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8:56:58

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范文篇1

一、苗种选择不当

目前,我国黄鳝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许多养殖户到外地购买的所谓优质苗种,每公斤高达120~160元,有的四条黄鳝种卖到400多元,比黄金还贵,买这样的种鳝能赚钱吗?且这些苗种因长时间不科学的高密度贮存及反复转运后其体表会排放黏液,黏液是一种蛋白质,长时间在水里会发酵升温,过热会烧伤黄鳝的表皮,从而出现发烧病。另外黏液发酵会消耗水中大量氧气,造成严重缺氧,一旦缺氧和发烧后,当时不会出现死亡,三天后便慢慢死亡,长途运输的苗种质量不好且成活率低,用于养殖时死亡率可达90%~100%。所以,购买苗种时切记要认真辨别。养殖户可以选择引进优良种鳝进行半人工繁殖或自然繁殖来获取鳝苗,也可以当地的野生黄鳝为种苗用于催肥养殖,这样可解决鳝苗长时间运输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而且当地的水质和自然环境等条件更适合本地苗种养殖。

二、把书店的参考书当法宝

目前,国内的养鳝技术书籍虽然已有十来种版本,但其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搬一般的养鱼技术或搬出一些空洞的理论来故弄玄虚,真正的实用经验是少之又少,仅依靠这些技术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初涉养鳝者最好是到国内知名的养鳝企业或养鳝大户处现场参观学习,以掌握切实可行的养鳝技术。

三、大小不能混养

同一池(网箱)中大小黄鳝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逐渐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会发生黄鳝相互残食。但是无论饥饿与否,黄鳝个体差异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捕食小鳝现象。因此在筛选时只需将较大的黄鳝捡出即可,没有必要根据大小不一而分很多级养殖,这样既费事且会因为来回操作影响黄鳝成活率。

四、忽视培植水草且鱼巢单一

水草能为黄鳝养殖防暑降温、净化水质并能为黄鳝提供优良的隐蔽场所。没有水草的鳝池无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黄鳝也难成功,很难实现高产量、高效益。在生产中若单用水草作鱼巢易使黄鳝聚群纠缠,造成局部密度过大,并且由于水温变化较大,黄鳝栖息于水草中易患感冒病。可以采用废弃轮胎和黑色塑料袋相结合为黄鳝提供鱼巢,环境温度稳定,利于黄鳝自由进出。

五、苗种用盐水等消毒

很多养殖户购进鳝苗后采用盐水、高锰酸钾、碘制剂等消毒,促使黄鳝黏液大量脱落,影响其成活率。黄鳝鳞、鳃、鳍退化,外层屏障是黏液和皮肤,黏液内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对细菌性传染病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可以提高黄鳝成活率,促使黄鳝行动更加敏捷自如。

六、池水过深

黄鳝与一般的鱼类不同,其主要呼吸途径不是靠鳃而是依靠咽腔,又因黄鳝体内结构无鳔,不能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必须露出水面呼吸空气。池水过深,黄鳝需频繁游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体能,影响正常生活生长。因此黄鳝养殖池水不宜过深,当然也不能太浅,否则温度变化太大。一般池养黄鳝据鳝体大小水深宜在20~30cm左右,而网箱养黄鳝水草应尽量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七、光线较暗

昼伏夜出是黄鳝的另一栖息特性,这一特性有利于逃避敌害,也是机体自身保护的需要。如果长时间(超过10天以上)的无遮蔽光照,光中的紫外线成分,对黄鳝有伤害作用。所以很多养殖户在池上搭遮阳物,但易造成光线太暗。试验表明,弱光条件和静水环境抑制黄鳝的自然繁殖,且水草生长不好,影响水质的净化。因此,黄鳝养殖要保持一定的光照,水草要覆盖水面2/3左右,而且在夏季要遮阳,散光最好。

八、废弃的坑凼做鳝池

一般来说坑凼地势低洼,进水容易,排水难,春夏易渍,冬季易淤。坑凼阴湿时间长,病菌多,发病率高,即使作为作坊式生产,也不提倡利用废弃坑凼做养鳝池。

九、滥施粪肥

鳝池水体小,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

十、饲料投喂不当

关键技术范文篇2

1.1污染物处理不及时

在山区进行山羊生态养殖过程中,由于大多并未修建污染物处理设施,使其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久而久之污染物随意排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也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次,在进行山羊养殖场地选址或布局时过于随意,并未按规定远离水源,这样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由于山区山羊养殖场地随意,所以治理难度大、危害多、特别是山羊粪便中的有害物质若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会经渗透到土壤层,流入河流与水库中,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这样也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2山区山羊污染防治力度不大

由于地方政府一般都只注重人口密集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而并不过于重视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使山区治污力度并不大,造成治污设施建设跟不上环境破坏步伐,这样也就致使山区山羊养殖污染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山区畜禽养殖户污染治理方法比较落后,且虽然在处理污染物上有一定的效果,但因治理污染不科学,达不到国家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是在山区养殖场地,一般都只是采用简单的三级沉淀池过滤后进行排放,使其根本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这样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1]。

2山区山羊生态养殖技术

为了更好的提高山区山羊养殖水平,做好科学规划羊舍、科学圈养、种植优质高产牧草、粗饲料制备、山羊放牧补饲、适时驱虫防病、合理确定出栏时间,这几方面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对这几点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实现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目的。

2.1合理设计与规划羊舍

规划山区羊舍过程中,养殖户首先应根据山羊生物学特性,结合该山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气候,进行科学合理的羊舍选址、规划与布局。同时,尽量修建成双坡单列式的高床漏缝形式的羊舍,并选择木质或砖木材料为羊舍结构。另外,在架设羊舍过程中,由于山区早晚气候温差较大,养殖户应结合不同海拔高度,设定羊舍楼床高度与面积。最后,养殖户还应在羊舍后方侧风向处修建粪污处理设施,如积粪池、沼气池、多级沉淀池等,其修建规模应结合山羊饲养规模为根据,这样才能使山羊粪便污物得到无害化处理,进而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

2.2山区山羊圈养技术

传统山区山羊养殖方式一般都是以防牧方式,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山羊养殖,可采取山羊圈养与传统放牧相结合的圈养饲养方式。特别是对于农作物较多的山区地方,如秸秆、红薯藤、蔬菜叶等都在山羊养殖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为提高山羊圈养水平与品质,养殖户应选择优质的花生藤、大豆秸秆、优质牧草等为山羊饲料,使其可保障山羊所吃到的饲料符合喂养标准。另外,在投喂粗饲料时,如成熟后的秸秆、玉米壳等,其比例应控制在30%内,这样才能确保圈养山羊得到更好的吸收与消化。与此同时,在山羊生态圈养中,若条件允许,养殖户可对粗饲料进行预先氨化、碱化处理,提高山羊对粗饲料的吸收率与消化水平,进而加快山羊的生长与繁殖。

2.3保障山区山羊四季均衡的营养草料

在山区山羊生态养殖过程中,保障山羊四季均衡的营养草料是提高山羊品质的关键。而种植优质、高产牧草为舍饲养羊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为养殖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种植草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养殖户应根据山羊养殖规模与发展需要,尽量选用农闲地、果园地、退耕地进行计划性种植,这样不仅能够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也能满足山羊饲草饲料供给需求。第二,养殖户还应将夏天与秋天青草茂盛季节进行充分运用,尽量收集野生草、秸秆、花生藤、农作物副产品等,并制作成青贮料和干草粉进行储存,使其保障山羊四季均衡的营养草料,实现山羊高效养殖。

2.4山区山羊粗饲料制备技术

粗饲料也是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重点,而粗饲料制备技术又是满足山羊饲养的基础。其中粗饲料制备技术包括饲草青贮、微贮技术、微贮饲料等技术,这些先进的粗饲料制备技术不仅有利于改善饲料口感,也能降低饲草饲料浪费。另外,在运用粗饲料制备技术时,养殖户还应充分利用夏天与秋天青草茂盛季节,大量收集野生牧草、树叶、农作物秸秆等,或栽培高产优质牧草,这样才能保障在冬季与春季山羊饲草饲料的供给。

2.5山区山羊放牧补饲技术

在进行山区山羊放牧补饲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温差气候、牧草生长规律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季节山羊补饲量也有所不同。但若只单单进行放牧补饲,很难满足山羊正常生长与营养需要。因此,在山区山羊放牧补饲过程中,应结合山羊实际情况进行放牧补饲,若有需要还可对羊群进行夜间采食,以便满足山羊营养需要。另外,养殖户还可结合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天气好的情况下可进行充分放牧。但若放牧补饲还是无法满足山羊需求,养殖户还应在收牧后的2~3h内进行精料补饲,以便羊群都能满足需求,这样才能加快山羊繁殖,提高经济效益[2]。

2.6定期进行驱虫防病措施

定期做好山羊的驱虫防病措施也是提高羊群生态养殖的关键。在进行驱虫防病措施时,首先应结合山羊寄生虫病发生的季节动态规律,对山羊进行驱虫防病措施。如在高发寄生虫病的夏秋季节,应每月进行一次的驱虫防病措施,在冬春季节还进行每季一次的驱虫灭疥。而对于山羊幼崽,应在两月龄的时候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灭疥,以便提高山羊的抵抗能力。其次,在选择山羊驱虫灭疥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以防对山羊身体产生过多的危害。另外,通过对山羊进行科学免疫接种,是预防山羊痢疾、口蹄疫、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重要措施。而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严格依照免疫接种程序,使其预防更严重疫病的发生。最后,对于发病或疑似病种山羊,首先应进行消毒,后进行隔离与观察治疗,最后对病羊粪便与污染物进行焚烧或掩埋处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更大的传染,进而影响羊群的生态养殖[3]。

3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提高山羊品质,扩大山羊总体规模,提高山羊养殖户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山区山羊生态养殖时,科学合理的规划羊舍、注重山羊的饮食与卫生、增强山羊饲料饲草的营养水平,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目的,也能为养殖户带来更理想的经济效益。

作者:王勇 裴振华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1]田淑芳,周小波,袁珍军,等.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6(5):41-42.

关键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土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等畜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通过实施生态养殖得到的鸡肉、鸡蛋具有味道鲜、肉质好和安全等优势,因此各地优质土鸡养殖产业迅速发展。但是,因技术缺乏、分散饲养等原因,在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养殖场建设、育雏、放养、疫病防治等方面研究总结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1场址选择与布局

1.1场址选择。鸡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卫生、进出道路畅通、排水和供电方便的禁养区和限养区外,且有适宜放养的林带、果园、草场、荒坡或其它经济林地,满足卫生防疫要求。放养的林地坡度在45℃以下,便于鸡只放牧运动,林地郁密度小于70%,有足够的通风和透光效果,并且有相对充足的野生杂草供鸡只采食。1.2场区布局。养殖场布局应科学、合理、实用,功能区界限分明。可分成生产区、隔离区及无害化处理区,规模较大的鸡场可设管理区。根据地形、地势和风向确定房舍和设施的相对位置,各功能区应界限分明,联系方便并有明确的标识。生产区主要包括育雏舍和放养鸡舍,育雏舍应与放养区严格分开,设消毒池和消毒室,放养区四周设围栏。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设在场区下风向处及地势较低处,距离生产区50m以上。粪污无公害处理设施,如沼气、焚烧炉或深埋处理。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或侧风位的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消毒室(池)、防疫室、办公设施等。

2育雏

育雏是土鸡养殖中不可缺少的的一环,特别是自身进行孵化和育雏的养殖户。适宜的育雏方式,合理的饲养管理是土鸡生态放养的基础。2.1育雏方式。可依据养殖实际条件选择地面育雏、网上平养、立体笼养等育雏方式。地面育雏是指在地面铺上厚为3~5cm清洁垫料,如谷壳、桔杆、锯木粉、谷草等;网上平养育雏是指在离地面50~70cm高的平网上育雏,平网可用金属、塑料或竹木制成;立体笼养育雏是指重叠平层笼或阶梯笼内进行育雏,一般为立体3层或4层重叠式育雏笼,多为金属制成。2.2准备工作。育雏前,应做好鸡舍设备维修维护、清洁消毒、提前升温、疫苗药品等准备工作。要确保育雏前育雏舍保温性能好、无鼠洞且干燥,门窗能开关严密、能通风换气。检修育雏笼、供暖设备等,确保能正常使用。还应配备适量料槽(桶)、饮水器、清洁消毒以及其他需添置的用具。雏鸡入舍前2周内要做好育雏舍、设备、工具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可采用烧碱先喷雾消毒、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薰蒸消毒。进雏前2d进行预升温至33~35℃,准备足够的喂料盘、饮水器等器具和雏鸡专用全价饲料、药品等。2.3雏鸡饲养管理。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初饮水中可加0.01%高锰酸钾或适量的复合维生素,饮水要清洁卫生、新鲜,保证由足够的饮水空间。雏鸡开食的饲料要求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建议采用正规厂家提供的全价雏鸡料,以保证营养所需。喂料宜少食多餐,前3周内应让鸡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饲料,3周龄后要等料吃完后再喂料。温度一般从35℃开始,第一周降5℃,以后每周降2~3℃为宜,到6周后降至18~21℃。可通过喷水保持空气湿度,从75%每周降5%,5周后稳定在55%。饲养密度要依据周龄和饲养方式确保雏鸡生长。为减少啄癖的发生,一般7~10日龄进行雏鸡断喙。最初0~3d实行24h光照(白天自然光照,晚上人工补光),4天以后每天减少1h。还要注意育雏舍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放养

3.1放养区选择及设施。放养鸡舍选择地势高处的平地分点建设,一般每300~500只为一群。按山地走向,建舍间距100m以上,尽可能按坐北朝南搭建能防雨、遮阳、避风、保暖的鸡舍。放养区选择地势高燥、采光充足、排水、隔离条件好的草坡、林地、果园等均可,坡度不能过陡,以12~15度为宜,不得超过20度。应设置有分隔网栏(高1.8m,网孔5cm×5cm)及固定喂料槽、饮水器等喂养设施。放养区入口处应设置相应的消毒设施。有条件情况下应在鸡场放养区内配备有效的监控设施设备,以便监测掌握鸡群整个生长状况。3.2准备工作。放养前要开展检查维修、雏鸡筛选和适应性训练等准备工作。在放养区域查看围栏是否有漏洞,以防止或减少鼠害、蛇等天敌的侵袭,同时准备饲槽和饮水器等设施。夏季要提前搭建可供鸡群避荫遮阳网。对拟放养的同批次雏鸡进行筛选,首先按公母划分后再按大小强弱分群放养,淘汰病、弱、残等个体。育雏期在投料时以口哨声或敲击等方式进行适应性训练,使鸡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以便放养时让鸡跟随饲养员采食和归巢,尽快适应放养环境。3.3放养方式。实行分区间歇放养或轮牧,将林地、果园、山坡、草地等放养场地划分若干放养区,每个放养区用围墙、尼龙网或铁丝网等隔开,根据饲养数量及当地放养条件决定间歇养殖的时间,一般两批鸡的间隔时间不能少于1~2个月。3.4放养时间雏鸡脱温后(建议4周龄后),选择气温相对稳定、阳光照射较好,地面不潮湿、白天气温不低于15℃时开始放养,如气温低的季节,40~50日龄开始放养,还应注意天气变化的应对措施,标准是放出鸡只以活泼喜动为宜。早晚温差时,可采用舍内养殖为主、放牧为辅的方式。切忌下雨和大风天气进行放养,否则容易感冒患病。3.5放养密度。放养应坚持“宜稀不宜密”的原则。根据林地、果园、草坡、荒坡等不同饲养环境条件,选择适宜规模和密度。各种类型的放养场地均应采用全进全出制,根据土壤畜禽粪尿(氮元素)承载能力及生态平衡,不同放养场地建议按以下密度:阔叶林不超过1005只/hm2,针叶林不超过450只/hm2,竹林不超过975只/hm2,果园不超过660只/hm2,草地密度为每批不超过375只/hm2,山坡、灌木丛不超过600只/hm2。3.6饲养管理。3.6.1供水。放养区域可采用自动饮水器、水槽(盆)或架设水管安装乳头饮水器等方式供水。自动饮水器按照每50只鸡配置1个,水槽或水盆按照每只鸡水位为3~5cm,建议有条件在适当位置架设水管安装乳头饮水器,供水更清洁、新鲜,也能节省劳力。3.6.2合理配料。因放养环境差异较大,自由觅食的自然营养物质,远远不能满足土鸡生长的需要,应根据生长不同阶段合理配料。建议放养早期采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以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放养中期舍内一半全价料,舍外补饲五谷杂粮及青饲料。上市前两个月为全部五谷杂粮及青饲料,已提升风味物质含量。其中应青饲料应选择优质新鲜的,在雏鸡阶段最多只能占饲料总量的10%,完全放牧饲养阶段,随日龄增长,青绿饲料的进食量可占到饲料总量的20%~30%。3.6.3饲喂方式。根据土鸡日龄、生长发育、林地草地类型、天气情况决定饲喂次数、时间及喂料量。喂料应定时定量,每天早晨、傍晚各喂料1次,喂料量随着日龄合理增加,夏秋季少喂,春冬季多喂。3.7饲养周期。按照土鸡公母强弱分群放养的原则,一般建议公鸡养至4~5月龄可上市,母鸡养至5~6月龄可上市,为增加鸡肉的口感和风味,可适当延长饲养周期。当然还要结合土鸡品种特性和市场行情综合考虑,适时上市,以提高经济效益。

4疾病防治

4.1原则与措施。疫病防控原则是间歇养殖、加强消毒、有效免疫、防病驱虫。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来制定防控措施。首先注重疫苗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防止发病;注重防病驱虫,投放重要疾病及抗菌用药物,有效防病驱虫;加强养殖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防止早期感染;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和疾病抑制。4.2免疫。根据各地流行的土鸡疫病种类进行免疫,根据实践推荐免疫程序如表1,其中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国家强制性免疫病。免疫剂量及方法,按照各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即可。特别注意,购买脱温鸡要进行后续免疫。4.3预防用药。注重防病驱虫工作。育雏阶段应在饲料中加入预防鸡白痢和抗球虫的药物。放养鸡直接接触土壤,易感染寄生虫病,每隔l~2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一次,直到上市。4.4消毒隔离。要做好养殖场消毒和隔离工作,严禁闲杂人员、车辆、其他动物和禽产品进入养鸡生产区。包括鸡舍、环境等各个区域的消毒,养殖场应常年配备2种以上足量消毒药物,轮换使用,做好场区的灭鼠和灭蚊蝇工作。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鸡及粪便按规定作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每批鸡出栏时清空,必须对育雏舍、放养区和器具等进行清彻底清洁和消毒。

参考文献:

[1]蒋财水.磐安土鸡规模化生态养殖经验介绍[J].畜牧与兽医,2005,37(1):28-29.

[2]杨明爽.山区土鸡生态养殖模式及效益调查[J].浙江畜牧兽医,2016,41(5):18-19.

[3]安益龙.提高雏鸡育成率的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00,21(3):41-42.

[4]高启峰.土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3):100-101.

[5]陈天乐.分析果园优质高效土鸡养殖新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1):114-115.

[6]徐可玲,王明章.浅谈林下土鸡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4(1):129-130.

[7]邹先念.优质土鸡疾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6,33(11):126-127.

关键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萝卜酱菜;生产技术;工艺方法

1萝卜酱菜生产关键技术

1.1 材料。脱水萝卜干:选取优质白萝卜脱水之后干制而成;酱油:海天酱油;醋:珍极食醋;食用油:鲁花花生油;其他:盐、糖、蒜、辣椒油、葱、姜、花椒、大料、尖椒等均为超市所售。1.2 仪器与设备。咸菜缸、菜刀、案板、真空包装机、天平、电子秤、不锈钢锅等。1.3 试验工艺方法。调整酱油、醋、食盐等配料的比例,找出最佳腌渍液的配比,然后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观察其对酱菜品质的影响,选出口感最佳的酱菜生产方法。1.3.1萝卜酱菜制备。(1)原料的选择。需要选取新鲜、光滑、肉质厚实、脆嫩的萝卜为原料。秋季是萝卜收获的季节,选择在这一季节进行试验可以有效改善萝卜的口感,在萝卜收获之后即可开始进行试验。(2)预处理。将选择好的萝卜去掉叶子、根须和尾部,用清水去掉表层上的泥,清洗干净之后切成条状。(3)盐渍脱水。这一步骤是对萝卜条进行脱水,将切好的萝卜条和盐放入无油无水的泡菜缸中,一层萝卜、一层盐均匀铺开,第一次加盐在6%左右,封缸之后用石头压紧,以防有空气进入。腌渍12h后,开缸将渗出的水倒掉,再加入3%左右的食盐继续腌渍,再次封缸,同样12h以后继续控水[1]。(4)晾晒。选择阳光好的天气将渍好的萝卜条放在晾晒架上,这时需要保证晾晒架置于通风的环境中,晒到萝卜干的重量大概萎缩至原来的1/5左右,用手捏没有水分继续渗出,还有一定的韧劲即可,然后将晾晒好的萝卜干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起来。1.3.2萝卜酱菜的制作工艺。称取适量的萝卜干,然后将醋和酱油按一定比例准备好,记录醋和酱油的比例,再确定盐和糖的用量,记录盐和糖的用量,再定量称取姜、蒜、辣椒等辅料,依次加入到缸中,腌制15d之后进行分切和包装,再将成品冷藏保存。1.3.3萝卜酱菜的制备要点。(1)萝卜干的用量。每份萝卜干选取500g出来备用。(2)腌渍液的调配。用一定比例的醋和酱油搭配好液体,再放入花椒和大料将液体一并煮开,晾凉后备用。加入盐和糖进行搅拌,备用。(3)将姜、蒜、辣椒等配料进行分切,采用每500g萝卜条,配25g大蒜、30g辣椒和20g生姜备用。(4)放入缸中。先在缸底铺匀一层,然后加入一部分姜、蒜等配料,再铺一层切好的萝卜条,再次放入配料,如此最后将萝卜和配料全部放入缸中,将配好的液体悉数倒入缸中,淹没萝卜条[2]。(5)腌制。在腌制过程中需要将泡菜缸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腌制15d即可。(6)切分.将泡菜缸开启,取出腌制好的萝卜条切块,切成1cm左右的小块等待食用。(7)调配。将黑芝麻、辣椒油等辅料放入腌好的酱菜中。(8)包装。在此次实验中,选取了3种包装方法来对酱菜进行包装:①普通的食品袋热封。②利用真空机真空包装。③玻璃瓶包装。将腌制好的萝卜条进行包装,首先要确保包装材料的安全,在包装之前要对这3种材料进行消毒,然后再将萝卜条置入其中。1.4 效果评价。针对不同配比的萝卜条,邀请20名食品专业的学生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标准如表1。在酱油和醋的比例为1∶3时,得出的萝卜条无论是口感还是色泽都是比较好的,由此将酱油和醋的比例定为1∶3。糖的加入量定为3%,盐用量在6%时,酱菜的口感更佳,但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在对萝卜条进行盐渍控水的时候已经加入了不少食盐进去,所以在腌制时一定要控制好食盐的用量。再经过一轮实验之后,发现在腌制萝卜酱菜的过程中,最佳配比是酱油和醋的比例为1∶3,含盐量达到6%,含糖量达到3%。

2产品指标

对于外观的指标,所制作的萝卜条汤汁清澈,色泽为黄褐色,有酱香气味,口感较脆,鲜甜可口,咸味适中并且没有其他异味。从微生物指标来看,大肠杆菌群的近似值≤30个/100g,未检出致病菌。

3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得出了萝卜条的制作最佳配料方法,采用正确配比可以制作出口感更佳、更优良的萝卜酱菜。

参考文献:

[1]汪 剑,徐丽萍,黄梅佳.酱腌菜食品中亚硝酸盐暴露水平检测[J].中国调味品,2006,4(4):44-48.

关键技术范文篇5

1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1.1.1花椰菜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花球逐渐松散,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继而开花结实,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又加上组织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花萼4枚,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丝4长2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有2个心室。

1.1.3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1.2阶段发育与开花授粉习性

1.2.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片叶,中熟品种需11片叶,晚熟品种需1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极早熟品种为20~23℃、早熟品种为17~20℃、中熟品种为12~15℃、晚熟品种为25℃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一般经15~30d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球形成后,在适温和长日照下,花枝开始伸长。

1.2.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约需10d左右;从花茎伸长到开花,在适温下需20d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期大约1个月左右,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至开花后2~3d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开花前2d和开花后1d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温度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性蔬菜,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就能发芽,但以25℃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25℃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结实温度为15~19℃。

1.3.2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光,少耐阴。

1.3.3水分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导致叶片少而小,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为5.50~6.50。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隔离应选择周围没有同科类作物(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000m以上。

2.2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播种播种期一般1月5~10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施入苗床,将苗床整平,浇透水。2d后,用耙子将苗床耙壤,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盖1cm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2.2.2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25~30d后,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并遮阴4~5d,湿度保持在80%,温度保持在18~25℃,5~7d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注意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定植移栽

2.3.1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整地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N、P、K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然后起垄:垄距1m,垄宽0.65m,垄高0.25~0.30m,平整垄面,拍实后铺农用地膜,一定要将地膜压实,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10日。带土移栽要注意保护根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选用叶片厚而深绿,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苗,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根据不同品种,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3~4d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后灌水,并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4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去杂在去花枝前,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形状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确保种子纯度。

2.4.2去花枝去花枝时,花球大小掌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的5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形状,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消毒去除花枝后,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掌握在50%~60%,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同时追施N、P、K复合肥15kg/亩。

2.4.4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一般每隔7d,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收获晾晒

2.5.1收获收获期在9月15日左右,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晾晒收获后,集中堆放5~7d再摊开晾晒,根据气温晾晒3~4d后,用木棍将种子敲落,筛选干净,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待收。

3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花椰菜杂交制种,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与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

3.1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栽植行比为2:1,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也可按2:1或2:2栽植。

3.2双亲的花期要相遇,如果双亲花期不一致,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措施,使双亲花期相遇。

3.3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与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000m以上,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在制种过程中,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后,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50℃的温水浸种20min,其次收获种子时,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

4.2黑根病苗期受害重,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关键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在人们的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使得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山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由于山羊经济效益较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饲养山羊。山区中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蔓藤以及草山草坡,同时其良好的自然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山羊的养殖,可以明显提高山羊的品质,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本文就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依据。

1合理规划羊舍

山羊的生长环境直接决定着其生长周期以及患病的概率,因而养殖户应结合山区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对羊舍进行科学的选址、规划以及布局,从而减少山羊患病的概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1羊舍类型。羊舍一般普遍采取木质或者砖木材料,结构普遍采取双坡单列式高床漏缝楼式。由于山区内早晚温差较大,因而养殖户需要结合海拔高度对羊舍的面积以及楼床的高度进行确定,海拔越高,楼床高度以及羊舍面积越小。1.2粪尿处理系统。粪尿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处理山羊的粪便以及尿液等排泄物,从而保障羊舍的清洁环境,减少细菌的滋生,降低山羊患病的概率。粪尿处理系统多建于羊舍的的后面侧风向,可以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配备相应的沼气池或者多级沉淀池,使得山羊的粪尿能够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1]。

2种植优质牧草

在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过程中,为山羊提供均衡的营养草料是保证其品质的关键,如果仅仅将自然野生植被作为山羊的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山羊的营养需求,因而养殖户应结合饲养规模以及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山地、农闲地以及果林地种植高产并且优质的紫花苜蓿、甜高粱或者黑麦草等牧草以满足山羊的营养需求,此外养殖户也可以将牧草晒干后进行长期储存以保证山羊秋冬季节的需求。

3粗饲料制备

粗饲料制备技术是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重点。饲草青贮、微贮饲料以及微贮技术等粗饲料制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口感,同时可以减少饲草以及饲料的浪费。在春夏季养殖户应大量收集农作物秸秆、树叶以及野生草等并进行储存,以保证山羊一年四季营养均衡,提高其养殖的效率。

4放牧补饲

山羊在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地区进行放牧,其采食量各不相同。单纯的放牧补饲基本不能满足山羊正常的生长以及营养需求,因而应结合山羊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放牧补饲同时配合夜间采食以满足山羊的营养需求。养殖户可以在天气良好的时期进行充分的放牧,并在放牧后2~3d内为山羊补饲精料,从而加快山羊的生长发育[2]。

5定期防疫驱虫

为了保证山羊的健康,养殖户应加大对山羊防疫接种工作的重视。一旦发现山羊出现患病的症状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5.1定期驱虫。在每年的冬春及夏秋等交接时期,养殖户应选择合适的灭虫剂对羊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及驱虫;此外,在山羊的饲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定期对山羊进行预防性的驱虫,尽量选择低毒性的驱虫药物,定期对驱虫药物进行更换,防止寄生虫产生抗药性。5.2免疫接种。针对一些羔羊痢疾、山羊痘、口蹄疫以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养殖户应结合山羊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免疫程序定期对其进行免疫接种,从而防止重大疫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患病羊只或者疑似患病羊只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其待过的羊舍以及污染过的设施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病羊的尸体进行焚烧或者深埋等无害化处理[3]。此外,还可以在山羊的饮水以及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药物,从而提高山羊的免疫力,降低其患病的概率。

6确定出栏时间

羔羊在早期生长发育较快,肉质鲜嫩,并且味美多汁,容易消化,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价位较高。因而应在越冬前饲草丰富时期对其进行短期全舍饲育肥,使其迅速增重,保证能够出栏,从而提高羊群的出肉率以及出栏率,并且为养殖户提供更高的经济价值。此外,还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时出栏,从而实现最大效益[4]。

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可以明显提高山羊的品质,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因而,在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过程中,要对羊舍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山羊的饮食、定期对其进行防疫驱虫,从而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淑芳,周小波,袁珍军,等.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5,(5):41-42.

[2]王勇,裴振华.浅谈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7,(5):97-98.

[3]皱景春.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17,(20):55.

关键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医疗;物联网;智慧医疗

1引言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医疗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医疗物联网的出现大大满足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有助于实现现有医疗设备无线化管理、医疗信息数字化搜集、存储和处理、医疗对象可视化管理、医疗安全智能化感知和监控,推动医疗决策科学化、医疗服务人性化,全面加强医院的现代信息化建设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1]。医疗物联网指在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定位技术等,进一步结合先进的通信网络设备、移动终端设备等对医疗对象(包括医疗信息、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进行处理和交互。医疗物联网的过程也已贯彻到全人、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管理,其核心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2]。(1)“物”:即医疗对象。包括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医疗成本以及医疗信息等。(2)“联”:即流程交互引擎。包括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物联网中间、信息采集传感器、自动化工作流引擎、管理和监控平台以及信息处理平台等。(3)“网”:即标准化医疗流程。包括护理流程、检验流程、诊断流程、追溯流程以及质控和管理流程等。简而言之,医疗物联网就是利用复杂的物联网技术,简化医疗流程,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医疗流程,实现医疗对象自动化、可视化、数字化管理,全面提高医疗安全性和质量。

2医疗物联网的应用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把无线技术带来的便捷性、移动性、高速和安全性融入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环节中,改变了传统的医疗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当前,医疗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2]。(1)医疗物资可视化管理: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跟踪,避免出现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包括手术器械管理、消毒包管理、医疗垃圾处理、药品防伪、服药状况监控、生物制剂管理、药品供应链管理等。(2)医疗信息数字化管理:在新医改环境下,实现医疗信息数字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主要应用包括身份确认、人员定位及监控、就诊卡双向数据通信、病患信息管理、病房管理、医疗急救管理、药品存储、血液信息管理、药品制剂防误、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新生儿防盗系统与报警系统。(3)医疗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医疗过程数字化管理也是全面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举措之一,有助于简化医疗过程,有效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包括远程医疗监护、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生命体征采集、运动状态侦测等。(4)医疗健康智慧化管理:随着医疗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不断成熟,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也逐步增强。智慧医疗是医疗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包括健康监测、慢病管理、家庭监护等。

3关键技术分析

医疗物联网简言之就是利用先进而又复杂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医疗对象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3.1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又称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属于传感技术的范畴,是医疗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将存有产品信息的芯片嵌入医疗物资中,然后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以及识别系统等,实现对医疗物资的跟踪管理和自动识别。而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因此该技术又被称为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可以在任何恶劣环境中应用。3.2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医疗物联网中的基础技术之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未来智慧医疗以及远程医疗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疗物联网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由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实时地对感知对象进行检测并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这样通过传感器网络技术既可以对医疗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结合射频识别、定位等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医疗物资的实时定位和跟踪,确保医疗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最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也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3.3智能技术。目前,医疗物联网正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然离不开智能技术的支持。通过将智能化的系统嵌入医疗物资中,然后借助计算机及中间技术,即可实现物资与人的“交流”。随着未来智能信号处理、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系统的不断成熟发展,将在医疗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实际应用。3.4Web技术。与传统的Web应用程序不同,Web服务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利用Web技术,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可以相互操作,实现了软件的动态绑定。同时,还能够借助各种计算平台、手持设备等对其进行动态查找和访问,大大地拓展了应用程序的功能。因此,通过将Web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能够实现院内信息系统与院外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确保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整合,有助于推动全面健康档案的建设发展,方便医院分诊、患者转诊。3.5云计算。云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被称为“健康云”,是由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组成的一种并行的、分布式的系统,也是医疗物联网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它能够根据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事先商定好的服务等级协议动态地提供服务,具有服务资源化、可扩展性、可度量性、可靠性等特点。通过利用该技术,可以方便地对医疗系统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将相互独立的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医疗系统,为构建统一的医疗信息基础设施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应用提供技术支持。3.6嵌入式系统技术。作为医疗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嵌入式系统技术涉及的技术范围更广,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应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技术。通过将嵌入式系统技术与RFID、传感器、数据库以及网络等紧密结合,共同组建成庞大而又复杂的医疗物联网。3.7定位技术。主要包括GPS和GIS技术。在医疗物联网中,通过利用这两项技术可以实现对医疗过程、医疗对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和监控。例如,医药供应链常用到这两种定位技术。首先通过GIS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加工,然后利用GPS技术对医疗对象进行实时定位,以此来实现各供应环节之间数据的实时传递和共享。3.8纳米技术。在医疗物联网中,纳米技术主要用来实现对微小设备的连接和感知,一般不单独进行使用,大都与传感器技术结合加工成极其微小的传感器嵌入医疗设备中。这样可以既不影响原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又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感知和信息的采集。

4结语

作为智慧医疗发展的核心部分,对医疗物联网的研究既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也逐渐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融入医疗物联网中。从而为推动医院的现代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杨颖,朱君茹,袁媛,等.医疗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5,12(3):298-303.

关键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技术也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运用。数控加工主要是通过数控代码,对需要加工的一些零件与刀具位移进行控制的现代机械加工技术。而利用数字的编码,则能够对部分多变的工件实行高精度与高效率的加工,其运用范围十分广泛。

1特征性造型技术的优势

所谓的特征性造型技术,实际上主要就是针对特征性工件的数控加工技术。与传统三维几何造型进行比较,特征性造型技术具有更加直观的技术优点。①特征性造型技术融入了较为先进的建模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特征性相对比较强的工件加工之前,计算机辅助系统会与建模技术进行结合,并自动形成模型,工件的特征则会经过建模技术比较直观地体现出来。②针对基于特征性造型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来讲,其属于交互式的设计系统,可以有效调动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建模模型表现,这样便于设计人员深入理解基础零件,进而更好地发挥自身创造力实行技术设计。这种方式不但提升了工件设计效率,同时也让工件设计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③与传统工艺相比,特征性造型技术不会再仅是依赖于初期传统工艺的线框与曲面等,而是对于层次比较高的技术要求更加重视,例如,凹槽与螺丝纹等。特征性工件的几何结构主要经过简单且容易理解的特征组合进行定义,从而为当代数控工艺提供了有效支持。

2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

(1)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针对复杂工件的加工,数控机床可以较好的诠释其特征。大多数复杂工件的特点非常不清晰,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也很困难。复杂工件通常都是凹凸不平并且大小不会达到对称,数控机床在对复杂工件进行加工时,一般是运用机床的主轴带动此类复杂工件进行旋转运动,进而让复杂工件真正加工成型。而基于特征复杂工件的加工,关键是根据复杂工件的实际个性需要,首先设置其所需的具体型号与尺寸,并利用数字方式把这一尺寸输入至数控机床的控制面板与计算机控制器上。有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将复杂工件的加工更好的完成,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加工是数控机床十分重要的加工技术,不但可以减少成本投入,节约大量时间,并且还可以让工件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2)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当前,技术人员在运用数控机床方面已经非常熟练,基于特征复杂工件的关键加工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但针对加工的的关键技术来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此类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不过因为此类问题通常会导致较大的损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质量是否与标准相符,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进行有效确认,这样才能够避免在加工生产与工件运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问题。同时,在对部分复杂工件的零件进行加工的时候,由于加工的技术相对较为困难,所以技术人员在具体操作阶段很容易发生问题。比如,在加工复杂工件时,工作人员应当将复杂工件的装夹工作真正落实,然后再通过数控机床的主轴旋转,对工件进行车削,这样才能够将工件顺利加工完成,不过,针对工件的装夹与车削环节,也是非常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经常因为缺乏相应的操作力度,致使复杂工件的安装位置无法达到准确,从而使工件的最终成型受到影响。此外,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与失误,也经常会致使工件加工的最后尺寸、质量出现与要求不相符的情况,进而对企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3改进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的有效对策

(1)将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的操作流程细化。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非常繁杂,以至使技术人员在整个加工阶段很容易发生错误。因此,为了让复杂工件数控加工的高效率得以实现,应当将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进一步细化。在正式实行加工以前,需严格检测数控机床的整体质量,尽量降低因为设备问题而出现的损失。在工件加工整个过程中,需要对所有流程做出较为详细的分工,特别是针对工件的装夹与铁削这两个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需尽量将流程细化、简化。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失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率、低成本。(2)提高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的运用效率。当前,人们对于各种不同工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数控加工技术的运用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在数控机床运用工程中,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使十分关键的加工零件,所以提高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运用效率很有必要。随着目前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当培养大量创新型技术性人才,以至加工复杂工件过程中,可以投入较多专业人员检验零件,进一步强化管理制度的创建。同时还可以将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加以改善,以此使成本与损失得到有效降低,从而更好地提升基于复杂工件数控加工的整体质量与实际效率。(3)建立创新型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人员队伍。在复杂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人为因素致使的问题不可避免,因此,为了能够让损失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提升效率,应当建立创新型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人员队伍。在对技术人员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于其细心程度与实际技术水平必须严格考验,在招聘结束之后,需对这些人员开展较为全面的培训。同时,技术人员在参与工作以后,依然需定期对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与素质教育,以此让技术人员在全面掌握技术的同时,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也可以真正做到细致与耐心。另外,还需对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其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更好的改善方案,并能够有效将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做出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数控加工复杂工件的最终目标真正达成。

4结语

目前,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虽然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不过因为其操作流程的复杂性,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因此,有关人员必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创新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从而使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凯.浅析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3):59.

[2]张炽荣.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3.

[3]周文娟.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10):59-60.

关键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关键技术

1前言

模具在制造业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我国企业分散化严重,布局缺乏合理性,使我国模具制造工艺比较落后。自从进入到改革开放阶段以来,我国的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就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中。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仍然无法充分满足模具技术的发展需求。模具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艺设计,模具的存在对中国制造业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推动着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由于模具各个企业的分布散乱,并且加上我国的生产水平也并不高,因此导致我国模具的发展相对其他国家发展较慢。为了能够尽快改进这一现状,我国应当将重心逐渐转移到对模具工艺设计与制造的研究上,从根本上改善模具进出口的发展弊端,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差距。

2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模具种类大致可被分为10大类,其中又包含着46个小类别,这些不同类型模具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都有所差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选择加工技术。总的来说,模具加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包括精密铸造、金属加工、电火花加工以及电化学加工等多项技术。此外,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诸如数控加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模具设计与加工中。在工业产品愈发个性化的当下,为了更好的满足行业市场对产品的更新要求,我国的模具加工技术也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在保证模具制造质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模具精度,降低模具价格。

3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的关键技术

(1)运用立体印刷方式来制模。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一家来自于美国的制模企业面向市场推出了一个“立体印刷装置”,这项新型装置一经推出以后就在整个行业中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学术界将其称之为激光立体造型技术与激光立体光刻技术。立体印刷制模技术在应用之前需要先利用CAD软件来将模型制作出来,而后在完成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当设计方案出来后,利用计算机切片软件来将平面数据模型切割出来。通过反复的实验操作后可以了解到,切片薄层的厚度与模型的制作精准度呈现出反比状态。简单一些解释,切片薄层越薄,那么模型的精准度会越高。此种方法虽然是一次技术上的成功革新,但是却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切片薄层过薄,那么所需要花费的制模时间就会成倍增加,因此在制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客观考虑。(2)利用层叠实体的方式来制模。截止到目前为止,层叠实体制模方式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层叠实体制模最初是由美国的海利斯公司所养出来的,其具有着制作成本低、制模速度快等优势,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却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材料的利用率较低、薄壁模具的弹性与延展性较差等等。然而,随餐此种制模工艺存在着较多技术上的缺陷,但是相比较其优势来看,仍然非常值得科研学者去深入研究和改进。(3)构建计算机建模体系。在RT技术当中,计算机建模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步骤。目前,最为常用的计算机建模软件为CAD,为了便于理解,笔者以LOM法为例来加以介绍。首先,设计者要将Solid Works界面打开,将所需要设计的零件草图调取出来,按照步骤来进行编辑;其次,选出基准面,对零件草图进行绘制;最后,根据设计目标的结构与特征,将实体造型与特征造型巧妙的结合到一起,将模型图绘制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当模型建立完成以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来选择材质,对贴图线进行交互渲染。

4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上文中的介绍可知,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正在朝向成熟化与现代化的方向所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如果想要让我国的模具设计与加工水平可以早日与发达国家平齐,就必须要将目标锁定到对超精细加工与微细加工符合技术的研究上。在我国的模具技术不断朝精密化与大型化方向发展的当下,各种微细加工与超精加工技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层出不穷,在这一过程当中,很多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纳米级的水平,从而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中。此外,随着国家政府对模具设计与加工研究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我国的一些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已经被其他国家所引进并应用,这不仅奠定了我国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在国际中的高度地位,而且还为我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来,中国制造在世界领域中名声大噪,很多来自于中国的工具在国际舞台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和一致好评,这些优秀成果不仅让奠定了我国在设计中强国、大国的稳固地位,而且还为认为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了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模具设计与加工技术在发展历程中遇到了很多的瓶颈与问题。如果想要更好的改进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虚心接受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综合我国国情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找出适合自己的正确发展方向,整合一切可用资源来提升我国模具工业的整体水平。因此,模具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为此应该重视模具的发展,让模具跟上国际的脚步,慢慢的形成一个完善的工艺,为我国的制造业添加光彩。

参考文献:

[1]范丽丽.模具设计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6):217-218.

关键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健康养殖;科学;管理;技术

水产品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正常活动、生长、繁殖所需的生理、生态要求,选择科学的养殖模式,将健壮水产动物通过养殖系统的规范管理技术,使其在人为控制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水产健康养殖应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①能够人为控制养殖生态环境条件,环境尽量满足养殖对象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②养殖模式使养殖动物正常活动,具有正常的生理机能,通过养殖对象的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入侵及环境的突然变化;③投喂适当的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的饲料(最好是配合饲料);④水产品无污染,无药物残留,近似绿色食品;⑤对资源利用最节省。

1选择优质苗种

苗种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健康养殖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县市级以上的水产原良种场。苗种选择与投放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技术要点:一是苗种。健康养殖首先要获得健康、优质的苗种,苗种引进时要经过有关部门的病虫害检疫,检疫合格后再投放。二是亲鱼。可直接购买或自己选育亲本,人工繁育后进行育种。三是科学的放养密度。因地制宜,降低集约化养殖密度,科学放养。根据水源情况、池塘、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合理确定放养模式与密度。四是实施轮捕轮放。健康养殖推广“轮养”或“休养”,特别是对那些高发病的养殖池,建议采取“轮养”或“休养”的措施。

2水质调控与监管

2.1保证水源。建设养殖场时,对水源进行认真调查,既要保证全年水量充足,又要注意水源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污染,水源的各项理化指标应适宜于水产养殖,常用的理化指标有水温、pH值、溶解氧、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及微量元素等。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应独立完善,不可共用。外来水源没保证,应有水井抽取地下水,并保证供电设施完备。2.2改善生态环境。养殖水环境中的各种水生生物,尤其是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及一些微生物的含量与变化处于动态平衡,保持池塘正常的“水色”,水环境的平衡打破,水质容易变坏。高密度养殖情况下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溶解氧充足,定期开启增氧机。

3科学投饲

3.1饲料的选择。人工养殖投喂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饲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状况,养殖者使用的饲料应符合SC/T1026和NY5072的规定,要保证投喂的饲料营养全面、均衡、不含致病菌、不含激素等违禁药物。一般不提倡自己配制生产饲料,建议养殖者购买知名度高的专业鱼用饲料厂家生产的颗粒饲料。优良的饲料配方不等于优良的成品饲料,只有规范化的企业才有能力对饲料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及成品出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健康养殖关键是要科学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投喂饲料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饲料要“八成饱”,做好投喂记录,不断积累总结经验,降低饲料系数。养殖户根据鱼苗的长势投喂开口料、幼鱼料、成鱼饲料,科学投喂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4推行减量用药行动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水产养殖病害绿色防控和规范用药技术普及,探索零用药、免疫预防等健康养殖技术,打造一批可复制、操作性强的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技术模式,实现科学防控和用药减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养殖要从使用优质苗种、加强疫病防控、指导规范用药、加强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着手,建立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模式推广点,推广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减少行动,形成一批标准化技术成果和用药减量技术模式,使养殖者规范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4.1防重于治,科学用药。健康养殖一定要科学用药,用药掌握以下原则。①正确诊断,对症用药;②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渔药,有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③了解养殖鱼类的生物习性和药物的基本特性,药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科学用药;④杜绝盲目加大用药浓度、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⑤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情况采取停药、调整剂量和改换药物。实施健康养殖,尽可能减少或不使用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中草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生物制品。4.2实行休药期制度。食用鱼上市前,实行休药期制度,确保上市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符合国家标准(NY5070)。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相关标准(NY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不准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硝酸亚汞、醋酸汞、孔雀石绿、六六六、滴滴涕、磺胺脒(磺胺胍)、新霉素、呋喃唑酮等因其毒性大或有致癌、致畸作用而被我国在水产养殖食用鱼时禁止使用。

5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5.1严把养殖环境控制关。严把环境控制关,是阻止水产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养殖场环境卫生整治消毒工作,对水产养殖场、育苗场进行分级管理,要求进水、排水系统齐全,鱼池水源安全、无污染,池水互不串联,防止鱼病通过池水交叉传染。5.2严把投入品使用关。对投入品生产企业实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制,每年开展1~2次以上投入品生产销售拉网式大检查。在主要养殖基地实行投入品使用处方制,对养殖企业和合作社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等,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5.3严把监督抽查关。对无公害生产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原良种场,在平时自检的基础上,每年开展统一抽样检测,实行养殖生产基地准出制度,把好水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关。

6加强品牌建设、建立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