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4:57:05

精读范文篇1

关键词:精读;过程;体系;高效率

一、序言

精读(IntensiveReading)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它强调精研细读,全面了解深入领会,说得具体一点,我认为做到以下四点才算精读了一篇文章或作品:首先,读者在精读一篇文章之后,不仅要抓住整篇和各部分的大意,还要掌握重要的细节;其次,读者在精读一篇文章之后,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还要理解它的深层含义,换句话说,就是读者要能抓住作者的言外之意;再次,精读一篇作品,读者不仅要掌握其篇章结构,而且还要了解其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最后,精读一篇文章或作品之后,读者应对作品的内容或语言形成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或看法,既不全盘肯定,看不到不足;也不一概否定,看不到长处,要有中肯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二、高效精读的建议

我们进行精读时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即:①整体意义上的单词、短语、数据;②语言标志;③新单词;④修辞;⑤重难点句子,循序渐进深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进行精读练习中获得高效率。下面我们就从这五方面一一举例阐述。

(一)意义上的单词、短语、数据

为了全面地理解语篇,我们需要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倾向。在议论性和记叙性文章中,作者有一种要表达自己思想的强烈愿望,这些思想中的一些是直接在文章中传达出来的,而另外一些则是需要从语篇中的单词、短语等当中去推测和判断。关于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例证所示的四个方面:

1、描述事情和景象的单词

Oneofthemostpicturesqueandimpressivepartsofthebazaaristhecopper-smiths’market.Asyouapproachit,atinglingandbangingandclashingbeginstoimpingeonyourear.Itgrowslouderandmoredistinct,untilyouroundacornerandseeafairylandofdancingflashes,astheburnishedcoppercatchesthelightofinnumerablelampsandbraziers.(L.A.HillandD.J./May,.AdvancedEnglishBook1,2000)

在以上的例子中,很明显,“picturesque”、“impressive”、“tingling”、“banging”、“clashing”、“afairylandofdancingflashes”等这些单词都是在描述(bazaar市场)的景象,至于它的景象如何以及这些词汇的意思,我们只有通过以下将要介绍的猜词法来进行猜测。

2、评价和讨论人物和事件的单词及短语

Hewasatall,thinman,sad-eyedandserious.Quiteunexpected,thestrongemotionwhichhadoverwhelmedmeatthestationreturned,andIwasagaincrushedbythethoughtthatInowstoodonthesiteofthefirstatomicbombardment,wherethousandsuponthousandsofpeoplehadbeenslaininonesecond,wherethousandsuponthousandsofothershaslingeredontodieinslowagony.(Hiroshima,AdvancedEnglishBook1,2000)

在以上例子中,“tall”,“sad-eyed”,“serious”的主语是“he”,那么肯定是在评价人物,而明显的“thousandsuponthousands”,“slain”,“lingeredondie”则是在描述和讨论事件(atomicbombardment)对“people”造成的后果的景象。

3、表达主观愿望的单词和短语

“TheRussiadangeristhereforeourdanger,andthedangeroftheUnitedStates,justasthecauseofanyRussiafightingforhishearthandhomeisthecauseoffreemenandfreepeoplesineveryquarteroftheglobe.Letuslearnthelessonsalreadytaughtbysuchcruelexperience.Letusredoubleourexertions,andstrivewithunitedstrengthwhilelifeandpowerremain.”(SirWinstonSpencerChurchill,AdvancedEnglishbook1,2000)

此段中最后两句以“Letus…”开头的句子是典型的表达说话者主观愿望的语句。

4、由作者引用的一些研究事实和结果、实验性数据及先辈的详细阐述

AccordingtoWeber,bureaucracyhasanumberofcharacteristics,ofwhichspecializationisonlyone:

a:SPECIALIZATION:Eachofficehasaclearlydefinedsphereofcompetence.

b:HIERARCHY:Afirmlyorderedsystemofsuperandsub-ordinationexistsinwhichthereisasupervisionofthelowerofficesbythehigherone.(海特,决胜八级英语专业全国统考最新试题与解答.2002)

这里,“SPECIALIZATION”和“HIERARCHY”是作者引用的由Weber阐述的结论。

正如我们在这些例中所看到的,我们以上所提及的一些单词和短语在精读中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通过分析这些关键单词和短语我们就能掌握作者的思维趋势及语篇的风格特色。

(二)一些“标志词汇”

在这一步骤里,我们应该熟悉一些语言标志或标志性词汇,它们就象公路两旁的路标一样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以下就列举一些标志词来加以说明:

-表示文章继续按上文思路发展的词:

besidesfurthermoreinadditiontoetc.

-表明思路发生转折与改变的词:

althoughdespitehoweveryetetc.

-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thenfirstatoncepreviouslyetc.

-表明文章的组织结构:

firstlyorinstancethatistosayaswesaidetc.

-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inadditionowingtoasaresultonthecontraryetc.

当然我所列举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根据我们平时在阅读中的经验看,这些标志性词汇出现频率非常高,以此可看出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因此我们在进行精读时弄清楚这些词汇在语篇中的逻辑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们有助于我们抓住事件之间的联系和事件发展的阶段。

(三)猜词技巧

阅读中,遇到生词是很平常的。毕竟,一个人的词汇量是有限的,而且我们不应该形成一种“把每个单词的意思解释清楚才能继续阅读”或“碰到生词就查字典”的坏习惯,假若这样,我们就永远无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对我们而言,加强自身的猜词能力是极为重要而首当其冲的事情。以下我建议两种达到此目的的两种有效方式:

1、构词法(Word-formation)

要准确地猜测词义,掌握构词法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技巧之一。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构词法:

(1)转化(Conversion)

转化是指某一单词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词类,其意思基本保持不变,如:

①Theenemyattackedusatnight.

②Theenemymadeaattachonusatnight.

在这两句中,都有同一单词“attack”,但它们的词性却不同:①句的为动词而②句中的为名词。想这样的单词英语中有很多,如:havealook(chat,talk,wash,swim,rest,try,quarrel,等)

(2)合成(Compounding)

合成是指两个或更多的词结合而构成一个新单词的方式,例如:newsmakerheartbeathousekeepingmatter-of-facthands-off

(3)派生(Derivation)

派生指通过加成分(前缀、后缀等)而构成另一新单词的方法,这样的词是英语词汇的主要来源方式之一,如:in+correct=incorrectuse+ful=useful

(4)修剪(Clipping)

修剪过程是指从一单词中(通常为名词)删除一个或多个音节的方法,而且单词全称也是可用的,如:advertisement→adlaboratory→lab

(5)混合(Blending)

这是指把两个单词的意思和发音结合而构成一个新单词的方法,在这个新词中原来的两个单词其中之一不是全称或两者都不是全称,如:smoke+fog→smogChinese+English→Chinglish

2、语境(Context)

语境,即上下文,指语篇创作的背景或环境。

语篇中的每一单词都是语篇的一部分,与其语境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线索来猜词义:

(1)上下文的同义关系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利用文中的标点、例子、同位语、定语、状语等来推测单词和短语的意思,如用逗号并列的成分往往具有相近的含义。此外,破折号、括号也起提示或解释作用。

Steamboatdecksteemednotonlywiththemaincurrentofpioneeringhumanitybutitsflotsamofhustlers,gambles,andthugsaswell.(NoelGrove,AdvancedEnglishBook1,2000)

在此例中,在“hustlers”、“gamblers”、“andthugs”之间的两个逗号提醒我们这三个单词是并列成分,因此,它们的意义是相近的而词性是相同的。所以,当我们知道其中之一的意思时,就可大概推测出其余两个单词的意思。如我们知道“hustler”的意思是“非法赚钱的人、骗子”,那么其它两个单词也应当是指“采取非法、不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目的人”之类的意思。

(2)利用上下文的反义关系

语篇中表示相反意义的单词通常有:however,onthecontrary,but,unlikewhileetc.

Therewasapartinthebighallthatnight.Principally,itwasnoneofmybusiness.However,Iwasinvitedtoattenditeventually.Anyway,Iwasnotheartedtowardit.Atlast,withoutanypreparationIwentthere.Tomygreatsurprise,theyinsistedthatitwasmyturntogiveapresentation,evenimpromptu.Mygoodness!Iwasnearlyfrightenedtodeathatthatmoment!

这里,我们可能不知道“impromptu”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Tomygreatsurprise”“frightenedtodeath”等,再联系前面一句“Atlast,withoutanypreparationIwentthere.”来分析就可推测出它的意思大概和“preparation”是相反的,因此,单词“impromptu”的意思就应是“没有准备、即兴”。

(3)利用文章中对同一事物或概念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的阐述

在这种情况下,对事件的阐述通常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果到原因,等等。

Heissoimpoverishedthathecan''''tofferhimselfapieceofbreadevenifheisnearlystarvedtodeath,becausehewaslaidofffromastate-ownedcompanytwoyearsago.

精读范文篇2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课堂提问是英语精读课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提问现状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辅以听、说等各方面,涵盖全面的英语技能知识。当前,许多精读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缺乏艺术性。有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问法单调,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了解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是老师为掌握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情况。

2.体验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3.预测假设性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或推测。

4.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根据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的提问。

5.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检验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掌握情况,也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及短语的能力。

6.推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引申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而提出的。学生需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7.分析性问题。该类问题学生需将有关的信息一点点地挑出来,把它们与整体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

8.综合性问题。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把文章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拼凑到一起,进行综合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

9.评论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该类问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问题的种类很多,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都应包括所有类型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形式的提问,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如何艺术性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课文处理阶段、课文处理后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是总体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到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如笔者在上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1TheTeddyStoddardStory时,就采用了如下类型问题:

1)观点性提问

Whatqualificationsagoodteachershouldhave?

2)了解性提问

WhatdoyouknowaboutAmericaneducationalsystem?

3)体验性提问

Whatisthehappiestexperienceyouhaveeverhadinyourlife?

4)预测假设性提问

Supposeyouaretheteacher,whatwillyoudo?

以上问题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文处理阶段

课文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理解性问题

Whatdoesthesentencemean?

2)综合性问题

Whatisthemainideaofthethirdparagraph?

3)分析性问题

Accordingtothepassage,where/when…?

4)推断性问题

Whatwillhappeninthefollowingparagraph?

5)观点性提问

What’syouropinionontheattitudetheteachertowardsTeddyStoddard?

这个阶段思索性问题策略的持续使用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使教学相融,加强师生交流。

3.课文处理后阶段

在课文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复述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场景表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应与课文密切相关。有以下类型:

1)综合性问题

What’sthemainideaofthetext?

2)分析性问题

What’sthestyleofthetext?

3)推断性问题

Whatkindofcareerwouldyouliketodo?Why?

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问题要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教师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为主,肯定其勇于回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3.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突出主体,引导思索。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原因,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少提“封闭式”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拓展知识。公务员之家:

5.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讲究艺术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问艺术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精读范文篇3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介绍时代背景能使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亲人”指谁?“再见了,亲人”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简单的几个问题,很快从情感的角度把学生拉进了课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同志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批撤出朝鲜回国。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生从审题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中领会了“亲人”的含义,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在表演中渗透

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真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它是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能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巨人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的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尽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真实的心情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现,也从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在朗诵中渗透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如《落花生》一文中,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句子的朗诵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事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与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众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开国大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地震中的父与子》、《养花》等等,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国家的教育,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小结中渗透

小结主要是围绕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学习完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后,也可以是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还可以是学完全文后对整篇课文进行综合性总结与延伸时。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小结都是教师有目的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当学完第二段,“眼前的场景”和“人们的回忆”以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小结:“这样把眼前的现实和对过去的回忆对比着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后,教师用一句话作归纳小结:“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人民失去总理、国家失去栋梁的悲痛情景”。学完全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作总结:人民为失去这样的总理而悲痛,,人民的好总理,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民永远怀念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怀念和崇敬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牢牢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

【摘要】传统的思想教育以苦口婆心的说教为主要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应新形式下的德育教育。只有在潜移默化的中,德育才能起到真正育人的效果。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关键词】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精读范文篇4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如今的大学生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然而厂朝远离父母踏入大学,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切都得靠自己面对、处理时厂些大学生内心深处便产生了恐慌和恋家情绪(其中一年级新生表现的最为突出)。大学学习自主性强的特点对习惯了中学应试教育的大学新生一开始很不习惯。面对陌生的新环境启理能力的不足、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现实认可、生活适应乃至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或不快都可能使他们感到茫然无措,并由此产生失意、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障碍。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揭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大学生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更有少部分同学在与人交往上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一方面希望社交、渴望友谊另一方面又不愿主动敞开心扉这种矛盾心理很容易导致压抑、孤独、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

3.择业的难题。随着择业竞争的加剧肖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择业他们既向往又担扰既对自已有很高的期盼,又怕自己失败受挫。一方面他们渴望竞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理想的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竞争的激烈又不免使他们犹豫担心唐怕竞争中的失败担心选择带来的风险畏惧探索中的困难启卑恐惧焦虑急躁的心态不时出现。

4.生活空虚无聊。一些大学生因“雄心大志”一次次受打击感到前途无望,目标渺茫或是对自己太没信心或是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不太满意但又无奈或是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庄活空虚精神十分怠倦启己认为“活得太累”。这些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表面上看起来很潇洒实际上内心很痛苦。

二、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

1.社会因素。由于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双刃剑作用,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道德行为显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在社会变革时期泪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规范已不适用而新的道德伦理体系还没建立完善道德伦理教育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掌生缺乏市场经济下新的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市场经济讲求利益导向、公平竞争、效益优先原则社会领域的道德伦理要求奉献精神、利他主义。两个适用领域不同的伦理原则的价值矛盾使学生在道德理想价值选择时产生困惑和冲突。如果将市场经济伦理原则无限制地扩展到社会领域的道德伦理中,就产生了学生道德价值追求的误区和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冲突与失范。

2.个人因素。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辨别善恶、好坏、美丑的道德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便会失去自信,出现孤独、压抑、精神麻木等现象。尽管这是大学校园中的个别现象但也折射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问题。

三、精读教学与德育教育

精读范文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精读课;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来。科恩伯格(O.Kemberg)和斯滕伯格(R.J.stemberg)等人的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认识论、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在国内外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反对机械反映论。它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它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使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攀升。同时注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牵引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风行于60年代的行为主义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认为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这一时期教学中盛行的“听说法”和“视听法”就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思想。8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该理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流行的“认知法”就和认知主义理论密切相关。自90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如果说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的话,建构主义则更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特别注重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交流、协作,最终以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这三个方面。

建构主义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重新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通过探索和交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最终获得知识。

因此,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感受和创新、探索意识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但是,强调学生的“学”,并不意味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所需要考虑和注意的。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在外语教学中,精读课是综合性最强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一门基础课。精读教师和学生们相处多,彼此了解多,这有利于开展学习环境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精读课教学中开展建构主义的学习十分有益。下面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2sectionA来谈谈基于建构主义的教案设计。

(一)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本单元的主题是“代沟”。除了要掌握一些关于“代沟”的词句和表达法,还要了解“代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二)分析学习者

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学习者是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

(三)设计学习任务

这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确实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情景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这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要设计非良构的问题。非良构的问题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解、多解法或者无解;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那些只需要回答yes/no的问题是“假交互”,这样的问题不能太多。否则只能是“表面繁荣”,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

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太多。

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根据这些原则,我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在pre-readingactivities阶段。我用一首叙事歌She’sLeavingHome(Lennon/McCartney)引入主题,激发兴趣。听完歌提问,让学生讲讲这首歌的主旨。简单回答之后。进入Brainstormingdiscussion,讨论父母和孩子“代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有些回答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while-readingactivities阶段,主要根据课文内容提问:词句的理解,对下面内容的猜测,写作手法。主旨大意,逻辑信号词的运用等。

在after-readingactivities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代沟”?并且用短剧表演的形式来把“代沟”演出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他们表演的短剧涉及到“早恋”“网络语言”“服饰打扮”等两代人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把“代沟”活化了,同时使用了很多刚刚学过的新词和新的表达法。

(四)设计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情景背景中(不同的工作环境、社会背景),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要具有吸引力的表征(虚拟现实、高质量视频);它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上下文背景,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教师要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

学习完课文之后,为了创设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的情景,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我推荐学生在课外看一部有着同样主题的迪斯尼经典喜剧:辣妈辣妹(FreakyFriday)。通过“母女互换身体,对调生活”来了解对方的生活,达到相互理解。看完电影后写作文:Howtobridgegenerationgap?

精读范文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精读课;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来。科恩伯格(O.Kemberg)和斯滕伯格(R.J.stemberg)等人的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认识论、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在国内外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反对机械反映论。它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它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使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攀升。同时注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牵引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风行于60年代的行为主义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认为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这一时期教学中盛行的“听说法”和“视听法”就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思想。8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该理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流行的“认知法”就和认知主义理论密切相关。自90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如果说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的话,建构主义则更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特别注重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交流、协作,最终以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这三个方面。

建构主义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重新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通过探索和交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最终获得知识。

因此,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感受和创新、探索意识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但是,强调学生的“学”,并不意味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所需要考虑和注意的。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在外语教学中,精读课是综合性最强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一门基础课。精读教师和学生们相处多,彼此了解多,这有利于开展学习环境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精读课教学中开展建构主义的学习十分有益。下面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2sectionA来谈谈基于建构主义的教案设计。

(一)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本单元的主题是“代沟”。除了要掌握一些关于“代沟”的词句和表达法,还要了解“代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二)分析学习者

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学习者是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

(三)设计学习任务

这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确实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情景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这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要设计非良构的问题。非良构的问题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解、多解法或者无解;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那些只需要回答yes/no的问题是“假交互”,这样的问题不能太多。否则只能是“表面繁荣”,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

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太多。

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根据这些原则,我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在pre-readingactivities阶段。我用一首叙事歌She’sLeavingHome(Lennon/McCartney)引入主题,激发兴趣。听完歌提问,让学生讲讲这首歌的主旨。简单回答之后。进入Brainstormingdiscussion,讨论父母和孩子“代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有些回答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while-readingactivities阶段,主要根据课文内容提问:词句的理解,对下面内容的猜测,写作手法。主旨大意,逻辑信号词的运用等。

在after-readingactivities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代沟”?并且用短剧表演的形式来把“代沟”演出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他们表演的短剧涉及到“早恋”“网络语言”“服饰打扮”等两代人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把“代沟”活化了,同时使用了很多刚刚学过的新词和新的表达法。

(四)设计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而设计学习情景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情景背景中(不同的工作环境、社会背景),其表现是不相同的。

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要具有吸引力的表征(虚拟现实、高质量视频);它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上下文背景,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教师要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

学习完课文之后,为了创设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的情景,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我推荐学生在课外看一部有着同样主题的迪斯尼经典喜剧:辣妈辣妹(FreakyFriday)。通过“母女互换身体,对调生活”来了解对方的生活,达到相互理解。看完电影后写作文:Howtobridgegenerationgap?

精读范文篇7

叶老说:“在指导以前,先得令学生预习。”强调“预习原很同行,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化教学探索以来,我个人总是弄不清楚预习到底要预习到什么程度,预习过于充分怕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也怕导致课堂上没有什么继续研究的空间了,不预习又总觉得课堂学习不能深入,浮于表面。预习的度拿捏不好,预习的内容就不知该如何限定,而对于预习后的考查更是彻底被忽略了。叶老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讨论要进行得有意义,第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准备得充分,如果准备得不充分,往往会与虚应故事的集会一样,或是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开口,或是有人开口了却只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教师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只得不再要学生发表什么,就此一个人滔滔汩汩地讲下去。”由此看来,在个性化教学中,预习还是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做到越充分越好,这样课堂的起点也随之升高,学习才更加有效。而且预习是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细心咬嚼过来的,才是终身受用的。那么预习需要做些什么呢?叶老提出了三个方面。

1.通读全文,甚至可以去掉标点,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在那里停顿,在哪里划分段落。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讲文章读通读顺,那么是真正对文章的字面意思做到了理解。而且在课堂检测的时候,也利于老师检测出孩子的预习水平和学习起点。

2.认识生字生语。

对于生字生词的预习,所有的小学生都在进行,但是小学教材每一课的生字量都在10个以上,孩子们逐个查阅字典,标注拼音、意思、词语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叶老认为,学生应该有专门的适合学习使用的字典以方便学生的预习,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本通或教材全解,为了避免有的同学胡乱抄录应付了事,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且一无所获。叶老在《精读指导举隅》中指出“不妨由教师先行尽量提示,指明这一些字语是必须弄清楚的。这样,学生做预习工作才不至于是徒劳,写下来的笔记也不至于是循例的具文。”考查预习情况时,可以看笔记,也可以看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3.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要培养学生从文章线索、时代背景、文字的匠心、客观的优点和疵病等方面自主学习,但是“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学生的解答或深或浅、或对或错,但在自己独立思考后,再来听老师的指导,理解的成都才会比较深刻。以上是关于预习的目的和内容,但并不是直接这样去让学生预习就可以了的,《精读指导举隅》中强调:“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这不单是知识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习惯方面的问题。习惯的养成在教师的训练与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参考、训练学生思索,最好给他们一种具体的提示。”例如读《泷冈阡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读《先妣事略》。我们再日常教学的预习中,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参考阅读。

二、实效、简捷的课堂教学

叶老认为学习汉语和学习英语一样,都是语言类学科,不应该只是心与眼的学习,心、眼之外,还要加用口与耳才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吟诵是不可以忽视的。个性化学习的探索初期,我们对吟诵稍有忽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发表和交流个性化的观点。而个性化的吟诵,更应该被重视起来。关于教师的提问,叶老是非常谨慎的,他说:“不足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问方法最好不要用。”既然要提问,就要问得有意义。对于教师的指导,叶老认为“有错误给予纠正、有疏漏给予补充,有疑难给予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但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而教师的点拨应尽量简短,滔滔不绝的三五十分钟,往往不如三五句更使学生印入得深切,“写在他们心上,而且要教它永不磨灭”。

三、时常温故。

精读范文篇8

一、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区别。

略读课文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从三年级上册出现,在课标中也从第二学段出现了对略读课文提出的要求,就是粗知文章大意.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它的特点很明显,贴近生活,条理清楚,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性强,适合学生们阅读.本册的略读课文中课后练习少之又少,很多都是让学生们自己说一说感受和启发,教师基本上不用讲解,可以将文前及文后的提示作为读文章的一个指导,提示学生运用在学习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种种知识和能力举一反三,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内在意义并表达出来,粗知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可在读文时记下来,同学之间通过讨论及教师指导进行解决,略读课文可以说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阅读,自己感悟的良好途径。

二、明确了精读课文的地位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当中的讲读课文,也称其为重点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说精读课文就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教材中的“例题”。

三、知道了精读课文整体呈现方式。

精读课文一般由课文、作者、生字、练习四部分组成。其中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应要求学生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只要学生理解即可,不必让学生作详细的、准确的解释。精读课文后横线上的字为生字,只要学生会读即可,无需会写。但后面的田字格中的字,必须会认、会写、会运用。精读课文后面一般有四个练习,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检测。

四、再一次明确了精读课文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精读课文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教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要提高精读课文的实效,其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了解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活动方式。

精读课文的活动以“读”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贯穿“读”为主,一读导学,并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读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认知,培养能力。

六、精读课文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精读范文篇9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近年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高校纷纷采用各种方式改善精读教学,但主要优化目标集中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生态环境未引起充分重视。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常被称为语言生态学。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语言变化、语言学习、语言规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上世纪末,生态语言学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关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论著,如奥地利语言学家Fill的《生态语言学引论》便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与生态语言学相关的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内容。我国语言学家王家和在《生态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中则探究了生态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外语教学原则[1]。

二、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困境

外语教学的生态环境主要由学生、教师和课堂条件等要素构成,但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教与学的理念不正确。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已经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或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在大学英语的精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两个相互割裂的个体,而应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仍未实现全面的转变,许多教师仍然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少,在许多情况下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二)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大学精读教学的目的是综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用水平,包括听力、写作、口语、翻译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精读教学的内容却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问题,甚至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英语精读课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学习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除了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外,英语精读教学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大多数的大学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仅停留在表面,在使用频率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并未真正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价值,极大地限制了精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学主体的素养。教师和学生是英语精读教学生态中的最重要组成元素。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和学生通常被看作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尽管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同时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知识和技能。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精读指导,教师首先应增加自身的阅读量,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精读指导。其次,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精读教学方法,并通过名师讲堂、教学交流等方式,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己任,做好课前、课堂和课后的教学组织工作。与此同时,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另一大主体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精读学习效率,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学生在课堂阅读环节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精读时不能单纯地机械化阅读,而应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积极地思考;其次,学生应在课堂内外与教师多沟通、多互动,这样精读教学生态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就可以实现密切的联系,从而共同改善课堂生态环境。只有提高这两个因素的活跃性,才能保障教学生态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提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教学语言是英语教学生态中除教师和学生以外最重要的生态因素,它发挥着连接其他生态因素的作用,因此确保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的科学性并不单单指语言的准确性,还包括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2]。简而言之,科学的教学语言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生态中的教学作用和价值。表达的准确性是对精读教学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对我国的高校学生而言,英语属于第二语言,学生本身对这门语言的熟悉度和掌握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因自身的语言问题对学生产生误导。此外,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英语发音和口音,尽量使用标准英语进行授课,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趋近英语母语的生态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英语语感,这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精读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重提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具体来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用口语化的表达,并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或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应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人文性。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课,将教材中书面、晦涩的语言转化为更通俗的语言。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入一定的人文小故事,突出阅读素材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将精读训练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最后,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语言的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采用同一种语音、语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疲劳。为此,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通过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英语教学生态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都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3]。在创建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生态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构建模式,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生态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作用。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首先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摈弃传统的“教师+教材+板书”的教学方式,而采取体裁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基于文本教学法等进行精读教学,将学生转化为课堂主体,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英语的机会和平台,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的留学生资源,定期邀请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将精读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通过学生的课下阅读和讨论等,增加学生英语阅读的时间。

四、结语

基于生态语言学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将关注点从传统的教材、教学评价转移到教学的环境上,强调教学生态下各个因子的互动与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改善教学生态,实现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冠连.语言全息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81.

[2]周文娟.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生态语言学[J].阴山学刊,2012,25(1):70-72,89.

精读范文篇10

【关键词】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渗透方法。

1.从审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介绍时代背景能使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亲人”指谁?“再见了,亲人”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简单的几个问题,很快从情感的角度把学生拉进了课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同志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批撤出朝鲜回国。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生从审题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中领会了“亲人”的含义,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在表演中渗透

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真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它是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能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巨人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的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尽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真实的心情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现,也从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在朗诵中渗透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如《落花生》一文中,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句子的朗诵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事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与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众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开国大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地震中的父与子》、《养花》等等,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国家的教育,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小结中渗透

小结主要是围绕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学习完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后,也可以是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还可以是学完全文后对整篇课文进行综合性总结与延伸时。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小结都是教师有目的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