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6:29:51

供热企业

供热企业范文篇1

对于供热企业而言,成本构成来源于多个方面,这是企业需要清楚认识的关键。第一,原、辅材料费用。在供热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比如原煤、燃气、燃油、水、电等,在长达5个月左右的供暖期中,这些原材料或是辅助材料,会消耗非常大的数量,这是供热企业最为直接的成本支出。第二,人工成本。供热企业具有非常的季节性特征,主要工作集中在冬季,夏季并不需要供热,也就是说一年12个月,有7个月左右不需要供热,这期间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为企业做出任何经济效益贡献,企业却需要负担工资成本。第三,设备成本。供热的实现,需要各类设备的支持,如锅炉、泵、管道等,都会产生大量成本。而在使用中,不断有设备故障需要维修,有些设备损耗过大需要更新,这些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第四,办公成本。在供热企业的正常工作中,会产生办公成本,这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引起重视的。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成本构成之外,供热企业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成本。总的来讲,供热企业的成本是由多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在进行成本绩效审核的时候,就需要对这些环节形成清楚认识。供热企业成本构成多元,而经济来源则显得非常单一,主要就是供热收费。根据吉林市城西供热有限责任公司2018—2019年冬季供热收费标准来看,具体为居民住宅27元/平方米,经营性用房33元/平方米,其他类用房29.5元/平方米,地下车库16.25元/平方米。和2017年相比,2018年供热收费每平方米下降了0.5元。假设供热面积没有增大,就意味着供热总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需要对成本加强审核控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2供热企业成本绩效审核的价值意义

对供热成本进行绩效审核,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这需要有关人士形成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能够提升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绩效审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现目前成本中存在的不合理成本,对其实现控制。从目前供热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诸多成本支出中,确实有一部分成本是不合理的,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在原材料消耗这方面,一些设备老旧,导致热效率降低,这实际上就是增大了供热成本。通过合理的措施提高设备热效率,就能够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用。通过供热成本绩效审计,就可以发现这些方面的成本特征,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揭示出来,然后予以有针对性的控制。第二,可以提高供热企业的运营效率。成本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一些环节工作拖沓,流于表面没有落实到位,导致这些方面的成本明显高于正常情况。在进行成本绩效审核的同时,需要透过成本认识到背后潜藏的工作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决处理,就可以将企业中一些冗杂缓滞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第三,有助于提高供热企业服务水平。加强成本绩效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改善设备和供暖条件,给居民提供更好的供热服务。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设备更换、管网改造都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企业效益越高,就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从而提高供热效率,让居民在冬季享受舒适的供热。

3供热企业加强成本绩效审核的关键点

3.1对原辅材料成本加强审计。原辅材料在供热中的成本支出是很大的,成本绩效审计就需要对这个方面加强审计。首先,用量审计。材料的成本和用量是直接相关的,用得越多成本越高,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因此,在成本绩效审计中,就需要对供热期所消耗的各类材料用量进行审计,根据实际的供热情况来分析材料用量。尤其是要注意对热效率的核算,看一看材料用量这个方面是否存在水分。其次,要对价格进行审计。在5个月左右的供暖期,供热企业不可能一次性采购所有的材料,都是分批次采购。市场价格本身存在波动,不同时间段采购的材料,价格也存在差异。在进行成本绩效核算的时候,就一定要找到真实的市场价格,对采暖期期间的材料价格有效审计,确保材料价格的真实性。3.2人工成本的审计。在人工成本这个方面,供热企业属于季节性行业,一年内人员的变动比较大,人工成本审计可以依照不同的岗位来进行,可以分为后勤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等。在进行审计时,首先就是要对人数进行审计。在一些地方有具体的核定规定,有规定就按照规定执行。若是没有规定,则可以按照同地区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核定。计入成本当中的工资,不能高于当地类似能源供应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在福利、工会经费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限额,分别为14%和2%,不宜超过这两个数值。另外,未上缴工会组织的工会经费,则不能计入成本当中。至于社保和公积金,则依照当地规定据实核算即可。3.3设备成本的审计。在供热设备这个方面,成本的绩效审计可以分为厂区内设备与热力管网两个部分。一般来讲,热力管网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由供热企业进行日常维护,关于管网维护这部分的成本支出,是否要计入成本,这是审计中的一个重点。不仅如此,对于管网维护的必要性、真实性和实际费用,也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计。至于厂区内属于供热企业的设备,不论是采购还是维修,都是需要计入成本的。另外,在设备出租、转让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这个方面,在审计时需要从固定资产原值中予以核减。3.4办公成本的审计。在供热期间,供热企业需要开展相关的工作,这就会产生一定的办公成本。在供热成本的审计中,需要将和供热无直接关系的业务招待、会议费用等成本扣减。同时,还需要关注财务费用的成本审计,则需要依照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以及相关手续费规定来进行审计。此外,还需要注意税务的审计,由于“营改增”的实施,已经有一些优惠政策导致供热企业税务面临许多变化,要加强审计,看看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税务支出。

4结论

供热成本绩效审计对于供热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相关人员需要了解到供热企业的成本构成,了解成本绩效审计对供热企业的积极作用,把握材料成本、设备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办公成本等方面的成本审计,将成本绩效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曹晓舟.探究供热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243.

[2]邢俊娥.供热企业成本绩效审计的关键点[J].时代金融,2017(17).

供热企业范文篇2

目前的供热企业一般以电联产、锅炉产热生产的热能作为供热的主要热源,将生产的蒸汽、高温水接入供热管网,连接到热量使用的终端,最后将热量消耗殆尽的低温水通过管网收回再次加热至成品,重新进入系统,如此循环作业,完成封闭式供热。供热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向取暖用户收取取暖费,收费计量标准不一,新型建筑物大多以热耗计量结果收费,大部分按照供热面积缴纳取暖费。另外,各地政府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对供热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也成为供热企业的收入来源。

二、关于供暖价格

供热作为社会影响面较大的公共产品,通常实行政府定价。当物价上涨,供热成本上升,供热企业可以申请实行政府成本监审调整供暖价格;当物价回落,供热成本下降,如果不及时进行成本监审,采暖用户将面临承担过多的供暖负担,严重影响供暖作为公益产品的根本。对供热企业成本的跟踪监督检查存在十分的必要性。

三、供热成本的几个关键审核点

(一)关于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供热企业的资产主要包括厂区内供热设备以及相关环保设施等。通常供热管网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由供热企业进行日常的维修维护,重点关注这部分资产的折旧是否计入供热成本,以及日常维修维护是否必要、真实和价格的公允性。审核与供热生产经营无关项目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出租、转让或闲置的固定资产、折旧期满的固定资产,应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核减,相应核减折旧费用。超标准配备的公务车应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核减,并相应核减折旧费用和维修维护费等其他费用。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审核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列入供热成本。

(二)关于原辅材料费用

原辅材料费用是指供热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煤、燃气、燃油、水、电、维护材料等支出。关于主要材料即煤炭消耗为供热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首先用量,很多供热企业通过虚增消耗量达到虚增供热成本的目的,重点关注产供热量与煤炭消耗的配比关系,可依据《山东省供热能耗统计监测办法》规定测算的结果进行配比核算;其次单价,关注煤炭耗量与单价的关系,明显存在单价高耗量多的不合理现象,因同一地区内供热企业煤炭单价差异较大,可参考地区内加权平均单价作为价格的统一计量标准重新核算。其它材料费用重点审核其发生的真实性、相关性,应扣除无关供热的材料费用支出,对于同一地区内配比严重失衡的企业,可进行重点审核。

(三)关于人工费用

供热属于季节性生产,年内人员变动较大。按照岗位职责主要分为生产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对于职工人数地方有核定办法的可以按照规定,如果没有核定办法可以参照同一地区内同类可比企业的平均水平确定。计入成本的职工工资,最高不能超过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平均工资。相关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4%、2%和2.5%据实核算,未上交工会组织的工会经费不予计入成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和水平据实核算。

(四)关于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后勤管理部门为维持正常供热生产经营发生的相关办公费用等。应扣除与供热生产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相关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应作为审核重点,重点关注是否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标准,以及相关费用的报销标准。财务费用主要指供热经营者为筹措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应按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支付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扣除利息支出中高于以上标准的部分。

(五)关于供热面积

供热面积作为成本计量的主要权数,应重点核对计量面积的准确可靠性。供热面积收费应按照建筑面积,关注供热企业在收费过程中是否将部分用户收费面积标准替换为使用面积;对经营用热和生活用热划分是否正确;关于收费是否做到应收尽收,对于不能及时收费的片区是否采取积极措施;老旧小区收费中对于按照供热面积收费和按照热量消耗量收费的,如何对二者进行换算或者单独核算,《山东省供热能耗统计监测办法》中规定了关于单位面积耗煤量以及单位热量耗煤量,可以结合地方自身特点,调整适当的换算比例,并且按照规定标准加计热量损耗。

(六)关于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71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供热企业所需主要原料煤炭,增值税税率由13%调高至17%,而销售暖气的增值税税率为13%。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8号)文件规定,供热企业向居民供热而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免征增值税,由于企业的销项税和进项税税率的不同,部分企业出现享受免税反而使进行税转出大于免缴的销项税,导致企业多缴纳税款。所以很多企业会根据企业运行情况自行选择享受还是放弃增值税免税政策,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进一步成本审核。

四、结束语

对供热企业成本的审核要坚持以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准确的核算,依据相关成本列支要求进一步规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到真实反映出企业的运营情况的,更加准确和合理的核定供热成本,确保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公益性。

作者:邢俊娥 单位:青州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郭向明,荆学亮.中小型企业供热成本核算刍议[J].北京:消费导刊,2007(13).

[2]罗丽娜.供热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

[3]彭涛,姜海波.浅谈供热企业成本管理[J].黑龙江:林业科技情报.2007(01).

供热企业范文篇3

北方的冬季,供暖是居民生存的必要条件。城市供热的质量好坏跟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供热系统成为城市供热的一个方面,所以以前的供热企业管理,往往对社会效益重视,对经济效益轻视,对质量管理重视,对成本管理轻视。特别是为了达到用户用热的要求,就运用“大流量,小温差”的模式,不管成本多高,也要达到用户居民的温度要求,而且供热温度要大大高于国家标准温度,造成资源的浪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的成本增加,特别是煤改气改革后,燃煤锅炉大部分已经改成燃气锅炉。供热的主要原材料从煤变成了天然气,企业面临着高成本的状况。不过由于政策的限制,销售价格很长时间没有得到上涨,所以如何对成本进行管理成为当今供热企业必须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供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成本,让企业的经济成本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让企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局面。

二、改进供热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1、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供热企业只有并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模式,责任明确,让目标成本得到实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旧式的成本管理方法单一,成本管理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低成本,不能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不能使经营过程得到深入反映,不能使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得到有效提供,作业成本各个环节发生的前因后果也得不到有效的表达,很难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新时期供热企业必须要重视目标成本管理,这不仅是因为当前我国的产业环境的性质这一因素所决定,更是因为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供热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竞争来自多方面,热电联产企业变得越来越多,另外许多新型的供热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例如地热取暖,电热取暖,家庭壁挂炉取暖灯,供热企业一定要快速适应市场的急速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快速融入到新的市场竞争之中。为此供热企业必须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要实现这一目的,供热企业必须注意下面三个方面,分别是合理确定能耗标准、对固定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2、成本控制提前,从成本控制到成本避免。前期如果在固定资产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这回让企业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受到巨大的成本压力,经常会发生今天的投资将变为明天成本的事情。当前供热企业中因为投资很大,机械设备众多,使得折旧费用就占据了固定成本的一半,假如供热企业的收入不变,难么最终获得的利润必将减少。此外,这种情况也体现在固定资产补偿时间特别长,造成在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节奏特别快的当前,供热企业很有可能提前被淘汰,让供热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假如供热企业在前期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大,很可能在企业自有资金不充足的条件下,会进行对外融资的措施,这就会增加供热企业的财务费用,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提升了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一般如果能够科学应用财务杠杆就能够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非常可观的额外收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务杠杆利益。这对于供热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科学正确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以及它的运行模式,去除不必要的工作与生产环节,是供热企业加大对成本战略管控的力度。

供热企业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安全质量为本,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突出重点,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稳步推进。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促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促进我区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二、提高认识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各个生产岗位、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是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达到和保持一定的安全工作标准,使企业生产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的、可控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职工安全生产愿望。安全生产标准化突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途径。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既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又能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管。

三、工作目标

力争年底我区有1家供热企业完成安全标准化自评,一年内6家供热企业全部成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

四、实施步骤

(一)建立机构

各企业的主要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直接负责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建立明确主管领导、落实具体部门和专人负责的工作机构。(注:此项工作已于7月份组织落实)

(二)宣传动员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要自觉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全天候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在全员参与,各企业务必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好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强化安全质量意识,使活动深入人心,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

(三)开展培训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对企业和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企业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安全标准化热电企业考核标准(试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负责安全标准化活动的专业人员,要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熟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知识及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具备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为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四)组织实施

各企业要按照《市安全标准化热电企业考核标准(试行)》,制定计划,责任到人,逐条逐项认真落实,全面开展标准化工作,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每月底将当月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区安监局进行汇报,区安监局也将适时对企业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督导。各企业在安全标准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向区安监局反映(联系人:,联系电话:),各企业也可聘请专家或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给予指导。

(五)考评机制

各企业要建立自评机制和自评制度,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自查自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自评成绩达到评级要求后,向区安监局提出复评申请,区安监局受理后,组织复评,复评合格,上报市局审核,并定期公布通过复评的企业名单。

供热企业范文篇5

关键词: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合规管理;合规路径

热电联产供热企业承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到千家万户的重任,忠实履行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由于对燃料的热力学有效使用,可实现节能减排、造福社会的目标。2015年以来,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全面贯彻“依法治企”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完善法治工作机制。近年来,由于国家法律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等多方因素作用,企业推动合规管理迫在眉睫。热电联产供热企业正处于成熟期,在供热运行、负荷发展、用户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精细化、规范化、模块化、流程化管理,又肩负能源保障、民生服务的重要使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让企业和员工的一切行为依法合规,将合规管理纳入依法治企中。

1合规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指出,合规管理是指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为目的,以企业和员工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核评价、合规培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但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1对“合规管理”范围缺乏准确界定。热电联产供热企业着眼“法业融合”,重视在生产经营、工程基建、投资管控、制度优化等公司重点工作中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开展。但是对于合规管理具体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缺乏准确界定,难以厘清合规管理与法治建设、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的区别。片面地认为依法治企就是合规管理,忽视了合规管理的范围实质上大于法务管理,涵盖了纪检、审计、内控等内容,但是具体边界在哪里尚无准确概念,直接影响了合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1.2缺乏完整的合规管理体系。多年来的依法治企,使热电联产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企业法治管理体系,尚无完整的合规管理体系。日常合规管理工作由企业某一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参与人员多以法治管理体系人员为主,其他人员辅助的形式,以完成上级要求的合规管理任务为工作内容,人员组成不固定,且无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具备公司章程以及生产经营等各项基本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以合规管理为核心的一套合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各部门均有合规管理的职能,但缺乏抓手且标准不明,合规管理有活动,但形不成体系。1.3缺少合规管理的人才储备。热电联产企业充分重视员工培训与能力提升,每年组织提高员工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各项内部、外部培训,却未将合规管理列入培训计划,依然存在对于人才培养与储备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行政公文的流转与会议精神的传达不可代替日常培训,应当以训代练,在培训中积累合规管理的人才储备。

2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合规管理的要点

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作为公益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巨大,且要兼顾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故合规管理要求必定高于、先于、严于其他企业。2.1着眼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热电联产供热企业的合规管理,从企业战略考量,有利于完善内控体系,优化流程,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实现经营和财务稳健运行;从风险防范考量,可让企业规避风险,避免重大损失,通过内、外规范相协调,规范流程。作为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纵横交叉的工作体系,推进合规管理,通过构建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企业合规管理负责人以及合规管理综合(牵头)部门、专项部门、参与部门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组建合规管理委员会,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结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合规管理委员会和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合署办公,在企业的科研、负荷发展、生产、输配、经营、客户服务等全产业链上开展合规管理,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召开定期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对合同提出建议;指导、监督和评价合规管理工作。2.2推进合规管理与业务融合。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具有供热范围大,热力站多;服务范围广,需满足商业、机关单位、居民等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政府民心工程、大型基建工程多,时间紧任务重等业务特点。为完成保供热、抢工期、拓负荷等紧急任务,从而忽视了严格履行既定流程。为有效防控风险,完善内控体系,实现经营和社会目标双战双赢,企业要以风控、法律风险防控、供热行业标准、企业内控手册为基础,对负荷规划发展、锅炉房并网收购、管网替代、中继泵站建设、供热配套、管网检修改造等重点领域;对制度制订、经营决策、生产运行等重点环节;对“三重一大”“四资一项目”决策管理、重要风险岗位等重点人员高度关注。合规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评结合、合规培训等管理活动,将合规管理与业务融合,确保合规管理能落地、得实效。2.3以信息化路径确保规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合规管理相融合,具有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效率、提升效益、动态优化、融合创新等优点。将合规管理理念、规则、流程、风险信息库嵌入企业内部OA行政办公、法务、NC业财一体化、GS合同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ERP项目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合规管理流程与风险信息库,如遇违规流程或操作,及时违规预警信息,中断流程,用现代化手段保障合规管理体系落地。为全面推行合规管理工作探索有效途径,积累工作经验。以规范运行和坚强保障为基础,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管理。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借助外脑与激发内力并举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与专业律所合作,借助专业资源与方法工具,提升合规管理能力,通过共享、共建、共赢的合作新模式,积极为企业储备合规管理人才。激发内力,在合规管理人才培养上重引导、出实招,注重内部“挖潜”。在合规管理牵头部门设置专职合规管理人员,生产、经营、财务、规划、工程、供热等业务部门设立兼职合规人员,制定不同的合规管理规划,明确管理分工,建立合规管理交流平台,向各业务部门、业务流程提供合规支持;将专职、兼职合规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加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合规管理培训与文化培育,不断充实完善合规管理知识体系,由点及面,扩展至全体员工,大规模、高频次、全覆盖地强化合规管理培训及宣贯,确保合规管理体系落地;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搭建合规管理人才竞争选拔平台,从而提高合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合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合规管理实施路径

在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中推进合规管理,使合规管理深入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必须依靠符合自身实际、快速有效的实施路径。3.1开展外部环境、内部事实调查。为及时了解外部法律规范、市场环境、掌握企业运转制度体系与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对企业开展外部环境与内部事实调查。外部环境调查可委托外聘律所实施,及时了解掌握供热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等“外规”以及市场环境、信用机制、监管问责等对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增负荷、保民生、创效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内部事实调查,是企业合规管理委员会通过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对企业的主体事实(包括主营业务、领导班子任职情况、主要财务数据等)、组织结构事实(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职能部门与生产一线职责、重点岗位职责、考评机制等)、行为事实(包括业扩流程、生产流程、资产流程、合同流程、内部处分、民事纠纷等)、“三重”事实(包括涉及基建、生产、经营、财务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和合规审查。方法采取查阅文件资料、访谈交流等方式,力求详实、全面、客观。3.2梳理既有制度流程清单、编制负面清单。利用合规管理尽职调查和论证梳理出流程清单、负面清单,建立全面风险信息库,通过信息化嵌入、编制合规手册等方式,达到事前防范、风险预警的目的。整理调研结果,从实际出发,坚持规范原则,认真梳理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对照、与生产实际对照、与贯彻执行情况对照,查看有无缺失、冲突、操作性不强的,认真修订完善,梳理出符合供热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流程清单,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动态优化。以问题为导向,对可能影响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健康发展的项目前期手续、项目验收隐蔽工程、供热系统缺陷、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物资采购与处置、资金管理、生产运行、经营收费、客户服务、用热纠纷、过程监督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编制负面清单。通过合规管理专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模式,对流程清单、负面清单开展“建立-运行-评价-完善”的闭环管理,建立全面风险信息库。3.3形成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合规守则是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员工维护广大热用户公共利益、优化服务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企业合规手册则是合规责任的具体化、准确化体现。利用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的可行性、指导性,快速精准推广合规管理。针对全面风险信息库的风险内容,完善适用于热电联产供热企业贯穿项目前期、基建建设、工程验收、供热开放、系统移交、供热运行、经营收费、优质服务、工程结算、过程监督、项目后评价等全流程的合规制度体系,应用于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行为,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横到边,纵到底。编制企业诚信合规管理办法,延伸出台专项合规管理办法,完善合规管理流程,细化合规管理流程清单和负面清单,形成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用以指导落实各部门及人员的主体责任。合规管理委员会负责定期更新,动态优化,使外规及时内化,内规符合外规,不断完善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3.4建立健全合规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合规管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强大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是进一步筑牢合规管理的基石,是保障企业高效运转的磐石,是检验合规管理能否落地的试金石。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应依照公司章程、合规管理方案全面建立合规联席会议机制、合规风险识别预警和评估机制、合规审查和强制咨询机制、合规风险反馈机制、合规风险嵌入机制、合规举报和调查机制、合规考核评价和问责处罚机制、合规宣传培训和合规文化培育机制、合规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合规风险报告和应对机制等十大运行保障机制。在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中强力推进合规管理,通过合规管理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4结论

在国家法律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热电联产企业若要履行好国企担当,在竞争中把握主动,必须将合规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注重企业行为对合规要求和合规承诺的实际遵守,在相关合规管理领域提出的制度、流程、合同等充分考虑内部员工和外部环境的反馈,以落地可行为目标。做到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共同实现“合规创造价值”的合规愿景。

参考文献

[1]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J].招标采购管理,2018,(11).

[2]王志乐主编.企业合规管理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107-120.

供热企业范文篇6

第二条凡在城市中从事供气、供热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系指以自有设施向用户专门供气、供热的企业,包括气源厂、热源厂、燃气厂和供热输配企业。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资质,系指燃气和供热企业的设施水平、供气和供热能力、企业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等。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

第六条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资质按供气、供热能力实行分级审批。

供气能力在20万户以上(含20万户)的燃气企业和供热能力在500万平方米以上(含500万平方米)的供热企业,其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并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也可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发证。

供气能力在20万户以下的燃气企业和供热能力在500万平方米以下的供热企业,其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资质审查,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城市燃气企业资质标准》和《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标准》进行。

第八条申请资质审查的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资质申报表;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职务证明,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职称证明;

(三)项目批准文件、施工图或者施工及安装竣工验收资料、工艺图、设备配置明细表、压力容器合格证、安全及消防设施资料等;

(四)气源及热源情况。外购气源和热源的企业应当提交供需协议书;

(五)其他有关文件。

第九条新建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资质审查分初审和正式审查两个阶段。经初审合格的企业,由资质审批部门发给《城市燃气企业试运行证书》或者《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试运行证书》(以下统一简称《试运行证书》)。企业取得《试运行证书》后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开业登记。

企业试运行一年后,可向资质审批部门申请资质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发给《城市燃气企业资质证书》或者《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证书》(以下统一简称《资质证书》)。审查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顿。

第十条《试运行证书》、《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试运行证书》、《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借用、转让和出卖《试运行证书》或者《资质证书》。

第十二条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分立或者合并,应当在三十日内到原资质审批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原《试运行证书》或者《资质证书》作废。分立或者合并后的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应当重新申请资质审查。

第十三条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安全技术负责人,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向原资质审批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企业应当向原资质审批部门申请复审。经复审合格的,换发《资质证书》;复审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顿后重新申请资质审查。

第十五条本规定颁发前已取得城市燃气或者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证书的,按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城市燃气和供热企业应当做好设施的维修、巡检,确保安全、可靠、持续稳定的供气、供热,提高服务质量。资质管理部门应当对燃气、供热企业进行演期监督检查,对检查不符合资质标准的,责令其限期整顿。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责令限期整顿后仍不合格的企业,由资质审批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责令停止运营,同时可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因限期整顿或者停止运营所造成的损失,由企业自行负担。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资质审批部门处以警告、并可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责令停止运营: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

(二)申请资质审查时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

第十九条资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失职、索贿受贿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附件:1、城市燃气企业资质标准

2、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标准附件1:

城市燃气企业资质标准

1.为了规定城市中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城市燃气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2.燃气气源及质量:

2—1城市燃气包括以煤和重油、石脑油为原料制取的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矿井瓦斯等。

2—2气源厂生产的燃气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GB13621—92《人工煤气》、GB9052.1《油气田液化石油气》和GB11174《液化石油气》、SY7514《天然气》、GB/T13611—92《城市燃气分类》等。

2—3城市燃气应具有可察觉的臭味,应符合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

2—4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企业,要有稳定气源(指有储备设施或与有储备设施单位签订的代营合同),保障持续稳定地供应液化石油气。

2—5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凡液化石油气含有残液组份的,必须设有残液回收装置,回收残液。

2—6对于人工煤气的低发热值、杂质允许含量(包括焦油、硫化氢、氨、萘、一氧化碳等)每日每班要进行检测;对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要定期进行成分分析检验。

2—7对于上述要求进行的各种检验或检测,燃气企业必须设有检测或检验装置,保证燃气质量。

3.燃气压力

从事燃气供应的企业,凡由管道输送的燃气,应根据其气源,对用户室内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与用气设备燃烧器额定压力,符合GB50028—93的规定要求。

4.燃气生产工艺

4—1以煤和重油为原料的人工煤气制气工艺、净化处理工艺、管网输配系统、储配站、调压站等,必须符合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

4—2天然气及矿井瓦斯等燃气的贮存设施、集输站场、处理厂、集输管线、管网输配系统等,必须符合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和石油化工部、煤炭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4—3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燃气企业,必须具备包括由运输、接卸、储存、灌装等完整生产工艺的液化石油气贮配站,方能在城市内设立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经营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贮配站必须符合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

任何没有上述完整生产工艺液化石油气贮配站的单位和个人、或利用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进行临时灌装的,不得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

4—4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及矿井瓦斯的生产、储存及输配等所有的设备,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储罐及所有的压力容器(包括液化气钢瓶)必须符合劳动部门关于压力容器的规定要求。

4—5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应符合(82)劳锅字22号、(82)化调字第316号《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和(81)劳锅字1号《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

5.安全生产

5—1燃气企业的人工煤气厂、液化石油气贮配站场、天然气及矿井瓦斯集输站场的建设、生产和经营,必须严格执行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第10号令《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要求。

5—2燃气企业的人工煤气厂、液化石油气贮配站场、天然气及矿井瓦斯集输站场的防火及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应符合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要求,防爆等级应符合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

5—3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规定,燃气企业要对储罐、液化气火车槽车及汽车槽车、钢瓶等压力容器,定期进行检验。

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检验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钢瓶、储罐及压力容器的设施和专职检验人员。

5—4必须具有设备、设施运行及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相关的安全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5—5生产岗位运行人员,必须按规定全部经过考核持证上岗。

5—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企业要由负责生产的主管领导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生产车间要由车间主任主管安全生产工作,并设专职安全员。

6.人员及其他

6—1燃气企业生产工人、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定员的标准要按建设部《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标准》〔(85)城劳字第5号〕的规定配备。

6—2燃气企业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很强,必须配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小型企业配备专业技术员,中型企业要有专业工程师,大型企业配备专业高级工程师。

6—3企业全部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厂规厂法、安全生产、生产管理基本知识的基础教育。

6—4企业要建立包括基建、生产运行、技术设备、物资、安全生产等完整的统计资料和档案,并设专人管理。

6—5企业要有营业章程和服务规范。附件2:

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标准

1.为了规定城市中从事集中供热(以下简称供热)经营活动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2.热源

2—1热源包括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多种方式。

2—2向市区供热的热电厂必须符合城市供热规划的要求,凡属不按城市供热规划建设的热电厂不得向城市供热;在合理的供热半径内(蒸汽网的供热半径宜控制在5公里以内,热水网的供热半径宜控制在10公里以内)只能建一个热电厂。

2—3区域锅炉房供热规模:特大城市锅炉单台容量在2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应在25万平方米以上;大、中城市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应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应在4万平方米以上。

2—4工业余热要按照城市供热规划的要求,就近向市区供热。工业供热锅炉单台容量不得小于10吨/时。

3.供热质量

3—1热电联产供热,热力网供水温度一般控制在110~120℃以上,回水温度60~70℃;其供回水温差,直接连接不小于20℃,间接连接不小于35℃。

区域锅炉房供热,供热规模较小时,可采用95~70℃的水温;供热规模较大时,应采用较高的供水温度。

用户室内采暖温度应为18℃±2℃,不低于16℃。

3—2热力网供水流量要按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规定进行计算。

3—3热力网供、回水压力要符合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要保证热力网末端供、回水压差能满足用户系统所需的作用压头要求。

3—4热力网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要在供热协议中明确规定,并要按供热协议要求实施,保证用户采暖效果。

3—5热力网补给水的水质要符合国家《民用锅炉水质标准》和《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要求。

3—6热力站必须配置检测和调节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的设施,实时检测与调节,保证良好的水力工况。

3—7要选择热力网中间及末端部位有代表性的住宅,分别取顶、中、低层不同朝向的房间,检测用户室温;每月检测户数(每户按50平方米计算)为:供热面积在100万平方米内按3%;101~500万平方米按2%;501~1000万平方米以上按0.5%进行检测。用户室温合格率应不低于98%。

4.供热生产工艺

4—1热电联产单机容量在12MW以上的热电厂,必须符合国家《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的要求;单机容量在12MW以下(含12MW)的热电厂和中低压凝汽式电厂改造为热电厂,必须符合国家《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的要求。

4—2区域供热锅炉房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劳动与机械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

4—3热力网系统,包括热力管道的布置、敷设和防腐保温、热力站、阀门、补偿器等附件与辅助设施,必须符合CJJ34—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要求。

4—4热力网必须配置检测、调节与控制等设备,满足热力网运行的要求。

5.安全生产

5—1必须具有设备、设施、运行人员及人身安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相关的安全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5—2生产岗位运行人员,必须按规定全部经过考核持证上岗。

5—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企业要由负责生产的总工程师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生产车间要由车间主任主管安全生产工作,并设专职安全员。

5—4要保证供热设备、设施的完好,配备专门维修、抢修人员与专用设备,保证热力网可靠运行。

6.人员及其他

6—1供热企业生产人员、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定员标准要按建设部《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标准》〔(85)城劳字第5号〕的规定配备。

6—2供热企业技术与专业性很强,必须配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小型企业配备专业技术员;中型企业要有专业工程师;大型企业配备专业高级工程师。

6—3企业全部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厂规、厂法、安全生产、生产管理基本知识的基础教育。

供热企业范文篇7

[关键词]采购管理、管理制度、专业胜任能力

企业采购工作具有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大、耗费资源多等特点,采购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企业方方面面均离不开采购工作提供的材料、设备、服务。采购质量、采购价格、供货周期、采购管理水平对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目标的实现影响巨大。企业要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发现目前管理工作存在中的不足,及时消除缺陷和隐患,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水平。

1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企业大部分的成本均以对外采购形式发生,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重大、占用资源多,要实现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有效降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加强采购管理、减少供货周期、提高采购质量、控制采购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缩短采购供货周期和供货的及时性可以缩短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期、检修期、提高生产率、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企业的应变力。采购质量控制到位,能为项目稳定运行打好基础,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和避免供热不稳定的风险。做好供应商管理、协作,达成与供应商的双赢,实现节约资金、采购质量提升、降低风险,以快速形成生产能力。通过与市场和供应商接触,可以获取到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学习先进技术、工作组织方法、管理经验,达到取长补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2采购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设计或执行缺陷。采购管理制度是企业众多管理制度之一,是构成企业制度体系的重要部分。各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虽然各式各样,但其核心和共同的主旨都是规范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实践中,由于缺少完善的采购制度,不能体现制度对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导致:出现不合规操作、采购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采购价格难以降低;采购制度和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结合性差;采购工作职责难以明确落实到人;采购审批权限划分不明确、审批程序无明确规定等等,降低了企业采购工作效率,增加了采购风险,影响了企业经营业绩。2.2忽视采购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企业忽视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缺乏对采购管理人员对于采购管理知识的专业性注重,不关注采购流程。采购人员由于缺少所采购专业基础知识、不了解相关的市场信息和需要采购的材料、设备、服务相关的信息,在与供应商的谈判和议价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可靠衡量采购质量、价格水平、技术状况供应稳定性等因素,对采购的把控力差,采购成本难以降低。2.3采购需求计划管理未有效开展。采购需求的计划性差、没有或很少进行采购需求计划,导致采购总是多次零散采购、频繁应急采购,造成采购部门的采购工作呈现计划采购少、应急采购和临时采购多,降低了采购工作的效率,采购零散难以享受规模效应,同时受要求的供货时间短的影响,难以充分考察甄选到足够的合格供应商,实现充分竞争,采购中的议价能力弱。2.4采购和库存信息共享不到位,物资利用率低。通常情况下,采购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需求,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到货后由需求部门领用,两者之前属于供求的关系范畴。工作中沟通和联系很少,由于采购和库存信息共享不到位,容易造成有的部门出现材料物资积压而在其他部门则出现短缺,降低物资利用率,增加存货对资金的占用,降低资产周转效率。

3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3.1建立和健全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保证其顺利实施。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确实可行,高效的管理制度,明确权责权限,职责范围,使得相关人员各司其职,从采购计划到采购实施,合同签订到到货验收,及后期对供应商的评价,做到合理、合规,流程执行顺畅高效。3.2提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由于集中供热企业对采购部门和采购环节重视不够,企业采购部门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要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采购人员就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对采购管理、设备专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要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在聘用采购人员时就必须严格把关,不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不得任职采购岗位,其他岗位调任采购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此外,企业应加强采购人员的管理、监督、培训,使所有采购人员明确认识公司经营现状、管理现状、采购管理及相关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打好基础。通过组织采购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使其对企业经常采购的材料、设备、服务相关的技术和基础知识、市场状况、供应商情况等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新的采购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有足够的了解,以便采购人员准确理解、掌握企业的需求,在采购实施过程中能从价格、质量、供应周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把控,为企业甄选出最恰当的供应商。另外,企业要建立学习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倡导全员学习,促使采购人员主动学习和关注行业信息和采购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组织采购参加各种专业采购培训和会议,不断学习其他企业采购方面的经验,鼓励采购人员及时总结、提炼自己采购工作中的经验,定期通过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内部经验交流,达到相互促进,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目的。高效沟通能力和专业谈判能力是优秀的采购人员不可或缺的技能,在重视专业的同时提高沟通、谈判能力,能使采购制度、流程的顺畅运行,降低采购风险,采购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达到采购效率、效益双提升,优质、高效地完成企业的采购任务。3.3加强需求计划管理,改变采购模式。集中供热企业的组织架构复杂,部门繁多,采购量大,同时可能涉及多个在建工程和众多运行维护工作、检修项目,分散零星的采购模式难以与企业需求现状相匹配。企业必须改变需求管理模式、采购模式和采购流程,实施需求计划管理、集中采购以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集中采购是一种高效、节约型的采购方式,更能适应、满足集中供热的特点和现状。集中采购对采购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采用分散零星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采购模式下必须全面实施计划管理,加强需求计划管理。需求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在对采购计划进行汇总后,按照企业招采制度流程实施招标、询比价等采购工作程序,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最终确定最适合的供应商,签署和履行采购合同。实现采购部门工作的集中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减少重复工作、降低采购工作量,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集中采购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采购成本支出,易于采购中形成和利用采购规模效应,有利于和供应商构建战略联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增强企业在采购中对质量、价格的把控能力,达到在价格一致的情况下取得质量更好的采购标的物,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实现采购价格的降低。同时获得供应商对企业采购合同的优先处理,缩短供货周期,更加及时取得企业所需采购标的物,高效地完成采购任务,减少公司在采购方面出现的风险。3.4加强供应商管理。企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对供应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实现供货效率的提高、供货周期的可控性和供货的稳定性,就必须加强供应商管理工作。企业采购部门首先必须做好供应商信息调查,建立合格供应商库:供应商资质、经营状况、履约情况、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等调查;企业的产品的质量现状调查;价格调查;实地考察。其次,在采购过程中必须对供货商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要求供货商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采购管理办法和流程。第三,必须跟踪供应商履约情况了解和反馈,及时考察市场,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开展市场比价等工作。此外,可根据需要对供应商开展企业最新的采购管理制度的培训和相关业务指导,使其及时对相关管理制度有必要的了解必要,规范其供应活动,更好的履行合同。3.5运用即时通讯工具、互联网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采购管理。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和互联网,可以实现沟通的及时性,使企业的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更加便捷化,信息处理更加高效。集中供热企业的采购需求复杂、要求高,需要从质量、采购周期、价格、规格等方面予以全面把控,因此采购部门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有效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采购过程和信息的全面精准把控和高效使用。合理设置共享访问权限,适当范围公开采购数据,使采购过程和环节透明化。方便需求部门了解采购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库存状况,实现内部合理调配,不仅能够有效监督,还能够节约资源。采购管理部门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全方位、准确地掌握采购情况,清晰地了解采购的规格、价格、数量、质量和技术要求,便于进行询比价、对比分析和甄选。同时通过查询历史采购信息,了解发展规律和趋势,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查询,对不同批次的交易进行对比,能够找出差异,发现变化状况,达到有效地形成监督。采购部门通过互联网向供货商发出采购文件,并通过实时通信工具,如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及时交流和核实,实现采购时间和成本的节约。通过互联网达到足不出户地实现供应商的资料积累和调查,为采购项目获取到更多的合格供应商,实现供应商的充分竞争、实施招标、比价奠定基础,工作更加便利高效。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物资的入库和出库,实现台账管理精细化,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库存状况,便于管理库存,避免重复采购和冗余物资的出现,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提高管理效率。3.6加强采购监督。建立采购管理全面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采购工作中严格执行企业采购管理制度流程,实现采购全流程、规范化监督,有效地减少和避免采购环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采购招标、比价和合同签订等工作的公开透明,阳光采购。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集中供热企业来说,其采购管理工作面临采购量大、牵涉部门多、采购品种繁杂等诸多特点,要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就必须进行需求计划管理和采购模式的改变,在高质、高效地完成采购任务的同时实现采购成本的节约。虽然现在采购管理中还有不少缺陷,但只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充分重视、采购部门和企业内部各部门团结协作、相互支持,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一定能够实现采购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姜宏锋.采购过程控制:谈判技巧•合同管理•成本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郑时勇.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辛童.中小企业采购管理实战全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4]刘宝红.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供热企业范文篇8

对于目前产生的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地去解决,才能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其次供热企业应该注重财务问题,形成高效可行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等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采购环节更是要加强控制,降低成本。同时对于老化的设备和管网也要进行及时更换,确保减少资源浪费。还要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制度,确保供热企业更好地运营。

二、定位驱动下的供热企业经营管理优化模式构建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制定合理收费价格供热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公告、互联网、广播和报纸等媒体,推广“用热收费”的观念,让用户明白供热是需要付费使用的商品,增强用户自觉定期缴费的意识。同时供热企业也要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供热企业正常运行。

2、建立供暖企业成本和财务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来反映供暖企业的成本价值,实现有效的企业成本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成本运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并要加强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制度。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体质,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流程,实现财务的集中核算。

3、更新老旧设备、节约资源对于不能继续服役的老旧设备和管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更换、以保证供热质量和成本控制。在采购方面,对采购数量、质量和效率都要进行把关,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对于大宗原料在保证及时供应的情况下,选择质量好、信誉好的供应商。落实采购责任制,分解采购指标,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分公司、供暖所、班组及人头,将控制成本作为中心,形成良好的采购管理网络。

4、完善内部机制,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一是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对管理岗位进行明确定岗、定职责,实行能者优者上岗;在用工制度改革上,推行员工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按考试与实践操作结合的综合成绩来逐级聘用;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坚持绩效考核,岗变薪变,动态考核效绩工资,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建全成本责任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把成本管理同责、权、利结合,有效地加强成本管理。为了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应实行明确的成本责任制。每个采暖期开始前,企业采购部门签订经济责任状。采购部门承担自己成本核算的目标,同时,提供给采购部门岗位设置、调整用人、奖惩、材料采购等相应的权利,推动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三是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形成现代化管理体系。可以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对于企业资金进行投资,建立员工食堂、员工浴池及客浴等设施,改善员工办公环境,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也推动了供热企业综合效益地提高。同时,为确保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以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比如安装微机监测网络,形成供热、供水微机监测系统和收费微机管理系统,建立了设备、材料、人力资源、指纹签到等微机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管理体系,保障了公司快速高效地发展,推动企业获得更好的经营管理。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主题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结语

供热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供热企业;工商管理;提升策略

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转型,逐渐向着供热企业进行改造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使此类供热电厂扩大自身的供热规模,充分符合当前市场中的环保要求,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应当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自身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有效的工商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市场环境的洞察,从而获取更为有利的信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供热电厂这类企业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工商管理水平,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供热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部分供热企业是由供电企业转型改造得到的,这类供热电厂企业,在其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欠缺管理经验等问题,导致整个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收益。因此,供热电厂想要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扩大自身的供热规模,就要将工商管理工作作为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根本上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保证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渗透到企业的日常实际工作中。

二、当前供热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工商管理制度欠缺健全。从供热电厂企业的管理制度现状来看,在健全制度方面仍有欠缺,合理性较差,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导致企业在工商管理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和不足。在转型前期,企业主要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工商管理工作,造成工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而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在转型改造之后,应对健全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进行构建,从而提升自身工商管理的水平。(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有待优化规范。在新经济环境下,供热电厂虽然经过了转型改造,逐渐向着供热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其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从当前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现有的部门设置虽然已经符合集团的核定数量。但是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整体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供热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仍存在较大的提升、优化空间,在工作流程细化和部门责权划分上仍需规划完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忽视,并未对工商管理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导致管理模式存有较大的漏洞,直接影响了企业今后的发展。(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欠缺。供热电厂企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优化,现今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上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表1”为供热企业的人员结构情况:由表可见,当前供热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已经较高,员工成长基础十分牢靠。但是从企业近年来的人员招聘情况和储备情况来看,通过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现今供热电厂内关键岗位人才数量不足。在相关部门中缺少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和一专多能型人才。同时在供热企业中存在人员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无法实现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三、提升供热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合理完善的工商管理体系。构建合理完善的工商管理体系是供热电厂企业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关键对策之一。具体来讲,在制定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保证管理体系的合理完善,确保供热电厂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迹可循。并且应在工商管理体系中增设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管理,以此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供热企业应对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使工作流程清晰化、对各个管理环节的流程进行细化规范,避免出现管理环节衔接出错或脱节的情况。(二)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在供热电厂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工商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供热电厂企业有必要在不断的创新改造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对市场中有效信息的获取,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确保企业所制定决策的合理性。同时供热企业应坚持围绕主业、强化重点,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在保证人才引进的同(下转第57页) 时,针对性地实现生产一线员工的优化配置,合理调配公司的用人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确实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企业内部人才供给的动态平衡。此外还应加强人才保障机制,实行“感情留人”,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切实提高供热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同时为供电供热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针对供热电厂企业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对工商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提升自身工商管理的水平,从而更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号召,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艳升.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32):20-21.

[2]王啸天.小议当今新经济环境下如何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J].时代经贸,2018,461(36):12-13.

[3]王雪.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8):41-42.

供热企业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维护热用户、热经营企业和热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的发展,根据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省城市供热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燃煤(电、气、油)锅炉、工业余热、地热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提供给热用户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热生产企业是指为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热经营企业是指向热用户供应热能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利用热经营企业提供的热能为其生产或者生活服务的单位和居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城区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供热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先发展集中供热的原则,推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部署,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锅炉供热。

第五条县建设局是本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城市供热的管理工作。

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本辖区供热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应设专人负责协调处理供用热纠纷和问题。

开发建设单位有责任会同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处理供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配合热经营企业供热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建设局下设的物业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城市供热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供热发展的专项规划,制定年度供热计划。

三、参与新建工程的供热系统初步设计审查,施工质量监督和竣工的验收。

四、审查热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监督、检查热经营企业运行服务和供热质量,对供用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裁定。

六、设置投诉电话,并将投诉人反映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及时反馈投诉人。

第七条建立供热应急资金保障和供热质量保证金制度。

一、县人民政府按照供热年度安排应急保障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应对城市供热的突发事件。

二、热经营企业(含实施冬季供热的物业服务企业)按供热面积每平方米0.50元标准,在每年的11月20日前上交供热质量保证金,由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代管。主要用于热经营企业原因导致供热质量不达标,且未按要求退费时,由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从相应企业上交的供热质量保证金中扣除,付给供热质量不达标用户。每受理一户,给予应退还居民热费的热经营企业相应处罚,从质量保证金中扣除,缴存企业签字盖章核销。

在每个采暖期结束15日后,如无其他异议,由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将企业剩余的供热质量保证金退还给热经营企业,热经营企业在下一个采暖期按规定上交供热质量保证金。

热经营企业(含物业服务企业兼管冬季供热的)不按规定时间上交供热质量保证金的,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供热经营许可证和物业服务企业资质。

第八条热经营企业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热费由县财政部门指定专业银行收取,统一进行管理。

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门帐户,用于各热经营企业热费的存储,热经营企业计划使用资金时,要向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写出计划使用资金的申请报告。财政部门根据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意见,将计划使用资金划拨到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专用账户上,然后由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向申请计划使用资金的热经营企业拨付。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供需情况,编制本县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热工程应当符合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经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后,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城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其配套的供热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的热电企业应当遵循“以热定电”的原则,按照设计的供热能力保证供热需要。

第十二条城市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将竣工资料及时报送给县供热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建设城市供热工程应当依据招投标法的规定确定设计、施工企业。

从事城市供热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第十四条新建、扩建、改建城市供热工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第十五条新建住宅房屋必须实行分户控制,即有住宅房屋应当实行分户控制供热改造,分户改造所需费用由房屋产权人承担。

新建房屋的供热设施加入集中供热管网的,建设单位在施工放线前,就其供热设施设计方案应征求热经营企业意见,竣工验收时,不符合供热条件的,热经营企业可以不予供热;如热经营企业给予供热,造成热用户室温不达标的,由热经营企业负责。符合供热条件的,办理会签手续,签订供用热协议。(协议的内容应当包括房屋维护结构,供热设施维修、管理,保修期限,施工图纸等相关资料)并报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既有建筑加入集中供热管网内的,由建设单位或热用户代表与热经营企业按协商约定交纳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费和内部管网改造等事项。

第十六条城市供热即有建筑应当逐步推行计量供热,城市新建房屋应当安装供热计量设施,所需费用均摊到建筑成本中。

第三章供热与用热

第十七条城市供热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热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稳定、安全的热源;

(二)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三)有健全的服务和安全管理制度;

(四)有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的供热技术人员和安全

管理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凡在本县城区内设立热经营企业的,应当向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发。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经营许可证》未经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年检的,工商部门不予对营业执照进行年检,税务部门对向居民供热的热经营企业不予免征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十九条热生产企业与热经营企业,热经营企业与热用户应当签定供用热合同。

供用热合同的格式与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本县供热期限为十月二十五日零时至次年四月十日二十四时,热经营企业不得推迟供热或者提前停止供热。

居民热用户室内主要房间(卧室、起居室)供热温度昼夜不得低于摄氏十八度。

第二十一条供热期内,热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定居民热用户室内温度检测点,定期检查室内温度。

第二十二条由于热经营企业责任造成热用户室温低于规定标准的,应当退还相应热费。

退费办法由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热生产企业、热经营企业应当保证正常供热。因突发性故障不能保证正常供热时,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报告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预计停热三小时以上的,报告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预计停热八小时以上的,应当及时通过新闻媒体通知热用户。停止供热连续两天或者累计七天以上的,应当依据供用热合同的约定对热用户予以赔偿。

第二十四条热生产企业、热经营企业未达到供热服务质量标准的,应当在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整改期满仍未达到标准的,应当根据供用热合同的约定对热用户给予赔偿。

热经营企业不得擅自放弃供热,发生弃管的,其供热设施由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具备条件的热经营企业托管,并确定托管期限。

第二十五条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在特许经营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并可以实施临时接管:

(一)擅自转让、出租特许经营权的;

(二)擅自将所经营的财产进行处置或者抵押的;

(三)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质量、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擅自停业、歇业、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的;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六条确定托管和取消特许经营权的热经营企业在托管和临时接管期限内,县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清产核资,公开向社会拍卖。

供热期间,供水、供电等部门,因故停水、停电应当通知到热经营企业。

第二十七条建设单位自管的小锅炉与供热设施发包给有资质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经营管理的,建设单位或能代表大多数热用户的代表必须在每年的8月31日之前按规定完成招投标手续,并按有关规定提取锅炉折旧费,主要用于锅炉的大修和更新。

第二十八条热经营企业发生歇业、撤销、分立、合并、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到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热经营企业转让、移交供热设施的,应当到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热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热用户室温“合格率”,热用户报修修理“及时率”,供热设备“完好率”。热经营企业接到热用户电话报修后,白天30分钟,晚上40分钟赶到现场。热经营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和质量,公开报修,投诉电话,设立接待室,做好投诉和测温登记,及时处理热用户反映的问题,并进行反馈。

第三十一条热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发展热用户,需要发展热用户的,应当就其接入的面积、开工、竣工时间、是否破坏街路,设备运行的负荷能力等事项,报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施工,工程竣工后及时备案。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按热经营企业当期接入供热面积应收取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费的2倍处以罚款,从热经营企业当期采暖期存储的热费中扣除。

第三十二条单位和居民供热的,应当向热经营企业提出申请并与其签定供用热合同,同时按照热经营企业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热用户或者用热面积发生变更的,应当到热经营企业办理核准手续,并与热经营企业重新签定供用热合同。

第三十三条热用户需要改造供热系统或者停止供热的,应当在每年的9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间向热经营企业申报,经同意后,方可改造供热系统或者停止供热。

地热采暖的热用户申请停止供热的,热经营企业不得拒绝。

四、热费管理

第三十四条热用户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及时缴纳热费。热费标准按照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五条热用户享有下列权利

(一)监督热经营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和质量向热用户供热;

(二)对热经营企业收取的热费及确定的热价申请复核;

(三)请求赔偿由于热经营企业的责任或者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第三十六条购买新建房屋的热用户在10月25日之前办理了入住手续,应当在第一个采暖期按房屋性质、建筑面积及相应热价缴纳全额热费。未售出空闲房屋的热费,第一个采暖期,由开发建设单位按空闲房屋的性质、建筑面积及相应热价缴纳全额热费。热经营企业对新建房屋第一个采暖期全部开栓供热。

在供热期内(第一个采暖期)购买新建房屋的热用户,在购房合同中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由热用户全额缴纳热费。热经营企业不得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在其他时期内购买新建房屋的热用户,在购房合同中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由热用户按规定缴纳热费。

第三十七条供热期不用热的热用户(已进行分户控制)应当于每年10月15日前向热经营企业提出申请,经同意后,缴纳20%的基本热费;10月15日前未向热经营企业提出不用热申请,且未缴纳20%基本热费的热用户,在供热期间申请用热的,需缴纳供热期全额热费。

10月15日前已向热经营企业提出申请不用热并已缴纳20%基本热费的热用户,在供热期间又申请恢复供热的,并具备恢复条件的,需从恢复之日起缴纳恢复供热后的热费(供热期应缴纳热费总额÷168天×恢复供热后天数),已缴纳的20%基本热费按未供热天数扣除,其余退还。

热用户未办理停供手续,但在规定的报停期限内缴纳了20%基本热费的,可视为办理了停供手续。对缴纳20%基本热费的热用户恢复供热时,不允许收取开栓费等各种费用。

第三十八条地热设施采暖收费与散热器设施采暖收费执行同一标准,不允许再加收任何费用。

第三十九条热用户在规定的期限内,即未办理停供手续,又未按时缴纳20%基本热费,热经营企业给热用户下发追缴欠款通知单,并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收取滞纳金。热用户恢复供热时,按规定补交陈欠热费和滞纳金,热经营企业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第四十条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热经营企业收取的热费进行监查,对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五、供热设施管理

第四十一条热用户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的供热设施与热经营企业的管网连接;

(二)在供热系统上安装放水设施及热水循环装置;

(三)擅自增加供热面积;

(四)擅自调节进户阀门;

(五)擅自改变供热用途和改动供热设施;

(六)阻碍热经营企业对供热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七)其它损坏供热设施和影响供热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住宅供热系统实行分户控制,热用户室外(含分户控制阀、供水、回水阀门)供热设施由热经营企业负责维修、管理,(新建房屋供热设施在保修期内,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维修)。热用户室内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

住宅供热系统未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楼外入户阀门外(含阀门)的供热设施由热经营企业负责维修、管理。热用户楼外入户阀门内的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

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拒绝热经营企业维修人员对供热设施的抢修,抢修人员确定抢修点及通风口位置,需要破坏地面进行地沟作业的,热用户应当积极配合,抢修完之后,由热经营企业予以恢复。

第四十四条热经营企业应当在每年十月一日之前,检修、维护地沟内供热设施时,发现地沟内有其他阻碍物、污水等情况,影响供热质量和损害供热设施的,应当及时通知到建设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及热用户。

由于热经营企业未通知到建设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及热用户,在采暖期内,抢修地沟内供热设施涉及清理其他阻碍物、污水等发生的相关费用,由热经营企业全部承担。

建设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及热用户,在采暖期内,应对供水设施采取相应的防寒保温措施。

第四十五条热经营企业监察人员入户检查时,必须是2个人以上,并佩戴明显标志,出示工作证。对破坏供热设施和窃热的热用户及其他人,热经营企业一经查实,按损失的额度要求给予赔偿,并报告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

城市建设工程涉及供热管网及设施的,应当到热经营企业办理会签手续。

第四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或者擅自拆改、移动供热设施的;

(二)在管网上堆放物品,利用管网、管支架悬挂广告

牌匾;

(三)利用管网沟排放雨水、污水;

(四)其它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行为。

六、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供热的,由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危害公共安全,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热经营企业推迟供热或者提前停止供热的,由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处以应当供热而未供热期间热费总额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热经营企业擅自弃管供热的,由县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处以应当供热而未供热期间热费总额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