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7:39:46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

计算机技术在有效应用已经为新时期的媒体传播策略创新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支持。因此,在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承受着较大创新压力的情况下,将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播领域进行优化应用,使很多媒体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领域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原创领域的应用水平较差。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很大程度上受到节目内容的影响,但是,一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对于原创性的比例缺乏足够的研究,导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难以有效的展现出其创新性价值,无法从原创比例调节方面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优化处理。一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人员缺乏对电视节目市场化情况的关注,并没有结合新时期互联网技术资源高速普及情况下,广播电视说面临的竞争压力的精准认知,这就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依然的传统的思维模式之下进行处置,很难凭借高质量的创新充分适应新时期社会受众的主体需求,无法为计算机技术资源应用价值的提升提供帮助。(二)多媒体技术资源传播形式过于简单。虽然计算机技术可以与新时期的各类信息技术实现整合,提升广播电视传播质量。但很多广播电视节目在进行具体创作的过程中,仅仅将节目创新的重点放在节目内容方面,缺乏对广播电视节目新型传播渠道的关注,这就使得多媒体传播机制的构建无法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支持,无法显现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价值。部分多媒体传输机制的构建对于新媒体环境缺乏必要的研究,虽然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时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受众需求,但很大一部分多媒体传输形式的构建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成熟精准的实现对多媒体技术资源的成熟应用,很难为计算机技术在新时期的优化使用提供支持。(三)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人员素质不够理想。目前,虽然很多媒体团队的工作者具备操作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常规电视节目的创作之中,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延伸性价值的关注,很难有效的保证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创新性应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领域的优化应用策略

(一)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原创性水平。首先,广播电视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节目原创性价值的关注,结合新时期市场环境和媒体资源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提出的最新需求,强化对节目原创性的关注,并使用计算机技术,对节目的丰富性加以优化,使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应用价值可以得到直接的显现,为计算机技术更加广泛的赢得媒体工作人员的了解与认可创造基础性条件。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环境中,广播电视节目传统运营机制所经受的挑战,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完整有效的适应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实际需要,为计算机技术更加完整有效的适应节目原创性的优化控制诉求提供帮助,并为原创性因素比例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保证具备足够的独特性,要尽可能多的凭借对新闻资源的创新处置,赢得部分媒体资源受众的欣赏,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可以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凭借技术优势占有固定的市场份额,并按照优势因素的引导,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原创性质量,使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更大程度上迎合新时期的市场受众需求。(二)提升多媒体技术资源应用形式丰富性。在进行计算机技术具体应用方案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形式进行总结分析,使计算机技术在使用之前,可以对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案进行合理化设计,以此保证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成熟完整的适应信息资源的传导控制需要,为技术资源精准的适应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求提供帮助。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亚尼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计算机技术可以为传统的电视设施提供更加丰富的技术联系渠道。一定要强化对新时期智能手机的关注,充分认识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信息资源传导的重要价值,以便多媒体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按照新时期大众媒体资源的诉求制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策略,使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应用形式方面实现改良。(三)提升计算机技术使用人员的素质水平。首先,新时期的媒体工作者需要将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重要因素予以对待,构建起成熟有效的技术应用机制,使更多与新时期媒体资源应用诉求相关的措施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并保证计算机技术可以在一线工作人员的创新性应用过程中,满足广播电视节目受众个性化需要。一定要在制定培训方案的过程中,对广播电视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应用,使计算机课程的培训可以突破技术性培训的限制,更好的实现对新兴媒体资源的整合,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价值的全面显现提供帮助。

三、结论

将计算机技术这一关键性技术资源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领域进行优化应用,可以为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的优化创作提供有利支持。因此,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质量的关注,制定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领域的优化应用策略,是目前很多媒体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云.广播电视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8(20):142-143.

[2]张启龙.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5):17.

[3]徐业海.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171.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其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广播电视节目若想保持自身的地位不动摇,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节目整体进行创新,拓展节目现有内容、改变固有形式,从而更加适应大众的需求。

1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现状

1.1编辑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兴起,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从业人员面临的就是更高的行业标准和要求。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之前的技术层面,而不注重新时代下的传媒知识,终究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另外,部分节目编辑人员自身的观念较为落后,对于节目编辑的使用手法也较为单一,同质化情况的严重就会让受众群体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失去对节目的兴趣。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人员要不断学习并且吸收新媒体相关知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编辑风格,并通过品牌效应获得公众的认可和赞扬。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人员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学习新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新的节目编辑理念,从而制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准广播电视节目。随着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媒体环境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节目编辑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最后播出的节目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广播电视行业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工作管理模式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内的分工和管理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往往会有相关人员身兼多职,从而使得一些工作执行得并不到位[1]。除此之外,当遇到突发情况或是人手不足时,节目组可能还会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一些人员进行工作的辅助。但是,这些临时人员对于专业的行业技能知识可能知之甚少,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能也并不尽如人意,从而使得最终的节目效果大打折扣。1.2运行机制不灵活。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劣势也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介的立体音效和3D影像技术等方面与新媒体相比都是较为落后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出去的广播电视节目,普遍存在交流互动少、情感体验差、难以产生共鸣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目前传统媒介急需解决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不仅存在应用技术较为落后的问题,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够灵活,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除此之外,很多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传统媒介,并不能及时收到受众群体对于节目效果和节目质量的及时反馈,加之节目的营销并不被重视,经常会出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宣传力度小、播放频次低、受关注度低,反而可能是部分质量较差的广播电视节目拥有较高的播放频次的现象。这种反馈效果不好、互动情况不完善的运行机制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往往会使得节目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很难选择这样的节目。与此相比,新媒体的运行机制以及技术方法要比传统媒介更加灵活,在节目的内容上也给了受众群体更多的选择[2]。1.3受众群体有所改变。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国民电子设备的持有率不断上升。人们通过智能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满足自身对于新闻等信息的需求。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新媒体技术不断完善并且逐渐趋于成熟,多媒体更加快捷、灵活地传播着有效的资讯信息,这种广泛的传播形式也让广播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介在平时的编辑过程中面临着更为沉重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还兴起了直播产业,人们就将自身更多的精力投入直播当中,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这同时占用人们的的时间和精力,也就造成广播电视节目失去了许多的受众。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仍然具有吸引力,就要不断开拓受众群体,并且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过程中多多考虑受众的特点,对节目本身的内容或是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转变,使之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追求。

2广播电视节目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虽然传统媒体的知名度较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可,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被情感体验更好的新媒体吸引。对此,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在保留已有优势的同时,借助互联网或其他信息技术平台来谋求提升和发展。这种将新兴技术与传统媒介相连接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而且,传统媒介下的广播或是电视节目的播出有时会受到外界信号干扰的这一问题,而通过网站收听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这是因为与广播电视信号相比,网络的接收以及稳定性具有一定优势,而且观看时并不会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可以让受众群体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自行点播,还可以进行收听或观看回放。与此同时,其对节目编辑等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创新

3.1提高人员技术水平。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提高节目的编辑质量,取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和青睐,广播电视台就必须要明确地认识到团队内部编辑人员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此,相关部门要注重对于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节目编辑人员的新媒体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碰撞,可以帮助受众从更加独特的角度了解社会热点话题,而且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节目的趣味性。只有节目能够更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节目的影响范围才能快速地扩大,以此来全方位的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电视广播节目在编辑人员的聘用方面,要格外注意其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从而建设一支更为优秀的节目编辑团队,为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2创新节目理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兴起,要求节目编辑人员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做到观念的快速转变,要通过节目内容、制作技术的创新以及节目形式的优化,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确保节目的收听率或收视率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社会文化元素也逐渐由单一变得多元,能被人们获取的信息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现阶段人们的各种精神需要,但是对于广播电视从业者来说,却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多样的文化元素充斥着受众的眼睛和耳朵,想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和青睐,使节目实现创新变革,众多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媒体工作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紧紧跟住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在进行工作理念创新的同时,不断学习并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将新兴元素有机融入节目的制作当中,从而在有效传递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同时,能够更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3.3以受众为中心变革。广播电视节目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紧密围绕受众开展。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现阶段,随着新媒体行业的不断兴起,广播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更要注意加强市场调研的工作力度。其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及时交流,进而了解到受众真正的需求,以此为中心展开节目的创作与创新。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下,节目编辑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前进思路,并通过组合优化的方式,为人民大众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的节目,从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影响力。这样对于吸引受众的关注度才是更为有效的做法,能够使节目获得更多的营销机会,使得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经济效益。

4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变革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有不可多得的机遇。对此,广播电视节目要正视自身的固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和技术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广播电视节目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卫江鹏.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7,297(12):114-115.

[2]程小静.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创新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336(3):59-61.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艺术技巧

画面的后期编辑制作水平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非常关键。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种类杂多,质量也参次不齐,优秀的后期画面编辑制作可以使电视节目内容锦上添花,增强其可看性,吸引观众的眼球。另一方面来说,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大大扩充了人们的休闲娱乐选择,也提高了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各方面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势下,关注广播电视后期画面的制作编辑,研究其艺术处理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次研究对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编辑制作技术性创新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编辑制作艺术技巧的应用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电视编辑的概念和意义

电视编辑的概念是编辑、整理和组合电视图像。当下,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相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电视编辑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也使得编辑过程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对电视节目进行编辑时,不仅需要剪辑师对各个画面进行准确的剪辑,而且还要进行后期编排和组接,从而为电视节目的效果提供保障,进而达到呈现完美视听效果的目的。编辑工作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占比较大,由此可见,编辑工作的质量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的基本要求

2.1适应人类视觉和思维的习惯。一直以来,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和制作主要是基于国家生理规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人们用双眼接受电视节目,之后再将电视内容输送至大脑,再通过大脑的皮层来反馈接收到的信息,因此,人们视觉方面的要求并未对观看到的电视节目形成切实的思维评判。在此基础上,即使你制作精彩而精致的电视节目,也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且很少有人会关注和支持。2.2合理结合信噪比。在电视节目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指标,即信噪比。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也需要对信噪比进行更新升级。在以前的配音处理中,由于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配音只能采取最基础的技术手段,这样就会导致配音素材严重缺失的现象出现,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配音素材在大量节目中被重复使用,这样对电视节目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促使数字化技术和传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并且逐渐应用都各行各业,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在电视节目中引入数字化技术和传输技术以后,使得电视节目在画面配音和音频处理方面都得到质的飞跃,从原来的拼接困难到现在的任意剪切和穿插,使得素材得到更加巧妙的应用。除此之外,由于技术手段的全面提升,使得信号接收技术也得到全面的升级,从而为电视节目音频的特效性得到全面的提高提供保障。2.3字幕的巧妙设计。由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和期待值也越来越高,不仅对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低和清晰度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节目字幕配合的精细化推敲和巧妙设计也存在一定的要求,从而使得字幕编排和设计成为体现电视节目整体美感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让字幕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需要从以下方式入手:首先,定下基础的色调,从而保证需要字幕字体和颜色选择的合理性,当下,白色是字幕颜色的主色调,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节目的需求,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字体的选择范围也变得更加的广泛;其次,对传统意义上的字幕出现方式进行改变,从而使其具有全新性和新颖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观赏性,而且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最后,需要对字幕字体的大小、字幕与语音的同步程度进行研究和调整,从而更符合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从这些方面对字幕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合适的字幕选择能为电视节目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2.4使用合适的压缩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主要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比和系统卡板,其对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编辑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大类:可调和不可调,不同类别对电视节目清晰度的影响不同,按照规定可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参考压缩比通常制定为20:1,压缩比的数值处于该范围,画面编辑就会呈现出稳定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当压缩比偏离正常值较大时,就会导致电视节目画面质感粗糙感、信号损失增加等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严重影响。2.5电视节目的组合要合理。实际上不只是制作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就对于普通观众来讲,首先,应该要求合理化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节目,图片和故事的安排也应该具有自我清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画面制作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事情发展的逻辑性,还要确保画面播放的次序与观众情感渐变情况相符合。比如在制作情感节目的同时,制作人员不可再将情感发展的高潮当作节目的开头,设置这样的节目顺序,在观众眼中,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制作人员必须注意情绪渐变的过程,以此激发出观看群体的好奇心,应该将故事的高潮部分设置在即将收尾之前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样节目在播放到高潮部分时,观众才能产生共鸣,从而对节目的接受度会更高。

3电视节目画面编辑的艺术技巧

3.1画面的剪接点。图像之间连接的位置叫做拼接点,也叫做切换屏幕。在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中,图片的切换必须准确及时,不能出现任何的错误,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质量。3.2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之间的拼接。图像拼接在电视节目中应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严格保证动态图和静态图在电视节目中的正确逻辑顺序。由此可知,优秀的剪接师需要保持专注,从而保障了电视节目画面的连贯性、整体性。静态画面的重点主要是在剪接的位置、电视节目画面的整体性方面加强注意;对于动态图像而言,通常将其放置在静态图像之前,这不仅符合运动和拍摄的要求,而且先动后静的画面顺序也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3.3特效技巧的灵活运。用电视节目在进行画面剪接时,优秀的剪接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剪辑手段,在使画面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使得画面的流畅性和艺术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添加特效的图像,这样可以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的新鲜感,从而保障了节目的收视率。3.4镜头的处理技巧。镜头加工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重中之重,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先将拍摄的所有素材进行第一步的删选和处理,对不符合节目要求的镜头进行一定的删减,然后合理地切割和组合每个子镜头以确保主要和次要是不同的,从而达到突显节目主题的效果。其次,对制作的电视节目进行整体性研究,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仔细的增减,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对节目画面进行适当的删减。在镜片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几个原则:第一,对镜头进行处理时,需要对主题进行强化,从而达到引领观众思考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起到吸引观众的眼球的效果。第二,对于不同的场景所采用的镜头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第三,要杜绝镜头组接的“跳轴”;第四,场景的过渡必须是舒缓的,避免直率的效果造成观众的不适应感。

4结论

总而言之,人们观看的广播电视节目一般都是由专业人士精心编辑,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可观赏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广播和电视节目的屏幕编辑对后期画面的编辑技巧要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逐渐提升业务能力。节目编辑艺术技巧相关技术的出现和逐渐运用,也为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将为未来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莹莹.初探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编辑制作的艺术技巧[J].才智,2017,14(27):267.

[2]胡小甦.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编辑制作的艺术技巧研究[J].电视指南,2017,26(12):97.

[3]何兴明.广播电视节目画面编辑制作的艺术技巧探讨[J].经贸实践,2016,39(8):232.

[4]邵珏夷.电视新闻编辑中后期制作的优化策略[J].艺术科技,2014(11):70.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4

1.1监管的对象与范围扩大。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包括个性化、实时化等。其中个性化的传播能让人们成为信息的者,在传统意义上广播节目监管问题中,可以通过对电视音频以及节目进行监管,在新媒体环境中,要将内容通过移动媒体等平台进行播出,这样也能够扩大播出的途径,增强媒体本身的移动性与广泛性,在以往的广播节目监管中,由于监管的渠道很多,监管对象与范围也在加大,为了确保播出的合法性,就要判断播出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政策的规定。1.2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是根据行政法规以及行政文件规定来执行的,可以按照节目的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具体性的要求,这也是宣传部门在进行节目监管时重要的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监管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将网络的具体内容在广播中进行播放成为关键,一些新的节目形式不断出现,这已经成为监管工作中的重点。1.3网络发展对监管的压力。在广电总局中对目前广播收听人数进行调查发现,在27家广播收听机构中,大约有580人,主要在编的工作人员有200多人,他们构成了收听工作人员的核心力量,在收听机构中老专家的人数比较多,很多员工也都趋于老龄化,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新环境中不断的接触新媒体,让一些老同志的工作得到一定的创新,对一些比较新鲜的节目也要保持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提升整个人才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可以看出,在这一方面中这个问题仍然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监管中,都是偏向于系统内部的情况,这样也导致电视节目的意识得到提升,对于大众传播机构来说,可以在网络开展问题评论的方式,这样能够引发人们的评论,也能够发现之前从未发现过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2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策略

2.1完善监管的技术手段。从当前的监管手段来看,收听机构有着属于自己的技术平台,各个省市的平台都能够实现在市级以及各频道的收视率,但是与一流的收听平台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不断地完善技术,还可以与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进行更多地沟通与交流,这样就能够让新媒体技术平台得到更好的发展。现阶段的广播电视节目监管方面标准还比较松散,面对新的环境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如果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可以根据当前的形式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而推动监管标准的进步。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出有层次性、系统化的规定,也要对于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完善,对于一些违法节目一旦发现就要进行严厉的惩罚,这样才能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法制化原则,也能够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以后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也会更加的谨慎,从根本上净化了广播电视播出环境。2.2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在广播电视节目监管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监管的年龄层面来分析,在从业人员队伍中有老年、中年以及青年三个层次,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问题的客观性,让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多引进更多的技术型、经验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够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除了要广泛的招收技术人才,还要充分考虑到受众方面的想法与体验,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提高监管的整体效果。2.3完善网络监督机制。除了广播电视节目方面的监管,作为监管机构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机制,及时关注网络的新动态。尤其是与广播电视相关的一些节目与内容,这些内容应该与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发生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检查。还要通知相关机构进行整改,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监督机制,也让监管的效果得到提高。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多了解群众的想法与观点,这种舆论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且也能够对电视节目监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群众在观看某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感到很有趣可以及时地反馈给监管部门,这样有利于监管部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整理。2.4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在广播电视节目监管中一定要加强对人才方面的培养,选择的人才也应该是专业技术强、思想素质高的人才,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管人才短缺的情况,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电视节目的形式在发生变化,作为监管人员应该将重点放在受众身上,不断地改变传统模式。当然也要加强监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培训,还可以组织一些讲座让监管人员去听,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只有加强监管人员的实践能力,让知识与经验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策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想让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监管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就要认识到监管工作要发生的变化,监管人员应该创新自己的理念,利用监管机制来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转型,让人们观看或收听到更好质量更高的节目,这也有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相信在众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慧.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在新媒体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7):87-88.

[2]杨晓涛.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转型及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6(9):64.

[3]徐进.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在新媒体发展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77.

[4]顾佐佐,沈素燕.新媒体视角下广播电视节目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5(5):3-4.

[5]聂向红,周玲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7,33(5).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5

[论文摘要]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进行创新就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讨论了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其内容生产的层面上讲,广播电视节目与其他许多商品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缺乏个性和深度的同质化趋向。为了使之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就成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的关键词之一。因此,本文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谈谈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一、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

任何一种媒介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信息资源要素为传播内容,广播电视媒介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成员传播各种相关信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信息的多层次需求。可以说,包含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事实和观点,其内容质量高低和优劣乃是决定一个节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在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整合、优化、利用,使广播电视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

1.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信息反应机制,以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平衡传播,减少社会各阶层的信息贫富差距。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政策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开放,同时,媒介技术进步也为广播电视传播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可能性。与以往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在信息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既给整个广播电视传媒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传播学理论认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与其有效信息量的拥有密切相关,从而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位置。有学者为此提出,过大的信息落差会造成一种巨大的潜在冲击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隐患,而减小信息落差的办法,就是要逐步加大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包括所谓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传播。因此,在内容生产的层面上,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应当从人民群众需要和关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取舍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大力拓展节目内容的题材范围,扩充节目负载的信息含量,使广播电视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促使信息资源的整个升值和增值。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就是要按照大众媒介传播的规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类处理,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有指向性的传播,以减少信息传播的盲目性,对信息资源进行高质量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媒体广场》和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在信息内容上利用报刊媒体的资源,但并不是报刊媒体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集报摘和书评于一体,不仅信息来源广、容量大,而且实现了即报即评、资讯与言论的并重,使报刊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扩展。另一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求我们把单一的信息事实置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置于其背景性信息、前景性信息和相关性信息之中,透过阐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过去对单一信息事实本身的传播变成多视角、多层面的立体式传播,让观众在接受媒介信息时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较好地知其所以然。在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央视《新闻30分》对组合式报道的探索是值得赞赏的。

3.电视新闻节目应当从单纯的报道新闻走向深度的解读新闻,为公众意见、集团观点和社会舆论构筑一个自由传播的合法空间和平台。大众媒介传播从诞生开始既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生活中意见、观点和舆论自由流动的集贸市场。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类节目必将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中不断升温的谈话节目热、访谈节目热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有力证明。在西方国家中,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占有总量一半以上的主要节目样式。在我国,央视的《实话实说》、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都是这类节目的典型代表。这类节目大都以人物的交谈为形式,以意见、观点的碰撞为核心,以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为旨归。谈话节目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时事分析、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深度报道,如央视的《央视论坛》、凤凰台的《时事开讲》等。这两类节目的流行表明,广播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单纯的表层信息传播,而是更加注重于对信息内容的深层次阐释和解读。

二、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

任何媒介传播总是借助一定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可以相互传译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这种符号系统就是媒介传播的语言方式,其语言方式特性是大众媒介传播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广播电视语言乃是一种感性化的符号系统,它以某一特定时空中连续存在的视听素材为基本单位,在电子技术机械复制功能的支持下,广播电视传播对现实生活的承载,与其真实存在的时空结构相对应和同步,具象的声音和画面保留着人际信息的完整性,它通过直接诉诸于媒介受众的视听知觉器官,进而在人们心理结构上产生出一种震撼性的场效应。因此,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介的语言特性,使之回归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也是其节目生产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面向。

1.进一步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生动、鲜活的表现形态。麦克卢汉认为,广播电视首先是人类触觉的延伸,它是整体的、通感的,涉及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集中地体现为一种全息性的时空结构,包括节目内容、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其重要意义在于,借助于其语言方式的感性特征,广播电视传播打破了印刷媒介对人类自身视听感知天性的束缚和隔离,进而重新回归到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本真交流状态。但是,由于我们对广播电视语言感性化、全息性特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以致把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得平平淡淡,把一种鲜活的场景描述得枯燥无味,许多广播电视节目显得单调呆板、暮气沉沉,缺少生动、鲜活的感性化特征。在过去的新闻传播中,我们往往把报道的真实性与真实感混为一谈,以为只要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就一定会产生报道的真实感。实际上,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概念,所谓真实性是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的保真度,真实感则是媒介传播对受众产生的真切贴近的心理体验。因此,充分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媒介传播达到真实性与真实感的统一,必然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2.充分发挥其感性化的语言特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力。首先,要充分发挥现场同期声的独特魅力,真正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完整记录的同步传播。当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场实时报道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最主要叙述元素之一,事件报道纪实化、现场报道普遍化和现场直播常态化则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最有力的媒介竞争手段。要在传播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开掘广播电视传播的媒介潜能,不断提高我们运用现场同期声像的质量和水平,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观(听)众面前。其次,必须加强媒介传播的互动性,努力增强广播电视传播的过程化意识。所谓过程化是由于广播电视传播擅长于对事件过程的展示,而不是单纯地表达事件发展结果和结局,因此,应当根据其传播过程特点来组织和开展大众媒介传播活动。应当注意的是,所谓传播过程化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线性过程结构,而是一种以互动性、悬念感、不确定性为核心的非线性过程结构。可以说,传播过程化是由广播电视语言特性所带来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传播方式特征。

3.进一步完善媒介传播的话语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所谓话语本身是一个含义简单的概念,即各种互相联系的书写和演讲的言语段落。但是,在社会实践中,话语往往涉及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效果等问题,并始终与权力的分配相互关联。广播电视传播是一门模拟传、受双方面对面人际交流的艺术,传播者——记者和主持人不是用书写的文字符号而是运用声音和形体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同时,其时空结构是以时间性为主导的存在形态,受众必须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才能进行有效的视听,因而对媒介话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感性化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进一步完善其话语方式应当从平民化、亲和力、审美感和公信力等几方面人手。孙玉胜指出:央视近10年的新闻改革是从改变电视叙述的语态开始的,使电视传播的“表达和叙述的态度变得更真诚、平和,表达和叙述的内容变得真实、鲜活,表达和叙述的手段变得更遵循电视的规律”。实际上,进一步完善媒介话语方式,是促使广播电视传播回归人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在内容上体现一种鲜明的平民主义立场,饱含着一种真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在形式上努力增强媒介传播的感性特征和审美效应,提高媒介传播的亲切感、贴近性。

三、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

当前,随着光电模拟技术向着数字光纤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进步为广播电视和人本化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技术特性的改变将直接导致节目体裁样式和表现形态的变革和创新,未来的广播电视将依托电子技术的优势,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并在信息采集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两方面实现节目形态的创新。

1.在信息采集加工方式上,当代媒介技术进步将使广播电视传播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自由灵活,从而带来其媒介产品形态的巨大变化。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采集手段种类更加齐全,时效更快捷,性能更优越,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其也正变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比如随着信息采集方式的不断完善,由演播室加(现场)视窗的电话连线节目以及由非职业传播者拍摄的纪实性节目,已经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中两种崭新的节目形态。从媒介发展的角度上看,电视连线节目由于其信息采集方式的灵活性,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更进一步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目标;公众自拍节目既扩充了媒介专业机构的采制能力,又大增强了观众参与媒介传播的可能性。此外,电视节目制作从过去的线性剪辑转变为非线性剪辑后,电视媒介传播既实现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由复制、加工,同时,又使节目形态包装的手段更丰富,并大大提高了新型节目形态开发的可能性。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新意识;创新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就是节目创作的方式,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质量。成功的策划能使节目内容更加精彩,进而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发强烈,其对广播电视节目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的状况,需要广播电视节目在节目策划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式。

一、创新意识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性

成功的广播电视节目需要精心的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属于一项独立的工作,也可以是一种岗位分工。好节目要有好的策划、精确的定位、创新的选题,使节目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和针对性,激发广大受众的浓厚兴趣。2012年7月,江西省兴国县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了一档民生栏目《大家关注》,节目以“关注民情、倾听民声、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关注。热线电话24小时有专人接听、回复,对每一期节目都进行了精心策划、认真采访、如实报道、沟通解释,打造了一条反映民情、化解民忧的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通道,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例如,《兴国县长冈水库库尾布满垃圾污染严重》,首期节目曝光了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引发强烈的发散效应,随之的两期后续报道则引导大家讲文明、树新风,自觉加入垃圾清理行动中,还水库干净卫生的环境,充分体现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价值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家关注》这个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欢迎,主要是因为节目立足百姓,用平民化的视角,报道生活当中的新闻,以民生为切入点,深得人心。更为重要的是,每期节目策划都经历了资料素材的收集、认知、消化、分析等步骤,反复剖析受众是谁?受众关注什么?再形成一份完善的选题策划方案,并创作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还要彰显风格形式的变化。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不仅需要在创意上做到标新立异,最重要的是有效地实施这个创意,可以充分表达出创意的内涵。这就需要针对节目的风格样式和表达方式,采取创造性的突破。2016年,FM106.9兴国之声首次推出方言节目《生活在兴国》,这档节目对风格样式和表达方式就进行了创新性尝试,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旨在有效传承客家文化。两位节目主持人利用客家话“聊”节目,聊当地的奇闻趣事、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节目内容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各个方面,通过每期公布互动话题的方式,连线听众进行互动交流。主持人亲切的乡音搭配幽默轻松的主持风格,深受听友欢迎。

二、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创新方式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使广播电视节目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市县级地方广播电视台,很多还处于落后的地位,这和节目策划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广播电视节目无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筛选和加工以及组织节目信息的过程中缺乏创新。与此同时,一些市县级地方广播电视台除了会议类时政新闻节目,没有其他的自办节目,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内容较为单一。要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进行创新。

(一)培养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是一项科学精细的创作过程,经验化和即兴化的点子,不属于策划的范畴。节目策划人员是整个节目方向的引导者,他们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一,策划人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博古通今,同时要熟悉当地情况;第二,要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能够打破思维惯性;第三,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善于用脑,激发创意潜能;第四,需要有强大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要经常走基层,深入城乡了解社会百态。实际信息内容要得到创新,需要明确市场的取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敏锐度。策划人员要结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市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策划出能够迎合受众心理,引起受众关注的好节目。市县级广播电视台应该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可以将具有策划才能的人员从别的工作岗位调下来,为他们提供展现策划能力的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策划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策划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采取“制片人制”等创新的策划运作方式,进行灵活的绩效考核,激励策划人员。例如,兴国县广播电视台的《消费与生活》节目就大胆采用“制片人制”,这样既用好了人,又留住了人,解决了市县级媒体难以留住人才的问题。

(二)创新节目类型

市县级广播电视台除了办好新闻节目外,还应编辑策划一些别的节目,创新节目类型、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第一,注重群众参与,做活综艺节目。近年来,各大媒体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作为市级广播电视台可以在模仿中创新,结合本地资源,策划出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的综艺节目。兴国广播电视台《快乐向前冲》体能竞技节目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县市区的数千名普通群众报名参加,全民参与类节目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意识,让节目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进一步提高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还可以策划招商活动,吸引众多广告商家,使得广播电视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第二,弘扬社会正气,做深法制节目。如今,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法制类节目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节目之一。然而此类节目充斥于各大媒体,市县级广播电视法制节目如何才能吸引受众?这需要编辑策划在“深”字上做文章。兴国县广播电视台《兴国警视》栏目采取与公安部门联办的形式,请女警做节目特邀主持人,在选题上选取不同类型的案件,深挖案件背景,深入剖析案件,如《百万现金被盗之谜》《致命的错误》《甜蜜“爱情”背后的陷阱》等节目选取了时下当地的焦点案件,采取情景再现、以案说法的形式,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同时弘扬了社会正气,营造出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

(三)创新策划编排

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排是指节目在各频道频率中的播出时段和播出顺序,可以说是对节目进行策划编排、优化组合的艺术。将各种类型、长短的节目经过合理编排,制定一个有序的播出流程,对于优化节目的传播效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15年,兴国县广播电视台对综合频道和影视频道的节目进行了改版。其中,《兴国新闻》时长由过去的15分钟,调整到30分钟,分为时政动态、大家关注、百姓服务台、天气预报四个子版块,充实了节目内容,增强了节目的服务性。同时,充分迎合受众需求,以服务受众为出发点,了解受众的收视习惯后,在节目编排方面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各个类型的节目层次清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达到了更佳的传播效果。

(四)创新互动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除了接听热线电话、邀请嘉宾等传统互动模式,微博、QQ群、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产物成为广播电视与受众沟通交流的常用模式。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网络直播、微博、聊天交友等平台,延伸节目空间,形成立体传播模式,进而扩大宣传范围,同时拉近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节目互动逐渐成为节目的特色和资源。例如,FM106.9兴国之声《点歌送祝福》节目,每期都会收到大量听友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的点歌祝福,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5万多人。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论述,针对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存在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广播电视策划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方式,希望可以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促进广播电视行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谢庆 单位:兴国县广播电影电视新闻中心

参考文献:

[1]香棠.基于新时期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创新取向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4):146-147.

[2]红霞.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12):130-131.

[3]王丽萍,萨仁高娃.新时期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创新与取向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141.

[4]薛橇.电视新闻策划与编辑工作中应具备的创新意识[J].赤子(上中旬),2015(21):67.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7

一、什么是安全播出

所谓的安全播出是指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舆论导向正确,节目内容健康:节目内容不被篡改,广播电视信号不中断,用户能正常接受广播电视节目信息。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传输系统的安全。传输系统的安全主要是指各传输机构有效防范和抗击非法信号侵入,以及其他一切干扰破坏活动所应实现的安全。除了自身的有效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保障。二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主要是指各播出和传输机构的所有节目,在制作、播出全过程的安全这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自身正常运转所应该保证的。三是接收信号的安全。接收信号的安全主要是指广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可被授权实体接收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广播电视用户能获取或存储所需的广播电视媒体传送的图像或声音信息。四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安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安全主要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这是党、国家和人民喉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等多种任务。

二、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措施研究

2.1确保播出系统的安全可靠

主要做好四个方面,一是保持良好的机房环境。机房环境包括值班人员工作环境和设备运行环境,机房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滤尘,播出设备摆放合理,照明设备、防火、防雷电设施要齐全、有效。二是确保播控系统安全稳定。播出部门要按“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的要求,对相关设备、系统进行全面维护和检修,排除各类故障和隐患,并做好维护检修记录。目前我台采用的是全数字硬盘播出系统,播控设备包括播出工作站、服务器、音视频矩阵切换器、网络交换机、GP8时钟等。三是完善监听监看系统。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信号监听监看系统,随时监听监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图像、声音、信号质量,及时发现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是保持发射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发射设备因长时间处于高频大功率工作状态,其可靠性相对于整个广播电视系统而言是较低的,应定期进行保养维护,提高播出设备运行可靠性,才能保证发射系统高质量、高稳定地工作。

2.2完善各项安全播出规章制度

一是加强机房值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播出管理制度,确保不发生人为事故。建立完善的安全播出制度和各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建立完备的权限操作管理程序;建立上下班交接制度、值班巡机抄表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应急播出预案、月度播出工作总结制度:机房坚持24小时值班制,非机房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机房,机房要有安全防范报警装置,并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加强对自办节目的监审,做到内容有审签、传递有专人、交接有签字、播前有重审,确保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各个环节的安全。二是规范播出设备检修工作,确保播出设备安全运行。对电视播出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建立设备档案,制定一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维修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维护责任人,着重落实机房负责人、机务员责任制,使检修工作分工明确,具体任务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安全播出奖惩机制。为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安全运行管理的长效激励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工作人员为安全播出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对年度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2.3应用网络技术构建安全播出保障体系

广电系统应建立适应广播电视网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措施,充分利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隔离网关实时进行网络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流量监测;建立必要的虚拟专用网络、安全隔离区;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信息安全体制,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升级防病毒软件、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强化保密意识,设定严格的系统访问机制,严禁计算机、移动存储设备在网络之间混用。

2.4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出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性很强,没有过硬的技术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水平,一切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用新技术、新知识来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难题,使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功能、延长使用寿命。此外还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安全播出应急处置预案,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方案,遇到突发状况能立即进行处置。播出工作是广播电视传递党的声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最后一关,我们只有以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熟练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优质播出

2.5转变工作模式加强各科室的沟通

随着计算机高速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电视受众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硬盘存储为中心的视频网络播出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趋于成熟,硬件和软件环境在可靠性和记录时间上都达到了实用化程度,电视播出领域由磁带播出向硬盘播出方向发展,已成为播出方式的主流,电视数字化不可逆转。各个电视台的播控技术也由手动向自动,有模拟向数字化改进。在最初简单的模拟信号手动播出方式这个阶段,在技术能力的要求上,对整体控制能力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对整个播出系统的了解掌握程度。只要有了好的整体使用能力,在工作中仔细认真一点,就可以做好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工作。但是在运用了以视频服务器为主控的全数字多频道自动播出系统后,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决定于硬盘系统和周边设备的硬件水平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水平,人的因素不可忽视。播出、制作、节目上传、总编室都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这要求我们在思想和工作模式上都要有很大转变,相关部室之间需要加强交流沟通,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安全优质播出。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8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应用

社会经济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升,在网络全面覆盖的时代里,也开始逐渐增加了对高质量电视广播节目的要求和需求。所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就必须顺应时展步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就应率先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有很大进步和提升。在21世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也是必然性的,因为该技术对提升广播电视的制作技术水平和节目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广播电视制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逐步融合过程中,广播电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才是最紧迫的问题。

一、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和质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制作人员都必须高度重视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主流趋势。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广播电视制作也开始逐步走向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里的运用不只是在制作过程中,在前期采摄、后期编制,再到播控发射、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到,也使得有关资源能够得到最优整合和数据共享。在此情形下,节目制作的相关单位和制作人员就应该严格按照节俭节约的基本要求,尽可能地降低制作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集中财力投入到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上,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效率以及传输播出质量。其次,一直以来,由于基层广播电视台的频道种类和品牌栏目都比较单一[1]。因此,在传输和播放时,媒体行业内部缺少有效的交流、缺乏合理的沟通,这对广播电视节目本身所具有的信息分享、资源共享的特点形成了一种自然障碍。在制作、传输、播放等方面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广播电视节目不能够实现其原有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效果。所以,广播电视制作方亟待构建电视网络制作平台、传播媒介以及播放互动平台。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都逐步利用起数字化技术来扩充和优化自身,解决播放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果,从而使得业务之间、信息之间、资源之间都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共享[2]。最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也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监督。节目制作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管理和监督,强化管理和制作的协作力量。目前,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压力下,节目制作单位或企业可以采纳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自身完成业务的水平和质量,对制作成本、制作周期、制作效果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掌握。同时,节目制作单位必须重视数字化技术在制作、管理、播放过程中的综合性运用,使得相关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整合利用,从而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3]。

二、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我国媒体行业、通信行业快速发展,但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对我国传统性质的媒体的改革和创新就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主流的数字化技术,坚持与时代步伐一致,坚持稳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传统媒体业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充分地结合利用数字化技术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质量、多方位、高层次的节目内容和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制作效率。第一,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模式革新和手段优化,目前来说,节目制作人员对特技机、编辑器、控制器等都采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优化和改善。在播放时,也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得节目能够达到及时准确、手段多样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在节目数量、节目内容、频道种类上都更加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喜好和需求,在节目切换和选择上也更加自由、便捷。第二,网络技术的运用。在网络全面覆盖的今天,使得人们接触信息资源和体验生活的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化,也使得其制作成本、播放成本都有所降低。节目制作方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合理结合网络技术,利用其优势和呈现方式,使网络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另一个展现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及时化的共享,同时网络技术的灵活性也使得制作方对节目制作或播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改,将影响节目效果的因素和问题有效、及时地排除和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帮助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节约了制作成本、提升了制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传播率和收视率,这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标志着其整体性、综合性与时展、社会需求同步共进。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广播电视节目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从根本上提升节目制作质量和水平,实现自身行业的快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晓炜,探讨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应用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8(9)

[2]陈威旋,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8)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9

大众化报道

观看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娱乐放松的一种方式。众所周知,任何一档电视栏目要想博得观众的眼球,就必须取得一定的收视率,这是广播电视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导向正确。广播电视媒体要做到正确引导舆论,不仅要向观众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向社会传达正能量。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要具备积极的宣传意义,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向社会传达积极正面的舆论。2.符合大众。现如今,各电视媒体争先恐后地播出不同类型的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不管是从节目内容还是从节目形式可谓费尽了心思。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只有迎合新时代和新媒体的发展,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才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电视栏目,才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3.打造精品。自电视事业诞生以来,各媒体相继推出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要保证收视率,就要打造精品节目。有些地方台播出的节目粗制滥造,缺乏知识趣味性和艺术审美性,造成了大批观众流失。只有节目精品化,不断挖掘节目的内涵,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度趣味性和审美性的作品。善用语言技巧广播电视节目中涉及到的语言主要是来自主持人和编导,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节目的语言技巧,能够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联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其语言方式上来看,特别强调感性化的语言特征,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不论是从节目内容还是从传播方式,都坚持严肃、客观、公正的形象。《新闻联播》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收视率,离不开语言方面的表达。综艺类电视节目就不同了,气氛比较活跃轻松,充满了娱乐化的方式。央视春晚是全国人民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夜饭,播出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演职人员最多、演出形式最广,堪称中国电视文艺之最。自1983年第一届开办以来,发展至今,央视春晚节目类型不断变化,主持人也随之换代,从倪萍、赵忠祥到周涛、朱军、董卿、朱迅、任鲁豫,再到新生代的李思思、尼格买提等,虽然每一位主持人的风格特点不相同,但都具有知性、端庄、大方的特点。央视春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收视率居于最高位的还是语言类节目,每年春晚都会出现不同类型与风格的经典作品,这来自创作者对语言类节目的把握,能充分抓住观众的泪点和笑点。电视纪录片特别看重解说词的撰写,如何把这些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串联起来,就要通过编导用精练的语句来呈现。要把一个平淡的故事叙述得生动有趣,把一个枯燥无味的场景描述得有声有色,如《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故宫》等纪录片,之所以吸引观众眼球,不仅仅是画面的精美,还在于解说词的精彩。精美的画面配上精彩的解说词,会使得整个作品生动鲜活,必然会提高收视率。强调个性个性是由广播电视的采访方式决定的。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主要表现在采集手段、采访形式、思维方式及报道程序上。一是现代的采集手段。一般来说,传统的文字记者采访手段非常简便,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就可以完成采访。即便是配备了话筒和步话机也是轻装上阵。广播记者携带小型录音机就可以搞录音报道,不录音也可以搞文字报道。现在却不同,现代化的通信设备给广播电视记者带来了更加方便的条件,没有现代化的采集手段,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将无法快速开展。二是独有的形式。用特定的背景做衬托的采访,是电视采访独有的形式。在电视屏幕上展现特定的背景,向观众透露信息、发表见解、进行讨论、表示态度的采访报道方式完全是靠电视发展起来的。人们通过电视可以看到并能感觉到,某人在回答一个棘手问题前的犹豫停顿,了解记者的主张、思想、个性、能力,还可以通过画面感受现场气息。三是综合表现因素。电视声像结合、视听兼备,是最具综合表现的传播媒介。作为电视新闻,要提高收视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学会调度各种综合表现因素,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这也是提高收视率的根本所在。

突出权威性

广播电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被广大观众认可。有了权威,才会具有说服力,才能够赢得一定的收视率。当然,这种权威性也不是一天两天得来的,电视媒体从1932年发展至今,经历了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是无数传媒人用智慧发明、创造、积累出来的。就拿新闻节目来说,在记者和编导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要提升节目的权威性,就得从策划入手。首先必须要遵循真实客观的新闻原则,其次在策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正确的舆论,要抓住观众的心理需求,把观众最想知道的事情真相和事情的进展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新闻报道,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抓住观众的眼球。丰富节目形态如今,随着新时代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广播电视为首的传统媒体受到挑战。广播电视在未来的发展还要依托电子技术,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通过信息采集和信息传播不断丰富节目形态,不断进行创新。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信息采集手段更加多样化,种类更加齐全,内容上不断丰富。比如,在很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看到电视连线,可以获得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的信息内容,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使得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时空局限性得到了有效的扩展和延伸。如今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实现了虚拟技术的呈现,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了三维立体的传播形态。

总的来说,提高收视率是广播电视长足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之源。广大受众是广播电视发展的生命源泉。因此,接地气、零距离、人性化、多元化地办好节目,是提高收视率的根本所在。作为广播电视部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好传播正能量的“喉舌”,发挥好连接党、国家和民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这样,广播电视的生命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陆云鹏.上海电视界的收视率调查[J].新闻记者,1998(10).

[2]李晖.增强收视率调查的科学性[J].新闻战线,2000(05).

广播电视节目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坚持广播电视节目正确导向,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繁荣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专题、专栏、综艺、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等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节目版权的交易、交易等活动的行为。

专门从事广播电视广告节目制作的机构,其设立及经营活动根据《广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管理。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制定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的发展规划、布局和结构,管理、指导、监督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

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第五条国家鼓励境内社会组织、企事业机构(不含在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如作经营活动。

第二章节目制作经营业务许可

第六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结构,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机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人员、资金和工作场所,其中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

(三)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其法定代表人无违法违规记录或机构无被吊销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记录;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请机构应当向审批机关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章程;

(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领表;

(四)主要人员材料:

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及简历;

2、主要管理人员(不少于三名)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简历、业绩或曾参加相关专业培训证明等材料。

(五)注册资金或验资证明;

(六)办公场地证明;

(七)企事业单位执照或工商行政部门的企业名称核准件。

第八条在京的中央单位及其直属机构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报广电总局审批;其他机构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审批机关应在收到齐备的申请材料之日起的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对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应为申请机构核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对不批准的,应向申请机构书面说明不予批准的理由。

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在作出批准或不批准决定之日起的一周内,将审批情况报广电总局备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有效期为两年。

第九条经批准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凭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或业务增项手续。

第十条已经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需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分支机构的,须按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向原审批机关备案;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无须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第十一条依法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经营广播电视节目无需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第三章电视剧制作许可

第十二条电视剧由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地市级(含)以上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和持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电影制片机构制作,但须事先另行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

第十三条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分为《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两种,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仅限于该证所标明的剧目使用,有效期限不超过180天。特殊情况下经发证机关批准后,可适当延期。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有效期限为两年,有效期届满前,对持证机构制作的所有电视剧均有效。

第十四条《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核发。其中,在京的中央单位及其直属机构直接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请,其他机构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申请机构须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申领登记表》;

(三)广电总局题材规划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编剧授权书;

(五)申请机构与制片人、导演、摄像、主要演员等主创人员和合作机构(投资机构)等签订的合同或合作意向书复印件。其中,如聘请境外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还需提供广电总局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或电视台、电影制片机构的相应资质证明;

(七)持证机构出具的制作资金落实证明。

第十六条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后的一周内将核发情况报广电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电视剧制作机构在连续两年内制作完成六部以上单本剧或三部以上连续剧(3集以上/部)的,可按程序向广电总局申请《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资格。

第十八条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申请表;

(三)最近两年申领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复印件);

(四)最近两年持《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制作完成的电视剧目录及相应的《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九条《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有效期届满后,持证机构申请延期的,如符合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且元违规纪录的,准予延期;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申请机构须提交以下申请予延期。

第二十条不境内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与境外机构合作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按有关规定向广电总局申报。

第四章管理

第二十一条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应严格按照许可证核准的制作经营范围开展业务活动。

广播电视时政新闻及同类专题、专栏等节目只能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其他已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不得制作时政新闻及同类专题、专栏等广播电视节目。

第二十二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禁止制作经营载有下列内容的节曰: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三条制作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理论文献电视专题片等广播电视节目,须按照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发行、播放电视剧、动画片等广播电视节目,应取得相应的发行许可。

第二十五条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得播放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制作的和未取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动画片。

第二十六条禁止以任何方式涂吹、租借、转让、出售和伪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载明的制作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和章程、《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载明的制作机构名称、剧名、集数等发生变更,持证机构应报原发证机关履行变更审批手续;终止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的,应在一周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八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的核发情况由广电总局向社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