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7:36:33

科学监管

科学监管范文篇1

创新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是为顺利完成食品安全定期检验、专项监督性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和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调查性检验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和符合河北实际的食品检测的法规制度、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体系。河北省应着力建设适应“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和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必须创新和理顺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食品检测管理体系。(1)理顺河北省食品检测的统一监督管理关系,加强质监系统内部的食品检测管理。研究制定食品检测事业发展战略,拟订食品检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理顺省局和地方、质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检测关系,研究解决食品检测事业发展人、财、物保障问题等。(2)省局授权省食品检验院履行食品检测技术管理职能,提高检测技术支撑和技术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应急检测能力,科学评价全省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真正成为全省食品检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全省检测网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全省顶尖的食品检测权威机构。(3)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如省食品检验院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实行以省食品院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甚至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检测网络是实施食品检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河北省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三级构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1)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还不健全。①现有的县级食品检测中心还需要认真优化梳理,更新调整,明确检测项目和覆盖区域;②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尚未纳入食品检测网络运行;③我们建设的三级食品检测网络只局限于质监系统内部,尚未建立各有关部门所属食品检测实验室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2)食品安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等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为落实《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各地质监部门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检验经费问题,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食品检验经费的保障基本都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常态化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范围。(3)为了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重点建设任务应着力于优化调整和补充完善省内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机构,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同时为掌握我省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潜在性风险因子、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警与应急检测作准备。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着“强化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通过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十二五”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和完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保障性检测和超前预警性检测能力,需要重点形成以下与体系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技术装备能力:①加强我省43个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的保障性能力建设,提升说清我省食品安全状况的能力;②对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提出确实能实现“出厂检验”的技术装备要求,提升企业自身的检测能力;③全面提升与食品相关的省级站的能力建设要求;④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检测响应能力;⑤加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中的应用;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等。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人才与队伍是决定能否建成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真正发挥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所在。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必须率先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准确定位、合理投入为基础,改革创新检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是食品检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检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有效手段

食品企业多,监管人员少是河北省的现状,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国家和省政府不会给予质监系统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但社会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敏感,基本上是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这些使得质监系统只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对食品企业的“强制性”监管,让企业的生产状态真正处于质监系统的“全程监控”之下,同时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在网格内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机会降到最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在全省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功能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基于利用国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集成的软硬件产品而开发设计,借助数据和视频的远程传输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实验室、基层监管工作的实时监控,同时能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汇总和分析,真正实现既能说清我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监管)状况,又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的功能。具体地说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1)在局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或任意一间办公室,都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远程监控和指挥。(2)运用河北省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掌控我省(市、县)食品企业、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等的布局和其他信息。(3)可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原料库、成品库、实验室等关键部位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4)可对食品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产品(成品)信息、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等企业的信息实时进行动态数据查询的功能。(5)可对食品企业实验室重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进出厂检验数据进行专项查询功能。(6)可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的功能。(7)可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状况进行查询和指导的功能。(8)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并能按照各种条件要求进行汇总、报表、分析和预警的功能。(9)可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和决策处理的功能。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组成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设在在各级质监局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主要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可对被监控服务器上自动保存的数据资料、视频资料等数据进行调用、查询、汇总、预警和指挥。监管中心一般设有独立办公室和人员,并配备安装监控系统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组、服务器、监控液晶大屏幕等组成。监管中心必要时可配备机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专用笔记本电脑,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随时随地通过密钥无线上网以掌控食品安全的动态和随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数字监管”中心专用软件基于河北省的电子地图(GIS)综合平台,配合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为质监局(省、市、县)三级版本和企业使用版本,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监督,中心监控软件应开发出以下子系统。(1)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食品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3)食品企业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4)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5)食品企业日常监管信息动态查询和指挥系统(6)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7)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8)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举报系统(9)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安装在终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等硬件设备主要实现对食品企业关键部位(生产关键控制点、实验室、原料库、成品库)、检测机构、基层监管数据库等进行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的采集。一般有视频摄像头、实验室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和视频服务器等。2.3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科技兴检”战略,是省局提出的质检机构和信息化同步提升强有力的抓手。该系统的建设是省局实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的深入探索和必要补充。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成势必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起到明显的警戒作用,有利于企业自律和更加自觉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对食品检验机构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勤政尽责”起到督促作用。系统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预警、处置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是一项“惠企”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工程,该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将开创并引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科学监管范文篇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分级分类科学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建设本质安全企业,不断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迈入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建立健全企业分级分类科学监管长效机制,就是对全县规模以上和高危行业的企业按照分级分类评价标准,依次划分为本质安全型、改进提高型、重点监管型、停业整顿型四个级次,通过企业申报、部门审核、政府审定,逐步形成政府全面监控、行业检查指导、地方监督管理、分类动态监管的工作体系,实行科学有效监管,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一)重要意义。我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石油、化工等高危企业密集,安全生产压力巨大。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科学监管,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工作方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是总结多年安全生产监管经验、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增强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的重要举措,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调动企业安全生积极性、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我县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需要。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以现代化网络管理技术为载体,有效统筹政府宏观监管和企业微观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评价引导、系统支持、全面受控”的科学监管体系,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推动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根本性好转。

(三)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自律。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工作职责,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宣教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基层基础,加强隐患整治、确保生产安全,企业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坚持行业指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大对本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监管和督查力度,全面负责本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的标准制定、等级评定和监督管理。

坚持属地管理。按照法律规定,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主体。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加强对辖区内企业(包括中市驻吴企业)的综合监管,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安全监管力量延伸至基层,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坚持分类监管。县安监局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定期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评定相对应的安全生产等次级别,有层次、分类别地对企业进行安全监管。通过激励优秀、鞭策后进、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总体水平。

坚持动态管控。坚持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公开化,实行动态管控,依靠网络和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安全生产等级,促使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级次,推动全县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

以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建筑施工、烟花爆竹以及民爆物品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对企业推行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到2012年,使全县70%的规模以上企业及高危行业企业达到本质安全型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三、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运行。完成全县所有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类监管软件开发及基本基本信息录入,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数据库,全面启动运行分级分类监管系统。

第二阶段:初步达标。分级分类监管效用初步显现,监管系统良性运行,全县40%以上的企业达到本质安全型要求。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2012年,分级分类监管迈入规范化、科学化运行阶段,全县70%以上的企业达到本质安全型要求。

四、工作措施

1、政府主导。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把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全面负责,加大协调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此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和企业要做好对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和本企业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县安委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协调抓总的职能作用,全面安排部署,强化宏观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动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科学监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企业配合。各企业要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安排专职领导、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尽快启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特别是中、省、市驻吴企业及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企业要设立专项经费,尽快建立网络技术平台,做好调查摸底、数据录入等前期启动工作。

3、部门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分析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及时制定出科学、规范、实用的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评定标准。其他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全力配合,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和特点,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分管企业做好分级分类监管工作。

科学监管范文篇3

为全面实现这一总目标,要妥善处理好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科学监管,怎样监管”的问题。笔者运用几年来在医疗器械监管一线积累的经验,结合监管理念,监管的模式及监管手段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层次地摸索,去破解医疗器械监管难题,与同行商榷,旨在抛砖引玉推进食药械科学监管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已成为当地七大支柱产业龙头的“一根针”——医疗器械产业,将纳入全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入住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生产企业65家,经营企业84家,形成三大特色板块(即城南、长山、李渡)幅射五个乡镇的产业主体格局,时逢,二次生产许可和产品注册的换证,家庭式的作坊拒之门坎之外,为促进和确保占80%的生产一、二类卫生耗材的医疗器械企业产品合格安全上市,通过日常监管的实践和摸索,运用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五步监督法”——开避了当地药械监管事业的一片新天地。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日逐规范,取得显效,具体方法是:

一、原辅材料把关法:一个合格产品上市,所采购的原辅料和零配件必须合格,否则一切均是徒劳,把准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在日常监管中我们称“把关法”——一是供方的资质是否合法,二是所提供的原辅料是否证件齐全(附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书),三是对采购的原辅料进行批次自检,四是建立档案并做好库存记录。如果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各类资料不全,可对其原材料或该批次的成品进行监督性抽验。

二、生产过程程序法:首先查核生产车间内外环境,①人流物流是否通畅合理;②进入厂区的员工穿戴及个人卫生;③生产车间是否混入原材料外包装或产品外包装等杂物;④车间内环境卫生、设备及洁净器是否卫生;⑤外部环境是否有污染源,其次是每道工序流程是否合理(流程卡),再是对照标准对中间品进行检测附中间品出车间合格证。

三、产品灭菌规范法:首先必须核查灭菌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灭菌程序到位,一是查验灭菌检测操作过程参数记录,附灭菌的原始记录(电脑打印),二是查核灭菌液与入库的成品量的比例是否有漏灭或未灭菌,三是通过反查法将灭菌液供应商和企业所购灭菌液与企业入库的成品比较,推测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灭菌。

四、产品检测标准法:产品按企业的注册标准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合格安全上市的最后一关,在监管过程中首先必须核查企业的质检人员是否在岗,检测设备及试剂是否齐全运转有效,其次查核每批次的成品检测报告书的检测项目是否齐全,再是核对项目的原始记录是否正确操作和准确计算,目的是以确产品检验的真实性。

五、成品销售追溯法:首先查看入库的成品储存的内环境,五防设施是否齐全,二是查验成品是否建立入库台帐,是否有漏、少登现象,三是通过查看产品的销售台帐,查产品的去向,对产品的可追溯性范围和程度,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是否有召回能力及售后服务措施。

科学监管范文篇4

内容提要:随着工商系统监管重心的下移,工商所渐渐成为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关键。“小所办大案”作为一种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模式,其合理性、可行性以及操作性都值得我们去探讨,从而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形成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行政执法网络。

引子.

“小所办大案”模式是工商所勇担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的一种体现。在工商系统,工商所是最小的级别,所以称“小所”,同时也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农村工商所,更是“小所”中的小。“大案”在这里也是一种泛指,和“小所”相对;以前,工商所与“案件”是很少关联的,那时工商所的主要任务是规费征缴与集贸市场的驻场管理;查处经济检查案件一般是上级局的专门股、站、队的事,基层所多是配合调查、协助处理。现今,工商所逐渐成为查办各种违法案件的主力军,有时甚至办成大案,展现出基层执法能力的新气象。

“小所办大案”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从对初生态的集贸市场和小商小贩的管理,到“六管一打一制止”,到现阶段对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监管,工商部门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的全球化,我们的监管理念、方式方法必须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国务院的“三定”方案,确立了工商部门作为一个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地位。工商所处于市场监管的第一线,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必然愈加显现,监管重心的下移,形成“小局大所”的格局。《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把基层工商所的职能进行了界定:工商所是法律授权的行政执法组织,可以依法在一定的权限内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处罚;而工商所作为县级(区)局的派出机构,又可以受上级局委托或指定承办以上局级名义处罚的案件。基层工商所在法律地位上的两重性,使工商所理所当然成为各项市场监管法规的执行者,各种经济违章案件的查办者,工商行政执法的排头兵,消保维权的勇士。如广东工商局2000年把案值3万元以下的经济案件的处罚权交给基层工商所,以基层建设促进行政执法建设,结果2001年“全省工商所共查处各类案件共4988件,占全省工商系统查处案件总数的76.8%,使工商所成了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主力军”①。“小所办大案”模式的应是“小局大所”改革的良性效果,是基层工商所加强科学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的必然。

“小所办大案”模式的可行性和效能分析

在因特网的探索引擎输入“小所办大案”的关键词,你会发现很多和工商行政执法相关信息条目。各地工商部门把办案权适当下放到基层所后,人力资源、物质保障、人员素质适当向工商所倾斜,使工商所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以笔者所在的农村工商所为例(现有公务员2人),2000年之前每年全所罚没款入库额不足3000元,而且多是以当场处罚案件为主,主办的案件都是象征性的一两件。从2001年开始,该所查办案件的件数和案值、罚没金额逐年直线上升。去年全年罚没额达35000元,案值达50000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该所在北流市局的27个工商所中在行政执法办案工作方面并不算突出,有的所罚没款入库超过了100000元。在近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的“工商所专页”,经常有介绍基层工商所显著的办案成绩的文章,如黑龙江省大庆市工商局让胡路分局龙岗工商所是清一色的女子工商所,有公务员18人,“自2001年以来,全所累计处案件364件,罚没款309万元,罚没5万元以上的案件7件,10万元以上的案件6件,20万元的案件5件。所查办的案件涉及企业商标侵权、医疗机构商业贿赂、金融部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非法销售商品房,非法从事证券交易等20多个方面。”从这个典型的工商所看,在2001年之前,全所只有副所长一人有办案经验,“其他同志不会办案,不敢办案”,后来在上级局的支持下,“从不敢办案,到敢于办案……并开始查办大要案”。②通过系列事实,我们可知工商所的行政执法向“敢管”“会办”“办大案”的方向发展,而且查办案件的范围基本囊括了工商的所有职能。

工商所办案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人员优势,“大所小局”的设置导致这一优势的凸显;二是地域优势,工商所处于第一线,便于发现案源,迅速出击;三是政治优势,工商所点多面广,不但有利消除行政执法上的盲点盲区,而且可以及时把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对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执法为民的历史使命,树立工商形象有也有特别的意义。四是工作性质上的优势,上级局层层布置的各类专项检查,“经济户口”制度的完善规范化,市场巡查制度的日常化,使工商所的执法人员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成为业务尖兵和多面手,又熟悉解辖区各类经营主体的具体情况,能保持高度的案件敏感性。而各地推行的信息化建设,使办案的立、办、审、定等各个环节加快,流程更顺畅,从而使工商所的执法成本降低,执法效率提高。如山东省淄博市工商局的工商所,“行政处罚全都实现信息化后,办案成本比改革前减少27%,但是2004年工商所办案件数占系统办案总数的73%。”③

“小所办大案”的模式是适应依法行政的大形势,加强市场监管,实现行政执法职能到位的合理选择,效果是显著的,工商所成为行政执法办案的主力军,促使各地工商部门愈来愈重视利用这种有效的模式,不断提高工商所的执法能力建设水平。如山西省工商局尝试把商标侵权案交由基层工商所查办,使“工商所实现了从收费所向监管市场主力军这一战略转移之后,再实现从办理一般案件向办理专业性、复杂性案件的‘第二次战略转移’,提升工商所的办案水平和档次”,“结果全省工商系统83%商标侵权案是由工商所查办的”④。全面实施“小所办大案”的模式和工商所执法办案范围的扩展,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会有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工商行政执法网络,有利于对大市场的科学监管。

工商所成为办案的主力军,执法效率提高了,执法成本必定会降低,于是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反之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增加,相应的守法效益加大,从而使整个市场的守法诚信经营行为成为一种有利选择,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得到维护,又促进了正当竞争,这是“用最小行政管理成本获取最大行政效益”原理的科学体现,也是“小所办大案”模式的效能分析公式。

实践中“小所办大案”模式的操作性

“小所办大案”模式产生的时间不长,我们要慢慢摸索其中的规律,逐渐完善其运作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做到“扬长避短,有备无患”。加强基层的软硬件综合建设,保障必备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投入,这是物质基础;此外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敢于积极行政,创新突破,实践操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1、“小所办大案”,素质要先行。“人员素质”是执法办案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建立素质培训经常化制度,打造学习型工商所。

2、树立“敢办大案,会办大案,办成大案”的信念。既要对自身的执法能力有自信心,又要谨慎冷静应对各种情况,仔细钻研法条,讲究办案技巧,把办案的流程做得滴水不漏;既要冲破常识的束缚,大胆定性定位,又注意在办案切中肯挈地运用法理和引用法条,以减少失误,保证在可能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法律法规的广泛涉猎和钻研深究要结合起来,并注意在执法办案实践中灵活应用。如《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规定可以所名义处罚的只有三种情况:“(一)对个体工商户违法行为的处罚:(二)对集市贸易中违法行为的处罚;(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工商所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注意不能在查办案件中犯“名不正”的错误,形成“越权办案”;其实对上述三种情况外的案件,工商所虽不能以自己名义立案,但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工商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区、县工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这时工商所可以作为以县(区)局名义处罚的案件的承办单位去查办案件。又如对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查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应由“省或者设区的市”工商机关实施。普通人认为这些案件是上级局的事,县级局也只是按照《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总局20号令)可以是被委托的调查单位,根本与工商所没有关系。但根据仔细对法条的演绎推理可知,上述规定,只是排除了工商所作为此类案件的主办机构的可能性,但没有否定工商所执法人员参与此类案件的调查取证权力。工商所作为县(区)工商局的派出机构,县(区)工商局得到有管辖权的部门的委托后,同样可以指派所的执法人员进行调查,这是有充分的法理支持和法规依据的。依此类推,其他大案要案的查办,工商所也是可以依法参与查办的。

3、严格遵守“既重实体,又重程序”的执法原则,炼就过硬的执法办案技巧。“重实体,轻程序”是我们传统执法的陋习,这和“依法行政”形势不符,是办案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的问题,基层工商所办案尤其注意这一点,牢记“程序正义”为法治的核心。

4、发挥民主集中、合力办案、善于协调的精神。“小所”是“虽小而五脏俱全”的,每个执法人员都是负责多项职能的,是业务多面手,因为人员不多,工作任务繁重,所以在案件特别是大案查办中要恰当利用人力,做到周密部署,分工合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时时和上级局保持联系,发挥中心工商所联勤制的作用,多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求得支持,以求在依法办案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两者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5、向科技要管理,推进“数字工商”建设,以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效能。“数字工商”是一个很好的提法。工商所通过专线实现省、市、县局联网,真正实现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小所办大案”就如虎添翼了。

结束语

“小所办大案”作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工商所执法能力建设的一个喜人现象,产生的时间不是太长,有许多方面还在探索阶段,需要我们发扬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的精神,从各个方面支持、鼓励、完善,特别在立法建设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以使工商所真正成为执法为民、监管大市场的永远的生力军。

注:①王国明/黄秀苗:《勇挑重担——广东省工商系统以基层建设促进行政执法纪实》,《中国工商报》2002年10月18日第一版

②刘波:《提高办案实战经验健全办案保障机制》,《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2004年第五期28页

科学监管范文篇5

2004年以来,启动的乡村药品监视供给“两网”一是将收集触角延长至遥远乡村,完成了48个乡镇523个行政村全方位掩盖,在各乡镇接踵树立了药品平安监管办公室,由分担副乡长或平安不变办主任兼任药品平安协管员,在各行政村设立了药品平安信息员,把协管内容、职责归入各级当局的目的审核,构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任务格式。此外,在矿山企业增设了矿山药品平安协管员,清除了监管盲区。二是强化连锁门店连锁供给,严厉药品收购(验收)准则,确保了进货渠道,追溯有源;对医疗机构的药品收购企业的天资执行实名注销准则,确保药质量量,全县连锁门店完成了药品100%一致配送,70%以上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完成了一致配送,药品价钱均匀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三是对药品运营企业、医疗机构涉药人员从业资历培训,教授假劣药品辨认方法。四是将行业自律作为监管方法的改变重点,执行级差治理,遴选治理标准、群众称心、诺言度较高的医疗机构参与“及格药房”评选,并执行动态治理,全县共有28家药品运用单元取得“及格药房”称号五是结实树立“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系统。从机制体系体例准则上完成了从单一部分监管到社会综合监管,现场监管到信誉监管,从查处违法犯罪到盲目躲避运营风险的基本性改变,有用地破难了“监管难”问题。

二、与时俱进展开惠民举动,顺水推舟设立便民药柜,破解山区“购药难”

局部遥远山区原创办的药店因经济效益不高级缘由而自行撤离,而散居在这些山区的群众购药成为一大课题。针对这一状况,经向当局报告请示、与相关部分重复协商,最终决议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日用品消费收集,2006岁尾在马跃溪、马掌铺、凉水井、樵河桥等遥远乡村启动便民药柜试点工程,制订《县便民药柜运营标准》,规则了答应运营的100种乙类非处方药,一致了店投标志,一致了售后效劳,指定了成华超市有限责任公司集中收购,一致配送药品,并派专人到现场给效劳人员解说药品验收、养护、陈列、发卖有关常识,群众出门就能购药,甚至足不出户有有“送药上门”,实在处理了山区人民经常见的头痛脑热、发痧伤风等经常见病购药问题。药品价钱也下降8.9%。在本年县委、县当局“惠民举动”专项回访中,有一六旬白叟无不慨叹的说:“家门保安康,真实便利,小病小痛再也不烦儿女,光车船费用就能省上好大一笔开支。”我局本年估计具体总结推行便民药柜经历,添加已开放运营的13种二类医疗器械的运营局限,力争年内遥远无药店的村设立便民柜50个。

三、量体裁衣开展川产地道中药材,全力而行破解群众“增收难”

县中药材资本丰厚,栽种前史悠长,依据这一实际,一是成立了药学会,执行社会化效劳。二是向县委、当局报告请示,争得省扶贫办、省中药材公司、农业局、林业局等多家单元的支撑,规划了一批“蜡虫”、金银花、猪苓等十大财产基地。三是积极申报金银花入药典,打造品牌,添加群众开展川产地道中药材的决心的决计,从基本上破解群众“增收难”。

在底层监管中有以下几点领会:

一要和落实科学开展观,量体裁衣谋开展。

二要和践行科学监治理念,抓好监管,效劳开展,构建调和,树立新风。

科学监管范文篇6

一、树立科学监管理念

科学监管,首先要有科学的职责定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把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是科学监管的内在要求。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的最基本最现实的需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安全,其特殊性决定了监管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基层局,一定要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只有把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监管成效的根本标准,我们的监管工作才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离开了保障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这个中心,监管理念就会错位,执法的价值取向就会出现问题,就可能发生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基层局是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主要阵地,必须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把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个中心任务落实好。

二、实现科学监管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先要有科学性,只有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才能创新科学的监管方式和方法。基层局的创新活动应紧紧围绕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个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只要符合科学监管,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推进特色工作的开展。

(一)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制的创新,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药品监管协调机制,一是以当地政府的名义下发《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急预案》等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和职能。二是成立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在各乡镇政府成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导小组”,聘请乡镇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在乡村设立“食品药品监督公告牌”,充分发挥“前沿哨兵”的作用,形成一种“政府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二)稽查方法创新。随着药品造假、制假技术含量的提高,药品市场监管的方式也必须不断更新,把传统的稽查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紧紧依靠技术监督的支撑,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稽查人员要依靠平时日积月累,掌握的一些假劣药品数据和鉴别假劣药品的经验,有的放矢,搜索案源,发现疑点,加强对药品使用说明书,外包装的外观鉴别和药品快检,追求案件的质量,提高监督的技术含量。

(三)“两网”建设创新。为进一步推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使其融入“新农合”,为“新农合”医疗用药提供有力保障,要紧紧围绕四个环节,使“两网”与“新农合”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一是在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管理上相结合;二是在深化农村药品监管工作相结合;三是在减少流通环节,规范购药渠道相结合;四是在加强政策宣传,营造和谐氛围相结合。找准切入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建设科学监管队伍

局长在06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当前我们面临的所有矛盾中,一个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药品安全需求与监管能力和水平的现状的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一是要提高基层局长的组织领导能力,选好一个人,带活一班人,基层局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工作能否打开局面,关键在于一班之长,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县局局长尤如生产队长,作为一队之长,首先要胸怀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工作中,要敢于坚持原则,承担责任,出好主意,用好人。善于用行政和经济管理手段,充分激发和调动干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身上有指标,政令畅通,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二是要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药品安全需求相适应,俗话说:“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局是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主阵地,监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日常监管的基本技能,还应具备较好的对外沟通、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智商高、情商低,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难以创新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难于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建立和谐的监管关系,因此,基层局的监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科学监管水平,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以做好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当好合格的人民健康的保卫者。

四、处理好科学监管的五个关系

(一)区域之间统筹的关系

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以来,因各地区之间的区位优势、食品医药经济发达的程度、监管资源及经济总量千差万别,经过几年的时间,形成的差距愈来愈大,因此,建议省、市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统筹兼顾,改变项目经费按人头数来分配的做法,对欠发达地区实行资金倾斜政策,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争取重视与支持的关系

基层局与当地“四套班子”协调好关系就是争取到地利、人和。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争取地方政府在土地划拨、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关注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工作,为地方食品医药企业的引进献策出力,积极扶持当地食品药品企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部门沟通协调的关系

食品药品监管涉及到方方面面,争取各方支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协调与宣传部门的关系,宣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树立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二是协调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关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综合监管。三是协调同各乡(镇、场)政府的关系,使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导小组积极发挥作用。四是协调同卫生部门的关系,争取卫生部门在农村“两网”建设,规范药房等方面的紧密配合和支持。

(四)规范与处罚的关系

基层局刚组建不久,基础薄弱,人员偏少,监管任务艰巨,既要投入经费开展食品安全宣传、综合监管,又要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上投入经费开展宣传、培训,开支捉襟见肘,因此,在抓监管过程中出现追求罚没款数量,忽视“两网”建设等规范化管理,认为市场规范了,日子就难过了,存在“放水养鱼”等错误思想观念,与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任务的宗旨相悖。这种观念如不及时扭转,势必影响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宁愿目前的日子过得艰苦些,也要把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规范与处罚的关系,不能为处罚而处罚,处罚只是手段,规范才是目的。要将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实施处罚的出发点,将规范企业行为与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实施处罚的归宿点。

(五)药品监督与药检的关系

科学监管范文篇7

(一)牢固树立科学监管、和谐执法的理念。深化对科学监管理念的认识,增强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监管执法实践中,探索建立信用体系、规范体系等科学监管手段,建立和谐、安全、健康的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二)注重调查研究。紧密联系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进一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运行状况的调研,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监管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和新成果。

(三)落实责任体系。继续推进“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的落实。按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继续抓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

(四)全面实施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巩固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成果。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全面推行电子监管,利用数据抓取、视频监控、即时通讯等功能,实现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在大、中型餐饮单位推行电子监管。充分利用电子监管平台,提高执法效率。

(五)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宣传。对全市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课堂等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六)深化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高风险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重点开展骨科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进货渠道、购进票据、供货方档案、进货验收记录的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并有效防范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七)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严查餐饮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等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抓好“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深化餐饮服务单位乳制品、食用油、酒类等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对全市现有餐饮单位进行全面普查和清理整顿,建立完善评审和公示制度,全部纳入网格化监管。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堂、集体食堂、旅游景点及其周边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八)开展食品药械质量监督抽验工作。加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高风险药品、中药饮片、基本药物、医疗器械等抽验工作,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九)整治违法广告药品、违规互联网售药行为。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械广告,联合卫生、公安、邮政等部门,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药品广告、通过邮寄渠道销售假药等违法行为,对违法药品信息的生产经营企业依法查处,对违法网站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十)狠抓大案要案查处。重点整治制售假劣高风险药品、制售假冒知名品牌药品、利用邮售和互联网等途径销售假劣药品以及违规销售家庭用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强化对餐饮服务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一经发现,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同时,发挥打假综合机制的效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假治劣稽查网络,力求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三、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程监管

(十一)加强药品生产监管。继续深入推行质量授权人制度,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对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完善和落实驻厂监督制度。加强对特殊药品经营、使用企业的监管,深入开展麻黄碱复方制剂经营、使用的专项整治工作。

(十二)规范药品经营市场。全面监督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健全药品经营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对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的动态管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十三)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加大重点环节监督力度,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级管理。

(十四)推进药品使用环节监管。夯实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化确认基础,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管、使用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安全。

(十五)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积极参与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确保把质优价廉的药品配送至全市每个角落,加强对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工作能力。

四、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

(十六)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制度。规范餐饮服务行政许可行为,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批准发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餐饮单位依法实施动态监管,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认真落实餐饮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不断提高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十七)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全面落实餐饮单位社会责任,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抓好示范街、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断推进示范工程深入开展。

(十八)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监管。强化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加大对所售产品合法性、购进渠道、标签标识等事项的检查力度,确保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和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

(十九)加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修订完善《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保障预案》,强化重大活动餐饮接待单位责任意识,加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有效防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五、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

(二十)加强对基本药物经营环节的质量监管。在日常监管中强化对基本药物质量的监督检查,推进全市药品现代物流试点工作,规范药品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

(二十一)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完善并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评价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开展配送、使用环节的质量监测试点工作。

六、加强监管力量建设

(二十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严格预算收支管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十三)加强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健全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药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稳定报告数量,提高报告质量,加强宣传培训和督导检查,加强分析评价,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十四)加强政务业务信息宣传。分解信息撰写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力争在部级、省部级报刊媒体的宣传报道上有所突破。

七、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二十五)强化教育培训。深入开展集中练兵活动,尤其加强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突出对基层一线监管人员的培训,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沿着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运行。

(二十六)强化应急建设,加强高危环节风险控制。加强监测预警,不断改进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体系,科学拟定预警分析方案,准确评估预测结果,及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修订应急演练方案,完善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手册,根据应急保障条件,适时开展食品药品应急演练,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二十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公正、文明、高效执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

(二十八)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能,加大对失职渎职人员的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落实各项廉政制度规定,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确保不出问题。

(二十九)加强政风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部门和行业形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文明和谐机关。

八、履行计划生育职责,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

(三十)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认真落实《人口目标责任书》的各项内容,完成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配合社区做好各项计生工作。

(三十一)搞好计划生育药械监管。加强终止妊娠药米非司酮等的管理,联合计生、卫生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打击各种违法经营使用行为。

(三十二)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个人及所在科室各种评先树优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九、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十三)强化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搞好治安防范工作;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各项措施,做到组织、人员、经费、制度“四落实”。

(三十四)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加强规范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实现“三有一少”工作目标,即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台帐,有完善的长效机制,失控人数减少。

(三十五)实行“一票否决”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抓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对于局内部违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科学监管范文篇8

“四个统一”的本质和核心是监管。贯彻落实“四个统一”,其根本落脚点也在于抓好监管。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并以此统筹促进和带动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等各项工作,才能把“四个统一”真正贯彻到位、落实到位。为此,我局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提出并实践了以责任区监管为载体,构建科学监管模式的工作思路。

一、推行责任区监管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市场经济监管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具备了推动从传统监管模式向科学监管模式转型的可能和条件,即推行责任区监管已经成为工商行政管理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迫切要求。

(一)推行责任区监管是应对监管形势变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整个经济环境正在逐步发生历史性的变化。首先是市场主体的数量快速增加。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等利好条件和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也经历着新一轮的创业高潮,新的市场主体快速催生。全市市场经济主体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到今年6月底,全市包括内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369529户。其次是市场主体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逐渐融合,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于信息技术,一些新的经营领域正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上购物等。再次是市场主体的总体素质正在不断提升。相比过去,现在创业者中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经营理念较为先进、经营手段更为丰富,快速致富的愿望更为强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环境也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主体数量增加,意味着监管对象扩大;市场主体经营领域拓展,意味着监管触角必须随之延伸;市场主体总体素质提升,意味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具备更高素质的监管技能。因此,目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已经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无形的挑战。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最好办法是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变化。推行责任区监管就是主动采取的变化之一,能有效地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运用企业分类监管手段,切实促进职能履行到位。

(二)推行责任区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历史上看,到目前为止,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六管一打”模式,以分线为主,履行职能,并相应设置机构,在当时市场主体数量较少、经济发展相对不活跃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模式。第二阶段是“巡查监管”模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粗放式的高速发展期,各种应急事件频发,必然需要工商部门有一支强有力的执法力量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巡查监管因时而生。但经济发展也必须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在粗放式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工商粗放式监管,已经难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立的需要,特别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工商部门面临的一些难题,如无照经营等事关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了群众关注的焦点,如果仍然延续现有的监管模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被动。这种困境并不仅仅是我市工商部门面临的困境,许多经济发达城市的工商部门也都遇到了类似的困境。总结兄弟城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条有效的经验就是推行责任区监管模式。责任区监管从根本上体现了“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的要求,并将两者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宁波市工商系统已经具备了向责任区监管阶段跨越的技术条件和队伍条件。

(三)推行责任区监管是打造高素质队伍的必经途径。多年来,我局一直坚持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两手抓,形成了业务建设促进队伍建设、队伍建设保障业务建设的良好氛围。而推进责任区监管,则又为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齐头并进创造了一个新的载体。责任区监管,首先要求每个责任人都具备相对比较全面的工商业务知识,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各种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内发生的事件。这就迫使每个责任区干部主动去学习、去实践各种工商业务知识。这种“迫使”的过程,其实也是每个干部自我提高的过程,更是整个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其次,责任区监管,要求每个责任人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必须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失职可能造成的后果,这就迫使每个责任区干部随时摸清责任区范围内的家底,随时关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并进行及时巡查监管,预防失职。因此,通过责任区监管,按照相应的制度设计,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而且可以增强每个干部的履责危机感、责任使命感,真正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二、前期推行责任区监管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经过近年来的试点实践和工作摸索,我局初步形成了科学监管阶段性目标和责任区监管基本框架。所谓科学监管阶段性目标,即要以信息化为平台,以企业分类监管为手段,以责任区监管为载体,以处理块线结合为关键,以绩效考核机制为保障,达到人职匹配、职能到位。所谓责任区监管,就是围绕科学监管阶段性目标,在具体监管中,切实“以块为主、块线结合、综合监管、责任到人”。按照这一责任区监管的基本思路,特别从去年上半年以来,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设立机构,加强领导。市局、分局两级都相应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机构,明确了职能科室,形成了有分有合的组织体系,同时为确保责任区监管工作落实,还将该项工作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和考核项目,形成了有力的组织领导力和有效的落实执行力。二是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为稳步推进责任区监管工作实施,市局指导分局先行在具有一定条件的工商所进行了试点,有的分局甚至在全分局范围内进行探索,正是这些有益的试点和探索,为全市工商系统全面实施责任区监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既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排除了“雷区”和“盲区”,又为深入开展工作树立了信心。三是形成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各分局紧密结合各地实际,边实践、边规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如《责任区监管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等,基本框架初具雏型,为今后建立更健全的制度规范提供了基础。四是各项配套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全市工商系统主动把责任区监管工作,置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大局之中,把责任区监管工作与队伍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相应启动了绩效考核、绩效督查等多种机制,形成了以机制促工作落实、以工作促机制完善的良好局面。五是积极创新责任区监管辅助手段。我局尝试主动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责任区监管工作,开发了责任区监管地图、可视化操作平台以及无线监管办公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责任区监管的信息化技术含量,提高了监管的效能,促进了监管工作的深化。

目前,我市的责任区监管工作已从试点摸索转向全面推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转变”:一是逐步促进了行政执法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责任区监管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合理划分责任区,明确每个人的相应责任。这就彻底打破了过去只讲单位责任、不讲个人责任,或者说只追究领导责任、难追究个人责任的现状,迫使每个干部各负其区、各尽其责。正是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目前一些分局已经走出了行政执法消极被动的困境,大多数干部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逐步走上了每个干部主动摸清各自辖区家底、主动执法监管的良好轨道。二是促进了执法干部素质由单一片面向综合全面转变。每个责任人在一个责任区范围内不仅代表了干部个人,更代表工商形象。这就促使每个干部具备责任区综合执法监管素质,统管辖区内的各项工商业务。从一些分局的实践来看,通过责任区监管模式的实施,在无照经营的取缔、轻微违法违章行为的纠错等方面都收到了明显成效。三是促进了监管触角由条条块块向全面延伸转变。责任区监管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从根本上打破了“分线管理、各自为政”的格局,变业务线监管为区域监管,即区域内任何工商行政管理范围内的业务都要由责任人负责。这就使得每个人要彻底改变以往的工作思路,必须要做好区域范围内所有的工商业务工作。从试点情况来看,基本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每个干部不仅对责任区范围内的家底清楚,而且对潜在的责任风险也能做到心中有底。四是促进了监管模式由粗放模糊向精细准确转变。通过责任区监管,责任人在充分掌握责任区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基本做到了日常巡查、重点巡查和专项巡查相结合,并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域和有违法违规倾向的管理对象进行重点巡查,切实提高了监管的效能和质量。五是促进了监管效果由短期向长期转变。由于责任区监管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了监管需求、信息化应用、责任落实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责任区监管本身就一种长效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应付各项整治为主的监管局面,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使各项工作更符合本地的实际。

三、推动责任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推行责任区监管,是一项改革监管模式的系统工程。尽管我局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解决了全市工商系统的思想认识等系列问题,但责任区监管工作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距离相对成熟的责任区监管模式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是尚未形成符合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责任区监管模式。由于我市各地区域经济特点各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重点必然不同,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责任区监管模式。如果全市实行统一的责任区监管模式,必然使责任区监管脱离实际,难以实现监管成本与监管效率的统一,也就难以实现最佳监管。目前,尽管我局的各分局开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工作探索,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未形成符合各地实际、具有鲜明特点的监管模式。

二是块线关系尚未得到合理处理。推行责任区监管,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从以往基层工商所以线为主监管向以块为主监管转变。而基层工商所以块为主的监管模式必然要求分局各科室的工作模式相应转化。但由于分局科室的工作模式停留在原有方式,使得基层工商所的责任区监管陷入既要运作块上工作,又要应付线上工作的两难困境。

三是责任人之间分合关系尚未理顺。一个工商所是由若干个责任区和责任人组成的。而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的许多工作不是单独靠每个责任区能够完成的,这就意味着许多工作必须有分有合,确保做到既分而有效,又合而有力。比如办案就需要二个人或者二个人以上才能完成。责任区监管的实际工作中,分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而合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由此产生了一种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不良倾向。

四是信息化监管手段还不够到位。责任区监管是一种建立在信息化平台基础上的精确监管。没有强有力的信息化平台为依托,责任区监管不可能做到精准,也不可能发挥出责任区监管应有的功效。由于责任区监管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高,致使部分基层工商所信息化软硬件保障问题更加突出,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老同志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达不到责任区监管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责任区监管模式的实施和监管效率的提高。

五是监管干部队伍结构基础还不够扎实。经过我局多年来的“小局大所”建设,基层工商所的财、物保障等方面已经有了质的跃升,全市绝大部分基层工商所的办公楼得到了更新改造,车辆、经费等保障也大幅提高。但一些基层工商所干部人员配备仍然相对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紧缺,人员素质难以达到监管要求的现象仍较突出。如有的责任区的责任人,监管对象达到了1500户以上。

六是相应的配套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推行责任区监管,关键在于责任落实到人。要做到责任到人,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个工商所,不同责任区,情况也有所不同,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切实做到考核公平公正,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四、下一步推行责任区监管的措施要求

推行责任区监管,是顺应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形势,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从传统监管模式向科学监管模式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的重要抓手。为深入推进责任区监管工作,切实解决前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确保该项工作进一步取得实质性成果,重点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领导、统筹布局。推行责任区监管模式是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又一次重要变革,几乎涉及到我们工商部门所有的业务线。因此,必须动员全市工商系统工商干部,进一步树立系统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推行责任区监管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大局的角度,统筹考虑责任区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健全责任区监管工作领导机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和工商所共同抓”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由于责任区监管工作涉及面广,各级工商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布局、稳步推进,从追求责任区监管实效出发,主动把责任区监管与信息化技术、企业分类监管、绩效考核以及组织机构调整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稳扎稳打,系统工作,系统推进。

二要围绕目标、大胆创新。推行责任区监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无现成的理论支持,又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必须紧紧依靠实践与创新。经过前期探索,我局已经形成了“以信息化为平台,以企业分类监管为手段,以责任区监管为载体,以处理块线结合为关键,以绩效考核机制为保障,达到人职匹配、职能到位”的科学监管的阶段性目标和责任区监管发展方向。前期的实践证明,这一目标符合我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围绕这一目标,鼓励各分局、各基层工商所进一步放手摸索、相互借鉴、大胆创新。鼓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既要善于打破旧的监管模式,又要善于构建新的监管模式,积极引导每个干部自觉地参与责任区监管模式构建中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切实走出一条符合本区域特色的责任区监管道路。

科学监管范文篇9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熟悉,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治理念,用科学监治理念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科学监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监治理念,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实现食品药品安全有效;其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其根本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运用科学的新思维、新方法、新体系,合理优化配置各种治理资源,以最低的监管成本和最高的工作效率,对食品药品实施有效监管、科学监管。坚持做到“四个创新”:

一是坚持监治理念创新。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健康安全都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科学监治理念创新,就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质量和效益、公众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上。必须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作为公共权利的体现,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当公众利益和商业利益发生冲突时,果断维护公众利益。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把思想统一到科学监管的理念上来,确保把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思路创新,就是要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探索科学的监管途径,紧紧围绕风险因素多发易发的地区、品种、部位,做好风险评估和分析,把握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重新审阅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抓住重点品种如注射剂非凡是中药注射剂、重点环节如生产环节贮存环节、重点地区如造假售假严重地区,实施重点监督。采取不同形式的监管模式,使监管工作以预防为主,向基层延伸、向前端延伸、向纵深延伸,通过监管方式的多样化,不断丰富科学监管的内涵。对影响药品安全性的各种因素,要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熟悉,如药品的仿制,改变原辅料工艺条件,变更生产地址等问题,以前认为只要执行标准没变化,药品生产出来检验合格,就没有问题。但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生产过程中任何一项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药物的光学异构、晶形、杂质等的改变,进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同样是中药的提纯问题,药品的贮存条件问题,包装材料的变更等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带来药品的毒性增加、污染、变质等。

三是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手段创新是科学监管的必要前提。任何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必需的条件和手段,实现食品药品监管科学化,必须坚持监管手段技术化,重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技术检验检测资源,提升技术检验水平,提高省、市药品检验机构的独立全检能力和非标物质检验能力,加快县级药品快检力量和设备建设,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能力。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针对监管对象分门别类的监管信息网络,对生产、流通、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数字监管”,建立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反应快捷的信息监管系统,把传统的粗放型监管转变为科学的精细型监管,实现真正的“监管全覆盖”。

四是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食品安全、药品广告、价格、非凡药品、疫苗等实行分段监管模式,监管的盲区盲点还在很多领域显现,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包装、药品分类治理等方面的监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如药用辅料治理办法还未出台,中药种植炮制不规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未修改,药品专利保护与新药审批衔接不到位等,在这些方面,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体制,提高效率,形成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要通过深入调研,找准切入点,建立健全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规章制度,解决监管的盲区盲点。按照监管工作总目标总任务的要求,建立专业监管与社会监管、行政监管与技术监管相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立诚信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和使用合理,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的要求,进一步改革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思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了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药品研究数量逐年上升,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受理新药、仿制药品个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一、二类新药比例逐年上升;药品生产质量逐年提高,20**年全省药品生产销售收入实现980多亿元,连续两年全国第一,402家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药品抽验合格率98.5%以上;药品批发、零售逐年规范,无证、挂靠经营现象基本杜绝,25000多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全部通过GSP认证,抽验合格率达到96%以上;131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全部达到质量控制标准体系要求;630多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500多家乡镇卫生院、95000多家诊所药品使用质量不断提高,抽验合格率94%以上,《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在全省普遍实施。食品综合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完善了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开展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开展了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不断加强。几年来,全省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科学监管范文篇10

一、目前状况

××工商所现有工作人员__名,按照一室两队设置,巡查队共_名工作人员,分成_块“责任田”进行网格式监管;辖区内_个乡,_个街道,____户个体工商户,___户企业。

××同志负责的巡查区域为:××乡__个村,××乡__个村,两个街道,_条街,_条路,方圆共计___平方公里;有___户企业,___户个体工商户;其中食品经营单位___户,高危行业__户(加油站、液化气站、化工厂)。

为提高工作效率,更新工作方式,该所在刘培路巡查组率先运用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留下食品经营单位和高危行业的资质材料,可随时掌握其状况。同时对所了解到的企业的困难、要求、意见等信息,进行同类分项,综合分析,进一步促进了监管职能到位,提升了服务质量。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书式、电子式市场监管档案

_.对管辖区域的××乡、××乡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有照、无照经营户,建立了书式档案。

_.建立食品经营单位和高危行业经营单位书式档案。

_.建立校园周边___米之内经营业户档案(书式)。

_.建立××乡、××乡、南区企业个体开业档案。

_.建立××乡、××乡、南区企业个体年检档案。

_.建立企业、个体工商户专项整治档案。

_.建立企业、个体工商户巡查记录存档档案。

_.建立企业、个体工商户预警通知书存档档案。

_.建立企业、个体工商户开业年检遗留问题档案。

__.建立企业、个体工商户检查汇报材料上报档案。

__.建立企业经济户口档案(前置审批文件、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照片、身份证、联系方式),在建立书式的基础上,全部录入了电脑,实行档案电子化。

(二)建立书式、电子式、影像式经济户口,熟知企业、个体户基本信息

_.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食品经营单位的场所及牌匾、自律制度宣传画,经营者现场销售场面和负责人,以及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照片、联系方式等进行影像信息获取。

_.对高危行业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在采取上述做法的同时,还对其机械、设备、安全防火公示板、用具、用品、防火标识等进行影像信息获取。通过书式和影像获取的信息,直接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式信息监管经济户口,以便及时查阅。

(三)建立辖区管理书式影像座标图,熟知企业、个体经营位置

将管辖区分为三块:一是建立金珠乡行政区域座标管理图;二是建立江北乡行政区域座标管理图;三是建立南区行政座标管理图;四是建立食品经营单位、高危行业座标管理图。在图上标注企业、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和经营者,标注路线图(地名),对于座标管理图进行影像化录入电脑实行电子化管理。

(四)建立文字材料、报表、检查情况表格数字化目标管理机制

_、对巡查组的工作计划、安排、分工进行书式表格数字化负责制录入电脑成为电子式。

_、对辖区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数字统计进行书式表格数字化统计,达到一目了然,准确上报。

_、对食品经营单位、高危行业书式表格化统计,达到心里熟知,准确无误,录入电脑电子化。

_、对巡查记录封面、目录内容方面进行封面、目录表格打印填写制式化,评定等级,签名盖章统一化。法人彩照粘贴巡查记录左上角,达到标准化,录入电脑电子巡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