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通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1:29:28

工作单位通知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1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创建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县“城乡清洁工程”交通秩序整治组,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制定下发了**县“城乡清洁工程”交通秩序整治[**]1号《关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交通秩序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和细化了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现将我局所承担的交通秩序整治任务细化分解通知如下:

一、任务分解

1、县乡公路管理站

(1)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置县级公路交通标志线,在清理排查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县级公路交通标志线设置方案、目标和计划,重点在二级以上公路、主要县级公路上设置限速、让行、指路标志。

(2)加强县级公路养护,及时维修处理各种路面病害,达到路面坚实平整,基本无病害,路牙完整整齐,公路桥涵栏杆等附属设施完好。加强县级公路日常养护的督促检查工作,做到对各交管站的日常养护工作进行周检月评打分考核,保证使各交管站的养护工作全面到位,及时为县交通秩序整治组提供交通路况信息及相关情况,确保县级公路养护达到路面、路肩、边坡干净整洁、整齐划一,无垃圾杂物,无白色污染。

(3)强化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督促检查工作,制定完善标准、办法,督促乡(镇)村扎实开展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改善和提高乡村公路的路容路貌。

2、路政所

加强路政巡查,形成专人负责,常效管理的机制,及时发现、治理路面抛洒污染,清理县级公路路面及两侧堆积物,及时制止和拆除建筑红线控制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确保路面、路肩、边坡无堆积物,无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

3、治超办

深入开展治超工作,加强源头管理和流动稽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及时为交通秩序整治组提供治超信息及相关情况,使超限超载得到有效治理。

4、城市客运管理办公室

协调县公安交警和建设部门科学划定停车区域,出租车全部入位管理。协调联系市城建委,完善出租车审批手续,推行出租车的公司化运营管理,积极筹备统一购置更新车辆、车牌,规范行车线路等工作;加大出租车车容车貌整治力度,严禁出租车超能力载客、拉客等违法行为;建立学习培训制度,提高驾驶员文明素质,融入全市统一、规范的客运市场。

5、运管所

整治公交车、县乡客运班车站点环境卫生秩序,加强运输安全管理。对车站(站点)的卫生环境、侯车亭站点路牌等设施,车辆进行经常的整治清洗,靓化站容车貌。制定城乡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加强和规范县乡公交车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点)的安全监管,加强危货运输管理,严格客运班线管理,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日常监管,严把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等重要关卡,建立健全包车运营管理和安全行车日志制度,确保运营安全。

6、整治县城维修行业,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取缔、规范县城主大街(湖东大街、紫林路、文源路、凤仪街等)道路两侧,占用便道或道路从事修车、洗车业务的经营户;整顿和规范修车、洗车业秩序,对无条件进行室内作业的修车、洗车业户进行坚决取缔,达到修车、洗车业门前的环境、卫生状况良好,无占道经营现象。严格营运车辆上线检测工作,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确保营运车辆无隐患。

二、工作步骤

1、准备发动阶段。按照局的安排,落实工作责任,各有关单位要尽快制订部门具体实施方案,报送局“城乡清洁工程”领导组办公室。

2、全面实施阶段。3月15日~5月31日,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分工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集中全面治理交通环境秩序。

3、巩固提高阶段。6月1日~8月20日,在巩固集中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健全和完善交通秩序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交通秩序管理水平。

4、初评整改阶段。8月21日~8月31日,县“城乡清洁工程”交通秩序整治工作领导组将根据工作要求,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工作,加大整治和整改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局将加大对各单位日常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下发督办通知书,督促各单位及时完成各方面的工作。

5、总结验收阶段。9月1日~10月31日,县委、县政府将组织人大代表、政治委员、清洁工程监督员、志愿者和有关单位、部门对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对工作效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单位,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届时局将提前对各单位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此次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及时研究整治工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局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在全县“城乡清洁工程”中创亮点、上台阶。

2、精心组织,齐抓共管。整治活动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繁重。各有关单位要安排创建工作的要求,科学规划,秩序渐进,稳步推进。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要注意总结、及时推广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信息共享,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2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就明确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人才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作用,不断强化观念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职责分工

(一)县委办、县府办

1、负责传达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人才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

2、协调安排需要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的人才工作重大事项和有关会议。

3、牵头组织或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性的调查研究。

4、参与全县人才工作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

5、协助县委、县政府领导加强与优秀人才的联系,负责收集、反馈联系和督办有关问题。

6、组织专家咨询小组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咨询服务,参与人才工作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

(二)县委组织部

1、指导协调人才工作,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和资源。

2、牵头制定、完善全县人才政策和具体规定。

3、负责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党员人才工程建设。

4、协助抓好“新台商”队伍建设。

5、负责或督促指导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6、负责指导各类人才联谊会建设和管理。

7、组织高层次人才的学历教育、进修、送培工作,管理全县各类人才培训工作。

8、指导抓好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等工作。

9、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

10、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11、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人才工作队伍建设。

12、承担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职能,定期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三)县委宣传部

1、负责人才强县、人才工作政策和优秀人才先进事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典型经验的宣传,研究制定全县人才工作的宣传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协调和宏观管理全县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工作,指导和协调全县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3、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各类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

4、负责全县政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5、负责全县新闻系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四)县委统战部

1、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和党外代表人士的安排和使用等工作。

2、宣传、贯彻党的人才政策,调查了解党与党外人才的合作共事情况,总结交流经验,调动党外人才的积极性。

3、了解和研究党外人才的思想动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提出做好党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4、重点掌握和联系一批党外人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

5、参与制定有关党外人才政策,利用统战工作渠道做好人才引进及引智工作。

(五)县发展和改革局

1、参与研究制定与全县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相适应的中长期人才规划和人才工作目标。

2、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县重大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3、协同做好人才工作目标的落实和检查工作。

(六)县经贸局

1、牵头负责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管理,研究制定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2、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提出年度培训工作目标,落实年度培训计划。

3、配合做好全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为企业引进人才和智力的牵线搭桥工作,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

5、负责研究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

(七)县教育局

1、负责做好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教育领军人才开发培养的规划和措施。

2、实施名师、名校长造就工程,做好名师、名校长等的选拔培养工作。

3、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基础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

4、对各类人才的培训提供教学点、师资等教育资源。

(八)县科技局

1、协助做好全县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2、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责任制,并做好指导、检查、督促工作。

3、负责对科技进步奖的组织、评审工作。

4、组织重大科技攻关,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九)县财政局

1、负责安排和核拨人才专项资金,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2、参与制定、修改、完善有关人才待遇的规定和办法。

(十)县人劳社保局

1、负责全县人才队伍的综合管理,研究制定全县人才开发培养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2、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全县人才信息库,负责全县各类人才宏观统计。

3、负责全县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的综合管理;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4、负责全县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的资格评审工作。

5、制定并组织实施人才流动开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人力市场管理等政策;不断完善人力市场体系,拓宽人才服务领域,完善人才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6、管理全县公务员队伍,负责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培训、管理及宏观指导工作。

7、负责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人才”等的推荐和服务工作,做好市“211”人才的选拔、奖励、培训和管理工作。

8、负责回国来玉留学人员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全县各类人才的引进工作,管理协调外国专家工作。

9、负责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工作。

10、指导、协调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十一)县建设规划局

1、负责做好城建系统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根据国家房改政策和我县实际情况,负责做好人才公寓建设工作。

3、制定出台外籍人才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有关政策。

(十二)县农业局

1、协调做好农业系统的人才工作,研究提出农业人才建设政策意见,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发挥人才的创造性。

2、牵头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3、牵头组织或参与全县农村人才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全县农村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

4、参与对农村人才规划、培养、引进工作的指导。

(十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1、负责做好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系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人才开发培养的规划和措施。

2、负责推荐县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3、负责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系统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服务和管理工作。

4、加大文艺急需人才引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

(十四)县卫生局

1、负责做好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研究制定卫生领军人才开发培养的规划和措施。

2、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高级人才医疗保健措施,做好高级人才体检工作,建立高级人才健康档案

3、负责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服务和管理工作。

(十五)县科协

1、发挥党委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等活动。

2、接受委托,承担科技项目评估与论证、科技成果鉴定等任务,组织科技专家、学者开展软课题研究和决策论证,办好“**科技讲坛”。

3、负责开展农函大培训、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和农技协服务工作,培养农村实用型乡土人才。

4、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科普工作者、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

5、建立科技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组织,做好科技人员的维权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各成员单位要站在全县人才工作大局的高度,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各项措施,做到相互协调配合,确保全县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协调高效,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2、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要点,制定本单位具体的工作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要定期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各自履行职责和人才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年底前向县委人才领导小组书面报告年度人才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

3、各成员单位出台涉及全局性的人才工作政策、规定,人才工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和重要事项,要及时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

4、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专门职能处室和人才工作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本系统人才工作牵头组织、协调联络等工作。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3

一、申办范围及管辖

1、凡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

2、医用诊断用X光机使用单位放射工作卫生许可,由市卫生局委托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审批,其他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卫生许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的放射工作单位,根据属地原则,由县区所在地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初审和现场审核验收,经审查合格出具审查意见后,统一报市卫生监督所审批发证,市直管放射工作单位(双桥、双滦区境内市级以上放射工作单位)直接向市卫生监督所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的放射工作单位,经上述申请、和现场审核验收程序后,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出具审查意见后,由放射工作单位直接到省卫生监督所办证。

二、须提交的资料

1、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医用诊断用X光机使用单位一式三份、其他放射工作单位一式四份);

2、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

3、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4、放射性同位素准购批件(限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单位);

5、环评报告及批准批件;(限涉及放射性三废排放的工作单位)

6、放射工作场所及设备的检测评价报告;

7、放射防护措施及防护监测设备有关资料;

8、放射工作人员一览表与人员资质证件(新办放射工作人员证者交近期一寸免冠照片一张);

9、放射防护机构、放射防护人员设置情况介绍;

10、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11、放射工作场所及相邻关系平面图(注明相邻距离);

12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三、申办程序

1、受理程序

*市卫生监督所自收到资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做出如下决定:

(1)符合申请资格且资料齐全的,通知申请人予以受理;

(2)不符合申请资格的,不予受理;

(3)符合申请资格但资料不全的,通知申请人限期补全,逾期不补的,视为未申请。

2、审批程序

市卫生监督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并负责直管单位的现场审核验收),出具审核意见,对符合许可要求的单位予以审批办证,并按国家规定收取审验费、工本费。

四、许可证复验程序

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每2年复验一次,加盖复验标记方为有效。(复验标记统一使用省卫生厅印制的年度卫生许可证复验标签)复验时,应提供年度卫生监督笔录、防护监测报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记录、体检培训合格证明等资料。复验资料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五、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及在岗期间,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由市卫生监督所审核批准后颁发。工作人员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由所在地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复核一次,每五年换发一次。超过2年未申请复核的,需重新办证。

3、遗失《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必须在30日内持所在单位证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六、个人剂量与健康管理

1、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按规定交纳监测费。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为每季度一次,一年四次。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负责我市个人剂量计监测的组织发放工作,各县区卫生监督部门及各市直管单位,按放射工作人员数核定所需个人剂量计数量,于2003年12月底前报市疾控中心,以便统一订货发放;对未按规定接受个人剂量计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不得给予办证。

2、放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必须为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历次医学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后2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由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我市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具体体检时间、地点等事宜由市疾病控制中心另行通知。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4

一、工作原则

(一)遵守法律原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受理和通知时,应规范工作程序,履行法定职责,维护强制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规范操作原则。针对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中的各类问题,分别采取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保障各项措施合法有效,各项程序履行到位。

(三)保持高效原则。进行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通知前,应做好排查摸底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制作相关工作预案,高效完成强制拆迁工作。

二、工作依据

本会议纪要形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公证程序规则》、《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上海市公证条例》、《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和《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

三、工作程序

(一)受理

1、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申请,由申请人(拆迁人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在强制拆迁工作实施五日前,向公证机关提出。

2、公证申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公证机关应当受理,并核实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相关证明材料。

3、申请人应当根据《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第六条规定提交有关材料,同时还应向公证机关提供有关被拆迁人(或同住人)、拆迁房屋使用人的现居住地址、工作单位等相关材料。因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详而无法通知被拆迁人的,申请人应当补充提供。

4、公证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或相关证明材料不充分或有疑义的,应当通知申请人作必要的补充或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索取有关证明材料,也可以到现场作实地调查。

5、申请人无法查找到被拆迁人或同住人、拆迁房屋使用人的行踪,被拆迁人且无工作单位的,应当向公证机关提供书面说明,公证机关应当进行核实。

6、动拆迁主管部门应当督促申请人全面了解被拆迁人(或同住人)、拆迁房屋使用人的他处住址、对房屋拆迁和安置方案的态度等情况,并及时提供给公证机关。

(二)通知

1、公证机关实施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时,应当通知被拆迁人到场。如果被拆迁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

2、实施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时,被拆迁人居住在被强制拆迁房屋内的,公证机关可以在强制拆迁工作即将实施时,向被拆迁人以口头方式当面告知公证事项并做好记录,也可以书面形式送达公证通知书。

3、被拆迁人不居住在被强制拆迁房屋内的,公证机关应当在强制拆迁工作实施之前,安排现场公证员的同时,另派两名公证人员前往被拆迁人实际居住地或其单位,向被拆迁人告知公证事项或送达公证通知书,并在有关单位(部门)配合下,做好稳定工作。

4、无法直接通知的被拆迁人,公证机关可以视情通过被拆迁人的工作单位、拆迁房屋使用人或同住人,转交或转达公证事项和到场要求,并作好记录;如果被拆迁人的单位、拆迁房屋使用人或同住人拒绝转交的,作好拒绝转交的记录。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5

1.来稿一律采用电子投稿方式,发稿至编辑部邮箱:cdq@smedi.com。

2.来稿需说明的内容:(1)请署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邮政编码、详细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2)第一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简介需说明作者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从事何项工作(注意:以上内容请不要缺项)。

3.文章须写出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正文一般控制在3000~4500字左右。文章题目、摘要、关键词最好有英文译文。

4.插图每图须写出图名,大小适当,尽量控制插图数量,以少占版面,图中标识尽量简洁,图中若有数字尺寸,请在图名后标明单位;同时,文章中所插图片请将原图CAD、JPG图片打包压缩后一并发送;表格要写出表名,表中各种量及计量单位一定要齐全。

5.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及表示符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专业术语、各种物理量及参数等,使用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且忌用多个字母构成一个量的符号。

6.文章内容涉及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规程时,请注意一定要用新标准、新规范、新规程。

7.稿件文责由作者(第一作者)自负;对刊用稿件,本刊编辑部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和删节,如不同意,请先声明。

8.本刊对具有专利证书或经成果鉴定确认为具有创新性成果(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等)的文章,将予以优先发表并付给加倍稿酬。请作者在来稿中附上相关证书的复印件。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放射工作单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单位,是指开展下列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理;

(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和维修;

(三)核燃料循环中的铀矿开采、铀矿水冶、铀的浓缩和转化、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燃料后处理和核燃料循环中的研究活动;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

(五)卫生部规定的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其他活动。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符合本办法和有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从业条件与培训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六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所列活动以及非医用加速器运行、辐照加工、射线探伤和油田测井等活动的放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其他放射工作单位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规定,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制定。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第八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第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第十条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当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培训单位可会同放射工作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和有关规范、标准实施和考核。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第三章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第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二)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三)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第十二条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一)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二)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第十三条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二)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三)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第十四条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时间和格式,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级上报到卫生部。

第十七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拟定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汇总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

第四章职业健康管理

第十八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

第十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第二十条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第二十一条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第二十二条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第二十四条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放射工作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第二十六条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当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第二十七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二)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第二十八条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第二十九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有关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

(二)放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三)人员培训、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及其档案管理情况;

(四)《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及相关信息记录情况;

(五)放射工作人员其他职业健康权益保障情况。

第三十四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后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条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的;

(二)未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的;

(三)拒绝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其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

第三十八条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处罚。

第三十九条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未给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

(二)个人剂量监测或者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未采取相应措施的。

第四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处罚:

(一)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放射工作的;

(二)安排未满18周岁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的;

(三)安排怀孕的妇女参加应急处理或者有可能造成内照射工作的,或者安排哺乳期的妇女接受职业性内照射的;

(四)安排不符合职业健康标准要求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的。

第四十二条技术服务机构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处罚。

第四十三条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承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处罚:

(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的,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

(二)未按《职业病防治法》和本办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7

一、实施范围:

1、外出务工、经商、辞职、解除劳动合同、工作调动或有其他事由的党员;2、复员退伍的军人党员;3、长期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4、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离退休党员;5、长期出国或出境党员。

二、实施办法:

1、党员外出6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单位的党组织。短期(6个月以内)外出参加会议、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的党员,仍开具党员证明信。

2、外出务工经商、辞职、解除劳动合同、工作调动或有其他事由需要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及时将组织关系转至工作所在地或居住所在地的党组织。(现所在单位尚未成立党组织的,其组织关系可转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支部)。

3、复员、退伍军人党员,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本人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户口关系尚未落实的,其组织关系应转至市民政局设立的流动党员党支部。

4、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在落实工作单位过程中,其组织关系应转到市人事局所属的市人才交流中心流动党员党支部,也可转到居住地的党组织。

5、失业、下岗、离岗的职工党员,人事劳动工资关系已转出原工作单位的,其党员组织关系要一并转移到居住地或户口所在地党组织。

6、机关事业单位中的离退休党员和企业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根据单位和个人实际,可保留在原单位,也可转到其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党组织。

7、出国或出境长期定居的党员,出国、出境后即停止党籍。党员出国出境超过假期(含续假)一年以上未归者,回国后,原则上不再保留党籍,按自行脱党处理。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在学成回国前,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学成回国之后,在外确无问题的,可恢复党员组织关系。

三、实施要求

1、组织关系没有按上述要求进行接转的流动党员,应在接到组织通知后一个月内,主动到相关单位进行接转。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办理的,将按《中共胶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意见》[胶组发(1998)26号]的要求和党章的有关规定,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8

各乡(镇)场党委、政府,县直各党(工)委、党组、党(总)支部,县委各部、委、办,政府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为进一步做好工资管理工作,针对部分科级干部调整后未将工资关系转入现工作单位,导致人员调动后工资混乱、挤占编制等现象,按照额党组[2006]173号文件规定,经县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县委管理的科级干部工作调动后应及时转移工资关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对调出、调入的干部,要严格执行干部调动的有关规定,及时转移工资关系,保证做到干部调动手续完备。

二、县委管理的科级干部工作调动后尚未转移工资关系的,须在本通知下发后的一个月内将工资关系转入现工作单位,无特殊原因拒不转移工资关系的人员,将给予组织处理或按照有关规定停发其工资。

三、各单位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对本单位的科级干部工作调动后未转移工资关系的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并于**年10月30日前将清理结果上报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9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审批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委托市环保局审批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市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定了《市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审批管理程序》和《市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及验收标准》,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领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登记手续。按照国家、省规定,使用四、五类放射源和三类射线装置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由市局颁发,其余辐射工作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由国家、省颁发,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在11月30日前完成所有辐射工作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换发工作。

二、“三同时”验收工作

各县(市、区)环保局要汇总各自辖区已建并投入运行的Ⅳ、Ⅴ类放射源和Ⅲ类射线装置放射性建设项目,组织相关单位做好验收前各项准备工作,并于11月30日前向市环保局提出需验收的单位名单。新建(包括改建、扩建)Ⅳ、Ⅴ类放射源和Ⅲ类射线装置放射性建设项目,试生产应得到所在县(市、区)环保局批复,自投入试生产(或试运行)之日起3个月内,向市环保局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工作单位通知范文篇10

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减少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的中间环节,使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的工作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10号)和《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共广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印发<关于严格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手续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桂组通字[**]50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1、各县、区委组织部属“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可以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今后,各城区可直接办理在全国范围内的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不必再经市委组织部转接。

2、凡转进**市(各县、区管辖的党组织除外)的党员组织关系必须经过市委组织部,再按程序转接到党员所到的党组织。

3、凡转出**市(各县、区管辖的党组织除外)的党员组织关系必须按程序经过市委组织部,再转接到党员所到的党组织。

4、在本市范围内各县、区党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党委,市委或市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党委,各高校党委可以直接相互转接党员组织关系,不必再经过市委组织部转接。

5、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其组织关系转接到单位所在地或其居住地党组织,也可以转接到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或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6、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且外出时间较长的党员不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由原所在党组织在他们中建立党组织并进行管理,所在地方或单位党组织协助管理;也可以由原所在党组织委托所去地方或单位党组织管理,原所在党组织协助管理。

7、改制企业党员及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按照《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改制企业的党组织设置和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有关问题的通知》(市组通字[**]63号)的有关要求办理。

8、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原则上按照已有规定办理。对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应当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所在的街道党组织,并将其纳入所居住的社区党组织进行管理,社区党组织接收确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并对社区党组织接收外来党员提出具体的时间等要求;被原单位返聘的,其党员组织关系可继续留在原单位党组织;对易地安置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安置地党组织;对异地居住、受聘到新的单位工作或外出务工经商的,应当根据时间长短及工作单位等具体情况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或临时组织关系。

9、高校毕业生党员,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按国家有关规定选择将户口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也可将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党组织,原就读学校党组织要承担对其教育管理的责任,党员本人要主动与原就读学校党组织保持联系,按规定交纳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