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8:40:18

乐感范文篇1

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乐感的必要性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乐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好的乐感,对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会受益终生。

几乎所有的孩学生都喜欢音乐。学习音乐,可使学生的左右大脑平衡发达,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特别是学会欣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通过那美妙的旋律来感受美好的生活,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美品质的人。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学生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学习中的乐感问题,是困扰学生学习的大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打击,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生来乐感好,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有的学生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做为音乐教师应该把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通过后天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将学生引进音乐的大门,使他们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中学的音乐教育不能仅仅的局限于课本的内容,为了应付教学而教学,应该在掌握基本音乐常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乐感

(一)、加强视唱练耳教学

视唱练耳教学是培养乐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视唱练耳包括听觉训练和视唱两大部分:听觉训练通常来说应该从小抓起,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条件。一般来说学前学过音乐的学生听觉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尽早接触音乐对培养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觉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促进和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模唱的训练;视唱是视唱练耳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听觉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独立的。通过科学有效的、专业化的视唱训练,能很好的促进和发展听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1)注重节奏感的培养。节奏相对来说比视唱要好掌握。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掌握音乐常用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够按照节拍准确分辨出各种节奏型。

(2)从唱准单音过渡到旋律。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和听缺一不可。可先唱准音阶,然后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模进的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把握每个音的音准。其次让学生通过听辩单音,对音高、音准进行识记和巩固练习,把所听的旋律记下来进行视唱,这样听唱兼顾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音准的掌握。

(3)从体态的律动方面着手。学的特点是好动,遇到较难的节奏,先进行体态律动的训练再过渡到演唱,这样迎合了学生的特点,他们会立即感到容易并很快能贴切地表达出来。那些乐感较差的学生,只要正确引导他们借助于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有效的提高对音乐的感知。

唱好视唱,必须要养成从视新谱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习惯。首先要有音准、节奏、发音的听辨能力,做到精确和完美,产生错误后做到及时纠正。其次,对于所唱的旋律要有乐句的整体感,要明白旋律中的音不是孤立的,音与音之间是有联系的。总之,视唱练耳是一门较为复杂、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的课程,要很好的掌握它,必须经过不断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训练。

(二)、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人与音乐的最初接触就是听觉。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听音乐,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和分辨优劣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用心的体会,发展与建立内心听觉。并且大量的去聆听各类音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音乐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产生良好的内心听觉。但在没有很好的分辩能力时,应尽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聆听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另外,听记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比如现代流行的音乐,有助于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起到培养乐感的目的。

(三)、必须重视音乐表现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术水平的范围内,适当的向学生揭示乐曲的艺术形象。如在欣赏法国音乐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首乐曲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学生们就兴趣大增,因为生动活泼的音乐旋律把各种不同的动物“狮子”“鸡”“大象”“鸟”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他们感觉到非常形象,贴近生活。另外,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通过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针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良好外部环境的优势。去进一步实践音乐感性教育的目的,完善音乐感性教育的途径。学习不同的乐器和学习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可以通过他们更加具体和专业化的训练来增加感性经验的储备,并随着这种感性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得他们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艺术的实质。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由浅入深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将基本训练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随着节奏做拍手、捻指、拍腿、踩脚、叉腰的游戏,使之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同时对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音乐表现手段等知识予以提示,通过学习与实践,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音响,有利于提高分辨声音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的范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要求教师对作品应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和确切的演唱处理。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鲜明生动地完整的艺术形象。

以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乐感范文篇2

关键词:乐感文化;反腐倡廉;“不想腐”

一、乐感文化概述

总体来说,乐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与带有基督教原罪意识的西方罪感文化大不相同。“罪感”指西方人相信自己生而有罪,活着便是为了赎罪的心理状态;“乐感”则是中国人待人处世从乐观角度出发的直观心理反应(作为“忧患意识”的切入点不在此次讨论之列),是积极、自适、平淡的哲学态度。乐感文化内涵丰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下只注篇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就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来看,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和豁达通融,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教义,也是我们民族性格中的重要一面。乐感文化具有活在当下、重视现实世界的特点。它很少去构想看不见的世界,注重从现实出发,较少受形而上的宗教约束;虽有制度和法律,但在实际操作中的“随时变易”常常被视为一种智慧而被朝野默许从而大行其道。在乐感文化熏陶下,人们自然倾向思维变通、追求实用以解决现实问题。《论语•先进》云“过犹不及”,这是以积极入世为特征的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原则,也是倡导乐感文化时所必须坚持的中庸之道,它讲求情理平衡,反对各种极端。所以其先决条件应该是“做人的格局”要大,要求人们知足常乐,保持心灵愉悦;要求人们遵循发展变化的规律,顺势而起,稳步向前。乐感文化的这些特点,融入民族血脉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乐感精神气质。

二、乐感文化的负面思想与腐败的滋生

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下的权衡变通和盲目乐观、封闭自负的特点,渗透在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国人思想行为中,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因子。

1.实用理性下的权衡变通

乐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实用理性,即指中国人在面临各种问题时,在思维方式理论习惯方面倾向于冷静实用的考虑。这样的关注倾向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人们更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利用有限的资源权衡变通以获取最大利益。“‘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即不谈论、不构想超越此世间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就是这种重视现实世界而忽视哲学宗教,思维方式偏重实用理性的特点,使人缺少了对道德制度的内心敬畏,丧失行为自觉。由于某些公职人员缺乏对制度规则约束性、平等性、公正性的认识和践行,为了私利,按照自己认为的圆融的方式随意行使公权力,腐败由此滋生。实用理性下的权衡变通作为腐败滋生的重要心理诱因,其诱惑力超过了道德和制度的约束力,所以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和道德制度的规范,公职人员更容易被前者俘虏。

2.盲目乐观,封闭自负

乐感文化所蕴含的积极乐观是我国人民的优秀精神品质,但其盲目乐观的特点却是腐败滋生的又一重要心理诱因。腐败公职人员实则就属于这种畸形的乐观主义者,他们自负自己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侥幸不被发现的可能性,不易正视自身行为本来的错误性。盲目乐观的人看问题片面化、局部化甚至极端化,看不到全局发展和长远利害,这种现象造成一些国人的封闭心理。公职人员能够腐败,“敢于”腐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封闭和自负,他们自动忽略了腐败会被制裁的必然规律,不懂得安分守法方长久的基本道理。

三、以乐感文化推动廉政建设

乐感文化是各种复杂元素的统一体,对事物的影响有利有弊。乐感文化中包含腐败滋生的心理诱因,也存在着对廉政建设的思想推动。情理平衡、知足常乐、格局远大这些特点,渗透在官员的观念和日常行为中,将有力地推动当前的廉政建设。

1.情理平衡

情理平衡,实际上就是掌控好个人的情感欲望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平衡。“乐感文化是以情为本体,是强调人的感性、生命、生活、生存,从而人的自然情欲不可毁弃、不应贬低。虽然承认并强调‘理性凝聚’的道德伦理,但反对以它和它的圣化形态(宗教)来全面压服或取代人的情感和感性生命,认为重要的是应该研究‘理’与‘欲’在不同生活方面所具有或应有的各个不同的比例、关系、节奏和配置,即各种不同形态的人性情理结构。”[2]乐感文化要求我们兼顾情理,把握平衡,在理和欲之间保持一个度,以取得个体身心和社会存在的均衡稳定。这个度,是情理平衡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将不会轻易的被利益欲望所操控,从而保持清醒的理智和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首先,尊重理解人的自然情感和欲望,这是人本身作为存在的自由;其次,将欲望尤其是贪欲控制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不得妨碍他人的自由;最后,在个体自由和个体之外他人自由之间形成合理的配置。把握情理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底线,不被欲望操控,做到“不想腐”,这是廉政建设的起点。乐感文化吸收并倡导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君子尊德性而道文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孔子曾经对欹器做过这样叙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宥坐》)。冯友兰先生说:“其实,‘中’的真正含义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3]所有这些,无一不告诉我们做人行事应讲求中正,讲求平和稳定,勤恳工作而不逃避责任,努力进取而非走向歧途,作为公职人员,面对利益诱惑、官场压力和职务责任等纷繁的元素,在其中找到平衡点而进退有当,平衡情理关系,增强生活满足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腐败滋生。

2.知足常乐,格局远大

知足常乐,是乐感文化的一种内在品质。“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老子》)。老子这两句话表现出知足对长久和快乐的重要支撑作用。人生不过百年,平时“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就是一种知足的体现,如意生活不过如此。目前,国家正在积极调整公务员等相关人员的福利待遇,在物质保障不断加强和改善的情况下,公职人员的满足感也在不断提升。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廉洁奉公。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而言,对公职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充足的物质保障,有合理的升调薪资等程序和制度保障,营造公平公正的大环境是减少贪婪嫉妒的大前提。同时进一步加强反腐力度,严惩腐败,彻底杜绝非法不劳而获,惊醒贪婪嫉妒者。从公职人员个人而言,则需要不断扩大生命格局,把眼光放长远,理智成熟,看到变化转化持续性规律,做到耐心坚持和等待,踏实工作、认真负责。目光长远后,才会看到自身发展的无限可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也促进廉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就强调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反腐倡廉,永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青春活力,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重任。反腐的成绩不仅在于不敢腐,不能腐,最大的成绩是公职人员“不想腐”,所以我们必须在文化心理上杜绝腐败因子,倡导廉政建设。从乐感文化思想心理的角度对腐败和廉政的影响进行剖析,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腐败现象的认识,提高自身控制力,促进廉政建设。

作者:宋珊珊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8.29.

乐感范文篇3

差异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个体条件论”和“个人动机论”为基础的。这一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兴趣、经历、价值观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由此产生的心理(认知、动机)结构和行为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同一信息,他们的反映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1]。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教育里应没有差生而只有差异,教育要培养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发展。[2]”这句话是黄宝国教授“差点教育”里面的一句话,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把事情都做到一样,就连教师也不能保证把一件事情做到完全一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就告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例如,在笔者的口风琴课堂上,以前每学一首曲子笔者都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会吹这首曲子,可是每节课总是那几个吹得比较好的学生能学会,其他学生都没办法完成。在接触到了“差异教学研究”后,笔者反思了一下自己: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音乐掌握能力也不同,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一节课吹一首曲子。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笔者便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等是乐理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这样的学生笔者让他们自学,遇到不会的再问笔者;B等的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一般,需要笔者把难点节奏讲一下,说说指法;C等的学生乐理知识较差,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让他们从最基本的学起,先认识键盘,等键盘认熟后再练习简单的曲子。经过分层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提高了,一节课下来基本所有学生都会找笔者吹曲子。通过口风琴的学习,学生在节奏感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速度很均匀,每个音符吹得都非常准确,拍子不多也不少。同时,学生在唱歌时不仅能把音符的时值唱得非常准确,还能注意到很多的音乐记号。看到学生有如此进步,笔者感到非常高兴。

二、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从毕业以来,笔者就一直任教1~5年级的音乐课,并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在解决难点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解决重难点;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心理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成熟,教学环节也要设计得相对稳重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3]。在导入环节,通常在低年级的课堂中,笔者会以有趣的情境导入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多快乐呀多幸福》一课时,笔者穿着藏族的衣服给学生上课,然后又以去藏族做客为情境引导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教学片段如下。师: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远的地方,那儿住着一群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人们,老师带来了一段这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你们想看吗?请在欣赏的同时,猜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音乐)生:藏族。师:你们的见识真广阔。瞧,藏族的小朋友们正在举行节日盛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咱们要带着节目去参加,带着什么节目去参加盛会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藏族民歌《多快乐呀多幸福》,有信心把这个节目表演好吗?

针对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笔者利用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舞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情境中去,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学生也喜欢参与情境中的音乐活动。而高年级的导入就不同了,高年级的导入大多要带着问题进行,让学生多动脑,例如,五年级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教学片段如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一个美丽又神秘的小世界,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去看看吧!(播放伴奏)听,知道这是哪儿吗?生:迪士尼乐园。师:是呀,它就是小朋友们都向往的迪士尼乐园。迪士尼乐园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游乐场所,不光有新颖奇巧、情趣各异的游乐设施,还有大家喜欢的童话人物和卡通人物。

通过对迪士尼乐园的了解,你觉得迪士尼是一个怎样的小世界呢?生:好玩、有趣。师:是呀,这的确是一个好玩、有趣,又充满着快乐和幸福的小世界,人们为了赞美它,专门创作了一首赞美它的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一起来聆听!听完后告诉我,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划分?音乐是怎么告诉你的?师总结:我们的结论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欢快的,节奏是紧凑的,旋律是高低起伏的,音色是跳跃有弹性的,而第二部分的情绪是优美的,节奏是舒展的,旋律是平稳的,音色是连贯圆滑的。高年级的课更多的是要渗透给学生一些音乐知识,因此,导入的过程更多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个体差异理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转换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从而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项慧敏.小学音乐课堂乐感培养探究[J].音乐时空,2014(21):194.

[2]黄献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启学生乐感[J].小学时代(教师),2011(06):85.

乐感范文篇4

一、教师注重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让学生的乐感

在实践中提升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课堂已经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地形成乐感,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实践。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没有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都是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学习,教师向他们传授与音乐有关的知识。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学习氛围下的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很低,而在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则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鉴赏音乐、模仿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比如,在学习《有趣的声音世界》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嘴巴来模仿生活中他们印象深刻的一些声音。对学生来说,为了让自己发出的声音更加契合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学生必须揣摩每种声音发出的特点,然后依照自己的模仿能力将这些声音展示出来。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尝试模仿,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让发出的声音契合现实生活中他们听到的声音,而经过努力尝试之后,他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个人的乐感培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教师需要注重运用各种乐器训练学生,用乐器帮助学生建立乐感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自身没有任何的音乐基础,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乐器来撰写这张“白纸”,让音乐艺术附着在这种白纸上。音乐的概念很广泛,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片面的运用歌声来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却忽略了乐器对学生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教师需要注重乐器教学,通过多样化的乐器教学激发学生的乐感。乐器的种类很多,每学习一种新的乐器学生都需要掌握乐器发声的技巧,需要掌握每一种乐器发出声音的特点以及每种乐器演奏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些训练需要的时间很长,但是长时间的训练恰恰是学生乐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慢慢掌握每一种乐器需要掌握的知识,让他们的灵魂与乐器进行深刻的交流,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乐感。比如,在学胡这一乐器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关于二胡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二胡的结构、发生技巧以及演奏技艺。等学生学习完毕之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二胡曲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独自探索中培养自身的乐感。实践证明,笔者的乐器训练取得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已经对二胡发出的声音有了深刻地认识,当笔者放出二胡演奏的音乐的时候,他们能够迅速辨别发生的乐器并且对乐曲表达的情境进行简要地描述,他们的乐感提升的非常迅速。

三、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关的乐感培养教学

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音乐乐感的关键时期,但是小学生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失去音乐的兴趣,最终导致他们偏离音乐课堂学习。小学音乐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乐感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以笔者教学为例,笔者在讲解《迎新春》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说出在新春佳节时期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得出答案。但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迎新春发生的其他事情上,学生都在课堂上私下交流,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非常遭。笔者迎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迎新春的视频,通过视频将放鞭炮、舞狮子等与声音有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上。实践证明,学生很快又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春声音上,他们又重新进行激烈地讨论,课堂学习的气氛再次变得非常积极,学生的乐感也因此得到培养。

四、结语

乐感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乐感的解释是音乐感或音质感。主要是指对于音乐的理解、欣赏、表现以及创作的特性,其中主要包含旋律感、节奏感、音高感以及和声听觉等[1]。因此在人们进行音乐创作、欣赏以及演奏过程中乐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乐感培养并未得到重视,通常认为音乐学习应当从磨练技巧开始,时间久了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掌握。也有部分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属于个人天赋,后期培养并不能使学生的乐感提高。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才能不是单纯的先天具有也不是单纯后天学习,而是先天潜能开发与后天学习的结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一、对教学方式进行整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数学、语文以及外语等文化课课程,音乐课程的吸引力更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相对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存在音乐学习兴趣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将提高课程吸引力以及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课程制定的主要目标。只有在保证学生具有充分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调动。首先应当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以及音乐作品,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场景以及年代设置,增加学习趣味以及学习热情。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互动小游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比如记歌词游戏,接歌游戏等,并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局限于以往畅通的固定教学模式,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对于歌曲而言,可以说是在某一特定情绪中的一种情绪表达。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定一定情景的方式,使学生可以置身于音乐环境中,从而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音乐所传达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深入到作品中去,加深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了解。

二、采取聆听的方式熏陶学生乐感

音乐是属于声音的艺术,听觉是人们与音乐接触的最初接触。音乐往往不能仅通过简单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音乐的体会更注重的是感觉。在音乐学习中存在听得千遍,其义自见的情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乐感培养使聆听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视听结合以及对比法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引导,进而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第一,可以利用对比法进行音乐教学,进而增加学生的印象,初中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新鲜事物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实施时,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在教学当中溶入新鲜有趣的事物。比如,在进行教师示范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进行,采用正确演绎以及错误演绎对比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辨识能力,进而使学生对于声音处理的认识进行加深[2]。比如同一首歌曲,可以通过传统唱法进行演绎,也可采用戏曲等方式进行演绎,使学生对于戏曲唱法与歌曲唱法有一个初步的区分。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演唱会现场素材,音乐虽然是一门声音艺术,但是对于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对视频进行播放,可以让学生进行观赏、模仿,进而辅助学生进行歌曲的学习,增强歌曲为学生产生的感染力。聆听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欣赏别人的音乐作品,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聆听自己的歌声,准确分辨什么样的声音符合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和意境,进而引导学生用心的去一眼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增加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在实践中进行乐感提升

理论是虚的,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是真实的,要形成良好的乐感,除了提高聆听意外,加强练习非常关键。第一,加强对语言文字情绪的理解。语言文字是有色彩、有情绪的,往往不同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往往由歌词的文字色彩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知道学生准确理解歌曲中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如赞扬类歌曲,主要表达感情为欢快、明朗。第二,通过对节奏进行熟悉提高乐感。节奏是一种运动形式,具有规律性以及连续性,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方式。音乐是一种具有节奏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寻找生活中具有节奏的音乐,判断什么样的声音是没有节奏的噪音。第三,对身体动作的训练进行加强。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带有肢体语言的音乐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将有趣、欢快的舞蹈融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进而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第四,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进行重视。音乐的素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进行重视主要是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力进行指引,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社会活动,尽量能够去观看一些音乐会或者音乐剧的演出,或者是学习一门学生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乐器。其次还能够要求学生可以把自己作为音乐主角,自主独立的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且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创作,进而充分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想象以及感受和理解。以上这些方式都能够将学生的乐感进行有效提升,因为学生在对音乐进行表演的时候,音乐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学生能够能好的把握好音乐作品,进而将学生的乐感进行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在进行乐感培养时,因其属于漫长的过程,需要将原有机械性教学模式摈弃,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进而促进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岳蕾.采茶戏音乐对我国学生乐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分析[J].福建茶叶,2017,08:362-363.

乐感范文篇6

关键词:音乐;乐感;培养;对策

乐感是指对于音乐的感知,包括音准感、节奏感、音色感以及想象感等内容。音乐如明澈的绵绵溪水,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滋润着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世界里,人们可以尽情想象,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观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各个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这就影响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引领学生多听会听,全面感受音乐形象

音乐是听觉艺术,人与音乐的接触依靠的是听觉。学生只有多听音乐,才能建立审美标准,提升辨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要“带着问题听”“想象着听”,认真去感受音乐的节奏之美、旋律之美,从而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形象,培养音乐感受能力。比如,《捉泥鳅》是一首充满浓郁的田园风味和生活情绪的校园歌曲,歌曲描写了雨后孩子们去捉泥鳅的迫切心情,它就像一幅生动的田间嬉戏图,颇受学生喜爱。在歌曲教唱环节,教师首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并让学生们进行初听、二听、三听。在初听环节,教师让学生们听了一遍歌曲后,请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他们经过交流后一致认为感受到了歌曲中的欢快、活泼、风趣。二听之后,教师再次提问:“从哪些歌词中能感受到小朋友们特别想去捉泥鳅?”学生们认为是“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三听之后,教师让学生们来说说歌词的后几句出现了什么情况?学生们认为,歌曲后面的歌词反复,表达小朋友们想要捉泥鳅的急切心情……学生们在反复的聆听中,能感受出歌曲轻快且富有弹性的节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们在音乐中充分展开想象,领会了歌曲的内涵。

二、创设恰当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恰当的音乐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形象、真实、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刺激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感受音乐。这样,学生能获得审美体验,从音乐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充实自己的情感,提升音乐的综合能力。比如,学习《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时,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以这首歌曲编配的田野主题的视频,让学生去欣赏金色的稻穗,果实累累的果园,清洌洌的河水,绿油油的菜园……学生们聆听着歌曲,欣赏着引人入胜的画面,仿佛置身在广袤的田野之中,对田野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三、结合学生心理,培养个性化乐感

小学是一个人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步,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基本技能。虽然学生对一些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但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学生活泼、爱表现的特点,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活,通过开展音乐游戏、歌舞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其次,结合学生富有好奇心、接受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整合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服务于教学。比如,在学习歌曲《游子吟》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加深情感体验。第三,结合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性尚在培养之中的特点,多引用一些音乐肌体动作,来调节课堂氛围。最后,结合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逐渐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乐感,提升音乐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生形象感知

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形象化、直观化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深化形象感知。比如,在执教《小雪花》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雪花飘飘的情景,教师制作了雪的形成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并配上解说:“美丽的小雪花,一身白,你从哪里来?……”学生通过观看小雪花的多媒体资料和老师的讲解,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大自然中的“雪”的变化过程。又如,在学习《苗岭的早晨》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幅美丽的苗岭风景图,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加强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音乐内容,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需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重点环节,良好的乐感是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的标志,也是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检验标准。因此,教师要在不断提升音乐教学能力的同时,勇于实践,改革创新,努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良好的乐感,从而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开启成功之路。

作者:毛荣秋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乐感范文篇7

关键词:中职;钢琴教学;乐感;培养;提高

中职院校的钢琴教学课程开展,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钢琴技巧和乐感。但在实际弹奏的过程一味的注重技巧的弹奏却忽视了乐感的培养和提升[1]。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有效的策略进行培养和提升,改进当前钢琴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乐感的概念及内涵

乐感是人类本身存在的一种本能,也是音乐学习者以及各类音乐人才中是不能缺少的部分。要培养和提升乐感,首先要了解乐感具体包含的内容:1.细微而灵敏的音准感,通常也称为乐律感,连同音乐中的细微装饰音也包含在内;2.准确而稳定的节拍感,这是一切音乐学习的基础,对节拍的辨别力、特殊重音的变化辨识、原有节拍的记忆力等等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3.复杂或复合的节奏感,包括乐律线条的变化、多声部乐曲中多种混合节奏形态的区分和辨识等等;4.多变而灵活的“力速感”,包括曲调力度的结合、速度的变化、音速的转折以及音调的过渡处理等等;5.单一及混合的音色感;6.鲜明的调性感;7.复杂及内在的和声感;8.生动和丰富的形象感,包括静态、动态的处理,声态、形态的处理等等;9.感性及意境的想象感,主要包括情绪及气氛的处理和渲染等等。无论是乐感中的哪一项内容,都应该重视和提升,因为只有提升了自身的乐感,才能让音乐充满魅力,感染听众[2]。

二、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钢琴教学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以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和提升学生的乐感,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与激情作为出发点进行,让其自身具备丰富和灵敏的乐感,不仅可以感受到其它音乐中的精髓和美好,更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将音乐以这种美好的形式传递出去。(二)提升演奏乐曲的音乐效果。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音乐质量却没有得到提高。除了娴熟的技巧之外,良好的乐感是提升乐曲效果的关键性内容。乐感的提升会让学生从整体上提升演奏效果,将细节更为细化,做好每个细节之间的变换和衔接,让音乐不再单纯的是几个音符,而是音调、意境与情感的结合体,可让听众起伏于音乐创造的美好意境中,放松心态,获得美的音乐享受。(三)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于钢琴学习者而言,不仅要有娴熟的弹奏技巧,更要对众多乐曲熟记于心。而乐感的培养和提升,能满足学生潜在内心对于钢琴使用的渴望。乐感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天生的,但对于大多数音乐者而言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因此乐感的培养和提升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渴望,让其能够弹奏出优美的乐曲,从内心肯定自身,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三、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提升策略

(一)从听力培养中提升乐感。中职钢琴教学中,乐感的培养和提升是重点内容,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注重学生音乐乐感的提升和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听力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听力中培养和提升乐感。听力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对声音、音色的辨识,在练习中注重曲调感、节奏感和多声部音乐感等内容的把握,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聆听”自己的琴声,辨识出弹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总结和调整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乐感。(二)从名曲欣赏中提升乐感。名曲欣赏是每个钢琴学习者必须要经常做的一件事,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余时间,都应该寻找各类名曲聆听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名曲家的节奏感。课堂中教师可以寻找情感层次较高,且适宜学生理解的曲目,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和学习,并且做出点评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课后则鼓励学生应用互联网等信息媒介,寻找自己喜欢的曲目和演奏者,认真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名曲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乐感,更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会自发的将情感融入到演奏中,进而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三)从读谱中提升乐感。乐谱是一首曲目的重点,包含了该乐曲的音乐内涵和实际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曲谱,提取谱曲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含义,理解音乐的内涵,寻找音乐的共鸣点,在理解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融入自身的情感,将整首曲目完美的演绎出来。因此钢琴教师必须重视对于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引导并帮助学生读懂乐曲中的指法、乐句及各类表情记号等,避免练琴的盲目性,逐步实现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内容的融合与统一,从而提升乐感,并且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四)从情感融入中提升乐感。重视学生情感投入的培养,是中职教学中提升学生乐感的重要方式。上文中乐感内容中提到,感性及意境的想象感,主要包括情绪及气氛的处理和渲染等等。无论是乐感中的哪一项内容,都应该重视和提升,因为只有提升了自身的乐感,才能让音乐充满魅力,感染听众。因此,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基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以曲目的背景信息和情感因素为依据展开教学,将对音乐的理解与心灵的感受以情感的融入体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乐感。

[参考文献]

[1]冉茜.论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J].大众文艺,2014,01.

乐感范文篇8

关键词:乐感;培养;弹奏技巧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而钢琴演奏中的乐感是指对钢琴音乐作品内在涵义的深刻表现能力。人们常讲要用“内心歌唱”,要“有表情地”弹奏,亦即此意,就是指演奏要有乐感。它是音乐表演艺术(演唱,演奏)的灵魂,更是钢琴演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青年钢琴家成为艺术家的关键。乐感的状况对于钢琴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1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面对现成的曲词作品要追思音乐原旨,发掘其中真谛,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手指在琴上将之表现出来,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对生活的感受、愿望化为音乐叙述以示他人,进行由知而感的创造。可以这么说,支配着手指的是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弹奏者的乐感状况。

对于乐感的来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性的,父母给的,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性的,经过学习得来的。前一种观点可以由此而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事业;后一种观点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勤学苦练而获得演奏艺术所必备的乐感条件。以上两种观点,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先天论还是后天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承认,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感知反应是有差别的。听到同一音乐片段,有人能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可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显然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动听的音乐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对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乐感,只是具备了从事钢琴表演艺术的某一方面的先天条件。钢琴演奏所需要的乐感,是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是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的,达到一定专业程度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乐感。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有目的的培养。

2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它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文学艺术修养。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化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外古今音乐史上,不少钢琴家同时身兼作曲家或指挥家的例子举不胜举;即使专职演奏家或教师,对诸多部钢琴作品了如指掌亦比比皆是。这其中的奥妙当然并非他们超人一等,而是对音乐理论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密切相关。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一切有志于钢琴演奏者,应该利用可能的传播工具,自由遨游音乐的海洋,不断扩大艺术视野,努力深化音乐的造诣,对培养钢琴演奏所必备的良好乐感是有必要的。

3乐感的理解与表达

一个钢琴弹奏者有了良好的乐感,并不一定都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在具体的演奏实践中,还必须在良好乐感的基础上,注意对具体作品的正确理解和精妙表达。乐感的理解和表达涉及许多方面,但有二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是要认识到乐感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不同时代、环境、个人遭遇的影响,又被不同个性、兴趣、愿望所左右。19世纪是古典音乐大师辈出的年代,但众多大师的风格几乎没有什么雷同。因此,在借鉴他人乐感理解的基础上,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散发着个人魅力的乐感理解。只有这样,你的乐感才是你自己的,你的乐感表达才是有创造性的。二是要注意将乐感的理解和表达与娴熟的演奏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乐感范文篇9

关键词:乐感:培养;弹奏技巧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而钢琴演奏中的乐感是指对钢琴音乐作品内在涵义的深刻表现能力。人们常讲要用“内心歌唱”,要“有表情地”弹奏,亦即此意,就是指演奏要有乐感。它是音乐表演艺术(演唱,演奏)的灵魂,更是钢琴演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青年钢琴家成为艺术家的关键。乐感的状况对于钢琴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1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面对现成的曲词作品要追思音乐原旨,发掘其中真谛,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手指在琴上将之表现出来,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对生活的感受、愿望化为音乐叙述以示他人,进行由知而感的创造。可以这么说,支配着手指的是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弹奏者的乐感状况。

对于乐感的来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性的,父母给的,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性的,经过学习得来的。前一种观点可以由此而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事业;后一种观点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勤学苦练而获得演奏艺术所必备的乐感条件。以上两种观点,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先天论还是后天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承认,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感知反应是有差别的。听到同一音乐片段,有人能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可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显然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动听的音乐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对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乐感,只是具备了从事钢琴表演艺术的某一方面的先天条件。钢琴演奏所需要的乐感,是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是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的,达到一定专业程度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乐感。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有目的的培养。

2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它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文学艺术修养。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化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外古今音乐史上,不少钢琴家同时身兼作曲家或指挥家的例子举不胜举;即使专职演奏家或教师,对诸多部钢琴作品了如指掌亦比比皆是。这其中的奥妙当然并非他们超人一等,而是对音乐理论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密切相关。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一切有志于钢琴演奏者,应该利用可能的传播工具,自由遨游音乐的海洋,不断扩大艺术视野,努力深化音乐的造诣,对培养钢琴演奏所必备的良好乐感是有必要的。

3乐感的理解与表达

一个钢琴弹奏者有了良好的乐感,并不一定都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在具体的演奏实践中,还必须在良好乐感的基础上,注意对具体作品的正确理解和精妙表达。乐感的理解和表达涉及许多方面,但有二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是要认识到乐感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不同时代、环境、个人遭遇的影响,又被不同个性、兴趣、愿望所左右。19世纪是古典音乐大师辈出的年代,但众多大师的风格几乎没有什么雷同。因此,在借鉴他人乐感理解的基础上,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散发着个人魅力的乐感理解。只有这样,你的乐感才是你自己的,你的乐感表达才是有创造性的。二是要注意将乐感的理解和表达与娴熟的演奏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乐感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乐感:培养;弹奏技巧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而钢琴演奏中的乐感是指对钢琴音乐作品内在涵义的深刻表现能力。人们常讲要用“内心歌唱”,要“有表情地”弹奏,亦即此意,就是指演奏要有乐感。它是音乐表演艺术(演唱,演奏)的灵魂,更是钢琴演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青年钢琴家成为艺术家的关键。乐感的状况对于钢琴表演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l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面对现成的曲词作品要追思音乐原旨,发掘其中真谛,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手指在琴上将之表现出来,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对生活的感受、愿望化为音乐叙述以示他人,进行由知而感的创造。可以这么说,支配着手指的是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弹奏者的乐感状况。

对于乐感的来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性的,父母给的,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性的,经过学习得来的。前一种观点可以由此而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事业;后一种观点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勤学苦练而获得演奏艺术所必备的乐感条件。以上两种观点,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先天论还是后天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承认,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感知反应是有差别的。听到同一音乐片段,有人能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可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显然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动听的音乐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对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乐感,只是具备了从事钢琴表演艺术的某一方面的先天条件。钢琴演奏所需要的乐感,是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是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的,达到一定专业程度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乐感。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有目的的培养。

2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它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文学艺术修养。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化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外古今音乐史上,不少钢琴家同时身兼作曲家或指挥家的例子举不胜举;即使专职演奏家或教师,对诸多部钢琴作品了如指掌亦比比皆是。这其中的奥妙当然并非他们超人一等,而是对音乐理论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密切相关。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一切有志于钢琴演奏者,应该利用可能的传播工具,自由遨游音乐的海洋,不断扩大艺术视野,努力深化音乐的造诣,对培养钢琴演奏所必备的良好乐感是有必要的。公务员之家

3乐感的理解与表达

一个钢琴弹奏者有了良好的乐感,并不一定都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在具体的演奏实践中,还必须在良好乐感的基础上,注意对具体作品的正确理解和精妙表达。乐感的理解和表达涉及许多方面,但有二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是要认识到乐感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它受不同时代、环境、个人遭遇的影响,又被不同个性、兴趣、愿望所左右。19世纪是古典音乐大师辈出的年代,但众多大师的风格几乎没有什么雷同。因此,在借鉴他人乐感理解的基础上,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散发着个人魅力的乐感理解。只有这样,你的乐感才是你自己的,你的乐感表达才是有创造性的。二是要注意将乐感的理解和表达与娴熟的演奏技术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