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1:00:45

栏目

栏目范文篇1

《聚焦三农》栏目是在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三农的背景下诞生的,以关注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关注农民切身利益为栏目宗旨,它是广大农民群众准确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向,传达、解析国家三农政策问题的窗口,是社会各界冷静体察“三农”问题的一面“风向标”,被百姓誉为农村的焦点访谈。

《聚焦三农》栏目以严谨的态度、新闻的眼光、对事件的多角度分析来透析复杂的三农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重大题材和热点问题。内容的前沿、题材的敏感与形式的创新是吸引特定的观众群,不断提高栏目的收视率的有力保障。

(2)收视对象

《聚焦三农》栏目的收视对象是关注三农问题的人,包括农村中的普通老百姓、基层乡村干部、地方政府官员、专家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城里人。

(3)内容定位

《聚焦三农》栏目的内容定位于报道和解析“三农”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栏目将以中央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为导向,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中央和各地关于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和抗灾减灾等方面的重大政策信息,介绍各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做法。

《聚焦三农》栏目也有一定量的批评性报道,配合政府工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在选题上,《聚焦三农》栏目将关注农村人和城市人共同关心的三农热点话题,在注重深度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目的时效性,对某些重大事件,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报道,要抢夺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题材。

目前,三农问题中央高度重视,全社会普遍关心,《聚焦三农》关注三农热点焦点话题,准确把握农业政策,切实关注农民切身利益。聚焦三农与九亿农民的脉搏一起跳动。

(4)播出时间

《聚焦三农》栏目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播出。

首播:每周一到每周五21:52—22:07

重播:次日13:30—13:45

《聚焦三农》栏目每期一个节目,中间不设置版块。

栏目范文篇2

最早制作电视栏目片头,需要美工人员在画纸上手工设计出美术字幕、图标图案后,运用专业电视摄像机拍摄下来,再于编辑机上对编,与栏目内容串成一体。当时,由于电视制作者拥有专业的电视设备和技术,所以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专业人员易于接受,但工作效率极低。在形式上,即使手工设计的艺术感较强,却因受制于创作时间及制作人素质修养的不同,而缺乏艺术品位高、表现细腻复杂的佳作,致使片头内容简洁,形式单一。由于当时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机会、条件不多,欣赏要求不高,虽然片头制作水平低下,却无很大压力,大家对于这个新的传播媒体在创始之初,所表现的必然的单调大多能够接受。

当时,栏目片头的信息承载量少,很难体现出该栏目的类型、特征及制作人的修养和品位,观众也无法从片头中感受与电视制作人的交流和沟通,加之由于制作手法耗时耗力,更新缓慢,使观众被动地接受这种单调长达2-3年,甚至更久。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联播》的片头,以手绘宋体大字“新闻联播”,配上实拍风景或摄影照片等为背景,由专业镜头实拍下来,或静止拍摄,或简单推、拉,形成了早期的固定模式,被大多数电视台的栏目所采用,延续了数年,电视人和观众均感到习以为常。

应当说,这种现象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方面电视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带给观众的新奇感受,使栏目的主要内容比片头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栏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竞争局面,可视性、趣味性、艺术性、栏目个性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尚未成为观众选择的主要动因,所以,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模式过于单调粗糙,但却是当时各种综合因素、条件的必然产物。

电脑业的发展,给电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字幕机的运用。80年代后期,以电脑图形图象技术结合电视信号处理技术的字幕编辑方法,使制作人员可以从电脑中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字库里挑选适合栏目特征的字型、字体进行字幕设计,还能够从电脑丰富多样的美术图库中采集适当的画面、图案及活动素材,作为画面背景的点缀设计。在电脑中直接完成合成后,采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计算机信号转换为电视机信号,再用专业录像机录制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栏目片头制作水平的限制,由早期的手绘技术转向对电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上,也曾因为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而导致非线编使用差别较大,片头质量差距较大、工作效率差异较大的现象。

随着字幕机的普及,电脑操作技术也趋向由繁到简,熟练掌握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渐缩短,使大多数专业制作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能够根据电脑所提供的最大表现空间来编辑变化多样,视觉丰富,形式美观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艺术美感、观众认同度,还是信息承载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字幕机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技术难度系数不大,掌握运用不难,同一栏目片头更新很快,往往播出不久就被更换,使片头存在的生命周期缩短,适应观众口味的能力明显增强。观众凭借设计有致的大量字幕内容,表现细腻的艺术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感受到栏目的特征,类型和制作人的良苦用心,并对其萌生认同,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途径也逐渐增多起来。主导思路不变,画面效果多变的模式持续了近四年的时间。如《新闻联播》的栏目片头,开始采用深蓝渐变色为背景,假三维渐变金字作主标题,红色或黄色小字为副标题,配以地球、卫星做艺术点缀,使片头的政治气氛、庄重的特征及恢弘的效果表现得恰如其分。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片头制作时发现,新电脑技术的运用,虽然给栏目片头带来了里程碑性的巨大变革,但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过于依从技术条件的保障,致使制作人主观的艺术个性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在有限的电脑技术控制领域,制作人因为忙于形式花样的追逐变换,而忽略了人机合一的艺术追求,单一栏目的丰富多彩,毕竟掩盖不了整体模式的同一,常常是一种新的手法在出现之初能够统治几乎所有栏目的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或先或后的时间差异而已。

90年代初,“巴塞罗纳”奥运会那制作精美、充满悬念的电脑三维动画片头令世界瞩目,它吸引着国内无数电脑科技人和艺术人疯狂地追逐、探索,并很快将三维动画技术引进中国。199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片头便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虚实结合,场景宏大,由此揭开了中国三维动画片头制作的序幕,为电视制作人实现心中梦想提供了更为丰富而崭新的技术手段。

三维动画是电脑高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图形图象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融入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的专业表现技巧,在电脑中营造具有三维空间感的虚拟物体和场景,如三维立体字、立体标志、宇宙天体、大型体育场、城市建筑、家居摆设、舞台、电器等等,然后设计运动路径,使虚拟物体自由运动,再设置虚拟摄像机位、虚拟灯光等,搭建成虚拟的摄影棚。传统摄影棚实现不了的场景在计算机中成为现实,设置不出或难于设置的灯光、镜头位通过三维动画系统得到完美展现,电视制作人自由驰骋的想象也终于得到了施展的空间。于是,人们开始用三维动画技术来改变电视的现状,提高电视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感染力,制作了大量的电视片头、药品化妆品广告、汽车广告、房地产广告、园林设计、室内装修、军事教学、科幻特技电影等等,一时间三维动画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频频出现,成为电视业的新宠。

在计算机中建造立体字幕模型,赋予其逼真而又超乎自然的材质,再设立灯光以突出材质层次、物体层次-根据需求设立太阳光光源、柔光灯光源、追光灯光源、点光源或雾气等,然后设置摄像机-可任意设置其位置、焦距,调整其旋转角度,以实现摄像机的推、拉、摇、移,并给物体、灯光、镜头设计运动轨迹,调整完毕,再进行上色、渲染,最后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生成好的系列图象连续输出到录象带上即可播出了。这就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栏目片头的简要过程。

高科技的手段,超现实的画面和自由转换的空间感,为栏目片头笼罩上一层神秘、绚丽的光彩,它呈现出脱胎换骨的改变,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里程碑。电视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电视节目、片头,观众怀着艺术欣赏的心情观看,猜测它的由来,敬慕它的玄妙,挑剔它的不足。如著名栏目《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的片头-虚拟浩瀚的宇宙,旋转运动的地球,拔地而起的大厦......漫漫舒展回转的空间,博大恢弘,充分体现了栏目思想性强的主要特征以及凝重庄严的个性品位,代表了中国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水平。

所以,现代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观众认同度上,信息承载量上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制作技术的超越再一次为形式的超越乃至思想内容的凝练升华提供了最为有效的保障。但是,三维动画系统制作设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技术难度高,专业人才少,对于中小型电视台来说,大多还是力不从心。而大型电视台花巨资作好的一条片头,基本上也要持续保持1-2年,因此,三维动画片头花费高、风险大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其更新慢、生命周期长,出现精品难度较大的特点。

字幕机时代的发展结果是非线编系统的诞生。它吸收字幕机及三维动画的优势,精化系统硬件、简化操作界面,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操作难度,而功能却基本是合二为一。为了弥补电脑三维动画的缺陷,部分中小型电视片头采用非线编系统制作,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片头的更换频度,满足了观众及电视制作人不断丰富的需求。它的表现形式类似三维动画,观众认知习惯自然,信息承载量同样不错,是目前采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制作手段。

大型电视栏目除了采用单纯的三维动画技术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电影胶片与三维动画结合生成的作品。虽然三维动画制作、非线编合成为主流,但其情感诉求能力较弱,画面尚显生硬。正在播出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形象广告《出水篇》,便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制作的,画面形象丰富,色彩亮丽自然,亲切感人,观众认同度明显增加,信息承载量也大幅度提高。从人力物力等制作投入角度,这种形式花费较大,不能普及。

从上述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技术发展角度,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的制作技术的出现都为片头的制作质量带来了突破性的飞跃,使各栏目的片头逐步走向追求个性化、特征化的艺术表现道路。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无线、有线电视台的层出不穷,电视行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的竞争更为强化,观众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那么,要办好栏目,要吸引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遥控器的按钮固定在自己的栏目中,除了必须确保栏目内容的质量以外,栏目片头的艺术性和指向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栏目范文篇3

介绍了我国电视栏目的产生,随着电视技术的改进,电视栏目的播出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中国电视节目史的角度突出了栏目定位准确的重要性。

二、认识电视栏目

1.栏目的定义及内容

电视栏目是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是按照一定内容(如新闻、知识、文艺)编排布局的完整表现形式。

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即起止时间固定)、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欢乐和兴趣。

2.栏目的播出时间

单个栏目大则类似报纸的一个版,小则类似报纸的一个专栏。各个栏目占用的时间长度不尽相同,长的可达一至数十小时,短的则仅几分钟。

单个栏目,根据栏目定位的不同需要,内部可以设置相对固定或不固定的小专栏(又称子栏目)。

每个栏目的播出周期也不同,有日播栏目、周播栏目和隔周播栏目。

三、电视栏目定位

1.电视栏目定位的涵义

电视栏目定位,是指栏目所确定的自身在现实中的位置,栏目所担负的任务,栏目的宣传对象。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灵魂,决定着一个栏目与其他栏目的区别。准确而又清楚的定位,是一个栏目的能否拥有生命力的关键。

2.电视栏目需要定位

当今的世界,信息业的发展建设惊人,可供受众选择的信息源愈来愈多,作为相对比较成熟的现代电子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正由传统的“广播”(Broadcasting)向“窄播”(Narrow-casting)发展。由于现代受众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自由,电视节目只有经过精确的节目定位才能吸引特定的受众群体,达到传播目的。

四、影响电视栏目定位的因素

1.市场竞争因素

一个栏目定位的环境基础是激化的传播媒介竞争,同时也会影响一个栏目定位的确定。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在各种媒介纷纷争夺市场的同时,同一媒体的各电视台之间也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掠夺”,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等纷纷对自己拥有的频道进行专业化的改版、创新,力图以专业化频道的形式向“窄播”发展,以满足部分受众的需求,以适应市场竞争中新的形势的需求。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求电视工作者必须对自己所创办的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才会获得成功;相反会失败。

2.受众需求因素

电视栏目定位,需要事先周密搜集、分析资料,根据其覆盖区域特征、目标受众的新闻敏感度、感知热点和兴趣爱好所在,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主持人驾驭调控现场节目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栏目定位。

五、电视栏目的定位法则

1.政治标准法则

这对于我们电视工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法则。我国的传播媒体是以政治导向是否正确为第一法则,当前来说,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来衡量的

2.“比附”位置法则

作为栏目定位的方法之一,也是电视栏目定位的法则之一。如果某一领域没有强大的对手,那么占据“第一”的位置就是定位的巨大成功,如果对手过于强大,那么在整个领域的首域占据“第二”位置,转而在该领域的属域建立“第一”位置——这个首域第二、属域第一的位置,这被称为“比附”位置。

3.个性化法则

在一个名牌栏目下派生出来的一批栏目的确可以在短期内使一个频道的受众面迅速扩大,而且可以节省许多策划、包装、宣传方面的精力和费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像这类纯属效仿性质的栏目不是改版就是被停办,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电视栏目定位准确市场竞争受众需求

一、电视栏目的产生和发展

众所周知,电视栏目是随着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而兴起的,对于我国而言,应该追溯到1958年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成立后所办的一系列节目,当时的电视栏目采取的是直播的形式,后来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逐步采用录播的形式进行栏目的制作。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逐渐形成了在创办每个栏目时都要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在制作每期节目时都能围绕栏目宗旨进行制作。正如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副总监童宁曾经说过的:“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史表明,凡是加强了电视栏目的定位策划,导向就有了保证,艺术水准就有了保证,节目质量就有了保证……”。(1)总的说来,不论什么样的栏目播出形式,都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使自己制作的栏目“有人看”;如果栏目的定位不准确,就会影响每期节目的选题、策划、制作、编排等,栏目的收视率自然也会不太高。在整个栏目的节目质量考核中,一个栏目的定位通常占有很高的比例,同时也是各类奖项评比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认识电视栏目

1.栏目的定义及内容

电视栏目是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是按照一定内容(如新闻、知识、文艺)编排布局的完整表现形式。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即起止时间固定)、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欢乐和兴趣。在一定时期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设特别栏目,叫做特别报道或特别节目。如2003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推出的为期21天的《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中央电视台5月1日开播的为期11天的《抗击非典直播特别报道》;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在2003年“五•一”期间播出的《“五•一”七天乐》特别节目等。

2.栏目的播出时间

单个栏目大则类似报纸的一个版,小则类似报纸的一个专栏。各个栏目占用的时间长度不尽相同,长的可达一至数十小时,短的则仅几分钟。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在2000年改版时,将整个栏目延长到150分钟(2001年10月,该栏目再次改版,新闻节目被分离出去,时间长度恢复到45分钟),涵盖早间6:00——8:30全部播出时段。而天津电视台的在2003年6月3日推出的日播栏目《热线追踪》的播出时间仅仅5分钟。

单个栏目,根据栏目定位的不同需要,内部可以设置相对固定或不固定的小专栏(又称子栏目)。如《世界》(17分钟)和《纪事》(20分钟)作为《东方时空》的子栏目分别在每周播出一期。

各个栏目播出的周期也不尽相同。有的每天在固定时间播出,有的栏目每周在固定时间播出一次,也有的栏目可能隔日播出或每周播出数次。如天津电视台每天播出的《天津新闻》、《今日经济报道》、《都市报道》等都是日播栏目;而《鱼龙百戏》、《绝对音乐》周播版、《案与法》等是周播栏目;《党的生活》、《天津人》(现已改名为周播栏目《中国人》)是隔周播栏目。每个栏目播出的周期不同,制作周期也不同,其栏目的定位也不同。

三、电视

栏目定位

1.电视栏目定位的涵义

电视栏目定位,是指栏目所确定的自身在现实中的位置,栏目所担负的任务,栏目的宣传对象。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灵魂,决定着一个栏目与其他栏目的区别。准确而又清楚的定位,是一个节目能否拥有生命力的关键。例如《焦点访谈》的栏目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大众话题评说,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这四句创办之初的定位语既是电视工作者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非凡的策划理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的定位语更加简洁明了“用事实说话”;《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新闻调查》“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等,都是突出个性,旗帜鲜明的栏目定位。

2.电视栏目需要定位

当今的世界,信息业的发展建设惊人,可供受众选择的信息源愈来愈多,大量电视专业频道的涌现,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受众享有的选择媒体的自由空间迅速加大。正如陆晔在《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中说的:“作为相对比较成熟的现代电子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正由传统的‘广播(Broadcasting)’向‘窄播’(Narrow-casting)发展,即现代广播电视向‘大——小——大’发展的趋势,即频道(频率)数量庞大、单个频道受众人数相对较小、节目数量大。”(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电视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速度很快,他们纷纷增设频道,以扩大收视范围,固定收视群体。例如目前中央电视台就拥有15个专业性频道,而天津电视台目前也拥有7个专业频道和1个数字频道,这种频道数量的增大,必然导致节目数量增大,因为一个频道每天一般要容纳18——24小时的播出量,如此之多的频道资源,使每个频道的受众群体相对减少,一般能形成较为固定的收视群体。由于现代受众拥有越来越大的选择自由,电视节目只有经过精确的节目定位才能吸引特定的受众群体,达到传播目的。换句话说,现在可供大众选择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而每个栏目的受众越来越少,如果你所办的电视栏目定位不准确,制作的节目也不会吸引人,没有人看的节目自然会影响到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这样下去,就达不到传播的目的,你所办的栏目就会被淘汰。

各个栏目的编辑应该在本栏目的方针指引下进行选题、策划、制作、编排等,否则就会偏离该栏目的宗旨,这就需要我们对电视栏目如何定位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影响电视栏目定位的因素

关于影响电视栏目的定位因素有很多,但是就电视栏目定位的准确性来说,我认为应该有以下的两点:

1.市场竞争因素

一个栏目定位的环境基础是激化的传播媒介竞争,同时也会影响一个栏目定位的确定。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在各种媒介纷纷争夺市场的同时,作为同一媒体的各电视台之间也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夺”,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等纷纷对自己拥有的频道进行专业化的改版、创新,力图以专业化频道的形式向“窄播”发展,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力求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求电视工作者必须对自己所创办的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才会获得成功,相反就会失败。尤其是同一时段播出的同一类型的不同栏目,栏目定位的准确与否就相当重要。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娱乐节目,天津电视台在1998年12月开播了《卫视》,作为一档大型娱乐性综艺类节目,以竞技游戏为主线,融趣味性、参与性、情感体验于一体,力邀内地、港台演艺界明星加盟助阵,现场观众则以赞助企业组成方阵的形式参加。其节目定位雷同于其他各台的娱乐节目,播出时段也都是每周末的黄金时间,这样就造成了多家电视台同时播出自己的娱乐节目的局面。而天津台的《卫视》因为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整个栏目的收视率很低,勉强维持了三年时间,最终退出了舞台。其中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北京有线台的《欢乐总动员》和安徽电视台的《超级大赢家》这三档娱乐节目最受瞩目,因为他们的编导在栏目的定位上主要面向于广大的青年观众,制作他们喜欢看的节目,每期都在变换不同的形态,让人有种常看常新的感觉。这就体现了一个栏目定位准确了,它的选题、策划、制作等才能不偏离栏目的宗旨,如何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节目,是摆在编导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个栏目推出后,其最初的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节目的实际播出效果和市场需求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不断地求新、求异,才能不断地争取观众。节目逐渐成熟的标志,是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电视技术的提高,观众收视心理与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例如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的《鱼龙百戏》栏目,自1994年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展示地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为栏目宗旨。2002年改版后,把节目分为“欢笑舞台”、“民艺风情”、“谈曲论艺”、“过一把瘾”、“精品档案”、“电视曲苑”、“曲苑预览”等小板块,增加现场观众部分,加大参与度,拉近了观众与栏目的距离,赢得了不少曲艺迷的欢迎。在2003年6月,又借着天津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的开播之际,再次改版,分为“精粹版”、“擂台版”和“曲苑预览”三个小板块,栏目的口号为“新曲艺、新视角、新感觉,尽在新《鱼龙百戏》”。进入2004年,每期节目又以一个专题内容为主线,中间穿插“曲艺资讯”,最后是擂台赛的模式,打破了栏目板块的界限,突出了欣赏性与参与性,既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又能使曲艺爱好者参与进来,一举两得。2.受众需求因素

定位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定位观念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是以潜在顾客的心智为起点,这就是大众传播所说的“受众心理需求”。电视栏目定位,需要事先周密搜集、分析资料,根据其覆盖区域特征、目标受众的新闻敏感度、感知热点和兴趣爱好所在,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主持人驾驭调控现场节目的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栏目定位。

例如近几年来,随着出国人员的增多,海外的中国观众日渐增多,他们的需要也是多方位的,中央电视台针对当时广大海外受众了解祖国的中医学需要,在1998年6月,创办了服务型栏目《中华医药》。这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权威栏目,由于它面向的主要是海外的观众,又兼顾国内观众,所以它的定位是“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和名医名药,为海内外观众提供求医问药和健康咨询的服务,使之成为一个兼具知识性和服务性的高品位的电视栏目”。(3)

又如《实话实说》栏目,该栏目的创办人杨君从1993年在《东方时空》栏目时起,就开始酝酿策划一个“能让咱们老百姓说话的空间”的栏目。经过几年的策划和准备,1996年3月,《实话实说》栏目开播,可以说是开了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先河。此后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谈话类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朋友》(现已取消)、《对话》、《艺术人生》、重庆电视台的《龙门阵》、天津电视台的《青年大世界》(2004年1月改名为《沟通》)、《相知相约》(现已取消)、湖南电视台的《新青年》等。

具体到每个栏目定位的内容,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宗旨、内容、表现形式、节目风格等,从内容到形式对栏目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是日常节目选题确定及制作的准绳。例如天津电视台的《四季风》栏目,自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其选题基本上也是遵照这一宗旨选取的。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尽量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朴实、自然,而且生动活泼,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正因为很好地把握住了栏目的定位,才办出节目的特色,不仅受到它的主要收视对象——农民的欢迎,而且也赢得了城市观众的喜爱。

对于一些背离栏目宗旨的栏目,在选题、内容、节目形态上都与栏目的名称或宗旨不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必然会被淘汰。例如天津电视台的《今晨相会》栏目,其节目定位已经与最初的创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天早晨先是气象预报,然后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专题片,最后是一些资讯类的提示信息,整个节目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栏目性质是新闻性的还是服务性的也不明确,似乎都有一些,由此也导致节目内容的不确定性,而节目内容及专题片的形式也不适合在早晨收看,因此该栏目已于2003年4月30日被取消。

总之,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将受众的需求、兴趣作为电视栏目定位的重要依据,是电视等现代大众传播意识和精品意识逐步形成的标志之一。

五、电视栏目的定位法则

定位源于竞争,定位的目的在于获得潜在的顾客或观众,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法则去运作,不然的话,就会背离栏目的宗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治标准法则

这对于我们电视工作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法则。虽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传媒标榜新闻自由,但其政治原则是客观存在的,如美国的媒体就绝不允许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我们的媒体则是以政治导向是否正确为第一法则,当前来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来衡量,以决定栏目有无存在的价值。

2.“比附”位置法则

作为栏目定位的方法之一,也是电视栏目定位的法则之一。如果某一领域没有强大的对手,那么占据“第一”的位置就是定位的巨大成功,如果对手过于强大,那么在整个领域的首域占据“第二”位置,转而在该领域的属域建立“第一”位置——这个首域第二、属域第一的位置,被称为“比附”位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作为1996年开播的一档深度报道栏目,由于此前作为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焦点访谈》栏目已经在1994年开播,而随后开播的《新闻调查》要想有自己立足之地,必然要在深度上下功夫,因此它在开始的定位确定为“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以与《焦点访谈》的定位有所区别,明确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3.个性化法则

在一个名牌栏目下派生出来的一批栏目的确可以在短期内使一个频道的受众面迅速扩大,而且可以节省许多策划、包装、宣传方面的精力和费用。但是,实践证明,像这类纯属效仿性质的栏目不是改版就是被停办,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前几年各地纷纷创办的娱乐性栏目,其中以湖南的《快乐大本营》、北京的《欢乐总动员》和安徽的《超级大赢家》为代表的一批娱乐性栏目,一度拥有很高的收视率,产生了固定的收视群体,造就了一批名主持人,如李湘、张延、刘孜、李彬等。这些栏目最初产生的轰动效应,引来了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克隆”出自己的娱乐节目,如天津电视台的《卫视》、浙江电视台的少女竞艺娱乐节目《假日总动员》(现已取消)、黑龙江电视台的《开心擂台》等等。但是,仅仅几年以后,观众渐渐失去对娱乐节目的兴趣,逐步向更高层的益智、竞技娱乐节目发转移。于是,一批益智类、竞技类的栏目又被“克隆”出来,而那些原有的娱乐性栏目纷纷改版,变换形式,或另起一个新的栏目名称,重新定位策划。如天津电视台的《卫视》栏目,在1998年12月开播,以大型室内娱乐节目的形式出现,适应了当时娱乐节目盛行的“风潮”,虽然该栏目在内容、形式上不断进行改版,仍然没有脱离娱乐型节目的定位。1998年11月,随着《幸运52》等一系列益智类、竞技类节目的盛行,该栏目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2003年6月改版为《娱乐最前线》,其定位也变成大型户外竞技娱乐节目,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但仍没有摆脱娱乐节目的影子,“效仿”的味道过浓,在2004年1月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的改版中被取消。

总之,随着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现代电子媒体“窄播”化发展,要求我们电视工作者必须对电视栏目的定位不断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吸引及扩大特定的受众群体。随着不同定位的众多栏目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的电视屏幕将会更加绚丽多姿,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享受。

参考书目:

《电视传媒革命》闫忠军曲秀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

《世界电视前沿》汪文斌胡正荣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

《电视新闻媒介栏目编辑学》刘志筠宋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电视媒介新闻教程》钟新饶立华杨钢元广播与电视出版社

2000年12月

“电视栏目定位论——关于一个电视栏目的定位策略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张伟杰(8——10页)

“电视栏目的定位策划与实际应用”《南方电视学刊》童宁2002年第五期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电视传播形态论》童宁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中央电视台

天津电视台

湖南卫视

注释:

(1)童宁:《电视传播形态论》第175页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栏目范文篇4

一、特色栏目的规划要立足本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电视节目频道日益丰富,由原来的电视播什么,观众只能看什么,向着观众想看什么,电视台制作什么的阶段转变。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地方电视台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要想生存下来,必须考虑自己制作的节目在电视受众中会拥有什么样的地位,面对什么样的竞争。综合考虑可知,地方台只有立足本乡本土的实际生活,从当地挖掘和发现素材,进行节目创作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方式。特色节目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我们应该正视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节目制作人员必须用战略眼光来规划栏目,发展的眼光来制作栏目,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在节目制作之前,一定要做足市场调查工作,广泛听取群众的观点,因为,只有群众的眼光才是最雪亮的。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心态来判断一档节目的好坏。如有必要也可以采取试播的方式,来测试观众对节目的接受程度和欢迎程度。总之,一个特色栏目的推出,必须尊重栏目的生命周期。

二、特色栏目的定位要贴近本地人生活

作为特色栏目,一定要贴近当地人生活,节目本身必须反映当地人的身边事,关心的事。对电视节目内容要精益求精,宁缺毋滥,做优质内容,只要电视台打造众多的优质的栏目或节目,就一定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从而提高收视率。在山东省的菏泽市有一个栏目叫做“百姓天天看”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山东各地电视台也不断向其学习,制作推出了各地的本土特色栏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贴近本地人的生活不能是电视台工作人员空想出来的贴近,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贴近,必须做出相关的市场调查,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等等。并将这些调查材料交给有关专家进行深入分析,对栏目受众精心细分,根据市场情况,设定相应的经营目标。

三、挣脱思维限制,创新特色栏目

要想办一个特色栏目就应当突破以前的一些理念,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对电视栏目进行创新,因为,电视栏目是有生命周期的,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是特色栏目生存发展的动力,任何特色栏目,只要播一千遍,谁都会烦,只有在其中不断地植入新元素才能给特色电视栏目带来新动力。首先,我们也应树立一种差异化竞争的意识,并不是所有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都是有你没我的那一种,特色栏目的优点就在于与其他栏目的差异化竞争,这种竞争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地方台能比自身有优势。第二,要开阔眼光,拓宽电视节目的播出途径,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大部分年轻人都把原来用在电视上的时间用在了上网上,所以说,地方电视台一定要将电视节目搬上网络,让栏目受众可以在更多的终端上来观看制作的特色栏目,从而提高电视观众的收视率,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创办特色节目一定要关注城市周边地区的观众的需要,城市周边地区大都是农民,虽然一些农民家里已经有了电脑,并已联网,但很多人并不会使用它,观看电视节目仍是他们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

四、要保证特色栏目的质量

栏目范文篇5

关键词: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文学性

21世纪的今天,包装越来越重要。小到一本书的封面,大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形形色色的包装无处不在。

如今,随着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迅速发展,打造精品栏目,并为其量身定做精美的包装已是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从先声夺人的宣传片,到新颖生动的栏目片头以及风格各异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字幕处理,乃至色彩、节奏、动感、形式等等,无不体现包装的魅力。

如何做好电视栏目的包装呢?下面谈一下我的两点看法。

1.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

一个好的栏目包装,从宣传片,片头到背景音乐、字幕、节奏等都应该和栏目本身浑然一体,给人视觉上的流畅、和谐、自然感。海晏县电视台专题栏目改版时,我也曾为《金银滩》栏目制作包装片头,由于不了解栏目的主要内容,片头制作好后,虽然看起来色彩斑斓,节奏明快,视觉冲击力很强,但和栏目本身的风格却大相径庭,连在一起也还是片头是片头,内容是内容,十分别扭。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和摸索总结,我逐渐认识到栏目包装系统化的重要性。也知道栏目与包装之间整体形象的统一,是一个栏目完整化、一体化的需求,也是得到观众视觉认可的首要条件。

2.个性特征的鲜明凸显

栏目范文篇6

2003年10月20日,CCTV-2全面改版为“经济频道”。由于频道定位对经济资讯类节目的需求,《全球资讯榜》这一电视新闻品牌应运而生。它与早间的《第一时间》和晚间的《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构筑成CCTV-2经济频道新闻栏目主体;成为CCTV-2经济频道资讯板块主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CCTV-2的午间重头戏;成为一个全新的电视新闻品牌。

1栏目主体内容

《全球资讯榜》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资讯频道新闻主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正午时段为观众提供以国际为主、国内外融通的全球经济资讯,汇聚国内外权威新闻网站的排行和全球媒体的热点聚焦,以此为参考,以分类新闻排行榜的方式,在浩如烟海的资讯海洋中精选新闻。观众还能看到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知悉沪深股市涨跌幅前五位的“股市红绿榜”,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全球资讯。

2栏目主要板块

(1)要闻排行榜:以经济的视角,报道关注度最高的时政要闻和突发新闻排行。

(2)财经新闻榜:以百姓的视角,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排行。

(3)新闻人物榜:当日全球风云人物,究竟是谁最受关注?

(4)公司新闻榜:全球哪几家公司制造了行业内最受震动的新闻事件?

(5)科技新闻榜:前沿性和实用性相得益彰、激发人类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最新科技新闻。

(6)特色小版块:包括了今日看点、图片新闻:好看、有趣、轻松、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集粹。

此外,栏目还会根据当下的经济、时政等热点新闻,做相应的专题报道。

二、《全球资讯榜》的品牌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使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地位、留下印象的一种广告方法与推销方法。”如今的中国电视,电视台之间、频道之间、栏目之间的竞争已非常激烈。任何一个栏目都不可能获得所有受众的心,因而,准确的定位成为栏目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定位本身也是品牌识别和价值主张的一部分。通过定位,品牌希望消费者能够感受、思考本品牌与竞争品牌不同的地方。

1品牌定位面临的问题

《全球资讯榜》与《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这三个栏目在内容编排上是一个整体,各栏目的内容共享。从频道栏目整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资源共享实现了最新经济新闻信息的全方位滚动式播出,是一个很好的栏目整合案例。但就单个栏目的定位来说,这样的资源共享似乎为每个具体栏目的定位制造了一定的障碍。《全球资讯榜》要做到脱颖而出,建立独具个性的电视栏目品牌,就必须通过分析其他栏目,从中寻求可以为受众接受的独特之处。

在《全球资讯榜》诞生之前,央视的电视新闻类栏目多是严肃型定位,主持人正襟危坐,表情严肃,新闻内容按照国内、国际新闻的顺序编排,极其严谨。虽然这种风格体现出新闻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但在娱乐化时代,这样的新闻播报方式缺乏生活味,不能满足普通老百姓对资讯娱乐性认知的需求。这就为《全球资讯榜》的定位提供了参照。

2最初的品牌定位

《全球资讯榜》从栏目开办之初,将自己定位为针对商务人士、白领一族的全球要闻排行榜资讯类栏目。

首先。这一定位抓住了商务白领这一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济头脑的分众群体,找准了目标受众,栏目的内容也就容易安排了。

其次,这一定位找准了电视新闻栏目的突破口。《全球资讯榜》模仿如今频繁出现的各大音乐、娱乐、时尚排行榜,嫁接网络传播,用排行榜的形式新闻。这即是新闻编排的全新尝试,又实现了新闻的娱乐性突破,使可能让人乏味的新闻内容平添了轻松、悬念、动感、时尚的色彩,顺应了娱乐化的潮流。

总的来说,CCTV-2的这几个资讯类栏目都比其它频道的新闻资讯类栏目娱乐性要强一些,除了《经济半小时》是以电视新闻杂志定位以外,其他三个栏目的新闻内容基本一致,而且节目都是以时装展、新车集锦、最新单曲或有趣的生活场景等轻松的内容结束。尽管如此,《全球资讯榜》的个性还是凸现出来了——它是新闻榜单的揭晓平台。观众对新闻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也希望自己喜欢的新闻、公司(品牌)、财经人物、科技产品荣登榜首。《全球资讯榜》正是抓住了受众的这一“崇尚榜样”的心理,为观众制作了符合他们心理的新闻排行榜。

3品牌定位的调整

在栏目的发展过程中,《全球资讯榜》也对品牌定位做了一些调整,毕竟真正懂得经济的人群非常的小众。如果只针对那一小部分。而且还可能是中午没有收看电视节目习惯的人群来做节目,收视率很难提升,栏目的生存也会面临一定的问题。

因此,《全球资讯榜》适当地扩大了目标受众的范围,新闻的播报方式更加生活化,新闻内容增加了更多的生活琐闻。可以说,它将经济生活化。让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也使他们从栏目中获得相关的经济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可能在商务人士或经济学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普通老百姓了解到这些已经很满足了。就这些知识已经能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了。而且这些知识也不会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以他们爱看。

三、《全球资讯榜》的品牌识别

品牌识别是品牌渴望创造或保护的一套独特的品牌构,想。这些构想表现了品牌是什么。并通过产生一个有价值的主张,包括功能上、情感上或价值自我再现上的利益,建立品牌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对于电视栏目而言,品牌识别可以通过构建一套独立的视听觉的形象识别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该栏目,在此基础上,加深受众对于该栏目的美誉度、忠诚度。

品牌识别能帮助观众区分《全球资讯榜》与其他资讯类栏目,同时在观众心目中树立《全球资讯榜》的形象。以下,本文将针对《全球资讯榜》这一电视栏目的特性,围绕可以用于品牌识别的三个方面——口号、视觉、声音——展开分析。

1口号识别

口号是品牌理念的体现。好的口号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全球资讯榜》的口号有两个:“知讯者生存”和“一榜知天下”。最绝妙的是“知讯者生存”这句口号,很有震撼力。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应该说号召力是很大的。这两句口号其实也是对栏目定位的一种升华概括。即明确了目标受众,又突出了栏目的榜单特色,为品牌形象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全球资讯榜》的第一个小板块“要闻排行榜”也有自己的口号:要知天下,先看要闻。口号简洁而大气,给观众的心理暗示是:看了“要闻排行榜”,就能知晓当天的全球大事。一下就能将观众的眼球抓住。

通过口号的反复出现,一方面可以加强受众对于该板块的记忆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受众更加明确该板块的内容。2视觉识别

视觉识别最核心的要素是标志,但目前《全球资讯榜》的标志还没有什么特色,是栏目名称文字与世界版图的简单组合。这是《全球资讯榜》品牌化过程中必须完善的一环。当然,《全球资讯榜》的标志一直贯穿栏目播出始终,出现在电视屏幕的右下角,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品牌宣传无时不在。

下面就它的一些重要视觉识别元素展开分析。

(1)栏目版式

《全球资讯榜》是榜单类栏目,因此,栏目版式从演播室场景到出新闻画面的方式都与其他新闻栏目有所不同。

整个演播室场景就是个排行榜揭晓舞台。主持人站着播报新闻,其前面的播报台类似于颁奖礼仪台;后面的大屏幕则适时切换榜单画面和新闻画面。整个演播室的氛围很轻松、活跃。而且都是直播,能增强观众的现场感。

这里主要谈谈榜单画面。节目板块的不同,其榜单形式也不一样。“要闻排行榜”、“财经新闻榜”和“科技新闻榜”的榜单是列出五条白色条块,主持人每说一条新闻时。鼠标便会点击灰条。点出该条新闻的提要。“新闻人物榜”则没有采用榜单形式,直接在画面左边出现人物的头像和名字,右边放置该条新闻的标题。这样的处理方式,画面较为活泼,视觉传达到位。让人能迅速把握新闻信息的重点。

而“公司新闻榜”完全模仿音乐排行榜的揭晓形式,首先公布当天排名靠后的新闻。最后播出头条新闻,而且在每条新闻播出前都有5秒的名次号片花——在众多浅蓝色小方块组成的蓝色背景中,由中心飞出立体并旋转的名次号。每条新闻似乎都是被隆重推出的,给人权威感。震撼力极强。这种形式提高了观众对新闻的兴趣,比起以前的新闻播报形式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可以说,播报新闻的形式提高了新闻的可观赏性。值得借鉴。名次号片花之后便公布该公司的“上榜理由”,这实质上就是新闻的摘要;同时还在“上榜理由”的左边出现公司的标志,图文结合。让人能够迅速反映出报道的是哪家公司的新闻,一目了然且有真实感。

除了以上五个主要板块,《全球资讯榜》还根据每天新闻的特征。设置不定期的小板块,如特别关注榜、资讯快报、今日看点、世界杯风云榜和本周之最榜。虽然这些小板块没有特殊的版式设计。但笔者想指出的是,这些小板块的名字都特别有吸引力。特别关注榜的本身就是在提醒观众要注意收看。本周之最榜以“最”来归纳新闻,而且“最”字还用橙色多角形做了衬托,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表明这些新闻都是很有震撼力的。这有助于提高观众的关注度。这与现在频繁出现的各种评比有很大关系,人们似乎更容易接受被总结过的信息,毕竟信息时代信息繁杂,当人们听到“最”字就会不自觉地提高警惕,暂时或持续地关注这条“最”具新意的信息。

(2)栏目宣传片

《全球资讯榜》的宣传片既有形式感,又有权威感。形式感主要体现在该宣传片用很多悬挂式的电视屏幕推进或拉远来完成对栏目内容和定位的展示,每一屏幕上都有一个板块的名称,之后画面中间出现带有《全球资讯榜》标志的屏幕。最后是白底黑字的五字(口号)标板:知讯者生存。

权威感则体现在由浑厚的男声念出来的广告语:

“每天,我们只给您介绍3位全球热门人物;只报道最受关注的全球要闻事件;只评选出全球5大上榜公司:只全球最新上榜的财经新闻;只介绍最具想象力的前沿科技。每天,我们只占用知讯人半小时。全球资讯榜。知讯者生存。”

广告语相当工整、严密,处处点题,每一句广告语都代表了一个板块——要闻排行榜、新闻人物榜、公司新闻榜、财经新闻榜和科技新闻榜。每条新闻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所以不会占用观众很长时间,毕竟上班族中午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浑厚男声可以说是该栏目品牌重要且独特的声音识别。这一声音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亿万观众的脑海中,它是《全球资讯榜》品牌的标志之一。

(3)主持人

每个栏目的主持人其实是栏目的活招牌,她也是栏目品牌的标志之一,主持人的变动也隐含着栏目风格的转变,品牌形象的转变。芮成钢时期的《全球资讯榜》,栏目风格严谨踏实,经济新闻内容更专业化一些,而且芮成钢对达沃斯经济论坛的完美报道征服了大部分观众,也使《全球资讯榜》在观众心目中扎下了坚实的根。史小诺和谢颖颖时期,栏目风格轻松活跃,加大了对国内新闻的报道,经济新闻内容更生活化一些,两位女主持人以亲和力征服了观众。

一般情况下,一旦品牌形象已经建立就不能随意改变。但《全球资讯榜》的这次品牌形象转变还是成功的,毕竟栏目的受众范围得到了扩大,更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需求。

四、《全球资讯榜》的品牌传播

《全球资讯榜》一直都很注重对自身品牌的传播。品牌传播包括广告、直销营销、促销、公关和人员推销等五个要素。这里,笔者仅从广告和公关两个方面来谈《全球资讯榜》的品牌传播。

《全球资讯榜》的广告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宣传片来传达品牌内涵和信息的。本来《全球资讯榜》就依托了一个很好的媒介平台,再加之作为电视栏目的特殊性质,《全球资讯榜》几乎没有在其他媒介宣传广告。其品牌传播活动主要以公关活动为主。

栏目范文篇7

从制作技术角度来说,栏目片头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原始手工制作、字幕机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三维及非线编合成和三维及胶片制作。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无论是表现形式、观众认同度和信息承载量上都有很大差别,并且,这三种因素也直接影响到栏目片头的艺术水准和生命周期。

最早制作电视栏目片头,需要美工人员在画纸上手工设计出美术字幕、图标图案后,运用专业电视摄像机拍摄下来,再于编辑机上对编,与栏目内容串成一体。当时,由于电视制作者拥有专业的电视设备和技术,所以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专业人员易于接受,但工作效率极低。在形式上,即使手工设计的艺术感较强,却因受制于创作时间及制作人素质修养的不同,而缺乏艺术品位高、表现细腻复杂的佳作,致使片头内容简洁,形式单一。由于当时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机会、条件不多,欣赏要求不高,虽然片头制作水平低下,却无很大压力,大家对于这个新的传播媒体在创始之初,所表现的必然的单调大多能够接受。

当时,栏目片头的信息承载量少,很难体现出该栏目的类型、特征及制作人的修养和品位,观众也无法从片头中感受与电视制作人的交流和沟通,加之由于制作手法耗时耗力,更新缓慢,使观众被动地接受这种单调长达2-3年,甚至更久。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联播》的片头,以手绘宋体大字“新闻联播”,配上实拍风景或摄影照片等为背景,由专业镜头实拍下来,或静止拍摄,或简单推、拉,形成了早期的固定模式,被大多数电视台的栏目所采用,延续了数年,电视人和观众均感到习以为常。

应当说,这种现象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方面电视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带给观众的新奇感受,使栏目的主要内容比片头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栏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竞争局面,可视性、趣味性、艺术性、栏目个性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尚未成为观众选择的主要动因,所以,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模式过于单调粗糙,但却是当时各种综合因素、条件的必然产物。

电脑业的发展,给电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字幕机的运用。80年代后期,以电脑图形图象技术结合电视信号处理技术的字幕编辑方法,使制作人员可以从电脑中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字库里挑选适合栏目特征的字型、字体进行字幕设计,还能够从电脑丰富多样的美术图库中采集适当的画面、图案及活动素材,作为画面背景的点缀设计。在电脑中直接完成合成后,采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计算机信号转换为电视机信号,再用专业录像机录制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栏目片头制作水平的限制,由早期的手绘技术转向对电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上,也曾因为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而导致非线编使用差别较大,片头质量差距较大、工作效率差异较大的现象。

随着字幕机的普及,电脑操作技术也趋向由繁到简,熟练掌握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渐缩短,使大多数专业制作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能够根据电脑所提供的最大表现空间来编辑变化多样,视觉丰富,形式美观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艺术美感、观众认同度,还是信息承载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字幕机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技术难度系数不大,掌握运用不难,同一栏目片头更新很快,往往播出不久就被更换,使片头存在的生命周期缩短,适应观众口味的能力明显增强。观众凭借设计有致的大量字幕内容,表现细腻的艺术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感受到栏目的特征,类型和制作人的良苦用心,并对其萌生认同,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途径也逐渐增多起来。主导思路不变,画面效果多变的模式持续了近四年的时间。如《新闻联播》的栏目片头,开始采用深蓝渐变色为背景,假三维渐变金字作主标题,红色或黄色小字为副标题,配以地球、卫星做艺术点缀,使片头的政治气氛、庄重的特征及恢弘的效果表现得恰如其分。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片头制作时发现,新电脑技术的运用,虽然给栏目片头带来了里程碑性的巨大变革,但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过于依从技术条件的保障,致使制作人主观的艺术个性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在有限的电脑技术控制领域,制作人因为忙于形式花样的追逐变换,而忽略了人机合一的艺术追求,单一栏目的丰富多彩,毕竟掩盖不了整体模式的同一,常常是一种新的手法在出现之初能够统治几乎所有栏目的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或先或后的时间差异而已。

90年代初,“巴塞罗纳”奥运会那制作精美、充满悬念的电脑三维动画片头令世界瞩目,它吸引着国内无数电脑科技人和艺术人疯狂地追逐、探索,并很快将三维动画技术引进中国。199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片头便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虚实结合,场景宏大,由此揭开了中国三维动画片头制作的序幕,为电视制作人实现心中梦想提供了更为丰富而崭新的技术手段。

三维动画是电脑高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图形图象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融入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的专业表现技巧,在电脑中营造具有三维空间感的虚拟物体和场景,如三维立体字、立体标志、宇宙天体、大型体育场、城市建筑、家居摆设、舞台、电器等等,然后设计运动路径,使虚拟物体自由运动,再设置虚拟摄像机位、虚拟灯光等,搭建成虚拟的摄影棚。传统摄影棚实现不了的场景在计算机中成为现实,设置不出或难于设置的灯光、镜头位通过三维动画系统得到完美展现,电视制作人自由驰骋的想象也终于得到了施展的空间。于是,人们开始用三维动画技术来改变电视的现状,提高电视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感染力,制作了大量的电视片头、药品化妆品广告、汽车广告、房地产广告、园林设计、室内装修、军事教学、科幻特技电影等等,一时间三维动画技术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频频出现,成为电视业的新宠。

在计算机中建造立体字幕模型,赋予其逼真而又超乎自然的材质,再设立灯光以突出材质层次、物体层次-根据需求设立太阳光光源、柔光灯光源、追光灯光源、点光源或雾气等,然后设置摄像机-可任意设置其位置、焦距,调整其旋转角度,以实现摄像机的推、拉、摇、移,并给物体、灯光、镜头设计运动轨迹,调整完毕,再进行上色、渲染,最后用专业A/D、D/A转换卡将生成好的系列图象连续输出到录象带上即可播出了。这就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栏目片头的简要过程。

高科技的手段,超现实的画面和自由转换的空间感,为栏目片头笼罩上一层神秘、绚丽的光彩,它呈现出脱胎换骨的改变,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里程碑。电视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电视节目、片头,观众怀着艺术欣赏的心情观看,猜测它的由来,敬慕它的玄妙,挑剔它的不足。如著名栏目《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的片头-虚拟浩瀚的宇宙,旋转运动的地球,拔地而起的大厦......漫漫舒展回转的空间,博大恢弘,充分体现了栏目思想性强的主要特征以及凝重庄严的个性品位,代表了中国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水平。

心。而大型电视台花巨资作好的一条片头,基本上也要持续保持1-2年,因此,三维动画片头花费高、风险大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其更新慢、生命周期长,出现精品难度较大的特点。

字幕机时代的发展结果是非线编系统的诞生。它吸收字幕机及三维动画的优势,精化系统硬件、简化操作界面,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操作难度,而功能却基本是合二为一。为了弥补电脑三维动画的缺陷,部分中小型电视片头采用非线编系统制作,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片头的更换频度,满足了观众及电视制作人不断丰富的需求。它的表现形式类似三维动画,观众认知习惯自然,信息承载量同样不错,是目前采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制作手段。

大型电视栏目除了采用单纯的三维动画技术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电影胶片与三维动画结合生成的作品。虽然三维动画制作、非线编合成为主流,但其情感诉求能力较弱,画面尚显生硬。正在播出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形象广告《出水篇》,便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制作的,画面形象丰富,色彩亮丽自然,亲切感人,观众认同度明显增加,信息承载量也大幅度提高。从人力物力等制作投入角度,这种形式花费较大,不能普及。

从上述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技术发展角度,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的制作技术的出现都为片头的制作质量带来了突破性的飞跃,使各栏目的片头逐步走向追求个性化、特征化的艺术表现道路。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无线、有线电视台的层出不穷,电视行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的竞争更为强化,观众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那么,要办好栏目,要吸引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遥控器的按钮固定在自己的栏目中,除了必须确保栏目内容的质量以外,栏目片头的艺术性和指向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雄踞垄断地位的中央电视台,还是各类地方电视台,都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的专业总体形象设计,注重本台主打栏目的个性形象展示,力求以差异化的形象战略赢得观众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如,最新推出的中央电视台八套电视剧频道,为自己制作的数套总体形象广告,轮番播出,形象震撼力很强,特征明确,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其他如中央台的《生活》栏目、济南台的《购物乐园》、山东卫视的《快乐假日》、等等,等等,或娱乐,或休闲,或庄重,个性的张扬充分界定了栏目独树一帜的主题,使观众进一步深化了对栏目全方位的综合认识。在此,为完美表达主题的制作技术已经成为服务于主题的必要手段,而不是结果。

自诞生之日起,电视这种大众媒体就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电视的迅速普及得益于此,电视节目形式的更新换代得益于此,电视作为遗憾的艺术,这样一种界定也与此息息相关。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栏目片头的美感与缺憾也必将以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形式不断地得到展现,扬新弃旧,逐步完善,在美感与缺憾的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运动过程中,为广大观众奉献更为优秀的作品.

所以,现代的栏目片头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观众认同度上,信息承载量上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制作技术的超越再一次为形式的超越乃至思想内容的凝练升华提供了最为有效的保障。但是,三维动画系统制作设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技术难度高,专业人才少,对于中小型电视台来说,大多还是力不从心。而大型电视台花巨资作好的一条片头,基本上也要持续保持1-2年,因此,三维动画片头花费高、风险大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了其更新慢、生命周期长,出现精品难度较大的特点。

字幕机时代的发展结果是非线编系统的诞生。它吸收字幕机及三维动画的优势,精化系统硬件、简化操作界面,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操作难度,而功能却基本是合二为一。为了弥补电脑三维动画的缺陷,部分中小型电视片头采用非线编系统制作,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片头的更换频度,满足了观众及电视制作人不断丰富的需求。它的表现形式类似三维动画,观众认知习惯自然,信息承载量同样不错,是目前采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制作手段。

大型电视栏目除了采用单纯的三维动画技术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电影胶片与三维动画结合生成的作品。虽然三维动画制作、非线编合成为主流,但其情感诉求能力较弱,画面尚显生硬。正在播出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形象广告《出水篇》,便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制作的,画面形象丰富,色彩亮丽自然,亲切感人,观众认同度明显增加,信息承载量也大幅度提高。从人力物力等制作投入角度,这种形式花费较大,不能普及。

从上述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技术发展角度,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的制作技术的出现都为片头的制作质量带来了突破性的飞跃,使各栏目的片头逐步走向追求个性化、特征化的艺术表现道路。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无线、有线电视台的层出不穷,电视行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各种类型的电视栏目的竞争更为强化,观众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那么,要办好栏目,要吸引观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将遥控器的按钮固定在自己的栏目中,除了必须确保栏目内容的质量以外,栏目片头的艺术性和指向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栏目范文篇8

[关键词]《乡约科普》;实施成效;科技传播;对策

一、开办《乡约科普》电视栏目的必要性

根据“乡约科普,提升科学素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栏目定位,在栏目框架设计与组织实施计划中,主办单位一方面围绕福建乡村十大千亿特色产业,邀请专家或做客演播厅,或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知识传播与农技培训;另一方面因时因势因需制播防疫抗疫、乡村文化、医疗卫生健康、气象灾害防御、农业金融信贷、美丽乡村建设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科普,力求以科技服务与知识传播的方式引导农民创业增收致富,以保障服务与科普宣传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业科技走进田间地头,让科学知识渗入百姓生活,让更多农民了解政策导向,让科普教育丰富农家生活。

(一)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资源丰富,但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加之受季风气候及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林、牧、渔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之局部地区依旧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必须从科学普及入手,《乡约科普》作为“科普之窗”媒介平台之一,可以很好宣传推广福建省农作物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模式、新型栽培技术,从而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高质量现代化建设。

(二)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美丽农村振兴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的关键是农民科学素质的广泛提高。《福建省“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福建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6%,高于全国“超过15%”的发展目标[3]。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科普群体依然是农民,因此要充分激发农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让“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这是巩固脱贫攻坚和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乡约科普》制播内容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展开,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成果、思想理念通过电视媒介传播给农民,帮助农民转变固旧思想认识,助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为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供科普支撑。

二、《乡约科普》的传播成效与存在的不足

(一)成效分析

1.新农技术在农村得以有效推广应用。《乡约科普》高度重视内容安排和宣传推广,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福建农业农村现展重大需求,邀请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淡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科研工作者,或做客演播厅,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专家通俗易懂地讲授,展示福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种植培育概况及智慧农业大棚、优良瓜果蔬菜等先进栽培技术和品种,为福建发展特色农作物、食(药)用菌、特色园艺(林)植物、特色林木等提供技术支持[4]。另一方面,栏目视频借力“互联网+”新媒体宣传平台,探索以农民为重点宣传群体,通过多平台、多方式、多联动的渠道和形式推广福建先进农业栽培技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群体的阅读需求,让更多农民朋友对新品种、新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推动新农技术在农村落地应用。专家授课之后,留下联系方式并建立互动网络,无形之中构建了科技传播与技术辅导平台,促进了科技与农业结合,促进了专家与农民联系,打破了原本科技资源与受众主体相互隔离的格局,形成了开放性、连续性的乡村科普讲坛及远程科普服务网络。2.助力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再上新台阶。《乡约科普》每期视频在“福建科普”微信微博、科普大屏、科普中国等平台进行内容定制化,各平台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也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科普“粉丝”。目前,已有“福建科普”“福建教育电视台”等40家公众微信号推送《乡约科普》栏目相关视频;南平一套台、莆田一套台等10多家电视台开设“科普之窗”播放栏目视频;全省科普e站、科普大屏也能实时观看每期视频,全省近5万名科普信息员随时接收、转发。多渠道、多平台的媒体传播,解决了农民朋友农业信息获取难、获取不及时等问题,提升了农村科技传播效果。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到2020年底,福建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1.51%,居全国第7位,超过10.56%的平均水平[5]。《乡约科普》为助力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3.成为福建省科协农村科技传播有力抓手。福建省科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主要以开办、设立线下农村科技教育培训班、科普画廊、科普e站、科普大屏、科普大篷车等方式或平台传播科技知识。受疫情影响,进村入户的科普方式不适宜当下,农民信息的获取大部分通过电视媒体、手机、广播等社交软件工具。《乡约科普》作为福建省科协全新推出的一档惠农科普电视栏目,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科技传播注入新鲜血液,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收看防疫知识和农技生产要点,不仅助力疫情防控也服务了春耕生产。《乡约科普》主题选择、录制形式、播出时间等都紧扣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搭建起农业科技与科普的桥梁,打通科技成果转换“最后一公里”。

(二)存在的不足

1.基层组织对栏目宣传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科学素质偏低,先进科学技术接受程度相对较弱,基层科协对农村科技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面向农村开展科技传播的专(兼)职人员。《乡约科普》甫经推出,虽获得很好关注度,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科普引导,时常出现农民收听收看栏目时提出的需求未能及时反馈到栏目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栏目组的选题组织与优化调整,同时也制约了供需对接,有效性有所减弱。2.栏目专职科普人才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栏目制作团队专业性不足。目前,《乡约科普》栏目固定班底(视频编导5人,栏目主持3人)虽然都是播音主持或影视编辑专业出身,但对农村科技传播工作未有深刻了解和认识,也缺乏田间管理操作等经验,在录制过程中台词解说空洞抽象、照本宣科;二是受邀参加栏目录制的专家大部分是科研单位的工作者。这些人员日常需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只能通过远程视频、栏目录制及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讲座教学,走进实地场地的技术指导较少。3.栏目供需对接及时性不足。栏目定位是在农忙时传播农技知识,农闲时传播节目节气科普。每年4—6月是春耕农忙时节,《乡约科普》推出水稻春耕、蔬菜育苗、棚栽番茄、春茶采制等关键栽培和种植技术。栏目制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时需求,但对敏锐性农业信息提取较慢、数量不足,供需及时性有待提高。比如,对恶劣性天气导致农田瓜果大面积受灾未提前预判,收到农户反馈后才推出相关内容。4.栏目制作推广经费不足。《乡约科普》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经费从科学技术普及专项资金列支,来源单一,投入较少。经费缺乏导致栏目形式受限,大部分制播工作在演播厅完成,各类专家在田间地头指导录制的画面较少。同时,科学技术传播还需配套相应现代技术装备,因经费有限,现代技术设备进村入户不易,推进困难。

三、进一步办好《乡约科普》的对策

(一)多方联合,营造良好氛围

农业兴方能百业兴。《乡约科普》不仅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宣传支持,而且为帮助农户学习新技术、使用新品种、实施新模式提供学习平台。对此,需有效融合政府农业部门和农业推广单位、各级农业学会、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该栏目在农村科技传播工作的开展。

(二)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一方面,提升《乡约科普》制作团队科学素养,夯实制作基础,提升科普知识,让这档乡村科普节目,更加贴近农民生活,更接地气;另一方面,建立科普专家库,组建一支涵盖各级农林牧副渔部门、各类院校及科研院所等,能充分了解本省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掌握农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又对农村发展有很深情怀的高水平科普传播队伍。

(三)供需匹配,下沉乡村一线

坚持内容导向,注重农村科技传播的科普语境,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首先,制播内容紧扣春耕备耕、防灾减灾等与农时农事农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其次,加强信息时效性传递,加强各部门联动,快速收集、积极响应农民需求。再次,着重关注农业生产生活、中医药健康等科普,力求覆盖民众生活、工作及学习的方方面面。

(四)加大投入,拓展传播渠道

办好《乡约科普》栏目需要多部门的支持。可考虑在扩大主办单位队伍的同时,共同为栏目增加投入经费。邀请相关龙头企业与公益组织参与栏目的协办,形成合力,使其从农业延伸到家园、农村,从生产拓展到生活、生态,从单一性走向综合性,承载更多的内容,构建更大的平台,实现做强做大。另外,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科普基础设施投入,保障农村科普资源的供给,充分利用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全力推进科学普及工作。

四、结束语

栏目范文篇9

1.时间:时长60分钟。拟分为三大版块(每版块20分钟),由三班人马分别负责制作,再统一编排。播出的时间为每日晚上的21:00。

2.形式:

主持人(外景记者出境)为导引的形式播放。

播出的形式分为几个板块。将新闻部、专题部和生活、社教频道的栏目资源进行一次整合、再加工。办成一档具电视台标志性的本土风格的栏目,有效抢占某些时段的收视率。分有以下几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民生新闻版块。此板块的播出形式为主持人根据稿件配合记者采编的画面播放给观众。传播健康向上、雅俗共赏的文化与加强舆论引导、舆论监督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出更大贡献。定位为社会新闻,反映出节目从业人员力图通过节目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社会责任感。节目报道样式可细分为常规新闻事件报道、新闻事件或现象调查分析、新闻事件追踪报道、新闻人物特写、新闻人物访谈、新闻评论等新闻报道的主要样式;节目制作和播出时采用主播制。

第二,专题评论版块:如民生映像、百姓故事等。这个板块采用的是人物访谈的形式播放,必要的时候可以与来到现场的观众互动,根据不同的人物穿插相关的影像资料,采用录播的方式。用凝炼的语言和经典的修辞,给观众一个明确的采访人物、采访新闻事件的信息。

第三,生活节目版块。这个板块采用资料影像、记者采编的影像配合主持人出境的播放形式,以生动的例子告诉观众生活中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包括生活服务信息、时尚话题、专题系列。讲述介绍日常生活百姓的生活轶事、人物个性以及生活背后的故事。

第四,其他板块:女性节目、美食烹饪、风土人情(旅游)、健康养生。通过一个互动性的活动使得这个栏目更加贴近普通人民大众,充分体现民生频道贴近民生和大众的宗旨,提高民生频道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

二、节目包装

1.片头、片尾和栏目广告语

片头:突出“本土化、民生化和原创性”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特征。

片尾:播放本次节目的相关字幕信息

栏目广告语:

倾听民意、贴近民情、关注民生

百姓面对面,民意自在心,心连百姓家

2.环境布置:15平米的演播室,弧形的台桌,主持人、嘉宾并坐中间,演播室右侧为大屏幕,用来播放栏目实行制片人制度,通过《百姓视线》探索节目改革和分配改革。栏目启动阶段,由负责采编。

3.主持人和嘉宾的服饰无特别要求,大方现代,符合一般观众的审美即可。

4.积极策划主题报道,围绕主题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全体努力,争取每月有一到两篇影响力的片子播出。群策群力,力争在一年之内,参与省市优秀电视栏目评比。

三、人员组成

以7-8人为宜。管理层序为:制片人—主持人(编导)—编辑—摄像、灯光及辅助人员

制片人:节目的总负责人。主要负责经营的筹备和指出;节目的选题;内容、形式、嘉宾的选择;与台里联系等。

主持人:直接在一线主持节目,是节目的具体负责人。向制片人负责。汇报节目内容、选题、经营、嘉宾等相关情况。负责串词的攥写,把握现在节目节奏,起到桥梁作用。

编辑:向主持人负责,保证画面切换、录制的质量,并承担相应的策划。

摄像、灯光及辅助人员:负责节目拍摄,辅助人员在主持人知道下联络嘉宾并承担剧务工作。

四、制作设备和场地

摄象机两部监视器两个录象机一部特级切换器字幕机无线话筒两只15平米演播室背投屏幕桌椅、装饰、背景灯具

五、经营来源及开支预算、新闻信息来源等

1.经常性广告,特约、赞助(含实物)及电信方面做短信平台的分成等。广告安排在6期节目播出前后和中间花絮播放完的一分钟内,由节目制片人或者委托商买断经营。

2.开支预算:主要有以下4处开支:

1)设备所需资金:磁带、演播室(装修)

2)稿酬及制作费:策划、创意、主持人、嘉宾、摄像、编辑、剧务劳务费、主持人服装费、化装费等

3)工作餐、茶水费、交通费

栏目范文篇10

定位,中山大学教授中国营销研究中心CMC主任卢泰宏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今天,能够坚实的把收视率牢牢的占据在自己的阵地上,我们就不能不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审视"定位"的重要性。"

(1)定位要准--名牌栏目的生存之需

一个栏目要想进行准确的定位,就需要确定自己所办栏目的风格,一定要及时的把握电视市场的风向标,确实的知晓电视受众的各种需求。

市场定位,一个电视栏目开办的目标,是仅仅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还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或是要达到这两者并举呢?很显然,就要对电视台所开办的栏目进行市场定位,寻找两种效益的契机点,谋求二者合得之利。

观众定位,"电视也最显著的特点是观众的市场越来月细分,而且将目标受众定位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群落。"顾客是商品的上帝。那么在电视市场里,就可以说,受众是电视栏目的上帝。开办一个电视栏目,就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办栏目者受众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根据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兴趣爱好、观赏口味等进行市场细分化,从而确定出准确的受众群。

(2)个性要鲜明--名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制作出富有个性而又风格独特的电视栏目,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在诸多影响栏目个性特征的因素中,电视编导的个性特征,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电视栏目的文化特质等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这些个性特征很好的应用在电视栏目里,才能获得好的收视率。

编导的个性特质,"电视栏目要具有个性化特征,首先要拥有一批具有创作激情,又勤于思考,善于思索,勇于探索的电视编导群体。"对于编导来说,在任何条件下,去激发灵感的源泉,去结构触发灵感的网络是很重要的,灵感的火花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

"节目主持人与其他媒介人物不同,他是节目的主体、灵魂,因而具有具有特有的特性。"一个电视栏目也因为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而形成了栏目的个性化特征。如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李咏主持的《幸运52》,等。他们通过自身的语言、情感、形体风格,在荧屏上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吸引众多的电视观众。

(3)机制活--名牌栏目发展的动力

"重视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想真正打造一档品牌栏目,就需要电视媒体注重经营模式的市场化,人员设置的合理化,激励机制上的透明化。

一个电视栏目的成功打造,"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不能丢,只有将人的因素重视起来,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才能将一档栏目推向名牌。

2.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品牌"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名称和标识两部分,是指产品与服务的名称及其标识,用以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台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最中要的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栏目。

(1)内容为王,以内容至上为原则。世界最著名的品牌管理公司美国奥美传媒集团认为:一个强势品牌必须具备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而从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必须依靠内容。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凤凰卫视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央视新闻频道为何能够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这都归结为内容上的优势。《新闻调查》有过这样的口号,即新闻内容上的"三性",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以至到它后来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这在它的最初选题上都有详尽的体现,也是它一直能够保持很高的收视保证。

(2)打造明星主持人,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持人、现场记者他们即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者,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是电视品牌内涵的最好诠释者。

(3)老品牌的创新与开拓,"如果说品牌代表着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则创新可以视为对价值的合理追求。"按照马斯洛的人本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不断升级和发展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需求和价值索取也在提高和增长。"’过去曾经合理的价值品牌承诺可能成为新的需求发展的障碍’,而价值创新就是’用新的品牌价值去满足人们对原有产品和服务的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是品牌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一个老品牌也许在以前是个响当当的好品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可能就变成了一个不符合时展的四老品牌:编者老化、议题老化、对象老化、形式老化,这些都会影响电视栏目的近一步发展。借助传统品牌的影响力来为现有品牌换上符合时代潮流的鲜血,扩充和延伸原有品牌的单一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都能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徐志祥.《广播电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姜宏敏.《打造品牌栏目之我见》,《记者摇篮》,2005,11.

[3]钱向斌.《电视栏目个性化特征探讨》,《视听界》,2004,2.

[4]王献玲.《谈电视专业频道品牌的发展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