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5:04:54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1

一、龙南建设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南北协调发展、东中西良性互动新格局日益显现,作为极具发展潜力、地处赣粤边际和南北过渡交点和纽带的龙南县,必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将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从*发展的视角看,提高区域竞争力需要实施新举措。*年,*省为加快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发展,出台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所谓“飞地”政策。近期*又立足新的起点,再次掀起解放思想、“杀开一条血路”的新热潮,发展态势更是咄咄逼人,这对于主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龙南乃至*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作为*对接珠三角前沿阵地的龙南,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冲破封锁、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强大平台。把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就是在推动*南部与粤北地区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战略之举。

2、从*发展的视角看,实现追赶与跨越需要注入新动力。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要立足市情,实事求是,抓住主要矛盾谋发展。在充分把握中央实行宏观调控、统筹区域发展这一大好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的支持,通过外部输血实现和谐发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创造条件,激发和调动内生动力,让一部分基础较好、条件较好、发展潜能较好的县市,通过自力更生和市场的力量快速发展起来。把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市委、市政府深刻洞察*市情,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将为我市实现追赶与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3、从*南部发展的视角看,建设次中心城市需要集聚新要素。*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龙南建成“赣南次中心城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由工业的崛起来支撑,而工业发展的核心在工业园区。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龙南县也同样面临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后劲乏力等诸多困惑,遭遇用地、用工、融资、环保等许多难题。龙南工业园现有的条件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更高规格、更优档次的工业平台来承接产业的壮大,并由此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龙南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有力推动龙南加快建设成为对接珠三角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对接点,进一步增强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条件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站在全省经济发展视角,在更高层次规划建设的集约化、高水平和配套性的工业园区。作为全省最早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之一,龙南工业园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具备了经济地理、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以及外部环境等诸多优势,为其升格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积累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龙南地处*最南端,距广州290公里,距深圳320公里,是*省与珠三角、港澳距离最近的县。京九铁路、赣粤高速、105国道一级公路三条交通大动脉贯穿龙南县境,在县城附近交汇,形成了快速便捷的陆路交通网络,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内陆的咽喉腹地。同时,即将开工建设的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也将纵贯龙南,造就了龙南作为*通往珠三角“Y”字型交通枢纽的中心地位,使龙南成为“赣粤产业转移承接走廊”的第一城。

2、独特丰富的资源支撑。龙南是世界著名的“重稀土之乡”,离子型重稀土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质量居世界之首,离子型重稀土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极强的控制力。2007年,龙南县稀土产业基地被省发改委批准为全省唯一的稀土产业基地,现已形成了以*依路玛发光材料等10多家高科技公司为龙头的稀土深加工与应用产业。此外,龙南还拥有钨、铜、铁、煤等40多种矿产资源。独特丰富的矿产资源,将为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功能齐备的配套设施。龙南是我国中西部省份口岸设施最完善的县,境内建有南昌海关驻龙南办事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龙南办事处,并管辖周边六县,为企业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提供了便利条件;设有外汇管理、加工贸易审批等涉外机构,可便捷办理外汇开户、结汇兑、加工贸易合同审批等业务;龙南水电供应充裕,工业园区以华中电网22万伏线路供电,建有2座22万伏输变电站和1座日供水量可达8万吨的自来水厂,供水供电可接至厂区门口。即将开工兴建的“*南500KV变电站”,进一步奠定了龙南*南部电网中心的地位。功能齐备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将为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优越的发展平台。

4、开明开放的发展环境。龙南以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委、省政府多次在龙南召开会议,号召全省大力推广“龙南经验”。2003年以来,龙南县连续四年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十强’县”和“全省外贸出口‘十强’县”等称号,被誉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排头兵”。2007年,龙南县被评为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是*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开明开放的环境,将为龙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有力的发展保障。

三、龙南建设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举措

发展的的趋势和要求表明,龙南必须建设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力驱动与外力拉动的双重作用下,龙南工业园也一定能够建设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发展的新平台。

1、政策牵动战略:给予龙南工业园开发特殊的政策扶持。龙南工业园如果只靠自身的发展,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给予龙南工业园开发建设强大的支持,给予龙南工业园建设特殊的政策扶持。一是要明确开发区行政定位。建议龙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级别定位为省属市管正处级机构,设立开发区管委会,行使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部分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和市级综合管理权限,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二是要实施6项扶持政策。综合政策:把龙南列入“西部政策延伸县”,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土地政策:由省市每年安排5000亩工业用地指标,并安排1000亩的土地周转指标,由龙南县根据项目灵活安排使用,土地指标使用情况接受省、市有关部门的检查;土地收益上缴省市部分10年内全额返还给龙南县,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政策:开发区实现税收上缴省市部分10年内全额返还给龙南县,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从2008年起10年内每年安排500万至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开发区建设;对龙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资金倾斜。人才政策:从人才分配尤其是市选拔生的调配安排中,考虑开发区建设及产业发展因素给予倾斜;创造条件将龙南职业技术中专升格为龙南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政策:出台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南部6县稀土产业、玩具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企业落户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落户企业上缴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80%在30年内返还给项目引进县(市、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2

*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如春风拂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举国上下掀起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的热潮,市委、市政府结合安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抢抓机遇,适时决定在安庆市北郊开辟7.2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安庆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经济快速增长的突破口、扩大利用外资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实现城市扩容,逐步搭建百万人口城市的框架。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小块起步、滚动发展”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三年见成效、四年大变样、五年大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开发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十几年来,开发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年到*年为初期起步阶段

初期,以形态开发为主,开发区利用市财政3000万元借款起步,迅速完成了起步区0.88平方公里范围内征地拆迁,修建了湖心北路、站南路等骨干道路,初步拉开了开发区规划框架。其间,经历了全国范围内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这一阶段招商引资主要实施低门槛政策,凡符合当时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的项目不论是"二产"、"三产"项目,不论是外资项目还是内资项目,不管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都欢迎。到*年,进区项目有27个,其中外资项目6个,协议利用外资1010万美元。进区项目中部分工业项目开始实施,但是主要还是通过局部房地产项目启动,聚集资金,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下一个阶段扩大招商引资打基础。

(二)1995年到1998年为调整发展阶段

为呼应浦东开发,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皖江开发开放”的决策。1995年,安徽省皖江开发开放工作会议在芜湖召开,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会议观摩现场,省六大班子领导及省直部委办厅和各地、市主要负责人莅临安庆开发区参观、指导;会后,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皖江开发开放的决定》,对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省人大通过了《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成为指导省级开发区发展的地方法规;市委、市政府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定》,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再一次掀起加快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高潮。这一阶段的特点,商贸房地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项目尤其是外资项目呈明显上升趋势,到1998年底,基本完成东片2.7平方公里区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区项目达97个,合同利用外资6030万美元,年技工贸总收入2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78亿元,财政收入4205万元。主要工业项目有中马合资年产5万立方米人造板项目、中德合资年产100万只汽车转向节项目、台商独资宏展工艺画框项目、同发供水设备项目等。同时,针对安庆市逐步形成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市场辐射范围的特点,以安庆光彩大市场建设为标志,拉开了大规模市场建设的新局面。

(三)1999年到200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数年的成长发育,安庆开发区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还是投资软环境,都具备了吸引大批工业项目进区的条件,实行工业牵动、发展工业后劲项目成为我们的主攻目标。2000年,市委、市政府再次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定》,重申开发区建设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以安枞西路、站南路西段竣工通车为标志,拉开了开发区7.2平方公里整体规划区域的道路框架,开发区发展由东片逐步向西片延伸、2001年10月份,省政府批准在7.2平方公里规划区以北再扩建5.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2002年,1.3平方公里工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一批工业项目正在实施;2003年5月,3.9平方公里工业园二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正式破土动工。在招商引资上,注重引进工业项目、规模性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和上市公司项目。主要投资项目有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中马合资人造板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中日合资汽门座圈项目等;一批境外知名公司和境内上市公司进区投资;境外有日本TP株式会社、ART株式会社、法国康来特公司、新加坡维信集团、华侨商业银行、香港中银集团、马来西亚三林公司等;境内有中石化、深纺织、华茂股份、合力叉车等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入区投资。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轻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等四个优势产业和四大工业园,即华茂工业园、铜都铜业工业园、ATG工业园、安科中药工业园和鸿源化工工业园。随着部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的建立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营,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到2003年底,全区共有1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20个;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个,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6个。通过十一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获得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利用外资稳步增长。11年来,累计批准进区项目246个,投资总额80.6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48个,投资总额2.92亿美元,签约利用外资2.04亿美元。

(四)2004年到现在为提高升级阶段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发展工业这条主线,以申报部级开发区为契机,围绕“三年翻番、园区倍增”奋斗目标,按照高强度招商、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的思路,促使开发区提高升级,努力建设发展速度快、质量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工业园区和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城区,将发展中心转向工业,确定了“工业强区”的发展方向。

2005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发展空间,将老峰镇交给市开发区托管,开辟了新城东区(三期)42.5平方公里新战场。目前,市开发区一、二期12.4平方公里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结束,三期印染工业园40万方场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达新纺织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三期主干道路方兴路、秦潭路正在抓紧施工,道路骨架初步形成,马窝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天柱山西路一期、春华路延伸段、广汇路三期工程施工基本结束,对1.5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砖进行了敷设及修复,完成1.2万平方米园区及住宅小区绿化工作。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

20*年,环新集团完成工业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45.1%;477厂完成工业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59.9%;恒昌机械完成工业产值1.56万元,同比增长34.4%;合力叉车完成工业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60.3%;泰邦集团完成工业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81.2%。全年有1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环新、安簧、477厂、汇达丰药业等四家企业在2004年的基础上实现销售收入、上交税金翻番,已基本建成的3.9平方公里工业园内几乎全部为工业企业。骨干企业逐渐担纲承梁,已经成为市开发区工业崛起的主力军。

近年来,市开发区紧紧把握产业转移机遇,推行集约发展理念,以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的工业项目为主攻方向,继20*年引进了香港恒丰投资公司、科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和武汉团结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宏海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境内上市公司入区投资之后,今年6月15日,市开发区在深圳举办了“安庆(开发区)投资环境说明会”,会上共有6个项目顺利签约,总投资21.3亿。同时,依托环新集团与一汽丰田的合作关系,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排名第238位的丰田通商株式会社,使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进入世界级企业的视野。

与2004年相比,20*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6亿元,增长128.63%;工业总产值60.3亿元,增长150.16%;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59.26%;实际利用外资4762.55万美元,增长115.31%47.5%;实际利用境内市外资金25亿元,增长169.69%;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142.31%;财政收入3.64亿元,增长102.22%。截至20*年底,市开发区共入驻项目380个,其中外资项目106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达8.7亿美元,累计签约利用外资4.32亿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3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4亿元,累计出口总额达到4.39亿美元,累计税收总额34.57亿元。

二、主要成效

(一)基本建成省级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基地

安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省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正申报部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区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中国一汽、东风、广州丰田、广州本田、长安、金杯、武汉神龙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并成为上汽、昌河、南汽、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江铃等公司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地。其中,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ATG)是全球最大活塞环生产基地,年产活塞环2亿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ATGL)是亚洲最大缸套生产企业,年产缸套1000万只,产品为丰田等企业配套并出口日本。安庆雅德活塞有限公司(AAT)主要生产内燃机及压缩机活塞,产品出口日本。安庆帝伯粉末冶金有限公司(ATP)主要生产经营粉末冶金气门座圈和内燃机配件制品,人均产值、利润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年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近20亿元,跻身全国八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列。

(二)基本形成了具备国内一定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础

20*年,开发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0余家,总资产20亿元,职工总数近万人,实现工业产值11.6亿元。其中安庆船用柴油机厂是国内最大中速柴油机生产商之一,年产日本大发技术6000~8000马力船用柴油机400台,2010年将达到年产1000台,为上海沪东船厂、广州黄埔船厂等国内主要船舶企业提供设备,并出口日本、韩国。合力车桥厂的叉车转向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一流、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商,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达75%,远销美国、德国;中日合资长谷川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船舶燃油供应单元生产商,产品出口日本。公司目前重点研发船舶设备、数控机床等产品;同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管道维护、抢修产品制造商,产品广泛用于城市供水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民营科技创新企业,被列入部级火炬计划;安徽鸿庆精机有限公司拥有美国DYNA数控系统核心技术,其精密机床制造、车辆柔性生产线集成技术与国际水平同步。

(三)基本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商务物流经济

目前,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是非工业经济规模最大、特色最显著的开发区。以物流经济为主的光彩大市场,已经建设各类商铺5100余套,20*年开发区以物流和贸易为主的非工业经济经营收入达到130亿左右,这一状况在我省同类开发区中,是除合肥以外的一种独特的开发区经济结构。尤其是新城东区建设与开发,为市开发区现在和今后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它位于安庆市区东部,东面和南面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北接建设中的安庆至上海城际铁路和园区货运铁路支线,西面连接正在建设中的安庆政务新区和碧桂园居住区。从规划上看,新城东区重点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滨江产业园区、高新产业园区、西部居住园区、柘山休闲园区、中心发展园区等6大园区。建成后不仅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型工业基地、高新产业的研发基地,也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港口、交通枢纽、物流中心,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

(四)基本搭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平台

高新产业园区占地4700亩,位于新城东区中北部,是安庆市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集中资金、人才、政策等优势资源,重点规划建设的IT硬件研发制造基地。开发区一、二期IT电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IT电子企业超过10家,产品涉及芯片制造、测试、封装及LED发光元器件、LCD显示器、GPS、车载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高新产业园以IT硬件制造为主业,按照IT硬件制造企业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首期开发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吸纳相关的IT硬件制造企业以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的形式落户产业园,以此撬动开发区IT电子产业的闸门,并留足空间供今后进一步发展。高新产业园南瞰长江、东临柘山休闲园区,交通条件与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园同时配套生活居住、科技研发、商贸物流等相关设施,积极吸引高素质的IT技术人才,着力把高新产业园打造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IT硬件制造基地、高素质人才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整合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以吸引带动一批IT和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企业茁壮成长,促进开发区IT电子产业链的快速形成,着力打造长江中下游IT电子产业高地。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从开发区现状看,利用外资总量偏小,对外开放总体水平偏低,区内顶天立地的巨人企业缺少

依据开发区发展理论,开发区可以划分为两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两类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一般都以区位理论、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生态理论、增长极理论、创新理论等等为支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建区十几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引进外资上取得一些成效,但总量小,水平低,大企业少的状况仍然存在。到20*年底,全区共引入外资(国外、境外)企业67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8亿美元,外资企业累计出口总额为3.37亿美元;但外资企业比重不占优势,目前,全区外资企业仅占全区企业的19.3%,不到全部企业的五分之一,外资企业规模不大,在67家外资企业中仅有13家为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仅为19.4%。

(二)从产业聚集看,呈现出脆弱性,尚未形成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园区现有企业3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初显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精密电子四大主导产业。但这些企业大都是市内迁移的,主要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空间聚集的。由于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聚集不是依托产业之间的关联而聚集发展,企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区内的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并不大,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的也少,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咨询服务相当缺乏。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开发区也与省内外甚至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有过合作与开发,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孵化功能和投资能力不完全具备,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很好地成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之重要的外溢来源。

(三)从经济规模看,总量和效益规模偏小,开发区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在全省的比较优势尚不明显

20*年市经济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5.8%和6.3%。占城区比重也仅有18.6%和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分别占全市和城区的10%和22%。初具规模的四个主导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纺织、化工医药分别占全省同行业比重为1.9%、2.5%、4.1%和11.4%。

从与全省各市开发区相比,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不明显,20*年,技工贸总收入,安庆市开发区位于合肥(603亿)、芜湖(644亿)之后居全省第三;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看,位于合肥(437)、芜湖(650)、铜陵(1*)、马鞍山(94)之后,居全省第5。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看,位于合肥(127亿)、芜湖(62亿)、蚌埠(32)之后居第四。

四、发展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给泛长三角地区也包括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安庆发展和安徽沿江城市群经济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开发区是安庆市重要经济功能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加快实现安庆追赶跨越、率先崛起的重要基础。作为泛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的开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迎接经济辐射具有明显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安庆市提出要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千亿安庆”就是到“十一五”末期———2010年,GDP达到1000亿;宜城板块要实现400亿元,“十一五”也是开发区实现乘势而上、借势发展的关键。力争到2010年全区地区技工贸收入达到4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

(二)发展定位

从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上说,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有促进外商投资的功能,进口加工的功能,也有开发高新技术的功能。鉴于此,我们认为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是:今后五到十年,就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功能而言,主要作为以外部变量为动力的外生型城市新区,其功能侧重于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吸收国内外资金为主、工业项目为主、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主,发展高新技术和聚集产业为主,确立工业立区的战略定位,重点做大做强已经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药主导产业和加快发展初显雏形的IT电子产业,快速形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加工产业集群,带动安庆市经济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致力发展商务物流经济和三产服务业,积极做好规模、特色、效益三篇文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上要结合安庆实际,突出“五个作用”:

1、突出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从目前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基础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市支柱地位还有一定距离,通过5—10年的发展一定要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总量、工业总量、财政收入上确立全市支柱性地位。近年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不断加快,20*年技工贸收入比2004年增加了1.3倍,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相对2004年增加了1.5倍,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了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支柱地位的基础优势。

2、突出开发区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安庆市作为消费型的工业城市,积几十年的发展,结构不优,高新技术产业少,加速调整安庆工业经济结构是目前安庆市工业主要任务之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作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规划。首先要突出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加工和船用柴油机制造及配套加工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二要集中发展以华茂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在供地、供热、供电、供气上,力求做到规模化、集约化,打造产业基地;三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现有的IT信息、电子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创建产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和创业基地;四要优选发展化工医药产业,对技术新,附加值高、效益好、污染小、产品竞争力强的化工和药品加工项目要择优发展,对技术落后、污染治理成本大、产品竞争力弱、效益低的项目予以淘汰。市开发区要为通过结构调整提升安庆产业经济层次,成为全市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中的领头羊。

3、突出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的龙头作用。目前安庆共有12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创立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开发区,应该成为全市开发区龙头。但从近几年来发展看,由于县(市)区一批开发区迅速崛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地位逐步下降,从20*年上半年开发区统计31项指标中,有20项指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所占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要增强市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的产业带动作用和经济龙头地位。积极推动大项目的增资扩产和顺利投产,发挥其强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增强开发区经济整体推进的动力,以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为引导,指导和调控好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加快资源的盘整、聚合,大力引进支撑作用强的大项目,突出龙头作用。

4、突出开发区在宜城率先崛起中的核心作用。安庆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将安庆市城区与马芜铜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第一方阵”,为安庆市融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圈提供机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宜城崛起的重要举措,为市开发区在区域经济中更好地发挥核心作用积聚了能量。因此,要把开发区建成宜城经济发展的高速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要立足自身的产业和技术、资本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5、突出开发区在融入长三角中的引领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给长三角包括泛长三角地区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长三角加快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加快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市开发区要走在全市各县(市)区和其他开发区之先。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大解放和观念上的大更新。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产业转移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机遇,增强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增强开放意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其次要做好承接转移的基础工作。承接产业转移,是推进安庆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主要载体之一,要积极创新承接模式,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发展思路上、产业规划上、环境上、政策上以及干部和人才上,作好充分准备,使开发区成为安庆融入长三角的示范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

五、发展措施建议

(一)积极对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之后,苏、浙、沪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转移的重点和方向。一是认真研究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积极与长三角发展规划相对接,多方位切入,要根据泛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安庆的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来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重点和方向,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二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效率优先促进承接产业转移。要推行项目审批制,承接转移项目经环境、能耗、用地等综合评审后,积极组建专业公司承办相关手续,公开成本,限定办结时间,提高项目落地审批效率。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降低综合配套成本。加快交通、能源、环保、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条件,尽早形成便捷、机动的交通网络,保障能源供应。当前尤其要重视排污和污染治理等环保设施的配套完善,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四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和促进产业转移。政策要具体、细化,更要有可操作性,市直各职能部门都要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自觉带头执行政策,支持开发区发展,要让投资者感受得到市开发区政策优惠明显真实、政令畅通落实到位。

(二)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努力突破金融瓶颈

安庆市既非东部地区、又非西部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财政基础薄弱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当前“银根紧缩”的宏观形势,破解资金难题是加快安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开发区要积极探索。一要加强开发区投融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风险,强化运作大规模资金的能力,保障开发区建设资金需求。二要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构建能够与资本市场和商业金融机构有效对接的机制,强化经营理念,整合开发区已经形成的共公资产,通过组建资产投资公司、企业金融担保公司等方式,为开发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为开发区拓展融资渠道,为区内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四要完善金融服务形式,要整合开发区商业金融资源,充分利用市级商业银行的投资能力,创办金融超市等新型金融服务形式,建立银企对接经常化机制,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五要引导优势企业积极上市,积极创造条件为区内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还要注重引导民间投资,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不断扩大民营经济,要为扩大利用境外资金搭建有益的平台,努力克服金融瓶颈的制约。

(三)积极整合开发区资源,促进统筹协调互动发展

在安庆城区范围内存在4个开发园区,要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积极做好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整合文章。一要强调错位发展。根据各园区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力避产业布局和项目的简单雷同,按照产业结构错位发展原则,加强规划修编、整合资源要素、优化项目质量,努力形成特色。二要强调功能互补。要统筹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在城区从建设双百中心城市和工业新城的高度出发,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轴心,整合城区四区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资源,避免各行其是,重复投资浪费资源。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上,尤其是在排污及污染治理上,力求做到城区配套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三要强调招商互动。在全市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配套项目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资源,搭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招商平台,招商资源共享,招商工作互动,适合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项目主动推进,适合其它园区发展的项目主动搭桥,其它园区也要加强互动和协作,主动对接和推荐,加强全市开发区间的协作,对涉及多区的招商引资项目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层次选商选资

一方面,要切实把握好项目的入区关,把握好新项目的用地标准、科技标准、规模标准和产业标准,拓展招商领域,努力引进服务业外资项目。对新引进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对企业的能耗要求、用水要求、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产品竞争力、市场前景等有一个评估,要选择低能耗、低用水、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符合本园区产业规划或有利于延伸园区现有产业链的企业落户,不求企业一期投资规模大,但求企业精、有发展后劲,对符合园区导向的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或地区行业龙头企业要下决心持之以恒开展招商引资。服务业的选商选资,不是一般意义的服务业,而是为园区生产企业直接提供配套服务的服务业,即二产半的服务业。另一方面,要注重现有企业的改造,提升经济开发区产业水平。对已经落户园区的企业,要有目的地帮助进行市场调查,指导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嫁接改造等,提升企业技术、工艺、生产水平,提高产生效益和效能,不断推动园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和系列化制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五)用好政策挖掘潜力,努力缓解土地瓶颈制约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3

第二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市区北部凤鸣湖、长江路一带。

第三条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进外资和国内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引进人才和科学管理方式,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兴办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出口收汇,促进**市和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第四条开发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行国家和省有关改革措施,实行新型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第五条鼓励国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开发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开发经营成片土地,兴办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鼓励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个人在开发区进行各种方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六条开发区内不得兴办下列企业:

(一)技术落后或设备陈旧的;

(二)污染环境且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

(三)法律、法规禁止兴办的。

第七条开发区投资者的资产、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保护。

第八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在开发区设立管理委员会,对开发区行政、经济、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十条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编制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定开发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工作规范;

(三)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进区投资建设项目;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外商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发放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协助办理进区各类企业的登记注册并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开发区内的合同、商标、广告和市场管理;

(四)协调并监督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的分支机构或者派出机构的工作;

(五)负责开发区内科技、统计、安全生产等管理工作,做好区内企业投诉和其他服务工作;

(六)依据城市规划,负责开发区内规划实施;

(七)依据**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报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根据权限审批进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方案,核发《环保施工许可证》、《环保设施验收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并负责环保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监督管理;

(八)负责开发区内房地产开发和房屋产权、产籍以及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核发《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商品房预售证》、《商品房外销证》;

(九)负责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与市容管理;

(十)负责开发区预算编制、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对区内单位实施审计、财务、会计监督;

(十一)负责开发区内企业的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保护监督、职业安全卫生监督、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劳动争议仲裁等劳动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区内社会保障工作;

(十二)负责中级以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企业引进各类人才户口迁入的审批及外籍人员就业管理;

(十三)维护开发区内社会治安,负责区内户籍、交通、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十四)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十五)按有关规定负责处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办理区内有关人员出国(境)和对外邀请事项;

(十六)管理开发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体育经营合格证》;

(十七)**市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授予或委托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立必要的职能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各项管理事务。

第十二条银行、保险、外汇管理、口岸监督检验等机构和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和有关规定,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办理有关业务,为投资者提供服务。

第十三条在开发区投资、经营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中外合资经营;

(二)中外合作经营;

(三)外商独资经营;

(四)国内投资者独立经营、联合经营;

(五)进料、进件、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六)国内、国际租赁经营;

(七)购买开发区内企业的股票和债券;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

前款(一)、(二)、(三)项方式投资经营的企业,简称外商投资企业。

第十四条在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业、事业,投资者应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各项手续,即可开业。

第十五条用地单位经批准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应依法或按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及时动工开发建设。不能按期动工开发建设的,用地单位应按《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依法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确需改变土地建设用途的,应依法报批;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依法交还土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十六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执行国家会计和统计法律、法规,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接受开发区管委会的监督。

开发区内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经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证出具证明。

第十七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依法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方法管理企业。

第十八条开发区的企业经营期满歇业或提前歇业的,应当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申报,按法定程序清理资产和债权债务,提出清算报告,办理歇业手续,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销登记后,投资者所有的资产可以转让,外商的资金可以按有关规定汇出境外。

第十九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规,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定的标准。

企业应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保证职工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作业。

第二十条开发区内的符合国家规定行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缴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一条开发区内外商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按前条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出口产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减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经认定的外商投资的先进技术企业,按前条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延长三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减半后的税率低于10%的,按照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二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外商将其从企业分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开发区内其他企业,经营期不少于五年的,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的40%,其中,对直接再投资兴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或先进技术企业的,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再投资不足五年撤出的,应缴回已退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第二十三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二十四条外商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可以汇出境外,并免缴汇出额的所得税。

在开发区工作的外籍人员的工资和其他正当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可以汇出。

第二十五条开发区内企业的固定资产,经批准可以缩短折旧年限,加快折旧回收。

第二十六条开发区内的企业,除本条例已有规定的外,同时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二十七条港澳同胞、华侨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事业,参照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执行。

台湾同胞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事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规定执行。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4

关键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化;路径探索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QETDZ)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先后获得“中国创造力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全国投资环境40佳、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河北省经济发展先进开发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型开发区”等荣誉称号,是我国高端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是首批国际级经济技术开发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开发区的国际化是秦皇岛市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开发区的国际化之路对秦皇岛市的国际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秦皇岛国际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秦皇岛经济开发区的国际化建设是秦皇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秦皇岛国际化城市建设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特色的经济性特区作为经济国际化的主要载体,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利用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成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基地,而且还通过先行一步的实践展示了经济国际化的规范与效果,通过与周边地区的配套协作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2017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8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市18.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2亿元,增长8.3%,占全市4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27亿元,增长16.8%,占全市22.5%;实际利用外资3.85亿美元,增长71.4%,占全市37.6%;完成进出口总额35.54亿美元,增长13.5%,占全市71.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6亿元,增长10.8%,占全市17.3%,发挥着“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成为秦皇岛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外商投资兴业的最佳场所,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国际化建设经验,溢出效应值得期待。秦皇岛开发区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中外客商的投资热点,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已经在秦皇岛开发区内投资置业。美国通用电气、联合技术、ADM和韩国LG、POSCO、日本旭硝子、新加坡丰益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信、中粮、中石油、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国兵装、中兴通讯、哈电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相继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建成了世界最大汽车铝制零部件基地、中国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重要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北方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打造了中国首家数据产业基地,建成了国内最大节能卤素灯生产基地、最大烟雾抑尘装置生产基地、重要的清洁能源装备生产基地,打造了享誉内外的产业品牌。节能环保、数据产业、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特色产业正在崛起。入驻秦皇岛开发区的国内外跨国企业不仅给秦皇岛带来了资本、技术、人才,更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国际化经营经验。这些跨国公司的入驻及其他们的国际化经营,不仅能大大推动本开发区的国际化建设,而且必将给秦皇岛港、北戴河新区、北戴河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周边县域的国际化建设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其溢出效应值得期待。

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化路径探索

开发区建设要国际化、现代化,在开发区的发展方式上,要实现从区域化、传统化到国际化、现代化的转变。要从楔入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加对世界范围内稀缺资源的争夺和市场分割,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一)成立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化建设促进委员会。成员由管委会外事办、招商局等行政官员和区内跨国公司CEO组成,(对跨国公司的在秦CEO来说,这个职位是无上的荣誉),商议解决有关国际化建设的事项,对制定有关开发区国际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措施提供咨询和建议。同时,监督秦皇岛开发区的国际化建设,促使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全力营造效率最高、程序最简、服务最优的国际化发展环境。(二)在实现“多园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标准化。在园区物理形态上,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基本实现从点状的单一园区向网状多园化的转变,需要继续推进。在园区管理上,要由行政型向法治型转变,要参照国际通行惯例和标准,打造标准化园区。(三)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建设,拓展和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一是加强与已经进驻园区的国内跨国公司如中油、中粮、中船、中信等大型企业的联系,拓宽合作渠道,学习他们国际化建设的经验,加快园区的招商引资,推进国际化建设,帮助园区其他企业借船出海。如中粮集团是立足中国的国际一流粮食企业,是全球布局、全产业链,拥有最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的农业及粮油食品企业,这家跨国公司资产布局深入南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产区腹地,在巴西桑托斯、阿根廷罗萨里奥、美国圣路易斯、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澳大利亚肯布拉等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和内陆物流节点拥有中转基地。中石油集团在海外有15家业务公司。中船集团、中信集团也都是我国跻身世界500强的国际化大型企业。中兴通讯集团位居中国企业300强,在美国、加拿大、瑞典、中国等地设立全球研发机构,连续8年稳居PC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前三,位居“全球创新企业70强”与“全球ICT企业50强”,全球有107家分支机构,独立的销售网点几乎遍布全球(独联体13家、欧洲20家、中东非洲36家、亚太16家、加拿大1家、美国8家、拉美16家),以这些企业驻秦项目为据点,通过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项目,必将大大推动开发区的国际化建设;二是加强与海外跨国公司的合作。国际跨国公司是典型意义上的跨国公司,GE(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业务范围涵盖航空、资本、数字、保健、照明、动力、再生能源、运输、化学添加剂等领域,在世界18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日本旭硝子(AGC)产品范围包括玻璃、电子、化学和陶瓷制品四大类,业务已扩展到亚洲、美洲和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IBM公司更是一个巨大的跨国公司,它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北美洲23家、拉美24家、欧洲50家、中东和非洲64家、亚太49家)。与这些世界巨型跨国公司进一步密切合作,对促进秦皇岛开发区的对外招商和国际化建设无疑会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四)充分利用国家间友好城市关系之资源,化无形为有形,与秦皇岛友好城市的开发区建立姐妹开发区。秦皇岛已经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关系,与日本的富山市和苫小牧市、美国托莱多市、意大利佩萨罗市、科威特的科威特城、法国敦刻尔克市、韩国首尔市江东区和西归浦市、南非布法罗市、澳大利亚欧卡帕宁加市等缔结为姊妹城市,建立了定期交流的机制。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充分利用这一友好交流的机制,向姊妹城市进行大力推介,探求与对象城市的开发区(或具发展活力的区域)建立友好区域,开拓互通有无、互惠共赢、密切合作的渠道。日本苫小牧市是北海道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城市和港湾城市,造纸业发达,此外,汽车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动力总成、车底盘、售后零部件制造业发达。可以考虑对汽车产业进行招商,与其某滨海区建立友好关系。富山市是日本著名的药都,制药业最为发达,医药品制剂制造业和原药制造业占比最大。另外,轴承制造、电子部件、装置、电子回路板制造业、半导体制造装置制造业、有机化学工业产品制造业、汽车大型部件和附属品制造业、纸器制造业、印刷业都很发达,可以考虑对这些产业进行重点招商,同时探讨与富山市的富山湾区建立友好关系的可能性。美国托莱多是俄亥俄州第四大、美国第67大城市,玻璃产业(有玻璃城之称)、汽车产业(为吉普汽车品牌的发祥地)、太阳能绿色产业发达,教育产业发达,拥有11所大学。秦皇岛与该市有3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秦皇岛开发区可在该市举办专门的推介会,以吸引该市企业到秦皇岛开发区投资,因为双方合作共赢的领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探讨与其港口区建立姊妹区的可行性。意大利佩萨罗是濒临亚得里亚海繁忙的港口小城,轻工业(家具、厨具和机械)和旅游业发达。科威特城是科威特的首都,与石油相关的产业发达,科威特城是波斯湾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秦皇岛友好城市中层次最高的,与其加强经济合作对扩大秦皇岛及开发区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很有帮助。法国的敦刻尔克是因战争而闻名的港口工业城市,法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所在地和最大的核电基地,钢铁、食品加工、炼油、造船和化工产业发达。敦刻尔克港是金属、管材、木材、煤炭、石油化工材料的兼具传统和现代运输方式的综合性港口,秦皇岛开发区可以对其造船业进行重点招商,与中船山海关造船厂建立合资企业,探讨与其港区建立友好区域的可能性。韩国首尔市江东区是位于首尔南部、汉江以南最东的行政区,有著名的翰林演艺艺术高等学校,该校培养了众多韩流明星,如果能与秦皇岛开发区一中建立友好学校,将会促进开发区在教育产业引进方面的进展。西归浦市位于济州岛南部,是韩国最南端的城市,面向朝鲜海峡,它是每年吸引超过400万人造访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与其探讨国际旅游方面的合作将大有作为。南非布法罗市位于东开普省东海岸地区,是目前南非第二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以汽车和零配件为主,有船舶修理、机械、制革、纺织、卷烟、水果罐头等工业,主要输出羊毛、皮革、柑橘、肉乳制品等。布法罗海湾非常美丽,与秦皇岛开发区在旅游和农业方面合作的空间巨大。澳洲欧卡帕宁加市葡萄酒产业、食品产业旅游产业发达,有医疗器械、化妆品、水产业、环境产业等,秦皇岛开发区可以在旅游业、葡萄酒产业方面与其合作。(五)科学运营加拿大泰瑞斯工业园项目,加快开发区国际化建设步伐。2012年秦皇岛开发区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泰瑞斯市建立友好关系,2014年在泰瑞斯购买了4.8平方公里土地,在全省率先设立海外工业园。该园区由秦皇岛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泰盛国际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一期工程项目投资7,850万美元,预计2020年投入运营。目前,已有7家中加企业表达了到泰瑞斯工业园投资建厂的意愿。该工业园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临太平洋,拥有天然的深水港,有一流的铁路、公路运输条件和丰富的天然物产资源,是北美通往亚洲和俄罗斯远东的门户。泰瑞斯工业园区的建立和运营,将有助于开发区进一步开发北美市场,有利于园区内出口型企业保持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为其他企业搭建海外发展基地和产业平台。(六)加强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上的广告宣传力度,营造园区的国际化氛围。定期更新《中国推介》之《河北改革开发的窗口———秦皇岛经济开发区》宣传片,对其进行双语化(多元化)改造,添加英语字幕,或请外籍名人进行英语配音,投放国际主流媒体,如谷歌、雅虎、YouTube、Facebook等。为此,可以对全长8分05秒的视频进行压缩,以方便投放雅虎、谷歌等国际媒体。还应制作日语、韩语版投放日本雅虎媒体和韩国媒体,制作俄语版投放独联体俄语圈媒体,制作法语版本投放法国及法语圈媒体,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语版本投放西班牙和葡萄牙及拉丁美洲媒体。应对开发办公机构内的大小标识、园区内的道路标识、公益宣传牌板、公司名称标牌等进行双语化改造,以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朱仲羽.经济国际化进程与经济性特区功能形态的演变:兼论中国开发区的转型取向[J].世界经济,2001(12).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加快*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市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均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开发区应按照*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吸收外资发展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举办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为主。根据需要也可兴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事活动场所和举办旅游、提供寓所等服务性项目。

第四条本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为开发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条件,不断完善供水、供电、供煤气、排水、通信、道路、仓储运输、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第五条开发区内投资者的投资、财产、收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开发区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主管外国投资工作的部门是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对开发区行使以下职权:

(一)组织制订和修改开发区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订和开发区的具体管理规定;

(三)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

(四)检查、督促、协调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的供应;

(五)检查、监督、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其他单位设在开发区的分支机构的工作;

(六)协调解决开发区内各项目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七)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七条除本条例第六条授予开发区管理机构行使的各项职权以外,开发区内原由市或区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分管的基础设施、土地房产、环境保护和公安、交通、消防、文化、教育、卫生、绿化、计划生育等工作,仍由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八条开发区公司按照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发展规划,负责本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房产经营,协助投资者兴办企业,并帮助联系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的供应工作。

第三章投资与经营

第九条鼓励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开发区内投资,举办外商投资企业或者采取我国法律允许的其他形式进行投资、经营。

国内企业、其他经济组织等也可在开发区内举办独立经营的企业或者联合经营的企业。

第十条在开发区内进行投资,投资者应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办理申请和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外商投资企业在开发区内使用土地,应按照国家和本市土地使用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外商投资企业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开立帐户。如需在国外或港澳地区的金融机构开立帐户的,应事先经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外商投资企业必须在*市境内设置完整的会计帐簿,进行独立核算,按照规定报送会计报表,并接受财政税务部门的监督。

第十四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在注册登记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经营。

第十五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有权在批准的合同范围内,自行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筹措、运用资金;采购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

第十六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行确定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和奖励、津贴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招聘人员,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规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保证职工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工作。

第十八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依法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停业解散,应向原审批部门申报理由,按规定办理手续。

第四章优惠待遇

第二十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除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有关优惠待遇外,还可以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

经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的国内企业,除减免税优惠必须由国家批准外,可以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二十一条开发区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在1995年底前免征地方所得税。

第二十二条外商投资企业在开发区内自建的房屋或者购置的新建房屋,自建成或购置的月份起,免征房产税五年。

第二十三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纳税有困难的,经企业申请、税务部门批准,可减征或免征工商统一税。

第二十四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需要借贷的短期周转资金,经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审核同意后,应确保贷放;其它信贷资金,优先贷放。

第二十五条外商在开发区内可以按照统一规划,投资开发场地,从事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和房产经营。

从事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开发区内生产性企业的优惠待遇。

第二十六条开发区内可以建立保税仓库,为开发区内外的企业提供服务。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还可以建立转口型保税仓库和保税加工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条例同样适用于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开发区投资举办的企业。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6

一、南昌经开区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运行稳中提质。2017年实现GDP428.59亿元,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719.2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83亿元,增长15.1%;实际利用外资6.78亿美元,同比增长20.18%。2、产业基础比较扎实。经过多年发展,南昌经开区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两个部级产业基地;光电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7个省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四个百亿产业集群,2017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18亿元、240.63亿元、210.65亿元和162.04亿元。3、工业经济质量越来越优。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发力。2016年南昌经开区工业主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又突破1000亿元大关;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总量均列全省94个工业园区第二位。二是工业质量趋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保持在65%以上,2017年达67.7%;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9.28%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90%以上,可达94.2%;工业项目进资占实际利用外资中比例达到90.15%。4、提质增效效果凸显。近年来,南昌经开区多举措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定成绩。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19.0%,城镇化率为67.68%,比2016年提高了0.7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7.55%,比2016年提高了2.5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5.0%,比2016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34.75万元/人。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

经过25年的发展,经济规模位列全省开发区前茅,但招商引资面临着政策优势弱化,区域间竞争加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大环境挑战不容忽视。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服务业比重提高难。南昌经开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9.0%,但仍低于南昌市23.87个百分点,近三年均在20%上下徘徊,比重提高难。由于产城融合水平偏低,核心商务区、消费商圈均未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二是高技术产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创新不足,传统制造业比重过大,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55%。2、企业创新及研发能力不强。总体来看,南昌经开区创新活跃度、研发投入、科技产出等不够,2017年全区规模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有51家,占比仅为2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2.46%。3、规模上差距明显。GDP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是支撑经济发展关键性指标,财政总收入是评估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从以上三个指标看,与中部6个省会城市的部级开发区比,总量不大。2017年,南昌经开区的GDP占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太原经开区的比重为18%、41%、27%、76%和1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太原经开区的比重为18%、56%、30%、90%和166%。财政总收入占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太原经开区的比重为15%、38%、32%、30%和122%。

三、推进南昌经开区提质增效对策建议

1、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南昌经开区作为赣江新区的核心区,即享有部级新区各项优惠政策,也享有南昌市各项配套,还有部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部级绿色金融示范区、部级双创基地等部级平台,利用政策叠加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主导产业升级招商。坚持把产业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为支撑,争取格特拉克、欧菲光、智慧海派等骨干企业总部增资扩股。以酷派、午诺、黑鲨、优思和依偎五大手机整机企业为依托,利用现有工业标准厂房打造品牌手机产业园,围绕着手机上下游开展招商,引进一批手机芯片、外壳、电源项目,打造手机整机全产业链。引进空调前段产业和下游配套企业,壮大空调产业规模。以江铃新能源汽车、恒天百路佳客车的整车企业为龙头,逐步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二是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全面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选资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招商,探索委托招商、招商等社会化招商模式,以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和央企为重点招商方向,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协作项目。2、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是做大企业规模。鼓励企业强装备、扩规模,强链条、提品质、拓市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的企业,税收收入1亿“航母级”企业群,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做大总量,提升增量。二是做强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成本高起,机器化、智能化已成为了一种趋势。以上市公司——明匠智能为依托,率先在区内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开展机器换人工作,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3、加强企业科技研发引导和支持。一是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好用足江西中科先进制造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优势,加快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人才、成果、资本对接平台,加快区内高校成果转化步伐。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企业是创新主体,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品牌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将更多更好的资源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倾斜,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研发能力。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高端商务中介、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集聚发展。一是提升商贸服务业。实施腾笼换鸟,将其逐步转化为商业地块,以留住江西财经大学等20所高校20万大学生消费为目的,完善周边商业配套。二是完善城市功能。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快产城融合,高标准建设中小学、医疗卫生等生活配套和服务设施,使其成为南昌市的“城市副中心”。

参考文献:

[1]毛成银.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研究[J].财务通讯,2017(1).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7

一、把握正确工作方向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省、市、县委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活动程序,落实“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创新活动形式。坚持领导带头、解决突出问题、群众积极参与、注重整体推动原则,机关整顿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集中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长效机制,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社会风气大好转、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都满意的效果,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移,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2、理顺体制机制。自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升级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体制机制一直未理顺,严重制约开发区的发展。县委已把理顺开发区体制机制提上议事日程,待县委对开发区体制机制研究部署后,我们将按照调整方案,探索建立责权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税管理机制,有力促进资源要素的快速集聚和发展要素的有效整合,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为开发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证。

3、健全完善制度。根据中央、省、市、县出台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接待等方面的规定,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目前重点对主任办公会议事制度、工程招投标实施办法、财务预决算及开支规定、接待制度、请销假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社会化服务制度、非在编人员管理办法、食堂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和完善,使制度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4、建设开发区文化。一是进一步加强开发区机关文化建设,创建开发区文化品牌,发挥文化促进作用,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二是宣扬开发区创业精神,塑造开发区新形象,加强内宣和外宣,在重大媒体和国家、省级等刊物上宣传报道开发区,提升开发区在全国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三是充分发挥开发区网站平台,修改开发区宣传片,加快开发区招商宣传力度,创办《开发区情况简报》、开设开发区电视频道。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5、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引导区内企业,加快调整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稳住“量”的同时,着力实现“质”的提升。一是上半年重点对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召开座谈会、企业家论坛等,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投入,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二是从今年开始,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三是提高企业空间布局密度,尽可能把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规划布局在一起,形成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产业链长的产业集群,使园区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沾、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6、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积极引导企业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机制,扶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各类自主创新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广泛合作,探索建立科技、人才合作共享机制,联合建设科技园和研发中心,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7、促进三产服务业发展。一是积极推动大商新玛特店开业,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就业渠道,完善开发区功能配套,方便区内群众生活。二是借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提高我县进出口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县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使其成为拉动区内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三是积极引进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信息咨询及中介服务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三、加快四大园区建设

8、生态工业园建设。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园区内部结构性和区域性污染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按照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完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审批。积极申报部级生态工业园区。

9、保税物流园建设。一是加快拆迁建设力度,确保办公楼年内交付使用,保证滨州海关、滨州商检入住办公。二是确保保税物流中心按规定时间封关,积极配合县保税物流中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保税物流中心一次性验收通过。三是加强项目宣传推介,提高保税物流中心知名度,争取更多本地及周边企业入驻。四是按照海关要求,认真制定封关验收后的监管方案,确保封关后有序运营。

10、中韩工业园启动。充分利用国家对省内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日韩工业园的机遇,积极争取省商务厅支持,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寻求与日韩企业对接。一是积极做好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高新产业园发展规划、园区可研报告、园区整体环评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申报工作。二是围绕重点产业方向,以食品医药、棉纺织和铝材深加工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引进高端制造业,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项目,并积极储备一批投资大、产业新、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外资项目。

11、铝材深加工产业园提升。以魏桥创业76万吨铝板带箔项目、创新集团年产10万吨轨道交通轻量化铝合金材料项目、得力集团“006”铝箔项目为轴心,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把铝材产业规模做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做强,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做高,促使园区优势产业逐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好上下游高端领域、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提高铝材产品附加值。

四、创优发展环境

12、建立诚信政府形象。严格规范开发区各职能部门行为,明确部门责任,切实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和法律责任。一是树立诚信的理念,深入推进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民务体系建设,确保开发区稳定,保证农民吨粮款和18%地税返还款按期兑付。二是树立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给企业服务为主导,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造优质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三是树立法治的理念,对机关、企业依法、依据、依规进行管理,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四是树立以政绩论英雄的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干部,坚决摒弃“关系学”思想,积极肯干,扎实工作,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发大家工作热情和活力。

13、提升园区形象。一是规划居民社区,完善城市配套,在新建的几个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按需建设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等设施。二是继续加大投入,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档次,重点抓好北外环、东外环的绿化美化工程,做好会仙一路等8条道路的绿化养护。三是搞好亮化、美化,上半年,对区内主干路路灯进行统一改造,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四是加快推进月河三路中段、月河五路南段的排污管道铺设工程。五是全力保障1.6万平米、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如期完工。

14、抓好平安建设和城市管理。一是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路子,严格执法,坚决清理会仙一路中段、会仙二路东段、穆王临时市场等占道经营现象。二是防止道路污染,加强对运煤车、渣土车监管,确保道路整洁有序。三是及时处理垃圾清运,保证开发区健康环境。四是加大治安执法力度,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做好社会治安巡查,保障开发区治安环境。五是加强平安企业创建,维护开发区良好的治安秩序。

15、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决落实党委、政府、安监部门关于安全生产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一是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和工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二是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社会事业的各项监管,上半年协助县职能部门对园区内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确保学生、幼儿及卫生食品安全。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讲奉献,确保年内不出现政治问题和政治事件。结合开发区工作特点,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制度和办法,确立以工作论成败、以政绩论英雄的正确用人导向,明确奖惩,加大督查力度,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政型“五型”建设,打造和培养一支思想坚定,作风过硬,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8

--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我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运行速度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8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财政总收入6106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22万元,同比增长6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41.88%。其中财政收入增长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跃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二位。

――招商引资工作态势良好。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政策优势,不断创优投资环境,强势推介、主动出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2006年,全区共引进招商项目40个,其中外资项目15个,内资项目25个。签约外资5158万美元,实进外资4273.2万美元,签约外资和实进外资分别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01.37%和98%,签约内资11.98亿元,实进内资15.08亿,实进内资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78%,同比增长11%。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载体功能更加完善。调整了招商引资方向,明确了项目的准入条件,招商引资工作走上理性化轨道,提高了招商项目质量。进一步创新开发区经营体制,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2006年,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新铺设沥青路2178m,完成了土石方工程25万m3,铺设自来水管4610m,工业园区各企业新建厂房、员工楼22万m2。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以华坚、华夏、海欣、江铃等大企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贸易、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支柱性产业。2006年实现园内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83.2%,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93.4%,实现税金3160万元,同比增长40.4%,安置就业1.46万人,同比增长23%。

――中心区域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区主动对接虔州市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围绕“把开发区建成虔州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经济活跃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目标,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大力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完善工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利用市接待中心,华坚国际鞋城、市政中心的带动作用,加强项目运用,进一步拓展城区:一是以市接待中心、翠湖山庄为龙头,加快休闲住宅区的建设;二是以师院新校区、应用科技学院为龙头,加快高校园区的建设;三是大力建设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其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黄金实验小学敬老院、小康示范村,营造一流人居环境、商业环境,以完善的城市功能集聚大量大口,形成浓厚商业氛围。繁荣市场、兴旺城区,为加快工业开发营造完善、配套的综合环境.开展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经营秩序集中整治活动,大大改善和优化了城区环境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2006年,开发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共修建村级道路58.51公里,实现总投资1000余万元,新增17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认真贯彻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6.6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43‰。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投入资金221万元,加快了校舍建设步伐。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督察,促进了“三清三改”的深入开展,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按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精神和“十大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组织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赴南昌、萍乡开发区考察,学习兄弟开发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制,并及时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加以研究借鉴。大兴民主作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抓好了“四项制度”的落实,抓紧了专项治理“红包”工作,抓实了遏制赌搏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倍感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总结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围绕中心、紧扣主题、科学研究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对于开发区这个刚成立不久的省级开发区,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发展的业绩评判是非得失,用发展的成果造福于百姓。区委、管委会紧紧围绕“把开发区建设为虔州市开发型经济的主阵地,对外开发的窗口,现代制造业的基地”这一功能定位,紧抓开发区更名机遇,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提出了“用3-5年的时间,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100亿,财政收入3-5亿元”的目标,努力实现我区的“工业大区、经济强区、财政富区、城市新区”的宏伟计划。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城市化、农业产业示范化、政府效能特区化。

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努力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本着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目标,开发区领导班子广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真实情况,集中群众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创新发展思维,拓宽工作思路,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招大商建大工业。全区上下同心协力,负重拼搏,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坚持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团结协作、务求实效。注意讲究工作效率和办事效果。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那里努力做到工作快节奏、高效率,办事言必行、行必果。

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105、323国道,赣粤、昆厦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交汇于此。设在区内的国际4c级黄金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厦门、温州、深圳、广州等航线,虔州铁路货运站(虔州南站)也在开发区境内。杨梅渡大桥、客家大道、迎宾大道将开发区与虔州市区连为一体,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母城区市政资源,科技资源。虔州货柜车查验场的建立和公共保税仓的进一步完善,灵活的税收征管,方便快捷的报关,报险,将加速货物的周转,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更名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的管理智能,理顺了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和功能定位充分匹配。我区市本级工业园——赣南工业园的优势正在发挥,营造了集聚效应。重点引进了一批产品加工链长、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主导企业,形成以商招商、以商促商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型的政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领导机制;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管理机制;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放活的减事放权机制;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奖励机制。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实行外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企业筹建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着力搞好客商投资服务促进中心,实行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高效、公平、诚信、安全的投资发展环境,开通从签约到投产的绿色通道。

五、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区域分工中的产业定位,加快产业对接,做好转移接替,大力承接“长珠闽”特别是珠江三角州产业转移。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做大优强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发内部运作机制、区级项目开发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了项目开发调度储备制度,重点突出了四大支柱产业,充实并完善了区项目库。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了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9

一、各开发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体制优势和多年发展形成的综合优势,积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积极促进就业,继续成为所在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国家规划的新的经济增长带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平台。

二、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各开发区要抓住中央和地方扩大投资的机遇,及时调整财政预算,增大筹融资规模,加大基本建设投入,集中财力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与国家产业振兴计划做好衔接,努力争取国家重点产业项目和产业基地落户开发区。引导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推进投资便利化。将创建政策透明、行政规范、营商便利、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作为当前提升我国引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清理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和检查事项,大力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各种平台和机会,加大对外招商和宣传力度,增强外商对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了解和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深入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确保取得实效。二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将利用外资与促进国内产业优化相结合,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大服务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层次扩大规模。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研究出台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培养、国际资质认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精神,各开发区特别是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开发区要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区可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贷款贴息政策扩大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加快建设进度。

五、稳定进出口规模,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用好用足国家出口退税等政策,加大对外贸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稳定出口采取的各项措施一定要符合WTO规则。二是引导企业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在继续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下大力气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到新兴市场参展办展,进行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三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兴贸工程,搞好创新基地建设。提升加工贸易产业产品层次,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加强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工作,面向企业提供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咨询服务,完善出口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

六、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综合优势,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导向,探索建立东中西部开发区之间产业转移合作机制。东部地区的开发区要深化开放,采取措施推动本区域向国际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区域总部方向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区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物流设施,积极承接国外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努力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积极探索投资合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沿边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开发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性综合性产业增长带和经济圈形成。

七、积极促进就业。开发区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发挥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机会,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组织区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商务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其他招聘活动,吸引更多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投身开发区建设。根据商务部和团中央要求,依托区内企业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推动企业提供见习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八、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规范征地并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劳资纠纷,认真做好企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完善相关应急协调机制。积极引导和监督区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防止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现象,维护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技术开发区范文篇10

--经济快速增长。××年,我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运行速度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财政收入增长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跃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二位。

――招商引资工作态势良好。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政策优势,不断创优投资环境,强势推介、主动出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年,全区共引进招商项目个,其中外资项目个,内资项目个。签约外资万美元,实进外资万美元,签约外资和实进外资分别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和,签约内资亿元,实进内资亿,实进内资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同比增长。

――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载体功能更加完善。调整了招商引资方向,明确了项目的准入条件,招商引资工作走上理性化轨道,提高了招商项目质量。进一步创新开发区经营体制,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年,工业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新铺设沥青路,完成了土石方工程万,铺设自来水管,工业园区各企业新建厂房、员工楼万。目前,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以华坚、华夏、海欣、江铃等大企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贸易、有色金属深加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支柱性产业。××年实现园内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金万元,同比增长,安置就业万人,同比增长。

――中心区域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区主动对接虔州市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围绕“把开发区建成虔州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经济活跃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目标,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大力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完善工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利用市接待中心,华坚国际鞋城、市政中心的带动作用,加强项目运用,进一步拓展城区一是以市接待中心、翠湖山庄为龙头,加快休闲住宅区的建设;二是以师院新校区、应用科技学院为龙头,加快高校园区的建设;三是大力建设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其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黄金实验小学敬老院、小康示范村,营造一流人居环境、商业环境,以完善的城市功能集聚大量大口,形成浓厚商业氛围。繁荣市场、兴旺城区,为加快工业开发营造完善、配套的综合环境开展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经营秩序集中整治活动,大大改善和优化了城区环境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年,开发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共修建村级道路公里,实现总投资余万元,新增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认真贯彻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区计划生育率达,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投入资金万元,加快了校舍建设步伐。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加强督察,促进了“三清三改”的深入开展,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按照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精神和“十大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组织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赴南昌、萍乡开发区考察,学习兄弟开发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制,并及时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加以研究借鉴。大兴民主作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抓好了“四项制度”的落实,抓紧了专项治理“红包”工作,抓实了遏制赌搏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倍感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总结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围绕中心、紧扣主题、科学研究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对于开发区这个刚成立不久的省级开发区,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发展的业绩评判是非得失,用发展的成果造福于百姓。区委、管委会紧紧围绕“把开发区建设为虔州市开发型经济的主阵地,对外开发的窗口,现代制造业的基地”这一功能定位,紧抓开发区更名机遇,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提出了“用年的时间,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亿,财政收入亿元”的目标,努力实现我区的“工业大区、经济强区、财政富区、城市新区”的宏伟计划。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现代化、中心区域城市化、农业产业示范化、政府效能特区化。

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努力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本着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目标,开发区领导班子广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真实情况,集中群众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创新发展思维,拓宽工作思路,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招大商建大工业。全区上下同心协力,负重拼搏,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坚持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团结协作、务求实效。注意讲究工作效率和办事效果。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那里努力做到工作快节奏、高效率,办事言必行、行必果。

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⒌国道,赣粤、昆厦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交汇于此。设在区内的国际级黄金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厦门、温州、深圳、广州等航线,虔州铁路货运站(虔州南站)也在开发区境内。杨梅渡大桥、客家大道、迎宾大道将开发区与虔州市区连为一体,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母城区市政资源,科技资源。虔州货柜车查验场的建立和公共保税仓的进一步完善,灵活的税收征管,方便快捷的报关,报险,将加速货物的周转,实现物流的高效率运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更名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的管理智能,理顺了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和功能定位充分匹配。我区市本级工业园——赣南工业园的优势正在发挥,营造了集聚效应。重点引进了一批产品加工链长、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主导企业,形成以商招商、以商促商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型的政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领导机制;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管理机制;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放活的减事放权机制;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奖励机制。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实行外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企业筹建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着力搞好客商投资服务促进中心,实行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高效、公平、诚信、安全的投资发展环境,开通从签约到投产的绿色通道。

五、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找准区域分工中的产业定位,加快产业对接,做好转移接替,大力承接“长珠闽”特别是珠江三角州产业转移。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做大优强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发内部运作机制、区级项目开发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了项目开发调度储备制度,重点突出了四大支柱产业,充实并完善了区项目库。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了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