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6:55:28

稽查调研报告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1

某化工企业,成立于20**年8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化学助剂:硬脂酸、甘油。根据总局对化工行业税收专项检查的要求,我们对该企业20**年至20**年度的涉税情况进行检查。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该企业购进张家港市某公司用于生产硬脂酸的主要原材料——工业极度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硬脂HPS58),取得由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认证,均已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率为13%。此情况引起了我们检查人员的注意。根据以往检查的经验及对本地区化工行业的了解,一般化工行业增值税都是同征同扣或低征高扣,而高征低扣现象还没遇到过。通过初步了解,供货方又为国家大型企业,似乎不会错用税率,特别是双方发生的此类业务一年多,如果用错税率双方主管税务机关应该早就发现,检查人员对此的怀疑貌似多余。但职业的敏感和长期形成的检查习惯,检查人员还是对此放心不下,因为低税率货物的范围均无此产品名称的列举,为此检查人员一边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到仓库查看上述产品,一边通过与该公司负责人的交谈,进一步了解到上述产品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是以棕榈油为主要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生产的,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组成也说的不是太清楚。由此我们证实检查人员的怀疑并非多余,只有弄清楚该产品是如何生产的,才能准确确认该产品是否属于税法规定的低税率货物范围。检查人员一方面进一步向相关专业人士请教,一方面向领导汇报检查情况,申请外调,到供货方去进一步了解上述产品的生产过程,最终检查人员掌握了该产品的组成:确是以棕榈油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加氢和催化剂进行高温加热,从而改变了产品的溶点。为此检查人员认为:该化工企业购进的工业极度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硬脂HPS58),是棕榈油(属于税法规定的低税率货物范围)为主要原材料而生产成的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原材料,不属于低税率货物的范围。因此,该化工企业购进的工业极度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硬脂HPS58),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48份,发票上均注明13%的税率,为错用税率,应按17%的税率计税,上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额合计2310832.30元应不予抵扣。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购销双方均误认为极度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硬脂HPS58),主要成份为棕榈油,产品用途与棕榈油差不多,应按棕榈油的适用税率(13%)计税,通过我们与供货方主管税务机关及购销双方进行沟通,均没有对我们检查人员的意见提出异议,均表示要按税法规定的税率执行。

所以,熟悉和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特别是在检查过程中要耐心、虚心询问和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企业情况的介绍,留心于每一个环节;要走出就账查账的老路,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方便的优势,广泛收集信息和相关证据资料,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当前征管与稽查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管、稽查互动不够

目前,征管与稽查系列的互动基本上仅停留在稽查处理情况反馈、稽查执行配合和管理移送稽查的浅层次上,仅满足于税务处理,提出税收管理建议的不多,即使提出也难以落实。对如何直接利用征管、稽查工作中第一手资料来切实强化税源税基的控管,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工作还远远不够,大量有效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管查合一的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信息交流共享的层次不高。

2、征管、稽查信息的增值利用水平不高

征管部门与稽查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不注重相互间信息交换。虽然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建立了一系列的功能模块,但基本上是单打独斗,缺少横向的比对稽核和自动监控。如何使数据信息“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以查促管、以管促查”增值利用水平,还远远不够,使属地局对稽查部门查处的案件缺乏了解,稽查局也对属地局日常税收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缺乏了解,不易有效地进行合作,导致征管、稽查难以形成合力,老问题依然故我,新问题不断产生。

3、征管、稽查配合的具体操作规范尚未建立完善

一方面稽查部门提出管理建议的渠道虽然已经建立,但在部门配合、建议内容、文书格式、反馈方式和时限、传递程序、监控落实等方面缺少详细的规定,使得多数管理建议难有落实,挫伤了稽查人员的积极性,以查促管的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征管中发现的重要稽查线索仍靠人为主观确认后传递,缺少客观评价控制,随意性很大,未按规定移送稽查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重点税源户。

4、税收政策执行的尺度和力度不统一

征管工作中由于税收政策执行的尺度和力度不统一,常常造成移送扯皮的问题。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同,造成是否达到移送稽查标准的认识不一。稽查部门侧重执法打击职能,稽查工作必须按稽查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难以达到管理部门只补不罚或少罚的期望值;征管部门侧重于税源蓄养及收入任务目标,加之考虑到日常管理型服务等方面因素,往往又怕移送,日常管理中发现的涉税问题可以通过纳税人自查自纠或纳税评估加以解决的,即使按规定达到移送标准的,也不愿移送,产生稽查与征管执法力度不统一的问题。

二、加强征管与稽查协作的对策

针对上述税收征管与稽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大力加强征管查各部门的协作力度,建立税务征管稽查工作新的格局。

1、应及时分析、总结征管和稽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定期进行案例交流和管理工作研讨,共同分析征管、稽查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针对性的征管问题和征管中发现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大要案嫌疑的偷骗税问题,并找出规律、科学总结,形成征管查工作要点,切实加强联合管理,堵塞税源流失漏洞,打击偷骗税违法犯罪行为,构建惩防并举的管查互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人力资源和专业资源的优势,拓展互动深度,实现稽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优势互补,取得互动机制上的深层次突破。

2、对征管、稽查信息进一步加以整合、加工,有效运用于日常税源管理和稽查工作中去,发挥管查信息的指导、预警、监控功能,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稽查打击的准确性。应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职责,规定对管查信息增值利用的责任追究,建立可操作的增值利用质量考核办法,并纳入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从机制上、制度上调动各级、各部门、各责任人员增值利用管查信息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保障管查信息及时得到充分运用,互动工作机制得到不断深化和完善,从而实现互动机制从静态信息向动态管理转变,实现税收征管查在效率、作风、技巧、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构建“以管理服务型为主,稽查打击型为辅”、以人为本的和谐征管查新格局。

3、整合信息化管理模块,发挥计算机管理系统客观、实时、高效的优势,提高税收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目前,稽查与征管的具体操作未能真正完全融合纳入一个系统操作,交流共享平台尚未完整搭建,亟须加以完善和改进。应将征管、稽查信息的客观评价、判断、交换和监控功能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机器自动管理,减少非正常的人工干预,通过税收执法责任系统实时监控和自动考评,规范征管查税收执法行为,从而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达到征管查互动双赢的目的。

4、进一步拓展管查相互协作的范围和渠道,建立和健全管查联评联查的良好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双方应有的职能,形成依法治税的内部合力。同时还应强化国地税、公安、工商、房产、土地、建设以及地方政府、街道社区等部门的互动力度,进一步提高部门协作进行税务管理的水平,有效利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和各部门的优势资源,形成社会协税护税合力,形成“内外并举,综合管理”的工作思路,通过管查定期联合执法,进一步突破现有机构隔阂,盘活人力资源,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和执法服务质量,提高及时预警和纠正纳税人涉税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税务与外部门定期协作治税,拓宽税收执法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全面地共享社会涉税资源,扩大税收执法的社会影响,推动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不断提高,营造“诚信经商、诚信纳税”的良好税收环境。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3

大要案,有效的净化了全县药械市场,确保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但在稽查工作中也碰到一些问题,为此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目前基层稽查工作的重点、难点和采取的措施。

基层局应把农村药械稽查工作做为重点,因为农村地域广阔,药械市场容量和潜力都很大,渋药单位点多面广,监管稽查任务非常繁重,坑农害农严重危害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假劣药械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药监部门的形象。

为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开展农村药品市场的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的行为。可以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如系统内跨区域的联合执法、有关部门配合的统一行动等,聚合执法力量对药械市场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由此达到一是可以有效的净化农村药品市场,营造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的行为的高压态势;二是可以杜绝执法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的现象做到公正、公平执法;三是可以锻炼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可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塑造药监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监管是难点,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械监管的宣传工作,建议市局经常组织联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执法活动。

二、如何提高稽查人员案件办理的能力?

当前稽查人员在办案中表现以下几点问题:1、有畏难情绪找不到案源无案可办2、稽查人员实际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3、不注意案件细节,发现不了串案和大案4、对法律法规了解掌握不全面5、谨小慎微怕出错不敢大胆办案。

我局将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稽查岗位大练兵和稽查业务大培训工作,利用各种方式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稽查用人制度。

三、如何提高快检车的运行效率?

合理制定监督抽检计划与快检车运行计划,使快速检验与靶向抽样有机结合。

一是确立重点品种与区域,科学制定计划,明确一段时间市场监督与抽验的主攻方向。认真全面分析全国及全省、各市,尤其是全市近年来药品质量抽验不合格品种和的各类假药信息,从中找出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品种,突出易发生药品质量问题和有违法经营行为记录为单位的工作重点。

二是做到“人动车不动”,提高检测车运行覆盖面,有效降低成本。针对点多面广的实际,我局采取了在一定区域设立中心检测点的检测车运行方式,监督先行,由执法人员深入涉药单位,利用快速鉴别方法抽样送中心地检测筛查,力争做到检测车覆盖率达100%,且有效避免药品检测车及其仪器设备不必要的损伤,降低运行成本

三是按药品购进渠道进行药品质量筛查。在检测车的实际运行中,为力戒重复筛查,我们采取了区分不同区域,对乡镇实施全面检查,对城区按药品购进渠道对涉药单位进行分类,紧紧抓住源头的运行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加强药检人才培养,建立以检测车为载体的监督力量。在市药检所车载人员基础上,选拔县局人选,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实地带教,加大药检人才的培养;竭力打造一支以检测车为载体的集药品稽查、监督抽验于一体的队伍。

四、对提高案件发现率的意见和建议

(一)在一市三县之间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周边地区信息互动,建立药监稽查协作网。

(二)加强部门间横向联系,打造药品监管“立体网络”。积极与公安、工商、邮政、卫生、计生等部门沟通,建立药品监管协作机制,定期互通信息,强化涉药涉械案件移交移送制度。

(三)建立健全药械协管员制度,发挥“两网”中监督网的作用,延伸药品监管“触角”。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举报。试行稽查人员“分片包干”药械协管员协助工作的办法。

(四)充分发挥省局稽查专网的作用,从稽查专网中要效果、要效率、要效益、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时浏览省、市局网站的质量信息,提高药品抽检的靶向性和命中率。

五、对提高药品抽检与药械稽查的配合力度意见和建议:

(一)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强药品稽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实现市、县两级药监部门假劣药品、医疗器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稽查合力。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4

税务案件证据是确认税收违法事实的依据,也是影响税务行政诉讼胜败的关键。近年来,稽查取证工作得到逐步重视和规范,但仍与依法行政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税务稽查取证工作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都散见于《税收征管法》、《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或规章之中,客观上造成了稽查人员在取证中缺乏系统完备的法律规章可循。

部分稽查人员对依法稽查、依法取证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够。重稽查成果、轻稽查取证;重直接证据的收集、轻间接证据的收集;重违法事实证据的收集、轻税收违法手段证据的收集;重涉税证据的收集、轻处罚裁量运用证据的收集等“四重四轻”现象在日常稽查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缺乏一套权威性、规范性的的取证方法和科学标准。部分稽查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掌握不够,对各种违法事实应收集哪些证据才能充分证实违法事实的存在、采用何种程序取证才是合法的、所收集的证据材料该如何处理才是规范有效的等心中没底,造成不敢、不会取证。

取证方法单一,取证手段呆板。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1条把证据形式分成7类: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就目前看,稽查查办案件收集的证据资料仍然主要是各种书证复制件和询问笔录,较少收集和运用物证、视听材料、鉴定结论和现场笔录等证据。特别是对录音、录像、拍照、电子数据等视听资料的取得、制作、使用、保管等缺乏了解,不敢也不会用这类证据。

取证的保障力度受限,导致“无效证据”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人员调查取证的方式只能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而采取法律、法规授权以外的方式取得的证据是无效的。当前,法律赋予稽查部门的税收检查权有限,在保障取证工作方面有相当的局限性。在一些案件稽查中,按法律、法规的授权方式进行,很难取得证据,而采取法律、法规授权以外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又是无效的。因此,一些税务稽查人员在取证上下的功夫虽多,但成效受限。

二、统一认识,促进证据收集和审查工作的逐步规范

针对国税稽查工作的难点,常州市国税局一方面加强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认识,牢固确立“办铁案”的理念,要求在税务稽查中必须依靠充分、有力、规范的证据准确认定税收违法事实。另一方面立足实际运用,规范工作标准,结合基层实际,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对省局下发的《税务违法行为处理适用依据及取证要求》所列举的税务违法行为和主要证据作进一步补充和细化,制定出台了《常州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取证要求及规程》,为检查和审理人员收集及审查证据提供了较为全面、具体的指导依据,促进了证据收集和审查工作的逐步规范。

(一)明确常见的税务违法行为的证据类型和取证标准,准确把握充分取证的关键要素。《常州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取证要求及规程》对税务系统内部当下常见的税务违法行为所依赖的证据的种类、形式和取证方法进行了统一明确,明确了基本操作规范,以便稽查人员在遇到具体情况时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进一步丰富运用证据形式,全面收集相互印证的多种类型证据。常州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取证明确要求,首先应重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收集。既要注意收集企业账簿、凭证、会计记录等以及通过检查生产经营场所、货物存放地等获取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也要注意收集涉税案件证人证言、涉税案件当事人和涉税案件被害人陈述以及税务机关为案件所做的鉴定、证明,第三者举报时所提供并能核实的资料等间接证据。另外,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及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的原件是原始证据,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使用,也应收集和充分运用。

(三)进一步拓展创新思路,探索取证手段方式的多样化。常州市国税局明确要求稽查人员应用足应用好《征管法》及相关法律赋予的执法手段,如《征管法》中新增加的可对个人存款帐户查询、在税务稽查中可以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对欠税单位不当处置债权和资产可以根据《合同法》行使撤消权和代位权等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调查取证方式。并不断突破原有经验化、程式化的框架,在工作思路和手段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拓展。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逐步提高稽查人员的取证水平。为了增强税务稽查人员的证据意识,使检查人员充分认识到依法取证对于依法治税的重要意义,常州市国税局加强了相关人员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学习,要求稽查人员熟悉和掌握行政案件证据的最佳证据规则,增强依法获取证据的针对性和敏锐性,做到遵循法律程序和职权条件来进行收集和运用证据。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对取证思路的引导,要求检查人员与审理人员之间要定期开展案例交流,对具有行业特点或面上指导性的调查取证思路应适当进行理论提升,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具体问题。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探索,拓展手段,形成严密完备的证据链

在统一认识,逐步规范的基础上,常州市国税局要求稽查人员从调帐检查开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依据法律对违法事实的认定,扎扎实实取“铁”证,力求形成一条环环相扣、严密完备的证据链。

(一)查前准备强调针对性

为避免稽查行动打草惊蛇,给违法分子隐匿、销毁、转移有关证据资料的可乘之机。常州市国税局积极引入税务稽查侦查的理念,加大事前线索调查的力度,在强调掌握征管系统信息的同时,通过侧面问讯、电话了解、实地查看等“隐蔽侦察”方式,围绕资金流、物流、“人流”三个重点,千方百计了解企业各类实际情况,着重摸清被查企业的结算方式、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主要使用何种凭证、企业的实际经营地址、仓库地址、运输方式、提货方式、货物去向等线索,包括从其同行业相关企业了解该被查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以及用户等情况,同时掌握如企业实际经营人、出纳、仓库负责人等关键人物或相关人物的信息。在相关情况了解较为透彻的情况下,逐步形成检查思路,确定检查对象和方式,时机条件一旦具备,即可实施快速调帐,确保一击成功不扑空。

(二)时机把握讲求同步性

《常州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取证要求及规程》明确规定:除发票协查案件外,其它案件一旦立案,应果断采取调账检查方法迅速调账。实施调账时,不仅组织分工要快,而且要采取同步控制的方式,对确定的办公地点和生产经营场地一并同时展开检查,兵分几路直插企业的生产经营场地,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统计部门、质监部门、仓库、车间、相关负责人办公室,对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必须分头同时进行,尽可能地将企业财务核算、经营业务、银行帐号、以及电脑数据等所有相关资料“一网打尽”。在调账检查过程中,当发现有可疑线索,应迅速向有关直接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进行《询问笔录》,及时采集证据。

(三)证据收集力争充分性

常州市国税局将原始凭证的收集列为取证的第一目标,十分重视从仓库明细帐、发货单、送货单、出库单、收款收据、内部结算凭证、生产销售统计资料、经济合同、企业负责人或财务人员记的流水帐、记录生产经营的笔记本,以及企业内部部门间传递的统计资料,从中收集掌握企业货物流转的线索与证据。对那些拒不配合稽查的企业,除不遗余力内查外调,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直接证据外,还尽可能地利用现场笔录、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银行对账单等达到书证与言证、内部与外部、纸质与电子证据相互印证、交叉比对。

(四)取证手段强化高科技性

随着一些不法分子作案手段的智能化、高科技化,使用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顺利完成调查取证的工作。因此,常州市国税局稽查人员积极探索应用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等手段来采集或印证相关证据。去年在对一户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查处过程中,稽查人员取得了协查回函确认其未发生销货退货,但该单位法人代表拒不承认,办案人员随即到购货方处采用摄像、拍照等手段固定证据,在铁的证据面前,嫌疑人不得不承认了隐瞒销售收入200多万元的犯罪事实。

(五)取证思路力求创新性

由于涉税违法活动在财务处理和纳税申报上具有越来越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瞒进瞒销、账外经营、虚假申报等偷税手段往往隐藏在“健全”的财务制度、“规范”的会计核算下。面对“零证据”,常州市国税局积极拓宽稽查取证思路。依据《征管法》第35条第六款规定: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征管法》实施细则明确了具体核定方法。借鉴这一思路,该局成功实施了对多家公司偷税案的取证。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一级稽查模式的运行,全面推动了稽查工作

一级稽查模式是税务稽查体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那么,什么是一级稽查模式?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税务稽查,传统观点认为,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和处理活动。可见,长期以来,我国对税务稽查和税务检查的概念是不加区分的,仅仅因为工作需要的时在文字上加以区别,这种将税务稽查和税务检查混为一谈的观念,不仅无助于正确界定征收管理、稽查各自的职责,而且容易导致对税务稽查职能认识上的错位。笔者认为税务稽查是税务稽查专业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应规程,对有涉税违法行为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活动。其涵义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税务稽查的主体应是从事税务稽查的专业机构;二是稽查的对象应是经科学选案或举报等途径而确定的有涉嫌违法行为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三是税务稽查应遵循法定的程序,必须经过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四是税务稽查通过打击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以达到震慑犯罪,维护税收秩序的目的。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税务稽查的职能概括为监督、处罚、威慑和收入四个方面。由此可见,一级稽查模式首先要符合税务稽查的本质要求,其次要与其职能相吻合。笔者认为,一级稽查模式是通过在县以上税务机关设立相对独立的税务稽查专业机构,配备专业化的税务稽查人员,在本级税务机关和上级稽查机构的共同领导下,依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的规定,独立行使税务稽查职能,查处涉税违法案件。由于一级稽查模式适合我国的的基本国情,与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思路相一致,符合税务稽查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具有先进性、适应性、法律性的特点,对推动稽查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从宏观上看,实行一级稽查模式,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税收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依法治税要求征纳双方自觉遵守税法、自觉履行税法规定的权利、义务。税务稽查由于其在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中的特殊的职能作用,是税务机关强化税收执法、推进依法治税的强有力手段。在一级稽查模式下,一方面,税务稽查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并把税务稽查的独立性、整体性、权威性融为一体,大大减少了各方面的干扰,特别是独立执法权的行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成为税务稽查机构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唯一标准,使稽查工作逐步由收入型向执法型转变。另一方面,税务稽查机构作为执法主体之一,其执法行为也受到了严格的监督,其监督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各级税务机关对稽查机构的监督;二是上级稽查机关对下级稽查机构的监督;三是社会各界对稽查机构的监督。在方方面面的监督之下,促使税务稽查机构自觉依法行政,从而推进依法治税。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税务稽查原有的模式主要有“二级稽查”,其主要的形式是在县以上税务机关设立稽查机构的同时,在税收征管部门内设检查部门,稽查机构相当于各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无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或主体资格不明确,与征管部门内设的检查部门间职责不清,职能不明,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中重复稽查、交叉稽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同类性质、情节相似的税务违法案件处理结果大相径庭,显失公正,稽查力度被削弱,刚性不强,稽查的目的以收入为主,而非执法型,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而在一级稽查模式下,稽查计划统一由稽查专业机构采取科学的选案方式进行管理,避免了重复稽查和交叉稽查,稽查实施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范化的要求进行,避免了稽查实施的混乱状况,体现了执法的规范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处理由于是同一机构作出的,可以有效地避免时轻时重,体现公正性。

(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和上下联动态势的形成,有利于稽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一级稽查模式下,一方面各级稽查机构在组织上、执法上、工作上、考核上都相对独立,特别是新《征管法》对稽查机构执法主体资格的明确,在一定范围内排除了各方面的干扰,有利于各级稽查机构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为机构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稽查队伍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稽查机构实行各级税务机关和垂直稽查系列的双重管理,各级稽查机构既对本级税务机关负责,又对上级稽查机构负责,上级稽查机构对下级稽查机构既有工作的指导权,稽查业务的管理权,又有稽查经费安排权,在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下,既有利于稽查机构在各级税务机关和上级稽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加强对稽查工作的监控管理,促进稽查机构的自身建设。

在一级稽查模式下,各级稽查机构积极探讨加强稽查机构建设的新路子,内部管理的新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严把进人关,挑选高素质的人材进入稽查机构,二是狠抓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拿我市为例子,对稽查人员的提出的要求是要“能查帐,进得去,出得来”,稽查干部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3%。三是积极探索加强稽查机构建设的新路子,在总局提出稽查四分离的基础上,针对本地的实际,加强对分离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内分和外分等多种形式,成效显著。四是认真研究加强对稽查监督、制约的新办法。一方面,权力失去了监控必然失控甚至滋生腐败,稽查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对监督和制约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依法行政要求稽查机构必须在稽查的每一道环节都必须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进行规范化运作,确保不办错案。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对稽查监督管理的新办法,推出了如错案追究制,廉政回执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我市稽查系列经过认真研究,拿出了一整套标准化管理方案,对稽查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以执法流程为主线,岗位职责、责任追究、业务考核为重点,对37个执法岗位,87项执法行为(权力)、45个工作环节,制定了40条工作标准和18项责任追究,标准突出过程控制,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的日常监督预防追究机制,形成了科学的控管体系。

二、当前一级稽查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稽查机构的职责范围界定不清。在一级稽查模式下,稽查机构的职责范围究竟如何界定,各地各级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模糊。

1、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转变不彻底。长期以来,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在税收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中占有绝对的地位,稽查工作受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一下子很难转变,收入任务宽松时,稽查可有可无,收入任务吃紧时,稽查成了领导者手中的“一把刀”,到处挖收入,以弥补收入任务的不足,查补收入成了稽查工作主要目的,有的地方甚至仍在公开的或变相的给稽查下达任务指标,或者把收入与办案经费挂钩,致使稽查机构无法专司其职,执法的刚性被淡化,稽查机构的职责被模糊。

2、对稽查机构作为从事税务稽查的专业职能机关采取何种专业稽查形式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误区。一般理论上讲,税务专业稽查的形式有三种,即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所谓日常稽查是对计算机或人工选出的稽查对象进行全面、综合的稽查。这里关键是选案问题,通过计算机或人工选出的案件必须具有准确性,但由于当前征管与稽查信息资料建立不科学、不全面且不能达到完全共享,选出的案源很难做到准确,而不少地方把日常稽查当作随意稽查的借口,想查谁就查谁。这种稽查形式,牵制了稽查部门大量的精力,且这种“撒网式”的检查不利于稽查效能的充分发挥。所谓专项检查是对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要求而被挑选出来的纳税人进行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稽查。这种稽查一般是上级统一布置或各地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而进行的,往往针对的是某类纳税人,而这类纳税人不一定就有涉税违法行为,因此,这种形式同样不符合稽查职能的本质要求,不利于稽查职能的充分发挥。专案稽查是指根据公民举报、上级或其他部门交办、转办的以及前两者稽查中发现的重大税务案件进行的稽查。这种稽查形式一般针对的是涉税违法行为线索比较明显的纳税人进行的稽查,查处准确率高,社会影响大,有利于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笔者认为,上述三种稽查形式,只有专案稽查符合稽查职能的要求,是稽查机构应该采取的稽查形式,其他两项稽查形式应作税收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手段或措施由管理部门实施。

3、稽查与纳税评估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矛盾大。纳税评估是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并结合日常掌握的各种税收征管资料,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和异常情况,提出日常监控管理目标和征管措施,以达到对纳税人整体控管的目的。从以上对纳税评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关系不大,但是由于实践中,各级各地对纳税评估的职责理解不一,执行中各行其是,从而造成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矛盾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纳税评估发现纳税人的哪些涉税违法行为应该移交稽查机构处理;二是纳税评估有没有税务检查权。对前者,由于征管部门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该移交的不移交,不该移交的反而移交。如: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偷税行为,征管部门往往考虑到自身评估成果而不移交稽查处理,而让纳税人主动补申报,而将一些钉子户或征管上认为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移交稽查处理,如:走逃户、政策界限不清等问题。对后者,由于现行政策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纳税评估部门也对纳税人实施检查,客观上在征管部门又形成了一个稽查机构,类似于“一级稽查”实施前的“二级稽查”。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削弱的稽查的职能作用,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形成了事实上的重复检查。一些本属于稽查职权范围内的案件处理,在纳税评估环节被通知纳税人补申报处理了,而一些本属于管理职能的工作被人为移交稽查处理,与稽查职能不符。

(二)管理体制仍存在弊端,影响稽查效率。

当前,税务稽查实行的各级税务机关和上级稽查机关共同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应该说这种管理体制是适应当前稽查工作的,但由于管理责权不明晰等因素的存在,难以避免地影响一级稽查效能的充分发挥。首先,上级稽查机关与各级税务机关对稽查管理的责权划分不明晰或不妥,如在稽查计划的下达上,上级稽查机关和本级税务机关多标准下达计划,形成重复稽查,无效稽查,影响了稽查的效能。在稽查政策业务管理上,哪些政策业务管理属上级稽查机构,哪些政策业务管理属各级税务机关的职能部门划分不清,使下级稽查部门遇到问题无所适从,甚至形成稽查机关与有关职能部门相互扯皮,严重影响了稽查工作效率。其次,人、财、物管理关系不顺。人员管理权一般在各级税务机关,上级稽查机关无权过问,一方面造成不适应稽查工作的人员在稽查机构滥竽充数,甚至,有的税务机关把稽查机关当作人员安排的“干休所”,把一些不适应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员安下心来排到稽查机关,另一方面稽查机构人员普遍不足,拿我市为例,全市共有税务干部1100人,其中稽查干部175人,仅占16%。在办案经费管理和装备配置管理上,一般是双重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形成稽查经费严重不足,装备落后,上级稽查机关下拔的稽查经费很难全额拔放到下级稽查机构。再次,在现行体制下,对税务稽查的管理手段违背稽查自身的特点。税务稽查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是税务稽查的前提。但目前,对税务稽查的管理手段却偏离了这个前提,其主要手段是考核,本级税务机关对稽查的考核一般侧重于查补面和查补税款、罚款及其入库率。而这两项指标的实现完全取决于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违法比率高低,此外,入库率还取决于纳税人的经济状况,与稽查本身无直接关系。上级稽查机关对下级稽查机关的考核则侧重于大要案的查处数量和处罚率,大要案的查处数量实际上也取决于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而处罚率的高低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情节,经稽查查处的案件不一定都要实施处罚,只要稽查机关该处罚的案件都进行了处罚,不违法实施行政处罚就行了,不应用处罚率这个指标来考核。

(三)稽查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明确,影响了稽查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级稽查实施以来,各级各地对稽查工作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在稽查机构的内部管理、稽查业务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上都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围绕稽查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从宏观上看,稽查工作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许多法律、法规在执行中存在问题,而至今得不到解决,制约了稽查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1、新的《稽查工作规程》未出台,而旧的《稽查工作规程》不仅某些方面与新《征管法》的精神不符,而且也已不能适应当前稽查工作的需要。

2、规范全国稽查工作的各项制度缺乏,至今,按照《征管法》要求在全国规范的执法文书尚未出台,当前,各级稽查迫切需要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制度有:取证规范制度,与公安机关联合制发移送税务案件操作规程,税务案件审理操作规程等。

3、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如:通过银行采取扣缴税款的强制执行措施,纳税人帐上没有资金怎么办,现行《征管法》没有规定冻结的措施只规定了扣缴,如此规定,使许多情况下,通知银行扣缴成了一句空话。再如,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改制有关的税收法规有待明确和完善,如:稽查部门查出改制前企业的税收问题是否可以向改制后企业追溯等。

(四)稽查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虽然,一级稽查实施以来,各地各级注重了稽查队伍建设,但是,当前的稽查队伍素质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稽查工作的需要。一是新的涉税违法行为的发展趋势需要高素质的税务稽查人才。从我市的涉税违法行为分析看,主要有两方面的趋势,一方面违法手段表现智能化、团伙化,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团伙实施违法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涉税违法行为呈上升趋势,其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帐外经营,查处难度大。因此,新形势下的税务稽查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更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壮大,新科技的运用,对稽查人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要想“进得去,出得来”,必须要有过硬的素质。三是随着新的会计制度推进的进程,稽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新的会计制度才能查帐,而现在的稽查人员只停留在了解的水平上。由此可见,提高稽查人员的素质仍是当务之急,而当前稽查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干部年年疲于应付各类考试,学习缺乏针对性,仅仅侧重于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应用性不强、深度不够。二是基层干部忙于应付工作,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系统培训的机会少。三是有的领导对稽查工作不重视,将一些不适应其他部门工作、素质不高的人员安排到稽查部门。

三、完善一级稽查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界定税务稽查机构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的稽查职能作用。

1、切实改变观念,真正使稽查由收入型向执法型转变,以依法稽查为导向,推动税务稽查执法水平的提高;

2、将稽查的形式界定专案稽查上,对日常稽查和专项稽查应由征管部门承担,只对征管部门发现有偷、逃、骗、抗税等涉税违法行为达到立案标准的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提升税务稽查的威慑力。

3、理顺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的关系。从纳税评估的功能看,笔者认为,纳税评估只能作为日常征管监控和稽查选案的一种手段,发现有涉税违法行为线索应移交稽查处理而不应由纳税评估部门实施检查。

(二)进一步理顺稽查管理体制,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稽查监控体系。首先,在管理体制上要明确各级税务机关与上级稽查机关的管理权限划分。各级税务机关对稽查的管理应侧重于人员管理、稽查工作计划管理,稽查业务管理应由省级稽查机关统一管理,需求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的也直接由省级稽查部门协调解决,这样既减少了流转环节有利于提高稽查效率,又使管理权相对集中有利于稽查工作的规范、统一。其次,对稽查工作考核监管应把一些不适应执法型稽查的考核指标去除,建立一套更科学更适应新的稽查模式的考核监控指标体系。新的指标体系应侧重于执法的规范性、合法性的考核监控,取消检查面、查补收入、罚款金额、处罚率、入库率等指标的考核监控。

(三)进一步加强稽查法制建设,完善稽查法律体系。

一是要尽快出台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强化稽查执法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强新形势下与稽查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完善如强制执行措施等相关法律、法规,使稽查执法有法可依。三是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稽查执法行为的法律、法规,使稽查执法更加规范,减少基层执法的风险。四要根据新形势下稽查难度越来越大的特点,通过立法赋予税务稽查部门更多的执法权,以达到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的目的。

(四)切实加强稽查队伍建设,使稽查队伍成为高素质的队伍。要挑选政治、业务素质好的税务人员充实稽查队伍;要提高稽查干部占全体干部的比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稽查干部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培训科目上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根据其不同的兴趣培训不同的科目,不搞“一统式”的泛泛培训,如全员英语、全员普通话,不但效果不佳,同时也没有必要,稽查队伍不仅需要样样精通的通才,而且也需要各方面的专门人才;要在稽查队伍中实行等级制,稽查人员根据不同的等级取酬,以制度来管理人、激励人,能者上,庸者下,高水平、高业绩就应该获得高报酬。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6

型稽查”,即效能型、学习型、技术型、信息型、和谐型稽查。

一、打造效能型稽查

1、推行行政执法考核制。签定目标考核责任书,制定可操作性的稽查考核办法,加大对稽查人员工作态度、纪律、效率和质量的考核,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进行细化落实,使其“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职责、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追究到位”。

2、强化内部监督机智,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实行执法文书管理专人负责,双人审核制,建立案卷评审制度,定期评审案卷,罚没物品专人负责制、举报案件限期办理制等。并将制发《稽查工作重点》、《执法文书审核制度》、《稽查人员办案考核制度》、《举报案件定人限时处理制度》等制度。

3、抓好专项整治。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做好继续做好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专项检查。纠正标识不用中文、不标注通用名称或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比例不符合要求,所标注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等问题。组织对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批发企业挂靠经营行为、药品零售企业出租、出借柜台行为,以及采购渠道、购销凭证是否合法等;组织对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采购行为进行检查。加强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监管。重点检查企业购销渠道和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储存、运输等管理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监管,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购销渠道,严肃查处非法购进销售中药材、中药饮片行为。认真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使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查处。

4、加强联合办案,提高稽查协作能力。积极参与建立沿淮及**市药品监管系统稽查协作机制,倡导建立资源共享的稽查信息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积极主动与邮政、公安、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建立联合办案的机制,形成办案合力,以提高打击药械违法行为的能力;积极与药械生产企业取得联系,及时了解部分药品包装、防伪方式的变动、更新,获取最新的鉴别假劣药械的知识。

5、积极做好案件举报受理工作。继续宣传省局出台的《关于对消费者购买到假劣药品实行先行退付购药款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广泛开展购买假药先行赔付活动。大力宣传辨别假劣药品常识,投诉、举报方法及应提供的相关材料等,提高了广大群众辨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及自我维权意识;让广大群众通过举报这种方式参与到药械打假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人打假的良好局面。

二、打造学习型稽查

主要通过运用相关网络学习、向兄弟局学习、积极参加省市局举办的药品、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培训等途径,力争使稽查人员“过三关”、“提高三种能力”。

1、过法律法规关,提高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加强对十七大会议精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议精神的学习、强化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对办理的案件,要求稽查人员能够准确的运用的法律法规,做到适用法律无误,自由裁量权使用合理,真正做到所办的每一起案件公正、公开、公平。

2、过专业知识关,提高科学打假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药学基础知识、医疗器械基础知识、药品注册、药品安全监管、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验、药品外观鉴别方法等知识,增强办案能力,提高实战水平。

3、过文字关,提高文书处理、案卷制作水平,增强文字应用能力。

三、打造技术型稽查

1、打造一批技术型稽查队伍。按照基层执法人员“人人会快检,个个会抽样”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切实提高稽查人员快速检验能力。

2、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的软硬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技术监督设备,改善快检条件,充分发挥药品快速检测车的初选筛查作用。

3、加强药监与药检的协作。建立药监部门与药检机构的业务交流联系制度,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组织抽验人员到市级药检机构学习培训,听课、取经,不断增强稽查人员的技术本领;药监与药检要做好配合,建立药品检验报告快速传递机制,形成“药检检验、药监查处、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检在药监查处假劣药品中的作用。

4、结合全省药品抽验计划,努力提高药品监督抽验的靶向性,充分发挥药品技术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抽验工作为药品打假的支撑能力。

四、打造信息型稽查

对国家局、省局的质量公告和假劣药品信息及时收集、下载、翻印,充分利用省局药品稽查内部信息网。重视媒体曝光的假劣药品信息收集工作。要充分注重利用网络资源。以局24号令《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为突破口,加强药品包装的外观识别,对外包装的材质、尺寸,外部标识、防伪、条形码等,逐项比对。

五、打造和谐型稽查

1、加强宣传,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相对人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定期召开由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相对人等组成的代表会议,认真细致地听取他们对稽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基本案情

根据日常选案,我们于**年3月19日,对XX纺织公司**年度增值税纳税情况实施稽查。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法定代表人:徐XX,办税人:李XX,主要从事绦纱(21S纱为主)生产和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和销项增值税税率均为17%,**年度帐面应税销售收入727.98万元,实现增值税24.32万元,增值税税负率3.3%。

二、成本审查,发现疑点

1、对其主要产品21S绦纱生产成本的审查。从生产成本发生的绝对数来看,从5月份往后月生产成本发生额明显增加,尤其是10月、12月份发生额特别大。疑点:为什么生产成本发生额变化会如此之大?

2、对其主要产品21S绦纱产出量的审查。发现该产品月产量上半年月产量基本稳定在45吨左右,下半年月产量猛增到60吨左右,增长幅度33.3%,疑点:为什么产品量变化会如此之大?是否生产能力增加?

3、对其主要产品21S绦纱单位成本的审查。发现该产品单位成本在本年度内呈现出不规则性,5月、6月、10月和12月份4个月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是13740.21元/吨、15922.04元/吨、11677.11元/吨和13133.71元/吨,明显高于全年平均单位成本10502.67元/吨和全年平均售价10786.99元/吨,疑点:为什么同一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变化会如此之大?这几个月产品单位产品成本会如此之高?

4、对其主要产品21S绦纱单位成本进行类比分析。一是与企业上年度类比,**年平均单位成本9350.92元/吨,**年平均单位成本10496.67元/吨,**年比**年增加12.24%;二是与同行业类比,同行业**年平均单位成本约为8720元/吨,高7.24%,**年年平均单位成本约为8745元/吨,高20.03%。疑点:为什么单位产品成本与上年和与同行业相比偏高?

通过对成本类科目的分析,发现该企业在成本上存在异常,因此,我们确定了以检查成本构成为突破口,并将稽点锁定在5月、6月、10月和12月份这4个月。

三、围绕单耗,详查深掘

围绕单耗,将**年度21S涤纱成本按料、工、费进行细化分析,查明成本变化异常的原因。

1、**年5、6两个月,生产成本发生额明显增加和月度单位生产成本偏高的原因是结转转入的制造费用额较其它月份明显增加造成。

进一步追查“制造费用”帐,发现5月份制造费用发生额109903.72元,其中大额领用的是“并条机改造件”和“电子清纱器”,此两项领用金额高达104733.65元,进一步追查此两项配件购进,发现为4月23日从“张家港XX阀门厂”购进,并取得专用发票两份,验收入库手续齐全并申报抵扣税金17804.72元;发现6月份制造费用发生额210761.76元,其中大额领用的是“细纱机配件”,品名为锭子、摇架、罗拉等,此项领用金额高达202916.29元,进一步追查此项配件购进,发现为5月28日从“张家港XX阀门厂”购进,并取得专用发票两份,验收入库手续齐全并申报抵扣税金34495.77元。企业其它月份正常维修费用在8000元左右,这两个月为何如止之大?联系到产量的审查时发现月产量下半年猛增的现象,是否是技术改造或固定资产“化整为零”变相抵扣税金?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兵分两路,直奔生产车间和配件仓库进行实地勘查。

到生产车间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实地盘点,发现实有并条机4台,比账面多2台;同时对大量领用机械配件情况以及主要生产设备添置和维修情况向有关知情人询问,证实5月份下旬完成了对原有设备一3台并条机和4台筒子机技术改造,主要部件均进行更换,生产能力、使用寿命、技术含量都发生根本变化;**年6月份新添置并安装投入使用整机细纱机2台,领用的锭子、摇架、罗拉等从品种、数量正好组成2台细纱机。

到五金仓库对机械配件购进和领用环节进行核查,发现4月份购进“并条机改造件”和“电子清纱器”和5月份领用记录齐全;仓库实物账上没有5月份购进细纱机配件入库记录和6月份领用记录,经出示财务帐内购进并条机配件入库和领用单,保管员证实了当时是整机购进,没有此配件入库的事实,并交待了财务帐内入库和领用单是根据总账会计的要求空进空出的事实。

2、**年10、12两个月,生产成本发生额明显增加和月度单位生产成本便高的原因,除产量增加因素外,主要是单位耗用原材料一白涤较其它月份明增加造成。

进一步核查此两个月白涤领用手续,虽然领用手续齐全完备,但发现10月21—24日和12月18—24日期间日领用量明显高于平常日领用量,是产量增加还是虚耗用?带着这个疑问,对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同时进行突击检查。

到原料仓库对白涤购进和领用环节进行核查,发现10月和12月仓库记录白涤实际发出数比财务耗用数分别少21.328吨和40.2395吨,保管员以漏记等借口拒绝说明真象。成品仓库检查反馈信息,领用异常期间产量并非明显增加,据此可以推断此差额是财务帐虚耗用,进而进一步推断有接受虚开行为。随即将财务帐上白涤购进情况与仓库进库记录相对,终于发现4月至7月,分别接收“江阴市XX化纤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8份,数量61.5675吨,不含税金额400220.90元,并已申报抵扣税金68037.58元,货款一直挂在虚设的“应付帐款一江阴市XX化纤厂”科目内。经外调,江阴市XX化纤厂在铁的事实面前,法人、会计和保管员不得不交待接虚开、虚进虚耗等违法事实,查补增值税68037.58元。

四、单刀直入,再追帐外帐

通过对成本构成的分析,扣除已查明固定资产购置和改良以及虚耗因素外,该公司**年平均单位成本9344.92元/吨,比同行业同期平均单位成本8745元/吨高出将近600元/吨;**年年平均单位成本9350.92元/吨,比同行业同期平均单位成本8720元/吨高出630元/吨。分析其原因无非是产出数帐面少记或虚耗这两种可能性,**年经核对虚耗问题已排除,那么产出数帐面少记的嫌疑较大,结合对成品仓库突击检查时,发现成品库有根据现金会计开具现金收具发货的现象,与帐务核对未发现其入帐,种种迹象表明该企业有帐外帐,因此立即对现金会计办公场所依法实施检查。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8

一、税务稽查在联动中的作用

(一)建立和完善稽查各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实现税源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必由途径。国税机关通过对执法力量、执法手段和执法措施进行合理整合利用,避免交叉、无序工作和重复、无效劳动,不仅减轻一线人员和纳税企业的负担,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税源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二)建立和完善稽查在联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标准和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是有效实现联动目标的基础保障。稽查和评估联动的重点在于评估资料的及时移送及稽查落实情况的及时反馈。征管部门在重点行业、区域、阶段性税收分析和评估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或重要线索及时移送稽查,是提高稽查效能作用的前提,而稽查部门及时反馈选案质量、办案质量、稽查建议质量,以及在检查中虽查有问题但仍存在疑点、证据难以固定的案件,能够有效地促进征管部门提高税源管理效率。

(三)做好个案的稽查评估与联动管理,可以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税源征管质量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对象联评联查、对恶性案件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稽查,并加大涉税案件的宣传,能够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导向效应和规范一个行业或地区的示范效应。

(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是联动机制的主要沟通方式,也是推动稽查与评估联动工作的有效形式。对一个时期所做的联动工作进行小结,组织回头看,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不足,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重新确定新的、下一阶段联动工作重点,能够有效推动联动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强化稽查联动效应的主要方法

(一)以提高办案成效为导向,整合纵横联动机制

首先,应以稽查与征管分局联动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税源分析、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之间的流程对接这一主线,突出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各自执法职能的互补,搭建流程对接平台和相关制度措施,共同推出《“四位一体”评估和稽查联动实施方案》,明确联动的指导思想,建立组织领导体系,细化联动工作内容和联动工作方式,制定联动工作流程图和网络图。一方面,通过评估与稽查之间建立的信息交换、联评联查、双向反馈等流程对接和互动平台,提高评估与稽查的互动效率,促使纳税评估为稽查及时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案源信息,有效提高移送案件的准确率。另一方面,稽查把评估反映的异常信息作为选案的重要来源和实施检查的突破口,能够有的放矢地组织力量实施重点稽查,提高稽查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双方在发挥各自作用时,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呼应、相互支持,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其次,要加强稽查与市局机关部门的横向联动。即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遇到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及时提请市局相关处室提前介入会审,以便在吃透政策精神、规范取证资料、审理定性定案方面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提高办案效率。

再次,要加强与公安、检察、地税等部门的紧密合作,邀请公安经侦支队同志对涉税刑事案件进行指导。借鉴公安办案经验,商请公安提前介入,借助司法机关的执法手段、技术优势提高办案威慑力,协作各方及时联系,联合开展侦查,保持严打涉税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二)加强纵向联动,提升整体办案效率

在指导跨地区涉税重大案件中,市级稽查局与县级稽查局之间应不断完善指导与执行、监督与反馈的管理体系建设,针对跨地区作案、涉票单位众多的特点,采取“单兵作战”与“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形成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呼应的统一办案模式。当个别线索有重大突破时,及时沟通案件信息,以“点”的突破来整体推进办案进度,形成相互印证的、严密完整的证据锁链,为提高成案率打下坚实的证据基础。同时还应对重大案件实行项目化管理,对税负长期偏低、税负偏离度大的行业和地区实行专项联动整治,要在检查力量、检查方向、案情线索等方面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形成上下协调、通力合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案件查处效率和质量。

三、以防范高风险对象为导向,不断完善联动措施

评估和稽查两个环节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是税源联动管理实现良性互动的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稽查局要逐一落实联动职责,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在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中促进、保障和反馈作用,并按照稽查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质量,建立稽查案件反移送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降低税源征管风险。

(一)运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所提供的异常信息、风险预警和疑点线索,作为制定检查计划、确定稽查对象、明确检查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选案准确率和稽查打击的针对性。对在评估环节已补申报的涉嫌偷税案件优先列入案源库安排检查,增强打击力度。利用征管分局提供的涉税信息,在下达检查计划时逐条列出评估案件所提出的疑点,检查人员针对疑点逐一进行核实检查,并在稽查报告书中逐条说明检查情况,最后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管理部门。在审理重大典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时,及时邀请管理部门参加会审或旁听,对偷税频率高、数额大、税负长期走低、久亏不倒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幅度。

(二)运用稽查成果,不断摸索发案规律、特点、动向和趋势,充分发挥以查促管作用。针对案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当按照稽查建议制度的要求,实行大要案一案一建议、一般案件综合建议、特殊案件个案建议的要求,组织检查人员、审理人员认真分析案件高发、易发的环节、领域和手段,分析征管环节中还存在哪些需要加强有效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堵塞漏洞的整改建议。及时向征管部门传递规范格式的书面稽查建议,反馈稽查案件综合分析信息,为征管部门采取相应的征管措施、加强纳税辅导、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地发挥稽查在以查促管中的作用。

(三)建立稽查案件反移送机制,最大限度地挽回国家税款损失。当案件确因税负异常而无法做出合理解释时,签于有些案件因失去最佳取证时效,或者虽有疑点但线索不明显,无法取到充分、确凿的证据,应将获取的部分证据及重点疑点及时反移送给征管部门,由征管部门采取针对措施对其进一步强化管理,从而形成一条相对完整、措施互补、监控严密的管理链条。

(四)采取联评联查措施,开展对重点行业、区域的税收专项整治。要选择适当时机,稽查局与征管分局联合开展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实施专项整治,重点选择低税负企业、高风险企业进行重点稽查。形成稽查、征管传动链条,逐步建立统一的接收、反馈和整合、机制,并按照各自职责有序地开展工作。

(五)完善联动基础工作制度,实现联动可持续良性循环。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阶段性工作特点和重点,共同商讨评估与稽查的联动方案,总结前期阶段性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双方形成一致改进意见,推动联动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各单位内部要建立与稽查联动台账和联动信息传递单,及时详细记载评估和稽查联动的工作事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积累联动资料,为不断修正、完善相关选案对象目标建立详实的资料。

四、以专项检查为抓手,联动取得新成效

(一)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稽查在联动机制中的效能与作用得以彰显。以泰州市为例,联动工作开展以来,稽查与一分局已联合开展了对海陵区九龙车件制造行业专项整治,共对50户企业、265户个体工商户评估调增税收374万元,其中企业214万元,个体160万元;联合开展的税收专项检查,共检查18户用废企业、2户房地产企业,查补税款390万元、罚款7.7万元、滞纳金3万元。与兴化市国税局联合开展的戴南镇不锈钢制造业区域税收专项整治,联查联评786户企业,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计1522.1万元。

(二)专案稽查取得重大突破。一是稽查与地税联合对中国银行进行了专项检查,查补企业所得税30.6万元,对中石化企业检查查补企业所得税84.5万元;二是对1户商贸有限公司和1户面粉加工企业实施重点稽查,经外调取证,初步确认商贸企业采取账外账手段少申报销售额近2000万元,面粉工企业少报销售收入700万元,补税16万元;三是指导和督查兴化“4.2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到目前已查明兴化市风华物资有限公司和兴化市诚庆物资有限公司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兴化境内受票抵扣企业93户、本市其它地区已查增到企业188户,涉案发票1079份、涉案税额1336.92万元。目前已完成协查183户,涉案发票1034份,涉案补税额1294.86万元,检查有问题27户,涉案发票122份,补税115万元。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思想上,充分认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规律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和改善纳税环境,就必须科学运用稽查手段来保证税收政策的落实,使税收政策得以贯彻,确保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和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规律,用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稽查执法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才能处理和解决好税收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现实问题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提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税收稽查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二、现实中,运用科学发展观清醒评估稽查工作现状

随着稽查执法的不断规范,有力地打击了偷逃骗税行为,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稽查队伍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稽查执法水平,也有了较大的长进,稽查职能作用得到了体现。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系统稽查队伍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稽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高低不等,突出问题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二是稽查选案的准确率不高,科学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稽查选案人员运用过去的老方法、老手段,利用科学技术信息采集不足,没有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研究纳税企业,对纳税企业经营情况、财会底数掌握不清;三是稽查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有些稽查人员对稽查成果转化认识不到位,工作中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四是稽查技巧与手段需要改进;五是稽查工作效率与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稽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三、行动上,运用科学方法创新稽查工作

在稽查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严格履行税收稽查工作职能,以突出稽查职能为重心,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税收稽查工作。突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稽查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过硬的稽查队伍。实现科学发展,人是根本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税务稽查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稽查工作的重要保证。开创稽查工作新局面,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税务稽查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稽查人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要巩固学习成果;每一名稽查人员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稽查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抓好稽查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业务、练本领、比技能、做贡献”活动;开展以税收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及稽查实用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提高地税稽查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公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地税稽查队伍。

二是提升稽查管理的科学、精细、规范水准,筑造精密管理模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深度管理,也是细节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探索和掌握税务稽查规律,抓住稽查工作的薄弱环节,下苦力,出真招,变弱为强,强项更强。这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把整个稽查工作解剖细化,逐项逐条抓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稽查体制、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推进工作的良好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税务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加大对检查人员的管理力度,切实杜绝自由裁量权和执法随意性,从而,将检查人员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中,这正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稽查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税务稽查与税务检查的区别

税务检查相对税务稽查范畴较大。首先,从字面来理解,“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虽说税务稽查是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但是对这种税务检查加了限定性的定语: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可见,税务稽查的目的性很明确,是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而且它的案源是经过选案分析系统和人工随机产生的,它必须经过四个环节,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经过特定程序所进行的税务检查才是税务稽查。其次,从目前税务机关的实际操作来看,有些税务检查也不是税务稽查。比如:管理分局对税务登记证所进行的检查、对停歇业户所进行的检查、对注销税务登记所进行的结算检查。因为这些检查都不是通过选案产生的,而是根据税务机关正常管理需要所必须进行的管理性检查工作。

税务稽查与税务检查的主要区别有4个方面:(1)主体不同。税务稽查的主体是税务专业稽查机构,税收检查的主体可以是各类税务机关,只不过征收、管理机构所从事的税收检查活动实际上是其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管理的一种手段。那种认为管理机构不能进行税收检查的认识是片面的。(2)对象不同。税收检查的对象可以是所有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只要税务机关认为有必要即可对其纳税和扣缴情况进行核查;而税务稽查的对象是依据举报或科学选案而确定的有涉嫌违法行为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3)程序不同。税收检查的程序相对简单,而税务稽查必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经过选案、实施、审理、执行4个环节。(4)目的不同。税收检查往往是由于某种管理上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某一税种、某一纳税事项或某一时点的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而税务稽查一般是为打击偷逃税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违法的纳税人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以震慑犯罪,维护税收秩序。可以看出,过去我们讲的管理性检查实际上属于税收检查的范畴,而执法性检查才是真正的税务稽查。

二、税务稽查的职能

传统意义上的税务稽查的职能是指税务稽查作为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之一在其发生、发展及终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固有功能。只要开展税务稽查,这些固有功能都会或多或少的发挥,其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税务稽查基本任务的实现,这些功能为监督、惩处、教育、收入等。结合当前征、管、查分工协作的职责要求,根据对税务稽查内涵新的界定,税务稽查一些职能得以强化,笔者认为它应重新表述为具有4个主要职能:(1)打击职能。开展税务稽查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严肃查处各种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偷逃税分子,维护税法尊严,保障正常的税收秩序。(2)震慑职能。通过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可以对那些心存侥幸、有潜在违法动机的纳税人起到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3)促管职能。通过税务稽查可以发现税收征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进征管的措施建议,促进税收征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4)增收职能。税务稽查可以作为堵塞税收漏洞的最后一道防线,把偷逃的税收追补回来,增加税收收入,减少税收流失。

而税务稽查的这4项主要职能,也有主次之分。其中,打击和震慑职能是税务稽查的主要职能和基本职能;而促管和增收职能只是税务稽查的辅助职能和派生职能。因为促管和增收并不是税务稽查的主要目的,而是税务稽查在履行了打击和震慑职能的基础上,客观上起到了“以查促管(监督、教育)”和“增加税收(收入)”的职能。那种把“促管”和“增收”作为稽查主要(基本)职能的观点,容易导致稽查在功能上的错位,直接影响税务稽查职能作用的发挥。

税务稽查的固有职能,决定了稽查在税收征管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随着新征管模式的实施,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和征、管、查专业化格局的形成,稽查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一般性的税收漏洞随着纳税人素质的提高和税收征管手段的提高会自动修复,税收征管中的主要矛盾将是如何惩处极少数纳税人故意的、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目前税务稽查的现状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以来,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税收信息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各级税务机关在探索建立以专业化稽查和各环节分工制约为标志的新型稽查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稽查在查处偷逃税行为、打击涉税犯罪、提高征管质量、促进依法治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客观上讲,由于受到认识、体制、手段、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突出打击性税务稽查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税务稽查的“重中之重”的地位还未得到认可。虽然也讲“重点稽查”,但由于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还未能完全从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转变过来,过分强调征收单位的作用,忽视了税务稽查的威慑力,安于现状,不敢大胆对税务稽查进行改革,瞻前顾后,仍沿用旧的征管模式,稽查部门承担了与其职能不相符的大量管理性工作,不少地区的稽查部门将主要精力用于日常稽查和管理性检查,甚至漏征漏管户、滞纳欠税户、汇算清缴户的检查,至今还有对税务稽查下稽查任务的传统做法。据有关人士估计,目前稽查部门真正用于对重大偷逃税案件查处的精力还不到全部精力的20%,稽查职能资源被大大浪费。

2、稽查选案不规范,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目前税务稽查案件的来源除了举报案件外,一是靠以往的稽查经验来确定稽查对象,二是在进行专项稽查时,出于对某个行业或某项政策的税收清理的需要,在该行业或涉及该政策的纳税人中普遍确定稽查对象,三是税务稽查工作围绕收入任务,只注重纳税大户,而忽视缴税小户,。具有科学性的计算机选案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基础,基本没有做到。选案环节的准确性低,针对性差,效率不高,影响了稽查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针对性,严重浪费了稽查力量。

3、一些案件的查处未予查深查透,稽查效果不明显,打击的力度还不够深。由于税务稽查部门本身执法权限和税收政策的局限性,以及经费、设备等客观原因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的稽查部门虽然查处了大量的涉税案件,但有些案件未能查深查透,致使查处时间较长,但取得的效果不大,有些即使查出问题却处罚难、执行难,难以形成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大案要案。某国税稽查局在2006年3月份查处了所辖一企业,当初步查明该企业涉嫌偷税100多万元时,金融部门害怕企业破产收不回贷款,当即对企业进行了查封扣押,税务稽查从查处到结案需要一段时间,当税务稽查结案时,企业只剩下一个“空壳”企业,造成国家税款难以执行。

4、税务稽查与税务管理性检查衔接不强,执法缺乏公正性和严肃性。突出表现在多头稽查、重复稽查的现象较为普遍,往往出现一项检查刚完,专项检查又来了,管理性检查刚完,专案稽查又来了的现象,纳税人不堪其扰;稽查对象的选择上缺乏标准,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往往稽查较多,对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稽查较少,使检查失去了公正性,加上个别稽查人员执法随意、以言代法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税务稽查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同时,由于税务稽查对证据资料的收集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了对同一个纳税人的检查,稽查人员收集的证据不尽相同,由于证据的详细程度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稽查结果。比如:对某企业纳税人进行检查,该企业账面处理符合税收制度的要求,A检查组认为需要检查账外资料,注重对账外资料的收集,从而查出一系列偷税证据;而B检查组认为对企业“查账查账,就账查账”,从而未发现偷税问题(抛开其它因素的影响)。作为税务机关来讲,虽然得出两种结论,但B检查组也无过错,该企业账面处理正常,也没有哪条哪款规定对每个纳税人都要检查账外资料,况且还有查到查不到的问题,这些都使税务稽查的严肃性受到考验。

5、税务稽查处罚力度小,威慑作用还不够大。在西方一些税务稽查效能较高的国家,纳税人一听说税务稽查人员要找上门来,往往会十分紧张,这说明这些国家的税务稽查具有很强的震慑力。而在我国,税收违法行为比较普遍,由于处罚力度的限制,纳税人对税务稽查人员上门检查不以为然,偷税甚至在少数纳税人眼中是“精明能干”行为。据一线税务稽查人员称,一些涉税违法犯罪份子,对一些已经确凿的证据,在税务人员对其进行询问时,他能“舌生莲花”,乱说一通,怎么好怎么说;但当公安人员对其进行询问时,他则如实反映,经常造成税务与公安检查结果的不一致。对于那些屡查屡犯的纳税人,稽查也未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案件,曝光遇到阻力,这些都严重削弱了税务稽查的威慑力量。

6、税务稽查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畅通还没有真正实现。一是受企业财会软件开发应用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许多企业成本核算全是手工记账或自制软件,税务稽查软件变成了“高射机枪打蚊子”。二是税务机关本身对计算机协查运用不到位。现行的协查只能是增值税专用票的网上协查,而对所谓“四小票”,即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海关完税证、运输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凭证的协查,只能通过手工发函的形式,造成回函时间长或干脆没有回函的现象,影响稽查质量。三是国、地税两套机构的设置,造成信息不流畅。有的企业增值税在国税管辖,而企业所得税在地税管辖,增值税被国税查处后,有的甚至已被移送公安处理,但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由于分属两个部门,信息未及时传递,地税机关未作所得税方面的处理。而对于相同企业,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都在国税机关管辖,国税机关对两方面都可进行处理,从而造成对相同企业的处理不相同。

四、强化税务稽查职能作用的措施

1、准确把握稽查职能,改变稽查考核机制。确立税务稽查职能定位,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打击型税务稽查指导思想。一是由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转变。由考核收入型向考核单个案件质量型转化;二是由普查型稽查向重点打击型稽查转变。弱化稽查的收入职能,以科学选案、规范查案、严格执法、依法稽查为工作导向,推动税务稽查执法水平的提高。三是切实抓好管理税务管理性检查与税务稽查的衔接,向专业职能型稽查转变,重点突出稽查的打击惩处功能,维护税法尊严。

2、完善一级稽查模式,实现稽查机构的专业化。一级稽查的模式是税务征管改革进程中的一种体制改革,重点突出大要案的检查。专业化是指由税务稽查机构负责专案稽查工作,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划归管理部门负责,这样有利于实现税务稽查的专业化、规范化,提高稽查工作效率。从体制上改变目前多头稽查、重复稽查的现象,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保证税务稽查工作执法的严肃性。

3、提高选案科学性,建立选案积分制。可以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选案方法,综合纳税人的收入、利润、税收变动情况、纳税人异常行为、未被稽查时间长短等各方面因素,按一定的计分标准,常年滚动给纳税人计分,当纳税人的积分超过既定的界限时,列入案源库。通过这种方法进行选案,可以更加客观、动态地反映纳税人遵守税法的状况,避免多重标准选案造成的多头稽查、重复稽查问题。

4、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稽查工作方法,强化案件证据的规范性。建立一整套的稽查工作方法和思路,利用案例式的方法,对一种税务违法行为的查处,建立证据规范的体制,强化税务稽查人员的取证意识,使取得的证据能直接为处理结果服务。

5、建立信息传递机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税务稽查的信息化,就是要在稽查工作中贯彻“科技加管理”的方针,目的是实现稽查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一是加快建立规范统一、功能完善信息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结合税收征管软件的建设抓紧开发统一的、具有良好兼容性和功能齐全的稽查软件,可以为稽查人员提供政策法规查询、稽查案例剖析、稽查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资讯服务。二是大力开发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建立国、地税合用税务稽查协查系统,使“四小票”的协查工作能上机操作,确保稽查质量;建立国、地税稽查处理信息网上传递制度,确保稽查结果。

6、建立案件公示制,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公示制度一方面可以使稽查行政透明化,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强化稽查案件有关人员的责任,强化公众的监督,促进规范稽查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对违法纳税人的惩戒,有利于提高稽查的威慑作用,税务稽查机关应当对每一个大要案都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