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5:47:05

经发范文篇1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科学规范,鼓励个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个私经济质量,促进我县个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我县家庭工业发展服务,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总体目标:自年至年底,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500家,平均每年新增3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5000户,平均每年新增3000户。

二、培育范围

(一)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提倡多元化发展。一是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鼓励、支持城乡居民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个体经营,使更多的自然人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二是鼓励、支持种植业、养殖业等业主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通过个人、合伙或独资等形式成立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三是凡从事营利性经营的中介机构等市场经营主体,均纳入注册登记的范围。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个体工商户,通过培育,逐步使其成为私营企业:

一是设立或投资金额达到30万元,从业人员常年达到8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

二是从事生产、加工、制造等行业,重点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如转椅、竹制品、茶叶加工等行业;或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服务性行业,如大型超市、酒店、家电商行、汽车商行、加油站等。

三是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或工业性年销售额100万元、商业性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上的个体工商户。

四是已经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个体工商户。

五是当地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认为需要重点扶持或发展为私营企业的个体工商户。

三、工作措施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要高度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培育发展工作,要从提高我县个私经济总量,提升企业经济实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每年制定本地区的个私经济培育发展目标,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

(二)各部门要切实降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减免准入费用,要结合工作实际及各自工作职能,出台切实可行的培育、扶持政策。县经贸委等部门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台扶持我县个私经济发展的倾斜政策,引导个私企业合理产业布局,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减免个体工商户在办理变更为私营企业营业执照时的行政性收费,对变更后如私营企业要求保留原字号的,给予保留;涉及环保审批的,如原个体登记时已经办理,免予重新提交。

(四)对从业人员稳定在8人以上、资金数额在30万元以上申请设立登记的,原则上应登记为私营企业。对全县已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个体工商户,在办理个体工商户验照时,逐步将其转为私营企业。

(五)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应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凭工商部门核发的企业营业执照按规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个体工商户不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个体加油站除外)。对变更后的私营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六)进入全县各开发区、功能区及各乡镇工业平台等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是持有私营企业等营业执照的企业。对变更后的私营企业在用地等方面依法提供方便。对个体工商户利用房前屋后等空余区域从事生产加工的,依法提供方便条件。

(七)对新设立登记需要环境审批的,简化环评手续,降低环评费用,切实减轻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的负担。对涉及个体工商户变更为私营企业的,如原个体登记时已经办理的,则凭原环评报告签署环境意见,不需重新提交环评报告。

(八)金融单位要放宽包括担保在内的有关贷款条件,积极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九)加强对个私企业在劳动用工、培训、社会保险参保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培训、提供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

(十)鼓励制造、加工、服务等行业的个私营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加大对企业商标品牌的奖励力度;促进企业争创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以及省著名商标、品牌等,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为加强对个私经济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个体私营经济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凌建荣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县经贸委、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劳动保障局、县环保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人行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工商局)。

领导小组具体工作职责:一是负责对各乡镇、部门个体私营经济年度培育工作目标的分解,并下达培育目标任务。二是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现代家庭工业发展、工业平台建设的要求,每年底对各乡镇、部门培育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三是适时出台扶持措施,以确保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广泛深入的宣传,宣传国家鼓励发展个私经济的政策。统一社会各界对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认识,形成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经发范文篇2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形势下,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品牌战略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壮大,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定认真贯彻和落实杨佩钦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进商标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正确认识我市推进商标战略的重要性,增强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紧迫感

**是中华民族第一件商标----“白兔”商标的诞生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法制日益健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经济架构日臻完善和大力发展省会经济、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的新形势下,全市广大企业的商标法律意识和商标战略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觉站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度,坚持把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从严治队,规范管理,全员培训,争优创新,永葆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指导帮助企业争创全省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促进了企业发展,提高了**知名度,收到明显成效。

(一)注册商标数量不断增长。全市各级工商机关以提高全社会商标意识为己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促进了企业商标法律意识的增强。目前,我市注册商标总量已达1.4万件,较1983年的350件增长了40倍。自2000年以来,注册商标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平均每年增长40%。尤其是实现了我市证明商标零的突破,“章丘大葱”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证明商标,成为全国蔬菜类第一件证明商标,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二)著名驰名商标崭露头角。在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制度确立后的十多年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积极主动地为广大企业争创著名和驰名商标献策献力。平阴工商分局与**玫德铸造有限公司结成帮扶对子,从“迈克”商标创意、设计、申请注册、正式公告到成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凝聚了企业与工商机关共同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经权威机构评估,“迈克”商标权、商誉无形资产价值超过30亿元。目前,全市拥有迈克、轻骑、小鸭、鲁能等驰名商标4件,著名商标48件。其中,将军、鲁能、重汽、济钢、力诺、迈克等,已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注册商标。

(三)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工商机关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保护商标专用权行动,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严厉打击冒充注册商标、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等违法违章行为。去年以来,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292起,捣毁制假销假窝点179家,没收、销毁各类商标侵权的商品2.3万件、商标标识41万件。去年亚足赛期间,全市工商机关积极维护亚足联和企业的知识产权,把依法查处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有效维护了亚足赛期间的市场秩序。亚足赛后,亚足联向我局颁发了“公平公正地保护2004中国亚洲杯知识产权”牌匾。

(四)商标战略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按照市委、市政府“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部署,我局把推进商标战略作为全市工商机关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积极争取市政府研究室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采集了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内16市实施商标战略的有关资信情况,对我市推进实施商标战略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全市推进实施商标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及时向市政府呈报调研报告,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商标战略推进工作与省内外的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著名和驰名商标数量少且含金量低。我市驰名商标拥有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居中游,落后于杭州、宁波、青岛、深圳、广州等城市;著名商标数量列全省第6位,落后于淄博、青岛、烟台、潍坊和威海。二是对注册商标的认识存在误区。全市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其产品装潢不突出注册商标;很多企业的字号名称与注册商标不一致,既不便于宣传,也不利于维权;部分企业擅自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图案组合、注册人名义和地址,扩大使用范围等;有的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其商标专用权。三是商标无形资产流失难以弥补。有的企业改制后,商标不确权,在资产重组中未纳入评估体系,造成资产流失;有的不重视国际注册、防御注册和服务商标注册,如“趵突泉”的服务类商标已让南方企业抢注,令人惋惜。许多“老字号”商标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与我市悠久的商标历史不相和谐。

我们把这些问题和差距摆出来,就是要进一步正确认识我市推进商标战略的重要性,放眼未来,奋发图强,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紧迫感。我们有信心而且也一定能够与广大企业同心协力,推进商标战略的深入实施。

二、全市工商机关要立足实际,在推进商标战略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商标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推进商标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加强推进商标战略的宏观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推进商标战略指导纲要》,切实明确推进商标战略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各分局、工商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切合实际的推进商标战略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商标法》和企业成功实施商标战略的经验,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论坛等提高企业的商标意识,营造推进商标战略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对推进商标战略的指导服务。一要摸清底数、掌握基础资料,落实监管服务责任。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尤其是基层工商所,要通过落实区域经济监管服务责任制,摸清本辖区内企业使用商标的基本情况,丰富完善经济户口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为加强监管奠定基础。二要逐步探索建立“著名驰名商标培育库”。将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较好企业纳入培育库,市局、分局和基层工商所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建立帮扶制度,经常深入企业,掌握经营和发展状况,认真指导,为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加强联络沟通,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指导服务。要加强与全国工商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外地的商标新政策,并认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召开通报会、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向企业通报,为其实施商标战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四要积极做好著名和驰名商标的推荐工作。当前著名和驰名商标的推荐认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要加强与省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的联系沟通,力争使我市越来越多的商标进入著名和驰名商标行列。

(三)依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一要对著名和驰名商标企业跟踪维权。针对著名和驰名商标容易被别人假冒、侵权的实际,对被认定为著名和驰名商标的企业实行跟踪维权,增强商标维权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二要开通打假维权“绿色通道”。发挥环淮海商标保护协作网的作用,利用联络员等沟通渠道,主动与企业联手打假,及时帮助企业打假维权,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三要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根据国务院和国家工商总局保护知识产权行动方案的安排,重点查处侵犯驰名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专用权案件。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国内外知名商标进行全面保护,将重点放在电子产品、汽车配件、服装鞋类、皮具箱包、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灯具用品等方面,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引向深入。四要探索建立商标维权长效机制。深化区域经济监管服务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促进日常监管职能到位;整合全系统商标广告监管执法队伍,在集中整治或查处重大案件时协同作战,形成优势互补的内部协作机制;建立大型商场、超市商标备案制度。实行商标监管关口前移,探索在各大商场、超市设立专职或兼职商标审查员,对进货商品的商标进行审查把关,并到工商部门备案,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假冒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四)加强商标监管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年活动,着力加强全市工商系统商标监管服务人员的能力建设,引导干部职工切实增强推进商标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实施“人才兴局、装备强局、强所精兵”达到更高水平,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增强商标监管服务人员的“适岗”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商标监管执法队伍。

三、认真实施《商标法》,帮促企业积极争创著名和驰名商标

企业作为推进商标战略的主体,必须从贯彻落实《商标法》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实施商标战略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商标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形象。

一要依法使用注册商标,切实维护合法权益。要规范商标的使用,将象征企业理念、文化内涵的商标设计好并及时注册,将其使用置放于显著位置;要加强防御性商标注册,防止“傍名牌”行为的发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品牌信誉;要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当发现自己的商标专用权被侵犯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采取警告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寻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维权帮助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形式,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要注重商标的广告宣传,提高商标知名度。企业要成就品牌,为相关公众所知晓和熟悉,就必须进行深入、广泛、持久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广大企业要高度重视并突出商标品牌的广告宣传工作,通过合法的渠道和形式,切实把企业的注册商标、产品和服务质量宣传出去,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让广大消费者和经营合作伙伴通过牢记你的注册商标,永远选择和信赖你的产品及服务。

三要明确认定程序,为争创著名和驰名商标创造条件。企业申报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必须按程序进行,最基本的前提是通过中介机构或者直接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依法取得商标注册。著名商标是全省范围内相关公众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注册商标;驰名商标是全国范围内相关公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并在国际上通用的高知名度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认定,均由企业提出申请,通过市级工商机关逐级向上申报或推荐。著名商标由省工商局每年一次认0定;驰名商标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随时认定或中级人民法院个案认定。企业要在了解这些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争创意识,在法院、工商和中介组织等多种渠道的合力帮促下,确保顺利实施好商标战略,不断提高企业商标的知名度,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

经发范文篇3

盘点*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力招商,招大引外实现新突破

我们按照“一切围绕重大项目,一切围绕外资项目,一切围绕产业延伸配套项目”的招商思路,精心捕捉信息,耐心跟踪对接,诚心互动推进,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41个,其中内资项目25个,合同资金18.1亿元,全年实际累计利用内资28.5亿元;外资项目16个,合同资金3.1亿美元,全年实际累计利用外资1.3亿美元。在这些项目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8个,5000万以上内资项目11个,世界500强###以及##等一批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开工投产。

在招商选资中,一是完善基础工作。对招商资料进行整合,制作全新的幻灯片,整理五大产业分析报告,建立健全客商信息库,普查登记落户企业详细资料,做到了知根知底。二是健全招商机制。完善招商项目洽谈签约程序,初步建立了项目落户科学评估机制;健全招商管理制度,实行招商信息调度制,做到项目服务的有序性和连贯性。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26名大学生充实到招商安商队伍,并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培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拓展境外招商渠道及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成为20*年开发区争取重大项目的主要途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28次亲率开发区小分队招商,并有目的地拜访了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起到了良好效果。

二、强化服务,项目建设跃上新台阶

整合行政资源,规范管理、加速推进、严抓清理是开发区项目工作重心。一是整合行政资源。坚持“开放式经营、封闭式运行”,高规格行政配置,明确县委书记为开发区第一责任人,县长为直接责任人兼开发区第一书记;高效率管理服务,配备了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做到了区内业务区内办,区内问题区内结。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年初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所有入园企业进行了地毯式大普查,掌握了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形成一家企业→一个联络员→一张联络卡的管理模式,随时掌握企业动态,为企业排解难题。对重大项目,实行定期调度,明确专人负责,倒排进度,限期推进。并在开发区内实现IOA办公,对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三是加速项目推进。成立10个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实施项目推进目录管理,做好全方位服务,促进了重大项目的引进、开工、投产。四是严抓项目清理。完善项目重组盘活机制,以产业导向定位、以投资强度衡量、以产出效益评判,对圈而不建、建而不用或不按合同建设的企业用地,区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拿出处理方案。如对严重违约的企业,清退或割出其一部分土地用于重组;对一般违约企业,取消税收、规费等优惠政策等,力求每一寸土地有效发挥其功用,达到盘活目的。20*年,依法依规和协议收回闲置用地400多亩,通过重组盘活,开发区建成区内每亩土地实现投资强度100万元以上(最高达600万元),销售收入115万元以上,上缴税收5万元以上,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到目前,开发区落户企业419家,开工企业358家,其中投产企业253家。##等72家项目投产,##等33家项目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73家项目中,30家已投产,21家在建,项目建设已步入良性轨道。

三、强势推进,硬件环境再创新优势

根据“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总体要求,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以科学理念做好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规划,稳步推进硬件设施建设。一是编制规划。完成##四路以西、赣江以东的地形及金沙小区现状地形测绘工作;完成部分支路和区内配套景观设计。二是完善设施。投入近亿元,完成了路基土方约4公里、排水管道14.3公里、路面硬化4公里,移沙造地约100万立方米,弱电管线30公里,供电线路架设2.8公里;燃气管网3.2公里,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启动了全省工业园第一家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企业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强配套。开通了3条###市公交线路,完成了公交站台建设21座,完成了5.5公里主干道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安装,改善了开发区环境,提升了形象和品位。

四、强抓创新,经营园区迈出新步伐

一是组建开发区所属的国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为经营开发区提供载体,即对外融资的平台,项目重组的平台,开发经营的平台。20*年公司已成功地进行了土地盘活、项目重组及第三产业开发经营,引进了担保公司,帮企业搭建银企合作渠道,为解决开发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起到了较大作用。

二是采取BOT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引进马来西亚联熹水供有限公司,以BOT模式实施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工程,既缓解了资金压力,更为我们下一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新路。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百万###县人民的期望、与兄弟开发区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开发区建设,在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上求突破。20*年,将努力实现“三增长”、“两提高”、“一降低”的年度目标,即:完成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实现税收5.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单位综合能耗降低5%。主要工作思路是:

1、以安商选资为主线,增强长远竞争实力。切实转变招商方式,创新招商理念,注重量质并重,以质为主,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重大项目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尤其是要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和知名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提升产业档次。突出外资项目招商,巩固港澳台地区,加大日韩欧美等跨国公司的引进力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安商力度,按照一切为重大项目让路的原则,提升服务水平,确保项目跟得上,盯得牢,落得下,长得大。

2、以主攻汽车为重点,推动强势产业集聚。完善汽车工业城详细规划,制定汽车产业招商政策,把做大做强汽车汽配业作为跻身部级开发区的主要突破口,全力打造###汽车工业城,在项目供地上优先安排,在政策、资金扶持上重点倾斜。把引进汽车汽配上下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已落户的##等整车生产项目,引进专业协作配套企业,完善汽车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力争在未来2年,完成开发面积3000亩,吸引30家较大规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完成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形成50亿元年销售规模。

3、以项目推进为核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协调,创造条件,着力推进项目开工投产,确保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对土地、厂房、设备、人员等存量生产要素分类组合,凡是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土地,断下决心,一视同仁、规范操作、重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项目开工投产目录管理,坚持每周一调度,一个一个抓进度,确保重大项目引得进来、长得起来。

4、以设施建设为抓手,提高园区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汽车工业城“六通一平”,完成汽车大道硬化,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园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码头建设,逐步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经发范文篇4

承载这些大型企业和巨型产业的正是2008年4月才设立的省内首家××××工业园。一年来,××××工业园满载希望,硕果丰实:16个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协议投资总额168.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总投资11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60亿元的南玻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兴发精细化工园启动二期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

到2012年,宜化、兴发、南玻、全通、三新等5大企业现有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园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整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工业园,已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观势:扬帆起航正当时

2005年,国家正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争先进位、竞相发展。××作为“中”中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努力把××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以何力量撬动?

省委、省政府将希望的目光投向××。2007年8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赴××密集调研,研究××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明确表示,全力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鄂西南地区发展,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提供支撑。××,在迎来第三次历史机遇的同时,也肩负压力与责任。

为了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首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广大干部中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观念;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思想,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于突破观念;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观念,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大发展。其次,树立战略眼光。把××放在中部地区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把握,找准差距,自我加压,制定了“努力走在省内同等城市发展前列,保持第一的位置;努力走在中西部同等城市发展前列,重点追赶洛阳,力争进入前三名”的宏伟奋斗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新一轮大发展蓄势待发。

借势:四轮驱动好乘风

××要发展,开发区是龙头。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各县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布局向沿江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着力打造沿江工业经济走廊”。

××开发区发展加力,龙头劲舞:一方面,不断创新完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对东山、××、白洋园区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功能重组,以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园区错位分工、优势互补、有机链接、协调发展。东山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的高地;白洋园区重点发展重工、化工等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寻求契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契机随之而来。2007年下半年,随着国家加工贸易等政策不断调整,沿海发达地区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政策优势弱化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需求日趋强烈,产业、资本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2008年4月,××被认定为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政策优势进一步显现,加上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对沿海地区企业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

正值此时,原××市委书记厉有为访问××,指出××与××两个城市有很强的互补性,提出“经济北上、文化南下”的战略设想,以加强××与××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市委、市政府对××的综合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后,决定在××开发区建设××××工业园,为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平台。2008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全省首家××××工业园。2008年7月,××××工业园隆重奠基。

××××工业园的奠基,不仅为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资本向××、××转移开辟了快速通道,为××打开了更加开放之门,更与东山、××、白洋园区一起,形成“四轮”驱动之势,使××开发区真正成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加速器”。

运势:今日园区别样红

为了推动项目、资金、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迅速上规模、上档次,××××工业园一开建,就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

加强招商引资、尽快吸引一批项目入驻,成为××××工业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主要领导大员上阵,亲自带领招商专班,分期分批奔赴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大力宣传推介××,积极参与专题招商,精心谋划产业招商,组织专班叩门招商,全力推动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高产出、高附加值和财源型、环保型、产业带动型、就业带动型项目,先后在××等地组织大型招商推介会20多场次,接待客商到开发区考察100余批次,与云海通讯、好易通、同洲电子、海王集团、立白集团、志高空调、怡亚通等一批国内上市公司、知名企业集团和3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广泛接触,请商、拜商1000多家(次)。

一时间,沿海刮起“三峡风”。韩国工业园、欧赛电池工业园、高档包装材料科技园等一批××企业家投资项目纷纷落户××××工业园。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吸引新项目落户××××工业园,××开发区及时调整招商工作思路,将招商重点区域进一步拓展至××、河北等环渤海湾地区,立足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积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企业市场布局调整找项目。2008年12月18日,××建国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顺利落户××××工业园,为××工业园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项目建成后,将使××××工业园再添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并带动××××工业园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全国最大的极薄涂镀板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为××保增长、调结构,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到2008年底,××××工业园已有34个项目落户,协议投资总额高达230.7亿元,其中,30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合同。

为了使××××工业园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快速发展,××开发区对园区进行了高起点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并按照“配套环境最好、行政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要求,坚持“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随项目跟进”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优化承接环境。一年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筹集资金近10亿元,迅速启动××××工业园水、电、气、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工业园首次进行土地成片开发,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先后完成了横十一路排洪箱涵、迎宾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和金岭路南向延伸段建设,启动了先锋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了先锋路、迎宾大道、光伏产业园三大片区共4675.84亩的土地开发。为了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开发区在行政服务上下苦功,以企业家需求为第一要求,以企业家满意为第一标准,全力为入驻企业提供“三全一零两带”(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零距离服务,为客商提供一条隔离带、一条联系纽带)保姆式服务,努力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条件不行感情补”。

“软硬兼施”的环境建设,为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工业园建设仍风景独好、热火朝天:南玻多晶硅160兆瓦硅片、韩国工业园、欧洲电池工业园、铝硅合金、年产10万吨窑法磷酸等项目在××××工业园率先开建;宜化、兴发精细化工园等原驻地企业也看准××工业园的潜力,随之而上,在××××工业园大手笔投资,建设15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保险粉等项目;九天环保等孵化企业依靠科技,募集资金,在××××工业园率先实现产业化。2008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宜化磷酸二铵二期、三新磷化10万吨tcp、兴发精细化工园4万吨草甘膦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

××××工业园,在危机中坚实基础,积蓄后劲,迎来又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

乘势:科学发展快扬鞭

今年一季度,××××工业园逆市而上,喜迎“开门红”。1月9日,南玻多晶硅一期年产1500吨高纯硅材料项目历经1年多时间的紧张建设,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顺利投产,成为国内建成的最大多晶硅单条生产线。整个南玻多晶硅项目建成后,将在××××工业园形成以多晶硅材料为龙头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实现工业产值近千亿元。

2月15日,由××兴发集团投资6亿元的兴发精细化工园二期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在××××工业园顺利开工。该项目充分利用××硅石等资源和××工业园内的其它原材料和公用工程设施,生产“工业味精”有机硅中间体产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7.2亿元。

2月28日,签约仅两个月的三峡全通年产500万吨涂镀板项目完成近百项前期工作,顺利动工,再次刷新了项目建设“××速度”,将××××工业园建设带入新高潮。目前,项目现场共有13支施工队伍2000多人在昼夜不停进行厂房施工,另有多支外协施工队伍辅助施工。

新项目开工的同时,一批在建项目也在××××工业园顺利推进。兴瑞化工年产15万吨离子膜烧碱、金信化工年产3万吨甘氨酸等项目顺利投产,投资3亿元的宜化年产10万吨保险粉项目一期计划

今年6月建成投产,投资3亿元的欧赛电池项目一期工程加紧建设,计划今年9月投产。一季度,××××工业园共有48个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达到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同比增长55.46%。

项目的加速推进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目前,××××工业园已聚集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大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008年,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82.5%。

经发范文篇5

一、“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要充分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则必须首先理清“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联系与区别。过去,中央文件强调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或称为外延扩大的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或称为内涵改造的增长方式。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我国为了实现赶超目标,各地大办乡镇企业和“五小企业”,主要靠劳动力的投放、新建企业来实现经济增长,便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结果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造成环境污染、效益低下。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认识到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许多问题,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在提高技术含量、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以较少的投入争取较大的产出,以获得较高效益。于是纺织行业出现了“压锭”行动,将陈旧的能源消耗大的纺织设备更新为现代的先进设备。对那些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消耗大的五小企业强行关停并转,实行资产优化重组。这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起经济增长方式更为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还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国民生活质量。具体而言,我国目前要实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在生产要素方面由过去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在产业结构上由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在需求方面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四是在城乡结构方面由过去二元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五是在区域发展方面由过去东、中、西部发展严重不均衡、差距日益扩大的状况转变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六是在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更加强调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促进生态修复;七是在经济社会关系上强调二者的统筹兼顾,通过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还要促进社会和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有严格区别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量”概念,主要是看GDP的增长和人均产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则更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居住条件、医疗水平、社会保障等,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进步。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也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侧重质量的提高,但并不排斥数量的增长。常言道:“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因此,经济发展还是要以必要的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只是强调在提高质量和效益前提下的数量的增长,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过去所强调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仍然是要坚持的。只是要将转变的领域拓宽到更多方面,特别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如国内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万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后者是前者的13.3倍,已跃居民世界第四位。外贸进出口由改革开放初的1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07亿美元,位于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也从1978年的16亿美元,剧增到140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也是大幅提高。1978年农村人均收入仅13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元,到2006年底分别上升至3587元和11759元。我国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初的3亿多减少到现在的2300多万。我国的经济由全面短缺时代进入了基本满足需要并有相对剩余的时代。卖方市场已转为买方市场。这一切说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在经济建设领域也还存在许多严峻的问题。

1、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是靠“高投入、高消耗”支撑的,由于粗放式的增长,结果必然导致低效率。2006年我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5.5%,却消耗了全世界约54%的水泥、30%的钢材、15%的能源。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12。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2、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依然严峻

尽管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很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由于长期奉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历史欠账很多,造成城乡差距仍在扩大。改革开放初,城乡人均收入比是3:1,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一差距有所缩小,为1.84:1,可近年又扩大到3.2:1。由于长期对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许多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农民仍处在相对困难的境地。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发展滞后

现在从经济建设与发展角度将我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地区四大区域。2005年四个区域GDP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55.4%、8.7%、18.8%、17.1%。这一比例与四个区域人口比例是不相称的。例如2005年东部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集中了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36%,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5%;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17.1%,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28%,这就导致区域人均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这是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

4、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经过努力,我国三次产业的比例已由上世纪末的17:50:33提升为2006年的12:49:39,但进步不明显,与上世纪末世界平均水平的4:32:61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仍然以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说明我国仍处在重化工业阶段。而在全球范围内,已从过去加工工业优先发展转向服务业优先发展。1980———2000年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上升到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平均达到43%,而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尚不足40%,低于世界上低收入国家水平。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以信息、金融、咨询、电讯业、文化产业为主,低投入高回报。我国则仍然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新兴第三产业发育不足。

5、人与自然不和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

由于我国工业增长依赖的是高投入、高消耗,这就必然带来高排放、高污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国境内90%河流污染,75%湖泊富营养化,1/3的国土受到酸雨的严重侵蚀,近3亿农民饮水不合格。世界银行指出中国正处在环境危机之中。据有人测算,中国经济增长成果8———12%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流失。

6、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合理,消费需求不足

经济增长要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俗称“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真正持久的拉动力。可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近几年消费不升反降。最终消费率由1992年的62.4%下降到2006年的50%。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占GDP的比重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发达国家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占65%以上),而我们主要靠投资拉动。这说明我们的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合理。消费需求不足是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

7、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缺乏竞争力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全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只占生产销售的1.5%。这样只能以贴牌生产为主,引进外国技术付给外国高额专利费。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品牌。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等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结果是钱被外国赚去了,资源能源消耗是中国的,环境污染在中国。这种缺乏竞争力的低端生产是低效率、高污染,也是不可持续的。

8、发展国内经济与扩大对外开放不均衡

对外开放以来,在充分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进出口总额急剧上升,贸易顺差逐年提高,这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顺差过大,我们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继续升值将不利出口。现在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偏高,一旦外国以技术壁垒等借口抵制中国产品出口,而在石油、铁矿石等我国急需的能源资源性产品上要高价向我们施加压力,我国经济将面临严重危机。2005年巴西和澳大利亚联手将出口到我国的铁矿石提价71.5%,2006年和2007年又接连涨价19%和17%,已对我国钢铁业形成巨大压力,预计2008年进口铁矿石价格还会大幅上升,国内一些钢铁企业将不堪成本压力而停止生产。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了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产生了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兼顾,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现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已具备了一定条件。这就是综合国力增强、物资供应充足,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走向精细化,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正确的理解与把握。这就说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及相关举措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报告第五部分他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举措。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我国近年投资过热、出口急剧增长,而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这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必须处理好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要把经济发展植根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上,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足。所以,要在分配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还要大力提供免费或半费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刺激消费,增加和扩大内需,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在这方面中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还将出台新的政策,相信会有好的结果。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这是针对目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大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出来的。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仅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影响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必须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这就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壮;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是针对过去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问题提出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四高一低”状况(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这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阶段。

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任务。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措施

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必要性、基本思路之后,我们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性调整得到落实。学习报告有关内容,我认为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生产力水平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产品出口量大,但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只能靠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的利润却很少。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有突破,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要搞技术创新,首先国家要加大投入,包括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其次要充分调动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国家在税收方面和财政补贴方面给走在创新前列的企业予以鼓励。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宣传、重奖有杰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只有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有突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有动力保证。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针对过去长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使我们在环境资源方面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一状况,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单位主要指生产企业,也包括机关、学校、医院。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三废”排放量。作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则应努力克服铺张浪费,尽量节约能源和资源,如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家庭也要改变生活方式,如购物不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此外,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做好荒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以促进生态修复。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可以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环境方面的保证。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因此,我们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但在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方面,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注意保护本国利益。在对外贸易方面,要努力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提高附加值,立足于以质取胜。在引进外资方面不能不设门坎,不能不加选择,对那些能耗大、污染大的项目要敢于拒绝,不能让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转嫁到中国。我们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如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可直接到巴西、澳大利亚办厂,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既可减少国内污染又减少了进口运输成本。这就叫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做也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绩效考核体系

经发范文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转型;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开始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各国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积极响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资源的消耗量较小,所以我国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现在我国环境因为经济的发展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对经济水平持续的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国要积极贯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1低碳经济的概述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中国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污染排放等现状,迫切需要及时地发展低碳经济,促使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化,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可持续的状态,最为重要的是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高度重视低碳发展的模式,不仅要利用低碳经济模式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还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为社会资源再分配,能源优化提供系统性的保障。

1.2低碳经济的内涵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所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各种新能源,初步建立绿色GDP模式。另外,要在能源创新的基础上,优化中国经济产业的结构,健全和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建设,确保经济发展模式中渗透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思想理念。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1.3低碳经济的特点

1.3.1战略性。如今水资源问题、全球气候问题、天气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人类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又一次文明的变革。从微观角度分析,低碳经济模式是对当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利用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最大程度地降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所面临的风险,也为中国社会、生态的平衡做出了战略性的发展策略。

1.3.2综合性。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单纯地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是涉及到了众多因素,例如社会技术、经济问题、环境压力、人文发展等。低碳经济的发展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发展低碳经济要以社会公正和人类文明作为发展的基础,最后在满足综合性的条件下,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2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困难

2.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难度较大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的存储量非常庞大。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没有高度重视工业生产中对资源的浪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理念逐渐走向现代化,传统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资源的储备量也在逐渐减少,对我国社会经济长远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我国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要实现转变的难度非常大,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

2.2低碳技术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缓慢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低碳技术不够成熟,现在我国大部分重工业生产依然是以加大资源消耗来实现产量的提高,没有重视新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在这种生产背景下,导致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开发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

2.3产业结构的限制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产业要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但是由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根深蒂固的影响,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中国经济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有效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资源总量较大,但是我国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所以从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上来看,与发达国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尤其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且会长期处在这个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我国要保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就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对社会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优化,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每一位参与社会生产实践的个体,都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加入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当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贡献力量。

3.1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及理念

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要转变经济发展的理念:

3.1.1政府在宏观掌控经济命脉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基层人民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参与到低碳减排的行动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奠定基础。

3.1.2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并且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1.3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低碳经济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防止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社会矛盾。

3.2贯彻落实引进来及走出去的经济转型战略

推行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对协调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是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引进来,走出去”是中国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积极措施,这种发展措施是对国内外的整个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以及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制定的战略性经济发展策略。其实施的精髓是与其他国家展开经济间的交流,以借鉴先进的转型策略,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3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具体落实到各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各个区域要对自己的人文、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发掘自身的区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产业,并且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体系,针对性地做好自己区域内的产业规划,积极地引进先进高新技术,指导特色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地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积极的因素,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我国应该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大力开发创新性产业,例如开发新能源、利用新材料、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积极地利用新兴产业来贯彻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3.4对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

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措施,是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促进因素,所以我国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地重视节能减排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落到实处。过去我国因为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一度秉持了“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理念。现在中国应该长远的看待经济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吻合,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资源的消耗量较小,所以我国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我国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转型的困难,转变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理念,贯彻落实引进来及走出去的经济转型战略,对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韩玉辉 单位:山西国术之光国际艺术交流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红翠.浅析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现代经济信息,2015,(9).

经发范文篇7

新时代国际经济发展的意义

促进各国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直接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新时期,世界各国经济在不断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经济都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新时期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向。国际经济环境优化在新时期,国际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各国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增加其市场的占有份额。这种情况也让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国际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再是比较单一的竞争关系,而是在竞争中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竞争的格局,推动世界经济的综合发展。信息科技引领潮流新时期,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来看,生产力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推动了世界信息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科学技术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相辅相成。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也在不断加快,全球信息科技水平的提升也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新时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格局逐步深化在现阶段的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经济交往打破原有局面,政治友好交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新成果。世界各国都重视自身经济发展,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基础也越来越雄厚,具有加大国际市场投资的经济能力。在经济政治合作过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以文化为媒介,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让政治合作变得更加亲密。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推动了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不断深化。

国际经济多元化发展

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科技环境以及经济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也越来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在运用互联网来构建双向合作平台,能够让企业和个人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经贸合作问题的沟通、足不出户互动,突破了地域以及时间的制约。现在比较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适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而是需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更加规范现在不断有国家参与到国际经济的活动中,国际经济市场在不断扩展,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竞争形式也越来越严峻。为了让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公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也要建立友好的贸易体系,突破竞争的界限,在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相互合作。良性竞争能够让国际经济进行良好发展。国际经济协调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协调是“国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简称,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主要如下:一是能够有效降低各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效缓解不同国家间存在的经济矛盾,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促进了国际资本进行相应的流动。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有效协调国际共同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中存在的矛盾,才能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全球经济进行有效增长。运用国际经济协调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策略加强国际经济组织作用关税、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货币组织是二战后世界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了世界各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的发展。例如,各个参会的成员国都表示愿意继续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经济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全球化的经济。当前存在的单边主义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了一定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成员国达成了一致立场,从而对世贸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维护,意义非常大。诺罗夫表示,目标主要是在非歧视性以及多边贸易的前提下,共同构建具有开放型的经济,从而确保世贸组织的权威性以及独特性。

构建全球化的协调机制

建立全球资本流动监管协调机制,有助于发挥国际经济协调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通过检测各项指标,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让各个国家都能够更好地对国际储备、长期资本流动等金融危机进行预测。监督机制也需要依据这些指标的范围以进行相应的预测,并在出现异常范围时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二是加强资本的管制。亚洲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市场金融结构也开始趋向弱化,国际资本流动的透明度正在得到保障,资本项目向各国和世界经济不适当开放的风险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改善国际资本流动——这个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管,构建协调的机制。最后,严格的监管对冲基金受。随着对冲基金的发展,监管问题也继续进行解决,监管者必须加强监管,主要是通过直接监管的方式。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应遵守对冲基金管理必须遵守的法律,并制定专门的法规,及时识别资本波动。

创新国际经济协调措施

国际经济协调也成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要满足世界三大经济组织所具备的协调职能,更好地满足全球经济新发展的需求。例如,制定的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不仅极大完善了多边贸易谈判体系,更关键的是,随着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相继加入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多边贸易规范中也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争取公平定位,获取合理利润,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二是需要对国际经济合作政策的思路进行调整,制定中短期政策、需求管理以及供给侧改革等。第三,需要注重科技创新能力,这也是对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战略进行支撑的重要表现。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以及发展数字经济等新模式,为全球经济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从而有效地缓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增长乏力的现象,为世界经济进入增长繁荣的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的举措

提高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新时期,必须深入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经济发展的环境,必须提升经济的开放水平。中国也要深化改革开放,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要想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跟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还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原则。采取多边合作外交政策国际竞争环境在不断的发展,竞争的发展模式也多种多样,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也在不断增加。中国为更好地确保经济有稳定的发展环境,与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必须运用多边合作的外交政策,使各国通过经济交流保持友好关系。

结语

在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的发展面临不同的挑战与机遇。只有积极适应时代,不断对自身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在国际交流中进行合作与发展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将更加频繁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韩奇锟.新时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预测[J].现代经济信息,8(36):158.

[2]刘馨.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商情,8(8):78.

[3]周艳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展望[J].首席财务官,8,14(11):11-.

[4]朱天娇,王悠悠,盛凯骏,等.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J].环球市场,0(5):24.

经发范文篇8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循环经济

第一章.引言

在迈向21世纪的时候,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已经来临。中国带着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满怀信心地跨入21世纪。根据科学地预测,我国将完全有可能提前20年,即到2030年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到2050年我国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到2050年,我国可以进入当时发达国家的行列,赶上美国,超过日本和德国。20世纪70年代,我们未能及时抓住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机遇,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不失时机,抓住时代的经济机遇,选择知识经济作为我国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这样,我们也就从战略上选择了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及新型的支柱产业;选择了知识创新,从而选择了21世纪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及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章.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特征与环境压力

2.1持续高速增长具有内在的推动力

(1)大众消费时代来临,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将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从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产出结构特征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进入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满足基本食物、住房和穿着的消费,汽车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家庭消费,家用电器快速普及,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在这一阶段,国内需求将会呈现出多层次稳定快速增长的趋势,对经济增长形成稳定的拉动力。

(2)城市化将持续快速发展,生产率快速提高,为内需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动力。中国已经进入了迅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了两个转移: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由低生产率区域向高生产率区域转移。二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显然,这两个转移都将会促进生产率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是人均收入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这将会使得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

(3)劳动力供给的“无限性”与来自全世界的新技术持续供给,将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低成本优势和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无限性”与国际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供给在一种压缩型工业化过程中激烈碰撞,使得我国的生产高速增长与失业率上升并存。一方面,我国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体系,以提高质量,劳动力的过剩使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可能,从而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解决这一尖锐矛盾需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便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保证社会安定。即经济面临国际新技术的推力和国内就业的高度压力,必须快速增长。

2.2经济增长将由重化工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双重主导

未来一个时期内,国内投资和消费都将对重化工产业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力。在投资领域,城市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对重化工产业形成巨大的需求。在消费领域,居民的需求增量将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汽车、住房等以重化工产品为基础的产品上。重化工产业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在竞争中不断加速发展。

(1)投资需求继续高速增长将会拉动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投资快速增长。在执行了50年反城市化的工业化战略以后,进入21世纪,中国加速了其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必将引起持续的城市建设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引起巨大的投资需求。近几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2.0%,2000年为2.1%,2001年为2.6%,2002年为3.1%。在城市建设投资迅速增长的同时,全国性的跨地区、跨流域大型、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不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将会逐步加快步伐。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是依靠“剪刀差”积累的,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极为有限、严重不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支持三农发展的要求,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将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将对重工业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促进重工业快速发展。

(2)城乡差距将会继续扩大,环境因素将成为影响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状态。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到2003年扩大到了3.3倍。而且1997年以后差距在加速拉大。未来农村人居收入增长速度将会继续低于城镇居民,差距还将会继续拉大。总体上看,由于农业生产能力的限制,农民增加收入在很大程度是靠资源开采和初加工。因此,农村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有扩大趋势。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污染呈现出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农村人口所具有的“原富”-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将使得农民与城镇居民在生活质量上的差距更加扩大。城镇居民通过更多占有人造的物质财富,通过更多的物质享受和医疗保健,可以补偿环境污染给生活质量带来的损失。低收入人群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健康损害没有谈判能力去争取医疗保健补偿。因此,生态环境的破坏实际上放大了二元结构导致的社会不公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能靠加速城市化。

(3)区域差距将继续扩大且缩小差距的难度加大。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虽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远比不上东部发达地区,长期累加的结果必然使得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西部地区的城市密度小、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例大,东西部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城乡差距在地域上的反映。相对而言,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更大。从历史上看,对西部地区的每一次开发都意味着一次大规模的生态环境破坏,目前西部地区的生态功能已经非常脆弱。西部地区草原因过度放牧而沙漠化、一些地区因过度开垦土地而石漠化、黄河等河流因为上游用水增加而长时间断流、治理沙漠而产生的人进沙进现象、因生态植被下降引起的旱灾与洪灾同时上升,等等,已经说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和农业开发程度已经超过了自然承载能力。我国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地理地貌等因素都决定了西部地区并不适合高密度地发展经济。在我国总体上生态环境压力日益上升的情况下,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难度将会加大。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上述三大趋势表明,我国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入急剧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必须解决过去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新结构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本身都需要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增长又面临巨大生态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新型的经济增长道路。

第三章.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环境成本分析

3.1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持续上升

环境承载能力矛盾的激化。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是,我国环境污染其实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江河湖海普遍遭受较为严重的污染,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酸雨污染有扩大的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重金属污染日益加重,农业与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长期对生态环保护投入不足导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国家环境安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2003年,我国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的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容量的6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0%。目前我国许多污染物的排放在世界上都居于前列,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第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COD排放量也位居世界前茅。2003年共发生海洋赤潮119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4倍。由于农业增产过份地依赖于化学性的手段,导致化肥、农药、化学饲料残留物的排放而造成了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更为复杂和困难。

3.2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成本与损失评价

生态环境要素与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能够净化和容纳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时,人们总是认为生态环境是没有价值的非人类劳动产物,在经济学中是外部条件,而不是经济要素。但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或环境容量对污染的承载能力是有限度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日益突出。有限性使得生态环境已经变为稀缺资源,对它们的使用就成为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成本。过去我们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对环境成本的典型研究成果比较。环境成本通常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许多学者研究并计算了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比重。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比重进行了研究和计算。过孝民、张慧勤计算的1983年的结果为8.9%,金鉴明计算的1986的结果为8.74%,徐嵩龄计算的1993年的结果为7.52%,国家环保总局用90年代末计算的结果为西部地区13%、东中部地区5%-12%。以上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2.1%-7.7%,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5%-13%,两者之和大约为GDP的7%-20%。也就是说,每实现1万元GDP,大约需要造成700-2000元的生态和环境损失。尽管在概念内涵、计算内容、技术方法、基础数据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计算结果存在很大差别,但现有的研究足以说明,中国生态与环境成本是巨大的。而这种成本损失在GDP统计中没有得到反映。

第四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与循环经济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比照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我国还处于环境加速恶化阶段。根据顾春林的研究,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正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的左侧,环境污染属于上升趋势。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将继续恶化。

源头治理与循环经济。就人类的生产活动与索取环境资源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技术经济范式。(1)传统的线性范式。这种范式处理人类与环境的方式是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进行加工生产产品,将废弃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即“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2)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即“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它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3)循环经济范式,其技术特征是源头治理。它是通过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首先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环境友好生产。毫无疑问,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但是,在实践中,循环经济模式却遇到了传统经济制度和利益分配关系的严重制约。如果不改变生态环境免费使用为基础的价格体系,不强制对典型的社会共有资源——生态环境实行有偿使用,循环经济无法真正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技术经济范式。

第五章.对策思路

通过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的调查,我们发现,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实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使环境污染总量下降的目标。例如,将分散设立的大量小造纸厂、小水泥厂、小钢铁厂、小化工厂等淘汰掉,重新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用现代化的规模型企业取而代之,以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清洁生产,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大幅度增长,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但这需要进行新的制度安排,并采取一系列新的政策。

(1)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现有利益格局,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因此,首先要设计一种制度框架,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并规定其交易和补偿机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省(市)、循环经济省(市)的试点建设中,普遍存在对技术的重视远高于对制度的重视的现象。基本操作模式是以政府作为推进主体。靠这种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不可能持久的。

(2).仔细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应有利于增加就业,至少不与就业发生矛盾。目前中国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经常采取限时达标的方法,在某一时间段内关闭大量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是常用的手段。但在实践中,往往是过一段时间被关闭的小企业又重新开工生产,污染依旧。在中国当前存在极大的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不能以牺牲大量就业为代价。必须在就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第二,应该以在总体污染排放中所占比例比较大,资源消耗多的行业为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第三,针对短缺资源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中国的水资源总体上极为短缺,水的循环利用应优先推进。第四,具有较为成熟的循环利用资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的产业领域应优先推进。

(3).必须在生态环境伦理体系和市场经济伦理之间建立一套新的循环经济伦理体系,并使之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循环经济涉及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域,与全社会的所有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发动社会大众,充分认识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必要在中国开展一场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动员,鼓励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4).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之中,使之与其他政策相配套。过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集中于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总量,很少在总量调控的同时对不同部门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品进行精细的分类调控。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其政策应该充分细化,与财政货币政策相协调配套,防止政府不同部门按照部门利益和业绩需要“有选择地”执行。

(5).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并应该将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

(6).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推进循环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目前中国的环境和资源信息缺乏透明度和适时性,不利于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应该加强环境与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第六章.结束语

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有优良的文化传统,辽阔的国土和绵长的海岸线,有丰富的矿产和农、林、牧、副渔资源。在开放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加入了WTO,经济和法律逐步和国际接轨,在人类走向全球化热潮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中国领导层一定会把准正确航向,引导人民走向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国家统一、富强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李京文。《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刘秀光。《微观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刘秀光。《宏观经济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经发范文篇9

关键词:新常态;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低速增长,并通过以创新为驱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式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收入上升、政策扶持、市场庞大等多种因素的支撑下高速发展,但由于部分旅游景区过分依赖旅游资源、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给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为此,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转变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结合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特征,探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而合理应对经济新常态带给我国旅游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一)旅游需求显著上升

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旅游产业总产值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国民GDP增长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2.9%。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同比增长3.3%。可以见得,我国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从单纯的观光需求转变为涵盖观光、度假、运动、体验等多种要素在内的旅游需求。从旅游消费方式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市场兼顾大众和小众旅游,且自驾游、探险游等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兴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旅游消费趋势,并逐步进入旅游发展新常态阶段。

(二)旅游营销模式转变

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衍生出了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营销方式,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毕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业态的出现,推动了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从营销模式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产业逐渐形成了三种营销模式:其一,景区营销与渠道营销相结合。景区营销是指旅游景区与旅行社合作开展的传统旅游营销模式,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划分营销区域,并通过派驻负责人的方式开展区域内的旅游营销工作,开发并推广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景区与旅行社的共赢。在新常态下,景区营销渠道需要与渠道营销相结合。例如,可以采取联合营销的方式,建立旅游景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关系,从而共享游客资源和旅游路线,避免景区间的无意义竞争。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能力,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景区的旅游资源,采取低成本的营销方式激活潜在消费者,实现旅游景区与消费者间的双向互动。其二,景区营销与游客营销相结合。旅游景区需要树立以游客为本的营销模式,构建景区游客信息化系统,通过对游客数据及景区数据的分析,开发符合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和营销策略,通过提升游客对景区的口碑实现高效旅游营销。其三,景区营销与员工营销相结合。旅游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的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和服务技能,为游客带来人性化的旅游服务,改善游客旅游环境,并通过构建游客评价机制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通过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不断创新,提升旅游景区质量与核心竞争力。

(三)旅游业态愈发丰富

虽然新常态下的旅游产业仍然以吃、住、行、游、娱、购为核心,但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逐渐衍生出了多中心的旅游业态,使得旅游产业呈现出了新思路与新格局。例如,全域旅游业态要求旅游产业与政策法规、公共资源、生态环境等资源相结合,优化配置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智慧旅游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通过对游客信息、旅游资源、旅游路线等数据的分析,能够对旅游规划进行及时调整。乡村旅游侧重于展示与城市环境截然不同的乡土风情,不仅能够有效发展旅游经济,还能够为扶贫脱贫工作提供支持,属于偏向于度假休闲的旅游模式。毕业旅游具有周期性、集体性的特征,且毕业旅游消费数量大多集中于300-5000元,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体育旅游以体育项目为核心,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所形成的新业态。文化旅游重视让游客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氛围,能够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要求旅游景区对其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开发。

二、经济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路径

(一)打造具有环境系统性的旅游产品

传统旅游景区更重视通过旅游资源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对旅游环境的认知。但在新常态下,旅游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长期受城市的束缚使得人们愈发向往自然,这就使得原生态的旅游环境往往更易于被游客所接受。为此,旅游景区需要打造具有环境系统性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于原生态环境的追求,且要协调旅游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确保自然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

旅游经济体系是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的,如果脱离市场经济的指导,必然令旅游经济产生断层现象。通过对出入境旅游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旅游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发展国际旅游线路能够扩大我国旅游市场规模,并通过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方式拓宽旅游产业的营收能力,有效提高对国外游客与旅游资源的引入力度,实现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双向互动。

(三)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新常态下,为满足游客休闲、购物、运动、生活等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旅游景区需要通过对自身资源禀赋与旅游市场整体动态的分析整理出游客的目标人群,并结合旅游消费的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旅游资源开发。同时,旅游产业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深度合作,通过获取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支持,实现碎片化旅游市场的整合和特殊建设,构建旅游大市场以提升旅游景区资源开发水平。

(四)深化产业间融合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需要将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体育、医疗、文化、金融等多个产业进行深入融合,构造区域性的综合新产能。在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从产业自身做起,发展更多优质的旅游产品,并扩大旅游营销及服务力度,推动旅游景区的品牌化建设,为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提振效应,另一方面需要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紧密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点,赋予旅游产业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新的服务模式,从而构建“旅游+”的经济生态。

(五)加强旅游产业生态圈建设

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借鉴生物学中的生态群落概念,充分考虑空气、水质等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生态群落因素,通过对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革新构造旅游产业生态圈,建立新型旅游体验目标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统筹管理,利用旅游景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取代资源与市场的争夺,营造契合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良性循环产业生态圈,通过旅游产业生态圈建设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视阈下,我国国民旅游需求显著上升,呈现出多元化的旅游消费趋势。旅游营销模式也呈现出景区营销与渠道营销、游客营销、员工营销紧密结合的格局,加上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业态的兴起,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的业态类型。为此,我国旅游产业亟须打造具有环境系统性的旅游产品,积极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做到资源和游客共享,根植于地方资源禀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旅游产业的生态圈建设,实现旅游经济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蒋伯美.新常态下旅游休闲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1):185-187.

〔2〕朱海艳,孙根年,李君轶.中国31省市国内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5):197-202.

〔3〕莫新禄.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19(3):66-67.

经发范文篇10

一、基本印象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下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个县级市和海陵、高港两区,面积5793平方公里,人口504万,其中市区62.81万人。*之行,给我们留下了如下的印象。

(一)企业数量多,规模大。

*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05家,形成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全市近100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56个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前三位,17个产品成为“单打冠军”,既有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兴达钢帘线等一批销售突破10亿元或利税过亿元的“顶天立地”的大集团、大企业,又有兴化市不锈钢、姜堰市五金机械等“铺天盖地”的小产业集群。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韩国LG公司,日本雅马哈、久保田公司,瑞士魏德曼,美国GMT公司,荷兰阿克苏公司等均已在*落户。其中,春兰集团是全国最大的50家企业集团之一,扬子江药业集团规模总量和效益指标自1996年起连续7年在全国同行蝉联榜首。不仅*市本身,就其所辖的市区来看,企业数量之多、规模之多也令人惊叹。如姜堰市仅工业企业就有5000多家,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40家,过亿元的5家。

(二)城市规划好,面貌新。

*市既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近年来,*市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先后投入100亿元,其中95%为市场运作,启动民间资本建起了一个新城。城市建设中他们既注意保存老城区中的文化底蕴,如在部分**古民居时,注意用白墙青瓦遮住路边的老房子,以保持市容美观;又注意新区的高标准规划,将政务、商务、金融、电信、学校等分片规划。在住宅小区建设时,十分注意人性化设计,楼与楼之间留出足够的距离,体现出现代化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该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活动,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努力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城市道路基本实现三线入地,人行道板色彩明快,路灯款式新颖,路面清洁卫生,绿化新颍美观,路两边均是整齐划一的风景树、绿化带,绿树、红花、草坪,塑造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进*,满眼皆为绿,处处漾生机。不仅是*城区,我们所到的姜堰市,城市规划的档次品味也很高。

(三)集镇变化快,档次高。

*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一天天缩小,城市现代文明正在一步步走近广大农民。如我们参观的戴南、张郭二镇,镇区道路四通八达,宽敞整洁;建筑设计美观大方,别墅成群;市民广场音乐缭绕,喷泉如注。很难想象,十年前的张郭镇还只是“一条小巷,两排瓦房”,城镇常住人口不足3600人,商业不兴、人气不旺、交通闭塞,连公路也不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工业小镇和财政穷镇。现如今,城镇常住人口2万多人,建成区面积从1997年的0.4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自筹资金3000万元,接通了宁靖盐高速,打破了长期束缚发展的交通瓶颈,实现了镇村道路水泥化、网络化,村村开通了公交车,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都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镇、全国卫生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雏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郭镇还投资500万元建成了农民公园——晨秀园,融江南园林风格与水乡文化为一体,实现了“小桥流水人家”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是镇上农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该镇对集镇建设用地实行政府统一规划、征用、开发,以开发带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实现以地生财,以房养路,滚动建设,将综合开发的效益大部分还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措施,吸引先富起来的农民进镇落户,购房兴业,使人力、物力、财力向集镇集中。该镇在设计集镇规划时,斥巨资到同济大学请专家,确保了集镇规划的现代化及独特的人文特色,达到了20年不落后。

(四)企业改制韧劲强,措施实。

*市把企业改制当作一场硬仗来打,围绕“三置换一保障”(换国有集体产权服务、职工身份、土地使用权、实行社会保障),从2001年起,拿出三年的时间进行集中攻坚,充分说明他们改制的韧劲很足。在改制中,他们采取把好资产评估清查关、改制方案制订关、置换标准确定关、法人治理结构关、工商注册关、用工关(考核验收)等六关,确保企业改制的扎实有序列推进。姜堰市在企业改制中,提出“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改制只要有利于公有资本的退出,有利于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职工的妥善安置,有利于存量资产的盘活,有利于改制改革后企业的发展,什么办法措施有效就采取什么办法,使企业改制取得了成功。全市应改制2161家企业,目前已改制2146家,改制面达99%,甚至连市属场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及自收自支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也改为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对民营企业,他们适时引导他们摒弃家族式、作坊式管理方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如戴南镇东方不锈钢制品公司法人代表翟宝银,文化水平不高,自己主动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聘请一位有专长的大学生为总经理。

(五)发展后劲足,潜力大。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进主题园区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成为区域经济和工业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和亮点,成为发展规模经济的新型载体,扬子江药业、春兰、梅兰、兴达钢帘线等一批重点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题园区并已初具规模。双登、梅兰、戴南不锈钢等一批乡镇企业也纷纷规划发展区,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和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优势,并通过挂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在传统产业和企业如日中天,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集群优势日益凸现,而且*市各县市区的干部精神状态好,对人有热情,干事创业有激情,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市的发展后劲和潜力不可限量。

二、主要做法

据*市陪同人员介绍,*原来是苏中地区的一个县级市,1996年以前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与皖北地区差别不大,自1996年升格为地级市之后,短短10年的时间实现了异军突起,跨越式发展。探究其成功的秘诀,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于他们坚持了工业立市。*市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很明确,就是以工业化为第一方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强市富民的第一途径,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市目前的三次产业比例为3:83:14,工业经济的支柱地位非常突出。在*,人们言必谈工业。2004年,*市财政收入86.6亿元,而今年截至11月24日,已完成了100.38亿元,其主要份额都是工业提供的。从*市下辖四市二区乃至乡镇来看,他们都有自己的主打项目、名牌产品、优势企业,很多产品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足见其对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视程度。*自组建地级市以来,一直坚持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规模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早在199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春兰集团公司学习的决定》,提出在全市大力弘扬春兰精神,推广春兰经验;2002年初提出通过3-4年时间的努力,重点培植以春兰、扬子江为代表的30家春兰式企业群体,集中力量打造工业30强。他们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与30强企业挂钩联系制度,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明确了关于鼓励扶持大型企业集团联合重组、技术进步、人才引进等方面共12条配套政策,特别着重在帮助企业落实各级、各类政策上下功夫;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先后从本级财政中拿出1000多万元实行重奖;同时对30强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依据企业上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增幅确定,既保护了重点企业,又给他们增加压力。通过对工业发展坚持不懈的扶持和倾斜,*市这些年各类工业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不断涌现,有力地支撑和壮大了该市经济实力。

其二,在于他们注重科技创新。在*,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其产品、产业的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企业的发展红红火火。这与他们始终注重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该市在经济快速飞跃式发展的同时,不惜花费巨资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投入巨资改善科技专家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走好“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提高”的路子。一个中心:即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两个结合:一个是产学研结合,即技术中心与企业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合,采取的主要形式有:①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产业化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②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定出课题并进行合作研究;③企业部分课题委托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来做,或出资在高等院校建立合作机构;④与科研院所或其它技术部门共建技术中心,如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科技大学等合作,成立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⑤吸引企业外的科研力量以课题研究室或整个研究单位整建制地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技术中心的一部分。第二个结合是与引进智力和利用国外科技力量的结合,即技术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赶超先进国家,使自己的产品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三个提高:一是提高起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起点要高。即人员要精干,研究与开发条件要好,最重要的课题的研究水平要高,在重点抓好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有超前意识,必须考虑到几年后市场所需的产品和技术,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做好技术储备。二是提高水平,有高水平的人才。积极创造条件,把企业内外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调整或吸引到技术中心,吸引硕士、博士进来,把企业的科研骨干送出去培养成为硕士、博士。以技术中心为重要基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三是提高经费投入的强度。这个提高是前两个提高的保证。技术中心的建设主要靠企业投入,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的重要性,想办法筹资,舍得投入。到目前为止,全市建有企业研发中心达112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5家。这些数量众多的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并不是摆设,而是切实发挥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通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技术中心、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力量向经济主战场的转移,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目前,*工业增加值的45%以上来自科技创新。

其三,在于他们主动承接辐射。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之一,*把自己定位为苏中接受上海辐射的先导区,承接苏南能量北移的桥头堡,主动和上海、苏南发达城市“接轨”,市领导班子多次率企业负责人赴张家港、苏州、江阴等地考察学习,多次组团赴日、韩及欧洲各国开展专题招商,积极寻求合作支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他们扎实推进沿江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不断加快沿江开发步伐,沿江地区已成为承接辐射的强大磁场。今年1-10月,沿江地区协议利用外资6.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2亿美元,均占全市的70%以上。在园区建设上,他们开展了以“五比五赛”(比投入强度,赛设施完善;比开工项目,赛到帐外资;比增长幅度,赛发展速度;比综合效益,赛贡献份额;比投资环境,赛外商满意度)为主题的园区竞赛活动,促进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市还敢于打破行政区划,推动靖江跨越长江天堑,同无锡江阴“牵手”搞跨江开发,使江阴开发区延伸到江北,两地联合成立了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全力支持和配合靖江园区的开发建设,协商解决联动开发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联动开发取得更大进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被公认为是加快融入苏南借上海之梯登高望远的大举措,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联动开发新路子。1-10月,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累计新批企业12家,协议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其中新批项目中,11个项目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

其四,在于他们善于做强放大自身优势。*市本身并无资源优势,但是他们善于发现机遇,整合资源,形成并做强放大了自身优势,推动了城乡建设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他们的目标是:“三年形成大城市框架,五年达到大城市标准”,扎实推进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高起点、高标准进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现,迅速膨胀成为苏中地区承接南北的交通要地,有力地吸引了苏南发达地区产业、项目、资金的转移。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各地注重依托产业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如姜堰市积极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华东五金第一城,谋求产业招商新突破;海陵工业园发挥韩资企业入驻优势,加大配套服务功能,开展产业配套招商;靖江市围绕临江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造船修造等产业;泰兴市依托精细化工产业园,强化产业链招商等等。在工业发展上,*市注重形成区域特色和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优势。如靖江市西来镇以微特电机为特色的规划发展区、泰兴市溪桥镇以小提琴为特色的规划发展区、高港区口岸镇以绳网带为特色的规划发展区、海陵区九龙镇以车件为特色的规划发展区等,都体现了产业的特色性和传统性。在瞄准自身优势做大产业规模上,兴化市戴南镇的做法尤为典型。戴南本地并无钢铁矿产资源,但他们针对本镇群众历史上有收购的传统,强化引导,搞好服务,使不锈钢产业由简单的收购和不锈钢废旧材料手工作坊式的敲敲打打,发展到能生产拉管、拉丝、标准件、日用品的几十个系列、几千种不同规格的不锈钢产品。他们靠遍布全国的农民经纪人,购买全国各地废旧钢铁,甚至是从俄罗斯购买退役的军用飞机,进行再加工。以前主要以小冶炼为主,污染严重、与大企业争原料,曾被媒体曝光。近几年,该镇大力调整不锈钢产品结构,加大环保整治力度,逐渐从小冶炼为主转变为目前的以生产不锈钢制成品为主,形成了不锈钢原材料采购、冶炼、轧制到最终制品直至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全镇60%的人跟不锈钢产业息息相关,常年有4000多人分布在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开店经商,专门销售戴南不锈钢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2004年,全镇不锈钢产量达25多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七分之一,成为闻名全国的“不锈钢之乡”。

其五,在于他们坚持真抓实干。在*,我们看到的是整齐美观的楼房、干净宽阔的街道、规范有序的厂房,而感受的却是*人真抓实干的精神和气魄,他们的领导对企业改制、园区建设、新品开发等,谈起来头头是道,听他们谈发展、议发展,实实在在感受到他们加快发展的劲头很足,信心很大,感受到他们思想超前、敢想敢干,真正做到了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英雄。在兴化市张郭镇,有这样一幅宣传标语:“大干部、小干部,能带领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足以说明当地干部的价值追求和工作态度。为激发广大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张郭镇推行干部“年薪制”,把干部工资结构调整为基础年薪、岗位年薪和实绩年薪三个部分,主体是实绩年薪。在实绩年薪考核中,把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集镇建设等八项工作业绩作为重点,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按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计酬;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按与既定目标的差额比例扣除年薪,从而打破了多年来干部“吃财政饭、捧铁饭碗”的习惯,极大地增强了镇村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了广大干群的聪明才智和创业热情。为动员已在江阴置业定居的能人徐开泉回乡创业,镇党委书记先后六下江南、登门拜访,终使徐开泉回到张郭,投资办起生物化学制品厂。该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20万元,上交税金50多万元,其成功的示范效应,使一批又一批在外经商能人纷纷回乡创业。目前全镇500万元以上企业5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25家,已初步形成了新型材料、轻工包装、冶金铸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热电器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可以说,这些巨大经济成就的取得,正是他们真抓实干的结果。

三、发展的建议

*考察,是一个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好范例,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机遇,*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联系==实际,我们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决不能把解放思想当作一个口号来喊,我们强调思想解放,首先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实现自我解放,不能在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时,只让别人解放思想,而自己做不到解放思想;特别是面对当前==与先进地区包括周边县市正在拉开发展距离、逐步被边缘化的严峻形势面前,我们更没有什么过多的理由和借口,当务之急,就是千方百计谋发展、抓发展。一定意义上讲,有时为了发展,我们各级干部都要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做。要赋予解放思想以实实在在的内容。如市委、市政府前不久组织到沭阳考察,回来后学习沭阳发展工业园的做法,向干部借款建市工业园,就是实实在在解放思想的体现,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采取这个办法,市工业园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速度和成效。因此,我们今后要注意通过外出考察、选派人员到先进地区挂职学习、聘请先进地区的专家到我市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他们先进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优惠政策、发展经验要认真学,认真借,哪怕是一点一滴,只要学到手,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就会使思想解放向前迈出一大步。

其次,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这是公认的。学习*,就是要把工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首先要继续抓好企业改制。==的企业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要以“无情改革,有情操作”为原则,合理把握改制的力度和进度,力求改制一个,成功一个,发展一个。其次要提高“一园三区”的建设水平。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档次,力争“七通一平”或“十通一平”,达到美化、绿化、亮化;工业园区管委会要抓紧进园,行政服务中心、经济环境治理办公室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为客商和业主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要把“一园三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强化对入园项目严格审核把关,多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实现入驻项目数量和质量的不断突破。第三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市有些企业为什么常盛不衰,就在于他们成立了研发机构,依托科技力量的支持。为此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立研发中心,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东向发展不动摇。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东向发展”决策,提出鼓励沿边县市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政策研究,对苏浙地区实际效果显著的政策举措,可以比照执行。我们==属于==的边缘县市,要抓住这一政策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走出去、引进来,融入长三角,特别要牵手*。扬子江制药业、双登蓄电池等企业与我市医药制药、再生铅等产业有一定的互补空间,建议依托目前建立的关系,筹备两地企业家联谊会,通过合作和设立分厂的方式,延伸铅冶炼、制药、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链,使之做大做强,成为我市东向发展的“试验田”。

第四,坚持培育主导产业不动摇。要学习*市大力实施以工兴城、做大规模企业、做强产业集群的做法,利用我市现有的废旧塑料、再生铅、制药、小食品等产业集群,利用外资或民间资本建成大市场,力求打造出在全省、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铅业城”、“药业城”、“小食品城”等。此外,要引导培育牛肉干、小机械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使之生命力更加旺盛。

第五,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国家投资,都是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实现的。没有项目,就不可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就没有保证。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搞好项目储备,认真扎实地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狠抓一批起点高、效益好、能起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既要重视经济发展项目,又要重视社会发展项目。要综合运用行政引导和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引导和服务对项目建设的作用。

第六,坚持加大投入不动摇。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不管是一、二、三产业还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都要尽可能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当然,我市经济还处于负重爬坡阶段,靠财政不可能增加投入,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吸引、土地优惠、财政税收返还等方式尽可能吸引利用外来资金和民间资金;同时,还可以通过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吸引金融部门投资。总之,要通过全方位、多领域地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