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5:17:12

乐理教学

乐理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基本概念问题

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是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清末至今,我国也有不少专著(包括译本)、教材或类似的通俗性读物相继出版:这对国民音乐教育、理论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基本概念欠妥的问题,等闲视之,似为不妥:就此提出一些个人意见,进行商榷。

基本的概念、术语是否准确、科学,是乐理教学及教材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据笔者所见,不少已出版的教材、书刊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妥之处,加以修正或增补非常必要。下面几例仅是我国较有影响的乐理书上选下来的。

变化音的概念

正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半音与全音,对各种音程的构成、和声及调性转换的分析尤为重要:何谓变化半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变化半音;”何谓变化全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分别见斯波索宾著《音乐基本理论》20页、李重光编《音乐理论基础》12页)

二者比较,不难看出:变化半音只能在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之间构成,而不能象变化全音那样可以隔开一个音级形成。为什么?恐怕找不出理论根据:在B.赫伐斯琴科编的《音乐基本理论习题》一书及近现代乐谱中,时常见到#E-bG,#A-bC这样一类的倍减三度的音程。上述概念对此无法做出解答。这正是变化半音概念的不妥之处:笔者认为,变化半音与变化全音一样,均可在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上构成,只是它们实际包含的音数不等而已。

还应强调,所有自然半音与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它们分别在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上形成,这是辨别各类不同半音与全音的根本标志:理应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这样看来,上述定义与其认为是变化半音或全音的概念,毋宁说是构成这类半音或全音的方法,方法与概念不能取而代之。上述概念倘若改为:含有1/2个全音数的变化音程叫变化半音;含有一个全音数的变化音程叫变化全音,这样也许会使学习者更明确、易辨些。

音程的概念

“同时弹奏的或顺次弹奏的两个音的结合,叫做音程:”(斯波索宾著《音乐基本理论》第58页)“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李重光编《音乐理论基础))43页)

两个概念的共同不妥在于“弹奏”二字不当。众所周知,音乐有两大门类即器乐与声乐,“弹奏”一词显然专指器乐而与声乐无关,同时演唱或先后演唱的两个音仍可形成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因此,建议用“发响”二字替代“弹奏”一词。

如同变化半音与全音的概念一样,上列音程的概念其实是构成不同音程的方法,无关音程的本质。音程是指两音之间的距离(包含音数的多少)与相互关系。

等音的概念

在十二平均律中,固定音高相同而音名、意义记法不同的两音,叫等音(亦称同音异名,笔者认为称同异音可能更准确些):如把这种等音,单纯地解释为“bD音等于#C音”,"#F音等于bG音”,、音等于bC音”(廖天瑞编著《基本乐理》82页、康讴主编《大陆音乐词典》390页)也是不能成立的。“等”是指“相等、等于”之意,等音即相互等同的音:既然等同,即可取而代之,试看取代的结果(以#E等于F为例):

从不同音律的角度讲,纯律或五度相生律中的#E与F存在“等音之差”,两音是不等的,从音.级角度讲,C调中的#E音是变化音级.,而F是自然音级,从调式的音程上看.,C-F为纯四度乍:自,然,协和音程,而C-#E则是增丰度...变化不协和音程;从调试的角度分析亏耗:的角滴式(或弗里第亚调式),不能说成是F的清角调式(或里第亚调式),在大小调体系中,等音的记谱更是界限分明,否则会导致调式、调性的含混不清:从和声上来看,这种取代的结果,将发生和声意义与调性意义上的根本转变。可见,音乐中使用的等音其实质是不等的,因此,这种称谓也不恰当。某些教材也改用“同音异名”代替,’等音”一词,虽说相对准确,但总不如把“等音”称为“同异音”更为适合。然而“等音”或“同音异名”之术语,已被人们沿袭使用,因此也无需作名称上的更换(如同雅乐、燕乐、清乐音阶的称呼不妥贴一样)。重要的是应当把问题的实质,在授课或教材中讲清楚。

调式交替的概念

什么叫调式交替?众说纷纭,请看:

“在调式关系的扩大和发展的接触中.,为了丰富调式的表现力,因而使一些调关系较近的调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调式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两个调的主音在乐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种新体系叫做调式交替。·一共有三种类型:1.同音列交替;2,同主音交替;3.不同音、不同音列交替:”(李重光编《音乐理论基础》182-186页,高天康编《音乐知识词典》429页)

“音列相同或主音相同的不同调式在音乐作品中先后出现,叫做‘调式交替’。”(孙从音《乐理》35页)

“一只旋律在1音音高不变的情况下,较长时间地从一种调式转到另一种调式,就形成了交替调式。(黄虎威著《和声写作基本知识》149页)”“所谓调式交替是指在音列相同的条件下,调式主意的转移。”(吕宏久著《蒙古族民歌调式初探)68页)

“调式交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式相互穿插与交织。(童忠良等编《简明体音美词典》359页)”

乐理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直观形象;创作实践;调式;音程;坐标图;排序

乐理及音乐的理论,广义的说,乐理包括音乐技术理论与音乐学理论。基本乐理是所有理论的基础知识,应为所有音乐理论与技巧打基础的知识。乐理是从事音乐教育必备的修养,也是实际教学需要的技能,更是个人自学提高的基础。作为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无论从素质、修养技能,还是全面教学活动、科研试验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上看。在整体知识结构水平上都不应有太大的层次差距。相反,越是从事低年级音乐教学的教师,越是要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扎实的理论基本功,良好的音乐修养和教学技巧,儿童才容易得益。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菏泽学院初等教育系,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我系生源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来自农村,根本没有音乐基础,他们音乐语言的积累较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我在乐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形象的语言描绘,找准知识的切入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把很多乐理概念、记号等,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把它们变成口诀、绘成图表、制成多媒体软件,使杂乱的记号系统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各种练习由原来的枯燥变为有趣,由静止变为动态,由无声变为有声,使乐理的抽象概念化,内容实例化、具体化、形象化,而且,乐理教学内容与唱歌、键盘、视唱练耳等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掌握基础乐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为“动”,使“无声”变“有声”

乐理中的五线谱、音名与唱名等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没接触过钢琴,更不认识五线谱。所以,我把各音组与大谱表的对照图运用Encore软件制成有声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处于大谱表的不同线和间的位置,当学生用鼠标单击不同线间的不同音符时,就会发出该线、间音符准确的音高和时值,同时出现该线、间的名称与音符的音名与唱名。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熟悉钢琴、风琴的键盘位置和五线谱的有关知识。为今后的视唱、唱歌、琴法、欣赏等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生动的语育描述和琅琅上口的口诀。使乐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零乱的常用记号,抽象的音程概念等,学生接触它们就像读天书一样。我就用以下语言和口诀来描述他们,以便于同学记忆。

(一)常用记号。

1、段落反复记号:II::II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

2、连线:(⌒一拱一拱象小桥,有长有短有大小,上面不能车马过,只有歌声飞过桥i同等音高来过桥,歌声连续余音绕,不同音高来过桥,声音圆滑多美妙。

3、延音记号:一个小孩生来俊,弯弯眉毛圆眼睛,生在头顶歌延长,长在双音音就停。

4、倚音:一个姑娘爱打扮,头上总有花来攀。前倚、后倚、复倚音,唱时音值轻、快、短。

5、波音:头上生有波浪发,相邻兄弟来回快。

(二)自然音程口诀表:

音程种类好记忆。

大小三六和二七。

纯五四和八一,

增四减五莫忘记。在自然音程中,三、六度,二、七度都是大小之分,同度的大音程比小音程多一个半音,一、四、五、八度以纯音程为主,只有增四度和减五度例外。上述口诀规律性强,十四种自然音程很快就能记住。三、运用图像、列表,使抽象的概念知识具体形象化

(一)调式的概念:乐理教学中,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掌握调式的概念,即“按照一定音程关系连结在一起的七个音,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调式。”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化内容实例化,并配以坐标图,形象地表示个例中的调式概念,在通过很多个例的展示来理解、掌握调式的概念。例如:德沃夏克的《念故乡》中的片段:

1=C4/4抒情的

非主音围绕主音上下波动,形成旋律线条,这个旋律线条就是非主音围绕主音进行而形成的体系,即调式。有些旋律的主音不在一个八度上,可采用双横轴坐标来表示。横坐标轴表示主音,纵坐标轴表示非主音。双横坐标中上面的横坐标表示高八度的主音,下面的横坐标表示低八度的主音。如《河北民歌》:

1=C2/4中速

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得具体而深刻。

(二)基本力度与变化力度图示:

1、基本力度(由弱到强)pppmpmfffffff

变化力度Cres很弱弱中弱中强强很强极强

2、基本力度ffffffmppppPPP

变化力度dim极强很强强很强中弱弱很弱极弱

各种记号有规律地排序。有利于同学短时间记住它们。另外,常用记号、音程、调式、调号等乐理知识会在唱歌、键盘、视唱练耳等课程中多次出现。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掌握它们在乐曲中的用法和意义,即注意复习和应用。

四、运用乐理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

为巩固和应用乐理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语汇,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乐理知识、应用乐理知识,必须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调式感,具备了一定的视唱能力,积累了一定的音乐语汇,如果再重复乐理知识概念,他们会感到乏味,因此,进行有趣的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是高层次学习乐理知识的境界。

创作实践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领域,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过程。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他们应该具有富于想象力和独创性、不因循守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又要扎根于他们高度的智慧及创造力。这一切,都依赖于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音乐教育——特别是创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直觉创造力。

(一)为歌曲配即兴伴奏

大多数同学喜欢弹琴,不喜欢听老师讲什么是和弦、和弦的转位与分解等知识。这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想象力。先拿大家都熟悉、而且比较容易的歌曲,如《小星星=》、《=歌声与微笑》、《滴哩滴哩》等,教师右手弹奏单旋律,然后左手配上和弦,并采用不同音型(柱立式音型、分解琶音式音型等)。让同学比较,为什么后来加左手和弦后歌曲好听了,然后讲解调式中的和弦及其运用。由于同学们急于学会弹琴,所以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学习掌握调式中旋律与和弦的关系,以及和弦配置的一般规律。当然,学生刚剐接触即兴伴奏,配置的和弦有可能不太规范,音型缺乏流动性、逻辑性,但教师应予以鼓励和指导,使这种创作的种子逐步发芽、开花、结果。达到掌握、运用基本乐理知识,提高即兴伴奏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即兴创作简短旋律

乐理教学范文篇3

(一)专业术语使得学生学习感到困难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乐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有许多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些专业属于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比如说乐理知识中的五线谱、切分音、跳音、间奏、伴奏、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等,都是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并且这类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主要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对其的把握,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中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音乐乐理基础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是文化课成绩不高且从前没有接触过音乐专业,进而造成缺乏音乐乐理基础。如果一上来就对学生进行这些乐理知识的灌输必然会使得学生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无法实现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乐理相关知识,无论是之后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三)教师的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许多教师对于这门课程也会感到苦恼,主要是因为本是枯燥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对于知识的把握也得不到实现。所以教师很多时候会感到教学力不从心,也会使得教师的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二、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把握好第一堂课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入意义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把握好第一堂课对于学生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教师要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堂课就抓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走进课堂,真正的爱上乐理学习。首先要对音乐教学提出宏观的要求,让学生愿意走进音乐的海洋当中畅游。其次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学习的难点,这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开展将会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带着期待走入课堂,也就会对这一专业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根据学生具体实际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定

分层教学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之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针对于大多数人的,这个目标和要求应该是大多数同学可以实现和满足的,这样教师教学的开展才会有一定的意义,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感到过于吃力。

(三)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且具有实用性

由于中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生源都来自于农村地区且大多数学生的文化课程并不优秀,所以这就造就了学生学习功底的薄弱,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难度设置要适中,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业的幼教要求。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包括乐理基础知识,也可以包括如何将音乐传递给学生的技巧,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之后的从业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经验,进而提升专业水平。

(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知识。由于乐理知识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教室就应该努力让学生尽可能的放松,即便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也应该耐心的给予帮助和辅导,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对于乐理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将跳动的音符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一些乐曲的播放,让学生沉浸在其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同时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乐理知识的填充做出努力。

三、结语

乐理教学范文篇4

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目前许多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理课教学都已经脱离了审美教育的主旨,没有起到为学生塑造审美观的作用,给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本乐理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十分明确的出现在现实当中,所以要实现此课程教学的更好发展就必须明确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乐理课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在基本乐理课上,许多教师知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赏析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这种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违背了音乐艺术应该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使原本生动、美好的音乐艺术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例如:在节奏节拍这个章节的授课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是理论的讲解,照本宣科。教师只是很浅显的告诉学生“节奏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转调则是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在理论层面上懂得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这既不深刻,也不实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则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根本不能把老师所讲授的基本乐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能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得到真正的运用,这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2基本乐理课教学方式单调,缺乏新意音乐基本乐理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乐理课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这就使得上课的知识内容不容易被学生记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没有太多的动手环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也很难生动有趣的讲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下,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也只是能通过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只是对上课内容的简单复习与巩固,许多学生因为上课学习效率不高,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课上教学和课下复习效率双低的尴尬局面使得乐理教学步履维艰。

3各相关的学科缺乏有效的知识交流基本乐理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对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都是以乐理知识的学习为起点,只有乐理知识掌握的扎实,最终才能具备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的能力。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都是采用专人教授专课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相关的课程之间缺乏相应的穿插渗透,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致使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例如:转调、音程、节奏等相关的课程在视唱练耳课上也会讲到,但是这就出现了课程相互重叠的现象。这样不但没有使课堂效果提高,反而因为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厌烦。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之间缺乏知识交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乐理课知识没有为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做好铺垫,减少学习音乐的难度,而是出现了一种脱节的状态,使得乐理知识的基础作用在学生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的建议

1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音乐基本乐理教学与其他的教学具有一样的终极教学目标,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中国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所有教育的根基所在。课堂是教师接触学生的最佳场所,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艺术观的最佳时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乐理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上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专业所学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那么这个学生在学前教育这条路上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

2改变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观念在已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基本乐理课的教学不受重视,这就导致了此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在音乐造诣上很难有重大的突破。为了帮此专业的学生把基础打好,教师必须重视乐理课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对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才可能得到改变。音乐是具有形象生动的感染力的,要想改变教育观念,就必须把基本理论教学与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才能感兴趣,实现乐理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在教学上,我们还要努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使乐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教师由单一的教授音乐理论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转变,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整合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内容基本乐理课教育教学内容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工作能力的好坏。因此,为了更好地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各院校应当针对自身院校教学内容的薄弱点和欠缺点进行教育内容的必要整合,使得此课程的教育内容能够完备、合理。在此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教材是知识的承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最基本的工具。教材内容应该同时照顾到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这三个方面。只有包含这三方面的教材,才能称之为优秀的音乐基本乐理教学教材。但是,目前这样的教材还是十分少有的,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学校应该积极寻找相关的专家学者编著更加符合音乐乐理教学教材,帮助此专业的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第二,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深入地去学习乐理知识,并且将乐理知识转化为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鉴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因此,各院校对教材和教育内容进行切合实际的整合将是学生学习进步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4改进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方法教师在上乐理课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实现理性教学和感性教学的充分结合,这样就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第一,教师可以采取肢体教学法来实现乐理教学的生动和形象,避免教学过程的过度枯燥。例如:教师可采用著名音乐家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再总是枯燥的用嘴去说,在讲解的同时,用手做出高低起伏的手势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变化,让学生既可以从听觉知晓音乐节奏的变化,又能从视觉的角度获得音乐节奏的变化状况。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的结合就提高了乐理教学的效果,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的难度。第二,随着国家对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培养的越来越重视,各个院校一般都为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配备了钢琴或者电子琴等硬件设备。教师在乐理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抽选一些音乐片段声情并茂的为学生演奏出来,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上更加的专注听讲,掌握课上教师所讲解的乐理知识,降低以后学习音乐的难度。第三,大部分院校都为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课上播放给学生听,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五线谱和键盘图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乐理知识。以上仅仅是实现生动教学的三个简单的切入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完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5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已往的乐理课堂上,乐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成为我国幼教事业中的主要力量去教授幼儿相关的音乐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这就要求此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音乐自学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形成既要靠学生的自身努力,也要靠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乐理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提升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度上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提高。同时,乐理课教学也是十分忌讳空谈乐理的教学模式,教学需要和实际音乐作品的赏析结合起来,教师应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使学生既学到音乐知识,又增加了对音乐作品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知识从实践中来,运用到实践中去。

乐理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口风琴;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要借助一些乐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口风琴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乐器,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口风琴进行音乐辅助学习能事半功倍。

一、借助口风琴,让歌曲教学趣味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现在,很多教师在歌曲教学中,往往采取“教唱”的形式,在这样的歌曲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很容易会对歌曲学习产生厌烦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小学音乐课上,口风琴与歌曲教学有机融合,能激发小学生歌唱的兴趣。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独唱内容,在学习独唱歌曲时加入口风琴的演奏,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可提高学生眼、脑、手、耳的灵活性。例如,《两只老虎》(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四册)这一首歌短小精悍,幽默诙谐。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学唱,小学生就会觉得十分单调,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学习效率低下。我在教学这首歌曲时,首先给学生弹奏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当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掌握,我让他们利用口风琴在小组内进行学唱。这样,他们很容易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旋律,然后,他们会在小组内根据口风琴进行配唱,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可见,在小学音乐歌曲教学中,借助口风琴进行辅助教学,能激发小学生的歌曲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学习。

二、借助口风琴,让欣赏教学生动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是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单一化的教学现象,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在欣赏教学中,借助口风琴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达到化枯燥为生动的目的,从而激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四册)时,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动物,这样,学生就根据教学内容对歌曲里面的主要角色进行扮演,他们栩栩如生地表演,课堂完全活起来了,然后,我又让学生利用口风琴对这一歌曲进行演奏,他们边演奏边游戏,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这样,就有效地改变了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从而促进了他们音乐欣赏的高效。可见,借助口风琴辅助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音乐欣赏的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为他们高效的音乐欣赏打下基础。三、借助口风琴,让乐理教学实效化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乐理知识具有枯燥性,这就成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难点。在小学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中,利用口风琴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种现状,能够促使小学生轻轻松松学乐理。

1.借助口风琴,让乐理教学轻松化。对于乐理知识,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讲解,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利用口风琴进行乐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理解乐理知识,从而让乐理教学简单化。例如,在教学移调这一乐理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凭借讲解,小学生恐怕很难接受,借助口风琴能使移调的学习变得非常轻松。《我有一只小羊羔》(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一册)这首歌曲由dol、re、mi三个音组成。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口风琴在C大调进行演奏,之后,让学生利用口风琴在G大调进行演奏,学生通过演奏能感受到第二次演奏的歌曲音调高多了,能明显感受到随着音调的移高,歌曲的愉快、喜悦的情绪更加突出。此时,再进行乐理知识教学,学生就能够对移调的概念和作用进行理解与掌握。

2.借助口风琴,让乐理教学形象化。乐理是小学生进行口风琴学习的基础,同时,结合口风琴教学乐理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口风琴能够让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从而有利于小学生的乐理学习。例如,在《小螺号》(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这一歌曲中有句歌词是在la音上方有一“小波浪”,这一“小波浪”就是波音记号,意思就是由la音很快进入si音,紧接着回到la音。对于这一乐理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以后让学生利用口风琴进行演奏,这样,抽象的乐理知识就形象化了,很容易被小学生接受。接着,再让学生结合口风琴的演奏理解上波音符号和下波音符号,学更加容易。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借助口风琴进行辅助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从而让音乐课堂呈现精彩。

作者:詹箭 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江南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乐理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课程;乐理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实践探索

在当下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建设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乐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应当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乐理课程尤其是要注重多元化目标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乐理方面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

一、乐理课程多元化价值的目的

不论是何种学科,其课程建设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的,教学目的能够为课程的实践指明方向。乐理课程是音乐专业生的必修课,贯穿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中起到引领性和指导性的基本作用。正因为如此,设定科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向,对于引导教师完成本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从传统的高校乐理课程建设中可以看出,国内的学科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西方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也依照西方的作曲技能建立了相应的学习框架。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等院校的乐理课程教学内容,均涉及音程、和弦、节奏、节拍、调性等多个方面。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都把重点集中在音高、节奏节拍、调试这些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很少在其中渗透技能性元素和非音乐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秉持的是一种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理念,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是衡量其综合水平的核心标准。在这种单一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和束缚,而他们与教师之间也难以展开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构建立体的框架和机制。随着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学科的分化程度也愈发明显,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的趋势不断加强。就整个高校的教育系统来看,渗透式的交叉教育理念也获得了一些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引起了一些实践工作者的注意。对此,高校乐理课程也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本学科的壁垒和限制,构建多元价值教学目标,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学科渗透式的课堂目标。

二、高校乐理课程的发展现状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趋势明显,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音乐专业,或者是依靠乐团组建了音乐团体。在这种生源大规模扩张的态势下,高校也必然会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基本的乐理课程主要涉及传统的音乐技术理论和基本知识这两个方面,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学都过于强调学生的高考文化成绩,所以也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高校所招揽的生源在音乐能力上也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大学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往往会走从文化生转向艺考生这条路,在正式高考之前参加特定的艺术强化班或者实训班。虽然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圈可点,但掌握的知识却不够系统全面。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普通高校的乐理课程教学,仍旧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教学成果仍旧不够明显。

三、乐理课程多元目标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乐理,本身指的就是音乐的道理,涉及基本的节奏节拍和调式调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许多高校的音乐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盲目追求乐理的基本知识,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的训练上,显露出顾此失彼的弊端,这些问题应当在后续的实践中加以解决。其次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当更加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谋求进步,让学生懂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保留充分的空间和余地,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开放自由,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探索音乐道理的形成过程。最后是情感与态度。乐理本身就与实践技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语言。对此,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引导,要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四、高校乐理课程多元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应当根据高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选择科学合理的试用教材。既要保证教材能够囊括最基本的乐理理论,又要能够对乐理理论作出全面和精准的论述。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书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对基本音阶和唱名的熟悉程度有所欠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才能够把握其中的联系。这一现象也足以说明,学生对基本乐理的学习是不足够的,他们的知识不够扎实[1]。对此,教师就应当做好班内的学情调研,不能完全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去设计教学内容,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脑海中勾勒的理想状态去设计课堂。对于那些基础本身就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参与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二)突出重点

乐理知识本身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所以音乐专业的学生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教学任务偏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按照详略得当的思路,突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一笔带过,泛泛而谈。对此,教师可以参考董忠良先生编著的《基本乐理教程》,按照书中的相关顺序,把音高和音符、节奏和节拍、十二律、自然大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演奏法记号和音乐术语等相关知识整理出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这样可以真正做到教学上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单元内容,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好备课工作,并引导学生在课后不断巩固和强化。例如,在学习与调式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把自然大小调式和中国民族调式结合到一起,然后举出不同歌曲的案例,如《我和我的祖国》《瑶族舞曲》等具有鲜明特点的乐曲,供学生听辨,并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进行比较,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唱自己喜欢的曲目,并让学生在演唱完毕之后,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用专业的乐理知识进行解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并延长学生的学习记忆[2]。再比如,在学习与调号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把五线谱和简谱的元素引入到课堂上,要先让学生了解固定调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升号调,或者是找到升降号的调名。由于“调”这一概念本身较为抽象,而且升降调也涉及到许多专业的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让学生熟悉键盘,强化现场练习,积累更多经验。

(三)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多元化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乐理的基本规律,夯实自身的知识体系,体会到乐理概念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学习与音程有关知识的时候,学生会了解到大音程、小音程和纯音程等不同的概念。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这些概念的区别和特点,就应当让学生听曲子去分析,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妙的视听体验,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听完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曲谱的规律进行分析,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当下,许多普通高校的乐理课程实践仍旧是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师仍旧是以书写的形式为学生展现知识的内容。虽然在传统的乐理模式引导下,教师也经常用板书或者是挂图等形式来增强视觉效果,用示范演唱、示范演奏或音响资料来展现听觉效果,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多元化教学的基本需求。对此,教师就应当在课堂上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计算机,把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选择特定的音乐制作软件,制作多样的乐谱或者是音乐素材,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在讲到调式的时候,就可以使用overtune这一音乐软件,谱写出乐曲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修改,感受实际的音响效果,从而增强情感体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推动高校乐理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改善学科结构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教材的选择、重难点的针对性讲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几个角度,论述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乐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钱文君.乐理教学的多元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000(018):45-46.

乐理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教学;结合问题探讨

基本乐理是音乐教学中最为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一门课程会教授学生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声音的物理属性、读谱的方式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等。基础乐理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多样化的乐谱,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便于提高自身音乐能力。

一、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在教学中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基本乐理这门课程是较为典型的以理论知识为猪的理论性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因基本乐理仅仅会涉及到理论知识,导致了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会非常的枯燥。这时,教师若是仅仅一味的讲授理论知识,便会使学生逐渐厌烦,减少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兴趣。然而,若是在进行基本乐理教学时,加入一些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程度。

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的意义及面临的难题

(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的重要意义。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均与节奏的长短、音符的高低以及调性的调试等均有着一定的关联,虽然这两门学科的表现形式并不统一,但这两者的教学目标却具有一致性,因此它们的关系使相互渗透的,这为融合基本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条件。将这两种课程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得到提高,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效果,从而逐步的提高血学生范唱与精唱的能力,巩固学生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性。(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面临的难题。截至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过程并没有将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了无法将基本乐理课程和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在音乐教学中,若是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便会为两者的教学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结合问题与对策

(一)坚持相关原则,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更为全面的认识到基本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这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并精准的把握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采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两者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在整合的过程之中,教师不可将两者看作一个事物,将其过于简单的放在一起,而是应该将其看作两个事物所合成的一个整体,坚持每一个方面所拥有的原则。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这两者课程的具体内容,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学会客观分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二)借助视唱练耳实践训练,科学安排基本乐理教学内容。有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自身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师在安排乐理教学内容时,应保证难易度适中,学生能够将教授的知识完全理解透彻,此外,每一次的教学内容不易过多,以避免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之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并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放在同一个位置之上,这导致了在进行教学时,学生无法借助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这也导致了这两者无法得到有效的融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根据基本乐理的知识内容,巧妙地将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使自身所教授的知识的针对性与趣味性更强。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基本乐理的内容将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多种视唱练耳教学融入于其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对于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解程度,避免学生对于某些基础知识产生误解,使学生拥有更为扎实的基础乐理知识。(三)优化完善教学方法。在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融合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当前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者之间无法有效的进行整合工作,斗志了这两门科目的教学质量一再下滑。因此,教师应根据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程度。并使用多次元优化方法,进一步完善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结合。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合理的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于课堂之中,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程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不断的加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基础音乐教学科目的教育方法,并使这两个科目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便是当前音乐教学中最需要重视的环节。将这两门方法进行整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并能够加强音乐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审美能力,以达到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蕾.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音乐教学中的结合问题[J].北方音乐,2018,09:184.

[2]周昕佚.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多样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2:327-328.

乐理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乐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乐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将音乐知识系统、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习乐理课程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这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增加了筹码,可以说,乐理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据举重若轻的地位。然而当前的乐理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就业形势仍旧十分严峻,对此,必须大力推进乐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以培养更多现代化、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我国不同地区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有些地区过于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对如音乐这样的副科没有给予多少关注,使得学生产生了对音乐学科的轻视心理,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音乐知识,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在学习乐理课程时面临着重重困难。再加上乐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比较枯燥,需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具备良好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乐理课程中真正有所收获,这无疑增加了乐理课程的教学难度。(二)教学内容不合理。目前高校应用的乐理教材内容相对高深,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很快地理解知识内涵,紧跟教学节奏,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疑惑不解之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是制约乐理课程开展的关键原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到幼儿园工作,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播放的是节奏和韵律较强的儿歌,还要与时代接轨,添加一些儿童熟悉和喜爱的歌曲,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中应用的曲目大多为传统的老歌,儿歌的数量稀少,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三)教学手段陈旧单一。虽然乐理课程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但是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需求缺乏一定的了解,因而制定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一味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乐理知识强加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不仅桎梏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崇尚自由的天性,学生的音乐素养也难以达到幼儿园工作的要求,若不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学生的就业问题将始终得不到妥善的解决。

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肯定并尊重学生的思想及身心发展需求,致力于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乐理课程的教学中应也遵循这一思想,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营造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制定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掘乐理知识的内涵,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活化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思维,强化和提高乐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教材作为乐理课程教学的参考依据,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教材,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要想真正掌握乐理知识,仍需要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乐理知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优化,降低教材的难度,这样即使是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自主学习,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深入、透彻。(二)构建愉悦的课堂氛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要从事幼教事业,他们的思想和意识将会直接作用于儿童,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儿童教育中,也就是说,幼教事业的成败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内受到的感染和熏陶。在乐理教学中构建快乐的课堂氛围,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使他们深刻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工作以后也会保持一份童真,他们的观点将会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这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三)坚持启发引导。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教师不能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讲授乐理知识时不能过于深入,要给学生留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挖掘知识内涵,这样学生对乐理知识也会留以深刻的印象。教师可联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在教学中投放幼儿园常用的铃铛、沙锤、响板、三角铁等小型乐器,先指导学生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独立演奏,并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可以组建小型乐队进行实践练习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在实践中掌握乐理知识,提高对乐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四)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元素,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学生对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抱以强烈而持久的热情,他们在学习乐理课程时也会更为专注,这为乐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教师还应进一步深化乐理知识,让学生从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五)坚持开拓创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在乐理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融会贯通,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其多元化思维与综合运用的能力逐渐提高。其实,难题难就难在包含多种概念的相互联系与运用,乐理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才能提高解题的效率与科学性,各种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乐理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然势在必行。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加强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乐理教学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水平,促进乐理课程教学价值的良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遥.高校基本乐理教学的实践探讨[J].北方音乐,2016,9

[2]郭强.浅谈高师基本乐理课的教学拓展[J].新课程,2013,10

乐理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音乐乐理;视唱练耳教学

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是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知识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中职学校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注重发挥视唱练耳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一、中职音乐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一)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中的不足。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是使用简单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有效保障教学需求,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水平。一是以往教学活动中,中职音乐教学的方式不够灵活,教师只是一味讲解基础知识理论知识,课堂较为沉闷,学生积极性不够高,无法感受到音乐知识学习的乐趣,无法实现高效课堂。二是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无法良好结合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乐理知识素养。新课程教学标准深入实施,在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中职学校需要积极采用合理性的教学手段,选择多样科学的方式,提升乐理教学活动开展效果,充分重视到视唱练耳教学优势,将能够更好的应对教学中的不足。(二)教学意义。充分重视到中职音乐乐理知识教学的积极性,合理采用视唱练耳教学法,将能够更好地提升总体教学水平。音乐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是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关键性内容,教学活动的科学合理开展,能够便于学生掌握更为充分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备必要乐理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便于学生日后深造学习,实现顺利就业,通过视唱练耳教学法,积极开展乐理教学,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系列教学,将能够培养学生多样化的音乐要素,促进学生全面性的理解和掌握各项音乐乐理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二、中职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方法

(一)充分融合音乐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稳步开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内容。音乐课程作为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占据较多比重。一是中职教师需要充分注重到音乐乐理知识教学的积极意义,将视唱练耳教学和乐理教学实现科学有效融合,实现这两方面教学内容的互相促进,和谐统一,从而良好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能够从具体教学环节入手,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强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给学生创建出更为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二是教师可以使用交叉教学方法,贯穿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具有较为明显的抽象性,教师需要能够将乐理渗透在各个音乐曲目教学中,使得乐理课程知识得到具体化、形象化,降低课程知识的难度,激发学生在音乐乐理知识方面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到乐理课程环节的学习之中。三是教师教授乐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试唱练习,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和锻炼自身所掌握到的各项乐理知识。仅仅凭借着理论知识的教授,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练习机会。如某中职音乐教师,十分注重乐理知识教学,但是为了减少学生只有理论不会实践情况的出现,该教师充分把握到理论知识和音乐曲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选择了简单的曲目,让学生开展反复性的练习,从而良好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并且很多学生表示能够真正走入到音乐作品的世界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更好的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产生心灵上的碰撞[1]。四是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能够透过作品,充分感受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使用乐理知识判断作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接替唱教法。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视唱练耳教学活动进行中,接替唱教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其能够良好的突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依次演唱,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配合能力,促进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教师需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多方面鼓励学生从接替的演唱活动中,寻找音乐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音乐视听能力[2]。如,教师在讲解“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和五声调式”知识点的过程中,选择《欢乐颂》作为音乐教学的媒介。为了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该教师选择接替唱的方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加以练习。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单独视唱歌曲中的一小节,强化学生的个人视唱能力,促进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练习视唱练耳,给学生搭建起自主练习的良好平台。学生需要充分注重到曲谱的重要性,能够在视唱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课堂的总体参与度,推进教学课堂的良好实现。(三)渗透式教学方法。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需求,中职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一是教师需要从音乐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教学课程具体特征出发,把握教学性质和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音乐取向、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展开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的良好优化[3]。构建起科学高效的教学课堂,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环节中,推进各项教学环节稳步开展。二是渗透式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良好应用,适应了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使用这类教学方式,需要能从乐理知识的具体章节入手,科学性的把握视唱练耳教学课程内容,良好融合一些视唱练耳技巧,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网络体系,促使学生形成完整性的知识架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三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渗透到乐理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各个知识环节学习中,掌握乐理知识的运用方法。同时教师需要能够科学有效的串联起众多教学内容,变零散为统一,使得学生能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到视唱练耳课程知识。(四)分层次教学方法。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学习不一致,并且乐理知识理解情况和视唱练耳学习效果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注重尽可能的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4]。一是要正确合理的分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定,科学判断出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从而加以合理分层。按照学生的各项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代表着优秀、普通和不足。二是要能够结合分层情况,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专门性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更为充分知识。如教师教授“五声调式音节特点”时,让A层级优秀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给学生设计音级标记、骨干音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方案和测评方案,让学生实现自主练习。让B层级基本掌握乐理知识,懂得视唱练耳的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环节中,获取知识。而C层级学生则需要接受系统性的知识讲授,使得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提升音乐学习能力。

三、结语

音乐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良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拥有较高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音乐教学活动进行中,需要尽可能的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从学生们音乐知识掌握程度出发,采用合理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提升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香珍.关于中职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探索[J].活力,2017,12:46.

[2]焦奕博.中学音乐课堂融入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对策与建议[J].艺术科技,2017,04:387.

[3]王霞.基于乐理知识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究—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3:125-126.

乐理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

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技能有重要作用。乐理即音乐的理论,学习乐理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视唱练耳能训练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识谱即唱的能力,并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其他音乐技能课程的效率。音乐能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幼师作为幼儿知识的传授者和幼儿成长路上的引领人,幼师的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当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胜任幼师岗位的音乐教学工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素养和良好的音乐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学前教育专业实际需求,内容偏深偏难

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数是从师范类院校或音乐学院毕业,然而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不准确,没有考虑到该专业的实际需求。例如: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延续了音乐本科高等师范专业的教学方式,内容偏深偏难,缺少儿歌的视唱和节奏训练;在乐理教学中涉及音值组合法、等音程、等和弦、音程与和弦的解决等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内容。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成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甚至一些学生在入校前从未接触音乐相关知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对学习所教授的乐理知识感到吃力,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师多数有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学习背景,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因此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方式将乐理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童真童趣,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与实际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存在脱节现象,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幼师岗位职责。教学手段缺乏创新,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得不够充分,教学软件落后,有些教师甚至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仍然依靠一根粉笔、一张黑板和一本教科书来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乐理与音乐技能课程被分割开

乐理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乐理课程时间较短,对于从未接触过音乐的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知识重点、难点。在课程设置上,音乐理论课程与音乐实践课程教学结合度不高,在开设乐理课程的同时并没有开设相对应的音乐技能课程,学生只是单纯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学生虽然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但因为缺乏音乐技能课程的实践而没有很深的体会,容易出现遗忘的现象。除此之外,乐理课程和音乐实践课程经常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乐理课程和音乐技能课程是由不同的教师来授课,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各不相同,经常发生讲授的乐理知识在音乐技能中很少涉及的情况,钢琴弹奏技能所需的乐理知识,不是教师没教就是被学生忘记,音乐技能课教师只能再次讲解乐理知识,这样费力又费时。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通常是笔试,这是目前大部分学科最常用的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绝大部分取决于老师个人的教学经验,缺少对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深入研究。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背景和个性不一样,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性在乐理教学过程中非常突出,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时,单纯地把它当成一种理论知识在学,很多学生认为只要通过乐理笔试就可以,把乐理的学习变成单纯的死记硬背,而不是用理性思维理解知识。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一)合理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师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是较为合适的。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对内容要针对性地选择,筛选偏深偏难的音乐专业性理论知识,降低难度,例如:乐理中等音程、等和弦、音值组合法、和弦的解决等知识点可以跳过,这样不仅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兴趣;同时,乐理中的音程以及调式中的和弦要作为重点、难点讲解,这些内容将为儿歌弹唱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节奏训练必不可少,并且要适当加入儿歌的视唱和儿歌的节奏律动训练,在视唱训练中以简谱视唱为主,以五线谱视唱为辅,这为钢琴的识谱弹奏提供理论基础,将学前教育专业紧密联系起来。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是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学生在聆听方面更有切实体验。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创设情境,极大提升了师生间互动与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也提升了学习的直观性、及时性,同时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教授节奏与节拍时,组织学生进行拍手、捻指、拍腿等节奏训练,这样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反馈,而且让课堂更加活跃。因此,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他们加强相关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学习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多媒体技术在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应用与融合。

(三)注重课程之间的整合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是开启音乐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对其他音乐技能的学习有极大帮助。要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与技能课程整合起来,乐理教师与音乐技能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避免出现教学进度不同步的现象。开设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时,要同时开设钢琴技能课程,理论课程的内容能通过技能课程巩固。在理论课程中要适当穿插钢琴技能课程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在音乐欣赏、声乐、钢琴基础等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四)增加音乐欣赏的内容

通过大量地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学生的节奏、音准都会得到相应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钢琴弹奏和演唱能力提升。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音乐素养的提高对于幼师选择合适的幼儿曲目、组织幼儿欣赏音乐等工作有一定帮助。增加音乐欣赏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乐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音乐的大小调式时,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解理论上,在学习装饰音时,学生只认识装饰音符号,学生完全不知道大小调式和装饰音在音乐中起什么作用。其实,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包含装饰音的音乐片段,便胜过千言万语,学生就会对乐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五)重视视唱练耳训练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程被整合在一起上课,学生学习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来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理论知识,加深印象与记忆。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要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加长视唱练耳的时间。尤其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年,毫无音乐基础的情况下,视唱练耳能发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视唱练耳主要是从听、唱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感知包括感知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学生可以获得较深的音乐体验。学好视唱练耳对学习音乐的弹奏技能与演唱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施特点

(一)创造性地设计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要充分准备,设计好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避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营造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音的高低时,学生可以触摸身体不同位置来模拟音的高低,手由低到高触摸自己身体的脚踝、小腿、大腿、腰、肩膀、头顶,来代表不同音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按照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边唱边做动作,在学生熟悉后,可以将顺序打乱,教师唱一句旋律,请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完整复述出来,这样很好地把动作与音乐结合起来。幼儿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夸张的肢体动作有助于他们理解与记忆。

(二)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需求

要把学生的就业需求放在第一位,将此与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带领毕业生实习,对幼儿园的课程深入考察与研究,立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多维度调整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切实联系学生就业需求。大规模搜集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幼儿曲目,在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时针对性地训练这些曲目,在学生进行乐理学习时对这些曲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学生的节奏、节拍、音准得到提高,学生熟悉这些曲目更能符合岗位要求。儿歌的训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三)建立多元有效的教学评价

单一的教学评价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过分注重分数的结果性评价,向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综合评价转变,扭转单一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阶段考核的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搜寻优秀的音乐作品,主动学习并上传视频,建立教师点评、同学之间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体系,来检验学生对乐理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重视音乐情感的表达,培养音乐表现力

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类型之一。乐理视唱练耳课程虽然是基础课程,但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应该要用饱满充沛的热情感染学生,以情动人,如果学生与老师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融入音乐,这种音乐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坚强、自信的品质,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目前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儿歌弹奏和儿歌演唱时,仅停留于做机械运动,缺乏音乐表现力,这样非常不利于幼儿的音乐启蒙,不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只有丰富的音乐情感表达才有助于学生在幼师岗位上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才能让童心、童趣在音乐中得到完美释放。四、结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提升岗位要求的音乐技能。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课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教授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期待乐理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在培养幼师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秋.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专业与钢琴课程的整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4):84-88.

[2]周昕佚,陈小雪.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