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4:08:46

教后范文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以大幅度改善。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环境,却不能造就良好的孩子教育环境,90后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90后孩子教育问题研究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90后孩子的特点

90后,指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在这些孩子身上,社会转型期的种种不良反映都有集中体现。他们高度自私,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缺乏社会公德的自制力,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不强。尤其是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是“乔丹”牌的衣服,崇拜的是韩国明星,耳朵经常塞个MP4,嘴里哼着《青花瓷》,走路象跳着街舞。城市里的孩子个性相对张扬,脑子相对灵活,知识面较广,但大多比较浮躁,优越的生活条件没有让90后的孩子做人更懂事,成绩更优秀,反而更自私,更娇气,更冷漠,个人主义严重、受挫能力差、表现欲强、叛逆性格明显。90后学生在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下成长,他们反应敏锐,学习新事物能力很强,思维敏捷,对流行时尚敏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远超前辈,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心智发展更超前,知识面、早熟度及个人能力的发展都远超父辈。

三、90后孩子教育策略

当今世界,哪一个国家能拥有流的一才,哪个国家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的栋梁之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孩子教育工作。针对90后孩子的特点,作为老师和家长要不断地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最关键的是老师家长修炼自己,了解孩子心理特点,注意教育方法,提高策略。

3.1“名师”、“严师”才能出“高徒”

90后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里都受宠得厉害,很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整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着转。很多这样的孩子不会尊重人,不会感恩,不会谦虚,怕吃苦,就想要现成的东西,还非常自私,打不得骂不得,稍微“惩罚”,便来个自杀或离家出走或威胁老师家长,想让他们个个成才,难!成人?更难!如何让娇气的孩子,怎能觉得刻苦学习是快乐的事情?

3.1.1教师应“修炼”自己的“道行”

既是“小皇帝”“小公主”的老师,那就得有“太傅”的资本。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水平要高,普通话要流利,知识面要广,电脑操作要熟练,外语至少要清楚一门。倘若教师对自己的专业不熟练,甚至在课堂上犯低级错误,譬如经常读错字什么的,恐怕要被学生给整疯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能力。俗话说得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得有一桶水”,甚至对现代的科技知识、各国的明星人物、新闻要点都要很清楚。老师读的书多了,了解的热点要闻多了,电脑操作熟练了,在学生面前大可“骄傲”地抬起头。哪怕是教师的用语,也要机智灵活、科学规范,明晰连贯。这样博学多才的老师,自然也是学生崇拜的对象,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展开也容易得多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是优秀教师必备的第一条件。而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经常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非常重要。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也只有敬业又乐业、道德素质高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3.1.2让绝大多数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90后的学生,崇拜的不是鲁迅、居里夫人,可能是当红的歌星,影星。最喜欢的事情不是读小说、散文,可能是打网络游戏。互相炫耀的不是知识面多少,而是明星的私人资料的多少。能让这样的学生上课如打游戏般专注,让他们能喜欢文学,精下心来读《朝花夕拾》、《水浒传》,让他们喜欢左拉,喜欢莫伯桑,那就是老师的能力,也是艺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优秀的教师,他该是幽默风趣的,他的课堂该是生动活泼的,他的学生也该是勤于思考的。优秀的教师应对课堂有非常强的驾御能力,能放能收,游刃有余,不拘一格。有的教师上课似游离课本内容,天南海北如天马行空一般地神侃,实则无处不紧扣课文内容,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因而深受学生欢迎。

而有的教师上课则是循规蹈矩,严格遵循书本,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节外生枝,但学生学得沉闷厌倦。实际效果,前者为佳,这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前者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课堂教学方法,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上得别开生面,有声有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轻松愉快。这样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丰富了课文内容,补充有关知识让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而创设问题情趣,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情绪,怎能不让学生喜欢呢?

教师只要做一个有心人,肯钻研,肯下工夫琢磨,都可以有很大的收获。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果你的课让学生感兴趣,甚至非常热爱,相信你也一定是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优秀老师。

3.2“好家长”、“和家庭”才能出“状元”

90后孩子较为自信,思维敏捷,知识面广,他们有着更大的潜力接触着更新的事物,学习着更多的知识。但是,大多90后很叛逆、自我、个性,加之不得不提的任性、冷漠,寻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憧憬不着边际的未来,动辄一幅雄心壮志的样子。而90后的孩子的父母普遍是后出生的,没有经过苦难的日子,对子女的教育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谈,再加上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下岗失业群体增多,整日在为生活忙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有的家长企图用金钱弥补,甚至一味地把教育推给学校,造成孩子性格缺陷,自私自利,没有团队意识。其实,孩子在家的时间要比学校多,对家长的教育帮助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两句话一谈,就顿悟:原来家长就这样,怪不得孩子。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冷漠时,我们得反思,怪不得孩子这样,原来是环境造成的。只有家长改变,孩子才能改变。作为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工作,更要做家长的工作,让更多的家长用更科学的方法培养出更出色的孩子。

3.2.1树立榜样,锤炼品质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大多90后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娇惯导致其形成其自私、利己、独占一切的不良品性。而很多孩子以父母离异,家长吵架为由,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不注意在家庭为孩子创造温馨的氛围,动辄互相指责,谩骂,殴打,就会造成孩子孤僻、冷漠,胆怯、不愿与人交往的不良心理特点,当孩子走入社会时,就会缺乏应付复杂生活的能力,面对挫折或意外打击,会自卑,惶惶不安、束手无策,甚至陷入精神崩溃。

父母应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形象,尊重关爱身边的人,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有一则公益广告上,孝敬婆婆的妈妈迎来了孩子的体贴,相信大家都记得那个男孩可爱的声音:“妈妈,洗脚”。爱,是可以一代一代传扬下去的。一个孩子,如果道德品质有问题,缺少善良的心,不够诚实,不够谦虚,那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说是失败的。所以,为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该为人师表,起到表率作用。

3.2.2学会放手,培养习惯

教育界的传奇人物王金战老师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往往容易导致父母对他们的溺爱、娇惯、包办一切。而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不让孩子做任何事,一方面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也造成孩子的无能。而生活上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学习上的坏习惯随之而来,这是肯定的。有的孩子每天都是在父亲为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布置好早餐,算准牛奶或者豆浆的温度后,哄着起床的。多么“细心”的父亲啊,太“伟大”了,太有“牺牲”精神了。这样的家长,尤其是初三或者高三的家长,在我们中国,太多太多了。家长朋友,您该歇息了,您太累了。

孩子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做,尽可能让他自己做。越早独立的孩子,自信心越强,能力越强,越能很快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家长不应该帮孩子做,而是应该教孩子怎么做。与其累死累活地跟孩子后面伺候,有时候还不讨好,不如尽早放手,做点自己的事情。父母抽点时间看看书,做做运动,不仅不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反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学会放手,既给自己省却烦恼,多些看书运动的时间,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3.2.3严格要求,树立权威

要想克服90后的这些缺点,家长必须在宽容、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严格要求,树立自己的威信。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一个不尊重父母意见的孩子,也很难尊重老师,那么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可能也熟视无睹。很多问题孩子的家长经常说,“老师,我们都拿他没办法,我们说的话他根本不听,还总顶嘴,甚至离家出走。”所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学校及社会的教育。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但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教后范文篇2

一、后退感知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直腿后滚翻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从后退走或后退跑来体验,全身肌肉在后退时候的本体感觉,增加人的小脑和前庭器官控制身体平衡的适应能力。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由后退走二十米,到后退跑二十米,再到后退变向跑二十米;身体姿势可以由直立到半蹲姿势后退变向跑,逐渐增加难度,体验不同的后退跑的运动方式,给自己生理和心理带来最大的反差反应,迅速地适应身体在学习后滚翻时身体后倒的肌肉本体感觉和前庭器官的平衡能力。

二、信任后倒

信任后倒是建立在相信团队同伴的信心上进行的练习,至少是三人一组,合作完成,让后倒的学生感知身体在后倒时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比如,一人后倒,另外二人站在后倒的学生背后,手拉手站好,练习者后倒倒在两人的手臂上,让练习者体验后倒的本体感觉,以及后倒后人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依次类推,互换。这样不断地后倒练习增加练习者的自信,减少后倒的恐惧心理。

三、撑地缓冲

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后倒手撑地时的心理压力,害怕臀部砸在垫子上的疼痛感觉,便于控制人体平衡。全班学生每人一块垫子,二人一组,把海绵垫子叠在一起,形成一定的高度,开始练习两腿伸直并腿,上体屈体,两手臂直臂往腿后支撑,以体验双臂撑地的肌肉感觉。随后,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挥下,每人一块小海绵垫平铺开,站在垫子的一端,屈体尽量小于九十度,两手臂尽力往后下方伸,身体慢慢后倒,直至两手臂掌根部位触地,迅速屈臂缓冲,臀部着垫坐在海绵垫上,多次反复练习这样的动作,体验两手臂直臂撑垫、屈臂缓冲的动作技术感觉。

四、滚动团紧

滚动圆滑直接可以减少由势能转变动能的损耗,只要人身体开始后倒,就得把身体尽量屈体,上体与腿的角度越小越好,便于滚动。如学生一人一块海绵垫,低头团身紧抱双腿后侧,垫子前面前后滚动,体验由臀部—背部—肩部—头后部;头后部—肩部—背部—臀部,依次屈体滚动,动作协调圆滑,半球体的滚动姿势;也可以在下巴处夹住一张白纸,两大腿之间夹住一张白纸,进行团身滚动练习;要求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滚动二十次左右。

五、推地发力

推地发力是直腿后滚翻滚动圆滑的动力之一,在练习前,可以让学生进行推地发力的素质练习,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比如,学生可以先对着墙,大约一米的距离,两手臂伸直,重心前移,至两手臂撑墙屈臂缓冲,停留三十秒,随后突然发力推墙,两手臂离开墙,成站立姿势,反复练习十到十五次,增加推墙发力的肌肉感觉;随后,学生一人一块海绵垫,站立在折叠小海绵垫后方,屈体小于九十度,两手臂尽力前伸撑海绵垫上面,支撑一分钟左右,体验如何撑垫发力,学生两手臂用力推开垫子成站立姿势,再次体验推地肌肉发力的感觉,形成快速推离地面的动作。

六、后滚体验

学生站在平铺开的海绵垫的前方,成全蹲、半蹲姿势的后滚翻,体验身体的滚动圆滑,臀部、背部、肩部、后脑勺依次着垫的动作技术,滚动圆滑,让学生体验后倒过程中的身体部位是怎样快速依次滚动的姿势,知道后倒就是为了让身体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动能转化为势能,为后面身体的直腿站立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在一块平铺开的海绵垫下面垫一块海绵垫,形成一定的坡度,便于两手撑垫翻臀举腿,身体滚动速度加快。不断的身体练习,让学生体验后滚并掌握在后滚过程中的推掌发力的时机,发展学生的控制身体的能力。

七、后伸换手

学生每人一块海绵垫子,坐在上面,双腿并拢,两手臂放置于身体的两侧,慢慢地后倒身体至垫子上,两手臂压垫发力,双腿举起往头的前方伸,提臀部,等双脚尖触垫子的同时,迅速换手至头部的两侧撑地。这样不停地进行倒体翻臀部,触地换手,让大脑皮层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的痕迹,加深对此动作技术的理解记忆。

八、高滚顺势

学生两人一组,一块海绵垫折叠,垫在另外一块海绵垫的前半块下方,形成有一定角度的斜坡,这样便于顺势加快滚动的速度,加快动作技术的完成。如学生两脚站在由高往低的有倾斜度的海绵垫上,做屈体直腿后滚翻,由于加大了高度,势能也就增大,便于学生快速换手,顺势推手直腿站立,更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

九、协作帮助

体操动作一般情况下都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练习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各个关节一定要活动开,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学生练习时,必须要加强安全教育,强调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在自己确信能够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再独立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动作完成得很规范、到位。比如,学生每两人一组,在帮助下完成直腿后滚翻动作技术,帮助者站在练习者的侧面,当练习者在换手推手一瞬间,帮助者迅速双手扶练习者的髋关节两侧发力,帮助站立。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要牢记“倒、滚、换、推”四字动作技术的要诀,滚动圆滑,通过多次的学练,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在自己能独立完成时,就基本上掌握直腿后滚翻的动作技术了。这样的方法,不仅便于互帮互学,相互纠错,还能进行保护帮助,有利于快速掌握动作技术,更熟练地进行灵活运用。

十、熟练完成

熟练完成动作是让学生不断进行体验,使得动作更加自动化,形成动力定型。在练习时,学生一人一块平铺开的小海绵垫,站在海绵垫前面,熟练完成直腿后滚翻动作。在完成完整动作过程中要到以下三点:一是上体尽量前屈至大腿,两手积极主动尽早尽快地撑垫,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支撑过渡作用,承担臀部直接触地的力量;二是要快速倒肩,收腹举腿翻臀,两脚撑地,以便获得足够的动能,便于推手发力后地站立;三是身体尽量保持叠紧,两手臂及时换手对地面发力,加大转动速度,确保动作完成。这样的直腿后滚翻动作就非常完美规范。

教师对于直腿后滚翻动作技术的教学,要善于分析这个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肌肉、韧带、关节,需要发展与提升这个动作技术相关的运动能力,开发影响直腿后滚翻动作技术的隐形元素,寻找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完成和掌握,顺利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张建.直腿后滚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1,(07):62.

[2]郝天亮.直腿后滚翻教学巧用“凸面”[J].体育教学,2001,(04):54.

[3]龚颜.水平五直腿后滚翻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2017,37(07):41-42.

教后范文篇3

一、重效仿“优秀教螬”,轻自我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培训和学习,但是参与培训和学习不能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照抄照搬,全盘吸收。某些教师参与培训或听优秀教师示范课及学习时,只注重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互动、在内容讲解时追求课堂热闹、花样越多越好、如何板书等。如果单纯是这样,这样的教师永远不会有独特的思想和建树,更不可能成长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其实,教师发展关键靠自己,即如何懂得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何况一个人。就象树林里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世间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张面孔。新课改实施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和梳理,每一个学科都已经形成各自潜在的教学模式和规则,因而教师的教法也各有千秋;为此教师在效仿“优秀教师”的同时,千万别丢了自己的个性,要彰显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身为一线教师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教育资源,最有资本也最有能力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育家。总之,教师只有善于发掘自身潜力,正视自身的价值,在实践和反思中超越自我,把自己推向新课改的前沿,敢于创新、勇于向前威人士挑战,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最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二、重教学技巧应用,轻专业知识的钻研和拓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某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关注追求教学技巧及方法的应用上,就象一篇文章华丽的词句用得越多,文章似乎就越精彩一样,结果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可是教学效果却甚微,特别是差生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他们只知道课堂上一些所谓的“笑料”。甚至有时课堂上活跃得就象“孙猴子大闹花果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众所周知,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抱括对专业知识的钻研和拓展,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仅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还远远不够,还不须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置得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三、重教材使用,轻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仍然奉行传统的“教教材”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组织,这样就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促进不了学生发展。对于传达统的“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把教材作为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和组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现在看来,身为教师除了自主灵活地规划教学外,在教学内容上还应拓展和延伸,以便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透彻,更深入。为此,教学也不能满足于“用教材教”,还要善于突破教材本身,广泛挖掘教学资源,以鲜活生动的素材给学生丰富的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重多媒体课堂教学,制约教师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及师生情感交流

现在有种错误的观念,上公开课或评奖课都非得用多媒体教学不可,否则你的课那怕上得再好也和优质课挂不边。,其实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传达统手段也有其长处。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有多热闹、花样有多少,关键在于师生有多少情感交流,学生有多少体验和领悟,思维在什么层面和程度展开上等等。所以,多媒体教学“一用就灵,一用就好”的评价并不足取。它容易误导教师,促使他们往往偏向于过度依赖现代的教育技术,从而使教师的成长误入歧途。因此,对待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提倡各有千秋,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多媒体教学业运用不当也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政治课上,对于一些意蕴深刻的理论性非常强的课、阅读理解性强的题及漫画题,如果教师上课时按照个人的理解,显示出一个现成的答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文化素养不同、联想、想象的内容也各异,因此可能会造成两种不同的后果,一是不符合学生的理解,却有“标准的”和“最佳的”之嫌;二是符合学生的理解,却省去了思维的过程。这样,教师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反,却抑制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教后范文篇4

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着眼点,按照“创特、创新、创优”和区政府提出“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突出农业科技能力建设,突出农业标准化推广,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转化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能力,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

二、突出农技推广和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1、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1]31号)文件要求,确定今年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政策落实年,力争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人事、编制、经费、社保等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2、强化农技推广管理。在完成改革的基础上,抓好2个乡镇试点,研究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功能体制、保障体系、推广路径、绩效考核办法,及相关管理制度。

3、加强农技推广基础建设。总结一批近年来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发挥其试验示范、种子种苗、培训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软件设施建设,加大农技示范场的扶持力度,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场2个。

4、加大高效农技推广平台的搭建。根据新阶段农技推广工作的特点,着力在以下三方面搭建好高效的农技推广平台:一是以农业信息网络、广播、电视、农村信息报等载体,建立完善农业技术的面上推广平台。全年开通“农民信箱”用户1万户,新增农村信息服务点150个。二是以农技“110”为手段,建立面向广大农民的农技线上的咨询平台,以实现农技人员与农民的双向互动。三是继续推行农技人员“三联”活动,带动千家万户的科技推广模式,建立农技的示范平台。

三、突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1、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完善蔬菜、粮油、畜禽蛋奶、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的制订,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农业标准体系。

2、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依据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突出抓好无公害鲜活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扩大示范效应。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生产档案,追溯等各项制度。

3、加强农产品质量源头监管。建立和完善区、乡镇二级质量监测信息、生产档案和可追溯回顾制度。今年要在初级农产品准入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在建立可追溯制度上有实质性进展,逐步使农产品源头监管工作从引导性走向强制性。继续做好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监控试点工作,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要假期组织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查,全年要求蔬菜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3%以上,生猪盐酸克伦特罗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9%以上。

4、做大做强农业品牌。要加大农业品牌产品开发、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进程,全区无公害农产品总面积8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个。

5、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在巩固去年农产品安全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要抓住由全国人大即将颁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利时机,营造氛围,再次掀起宣传高潮,以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意识。

四、突出农业科技入户,全面加强农技推广工作

1、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今年拟定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乡镇2个。实施中要以技术人员推广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科技示范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体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通过试点,要总结一套科技入户的操作方法、实施步骤及考核管理,以利今后全面推开。

2、以“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组织开展“十到农家”为内容的强农富民送科技服务活动。要精心策划,广泛发动,周密部署,落实好各项标志性主题活动。要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广大农技人员献身科技事业,评选或推荐一批区、省级先进农业科技工作者。

3、以成果转化为着眼点,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三农五方”的科技协作项目,提高实施质量,注重成果推广。同时,在农业科技计划和成果上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项目申报管理制度,调动和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全面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

1、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要继续实施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工程。今年完成绿色证书300名、乡土人才1700名的农民培训任务。同时,要落实好培训资金、培训专业设置和培训人员,开展富有实用性技能比武活动,以求在创新培训机制和转移就业中有新的突破,我区将表彰一批在实施该培训工程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2、注重新型农民的示范性培训。要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为重点,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力量。

3、强化骨干农民系统性培训。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通过集中授课,发放技术手册和远程培训等多元化、多种灵活的培训形式,按照农业生产的岗位要求,对农业生产骨干,特别是科技示范户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系统性培训,不断提高科技生产水平。

六、突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高科技队伍素质

教后范文篇5

关键词:“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德教育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进步的保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对其在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规范上有更高、更严格的期望和要求。“80后”高校青年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达到要求。

一、“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

近几年来,“80后”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并逐步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专业教师主体力量。作为“80后”青年教师的我们有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

(一)思想认识方面。“80后”普遍在思想上比较活跃,又富有朝气,敢于在工作中创新,同时精力充沛,但是理想信念较模糊,抗干扰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欠缺。

(二)知识结构方面。“80后”教师通常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较新,理论知识扎实,教育理念较先进,竞争意识较强,求知欲望强烈,渴望继续深造,但是青年教师相对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磨砺,轻视理论学习,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功利心态,对师德认识不足,理解不够深刻。

(三)与人交流方面。“80后”的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代沟较小,容易沟通,亲和力强,但是容易忽视角色定位,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人师表意识淡化。

二、“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内涵

作为新一代的“80后”青年教师,我们的师德师风表现和行为现状不时遭到社会质疑和诟病,我们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师德,学习师德中的爱与责任。

(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都要关心和关怀,只有具备了对学生不计回报的、无私的付出自己的真爱之心,爱学生的一切,爱一切学生,才会把自己的青春、精力都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责任是师德的核心。老子中记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应该是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承担起这项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

师德是一个自我养成的持久过程,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过程。作为“80后”青年教师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80后”,首要就是爱岗敬业。

1.爱岗。教师的工作平凡中蕴涵着伟大,辛苦中伴随着快乐。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大学教育事业,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珍惜和尊重自己的职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

2.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就要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敬业就要满怀对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

(二)教书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80后”的高校教师,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尽老师最大的努力去教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长。

1.教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才能教好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课堂充满欢乐与智慧。作为“80后”教师除了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外,还要认真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把教学工作完成好。

2.育人。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教育学生,要始终明确,育人是教学前提,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为一个社会中的人。

(三)关爱学生。作为一名“80后”教师,与学生代沟相对较小,除了教学以外要学会关心、关注和关爱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情感。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不凌驾于他们之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告别亲人,相聚在陌生的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往往会感到紧张和惶恐;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往往会感到孤单和寂寞;校园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四)良师益友。对于一名“80后”高校教师来讲,既要做学生的“良师”,也要做学生的“益友”。

1.良师。“80后”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当教师面对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时,应该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生动有趣,充满欢乐、智慧。

2.益友。作为“80后”高校教师,除了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品德的塑造者,更要做学生生活的关心者,感情的交流者,理想的激励者,道路的引导者,要主动走近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未来的道路走得更加的顺畅。作为一名“80后”的高校青年教师,要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责任心献给工作,把上进心留给自己,真正做一名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好老师。

作者:体盈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创荣.关于加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03).

教后范文篇6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是改变原有不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因此,在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时应该严格按照以下三个程序进行。

(一)课前,预设学生预习提纲

“先学后教”并不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也不是让学生完全依靠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宏观的指导和点拨。在课前,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定出学生自学的提纲,为学生的自学做好“向导”。教师在预设提纲时,还应注意方式方法,要明白预设的是提纲,而不是学习方案;应该起到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不能让自己预设的“提纲”把学生的思维给束缚住。

(二)课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是“以学定教”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各抒己见,共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学生怎样地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教师的全程指导,学生不可能独立、高效地完成自我学习。

(三)学后,考虑教师如何引导

学生在进行自学之后,教师应该做到对学生学习的大体情况“心中有数”。这需要教师根据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学生自学完成后,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灵活地实施自己的教学方案,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要对学生在理解上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对学生没有发掘出来的内容进行补充。总之,在学后教师的作用还是“导”,即对于学生自学后的引导。

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措施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每次上课的前一分钟就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但是有一点教师应该注意,这里所说的目标并不一定要完全等同于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们的习惯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两者的概念,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2)从0到100中找出所有的质数,能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能够将一个数正确的分类。(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但是这样的目标基本上都是教师心中的理想目标,不具备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目标定为“知道什么是质数和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关键步骤。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效果好,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才会有针对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效果才能得到保障。正因为先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就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不能放任学生信马由缰。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初期阶段就是对一些公式、定理的理解;其次是一些例题的分析;最后才是利用公式、定理进行习题解答。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多而杂”转为“少而精”,这样才不至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要在教会学生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一方面是自己“教法”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学生“学法”的体现。例如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一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本中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找出想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理解三角形计算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等一些问题。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了解并解决了这些问题时,其实学生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套学习的方法,然后教师再对内容加以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三、结论

教后范文篇7

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各类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在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低效被动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遵循了“先学后教”的教学规律。

(一)先学后教的内涵

“先学”是让学生先于主动、自觉地进行相关问题的自我实践、探究与学习,力争通过个人的力量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情感。“后教”是教师在学生先学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合作交流,共同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形成对知识、能力、情感的系统建构。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校本教研具体操作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拓展”的教学模式。植根于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点,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或疑难,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课堂高效。

二、探索教学方式体现开放自主

(一)研究目标

教师方面:创新学科建设和教研模式,树立高效教学观念,培养高效教学意识,掌握促进教学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掌握高效教学评价要素,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让每位教师有自己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方面: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自觉学习、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课堂教学方面:完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拓展”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与拓展性。

(二)研究内容

推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拓展”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深化课堂改革,从语文的不同课型入手,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熟练运用教学模式,能够灵活操作,从有模到无模。

三、掌握研究特点提升实践能力

持续发展课改,总结实践经验。1998年,我校实践总结了“读、疑、解、品、诵”的阅读教学五步法,十几年课堂改革的坚实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具备自主合作的意识。在进行了数次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研究、分析和总结之后,我校确立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建构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拓展”的新课堂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探索能力。在学校总的课题研究指导思路下,鼓励老师们进行校本小课题研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优势、擅长的内容和感兴趣的探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小课题,如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中年级段的《兴趣导航作文起步——中年级作文教学研究》,以及高年级段的《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等。这些小课题研究极具年级段特色,在进行深度研究时,既提炼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又提升了教师适应某种课型的素养,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和探索实践能力。

四、推进学科建设改革课堂教学

(一)形成科学教学模式,规范课堂基本环节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预学导航进行自学;通过阶梯性练习达成目标要求;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能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前备课,精心编制预习提纲。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活动的基础上开展集体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个体活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师生、生生平等对话,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和表现机会,善于发现学生预习中思维的偏差,重在思维方法的点拨,并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增减教学内容。反馈拓展:以适量的不同梯度的练习来检测反馈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课堂练习或作业进行自测自结。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视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拓展部分老师要善于将课本知识拓展、延伸,使语文学习根植于广阔的阅读和生活实践中。同时要在教师评价中多关注以下评价:情感评价: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差异评价: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适时适度地给予评价。多样化评价: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防止笼统模糊,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发积极教学变化

管理变盲目为科学,化形式为务实。自2012年10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工作要求、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等。班级管理方法灵活,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推行“学习小组组务包干制”,把组务工作细化为几个岗位,如大小组长、纪律委员、记录员和发言人等,明确其职责范围。通过这种形式,将班务工作落实到学生个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变单干为合作,化传授为引导,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分学段组织了六个备课组,备课组要集体备课后方定教案稿,及时反馈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新课改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大家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便能逐步形成。课堂变静为动,化讲为学。现在的课堂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再由小组发言人展示预习成果,这时教师及时捕捉信息,准确反馈,并适时地进行点拨、释疑和鼓励,教师真正起到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大家可以说,还可以通过演、唱、写、画等方式参与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变接受为探究,化被动为主动。从创建高效课堂以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拓展”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均获得全面的发展。我们以学习小组团坐的方式安排座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小组与个人双线评价机制给各小组和个人进行量化评分,促进小组之间的有效竞争和组内成员的互助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学校提升教研效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开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校本研究新途径,建立以《基于“先学后教”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校本教研的研究》为中心载体的校本研修制度,增强校本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研修的积极性。各教研组每周定期安排公开课、听课活动,执教者课后自评反思、听课者点评,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模式。引导教师在课例教学观摩研讨中,使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工具,进行自我反思、同伴点评、专家引领等研讨活动,采用边实验边学习边培训的方式,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素质,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教后范文篇8

关键词:90后;管理;培训

一、改变管理方法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做好90后教师管理需要转变观念,需要去深层次接近她们,了解她们。我认真地拜读了《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在书中我寻找着90后的“影子”;在网络里我“寻觅”着90后的“足迹”;在日常工作中我找机会与她们亲近,谈话,共同“生活”。在与她们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宽容她们的奇思妙想,在那里我们找到了创新,找到了“共同语言”。90后的教师,可塑性很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们为她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

二、创新培训模式

(一)入职培训

1.入职培训的形式:不断地改进与创新从2014年起我们开始进行新教师入职培训,原先我们准备好文本材料,对教师进行“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培训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2015年我们又进行了改进,培训之前我们认真搜集了一些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故事和视频资料,认真制作了PPT,在培训中我们就这样一边看视频,一边讲故事,一边用心感悟。同时我们采用了参与式培训的方式,让90后的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她们思维的优势,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2.入职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和筛选(1)突出师德教育的重要性现如今网络上也报道了很多虐童事件,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形象,造成了家长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信任危机;且90后教师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做事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所以,为了防范以为然,我们特别注重教师师德的培养。让90后教师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我们观看了“你不配”的虐童视频,提醒她们应该做怎样的幼儿教师,知道虐童应该承担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是什么。让她们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幼儿教师。我们提出了“四心”的教育和服务理念: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观看了关于马云——对于“责任心”认识的一段视频,让她们知道幼儿教师的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2)正确认识自己让90后的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提出了这样几个观念:①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明白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学生,而是一名教师,要能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②90后教师要做智慧的人,智慧的人就是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吸收过来,变成自己的优点。③提出“吃亏是福”的观念,在工作中不计较工作的多少,从早上踏进幼儿园里的每件事情都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④每天怀着学习的态度多做、多问、多思考,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磨练机会。知道自己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⑤保持新教师谦虚、温和的态度,从每天的“微笑”服务开始。(3)平衡幼儿园的人际关系90后教师多为独生子女,自尊心、好胜心又特别强,有的还有些小脾气,步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会遇到很多人际交往的困难,为此我们梳理了以下内容:①与管理层交往的原则90后教师要尊重自己的领导,服从领导的分工,顾全大局,工作上要积极、踏实,以自己积极踏实的工作作风去赢得领导的认可。②与老教师交往的原则与老教师相处的前提是尊重与欣赏。老教师最重要的财富是经验,与他们相处时谦虚是90后教师必须做到的。③与保育员相处的原则保育员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之一,幼儿教育工作的性质是保教结合,保育工作也很重要,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的态度与保育员相处,才可能把班级各项工作做好。3.入职培训的效果: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实践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我们要求培训后每位教师写一篇有质量的反思;把培训中的感想、感动、感悟写下来,变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

(二)成立了“新教师发展社团”

入职培训只是90后教师初为人师的“第一课”,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持续关注她们的需要,关注她们精神层面的需要,关注她们业务能力的提升等,只有源源不断地给予她们帮助,她们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新教师发展社团”,由我园区级骨干教师担任“团长”,带领工作1—2年的90后教师一起探讨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她们研究的话题来自于她们的问题和需求,这样的培训就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教师发展社团”在组织形式上也是多样化的,她们采用了理论讲座、下班诊断、世界咖啡、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符合90后教师的性格特点,也起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携手共成长

(一)树立典型——让90后教师有追求的目标

1.充分发挥70后、80后教师的优势,让优秀的教师做师傅,引领90后教师的成长。我们举行了盛大的拜师会,我们为90后教师认真挑选师傅,让她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了“引路人”。2.幼儿园每年会评比“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我们把她们的事迹都公示出来,让更多的90后教师学习,让她们有了心目中的“偶像”,从而确立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和方向。

(二)团队活动——让90后教师更有团队意识

90后教师团队意识较弱,工作和生活中喜欢“单枪匹马”地干,为此我们特别注重她们团队意识的打造。1.在幼儿园的各项培训中,我们增加了一些需要小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她们通过游戏直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让工会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组织了90后教师参与“三八”妇女节远足活动、登山活动;举行新年、元旦联谊活动等,让大家在活动中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3.在幼儿园的评比中更加突出“集体荣誉奖”。例如:明星班级的评比,优秀年级组的评比等,这些更需要整个团队的密切合作。

(三)个别谈话

1.园长与教师个别谈话是彼此沟通的重要方式,个别谈话中可以了解到90后教师的想法,也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只要管理者用心、真诚地帮助她们,必然会让90后教师折服,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2.通过谈话帮助90后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协助她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她们有梦想,勇于追求梦想,并不断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四)提高教师待遇

教后范文篇9

〔关键词〕后见习期;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支持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延展的过程,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演进,教师会经历自我迷茫—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突破—自我实现的转变。在任教第一年的见习期,教师会在市、区、校以及带教导师的多重关心与帮助下,快速适应学校环境,熟悉教育教学工作,而大多数教师结束见习期后,往往又会陷入一段时期的迷茫,需要通过自我与外在的互动不断更新自我认识,从而形成个人定位,进而走向成熟。同时,处于后见习期的教师又极具发展潜力及发展活力,抓住这个专业发展的关键期,给予该阶段教师及时有效的支持,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后见习期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2012年起,上海市正式建立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重规范、强实践为基本原则,利用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的规范化培训,帮助教师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尽快胜任工作。[1]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围绕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大模块,设置了与各模块相匹配的十九项任务,新教师通过任务的践行,可以快速掌握教师工作的基本规范,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岗位,以高标准、高起点引领新教师步入工作正轨,并从源头上尽可能缩小新教师间的差距,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均衡优质发展。[2]7年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使四万余名初任教师从中受益,上海市新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见习期结束后,教师开始独立的教育教学,但尚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他们,与成熟教师仍有明显差距。特别是教龄在2~5年之间的教师由于经验不足,面对种种困境时,呈现出这个阶段教师特有的一些共性特征。从教师专业分层培养的目标出发,我们将这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称为“后见习期”,即将完成见习期任务,处于2~5年教龄职业初期阶段的教师称为“后见习期教师”。相对于见习期教师的在职培养重在规范与体验,后见习期教师培养需要根据其所处阶段面对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正如伯林纳(Berliner)在其专家型教师发展规律的研究中提出,教师从入职到成为一名专家往往经历五个阶段,即新手教师(novice)、进阶职初教师(advancedbeginner)、胜任型教师(competentteacher)、精熟型教师(proficientteacher)以及专家型教师(expertteacher)。[3]入职第一年的新手教师即见习期教师,其主要任务是熟悉要执行的教学基本任务,并且学习一套规范的规则来践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包括理解教育学的专业术语、学习基本的教育学规则、了解教学实践具体内容、熟悉教学环境并获得教学经验等。而步入后见习期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会更复杂,发展的可能性也更大,并倾向教师独立与个性化发展,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步入进阶职初教师以及胜任型教师的阶段。因此,后见习期教师在教学方面开始发展个人的教学策略,将知识与不同教学情境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从形成教学策略到根据经验调整教学策略,再到根据个人观点整合教学策略的转变。经过这两个阶段后,教师会迈入精熟教师的行列,达到能够综合性地理解不同教学情境的相似性,并迅速、熟练、灵活地处理教育教学行为的水平。与见习期教师相比,后见习期教师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所渐长,在对职业与自我发展的认识以及个人成长的心态方面也发生差异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个人不同的内、外在条件,后见习期教师在这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由于教师专业发展要素构成和教师个性专长的多样性,很多教师在特定情况或特定领域下,可能会表现出另一个发展阶段的专业发展特征。可见,后见习期教师会遇到比见习时期更复杂的专业发展情境、困境与机遇,给予其相应的支持有利于促进更多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进而快速走向成熟。

二、后见习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

后见习期教师与见习期教师的发展一脉相承,更体现进阶发展特征,如从职业感悟到职业认同的再确立、从课堂经历到教学实战的再适应、从育德体验到学生培养的再认识,从专业发展的初步设想到个人目标的客观定位等。但与此同时,后见习期教师,在这一段时期内也普遍频遭困境。(一)职业认同处于个人观念与所处现实的斗争妥协过程之中。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积极的个人观念是职业认同的原始起点。[4]萨格鲁(Sugrue)研究发现,个人观念不仅与教师个性有关,还受到以下缄默性因素的深刻影响,包括:①家庭;②重要他人和家族;③观察学习的时期;④非典型的教学片段;⑤政策背景、教学传统和文化原型;⑥潜意识中获得的理解。[5]这些抽象的因素外显于教师所处的具体现实环境中,如家人乃至家族的支持与否、重要他人认可与否、专业能力的胜任与否、以及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等,都不断与教师的个人观念进行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个人观念。而聚焦于教师的工作场域,在结束见习期之后,教师满怀期待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开始履新在聘任校中的完整工作职责,但发现在工作现场遇到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尽管后见习期教师一般都颇具青春活力,没有太多生活负担,工作热情和进取心较高,但在这些活力、活跃、渴望获得感的特征下,年轻教师也容易感受到理念与现实的冲突。因此,面对如此种种“甜蜜的负担”,后见习期教师的个人观念在与现实环境不断做斗争,也呈现对职业认同的分化趋势,一部分教师对个人工作意义产生怀疑,出现对待职业的“离心”倾向,离开教师岗位;也有一部分教师由于自我观念在与现实的斗争中积极调试,形成了积极的职业认同,成为未来个人专业发展最有力的驱动因素。(二)课堂教学处于从规培指导转向独立实践的再适应过程之中。虽然教师在见习规范化培训期间通过模仿和观察,由带教导师的指导开展教育教学体验活动,掌握了教学的基本规范。但是真正步入课堂教学场域,面临一位位鲜活的学生和一个个预设之外的问题,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多数教师在后见习期的前两年还没能脱离依赖带教师傅的惯性,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不准的情况时有出现,希望得到资深教师的扶持,因此,一些学校也会为处于后见习期前两年的教师组建在校导师团队,以此来化解后见习期教师的教学困境。但不论是否有带教导师支持,后见习期教师终究要走向独立,教学实践要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学生,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一个再适应的过程。通常后见习期教师的专业知识大致依照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再到情境性知识的路径发展,专业能力也会从单一教学微技能发展为能根据情境做出判断与选择的教学策略,再形成基于经验“直觉”的教学智慧。这就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以建立起不同教学情境下知识的联系,通过不断的实践,掌握不同教学问题的处理技能,深入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整合形成教学策略。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自己经历问题发现—提出策略—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的流程,不断适应真实的课堂,以站稳讲台。(三)学生管理的实践行动处于多重人际关系的相互磨合过程之中。学生管理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与家长合作育人、与同事协同育人的过程。教师处于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与同行关系多重人际关系中。“教师应该承认并尊重他人对学生的贡献”并“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及其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确保与同事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学生学习”。后见习期教师必须经历与多重关系磨合的过程,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这一关键的专业能力。师生关系是后见习期教师取得教学成就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反馈是最及时、且最直接影响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判断。后见习期教师的年龄优势与亲和力能较好地与学生拉近关系,但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度”。[6]那种亦师亦友,恩威并济的状态需要后见习期教师在平等且亲和的表层师生关系基础上,更深入了解学生的经历、兴趣、学习习惯等,将师生互动更科学化,以提高师生互动的成效。除此之外,由于后见习期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还不过硬,如对学生表现的诊断能力、收集学生过程性信息的能力以及与家长开展沟通与对话的能力都比较薄弱。当面对突发或特殊问题时,就难以作出及时、迅速的恰当处理,囿于有限经验,有时候不清楚如何据理力争地与家长有效沟通,而且没有育儿经验的他们也难与家长产生共情,家校矛盾容易产生。另一方面与同事合作共促学生发展的意识较弱,方法路径不清晰。因此,要实现协同共育的目标仍需要磨合。(四)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处于外在要求驱动到自我认识觉醒的探索过程之中。职初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会有一段时期的迷茫,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在学校或导师的指导下,职业发展规划有模糊愿景,但普遍缺乏具体可实践、可达成的路径。后见习期教师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需基于内在专长和外在要求,尽快地清晰自我认识,唤醒自我追求,以对后续的专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后见习期教师的阶段发展目标在于巩固见习期的学习成果,完善应知,固化应会,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一种外驱动的专业化发展在教师职业初期占主导地位。如:应国家政策的要求,熟练掌握国家规定的学科知识、课程与教材知识以及基本技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形成相关专业素养,并在区域教学专家、校长、指导教师的影响下,预设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外在的各种主体对该阶段教师的要求与期待不断驱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但是,外部要求仅仅提供了教师生存的现实情境脉络,教师仍需要通过适应和调整在专业性建构中扮演主动的角色。[7]通常情况下,后见习期教师的自我认识还处于较为混沌的状态,缺乏对自己的优势特长与不足之处的客观界定,专业发展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可行性与个性化特征较为薄弱。教师在专业化进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对教育的理解,把外在驱动与自我意识结合起来。因此,后见习期教师需要在与外部驱动因素的互动中不断进行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自适应,并在外在目标与自我追求的平衡过程中,唤起自我认识的觉醒。从而基于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做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三、后见习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策略

回顾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情感、专业、自觉”的系统化运作过程,对后见习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需要注重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化解职业认同危机;帮助其累积教育教学经验获得专业提升,并通过目标引领与反思唤起专业自觉。(一)营造高峰体验与共同愿景,化解职业认同危机。教师在职业初期形成职业认同与获得的“高峰体验”密不可分。“高峰体验”的提出是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当自我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时所获得的美好情感体验。[8]这种体验可以帮助人感受到“个人意义”并产生幸福感。为处于迷茫和摇摆不定时期的教师营造“高峰体验”,有助于化解阶段性的职业认同危机。高峰体验课程是营造高峰体验可实现的载体,创造了很好的深度学习机会,也为综合掌握所学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9]创设针对后见习期教师“高峰体验”培训课程,促使教师把相对零碎的专业知识整合为统一的整体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教师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自身的“高峰体验”。同时,强化多元主体对该阶段教师正面、及时的评价反馈,鼓励与肯定能够帮助该阶段教师客观发现自身的优势,有助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能获得个人意义的实现,找到个人意义与职业意义的平衡。与此同时,后见习教师明确和理解自己所服务学校的发展愿景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会对教师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文化的浸润对人的影响虽然无声无息,但却能让人在根本上发生变化。一所学校的发展愿景,蕴含了学校的精神文化以及办学理念,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指南及行为宗旨,教师在职业初期,经过几年持续的学校文化熏陶,教师身上会打下一个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种与学校同质的特殊气质会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应当创设文化环境让教师形成与学校发展愿景相一致的观念,从而向教师的职业认同迁移。(二)建立专业引领与伙伴支持双渠道的学习共同体,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教师专业内涵提升的必由之路是觉察与识别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类经验”,使零碎的“个经验”或事例经验转化为“体系化”经验。[10]而对处于后见习期的教师而言,生成“个经验”是阶段发展的关键,即通过亲身体验,在反思中获得感悟,形成一种“个人经验”“情境性经验”和“个人理论”。[11]诚然,这种“个经验”应当建立在亲身体验中,然而为了缩短后见习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周期,仅依靠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远远不够的,向他人“借经验”成为快速积累经验的有效途径。基于后见习期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对棘手问题难以把握,个人情感亟需被理解的阶段特征,其专业学习与发展既需要资深教师的专业引领,又离不开同侪教师的伙伴支持。以专业引领为主渠道的学习共同体由教育教学专家引领,组建包含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后见习期教师在该类共同体中既是经验学习者,又是经验实践者,还是经验创造者。一方面在团队分享中获知不同阶段教师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学习他们的解决经验;另一方面在自己遇到问题时也会得到有经验教师的有效建议及专家教师的引领,该类学习共同体在专家的引领下发挥“极光效应”,用一个个有效经验激发每位教师的自我经验生成。以伙伴支持为主渠道的学习共同体则通过同侪教师的分享互助获取共同成长,一方面与同侪的相似经历容易唤起情感共鸣,在情感上相互支持;另一方面同侪间对教育教学问题发掘与不同处理策略会引发个人思考,看到不同教师的处理策略,激发个人教育教学灵感,该类学习共同体在相互支持下发挥“共振效应”,每位教师在团队中都会互相影响互促成长。通过这两种渠道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后见习期教师可以更高效和优质地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三)多元目标引领与个性特长发掘相结合,定位个人专业发展。后见习期教师的核心目标是站稳讲台,这是共性化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基于个人的优势和风格,应确立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从而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该阶段对教师需要有多元的目标引领,其专业发展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方向,也有不同的层次。目标方向多元,即不局限于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教科研,对后见习期教师,可以树立更精细化的可达成目标,如某些专业发展必备技能,或教育教学支持性技能的发展目标。目标层次多元,即在后见习期阶段内,考虑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需求,同水平教师交流竞技与多层级教师的互相联动会为不同教师提供机会和方向的引导。并通过搭设以多元目标为导向的多样化展示平台,丰富展示载体、形式与内容,并覆盖不同学段、不同发展阶段,让有不同发展需求、特长与兴趣倾向的教师进入后见习期,有更多机会表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解,这种外在平台的搭建将是引领教师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有力抓手。此外,大多数该阶段教师对自身个性特长的认识并不清晰,但每一位教师都是反思性实践者,通过反思来聚焦个人专业发展定位是应有之义。一个行之有效却又常常被忽视的方法就是撰写个人日志。特别是记录关键教育事件,这些关键事件或是一堂公开课,或是与学生家长一次难忘的交往经历,或是与他人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亦或是他人的一个点拨等等。教师对关键教育事件的亲历和把握表明了教师正走在通往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也由“生存型”教师成长为“发展型”教师。[12]值得注意的是,日志不仅仅是记录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过程以及个人收获与体会等,还应该注重对自身认识的反思,教师应该对关键事件的亲历进行梳理,找到自己在关键事件中的角色,并寻找关键事件及个人处理问题方式的规律,从中一步步认清并发掘自己个性特长,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市建立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EB/OL].[2012-08-31],

[2]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管理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扣好教师专业成长“第一粒扣子”[J].中小学管理,2019,(1).

[3]BerlinerDC.Thedevelopmentofexpertiseinpedagogy[J].BeginningTeachers,1988,(35).

[4]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5]Sugrue,Ciaran.Studentteachers’laytheoriesandteachingidentities:Theirimplicationsforprofessionaldevelopment[J].European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1997,20(3).

[6]王焕可,彭剑峰.新手教师发展之困境与突破[J].教育现代化,2018,5(40).

[7]乔雪峰.夹缝生存: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

[8]王武林.创新高峰体验课程教学范式的路径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5,(3).

[9]ThedoreWagenaar.Thecapstonecourse[J].TeachingSociol-ogy,1993,21(3).

[10][11]杨兰,陈霞.“四问”帮助教师觉察与识别自己的“类经验”[J].上海教育科研,2020,(6).

教后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在先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指导。生物课堂是有趣、开放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由、自觉、激烈的学习过程。“先学后教”课堂模式就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激烈、紧张的学习氛围。

一、有效组织先学活动

在“先学后教”课堂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是“先学”阶段,此阶段也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自控能力。

(一)揭示学习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要了解什么知识,要能运用哪种能力。这样,能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减少学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中,一上课,教师就提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能描述心脏的内部结构和心脏的功能。学生一看便知道本课时是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因此,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并且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自学思考题

在明确先学目标之后,出示精心设计的先学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先学完成。思考题的设计要明确,从书本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三方面去设计,要让学生能通过书本找到答案或者总结出答案;题目的设计要全面、有代表性、有层次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又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的自学思考题可以这样设计:阅读课本完成“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思考:当心脏收缩或者舒张时,血液是如何流动的?让学生把思考题记录下来,带着具体问题去阅读书本。课文中有“观察与思考”或“资料分析”的,可以直接利用,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先学路线。

二、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明确先学的内容、先学方式后,阅读书本或者观察生物的标本、模型和挂图等,完成先学思考题。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看客,而应不停地巡视,指导学生,了解学生自学进程,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此时,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先学过程中,方法影响着学生的自学效果。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自学方法,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有如下方法:1.总结归纳。只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书本文字即可归纳出知识。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课,四种组织的分布、特点、功能都在书本上有介绍,那么学生只需要把它们利用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比较和归类就行了。2.观察与思考,分析并讨论。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心脏实物或者观察挂图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难题,单靠一个学生的力量可能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多人一起合作解决。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一番激烈的思维碰撞之后,学生的热情高涨了,都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了问题。因此,自豪、自信会在心中油然生起,并会越来越团结、越来越爱学习。3.试验法。需要通过课前试验或者上课时观察教师演示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如《种子的萌发》一课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前一个三天准备实验,课堂上展示观察从而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知识,培养探究精神。4.拓展法。所谓拓展性先学,是指学生在阅读书本信息之外,教师补充与其相关的社会背景、课外材料等等。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中,要让学生多了解孟德尔的话,需要加入更多课外材料。

三、有效落实后教

“后教”不是老师把课本内容再次呈现,而是针对学生先学后所暴露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补充,帮助学生完善和建构知识体系。提问学生回答自学思考题,对于回答正确的,教师肯定并表扬,对于回答不全面的,教师及时补充完整;回答有偏差的,教师则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对于教学难点,教师则可以重点讲解。教师点拨、补充、更正,做到少讲、精讲,把时间还给学生。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中,对于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同学们都能通过观心脏察挂图和小组讨论方式解决,教师不必多作解说。但问到心脏的左心室壁为什么最厚,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就把时间花在引导学生思考左心室要向全身输送血液的地方去。这样一来,《心脏》一课教师真正教学生的时间只需要三到五分钟就够了。先学后教成为当今非常有效的课堂模式,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的同时,还要不断实践,结合本校实际,敢于大胆创新,才能让“先学后教”成为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的有力武器。

作者:王磊 单位:贵州省桐梓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