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1:38:14

颗粒

颗粒范文篇1

【关键词】包覆燃料颗粒;流程;制备技术

0前言

827工程是国内首条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为示范电站提供首炉燃料元件和运行后换料所需的燃料元件,并为今后商用高温气冷堆核电厂的燃料元件生产积累技术经验。球形燃料元件由燃料区和无燃料区构成。燃料区是包覆燃料颗粒弥散在石墨基体里的直径为约50mm的球体。无燃料区是围绕燃料区的厚度约5mm(和燃料区相同的石墨基体材料)的球壳。燃料区和无燃料区间无物理上分界面。球形燃料元件的直径为60mm,每个球形燃料元件含7g铀,即约为12000个包覆燃料颗粒。包覆燃料颗粒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燃料元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采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专有技术制备的[1]。包覆燃料颗粒是由二氧化铀燃料核芯、疏松热解碳层、内致密热解碳层、碳化硅层和外致密热解碳层组成。

1工艺原理

合格的UO2燃料核芯在高温流化床沉积炉中采用气相沉积法制成包覆燃料颗粒。包覆基本化学过程:C2H2→2C+H2↑C3H6→3C+3H2↑CH3SiCl3→SiC+3HCl↑

2工艺流程简述

首先检查冷却水源、气源是否正常,水压为0.2~0.3MPa,压缩空气压力为0.5~0.6MPa,氩气、乙炔、丙烯、氢气和甲基三氯硅烷(MTS)供气压力为0.2~0.3MPa。然后抽真空,通氩气,升温,气体从包覆炉底部的喷嘴送入,在包覆炉升温达到一定温度后,将UO2燃料核芯从包覆炉顶部的装料器中放入。分四层进行包覆。第一层,疏松热解碳层。将包覆炉升温至1200℃,氩气作为稀释和载带气体,通入反应气体乙炔,生成疏松热解碳层。疏松热解碳层的密度小于1.1g/cm3,厚度为50~140μm,它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气态裂变产物,吸收辐照引起的核芯肿胀,缓冲辐照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防止裂变反冲核直接轰击致密热解碳层以及解脱燃料核芯与致密热解碳层间的机械耦合。第二层,内致密热解碳层。将包覆炉升温至1400℃,氩气作为稀释和载带气体,通入反应气体乙炔和丙烯,生成内致密热解碳层。内致密热解碳层的密度约1.9g/cm3,厚度为20~60μm,它作为SiC层沉积的基底,用来防止在包覆SiC层时产生的HCl和UO2核芯反应,延缓金属裂变产物对SiC层的腐蚀,承受辐照时对包覆层产生的内压。第三层,碳化硅层。将包覆炉升温至1500℃以上,氩气作为保护气体,氢气作为稀释和载带气体,通入反应气体甲基三氯硅烷(MTS),生成碳化硅层。碳化硅层的密度大于3.18g/cm3,厚度约为25~45μm,由于它的强度高、弹性模量大、具有耐腐蚀性,因此是承受包覆燃料颗粒内压以及阻挡裂变产物释放的关键层。它阻挡固态裂变产物的能力比热解碳层高1~3个量级,强度比热解碳层高好几倍。第四层,外致密热解碳层。将包覆炉降温至1400℃,氩气作为稀释和载带气体,通入反应气体乙炔和丙烯,生成外致密热解碳层。外致密热解碳层的密度约1.9g/cm3,厚度为20~60μm,它是阻挡裂变产物释放的又一道屏障,并且能够保护SiC层免受机械损伤。在完成疏松热解碳层和内致密热解碳层沉积之后要分别取样,用作性能检验。最后包覆炉降温冷却,卸出包覆燃料颗粒产品,进行滚筒筛的筛分和振动台的分选,除去尺寸和球形度不合格的包覆燃料颗粒次品,经性能检验,合格的包覆燃料颗粒送大球制备工序制造球形元件。不合格的包覆燃料颗粒送返品破碎煅烧工序处理。包覆第一、二和四层过程产生的尾气经炭黑除尘器(三级分离:旋风分离、布袋除尘、精密过滤)除去炭黑,剩余的可燃气体在点火装置点火后排入通风系统;包覆第三层(碳化硅层)过程产生的尾气经吸收塔吸收除去HCl气体,剩余的可燃气体在点火装置点火后排入通风系统,HCl吸收产生的NaCl废液排入天然蒸发池。在包覆颗粒的包覆过程中,是由水环真空机组对整个系统进行抽真空,确保包覆炉炉压为微负压(-1~1kPa),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3关键设备

整个包覆系统是由包覆炉、MTS供给系统、配气柜、炭黑除尘器、吸收塔、水环真空机组和点火器组成[2]。其中关键设备为包覆炉,包覆燃料颗粒的制备过程都是在包覆炉中完成的。包覆炉及辅助系统主要由包覆炉、真空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加热电源及温控系统、装卸料系统、防爆管路等组成。

4结论

包覆燃料颗粒各包覆层的厚度、密度方面的性能主要受包覆各层时的反应气体流量、沉积温度、沉积时间的影响[3]。包覆颗粒制备工艺试验投料为贫料,设定好各包覆层的反应气体流量、沉积温度、沉积时间,进行包覆。包覆完毕,再根据制备出的包覆燃料颗粒各包覆层厚度、密度检测结果,调整工艺参数,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制备出各项性能都满足产品技术条件的包覆燃料颗粒,为下一步穿衣颗粒制备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何广昌 张 程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核工程研究设计所

【参考文献】

颗粒范文篇2

涂装做为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涂装实现了车体的防腐性、装饰性和标识性,随着汽车市场品牌的快速增长,用户选择产品空间的日益广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用户在选择上除了注重品牌和性能外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外观装饰性。而影响装饰性的最大涂装问题就是涂层表面的颗粒。控制涂层颗粒的发生,直接影响生产的成本和效率,影响涂层的外观。由于造成颗粒的因素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人、设备、材料、工艺、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要想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颗粒,必须进行观察和解析,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就颗粒的产生原因、分析和管理进行论述。

2颗粒的定义和分类

颗粒在涂装中是最常见的涂膜缺陷之一,在任何一个涂装生产线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它是影响涂装一次交检合格率的最大的也是最难以根除的涂膜弊病。因为颗粒造成的车体返修大大增加了涂装成本,经核算,每台车的中修费用100元左右,而一台车返大修,重新喷涂一遍面漆大约需要成本350元。在外观上修理过的涂膜也略差于一次成型的涂膜。在涂装生产中,涂膜颗粒弊病可以说是顽疾,几乎是无法杜绝的,只能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摸索,分析总结,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颗粒的产生降到最低,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1颗粒的定义

涂膜上的突起物叫做颗粒,也称脏点,用目视或触摸可以辨别。

2.2颗粒的分类

由于造成涂装颗粒的因素众多,很难制订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经验可大致分类如下:

(1)环境颗粒: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涂膜颗粒。(2)干燥炉颗粒:因干燥炉不干净而产生的涂膜颗粒。多为黑色坚硬,难以修整,易造成批量返工。(3)涂料颗粒:产生原因多为调输漆系统的涂料沉淀、喷枪或喷杯清洗不净,或雾化效果不好等。(4)喷胶颗粒:因注焊缝胶或喷抗石击底盘胶时,产生的多余胶颗粒。(5)前处理颗粒:白皮车身残留的铁屑、焊渣所致,多发生在门口部位,打磨极其困难。(6)静电颗粒:喷涂金属底漆时,喷涂设备造成的颗粒。

3涂装生产线颗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根据颗粒产生的定义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颗粒产生原因加以治理,以下按生产线的工艺顺序,分析影响漆膜质量的原因并介绍为防止颗粒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可以试用的一些办法。

3.1前处理线

污染源分析:主要是焊装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铁屑,积存在车身内部不易清理的部位,随车进入涂装线,在车身表面形成不同颗粒的形式,直接影响到车身涂层质量,危害性较大。

解决措施:在前处理的热水洗槽、预脱脂、脱脂槽各加一组磁力回收装置,每组装置由3根磁力棒组成,磁力回收装置安装在槽液循环吸口处,槽液循环时通过磁力棒做循环流动,铁屑随槽液在通过磁力棒时,利用磁力吸附特性,达到过滤槽液中铁屑的作用。

3.2电泳线

污染源分析:在电泳过程中,多余的残液会附在吊具上,经过多次的烘干和电泳,在吊具表面留下很厚的残渣,漆渣会从吊具上剥落,进入槽液和其他区域,再粘附车体表面形成颗粒。

预防措施:定期清理吊具,防止吊具上存留大量的漆渣。

清理的方法包括:

(1)人工敲打吊具,清理吊具上的漆渣。(2)高压水洗,用专业的高压水枪洗掉漆渣。(3)采用吊具保护法。在吊具的表面涂上防护底漆和防护清漆,使吊具反复进入电泳槽基本不再粘附电泳漆。从而防止颗粒的产生。常规处理的吊具经电泳涂装后表面形成的沉积漆膜不能冲洗掉,浮漆也不易完全冲洗干净,再经碱性脱脂液、酸性磷化液浸泡后形成多孔隙的不规则沉积漆膜,进一步增加了清洗难度。而挂具保护涂料通过优化组合树脂官能团,添加高性能纳米材料,涂布在挂具上后使其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电泳涂装时不易形成沉积漆膜,且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耐化学品性能和耐水性能。目前我们哈飞汽车微车涂装线已经采用此方法,效果很好。有效的减少了吊具上的沉积漆膜对电泳槽液的污染。

3.3注胶、喷胶线

污染源分析:在注胶过程中会产生需要清理的多余密封胶,这些多余胶一般情况下使用纱布或纯绵布进行擦拭,这就会使一些纤维留在焊缝边缘或车体内部,污染车身。

预防措施:改用低纤维擦布或长涤纶纤维擦布擦净会大大改善,降低车身的纤维污染。

污染源分析:操作者在喷胶过程中,胶雾会溅落在车身上,经过注胶烘干炉烘干后,形成密集的颗粒,造成车身污染。

预防措施:

(1)将可能喷入车体内表面的装配孔,螺纹孔用隔离胶带充分隔离,防止胶雾喷入车体内腔。(2)可在喷胶工位安装护板,在不影响车体行进的情况下将车体的下半部分遮挡,可减少车体的污染和擦净工位的工作量。

3.4打磨线

污染源的分析:涂装车间一般都会设置中涂打磨和面漆打磨,打磨车体电泳漆缺陷或中涂漆缺陷,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打磨灰,而一般打磨工位和擦净工位在同一区域,打磨灰会污染擦净后的车身。

预防措施:

(1)分离打磨区和擦净区,有效的减少打磨灰对车身的污染。(2)将中涂打磨到面漆喷漆室的通道全部密封,打磨工位网格板下设水槽,避免打磨灰在整个厂房的扩散和对车身的污染。(3)有一种新工艺就是打磨后将整个车身经过去离子水浸系洗后再喷淋,烘干,然后喷面漆。这样可以将车身内外的灰尘洗干净,大大有利于减少面漆的颗粒。

3.5喷漆线

污染源分析:在喷漆过程中我们国内涂装线基本都是采用的静电喷涂,涂料的利用率基本在60%~80%,在喷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漆雾形成,其中大部分形成漆渣,也有一部分会漂浮在空气中,落到自动喷涂设备和喷漆间的壁板上,或者喷漆工的衣服帽子,手套等上面,聚集形成颗污染车体,这样的颗粒尤其会污染喷过漆湿膜上,形成较难处理的颗粒,这样形成的颗粒占颗粒形成总量的40%以上。

3.6残留异色漆颗粒污染

污染源分析:喷漆时会因所需喷涂车体颜色的变化频繁更换漆管,喷涂时漆雾会落到漆管上和喷枪上,当更换颜色时漆管和枪体上的色漆颗粒就会掉到更换颜色后的车身上,形成异色颗粒。

预防措施:在更换颜色时擦净正在使用的管路和枪体,杜绝漆雾和异色颗粒造成的车身污染。

结束语

对于涂装行业来说,颗粒是不可避免的缺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涂装行业正是在和颗粒的不断交锋中壮大。开展颗粒的分析工作,直接控制颗粒的来源,是现代化汽车厂涂装车间应该具备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快捷有效的提高涂装质量,使涂膜具备良好的外观,获得市场的认可,严格控制颗粒的产生还可以降低涂装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解决好涂膜颗粒缺陷问题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锡春.汽车涂装技术[M].第一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冯立明,牛玉超.涂装工艺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陈幕祖.我国汽车涂装新技术的应用[Z].

[4]马汝成,宋衍国.汽车车身涂装工艺的应用与发展[Z].

颗粒范文篇3

涂装做为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涂装实现了车体的防腐性、装饰性和标识性,随着汽车市场品牌的快速增长,用户选择产品空间的日益广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用户在选择上除了注重品牌和性能外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外观装饰性。而影响装饰性的最大涂装问题就是涂层表面的颗粒。控制涂层颗粒的发生,直接影响生产的成本和效率,影响涂层的外观。由于造成颗粒的因素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人、设备、材料、工艺、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要想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颗粒,必须进行观察和解析,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就颗粒的产生原因、分析和管理进行论述。

2颗粒的定义和分类

颗粒在涂装中是最常见的涂膜缺陷之一,在任何一个涂装生产线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它是影响涂装一次交检合格率的最大的也是最难以根除的涂膜弊病。因为颗粒造成的车体返修大大增加了涂装成本,经核算,每台车的中修费用100元左右,而一台车返大修,重新喷涂一遍面漆大约需要成本350元。在外观上修理过的涂膜也略差于一次成型的涂膜。在涂装生产中,涂膜颗粒弊病可以说是顽疾,几乎是无法杜绝的,只能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摸索,分析总结,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颗粒的产生降到最低,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1颗粒的定义

涂膜上的突起物叫做颗粒,也称脏点,用目视或触摸可以辨别。

2.2颗粒的分类

由于造成涂装颗粒的因素众多,很难制订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经验可大致分类如下:

(1)环境颗粒: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涂膜颗粒。(2)干燥炉颗粒:因干燥炉不干净而产生的涂膜颗粒。多为黑色坚硬,难以修整,易造成批量返工。(3)涂料颗粒:产生原因多为调输漆系统的涂料沉淀、喷枪或喷杯清洗不净,或雾化效果不好等。(4)喷胶颗粒:因注焊缝胶或喷抗石击底盘胶时,产生的多余胶颗粒。(5)前处理颗粒:白皮车身残留的铁屑、焊渣所致,多发生在门口部位,打磨极其困难。(6)静电颗粒:喷涂金属底漆时,喷涂设备造成的颗粒。

3涂装生产线颗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根据颗粒产生的定义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颗粒产生原因加以治理,以下按生产线的工艺顺序,分析影响漆膜质量的原因并介绍为防止颗粒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可以试用的一些办法。

3.1前处理线

污染源分析:主要是焊装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铁屑,积存在车身内部不易清理的部位,随车进入涂装线,在车身表面形成不同颗粒的形式,直接影响到车身涂层质量,危害性较大。

解决措施:在前处理的热水洗槽、预脱脂、脱脂槽各加一组磁力回收装置,每组装置由3根磁力棒组成,磁力回收装置安装在槽液循环吸口处,槽液循环时通过磁力棒做循环流动,铁屑随槽液在通过磁力棒时,利用磁力吸附特性,达到过滤槽液中铁屑的作用。

3.2电泳线

污染源分析:在电泳过程中,多余的残液会附在吊具上,经过多次的烘干和电泳,在吊具表面留下很厚的残渣,漆渣会从吊具上剥落,进入槽液和其他区域,再粘附车体表面形成颗粒。

预防措施:定期清理吊具,防止吊具上存留大量的漆渣。

清理的方法包括:

(1)人工敲打吊具,清理吊具上的漆渣。(2)高压水洗,用专业的高压水枪洗掉漆渣。(3)采用吊具保护法。在吊具的表面涂上防护底漆和防护清漆,使吊具反复进入电泳槽基本不再粘附电泳漆。从而防止颗粒的产生。常规处理的吊具经电泳涂装后表面形成的沉积漆膜不能冲洗掉,浮漆也不易完全冲洗干净,再经碱性脱脂液、酸性磷化液浸泡后形成多孔隙的不规则沉积漆膜,进一步增加了清洗难度。而挂具保护涂料通过优化组合树脂官能团,添加高性能纳米材料,涂布在挂具上后使其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电泳涂装时不易形成沉积漆膜,且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耐化学品性能和耐水性能。目前我们哈飞汽车微车涂装线已经采用此方法,效果很好。有效的减少了吊具上的沉积漆膜对电泳槽液的污染。

3.3注胶、喷胶线

污染源分析:在注胶过程中会产生需要清理的多余密封胶,这些多余胶一般情况下使用纱布或纯绵布进行擦拭,这就会使一些纤维留在焊缝边缘或车体内部,污染车身。

预防措施:改用低纤维擦布或长涤纶纤维擦布擦净会大大改善,降低车身的纤维污染。

污染源分析:操作者在喷胶过程中,胶雾会溅落在车身上,经过注胶烘干炉烘干后,形成密集的颗粒,造成车身污染。

预防措施:

(1)将可能喷入车体内表面的装配孔,螺纹孔用隔离胶带充分隔离,防止胶雾喷入车体内腔。(2)可在喷胶工位安装护板,在不影响车体行进的情况下将车体的下半部分遮挡,可减少车体的污染和擦净工位的工作量。

3.4打磨线

污染源的分析:涂装车间一般都会设置中涂打磨和面漆打磨,打磨车体电泳漆缺陷或中涂漆缺陷,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打磨灰,而一般打磨工位和擦净工位在同一区域,打磨灰会污染擦净后的车身。

预防措施:

(1)分离打磨区和擦净区,有效的减少打磨灰对车身的污染。(2)将中涂打磨到面漆喷漆室的通道全部密封,打磨工位网格板下设水槽,避免打磨灰在整个厂房的扩散和对车身的污染。(3)有一种新工艺就是打磨后将整个车身经过去离子水浸系洗后再喷淋,烘干,然后喷面漆。这样可以将车身内外的灰尘洗干净,大大有利于减少面漆的颗粒。

3.5喷漆线

污染源分析:在喷漆过程中我们国内涂装线基本都是采用的静电喷涂,涂料的利用率基本在60%~80%,在喷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漆雾形成,其中大部分形成漆渣,也有一部分会漂浮在空气中,落到自动喷涂设备和喷漆间的壁板上,或者喷漆工的衣服帽子,手套等上面,聚集形成颗污染车体,这样的颗粒尤其会污染喷过漆湿膜上,形成较难处理的颗粒,这样形成的颗粒占颗粒形成总量的40%以上。

3.6残留异色漆颗粒污染

污染源分析:喷漆时会因所需喷涂车体颜色的变化频繁更换漆管,喷涂时漆雾会落到漆管上和喷枪上,当更换颜色时漆管和枪体上的色漆颗粒就会掉到更换颜色后的车身上,形成异色颗粒。

预防措施:在更换颜色时擦净正在使用的管路和枪体,杜绝漆雾和异色颗粒造成的车身污染。

结束语

对于涂装行业来说,颗粒是不可避免的缺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涂装行业正是在和颗粒的不断交锋中壮大。开展颗粒的分析工作,直接控制颗粒的来源,是现代化汽车厂涂装车间应该具备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快捷有效的提高涂装质量,使涂膜具备良好的外观,获得市场的认可,严格控制颗粒的产生还可以降低涂装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解决好涂膜颗粒缺陷问题尤为重要。

摘要:涂装车间车体的外观质量直接体现涂装线的管理水平,而涂层表面颗粒的多少是涂膜质量的重要评价因素,极大的影响涂装线的生产效率,也体现了整条线的综合水平。结合哈飞微车生产线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涂装颗粒的产生原因和防控措施。

关键词:涂装;颗粒;缺陷;污染

参考文献

[1]王锡春.汽车涂装技术[M].第一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冯立明,牛玉超.涂装工艺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颗粒范文篇4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精细化管理;应用

床配方用的颗粒,具有免煎易服、剂量准确、安全卫生、便于携带等优点[1]。然而中药配方颗粒不同于传统中药饮片,在实际管理中,尚缺乏与之相适宜的药品质量监管、有效期管理和包装管理的制度,且医院所用中药配方颗粒为大剂量瓶装,若管理不善,不仅影响药物的质量,危害患者健康,还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为更科学地对医院中药配方颗粒进行管理,中药房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的日常工作中,以期改进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17~2018年,2018年1月起实施精细化管理,2017年为实施前,2018年为实施后。1.2方法。实施前的2017年医院中药配方颗粒的药品管理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2018年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①健全药品管理制度。②根据ABC分类法[2],以配方颗粒监测用量为参考指标对所有库存品种进行分级管理,中药配方颗粒监测用量=月均用量/月工作日总数×15d。③严格编排药品库位码,设计科学合理的药品盘点表。④依托创业医院管理平台,从中提取数据并应用Excel2010软件设计和建立药品采购。⑤实行针对性培训和完善监督措施,设专职人员记录配方颗粒使用情况。1.3观察指标。观察实施前后的中药配方颗粒情况,包括盘点相符率、库存周转天数、断货率等方面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后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管理效果,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中药配方颗粒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患者所接受,为临床用药形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可解决特殊群体服用汤药的需求[3],且医院中药配方颗粒采用智能配方的调剂形式,突破了原先小袋装规格固定的局限性,使中医生开方可随证加减剂量。但中药房要高度认识到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管理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加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保证患者合理、安全用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3.1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管理问题的原因。(1)政策因素:中药配方颗粒被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但是中药配方颗粒不同于传统中药饮片,其饮片原有形态特征消失的特性,及相比传统中药饮片没有使用期限的规定外增加有效期的管理,故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制度不能硬搬中药饮片的管理制度,需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管、效期管理和包装管理的制度。(2)社会因素: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用量常受到就诊患者增减、中医师用药习惯变更、季节变换、价格调整、医保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改革等多种因素[4]影响而出现波动较大,加大中药配方颗粒采购和库存的管理难度。(3)人员因素:中药师在调剂配方颗粒时难免会因操作失误出现药品损耗或增多的情况,相应地药品库存亦会随之出现偏差。如果未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将会导致账务不符,甚至断货的情况,或产生医疗纠纷。(4)药品因素:大剂量瓶装中药配方颗粒在开封后易受潮、结块,且易进入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从而影响药品质量。(5)计算机系统因素:现有医院创立的医院管理平台药品采购计划模块,是以药房库存量和自定义领用量为参考标准,不能真实反映院内药品使用情况,不能按临床所需合理制定采购计划。3.2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医院中药配方颗粒工作效率偏低,故成立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管理小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1)健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管理制度:参考传统中药饮片的管理制度,结合《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与之适宜的采购、验收、库房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如规范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过程中的期限设置和效期维护、加强对调剂过程中的近效期管理,注意在发药过程中的药嘱交代,以及失效期配方颗粒的报损处理等细则。(2)分级管理:根据ABC分类法[2],以配方颗粒监测用量为参考指标对所有库存品种进行分级:≥1500g为极常用药,设A类;100~1500g为常用药,设B类;50~100g为较常用药,设C类;≤50g为非常用药,设D类。设定各品种库存下限:A类为一半至全部监测用量;B类为100~1500g;C类为50~100g;D类为20~50g。A类中药配方颗粒上限设为下限的4倍,B类上限均设为下限的两倍,C类和D类上限均设为100g。在采购验收过程中,加强对C类和D类药品的进货数量和生产日期的把控,拒绝批号超过半年以上品种。在储存养护过程中,清退库存下限后多余的中药配方颗粒,加强对D类药品的定期检查,做好该类药物的防潮防霉处理措施,减少药品被污染的可能,防止不必要的损失。(3)改造采购、入库、盘点等环节:依托医院管理平台,从中提取实时库存数据并应用Excel2010软件设计和建立药品采购。利用Excel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药品盘点表,缩短盘点时间,必要时进行动态盘点[5],实时监测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用量,并进行库存动态反馈调整,提高库存周转率。重新按照用量编排药品库位码,防止发生混乱和错放的情况。改造入库、配方、发药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流程,使之更具有操作性。(4)实行针对性培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格做到“四查十对”,实行双人核查制度,以确保配方的正确性。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5)完善监督措施:成立中药质量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对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情况进行管理、监督及检查,每天进行查抽,每周进行1次大范围摸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上报情况及做好信息备份工作,必要时专人记录药品使用情况。

中药房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改善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情况,使中药配方颗粒实现按需购药,加速周转,减少库存的目标,既能节约医院资源,又能降低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也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亚玲,曾超,叶云,等.中药传统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3):2378-2382.

[2]尚秋羽.中药库零库存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192-193.

[3]王佩铃.中药配方颗粒药房储存方法浅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4):63.

[4]李骏飞,姜建伟,王琼,等.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中药饮片库存周转率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73-76.

颗粒范文篇5

【关键词】高良姜配方颗粒;桉油精;挥发油;气相色谱法

Abstract:ObjectiveTooptimizethepreparationprocessofAlpiniaofficiarumformulagranulesandestablishadeterminationmethodofeucalyptolintheformulagranules.MethodsThevolatileoilwasextractedwithsteamdistillationmethodandincludedwithβcyclodextrintoavoiditsvolatilization.Thegranulewaspreparedbymixingthewaterextracts,volatileoilandstarch.ThecontentofeucalyptolinthegranulewasdeterminedwiththeGCmethod.ResultsTheoptimumextractionconditionwasasfollows:thecrudedrugwasextractedwith10timesamountofwaterfor5hourstocollectthevolatileoil.TheoptimalinclusionconditionselectedbytheL9(34)orthogonaldesignwasasfollows,theratioofvolatileoiltoβcyclodextrinwas1:9(ml/g),theinclusiontimewas1handthetemperatureoftheinclusionwas45℃.Theregressionequationwasy=26354x0.0404,r=0.9998.Theaveragerecoverywas100.72%andRSDwas2.58%.ConclusionThepreparationprocessofAlpiniaofficiarumformulagranulesisstableandfeasible.TheGCmethodforqualitycontrolisaccurateandsuitable.

Keywords:Alpiniaofficiarum;Formulagranules;Eucalyptol;Volatileoil;GC

高良姜是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lpiniaofficiarumHanc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病症[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高良姜具有较强的镇痛止呕[2]、抗溃疡、利胆、抗腹泻[3]、抗菌[4]、抗氧化[5]、抗癌[6]等作用。

高良姜配方颗粒是高良姜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将传统的高良姜饮片改变为颗粒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植物纤维等无活性成分,增加稳定性,易储存,服用方便。配方颗粒以其生产自动化,生产条件恒定,人为因素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黄连配方颗粒,无论批号是否相同,其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都在测定要求范围之内[7]。目前,关于高良姜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控制颗粒中的桉油精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药

Agilent6820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KQ218型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ZG401电热真空干燥箱天津天宇实验仪器公司;SartoriusBS210S型电子天平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高良姜饮片(由天津中药饮片厂提供),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桉油精对照品(批号110748200507)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正己烷,环已酮为色谱纯,乙醇、β环糊精,淀粉等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高良姜配方颗粒挥发油提取工艺取高良姜200g,加10倍量水提取,用挥发油测定器收集(轻油法)挥发油,每隔1h量取挥发油的体积,考察提取时间与出油率的关系,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知,前5h出油已达总量的95.1%。因此提取时间为5h。表1提取时间的考察(略)

2.2高良姜挥发油的β环糊精的包合

2.2.1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实验设计预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A)、包合温度(B)、包合时间(C)是影响包合结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实验,以包合物的产率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为指标,对包合工艺的各参数进行考察,因素水平设计见表2。表2因素水平(略)

2.2.2挥发油包合物产率的考察称取一定量的β环糊精,按照正交实验的各因素水平搭配顺序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使溶解制成2%的溶液,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规定的温度,缓缓滴加挥发油乙醇溶液,边加边搅拌至规定时间,放冷,置冰箱冷藏24h,抽滤,继用10ml石油醚(30~60℃)洗涤,40℃干燥3h,研碎得包合物,计算包合物产率。实验结果见表3。

由表4方差分析可知,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对包合物产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而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包合物产率无显著影响。

2.2.3挥发油包合率的考察为了考察不同条件下包合效果的优劣,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分析包合产物中所含有的挥发油量。

挥发油包合率=(V1+V2)/V×100%;V1-从包合物中回收得到的挥发油量(ml);V2-空白回收实验中挥发油的损失量(ml);V-挥发油投料量(本实验中为1ml)。

由方差分析表4,可看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是影响挥发油包合率的显著性因素,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挥发油包合率则无显著性影响。

表3正交实验L9(34)方案和数据处理%

表4方差分析

由包合物的产率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两项分析指标可以看出,设定适当的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是包合产物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根据包合率的直观分析可见A3均值远高于A2和A1,根据包合物收得率的直观分析可见A2均值高于A3和A1,综合考虑,选择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9最为合适。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都是非显著性影响因素,结合直观分析和成本选择B2C1。因此,最佳包合工艺为A3B2C1。

为验证最佳工艺,重复3次实验,得到平均包合率为89.9%,平均挥发油包合率为88.8%,证明上述包合工艺可靠。

2.3高良姜配方颗粒的制备以高良姜配方颗粒优选后的工艺,即取高良姜饮片500g,加10倍量水,微沸提取5h,同时收集提取液和挥发油。对挥发油按照最佳包合工艺包合、干燥、研碎,备用。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干浸膏,真空干燥,按照干浸膏和淀粉质量比为1∶1的比例加入辅料,混匀,加入75%乙醇适量制成软材,软材过14号筛制成颗粒,60℃下真空干燥24h。然后再按照药材中原有的比例添加挥发油包合物,混匀,即得高良姜配方颗粒。

2.4高良姜配方颗粒的定性鉴别

2.4.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高良姜配方颗粒约0.5g,精密称定,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水200ml,并在挥发油提取器内水液面上加约2ml正己烷提取2h,得到含油正已烷定容至5ml,得供试品溶液。

2.4.2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高良姜对照药材5g,按2.5.4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2.4.3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照配方颗粒处方比例取淀粉、β环糊精和药材的水提物浸膏,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进行制备,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2.4.4薄层层析鉴别按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阴性对照品溶液,挥发油,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得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5高良姜配方颗粒的含量测定

2.5.1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弹性石英毛细管(30m×0.32mm,0.25μm);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50℃,保持1min,以10℃·min升至180℃,再以20℃·min升至210℃,保持1min;载气N2;进样口温度为220℃,FID检测器温度250℃,进样1.4μl。

2.5.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定桉油精对照品,用正己烷溶解,制成14.096mg/ml的溶液。

2.5.3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环已酮,用正己烷溶解,制成15.654mg/ml的溶液。

2.5.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高良姜配方颗粒约0.5g,精密称定,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水200ml,并在挥发油提取器内水液面上加约2ml正已烷提取2h,置含油正已烷溶液于容量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1.10ml,定容至10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2.5.5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100,140,180,220,260μl,各加内标液150μl,定容至5ml,进行气相测定。以桉油精量为横坐标,以桉油精峰面积/内标物蜂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26354x-0.0404,r=0.9998。

2.5.6精密度实验

取线性关系中的第5份样品连续进样5次,测得RSD为0.76%(n=5)。校正因子平均值为0.8280。

2.5.7重现性实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5份,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操作,连续进样,测得RSD为0.845%。

2.5.8稳定性实验

精密称取一份样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平行操作,每隔2h进样,连续8h,结果测得RSD为1.59%。

2.5.9加样回收率实验

以2.5.4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5份高良姜配方颗粒样品溶液,加入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及内标液,定容,测定,测得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2%,RSD为2.58%(n=5)。表5加样回收率实验(略)

2.5.10高良姜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分别精密称取3批高良姜配方颗粒,照2.5.4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计算桉油精含量。结果见表6。表6高良姜配方颗粒含量测定结果(略)

3讨论

3.1本制剂与传统汤剂相比较的优势高良姜配方颗粒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类,故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而中医传统汤剂以水提液口服,配方颗粒作为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形式一方面要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故先将提完挥发油的水溶液浓缩干燥,制粒,再按照药材中原有的比例添加挥发油包合物,混匀,达到兼顾水溶性成分和挥发油的目的。

3.2挥发油的包合条件选择在考察挥发油的包合条件时,分别以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为指标时得到的最佳条件并不一致,但考虑到不一致的条件是非显著性影响因素的各个水平,而且从直观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差别很小,故主要从经济成本方面对非显著性影响因素的水平进行了选择。

本实验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2.

[2]Daitetsushin,KauruKinoshita,KiyotakaKoyama,etal.AntiemeticprinciplesofAlpiniaofficiarum.KunioT[J].JNatProd,2002,65:1315.

[3]朱自平,陈光娟,张明发,等.高良姜的温中止痛药理研究[J].中药材,1991,14(10):37.

[4]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1):42.

[5]刘小红,张尊听,段玉峰,等.市售天然植物香料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1):143.

颗粒范文篇6

三漏(漏油、漏水、漏气)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旧是工程机械的顽疾,尤其是液压系统泄漏影响着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油液浪费、污染周围环境、增加机器的停工时间、降低生产率、增加生产成本及对产品造成污损,因此,对液压系统的泄漏我们必须加以控制。

二、泄漏的因素

通常液压机械所用的液压油,均由于使用与管理的不当,使可继续使用的油成为废油,不但造成无谓的浪费,增加了维护成本,更造成环境的污染。几乎所有的液压系统的泄漏都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1)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导致密封件及配合件相互磨损;(2)设计及制造的缺陷;(3)冲击和振动造成管接头松动;(4)油温过高及橡胶密

封与液压油不相容而变质。

三、泄漏因素及控制措施

(一)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的分析和控制

1.液压系统污染物的来源液压系统的污染源主要有潜在污染物、再生污染物和浸入污染物。液压系统中的污染物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固体颗粒、空气、水、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其中,固体颗粒污染发生的最为普遍。

2.固体颗粒的危害与产生的原因(1)固体颗粒的组成

主要由剥落物、胶质、金属粉末、空气中带来的粉尘、砂子、研磨粉、沉积物和纤维等组成。

(2)固体颗粒的主要来源

①系统硬管管道内壁附着的片状铁锈,酸洗后残留在管内的化学药品类;②硬管在切割和套丝等加工过程中存留的铁屑;③密封件、密封圈残渣;④高压软管总成内部灰尘及部分接头部位残留胶状碎片;⑤液压系统装配现场由于环境因素进入管道内部的石子、尘土等,这种情况并不多见;⑥液压元件内部存留的型砂残留物、加工铁屑、密封残渣等。

(3)固体颗粒污染的危害

①粘着和堵塞过滤器孔眼和各种间隙、通道,从而使液压泵运转困难,产生气蚀和躁声;②破坏润滑油膜,增大机器的摩擦力和磨损。磨损会导致液压元件产生泄露,效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③加速密封材料磨损,增加外泄漏量;④部分或全部堵塞液压元件的孔隙,使控制元件动作失灵;⑤固体颗粒中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粒子会对油液的氧化,变质起催化作用,油液的氧化将劣化油液质量,降低润滑性能,导致密封件或运动部件磨损加剧,使泄漏发生。

当元件的间隙被固体颗粒所淤塞,会产生磨损的链式反应,使系统元件进一步磨损,产生更多的固体颗粒。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油液污染物,尤其是固体污染物,是保证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

3.防污措施

(1)设计阶段的污染控制

在设计阶段,应慎重选用易于产生颗粒杂质而污染系统油液的装置、结构等。如从控制固体颗粒污染角度,宁可选凸缘连接结构而少用管接头,因为装配维修时管接头产生大量磨屑;油箱呼吸口设计位置高一些,并尽量掩蔽些,以防雨水和灰尘侵入;软管可选用加衬里的油管等等。在设计阶段最重要的是滤油器的设计和选择。可考虑在对液压油污染较敏感的液压元件进油处及容易产生磨屑的液压元件的回油处增设吸油滤油器,在关键性液压元件的进油口设置辅助滤油器,在污染物侵入量大的系统中,安装旁路过滤,改善清洁度,延长滤油器使用寿命等等。

(2)制造阶段的污染控制

外携外购件如各种阀、高压软管、缸等以及液压油要严格进行进厂检验。关键件需进行加载、抛光和清洗。除外购的液压元件以及一些软管外,在现场配制的液压管道必须经过酸洗除锈。管道按以下工艺流程进行:脱脂、酸洗、中和、钝化、干燥、涂油、封闭。酸洗前应将经过脱脂处理后的管子用净化压力水冲去关内外壁的碱性溶液和洗去油污。所有密封面、丝扣等必须涂油覆盖以后才能进行清洗。

酸洗处理后,必须对管道进行打压冲洗,打压冲洗是液压系统装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管道经过打压冲洗以后,可以将管道中杂质冲去。冲洗时重点对焊口、法兰、变径、三通及弯头部位定时进行均匀敲打,使这些部位的杂质振落随油一起冲走。

应注意管道的酸洗与打压冲洗应在装配前进行,因为过早进行这些处理而长期搁置不用,管道装配时仍有生锈的可能性。

(二)密封件质量保证

1.减少动密封件的磨损(1)消除活塞杆和驱动轴密封件上的侧载荷;(2)用防尘圈、防护罩和橡胶套保护活塞杆,防止磨料、粉尘等杂质进入;(3)设计选取合适的过滤装置和便于清洗的油箱以防止粉尘在油液中累积;(4)使活塞杆和轴的速度尽可能低。

2.设计及制造缺陷的解决方法

(1)液压元件外配套的选择在液压系统的泄漏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新产品设计、老产品的改进中,对缸、泵、阀件、密封件、液压辅件等的选择,要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廉原则慎重的、有比较的进行。

(2)合理设计安装面和密封面。当阀组或管路固定在安装面上时,为了得到满意的初始密封和防止密封件被挤出沟槽和被磨损,安装面要平直;密封面要求精加工,表面粗糙度要达到0.8μm,平面度要达到0.01/100mm,表面不能有径向划痕,连接螺钉的预紧力要足够大,以防止表面分离。

(3)在制造及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关键表面磕碰、划伤,对装配调试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装配质量。

3.减少冲击和振动

(1)使用减震支架固定所有管子以便吸收冲击和振动;(2)使用低冲击阀或蓄能器来减少冲击;(3)适当布置压力控制阀来保护系统的所有元件;(4)尽量减少管接头的使用数量,管接头尽量用焊接连接;(5)使用直螺纹接头,三通接头和弯头代替锥管螺纹接头;(6)尽量用回油块代替各个配管;(7)针对使用的最高压力,规定安装时使用螺栓的扭矩和堵头扭矩,防止结合面和密封件被蚕食;(8)正确安装管接头。

4.对静密封件的要求

静密封件在刚性固定表面之间防止油液外泄。合理设计密封槽尺寸及公差,使安装后的密封件到一定挤压产生变形以便填塞配合表面的微观凹陷,并把密封件内应力提高到高于被密封的压力。

5.控制油温防止密封件变质

密封件过早变质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油温过高。温度每升高10℃则密封件寿命就会减半,所以应合理设计高效液压系统或设置强制冷却装置,使最佳油液温度保持在65℃以下,工程机械不许超过80℃。

四、结论

泄漏产生的原因和主要部位在液压系统中,从元件到辅件,从油箱到液压泵、液压缸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泄漏问题,造成泄漏的原因也很多,本文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振动和冲击。(2)由间隙变大而使产生泄漏或者使得泄漏增加。(3)从实际维修中发现,液压系统中的颗粒物污染是加剧间隙增大和密封件失效的重要原因。

油液的清洁、油液的注入、油液的过滤;元件的清洁、装配的清洁、装配的规范;调试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等都是对液压系统的保护,同时降低了泄漏的可能性。泄漏的控制大致可从油液、元件、使用三方面来保证,而保持液压系统的清洁无污染,是维系系统的设计使用寿命并可有效控制泄漏的简单易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第五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5.

[2]马福安.机修手册(第7卷、第8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3.

[3]李洪人.液压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1981.

[4]雷天觉.新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

颗粒范文篇7

关键词:消肾颗粒;院内制剂;药学研究

消肾颗粒处方的理论基础源于国家名中医南征教授的解毒通络保肾法,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同时兼顾降低血糖和血脂,是在仝小林院士和南征教授指导下的陈锐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方[1-6]。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目的是为了保证消肾颗粒临床疗效的传递及方便患者使用,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仪器

1.1实验仪器

小试设备:小型混合槽、小型摆式颗粒机(上海天和制药机械厂);电子分析天平:千分之一天平(岛津),万分之一天平(赛多利斯);冷却、烘干、粉碎和超声设备:冷却水循环装置(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薄层照相设备:瑞士CAMAG薄层色谱成像系统。

1.2对照品、对照药材和试剂

黄连对照药材(批号:121752-201801)、赤芍对照药材(批号:121093-201803)、大黄对照药材(批号:120902-201912)、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批号:110713-201814)、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736-201807);试剂均为分析纯;消肾颗粒样品1~3。

2消肾颗粒的工艺研究

2.1工艺参数

提取工艺参数:煎煮3次,加8倍量水,每次2h,合并提取液;成型性工艺参数:提取液浓缩至稠膏,加入药用糊精制成颗粒(稠膏60℃时的相对密度为1.15~1.20,稠膏与药用糊精的重量比为1:2)。

2.2提取工艺的优选

考察指标:出膏率。考察因素(A:加水量;B:时间;C:次数;D:空白),见表1。总量称定处方中的药材,进行L9(34)正交试验。条件按表2,共进行9次实验。计算干浸膏提取率。结果见表2。

2.3成型工艺研究

考察消肾颗粒的稠膏的密度及测定温度,考察加入的辅料种类和比例。2.3.1稠膏的制备提取液浓缩至稠膏。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根据实验结果和以往的经验确定相对密度为1.15~1.20[7-12]。2.3.2选择辅料选择4种常用辅料,稠膏与辅料的比例见下表,软材与辅料种类的关系见表4。乳糖、蔗糖和药用糊精的试验结果较好,但是乳糖的成本高,蔗糖的用量大。同时考虑做成无糖颗粒,药用糊精被确定为制粒辅料.分别运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剖析表2和表3的数据,可知B因素(提取时间)无显著性,A因素(加水量)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因素(提取次数)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定提取工艺的因素与水平组合为A3B3C3,即煎煮3次,8倍量水,每次2h[17-27]。

3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3.1黄连薄层色谱鉴别

供试品溶液:消肾颗粒的研细粉末1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滤液蒸干。加水10mL溶解残渣,调pH值=10(滴加浓氨试液)。振摇提取3次(提取溶剂为乙醚10mL),蒸干乙醚液,加甲醇2mL溶解残渣。对照品溶液:每1mL含0.5mg盐酸小檗碱的甲醇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对照药材0.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25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黄连的阴性对照溶液:消肾颗粒的黄连阴性样品粉末1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方式和点样量:5μL定量毛细管,点状,各5μL溶液。薄层板类型:硅胶G。展开条件:用浓氨试液预饱和20min,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显色方式:365nm紫外光灯[28-31]。结果见图1。

3.2赤芍薄层色谱鉴别

供试品溶液:消肾颗粒的研细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50mL),滤液蒸干。加10%乙醇5mL溶解残渣,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D101型,内径为2.0cm,长15cm),分别以10%乙醇100mL、50%乙醇200mL洗脱,弃去10%乙醇洗脱液,蒸干50%乙醇洗脱液,加甲醇2mL溶解残渣。对照品溶液:每1mL含2mg芍药苷的乙醇溶液。对照药材溶液:赤芍对照药材1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25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赤芍的阴性对照溶液:消肾颗粒的赤芍阴性样品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50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方式和点样量:5μL定量毛细管,点状,各5μL溶液。薄层板类型:硅胶G。展开条件: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显色方式: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清晰[32-34]。结果见图2。

3.3大黄薄层色谱鉴别

供试品溶液:消肾颗粒的研细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滤液蒸干,加水20mL溶解残渣。振摇提取3次,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20mL,蒸干乙酸乙酯液,加甲醇2mL溶解残渣。对照药材溶液:大黄对照药材0.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25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大黄的阴性对照溶液:消肾颗粒的大黄阴性样品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方式和点样量:5μL定量毛细管,点状,各10μL溶液。薄层板类型:硅胶G。展开条件: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显色方式:365nm紫外光灯[35-36]。结果见图3。

4小结

颗粒范文篇8

关键词:颗粒饲料;家兔养殖业;应用;研究

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家兔养殖业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对颗粒饲料的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推广,依然存在使用传统粉料饲养的方式。粉料饲养不仅会造成大量的饲料耗损,而且还会导致饲养周期较长,因此不利于家兔养殖业的发展。基于此,应加强对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家兔养殖业的发展。

1家兔的生活习性与食性

家兔为啮齿类动物,其第一对门齿为恒齿,发达而锐利,需要通过啃咬硬物的方式才能将恒齿磨平,以便使上下颌齿面吻合。在家兔的养殖过程中,家兔经常会啃咬养殖设备或者笼具,导致养殖设备以及笼具受损。而颗粒饲料在家兔养殖过程中的应用,符合家兔的生活习性,可以代替养殖设备以及笼具等硬物,同时也能降低家兔下颌疾病的发生几率。对于家兔的食性而言,其通常比较喜欢食用粒料或者颗粒料,对粉料则不感兴趣。即使是同样的饲料配方,将其制成颗粒与制成湿拌饲料,其饲养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

2颗粒饲料加工过程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2.1有利影响

在颗粒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可以促使饲料中的某些营养成分的理化特性发生改变,不仅能够促进饲料营养成本的提升,而且还可以促进饲料利用价值的提升。同时,在颗粒饲料的加工过程中还会使蛋白质发生变化,肽链结构伸展,进而可以提升其与动物消化道酶的接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蛋白质的消化率。在颗粒饲料的加工过程中,淀粉不仅会发生物理性质上的变化,而且还会进行水解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可以进一步提升动物酶的促消化作用。除此之外,在颗粒饲料的加工过程中,会使饲料原料中的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完全失活。同时也促使脂肪细胞破裂、油脂浸出,进而可以提升饲料的适口性,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饲料的营养价值。在家兔饲料中,会包含棉籽饼、豆粕、豆饼等,这些原材料中会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比如棉酚等。

2.2不利影响

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也会对饲料的应用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高温情况下,会导致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与此同时,在高温的作用下也会使得一些维生素活性受到破坏,导致饲料中的维生素损失严重,其损失量可以达到10%~15%左右。而为了保障饲料的营养价值,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补充维生素,以便促使家兔的健康生长。例如,在家兔的养殖过程中,可以在每天上午喂食一遍粉料,将损失的粉料添加到粉料之中一同喂食家兔,为家兔补充维生素。

3家兔养殖过程中应用颗粒饲料的效果分析

3.1促进家兔的生长

颗粒饲料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家兔的生长,提升家兔的日增重量,相较于喂食粉料,喂食颗粒饲料的家兔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人们应用玉米秸粉全价颗粒料与玉米秸粉全价粉状料来饲喂家兔,结果表明颗粒料的效果十分显著,相较于喂食粉料,喂食颗粒料的家兔日增重提升了23.91%。由此可见,喂食颗粒料有助于促进家兔的生长,能够显著提升家兔的日增重。

3.2有助于提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在家兔养殖过程中应用颗粒料,相较于粉料,家兔对营养成本的效率更高。这是因为在颗粒料的加工过程中,会对植物饲料的细胞壁产生一定的破坏,进而可以更加有效的释放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使其更容易被家兔吸收,与此同时,颗粒料的某些粗纤维消化率会比粉料低。除此之外,颗粒料会在家兔胃肠中滞留更长的时间,因此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相较于粉料,家兔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颗粒料中的粗蛋白、粗纤维等,特别是粗纤维的效率提升十分显著。

3.3提升毛用兔的产毛量

在毛用兔的养殖过程中,如果应用粉料,不利于产毛量的提升。家兔存在挑食的现象,如果在夏季,由于湿度和温度较高,粉料很容易出现变质,甚至出现发酵的现象,粉料发酵,会导致粉料变酸,降低其适口性,因此家兔更加不愿意食用。而应用颗粒料则不会出现这种状况,能够确保产毛兔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可以避免家兔的挑食现象,因此有助于提升产毛量。

3.4有助于降低仔兔的死亡率

拌湿粉料的颗粒分子过于细小,家兔使用后在胃中会形成小空隙的致密坚硬食团。坚硬食团会导致胃酸的穿透力下降,因此会使更多的微生物能够通过胃部进入到小肠,很容易引发盲肠内细菌的暴发性生长,导致家兔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尤其对于仔兔而言,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很容易出现腹泻现象,甚至会导致仔兔直接死亡。

4应用颗粒饲料的注意事项

4.1保障颗粒饲料原料的质量

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会应用多种原材料,只有在保障各种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才能保障颗粒饲料的质量。颗粒饲料原料的质量,会对颗粒饲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等产生直接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家兔的消化吸收以及体内代谢。因此在颗粒饲料的配合过程中,不仅靠保障饲料的营养成分,而且还要确保颗粒饲料原料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把控颗粒饲料原料粉粒的大小。通常情况下,粉粒直径应控制在1~2mm左右,如果粉粒直径大于2mm,则不利于消耗,会影响饲料的利用率。如果粉粒直径小于1mm,则容易引发家兔出现肠炎,同样不利于家兔的生长。

4.2合理把控颗粒饲料的含水量

在南方地区,含水量应低于12.5%,在北方地区,含水量应低于14%。为降低颗粒饲料的含水量,需要在出机后及时进行冷却,促使水分的蒸发,如果含水量依然较高,还可以将颗粒饲料放置于烈日下摊晒,促进水分的蒸发,降低含水量。

5结语

颗粒范文篇9

章回顾自1893年发现鞍区颗粒细胞瘤以来对颗粒细胞瘤的结构特点、组织起源的研

究,以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鞍区颗粒细胞瘤的治疗。

0引言

鞍区颗粒细胞瘤非常罕见,它位于垂体后叶或垂体柄中。自从1893年Boyce和

Beadles[1]首次描述1例于尸检时发现的鞍区颗粒细胞瘤至今,位于蝶鞍区有症

状的颗粒细胞瘤(GCT)还不足50例[2]。Luse和Kernogan[3]共进行了1364例尸

检,发现鞍区有91例GCT,该瘤在垂体后叶和垂体柄中的发生率相近,为42∶49。1

951年,Luthy和Klinger[4]报告了首例有症状并部分切除鞍区GCT。

1颗粒细胞瘤的结构特点

鞍区GCT在手术或尸检中发现,为白色[5]、红色[6]或粉红色[7]、黄白

色[8]的圆形肿瘤,中等硬度或较坚韧,血管较丰富,很少发生坏死,没有钙化

[7,9]。大多数作者报告光镜下所见基本相同[5,6~18],瘤细胞体积大,呈

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排列紧密;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巢状、索状;瘤

细胞境界清楚或不清楚,胞质呈特征性嗜伊红细颗粒,PAS染色见瘤细胞质内充满

红染细颗粒,并抗淀粉酶的消化,有时胞质内含有空泡,但脂肪染色阴性;胞核小

,呈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或偏位,深染或淡染,常见单个或两个核仁,核分裂相极

其罕见,比较特别的是[18]多数病例(74%)可见瘤细胞与外周有髓神经密切相关

,瘤细胞常围绕着神经鞘或在神经鞘内生长。

1.1电镜下特征[2,5,8~10,18,19]胞质内有大量圆形或卵圆形溶酶体

颗粒,细胞有基板样结构、高密度小体和细胞器、空泡,有的瘤细胞含有介质丝。

Lafitte等根据电镜研究结果将瘤细胞分为两种类型细胞。一种胞质内含有梭形中

间体细丝,在细丝表面有少量颗粒;另一种胞质内含有的颗粒[10],乃胞膜内褶

而被溶酶体吞噬后形成的,其过程类似于神经轴突周围髓鞘的形成[22]。

1.2免疫组化颗粒细胞内含有嗜酸性PAS阳性颗粒,Lafitte认为GCT细胞中

的颗粒为自噬空泡[10];但Sakurama[8]认为,它们相当于电镜下的高密度小

体,而不是相应的空泡。根据Pearse对含碳水化合物材料的鉴别,这些物质为糖蛋

白。

大多数作者报告颗粒细胞瘤的瘤细胞有S-100阳性或弱阳性[5,10,14,20~

23],有关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早先的报告为阴性[5,22],而近期文章研

究发现GFAP经常阳性,甚至有强阳性现象[2,10,14]。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

是因为在一些细胞中仍然残留有细丝样物质[10]。

2颗粒细胞瘤的组织起源

自从1893年发现第1例鞍区GCT以来,尽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有关它的组织

起源问题却至今未明[9,19,24],先后提出了肌源性、组织细胞源性、胶质源

性和神经源性。自从1926年Abrikossoff首次描述了1例舌部GCT,提出GCT起源于肌

细胞的学说并命名为“颗粒细胞成肌纤维瘤”[25]。从此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受到了组织学及组织培养研究的支持和广泛认同,后来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

研究发现,颗粒细胞存在波形蛋白,同时缺乏角蛋白、结合蛋白,并且肌动蛋白含

量低,加上在大脑半球中发现有GCT,且颗粒细胞中含有神经微丝,并有GAFP阳性

现象,否认了肌源性学说[19]。

尽管颗粒细胞的超微结构中含有丰富的溶酶体,但它缺乏溶菌酶,不支持肿瘤

的组织源性,另一种组织细胞标志物——α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也不支持GCT的组

织源性[19]。

近年来,由于电镜的发展和免疫组化研究的进步,有关GCT起源的问题也逐渐

变得明朗起来,基本上是围绕神经膜细胞起源[5,20~23]和星形细胞起源[2,

8,10,14]进行争论。支持神经膜细胞起源的依据有:①S-100蛋白染色阳性;②

肌源的标志阴性反应[9];③Leu[7]糖蛋白染色阳性[9];④电镜发现有一个

连续的基板环绕肿瘤细胞[9,19]。支持星形细胞起源的根据有:①越来越多的作

者发现在电镜下可同时观察到胶质细丝和大圆形星形细胞,共同存在于GCT的瘤细

胞中[29];②一些病例中没有出现S-100蛋白阳性染色,并发现S-100蛋白也可以

对诸如黑色素细胞、上皮细胞和软骨细胞呈阳性染色,因而S-100蛋白对胶质细胞

和神经膜细胞没有特异性,而且不能被认为是脑所特有的[9];③大脑半球中存

在GCT;④瘤细胞GFAP染色阳性[2,10,14];⑤肿瘤细胞的胞质突触可以被PTA

H染成蓝色[28]。

颗粒细胞瘤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也能在预先已存在的肿瘤基础上生长,

Geddes等人[2]报告了5例星形细胞瘤均不同程度地由颗粒细胞组成,Ricker等人

[14]也报告了1例中枢神经系统GCT生长于脑膜瘤内。

几乎所有的GCT都是良性的[5,7,9,10,20,21],在所有的GCT中只有2%是恶

性的[9],但鞍区GCT却从不转移,也无恶化症状[9,26]。颗粒细胞瘤生长缓慢

,临床症状平静,大多数在尸检中偶然发现[9],且大多发生于女性,男女之比约

1∶2[9,10,24];一般发生于30岁后[9],平均年龄50岁[24],未曾见于20岁

以下者[24,26]。WHO最新分类属囊肿和瘤样病变类,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眼科症状

,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这些症状最频繁,结果导致视路受压[

10,16],在所有文献中约2/3病例报告有此症状,另有半数病例报告有内分泌症状

[10],特征性的表现为轻度或中等程度的垂体功能低下,产生闭经、不育、泌乳

、阳痿,内分泌检查结果很少异常,极少有体重的改变[10,16],糖尿病很少见

到,记忆丧失和行为混乱及头痛很少出现[6,10]

3鞍区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蝶鞍X线平片示有的正常,有的表现为鞍区球形扩大,或鞍背和后床突骨质缺

损[7,10]。鞍区GCT的CT扫描常常提示一个明确的鞍区类圆形扩张性病变,其密

度比正常脑实质高,静脉给予对比剂后密度均匀增强[5,6,9~11,16,27],无钙化

[5,9]。MRI报告通常为一个圆形实质性肿块,T1象为等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射

GD-DTPA后均匀增强,T2象为低信号[9~11,27]。脑血管造影可无异常[5,6,9]

,也有作者报告脑血管造影提示一侧或双侧大脑前动脉抬高或(和)肿瘤新生血管形

成[10]。另外Doron[12]报告1例脑血管造影出现异常肿瘤染色,经比较发现良

性垂体瘤无此现象,但恶性者有。因此,Doron提出这可作为鞍区GCT的鉴别诊断依

据之一。

鞍区GCT的鉴别诊断主要有鞍隔脑膜瘤、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等[7,10]。

4颗粒细胞瘤的治疗

鞍区GCT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9,10,20]。因该肿瘤大多数坚韧,不

易吸除,且容易出血,有的甚至与视神经及视交叉紧密粘连,因此,即使采用显微

手术也常常无法做到全切除[5,7,9,10];加上该瘤为良性肿瘤,病程缓慢,临床

上尚未发现鞍区GCT有转移或恶性化报告。为此,symon[7]提倡保守手术,主要

目的为视神经减压,改善视力。

手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主要依据术前视交叉及视神经受压时间的长短,术后视

力可能仅部分恢复,甚至不能恢复,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有两点:①分离肿瘤

时,对视路的直接损伤;②切除肿瘤时,需要电凝一些从肿瘤发出并与视路紧密粘

连,既供应肿瘤又供应视路的微血管网。第二点解释与那些视交叉紧密联系的垂体

瘤或向鞍上发展的鞍隔脑膜瘤切除手术后出现视力障碍的解释相同;另外术后内分

泌出现紊乱或垂体功能低下症状未能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损伤或切除了垂

体[10,11,17]的结果。

如果鞍区GCT未能全切除,术后可能复发,但一般在几年后,肿瘤复发可以再

次或者多次手术切除[10]。关于术后是否行辅助放疗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Albuqurque[9]报告10例脑GCT采用了放疗,但毫无收益;Becker[6]和Harris

[19]也认为放疗既不能延长生存也不能改变预后。Glazer[13]1例术后放疗,

8个月后检查发现放疗对局部病灶不起作用;Liss[15]报告1例术后辅助放疗后视

力继续恶化。相反另一些作者提倡术后继续放疗,认为对于那些病理确诊并伴有

高度复发危险的,特别是那些无法完全切除的鞍区GCT,术后放疗是有益的[5,9]

。■

作者简介:祝斐(1967-),男,江西南昌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神经外科专业

参考文献:

[1]BoyceR,BeadlesCF.Afurthercontributiontothestudyofthepa

thologyofthehypophysiscerebri[J].JPatholBacteriol,1893,1:359.

[2]GeddesJF,ThomM,RobinsonSFetal.Granularcellchangeinastr

ocytictumors[J].AmJSurgPathol,1996,20(1):55.

[3]LuseSA,KernohanJW.Granular-celltnmorsofthestalkandposteri

orlobeofthepituitarygland[J].Cancer,1955,8:616.

[4]LuthyF,klingerJ.DerTumoretten-TumordesHypophysenhinterlappe

ns[J].SchweizAllgpatholBakteriol,1951,14:721.

[5]祝斐,潘云曦,谭启富等.鞍区颗粒细胞瘤(附1例报告)[J].江西医药

,1998,5:276.

[6]BeckerDH,WilsonCB.Symptomaticparasellargranularcelltumors[

J].Neurosurgery,1981,8:173.

[7]SymonL,GanzJC,BurstonJetal.Granularcellmyoblastomaofth

eneurohypophysis:Reportoftwocases[J].JNeurosurg,1971,35:82.

[8]SakuramaN,MatsukadoY,MarubayashiTetal.Granularcelltumour

ofthebrainanditscellularidentity[J].ActaNeurochirurgica,198

1,56:81.

[9]CarvalhoGA,LindekeA,TatagibaMetal.Cranialgranular-celltum

orofthetrigeminalnerve:Casereport[J].JNenrosurg,1994,81(5):79

5.

[10]LafitteC,AeschB,HenryLFetal.Granutarcelltumorofthepit

uitarystalk:Caseresport[J].JNeurosurg,1994,80(6):1103.

[11]Boecher-SchwarzHG,FriesG,BornemannAetal.Suprasellargranul

arcelltumor[J].Neurosurgery,1992,31:751.

[12]DoronY,BeharA,BellerA[J].Granular-cell“myoblastoma”o

ftheneurohypophysis.JNeurosurg,1965,22:95.

[13]GlazerN,HauserH.SladeH.Granularcelltumoroftheneurohypop

hysis[J].AJR,1956,76:324.

[14]RickertCH,KuchelmeisterK,GullottaF.Morphologicalandimmuno

hist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ofgranularcellsinnon-hypophysealtum

ou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J].Histopathology,1997,30(5):464

.

[15]LissL,KahnEA,Pituicytoma.Atumorofthesellaturcica.Acli

nicopathologicalstudy[J].JNeurosurg,1958,15:481.

[16]LiwniczBH,LiwniczRG,HuffJSetal.Giantgranularcelltumoro

fthesuprasellararea.immunocytochemicalandelectronmicroscopicstu

dies[J].Neurosurgery,1984,15:246.

[17]MassieAP.Agrannlar-cellpituicytomaoftheneurohypophysis[J]

.JPathol,1979,129:53.

[18]武汉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外科病理学[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531.

[19]MiettinenM,LehtonenE,LehtolaHetal.Histogenesisofgranular

celltumour-animmunohistochemicalandulterastructuralstudy[J].J

Pathology,1984,142:221.

[20]StefanssonK,WollmannRL.S-100proteininglanuarcelltumors(

Granularcellmyoblastomas)[J].Cancer,1982,49:1834.

[21]NakazatoY,IshizekiJ,TakahashiKetal.Immunohistochemicallo

calizationofs-100proteiningranularcellmyoblastoma[J].Cancer,1

982,49:1624.

[22]施作霖,赵春利,林振石等.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的组织发生探讨[J].

中华肿瘤杂志,1990,6:481.

[23]MazurMT,shultzJJ,MyersJL.Granularcelltumor:Immunohistoche

micalanalysisof21benigntumorsandonemalignanttumor[J].ArchP

atholLabMed,1990,114:692.

[24]ShuangshotiS,ChantraK,NavalitlohaY.Atypicalgranularcellt

umoroftheneurohypophysis:acasereportwithreviewoftheliterature

[J].JMedAssocThai,1998,81(8):641.

[25]AbrikossoffA,UberMyome.ausgehendvonderquerges-treiftenwil

lkurlichenmuskulatur[J].VirchowsArchPatholAnat,1926,260:215.

[26]张天锡.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91.

颗粒范文篇10

关键词:利咽康颗粒;炎症;中草药/治疗;动物,实验;大鼠,近交系

小儿利咽康颗粒剂由玉竹、葛根、知母、麦冬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理气化痰之功效。笔者观察了小儿利咽康颗粒剂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1药品小儿利咽康颗粒剂(990715,无附加剂浓缩液,含生药量2894.7g/L)由中国医科大学提供;喉疾灵胶囊(981004)由天津美伦医药有限公司生产;阿司匹林(990418)由沈阳医学院生产;依文思兰(941117)、5羟色胺(650228)Fluka进口分装,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

1.2动物Wistar大鼠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合格证号:辽实条合字1号,质量一级合格证号:辽实质字008号,由辽宁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签发。

1.3方法(1)取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200~25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利咽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小儿利咽康颗粒剂104.0,52.0,13.0g/kg(药液所含生药量);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kg;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268mg/kg;喉疾灵组给予喉疾灵268mg/kg。各组于灌胃给药或盐水30min后,在大鼠背部中线左侧皮内注射1mg/L5羟色胺0.1mL,立即静脉推注1%依文思兰4mL/kg。15min后麻醉处死动物,将背部着色皮肤剪下并剪碎放入3mL生理盐水-丙酮(3∶7)混合液中,放置24h,取上清液,用721分光光度计(610nm)测吸光度值(A)。(2)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40~160g,分组及给药同上,给药后1h,于大鼠右足跖皮下注入1%角叉莱胶0.1mL/只。致炎后1~6h,每隔1h测定足跖容积,计算出肿胀值(致炎前后足跖容积差)。(3)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40~160g,分组及给药同上,每日1次,连用7d。在麻醉状态下行背部正中切口1cm,在左肩部皮下埋藏一直径9mm、厚1.5mm、重9.25mg的无菌滤纸片。第8天取出肉芽组织,60℃干燥24h后称重,减去9.25mg的滤纸片为肉芽组织净重,计算各组肉芽组织净重平均数和抑制率。

1.4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应用SPSS10.3软件包处理,组间比较行t检验。

二、结果

2.1角叉莱胶致炎大鼠各组对足跖肿胀影响的比较。利咽康颗粒各剂量组对角叉莱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表1角叉莱胶致炎大鼠各组对足跖肿胀影响的比较注:与盐水对照组比较,at=2.965~4.748,P<0.01;bt=2.263~2.715,P<0.05。

2.25羟色胺皮肤致炎大鼠各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的比较见表2。利咽康颗粒各剂量组对5羟色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羟色胺皮肤致炎大鼠各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的比较注:与盐水对照组比较,at=3.663~4.518,P<0.01;bt=2.459,P<0.05。公务员之家

2.3皮下埋藏无菌滤纸片大鼠各组对肉芽肿增生影响的比较见表3。利咽康颗粒各剂量组对大鼠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表3皮下埋藏无菌滤纸片大鼠各组对肉芽肿增生影响的比较注:与盐水对照组比较,at=3.142~4.748,P<0.01;bt=2.391,P<0.05。

三、讨论

急、慢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白细胞浸润、局部组织增生等。因此,本文通过皮下注射5羟色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皮下注入角叉莱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皮下埋藏无菌滤纸片所致大鼠肉芽肿增生实验,以证实小儿利咽康颗粒剂的疗效。实验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小儿利咽康颗粒剂对皮下注射5羟色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皮下注入角叉莱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对皮下埋藏无菌滤纸片所致的大鼠慢性肉芽肿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急、慢性炎症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50,190193.

[2]张颖.扁桃体炎诊断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5):67.

[3]师海波,刘威,苗艳波,等.清热消蛾颗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