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媒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05:17

广播电视媒体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1

从资本的本性来看,也有着进军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动。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而广播电视媒体恰恰是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领域。电视广告收入是我国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2010年间,我国电视产业广告投放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广告额不断增长。据中国广告协会统计,1990年,我国电视广告投放总额仅为5.1亿元,之后逐年增长。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包括1997年、2002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这些年份的广告投放额分别达到114.1亿元、231.3亿元、355.9亿元、404亿元和600.6亿元,不断突破新的百亿大关,且时间间隔越来越短。2008年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电视业广告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2011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额超过126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增长15.2%,2010年增幅为18.7%,创17年来的新高。收入如此可观的产业,受到资本的青睐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可见,从产业发展和资本属性的一般规律来看,无论是广播电视媒体还是资本,相互都有着内在的需求,广播电视媒体融资具有客观必要性。那么,为什么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的发展如此滞后呢?这就要从广播电视媒体特殊属性的个性角度来思考了。

二、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的个性思考

我国的新闻媒体都兼具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宣传机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为了保证舆论安全,要保证“血统”的纯正性,要远离资本;另一方面,又具有企业的属性,要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这又要求其接近资本。这种双重性在广播电视媒体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从产生到发展,始终带着行政化的烙印。1983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并落实“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决定,即在中央、省、大中城市和县级市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保证广播电视传播的覆盖面。在此背景下,各地开始了电视台开办热潮。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无线电视台已经超过900家;到1995年全国有线电视台发展到1200家,其中城市电视台占据了绝大部分。截至2013年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79%和98.42%。全国共设播出机构2568座,包括电台153座,电视台166座,教育电视台42座,广播电视台2207座(其中含县级广播电视台1996座)。上述播出机构共开办4199套节目,其中广播节目2863套(不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65种语言的对外广播),电视节目1336套。从上述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广播电视媒体与资本有着先天性的隔阂,从广播电视媒体的上级部门到广播电视媒体人,都缺乏融资的意识,体制上也存在着比其他媒体更多的限制。这种限制出于对舆论安全的考虑。广播电视媒体具有更强的“喉舌”属性,又是拥有最多受众的大众媒体,媒体中的“天之骄子”。如果广播电视媒体与资本联姻,就有可能被资本左右,“喉舌”的作用就可能被削弱。因此,我国的所谓“四级办电视”,其实就是每一级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广播电视台,再靠它们的积累,复制了一个又一个“小台”。在这样的投资体制下,广播电视媒体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台与台之间同质化严重,资金不足,竞争力弱。抛开产业和资本的一般属性,从广播电视媒体自身的个性角度思考,就会发现,广播电视媒体融资面临着更多的特殊问题。除了上面说的双重属性这一特殊之处以外,广播电视媒体还有一些与融资有关的特点:

1.广播电视业是内容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广播电视业是内容产业,要靠精彩的节目来吸引人的眼球,才能换来收视率进而得到广告收入。内容,是决定广播电视媒体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资本要进入广播电视媒体,除了要了解一般的经营规律,还要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运作、节目策划制作有相当的了解。

2.广播电视媒体竞争激烈。随着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的普及,人们能够收听到的广播节目、收看到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观众面对的往往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数十甚至上百个频道。所以,不管是哪一级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广播电视台,其实它所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部级”的。这就使得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异常残酷。

3.广播电视媒体成本高,投资周期长。电视节目制作是综合的艺术,需要多个部门、多种技术、多种设备的配合,因此成本很高。美国学者布雷德利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广播媒体虽然制作成本较低,但前期投入较多,而其广告收费标准也比电视低得多。所以,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媒体投资需要较长的回收期,这是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4.广播电视媒体属于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媒体,相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属于传统媒体。尽管到目前为止,广播电视媒体仍然有着庞大的忠实受众群体,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调查统计,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三、广播电视媒体融资共性要求与个性要求的关系

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的共性要求与个性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但却不是不可协调的。我们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投融资体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尊重资本的本质属性,遵从融资的一般规律。我们必须首先承认,广播电视媒体是可以按照资本运作的一般规律来吸收社会资本的,这是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一个产业所必须享有的共性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要获得社会资本,就要多从共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给资本以相应的权利和回报。这与其他领域的投融资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时,我们也必须尊重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的个性化要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媒体承担着党和政府“喉舌”的职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舆论安全是必须要保证的。同时,广播电视媒体长期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殊的运作规律都决定了它不能像普通企业那样,自由地吸收社会资本,而必须有一定的限制。这些特殊的个性化要求,是投资方必须要考虑和尊重的。尊重资本、尊重融资的一般规律,这是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的共性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尊重广播电视媒体的“喉舌”作用,尊重广播电视媒体的特殊运作规律,是在共性要求基础上的个性要求,是对基本要求的修正。广播电视媒体融资,就是要在尊重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强调个性要求,达到共性要求与个性要求的统一。

四、基于共性思考与个性思考的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策略

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认识和把握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的特殊规律,构成了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策略的理论基础。从政策的层面,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广电领域。比如在2004年2月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2004年11月28日,《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广电总局44号令)正式实施,外资媒体公司不仅可以入股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对外资进入大型国有媒体集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这些改革举措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其实还没有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电视媒体。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广播电视媒体融资的共性要求,从政策层面上允许资本直接进入广播电视媒体。可以仿照出版界的做法,将广播电视媒体也分为时政类与非时政类两大类。时政类广播电视媒体完全由国家独资经营,非时政类广播电视媒体则可进行转企改制,引入社会资本。除了政策层面以外,从共性和个性两方面思考,广播电视媒体融资还要注意以下策略:

1.加强广播电视媒体内部重组。如上所述,由于“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体制,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同质化严重。我国的电视台数量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应鼓励广播电视媒体内部的兼并重组,通过优势广播电视媒体的重组活动,精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小台”资金不足、生存艰难的问题。对于优势广播电视媒体,则可以通过这种行业内的“重新洗牌”,实现扩张,提高竞争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指出:“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哪家是完全通过内部积累发展起来的”。有条件的广播电视媒体,甚至可以跨行业组成传媒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资源融资。广播电视媒体拥有一些特有的资源,如知名频道、名栏目、名主持人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融资的重要依托。2011年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以全年1.3333亿元冠名费名列湖南卫视之首。这就充分说明,广播电视媒体虽然存在着一些其他行业所没有的关于融资的限制,同时也存在着其他行业所没有的优势,广播电视媒体经营者应该善于挖掘资源,充分地利用资源。

3.争取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直接或间接上市。早在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就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门类之一。2003~2010年间,国家陆续颁布了一批有助于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的文件。截至2013年底,传媒板块总市值达到5876亿元。截至2014年2月28日,在国内上市的传媒类上市公司达到46家。在这些传媒企业中,有的虽间接与广播电视媒体有关,但目前还没有广播电视媒体上市的先例。囿于目前政策的限制,电视媒体可以通过注资等方式,借助上市的传媒企业实现间接上市,创造条件争取直接上市,通过股市来获得资金。

4.结合新媒体形态,引入风险资金。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融资发展滞后,而网络新媒体在融资方面却得天独厚,究其原因,就在于新媒体得到了风险资金的光顾。风险资金的注入,使得新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在保留原有的传播属性、保住忠实的老受众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与新媒体融合,并在融合过程中将传统的传播方式与新媒体形态有机结合起来,让投资者看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勃勃生机,从而吸引资本的目光,引入风险资金,实现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2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瓶颈;网络结合

一、引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上各种媒体都在努力彰显自己的优势,而广播电视媒体时效性相对较差、互动性不强,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困境,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变革创新,与网络媒体实现有机融合,整合有利资源,弥补自身缺点,开阔新的市场,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二、广播电视媒体的概念及功能

(一)广播电视媒体的概念。电视广播媒体在我国拥有百年历史,利用导管或无线电波将声音、图像等节目向广大地区播送,广大人民群众会通过广播电视媒体了解国计民生等信息,长时间的发展使其具有信息权威、媒体公信力强、视听舒适程度高等优势。广播电视媒体既包括单有声音的广播,也包括图像与声音并存的电视[1]。(二)广播电视媒体的功能。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功能。第一,宣传功能。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这种成熟的机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更容易被人民群众认可和理解。第二,教育功能。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等先进信息通过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传递给受众,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实现教育人民群众,提高其综合技能的目标。第三,监督功能。社会经济活动、舆论等在广播电视媒体的有效监督下,可以有效规范自身行为,有效降低社会负面影响。

三、新媒体给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2]。面对这一困境,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当今科技力量整合网络资源,进行改革创新,重新激活广播电视媒体的活力,迎接媒体高速发展的新的春天。(一)广播电视媒体模式单一,竞争力低下。广播电视媒体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虽然具备信息权威、媒体公信力强、视听舒适程度高等优势,但是与观众的互动性差,观看广播电视媒体的人们无法快速地将自己感受、意见、见解等相关内容进行表达,平台也无法快速了解观众的需求、观点[3]。此外,在传播和更新速度上,广播电视媒体不及网络媒体,它没有充分利用当今的互联网优势,加快信息传播速度。若广播电视媒体的视频、音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递,就会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能对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起到很大作用。(二)面临较大的市场冲击,广播电视媒体流失了大量观众。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广播电视媒体喜爱群体年龄集中在60周岁以上,喜爱的节目一般都是新闻和天气,在10~30岁人群中,使用广播电视媒体的人数占比很小。充分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可以发现,当今新兴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带走了很多广播电视媒体的观众,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三)宣传力度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宣传力度不足。当今社会处于互联网时代,要增加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就要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平台进行大力宣传。现阶段,广播电视媒体还不能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宣传,势必会造成关注者和收听者减少,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媒体时代,媒体为了获得关注和收视率,会对时下流行的节目进行模仿和跟风“创作”,导致很多广播电视媒体节目中出现大量的雷同节目,资源配置十分不合理,出现了严重的内部结构失衡问题。例如,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爆火后,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类似节目,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收益和节目质量。

四、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融合发展措施

(一)应用新媒体技术,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虽然历经百年的发展,其制作过程和工艺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呈现形式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基于这种情况,当今的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在新形势下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首先,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充分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力量融合网络信息,力求在制作方式和播放内容上进行变革,进而赢得更多青年人的喜爱。其次,面对时展趋势,广播电视媒体要大力拓展自己的网络领域,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络版权。广播电视媒体构建自己特有的网络版权,一方面,这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造势,借助网络平台众多终端用户,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扩大用户范围;另一方面,通过与网络媒体合理分配资源并有效融合,做到互帮互利,可以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二)与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合。首先,现阶段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与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全面融合,从而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要与网络中影响力比较大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知名度、影响力、权威性等方面提升自身软实力,寻求更大领域的发展,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加强硬实力建设就必不可少,要强化技术投入与研发,满足人们对视频播放形式、内容的新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收视率问题,真正获得受众的喜爱。其次,广播电视媒体应与数字化技术有机结合。一方面,数字化发展改变了电视媒体信息制作和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录制编辑应用的技术,用先进的技术充沛了后台技术力量,提高了音视频质量,使信息交换和储存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与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合可以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习惯的通信设备收看广播电视媒体节目,方便了用户收听,在方式上迎合了用户需求,可以更好地获得用户的喜爱。(三)针对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改革方案。新形势下,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进行着猛烈碰撞,网络媒体满足了现阶段的网络视频需求,相比广播电视媒体优势更大。若历史悠久的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不能根据时代需求进行技术和内容创新,迅速开拓市场,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被埋没在历史长河里。因此,现阶段的广播电视媒体要有危机感,要从根本上变革、创新,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改革方案。首先,要结合现实情况,从自身内部结构和经营模式着手进行变革。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利用自身发展时间的优势,总结经验、问题,虚心向新兴力量求教,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发展自己;同时要改变经验管理模式,根据发展需求建立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借助网络平台,推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全方位运行。其次,广播电视媒体要对内部系统进行升级,以满足现代视频的制作需求。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认清自身系统问题,在录制和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做到认真负责,最大限度地保证视频质量,同时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优化控制系统,提升视频产品水平,满足大众需求。(四)利用微信、微博创新广播电视媒体。新形势下,新兴媒体形式的迅速兴起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活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其传播方式、内容以及节目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广播电视发展进入瓶颈阶段。要打破广播电视媒体的瓶颈,就要依据当今社会发展状况和现代人的生活规律,整合技术、信息等优势,进行变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目前,现代人通过微信和微博进行信息交流比较普遍,广播电视媒体要抓住这一现状,在微信平台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新闻信息的创新传播,将经过后台编辑工作者处理后的信息到公众号上,再推送给观众,使广大微信使用者可以随时收听,以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五)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空间。新媒体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遇到瓶颈,要突破这一现实困境,广播电视媒体就要与网络进行有机融合,同新兴媒体技术互通有无,协调奋战,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首先,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形势下不能再盲目自大,而要加强技术创新,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运营中心、管理中心和网络控制平台,运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网络技术,充分壮大广播电视媒体技术实力,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再度发展提供技术保障[4]。其次,限制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除技术外,还有控制系统,因此要进行系统的改进升级,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环境下运用创新思维精耕细作,制作出能真正走进受众内心的电视节目,引领潮流,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五、结语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为寻求发展之路,就要变更创新,与网络结合是时展趋势,因此要不断创新,充分运用当今新兴技术力量武装自身,融合网络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优势,抓住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冲破发展束缚,以获得更广阔领域的发展。新媒体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学习和借鉴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进而使其实现良好、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新文.新媒体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瓶颈及网络结合对策[J].传媒论坛,2020,3(03):49-50.

[2]朗嘎卓玛.新媒体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瓶颈及网络结合的措施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8(12):21-22.

[3]谭小林.新媒体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瓶颈及网络结合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255-256.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拓宽;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广播电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必须对自身进行合理改革。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更好地推介节目,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进行创新与改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新发展

1.1多媒体合作日益密切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传媒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并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变化进行了相应变革[1]。信息高速化发展使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依托互联网技术出现的新型传媒以其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与时效性。在互联网技术冲击下,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等媒介逐渐展开了合作与融合,媒介融合使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受众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1.2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逐渐扩大。微信、微博手机APP等的普及,使信息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受众都可以通过手机自媒体成为信息传播者与者,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拓展。

2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受到的冲击

2.1节目内容受到了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效率,也使受众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广播电视内容难以有效地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精神需求[2]。传统广播电视由于其经营理念较为传统,导致播出的节目内容难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滞后,亟需根据观众需求对节目理念进行改进与创新。

2.2运行机制受到了冲击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媒介的冲击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同时对传统媒介的运行机制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广播电视在进行媒体信息传播时,由于其运行机制没有根据信息传播方式转变进行调整,传统媒介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传统媒介传统活动难以满足受众爱好。

2.3人员培养机制受到了冲击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传统媒介人才培养机制产生了冲击[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媒介从业者不仅应具备先进的新媒体传播理念、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明确受众对于信息传播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升节目收视率。由于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地满足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需要。

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方法

3.1广播电视编导要积极创新节目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广播电视媒介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应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与改进,提高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视程度[4]。首先,广播电视编导可以根据节目类型的差异性在广播电视中设置相应频道,使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更加多样化、丰富化,例如,开设专门的新闻频道、音乐频道、动画频道等,一方面可以丰富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相应频道的受众固定化。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编导还应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对播放节目的审查力度,从质量把关出发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满足受众精神需求,从而为受众带来感官体验上的满足感。广播电视想要挽回受到新媒体分流的受众群,需要打造具有品牌性的电视新闻节目,找准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定位,通过把握受众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贴合受众兴趣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改进与创新。同时,广播电视编导应对广播电视节目整体风格进行合理把握,在满足受众收视需求的前提下,利用亲切的节目风格培养观众忠诚度,通过打造具有群众基础的品牌节目,吸引更多受众。

3.2推进广播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移动传媒的迅猛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仅成为满足人们通话需求的工具,同时,其网络资讯功能日益突出。受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等随时随地获取资讯、查看新闻。由于移动传媒在新媒体时代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传媒受到了巨大冲击,为获得长远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介从节目形式、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使受众由传统信息获取者的身份转变为信息者,真正参与到新闻制作与传播中。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介具备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传播容量大等优点。因此,广播电视媒介要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就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利用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实现广播电视的网络化传播。可以通过开设广播电视媒介的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媒介的手机APP等手段,使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拓宽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将传统媒介优秀的传播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广播电视传媒的创新与发展。

3.3广播电视编导要革新传统媒体的发展思维

广播电视编导在传统媒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思维直接影响传统媒介的发展方向,因此,为实现广播电视媒介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编导应通过革新自身的发展思维,对传统媒体发展思维进行合理把握。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对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方向进行精确定位,通过把握新闻媒体以及市场竞争的发展走向,根据时展趋势制定合理化发展战略,从而提升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介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从自身出发,革新自身发展思维,通过借助新媒体工具开拓思维空间,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引导广播电视媒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而言,灵感与直觉是其工作与创新的源泉,因此,为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科学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在工作之余积极汲取新知识,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自身工作经验,激发自身潜能,进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在互联网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谋生存、求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应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广播电视编导,并通过广播电视编导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打造具有品牌性的广播电视节目,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庆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邱静,张梦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

[2]张菲.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西部广播电视,2015(8).

[3]孟家晖.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传媒受到了各方面的冲击,为了能够寻找到突破口,广播电视新闻需要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广播电视新闻等较为传统的媒介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有价值、引发大众思考的新闻,开展调查报道。

一、产生的影响

1.新的发展道路与新思路的迸发。对传媒的发展前景来说,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信息产品服务水平,取缔原来的媒介形式,寻求更多的机会。新闻采编往往会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并且已逐渐以“人工智能+”作为主体。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构成一个非常完善的技术平台,为传媒发展提供主要支持,所以新闻行业更应当把握住现在的机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推动自身的发展。2.新媒体技术给广电新闻采编工作带来更大的收益。新闻工作者应重视创新,并且迎合时展趋势。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创新,新闻采编工作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先是由原本以图文为主的展现形式转变为通过短视频等进行传播,进一步地实现双向互动传播,从单向的信息传播终端转向移动设备,信息传播对象不再只是国内受众,有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共享特点,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我国网络新闻得到了迅猛发展,进而广电新闻采编工作受到较大影响,这使得我国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改革迫在眉睫。新闻行业应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为采编工作提供更为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1.新媒体技术为新闻采编提供新的素材。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全新传播模式被称为新媒体。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全球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信息传输渠道,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蒸蒸日上。相较而言,传统媒体地位一落千丈,陷入发展困局。信息传输渠道和平台日渐显现出层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在技术市场以及业务方面的较量,逐渐分出高低。为了能够改善现状,要融合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产业市场格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可谓是颠覆了原有的信息传播途径,让传统媒体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仅报纸的发行量极速锐减,电视节目的权威地位也受到了威胁,受众大量流失。2.新媒体技术为广播电视新闻转型助力。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面临革新。由于我国社会具有多元化且构成复杂的特点,所以在新闻媒体采编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阻碍。电视新闻本身具有大众电视新闻共有的特点。新闻采编的审核流程非常复杂而严格,管理部门应根据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运行体制的改革和内部人员的培训,以提升新闻采编的综合效率。

三、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新闻概念正在发生变化,“新闻是正在发生、新近发现、搜索、推送与议论中产生的事实和观点的传播,或许还包括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和预测”。新闻报道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闻业务的变革,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赏心悦目,具有了可视性、前瞻性、科研性等新特征。1.大数据技术在广播新闻采编中的应用大数据是指互联网中保留下来的难以计数的数据。在新闻领域,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新闻的内容采集、文案制作,为传统新闻界的改革提供了信息技术条件。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生成可视化较强的数据新闻。数据新闻与过去的报道形式有所不同,它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整理过去的数据,然后绘制出可视化的状态图。数据新闻是未来新闻发展的一大方向,广播电视台应该建立起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容量大、可搜索的特点,为受众提供有关新闻历史资料、经济或金融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并用可视化的模型将其表达、表现出来。2.打造融合新闻精品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移动智能终端已经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所以传统媒体更需要借助移动终端的优势来进行传播,尤其是可以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使动态画面与静态图片结合起来,打造文字和声音融合的新闻产品。移动直播有效降低了新时代新闻报道的成本,新闻工作者通过移动网络终端,便可一键完成新闻采集和制作。传统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也尝试性地开展了融合新闻模式的报道。比如,在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华网《VR视角》专栏将VR技术和传统电视新闻相结合,拓宽了VR全景视频的发展途径。将VR技术拍摄的全景画面配上传统的电视新闻解说、采访等声音,用户在听新闻的同时还能转动手机或鼠标,自主选择观看画面。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既要做到推陈出新,又要做到保持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节目品质。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细致分析总结受众的爱好兴趣,考虑到受众群体需求,积极提升节目品质,扩大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20(11):159-160.

[2]王婷婷.探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媒体融合途径[J].新闻传播,2020(06):32-33.

[3]刘志红.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及新途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6):172.

[4]孙汝文,刘衣楠.解读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J].传播力研究,2019,3(08):93.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传播;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相关资讯的重要途径,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都习惯运用网络技术来工作。网络技术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朝着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带动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因此,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大力发展将推动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有效解决广播电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广播电视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1.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概述及现状

1.1计算机网络下广播

电视多媒体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而言,其主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将网络技术、电视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通信技术等进行有效融合,使其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与观众群体的互动功能。目前,我国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终端设备就是数字机顶盒,拥有海量的用户群体。网络电视将是未来视频传输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

1.2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发展的进程中深入到不同领域范围内,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相关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地针对计算机网络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将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计算机网络中,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系统测试和数据分析,使其能够有效地解决广播电视观众不断流失的现状,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节目访问途径和数据获取模式,赢得观众的更多关注。目前,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其带来了更多的优势资源,其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多媒体领域新的技术应用热点。

2.广播电视中多媒体技术类型

2.1计算机技术

对于计算机技术而言,其经过长期的创新发展和进步,在不同领域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的管控过程中,其能够增强广播电视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整体处理速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度。广播电视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广播电视的节目得到一定的创新,同时运用计算机网络对其进行测试、推广和宣传,能够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价值,为广大群体提供更高质量水平的广播电视节目。

2.2数字化处理技术

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数字化处理技术是广播电视数据信息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其能够使得广播电视节目中图形和声音的综合处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为更多的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感官体验。

2.3数据存储技术

在传统模式的广播电视节目存储过程中,大部分均是应用磁带、卡带等形式进行数据信息存储,这样不仅使存储数据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流程步骤相对繁琐。将数据存储技术引入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存储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数据信息的整体存储容量,而且还能够增强数据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数据信息能够长时间存储,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

3.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家庭网关实现媒体的全新体验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家庭网关服务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和扩展,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度,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感官体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用户群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观看广播电视节目,并且应用计算机网络的用户群体还在不断增加,将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就能够将特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给广大的用户群体,从而在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多媒体资源的传输和共享。对于不同的数字化移动网络终端设备而言,由于型号和功能设置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使其能够实现不同的作用,但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够将其连接成为综合的家庭网关多媒体系统,使得广播电视多媒体设备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拓展,从而为广大的家庭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广播电视服务。随着家庭网关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综合业务功能将会变得更加完善,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形成统一模式化的中心管理平台,以便满足家庭用户不断变化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3.2云平台实现媒体资源高效共享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云平台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业务的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对传统模式广播电视多媒体业务的升级,同时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对现有广播电视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业务的创新应用。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广播电视多媒体行业而言,其在实际发展进程中受到网络媒体的严重冲击,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媒体行业进行模式和理念创新,通过云平台实现媒体资源高效共享,使得广播电视多媒体朝着媒体融合模式发展。

3.3计算机网络实现优质节目效果

目前,对于大部分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和编辑而言,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均能够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节目录制和编辑的时效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拓展广播电视节目资源的搜索路径,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呈现多样化,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感官体验。在现阶段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过程中,其均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增添特殊效应,使得整个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获取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追捧。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搭建一个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沟通交流的网络应用平台,大众群体在节目的任何时间段内均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好像视频的弹幕窗口一样。该网络应用平台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仅使得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任何时间段内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而且可以针对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进行相互讨论,这样就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工作提供更多优化的机会,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逐步深入到各个层面中,结合实际应用的普遍性,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下3点:(1)系统的配置更加多样化,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的基本编辑需求,而且还能够引入二维、三维的数字化特效,从而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2)广播电视节目画面合成效果优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应用系统得到一定的升级,同时搭配适当的软件合成功能,以此来提升整个应用系统的综合效果。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广播电视多媒体进行综合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能够在计算机多媒体运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3)计算机网络下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其能够减少广播电视行业内部的作业流程,降低相应人员和设备成本支出,从而产生更多的独立制片人,使得日常生活中的广播电视节目来源途径增多,节目更加丰富多样。

5.结语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6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改进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已不再是广大受众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随意选择新媒体,更为迅速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信息。新媒体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冲击,广播电视编导应面对新形势,积极创新,以期取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以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状态为出发点,分析当前编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发展状态

1.电视节目竞争激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既存有机遇,也面临挑战。从发展机遇层面说,新媒体传播途径更加丰富,让广播电视节目看到了希望;从面临挑战层面说,人们接受网络信息的途径更多、时间更短,如借助微博查看新闻内容,借助APP观看电视节目等,时间一长,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就会降低。加之各种智能手机的出现,一些广播应用程序也应运而生,使得广播电视节目面临更严峻的竞争。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广播电视编导要及时顺应新时代,进行创新与改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推动自身更好地发展。2.编导工作环境复杂。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幕后工作,无论与台前主持人还是现场记者都有很深的交集,工作环境极为复杂,不允许有一点松懈。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节目要求形式新颖,以吸引广大受众关注,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会开通参与窗口,吸引受众群体。由于受众存在不可控性,使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更加复杂。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不同于以往,需要关注节目的多方面,如节目走向的编排、场上观众的引导等,导致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工作难度加大。3.编导工作要求提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传播内容日益丰富,这就使得受众群体对信息极为挑剔。基于此背景,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应更加严谨,制作出更高水平、更吸引人的节目。这就需要编导摒弃传统的制作观念,立足广大受众的审美要求,重新审视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价值与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促使广播电视节目发展进步。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存在问题

1.节目创新不足。广播电视节目要想在新媒体时代获取更好发展,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是关键。当前一些编导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制作理念与技术的影响,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无法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不能结合观众制作不同的节目,无法提高收视率。有一些编导为了让节目获取更多受众关注与喜爱,时常通过借鉴与模仿来自我包装,通过此种方式制作出来的节目不仅缺乏生命力,还无法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可。节目创新不足、缺乏开放思维是当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传播途径狭窄。广播电视行业传播社会价值理念,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播电视吸引受众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以人为本,考虑如何将广播电视节目的价值观传达给受众。以前广播电视多通过主持人进行传播,往往忽略其他的传播途径。由于互动内容不够新颖独特,没有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得广大受众无法与节目内容产生共鸣。3.优秀人才缺乏。在当今社会环境背景下,广播电视要想取得更好发展,其关键因素在于人才队伍的构建。因为只有具备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顺应新媒体环境。当前一些编导人员年龄较大,工作热情减退,对于职业发展缺少冲劲,不能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导致节目呈现效果不理想。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改进建议

1.分析大众需求,创新节目形式。新媒体之所以能迅速被广大受众接受,成为受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内容丰富,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广播电视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发展,就要及时对自身节目内容进行调整,结合大众需求,创新节目形式。广播电视编导应仔细观察生活,进一步了解社会大众所关心的话题,并结合话题制作节目,满足大众的需求。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秉承“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全力打造“中国人的法律午餐”。通过报道一些事实新闻,吸引受众关注,并教给大众遇到该类问题如何应对。广播电视编导应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节目形式,针对当下热点新闻,从不同角度吸引受众,让节目更加新颖独特,如立足人们的衣食住行寻找话题。2.重视对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应用。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如微博、抖音、快手等。基于此背景,广播电视要想得到更好发展,就要积极顺应社会发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借助新媒体多样化传播渠道。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广播电视编导可以构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将微信留言及相关信息应用到电视节目中,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宣传。编导还可以建立网站、微博等,通过多个平台进行宣传,实现对新媒体传播渠道的灵活应用。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善于利用网络平台收集与节目贴合度高的内容,并利用专业软件完成处理,这样既能让节目制作流程更加简便,还能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对编导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者职业素养培养,是新媒体时代下编导工作的重点。只有加大培养力度,才能有效转变编导人员的工作态度,让他们成为具备灵敏嗅觉、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推动广播电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首先,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员专业化认识,如不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提高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群体的基础职业能力,为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强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找到编导核心,如善于从节目形式、思想及后期制作等多方面着手。最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意识,让广播电视编导能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多角度探析,吸引受众的关注度,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质量。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对编导工作进行创新与改进,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受到广大受众群体的喜爱,才能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健康发展。本文从以上几点展开论述,意在通过多样化创新与改进途径,让广播电视节目形式更加新颖,让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更加吸引受众,让广播电视节目工作人员更高效地开展工作,最终在新媒体时代找到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陶娜.“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08).

[2]周润琳.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改进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0).

[3]宋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编导研究[J].传媒论坛,2019,2(04).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7

一、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的首要职责是坚持以宣传为中心

广播电视媒体集团的首要职责,或者说是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坚持以宣传为中心,切实抓好新闻宣传,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形成强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对于企业集团和一般的经济集团来说,其核心竞争力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产品的创新能力,品牌的塑造能力及其相关的企业文化理念。而广播电视媒体集团的"产品",本质就是新闻宣传及其相关的各类节目,因此,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区别于一般产业集团的分界线。一个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形成新的新闻宣传的强势,以此促进节目生产,拉动广告,大力拓展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产业,这才是其全部竞争力所在。否则,组建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就没有意义,就偏离了方向。所以,要赢得集团事业不断发展,就必须把新闻宣传工作这块做大、做强,在新闻创新上,在新闻的品牌塑造上,在新闻独特内涵上下功夫。

改制后的广播电视媒体集团作为党的舆论工具的性质绝对不能变,以宣传为中心为主业的观念应为坚定和鲜明,思路要进一步拓宽和端正。广播电视媒体集团首先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舆论信息集团,无论体制如何转变,机制如何调整,都应该把宣传放在首位。把宣传与经营分离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除新闻外,要逐步走向节目市场,接受观众的检验,提高节目质量,多出导向正确、制作精良、富有感染力、社会影响好的广播电视精品。组建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对新闻资源重新合理配置与调度,对宣传规模、手段等有效调控,使宣传管理更科学、更有益,宣传效益整体大为提高。深化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积极推进频道、频率的专业化、对象化。更严格控制频道,鼓励发展专业频道,积极推广共同频道,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宣传的基本、根本的要求。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努力提高对听众、观众的引导能力和引导效果,做到主题突出、主线鲜明、主调唱响。同时,又要注意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新闻宣传是否体现"三个性",需要从影响力、收听率来评估和测定。总之,要切实做到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实现有效传播。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运作后,将会更进一步强调人的因素第一,实现人才优化、复合化,大力培养技术和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员、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和高级技术干部。使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达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这是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真正内涵。

二、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的重要任务是加大产业经营的力度

广播电视媒体集团总体上属于事业性质,是以事业单位为主体,企业公司参加的特殊的产业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由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行业的重大战略转移。广播电视产业不要停留在口号上,不要变成一个"壳",而要办成生产精神产品的大实体、大集团,最终形成多媒体、多品种、多功能和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传媒集团,形成以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互联网和报刊宣传为主业、兼营其他相关产业的新的事业发展格局。

广播电视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只有形成集团优势,加大广播电视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才能保持充足的发展后劲。广播电视运行的规律表明,广播电视产品是高智力与高技术、高财力相结合的产物,这三者结合的水平愈高,其产品和品位也就愈高。广播电视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全行业作为整体,以长远发展蓝图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地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其总体思路是:以电视为龙头,以网络为依托,以有线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台、电视台、有线台携手并进,形成整体的经营格局,面向市场,突破传统体制模式,以资产为纽带,形成全行业的合力,走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和多种经营的路子。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精神产品生产,就有一个占领市场的问题。在今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条件下,我们的精神产品既要有思想性,同时也应当适应社会文化消费的需求,应当是文化消费商品。这就是与物质产品一样,精神产品也要占领市场。特别是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产品,我们更要有勇气将其推向全国和国际市场。这是广播电视精神产品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所谓产业化,并非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正好是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产业化发展努力避免的。正确确立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双重取向,并由此建立起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的互动机制和模式,即视文化传播为媒体首要的根本的角色行为,并视其为媒体产业经营的基础,又以媒体产业化经营所生成的新资源补偿机制所获取得新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反过来促进和发展媒体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能的更好实现和履行。如此循环和互动,以确保广播电视媒体良好健康的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是一种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其经营范围相当广泛。主要内容包括:其一,频道和版面经营。它是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报社经营的主战场,要搞好整体策划与设;要参照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开发自己的黄金时段;要根据受众口味的变化和节目效果,不断的调整结构和布局;要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群的收听、收视习惯,设计匠心独具的节目,把导向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渗透到各类节目中去。其二,节目经营。它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重点中的重点。主要有新闻节目、板块节目、户外节目等。其三,广告经营。广告是电台、电视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广播电视经营的重点。不仅要使广告有创意,能入耳入眼,同时要使广告真实可信,不是虚假误导。要在提高广告人员的公关能力、创作能力、理论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广告人员的经营能力和不断创新经营的能力。其四,信息经营。广播电视是信息的传播媒介,经营信息对广播电视来说具有特殊的优势,因此,必须广开门路,把信息的采集、传输同信息的经营科学地结合起来。要扩大信息的经营范围,生产信息、销售信息、金融信息、投资信息、科技信息等都可以经营。其五,技术、设施经营。要利用现有技术优势,不断扩大技术服务业务,在做好本单位设备保养维修的前提下,可全面承接广播音响、有线电视、地面卫星接收、宾馆饭店视频点播系统工程的设计、安装业务,开发有线广播电视网的音频、视频点播等功能。其六,其他经营。兴办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进一步拓展产业经营,开发网络经营,加速推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建设,积极搞好多功能开发,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营效益。

广播电视业是大量应用高新技术的行业,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已直接渗透到广播电视领域,加入WTO以后,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的科技进步。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要抓紧学习,掌握和运用高新技术,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更新。无论是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还是行业管理等,都要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广播电视媒体集团面向市场,组织精神产品的生产,还有一个现代化管理的问题。面向国内和国际大市场,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和剧目的生产,是-个专业化生产过程。特别是对高人才、高技术、高财力进行统一管理,更是一种现代企业化运作过程。简单的行政管理方式、简单的台部管理方式、简单的摄制组管理方式,都与这种专业化生产不相适应。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世界市场的竟争规则,更是要求我们要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方式来进行广播电视产品的生产。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尽快熟悉和掌握集团化发展中的管理问题。要积极稳妥地改革广播电视融资体制,要通过规范管理,统筹运作,把系统内的资金盘活用活,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善于使用银行贷款、国家债券,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对于广播电视业某些宣传业务可切割的经营部分,可以采取股份制方式运作,条件成熟的项目和公司也可考虑上市。

三、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当今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现代化舆论宣传工具。组建广播电视媒体集团,是广播电视系统深化改革、增强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营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念、振奋精神、锐意改革、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广播电视再上新的台阶。因此,推进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化,一定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它关系到广播电视媒体集团发展的方向。深化改革必须讲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广播电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理干部不能变。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要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创新上求得突破和发展;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我们的国情和行业特点,避免简单化,一刀切,要积极借鉴各种有效的做法,允许各种模式的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第三,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调整,加快发展。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改革开放是动力。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规模增长。组建广播电视媒体集团要真正优化资源配置,做大更要做强。发展跨地区跨媒体经营,要与治散治滥相结合,不能搞乱铺摊子、搞重复建设。

第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电视业既有物质产品生产特点,又有精神产品生产将点。发展产业经营要为壮大主业服务,赢得市场必须坚持舆论导向,引进资金,要确保国有经济成份的主体地位。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8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自广播电视问世以来,其一直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流方式之一,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获取信息的渴望更加强烈,因而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调整写作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概念界定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概念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的。而新媒体时代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电视、广播及报刊等传统媒体发展成熟时期形成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手机、电视及网络媒体等。广告买卖网概括了新媒体时代具有大众麦克风时代、全媒体格局、实现各阶层网上平等对话、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及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这五大重要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具有广阔的范畴,它不仅包括电视新闻报道时对于所报道内容的即时评论,即新闻主持人的新闻播报词,同时还包括访谈及时事评论等专题节目,但本文所探讨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主要是指前者。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特点

(一)受众面广,市场潜力大

广播电视领域的群体服务面较广,群体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变得更加高端和多样。同时,手机及网络的发展也对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充分把握大众的广泛需求,抓住机遇,挖掘市场潜能,体现其广阔性特点。

(二)信息量大,现实素材丰富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涵盖面广的特点。广播电视要适应新的媒体形势,首先要通过线上线下途径,掌握大量的社会实时动态。再加上广播电视工作现场采访的特点,在现实素材方面具有较大的事实依据,与网络媒体某些空穴来风的新闻播报风格大相径庭,这也是广播新闻的优势所在,并且新闻的获取及处理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彰显了其信息量大的特点。

(三)传播途径多,发展空间多元化

与传统媒体定时、定点的传播模式不同,新媒体时代也促使广播电视媒体实现了随时随地观看。多途径的信息传播模式,满足了大众的需求,确保了信息的畅通,让大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化为主动享受信息的传播过程,这也促进了广播电视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新的诉求

广播电视新闻的关键在于对现实素材的处理,即写作,但写作成功的基础则是内容,写作成功的方法则是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下,广播电视要不断创新新闻内容,丰富传播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内容多样,适应不同人群

内容是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础,因而应注重写作本身具有的灵性和突破性特点,将新闻的写作结构与叙述方式当成表达和传达信息的活动,不断追求在结构与格式上的创新和发展。改变过去传统的固定写作模式,采用新颖的新闻结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其次,在内容及语言的使用上,广播电视也应注意搜集覆盖大部分主流群体的内容,并适当使用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将其与书面语相结合,以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

(二)声像兼备,逻辑清晰

在新形势下,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与影响,广播电视应加强对声音与影像的切合力度。例如,在开场时,主持人在开场介绍时,观众通常看到的是一个空白背景,主持人成了受众关注的焦点。在这几秒内,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并没有同时被调动起来。电视传播特征的瞬间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受众心理与观感的微妙变化,如从收看节目变成了收听节目。这就要求在写作广播电视新闻稿件时,应该将新闻的声像内容结合起来,在文字与观点的表达上确保视听一致、声像兼备,避免新闻播报时出现主持人表演朗读的情形,将新闻的画面与主持词有机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在声像之后,文字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配合声像的文字信息,能让观众更加清晰明了地捕捉有效信息,向观众展现新闻报道清晰的逻辑结构。因而广播电视写作要强调清晰的画面感、和谐的声音及准确无误的文字字幕,三者结合,才能提升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优势。

(三)时效性强,解读优先

新媒体技术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让每一个新闻现场的个体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信息源。与此相比,传统媒体的反应往往会落后一拍,失去了第一报道权。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观众心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其专业性所决定的。因而,广播电视写作应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人们观看电视前可能已经通过手机或网络了解了这一事件,观看电视更希望得到主流媒体的权威解读。因而解读优先是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写作的重点,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闻评论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也为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变革空间和创新条件。

四、结语

广播电视是人们接收社会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要不断探索写作的新要求、新模式,以独特、全面、权威及创新的新闻写作满足社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以促进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刘兴湧 单位:兰州市健康教育所《健康生活》编辑部

参考文献:

[1]辛摘.新媒体的定义[J].新闻与写作,2006(12):17.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9

一、新媒体转型政策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999年,国办下发文件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电信业务,对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2008年,国办下发文件提出“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业务”,改变了十年前广电与电信业务相互不能交叉进入的政策规定。2009年又出台了关于高清电视,关于互联网电视的一些规定。2009年国内知名彩电巨头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机,针对融合发展趋势下的新问题、新业务,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企业开展服务必须符合国家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开办主体必须具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针对三网融合的机遇,家电企业不但生产电视机,还要开办平台,这就必须要求在规定框架上完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相关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IP电视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初,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定。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三网融合“元年”。热议多年的三网融合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出台的方案对三网融合到底能不能实施、广电的地位或竞争方位如何等问题也做了明确的回答。在时间表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三网融合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广电也由此感到巨大的压力和危机感。2010年是广电产业发展三网融合的起步阶段。“三网融合”试点以广电为主,如果广电不抓住机遇,往后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危机感值得肯定,忧虑也是不无存在,广电一直加紧这方面的推动,包括CMMB布局、国家网络公司的组建,要实现一省一网,各地采用各种方式正在加快步伐。2011年、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的两年,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二、广电转型面的临挑战与机遇

(一)三网融合的推进,对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电信网与互联网融合得很好,广电网络的融入还不够。电信与广电两大垄断方在以互联网为目标的争夺中,均以各自掌控的许可资源阻碍对方的渗透和进入,如电信方垄断着IDC业务、国际互联网出口,还掌管着ISP牌照,而广电则握着互联网电视牌照、IPTV牌照和播控平台的控制权。但是不管怎么样,电信、广电都在加强固网的建设,都在为三网融合的推进打下基础。首先,电信部门借助融合之势,加快发展IP电视、3G新业务,积极推进通信业发展,实现通信业转型,对广电媒体业务渗透加速。电信部门在网络视频领域取得局部突破。截至2009年年底,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视频制作许可证的机构国内有398家,电信占6家。在三网融合新规定中,符合条件的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才可从事除时政节目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造,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以及除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和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受此策的影响,预计将有更多电信企业获准开展网络视频服务业务。电信和广电各有优势,但不可排除电信企业在网络音视频领域中会形成新的竞争实力,增加行业竞争变数。其次,高清电视、3D电视等丰富了传统电视的内容,但是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兴起对广电行业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如果仅仅固守电视这单一屏幕,广电行业将错失发展良机。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催生了很多新业务,广电系统将在移动互联领域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广电系统就要加快基础网络建设,调整终端控制方式,进而改变运营模式,突破原有体制,向市场化、多样化的综合业务服务提供商转变。再者,三网融合不单是内容和渠道问题,还有一系列产业价值链上涉及到的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环节。家电企业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现已慢慢纳入到整个三网融合新媒体业务的产业价值链中。家电企业积极开发电视机上网新产品,推出了具有上网功能并运行在虚拟专网上的电视机,互联网电视机加速普及,家电企业也在尝试以合作的方式开展互联网电视的业务。从这个角度而言,在信息与娱乐内容方面,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在电视屏幕上的竞争已经展开。从用户需求来看,希望每一个终端都能享受到娱乐和信息服务内容,但广电主管部门涉及到监管和内容分布问题,所以广电压力很大,如何开展新业务也是重要的命题之一。

(二)三网融合也为广播电视迎来发展机遇期。随着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之间“三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进入部署与实施阶段,广播电视与电信、互联网等之间的界限日渐消融,市场重新分化组合。“穷则变,变则通”,改制、转型与创新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加上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推动,我国广电业的改革已进入了高潮。三网融合的发展特别是宽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受众从电视机转向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使用率达到63.2%,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视听新媒体成长为广播电视的主要竞争对手。新媒体的崛起及其替代效应,对广播电视传播以及媒介生态构成了破坏性创新甚至颠覆。对广播电视而言,这不仅是挑战,更是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它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新边疆”。三网融合的实质是广播电视与互联网、通信业的相互渗透与合作,也指电脑、手机与电视“三屏合一”,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广播电视深入融合新媒体奠定了技术基础。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明确了广电拥有内容播控权,对广播电视加快融入新媒体、实现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推动广播电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推动和高清互动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广播电视的传播渠道与其他服务渠道更加紧密结合,广播电视机构将不仅仅是提供广播电视内容的一个机构,它的服务范围同时也延伸到通信、交通、医疗、购物、金融等多个领域,它将为广大受众提供除了广播电视之外的更多的超值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的电视机或收音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看收听节目的工具,而是一个能够从更多方面为民众提供服务的多元化消费终端。因此,有人提出“看电视”正向“用电视”转变。这个“用”字提得非常准确,也非常形象。正是这个“用”字,使人们对广播影视的产业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广播影视的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把电视机和收音机作为多元化消费终端,能够使广播电视产业拓展到各个相关的经济领域之中,通过与其他经济领域的对接,形成对客户的消费超值服务,并由此极大扩展广播电视产业的赢利范围。

广播电视媒体范文篇10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形式层出不穷,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媒体融合的时代。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的直线式新闻生产流程已经无法适应用户需求,必须充分借助新兴媒体平台,创新新闻内容和形式,提高新闻质量,探索广播电视新闻新的发展路径。

1广播电视新闻在媒体融合实践上的不足

1.1内容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足。在媒体融合逐步加深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却少有创新,一般以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为主的新闻内容单一,且各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量使用公文话语,空话、套话充斥其中,味同嚼蜡。形式上,报道格式化、结构程式化,多采用万能镜头或进行摆拍,缺少现场感,容易造成观众疏离。1.2信息更新滞后,融媒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新媒体新闻在时效性上具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因为在新媒体上,用户不需要在固定时间守在电视机前就能收看新闻。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媒体没有树立新的思维方式,仅仅将新媒体看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渠道,是对传统媒体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客户端以及视频网站上传播的新闻内容多为传统媒体新闻的移植,这就导致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的内容完全相同,对新闻的推送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1.3互动方式单一,观众参与程度浅。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方式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提供了更多的与观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但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对这些平台的利用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投票、留言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没有开发新的互动方式引导用户深入新闻节目中,而且观众的反馈和建议、意见得不到及时回应,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参与程度低。1.4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紧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若想取得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但是,传媒业转型时期,“一专多能”的融媒体人才大量缺失,记者、编辑要么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再愿意下苦功找寻新闻线索,研究新闻业务,毫无新闻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可言;要么乐于参与新媒体新闻传播,却鲜有对新媒体新闻发展的深入思考,一味地以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为目标,不顾及社会效应;要么只是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原封不动换个渠道直接放在新媒体上,无法胜任融媒体的发展要求。

2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创新路径

2.1坚持“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体验需求。融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带给传统媒体的不仅是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渠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平等、开放、互动,广播电视台要以平等的心态和专业水准进行新闻生产,变传统的宣传思维为服务思维和引导思维,发挥自身优势,满足不同终端的用户需求。融媒体时代,用户的地位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广播电视新闻要改变过去“我播你看”的垄断方式,不仅以用户的需求为根本进行内容生产,更要注重用户对新闻的体验和反馈,及时创新调整,为用户进行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新闻服务。2.2坚持“内容为王”,转变新闻话语方式。新媒体虽然时效性强,但在权威性和公信力方面远不及传统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在新闻上谋求发展,必然要回归媒体本质,坚持内容为王,强化新闻品牌,转变话语方式,在变与不变中寻求突破。时政新闻力求新颖。时政新闻要收起过去高冷刻板的面孔,改变就会议报道、会议就活动报道活动的方式,而是将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与百姓的关切结合起来,拓展新闻广度,使观众愿意通过时政新闻了解自己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扩大传播效果。主题新闻力求深刻。主题新闻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常用的宣传报道手段,要抓住重点的人物、事件,提炼其中的典型精神和时代特点,全媒体协同集中报道,从而吸引受众关注。民生新闻力求戒俗。民生新闻在表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要摆脱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的没有新闻意义的琐事,创新视角和立意,选取具有思想性、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拓展新闻视野,努力推出精品,避免同质化竞争。数据新闻力求发展。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抓取和处理,生成可视化新闻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它能够增加新闻精确度,提升新闻质量,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新闻制作速度,是融媒体时代必须掌握的新闻样式,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融合发展。2.3坚持“多屏互动”,创新新闻传播渠道。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向是单向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参与新闻活动的工具和平台不断出现,不仅能够通过广播电视单屏收听收看新闻,而且可以通过多屏回放参与,从而实现新闻的真正融合发展。构建新闻媒体融合机制,促进新闻融合传播。通过生产流程重构,改革新旧媒体各自为政的格局,记者在采集新闻时,有意识地根据各个终端的需求采集必要的素材,并与编辑协同对素材进行整合加工,从而向不同渠道用户传播,实现同一新闻的多平台、多层次、多维度展示,“一次采集、多渠道”,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多媒体预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提高内容到达率。通过新旧媒体协同传播,实现新闻节目预热,广泛进行预告,不仅可以让受众快速收听收看新闻,而且可以吸引年轻用户在网络上进行收看。同时,在微信、微博或视频网站上进行二次传播,既可以实现新闻的多元化传播,又可以达到裂变式传播效果,引起广泛关注。“多屏互动”,提高受众参与度。融媒体时代,用户不仅仅是广播电视新闻的收听者和收看者,也是新闻节目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用户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此,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采取多种方式,方便用户参与互动。可以在新闻播出前将话题提前提供给受众,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使用户直接实时参与;可以在视频网站上同时播放节目,开放即时评论功能,广泛收集用户意见;也可以通过抽奖等线上线下联合活动方式吸引用户参与新闻节目。2.4坚持“一专多能”,培育全媒体采编人才。融合发展时期,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把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因素,不仅要能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首先要积极引进人才,不仅要引进新闻专业人才,更要引进适合新媒体发展的、懂技术的多元化人才。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规范的绩效考核目标,为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公平竞争环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定期对采编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使每位采编人员都有知识更新、观点转变、理念创新的机会,从而优化记者、编辑的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结语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迎来的不仅是挑战,同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把握机遇,遵循规律,融合转型,广播电视新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