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节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6:39:00

广播节目

广播节目范文篇1

关键词:“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相关专业课程群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语言发声、表达为基础,培养学生各类广播节目的播音主持技巧,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节目播音主持能力、即兴口语评述能力以及对节目的掌控能力。然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行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自媒体、大众广播、第三媒介时代等新概念及新应用形式。在新形势下,高校广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

一、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广播行业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传统行业门槛被打破,广播行业不再是少数事业单位所独占的行业,众多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合法进入,进而带动了整体行业发展;而广播从业者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平台实现自身的广播职业梦想;行业人才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广播主持等岗位,从节目策划、编排、录制、后期制作等多方面,为从业者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岗位机会。对于诸多高校来说,在专业方向、人才就业等方面有了更广阔的培养空间。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类节目不断推出新颖的内容及形式。而广大受众在接受丰富媒体信息的同时,自我意识和素养不断提高,对广播内容及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如何保持广播节目的吸引力,将是广播行业及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传统广播方式中,广大受众主要是媒体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有更多的机会及方式参与广播节目的实时互动,但实时互动也带来了更多节目内容的随机性,这给广播从业者尤其是节目主持人掌控节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新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应用,媒体信息可被传送的效率越来越高,相应受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一条负面信息传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对广播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及挑战,高校也应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做出适时调整。

二、“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探讨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课程目标改革。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将语言表达技巧等节目主持能力的培养作为“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随着产业变革,对行业人才的岗位需求进一步分化,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可以承担节目策划、录制、主持、后期制作等不同岗位的职责。对此,高校应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及岗位竞争力等需求出发,依据广播节目制作流程,分析和选择岗位能力因素,将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内容加入到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中。(二)教学内容改革。学以致用,学以就业。在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播音技能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已不再是“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能力培养的唯一目标。在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播音表达等基础能力的学习训练外,还应围绕职业综合素质,适当增加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在受众获取信息资源迅捷的今天,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难以获得满足。为了提高节目内容的吸引力、增强受众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广播播音主持要能迅速从众多最新信息资讯中攫取受众最感兴趣的热点,快速完成节目内容的策划、编排等。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加入信息搜索、甄选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节目组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性得到加强,但同样也增大了节目内容的随机性,这对广播播音主持的临场处理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加入相关能力的学习和锻炼。面对网络自媒体平台成本低等冲击,广播播音主持需要坚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坚持传递信息的艺术性和正面性,对此,在“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中还应适当加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伦理道德等教学内容的学习。(三)教学方法改革。“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传统教学中一般沿用“先大课理论后小课实训”的教学方法,在先学后做、被动模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较难进入职业角色,所学习的训练技能往往与实际岗位要求相脱节。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及改革,如在理论教学中结合优质网络广播资源的回放进行点评,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在分组实训中,以项目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从人员分工、市场调研、受众分析、节目策划、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中系统了解广播节目的制作过程,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掌握相关技能及技术工具的运用方法;在实践练习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自制作品,一方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市场化竞争氛围。(四)考核方式改革。“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多数还采用闭卷考试+口语考试的方式,在理论考核中只注重考核学生的记忆性知识,口语考试也是在自主选择稿件后录制完成一期广播节目的音频作业,再由专业教师一一回放打分。一方面现有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考核的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提前组织学生按照分组确定内容主题,准备节目相关素材,利用广播节目网络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专业老师通过网络观看或收听节目进行同步打分,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在线收听观摩学习并对喜欢的节目给予关注,最终综合专业打分和网络关注度确定最终考核成绩。该考核方式既可以从专业角度考核学生各项能力素质,又可以通过行业市场检验教学效果,并提高考核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结语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中推陈出新。新媒体时代为广播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多样化的网络广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为播音主持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岚.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路径初探[J].视听,2017(12):226-227.

2.单艳军.高校广播播音主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视听,2017(05):326-327.

3.解岩.《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实践路径改革实施方案[J].新闻传播,2017(01):44.

4.杨宁.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创新发展[J].天中学刊,2014(06):131-133.

5.李侦侦.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172-173.

6.杨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状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3):128.

广播节目范文篇2

一、坚定信念,做有思想的广播节目主持人

新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年龄构成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思想活跃、表现欲强、注重实际。新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面临的现实任务、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用马克思新闻观、党性原则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内心。自媒体的繁荣带来的泛舆论化,给主流媒体引领导向、服务大局提出新课题。广播节目主持人只有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牢把握话语权,才能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激浊扬清。(一)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播节目主持人是思想和观念的传播者,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理论学习的基础。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要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广播宣传工作的重要理论保证。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有把理论融入节目中、融入自己言谈话语中的能力,并具备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公众通过广播节目了解理论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广播节目主持人要坚持理论学习,通过各种有益的方式学习理论,用理论中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广播工作实践,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认识、理解理论的现实意义。(二)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党中央、国家、各级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具备较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善于体察公众需求。对政策的掌握要做到“一纵一横”,“一纵”即了解某一领域的政策时,不仅要了解当下的政策,还要了解以往的政策,这样才能形成对比,更清楚地认识这一领域的变化和发展;“一横”即对各领域政策的了解要尽量全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全局性,整体性的工作部署。广播节目主持人既要注重把政策学懂弄通,更要关注政策的实施过程。广播节目主持人提高政策水平有先天优势,一是总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政策;二是很多采访就是跟踪政策落实情况的过程。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当利用好这些便利条件,加强政策学习,逐步提高政策水平。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政策水平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期坚持。广播节目主持人通过不断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政治信念会更加坚定,在正确理想、信念的引领下,有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才能更好地感染人、影响人。

二、提高技能,做全媒型广播节目主持人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专业技术岗位,主持人要谙练广播业务,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新兴技术对广播的渗透,迫使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加快适应现代化传播技术和手段,掌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成为全媒体人才。(一)广播节目主持人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技能是广播事业发展的需要。放眼新时代的广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样式。采编播设备全面数字化;和采访对象的联系更加扁平化;节目编辑系统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节目素材空前丰富;主持人主持广播节目时借助专业网站丰富节目的语言、音乐和音效,借助自新媒体平台增加节目的参与性和服务型,这些改变都需要广播节目主持人加强对新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快速适应新时代广播的发展。技能培训是广播节目主持人普遍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真正掌握并熟练使用专业技能、特别是现代化传播技术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懈实践,专业技能只有经过千锤百炼,达到炉火纯青,才能在使用时真正做到得心应手。(二)以风格为标签塑造节目品牌。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往往会成为节目的标签,甚至是一个广播频道的标志。当下的广播节目空前丰富,没有主持个性的节目很难吸引听众,能脱颖而出的节目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主持个性的塑造不仅要求主持人要内外兼修,还要考虑节目与主持人的契合度。主持个性化并不是主持人肆无忌惮地表现自我,更不是哗众取宠迎合公众趣味,而是良好涵养的自然流露。新时代广播节目传播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大,新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展现个性的同时必须注意不媚俗、去庸俗、远低俗,确保节目品质,保证节目风清气正。这就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必须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全媒型人才是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新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要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思维,打造出适应各种新兴媒体分发推送的广播节目。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清醒认识到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专业技能才是目前亟待掌握和提高的。

三、创新思维,塑造新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新形象

新时代广播节目出现三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传播平台网络化,不再单一依赖无线电发射传播,大量有声节目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通过客户端软件存储、播出,与用户互动;二是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制作音频节目,或是通过广播电台播出,或是通过音频收听软件播送;三是广播节目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播出,做到更精准的传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广播节目主持人经历了从“广播”到“窄播”的变化,现在又面临从“窄播”到“精准推送”的变革。“精准推送”与“广播”“窄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听众需求为主导,后两者以广播节目为主导,可见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广播节目更加注重听众的体验效果,所以新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创新思维,才能适应以听众需求为导向的广播节目变革。对于听众体验要注意几个问题:①满足听众需求,而不是迎合听众需求。②对于互联网平台上的公众评论要全面收集、客观分析。③了解掌握网络环境下的听众需求,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新时代的广播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创新思维是启动节目变革的关键所在,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必须结合实际,以社会发展和事业发展为出发点,以满足听众需求为落脚点,大胆创意、积极实践、取得实效。

四、结语

在新兴技术迭展的今天,广播只有积极与网络融合,充分地、全方位地利用好新兴技术,才能黏住更多的听众,才能坚守住广播的一方阵地,肩负起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唱响时代强音的职责和使命。新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清醒认识到时不我待,坚定信念,不断适应新技术变革给广播事业带来的改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素质才能在新时代广播事业的发展中贡献一己之力,不负使命。

参考文献:

[1]陈静.关于主持人语言艺术研究[J].大东方,2015.02.

[2]编写组.新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223-243.

[3]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32-244.

[4]王瑞棠.广播编辑学[M].新华出版社,1992:168-164.

[5]成美,童兵.新闻理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37-245.

[6]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出版社,2006:1-11.

[7]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3[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61+347.

[8]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34-35.

广播节目范文篇3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节目;视频化;《老友笑8》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和网络广播的快速发展,广播听众逐渐被分流,广播市场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如何结合自身定位进行发展,一直是主流媒体持续探索的问题。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南宁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以下简称“故事广播”)与时俱进,推出融媒体娱乐节目《老友笑8》,在内容设置上增强互动性,多平台同步视频直播,主持人靠演微喜剧开辟道路,成功“出圈”,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径,提高了广播节目的影响力、竞争力。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老友笑8》节目全网粉丝数突破10万,短视频播放量突破50万,视频直播最高观看人数达到1万+,得到了市场和听众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发展态势良好。

一、《老友笑8》广播视频化的发展思路

(一)先网后台,启动广播视频化工作

《老友笑8》这档节目通过各个有趣、有用、有奖的环节,释放南宁广大网友及广播听众内心的苦闷和焦虑,在笑过之余,让他们反思当下的社会现象。与其他广播娱乐节目相比,《老友笑8》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先网后台”的播出方式。2021年6月开始,节目首先在南宁广播电视台抖音账号上多个以搞笑段子为内容的短视频造势,7月正式在广播端播出。之后,节目再逐步引入视频直播、有奖互动等。《老友笑8》的推出,可以说是南宁广播电视台探索“多个平台,一支队伍”的一种模式,也是“广播视频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全台构建起移动传播、全媒传播、分众传播、互动传播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播视频化”工作中,广播电视台拥有直播和视频内容生产的经验、设备和技术优势,而且拥有大批专业人才,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快速打造“广播视频化”所需的专业队伍。《老友笑8》在团队打造上意识到这一点,通过申请,获得了台内人才、平台、设备的支持。南宁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派出1名运营人员,专门对短视频的内容制作提供运营指导,并提供200多万粉丝的“南宁广播电视台”抖音号作为短视频的阵地。同时,融媒体中心还解决了节目视频直播的所有设备,可以说为广播视频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全新改版,立足频率细分定位

《老友笑8》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频率全新改版的“土壤”。在广泛调研后,2021年4月起,《老友笑8》所在的故事广播进行了一次全新改版,主打“娱乐”牌,首次提出了“广播视频化”的工作思路,集中人力,以《老友笑8》为试点,开始先试先行。首先,故事广播对全员传导危机意识,让大家认清当前发展的严峻形势。“向市场要成绩、要效益”成为新的工作理念,既要节目收听率,又要网络播放量,还要广告承载量,并纳入团队绩效考核。其次,节目跟着市场走。故事广播对当时投入产出比小、收听率低、勉强运行的节目进行坚决关停,集中人力做好《老友笑8》,节目与市场挂钩,施行灵活的市场机制。最后,故事广播对自身影响力较小的微信号、抖音号、微博号也进行了关停,转至台里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号、抖音号以及“听见广播”App,以《老友笑8》“视频直播+短视频”为突破口,进行新媒体端的直播互动和小视频,展示主持人的工作、生活趣事,让主持人变身搞笑明星、网络达人,让广播节目既好听又好“看”,形成个性化的品牌集群,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三)跨界合作,寻找商业转型密码

如今,“跨界”逐渐成为全社会新的热点和潮流。《老友笑8》紧跟形势发展,在节目策划之初就与南宁本地多位喜剧人接洽,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这是该节目的一次大胆尝试。《老友笑8》在节目中设置了“微喜剧”的板块。该板块在广播端和新媒体端同步推出,由广播主持人和跨界喜剧人演绎关于两性、职场、家庭里的爆笑段子。喜剧人本身涉及相声、小品等娱乐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声音“吃饭”,同属语言类节目的类别。由喜剧人与广播人共同出演微喜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地喜剧人的加盟,为节目带来了更多新鲜血液,节目的可听性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广播主持人“出圈”。主持人有价值后,就能给平台创造价值。不单是人员之间的跨界合作,《老友笑8》还与民族影城在行业间进行了跨界合作。《老友笑8》在节目中专门开设了“一出好戏”的板块,为民族影城赋能。两名节目主持人在工作日每天演绎一部影视剧的片段,你一言我一语,风趣幽默,使得听众对于他们所演绎的影视剧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产生了前往影院观看的兴趣。虽然语言类节目场景单一是弱势,但也具有语言上的天然优势,充分运用其优势,能让品牌与节目之间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二、《老友笑8》广播视频化的发展策略

(一)一体传播

在“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要跳出固有思维,借鉴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取长补短,做到一体化发展。现在的视频直播业态里,传统广播本身成本较低,也是移动的传播媒体,广播视频化发展有着天然优势。利用“移动+直播”的先天优势,《老友笑8》主创团队突破场景限制,在现有的广播直播间架设了3个摄像头,打造3个融媒体场景,同时增设大屏幕,主持人可以在调音台前清楚看到听众在“听见广播”App里的留言。另外,《老友笑8》的主创团队还在广播调音台前开辟了一小块地方作为表演区,嘉宾可在此区域进行才艺展示,一个具有显著广播基因的视频化直播室雏形就此完成。这是《老友笑8》推进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广播视频化的第一步。主持人不单单要做广播节目,还要负责视频直播、短视频的录制等工作,在微信、抖音、“听见广播”等平台进行,形成合力,取得多维度的效果。

(二)碎片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听众获取娱乐的渠道增多,传统广播娱乐节目的优势逐渐丧失。但是广播的伴随性收听和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因如此,《老友笑8》重点在“微、小、短”上发力,各个有趣、有用、有料的环节都与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相一致,找准听众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受到市场和听众的欢迎。《老友笑8》注重打造短小精悍的音视频产品。在广播端开播前一个月,节目就将准备好的节目段子制作成1分钟以内的搞笑娱乐短视频,到抖音平台,又把节目中5分钟的微喜剧在广播端全天轮播。难能可贵的是,该节目还针对当下热点开展策划,服务南宁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剪后不仅在线上反复播出,还在新媒体平台播出短视频,实现了本土内容的全网传播,反过来也进一步提升了《老友笑8》节目的影响力。

(三)渠道传播

传统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主要是收音机和车载广播,在融媒体时代,这些广播渠道根本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传统广播应当积极拥抱新媒体,降低运营成本,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播要优于制作”。因此,《老友笑8》主要依托“南宁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信粉丝群开展留言、语音互动,增强听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与互动性。同时,依托当下比较“火”的抖音、“听见广播”App实现广播可视化,在蜻蜓FM、喜马拉雅等平台还能实现在线收听和回听。受众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参与节目,也可以变成内容的者,在观点的碰撞和内容的交流中,强化节目的灵活性和可听性。

(四)情感传播

传播定位相对垂直,《老友笑8》立足频率“娱乐”定位,针对职场、家庭、两性等大多数听众的兴趣点,开展话题设置、情景演绎,引导听众解决在工作、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情感纽带,产生共鸣,为塑造和传播节目品牌与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另外,为了增强《老友笑8》节目的情感传播,这档节目从名字的策划起就与FM89.5的频点联系在一起。南宁上空只有故事广播的频点开头是“8”,加上“老友”是南宁的显著标识,又是一档娱乐节目,故取名《老友笑8》。主持人也以“九妹”这样来源于频点数字的称呼,与听众拉近距离。

(五)分众传播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车载人群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把内容做好一直都是王道。广播方面,文娱节目一直占据很多频率的半壁江山。因此,《老友笑8》坚持伴随性收听,把文娱内容做足,做强长知识、唱歌等环节,不断根据听众的反馈,优化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占比。特别是长知识部分,增加厚重的文化气息,普及汉字来历、成语知识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反响很好。新媒体方面,《老友笑8》利用微信平台增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注重微信语音的呈现,同时提高了原创短视频的策划力度。2021年9月10日,《老友笑8》推出了关于“废话文学”的抖音短视频,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科普了这个网络热词,播放量超30万;11月20日了为国产品牌加油的“蜂花护发素挑战”抖音短视频,播放量1天内突破70万。在《老友笑8》播出第100期节目时,通过支付宝玩起了抢89.5元的口令红包,吸引了众多听众参与,助力品牌推广,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三、《老友笑8》广播视频化的融合举措

(一)入驻“听见广播”App

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宣传推广出去。为此,《老友笑8》首先想到的是入驻抖音平台。但抖音短视频的内容定制、直播活动等各种业务会被平台算法所左右,一旦违反了平台规则,可能会影响广播视频化的正常播出。在抖音平台的前期试播中,因播出商业广告,《老友笑8》直播被断流了几次。由此可见,长此以往,伤害将是巨大的,因而迫切需要寻找到适合广播视频化的理想传播模式。在2021年下半年,故事广播加入“听见广播”App,主要依托《老友笑8》进行视频直播,与全国其他广播频率抱团发展,一起打造可视化新广播平台。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该平台运营方可以在《老友笑8》的视频直播间里挂上商品链接,实现流量变现;《老友笑8》可利用该平台进行可视化传播、节目互动,还可在节目中不受限地进行广告植入。同时,《老友笑8》将视频信号同步输出到“南宁广播电视台”抖音号,一方面解决了人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就算抖音直播断流,还有“听见广播”App打底支撑,可谓多赢。

(二)用好微信小程序

随着5G时代逐步到来,传统广播在车上的收听方式可能将被手机蓝牙连接互联网等方式取代。而自建互联网音频平台的投入是“无底洞”,涉及开发、运维、人才等一系列高标准、高要求、高投入的问题。入驻第三方商业互联网音频平台,虽然投入很低,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容易被“卡脖子”,毕竟平台不是自主可控的。为解决上述问题,《老友笑8》目前的一个做法是入驻自主可控、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的“南宁广播电视台”微信小程序,借助新媒体技术,对节目内容进行再分发,利用小程序的社交性、便利性、分享性,做好“听广播”“听音频”“看视频”“看直播”等核心内容,在广播视频化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三)通过抖音短视频实现裂变传播

在“广播视频化”道路上,无投入、无经验,怎么做?《老友笑8》主创团队采取的是“跟随战略”。一是利用当前流量最大的抖音平台,开展节目短视频的传播;二是成功“出圈”的传统媒体怎么做,就紧紧跟随。当前《老友笑8》跟随的是同为走娱乐方向的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汉水路333”抖音号。抖音数据显示,该账号创作的一条主题为“让前男友跑起来”的短视频只有11秒,但却获得近200万点赞以及近20万次的评论和转发。传统媒体出品的这款爆款短视频给了《老友笑8》主创团队很大信心。《老友笑8》“依葫芦画瓢”,随后以两人在广播直播室讲段子的形式呈现娱乐短视频。目前,从《老友笑8》的短视频来看,已经小有收获,未来可期。

(四)重塑直播节目亮点

《老友笑8》最大的亮点就是播音主持形式新颖,互动方式多样。比如,节目的开场,主持人变身为“脱口秀演员”;“玩转小曲库”环节,主持人变成了“歌手”;“一出好戏”环节,主持人变成了“配音员”;“微喜剧”环节,主持人邀请本地喜剧人一同上阵,为听众演绎搞笑段子。比如,本地喜剧人叶英俊与《老友笑8》的主持人九妹、妍妍出演的“直播带货秀”系列微喜剧,针对当下直播带货套路多的现象进行爆笑演绎,在传统端和新媒体端同步传播,收到了不错的反响。此外,节目还引导听众来唱歌,把听众的歌声放出来,增强了听众的黏度,从“圈粉”走向“固粉”。可以说,视频化改变了广播工作者的专业思路,打破了广播工作的局限,使广播人思路更加开阔,表达手段更加多元。

(五)构建主题宣传能量场

2021年11月9日,《老友笑8》和南宁市反诈中心联合制作的反诈专栏《全民反诈》正式开播。这档栏目开设有“反诈快讯”“反诈有话说”“反诈短剧”等板块,并通过“南宁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问答,同时进行视频直播,揭露和剖析诈骗手法,讲解防范方法,提醒群众注意防骗。其中,“反诈短剧”通过微喜剧的形式,再现电信网络诈骗的形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听众呈现反诈“锦囊妙计”,有效提高了听众的防骗“免疫力”。听众留言表示,“本来是来听个热闹,结果听了一个反诈故事会,很受教育。”与此同时,《老友笑8》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录制加油短视频,并利用广播科普知识,持续传播正能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助力主题宣传。

四、结语

对广播节目而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持续获得老百姓的喜爱,广播节目就要改变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广播视频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广播从业者应始终保持创新精神,努力提升内容质量,进行自我革新,同时尝试跨界融合,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融媒体节目,增强广播节目的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阿林.视频化:广播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方向[J].中国广播影视,2021(10):86-89.

广播节目范文篇4

关键词:教育类广播;融媒;广电MCN

伴随着“专业化办台”思路的兴起,教育广播经历了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的转变。专业化要求节目内容严谨可靠,能够深挖教育资源,依托官方媒体渠道,为公众提供可靠信息;社会化要求将节目核心建立在社会需求之上,以更有效的传播方式实现精准触达。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新媒体崛起,教育广播遭遇瓶颈,面临听众流失、收听场景弱化、入不敷出等困境。《佛山教育观察》节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办,兼顾专业化内容和社会化传播,以精准定位锁定赛道,搭建起“广播+短视频+直播+社群”的融媒创新格局,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教育类广播节目的发展瓶颈

以教育内容为传播主体的广播媒体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中既有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设立的教育广播频率,也有各种独立教育节目,积累了一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但不得不承认,在专业广播频率建设体系中,对比交通、音乐等大类,教育广播往往处在规模小、人手少、经营难的劣势地位,难以形成有效发展。总体来说,造成教育类广播节目发展瓶颈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选题丰富与受众细分的矛盾。有孩子的家庭都可视为教育广播的目标受众,其规模在任何城市都非常庞大,但教育广播却普遍出现规模小、内容散的情况,其原因可归结为受众需求愈发精细。教育内容看似具有垂直性,但需求可一再细化,其内容可分家庭教育、政策解读、校园生活等,受众年龄又分学龄前、小学、中学等。这造成虽然选题很广,但面面俱到的报道难以精准切中需求,反而使内容冗杂,无法稳固“圈粉”。此外,传统的报道形式连年语境相似,造成了“出稿容易出彩难”的情况,已无法适应当下受众对精准内容的需求。二是投入有限和融媒发展的矛盾。教育类广播节目普遍人手不足、投入少、经营难。一档节目往往配置1至2名主持人。主持人在完成节目的同时,既要跑采访线,又要更新公众号,往往分身乏术,难以对内容精耕细作,更不用说进一步在融媒和经营上创新了。同时,教育类广播还面临着自媒体的竞争。大量教培从业者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家庭教育、学习力培养等账号,以更强的针对性和服务经验争夺教育市场。三是公益属性和经营变现的矛盾。教育内容天然具备公益属性,这要求教育类媒体要关切人民利益,严控内容导向。在以广告为主要收入考核的当下,如何创收成为教育类广播节目的难点。从“双减”“民转公”等政策的接连可以看出,国家在极力抑制教育市场化。公共媒体有义务坚守教育内容的公益属性,严格筛选商业合作对象,应特别注意避免以娱乐化或贩卖焦虑的方式植入广告。同行业也有发展“教育+媒体”产业的尝试,但落实起来投入大、链条长、见效慢,还有一定的政策风险,鲜有成功案例。上述三种矛盾是相互作用的。经营变现困难导致资源和人力投入受限,这种现状又成为融媒创新的障碍。基于以上背景,佛山人民广播电台于2021年5月开办《佛山教育观察》融媒节目,以广播为根基,打造出1个公众号、2个音频出口(广播长节目+花生FM短音频)、3个短视频账号(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N个社群的融媒矩阵(下文简称“1+2+3+N”),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节目的抖音账号于2021年年底突破10万粉丝,这在地区行业垂类账号中实属难得。

二、内容创新:以高需求选题圈定最大受众群

内容与受众的矛盾决定了教育类广播需要对二者进行取舍。《佛山教育观察》选取升学政策解读这一受众更广、黏性更高的赛道,在发展初期便圈定了大批忠实种子用户,为后续发展赢得先机。

(一)受众定位

节目团队首先框定受众,借助长期亲子平台运营经验,以幼儿园至初中的学生家长为首选。这部分家长多为70后至90后,他们对教育有较高要求,舍得在培养子女方面投入。同时,佛山市近十年增加常住人口199.81万人,大量涌入的新市民必然对本地教育资源有强烈且持续的需求,可以预见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内容定位

每年的升学政策都有或大或小的调整,家长对学校情况不熟悉,新市民更是对就读政策存在困惑。由此可见,家长们急需一个权威、专业的渠道提供这类信息。教育部门负责政策,很难一一为家长提供个性解读和升学建议,这给节目提供了创作空间。通过前期调研,节目把解决升学困扰作为第一阶段核心选题,开设了“介绍政策”“探访名校”“教育大家说”等内容板块。恰逢一年一度升学季,又遇民办招生政策大调整,大批不知如何择校的家长在节目互动中获取答案。专业讲解和媒体公信力让《佛山教育观察》在本地迅速“走红”。出于对升学内容的刚需,《佛山教育观察》音频、视频完播率高,家长口口相传自发为节目做宣传。后续,团队又接连策划“最美校园”“名校长说”“升学数据”等选题,积极鼓励粉丝讨论、报料,实现了双向信息传播。

(三)风格定位

教育内容要求为用户提供严谨、准确的信息输出,但严谨不等于刻板。《佛山教育观察》团队成员皆为90后,节目改变了以往生硬拗口的政策播读风格,选择用亲切的态度、平实的语言为受众讲解。例如“某区公办学校入读条件”政策解读,主持人用“买房就能读公办吗?”展开话题,将政策磨碎重组,赋予口语化二次加工,以某家长的实际情况为例,结合图表介绍就读某区公办学校的必要条件。亲切且明晰的播出风格既符合节目传递资讯的初衷,又有效解答了家长的疑问,拉近了节目和受众的距离。

三、形式创新:MCN模式助力垂类账号破局

投入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用叠加效应来破局,实现叠加效应的高效办法是打造稳定IP。《佛山教育观察》的“1+2+3+N”融媒矩阵以统一的品牌名称在多个平台露出,并打造出“颖子老师”和“主播霏霏”两位人物IP,用MCN孵化模式激励团队发挥最大效能。

(一)以MCN模式孵化账号,推动创新内生力

MCN是新型组织模式,能够将众多力量薄弱的内容创作者聚合起来,孵化垂类IP,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佛山人民广播电台于2021年组建了“超粤MCN”,探索广电媒体发展短视频的创新路径。“超粤MCN”重在孵化内容类垂直账号,主要提供以下三项服务。一是主播培训和内容扶持。通过签约,“超粤MCN”把《佛山教育观察》账号和主播纳入管理范畴,为广播主持人提供视频表达、撰写脚本、日常剪辑等培训。账号助理每日筛选教育类热点新闻,通过数据分析指导主播内容选题。MCN下设立孵化资金,为全台的优质短视频账号提供拍摄支持和购买推流服务。二是经纪管理和解决激励。“超粤MCN”打破了原有职级和待遇的捆绑,主持人在完成台内职务工作后,可与MCN签署账号孵化合约,绑定个人与MCN的经纪关系,将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孵化目标,以额外的收入分账激励创新。《佛山教育观察》的关键绩效指标包含粉丝增长和经营收入两方面,粉丝增长看季度增速和年度增量,经营收入在扣除项目成本后按比例提点。以上举措让员工升级为账号“合伙人”,使其在拥有个人IP品牌获得感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三是简化商业合作流程,完善营销服务。新媒体的广告形式多样,其审核、刊播流程与传统广电有极大不同,却必须在台内监管下合规处理。大量创新商业模式需要制定新的审核流程,单个垂类账号往往无力应付。“超粤MCN”为签约账号提供商业合作的审查、签约、报批等服务,为直播、路演、探店等新模式搭建合规流程。如此分工能让主持人将精力放在深耕内容生产上,也让广电旗下新媒体账号的变现合规化。

(二)“人人皆主播”的角色转变

MCN解决了管理机制问题,节目创新还需提升团队内驱力。《佛山教育观察》的主创皆身兼数职,“人人皆主播”成为节省人力的必要路径。《佛山教育观察》节目组共有3名成员,“主播霏霏”作为节目主持人,主要负责录制广播节目、外出探校、校采师生等工作,为受众介绍本地中小学校特色。“颖子老师”原为公众号内容编辑,因其透彻研究佛山各区升学政策而逐步从幕后走到台前,每周录制3~5期政策解读短视频,并坚持进行视频直播答疑。还有一名成员负责短视频剪辑工作,兼顾账号运营和数据收集。重新定义团队成员角色等于细化了个人分工,每个人都明确职责,也容易从工作中体会到获得感。一旦用户对《佛山教育观察》形成了收听、收看习惯,节目便有内容防御壁垒,他者难以竞争,节目也可以在领域内深化运营。

(三)内容多形态分发产生叠加效应

《佛山教育观察》的初始设计便是一个多平台运作的融媒矩阵。依托行业经验,矩阵以广播节目为根基,衍生图文、短视频、直播、社群等多种传播形态,打造统一的节目品牌,孵化主播IP,使其叠加效应明显。《佛山教育观察》采取多渠道发散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一是同一内容的多平台分发。无论是校园采访还是政策解读,无论是文字稿件还是视频采访,只要内容正当,符合受众需求,节目组就会改编成多种形态在各平台播出。如针对某家长的采访,节目组将原片剪辑成短视频在抖音播出,并将该家长的教育经验以图文的形式在公众号推送,将音频制作成广播节目,还邀请该家长加入微信社群为更多人解惑。二是用视频直播和社群互动撬动更多资源。新媒体时代,必须重视信息的双向传递,直播和社群交流是实现实时互动的有效方式。在升学季,节目组坚持每周在抖音直播3次,用户通过连线、评论、咨询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单场直播观看人次都在3万以上。社群成为家长们交换信息的场地,各个学校的招生情况、教学特色、校园环境等均可交流,甚至节目组的部分选题也来自社群报料。同一内容的多平台分发不是将其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把内容改编成符合平台调性的表达形态。直播、社群的实时互动除了能传递信息外,也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提升团队的服务意识。

四、经营创新:探索“广电+服务”的深度增收模式

教育类广播节目变现困难由来已久。《佛山教育观察》利用前瞻性框架设计,在开办初期便吸引多家学校和机构前来投放广告,并逐步衍生出更多创新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变现难的问题。

(一)打造本地教育广告客户的首选平台

2021年,政策突变使教育品类广告客户投放大面积缩水。《佛山教育观察》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原因是其提供了多样的宣传渠道,以适应市场需求。节目开办之时恰逢升学季,通过提供市面稀缺的升学政策内容,融媒矩阵在多个平台快速吸粉,在行业内刷足存在感。如“主播探校”短视频板块就用棚录加闪现图片的方式,配上主持人专业又通俗易懂的旁白,得到广泛传播。几所民办学校主动投放同类型招生宣传,甚至教育部门也依此认识到节目的影响力,制定区域教育品牌的整体宣传方案。多重输出渠道的矩阵效应让节目快速站稳本土教育媒体的头部。由于能提供图文、广播、短视频、直播等多种传播形态,拥有广播节目、微信公众号、花生FM客户端、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账号,并积累了数十万名对教育升学有急迫需求的用户,团队在向客户推广业务时有多种产品样态可供选择,也能按需整合宣传方案,有效挖掘客户需求,提升客单价。

(二)围绕IP探索“广电+服务”模式

作为本土垂直内容品牌,《佛山教育观察》没有固守传统媒体“节目+广告”的经营模式,也放弃了当下最火的“网红+带货”模式,而是转向试水“广电IP+聚粉丝+强服务”的经营模式。有不少广电系MCN投身孵化网红的行列,布局直播带货赛道。但“带货”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其考验的不止是销售能力,更有背后的选品、运输、售后等。对本土垂直类专业账号尤其是教育类账号来说,贸然入局直播电商很可能会消解节目的公信力,会违背教育内容公益性初衷。因此,利用IP为粉丝提供增值服务成为佛山人民广播电台的创收出路。佛山人民广播电台的受众以区域用户为主,他们对衣、食、住、行等区域信息需求大,因而更喜欢接地气的内容和服务。这是探索“广电+服务”模式的土壤。在《佛山教育观察》创立之初,本土教育媒体IP尚属空白,节目组迅速利用知识储备打造专家型主播,在升学服务板块精耕细作。“主播霏霏”是主打探校和访谈内容的主持人IP,面向学校、机构客户;“颖子老师”是主打解读、答疑的媒体人IP,面向家长人群。两位IP功能互补,共同构成了《佛山教育观察》在经营创新上的“广电+服务”模式。面对学校和机构型客户,除安排硬广外,节目组还依托IP号召力开展“研学游”,由主持人带队,串联不同业态的区域客户,让亲子家庭在一日内既能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体验岭南节气手作,还能到访名校感受优质教育资源。这种经营方式既提升了“到店率”,又拉近了节目与用户的距离。面对受众,《佛山教育观察》可提供的服务更为广泛。主持人“颖子老师”多次受邀参与楼盘、学校、机构组织的线下讲座,以专业形象吸引粉丝到场,实现节目、客户、家长的“三赢”。节目组制作的升学指导短音频也为后续的内容付费、一对一咨询做足铺垫。此外,《佛山教育观察》还有积分入户指导、艺考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等延伸服务等待开发。

(三)教育品牌节目深度经营的设想

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佛山教育观察》实现了内容和用户的原始积累,需考虑进一步深度经营。对此,笔者有以下设想。一是内容付费。广播和短视频内容必定会迭代,其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免费收听和观看的,但一些定制课程可以尝试以收费的方式供给,如选科指导、中高考报考分析等,还可尝试开设一对一会员咨询服务,以收取少量会员费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举办线上教育展会和论坛。线下展览受疫情防控影响较大,因此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平台和策划优势,在积累用户和客户的基础上,用技术手段把教育展会和论坛搬到线上,方便商业获客,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也为深层次内容生产提供素材。

五、结语

教育类广播节目要想在媒体升级的进程中再生,不能照搬交通、音乐等大广播的管理模式,也不能“随大流”地盲目开展直播带货。《佛山教育观察》的阶段性成功为区域垂类内容融媒创新提供了思路,以专业IP树立内容壁垒,以MCN孵化方式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广电+服务”升级经营模式,在解决传统教育媒体三大矛盾的同时,活化团队资源,激发造血能力,形成良性传播循环。

参考文献:

1.付天喜.融媒体背景下对教育广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广播,2019(06):49-52.

2.王晓红.广播电台如何依托短视频办“看得见”的广播[J].声屏世界,2020(14):86-87.

广播节目范文篇5

为帮助更多的农民看上电视、收听到广播,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5年为广电系统的“农村服务年”。国家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的有效覆盖率……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①广播是对农宣传的主阵地,由于县级广播电台最接近农村,是对农宣传的排头兵,担当着地方经济发展中服务农民群众的宣传员的角色。“在服务性方面,地方媒体更具优势。”②常熟市地处江南水乡,经济比较发达。常熟电台领导对农村节目一贯重视,今年进一步强化了对农服务理念,提出农村节目要:“走进农业龙头企业,走进种养殖大户,走进农业生产基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增产增效服务。”我们为了扎实开展“三走进三服务”的活动,加大节目组织宣传策划,优先考虑对农节目的人员配置,由具有资格证书的播音员竞争上岗担任主持,组成以节目部主任为首的报道组,充实采编播力量,提高对农节目的报道水平。同时把宣传大片头内容更新为:“种什么,养什么,不懂科技怎么行;买什么,卖什么,不问市场怎么行。拉着农民兄弟的手,跟着市场走。”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在唱好农村四季歌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农精品节目的打造。力求节目内容贴近三农,以农民需求为目标,做好对农宣传的各项工作,并充分利用15万只农村有线喇叭的阵地,紧扣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脉搏,真实反映农民群众的心声,引导农民致富,培养新型农民。总结常熟台对农节目的成功经验,笔者就县级台广播如何加强对农节目的服务性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注重本土内容,突出对农节目的“农味、农色”。

任何“三农”的节目都应该“姓农”,要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业实际。为了对农节目内容的本地化,就要真正深入农村,靠近农民,从心理上走近农民兄弟,听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农村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目创作源泉,只有深入农村采访,才能获得我们对农节目的鲜活素材。借用一位受访者的话“要做农民心目中的好节目,就让你的身上沾满泥浆吧!”当然,我们不必要求农村条线的记者和编辑每次采访都脚穿胶鞋,深入田边地头,但是必须要求是来自农村一线的真实声音,以保证对农节目的纯正“农味、农色”。我们主动和市农林条线的专家紧密联系,开设“农林专家走进直播室”,增加他们走进直播室的次数,进一步把增强为农服务意识落到实处。通过热线电话,讲解和指导农民朋友关心的话题,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向农民朋友传递第一手生产技术方面的信息,解决农民朋友的实际困难,内容涉及作物栽培、植保植检、水产养殖、农机推广、畜牧兽医、家畜改良、渔政管理、种子繁育等各个方面,进一步突出该节目的本土特色,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听众来信、来电、短信咨询踊跃。

从我市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东部优质蔬菜、中部优质粮油、南部特色水产、西部瓜果草皮、北部绿化花木五大特色区域。虽然拥有2家省级龙头企业、4个省级名牌农产品、77个无公害农产品,但是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在品牌的培育、宣传、保护、发展等方面做得还不够,难以适应我市农业实施战略性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年年初,我市召开农产品品牌建设会议,邀请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市的品牌农业,以品牌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一情况,我台对农积极配合,相应调整节目内容的报道重点,集中推出能够代表常熟水平的名牌农产品,列出了我市农产品的名单,重点筛选出具有实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重点报道,并且做好随后的跟踪报道,通过对外宣传,使剑门绿茶、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等农业品牌,声名远播。这些品牌在纵横市场的同时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激活了一方经济。我们加大对本地农业品牌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力度,目的是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品牌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营造全市上下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的浓厚氛围。

2、使用乡土化的广播语言,提高对农节目内容的有效到达率。

广播人要有一种职业习惯:让听众一听就懂,而且不费力,就能听懂。中国传媒大学曹璐教授说过:广播节目的听觉效果是在分分秒秒的有效传播中的累积中实现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节目内容的有效到达率,关键是让农民朋友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节目内容才有可能成为有效信息。首先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播的声音能够传到农民朋友的耳朵里;其次是主持人的口齿清楚,编辑的文稿短小精悍,文字简洁生动,符合广播语言传播规律;再次要适合农村氛围,听众听得懂。总之,对农广播语言的通俗化、乡土化就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我台对农节目非常注重对农语言的乡土化,尽量不使用时髦词汇,更不去盲目摹仿。尤其是《乡村故事》小栏目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符合他们的说话习惯,农民朋友听起来容易,接收节目内容容易,解码、理解也容易。这档小栏目每期10分钟,选择那些故事性很强,对农民有启发的有关三农的新事,让农民自己“说农村人,说农村事,听听我来说故事。”通过录音采访真实记录农民朋友的朴实故事,让故事来说话,从而提高农民市场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如何让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深入地传播到农村千家万户,我台精心制作的农村养老保险广播剧对此就做了有益的尝试。据初步调查,常熟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20万人,其中农民老年人口占70%左右。从去年开始,常熟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阳光工程”,对年满55周岁以上的女性农民和60周岁以上的男性农民发放社会养老补贴金,凡是子女参保的对象,每人每年将分别获得800到1000元的补助金额,仅此一项,市财政去年就拿出了1.5亿元专项资金补贴老年农民。事实上,老年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如果按每人每年40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计算,就得投入5亿多元的资金。显然光靠政府负担是不可能的,必需动员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承担、共同来解决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为此,我台推出了农村养老保险广播剧,目前已经录制了30集,每集10分钟,剧中担任主角的是家喻户晓的当地演员,使用的是当地方言,这种形式农民喜闻乐见,比较接近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朋友听得亲切,也容易接受节目内容,目前我市的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85%。

3、宣传农民身边的典型,增强对农节目的贴近性。

目前常熟市农村呈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人局面,而且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典型事迹,涌现出许多种粮大户、蔬菜种植大户、奶牛养殖能手、特种水产养殖户等致富能人。这些“农业状元”各具特色,有的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有的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一方农民致富;有的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经营农业;有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推销到国外。为了树立典型,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我台推出了《致富农家》小栏目。《致富农家》时间长度为25分钟,邀请“农业状元”,走进“致富农家”,畅谈“致富经”。主要介绍我市的致富典型,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农民朋友传递致富信息,传授致富经验。侧重介绍农民创业经验和农村生产养殖等各个领域行家里手的创业致富过程。我们提前做好采访工作,列出详细的提纲,围绕创业者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如何面对市场风险,如何改变陈旧的理念等内容重点展开。另外针对嘉宾从事的项目,搜集一些相关信息,在和嘉宾交流时穿插介绍。节目结束前十分钟留给听众,让听众和嘉宾直接交流。2004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踏着春风视察全国文明村常熟支塘镇蒋巷村。温总理查看了土地复垦复耕的现场,又走访了种粮大户等人。总理既肯定了蒋巷村土地的复垦复耕,又高度赞赏了村书记常德盛。我们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再次做专题,常德盛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六大代表,虽然在节目中多次介绍过他的先进事迹,但是这次报道的信息鲜活,角度不同。通过总理和普通农民的亲切交谈,传递出了农民朋友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信息:国家重视农业,种粮食照样能致富。借助蒋巷人的亲身经历,再一次讴歌了常德盛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致富带头人。

妇女能撑半边天,在农村建设中同样也涌现出许多妇女能手,每周一期的《农村妇女》小栏目也就应运而生,该栏目与市妇联常年合作,主要是采写我市农村女性的创业历程,从细微实处反映我市农村妇女的巾帼风采,反映她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比如:全国劳动模范、常熟市梦兰村党委书记、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她以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30多年来,她扎根农村,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把一个靠2万元贷款起家的村办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纺行业的排头兵;把一个贫困的村庄建设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节目中主要介绍她在致富道路上如何迎难而上;在不平坦的创业之路上怎样克服困难,经受企业倒闭的考验;怎样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中国“十大女杰”,从而以她的榜样力量来激发农民朋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台对农节目中的《致富农家》、《农村妇女》等小栏目都是介绍农民朋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符合听众的心理接近性。通过我们的报道,激发农民致富的欲望,为农民致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农民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4、树立平民意识,增强对农节目的沟通能力,缩短城乡“信息沟”。

对农节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传播方式不应居高临下,不要故作高深设置过高的接受门槛,要针对农村受众的接受水平,体现节目的大众化、通俗化、易受性、趣味性。要杜绝用城市的思维和口吻做农村节目,记者要具有平民情结,心系农民,带着感情,努力做到让渴望致富的一家一户成为忠实听众,让农村人喜闻乐听,让城里人也感兴趣。随着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农村里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比如:农民宅基地归属问题、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等等。为了让法律走进农家,让农民朋友得到法律保护,我们与有关律师事务所联合,共同创办了《农村法律直播室》栏目,常年邀请资深律师走进直播室,通过具体案例解释相关法律条文,以农民朋友的视角与之近距离交流,解决农民朋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难题,维护其自身权益。“律师说法”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美国社会学家M•罗吉斯在《乡村社会的变迁》一书中谈到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教训时说:“对农民缺乏了解造成了很多发展规划的失败。”③这种教训在对农节目的宣传中同样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如果对农民朋友的不了解就会造成传受双方的隔阂,进而形成农业信息流通的瓶颈。其实,媒体和受众之间本身存在着信息盲区,要想让广播和听众之间的交流能够畅通无阻地传播交流,就必须不断提高对农节目的沟通能力,沟通的前提是听得懂、易接受,让那些少数人才能听懂的专业语言,变成广大听众能够听懂的大众语言。比如天气预报,在整套节目中已经安排在黄金时间固定播出,但是对农节目中仍要重视天气预报的播出。因为,农民朋友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度极高,他们最为关心的是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为此,在对农节目中我们对天气预报进行了深加工,避免一些专业术语,在播报天气预报的同时介绍健康指数、农事建议,这样一来就使单纯的气象信息包含了人文关怀和农业服务信息。一般人关心天气预报只是想知道今天天气如何,需不需要带雨具,要不要把衣服晾在外面;而农民朋友则更多的是关心天气背后的深层次信息,今天的天气对庄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天气适合播种、施肥;什么样的气温容易滋生水稻病虫害等需要及时防治;如果天气可能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及时提醒农民提前做好准备。目前农民朋友对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层出不穷,需要农民及时掌握,即使春耕秋收这样的常规农事,也会因为气候的变化等,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天气预报虽是广播语言中最常见、最为简单的词语,但农民朋友对它的关注度却比较高。总之,在对农节目中尽量使用简单的语句阐述对农理论,满足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

5、利用广播转播车的优势,通过现场直播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对农节目的吸引力。

广播节目范文篇6

关键词:系统生产能力;专业用户;连接平台;个性化经济音频产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在不断变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日常途径。而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定制化已经成为受众的普遍要求,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变化中的经济广播

经济广播节目因为自身的专业化等特点,面临着以下变化:

(一)经济新闻的传播范围从相对小众到越来越大众

和时政、社会新闻相比,由于相对专业化的原因,经济新闻的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但是,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人手中都掌握了信息的渠道。根据云堆数据中心对全国3,117,203个公众号的监测,这些公众号涵盖了34个省级行政区,囊括了24大行业,其中公众号数量最多的前五个行业分别为:民生服务、文化教育、电子商务、医疗健康和新闻资讯。除此之外,杂类百科、金融财富、传统企业和地产房市的账号数量都达到了10万以上。这些公众号每周文章数量大约为294万篇,平均阅读量为1978人次。以前,受众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获知经济信息,现在,经过行业专家、企业家、业内精英等公众号的转载以及进一步的分析解读和再加工,受众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渠道,甚至由此制造出热点话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更多的经济报道、财经文章通过这些自媒体直接到达受众。

(二)经济新闻的传播方式从纵向到横向

随着经济新闻传播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纵向传播方式已经被改变,一条热点经济新闻越来越多地被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再次加工传播。他们或者是针对其中的一些常识进行解释,或者是增加自己所掌握的内幕和背景,将原有的信息不断加宽加厚。例如,2015年底,财经界上演年度大戏“宝能狙击万科”。在事件发酵时期,在数十万条相关信息中,只有少量的是传统财经媒体的报道,其中的大量内容是来自业内各个层面的自媒体。者有当事人、内部人士、专家,有的从商业道德角度来说,有的分析股权结构,有的着眼公司治理,还有的联系各种八卦,每个人都在为这一事件提供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使得这一事件呈现出更多的视角。当然,因为这其中信息庞杂,在信息海量聚集的同时,也存在着真假消息并存、以讹传讹等现象,增加了受众甄别的难度。

(三)经济新闻的生产方式从单个制作到多方整合

首先是选题的产生,尤其是公司类新闻线索越来越多地来自微博、微信,成为选题的重要来源。而某家大公司或者某位著名企业家的信息,可以瞬间点燃话题,引发媒体报道。例如,“宝能狙击万科”事件实际上从2015年1月就已经开始,但是并未引起大众的关注。直到2015年12月17日晚,一则关于万科创始人王石表态万科不欢迎宝能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内刷屏,各大媒体才纷纷跟进报道。之后,该事件能够连续不断吸引媒体和大众的眼球也大多是因为双方不断在通过新媒体表态且被不断转发。其次是新闻产品制作时,除了记者、编辑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外,还有来自不同媒介的不同视角的素材。过去,面对一个经济选题,制作者会采访相关的当事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采访对象数量有限,制作也是由相对独立的个人或者节目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完成。但是现在,制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上针对某一话题的大量文章可以极大地开拓节目制作者的思路和视野,影响着节目的最终呈现。面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的信息,如何甄别、利用这些素材,将其整合纳入到节目当中去,并进一步引发受众继续产生关注,是眼下经济广播节目所要面对的问题。从生存环境到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经济广播节目都面临着新的变化。面对新的环境,经济广播节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变革创新?

二、经济广播的节目改进

(一)改变“高冷”的形象,突出“故事性、人情味”

和平面财经媒体相比,经济广播节目已经在表达方式上作了进一步的通俗化。但长期以来,因为内容偏专业,经济广播节目依然没有完全改变“高冷”的形象。节目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不通俗、不易懂,往往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枯燥刻板、不好听,一直是听众包括专业听众对经济广播节目的诟病。而这一点在新媒体兴起之后,显得尤其明显。新媒体天然带有网络基因,语言鲜活、表达有趣,更容易被接受、被传播。这一点从新闻产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大事要来了!全世界都在等2月26日》(注:2016年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推出地产新政央行真正在担心什么》《支付宝为什么拼了命也要做社交》等此类标题在新媒体上随处可见。无论是重大的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的公司案例,新媒体很善于吸引受众的好奇心,很注重从大众关心的点出发。相比之下,在贴近性、鲜活性和可传播性上,经济广播节目还有很大欠缺。为此,经济节目要从“有用、有关、有趣”等点上去寻求突破。有用,即具有直接的服务性,直接关系切身利益;有关,即与自己距离不远,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有趣,可听性强,可以增长见识,提供谈资。而听故事则是人的天性,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不过时。在互联网语境下,以有意思的表达方式讲好故事对于传播效果尤其重要。经济广播节目如果能在枯燥的术语和数据中,突出人、突出故事,改善和丰富现有的语态,将极大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

(二)改变“自我迷失”状态,坚持权威性、高质量

和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经济广播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不仅要熟知广播媒介的特点和节目制作的规律,更要有一定的财经知识积累。并且专业的广播记者具有调查采访的经验、技巧,经济广播具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寻找真相和专业深度分析的能力是经济广播的优势。还以“宝能狙击万科”事件为例。针对这一事件有诸多媒体报道,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评价:“在所有的新闻报道门类中,财经事件深度调查是门槛和技术含量最高的,甚至可以认为,缺乏核心细节为背景的财经观点都是没有价值的。可是,在宝万事件中,我们非常悲哀地发现,经典意义上的财经媒体已经无法为读者提供及时的第一手深度调查。”近几年来,传统财经媒体越来越少有深度调查报道的原因,除了成本的考虑以外,与盲目追求时效、心态浮躁等因素也有直接关系。自媒体的兴起,经济类信息呈现几何数增长,追求时效,抢占第一报道权的心态让许多记者忘了新闻报道的根本。而大量的自媒体因为缺乏规范的新闻操作能力或者实力,产生大量似是而非的信息和隔靴搔痒的文章,也使得未经证实的传言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流言有了极大的生长空间,让受众处于无所适从的环境中。融媒体时代,经济广播节目要做出变革,要拥抱新媒体,但是作为传统媒体挖掘真相、呈现事实的实力优势更应该坚守,这是我们在变革当中安身立命的基础。权威性、高质量仍然是新型经济广播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三)开门办节目,让外部优质资源进驻,让专业用户产生内容

经济广播节目在传统制作方式中,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和资源库,但是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记者、编辑根据选题来选择采访对象,基本上是一种关门做节目的状态。而用户,尤其是专业性的用户产生内容则相对更加具有主动性。例如,在问答网站“知乎”上,网友的提问和回答,完全都是建立在自发的基础上,平台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础服务,提供展示机会,激励用户产生内容。现在该平台在不同类别下,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士,为大家解答各个行业不为外界所熟悉的背景和常识,并且由此吸引来更多的用户,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经济广播节目来说,天然具有聚集专业用户的优势,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信息产生机制,将经济广播节目打造成专业人士聚集的平台。这个专业用户一方面是来自听众中的专业人士,例如公司高管、企业一线员工、某领域专业人士等,他们可以带来最真实的行业状态和最鲜活的细节。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公司人说》节目,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的公司人俱乐部,尝试按照行业设置专业圈子,将他们根据不同行业和层次进行区分利用,已经开始形成专业用户生产模式,即由专业的用户产生内容。选题和节目内容基本都来自各行各业的公司人,使得节目不再浮于表面和。专业用户的另一方面来自专业的机构,例如专业研究所、商学院等。这些机构聚集着大量优质资源,可以为节目带来新鲜血液。例如,经济之声去年与德鲁克商学院合办的一档管理评论节目《众力加速度》,节目的策划和制作都是非广播专业人员,节目嘉宾全部来自商学院的企业一线学员。节目一开始就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制作方式,选题和内容通过网络众筹产生,紧贴商业最前沿,节目同时在电台和微信公众号播出。目前该节目已经聚拢大批粉丝,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将节目打造成一个连接的平台,融合供需双方

经济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性,但是目前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提供实用信息和建议观点这个层面上,而且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听众个体。实际上,经济广播可以走得更深更远,不仅可以在形式上打通不同媒介,还可以尝试在内容上打通产业链,连接上下游,连接企业和企业、创业和投资,给供需双方搭建平台,将服务对象扩大到经济体,将自己打造成广播版阿里巴巴。经济之声创业节目《傲江山》对此进行了尝试。节目除了展现创业百态、提供实用知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创业者与投资人面对面直接交流,在线下和线上为双方搭台。节目在线下与中关村创业大街、联想之星、君联资本、阿尔法公社等孵化器、投资机构建立合作;线上向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开放微博、微信平台,只要发送商业计划书就有机会参与节目,或者获得与投资平台对接的机会。《傲江山》节目上线半年时间里,就已经与30多个项目建立联系,并推荐给相关的孵化器、投资机构,促成四次投资入股,帮助创业者解决了切实的资金难题。经济广播节目除了呈现事实和真相外,如果能将服务做到极致,无疑会获得更多的高端听众,增加品牌价值,而一个连接的平台是做好服务的基础。

(五)立足广播特点,生产个性化的经济音频产品

广播节目范文篇7

广电中心开播农村广播节目,是进一步增强对农宣传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全区农村广播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下面我简单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确保导向正确。农村广播节目必须做到舆论引导有力、新闻宣传到位。要为农民朋友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和前沿知识,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要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要确保播出安全。广电中心及各镇(开发区)有插播功能的广播站及各行政村的村广播室,要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完善安全播出制度,严把广播节目审查关,严防不健康的节目信号插入,确保农村广播节目安全播出无事故。

广播节目范文篇8

【关键词】广播节目主持人;谈话节目;女性话题;表达方式

当今,媒介之间日趋交叉与融合。广播电台与出版社的联手,使得受众既可以在第一时间聆听到直播的广播节目,又可以随后阅读到将广播节目的内容结集成册的出版物。2002年初,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女人花园》一书,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的周六同名专栏节目《女人花园》的结集出版物。《午间一小时》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黄金节目”。据2001年7月中央台委托权威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该节目的收听率“在专题类节目中名列第一。”⑴与此相类似,《女人花园》节目“在开播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在没做任何媒体宣传的情况下,已经拥有了那么广泛的听众群”。⑵《女人花园》一书以2001年播出的27期节目为文本,该节目以“平等、交流、互助”⑶为宗旨,力图找到一把“识别女性身份与群体,从而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自我的钥匙”。⑷

《女人回家备忘录》是2001年9月22日该栏目播出的谈话节目的文字版,本期节目讨论的话题是“女人该不该回家”。该话题起因于在2001年春季一位男性人大代表提出的让女人回家,为男人腾出位子来以缓解就业压力的提案。主持人是一位出生于6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并有海外学习新闻与女性研究经历的女性。本期节目邀请的嘉宾是四位女性,其中一位是职业女性,三位为无职业的女性,为方便论述,将这位职业女性(职业为作家)代称为嘉宾1,三位无职业女性(原为留美博士、银行储蓄员、工人)分别代称为嘉宾2、嘉宾3、嘉宾4。

一、对主持人表达观点的思考

节目文本显示,在为期1小时的节目中,主持人和四位嘉宾总计发言59次,其中,主持人明确表述观点12次。主持人12次发言中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1.女人回家与社会进步;2.女人回家与个人选择;3.女人工作与幸福;4.女人回家与社会保障;5.女人回家与经济问题;6.女人回家与性别歧视;7.女人回家与回家后的女人等。

在上述7个领域主持人所持的基本观点是:

1.“女人回家不一定是社会的退步,女人在社会上工作也不一定是社会的进步”;

2.“真正的社会进步,是让女性有权选择自己回归家庭、兼职或者全职工作,是为她们的选择提供机会和可能。”

3.“不一定回家的女人就不幸福,也不一定工作的女人就幸福。”

4.“一个进步的社会要给妇女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条件,她们才能真正选择是回家还是工作。”“社会在经济、精神和价值上的保障都更完善的时候,才是鼓励女人回家之日。”

5.女性选择回家与否,经济问题很重要。

6.提倡女性回家本身不一定就是歧视。

7.女人回家不等于家庭妇女,女人回家仍可有所作为。

对于主持人的上述观点笔者不敢贸然苟同,对于女人走出家门与回归家庭的问题,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女人走出家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特征。

瑞士历史学家和法学家巴霍芬的研究表明,原始时代曾经有过母权制时代。根据恩格斯的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的出现,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标志着“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⑸,自此,女人丢失了对财产的占有权和赠予权,其本身也沦为财产的一部分,可以被支配甚至被买卖。由于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和私有世袭财产,失去财产的女人必然由于依附于家庭而处于社会的底层。“女人要彻底摆脱依附地位,就必须逃离家庭。”⑹机器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发展摧毁了土地所有制,对工人的大量需求以及体力劳动的减轻诞生了新一代的工厂女工,女性重新获得了就业权,职业女性阶层开始形成。这种现象不仅改变了就业市场和就业结构,而且“也改变了男女之间、夫妻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⑺尽管职业女性出现的早期受到了许多诋毁与诽谤,但是,这并未能阻止职业女性的发展。职业女性对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越来越被社会和公众舆论所承认和接受。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看,女人走出家门,既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也是女性合理的愿望和生存的根本条件。

其次,从国际上来看,女性就业是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女性就业人口的上升是西方现代民主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5年开始,引入了与性别发展有关的发展指数,即按照男女成就的差异对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调整。在每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衡量女性从事政治、经济、专业技术等各项职业的性别发展指数、赋权指数、妇女在经济、政治和教育中的地位构成了评估各国人类综合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总的来看,尽管性别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仍然低于人类发展指数,但是性别发展指数高的国家和地区,也是人类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说明,女人回家与社会进步是有着紧密的关联度的。

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职业女性的社会承认不断发展。例如,“在80年代初,59%的欧洲人认为在严重失业时期,男人比女人更有权利得到一份工作。十年以后55%的人不再同意这种观点。”⑼联合国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对64个国家的妇女的经济、政治机会、收入情况以及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评估,⑽并加以排序,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以女性就业为基础的妇女发展的关注与重视。

此外,从职业特征来看,从事工作是女性社会身份的具体体现。

女性从事工作才能实现个人主体价值的依据在于,民主社会原则上只承认作为社会发展源泉的劳动和个人职业;认为这才是人类行为中值得称赞和称颂的部分。而家务劳动,与这一社会基本原则不符,它满足的仅仅是个体家庭的需要,因而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这反映出现代社会仍然是一种职业决定地位的社会。因此,在职业社会的合理性不断得到肯定的现代社会中,工作地位是决定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女性由于自身肩负着社会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双重责任,因此,人生坐标也具有双重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女性自身完整性所阐释的是生物物种的完整。即:完成做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女性性别属性和生物物种的功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然而,“作为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女性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大家并不把她们看作是抽象自主、属于自我的个体”。⑾这实际上又否定了女性面对家庭而不是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女性生物物种的完整性并不能代替其社会物种的完整性。加入职业行业,女性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生理特征而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女性从事工作的本质,即职业是女性本体独立的体现。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当她成为生产性的、主动的人时,它会重新获得超越性;她会通过设计具体地去肯定她的主体地位;她会去尝试认识与她所追求的目标、与它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利相关的责任。”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女性走出家门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的共识,也是女人独立人格和地位的体现。“女人之所以在经济上重新取得了重要地位——这一地位从史前时代就已失去——是因为她走出了家庭,在工业生产中扮演了新的角色。”⒀在现代社会对职业的价值观不变的情况下,所谓女人回归家庭的所作所为,仍然是服侍丈夫、操持家务、照料孩子,而不可能有什么重大改变。

诚然,女性由于不能摆脱的人类再生产的功能,以及从事职业所受到的限制,使得职业女性经历着双重劳作的辛苦,由此,部分职业女性产生出逃回家庭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通过主持人所表达的“不一定回家的女人就不幸福,也不一定工作的女人就幸福”的观点。然而,这种“幸福即休息”的幸福观,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一是大量的重复性的家务劳动并不可能使妇女真正休息;二是休息着的女性也未必就幸福。早在1963年,美国学者贝蒂·弗里丹就曾著《女性的奥秘》一书,对“幸福的家庭主妇”的空虚和苦闷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她指出:“那种‘适应’自己的环境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使命感只能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⒁这不是健全的保障体制就可以化解的。事实上,由于女性回归家庭造成的依赖和从属地位,使得女性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在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里,患抑郁症女性所占比例是男性的两倍”。⒂根据美国学者杰克的研究,女性罹患抑郁症的情况与依赖性和依恋性是相关的。

至于所谓自愿选择的原则,本期节目中的三位已经回家的女性嘉宾中,嘉宾2回家的原因是生小孩;嘉宾3的原因是单位要求内退,嘉宾4的原因是下岗。无论是由于承担人类延续功能的生小孩,还是由于政策倾斜性导致的内退,以及被职业所淘汰的下岗,这三种情况均不能视为自主的选择,而只能是变相强制的结果。

[page_break]

二、对主持人表达方式的思考

1.主持人的表达语境:开放度、深度与自由度在传统观念里,女性话题只是在朋友或母女之间以窃窃私语和交头接耳的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如今,透过主流媒介在公共的开放的话语空间的交谈,关于女人的各种话题已从边缘进入主流,成为一种事实甚至是一种时尚。在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央台黄金时段的品牌节目,《女人花园》中所谈论的各种女人关心的热点话题,无疑拥有宽广的社会语境。然而,节目的语境与主持人的表达语境并非完全对称的,从媒介的特征和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对任何一个话题的讨论所形成的都是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持人对于语境的建构作用不容忽视。

《女人回家备忘录》中,嘉宾1在一次发言中提及她的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女博士后取得成功后想回家相夫教子,但实际已经回不去了。主持人并未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挖掘,而是采取转移话题的做法,打断嘉宾1的话题讲到,“我们这里有个博士后还是回去了……”⒃将话题转移到了嘉宾2,主持人按既定话题前行,嘉宾1关于回不去的观点在本节目中没有再能体现。

在一个信息、视角、观点多元化的时代,谈话节目的开放度、深度与自由度是节目的重要特征。所谓“开放度”,指的是主持人所建构的开放的话语平台,让各位嘉宾充分显示观点。所谓“深度”,则指要着重挖掘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特别是要彰显嘉宾对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所谓“自由度”,是针对标准化控制而言的,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因而更不存在所谓的标准化答案。营造一个自由维度的语境空间,使话题在开放的语境平台上充分交流,表面上看来,主持人似乎减弱了对话语权利的控制,实际上主持人却拥有了更大更自由的收放自如的展现空间。

2.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倾听、均衡与交锋

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表达与阐释的交流与碰撞,搭建了信息的平台,建构了观点的语境,特别是作为重要“把关人”的主持人,利用设定议题、组织问题调动嘉宾,可以渗入相当多的主观因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常常呈现出信息流动不均衡的状态。《女人回家备忘录》文本显示,59次发言中,从发言次数划分,主持人发言31次,占整个节目内容比例的50%以上,嘉宾1发言7次,嘉宾2发言9次,嘉宾3和4分别发言6次。将主持人的30次发言加以分类,发现:主持人明确表达观点12次,询问嘉宾观点11次,介绍描述8次(若一段发言中既有表达观点又有询问观点或介绍描述的,则归入表达观点类)。分别构成发言总数的40%、40%和20%。表明主持人在这场谈话中有力地控制了谈话的现场局面。

从主持人发言文本字数划分,表达观点类平均每次300字,占用时间为1.5分钟,12次发言共计4800字,历时16分钟;询问嘉宾类平均200字,占用时间为1分钟,11次共计2200字,历时11分钟;介绍描述类平均100字,占有时间为0.5分钟,共占用时间4分钟。由此划分,主持人发言时间约31分钟,占1小时节目总时间的50%,其中,主持人表达观点的时间(16分钟)也占主持人发言总时间(31分钟)的50%以上。

然而主持人最重要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美国CNN节目主持人韩玉花女士曾说过:“我的任务不是告诉世界我的看法,而是让嘉宾说出他们的想法。我在这里只是媒介,而不是专家。”⒄尽管在《女人回家备忘录》节目中,四位嘉宾中并没有此类话题的专家,但是他们的所见、所做、所想、所感,是真实的也是最为宝贵的,在此过程中,主持人的倾听比阐释自己的观点更有价值。

不仅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信息流动不均衡,嘉宾之间也常常出现此类情况。由于嘉宾的地位、背景、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不同,在广播中谈话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个人知识获得的可能性将影响到个人话语的文化能力,包括话语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类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机会显而易见不是均等的。”⒅主持人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嘉宾创造较为均等的发言机会,以期观点的全面与多样化。本文本中,嘉宾1发言7次,嘉宾2发言9次,嘉宾3和4分别发言6次,从数量上看,基本呈均衡状态。然而从观点的轻重来看,则相去较远。

主持人以自身固有观点为准则,并以31次发言的次数明确表达观点,嘉宾与主持人观点呈现出高同质性的倾向,嘉宾与主持人相左的观点仍存在着有如“沉默的螺旋”的现象。嘉宾与主持人之间、嘉宾之间激烈的观点交锋这一谈话节目最为精彩之处、最有魅力的所在,在本期节目中,仍基本上是空白。

3主持人表达背后的文化:个性、倾向性与权威性

广播频率给了主持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每个主持人都希望凭借自身的实力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主持人。然而这种个性的展示是通过表达与阐释完成的。主持人自身的观点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不应是话语霸权。就个性化而言,主持人应恰到好处把握自身价值的展现,因为听众的焦点应该集中在讨论的话题中而不是主持人个人身上。

处理好真实性与个人倾向性的关系也是主持人的必修课。事实上,没有人能真正摆脱倾向性。但是倾向性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的角度甚至是偏见。一个好的主持人应尽量避免个人倾向性的过度彰显,对于电台主持人来说,不仅应滤除观点上的倾向性,还应滤除包括声音中的倾向性。特别是对相反意见的公平对待,是主持人的素质和水平的真正体现。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习自观察。显然,媒体的影响力并不在于创造,而在于表达。当然,对于大多数主持人来说,最高境界是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所具有的表达的权威性。主持人的权威性并不是以谈话数量为标准,而是以谈话水平为准则的。BBC(英国广播公司)声音培训员大卫·邓希尔曾指出:“权威性不是指声音,权威性是种状态。”⒆权威性来自于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女性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是女性学、传播学、语言学的交汇点。掌握相关的媒介规律、女性规律、话语规律是权威性产生的渊源。女性广播节目,既有着广播所属的大众传媒的一般传播特征,更由于其宗旨、目的、话题、内容的定位,以及主持人、嘉宾、听众(读者)的相对集中性,而有着明显的性别特征。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掌握这些特征的同时,还应该识别语言特征,在成为好的倾听者和协调者的同时,也能成为具有深刻思想的话语的来源者和使用者。

积极解读和把握相关理论的本质和脉络,认真实践和呈现广播谈话节目的真实与自然,作为《女人花园》的园丁,女性节目不仅可以体现“关于妇女”的话题,更可以体现出“为了妇女”的宗旨。女性节目主持人的表达与诠释的功力与水平是关键的关键。

注释:

⑴万梅等主编:《午间一小时》——绝对现场(一),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5月,第2页。

⑵⑶⑷⒃万梅等主编:《女人花园》,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月,第4、2、3、414页。

⑸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57页。

⑹⑿⒀[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101、772、133页。

⑺⑻⑼⑾[法]吉尔·里波韦兹基:《第三类女性》,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第182、181、195、187页。

⑽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

⒁[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1963年),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第5页。

⒂[美]丹娜·杰克:《压抑的女性》,2000年1月,第1页。

⒄李希光主编:《下一代媒体》,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第199页。

⒅陆扬、:《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月,第76页。

广播节目范文篇9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自己购入汽车,来方便自己的日常出行,所以可以看到近几年私家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随之相伴而来就是城市的交通拥堵以及乘车人员在车厢中的长时间逗留。也正因为如此,众多的驾乘人员开始选择收听交通广播作为开车之余的消遣。当然了,除了收听交通广播获得休闲之外,还可以及时从广播节目中收听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及时获得相关的路况情报,增加出行的便利。所以城市交通广播也呈现出良好多的发展态势,正在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而其中广播主持人则在广播节目中则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交通广播要面对的驾驶人和乘车人这么一个很庞大的集体,广播主持人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广播节目的形象,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二、城市交通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需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熟悉城市的交通政策。城市交通广播顾名思义在于播报城市的交通,那么作为这类型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备自身的作为主持人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熟悉城市的交通法规。只有具备丰富的交通知识,不断提高相关方面的素养,才能更好地为交通广播的听众服务。作为交通广播直播的主持人,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保持两种清楚的判断。一种是事实判断,作为主持人要将事实判断的结果即当前实时的交通信息说清楚、说准确、说全面并且说具体。只有这样听众才能明明白白地了解前方路况发生了什么,是否与自己的出行相关并能及时根据广播内容作出行计划调整。而另一种是价值判断,这种判断需要主持人根据多种多样的交通资讯进行整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听众提供相应的意见、见解、解释和说明。为相关听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虽然直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需要主持人的节目之余,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样才能保证在直播过程中,处于交通繁忙的高峰期时,通过主持人专业的视角以及专业的分析,为出行者提供及时的道路资讯。而同时由于是直播节目,更不允许主持人在直播过程出现对道路情况判断失误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城市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熟读熟悉城市交通法规、政策。(二)熟悉城市道路交通的情况。熟悉了城市交通法规之后,如果对当地平时不同时刻不同路段的交通情况不熟悉的话,在播报实时路况时,也不能很清楚的说明具体的路况信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对所在地的国道、省道城市周边的乡村公路都应有一个详细了解。对于事故多发生的路段、容易出现早晚高峰拥堵的路段、限速测速点以及在冬季容易发生凝冻的路段都应该熟熟的记在心里,这样在路况播报的时候,会让听众觉得主持人是很可靠的,更加容易获得听众的信任。对于事故多发生地带和测速限速点,作为主持人也可以的直播过程中抽空隙时间播报,提醒相关的出行者,让听众感受到城市交通广播节目确实是在为出行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并且认为收听广播节目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对于听众来电环节,也不至于出现听众说的路段不清楚难以应对的局面,更加容易获得听众和主持人的共鸣,增加节目的品牌效应。正如在浙江金华的城市交通广播节目“打开天窗说亮话”中,由于其节目主持人,不仅熟悉相关的城市交通法规,并且对当地不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其城市交通道路特别熟悉,具备了很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且对于听众的来电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被许多听众称为“交通法规的活字典”。如果我们每一位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都能做到这个程度,我相信,我们每一位节目主持人都可以成为“交通法规的活字典”。(三)要具备应急广播的专业处理能力。交通广播主要播报的就是实时的路况信息,而驾驶人和乘坐人员作为收听广播的主要人群,由于其不断的处于行驶状态,交通情况也会随之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交通广播节目的特点就是快速报道现场情况并为出行者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作为交通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机智和稳妥处理事件的能力。比如在夏季,很多地区容易突然产生暴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容易达到比较大的降雨量,这是就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出行。如果恰好遇到晚高峰,道路很容易出现拥堵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仅依靠道路上交警的疏通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交通广播节目这时很有必要为大家及时提供路况信息。尽管有时并不是交通广播的播出时间,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主持人应及时进行调整节目内容,并和交警指挥中心进行连线,通过广播节目提醒大家前方路况信息,如是否通行或需要绕行等等。此外,也应在节目中提醒广大的驾驶人员,在雨天出行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各种突发事件,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也常有发生,作为城市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灵活应对能力,并不断地学习他人的经验。之有这样做才能提升交通广播的公信力,提高与其他类型广播的竞争力,不断发挥广播媒体的宣传责任。(四)建立社会责任感,用心做好交通广播交通广播首要的责任是为听众出行提供方便,而其次作为一种媒体力量,主持人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头脑之外,还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城市交通广播同其它广播一样,也需要承担向应的社会责任,如在假期期间,为外来游客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推荐好玩好吃的去处,宣传本城市的名片,让外地游客感受本城市的热情。此外,在播报路况之外,主持人可需要具备诸如广播寻人、答疑解惑的素质。由于交通广播听众众多,并且听众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经常会出现广播播报寻人的事件,作为节目主持人,要清楚地讲明白丢失人的信息和相关的联系方式,及时承担社会责任。此外,对于想买车的听众询问节目组的情况也是常用发生,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分析讨论,给的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而对于坐车过程中遗失物品的情况,也是广播节目中的一种常态,作为主持人应尽可能地为失主提供帮助。争取利用广播节目的优势,将其打造成节目与听众之间紧密沟通的桥梁,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态势,充分发挥广播传播的伴随性和现代传播互动性的优势。(五)营造自身独特的话语风格。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整个节目的氛围是通过自身的声音进行传递的,所以想要成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其自身独特的话语风格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在众多的广播节目中引起注意。比如可以是适当形成符合自身形象的惯用问候语,或者当地比较通俗易懂的方言等等,不仅可以创造独特的风格,同时也可以拉近听众与节目主持人的距离。这种具有个人魅力的话语风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主持人与听众联立良好的关系之后,才可以逐步形成,这也需要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之余不断摸索,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发展自身的个人特色,使得听众每每听到这些独特的极具个人特色的表达之后,就能够想起这个节目主持人。

三、总结

城市交通广播作为出行者“路上的朋友”,广播节目与听众的接触是通过主持人的主持活动和与听众的互动形成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过硬的支持专业知识、熟悉城市的交通法规,熟知城市道路交通的情况,具有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机智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魅力等等。之后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交通广播主持人的素质,才能不断地让听众满意,成为优秀的出行者“路上的朋友”。

参考文献:

[1]周静.试析新媒体环境下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质[J].西部广播电视,2018(2):180-181.

[2]宋琪.城市广播电台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传播力研究,2018(19):222-224.

[3]孙建强,王菁,贾佳滨.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需具备的业务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174+177.

[4]黄建伟.论新媒体时代交通广播的创新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3(05).

[5]严文明,孙鹿童.国内私家车广播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前哨,2013(09).

[6]方乐.早高峰时段北京广播广告市场格局的多维度观察[J].中国广播,2012(08).

[7]董辉.交通广播的独特优势[J].记者摇篮,2012(11).

[8]李志勇.音乐广播如何满足受众需要[J].中国广播,2011(10).

广播节目范文篇10

关键词:文化涵养;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

广播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之间存在很大区别,电视节目主要通过声画结合传播讯息,观众可通过视听语言来获得讯息。而广播节目仅能通过声音传播讯息,无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引导听众,打动听众。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收听率,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状况直接反映出主持人的知识储备及修养状况。当前广播节目收听范围和收听受体范围逐渐扩大,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文化涵养也成为当前节目主持人亟待提升的素养之一,其对于广播音乐节目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涵养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

1.1文化涵养是当前主持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我国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广播主持人行业开始发展,并逐渐壮大,为广播节目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助力。随着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广播节目不仅受到了传统媒体的竞争,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导致主持人在竞争中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满足发展需求。当前主持人行业竞争中,其不仅仅注重对主持人专业素养及业务技能的提升,也注重对主持人文化涵养的竞争。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是指修行后的表象,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文化涵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传播、交流等相关行为、语言、思想等层面的水平。对于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而言,文化涵养是指主持人的人文社科类文化知识。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是属于艺术招考类范畴,所以这类学生文化分数相对较低,所以存在先天不足,有的文化功底不扎实、有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等,再加上有的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被虚荣心所迷惑、被光环所陶醉,从而不思进取,导致节目质量难以提升,而受众的需求要求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涵养与综合素质。

1.2文化涵养是促进广播节目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其主持风格和主持技巧可在短期获得改变,如可模仿其他主持人主持风格,也可模仿其他节目的主持模式。但对于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文化涵养却能促进其产生独特的主持风格,与其他主持人形成差异,使得节目主持人获得更高的人格魅力,更加吸引听众。东莞电台《曼平有约》是一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类节目,此档节目涵盖好书赏析、电影解读、音乐分享等,主持人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十年如一日,因为长期提升文化涵养,令这档节目在东莞地区收听率排行榜从最初的倒数几名一跃排列前5名,可见节目的文化内涵如润物细无声,富含魅力,直抵人心。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文化涵养后,将会促进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中能不经意间流露出文化涵养,促进其节目质量的提升。且广播节目主持人文化涵养提升后,将能促进其在面对问题时,从容面对,及时化解问题,促进节目长久发展。

1.3文化涵养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创新的基础

在广播节目中,主持人能通过自身文化涵养提升节目质量。文化涵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素养的提升。文化修养处于广播节目主持人必备素养的基础层,其能直接决定着主持人其他素养的学习质量。主持人的理解能力、感悟力、想象力等均直接来源于主持人的文化涵养。节目不断创新是节目长久发展的必要手段,创新是手段,学习积淀是前提,文化涵养是重要保证。只有创新出更多的节目内容,促进节目内涵的提升,从而促进节目质量的提升,才能获得更多听众的认可。

2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与文化涵养之间的关系

2.1文化涵养与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基础要求,也是主持人与听众顺畅交流的前提条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基础职业需求。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状况直接反映了主持人自身的应变能力、对语言的操控能力、对节目的驾驭能力及理解能力,也能直接体现节目的制作目的、宗旨、意义等。当前广播音乐主持人不再只是播放音乐的操作人员,其更加注重对音乐的鉴赏和与听众的交流、对话等,传统的串联式主持形式已转变为当前的信息传达形式。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实际主持过程中需将相关音乐知识轻松转换为融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信息,以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的形式传达给听众。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与其日常训练有关,其自身文化涵养也直接影响着主持人的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是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就拿著名主持人汪涵来说,他博览群书,有较深的文化积淀。他在主持时展现出来的睿智、博学与幽默都与他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在2015年3月27日晚上,湖南卫视直播《我是歌手》决赛中途,孙楠突然宣布退赛,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资深主持人的汪涵力挽狂澜,引来不少的喝彩。汪涵虽然不是广播节目主持人,但是他的博学,他对语言的灵活运用,都与他的文化涵养有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值得每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学习的。

2.2文化涵养与个人魅力

广播音乐节目内涵传达主要通过主持人的声音语言,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也直接影响着节目收听状况。主持人个人魅力的体现不仅体现在其发音、吐字、音色等相关声音形象上,也直接体现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上。广播音乐节目本身能通过音乐传达出节目主题,而主持人独特的主持能更加吸引听众,促进音乐灵动感的提升,使听众更加融入到音乐当中。且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能促进其在主持中与听众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促进听众对音乐的热爱。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其内涵存在紧密联系,主持人的文化涵养是其个人魅力提升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主持人的内涵高低。

2.3文化涵养与音乐鉴赏能力

广播音乐节目中,音乐是节目的主体,听众是节目的对象,其传播范围较大,音乐节目的质量能对社会各人群产生较大影响。音乐也具有美丑、雅俗、利害的分别,主持人在主持前需根据节目定位、主体、宗旨等选择合适音乐类型进行播放,以契合节目风格[1]。主持人的音乐选择能力也直接反映了主持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主持人需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音乐背景创作状况的了解等,而主持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文化涵养密不可分,主持人通过提升文化涵养,能更加理解相关音乐的产生时代背景、表达内涵等,从而能更加促进主持人音乐选择的恰当性。如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需加强对音乐创作背景的查阅,避免出现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音乐以及粗制滥造的音乐,挖掘有人文关怀的作品与音乐故事等,以传播正能量的音乐作为播放的主体。音乐节目不是听听音乐,说些不疼不痒的话,若有一定的内涵就会令人回味无穷,充分享受听觉的美感,提升情感的体验。如东莞电台《岁月留声》是一档有文艺范的音乐节目,在今天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推出了一期与文学结缘的音乐节目。从古至今,世间从不缺少好的诗词与好的音乐,但将好的音乐与好的诗词融为一体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更加直抵人心,更多内心共鸣。主持人从众多古今诗词、诗歌、小说为基础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中筛选了9首歌曲进行分享。挑选歌曲后,再根据歌词进行编写,增强文稿的文艺性,以符合文艺作品的审美。其中,刘欢在某一年春晚演唱过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歌词就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创作的一首诗歌《从前慢》,它被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李健演唱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众所周知,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黑鸭子演唱组的一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李叔同1914年留学日本期间创作的,在中国已成为骊歌中的不二经典。在音乐与诗词中,主持人凭借良好的文化涵养与音乐鉴赏力,声音表情淡雅、内敛而深情,很好地诠释了音乐作品的内涵,带给人美妙的听觉与文学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文化涵养提升对策

3.1提升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美感

广播节目主持人传播范围广使得其属于大众传播的一种类型,但其传播过程中对于听众单方面传播为主的形式,又使得其具有人际传播的特点。在这两种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美感的提升能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实际主持过程前,需加强对节目文案稿的再解读,根据自身实际文化涵养及节目主题,对文案稿进行再创作。且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是音乐素材的搜集,背景的了解,更需加强文化涵养,提升语言的艺术性,才能保证节目主持语言具有艺术美感,且能融合生活气息,促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得亲切而有内涵,展现独特的语言艺术。

3.2高校播音主持队伍培养思路的转变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输送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要途径。以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进行学生培养时,主要侧重对学生语音、主持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学生的整体文化涵养的培育较少。但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全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需及时转变培养模式,加强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化涵养的培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涵养培育时,可对学生进行必修课、选修课等相关形式教育,辅助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化涵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院相关领导人员需结合学院实际教学条件及设施,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2]。此外,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也需加强自身观念转变,在校期间重视阅读经典书目、参加文学沙龙、PPT分书分享等,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文化涵养,为以后主持生涯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

3.3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创新

广播音乐节目由于其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导致其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状况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影响力,也直接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决定着节目的长久发展。因此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时需对其主持风格进行创新,以改变节目的整体风格,促进节目竞争力的提升。语言风格的创新需要扎实的文化涵养,独一无二的主持风格包涵丰富的内容,如广播主持人的采编能力、文字与音乐巧妙融合的能力等直播前的准备工作,都会直接影响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有文学积淀的音乐主持人,节目会更有辨识度与可听性。当前许多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较为相似,且存在相互模仿的现象,导致多档音乐节目内容较为雷同,难以给听众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导致竞争力不强。因此,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也需加强对节目定位、宗旨、传播目的的再分析和再解读,根据节目实际状况形成独特的风格,将节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节目与听众之间拉近距离,提高音乐节目与听众的共鸣,将节目风格打造成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节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3.4加强对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培训

当前我国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较多,且主持人的文化涵养存在参差不齐状况,对于文化涵养不高的一些主持人而言,在实际主持过程中,常出现诸多低级错误,影响了节目质量,如念错字、无法把握节目节奏、无法引导听众欣赏音乐等,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整体运作效果[3]。因此,单位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培训,加强再教育工作,勿仅重视新闻主持人等的培训而忽视音乐主持的再教育,并在教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了解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实际水平,根据实际状况调整培训内容,促进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整体文化涵养的提升,促进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整体主持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广播音乐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

4结论

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主持人长久发展。广播音乐节目的质量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主持专业水平的评价,其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人格魅力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需不断加强自身文化涵养,不断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促进自身更具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杜满平 单位:东莞广播电视中心

参考文献:

[1]秦洁灿.做好舞台节目主持人对音乐教师的作用及意义[J].东方青年•教师,201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