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质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9:29:33

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范文篇1

一、进一步加强服务业质量工作

为营造“大服务”的环境,推动镇服务品牌的形成,针对镇内服务业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改善服务业质量工作,在我镇传统和新兴服务行业开展创“精品”服务项目、“窗口工程”、“优秀文明岗”和“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努力学习借鉴国内外服务业质量管理先进经验,推动镇内服务业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辖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启动一批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改造高排放企业。加大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巩固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加强大气环境治理,控制固体废物污染。加大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力度,加大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

三、开展优质服务

镇相关职能科室和质量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做好企业和上级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工作布置反映企业意见及要求;二要做好培训工作,配合职能部门通知、组织、落实质量工作方面的业务培训;三要为企业做好各项申报工作,对企业申报名牌产品,申领生产许可证及到期换证,采用先进标准,进行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代码年检等做好咨询和服务工作。

四、继续拓展并认真抓好一批质量强镇重点项目

要紧紧围绕我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全镇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拓展并认真抓好一批质量强镇重点项目,进一步将质量强镇工作渗透到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相关的领域和行业,推动质量强镇工作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开展。

工作质量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质量强县为中心,围绕培育一批质量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我县工业、农业、建设工程、环保、服务等主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打造“诚信保亭”县域形象,推动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1、产品质量:防止行业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的发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85%以上;全县生产企业杜绝无产品地标准组织生产;进一步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大对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新增1个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至少新增一家食品企业取得QS(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无食品安全事故;培育省级名牌产品1个,争创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主要消费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指标95%以上达到国家或行业强制性标准。

2、工程质量: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的安装工程,所有工业、交通、电讯等项目的新建和改造工程都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执行,应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新建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受监覆盖率100%,优良率达到25%以上;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率继续保持为“零”,基本消除一般质量通病;竣工交付使用的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和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

3、服务质量: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旅馆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应在拓宽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技术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巩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工作,严格评选“放心店”;有选择性的在条件较好的超市、旅馆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带动全县流通领域的服务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4、环境质量:辖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辖区内水资源执行II类水质标准,一般水域执行III类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1、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制定步伐。按照我县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框架要求,组织制定我县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标准、生产技术规程2项。(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二是抓好部级、省级红毛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实施相关农业标准,对示范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施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重点是采取各种方式做好标准宣贯、组织指导农民按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继续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抓好红毛丹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着手申办三月红荔枝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2、加强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工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印发采标目录,加强宣传,积极引导2家生产规模较大、标准化基础较好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二是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对于家庭作坊式企业,采取标准引导的措施,把国家强制性标准送上门,使这些企业明确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按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完成我县企业食品标准的清理审查工作,解决食品企业标准水平低,与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不相符合等突出问题。(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3、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环保工作。

一是围绕国家已建立的旅游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保亭特色旅游产品的地方标准,提高保亭旅游产品质量,提升旅游形象。(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二是在旅游规划、旅游区景点管理、旅游酒店管理、旅游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严格实施国家、行业已颁布的旅游服务标准。组织制定县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县质监局、县旅游局)

三是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和治理为重点,加大对城区生活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用水的水质监控。。(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二)加强质量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卫生安全。

1、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启动对全县农产品质量状况调查工作,分类建立质量档案,摸清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底数;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保证农业投入品质量;指导、教育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中心;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

2、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实施食品生产、销售市场准入制度,严把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关;强化发证后的日常监管,加大生产、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卫生监督抽查,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帮助、指导其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自律,把好原料进厂质量关、生产过程质量关、出厂产品质量关、进货验货质量关、销售质量关,对没有内部质检能力的生产企业,督促其委托有资质的质检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牵头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

3、加强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格建筑工程审批程序,加强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启动对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状况调查工作,建立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档案,指导、将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建筑工程队清除出市场;完善施工图纸审查制度,确保施工图纸设计、勘察质量;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把好工程质量验收关。(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4、加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开展锅炉、压力容器、机电类特种设备、压力管道、气瓶普查整治摸底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拾遗补漏,全面掌握特种设备的底数、分布及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快推进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提高安全监管的到位率,确保特种设备注册率达100%,定期检验率达98%以上,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加大现场监察力度,加强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实现“零事故”运行目标。(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抓手,增强全县经济核心竞争力

1、制定实施名牌战略计划,加大名牌培育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争创名牌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积极选择符合或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培育对象,科学制订规划,实行激励政策,促进名牌战略的顺利推进。广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名牌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走质量兴企、名牌兴企的路子,以质量育品牌,以品牌占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通过争创名牌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精选一至二个生产经营条件过硬、质量意识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将其作为培育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以及海南省名牌产品、海南省著名商标、优质工程的重点对象。(牵头单位:县工商局;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2、强化认证意识,为实施名牌战略打基础。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强化企业争创名牌的内部管理基础,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责任单位:县质监局、工商局、县农业局)

(四)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技术支撑。

1、加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质监局)

2、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建设局)

3、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五)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提供优质行政服务。

1、监管与服务并重,建立重点企业质量共建责任制。

选择县水泥厂、五指山茶叶加工厂等一批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共建工作,与企业签订质量共建协议,明确部门监管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企业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主管部门)

2、监管与指导并重,规范小型企业质量行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对生产经营条件差、质量工作基础弱的小型企业,统一确定其从事生产经营的基本规范,通过日常监控,严格把握其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和范围,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不出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的事故。(牵头单位:县质监局;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主管部门)

3、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是切实落实打假责任制,由县政府(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对打假工作负总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执法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建立起部门之间联合行动、信息互动的打假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二是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强化打假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打假工作制度,加强打假信息综合分析,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区域性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置质量安全事故、假冒伪劣严重案件和区域性问题,集中突破一批涉及面广、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完善举报制度,落实举报有功奖励。(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工作质量范文篇3

一、是设备到厂的卸车工作。这里要求每一位起重工从自我作起,一定要根据所卸设备的重量、形状,找到准确的吊点及确定合适的起重大秘书网工具,绝不能因吊点的错误及起重工具的错误选择或起重工具的质量问题在卸设备中出现任何的差错。一定要凭我们起重工正确的观察、分析及制定合适的方案来保证设备安全顺利卸车。

二、是现场的二次搬运,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再加上施工场地有限,不可能所到设备一次性卸到某一地方,而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施工需要对现场的设备作二次搬运,到组合场地或便于吊装的位置。这里就重点要求大家在吊精密仪器部件和设备时,钢丝绳要选用14倍系数以上负荷的钢丝绳,要求大家要绝对避免在现场二次搬运过程中误伤到设备。

三、是在配合地面组合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措施或施工方案施工,在吊装过程中指挥信号清晰、准确,做好配合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摆放以及便于组合,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本专业技术和质量保证技能,积极参加群众性的质量活动,保证从事的质量活动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另外还要视发现不合格为己任,及时识别并发现材料设备的不合格,保证不合格材料不投用,保证工程质量。

工作质量范文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

在社会精细化分工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大包大揽已经开始被专业承包、精准服务所取代,会计服务应运而生,它们通过发挥自身的会计专长,为企业、单位提供会计服务。近几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尝试引入会计服务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在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规范、单位信息保密等方面都体现了明显的优势。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引入会计服务出现的问题,如何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措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十分值得探索。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问题

(一)会计公司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困难。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择会计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一是在会计公司的筛选上,面对众多的会计公司如何筛选一家正规、优质的公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它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多渠道去寻找;二是在项目服务的交接上,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服务也会有所不同,当行政事业单位把会计业务打包成一个项目要交给会计公司去承接的时候,就会面临“购买服务”的程序困难,特别是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资金达到需要公开招投标的标准,还需要走招投标这样的一个流程,如何确保在会计公司选择过程中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会计公司的专业程度、与单位的匹配程度以及相应的成本支出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择会计公司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的衔接。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引入会计机构实现“会计外包”,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存在沟通不足的问题,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和会计公司的关系是合同关系,通过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但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相对比较冗杂,并不能够在合同当中进行全部呈现,加上会计公司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缺少全面的了解,增加了会计业务开展的难度。其次,存在业务脱节的问题,引入会计公司,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业务脱节问题”,即会计工作独立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作之外。(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信息保密风险,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都涉及公众的档案信息,这和会计业务是息息相关的,在会计实施过程中因为工作对接、资料交接等原因就有可能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二是专业不足风险,在当前的诸多会计公司人员招聘中,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有很多挂靠、兼职会计师,这些会计从业人员一般都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但是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一旦会计公司的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势必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潜在的风险。三是监管缺失风险,作为一个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行业,会计行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监管机制,这也会对会计工作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筛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的匹配度。选择一家专业、合适的会计公司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基本前提,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思想认知、加强筛选,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在会计公司的筛选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自我会计业务盘点,形成会计需求列表,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公司筛选,严格考察会计公司的规模、人员、资历、专业等各方面的标准,选取一家能够匹配单位本身会计业务需求的会计公司。其次,在引入会计公司的程序上,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程序执行,需要进行招投标程序就要开展相应的流程,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优胜劣汰,寻找最合适的会计公司。再者,在关注公司实力的同时也要考虑成本控制,特别是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单位会计业务比较单纯,就可以选择成本较低、实力中等的会计公司,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益。(二)增强联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实时互通。“会计外包”不代表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业务上完全脱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与会计公司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实时互通,这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加强沟通,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很难通过简单的合同去界定双方的职责与具体的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两者的沟通应该是无时不在的,必要的话可以通过建立“一周一例会”、“一月一联席”的形式进行常态化的沟通,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工作不会偏离行政单位实际。另外一方面,要增强联动,在良性沟通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要增强彼此的联结,最大程度上实现两者的叠加效应,避免出现会计工作脱离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业务的现象。把会计工作当成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一个重要部分,才有利于单位的统一管理、统筹发展。(三)完善内控,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的风险防控。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公司的风险防控。在信息保密方面,要建立明确的授权管理制度,把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接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且要求会计公司签订信息保密协议,确保公众信息的安全性,当然,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要求会计公司工作人员定期到行政事业单位实地办公,降低档案信息外泄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信息沟通。在专业保障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会计公司安排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考核,并且要求专人负责,确保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持续性。在监管核查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通过完善会计行业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环境、营造良好行业氛围,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会计公司之于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强有力的专业助手,是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模式,我们要正视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风险,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安全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最大程度降低会计业务成本、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会不断的完善,社会效益也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明哲.小微企业会计记账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

[2]盛光蕊.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财会学习,2016(21).

工作质量范文篇5

卓越的现场管理可以极大地增强顾客信任,振奋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践证明:卓越的现场对改善产品质量有着神奇的功效。也是实现精益生产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质保部将协同其他部门一起完成原料,产品,机器,设备,模具,工装,检具等物品的定置定位,建立管理看板,合理有效地利用生产场地,将物品、管理方式、责任人三者建立起联系,使各类物品均处于受控状态。

物流是生产运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尽可能减少浪费,预防物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需要对物流方式进行合的设计。尽量缩短物流路径,防止出现物品流通不畅,路径反复、流通线路交叉等现象。合理的场地规划是使物流方式合理的基础条件。质保部将通过场地与物流路径的规划,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好准备。

二,积极参与项目的先期质量策划

项目的先期策划是质量概念确立的源头,是建立质量要求的重要阶段,先期质量策划是否充分关系到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质保部将积极参与项目先期策划的各个阶段,共同确立装配、功能、外观等各项质量特性,并通过过程流程图,fmea,控制计划等文件对关键质量特性进行传递。协同项目小组进行过程与质量管控方式的设计。试制阶段对设备能力、检测能力、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可行性评估,及时发现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产能瓶颈,制订改善方案,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批量生产在经济、有序、可控的方式下顺利进行。项目开发结束后,与项目小组一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不断增强公司项目团队的过程开发能力。

三,以过程控制为工作的核心

当有序、可控的过程建立以后,对过程的监控是质保部工作的重点,质保部将以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为导向,通过关键过程识别、人员培训、文件指导、追溯记录等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的监控。确保关键过程能得到可靠有效的控制,从而最终保证产品符合初始策划与顾客的要求。过程监控重点对象包括:人员素质、生产设备、工装模具、工艺条件、物流运输等要素。确保人员素质过硬,操作娴熟,生产设备性能可靠,工装模具状态良好,工艺条件符合技术要求,物流运输有序。在关键过程的监控上尽量采用防错技术。在过程监控的同时关注产品实现过程与顾客导向过程的整体衔接,过程的输入输出关系,力求做到把握重点,兼顾全局。

四,部门建设

部门建设是关系到部门工作绩效的大事。一个部门的带头人如果不能充分调动部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部门成员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必然会导致失败。新的一年,质保部将以增强部门的凝聚力,战斗力为部门建设的重点,从工作制度,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着手部门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质保部将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纲,认真切实履行,同时给予部门成员应有的权力,发挥部门成员的创造性,使其成为工作的主人,让部门成员有成就感。领导的职能从决策转变为服务,在员工迷惑时指明方向,努力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完善,透明,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部门始终具有战斗力,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增强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质保部将拟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质理管理方法,质量工具的运用,质量要求的贯彻、精益生产模式,六西格玛管理等多方面,多层次。从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

五,沟通与合作

各部门协调一致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基础条件。如果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利益,严重阻碍公司的发展。由于质保部的工作业绩与其他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所以与生产运作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显得至关重要。质保部在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将通过积极的协调与沟通与各部门达成共识,并主动配合采购,生产,物流等生产运作部门解决问题,提出过程优化建议,使公司的各项业务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不断趋向完美。

工作质量范文篇6

关键词: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思考

计量检定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是要讲求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这对于维护市场的公正与公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但是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进而质量水平受到的限制,计量检定工作结果的准确性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重视自身的工作,严格约束自己,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以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要。而有关部门也应该重视这类问题,能够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使得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影响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因素

1.1工作环境影响。工作环境对于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检定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在计量检定工作,要求必须要保证检定的准确度以及精确度,而周边环境的也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有关部门对检定的环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工作的中的温度、湿度、含尘量等数值要控制在合理地范围内,尤其要保证工作间具有防尘、防腐等功能,以免影响其检定的准确性。这些也是环境因素中的几个要点,所以,工作环境是制约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水平的关键要素。1.2计量器具问题。计量器具问题也是影响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因素之一。在计量检定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计量器具,这是重要的检定手段和工具,所以,它的质量问题对检定的结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进行计量检定时,计量器具出现问题的现象比较偏多,这就为计量检定工作增添了阻力,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与人们的养护不当、操作错误有关。如果计量器具不能按照要求去管理以及养护,就会使得器具的性能下降,甚至寿命减少,这就不利于检定工作的顺利进行。1.3缺乏专业的计量鉴定人员和检测人员。在计量检定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是主体,一切都是需要工作人员利用相关检定技术与工具进行检定,所以,这就对计量检定人员和检测人员的有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计量检定工作中,还是会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是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尤其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过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知识技能与技能水平都有所欠缺,就会使得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下去,即使进行检定也会频繁出现错误,其结果也不具有可信度,从而制约了检定行业的发展。1.4计量检定规章制度不完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不完善也是一大问题,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加以约束,这样才能有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工作标准,进而规范职员的行为以及操作要求等,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这对于计量检定工作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工作人员的技术以及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计量检定规章制度是有的,只是相对还不完善,尤其在检定方法上无法形成统一,而且也没有标准的技术规范等,所以,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使得工作质量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2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考

2.1促进部门之间配合。做好计量检定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想提高计量检定的质量水平,就要采取一些科学的举措,首先,各个部门之间应该相互能够配合,这是提高质量水平的关键。这就要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明确检定工作的意义,同时为推进检定工作的顺利展开,各部门之间也应该相互进行沟通,不能只是走个形式与流程,这样才能避免在工作环节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进而影响工作的质量。2.2深化计量检定工作理念。深化计量检定工作的理念也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理念上能够有所转变,才能进一步的做好计量检定工作。所以,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计量检定的有关工作,能够严格要求以及约束自己,然后按照相应的工作规范以及流程开展工作,尤其在环境因素的控制上,要做到合理以及有效。具体而言,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的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记录、监控,相关的温度、湿度也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对检定工作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另外,相关器具、设备的养护工作也要做好,以保证器具设备的整体性能不受影响。如果环境质量达不到要求,就会对最终测量的数值产生影响,其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等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员工们也必须深化计量检定工作的理念,进而提高对于工作的认识程度,以提高检定工作的质量水平。2.3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基本的要求,在任何工作中,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等方面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而在计量检定工作中也是一样,只有保证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能够符合有关的规定和要求,才能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给工作添加麻烦。尤其计量检定工作还是一项讲求技术与专业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这关系着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有关的计量检测人员能够重视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注意工作、服务的态度等,这样才有助于员工素养的全方位提高,进而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成效。另外,对于有关部门而言,也应该积极的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可以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检定队伍,以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要,从而保证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尽量避免发生问题。2.4确保计量检定真实可靠。实际工作中计量检定规程,是对计量器具的检定项目、计量性能、检定方法、检定条件、检定周期和检定数据处理等,制定的技术规定。计量检定规程时计量技术操作规范,对计量检定人员所执行检定任务重要依据。是进行计量检定、判断计量器具是否合格,评定计量器具的性能的技术性依据,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统一测量方法,保证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性,使全行业量值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找到计量基准。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计量技术的改进,计量检定规程也不断进行完善。以提高检定的工作质量,因此计量部门要更新计量技术法规内容,保证检定规程的完整性,提高检定工作质量。2.5购置大计量设备,拓宽检测领域。我们不能单方面提高人员素质,而不注重计量检定装备不能有效提升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能力,现实情况是县级计量机构,普遍存在的局限性,量值传递方式难以用先进仪器来评定其计量性能,因此加大设备的购置,添加基础设施投入,整体提高计量技术水平。提升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是相互促进和发展两个层面,加大技术装备可使技术人员有更开阔的思维去创新发展,注重提升人员素质更可让技术人员熟练地使用先进技术装备,掌握操作方法为计量检定工作。2.6完善计量监督机制。加强计量监督也是基本的举措之一,而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也是基本的途径,通过不断完善计量监督机制,能够对人员的行为以及技术、工作的要求加以规范,从而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而且计量监督也是属于计量管理的一部分,能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执行以及实施情况做详细的监督,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完善计量监督机制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秩序的维护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关人员应该重视此类问题,并能依法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的管理。另外,我国《计量法》颁布和实施,也为计量检定工作制定法律保障环境。计量监督工作在加强技术基础、提高质量、和国际惯例衔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7整合资源。现今的形式计量检测机构应该走联盟,集团化这种多方合作模式。必须加强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尽快提升计量检测机构的检测遂平和能力。成立检测集团由地、市计量测试牵头,将各个方面的检测资源进行整合,重新核定职能,管理人员减少,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向市检测机构倾斜加大经费的投入,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项目,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检定工作在生产以及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有食品质量检定、测量检定等,这对于工作的效率以及取得的成绩等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计量检定工作也是检定工作中的一种类型,主要针对的计量器具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保证其精准性,从而进一步的规范市场,同时对于人们权益也有一定的保障。所以,做好新时期的计量检定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工作人员应该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视计量检定工作,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能够针对计量检定工作中的问题积极的采取一些有效的举措来加强监督与管理,进而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席建新.关于如何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几点思考[J].卷宗,2017(3).

[2]张晗.对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途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5(17).

工作质量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我县产品质量和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深入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引导、协调和服务,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在龙头企业中,选择10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在争创国家、省、市、县质量奖上有新突破;

2.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选择10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在争创省、市名牌产品及标准创新等方面有新业绩;

3.在中小型企业中,选择10家推行5S管理企业,在实施《省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及改善现场管理等方面有新成效。

三、工作内容

1.开展质量教育。以“来立信杯”质量教育活动为抓手,推进企业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促进企业进一步降废减损、提质增效。

2.强化质量基础。帮助企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收集制订原材料、外协件、半成品及产品质量、抽样和检验等方面的标准,积极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提高计量检测和技术保障能力;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能源计量和检测技术,推动企业节能增效工作,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中小企业配备的计量检测设备达到《省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和改进能力。

3.举办质量培训。组织开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实施指南国家标准、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5S”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标准计量知识等培训,以培训促提升。

4.召开质量会议。通过组织专家辅导报告会、推行先进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举办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论坛等会议形式,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5.组织质量咨询。通过邀请标准化、计量、实施卓越绩效模式、“5S”管理等专家进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和诊断,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6.推进质量创新。帮助企业积极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制修订工作,努力争创标准创新型企业;帮助企业积极开展专利、新产品、技术中心以及高新企业的申报创建工作,不断推进质量创新,以质量创新促质量提升。

四、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为确保“三十”质量提升活动取得实效,局成立深入开展“三十”质量提升活动促进质量提升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所队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对“三十”质量提升活动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

工作质量范文篇8

一是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广泛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等质量振兴活动,加强部门合作,探索建立大质量工作目标体系。定期向政府报告重点产品专题分析,真正使其成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9月上旬,促成了省质监局与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在6个合作项目上达成一致共识,共同开创“质量兴市”的新局面。

二是大力实施质量宣传过程。一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我们利用“3.15”、“质量月”等重大活动,广泛宣传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商品质量知识以及质量典型案例。二是开展专家讲坛活动。9月7日,省局局长亲临,作了题为“质量兴省战略的思考与实践”演讲授课,对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进行了深入透彻讲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工程。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在食品、纺织、无纺布等行业进行宣传、遴选,引导做好名牌申报的基础工作和后续跟踪工作。积极提请市政府设立市最高质量奖项,草拟了《市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草案)》,建议设立“质量奖专家评定委员会”,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在今年的名牌创建工作中,我市有4项产品已通过初评。

二、以保障安全为基,着力在保安全上求作为

一是狠抓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若干规定》,严格规范了21类食品生产许可程序。今年以来,共巡查食品企业402家次,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75份,下达《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督办通知书》52份,立案查处案件5起;按照职责界定,以普查建档为主,开展酒类专项整治,巡查全市酒类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小作坊)142家(次)。

二是重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定下发了《市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帮助特种设备安装使用单位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全年共培训企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542人次,登记在册特种设备2247台套;认真开展“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月”活动,整治隐患起重机械9台,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起;检验锅炉160余台,压力容器(含)钢瓶6500余台/只,营造了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严抓执法打假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以“打假劣、净环境、惠民生、促发展”为主题的“亮盾行动”。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80人次,检查生产(经销)企业680家,抽查产(商)品128个批次,查处各类产品质量违法案件107起,万元以上大案35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637.5万元,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

四是常抓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通过开展定期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完善日常监管,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全年共完成定期监督检验任务368个批次,合格批次365个,合格率为99.1%,完成省级专项监督抽查220个批次,各类风险监测116个批次,完成委托检验批次2347个批次,棉花公正检验在全省监督抽验中名列前茅,客户满意率达100%。

三、以服务发展为要,着力在促发展上求突破

一是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求突破。不断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引导企业加强技术革新,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监管,今年在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大立容器制造有限公司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现年节约标煤近7000吨。

二是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求突破。充分发挥技术、执法、管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重点项目实行“大客户直通车”制度,做到提前介入服务,全过程服务。深化和加大“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服务惠企制度的执行力度。我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已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服务窗口”。

四、以促进和谐为重,着力在强质检上求实效

工作质量范文篇9

紧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以加快实施“五个一”工程为载体,统筹优势资源,突出五大抓手,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质量管理及质量指标均实现新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一)突出质量管理的宏观指引。一是完善质量导向机制。5月5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张敬华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亲自颁授首届市长质量奖,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对质量工作进行考核,强化了责任目标落实。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质量工作活动经费及奖励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兑现质量、标准先进单位奖励资金860万元,保障了质量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市政府分管领导的主持下,23个职能部门5次召开联席会议,分析质量形势,解决质量问题,形成了工作合力。《质量报告》在全国率先纳入政府工作层面,政府发文、专题部署,16个部门联合编撰,有效提高了《质量报告》的“含金量”,质量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二是提优履职服务效能。集聚质量、品牌、标准、计量、检测等优势要素,在以建立有机的“多线组合、上下联合”的工作机制为目的,首选八大区域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集中和系统化,用工程的思想和理念,进行部署、指导和督办。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五个一”工程统领作用及旗帜效应逐渐显现。“整合优势资源,提升综合效能”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渐入人心,在全市系统达成了共识;质企互动,与目的性企业在“提质量、增后劲、快发展”方面形成了共振。八大块状产业新培育1个全国质量奖、1个省级卓越绩效基地、48个名牌产品,推进80个标准化项目,建树20个计量标杆,提升3个检测服务平台服务功能,质量竞争实力得到增强。三是深化质量振兴活动。全市12个县(市)、区按照质量兴市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不断采取新措施,谋求新突破。4月14日,全市顺利通过了创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省级验收,标志着我市质量振兴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突出品牌建设的发展引领。一是名牌名品评审更加严谨。修订《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增加跟踪监督环节,企业配备自评师,提高自我评价改进、完善提高的能力;同时,将市质量奖纳入管理范畴,完备了市长质量奖的培育梯队。名牌评审增加专家集中文审、企业现场评审等环节,程序更加规范,意见征集更加宽泛,保证了评审工作质量。

二是品牌培育侧重重点行业。以六大支柱产业、六大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为培育重点,扶持单体品牌与创建区域品牌并重,新培育省、市名牌产品48个;开发区成功申获工程机械产业首批区域名牌试点,品牌建设及受益对象由企业个体向产业群体延伸,提升了“制造”的含金量。以民生热点产品为培育重点,新培育食品、家具、建材等名牌产品及服务业名牌46个,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三是企业追求质量氛围浓厚。全市有近千家企业参与质量兴企活动,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创新质量提升的内容和方式。徐工按照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要求,投入最优良的资源,快速补齐“短板”,促进了产品质量、经营质量、综合绩效的快速提升,成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118家名牌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信用体系,积极申报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16家企业获得A级,总数位居全省第四位。追求质量改进,促进质量提升,实现产品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企业提档升级的共同选择。

(三)突出标准创新的带动提升。一是引导新兴产业成长。遵循技术标准和科技研发“同频共振”的宗旨,与市知识产权局深度合作,出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工作意见》。围绕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举办3期技术标准研讨会及讲座,主动对接11家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研制同步发展,将32项知识产权转化为产品标准。跟踪“感知矿山”物联网发展前沿,初步搭建起标准体系框架,69家“感知矿山”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实施37项产品标准,27项标准获得煤炭行业标准立项,2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获省科技厅立项。用标准引导新兴产业成长的新路径逐渐明朗。二是助推传统工业升级。指导1家企业实施省级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10家企业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16家企业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10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15项国标、行标,使我市一些企业的先进技术规范融入国家标准,赢得了市场竞争“主动权”。三是规范服务产业发展。在物流和旅游业建立了标准化推进机制,推广、灌输标准化管理理念,云龙湖、马陵山、窑湾古镇风景区等3个部级、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推动了物流和旅游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四)突出“把脉”低碳的技术支持。一是开展能效对标测试。指导企业通过科学的计量手段和完善的计量管理推进节能降耗,新增7家通过计量确认的企业,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98.9%以上。在水泥、化工行业选择16家重点耗能企业,对使用的高耗能设备进行能耗测试、对标判定,指导企业改造、升级设备90台套,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年节节约标煤1.2万吨,节约资金600万元。二是推进锅炉“双达标”活动。制定并实施省级地方标准《燃煤电站锅炉节能监测》(DB32/T1840-2011),对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检查内容及要求、测试项目、测试方法、考核指标、结果评价做出规定。完成202台锅炉能效测试工作,出具《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诊断书》,对125台不符合能效指标的锅炉提出了改进措施,淘汰改造高耗能小锅炉69台;加强对锅炉水处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完成392台锅炉水处理检验工作。组织专家开展锅炉节能燃烧、换热、能量回收等节能新技术研究,在145台锅炉推广应用,实现年节约燃煤12000余吨、降低运行成本1000万余元。三是完成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邳州市再生铅产业作为首批部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三年建设,完善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主导制订国家标准5项,企业产品标准占体系标准总数的67.2%,标准覆盖率达到96.3%;年节标煤2.5万吨,减排7万吨含铅酸液、1万吨二氧化硫;实现了循环经济保护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标,以全省最高分100.5分通过验收。

(五)突出公共平台的科技支撑。一是科技项目数量及质量位列三甲。市局首次召开科技工作大会,评选表彰科技及创新工作优秀作品,设立专项课题奖励经费,有力地激发了“崇尚创新、致力科研”的热情。全市系统在质量检测、技术标准、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申报科研项目36项,获准立项26项,其中部级7项、省级8项,结题11项,3项成果获得省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成果奖,1项被推荐为国家总局科技兴检奖,获得7项国家专利,不仅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位列全省系统“三甲”,而且在网架及钢结构产品关键技术和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乳制品掺假检测、采煤机电缆弯曲性能等学术领域取得了“全国发言权”,形成了新的学科“生长点”。二是标准信息平台延展功能。主动贴近企业需求,围绕解决企业检索国际、国外标准难的问题,跟踪标准动态,增加标准资源,升级国家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贸易壁垒预警、农产品等四大平台,新增标准题录61281条,平台检索功能连续两年保持苏北第一、省内领先水平;并与国家标准馆、深圳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矿大科技园等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体,国内独有。开展送标准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普及了标准化知识;探索标准订制服务、打包服务等模式,对电子、汽车电器、计量机、电力电子、软件开发、煤矿安全、医疗器械、工程机械8大领域实行免费服务,已为9家企业提供标准订制咨询服务,促进了标准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检测技术机构增强保障实力。全市系统投入资金475万元,争取上级及系统外资金支持120万元,建成南院检验检测基地、国家林产品质检中心、省级农化产品质检中心、市级食用菌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中心;市质检所、市纤检所、市信息中心搬迁至检验检测基地;检测范围拓展到国家实验室认可项目957项,省级资质认定项目2778项,计量标准106项,基本覆盖我市优势特色产业,检测环境、装备水平、人员素质、业务收入均得到快速提升,综合检测能力在苏北、淮海经济区领先。国家及省质检中心积极参加本行业国标、行标制修订等学术活动,提高了影响力;相关检测项目参加NIL国际比对、CNAS能力验证,比对结果均为满意。

二、严守底线,改进监管机制,提高安保质量

坚持以保障安全为“底线”,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导,以提高监管效能为核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三个安全”的保障力。

(一)食品质量安全实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市局及各县(市)区局建立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完善工作流程规范许可程序,实行三级签批加严发证审查,加强质量安全信息收集、风险分析与监控工作,今年共发放生产许可证439张、注销46张、13家不予许可,努力从源头促进企业提高食品安全把关水平。在睢宁局试点实施“三位一体”综合监管模式,明晰监管、稽查、抽检人员职责,细化监督管理的“闭环”机制,“一体化”监管实现了“六个提升”。先后组织开展以检查非法添加物质为主要内容的乳制品、肉制品、辣椒制品、面制品等专项行动,未发现违规行为。指导4家乳制品企业按照新标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厂房布局和生产设施等全部达到新的准入条件的要求,重新取得生产许可证。二是提高企业道德诚信意识。建立了食品企业厂长(经理)和检验员集中培训制度及考核制度,对全市92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1100余名企业法人及从业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安全标准、检验技术及道德伦理的培训,增强首责意识、法制观念、诚信素养和从业素质。组织一次921名食品企业厂长(经理)参加的食品法律法规考试,强化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指导127家企业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76家大型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督导企业落实好各项食品安全措施。首次在开发区食品生产企业组织质量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指导企业完善了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提高公众知晓率。先后组织开展了人大代表视察食品生产,“市民看企业、监督零距离”活动,让群众及媒体现场直观了解企业生产食品的全过程,督促企业自律,引导安全放心消费。组织质监志愿者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册、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巩固了社会科普阵地。与影视传媒联合制作了食品质量安全公益宣传片,借助百场红色电影“三进”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播放400场次、观众25万人次,普及了食品安全常识。

(二)特种设备安全体现“三个转变”。一是监管重心向解决重点设备和关键问题转变。开展电梯安全专项行动,组织“三进”集中宣传21次,普及安全乘坐电梯知识;组织电梯应急救援演练8次,提高了维保及管理单位处置电梯故障的效能;对35家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电梯维保安全质量承诺书”,并进行星级评定,择优推荐2家三星级单位上报省局评定;检查106家单位使用的542部电梯,对169部不合格电梯下达了安全监察通知书,责令停用电梯72部,有力地规范了电梯安全使用行为。实施气瓶“一瓶一码”工作,全市77家气体充装站配备“一瓶一码”充装体系及配套设施,新购气瓶8万只,安装条码40万余只,覆盖率100%;强制报废“螺丝瓶”5万余只,提高了气瓶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监管方法向规范企业安保体系建设转变。将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与“三分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开发区、新沂市、电站行业率先推行,指导2517家单位完善设备档案,健全管理机构及制度,开展自查自评及综合评价;其中1932家单位达标,50家单位成为标杆,提高了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安全保障体系运行水平。三是管理手段向行政许可科学化、规范化转变。以实现“作业知识机考化、作业技能模考化”为目标,积极推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理论考试系统,推进作业人员技能考试基地建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制定培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人员操作规程,采用省局统一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系统软件及考试题库并进行了设备的调试及软件的试运行,已使用信息化系统完成了1500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规范了作业人员资格许可程序,提高了行政许可效能。

(三)重点产品安全显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难点问题治理。组织“家电下乡”、“百日清新居”、“汽车轮胎”、“限塑”等专题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358个单位,立案查处27起,涉案产品标值187万元。开展“春季农资打假”和“徐宿连三市化肥联合打假”行动,检查生产企业59家、经销门市130余家,抽检80批次,立案查处14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万余元。在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会同经信、供电等部门,严厉打击“地条钢”,共检查涉钢企业54家,关闭“地条钢”生产企业47家。二是加强“双打”专项行动。全市系统共出动执法及质检人员2160人次,检查850个单位,立案查处57起,涉案产品标值216万元;其中销售掺假棉花案、洗涤用品侵权案、土炼油案等3个案例被总局列入50个“双打”成果展案例(全省仅4件)。深化经营案件的理念,突破个案办串案、系列案、大要案,立案案件、罚没款到位、捣毁制假窝点数量和移送司法机关案件数量等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同比分别增长11%、30%、40%、200%。三是加强联合查办案件。六部门联合开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及“黑心棉”打假工作,建立了禁用原料、废物回收及处置、生产加工、市场准入、集团购买等环节的监管制度,使“黑心棉”得到有效防控。全市系统共检查相关使用单位127家次,检查絮用纤维制品1.6万件(条)、纺织类床上用品7000件、棉衣及工作服5000件,抽查絮用纤维制品124批次,未发现“黑心棉”。联合“胡大祥”、“润发一世”、“恒顺万通”和“广州立白”等名优企业打假治劣,捣毁造假窝点23个,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万余元,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赞誉。

三、把握红线,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惠民实效

紧贴政府民生工程,坚持从群众的热切期盼中扎实推进惠民工程,及时跟进民生热点,解决好群众所想所盼、社会所需所要的问题。

(一)计量惠民扩容。一是解决热点问题。“两免费”计量检定工作向计划生育指导部门和社会福利机构延伸,覆盖面更加宽泛。共免费检定162家集贸市场15934台件计量器具,182家乡镇医疗卫生机构、2625个村卫生室9113台件计量器具,166家计划生育指导站及福利机构559台件计量器具,免收费用300万元。在市区22个集贸市场设立公示栏,计量器具检定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广大群众共同监督。开展“计量伴车行”行动,新建6项计量标准,对42家4S店83台件汽车安全性能检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对我市2家企业生产的7000余只热量表进行首检。省矿用安全监测仪器计量中心检测业务向豫皖晋陕等地发展,共检测30余家煤矿企业5000余台件矿用计量器具,提高了安全防护能力。二是加强诚信计量。深入开展诚信计量创建活动,培育、评选63家诚信计量单位,并择优推荐21家参加省级评选。对全市78个加油站833台加油机更换强检合格标识机铅封,对300余台加油机启用“防作弊”系统,防范措施更加严密。抽查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定量包装商品505批次,合格率为95.22%。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利用计量器具作弊偷盗天然气案件10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万余元。三是开展计量互动。组织民生计量实验室开放活动12次、“进企业进社区”宣传活动28次,向群众面对面介绍、演示水表、电表、燃气表、热量表、血压计等计量检测过程、答疑释惑、普及常识,让计量走出实验室,贴近百姓、服务社会,提高了公众的计量意识。

(二)维权平台升级。一是健全工作程序。秉持一年365天、天天为民服务的理念,以流程管理为主线,完善业务受理、处理、转交办和保密等制度,增加资料储备,设立专线语音提示,规范工作程序,把12365系统建成了集“咨询服务窗口、申诉接待中心、举报受理平台”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二是妥善处理接报。按照“打得进、接得到、办得好”的要求,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加大群众举报投诉的核查、处理力度,确保群众遇到质量问题有处说、有人管、有回音。全年共受理举报投诉及咨询1017件,办结率98.9%,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0万余元。

(三)监督抽查提质。一是增强服务性。牢固树立抽查为民的理念,将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和热点问题作为抽查的重点,突出时令、节令特点,加大抽查频次,扩大抽查比例。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类别实施“半年全覆盖”抽查,共抽查食品1005批次,合格975批次,合格率为97.01%,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结合我市产业特点,组织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工程机械、煤炭、车用汽(柴)油、液化气等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180批次,合格171批次,合格率为95.00%,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抽查各类产品2126批次,合格2026批次,合格率为95.3%,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是增强有效性。从今年10月份开始,将所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全部公开,所有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结果全部公开。目前已公布抽查结果80批次,曝光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8家,不仅提高了抽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而且发挥了保优治劣、引导消费的作用,使监督抽查真正做到“抽查一类产品,规范一个行业”。三是增强规范性。为保证“两公开”工作质量,制定了《工作意见》,明确形式内容、工作流程、审批程序、职权职责及应对措施等。开展“检验工作质量月”活动,探索“三年一周期”抓岗位培训,深化“增强质量意识、提升能力素质”主题活动,对6家县级质检机构进行能力验证,8家质检所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报告评比,不断提高质检机构的“产品质量”。市局及各承检机构规范检验程序,拍照记录抽样过程,确保抽样方法精细严谨、检测数据真实准确、公开程序规范合法。

(四)标准应用增效。建成部级奶牛、肉鸭,省级异育银鲫、瘦肉型猪、设施蔬菜、日光能温室、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7个示范区的经济效益及农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新沂市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八个创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市)之一;立项2个、实施6项省级地方标准。全市共有25种农产品完善了标准体系,51个示范区发挥增产、增收效益,农业标准化水平在全省保持领先。

四、以人为本,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发展之基

坚持把练内功、谋长远作为质监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在依法行政、风险防范、队伍管理、文化育人、勤廉兴业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法制建设得到规范提升。在全省首创宁锡苏徐四市质监法制建设区域合作联盟,建立了法制信息交流、执法疑难问题探讨的快捷通道。法律咨询委员会发挥参谋、保障作用,帮助解决了1起跨度十余年的劳动争议诉讼案件、2起行政复议案件。统一说理式行政处罚告知书格式,突出阐述认定违法的理由及依据,做到“以理服人”。建立案卷季度评查制度,随机抽取案卷评查,通过数字平台展示,进行综合点评,收到了以查促学、以评促改的效果。组织2次“听庭评审”活动,开展全市系统法制人员“案审技能”比赛,增强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实战应诉能力,并在省局组织的全省系统案审技能预赛中取得总分第一名。

(二)履职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开展质检机构质量管理及风险防范,各检验机构抓好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工作,加强检验全过程控制,完善检验工作程序及管理制度;市局强化对质检机构资质认定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检查,严谨借监督之机搞强制服务、收费服务。制发《质量申诉案件处置规程》,规范信函签收、审批流转、处理过程管理、工作记录及资料保管等环节,编制答复通知书模板,有效防范了质量申诉隐藏的诉讼风险。积极探索建立“全员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与岗位履职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开展了以“工作目标任务化解”为核心内容的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试点“红、黄、蓝”三级风险预警,切实控制和及时消解岗位廉政风险,使保护、监督干部职工工作落到实处。

(三)队伍建设得到基础保障。市、县局按照“三定”方案完成了机关处(科)室的微调,普遍配强、配齐了行政人员,人到岗、职到位,理顺了机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市、县局稽查人员完成落实编制工作,经费得到保障,稳定了“军心”。加挂“食品稽查大(中)队”、“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举报投诉中心”三块牌子,加大了食品监管和执法打假的力度。多方位推行公开竞争的选人用人方式。在市局机关处室、县局领导班子、矿用计量中心主任的选拔、优秀基层公务员的选调等方面采用“公开竞争”的方法,选拔干部23名,有效拓宽了识人用人的渠道,使公开选人用人走向“常态”。

(四)勤廉建设得到巩固深化。与企业共建“三联”预防机制,通过打造联系点平台、联络员网络、联系会议制度,扩大预防的视角,延伸监督的触角,搭建沟通的桥梁,完善了具有质监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建立了法制监督、电子监察工作网络,行政许可及行政案件办理、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网上办理、监督和督查,平均每项任务的措施数始终保持全省系统前列。加强公车治理及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治理,健全了相关审批管理制度。强化廉政教育,主要党政领导干部讲党课18次,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12场次,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25场次,组织开展反渎职侵权等廉政主题教育活动18次,增强了干部职工依法履职、廉洁从政、严格自律的认识和意识。

(五)文化建设得到有力推进。质监文化建设按照有要素、有组织、有氛围、有载体、有活动、有效果的“六有”要求,进一步提炼、升华文化理念。通过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单位和学习型职工、创先争优、树典型学先进、志愿者服务、“三联四促”、践行服务承诺、文明行业(单位)创建等活动,进一步营造氛围、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城区分局成为市十佳服务窗口,市纤检所成为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市计量所、特检分院继续被认定为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邳州局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市质检所、睢宁局得到省局质监文化建设观摩检查组“感动、震动”的评语。干部职工对质监文化的认同感、认知度和践行意识明显增强。

工作质量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院自。2018年始在儿科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以此为界限分别选取前后各1年时间并进行分组,前后对应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期间无人员调动的情况,其中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文化程度具体如下:5名中专、11名大专、4名本科。1.2管理方法。对照组护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根据科室要求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定期监督并结合患者反馈,作为对护士考核的标准。观察组期间护士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对于护理人员工作内容还有流程在制定时综合考虑到科室的实际情况还有资源分配状态,确保每一项工作制度都能够尽可能被完善,工作制度的覆盖范围包含科室对各种收治疾病了解程度、治疗所用仪器、保养工作标准、医护物品的准备流程、团队交流效率、医护配合默契程度、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处理等,涵盖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对各个层级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与层级护理管理内容相适应,培训的方式包括导师带教、面对面培训、小组互助培训等[6],一般情况下下一层护士的受培训工作由上一层护士负责,层级的不同决定了培训内容的差异,需要进行适当调整,让上下两个层次在培训过程中均有收获[7]。为患儿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家属及时有效沟通、治疗以及健康指导等内容,让患儿能够接受到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病情较重的患儿由高层次护士负责(年资高、专业素质强、能力突出),让下层护士配合协助,在护理过程中学习[8]。1.3统计方法。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管理效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工作的能力、质量以及综合能力等所得数据均有显著优越性(P<0.05),见表1。2.2患儿家属满意度。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工作所得评分为(94.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所得评分(84.1±6.2)分,组间差异比较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8,P<0.05)。

3讨论

医院是人们接受治疗的一个特殊场所[1],对于其中的医疗效果、护理质量等人们的要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儿科临床,患儿出现疾病后难以通过语言完整的描述自身感受,此时会有烦躁、哭闹等行为,而家长本身因为担心儿童疾病已经存在烦躁情绪,如果由于护理失误而引发不良事件[2],那么必然会有医疗纠纷发生。《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当中将努力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作为医院的护理管理目标,以此为出发点来提升护理的专业性还有服务质量。对于儿科护理而言更是如此。护士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的重要执行者与承担者,在儿科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减少患儿家属医疗承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有序的儿科护理管理无论是患儿或者是护士自身质量的提升均有积极影响。在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当中提示了儿科科室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在人员没有出现调动的情况下观察组管理模式下的护士无论是护理能力、护理质量以及综合素质等均有显著提高,相对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医院的护理人员每天工作量大,而儿科由于收治的群体相对特殊,护理人员还要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逐渐升高,且随着医疗手段的精细化,护理配合越来越出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9]。儿科护理人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操作,同时还需要有较好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以及沟通技巧,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全面化[10]。层级护理是考虑到护士自身专业素质情况有对管理模式进行细分、优化,让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工作能够更加具备针对性,每个护士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收治患儿群体提供服务,为收治群体所提供的工作更加合理同时也具备针对性,患者能够接受到令人满意的服务[11],同时层级护理模式确保了护理人员所面对的疾病不会超过自身专业素质范围,保障了整个护理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完整性,保障了整体护理质量在数据比较当中可知接受层级护理管理下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相对更高,可见在层级护理措施管理之下,护士在自身专业能力范围内能够确保服务内容更专业,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能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