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6:00:13

工程抗震

工程抗震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工程性预防措施和非工程性预防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县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

二、基本原则

1、所有建设工程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的原则;

2、所有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六度以上抗震设防要求的原则;

3、学校、医院、办公楼、商品住宅楼、人员密集场所和长距离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建设工程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4、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的原则。

三、操作程序

1、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办理建设工程选址、规划许可手续前,必须先向县地震局提出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书面申请,由地震局提出抗震设防意见和要求,并抄告发改委、建设局等有关部门。没有地震局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意见,发改委不得立项审批,建设局不得批准规划设计和报建。

2、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县地震局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县地震局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实施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许可,出具《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审批表》,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和建设等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4、设计部门按照县地震局出具的《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审批表》和抗震设防规范进行设计。

5、施工单位按照抗震设防规范和经审核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工程监理单位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监理。

6、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应会县地震局对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等抗震设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抗震质量验收。

四、工作要求

1、未取得县地震局《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审批表》的建设工程,发改委、建设局和国土局等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查和办理相关手续。设计部门不得进行设计。

2、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未取得县地震局《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审批表》的建设工程项目,不予审查通过。

3、对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不予验收通过。

4、已经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由业主单位按照县地震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性能鉴定意见,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①重大建设工程;

②可能发生严重灾害的建设工程;

③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

④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5、农村的建制镇、集镇规划公用建设必须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各地应将抗震设防要求作为村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引导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避开地震断裂带、抗震不良和地质灾害频发的场地。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村镇规划和农村建房管理,提高农村居民抵御地震灾害能力。

6、擅自更改新建、改建、扩建工

程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做地震安全性评价而未做的或未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地震局依照有关法规责任令改正,并给予行政处罚。

7、对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依法按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并视不同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8、对未到县地震局进行登记或无合法资质的单位在本县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依照《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县地震局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给予行政处罚。

工程抗震范文篇2

一、2009年抗震安居工程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抗震安居工程任务

实施好抗震安居工程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体现,**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本着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原则,在强化领导,完善机制方面,为抗震安居工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明确责任制,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建设。2009年抗震安居工程任务1230户(县城30户,乡镇1200户),为更好的开展抗震安居工程成立了**县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领导小组,专设了抗震安居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保证了抗震安居办公室正常开展工作。今年年初制定了《**县2009年村镇建设目标责任书》,县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2009年村镇建设目标责任书,对今年的抗震安居工程任务进行分配,并制定了《**县抗震安居工程实施方案》,把各乡镇完成抗震安居筹资、建设情况纳入了目标管理考核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序列,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抗震安居工程的组织、宣传、实施步骤及有关要求进行了详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相应组织机构的职责,做到了分兵把口、各负其责。二是健全三级帮建体系,推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我县围绕“有利于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负责乡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负责村队,县直部门联系负责建设户的三级帮建体系。通过定帮建对象、定帮建目标、定帮建措施,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帮建体系,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合力。三是完善考核机制,促进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按照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总体目标、规划和进度,乡镇重点考核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成效,村队重点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形成全员抓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的考核体系,确保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对县抗震安居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各乡(镇)也及时成立了乡(镇)级领导小组,为城建所配备了专职村镇助理员,并提供了办公场所,配齐了办公设备,为我县抗震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引导,强化服务,扎实推进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宣传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是完成计划的首要任务。一是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城乡纵横”宣传专栏,通过广播、电视和党员电教等形式,大力宣传抗震安居工程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二是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组织县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讲解地震危害和抗震建房技术,提高广大农牧民对地震危害性的认识。三是通过政策引导、法规宣传、图片展览、走访座谈等形式,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重要意义。树立了珍惜生命,安居乐业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抗震防灾意识,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职能是推动城乡实施抗震安居工程的可靠保证。7月20日至31日,在那拉提镇、坎苏乡、阿热勒托别镇、吐尔根乡、塔勒德镇举办农民工建筑工匠培训班,共培训309人,建房户培训200人,并组织各乡镇领导及村镇建设管理人员26人参加州建设局组织的抗震安居培训班,奠定了2009年抗震安居工作的管理人员基础。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常年下乡,责任到村,服务到户,把房屋建设图纸和相关资料等信息免费送到建房户手中;二是汇同工商、物价、城建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防哄抬物价、扰乱市场行为。

(三)多措并举,完善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建房困难

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我县不等不靠,积极筹措资金,坚持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补助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几年来累计投入工程建设资金3.3亿元,加快了抗震安居的建设过程。一是将抗震安居与践行“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县、乡、村均把抗震房建设作为为民谋利的“民心工程”和促进长治久安的“稳定工程”来抓,减免各种技术服务性收费,增加建房补助,免费办理建设手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将抗震安居和危房改造、移民安置、生态搬迁、扶贫帮困、牧民定居等工作结合起来,资金捆绑使用,一并建设,一步到位。三是采取集中采购施工招标和以旧代新的办法,提前订购建房材料和充分利用旧房屋拆下的可用材料,极大地降低了建房成本。九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我县各级领导,各乡镇村及各有关部门,在国家补助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措,采取县财政补一些,乡镇村自筹一些,帮扶单位及相关部门出一些等,同时利用捐款捐物,减免各种费用的形式帮助贫困户建房。九是严格资金管理,明确资金补助。今年,自治区抗震建房补助资金240万元,以奖代拨10万元,合计250万元。为使用好这些资金,我县制订了《**县抗震安居房建设资金补助方案》,提出了资金补助重点在农村,扶持对象为贫困户、九保户、残疾人和低保户,预拨的补助资金要求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全程监控,各乡镇以村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资金拨付使用中,要求各乡镇严肃财经纪律,按照要求将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特困户及贫困户手中,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不挤占、截留、挪用,不擅自改变和扩大使用范围,切实做到迅速、准确地将补助资金发放到特困户和贫困户手中。目前,方案已报政府审批。截止到6月10日,农村已开工637户、县城260户,城乡抗震建房开工户数为897户。

(九)认真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回访检查工作,并及时整改

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就是让人民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县按照自治区抗震质量回访文件的要求,对2009年-2009年贫困房建房进行了入户普查、登记归档,并对回访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汇总,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加固和维修,确保抗震安居工程质量。2009年10月开始进行宣传动员阶段,2009年17月至2009年7月为全面回访阶段,2009年7月到2009年8月为整改提高阶段,现处整改提高阶段,认真做好三阶段的抗震安居回访检查工作的整改提高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回访检查工作。为切实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回访检查工作,成立了乡镇抗震安居工程回访检查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县抗震安居工程回访检查实施方案》,明确了回访检查的任务,使回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认真落实

工程抗震范文篇3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抗震的能力,直接影响震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市地震部门应依法行使抗震设防监管职责,认真执行《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和《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将抗震设防要求核定纳入基建工程审批流程(见附件2)。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监督建设单位依法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进行抗震设防,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二、市发改委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在审批、核准和备案建设工程项目时,应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三、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在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在审查相关内容时,应包括由市地震部门所出具的抗震设防核定意见。

四、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场地选址勘察、图纸设计、施工建设时,必须主动到市地震部门进行登记并自觉接受监督管理。对应当做地震安全性评价而未做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虽已做地震安全性评价但其评价报告未经国家、省地震安全性评价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建设工程项目,市地震部门不得审定批准,规划部门不得颁发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设计部门不得进行工程设计,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

五、对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参加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而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进行抗震设防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不予竣工验收。

六、因我市位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动参数六度区和七度区,对其分界线两侧各八公里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必须按照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核定程序执行,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核定其抗震设防要求。

工程抗震范文篇4

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

制定、修订工程建设标准时,应当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纳入标准、规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

第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

第七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城市房屋建筑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抗震防灾专业规划的要求;村庄、集镇建设的工程选址,应当符合村庄与集镇防灾专项规划和村庄与集镇建设规划中有关抗震防灾的要求。

第九条采用可能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核准。申请时,应当说明是否适用于抗震设防区以及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

第十条《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有抗震设防专项内容。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应当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条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

第十二条已建成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

(二)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

(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房屋建筑工程。

鼓励其他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经鉴定需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确定的限期内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未加固前应当限制使用。

第十三条从事抗震鉴定的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四条对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并按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抗震加固应当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产权人的房屋维修计划相结合。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装修改造时,应当同时进行抗震加固。

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加固,应当注意保持其原有风貌。

第十五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费用,由产权人承担。

第十六条已按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合理使用年限内,因各种人为因素使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受损的,或者因改变原设计使用性质,导致荷载增加或需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产权人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震验算、修复或加固。需要进行工程检测的,应由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第十七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受损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应急评估,并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第十八条震后经应急评估需进行抗震鉴定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经鉴定需修复或者抗震加固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修复或者抗震加固。需易地重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十九条当发生地震的实际烈度大于现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时,震后修复或者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以国家地震部门审定、的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管理,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执行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村镇建设抗震设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抗震设防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和指导其采取经济、合理、可靠的抗震措施。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拍摄科普教育宣传片、发送农房抗震图集、建设抗震样板房、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指导农民自建低层住宅进行抗震设防。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有权组织抗震设防检查,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的文件和资料;

(二)发现有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第二十三条地震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破坏程度超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允许范围的房屋建筑工程的破坏原因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调查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科学研究,并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修订。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问题都有权检举和投诉。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擅自使用没有国家技术标准又未经审定通过的新技术、新材料,或者将不适用于抗震设防区的新技术、新材料用于抗震设防区,或者超出经审定的抗震烈度范围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未对抗震能力受损、荷载增加或者需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抗震验算、修复和加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装修改造时未进行抗震加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工程抗震范文篇5

[关键词]抗震问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近年来,震灾频繁发生在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和地质情况在不断出现新变化,每年世界上由于震灾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土木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结构设计的理念和水平直接影响了结构抗震性能,在新形势背景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要意识到抗震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结构抗震设计要点,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充分发挥出结构的抗震性能作用,保护建筑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对于保证土木工程质量来说尤为重要。

1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整体性。土木工程设计师要明确结构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工程建筑抵抗震灾影响的能力作用,这种抵抗性能必须是整体性的,而不能局限在结构部分区域上。所以要从整体结构把握入手,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工程结构,保证布局合理能够将不同结构之间联系到一起,增强相互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达到满足抗震需求的目的[1]。1.2简单性。实践证明,越是简单化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具有越强的抗震性能。这主要是因为设计简单化可以清晰准确的计算力学数据,提高设计工作在结构平衡性上的控制能力,避免由于太多复杂的设计影响对结构细节上的处理,反而造成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缺失情况出现。设计人员遵循简单性设计原则,最大限度的控制震灾影响,以免造成更多建筑损害以及人员生命财产损失。1.3抵抗性。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这种巨大损害也体现在建筑结构上。所以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水平都是设计人员的要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力学特征,利用结构设计提高整体平衡性,从而让建筑可以具备更高的震灾抵抗能力,发挥出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的意义和功能作用。

2强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

2.1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明确抗震强度。土木工程的建设规模、结构设计要求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在强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能问题上,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而定,科学明确工程结构抗震强度。结构设计人员在开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之前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的规定,按照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为基础,加强对建筑抗震强度标准、地震危害标准等相关文件的掌握,结合工程外形、房屋高度、结构类型以及烈度合理开始制定梁结构、墙结构的设计方案,保证每一个结构节点都能够具备符合标准要求的抗震强度,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分担震灾发生时的作用力,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效用,这样才能够不会出现土木工程一个结构点在震灾中疏导破坏从而降低所有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现象。2.2严谨选址,避免工程受到场地隐患影响。地质活动状况、自然环境条件等都是影响土木工程使用寿命和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人员要严谨工程选址工作。全方位的考虑工程地址活动实际情况和变化趋势,到工程现场勘察土地结构、土壤状况、周边自然环境条件等,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结合调研分析结果,秉持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来选择工程最为适宜的建设地址,从而避免工程建筑受到场地隐患影响,降低其稳定性和结构抗震性能。在选择建设地址时不可选择地震频发地区、滑坡频发地区、地质断层带的地区来建设工程,要尽可能在有益于抗震的地段来建设工程,从而增强工程结构天然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让建筑得以在基地坚固、开阔平坦的地段上更好的利用这些优质资源,提高工程结构牢固性,使工程在面对震灾时能够降低破坏程度和速度,有充足时间进行赈灾补救工作。2.3合理设计,加强结构分析与设计工作。设计人员要加强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工作,为了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效能,全面分析结构立面效果和平面效果,保证工程结构具有科学性,能够满足传力体系的设计需求,最大限度将设计偏差缩小。同时细致分析工程结构计算工作,结合建筑学原理、力学原理知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构建建筑虚拟结构模型,清晰呈现结构中的具体数据和参数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的设计问题,采取有效的调整完善措施,改进结构设计方案,提高抗震能力。此外,设计人员还要合理布局整体结构,充分考虑工程建筑位移因素影响,将其纳入到设计要点中,使用定向分析法保证工程结构下层部分良好的延性比,避免工程出现大规模的形变影响抗震性能,从而更好的削弱地震冲击波作用。2.4严格材料选择,保证结构抗震效能。目前,抗震性能良好的土木工程结构材料越来越多,将其应用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可以发挥新型材料环保节能、价格低廉、抗震性能极佳的优势作用,进一步强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因此,设计人员要积极选用先进的结构材料,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有的缺点和优点,合理使用新型结构材料,调整结构配筋率,从而增强工程结构抗震效能,同时减少工程材料成本投入,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创收更多工程施工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是一定要加强的,抗震能力的强弱直接关联着工程建筑的安全性和整体质量。设计人员要合理使用防震材料,严谨工程选址工作,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重视结构抗震设计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人们的建筑抗震需求,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抗震范文篇6

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

制定、修订工程建设标准时,应当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纳入标准、规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

第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

第七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城市房屋建筑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抗震防灾专业规划的要求;村庄、集镇建设的工程选址,应当符合村庄与集镇防灾专项规划和村庄与集镇建设规划中有关抗震防灾的要求。

第九条采用可能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核准。申请时,应当说明是否适用于抗震设防区以及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

第十条《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有抗震设防专项内容。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应当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条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

第十二条已建成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

(二)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

(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房屋建筑工程。

鼓励其他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经鉴定需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确定的限期内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未加固前应当限制使用。

第十三条从事抗震鉴定的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四条对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并按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抗震加固应当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产权人的房屋维修计划相结合。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装修改造时,应当同时进行抗震加固。

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加固,应当注意保持其原有风貌。

第十五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费用,由产权人承担。

第十六条已按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合理使用年限内,因各种人为因素使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受损的,或者因改变原设计使用性质,导致荷载增加或需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产权人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震验算、修复或加固。需要进行工程检测的,应由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第十七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受损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应急评估,并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第十八条震后经应急评估需进行抗震鉴定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经鉴定需修复或者抗震加固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修复或者抗震加固。需易地重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十九条当发生地震的实际烈度大于现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时,震后修复或者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以国家地震部门审定、的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管理,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执行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村镇建设抗震设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抗震设防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和指导其采取经济、合理、可靠的抗震措施。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拍摄科普教育宣传片、发送农房抗震图集、建设抗震样板房、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指导农民自建低层住宅进行抗震设防。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有权组织抗震设防检查,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的文件和资料;

(二)发现有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第二十三条地震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破坏程度超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允许范围的房屋建筑工程的破坏原因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调查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科学研究,并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修订。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问题都有权检举和投诉。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擅自使用没有国家技术标准又未经审定通过的新技术、新材料,或者将不适用于抗震设防区的新技术、新材料用于抗震设防区,或者超出经审定的抗震烈度范围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未对抗震能力受损、荷载增加或者需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抗震验算、修复和加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装修改造时未进行抗震加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工程抗震范文篇7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地震;建筑物;抗震防线

通过不断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降低建筑工程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概率,而且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工程钢筋混凝土墙柱的布置情况,做好相应的结构计算工作,并根据土木建筑工程布局特点,加强工程抗震设计。

1工程概况

某房屋建筑工程地上为20层住宅楼,地下为两层停车室。由于该建筑物高度较大,在进行抗震设计前,设计人员要了解基本设计方向,通常来讲,可以适当调整钢筋混凝土墙柱布置方案,并加强结构计算,对建筑布局进行全面审核,在保证建筑物各项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之上,提升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土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要点

2.1选择合理的建筑工程体系。想要进一步提升该建筑整体的协调性,设计人员要选择合理的工程体系,具体考虑以下两点:第一,建筑体系的稳定性能。第二,建筑体系的适宜性能,在满足建筑物弹性变形需求的基础之上,保证建筑物抵抗地震冲击力的能力不断增强[1]。在土木建筑工程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设合理的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一旦发生地震后,冲击力会由下向上逐渐传递,对土木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安装隔震装置,能够对地震冲击力的传递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一些高层建筑或者超高层建筑物中,应用该方法比较少,主要应用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当中[2]。另外,结构设计人员要根据地基的结构特点,做好地基选型工作,在一些高层建筑工程或者超高层建筑工程当中,由于地下管线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泛,抗震设计人员要根据管线的运行特点,进行科学布置,在保证地基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之上,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事故的发生。设计人员还要做好土木建筑工程平面布置工作,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比较复杂,整体扭转力不同,设计人员要根据工程结构力学特性,计算其扭转刚度,并严格各个楼层构件的水平位移。2.2适当提升建筑物抗震设计等级。如果土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等级不合理,会降低其抗震性能,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土木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结构设计人员需要适当提升建筑物抗震设计等级,防止工程形体出现扭曲、变形、凸出等现象。例如,在该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结构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工程项目的刚度,准确计算工程结构的扭转位移,对于高层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人员还要不断规则化建筑形体,遵守相关规范,对建筑刚度进行合理判断,保证建筑物的扭转位移在1.2到1.5之间。剪力墙与简体连梁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需要配置交叉暗撑;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可以配置交叉暗撑。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行,地壳运行和地质结构联系紧密,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内部构造物结构更加合理,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地质勘察数据,并根据该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准确判断出地壳运行的走势特点,分析地震走向,保证建筑工程结构布局与地震走向处于垂直状态,有效减小地震对土木建筑工程项目产生的影响。2.3加强对建筑结构分配的设计。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更好提升,设计人员还要合理分配土木工程结构,保证工程结构更为稳定,提升建筑物结构的均匀性。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保障建筑物内部的不同结构构件具有较强的延伸性能,并适当提高其抗剪性能,可以采用塑性变形结构,有效提升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例如,设计人员在开展土木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工作时,尽可能的选择刚度合理、结构均匀的结构,该结构与单质点结构体系相似。采取这种布局方式,能够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另外,在土木工程梁、柱节点方面,为了有效提高其抗震性能,设计人员要考虑钢筋结构的抗震性,并做好钢筋承载能力与延伸性能检验工作。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加强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严格控制好柱的轴压比,包括柱子的截面尺寸,对节点构造进行有效完善,保证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2.4妥善设置抗震防线。抗震防线的科学设置,能够保障土木建筑工程结构更为完整,进一步提升其抗震性能,具体的设计原理如下:在发生地震的条件下,保证延伸性能比较好的建筑结构构件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抗震作用。在抵抗地震的过程当中,只有第一道抗震防线受到破坏之后,其他的抗震防线才能够受到破坏。故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尽可能多的设置抗震防线[3]。另外,还要严格控制土木建筑工程材料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工程项目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概率。在选择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时,尽量采用抗震效果较好的施工材料,并引进新型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不断减少地震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通过选择合理的建筑工程体系、适当提升建筑物抗震设计等级、加强对建筑结构分配的设计、妥善设置抗震防线等等,能够保证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减少建筑工程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而言,要大力学习先进的抗震设计知识,并认真遵守相关规范,保证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孟萌.高层钢结构建筑工程设计及其注意事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63+65.

[2]李飞,陈亚萌,许鹏.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居舍,2018,(26):124.

工程抗震范文篇8

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提高我市综合防御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工作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在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确保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一)依法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严格审核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1、《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应当作为建设工程选址、可行性研究或者项目申请的必备内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附送地震主管部门出具的抗震设防要求批件。缺少《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的建设工程,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项目审批部门不予批复、核准或者备案。

2、对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等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地震部门负责提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意见,并按照经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委员会审核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除此之外的建设工程,在完成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按照地震小区划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在未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审核抗震设防要求。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在地震小区划结果、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高一档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已经建成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依法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4、农村实施合村并居、村庄搬迁和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地震小区划结果或者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二)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和监理。

(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家或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并应当在建设工程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登记备案手续。

二、加强和规范地震行政审批,依法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建管理程序

(一)地震部门应依法将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具体环节和衔接程序,明确职责、制定制度,严格前置把关,确保尽快设置独立地震行政审批窗口。

(二)地震部门应积极参加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提出合理避让地震活动断层、可能发生地震砂土液化、软土震陷以及其它地震地质灾害和抗震不利地段的书面意见。地震、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法制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工作衔接,确保做好论证、选址、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三)发改部门在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时,应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是否有附送地震主管部门审定的《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缺少《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补正。否则不予办理审批、核准或者登记备案手续。

(四)工程咨询部门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时,应当增加抗震设防章节。

(五)建设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据地震主管部门审定的《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和《抗震设计规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抗震设计审查制度,做好抗震设计图纸审查。对未按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设计达不到抗震设计要求的,不予办理批准手续。

(六)项目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手续,应持营业执照副本(或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复印件、土地使用证(或建设用地初审意见)及复印件、规划选址意见及复印件、用地位置示意图和平面规划设计图以及抗震设防要求的其它法定依据到地震主管部门办理。

三、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建管理程序,切实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

(一)地震、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法制等部门要加强对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同时,把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到基本建设的每个阶段,切实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工程抗震范文篇9

为了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国家和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制定或者审定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以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进行表述。

本办法所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者场址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研究,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参数及基础资料的活动。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地震局(以下简称市地震局)是本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要求的主管部门。各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具体管理工作。

**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建设工程抗震设计、施工的主管部门。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内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震设防)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进行抗震设防。

第六条(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七条(安评工程范围)

前条第一款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有:

(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3-95)中的甲类工程;

(二)国家地震、铁路、交通、广电、水利和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与国家地震部门联合,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

(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3-95)中部分乙类工程以及其他重大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由市地震局提出,经征求市建委、市计委等部门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安评单位要求)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本市范围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外省市单位从事本市范围内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应当向市地震局备案资质证书。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资质证书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九条(安评单位收费标准)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市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由市价格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条(安评单位的禁止性规范)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二)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三)转包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

(四)不按照国家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规范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十一条(安评报告评审与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安评报告);建设单位应当将安评报告报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评审。

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跨本市行政区域的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的安评报告,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评审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本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安评报告,由市地震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安评报告合格的,市地震局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安评报告不合格的,市地震局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10日内予以退回,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时,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且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建设工程,市或者区、县有关部门在审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对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的义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进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设计审查)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审查工作,应当纳入建设工程设计审查程序。超出现行技术标准规定的高层建筑,市建委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对其抗震设计进行专项论证。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未经审查,或者发现未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有关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报送抗震设计审查的同时,应当将建设工程设计计算书中有关抗震设计的材料,报市地震局备案。

第十五条(施工、监理单位的义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

第十六条(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对抗震设防一并验收;建设工程不符合抗震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应当限期整改,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已建工程的抗震设防)

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在进行改建、扩建时,应当委托抗震鉴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抗震性能鉴定结果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十八条(新技术应用)

本市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采用新建筑结构体系的,该建筑结构体系应当具备抗震性能。

第十九条(行政处罚)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有关建设单位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不按照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或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超越其资质许可的范围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从事禁止性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或者机构吊销资质证书。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从事禁止性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的,由市或者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不将设计计算书中有关抗震设计的材料报送备案的,由市或者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的,由市或者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已建工程在改建、扩建时,不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的,由市或者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工程抗震范文篇10

【关键词】人防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人防工程的抗震设计效果与人防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能存在紧密联系,在人防工程抗震设计中容易出现相关问题影响人防工程的建设,本文首先列出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对抗震设计中出现的地质条件复杂和相关设施建设受影响较深问题,提出选择正确的工程地基、加强对人防工程抗震框架的设计和科学合理的抗震框架的配筋设计以及加强对人防工程的地下结构的检测等措施,希望对人防工程设计作出贡献。

1人防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防工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能够在遇到社会上发生的紧急情况而进行躲避,以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尤其是针对地震来临的时候,可以进入人防工程之中进行躲避,是一种非常理想而又有效的避难场所。在地震发生时,对于地面的产生的横波水平震动程度不大,所产生的作用的波动程度也比较小,所以人防工程对于地震的抗震功能和使用效果非常好。在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造成的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不计取数,在地震中造成的房屋倒塌十分严重,但是据后来的报道,人防工程的损害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只是出现了一部分裂缝问题,对于人防结构的整体结构没有过多影响。由于人防工程是在地面之下进行建造的建筑,整体额结构之外是整个土质层,土壤是松软的,整个人防结构体系与土壤相互作用,会减小在地震中人防工程结构的运动。另外一方面,土壤会减小动力运动对结构造成的影响,有利的避免了更多的次生危害,从上文研究能够看出,人防结构的抗震设计在地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结构尽可能具有足够的延展性,避免脆性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均应采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结构构件的建筑设计中,要能够从各个结构的抗力因素出发,最主要的是要能够保证每一个结构构件的力量相均衡,尽量避免出现薄弱的环节和部位,在进行人防工程的建设中,就要从每一个受力环节的部件出发,要能够充分考虑每一个承重部件的搭配性因素。同时要能够在一定的承重力量的基础上,保证所进行建筑设计的结构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尽量避免出现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整个人防工程的承重能力有所下降。在进行人防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综合考虑到相关的设计盲区,对所要进行设计的工程弱点出进行加强建设。注重对薄弱环节的加强和重视,从而促进人防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

3人防工程在地震中存在的问题

人防建筑工程对于抗震的效果非常明显,在地震发生期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防工程的建筑结构体系方面很容易受到地震的巨大作用力的损坏。

3.1地质条件复杂

人防工程的建设范围,往往是比较庞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占用的地下面积比较大,在庞大的地下面积区域内,地下的地质条件纷繁复杂,地形和地理条件也千差万别。比如说在人防工程的建设开始的范围,所占用的地下地质构造非常适宜进行人防工程的建设,而且抗震效果的要求也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很难对地下的地质构造进行控制,所以会导致人防工程的整体结构构造出现变化,比如说地质的软土和硬土层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地下结构的位置移动。在软土层的移动程度要大于在硬土层中的移动程度,移动位置的变化对于整个人防工程的抗震效果产生影响,整个地下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地下结构构造的破坏。

3.2相关设施建设受影响较深

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人防工程地下建造的地质环境是统一的,地质结构是均匀的,那么在受到地震的作用力的时候,就不会产生相关的构造变化,能够很好地保护人防工程的抗震框架。地下工程所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考虑外来作用力,还要考虑的是地下地质的结构。地质的断面和刚度变化对于人防工程的构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人防工程师地下工程,所以在进行建设相关的竖井和通风口的工程时,要对其所建造的部位进行严格审查,这些位置都是极易受到地震作用力的地方,对于整个人防工程的使用性能产生关键影响。

4加强人防工程抗震性的措施

4.1选择正确的工程地基

在人防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建造的地基对于人防工程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针对人防工程建设地带的选择方面,要适当的避开一些地址条件复杂的区域。由于地址条件复杂,在人防工程的建造范围内,很容易遇到地质断层的区域,所以要能够适当的避开一些山坡和不稳定的地质地段。尽量选择一些稳定的地质范围。在进行地基选择的同时,要能够将自然形成的地基综合利用起来,自然形成的地基往往是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形成的。在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沉积作用,所拥有的承载力要比人工建造的地基的承载力大太多。在人防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遇到自然地基,要能够综合利用,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发生危险。

4.2加强对人防工程抗震框架的设计

在对人防工程的框架进行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人防工程的受力范围。不仅仅要严格按照科学规范来进行人防工程框架的建设,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地下土层的情况来进行对钢筋框架的调整,保证钢筋框架的承载力要能够达到科学规范之上的要求。同时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将框架结构中的多余钢筋部分减去,以保证抗震结构框架的科学稳定性。

4.3科学合理的抗震框架的配筋设计

钢筋抗震框架的结构与钢筋配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人防工程的框架建设的时候,要对钢筋配率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按照适中原则来进行框架建设那么钢筋配率应为0.4~1.5%,在人工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工程框架的整体结构,人防工程的纵向钢筋配率要保证在1~3%之间,而对于横向的顶梁的钢筋配率要保证超过2%,在整体的框架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到多方因素,保证钢筋框架的受力承载科学高效。

4.4加强对人防工程的地下结构的检测

整个人防工程的建设绝大部分建筑区域是在地下进行,所建造区域的地下条件和地质情况对人防工程的框架设计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人防工程的建造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建设区域的质量把握,另外一方面要能够对所建造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形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关于修建人防工程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尤其是对于一些我国地震高发的甘肃和云南以及四川等地,这一部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多样,尤其是地下的地理环境更是难以把握,所以在建筑过程中,要能够针对所建造人防工程的进度进行对地下人防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的检测,保证所建造区域是在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和健康的区域内进行建造。保证建造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人防工程框架能够承受突然出现的荷载和变形,保持自身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保证建造框架的稳定性能正常发挥作用。

5结语

总体来说,人防工程的建造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上发生重大事变和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躲避场所。在人防工程的建造过程中,对于其中的抗震结构设计要进行严格把握,在抗震设计中往往会出现所建区域地质条件不理想和钢筋框架结构设计不规范等情况,影响人防工程的抗震设计,对此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采取选择正确的工程地基、加强对人防工程抗震框架的设计和科学合理的抗震框架的配筋设计以及加强对人防工程的地下结构的检测等措施,这样能够保证人防工程的稳定性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覃志晔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杨志翠.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比较[J].江西建材,2016(17):23+26.

[2]汪炜霞.人防工程的抗地震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3):188.