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2:49:43

护生范文篇1

【关键词】:本科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临床决策能力是一名合格护士必备的岗位胜任能力之一[1]。然而,作为临床护士的主要后备力量—在校护生,其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和单纯的操作训练为主,尚缺少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临床决策能力较低[2]。因此,为增强护生的岗位胜任力,提高在校护生临床护理思维及临床决策能力至关重要。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一种协作的、建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参与者在导师的适度指导下,积极调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与同伴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促进自身知识的建构[3]。该研究将该教学组织形式融入到护理教育过程中,希望能够吸引护生参与教学、引发其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从而有效锻炼和提升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4]。现将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做如下介绍。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锦州医科大学大三护理本科生,即2016级26、27班学生。在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通过抽签决定27班30名护生为对照组,26班31名护生为实验组。1.2方法。实验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工作坊教学模式分为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教师须在课前确定教学主题及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组织及分工。每次上课先由教师介绍教学案例,并结合案例选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虚拟仿真、集体分享、团体讨论、头脑风暴等[5]。实施阶段各组结合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护理程序首先对案例或情景进行分析,并在得出成员一致认可护理诊断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同时,为每组安排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评价阶段包括小组汇报和指导教师点评,其中指导教师点评包括对小组汇报点评及工作坊教学模式过程中小组的整个护理过程及团队协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点评。对照组则采用常态化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即将理论和实践完全分开进行练习:首先学生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题目,然后由任课教师为大家讲解案例并提供参考答案;实践课则是根据课表安排,到实训室练习静脉输液技术、心肺复苏术等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生分别于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后进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现状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问卷测量的目的,请学生按要求自行完成问卷。问卷调查采取集中发放,匿名填写,问卷填写时间不超过60min,当场回收。两次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100%。1.3问卷调查。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问卷:采用由叶旭春[6]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问卷,其包含A、B两套测试题,其中A、B两套测试题在题量、测量目标、题型分布、记分方法等方面完全一致,该研究应用A套测试题进行测试。该问卷包括4个病例和5个临床情境,通过模拟病例或临床情境测量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问卷总分125分,共五个维度,分别是发现问题能力37分、确定目标能力10分、决断方案能力42分、实施决策能力25分、评价反馈能力11分。该研究中,将问卷总分及各维度满分均标准化为100分,进而按此标准化比值分别对学生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标准化。问卷复本信度为0.89,内容效度为0.94。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先分别比较以不同教学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后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差异,进而探索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对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其中学生年龄、成绩及临床决策能力得分均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学生性别、生源地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对照组27班共30人,其中女生28人,男生2人;其生源地为城镇的20人,农村的10人;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37±0.61)岁;在校期间平均成绩(78.62±8.24)分。实验组2016级26班共31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1人;其生源地为城镇的17人,农村的14人;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19±0.60)岁;在校期间平均成绩(75.73±6.56)分。具体如表1所示。2.2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后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后临床决策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

3讨论

3.1工作坊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生临床决策能力。两组护生平均年龄、在校期间平均成绩、性别、生源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不同教学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后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坊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①两组护生发现问题能力、确定目标能力、决断方案能力、实施决策能力、评价反馈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工作坊教学模式密不可分。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首先,分别根据自身思考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在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确定护理诊断及其轻重缓急,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措施;其次,为及时提供有效的护理,小组成员在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分别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小组成员在对护理措施进行评价的同时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反思,进而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总结经验。因此,工作坊教学模式为站在不同立场的护生提供了共同探讨、交流的平台;锻炼了护生多角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有效提高了护生发现问题能力、确定目标能力、决断方案能力、实施决策能力及评价反馈能力。同时,在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过程中,护生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亦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和提升。②工作坊教学模式通过将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综合融合到临床案例或临床情景中,在有效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护生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结合护理程序通过激烈的小组讨论,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解决问题。该教学模式给护生带来一种真正在为临床患者解决问题的体验,使护生不遗余力地加入到解决患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护生在面临各种综合性问题时高效提出决策的能力。同时,结合课后座谈反馈,90%的护生表示喜欢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认为通过工作坊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效增加了护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成功解决问题后感受到到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岗位胜任能力增加了动力。因此,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避免了以讲授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3.2工作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工作坊教学模式过程中有以下不足:①在进行工作坊教学模式过程中,指导教师准备不充分,各小组进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各小组指导教师对小组各环节时间分配及进度应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因此,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指导教师要求较高,在授课过程中,为达到统一要求及一定的教学效果,要求各位指导教师在有丰富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每次授课前需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共同做好案例分析、授课方式选择及各环节的时间分配等前期准备工作,从而有效避免授课过程中各小组进度不一致等现象出现[7]。故与常规教学模式相比,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更多。同时,要求各位指导教师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建议学院将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教师派往国内工作坊教学模式开展较早、经验较丰富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②工作坊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过程中各小组进度参差不齐的原因与护生课前准备情况亦息息相关,对于准备不充分的小组,势必会在各环节耗费更多的时间。故开课前教师应首先向护生介绍工作坊教学模式,使护生对工作坊教学模式及各环节有所了解,同时,护生应根据下一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资料收集及参考书借阅等准备工作。我们发现在授课过程中,仍有个别护生未加入到小组活动中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此,各组小组长需要保证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小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有效保证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婷,高远,张珍琪,等.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现状及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11):1315-1317

[2]潘太健,严文英,朱莹,等.“项目驱动”教学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7):117-120

[3]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护理工作坊在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00-101

[4]MosalanejadL,SaniMS,HosseiniY,etal.Implementa-tionofSerialWorkshopbyStudentsEducationalNeed:TrendtoAccountabilityinMedicalEducation[J].Bang-ladeshJofMedSci,2018,17(1):78-83

[5]樊松,冯星亮,王继年,等.工作坊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111-113

[6]叶旭春,姜安丽.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工具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4):12-13,18

护生范文篇2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养;实习月记

职业素养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护生在面对实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积极调整心态帮助护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护生角色的转换。近年来,对在我院实习的护生制定按月上交实习月记的规定,使护生、总带教、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之间形成了沟通的平台,通过实习月记的撰写、批阅,对护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将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毕业参加实习的护生102名,均为中专毕业生,女性,年龄在16~18岁。

1.2方法

护生将实习月记每月上交总带教、护士长,经批阅后上交护理部,再由护理部主任批阅。当发现护生心理和行为有偏离的可能时,护理部及时讨论,并提出书面的指导性建议,必要时给予面谈。护理管理者通过对护生实习月记提出建议,并及时给予各种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

2结果

102名护生实习月记共3060篇,其中对护理实习的体会1316篇,占43.0%;专科护理知识1010篇,占33.0%;基础护理知识367篇,占12.0%;药物应用知识55篇,占1.80%;安全护理等知识312篇,占10.2%。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有下降的趋势;重视专科护理,轻视基础护理。

3讨论

3.1实习月记是护生内心的反映

实习月记动态反映了护生面对角色的转换,在目睹病情千变万化的患者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并且对护理专业产生怀疑。有些护生在实习月记中反映出不重视基础护理工作的学习。通过护理管理者及时沟通、激励,使护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3.2有助于强化护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护生实习月记中,有1316篇反映对护理实习的感想和体会,如岗前培训后第1篇实习月记,体现了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以及自我实现的迫切心情。在实习1~2个月后,由于遭到患者或家属对护生的拒绝和质疑或是体会到护理工作任务的繁重,护生开始对护理工作的热情下降,个别护生对护理职业产生失望感。当科室护士长从护生的实习月记中有所发现时,根据护生的实习表现和性格特征决定给予沟通的方式,如对性格内向的护生进行书面沟通,对性格外向的护生进行谈话。护理部主任针对护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在实习月记上给予鼓励性评价,消除消极心理。

3.3有助于护生进行角色的转换

在护生实习月记中,动态反映了护生角色转换的全过程。有些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宠爱,但在医院,必须要学习如何主动去照顾患者及学习并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角色的转换使护生对护理职业成就感降低,造成护生不能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时,通过在实习月记上批语,能给予护生在心理上的鼓励,并从患者角度分析问题,使护生充分理解并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

3.4帮助护生认识到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基础护理是护士的主要的工作之一,护生从基础护理学起、做起。护生对专科护理所做的笔记占33.0%,基础护理占12.0%。反映有些护生重视专科护理的学习,轻视基础护理学习。在实习月记中有些护生反映了对学习基础生活护理操作的烦恼和不理解。护理管理者发现这种现象,每月召开护生例会,倾听护生的想法,讲解基础生活护理是患者的最基本需求,是护生学习观察病情最好途径,是与患者最好的沟通机会,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使护生认识到基础生活护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5帮助护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护生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沟通技巧的缺乏,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的要求,护生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面对轮转科室的新环境,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常常产生心理上的无形压力。当问题反映在实习月记中时,护士长就会及时进行书面或口头上的沟通。通过及时沟通使护生消除恐慌不安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习中去。

3.6增进护理管理者与护生之间的关系

实习月记反映了护生心理动态和真实的内心世界。个别护生由于同学之间的矛盾及家庭人员的变故,影响着护生的情绪,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情绪。护理管理者在护生的实习月记中,耐心安慰,鼓励及支持,使护生感到关心及集体的温暖。同时还采取了一对一带教模式,要求带教老师不但要进行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带教,还要关注护生的心理动态、生活情况等,消除护生的孤独感;护理管理者与护生之间除面谈外,还采用发短信和视频对话等方式沟通;每月召开护生例会,拉近与护生之间的距离;针对个别性格固执且沟通效果不佳的护生,邀请护生家长来院,共同分析原因,让家长与管理者一起参与对护生的教育,加强沟通,动态反馈,不断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

4小结

建立护生实习月记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进行动态、及时的交流。护理管理者能及时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护生也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促进了自身能力及护理职业素养的提高。目前本院的护生能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中,为护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叶洋鹰 夏玉兰 候诗琴 单位: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

护生范文篇3

【关键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主客观条件

护理学是一门融自然、社会、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规范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熟练而扎实的护理操作技能是将来迅速进入临床护士角色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己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就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客观条件做如下探讨。

1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条件及其措施

“自主学习”是指护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主动制定学习计划、正确选择学习方法、自觉控制学习过程、科学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力[1];是一种自我鼓舞、自我监督、自我向导的学习方法。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1.1确立护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就是他的能动性的表现,是行为的目的性、选择性和自我调节性。要让护生认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起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护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2让护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让护生参与制定学习计划、参与每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参与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参与讨论考核方式及评估指标,使师生之间始终保持联系和互动状态。1.3培养护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可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发现护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树立护生的自信心。这种前进的内动力会驱使护生不断追求、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也培养了护生的创新能力。1.4培养护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刻苦钻研的精神、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涉猎广泛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教学中给护生提示一些科研课题,让其设计研究计划和方案,并在科研中引导护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护生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开发学习资源并对信息和资源进行积累和整理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护生独立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1.5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一个内涵与外延很大的概念。广义地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知识积累、知识结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等。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能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客观条件及其措施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现代教学模式。传统教育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很少花精力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差[2]。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3]。鉴于此,应当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慕课、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同时引入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构建高效的网络平台,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更直观化、形象化。2.2转换教师角色,教会护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将教师从传统的学习控制者和主导者转化为护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指导者、点拨者;二是对教学任务从“传授知识、教会知识”转化为既教会知识,更注重“教会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强调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护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深造[4]。所以,一定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2.3开展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活动。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活动是以考察护生专业基础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护生通过赛前准备和刻苦训练,不仅可以充分提高护理知识和技能,还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进取心。2.4构建科学、先进的护理实验室。保证实验室有足够的空间和合理的布局,例如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实验室(内含基础护理学、人文护理两个实验区);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实验室(整合内、外、妇、儿各专科实验室,组建社区护理、康复实验室);中医护理技能训练实验室(以中医辨证思想为主线,构建中医护理辨证施术、辨证施护、辨证施食、体质辨识为主体的中医护理养生体验区);综合模拟仿真训练平台(内含模拟护士站、模拟手术室、模拟监护室);多媒体示教室等。同时还需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高级模拟人、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设备、虚拟操作计算机系统等,并配置护理专业及其相关教科书、工具书、报刊、参考资料。2.5开放实验室,为护生创造自主训练技能的条件。利用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实行护理技能开放教学管理模式:1)开放时间可以是全天候的,也可以是只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开放;2)开放项目除基础常规项目,也可以有科研项目和自选项目;3)配备教师随时巡查、指导和监管;4)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开放后,定会遇到管理上的很多问题,需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防止可能发生的问题。例如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协议及程序、实验室开放及学生练习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低值易耗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护理实验室开放技能训练中,建立“自主学习”模式的护理学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和质量追踪方案,以提高护生的技能操作水平。2.6加强护理校园文化建设。护理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护理院校的表现,是护理院校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的总和[5]。护理专业是一个依赖道德而存在的专业,它以助人为乐为目的,以维护生命、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职责、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专业价值体系。护理教学不应忽视精神文化为核心、环境文化为基础、管理文化为保障的塑造,并要遵循高尚的道德精神。护理校园文化以体现与护理有关的特色内容为主题,突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对学生从仪表、言谈、操作等细节入手,培养护生强烈的责任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目前,国外众多护理院校己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目标范围,而影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众多。因研究者精力和学识的限制,本文仅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客观条件及措施角度进行探讨,未涉及对护生评判性思维、教育环境和心理自立等方面因素分析,今后的研究可以综合选取多种因素进行更为全面的影响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美娟,顾婷,陈露露,等.新课程改革下我国自主学习研究进展[J].职教通讯,2016(3):27-30.

[2]付显华.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13-14.

[3]杨耀光.在高职护理学专业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引入自主性学习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8-69.

[4]王海燕,范琳琳.浅谈FCM教育理念下护生实习期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6,8(34):68-69.

护生范文篇4

【关键词】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影响因素

患者安全指的是一些在医务人员服务过程中,采取防护方法以及注意项目,防止患者在接受医务人员服务过程当中,受到额外的伤害[1]。护士是可以阻止错误的人[2],目前卫生保健领域当中,确保患者安全是核心主题。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患者的安全文化应当渗入其职业价值观和理念当中,对于患者安全文化认知能够对患者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作用,也是防止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方式[3]。护士正在扮演并且将继续承担促进患者安全的角色[4]。但是在相关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对于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评估管理的重视度欠缺[5]。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这一段时间内在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实习的220名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220份,问卷全部收回,其中符合调查要求的有效问卷是217份,有效率为98.60%。1.2研究工具。一般情况调查表所采集的实习护生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性别、年龄、学历、科室等内容。患者安全文化各维度项目选择李漓于2009年编译的HOSPS中文版[6]。调查问卷总共包括12个维度,42个条目。邓华梅[7]等已经用于医院护理人员的调查。1.3统计分析。本文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表采用描述性分析,以率或构成比对结果进行描述,采用(x±s)和百分比,采用t检验(两组)或F检验(多组)分析。P<0.05代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习护生的基本情况。217名调查对象中,护生年龄18~25岁之间,女206例(94.93%),男11例(5.07%),中专21例(9.68%)、大专127例(58.53%)、本科69例(31.79%),工作科室中,外科43例(19.82%),不同科室或无固定科室39例(17.97%)、手术室34例(15.67%)、内科32例(14.75%)、急诊科20例(9.22%)、监护室19例(8.76%)、儿科18例(8.29%)、产科12例(5.53%)。2.2不同性别组实习护生各维度及总体得分。不同性别的实习护生在患者文化安全认知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男性各维度总得分为(142.68±27.47)分,女性各维度总得分(144.09±25.82)分,不同性别总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793),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与性别因素无关。2.3不同年龄组实习护生各维度及总体得分。通过年龄组数据分析,采用F检验分析各组维度间的P值,分析得知不同年龄组在“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维度上对患者安全认知有一定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上报频率”得分和年龄成反比状态实习护生年龄越低,事件报告频率维度得分越高。详见表1所示。2.4不同学历组实习护生各维度及总体得分。在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安全认知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负面事件上报频率”得分P=0.040,所以不同的学历在“负面事件上报频率”上有一定的差异(P<0.05),其他各安全文化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学历实习护生安全文化各维度总得分(151.18±17.22)分,大专学历实习护生安全文化各维度得分总得分(148.74±19.16)分,本科学历实习护生安全文化各维度总得分(149.97±18.26)分,不同学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P=0.814)。2.5不同科室实习护生各维度及总体得分。不同科室间维度从均值和标准差分析,手术室、急诊室护生得分较高,手术室安全文化各维度总分为(154.63±29.75)分,急诊室安全文化各维度总得分为(150.86±26.93)分,内科安全文化总得分为(143.48±27.02)分,外科安全文化总得分为(145.68±26.99)分,监护室安全文化总得分为(141.90±22.42)分,妇科和儿科安全文化总得分分别为(148.74±33.49)分和(150.32±31.45)分,经方差分析,各科室安全文化总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5,P=0.014)。其中“科室内团结合作、期望行为与行动、对病人总体安全认知”等维度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人员配置、对错误的沟通反应、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事件报告频率、组织学习与改进”维度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欠缺,在该领域,我国医院以及医学院校教育当中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学校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在教育过程当中,应该在具体临床实践环境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当中融入患者安全,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安全隐患,加大患者安全文化的内容,使得从业初期的实习护生就具有非常坚定的安全护理意识,尽早引导他们建立医务人员责任感[8]。3.2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和不同的科室的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情况中,维度“不良事件出现频率”的方面有所差异,年龄越小,学历越低的实习生护士生得分反而相对较高,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年龄越小的护生可能是第一份工作,在各方面都比较小心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工作中的严谨度会越来越降低,这也是工作疲倦的表现,所以会影响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另外,高学历实习生护生会认为自己起点高,受过高等教育,自我感觉知识掌握度要比低学历者扎实,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工作中经常会犯错。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年龄大、学历高的实习生进行关注管理,纠正工作中的思想态度和严谨度。

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在手术室、急诊、儿科等科室的实习护生得分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手术室、急诊、儿科等科室的护理风险大,工作强度高,那么需要实习生在安全知识方面要求较高,在工作中时时保持谨慎严谨的态度,从而使得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较高。

4.结论

实习护生对于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方面存在不足,不同年龄、学历、科室的实习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程度是有差异的。医学院校以及医院平时要加大患者安全文化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彤,姚佳,顾媛,等.护理人员对患者参与患者安全认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18):75-77.

[2]FarquharMB,FriesenMA,HughesR.PatientSafetyandCulture:NursesPlayakeyrole[J].TennNurse,2005(4):21.

[3]许璧瑜,张晋昕,成守珍,等.创建安全文化,保证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9(11):52-55.

[4]KarenA.Ballard.患者的安全共同的责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4):1-4.

[5]陈玉宇.护生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及实习影响因素[J].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库,2017(2):48-51.

[6]李漓,刘雪琴.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评估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304-307.

[7]邓华梅.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认识与护理文化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护生范文篇5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护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跨跃所必需的阶段[1]。临床实习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和实习后期。分析其特点,不仅有利于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实习护生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还更有利于实习安全的防范工作。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两院共接收288名实习护生,针对三个阶段的不同心理状况和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的对策,减少了教学风险,取得了较满意的管理效果。

1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安全隐患分析

1.1实习初期(1~3个月)

护生此期的主要心理特点是紧张、好奇与无所适从。其原因是初下临床,实习环境陌生,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因此往往会产生恐惧与紧张,若遇到挫折,随之而来的还会有胆怯和畏难,此阶段最大的实习安全隐患就是混淆病床,记错药品名称、剂量、用法,接错液体等。部分学生则可因初下临床的好奇心理,导致求知欲过强,表现出过高的学习热情,这类学生则往往因个别带教老师对学生过早放手操作而导致出错。

1.2实习中期(4~6个月)

此阶段护生已熟悉医院环境,基本掌握了临床护理理论的运用和一般技能,对临床工作已有初步了解,能比较从容自如地独立完成一些护理工作和部分护理技术操作,此期,护生除了有自信以外,部分护生还可随之产生自满心理[2],因此,若带教老师工作中过于放手,或未坚持“放手而不放眼”的带教原则的话,此期的学生则可有因不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不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等带来的一系列教学不安全隐患。

1.3实习后期(7~10个月)

此阶段,护生一方面因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技能,能应付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以外,个别护生思想开始麻痹,不思进取,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另一方面,护生认为每天有大量的基础护理任务,工作量大,节奏紧张,易产生厌倦心理和烦躁情绪。随着实习结束期的临近,护生的社交活动增多,私人电话增多,借故请假增多,尤其是关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上班时精力不集中,因此,此阶段是发生差错事故的高峰期[2]。

对策

加强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师和学生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与有效性。护理部主要分管领导在实习生到院前,定期召开骨干带教老师会议,除针对教学大纲布置本学年的实习带教任务和计划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强化对老师的教学安全和法律意识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平时安全警钟常鸣,能充分根据不同阶段实习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做好教学安全防范工作,尤其是节假日、就业双向选择期间、实习中后期等[3],要求特别注意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生在进入临床科室前,护理部充分利用岗前培训等,对全体护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对每届学生常规进行安全和法律知识问卷调查,每学年二次的护生座谈会也已成为医院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计划和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本学年的教学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实习不同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一阶段:带教老师帮助护生尽早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所在科室的特点、工作程序、规章制度,掌握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病情观察,工作中要求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此期带教方法要求以带教老师示范操作为主,并强调对每项操作规范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的交待,带教老师在各种护理治疗、发药、注射的床边查对,输液、接瓶各环节均应随时指导和把关,以确保实习质量和病人的安全。第二阶段:针对自满心理,教师应耐心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目标,自觉寻找差距和不足,克服松懈、自满情绪,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要在带教老师许可的前提下进行,减少不安全因素。第三阶段:学生双向就业选择与临床实习的冲突,是导致后期教学不安全的最主要原因,面对过早、过长的择业时间,以及绝大部分护生此阶段焦虑、烦躁、不安心学习的现状,医院的教学管理者除增加临床教学巡视督查和安全管理力度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各科临床带教老师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就业等情况,增进与学生的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努力提供就业帮助的同时,及时提醒学生在此阶段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为了真正把人性化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经请示院领导同意,还根据目前就业形势和学生现状,在实习后阶段不仅适当放宽了实习生的工休时间,还允许在不影响实习和安全的前题下,同意学生调休和短期积休,以确保学生对双向就业机会的把握。也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后期才能真正安下心来完成学业,从而也较有效地避免了因就业和实习的冲突,导致实习安全问题发生。

总之,护生临床实习三阶段,不仅有其特点,更有其管理的规律性,由于对护理教学重视评估,及时督查,特别是抓住了实习三阶段安全管理中的“四个点”——即特点、重点、难点、突破点,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达到了教学安全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护生范文篇6

关键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可深入了解护理现象的本质,探讨护理活动的规律,为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证据[1]。新时期的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护理技能,更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多项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较低[2-4],而护理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本科生初步科研意识与技能的任务[5]。由于国内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本科学历者必然成为临床护理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和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研究表明,提高本科护生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的关键[6]。因此,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有助于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但目前的调查发现,我国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对科研知识和方法不重视[7]。本文旨在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2月6—15日抽取河南省两所公办护理本科院校2017—2020级全日制本科护生528名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全日制统招本科护生,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外出学习、休假者。

1.2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等内容。(2)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自设问卷调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经过护理学院护理教育专家审定,并对40名学生进行预调研,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22,效度系数为0.651。问卷共包含4个维度28个条目:①参与科研创新培养的意愿,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选项分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不确定、不愿意、非常不愿意,分别赋5、4、3、2、1分,总分9~45分,得分越高表明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意愿越强烈。②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经历和体验,共5个条目,选项分为没有、不清楚、有,分别赋1、2、3分,总分5~15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培养资源越完善。③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共9个条目,选项分为0、1、2、≥3,分别赋1、2、3、4分,总分9~36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越好、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状况越好。④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共5个条目,选项分为是、否,分别赋2、1分,总分5~10分,得分越高说明经过培养后的科研实践能力越强、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状况越好。(3)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采用冯廷勇等[8]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分为5个维度,即学习动机(8个条目)、教学模式(7个条目)、学习能力(6个条目)、学习态度(4个条目)、环境因素(4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1~5分,个别条目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适应能力越强。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信度,5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0.338~0.581)。

1.3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调查小组由两名护理研究生和两名护理本科生组成,所有调查者均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通过问卷网将设计好的电子版问卷发送给本科护生,由研究者督导在线匿名填写,完成后直接提交。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8份,有效回收率为96.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原始数据由两人平行录入,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

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71.92±11.27)分,其中参与科研创新培养的意愿维度得分(37.03±7.17)分,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经历和体验维度得分(11.28±2.86)分,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维度得分(15.34±5.24)分,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维度得分(8.27±1.90)分。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总分(98.66±13.01)分,其中学习动机维度得分(26.95±4.31)分,教学模式维度得分(24.41±5.33)分,学习能力维度得分(22.45±3.32)分,学习态度维度得分(13.90±2.78)分,环境因素维度得分(10.95±2.66)分。

2.2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等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见表1。其中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均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

2.3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与学习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各维度中,教学模式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无相关性(P>0.05),其余各维度均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2)。

2.4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以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10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见表3),R2=0.291(P<0.05),即可解释因变量的29.1%。

3讨论

3.1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为(71.92±11.27)分,该问卷满分为106分,及格分为63.6分,因此本科护生得分处于及格以上水平。其中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维度得分为(15.34±5.24)分,结果并不理想,表明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较少,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可能与本科护生课业繁忙、时间有限有关,与王冰飞等[9]的调查发现护生科研参与度不高、没有多余时间完成类似课外活动的结果一致;另外还可能与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经验较少有关,国外ÜnverS等[10]的研究表明有科研经验的参与者比没有科研经验的参与者对科研和研究人员的态度更积极。本科护生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维度得分为(8.27±1.90)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接触科研知识后能立即进行尝试,能很好地加深对所学科研知识的理解。综上所述,应重视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鼓励本科护生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并为其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3.2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家庭居住地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城市护生认知水平更高。其原因是居住在城市的护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接触的资源较多,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较浓的科研兴趣。卢春等[11]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差距较大,城市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课外讯息。另外,王丽萍等[12]研究发现城市本科护生与农村本科护生关注焦点不同,农村本科护生更关心学习成绩,而城市本科护生更注重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讯息的获取和培养更灵活的思维,因此科研兴趣更浓厚。科研思维包括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是本科护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必备思维[13]。对于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本科护生而言,可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科研培训,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信息平台,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2.2年级

研究结果显示,年级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高年级本科护生有更多接触护理科研的机会,包括完成教师布置的文献查阅和综述撰写作业、学习护理科研课程、参与导师或同学的课题等。笔者所在学院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导师制,从本研究结果中也可以发现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水平随年级递增,与周容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也可能与低年级护生缺少临床实践经验有关,李莉等[15]调查发现护生均认为参与临床实践能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学院可以合理安排低年级护生每学期进行临床见习,为其创造参与临床科研实践的机会,并通过导师制、开展学术沙龙分享临床见习心得,促进其科研意识和思维的培养,逐步提高对科研的认知。

3.2.3英语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水平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英语水平低会影响护生阅读外文文献,从而阻碍其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导致科研创新意识薄弱,科研素养难以提高[14],与梁彩怡[6]、彭玉娇[16]等的调查结果英语水平是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障碍因素之一相一致。建议本科护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学院可增设检索和阅读外文文献的选修课程,或实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创新培养模式,既为本科护生了解国外护理科研现状提供机会,也可提高其科研素养。

3.2.4绩点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本科护生对待学习更加认真、努力,对待科研的态度也更积极。学习态度和努力水平影响学生的科研设计与资料处理水平,因此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会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17]。王爱红等[18]研究发现,创新能力强的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目标、控制学习、扎实学习等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创新能力低的护生。提示本科护生要端正自己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态度,依托学校提供的培养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3.2.5是否为学生干部

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为学生干部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干部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多,了解和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多。这与廖娟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当过班干部的学生对科研能力培养的积极性较高,与他们前期参加过科研活动有关。因此,要鼓励护生主动与教师和班干部进行沟通交流,抓住机会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3.2.6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超越学习情景中的障碍的倾向或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8]。从本研究结果可知,本科护生学习适应整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具有显著影响(P<0.05)。(1)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有研究发现,自由、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20]。轻松自由的授课氛围、合理的课程安排、以护生为中心的课堂、适当的专业思想教育、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能让护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个人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知识储备。这种对学习的正确认知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国外TuranN[21]等发现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团队协作的科研环境等会带给学生良好的科研体验,从而影响其创新水平。因此,校方应为护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资源,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创新基础设施,引导本科护生积极参与科研能力培养。(2)研究结果还显示,本科护生学习能力维度得分为(22.45±3.32)分,学习动机维度得分为(26.95±4.31),均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有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医学统计学知识、统计软件应用、中文文献检索知识达到熟练程度的分别占2.58%、5.54%、6.64%,表明本科护生科研学习能力较低[22]。彭玉娇等[16]研究发现,“护理英语水平有限,阅读外国文献有障碍”“缺乏对科研的兴趣”“缺乏科研的动力,行动力不足”是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阻碍因素(P<0.05),从而导致其科研学习动机普遍较低。还有研究认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主要障碍为科研经验不足、对科研信息掌握不充分、科研知识基础差及统计分析能力差[23]。因此,护理学院应针对本科护生科研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配备优秀导师,给予专业指导,合理设置护理科研课程,激发本科护生的科研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从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结语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护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更大挑战,因此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而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及需求非常必要。通过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其中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本科护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研知识,重视英语水平的提升,在提高阅读外文文献能力的同时了解国外护理科研的发展,提高科研素质。女生要学会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勇于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在一次次科研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护理院校,应引入多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临床实践的机会,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护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充足的科研资金,为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未调查完全,因此下一阶段既要更加深入地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也要探索提升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干预方式,从而为切实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赵龙,韩爽,卢彪,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4-66.

[3]周琦,张丽,柴广丽,等.护理人员护理科研意识与实践调查的对比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917-920.

[4]段君燕,王玉玲.护士科研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4-7.

[5]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92-93.

[6]梁彩怡,曾映沛,吴妙莉,等.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1):1393-1395.

[7]刘梦丹,温肇霞,贾琳琳.临床护士和本科护生对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认知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3-25.

[8]冯廷勇,苏缇,胡兴旺,等.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护生范文篇7

关键词:学习通;混合式教学;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明确自身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和知识接受度后,利用客观人力、物力资源,实施适当学习策略,获取和掌握各项学习、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1]。国外大部分护理院校已将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2],有研究显示,我国高职院校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3],这将直接影响护生的自我发展和护理学科的进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目标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探索一种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高职护理教育的迫切需求。学习通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在线课程建设、资源管理、学习交流、课堂互动、在线答疑、小组讨论、作业考试等。我校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运用学习通平台,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护理专业2017级五年制大专学生212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两个班为试验组(108人),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104人),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专业课程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两组护生同教材、同教师、同步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即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以案例导入教学,介绍教学目标,讲解理论知识,总结重点难点;试验组采用了线上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全程混合式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2.1课程准备。教师课前在学习通网络平台上创建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并上传教案、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同步练习题、实训指导以及课外拓展资料和常用医学网址等。要求护生用手机下载学习通App并注册,课上扫描二维码或使用邀请码进入班级课程,进入后将护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告知护生及时关注学习通消息,积极完成互动。1.2.2课前讨论预习。课前一周通过学习通平台将新课内容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临床案例以及相应的护理任务推送给护生,提醒护生预先自主学习,告知学习目标,要求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护理任务进行分解,制定实施方案,对于较难的护理任务,可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后台查看护生的预习和讨论情况。1.2.3课中互动学习。课中主要分为4个部分进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护理任务制定的实施方案,每次两个小组汇报,轮流进行,以检查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然后进行师生点评和问题互动探讨,确定护理任务的完成计划;再进行课堂重点知识的讲授,同时运用学习通平台上的主题讨论、投票、课堂测验等功能积极展开课堂互动,提高护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总结重点知识,同时通过学习通平台的护生反馈功能了解护生学习的困惑和对教学的建议,避免了传统课堂缺乏反馈的弊病。1.2.4课后拓展复习。课后教师将本堂课的练习题到学习通的作业模块中,设定作业的完成时间、可重复次数、分值情况、是否允许查看答案等,同时教师还通过学习通平台将相关的拓展资料、复习资料和网络微课推送给护生,以进一步巩固内化知识。学生可用手机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教师也可在后台随时答疑和了解护生学习情况,构建24小时学习课堂。1.3评价指标。(1)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采用张喜琰[4]研制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教学前后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共计30个条目,分别是学习动机(8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11个条目)、学习合作能力(5个条目)和信息素质(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30~150分,反向问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23,信效度较好。(2)护生满意度调查。期末课程结束后,由学校督导办调查护生对课堂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了解护生对该模式教学的满意率。所有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两份问卷各发放212份,回收212份,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干预前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干预前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2.2试验组护生干预前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试验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信息素质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2.3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生满意人数为99人,满意率为91.7%;对照组护生满意人数为80人,满意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3,P=0.003)。

3讨论

护生范文篇8

以中国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0年7月—2011年6月临床生产实习护生为实验教学研究对象,共245人,其中男36人,女209人,年龄18岁~22岁(19.3岁±0.8岁),高中起点专科生,学制3年。强化师生培训,开展隐性知识相关理论的讲授、宣传与普及研究表明,高职护理教师对隐性知识认知程度低,近77.00%的高职护理教师不了解或部分了解隐性知识的内涵,仅9.26%的教师了解隐性知识的分类,4/5的高职护理教师不清楚或不太清楚隐性知识有何用途,是否重要。高职护理教师普遍缺乏对隐性知识的认知,对隐性知识的新进展了解不够[3]。这种背景下,谈及护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是不现实的。因此,课题组对临床带教教师及实习护生开展隐性知识相关理论的讲授、宣传与普及,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及实习护生对隐性护理知识的认识和重视。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增加深度会谈教学策略隐性知识是模糊和情景化的,深度会谈是共享情景化隐性知识十分有效的方法[4]。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对临床实习教学策略也做了相应调整,在过去教学计划基础上,增设了每周以实习科室为单位开一次教学畅聊会,各带教教师及实习护生全部参加。会上带教教师和实习护生对其一周的教学、实习工作进行总结、畅聊,交流经验和体会。在实习过程中,护生吸收了新的知识后,要对其进行吸收、加工、改造,进行新旧知识融合,新旧知识相互影响,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想象和推理,使知识复杂化、结构化,这是一个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复杂的内在过程。原来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知识底蕴不同,结果是使每一个学生形成千差万别的个体知识体系,其中大量的是隐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是内含的、混乱的、真伪并存的,所以要及时进行知识整理和输出,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每周1次的临床实习畅聊会,就是为师生创造机会,提供一个师生、生生交流、切磋的平台。可能是病例讨论,也可以汇报实习体会,如护理操作技巧、与病人沟通方法、病情观察、职业防护知识等进行讨论总结,也可能提出问题和假设。但并不是要求学生对原来的知识进行翻版,照着教材宣读、死背是不可以的,也是没必要的,因为这样会阻碍护生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打压护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护生个体的隐性知识不仅促进自身显性知识的提升,同时还可成为公共资源,实现共享。同时,护生个人也是在不断学习和吸收实训共同体的知识,学习他人的实习成果和经验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即显性知识又内化为护生个人的隐性知识,逐步沉淀为护士的职业素养、个人能力、意志品格。然后再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给实习护生加工、提炼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在练习的过程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对不符合要求的、无关的隐性知识加以排除,对错误的隐性知识加以修正,从而形成更科学、更准确、更丰富的新知识体系。在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上,通过实习护生、带教老师的共同研讨、示范和演示,不仅使实习护生个人的隐性知识得到加工和整理,而且把个人的经验、诀窍传递给团队中的每个人,一个人头脑中的显性知识,在另外一个人看来可能就是隐性知识。即使是个人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也可能通过自己表达的流露,潜入到其他学生的脑海,成为个体的隐性知识,因为“一语道破梦中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撰写实习笔记和日志,促进隐性知识的生成毕业临床实习期间要求实习护生撰写实习笔记和日志,将实习所见、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带教教师和实习管理教师进行检查。根据实习笔记的质量和频次打分,分数计入出科考试成绩。撰写实习笔记和日志是对学习的知识点、实践经验、技巧、灵感进行记录、整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个人知识反思、总结的过程。撰写实习笔记和日志的本质包含着重建环节的思维过程,不仅是对过往情境的回顾,更包含在回顾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出困惑和不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完善,继而可能设想重新付诸行动,是一种内在、缄默的体验过程,是再学习、重构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实习护生能不断领悟内隐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将它们由隐性状态变为显性状态,进而对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思考、澄清和修正,借此积累经验和技巧,改善知识结构,并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质。撰写实习笔记和日志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把控临床带教教师的资历,提高师德和带教水平,促进师生间隐性知识的流动严格把控临床带教教师的资历,高职护生临床带教教师都是主管护师或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并且喜欢带教工作,以往实习护生对其有不良反应者不许带教。教学中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带教过程中要尽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教师还必须意识到护生在观察、模仿自己带教教师言行举止,自己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病人的态度等,一言一行,都将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描述只能使护生获得形式上的知识,难以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带教教师尽量给实习护生创造动手操作机会。遇到困难时,带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情感、意志支持,通过有意识的言语行为和包括表情、动作、语调在内的非言语行为向学生发出积极的暗示,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向成功。这样才能使护生学习积极性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对显性知识已经唾手可得的情况下,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提升混乱、模糊的隐性知识,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体系。改革出科考评方法,纳入隐性知识维度的考核临床实习出科教学考评要超越基于显性知识的考评方式。从隐性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除常规的出科理论、操作考试外,还应考评护生的隐性知识对于他们理解与解决问题的影响。增加考评护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病人的反馈。在每一科室实习完成后,对护生撰写的反思札记、实训叙事,进行质化或量化的评定,作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考评指标。1.3评价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评价量表由笔者参考文献[5]自行设计,于护生临床实习第30周对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问卷96份,有效率100%。

2讨论

1加强毕业实习期间护理隐性知识管理,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

师生间隐性知识的流动主要体现在实习护生对技术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的观察和模仿。带教教师通过亲身示范、指导,传授实习护生一些护理操作诀窍和经验,提高护生的技术水平和培养其心智模式,增强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等。当前各大医院临床带教教风的主流和本质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临床带教教师只顾传授专业知识,却没有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和相互渗透。有些教师不安心临床教学,把教学看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认真备课,不注重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效果不关心。有的带教教师只是让学生去做,不及时给予指导,学生操作手法不对,或临床经验不足出现一些纰漏时,只管接替学生把操作做好,任务完成,而不愿耐心给学生讲解和传授经验和技巧。因为刚入临床,实习护生的能力和技巧还是很差的,有的带教教师不愿给实习护生创造机会,嫌带学生麻烦,干脆自己去处置。这些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学生很有意见,直接影响带教教师的威信,丧失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师生关系冷淡,挫伤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师生间隐性知识的流转。本研究严格把控带教教师的资历和师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师生间、生生间的深度会谈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各自的技术水平,能够将分散的个性化的知识整合成有机的组织知识体系,促进了隐性护理知识的流动与共享,并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讨论、磋商过程中,人人参与其中,百家争鸣,也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护生在研讨过程中某个点可能会触动他联想起许多事情,此时带教教师启发该生进行深入思考,提炼个人观点,并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又使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2加强毕业实习期间护理隐性知识管理,使护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护生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职业态度

护生职业认同是指护生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认可[3]。在校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认同水平会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服务质量、职业发展以及整个护理队伍的稳定[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培养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展开研究,并评价“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以期为护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提供新的方向。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法选择我院2020级149名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5人,男生12人,女生63人;对照组74人,男生14人,女生60人。两组护生年龄为18~23岁,所学课程一致。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校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2)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留级及不能按照计划参与活动者;(2)不能完成问卷填写者。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75名高职护生自愿参与“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每两周一次,每次60min,共6次。“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形式:积极团体辅导、榜样教育模式及自我教育活动,活动计划见表1。对照组74名护生则进行常规职业教育,参与日常社团活动。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在本研究结束后,另择时间在对照组实施“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

1.2.1积极团体辅导

根据“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计划,积极团体辅导活动包括两次,第1次积极团体辅导安排在第1周,主要活动内容是职业认知,通过向护生介绍护理职业,让护生了解护理职业,帮助护生心灵成长。第2次积极团体辅导安排在第7周,主要活动内容是职业规划,帮助护生了解自己,以便更好地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1.2.2榜样教育模式

榜样教育模式包括榜样人物座谈及榜样人物访谈两种形式。于第3周举行榜样人物座谈活动,邀请“抗疫英雄·最美校友”进校园与护生进行座谈,榜样校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简短朴实的语言为护生诠释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第9周开展榜样人物访谈活动,访谈前,先确定榜样人物、拟定访谈提纲,再由护生分组对榜样人物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分组撰写榜样人物访谈录。

1.2.3自我教育活动

自我教育活动是在积极团体辅导及榜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施的,护生在第5周分组分享第1周完成的护理职业获益清单及第3周感触最深的榜样人物的事迹,在第11周分享第7周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及第9周撰写的榜样人物访谈录,最后完成家庭作业:整理制作榜样人物的事迹册及撰写本次“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的感受。

1.3评价方法

1.3.1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调查

在“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结束后,采用郝玉芳[5]编制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包括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自主性、社会说服5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赋值1~5分,满分85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生职业认同感越强。

1.3.2护生职业态度访谈

在“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结束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与两组护生进行访谈,以便了解二者职业态度有无差异。采用数字表法在两组中随机抽取访谈对象,访谈人数根据获取信息饱和度来确定,当访谈人数增加后,并不能获取新的信息时,便不再增加访谈人数,最终确定两组访谈人数分别为18人。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5.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两组职业态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职业认同感比较

调查发现,参与“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后,实验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2两组职业态度比较

通过与两组护生进行访谈发现,实验组职业态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两组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如何培养、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已经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为路径,探索其对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3.1“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可以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

参与“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的实验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总分为(70.39±9.29)分,参与常规职业教育的对照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总分为(64.91±9.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从多方面、多维度帮助护生认识护理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榜样有关,也说明参与“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发现,两组得分最高的维度均是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指标值分别为86.07%及80.33%。社会比较,即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通过比较的结果影响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评价与反思[6]。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对比,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而获得的。本次研究中,护生参与的榜样教育模式及自我教育活动均是根据其职业认同感调查结果设计的,而研究也证实,榜样教育模式及自我教育活动可以激发护生与榜样及他人进行比较,然后通过自我教育进行评价与反思,在此过程中,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升。

3.2“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个体由学生成长为专业护士过程中所形成且相对持久的一种自我专业态度感知[7]。职业态度是指护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情感以及形成的持久心理反应倾向[8]。赵琼玲等[9]的研究表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越强,其职业态度也就越好。从表2可以发现,在职业自我概念维度,参与“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的实验组得分为(24.96±3.61)分,对照组为(23.54±3.4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解“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笔者与护生进行了访谈。在与对照组护生访谈时发现,护生的职业态度多呈中立偏消极状态;而实验组护生的职业态度较积极。从表3可以发现,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实验组还会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占72.22%,而对照组占38.89%。与护生深入访谈分析原因,实验组护生A表示:“通过积极团体辅导,我更加了解护理专业,也制订了职业生涯规划,觉得护理职业比较适合我。”实验组护生B表示:“在自我教育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护理职业获益清单,我觉得护理是一份不错的职业,未来就业也比较好,护理职业的发展前景也很好。”对照组护生A表示:“我挺后悔选择了护理专业,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不会再选择护理专业,因为护士工作要经常上夜班,对家庭生活和个人健康都是不利的。”对照组护生C表示:“读了护理专业,毕业之后做护士,都是做一些比较脏累的工作,我不是很喜欢,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不会再选择护理专业,以后也不想从事护理工作。”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访谈结果发现,参加“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护生对职业自我概念的认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态度,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要想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就应该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着手。

3.3“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护生职业自豪感

对护理职业保持自豪感及认可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对护生未来从事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通过与两组护生访谈发现,参与了“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的实验组护生职业自豪感与对护理工作社会地位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从表3可见,实验组护生对护理职业产生自豪感的比例为66.67%,对照组为27.78%;实验组护生对护理工作社会地位的认可度为61.11%,对照组为27.78%,两组护生职业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护生的职业自豪感。与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实验组护生B表示:“看到参加抗疫的校友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很感动,以后也想为护理事业做出贡献。”实验组护生C表示:“我查找了很多护理榜样的先进事迹,也与一位资深副主任护师进行访谈,她们都是从平凡的小事做起的,我觉得可以向她们学习。”实验组护生D表示:“抗疫期间无数医护人员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众多的褒奖,作为未来的护理人员,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对照组护生E表示:“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护士这份工作,护士经常被病人、家属骂,甚至有护士被病人暴力的情况出现。”对照组护生G表示:“护士工资低、工作不被认可,这是我不愿从事护理工作的原因。”在与对照组护生访谈中发现,护生的职业自豪感与对护理工作社会地位的认可度偏低,这可能与护生社会说服维度得分较低有关。社会说服是指来自社会的鼓励、劝说等,如父母、老师、权威人士的鼓励等[10]。因此,通过“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提高职业认同感中社会说服维度得分,是增强护生职业自豪感,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社会地位认可度的有效方法。

3.4“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能推动护理队伍发展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444.5万人,与“十四五”规划中“到2025年,全国注册护士从目前的445万人达到532万人”的目标相比还需增加87万人[11]。但是,目前医院病区的护士流失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护士离职及院内转岗[12]。可见,要想填补我国护理人才的巨大缺口,不仅要培养更多的护理人员,同时也要防止护理人员流失。有研究表明,职业认同感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关系,即职业认同感越强,离职倾向越低[13]。因此,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是减少护士流失的重要措施。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总分为(64.91±9.05)分,而实验组为(70.39±9.29)分,实验组职业选择自主性、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两个维度得分均比对照组高。与两组护生访谈后发现,对照组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仅占50.00%,而实验组则占83.33%,说明参与“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的护生对护理事业的发展更有信心,未来更愿意选择护理职业。“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在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还能推动护理队伍发展。

4结语

总之,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很多,其培养路径也是多样化的。本研究将“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作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该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还可以增强护生职业自豪感,对未来护理队伍的稳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本研究的对象仅为一所院校的高职二年级护生,有一定局限性,未来还应在不同院校、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级护生中开展“职业认同感培育”实践活动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宇丽,栾贝贝,沈琴,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4):49-50.

[2]牛柯雯,景文博,周思齐,等.后疫情时代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中国培训,2020(8):55-57.

[3]段应龙,吴小霞,钟竹青,等.护士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对离职意愿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368-373.

[4]袁春兰,张运芝,罗玲,等.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与专业生活品质、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全科护理,2021,19(34):4756-4761.

[5]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6]杨晨洁.心理特权和社会比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7]毕亚平,牟绍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自我概念对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5-8.

护生范文篇10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实训教学;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身工作经历中渐渐发现并认同自我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职业认同是当前个体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1]护生职业认同就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护生身份和即将从事的护士职业的情感体验与认可程度,它是影响护生将来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基础。[2]目前国内外关于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并不多,且大多研究的是大专和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中职护生的研究较少。研究结果大多提示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生职业认同受年龄、性别、学历、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表现为:低年级护生职业认同水平较高;男生低于女生;学历层次越高的护生职业认同水平越低;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护生比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护生职业认同水平高。[3]护生职业认同水平低,会导致部分护生毕业后拒绝进入临床护理行业,有些即使成为护士,也无法适应护理工作,遇到困难就直接离职甚至转行。国家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致力发展社区、乡镇及农村医疗体系,护理人才必不可少。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博士曾指出:截至2015年,我国护士理想的学历构成应为:中职50%,高职30%,本科以上20%。[4]可见,中职生占主要地位,而大多数的高学历护理工作者并不愿意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中职护理人才将成为基层护理工作的主力军。而他们的职业认同低,不仅会降低其在校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其将来的择业。因此,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认同对护理队伍的壮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护理实训课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这些技能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备的,不当的护理操作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还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病情。这就要求护生具有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品质,而这些正好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一致。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增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必然选择。在中职院校中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能帮助护生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职业认同则直接影响护生毕业后是否选择成为一名护士。那么,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有何影响?本文以九江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生为对象,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对中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我校2021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每个班50名)共100名学生,通过抓阄决定其中一个班为试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两个班的授课教师和总学时相同,且学生在校平均成绩、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考核内容

实训考核采用教研室教师共同制定的评分细则,重点突出关于工匠精神元素的项目。职业认同的考核采用郝玉芳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编制的职业认同表。[5]

(三)调查方法

教师在本学期第一节护理实训课前通过问卷星上传职业认同问卷表,护生扫码答题,收集第一次资料;在最后一节实训课后再次上传问卷,收集第二次资料。

(四)教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用教材为《护理学基础》,理论课180节,实训课100节,分三个学期完成,理论课与实训课同步进行。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先用PPT教学,然后进行操作示范,示范过程中注意讲解细节及历届护生容易忽视的小问题。最后护生分小组练习,教师巡视并从旁指导,总结点评。课后开放实训室,方便护生练习。2.试验组(1)教学内容及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先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基础和操作能力等因素,将护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并选一名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的帽子上增加一特殊标志以区别于其他护生。然后在实训教学中多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元素,例如在课前让护生上网查阅资料,课中用PPT讲授操作要点,并播放有关工匠精神的小视频,课后让护生撰写观后感。教师进行两次实训操作示范,第一次严格按照实训操作标准,动作熟练,与患者沟通时语言通俗易懂,声音轻柔;第二次则衣帽不整,动作粗暴,只顾完成自己的操作,对患者诉求听而不闻,甚至边操作边与别人聊天。针对同样的护理操作,第一次示范中体现了爱岗敬业、专注等工匠精神,第二次示范中不仅缺乏这些品质,还可能给患者带来疼痛,影响护理质量。两次操作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更加直观、震撼的亲身感受,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工匠精神的外在表现。操作演示结束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并从旁指导,录制操作好的学生的操作过程视频,在班级中分享传阅。除课上练习之外,教师还可以开放实训室供护生课余练习,精益求精。此外,还可以开展技能操作比赛,评出优异者并奖励,增强护生荣誉感,促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2)临床见习①教学接近尾声时,安排护生开展临床见习,充分利用见习医院的优势,使见习获益最大化。见习开始前,将见习项目、时间安排等转发给护理部主任,请主任下发给各相关科室护士长,由护士长安排业务能力强、带教经验丰富的护士带教。②向护生说明此次见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他们做好见习笔记。③见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讲解实际临床护理操作相关注意事项,有条件时可以让护生动手,带教教师从旁指导,让护生亲手为病人解除病痛,从而增强护生的成就感,提高其职业认同。④护生写见习心得,谈谈自己对护理行业的新认知。(3)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敬老和健康进社区活动,让护生给老人测血压、测血糖等,将所学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切身体验奉献精神,增强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情怀。

(五)评价方法

1.实训操作考核学期末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的教师和教务科的领导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护生进行考核,护生用抽签法从所学护理操作中抽出一项考试,满分100分,及格分为70分。2.职业认同使用郝玉芳编制的职业认同表进行考核。

(六)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样本试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护生教学前职业认同得分情况比较(见表1)(二)试验组护生教学前、后职业认同比较(见表2)(三)两组护生教学后职业认同比较(见表3)

三、中职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对护生的影响

(一)提高了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后,学生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其会踊跃举手提问操作中不懂之处,在分组练习及课后自主练习时遇到问题也会主动请教。此外,学校周一至周五下午开放实训室两小时,周末全天开放实训室以便护生练习。通过查看练习登记表发现,试验组护生参加练习的次数比对照组乃至全年级的其他班级明显更多。可见,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后,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提高了护生的操作技能

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后,试验组护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其最终考核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要高,可见,融入工匠精神还提高了护生的操作技能。

(三)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有积极影响

上页表1显示教学前两组护生各项指标得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显示教学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得分明显高于教学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显示教学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教师指导、课后开放实训室等在中职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等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四、结语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全民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提升,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提升,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提高了。中职院校承担着为医疗行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毕业生。受医疗纠纷、护理行业特点、个人待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护生的职业认同不高,其学习动力不足,就业动机不强,进而影响到护理队伍的稳定、服务水平的提升。以我校为例,每年大量护理毕业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提升学历,而选择进入临床护理行业的寥寥可数。因此,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对护理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护理行业的职业要求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中职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因此有必要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教学,以此提高护生职业认同,为护理行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魏淑华,宋广文.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5):61-66.

[2]刘媛航,颜君,尤黎明.国内外护生职业认同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2):89-92.

[3]刘华.中职护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4]莫淑蓉.中职护理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7(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