠道,是依靠众多中间商起分销和传递作用的商流过程,中间商能够在流通过程取得这种地位是以拥有资金、囤积商品为条件,因此,传统流通模式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另外,传统流通模式中的零售又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也形成了流通企业的高额费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使流通过程极大简化,中间商的减少使各种中间环节所需的费用省却了,结果是流通费用大幅度降低。

(二)市场对企业的替代。

电子商务的出现产生的一个革命性影响是交易费用下降,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出现与以前截然相反的趋势:不是企业代替市场,而是市场代替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在于以下三个原因:

1.经营者在市场上获取信息的搜寻成本下降。市场上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平均价格,一个是最低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购买中付出的是平均价格,而不是最低价格,因为获得最低价格的搜寻成本很高,也就是:最低价+搜寻成本>平均价格。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搜寻成本极大地降低,信息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因此:最低价+搜寻成本<平均价格,从而导致市场平均价格向最低价靠拢。

获取信息容易使经营主体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可以直接利用市场机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耗资去努力营造庞大企业的科层组织。

2.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流通产业社会化程度得以提高,电子商务导致的流通社会化包括:(1)商业信息社会化。(2)物流职能社会化。(3)流通资源配置社会化。社会化程度提高使企业将更多的业务通过社会来完成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3.电子商务导致“虚拟企业”的诞生。虚拟企业虽名为“企业”,实为稳定性的市场行为,虚拟企业使一些独立的经营主体通过网络形成一个跨越空间的经营联合体,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实现供应链管理,其效率和一个真实的企业一样。虚拟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组建,其成员可以变换,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其组织可以在调整中不断地得以优化。这样的市场组织显然比某些传统的企业更具灵活性和活力。

(三)对交易费用的考察。

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一个革命性影响是降低了流通企业的交易费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渠道管理实现的是一种新的理念,即从追求单个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包括所有渠道成员在内的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从单赢变为双赢或多方共赢。新的渠道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它不是从链上的每个成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去实现渠道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是从追求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最优化来实现链条上每个环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电子商务导致流通企业重新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局域网和供应链管理把渠道成员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在此环境下,每个成员的任何一个生产或销售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传递到所有成员那里,其他成员都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生产或库存,这种非常即时的信息共享使所有成员受益。

这种新型关系给经营主体带来的利益有:(1)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2)减少了企业为预防供求变化而设置的库存;(3)使渠道成员维系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减少因经常谈判、签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合同而付出的成本。

从传统的渠道合作关系向电子商务的新型合作关系过渡,对渠道成员来说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得益,还有一种是一方得益,另一方利益不变。这样的调整不断继续,待到一方利益的增进必须以另一方利益受损为条件时,调整不再进行。渠道利益的增进达到的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实行电子商务条件下,流通领域的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这是因为在网络经济中,参与的企业越多,网络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加入网络、参与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后,企业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收益,而且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

以往的流通模式归纳起来实际上是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决定型流通模式,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这种流通模式居于主导地位,其特点是生产企业控制渠道,流通渠道冗长并有众多的流通环节,我国过去“一二三零”的流通渠道也属于这种流通模式。第二种是销售决定型流通模式,这种流通模式比起前者来渠道环节要简单一些,但结构是一样的。销售决定型是零售商主宰的流通模式,大型连锁企业控制渠道,对供货商、生产商发号施令,另一方面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起引导作用,消费者的主权实际上没有真正体现,零售商亦不容易把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销售决定型的流通模式具有“牛鞭效应”,往往会把市场需求放大,造成市场供求信号失真。

电子商务在连接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流通渠道和流通组织,它们的特殊形态和运行原则构成了新的流通模式,与传统的流通模式相比,新的流通模式有显著特点:

1.新的流通模式是产需互动、充分体现消费者主权的流通模式。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的一个优点是创造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平台,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两者共同决定产品的流通方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新的流通模式是产销结合、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流通模式。在传统流通模式中,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是两个截然分开的过程。电子商务的出现完善了供应链管理,产生了从生产过程到用户(消费者)之间的“快速反应”和“即时生产”,新的流通模式使流通渠道延伸至生产过程,真正实现了生产与流通的一体化,它提高了从原材料准备到产品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过程的效率。

流通费用范文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商品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8页》。在1997年召开的“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上,一些中外著名人士指出,中国如何较快地构筑一个可以将必要的商品、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必要的时间。供应到必要地点的高效率的物流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流通的现代化,而流通的现代化离不开物流的现代化,笔者认为,物流的现代化应当与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协调发展。

传统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主要包括运输、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宏观物流亦称社会物流,即社会再生产各过程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实物流通。具体可以分为:①初级产品物流;②中间产品物流;③最终产品物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商品货物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物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宏观物流的状况如何,自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效益。微观物流亦称企业物流,具体讲,可分为:①供应物流;②生产物流;③销售物流;①回收物流;①皮大物物流等。微观物流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血费用有的高达商,品售价的70%-8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其加工装配时间仅占2%,而98%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自1979年以来,英国物料搬运中心多次进行全同性的调查表明,物流费用占整个国民经济总支出的39%,在生产与流通领域,物流费用占总支出的63%,美国《企业物流》报导,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年平均支付的物流费用已超过总销售收入的25%。所以,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物流费用作为利润的第一源泉,作为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人90年代,传统物流已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包括运输的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等。现代物流水平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现代物流的五人发展趋势

(一)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流通的系统化,一个是物流的系统化。所谓流通的系统化,就足把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全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谋求其总体的、综合的效率化,使流通的现代化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融为体、流通的系统化要实现三个目标,即建立一个生产厂家满意的系统,建立一个经销商满意的系统,建立一个全社会满意的系统。如这二个目标个能同时达到,流通的系统化就不能算成功。

物流过去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的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速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地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人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可以这样讲,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付的流通全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成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R域的社会系统,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大大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二)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使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为电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厂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的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等等。

(三)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生产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除了一些主要部件R己生产以外,大都是外购,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或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目前国外实行配送中心的产品已十分广泛,不仅有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连图书、光盘也配迭。这种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在一定半径内实现合理化物流,从而大量节约流通费用,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合理化。

(四)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功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比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所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仓库等建设。为了减少运输费用,还大力改进运输方式与包装方式,比如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提高粮食与水泥的散装率,研制新型的装卸机械等等。

(五)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按照流通现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解决的是商品价值的实现,经过商流,商品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生产地域与销售地域的位移,解决的是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变更,所有权没有改变;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但在现代社会,不同产品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业态,比如生产资料不仅有直达供货与经销制,即买断,还有制,还有配送制,与人民生活有关的产品还有连锁经营。这就要求物流随之而变化,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制的推行也使物流更科学、史合理,许多行也实现厂三流的合。

三、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建议

(一)现状

l、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人,铁路、公路、水路、航气管道运输能力以及散装水泥装载率、集装箱运输率、包装标准化率大人提高c.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流通管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商品信息网络系统初具规模,商品市场监控预测系统初步建立,提高了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的能力。

2、由于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配送巾心。集装箱运输、散装水泥等发展还比较慢,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破损率高,流通率用大。

3、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许多同有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有工厂,有自己的大型车队,甚至有远洋船队,物流过程浪费惊人。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4、由于还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运输、仓储、内贸、外贸都自成体系,使全社会物流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与机制下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从国外引进新型的物流管理技术。

5、商品的社会库存量过大,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

(二)建议

l、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流通的现代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期,人民生活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是消费的急剧变化,按其它国家所经历的过程,必然要产生一场流通革命,从而在实现国民经济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同时,实现流通的现代化。所以.对如何实现流通的现代化,要实行总体规划。

2、加人对仓储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以及集装箱中转站、散装水泥等物流设施的投人,资金不足时可以引进必要的外资,共同建设物流中心,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

流通费用范文篇10

在负责×××市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工作以来,在省、市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本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认真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和财务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以出色完成各项财务工作为目标,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核算,完善财务帐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主要工作述职如下:

一、工作职责及分管的工作范围

作为公司财务负责人,我的工作职责和分管工作范围是:

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和预算,掌握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使用资金,积极组织完成各项上缴任务。

2、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会计财务制度,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3、按照金融机构的有关规定,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结算工作。

4、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当好参谋和助手。

5、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档案,做到科学管理、存放有序。

6、遵守、宣传、维护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杜绝和避免各种违规行为。

二、主要工作业绩

财务虽然不是图书发行的主要业务工作,但是图书发行的重要组织部分。好的财务管理为促进图书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保证作用。我本人在组织财务工作中,一方面围绕提高图书发行质量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核算质量;另一方面,以省、市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为目标,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工作各环节、各程序有条不紊高效率地进行。

1、帐表清楚,计算准确

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几年来,在进行会计核算中,我所负责管理的总帐、税金帐、费用明细帐等,以及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税务报表、劳资报表等报表中。虽然帐表多,工作量大,但我都做到了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并在此基础上及时编报有关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会计资料。

2、认真核算,节省开支

会计核算工作,其对象主要是资金运用、商品流转、费用支出、应纳税金和计算经营成果。自己在核算过程中,一方面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认真核算,使资金运用、商品流转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处理各项支出上,精打细算,尽最大可能地节省开支,保证了公司图书经营的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

3、认真负责,准确无误

在商品流转核算过程中,为能及时、正确地反映和监督图书商品购、销、存的业务活动,督促各有关业务部门,正确及时地填写各种凭证,及时结算进销货款。同时,为加强预收款的管理,按期编制预收帐款对帐单,并按照省集团公司分类核算的要求,及时与学校核对帐目,正确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和进销差价。做到了教材和其它商品分类核算的准确性。正是本人朴实的工作作风,负责的工作态度,在省集团公司的财务检查中,未出现任何乱转成本等违规现象,得到了省集团公司的好评。

4、科学理财,合理摊销

在商品流通费的核算中,我本人做到了严格按照商品流通费用的开支范围支出,并严格商品流通费用的报销手续,正确计算报告期应负担的商品流通费用,按规定正确提取福利费,工会经费,折旧费等,从而保证了费用支出的合理摊销。

5、遵章守纪,合理纳税

在各种锐金的核算中,我本人能严格遵守国家税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和核定金额向国家解缴税金,完成了上缴任务,没有在工作中出现任何失误,同时本人遵章守纪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认可。

6、更新知识,提高效率

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核算质量,在工作中能严格执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按照财务规程操作,做到帐、表和手工帐完全一致,准确无误,在用微机处理好财务的同时,我还认真学习有关知识,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在微机里设计了销售成本计算表、税金计算表等20多种表格,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7、精心整理,以备检索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为确保这些重要史料和证据能妥善保管,以备将来检索。本人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精心整理,并及时将所有重要的会计凭证按记帐凭证的序号,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单按月装订成册,同时将财务有关文件,按年装订成册,并设有“会计档案目录”及“财务文件目录”,以便检索。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本人参加工作时间很长,在做财务工作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点滴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图书发行事业,自己感到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学习的不够,偏重于实际工作,因此对新会计理论知识、新会计制度理解掌握得不够深透;二是协调能力不够,偏重于财务工作本身,在与图书发行的各环节的协调、衔接上还不够紧密;三是政治业务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四是对图书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