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2:22:12

立体式范文篇1

一、把握“五个环节”

我们在干部考察工作中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有关程序进行,注重把握好“五个环节”,确保干部考察工作的客观公正。一是考察预告。在预告内容上,除预告规定的内容外,新增加了参加“三票评议”的对象和“三项考评”的相关内容,使参与对象在考察前对干部考察的内容和操作程序心中有数;在预告范围上,不仅在被考察单位进行预告,而且在参加“三票评议”的人员特别是企业主所在单位进行预告,真正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个别谈话。在谈话对象的确定上,由干部考察组主动选择,注重广泛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确保一定的谈话面,力求使个别谈话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干部现实表现信息;在谈话内容上,重点是了解被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突出干部考察方案所界定的工作实绩,对在测评、评议中反映较优秀和较差的干部,在谈话中重点了解;在谈话方式上,注重引导交流,变审问式为谈心式、变我问你答的机械谈话为共同探讨的互动谈话,努力引起谈话对象的共鸣,消除谈话对象的各种顾虑。三是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的范围上,主动征求可能影响干部任用的相关工作部门和分管、挂钩、联系的处级领导及被考察人员的服务对象的意见。在征求意见的形式上,根据被征求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征求处级领导意见以口头的形式、征求业务主管部门和业务双重管理部门的意见以分发(函寄)征求意见函的形式、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以召开座谈会形式进行。四是实地调查了解。对考察中所了解到的干部工作实绩,通过到项目或企业的所在地进行实地察看,访问项目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向项目或企业所在地的群众进行深入了解,与述职报告和谈话了解的情况进行印证和核实,并加以分析,分清显绩与潜绩。五是政绩联合会审。组织干部政绩联合会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或工作总结)中反映政绩的有关数字及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党的建设、精神文明、计生综治、经济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重大决策等工作进行共同审核、甄别。在政绩会审的过程中有16名领导干部的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因与实际不符而被退回。

二、“三票评议”干部

在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中,我们进一步扩大范围,实行“三票评议”干部,即由基层干部群众、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服务对象等三种群体的人员通过填写民主测评表、民主评议表对干部作出定性测评和书面评价。通过实行“三票评议”干部,让各层次、各群体的干部群众都来评判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优与劣、好与坏,真正落实了群众的参与权与选择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基层干部群众评。市直部门由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老干部代表、下属单位负责人;乡镇(街道)由本乡镇(街道)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所站负责人、村居(社区)主干、老干部代表、辖区内的省、龙岩市、**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分别对本部门、乡镇(街道)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二是上级领导、有关部门评。由处级领导和市委效能监督委员会成员(市委委员)对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市直正科级单位的党政正职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乡镇(街道)的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情况分别由分管或联系挂钩的市领导和相关市直部门的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三是服务对象评。组织市委确定作为效能建设联系点的35家“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以座谈会和书面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对市直19个经济工作部门和4个经济服务管理部门的党政正职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并征求意见。在实行“三票评议”干部过程中,我市共有4000多名基层干部群众、31名处级领导干部及市委效能监督委员会成员、200多名部门领导及业务科室负责人、35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共收到评议意见1300多条,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

三、“三项考评”实绩

为实出考察重点,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在工作实绩的考察中,我们重点考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机关效能建设、计生综治等三项工作,各考察组认真对照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下发的文件规定的考评指标,通过从有关部门收集该三项工作的相关数据、资料,结合个别谈话了解和实地考察了解的情况,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认定被考察对象的工作实绩,并汇总由市委干部政绩联合会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综合会审认定。在实行“三项考评”、政绩会审过程中,有3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因计生工作被黄牌警告或单列管理而被取消评优资格,2个市直部门的主要领导因综治工作被通报或黄牌警告也取消评优资格。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做到凭实绩使用干部,近期我市公开选拔了16名干部,外派到经济发达地区从事招商引资工作一年,期间保留原职务、享受原职级待遇。期满经组织考察后,根据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凡表现突出、能力较强、工作实绩明显的给予研究使用;表现平平、工作实绩一般的,按原职级做相应的安排。

四、运用考察结果

立体式范文篇2

在诸多的语文学法中,相关性的学法是很多的。如:观察与思维,联想与想象,理解与记忆,阅读与质疑,笔记与写作等。它们之间(包括上述成对的学法之间的“二元”联系)既有先后时间关系,又有多维空间联系。

如果能从立体角度深刻剖析它们,综合运用它们,势必产生运用学法、提高学习效率的良性循环。现以阅读与质疑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善于读书的人,也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一定善于质疑。”此话不无道理。质疑,即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阅读能力是体现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系等方面的。这就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阅读与质疑是一对“孪生子”。“读”中见“疑”,能在一般人不觉得是问题的事物上看出重要问题,并且使这重要的、新颖的问题得到最完善的、最合理的解决,从而取得成果和创造奇迹。以“疑”促“读”,使阅读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使阅读进入更高层次,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把阅读与质疑紧密结合起来呢?

阅读的一般方法是“浏览”、“粗读”、“精读”和“快读”等。这些方法还可以扩展、掺合、融化,使之成为更切合实际的、更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浏览”包括整体阅读、鉴赏阅读;“粗读”包括提要阅读、积累阅读;“精读”包括理解阅读、局部阅读、眉批阅读;“快读”包括交叉阅读、剪辑阅读等等。

“学而不思则罔”,有效的阅读必然伴随着思维,而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质疑。质疑起于思维,又高于思维。一般方法有“同向”质疑,“异向”质疑,“组合”质疑和“探索”质疑等。

“同向”质疑,指沿着问题的相同思路提出新问题,以揭示其规律并达到理解、发现、创造的目的。如:对甲适应的环境与条件是否对乙也适应呢?

“异向”质疑,即指沿着问题的相反思路提出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事物潜在的规律性。如:对差生的一般方法是批评教育,可是如果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组合”质疑,即把两个毫不相关的问题组合在一起,从而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揭示知识的规律性。如:应用文中的书信格式与“一事一议”作文题型组合起来,提出书信议论文的写法问题,揭示其写作规律。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是借用日记形式来写小说的,同样地揭示了主题,感人至深。

“探索”质疑是一种综合性的质疑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研究后,进入深入的探究,以求有所收获。如语音、文字等,可进行比较、归纳,提出符合其规律的记忆方法、理解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也可以以语文知识的某一方面为出发点,牵联同类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的覆盖面,再浓缩成知识的网络,便于灵活掌握。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知识树”,就是应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例子。

以上“质疑”的基本方法也可以扩展、延伸、掺合、融化,使之成为更切合实际的、更有效的提问题的方法,促使阅读深入进行,达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目的。如:“同向”质疑包括“求源”质疑、“相关”质疑;“异向”质疑包括“求异”质疑、“发散”质疑;“组合”质疑包括“添加”质疑、“合成”质疑;“探索”质疑包括“定势”质疑、“模糊”质疑等。

诚然,读书同写作一样都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它要求配以高层次的综合方法,才能获得高效率。因此,把阅读与质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式的结构读书法,势在必行。

(一)“整体”、“局部”阅读与“分解”、“合成”质

疑相结合

“整体”阅读法与“局部”阅读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基本方法。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其大意,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一主体部分的内容。

“分解”质疑与“合成”质疑是指学生先找出文中所用材料,分析这些材料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任何文章总有材料和观点),然后,再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是怎样组成一篇完整文章的。

对于自己熟悉的或较易读的材料,可以一次性读完,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具体问题不加思索,不进行“分解”质疑,那就等于“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阅读才行之有效。因此,整体阅读时,应做到“看高楼不忘地基”——探赜索隐。

客观事物反映进文章,就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这思想,作者有时直接揭示出来,有时则隐藏于字、词、句中。这种深层的含义必须去“发掘”、去“品味”,才得要领。所以,“读全书”时,不能忘了“探赜”,“看全貌”时,不能丢了“索隐”否则,“读全书”就没有基本点,也就读不出“道道”来了。如: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通读全文,对全文作一般性的了解,同时又针对文章的细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读”才有所得。如果学生通读《故乡》,不能明确为什么要写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那预习就流于形式了。学生在通读《变色龙》的基础上,提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变化无常的态度是取决于狗主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问题,表明预习是深入的。

对于一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含难点部分)或文言文中的古汉语知识,都要局部深入地阅读,但这样做往往丢三落四,“肢解”原文,没有系统性。为了提高局部阅读的效率,应借助于“合成”质疑的配合,做到“见树木,心中有森林”——反本归源。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只认识文中的字词,而不认识字词所反映的整个客观事物(字词游离于文章之外)。对此,可以结合其生活阅历和有关的形象材料,努力地把文中字词换成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这样,读书的效率就高了。如:“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质疑方法就是出于这个道理。又如《故乡》一文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段的深刻含义,不能光从这些句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更应把它置于全文的语境中去体会(合成质疑):全文写什么?表现什么?(写故乡的变化,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和信心。)这样才能深刻地品味出作者“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的局部深层意义。

(二)“理解”、“交叉”阅读与“定势”、“模糊”质

疑相结合

“善读者始熟读而明其章句,继融会而究其义蕴。”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扫除了字、词、句的障碍后,由“熟”进入“明其章句”,再深入地“究其义蕴”,这就是理解阅读了。它重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阅读的“前阶段”较易做到,而“后阶段”就比较困难了。要想“究其义蕴”往往还要借助质疑的帮助(如“模糊”质疑)。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人的心理活动常常受到某种难以捉摸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干扰,这就造成对事物的认识,明确中有混沌的,混沌中也有明确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因此,对一些具有模糊特征的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可以进行符合情理的思考和想象,多途径地开拓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对“模糊”内容的质疑方法使学生对字、词、句的含义的理解,对情感的领悟,深刻而不含糊。文学作品中的含蓄,从“模糊”概念上分析,也可以说是在审美形式中的意境的朦胧美,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蕴含的丰富的内容之一,就表现在像以上这样表意“模糊”的句子上,“什么都可以想”,想什么?“什么都可以不想”,不想什么?“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是什么?“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这显然不是指当时屋内的声音,那又是指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展开质疑,引导学生理解朱自清当时不甘同流合污又感到救国无方的苦闷心情,并展开合理联想与想象,在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情况下,通过“模糊”质疑而得出明确的、正确的答案,最终理解此段课文内容“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可以交叉进行纵向阅读(沿着某知识的深度进行)和横向阅读(沿着某知识的广度进行),而这种阅读有无成效就表现在是否能摸索出一定的规律性。这规律性又靠“定势”效应来体现。数学教学是运用公式知识去解决同类问题;物理教学运用定律内容去解答习题。这“公式”、“定律”则是“定势”质疑的产物。一句话,“交叉”阅读与“定势”质疑是可以并且应该结合在一起的。

如: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广泛阅读议论文章,从论点、论据和论证到各种不同的写法,可以说是读得既“深”又“广”。如果学生能不断提出问题,如:(“一事一议”作文)如何引述原材料?如何设“议”点?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结尾怎么写?……那么,就能从中探索出一条“一事一议”议论文写法的规律:“引——议——联——结”。这就形成一个写作模式。而这模式(“定势”)又反过来指导写作的顺利进行——依据这个模式对异题同型的作文进行质疑,从而获得更高层次感知,完全掌握此题型作文的写法。

(三)“浏览”、“鉴赏”阅读与“求源”、“相关”质

疑相结合

“读书看皮,阅读观题”,不失为浏览的要旨。通过浏览,人的大脑就输入了许多信息,留下了许多印象,在无意中积累了许多知识,到用时,就可以随手拈来,不至于脑中“空荡荡”的。

可见,不浏览,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扩大知识面的。但是,光浏览,对透彻掌握知识还很不够。为了使掌握的知识既广又深,必须把浏览阅读与鉴赏阅读结合起来进行。

鉴赏阅读是在浏览阅读基础上加深理解的一种阅读。它以理解为目标,顺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寻求题外之意、弦外之音。

如何“寻意”、“求音”呢?这又得借助于与求源质疑的结合来获得。

阅读者在广泛阅读的提前下,运用鉴赏阅读与求源质疑,追根溯源,把握要旨,就会相应地提出许多问题,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化。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千里江河必有源头。许多问题,从它的根源上进行探究,往往能有新的思路展现,这就是求源质疑了。

如:“再接再厉”中的“厉”字,往往会被写成“励”。原因是阅读者对“厉”字理解不清。如果追根溯源提出问题,不难发现“厉”与“砺”通假,是磨快的意思;再寻其题外之意,原来是指两只公鸡相斗(用嘴交接),过一会儿,各把自己的嘴放到石头上磨快一下再斗。所以“再接再厉”的弦外之音应是“继续不断地努力”的意思。

鉴赏阅读还可以培养人的感受能力和鉴赏的创造力。

如何加深阅读者对语言文字感受的敏锐程度?如何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形成创造性见解?这又是借助于与相关质疑相结合来获得的。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关的事物,只要发挥想象,善于联想,合理地提出问题,就可以寻出其相互关系来。这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相关质疑了。1986年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就必须用相关质疑方法思考:树木为什么会成林?(在一定面积内不断增长,反之,树林减少就不会形成森林)森林对气候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大森林可改变本地区的气候,气候好了又促进森林发展,气候恶劣则不利树木的生长)这样,就把题目中三个概念的关系理清了。有了敏锐的感觉,文思自然滚滚而来。

人学习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感知、理解的活动,也是掌握思维和操作技能的活动。我们必须配以多种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提要”、“眉批”、“剪辑”阅读与“求异”、

“发散”、“添加”质疑相结合

韩愈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提要钩玄”读书法。此法要旨是把所读的文章分类,注重探取其深奥的观点,即抓精髓,并且把它标示出来。

阅读要在以上“提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书头位置上写读书的评语,即“眉批”。它能把读书时产生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以免时过境迁而遗忘。

继而,阅读者对有积累价值的知识进行剪辑,分门别类,或粘贴于本,或装订成册。以上三种读书方法的综合使用,使读书的“轨迹”更明朗化,为深入研读打下了基础。

立体式范文篇3

教师队伍是创新培训的主导力量,是电子创新实验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教师的水平和投入是决定创新培训成败的关键。通过选拔和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功底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使其制订的创新培养方案能够充分满足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方面必须加大创新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关心教师队伍的成长。必须加速教师队伍知识的更新,不断扩宽其知识面,注重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随着参加创新培训学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出现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指导核心,发动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教师在创新培训过程中,尽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精力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面,让学生明确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该如何学习,为其提供精炼的学习参考资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学习模拟电路知识,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自拟题目,比如有学生想要采集人体脉搏信号,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采集,如压力传感器或者光敏电阻等,采集的信号属于微弱和易受干扰的信号,必须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剩下的工作如器件选型、电路设计等则均由学生自行完成。电路设计完后要求学生先根据原理进行电路参数计算如放大倍数和滤波截至频率等。计算完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Multisim软件,让其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和所计算的电路参数在该软件上仿真验证实现。最后让其购买元器件,进行实物制作和测试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创新培训,必须建设一个完全开放性实验室平台。包含基本调试设计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可调稳压电源、电压表、焊接台、实验桌椅等。在实验设备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室要提供不同的实验设备。对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训练开放实验室要提供计算机、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源等常用的电子仪器,数量以保证基本够用为度。对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的实验室除配备常规仪器外,还要配置较高级的开发设备,如单片机、DSP、EDA、ARM开发板、毫伏表、PCB制作系统、常用的电子设计类软件等。另外,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新实验室建立器件库,利用实验室的专项经费购买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接插件和常用芯片等,免费供学生使用,同时对器件的进出建立详细的明细表,以提高器件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建立自主、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创新实验室运作主要采取自由开放和预约开放,并将开放时间公布。自由开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电子协会成员,他们可以在开放时间随时到实验室工作。而预约开放的对象是全校的电子爱好者,他们可在创新实验室的网站上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配备指纹刷卡门禁系统、实验仪器设备电源控制系统、网络摄影机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通过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对想进入创新实验室学习和培训的学生进行身份登记备案和授权。采用网络实验预约管理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获得授权并且预约成功的学生准许进入实验室学习,但不允许在实验室做过多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可以通过网络摄像头监控,一旦发现则取消其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实验室要做到完全无人值班是很难的,但是实验室教师又不可能全天候包括晚上在实验室值班,因此可以制定值班表,安排学生(包括研究生)轮流值班。另外,对实验设备进行编号,且不允许学生随便搬动实验台的设备。

四、采取递进式的教学培养模式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建立了递进式创新实践培训体系,明确了学生从入门到提高等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了电子焊接工艺、制图制板工艺、小功能电路等基础性培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以功能电路、单元电路、小系统设计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化的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电路设计能力;经过严格选拔,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综合性培训,以综合性功能电路、大型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五、采取多级开放式团队运行管理模式

实行从指导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的多级开放式创新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还可以形成传帮带、便于知识与技能传承的长效机制。在这个创新团队里,不仅要强化上一级团队成员的权威,更要重视团队核心成员奉献精神的培养。每个团队核心成员必须定期制定培训计划,负责团队培训和知识的有效传承。任何团队成员都必须严格服从团队核心成员的任务安排,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提交总结报告。对高一级的创新团队给予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对能力突出的创新团队成员,允许其进入高一级的创新团队,而对表现不佳的成员也可降到低一级的创新团队,甚至从创新团队中剔除出去。创新基地采用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公布创新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各类创新项目申报情况、学术研讨活动、仪器设备现状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网络化管理、创新项目审批和申报、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由学工部门带领校内电子协会来完成。对于每个创新团队,均可以申报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开展申报、立项和研究等工作,并在规划时间内完成预定目标,提交科技成果。对确定立项的学生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在科研经费上给予资助。从经费、政策上重点支持优秀学生从事原创性科技项目,激励学生做出重要创新成果。以项目为依托,实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分级管理、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定计划,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把教学与生产劳动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将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让学生走出校门,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缩短学用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依托各类创新性项目和学科竞赛平台

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项目开展项目创新训练,通过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具备“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项目小组的共同研究,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多种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湖南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及挑战杯大赛等参赛活动,创造优良的创新工程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应用研究工程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系统的掌握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环境建设,提高装备水平,配置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全校开展各类设计竞赛(如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创造一切条件开放实验室为其提供良好服务,使每个学生融入创新氛围。

七、学校增加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投入

学校以学生为本,在实验的策划、资金和设备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改变以往实验指导单纯依靠实验人员的模式,派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给学生讲课和指导,并且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和筹备。探索创新性自主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立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奖励优秀的学生科技学术成果,同时创造条件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每年不定时、不限项地开展学生科研立项申报工作,并制定学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对课题进行阶段性的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和评审。

八、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和运作机制,加强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解决资金投入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教学资源、派遣与培养师资、基地实训、企业实习与就业等完整的人才培养链。通过校企合作,开拓了实验室建设的新途径,提升了教学层次,节约了建设资金,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进度。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拥有了直接的工作经验,提前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协助企业开展商业策划、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使其在企业的工作中学习企业文化,掌握基本操作,培养创业技能。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是创新基地发展的有力补充。学校围绕企业生产申报科技项目、设定创新课题,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的放矢,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可直接为企业所用,使创业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

九、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创新培训考核合格、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申请各级创新项目等,都能获取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并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对于指导学生取得科技成果和获得竞赛奖励的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将指导工作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

十、结论

立体式范文篇4

1突出需求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注入“创业基因”

1.1深化三项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机制

(1)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思路。学校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多渠道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与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等5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2)深化校地合作,建立办学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先后与烟台市16个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烟台市政府共建胶东文化研究院;与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及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订单式”合作培养协议;在省内外建立各类创新创业实习见习基地平台450余个。学校还与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实行“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建立应用本科与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对师范类毕业生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是山东省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实施“按学科招生、分阶段培养”的培养教育模式;实行第二学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申请转专业的办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3)深化中外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注重加强同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校联合举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与韩国蔚山大学合作成立鲁东大学蔚山船舶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世宗学堂”。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了“2+2”“3+1”和“3+2”模式的本科生培养项目,成为烟威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1.2产学研相结合,丰富教育课程内涵

(1)定制培养与学分置换。即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以选修课的形式,每学期嵌入若干门企业课程,由企业安排讲师来校授课,按照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企业课程考核通过者可置换学校部分选修课学分。(2)基地训练与顶岗实训。即利用寒暑假或结合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工程实践能力训练,进入真实的技术开发环境进行实战项目体验,同时将在企业参与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3)师资培训与双向交流。实施“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每年安排若干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提高和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实施经验,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实践课目的再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4)建立创业教育课程群。学校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通识教育必修课和专业教育选修课,引进北森、中青创等国内知名创业教育公司课程体系,建立创业教育课程群,搭建了“课程+实训+讲座”的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开设《中国创业学》《企业经营学》《创业实训》等培训课程。推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教授、优秀校友、风险投资家等组成导师队伍举办创业讲座,内容涵盖创业经历、创业想法、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等,使创业教育课程内涵进一步丰富,学生创业教育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3强化能力本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高质量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参加全国KAB师资培训、SIYB师资培训、YBC师资培训和DMC创业指导师培训,并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加强“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建设,吸纳更多企业家、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注重加强创业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探索,组织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教材5部,40余篇。两项课题分别被批准为省级和校级教改课题,科研成果获部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二等奖5项。2014年,学校申报的《大学生创业指导课教学案例特色教材研究课题》被教育部获准立项。目前学校正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尽快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2坚持质量导向,推进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本领

2.1以赛带训,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开展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拨付9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定期对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全国性、地区性创业竞赛活动。近三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共获得部级银奖1项,铜奖7项,省级特等奖6项。2014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4项。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和山东省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5年学校“考伴”创意团队在山东省和全国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中分获创意组冠军和铜奖。

2.2丰富载体,构建务实培训实训体系

学校构建“课程+师资+实训”的创业培训新平台,采取“1+3+N”组合模式推进,即一个资源整合器(创业孵化基地)、三大课程模块、N种课程组合方式。培训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技能类、管理类、金融类,同时开展网络实战、沙盘模拟、创业团队协作等实训项目。针对创业者在训前、训中和训后的不同需求,在培训过程中跟随提供全过程“一站式”创业服务。学员参训前,开展创业潜质、创业能力评估,提出创业建议,推荐适合创业者需求的创业项目,量身定制创业培训计划,并推荐一名创业咨询师或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全过程创业咨询服务。参训过程中,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扶持、社保缴费、劳动维权等方面政策咨询,使创业者“少跑弯路”。参训后,根据创业者的创业项目,优先推荐入驻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企业诊断、企业升级等创业服务和融资支持,提高创业者创业成功率。改变了过去单纯的就培训而培训的模式,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加强同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依托属地部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部级文化创意园区、部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优势社会园区资源,与烟台市人社局、芝罘区政府系统合作,投资30余万元共建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抓好“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打造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实训培训基地。目前已累计有3400余名学生接受SYB和KAB创业培训。

2.3搭建平台,提升孵化基地建设水平

经过近7年的建设,学校打造了一个设施完备、功能完善,集“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技术指导、跟踪扶持”等项目为一体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已达9600平方米,分为创业孵化区、创业苗圃区、创业加速区和跨境电商创业区四部分。2009年以来,先后投入600余万元用于创业孵化基地装修改造及设备购置。基地实施优惠创业政策,每年为入驻企业和团队减免房屋租赁费120余万元,水、电、暖、物业等相关费用60余万元。每年引入扶植30余个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团队。近三年来,共争取烟台市人社局孵化基地建设补贴40万元,创业培训配套资金120余万元。先后有20余家企业获得了政府无息贷款、10家企业获得50%贴息贷款。2014年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0余万元,年创利税近70万元。孵化基地实行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运营,努力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学生创业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新型创业团队,有效扩大了创业就业,较好地解决了当前的“就业难”问题。2014年孵化基地聚集就业岗位600余个,带动相关就业近1000人,发挥了良好的就业带动作用。自2009年以来,已为烟台市各大特色产业园输送各类业态优质项目102个,成为全市创业项目的“输血站”。

3强化指导服务,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让政策落地生根

(1)开展投融资服务。为满足日益细分、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产业投融资需求,以“创客空间”为纽带,引导各类创业基金、风险投资、社会资本等进入校园,与创业团队对接交流,帮助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本,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和项目投资的双向融合。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经对接了广发基金、兴业基金、内蒙古商会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企、校产业发展基金体系。同时,基地的法律顾问、创业导师对于项目的资金运作、经营风险等相关内容做到全方位跟踪和评估,大大提高了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率,促进了企业的快速扩张和发展。近7年来,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已吸引各类创业基金、风险投资达1200余万元。(2)搭建知识产权平台。以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基础,提供发展所需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包括研发工程师专利技能训练、专利申请、创新产品专利挖掘等各项服务。知识产权平台的建设,有效地降低了创新创业企业所面对的法律风险,增加了创业孵化基地知识产权的规模和容量。近7年来已实现研发工程师专利技能训练80项、专利申请39项、知识产权保护规划29项、专利风险控制20项。(3)“创客空间”全校开放。以“开放、合作、共赢、发展”为主题而创建的“创客空间”,面向全校开放。采取导师下午茶、创意咖啡交流会社会项目资源推介会等众多形式,实现各类创业资源的交流和互通,从而达到跨界整合、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创客空间”,创业学子获得了更高端的人脉资源、更合理的资源整合、更及时的商业信息和最具价值的创业建议。(4)指导服务机构健全。学校于2015年7月成立创业学院,全面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实训、创业服务等非学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出台了《鲁东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对全校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形成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4强化价值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培育创业土壤

(1)建立科研人员流动机制。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或在完成本单位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前提下,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兼职收入归个人所有;将不高于30%的编制员额按有关规定用于聘任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员兼职;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促进科研人员顺畅流动。(2)建立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探索校校、校企、校所及国际合作协同培育模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改革教育培养模式,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全过程,融入专业教学各环节。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学习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参与创新创业。(3)搭建各类文化载体。通过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一是大力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全校师生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二是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文化季等活动,在大学生中大力宣扬“创新崇高、创业伟大、创优光荣”的理念,大力倡导“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破除安逸、敢闯敢干”的新型创业观、就业观、事业观和成才观,掀起热爱创业、关注创业、投身创业的热潮;三是通过创业典型培育、挖掘和宣传,树立正确导向。四是通过报刊、媒体、网站等各种渠道进行政策解读,举办各类政策宣讲、集中培训、成效展示等活动,确保舆论引导宣传到位,扶持政策执行到位,扶持制度落实到位,扶持资金发放到位。近年来《光明日报》、新华网、山东省教育厅等各级媒体先后多次报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学校先后获批“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KAB创业俱乐部”“山东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烟台市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两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KAB创业俱乐部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十佳”,毕业生荣获“山东省十大创业者”称号。2015年学校创业孵化基地获评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得省政府300万资金扶持。

作者:丁瑞忠 王全文 吕海航 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5-4.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5-12-2.

立体式范文篇5

关键词:三本院校;大学生学风;立体式服务;信息服务;服务创新

近几年,“三本”院校生源质量较以前发生明显变化,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目标不明、动力不足、态度不正、方法不对、纪律不严、效果不好等问题,学校整体学习风气不尽如人意,教育教学管理困难,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创办于2002年的宿迁学院,是江苏省后发达地级市———宿迁市所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采取“省市共建、八校联建”的办学体制,由八所省属高校与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使用联建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省招生。学院由初期2002-2010年三本招生、到2011-2012年二本招生,2013-2014又回归到三本招生,其间的曲折经历已经证明:不同批次招生的在校生学风状况有很大差异,二本批次招生的生源质量明显好于三本批次。目前,学院在校生以三本批次为主,学风状况出现了和其他三本院校类似的今不如昔的情况。为此,我们对三本院校宿迁学院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有27个调查项,主要涉及读者特征(5项)、利用图书馆情况(9项)、读者需求(10项)、读者建议(3项),每个调查项分别设计4个确定选项。有784名大学生被确定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84份,收回有效问卷784份。宿迁学院在校生13399人,被调查人数为784人,占在校生人数的5.85%,本次调查对象涉及文科、理工科和艺术类学生及其他类学生,其中文科读者占65.56%,理工科读者占28.32%,艺术类读者占4.08%,其他类(毕业生及未选择以上三类的)占2.04%,调查对象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表1可见,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和图书馆密不可分,图书馆需要更深入地嵌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

1三本院校图书馆服务与大学生学风问题

宿迁学院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及读者接待量统计(表2)显示,近五年生均图书借阅量、读者入馆人次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出现了问题。

1.1三本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三本院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四化”问题与对策———以宿迁学院为例》一文中指出,三本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出现了“服务对象简化、服务队伍老化、服务模式僵化、育人功能弱化”的“四化”问题,不能充分适应大学生需求,未能有效发挥促进学风建设的作用[1],对“四化”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为三本院校图书馆改进服务工作提供了参考。

1.2三本院校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从图书馆角度对大学生学风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3)表明,被调查的784名大学生读者中“经常到图书馆学习”的有303人、占被调查大学生读者的38.65%,其中大一新生228人,其他各年级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的读者人数则寥寥无几。对“大学生不进图书馆学习的原因”的进一步调查结果(表四)显示:调查对象中,62.5%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不想学习(没有学习目标)”,64.03%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兴趣)”,还有51.4%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不会学习(没有学习能力)”,仅有24.11%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不需要学习(没有学习压力)”。分析发现:学生并不是像有些人没有根据所说的“都是富二代、官二代,不需要学习”,学风问题更主要的是在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兴趣,缺乏善于学习的方法。这为学校学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找到了突破口。

2建立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的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针对学风建设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三本院校应该建立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应积极策应,建立图书馆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融入到学校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并成为这一体系的核心,发挥“风向标”、“晴雨表”的作用,促进学风建设体系良性互动、高效运转。

2.1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概念

2.1.1立体式服务

立体式服务是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服务主体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实现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全面、友好、高效的无缝对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使用户满意[2]。立体式服务的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平台及相关管理制度、服务标准、业务规范等要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立体式服务体系。

2.1.2立体式信息服务

立体式信息服务是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式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服务主体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实现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全面、友好、高效的无缝对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达到用户满意。

2.1.3三本院校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

三本院校要从学校层面做好促进学风建设的信息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一个学风建设信息体系的的大框架、总平台和数据库,并整合、协调各部门、各院系的学风建设信息体系子系统和图书馆的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子系统,进而建立起全校的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

2.1.4图书馆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

图书馆立体式信息服务指以图书馆为主导,以馆员为主体,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元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多形态传播途径使得大学生不再满足单一的实体与网络服务,这也为图书馆开展立体式信息服务在服务途径、渠道上提供了可能。图书馆要通过这一体系,增进与大学生的沟通,调研读者需求,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2学校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2.2.1学校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机制建设

学校要在制度层面构建教育教学管理互联互动的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明文规定各部门、各院系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职责担当、角色分工、服务规范和质量考核,强化各部门、各院系在学风建设信息工作中“资料收集与整理、情况调查与通报、问题协调与处理”的相关职责与义务。学校要督促各部门、院系的信息工作,达到“工作认识统一、问题意识超前,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措施有效,考核办法科学、激励机制合理”,不断强化全员服务、全面服务、多角度服务、深层次服务的立体式服务理念。此外,学校还应建立起学风建设问题响应机制和工作预案,通过预案测试检验可行性、确定其有效性之后,在各工作机构和网络节点推行。宿迁学院积极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并把“辅导员进宿舍”列入考核指标,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2.2学校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机构建设

学校还应从实体层面构建全校教育教学管理互联互动的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校长负责,院系联动,全员参与。各部门、各院系根据学校立体声式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的顶层设计,结合本院系实际,相应建立起“专门专业、专人专职、专项负责”的院系学风建设信息服务机构和遍及各专业、各班级、各学生团体、各宿舍的信息网络。各部门、各院系在“思想统一、认识一致、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本着“顾全大局、首问负责、行动一致、学生第一、服务优先”的原则,对于学风问题不得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消极现象,努力形成“教师主动、辅导员牵动、教辅人员促动、学生组织(社团)拉动、学生自觉行动”的良好局面,确保学生学习等方面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热心关注、积极响应、高效化解,给学生满意的答复、有效的帮助。宿迁学院有关院系在班级建设的“小微型学习组织”,既是一种典型的学风建设机构,也是一个学风建设信息服务节点,这一做法是学风建设工作的有益探索。

2.3图书馆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适应并满足大学生读者服务需求,为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社会实践提供信息支持,促进学风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为此,图书馆要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结合馆员素质和水平,调动馆员积极性,挖掘服务潜力,创新服务模式,建立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子系统,主动开展靠前服务、上门服务,建立与学校及各院系学风建设信息服务机构的密切联系,及时获取大学生的信息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无缝对接,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实现“需求不论何时何地,服务不分分内分外,工作不分前台后台”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立体式信息服务。

2.3.1图书馆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建立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发挥效用、实现目标的保证。图书馆可以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也可以另起炉灶,从头做起,科学进行制度设计,界定立体式信息服务的职责、范围、内容,明确服务标准和规范,确立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激发、鼓励馆员关注、参加促进学风建设的信息服务工作。

2.3.2图书馆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机构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图书馆可以根据内设机构的职责,结合学风建设信息服务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各机构在立体式信息服务中的工作职责,也可以由机构有关人员兼职组建一个专门机构,加强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关工作,在馆内形成全员参与的立体式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要增强各服务网点、服务窗口的立体式信息服务意识,开展“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泛在化信息服务,通过优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放自助服务、延长服务时间、开通移动服务等方式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

3三本院校图书馆立体式信息服务的策略与途径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图书馆要抓住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准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和途径,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3.1通过大学生入学(入馆)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中,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生角色、学习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的同时,还要在学生摆脱一切问题由家长、老师包办、代办后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时,密切配合学校的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主意识,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诱导学生学会并善于利用图书馆拓展视野、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增强本领。3.2通过学生读者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决定其学习能力的强弱,图书馆应该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积极拓展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渠道、手段和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并逐步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能力,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3.3通过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养成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后,才会持之以恒,学有所成。虽然大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但在面对信息垃圾时还是难以做到“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图书馆要通过思想教育、学术报告、文化展览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恋上”专业学习、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创新训练、社团活动等,肯于钻研,热心实践,增长能力。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过分强调兴趣,可能产生对学生的放任和溺爱。教育者要激励学生,应对挑战,建立自信,唤醒其内心动力,持之以恒,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和坚毅品质,才会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3.4通过提供嵌入式服务,和大学生学习“在一起”,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帮助图书馆负责参考咨询、读者培训的专业馆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学习能够给大学生专业学习、创新实践、社会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就业咨询乃至解决心理问题上提供辅导也可以在指导大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服务需求,提供嵌入式个性化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求职应聘。3.5认清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创新服务,切实促进学风建设[5]图书馆要全面、透彻地认识育人服务存在的“四化”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并把化解信息服务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勇于创新服务,力争在促进学风建设工作中取得新成绩。

4三本院校构建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4.1注重高层率先推动

学校决策层、管理层的领导在学风建设上要亲力亲为,不能只是“开会喊两句、检查转两圈、总结讲讲话、激励发点钱”,要让师生看得到实实在在的作为,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效果。

4.2强化中层示范带动

各部门、各院系的领导要主动抓、亲自抓学风建设工作,不能只是“我分管、已交办、有安排”,而要“我主管、我负责、我主办”,在学风建设工作上给教师做表率,让学生感受真诚的关心、真切的教导和真实的帮助。

4.3做实基层互联互动

要让各级领导、各层次师生明确其在立体式服务体系中的角色担当。学校、各院系领导负责大力推动,教学人员负责积极带动,教辅人员热情配合促动,行政部门积极参与联动,在这样的立体式服务体系中让全体学生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全校学风建设工作互联互动。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没有减轻教师的责任,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自身的优秀素质和高尚人格“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要更加紧密地加强与各信息服务机构和节点的协调、沟通,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动态,对学生要更加体贴入微,工作要更加优质高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保持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才能促进学风的好转。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有效地做好互联互动,加强与教育教学管理机构、校内外社团组织、学生家庭的联系,密切关注学生个体及其成长历程中关键时期、重要转折点时的情况,对于学生的需求要及时反馈到信息系统中,并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5结束语

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探索,也是高校图书馆适应师生读者服务需求的新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可以预期,以立体式信息服务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必将取得可喜的成果。

作者:冯克品 单位:宿迁学院

参考文献:

[1]、[4]冯克品.三本院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四化”问题与对策—以宿迁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4,(7):197-200.

立体式范文篇6

一、立体式词汇教学的产生

对每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词汇的习得过程是其内部词汇的积累,积累的过程也需要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率。交际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学习更突出学习主体作用,但对直接词汇学习而言,教师更应该加强指导。立体式词汇教学能充分适应词汇教学理论的要求。特里尔(J.Trier)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这个词汇系统是不稳定的,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联系来记忆所学的词汇。立体式词汇教学就是要倡导将孤立的各个词汇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使学习者能将各个词汇联系起来,更多地接触与目标词汇相关的词汇,从而发现词汇之间的内部联系,不仅对目标词汇有充分了解,对同一语义场的词汇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在学生的词汇体系构建过程中发现词汇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每个应掌握的词汇形成一个立体概念而并非单个孤立地去记每个单词。

二、立体式词汇教学环节

1.辨识积极词汇和高频词

对所要学的目标词汇,教师首先要能区分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对立体式词汇教学方法而言,更关注的是积极词汇。“积极词汇就是学生在特定语言场景中能正确发音、理解并且在口语、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的词汇。”(张庆宗,2004)无论是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还是课外阅读中的词汇,首先要教会学生区分词汇。比如一些小动词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就要比一些生僻的专有名词重要。对所出现的词汇要根据其有用性做出判断分析。就教材来讲,有些课本中已经将积极词汇标示出来了,教师可当做讲解目标词汇。学生能够辨认出积极词汇就会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效率。例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词汇大纲,对于学生来讲,掌握了大纲规定的词汇就能对该考试难度有把握,更能应对此类测试。高频词主要还是靠学习者自己去掌握。要鼓励学生课后读一定量的文章,阅读过程就是对词汇的认知和熟悉过程,对于有些在不同文章中出现的单词就可以归类为高频词了,出现多少次才需要查词典,这需要学习者根据具体情况来把握。

2.目标词汇本身学习

很多学生反映他们记了很多词汇但考试中还是不够用,这反映出学生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存在一定欠缺。词汇的学习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单词的正确发音,包括重音和语调;也要对词的形态变化和使用中的搭配关系有所了解;应该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一定的具体意义。这也是四级考试对词汇的基本要求。为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或较为生活化的例句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对单词的搭配关系也要重点关注。例如在学习“concern”时,其后加不同介词时,表示不同意思。Hewasconcernedaboutthematter.他关心这件事。Hewasconcernedinthematter.他参与了这件事。Hewasconcernedwiththematter.他跟这件事有关。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它的用法,写作文时就会出现“Youconcernme”这样的错误句子。

3.词汇的立体式扩展

除了对词汇本身的了解,还应对其进行适度的多维度的扩展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课堂虽然时间有限,但对教师来讲,对积极词汇的一定扩展会增加学习者接触的词汇量,学生如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就能对所要掌握的目标词汇充分了解。词汇的扩展主体在于教师,但也应把握一定的量,不可天马行空无限地联想,原则就是与所讲词汇的语义要有较强的关联性。

(1)根据近代语言学家的观点,词汇关系可分为横聚合和纵聚合关系。语义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质上就是语义场,通过了解各个词汇相互间联系来构建学习者的内在词汇很有必要。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由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也被称为水平关系或链状顺序以及搭配关系。这是一种相关构成成分组成的语序列,通常以线性顺序排列。比如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对单词的横聚合要有充分的理解,反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处于同一语义场的单词要给学生做充分的扩展。例如在讲解physician这个单词时,对有关医生的单词应有涉及:doctor泛指各科医生,即一切有行医资格的人。physician指医院的内科医生。surgeon指专修外科或专修人体某个部分的外科专科医生,这种医生一般需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dentist指牙医。这样学生就能从横向对physician这个单词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扩大了相关的词汇。

(2)不仅要重视词汇的横聚合关系也应关注单词的延伸,即词汇的纵聚合。在同一个位置上互相替换出现的词汇处在可以互相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可以聚合成一个类。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就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而言,更应关注联想关系在词汇学习中的运用。例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对单词的讲解要使学生对所学单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都能够区分,这样在使用单词时就不会犯错。以同义词为例,英语中大量存在的是相对同义词,即意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词。换言之,二者语义尚有细微的差异。只有知晓词义的差异,才能做到正确运用,准确表达。例如在讲“resident”一词时,其纵向扩展的词汇可以涉及citizen(指拥有某国国籍或有某地区合法身份的人,即公民)、civilian(指相对于军人或官员的平民百姓)、inhabitant(最普通用词,一般指常住居民)、resident(多指长期居住或暂时居住的居民,有时也指旅居者)、native(指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这些单词虽然都表示“居民”,但却有细微的差别,学生了解后对各个单词就能正确运用了。

4.充分利用课文语境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用来交流思想,词汇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国璋先生就主张将语言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孤立的词汇学习本身就有很多缺陷。尽可能地从上下文中来推测一个生词的语义当然是理解语言的一个好方法。但就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来讲,直接词汇学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有一定的必要性。所以在使用了以上所列举的方法后,教师更应该把所学的单词引导到对课文的理解上来。其实课文就是实践所学词汇最好最真实的语境。通过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进行讨论,让学生尽量使用本课所学的新单词和短语来表达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三、立体式词汇教学的意义

通过以上所述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词汇,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时就能熟练运用,从而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学生通过立体式词汇教学方法建立起来的词汇系统非常稳固,大脑中单词的排列不再是单个孤立的,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的语义场中了。通过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方法,学生也可以进行类推。该方法也适用于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过程中所遇到的生词的学习,因而终身受益。

立体式范文篇7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三维立体式”;管理模式

1前言

开展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体育生活,既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特定人群的体质健康的干预计划;保证青少年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质量。《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均指出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育工作,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加强制度与服务保障[1]。可由此可见,合理有效的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促进青年学生保质保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于保障和落实国家的相关措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发掘各大高校目前对于学生课外体育的管理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与课外活动开展现况,构建体院专业教师“三维立体式”下院指导模式[2],以学院、年级、班级、个人为单位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推动校园内课外体育开展氛围。

2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现状

2.1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块设置现状

在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一般是在学校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之下,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体育学院(部)承办以及其他院系共同协作管理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学院作为全校体育课程唯一的专职部门,因此其应当具有管理职责。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外管理体系由四部分组成:正式的校内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俱乐部)、个人或集体课外体育活动、室内和室外休闲性体育课外活动[3]。其中团委部门主要负责校内体育竞赛与体育协会(俱乐部)的管理;体育学院负责校外体育竞赛、课内外一体化建设中个人与集体的课外活动等内容。其工作职责如图所示。

2.2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块管理运行现状

管理与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效果[4]。随着学生对于课外活动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作为管理与组织者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是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通过各学院自行组织所开展的全校性的活动,主要以早操、太极拳、八段锦等内容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满足学生身体对于运动的需求,但是也因为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时间固定,内容枯燥乏味等主观因素以及场地、气候等方面客观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逃避现象,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欲望[5]。在体育竞赛方面,目前我国各高校每年都会在学院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举办春季或秋田径运动会以及足篮排等对抗性较强观赏性较高的体育单项校园联赛,各个学院自行选派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到比赛中去,具有组织性、竞争性的特点,而弊端则是由于比赛的规模较小,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有机会且重复多次参加到各类课外体育竞赛中去,反观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严重缺乏参赛机会[6]。在体育俱乐部(社团)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施行体育俱乐部模式,对体育项目的教育与兴趣的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专业教学方面教学,俱乐部负责教师角色定位有所偏差,教学指导方式、教学内容已经管理制度严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相仿,严重缺乏项目特色教学[7];在经费支持方面则主要来源于从财政拨款以及外界赞助,由于各地区高校对社团协会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俱乐部的发展在资金方面缺乏保障,难以支持俱乐部“模式化”发展。

3体育教师“三维立体式”下院指导工作模式构建逻辑

3.1体育教师“三维立体式”下院指导工作模式学理基础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之外的延伸,是检验学校体育实行情况的重要指标。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多重含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走访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课外体育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如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记录作为体育课部分期末成绩的课内课外一体化综合管理模模式[8];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模式[8]等等。这些课外体育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体活动性,但是在实施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如在活动的开展方面,活动内容的“非直线性”“非过度性”“非层次逻辑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10]纵观近年以来我国学生参加体质测试的成绩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各大高校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严重不足[7]。可以说,体育课外活动管理模式并非单一的集中管理,而是应当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考量与整体设计,通过体院专业教师下院指导的方式,构建下院教师工作体系,对于课外活动内容,充分发挥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活动项目内容进行结构化、整体性学习,充分利用与发挥信息化平台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作用;抓好体育竞赛这一平台,均衡竞争性与娱乐性之间关系,以院系为单位委派体育学院专业教师对班级间、年级间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计划、施行方面进行专业指导,以让更多学会有机会参与到的运动中去;在体育俱乐部(社团)方面,下院指导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项目特色进行整体性教学,将运动项目作为一种包含技战术对抗、项目规则、礼仪、运动员裁判员角色扮演团队及个人荣誉等要素作为整“立体式”教学,鼓励赛季与各项目之间的交流。

3.2体育教师“三维立体式”教师下院指导工作模式发展维度

体育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即包括体育精神、运动实践以及健康促进三大核心维度以及下属六个要素。[11]其中体育精神是根本,由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所构成;运动实践是关键,由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所构成;健康促进是基础,由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所构成。体院教师下院指导模式是以三大维度和六个要素为依据,制定了辅助类体育活动板块、体育竞赛类板块以及体育知识文化板块,所开展活动具有较高针对性,构建三个维度立体式管理结构。

3.3体院教师下院指导工作推进策略

在辅助类体育活动方面,组织活动以行为规范、倡导健康生活为主,例如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早操项目,以舞蹈、武术、健美操、啦啦操等形式代替传统广播操;坚持实行课外线上健身跑活动,同时依靠线上平台,根据学情分析,下院指导教师制定个性化学生课外活动计划,使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提高;下院各专业教师就体育文化、运动技能、运动康复与保健、体育审美等主题每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与讨论,着力普及体育知识,推广体育文化,解决学生在运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竞赛活动方面,组织活动主要以年级、班级、宿舍为单位,下院指导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构建院系、专业、班级三级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其次,把大学生体育精神写入竞赛方案,每次竞赛活动有明确的体育精神培养目标,平衡竞技性与娱乐性的关系。下院指导教师建设并长期维持院级运动队,积极参加校级以上体育赛事和名校邀请赛。对高年级本科生和体育生开设“提高班”,除必修课之外,面向专项技能有提升需求的“优秀学生”开设专项高级班,还会面向底子薄弱、难以完成体质测试的部分学生开设针对性课堂和课外辅导站,开展个性化项目训练。在体育知识文化方面,下院指导教师集中组织活动,主要以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和传播校本体育文化为主。体育文化制度建设是随着体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将我国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抖空竹等传统体育项目以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等形式进行传播。传承与发扬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将校园体育文化紧贴时代特征,使其成为学生的内在精神素养。

4体育教师“三维立体式”下院指导工作运行体系

4.1坚持有的放矢,完善管理目标评价体系

在管理工作中行成考核机制。各学院将体育纳入学院整体工作计划中,制定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学期末组织检查、考核;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体育工作,将体育工作列入院领导工作职责中。学校就学生课外课外活动工作目标、实施途径制定标准,以促进建立成果评价方式。各学院严格执行活动标准,将学生活动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与组织管理列入学院工作计划中;在每学期初期,下院指导教师根据大学课外体育标准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在学期末通过学院评价、教师自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课外活动开展与完成情况进行逐级报告,强化校园课外体育计划实施力度。完善学生参与考核机制。体育学院教师下院指导工作制定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活动计划,依据学生需求组织体育活动,完成计划内容。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并将结果放入学生档案。优化学生成绩评价方式,课内外体育活动着装和考勤等纳入成绩评定,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同学们在教学和比赛中表现:勤学苦练、吃苦耐劳、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体育精神,都纳入成绩评价指标。将院级体育比赛各学院所有项目成绩相加形成全年运动总分,在秋季运动会上进行颁奖仪式。每年都举行明星社团评比,并纳入评分指标,并加大评分比重,调动社团的积极性。加强体育教师指导工作考核。在每年的年底将由体育学院、团委、被指导学院共同对体育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对思想道德、职业操守、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知识更新情况、教学态度、活动内容完成情况等项目进行综合考察,根据打分结果由高到低评定优秀指导教师,对于获奖教师则以标准工作量作为奖励,其指导成果也作为教师个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

4.2促进制度保障,建立体育教师下院指导长效机制

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为确保体育教师下院指导活动工作顺利实施,各级负责人在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上加强领导职能[12]。学校成立体育运动指导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体育教师下院指导活动负责人,分管体育工作校长担任组长,副组长为体育学院主任、校办主任、教务处处长、学工部长、团委书记、体育场馆中心主任,成员由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加强师资建设。重视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每年定期请各方面专家,同时组织各专项教师出去考察等方式,使下院教师完全具备教学、科研、运动训练和组织各项群体竞赛的多项能力。全面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努力提高体育教师待遇,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不断加大体育场馆设施改善。确保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坚持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原则,以服务师生为目的,对于各项课外体育工作合理计算工作量。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学校每年成立专项基金用于体育教师下院指导活动,并且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制度,采用层层包干,并且严抓落实,为体育教师下院指导活动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4.3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多方资源强化硬件保障

立体式范文篇8

在诸多的语文学法中,相关性的学法是很多的。如:观察与思维,联想与想象,理解与记忆,阅读与质疑,笔记与写作等。它们之间(包括上述成对的学法之间的“二元”联系)既有先后时间关系,又有多维空间联系。

如果能从立体角度深刻剖析它们,综合运用它们,势必产生运用学法、提高学习效率的良性循环。现以阅读与质疑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善于读书的人,也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一定善于质疑。”此话不无道理。质疑,即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阅读能力是体现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系等方面的。这就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阅读与质疑是一对“孪生子”。“读”中见“疑”,能在一般人不觉得是问题的事物上看出重要问题,并且使这重要的、新颖的问题得到最完善的、最合理的解决,从而取得成果和创造奇迹。以“疑”促“读”,使阅读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进一步激发求知欲,使阅读进入更高层次,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把阅读与质疑紧密结合起来呢?

阅读的一般方法是“浏览”、“粗读”、“精读”和“快读”等。这些方法还可以扩展、掺合、融化,使之成为更切合实际的、更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浏览”包括整体阅读、鉴赏阅读;“粗读”包括提要阅读、积累阅读;“精读”包括理解阅读、局部阅读、眉批阅读;“快读”包括交叉阅读、剪辑阅读等等。

“学而不思则罔”,有效的阅读必然伴随着思维,而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质疑。质疑起于思维,又高于思维。一般方法有“同向”质疑,“异向”质疑,“组合”质疑和“探索”质疑等。

“同向”质疑,指沿着问题的相同思路提出新问题,以揭示其规律并达到理解、发现、创造的目的。如:对甲适应的环境与条件是否对乙也适应呢?

“异向”质疑,即指沿着问题的相反思路提出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事物潜在的规律性。如:对差生的一般方法是批评教育,可是如果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组合”质疑,即把两个毫不相关的问题组合在一起,从而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揭示知识的规律性。如:应用文中的书信格式与“一事一议”作文题型组合起来,提出书信议论文的写法问题,揭示其写作规律。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就是借用日记形式来写小说的,同样地揭示了主题,感人至深。

“探索”质疑是一种综合性的质疑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研究后,进入深入的探究,以求有所收获。如语音、文字等,可进行比较、归纳,提出符合其规律的记忆方法、理解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也可以以语文知识的某一方面为出发点,牵联同类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的覆盖面,再浓缩成知识的网络,便于灵活掌握。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知识树”,就是应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例子。

以上“质疑”的基本方法也可以扩展、延伸、掺合、融化,使之成为更切合实际的、更有效的提问题的方法,促使阅读深入进行,达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目的。如:“同向”质疑包括“求源”质疑、“相关”质疑;“异向”质疑包括“求异”质疑、“发散”质疑;“组合”质疑包括“添加”质疑、“合成”质疑;“探索”质疑包括“定势”质疑、“模糊”质疑等。

诚然,读书同写作一样都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它要求配以高层次的综合方法,才能获得高效率。因此,把阅读与质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式的结构读书法,势在必行。

(一)“整体”、“局部”阅读与“分解”、“合成”质

疑相结合

“整体”阅读法与“局部”阅读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基本方法。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其大意,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一主体部分的内容。

“分解”质疑与“合成”质疑是指学生先找出文中所用材料,分析这些材料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任何文章总有材料和观点),然后,再进一步研究这些材料是怎样组成一篇完整文章的。

对于自己熟悉的或较易读的材料,可以一次性读完,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具体问题不加思索,不进行“分解”质疑,那就等于“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阅读才行之有效。因此,整体阅读时,应做到“看高楼不忘地基”——探赜索隐。

客观事物反映进文章,就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这思想,作者有时直接揭示出来,有时则隐藏于字、词、句中。这种深层的含义必须去“发掘”、去“品味”,才得要领。所以,“读全书”时,不能忘了“探赜”,“看全貌”时,不能丢了“索隐”否则,“读全书”就没有基本点,也就读不出“道道”来了。如: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通读全文,对全文作一般性的了解,同时又针对文章的细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读”才有所得。如果学生通读《故乡》,不能明确为什么要写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那预习就流于形式了。学生在通读《变色龙》的基础上,提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变化无常的态度是取决于狗主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问题,表明预习是深入的。

对于一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含难点部分)或文言文中的古汉语知识,都要局部深入地阅读,但这样做往往丢三落四,“肢解”原文,没有系统性。为了提高局部阅读的效率,应借助于“合成”质疑的配合,做到“见树木,心中有森林”——反本归源。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只认识文中的字词,而不认识字词所反映的整个客观事物(字词游离于文章之外)。对此,可以结合其生活阅历和有关的形象材料,努力地把文中字词换成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这样,读书的效率就高了。如:“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质疑方法就是出于这个道理。又如《故乡》一文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段的深刻含义,不能光从这些句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更应把它置于全文的语境中去体会(合成质疑):全文写什么?表现什么?(写故乡的变化,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和信心。)这样才能深刻地品味出作者“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的局部深层意义。

(二)“理解”、“交叉”阅读与“定势”、“模糊”质

疑相结合

“善读者始熟读而明其章句,继融会而究其义蕴。”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扫除了字、词、句的障碍后,由“熟”进入“明其章句”,再深入地“究其义蕴”,这就是理解阅读了。它重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阅读的“前阶段”较易做到,而“后阶段”就比较困难了。要想“究其义蕴”往往还要借助质疑的帮助(如“模糊”质疑)。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人的心理活动常常受到某种难以捉摸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干扰,这就造成对事物的认识,明确中有混沌的,混沌中也有明确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因此,对一些具有模糊特征的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可以进行符合情理的思考和想象,多途径地开拓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对“模糊”内容的质疑方法使学生对字、词、句的含义的理解,对情感的领悟,深刻而不含糊。文学作品中的含蓄,从“模糊”概念上分析,也可以说是在审美形式中的意境的朦胧美,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蕴含的丰富的内容之一,就表现在像以上这样表意“模糊”的句子上,“什么都可以想”,想什么?“什么都可以不想”,不想什么?“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是什么?“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这显然不是指当时屋内的声音,那又是指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展开质疑,引导学生理解朱自清当时不甘同流合污又感到救国无方的苦闷心情,并展开合理联想与想象,在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情况下,通过“模糊”质疑而得出明确的、正确的答案,最终理解此段课文内容“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可以交叉进行纵向阅读(沿着某知识的深度进行)和横向阅读(沿着某知识的广度进行),而这种阅读有无成效就表现在是否能摸索出一定的规律性。这规律性又靠“定势”效应来体现。数学教学是运用公式知识去解决同类问题;物理教学运用定律内容去解答习题。这“公式”、“定律”则是“定势”质疑的产物。一句话,“交叉”阅读与“定势”质疑是可以并且应该结合在一起的。

如: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广泛阅读议论文章,从论点、论据和论证到各种不同的写法,可以说是读得既“深”又“广”。如果学生能不断提出问题,如:(“一事一议”作文)如何引述原材料?如何设“议”点?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结尾怎么写?……那么,就能从中探索出一条“一事一议”议论文写法的规律:“引——议——联——结”。这就形成一个写作模式。而这模式(“定势”)又反过来指导写作的顺利进行——依据这个模式对异题同型的作文进行质疑,从而获得更高层次感知,完全掌握此题型作文的写法。

(三)“浏览”、“鉴赏”阅读与“求源”、“相关”质

疑相结合

“读书看皮,阅读观题”,不失为浏览的要旨。通过浏览,人的大脑就输入了许多信息,留下了许多印象,在无意中积累了许多知识,到用时,就可以随手拈来,不至于脑中“空荡荡”的。

可见,不浏览,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扩大知识面的。但是,光浏览,对透彻掌握知识还很不够。为了使掌握的知识既广又深,必须把浏览阅读与鉴赏阅读结合起来进行。

鉴赏阅读是在浏览阅读基础上加深理解的一种阅读。它以理解为目标,顺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寻求题外之意、弦外之音。

如何“寻意”、“求音”呢?这又得借助于与求源质疑的结合来获得。

阅读者在广泛阅读的提前下,运用鉴赏阅读与求源质疑,追根溯源,把握要旨,就会相应地提出许多问题,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化。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千里江河必有源头。许多问题,从它的根源上进行探究,往往能有新的思路展现,这就是求源质疑了。

如:“再接再厉”中的“厉”字,往往会被写成“励”。原因是阅读者对“厉”字理解不清。如果追根溯源提出问题,不难发现“厉”与“砺”通假,是磨快的意思;再寻其题外之意,原来是指两只公鸡相斗(用嘴交接),过一会儿,各把自己的嘴放到石头上磨快一下再斗。所以“再接再厉”的弦外之音应是“继续不断地努力”的意思。

鉴赏阅读还可以培养人的感受能力和鉴赏的创造力。

如何加深阅读者对语言文字感受的敏锐程度?如何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形成创造性见解?这又是借助于与相关质疑相结合来获得的。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关的事物,只要发挥想象,善于联想,合理地提出问题,就可以寻出其相互关系来。这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相关质疑了。1986年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就必须用相关质疑方法思考:树木为什么会成林?(在一定面积内不断增长,反之,树林减少就不会形成森林)森林对气候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大森林可改变本地区的气候,气候好了又促进森林发展,气候恶劣则不利树木的生长)这样,就把题目中三个概念的关系理清了。有了敏锐的感觉,文思自然滚滚而来。

人学习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感知、理解的活动,也是掌握思维和操作技能的活动。我们必须配以多种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提要”、“眉批”、“剪辑”阅读与“求异”、

“发散”、“添加”质疑相结合

韩愈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提要钩玄”读书法。此法要旨是把所读的文章分类,注重探取其深奥的观点,即抓精髓,并且把它标示出来。

阅读要在以上“提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书头位置上写读书的评语,即“眉批”。它能把读书时产生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以免时过境迁而遗忘。

继而,阅读者对有积累价值的知识进行剪辑,分门别类,或粘贴于本,或装订成册。以上三种读书方法的综合使用,使读书的“轨迹”更明朗化,为深入研读打下了基础。

为了使以上读书效率更高,可以兼用以下各种质疑方法。以《孔乙己》一文为例阐述如下:

立体式范文篇9

“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从“多元化”和“立体式”两个方面来理解。“多元化”是指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点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立体式”是指结合创业教育的资源整合、途径实施、机制保障等要素开展创业教育。高校在实施“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创业教育的对象分为四类。一是全体学生,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有技术性创新的学生,着力培养创业学生的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能力;三是具有管理倾向的学生,重点培养其市场营销、企业运作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四是具有强烈创业动机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主要通过实训、实战,以及资金、场地等的支持,做好扶持工作。通过“多元化、立体式”的创业教育模式,能够使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普及创业文化、激发创业意识、培育创业能力、引导创业实践、服务创业孵化的创业教育理念。第一,普及创业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实现创业项目的落地,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第二,激发创业意识,高校在运用各种途径、方式去激起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创业动力和需要,从而使得大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主动变革;第三,培育创业能力,主要通过专业能力、经营能力、综合能力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的培养,并不断加以实践,是指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大学生内在的财富;第四,引导创业实践,使创业知识转化成现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最终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第五,服务创业孵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将理论转化成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成效

(一)“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

1.打造通识性创业教育平台通识创业教育的平台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的基础,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提高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高校在了解社会变革对创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应该规范课程设置,把《职业规划与大学生涯》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两门课程纳入到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并按照必修课的要求予以考核,将该课程贯穿大学的四个学年,从创业意识的建立,到创业实践的探索,让学生充分理解、领悟、实践、提升其创业能力。同时,为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高校开设《KAB创业教育》、《创新思维开发》、《创业基础与创业案例》、《创业心理学》等创业类“选修课程群”,使学生逐步形成创业知识框架、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提高学生识别商机、整合资源、创建团队、制定创业方案等创业能力。课余时间的培养也是通识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高校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关注、探索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给予特色化、追踪式的指导与服务。面向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开设创业“健康门诊”,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陪伴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指导服务;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讲座,对重点项目团队实施小班化试点教学,专门邀请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教师、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进行全程化教学,努力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完整性和递进性。

2.打造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分析中看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多来源于创业计划大赛,学生在参与创业作品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创业团队的力量,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资源,其本身就是一种创业磨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创业思维训练及能力培养。高校需为学生提供创业竞赛平台,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素质类竞赛、创业类社团建设等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还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在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上,不断探索,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将创业人才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去,同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清晰地体现出实施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相关的课程大纲中适当地加入创业教育的相关章节、案例及实践方案,与显性课程连接。增设与创业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法学等选修课程,弥补创业必修课程的不足,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3.打造实践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引入行业认证和实训机构,将典型行业认证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项目教育纳入到教育培养计划中,不断创新实践教学载体和模式,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组织学生走进教师的工作室(研究所),参与教师创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教师及学生的创业项目展示、项目竞争、项目甄选、项目培育,促进教学活动成效由第一课堂向社会实训的有效转变,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相契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性扶持和市场化配置,促使社会资本嵌入至学生的创业实践,培植学生创业“孵化器”,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高校应对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定期组织举办SYB、全球模拟公司实训等创业课程封闭式培训,让创业团队开展创业的虚拟演练,掌握创业的核心要素,拓宽创业的项目渠道,积累创业的实战经验;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近距离接触企业家,开展创业实习、研究企业的运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对在创业计划大赛中的成熟作品或在创新活动中研发的成熟产品,鼓励并支持学生入驻指导站,注册创办实体公司,为学生搭建创业实战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4.打造孵化型创业服务平台高校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指导、宣传咨询、组织联络、活动策划等方面的作用,搭建组织培育、政策引导、导师帮带、教育培训、阵地支持、信息交流、项目展示、资金扶持、市场对接、人才开发等十大平台,并试将其建设成为职责明确、设施完备、运行有序、服务到位、作用明显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窗口。指导站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教室、项目展示区、创业就业个性化指导区、项目孵化室等功能模块,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功能强大的创业就业实战训练场所,努力营造“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效“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在浙江工业大学进行了试点工作,通过开设“创业管理班”、“KAB创业基础课”,引入SYB创业教育项目,建设大学生创业实验园,组织大学生创业竞赛等,使在校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人数逐年上升,毕业生创业存活率也逐年提高。

1.建立了全面化的制度体系通过“多元化、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建立了校院两级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成立由学校分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与协调。学院由学院党政一把手牵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视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纳入学院的工作考核体系,促使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展和实施,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2.组建起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副教授、中青年骨干为主要力量的校内创业导师队伍,聘请企业老总、知名社会人士、业界精英担任校外创业导师,同时整合指导站的杭州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成理论功底强、实战经验足的创业导师群,成立了由法律、财务、营销等专业教师(专业人士)和校外企业家组成的学生创业指导咨询委员会,形成了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的创新型教学团队,提升了创业指导内涵。

3.构建了多样化的教育课程以指导站建设为重要载体,学校建设完成“必修+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群,实现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专业知识课、创业活动课和素质拓展课的有机结合。实施创业教育,已经覆盖了学院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并将“创造学生需求”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实现了从“我们让学生学什么、做什么”向“学生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学生以后可能需要什么我们创造什么”的理念转变,在普及通识性创业就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服务、创造服务、超前服务,满足其已经想到、能够想到和暂时没有想到的各类需求,为今后成功创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在创业就业上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立体式范文篇10

关键词:立体化市场;开发体系;市场营销;创新

党的五中全会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汹涌、原油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等因素叠加,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一轮震荡和重组,对石化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也给全行业带来了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机遇。对石化工程服务市场而言,业界竞争日益激烈,单一的销售或被动地等业务上门已经不能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外部环境变化要求公司适时调整市场开发战略和机制以适应变动。如何整合营销资源,改变市场开发方式,建立立体市场开发战略体系,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已成为现实的课题。

1工程公司市场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1.1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时期,中国的燃料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天然气将成为增长热点,新型煤化工作为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虽然会成为未来的投资方向但不确定性强。为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社会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待,国家将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党的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此外,新一轮国企改革将迈出更大步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这些都将为石化行业带来全新的机遇。从工程建设行业看,近年工程建设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过度开发等问题的影响,可再生清洁能源、环保为特征的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节能降耗、污水处理、废气减排等市场将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1.2新挑战。一是国内市场严重萎缩的挑战。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增长放缓、趋于饱和,化工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包括中石化在内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大批项目特别是煤化工项目停建缓建现象普遍,工程建设市场持续低迷。二是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随着石化市场的完全开放,境外工程公司参与国内项目建设,直接挑战国内工程公司的发展空间;一些技术先进、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公司在各方面均处于领先优势,尤其是民营工程公司更具活力,竞争日趋白热化。三是安全风险突出的挑战。随着国家新《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项目的安全、质量等的依法从严监管成为新常态,安全事故事件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体制机制转型的挑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在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下,国有公司的体制离完全市场竞争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制度执行力欠佳,管理界面还需优化,管理效率相对较差等问题仍然存在。

2立体式市场营销体系具体做法

立体化市场开发体系是以客户为核心、以精准服务为目标、多维多层多方的营销体系,它是将公司所经营的内容以时空(时间、空间)多维度销售给客户,并充分发挥全员营销优势的体系。立体化市场营销体系强调全生命周期服务,重视客户的需求、服务、维护、利润和发展。工程公司的市场开发有其特殊性,技术、设计等产品和服务是无形的,它不像实物产品一样直观,一眼就能判断出好坏,是否满意,难以向客户直观展示[1]。传统的工程公司市场开发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观念,提供既定产品满足需求客户,依靠回头客和口碑宣传进行市场开发。立体化市场开发体系要求树立服务营销理念,研究市场发展趋势,主动引导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开发部门的反应速度;同时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整合资源,全员营销,运用立体思维方式和手段系统地开展市场开发工作,从市场开发的整体联系和发生、发展全过程寻找关联方建立合作,强调长期关系、长远利益、双赢发展。2.1贯彻服务营销理念,转变客户服务模式。从组织体系入手,自上而下贯彻服务营销理念,落实各级领导市场开发的主体责任,加强业务全方位、一体化市场联动,定期互访,畅通高层、中层、市场人员的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客户动态。从大客户入手,依托公司产业链以及行业内外资源,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引导客户需求,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从传统单一服务模式向提供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制定盈利模式较好且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为客户建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模式。此外,重点关注客户的后期维护,建立项目三级负责制度,市场人员进入项目执行团队,对项目信息和进展情况定期完善、汇总,及时处理客户的不满意反馈以及疑难问题。2.2落实全员营销,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倡导全员营销理念,建立以公司领导、客户经理、技术专家、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市场开发责任团队,通过科技与市场联动、项目与市场联动、板块间联动和开展战略合作形成“四大联动”,积极“走出去”,与业主高层保持充分、密切沟通,建立相互认同、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同时形成日常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通过媒体、协会、专利商、政府机构等渠道,获取信息后进行筛选、分析、共享,提高项目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2.3创新宣传推介工作,整合优质资源。市场宣传是公司连接外部的一个窗口,主要有两个功能:将公司推介出去和将外界信息反馈回公司。工程服务企业由于服务和产品较为抽象性,难以直观对外展示,且客户群体专业性强,相对单一,往往对宣传工作不重视。现今国家能源的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越来越多的非化工企业进入化工行业,客户成分由单一转为复杂。市场宣传推介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多点开花,做好整体宣传方案。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互相结合,新闻、广告、行业会议各有侧重,整体宣传方案有主线有亮点。二是精选合作媒介,做新做透宣传工作。选择少而精的几家媒体作为长期合作单位,同时在公司内部搭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利用内外资源,新闻、广告、信息,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定期举办行业推介会、园区推介会,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三是扩展宣传功能,畅通信息渠道。在对外宣传中关注公共关系维护、客户对企业的意见反馈、政策行业信息、项目前期信息等,加强与化工园区、上下游企业、专利商、媒体、金融机构等联系,建立公司内部信息共享渠道,及时将建议、意见、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责任人。2.4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公共关系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当今时展的必由之路[2]。工程公司的市场开发要强化和周边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公共关系网络,增强黏性,实现多方共赢。一是强化与专利商的合作,借助专利商平台,获取早期项目信息,加强与专利商在新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将工程设计与工艺包整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强化与化工园区合作,与高速发展期和发展成熟的化工园区协同,帮助、支持新建园区发展,实时参与园区规划等工作,拓宽项目信息源。三是与跨行业企业合作,如金融机构,尝试新商业模式,充分发挥资本在市场和重大项目中的牵引作用,增加客户的黏性。四是强化与同行合作,在坚持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基础上与同行企业合作开发市场,特别是在一些部级大型化工项目上加大协同合作力度,共享项目信息,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2.5夯实组织基础,扩大市场开发辐射范围。根据自身资源以及主要市场开发方向,布局以总部为中心,以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或靠近客户集群的城市为支点辐射周边区域的市场开发组织体系,以某个项目为基础逐渐发展多个单体办事处或分公司,以点带面,扩大辐射圈。特别是境外业务,更需要以项目为中心深耕客户公司及周边市场,逐渐由中心点向外扩大辐射范围。

3结语

未来石化行业的重点任务,就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管理智能化的化工园区,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新形势下国有石化工程公司的市场工作需要紧紧围绕行业重点任务,适应市场激烈竞争,转换营销思维,从服务营销和全员营销着手,注重市场宣传推介工作,夯实组织基础,逐步建立立体式市场营销体系,做好市场开发工作,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秀华.设计工程公司如何做好市场营销[J].科技创新导报,2008(07):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